某大学教学楼建筑节能设计毕业论文

2024-06-16

某大学教学楼建筑节能设计毕业论文(精选5篇)

某大学教学楼建筑节能设计毕业论文 篇1

摘要

随着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公共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大量公共建筑带来的能耗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能耗水平较发达国家偏高,这个反常现象并不能说明我国在教学楼的低能耗方面的工作做的十分突出,而是以牺牲教学楼类建筑的舒适感为代价的本文着眼于某大学教学楼整体建筑节能设计要点的分析,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对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概念、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某大学教学楼,节能设计

目录 一、二、三、绪论„„„„„„„„„„„„„„„„3 研究目的和意义„„„„„„„„„„„„„„„„„正文„„„„„„„„„„„„„„„„„3

1、优化教学楼建筑整体设计„„„„„„„„„„„„„„„„3 1.1选择优良地段 „„„„„„„„„„„„„„„„„„„„„„„„„„„„3 1.2合理选择建筑体型 „„„„„„„„„„„„„„„„„„„„„„„„„ 3

2、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3 2.1墙体节能设计 „„„„„„„„„„„„„„„„„„„„„„„„„„„„4 2.1.1、粘贴保温板 „„„„„„„„„„„„„„„„„„„„„„„„„„„„„4 2.1.2、安装锚栓 „„„„„„„„„„„„„„„„„„„„„„„„„„„„„6

2.1.3、节点图 „„„„„„„„„„„„„„„„„„„„„„„„„„„„6

2.2墙体节能设计计算书 „„„„„„„„„„„„„„„„„„„„„„„„8

2.3门窗节能设计 „„„„„„„„„„„„„„„„„„„„„„„„„„„„16

2.3.1、控制住宅窗墙比 „„„„„„„„„„„„„„„„„„„„„„„„„„„16 2.3.2、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 „„„„„„„„„„„„„„„16

3、建筑设备节能设计要点„ „ „ „ „„ … …… … … … …„„„„„18 3.1在供暖制冷设备节能设计„„„„„„„„„„„„„„„„„„„„„„18 3.2在供电系统节能设计 „„„„„„„„„„„„„„„„„„„„„„„„20 3.3在供水系统设计方面„„„………………………………………………………20

四、结 论„„„„„„„„„„„„„„„„„„„„„„„„„„„20 参考文献„„„„„„„„„„„„„„„„„„„„„„„„„„„„„„„„„21

一、绪论: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的程度的飞速提 升,公共建筑行业 也得到 了的长足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大量公共建筑带来的能耗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能耗水平较发达国家偏高,而作为公共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楼建筑,能耗水平却相差不大,这个反常现象并不能说明我国在教学楼的低能耗方面的工作做的十分突出,而是以以牺牲教学楼类建筑的舒适感为代价的。发达国家在类似气候条件下,教学楼建筑的空调、采暖、供水、照明等设施较为完备,而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还有所欠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针对我国教学楼建筑节能设计落后的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对教学楼这一特定建筑的节能要点的分析,以山东省某市夏热冬冷的的气候条件为例,针对相应的气候环境、水暖条件,提出合理的节能措施,用以降低此类建筑的能耗水平,满足广大教师学生的的实际需求,提高室内舒适度舒适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三、正文

1.优化教学楼建筑整体设计

1.1选择优良地段

房屋朝向尽量为南北向,避免东西向,一面提高建筑物的光照利用效率,也能在冬天保证建筑物能量输入,充分利用常绿乔木避风并利用日照取暖,夏季引风并利用绿化遮阳,减少硬地面积,多种高大乔木,增设水面,营造和改善小气候,充分利用自然风,改善室内外自然通风条件,利用攀缘植物遮阳等。

1.2合理选择建筑体型

布置好建筑总体,控制建筑的体形数,体形系数系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不计地面)与其所包同的建筑体积之比。体形系数越大,说明单位建筑所分担的热散失面积越大,能耗就越多。有研究资料表明,体形系系数每增加0.0l,耗热能指标约增加2.5%,一般宜控制在0.30以下。建筑体形

系数还与建筑物的体形是否规整及建筑物的体量大小有关。一般来说,控制或降低体形系数的方法有:减少建筑面宽,加大建筑进深;增加建筑物的层数;加大建筑物的长度或增加组合;建筑体形不宜变化过多,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改善教学楼整体建筑的热工性能,对于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体形系数不超过0.4。另外,还需要控制建筑物的表面积系数,控制表面面积系数。从获取更多的日照辐射,降低耗能的观点来看,表面面积系数越小越好。从节能意义来说,长轴朝向东西的长方形体形最好,正方形次之,而长轴朝向南北方向的长方形体型的建筑节能效果最差。在建筑设计的初期阶段,有效利用天然采光、绿色照明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

2.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2.1墙体节能设计。

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我国以实心粘土砖为墙体材料,保温性能不能满足设计标准,以外墙为例,JGJ26-1995标准规定,在建筑物形体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小于0.3时,北京地区传热系数不超过1.16W/(m2·K),而目前常用的内抹灰砖墙,传热系数都大于上述节能标准数值。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

2.1.1、粘贴保温板

(1)、外保温用挤塑板标准尺寸为600mm×1200mm。非标准尺寸或局部不规则可现场裁切,但必须注意切口与板面垂直,墙面边角处挤塑板尺寸大于300mm。(2)、按点杠框法粘贴挤塑板,每块挤塑板粘胶面积不小于40%。

(3)、排板时按水平顺序排列,上下错缝粘贴,涂好后即将保温板贴在墙面上,不得将抹好粘结剂的保温板搁置待用,以防止粘结剂结皮而失去粘结作用。

(4)、挤塑板侧边外露处应做网格布翻包处理。

(5)、变形缝处两侧及门窗洞口边处的基层上预贴250mm宽的翻包网格布。

(6)、保温板贴在墙上时应轻柔、均匀挤压挤塑板,使其粘贴牢固,应用2米靠尺和托线板检查平整度和垂直度。板与板之间要挤紧,不得有缝。若因保温板面不方正或裁切不直形成缝隙,应用保温板条塞入并打磨平。

(7)、在墙拐角处,应先排好尺寸,裁切保温板,使其粘贴时垂直交错,保证拐角处顺直且垂直墙面。

(8)、在粘贴窗框四周的阳角和外墙阳角时,应先弹出基准线,作为控制阳角上下垂直的依据。

(9)、保温板连接处不能存有粘结剂。

(10)、门窗洞口处保温板排列及加强网铺贴应按照下图施工。

2.1.2、安装锚栓

(1)、本工程为多层建筑物,按照«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规定,锚栓件数量为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

(2)、本工程外墙外保温采用以粘结为主,粘结与锚栓相结合,锚栓件安装应在粘贴挤塑板24小时后进行,用电锤(或冲击钻)在挤塑板表面向内打孔,孔径为Φ10,进墙深度不小于50mm,钉头与园盘不得超出挤塑板面。

锚固件锚固件安装示意图

2.1.3、节点图

2.2墙体节能设计计算书

板的格区划分如图所示:

4.1.1 B3板区格

基本参数 几何参数

宽度:lx4000mm,ly7000mm,板厚:h100mm

其截面有效高度:短跨方向跨中ho1002080mm,长跨方向跨中ho1002575mm

板宽取b1000mm,b0.614,11.0,10.8 荷载设计值:(均布荷载)

q1.24.821.40.56.48kN/m2

材料信息: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c11.9N/mm2,ft1.27N/mm2 钢筋等级:HPB235,fy210N/mm2 计算结果

弯矩值:lx/ly4000/70000.571

由经验公式Mxm1qlx2,Mym1qlx(m1,m2可通过lx/ly查表得到)可得:

Mx0.05156.48425.34kN.m

2M`x0.11216.484211.62kN.m My0.01156.48723.65kN.m

M`y0.07836.487224.86kN.m

X向班底钢筋:

Mx5.341060.070

s221.011.91000801fcbho

112s1120.0700.073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73330.09mm2

210

选配8@150,As335mmAsf3351.270.41%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80fy210

Y方向板底钢筋:

sMy1fcbho23.651060.05 21.011.910007 112s1120.050.051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750.051216.75mm2

210

选配8@200,As251mm2

Asf2511.270.33%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75fy210X向支座钢筋:

M`x11.62106s0.153 221.011.91000801fcbho

112s1120.1530.167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167757.07mm2

210

选配12@150,As754mm2

Asf7541.270.94%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80fy210Y向支座钢筋:

M`y24.861060.37 s221fcbho1.011.9100075

112s1120.3710.492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750.492209mm12

210

选配14@75,As2052mm2

Asf20521.272.74%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75fy2104.1.2 B1区格板:

基本参数 几何参数:

宽度:lx4000mm,ly7000mm,板厚:h100mm 截面有效高度:短跨方向跨中ho1002080mm 长跨方向跨中ho1002575mm

板宽取b1000mm,b0.614,11.0,10.8 荷载设计值:(均布荷载)

q1.24.821.40.56.48kN/m2

材料信息: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c11.9N/mm2,ft1.27N/mm2 钢筋等级:HPB235,fy210N/mm2 计算结果

弯矩值:lx/ly4000/70000.571

由经验公式Mxm1qlx2,Mym1qlx(m1,m2可通过lx/ly查表得到)可得:

Mx0.03926.48424.06kN.m

2M`x0.08226.48428.52kN.m My0.00496.48721.56kN.m

M`y0.05706.487218.1kN.m

X向班底钢筋:

Mx4.061060.05s221.011.91000801fcbho

112s1120.0530.054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54244.8mm2

210

选配6@120,As236mm2

Asf2361.270.29.5%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80fy210

Y方向板底钢筋:

sMy1fcbho21.561060.023 21.011.9100075

112s1120.0230.0233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750.023399.03mm2

210

选配8@180,As279mm2

Asf2791.270.28%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75fy210X向支座钢筋:

M`x8.52106s0.112 221.011.91000801fcbhob0.61 112s1120.1120.119,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119539.47mm2

210

选配10@140,As561mm2

Asf5611.270.70%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80fy210Y向支座钢筋:

M`y18.11060.270

s221.011.91000751fcbhob0.614

112s1120.2700.322,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750.3221368.5mm2

210

选配14@110,As1399mm2

Asf13991.271.86%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75fy2104.1.3 B4区格板

基本参数 几何参数:

宽度:lx3400mm,ly4000mm,板厚:h100mm 截面有效高度:短跨方向跨中ho1002080mm 长跨方向跨中ho1002080mm

板宽取b1000mm,b0.614,11.0,10.8 荷载设计值:(均布荷载)

q1.24.821.40.56.48kN/m2

材料信息: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c11.9N/mm2,ft1.27N/mm2 钢筋等级:HPB235,fy210N/mm2 计算结果

弯矩值:lx/ly3400/40000.85

由经验公式Mxm1qlx2,Mym1qlx(m1,m2可通过lx/ly查表得到)可得:

Mx0.02896.483.422.16kN.m

2M`x0.06936.483.425.19kN.m My0.01386.48421.43kN.m

M`y0.05676.48425.88kN.m

X向班底钢筋:

Mx2.161060.028

s221.011.91000801fcbho

112s1120.0280.028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28126.9mm2

210

选配6@120,As236mm2

Asf2361.270.29.5%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80fy210

Y方向板底钢筋:

sMy1fcbho21.431060.019 21.011.9100080b0.614

112s1120.0190.019,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1986.13mm2

210

选配6@120,As236mm2

Asf2361.270.29.5%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80fy210X向支座钢筋:

M`x5.19106s0.068 221.011.91000801fcbho

112s1120.0680.070b0.614,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70317.33mm2

210

选配8@150,As335mm2

Asf3351.270.42%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80fy210Y向支座钢筋:

M`y5.881060.077

s1fcbho21.011.91000802b0.614

112s1120.0770.080,满足要求。

As1fcbhofy1.011.91000800.080362.67mm2

210

选配10@200,As393mm2

Asf3931.270.49%min0.45t0.450.27%,满足要求。bho100080fy2102.3门窗节能设计。

外门窗是教学楼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其中传热损失为1/3,冷风渗透为1/3,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其节能措施有:控制窗墙比、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设置“温度阻尼区”等

2.3.1、控制住宅窗墙比。

住宅窗墙比是指住宅窗户洞口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JGJ26-19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做了严格的规定,指出“北向、东向和西向、南向的窗墙比分别不应超过20%、30%、35%”。

2.3.2、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减少冷空气渗透。

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而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如毛毡)、弹性密闭型材料(如聚乙烯泡沫材料)、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橡塑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2.3.3、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

户门与阳台门应结合防火、防盗要求,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以增加其绝热性能;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有条件的住宅可采用低辐射玻璃;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采用大窗扇,减少小窗扇,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减少窗芯,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

2.3.4、设置“温度阻尼区”。

所谓温度阻尼区就是在室内与室外之间设有一中间层次,这一中间层次象热闸一样可阻止室外冷风的直接渗透,减少外墙、外窗的热耗损。在住宅中,将北阳台的外门、窗全部用密封阳台封闭起来,外门设防风门斗,防止冷风倒灌,楼梯间设计成封闭式的,对屋顶上人孔进行封闭处理等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2.4屋面节能设计。

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屋面节能设计的要点,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选用材料时,应对材料的表观密度、导热系数、蓄热系数、抗压强度大于、吸水率、蒸汽渗透系数做细致了解,充分利用材料的热工性能,收到了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例如,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现在,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这种保温芯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芯板为柔性制品,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

屋面,也可用于带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温工程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其主要技术指标,表观密度为110~150kg/m3;导热系数为0.04~0.06W/m·K;蓄热系数为0.90~0.11m2·K。抗压强度大于0.2MPa;吸水率小于0.01%;蒸汽渗透系数为2.18×10-7g/m.n.Pa[5]。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膨胀珍珠岩密度较小,导热系数较低,而且吸水率和蒸汽渗透系数也都很低。这是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所必须具备的。2001年已经在淄博污水处理厂的数百平方米屋面工程中使用,收到了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3.建筑设备节能设计要点

3.1在供暖制冷设备节能设计

由建设部和国家质检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CTB50189,已于2005年7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为配合本标准更准确,具体地落实到建筑设计中去,建设部标准设计研究院决定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图集》,并于2005年9月将该任务分别下达我院和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我院负责严寒及寒冷地区,西南院负责其他地区。

要合理对教学楼建筑进行能量需求分析,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节能型的采暖、空调设备,同时要科学合理的设计采暖、空调系统,减少冷暖管路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在温度控制上,尽量采用采用分室调温,降低整体采暖空调系统的能耗水平。教学楼一般室内空间较大,人员较密集。在空调系统设计上,根据这些特点,按楼层区域划分空调系统,以全空气低速风道系统为主,采用散流器送风,在空调机房附近集中回风。办公室、会议室等较小空间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全空气处理由布置在空调机房内的全热交换器及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集中处理,空气处理流程为室外新风(设计风量约为总风量的30%),在全热交换器内吸收排风(约为总风量的25%)中的余热后与部分回风(约为总送风量的75%),混合通过表面换热器冷却或加热再经送风机送人空调区域。为保证空调区微正压,新、排风设计5%差值。考虑过渡季节直接送新风在新风管道和排风管道上设置旁通管及密闭阀。在采暖设计上,优化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及室内内散热器布置。热负荷计算是供暖系统设计的基础,以往的设计由于害怕暖气不热而盲目加大热负荷值,致使散热器安装面积过大,将不利于散热器支管上温

控阀的调节,选择合理的热指标估算办法。室内散热器位置布置,室内水平管线布置,要与室内装修协调一致,既要满足使用要求,也要满足节能指标要求。

3.2在供电系统节能设计。

教学楼的的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要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做到系统尽量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减少线路损耗。照明设计规范规定了各种场所的照度标准、视觉要求、照明功率密度等。照度标准是不可随意降低的,也不宜随便提高,要有效地控制单位面积灯具安装功率,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教室内采用高效发光的荧光灯(如T5、T8管)、紧凑型荧光灯及LED光源,室外附属照明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气体放电光源。在整栋教学楼照明设计上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公共建筑场所内的荧光灯宜选用带有无功补偿的灯具,紧凑型荧光灯优先选用电子镇流器,气体放电灯宜采用电子触发器,灯具功率因数不小于0.90。在灯具控制方式上,采用各种节能型开关或装置,根据照明使用特点可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室外照明可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走道、楼梯等人员短暂停留的公共场所采用节能自熄开关。

3.3在供水系统设计方面。

在供水系统设计上,首先采用变频调速水泵直接向教学楼给水系统供水,采用调节速度的方式来调节流量,根据水量需要自动调节水泵电机转速,水量需要大时电机转速增大,需要小时电机转速减小,避免电机频繁启动,从根本上防止电能浪费。同时省去了水箱、水罐,减少了设备投资费用。控制用水也是建筑节节能的重要手段,采用节水性能较好的卫生器具和节水管材,减少输水系统管道内、壁的粗糙度对水的水头损失会产生很大影响,管道内壁的粗糙度及局部阻力越小则水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也越小,因此当管径确定后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应选用粗糙度小局部阻力小的管材,而对于需二次加压供水的给水系统,其工程管线越长其阻力损失值就越大,对于选用的加压泵对系统最不利点的供水压力稍显不足时可通过调整内壁较光滑的供水管材来降低阻力损失,并保证满足系统供水要求的目的。

四、结论

通过对此教学楼建筑的节能要点的分析研究,我们知道建筑物节能设计的关键环节,如果针对性的采取上述节能措施,加大对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不但能降低此类建筑的能耗水平,也极大的满足广大教师学生的的实际需求,提高室内舒适度舒适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教育水平,也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可观的效益,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王立雄.建筑节能.第一版.天津.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5月.[2].张勃.住区会所建筑设计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3].张进嘉,陈大昆,住宅的优化设计[J]住宅科技2001(2),18—19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DB13(J)81-2009 [5].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CTB50189 [6].《夏热冬暧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云南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某大学教学楼建筑节能设计毕业论文 篇2

建筑行业作为中国的一大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同时,建筑行业也是一个耗能大户。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建筑能耗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主题。建筑围护结构能耗作为建筑使用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外墙传热面占整个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总面积的66%左右,通过外墙传热所造成的能耗损失约占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总能耗损失的48%[1],因此,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应重点研究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如何采取有效的节能设计技术措施,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节能降耗的要求,实现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

本文结合海南省海口市某试点建筑的节能设计,对现有的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技术进行热工分析研究。从广义上来讲,建筑外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外墙、屋面和外窗三个组成部分,这三部分各有特点,作用和构造各不相同。外墙和屋面属于不透明外围护结构,外窗属于透明外围护结构,两者在热工性能和节能处理手法上截然不同,本论文主要针对外墙结构及材料进行分析。

2 工程概况

该试点建筑为海南省海口市某小区商业住宅,建于2008年,建筑面积3571.7m2,共12层(顶层为跃层),带一层地下室(见图1)。本工程所在地区属热带海洋气候。太阳总辐射量较多,夏季长,冬季不明显,温差振幅较小。1至2月为最冷,平均温度16~24℃,7至8月为平均温度最高月份, 在25~29℃,处于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的夏热冬暖地区南部[2]。因此,房屋最主要的能源消耗是使用空调排除室内发热量、除湿以及消除太阳辐射影响,工程设计中主要考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3 热工性能计算及分析

该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热桥面积较大,如表1所示热桥面积占外墙总面积的30.67%,所以对热桥位置的保温隔热处理和选材就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3](外墙K、D值分三个级别控制,即K≤2.0 W/(㎡·K),D≥3.0;K≤1.5 W/(㎡·K),D≥3.0;K≤1.00 W/(㎡·K),D≥2.5),外墙为了满足节能50%标准要求,主体采用B07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热桥保温选用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加气混凝土砌块抹灰和砌筑都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厚度为15mm,砌筑灰缝宽度≤15mm,具体构造和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计算值见表2所示。

注:undefined (3.1)undefined (3.2)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11) Re—外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04) δn—围护结构第n层材料厚度(m)λn—围护结构第n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Rn—围护结构第n层材料的热阻(㎡·K/W)Sn—围护结构第n层材料的蓄热系数[W/(㎡·K)]m—围护结构材料层数a—修正系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传热量大小的一个主要物理量,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之一。另外,在评价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时,还要考虑围护结构抵抗波动热作用的能力,即热惰性指标D。热惰性指标是表明背波面上温度波衰减程度的一个主要值,它表明围护结构抵抗周期性温度波动的能力。因此,从上表2可以说明,通过对加气混凝土自保温体系的合理选材和热桥处理,该建筑外墙部分可以满足《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夏热冬暖地区的标准设计要求。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保温效果已经达到了标准设计要求,但考虑到西晒的问题,所以在设计时,特地在加气混凝土的基础上再做20mm保温砂浆内保温。通过计算分析,西向外墙(含剪力墙)的传热系数从原来的1.86 W/(㎡·K)降低至1.06W/(㎡·K),热惰性指标从原来的3.21提高到3.50。基本解决了西侧的房间在下午太阳的照射下,外墙内表面温度明显提高的问题。

4 建筑节能效果及所使用材料的优势

4.1 节约制造能耗

据有关数据表明,加气混凝土比烧结粘土砖节省制造能耗相当于每千克加气混凝土比烧结粘土砖节省能源3090-1390=1700kJ/kg[4],折合节油0.0406kg。

本工程使用的加气混凝土为2077.33×0.2=415.5 m3,砌筑相同面积外墙墙体时,混凝土比烧结粘土产品节省制造能耗:

(1)密度为700kg/m3的加气混凝土415.5m3的质量为290.8t,制造能耗折合9.7t油。

(2)外墙使用密度700kg/m3加气混凝土比900kg/m3烧结空心砖节约能源:

砌筑与290.8t加气混凝土相同面积的外墙面需要373.9t密度为900kg/m3烧结空心砖。生产373.9t烧结空心砖的能耗为27.7t油,故采用加气混凝土比烧结空心砖节省制造能耗折合节油27.6-9.7=17.9t。

4.2 节约空调能耗

通过节能软件分析计算得出,外墙A的传热系数为0.95 W/(㎡·K),而外墙B(采用同样厚的烧结空心砖代替加气混凝土)的传热系数为2.13 W/(㎡·K),在同条件下前者的传热量仅为后者的45%,能够显著降低空调能耗。

4.3 缩短工期

本工程采用加气混凝土自保温系统,外墙主体部分不需要其他任何节能措施,提高了施工效率。外墙同时采用同一等级自保温材料,可以在楼板和梁柱混凝土结构通过验收后进行砌筑和粘贴, 外墙主体和梁柱、剪力墙等热桥部位可以同时施工,互不影响。如果采用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在主体填充墙施工完毕后, 必须在墙体合乎外保温要求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外保温处理, 并且胶粉聚苯颗粒浆料上墙后又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养护, 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外贴瓷砖和粉刷外墙涂料,所以施工时间要长一些,一个楼栋工程要花一个月左右时间;另外外保温系统砌体外墙要两次外抹砂浆(分别为胶粉聚苯颗粒浆料和水泥砂浆),工序也要复杂一些。总之,加气混凝土自保温系统比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系统更能缩短建筑工期,提前交房时间,可以加速开发商资金回笼。

另外,可以降低建筑基础费用,B07加气混凝土结构与烧结砖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密度等级900kg/m3~1500kg/m3)砌筑结构相比,可减少墙体重量50%~70%,建筑物自身重量减少20%~35%,缩小建筑物基础及支承结构的截面积,降低钢筋配比1~2级,减少钢筋用量(5~10)kg/m2,因而达到了降低综合造价5%~10%的经济效益。

4.4 后期的保养维修

由于加气混凝土墙体材料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加气混凝土自保温体系不需另外进行外保温处理, 外围护结构墙体材料和保温隔热材料融为一体, 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

优点,可以节省大量维修资金。而现在普遍使用的聚苯颗粒浆料等外保温体系,存在施工工序复杂、安全耐久性差、维修麻烦等问题,即使外保温工程能达到国家要求的25年使用期限, 但25年后也存在对外保温工程进行二次维修或更新的问题,给住户带来很大的麻烦。

但是,加气混凝土单一保温节能墙体体系并不是万能的,它较适合应用于框架结构以及低层和多层砖混结构的外墙;在严寒地区应用虽有优势,但不能简单地仅靠增加墙厚来解决所有问题,还应补充其他措施。

5 加气混凝土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因加气混凝土材料性能与其他墙体材料存在的较大差异,不能沿用传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施工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上墙含水率在15%~20%之间。

(2)施工现场的砌块按要求堆放,采取相应的防雨措施,下雨天停止砌筑。

(3)粉刷时须作界面剂,墙、柱和墙体搭接位置贴钢丝网或网格布。

6 结论

通过对海南某工程的围护结构节能设计的分析研究证明,所采用的加气混凝土制品作为单一保温节能墙体体系,运用密度700kg/m3和厚度200mm的产品可以满足当前我国夏热冬暖气候区规范对外墙的热工性能要求,并且和其他外保温复合墙体相比,在近似墙厚和热工性能的前提下,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加气混凝土节能墙体体系优势明显:具有节能、施工简单、工期短等特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适合该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新型墙体节能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南某工程的建筑外墙节能设计,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的构造措施及其热工性能,并对其节能效果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的优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节能设计,热工性能,加气混凝土

参考文献

[1]栾伟.《节能墙体热工性能计算分析与研究》.

[2]《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

[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03.

某5层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 篇3

本设计为2008届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优秀毕业设计

一、计算部分:

1、计算书.doc(共84页)

2、目录.doc

3、摘要.doc

4、开题报告.doc

5、中期报告.doc

6、教学办公用房的主要建筑标准.doc

二、图纸部分:包括建筑图和结构图共21张图纸

建筑图:

1、设计总说明.dwg

2、总平面图.dwg

3、首层平面图.dwg 4、2-4平面图.dwg

5、顶层平面图.dwg

6、屋顶平面图.dwg 7、1-1剖面图和2-2剖面图.dwg 8.一~四层板的配筋平面图.dwg 9.五板的配筋平面图和炮楼板的配筋平面图.dwg 10 一榀框架梁柱配筋图.dwg 11.楼梯配筋.dwg 楼梯配筋图:

1、LTB-1.DWG

2、LtPm.DWG

3、TP1.DWG

三、PKPM电算过程: 包括了详细的PKPM电算过程,原来全文件

四、电算图集:电算过程中所有需要用到的图,详细请见文件内容。

六、内容简介:

本设计为某中学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4500~6500m2,建筑层数为五层,层高为3.6米。

在建筑设计中,我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并结合自身的特色。本工程为中学教学楼建筑性质,包括:图书馆、教室、实验室等几个部分,因此在建筑平面布置上,本设计功能分区明确,各部分联系方便又互不干扰,并充分考虑了建筑防火要求和疏散要求。在结构设计部分,本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体系,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在结构计算方面选用了一榀主框架及柱下独立基础进行设计手算,并绘制了手工图,手算内容为确定框架计算图、进行荷载计算、内力分析和组合,截面配筋计算和构造措施等。电算部分采用PKPM计算出各层梁柱板配筋以及基础配筋。

1.2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某中学教学楼楼。

2、工程概况:建筑面积为6132.9m2,主体五层,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层高为3.6m,室内外高差0.45m.3、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3%;常年气温差值:30度;

4、地质资料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地质资料如下:

一层坡积土:红褐~黄褐色,湿~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粘土及石英砂质等组成,含少量砾石,砂质含量30%~40%,层厚0.5米~1.1米。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30Kpa。层(粗)中砂:黄褐色,湿,稍密,下部含砾5%~10%,粘性土含量10~20%,该层分布不均匀,层厚0.5~0.8米。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170Kpa。

二层残积土:红褐色杂紫灰色,湿~稍湿,硬塑,主要由粘土及石英砂组成,砂含量20~30%,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强。该层厚度大,分布稳定,层厚8.3~13.3米。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240Kpa。

三层全风化砂砾岩:紫红~灰紫色,原岩结构清晰,砂砾成分为石英及硅质岩,胶结物等已全部风化为粘土,风化后为土状,稍湿~坚硬,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韧性及干强度中等。该层厚度大,分布稳定,钻孔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层厚16.7米。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为300Kpa。

二类场地土,地基承载力为特征值fak=250kpa,地下水位>7.5m,地基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层。

5、荷载:基本雪压S0=0.30kN/m2,基本风压W0=0.35kN/m2,楼面活荷载(教室、图书室、实验室2.0kN/m2;走廊2.5kN/m2);屋面活载2.0kN/m2。

6、抗震设防裂度:6度,框架抗震等级:4级。

7、材料强度等级:砼等级C30,纵向受力主筋HRB400级或HRB335,箍筋HPB235级。

8、屋面、楼地面做法参见建筑施工图。

(2)确定框架计算简图

框架的计算单元如图2.2所示,取⑦轴上的一榀框架计算。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框架梁与柱刚接。由于各层柱的截面尺寸不变,故梁跨等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各层柱高从楼面算至上一层楼面(即层高),均为3.6m。(3)梁柱线刚度计算

对于梁考虑整体刚度提高取I=2I0 边框加梁I=1.5I0 线刚度公式[1] i=EI/(3.1)式中:E——混凝土的弹性模量(C30:3.00×107KN/m2); I——梁、柱截面的惯性矩(bh3/12);

——梁、柱的计算长度。

各层柱(F轴)i=EI/ =3.00×107KN/m2×2×0.4 m×(0.4m)3/(12×3.6m)=3.5×104kN•m(0.56)

FD梁和DB梁i=EI/ =3.00×107KN/m2×2×0.25 m×(0.5m)3/(12×6m)=2.6×104kN•m(0.41)

外伸梁i=EI/ =3.00×107KN/m2×1.5×0.24 m×(0.5m)3/(12×1.8m)=6.2×104kN•m(令取为1.0)屋面板传荷载:

恒载 两三角形4.67 kN/m2×3m×5/8×2=17.54kN/m 活载 两三角形2.0 kN/m2×3m×5/8×2=7.52kN/m 楼板传荷载:

恒载 两三角形4.63 kN/m2×3m×5/8×2=15.33kN/m 活载 两三角形2.0 kN/m2×3m×5/8×2=7.52kN/m 梁自重 2.38kN/m F-D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

屋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2.38kN/m+17.54kN/m =19.92kN/m 活载=7.52kN/m 楼面梁 恒载=梁自重+板传荷载=2.38kN/m+15.33 kN/m =17.71kN/m 活载=7.52 kN/m 5.2线刚度调整

分层法计算时,我们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端,而实际上是弹性支承。为减小计算误差,故除底柱外,将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9,另外柱的弯距传递系数取1/3。

故柱的线刚度调整如下:

i余柱=0.9×6.2×104 kN•m=55.8 kN•m(调整后各柱和杆如下所示)各层柱(F轴)i=EI/ =3.00×107KN/m2×2×0.4 m×(0.4m)3/(12×3.6m)=3.5×104kN•m(相对0.56)(调整后31.5×103kN•m)

FD梁和DB梁i=EI/ =3.00×107KN/m2×2×0.25 m×(0.5m)3/(12×6m)=2.6×104kN•m(相对0.41)(调整后23.4×103kN•m)

外伸梁i=EI/ =3.00×107KN/m2×1.5×0.24 m×(0.5m)3/(12×1.8m)=6.2×104kN•m(相对令取为1.0)(调整后55.8×103kN•m)

五、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工程概况 1 1.3设计规范规程 2 1.4材料选用 2 第2章 结构布置及梁截面估算 3 2.1 结构布置 3 2.2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3 2.3 梁柱线刚度计算及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 4 第3章 荷载计算 6 3.1 恒载标准值的计算 6 3.2 活载标准值的计算 8 3.3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受荷计算 9 第4章 风荷载计算 15 4.1 各层D值的计算 16 4.2 反弯点高度的计算 17 4.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梁柱的内力计算 18 4.4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19 第5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3 5.1 垂直荷载计算 23 5.2 线刚度调整 23 5.3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3 5.4 恒载、活载作用下梁柱相应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 42 第6章 内力组合 52 6.1 控制截面的确定 52 6.2 内力组合 52 6.3 梁柱最不利荷载组合 52 6.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框架梁的内力组合 61 第7章 梁柱配筋计算 64 7.1 梁配筋计算 64 7.2 柱配筋计算 67 第8章 独立基础设计 68 8.1 确定基础的初步尺寸 68 8.2 基础底面积验算 69 第9章 楼梯设计 75 9.1 楼梯板设计 75 9.2 荷载计算 75 9.3 楼梯斜梁计算 75 9.3 休息平台计算 78 9.3平台梁计算 79 结论 82 致谢 83 参考文献 84

第一部分 计算书

1、计算说明书.doc(详细的计算过程共95页,包括施工组织部分)

2、毕业设计任务书.doc

3、开题报告.doc 第二部分 图纸

建筑:

1、底层平面图

2、标准层平面图

3、顶层平面图

4、屋顶平面图

5、南立面平面图

6、北立面图

7、东立面图

8、西立面图 9、1-1剖面

10、卫生间布置图

11、墙体剖面图

12、总平面图 土木工程论文网http:// 结构:

1、结构说明.dwg

2、楼梯配筋图.dwg

3、基础平面布置图

4、⑤轴横向框架结构图

5、底层平面配筋图

6、标准层平面配筋图

7、顶层平面配筋图 施工组织:

1、施工横道图

2、施工布置图 第三部分 内容介绍

本设计建筑长宽:34200X16100,5层,层高均为3.9米

本设计为建筑工程专业框架教学楼毕业设计题目,该工程位于唐山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主题五层,建筑面积2880.1㎡。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该楼为五层,每层层高3.9米。总高19.5米。

设计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兼顾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原则,并依据建筑设计资料集进行详细说明。总平面设计要求综合总体规划,基地环境等具体条件合理分区,妥善解决平面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合适的交通联系方式。并且简捷明快,管理方便,满足人在心理,视觉和其它各种使用上的要求,按照建筑性质,规划和基地,确定平面形式,使布局紧凑,节约用地,并且为立面设计创造有利条件,考虑合理性及经济。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考虑该建筑物作为教学楼的性质要求大方而不失活泼

2.1平面设计土木工程论文网http://

建筑平面是建筑在水平方向房间各部分的组合关系。本设计中,考虑各房间的使用要求以及合理性不止,综合建筑物框架结构特点,初步确定柱网的布置。

2.1.1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是人流通行和集散不可缺少的内容,这部分设计的主要内容有:(1)交通路线简捷,明快,联系方便。(2)人流通畅,紧急疏散时迅速安全。(3)满足一定的采光和通风要求。

(4)力求节省交通面积,同时应考虑空间处理等问题。结合本建筑的具体要求,设置以下交通联系部分:

1、走廊——水平交通

本设计中,走廊在建筑物中延长向布置,宽为2.9m的走廊布置使交通清晰,让人更加的舒心。同时它更好地满足功能使用要求和防火疏散规定。

考虑到内廊较长,利用自然光条件有限,故在内廊里采用照明光源和走廊端头开设大窗的方式解决采光问题。

2、楼梯——垂直交通土木工程论文网http://

楼梯设计主要依据使用要求和人流通行情况确定梯段宽度和休息平台的宽度,选择适当的楼梯形式,考虑整幢建筑的楼梯数量,以及楼梯间的平面位置和空间组合。在建筑物内部对角线设两部楼梯。楼梯的位置应布置均匀,导向明确,显明易找,楼梯应靠外墙设置,以便直接采光。

一、卫生间的平面设计

卫生间在满足设备布置及人体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布置紧凑,节约面积,使管道集中,并尽可能有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

根据本建筑设计的类型和使用的人数,本建筑采用男女厕所分设的方式,设在楼层的两头。

二、功能室的平面设置

各层均设有普通教室和办公室,顶层还设置了两间多媒体教室和一间资料室。平面的组合形式详见建筑施工图。2.2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设计是满足房屋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前提下,运用建筑物造型和里面构图的一些规律,紧密结合平面布置,剖面的内部空间组合条件而进行设计。联系建筑平面及剖面建筑体型组合,运用建筑形式美的一些基本规律,使他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适应环境条件,符合美学的基本规律,也更加富有现代气息和艺术的感觉。本设计中,外立面上采用大面积的铝合金门窗,充分显示框架结构中,框架的特点。外墙采用乳白色面砖贴面。建筑立面效果见建筑施工图 2.3剖面设计

建筑剖面图是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剖面设计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建筑物的层数,空间的组合和利用,以及在建筑物剖面中的结构和构造的关系等。

一、层数的确定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城市规划要求,进而确定大楼主体为五层。

二、层高的确定

根据教学楼使用要求,采光、通风、感观和模数,确定层高为3.9m。

三、室内外高差土木工程论文网http://

为防止室外雨水倒流入室内及建筑物沉降使室内地坪标高过低,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物的立面效果,故取室内外高差450mm,设三个台阶。见建筑施工图。2.4建筑构造设计

一、墙体

墙体的厚度应满足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防火隔音等方面的要求,结合设计资料,统一取外墙为250mm厚,内墙为200mm厚,采用外墙和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二、楼层

楼层地面由结构层,找平层,结合层,面层组成,考虑楼面载荷及板的跨度,在①—⑧轴线间面板厚取100mm,面层为了保护结构层免受磨损和腐蚀,为室内提供美好的外观,并给人舒适的感觉,同时应注意防滑。

三、屋面结构 该层面为不上人屋面。

采用柔性防水,屋面用细石砼保护,防水采用改性油毡(SBS)防水。屋面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即屋面雨水顺坡流入雨水管,再散水流入排沟。

四、屋面泛水做法

将油毡直接引申到墙面,并在墙面上做水泥沙浆滴水线,泛水的高度取250mm,它满足大于150mm的规范要求。

6.7.2.1荷载计算 1)由柱传至基顶的荷载

B柱 M=385.31 kN.m N=1727.91kN V=234.21 kN C柱 M=416.86kN.m N=1463.11kN V=259.81kN 2)由基础梁传至基顶的荷载

G1=[0.25×0.65×(6.1/2+1.9/2)+(0.25×0.55+0.1×0.35)×6.1]×25×1.2=51.3 kN 3)作用于基底的弯矩和相应基顶的轴向力

假定基础高度为1.2m则作用于基底的M和轴向力设计值分别为 B柱 =Mb+Vn=385.31+234.21×1.2=666.36 kN.m =Nb+G1=1727.91+51.3=1779.21 kN C柱 =Mc+Vn=416.89+259.81×1.2=128.06 kN.m =Nc+G1=1436.11+51.3=1487.41 kN土木工程论文网http:// 将轴向力移向基础的中心(即两柱距离中心)则有 =1779.21×1.2-1487.41×1.2=350.16 kN.m 所以作用于基顶的M和相应的基顶轴向力设计值分别为 Mbot= + + =666.36+128.06+350.16=1745.18 kN.m = + =1779.21+1487.41=3366.62 kN 第四部分 目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1 第二部分:建筑部分设计 …………………………………………………2 2.1平面设计 ……………………………………………………………………2 2.1.1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2 2.2立面设计………………………………………………………………………3 2.3剖面设计………………………………………………………………………4 2.4剖面设计………………………………………………………………………4 2.5柱网的选择……………………………………………………………………5 第三部分:结构设计部分 …………………………………………………5 3.1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5 3.1.1梁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5 3.2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6 3.2.1横梁线刚度ib的计算………………………………………………………6 3.2.2纵梁线刚度ib的计算………………………………………………………6 3.2.3柱线刚度的ic的计算………………………………………………………7 3.2.4各层横向侧移刚度计算……………………………………………………7 3.2.5各层侧向侧移刚度计算……………………………………………………10 3.3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11 3.3.1资料准备……………………………………………………………………11 3.3.2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11 第四部分: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与侧移计算………20 4.1横向自震周期的计算…………………………………………………………20 4.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21 4.3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22 4.4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23 第五部分: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27 5.1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27 5.2荷载计算………………………………………………………………………27 5.2.1恒载作用下柱的内力计算…………………………………………………27 5.2.2活载作用下柱的内力计算…………………………………………………29 5.2.3恒载作用下梁的内力计算…………………………………………………32 5.2.4活载作用下梁的内力计算…………………………………………………33 5.3内力计算………………………………………………………………………33 5.4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42 5.5内力组合………………………………………………………………………43 第六部分:配筋计算…………………………………………………………44 6.1框架梁截面设计………………………………………………………………44 6.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47 6.3内外柱箍筋配置,斜截面承载力计算………………………………………48 6.4楼板的设计……………………………………………………………………50 6.4.1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选择…………………………………………………51 6.5屋面板设计……………………………………………………………………52 6.5.1边跨…………………………………………………………………………52 6.5.2走廊(中跨)………………………………………………………………52 6.6楼梯设计………………………………………………………………………53 6.6.1楼梯板设计…………………………………………………………………53 6.6.2平台板设计…………………………………………………………………54 6.6.3截面设计……………………………………………………………………55 6.7基础设计………………………………………………………………………55 6.7.1外基础荷载计算……………………………………………………………55 6.7.1.1确定基底尺寸……………………………………………………………56 6.7.1.2确定基底高度……………………………………………………………57 6.7.1.3基底配筋计算……………………………………………………………57 6.7.2中柱基础采用双柱联合基础………………………………………………58 6.7.2.1荷载计算…………………………………………………………………58 6.7.2.2确定基底尺寸……………………………………………………………59 6.7.2.3确定基底高度……………………………………………………………60 6.7.2.4配筋计算…………………………………………………………………60 第七部分:施工组织部分设计………………………………………………61 7.1工程概况………………………………………………………………………61 7.1.1工程特点……………………………………………………………………61 7.2主要工程量计算………………………………………………………………61 7.3施工布署………………………………………………………………………67 7.3.1施工方案……………………………………………………………………67 7.3.2施工顺序……………………………………………………………………67 7.4施工进度计划表………………………………………………………………68 7.5施工总平面图布置……………………………………………………………68 7.6施工准备工作…………………………………………………………………68 7.6.1现场准备……………………………………………………………………68 7.6.2技术准备……………………………………………………………………68 7.6.3施工用水,生活用水………………………………………………………68 7.6.4施工用电……………………………………………………………………68 7.6.5施工机械……………………………………………………………………69 7.6.6劳动力组织…………………………………………………………………69 7.7主要施工方法…………………………………………………………………69 7.7.1土方工程……………………………………………………………………70 7.7.2基础工程……………………………………………………………………70 7.7.3钢筋工程……………………………………………………………………71 7.7.4混凝土工程…………………………………………………………………73 7.7.5模板工程……………………………………………………………………74 7.7.6砌筑工程……………………………………………………………………75 7.7.7屋面工程……………………………………………………………………75 7.7.8装饰工程……………………………………………………………………76 7.7.9脚手架工程…………………………………………………………………76 7.8质量安全措施…………………………………………………………………76 7.8.1质量措施……………………………………………………………………76 7.8.2安全措施……………………………………………………………………77 第八部分: 科技资料原文…………………………………………………78 第九部分: 参考资料………………………………………………………

文(设计)题目

综合教学楼设计

一、设计依据及研究意义:

依据:

所学教材: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混凝土结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土力学,基础

工程,建筑抗震设计等;

图集:建筑制图标准,中南地区标准图集等;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何在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制图标准等,建筑防火设计,建筑防火规范,建筑工程标准荷载学;

其他:多高层框架结构,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等。

意义:对于框架结构,在结构建筑特点方面: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楼板和横梁连在一起,横梁和柱通过节点连为一体,形成承重结构,将荷载传至基础,力的传递路线比较明确。对于整个房屋全部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称为框架结构或纯(全)框架结构。框架可以是等跨或不等跨的,也可以是层高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有时因房屋布局和空间使用要求等原因,也可能在某层抽柱或某跨抽梁,形成缺梁、缺柱的框架。墙体是填充墙,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所以框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建筑物的内外墙处理十分灵活,应用范围很广,因此能为建筑提供灵

活的使用空间。

在结构受力性能方面:框架结构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所以框架结构属于柔性结构,自振周期较长,地震反应较小,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具有较好的延性性能。

二、设计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主要研究内容: 设计构思:在体系选择方面

1、架结构的柱与梁宜上下左右贯通,不宜采用复式框架;以及砖混框—剪结构。

2、填充墙的布置方面:宜采用轻质材料,且应避免形成上、下层刚度变化过大;避免形成短柱;减少因抗侧刚

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其次,在建筑设计方面:

1、要先对建筑外观、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层高和室内净高进行设计;

2、然后对局部进行设计,如楼地面、顶棚、屋面、楼面、坡面及楼梯位置,消防要求等进行设计。各部分都要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3、最后要明确框架结构的抗震级数,采用规则结构以利于房屋抗震,按照“三统一”的原则,确定柱网尺寸,确

定材料及截面尺寸,以及基础的选定。

预期目标:

三个月的工作时间,完成综合教学楼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方案力求新颖,适用,美观,结构设计力求概念清楚,计算方法和结果准确合理,最终形成设计计算书和建筑,结构施工图等设计成果。

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1———3周:完成开题报告,建筑设计,并绘制出建筑施工图;

4———8周;完成结构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以及结构计算过程;

9———10周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整理设计资料,打印计算书和图纸,准备答辩。

三、设计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设计重点为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和框架梁,柱构件设计。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方法为: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拟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拟采用D值法。手算结果与电算结果的差别

及原因分析。

设计难点为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内力组合,框架梁,剪力墙,柱的设计计算等。选择符合建筑设计原则(功能、美观、经济)的结构形式和构件布置,结构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四、设计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毕业实习调查 资料收集和文献查阅

建筑方案设计 结构选型

结构平面布置,绘制草图

荷载统计 手工框架设计 电算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整理设计计算书,打印图纸和计算书,指导老师审批签字。

五、进行设计所需要的条件:

1、所学课程的熟练掌握。

2、查阅图书馆的相关书籍与文献。

3、个人勤奋努力、不懂就问、敢于挑战的精神。

4、指导老师的谆谆教导。

5、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6、舒适安静的设计环境。

指导教师意见: 签

名:

****年**月**日系工作小组意见

通过这段时间的毕业设计,总的体会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往的课程设计都是单独的构件或建筑物的某一部分的设计,而毕业设计则不一样,它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工程因素,诸如布局的合理,安全,经济,美观,还要兼顾施工的方便。这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因而要求我们分别从建筑,结构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不断的。前期的建筑方案由于考虑不周是,此后在樊长林老师及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通过参考建筑图集,建筑规范以及各种设计资料,使我的设计渐渐趋于合理。

在计算机制图的过程中,我更熟练AutoCAD、天正建筑等建筑设计软件。在此过程中,我对制图规范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对平、立、剖面图的内容、线形、尺寸标注等问题上有了更为清楚地认识。

中期进行对选取的一榀框架进行结构手算更是重头戏,对各门专业课程知识贯穿起来加以运用,比如恒载,活载与抗震的综合考虑进行内力组合等。开始的计算是错误百出,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与规范不符的现象,此外还时不时出现笔误,于是反复参阅各种规范,设计例题等,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后期的计算书电脑输入,由于以前对各种办公软件应用不多,以致开始的输入速度相当的慢,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逐渐熟练。

紧张的毕业设计终于划上了一个满意的句号,回想起过去这段时间的设计收获是很大的,看到展现在眼前的毕业设计成果,不仅使我对两年来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归纳,而且使我真正体会了设计的艰辛和一种付出后得到了回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的人生作好了铺垫。

因此,通过本毕业设计,掌握了结构设计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全面了解设计的全过程;培养正确、熟练的结构方案、结构设计计算、构造处理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培养我们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配合意识;培养正确、熟练运用规范、手册、标准图集及参考书的能力;通过实际工程训练,建立功能设计、施工、经济全面协调的思想,进一步建立建筑、结构工程师的责任意识。

一步、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一、建筑结构体系选型

(一)合理选用结构材料

建筑结构材料是形成结构的物质基础,根据不同结构类型的特点,正确选用材料,就成为经济合理地选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按材料分类的结构类型如下:

砌体结构体系

按建筑材料分类的结构类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

钢结构体系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

(二)合理选择结构受力体系

现代建筑中,建筑物的造型可划分为两大类:多层及高层建筑、单层大跨度建筑,按结构受力形式分类,常用的结构体系大体如下:

混合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

多层及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框架——剪力墙、全剪力墙结构)

筒体结构体系(包括框筒、筒中筒、成束或组合筒体结构)

巨型结构体系

单层大跨度建筑

平面结构体系:门式刚架、薄腹梁结构、桁架结构、拱结构

空间结构体系:壳体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膜结构

框架结构体系

多层与小高层常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1)框架结构体系的特点: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框架结构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框架、装配式框架及装配整体式框架三种。

地震区框架结构宜优先考虑选择现浇框架结构体系,其次是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现已很少采用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非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则可以根据施工条件等因素具体选定。

(3)钢框架:钢框架的受力骨架为钢梁、钢柱,根据梁柱连接型式可分为半刚接框架和刚接框架。钢框架的抗震性能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梁、钢柱相对混凝土梁、柱截面较小,增大了有效使用面积;钢框架自重较轻,大大降低了基础造价;且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钢框架多用于办公楼、旅馆、商场等公共建筑。

(4)框架结构体系选用限值:框架结构体系的抗侧刚度主要取决于梁柱的截面尺寸,一般梁柱截面惯性矩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较大,抗侧移能力较弱,属较柔结构。当层数较多、侧向荷载较大时,为满足侧向刚度和强度要求,需加大截面,很不经济。而且高度增加时,框架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相对位移较大,使得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建筑装饰、管道设备等)在地震时破坏较严重。因此,框架结构的最大高度受到限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合理层数是6~15层,最经济是10层左右;规范规定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房屋可采用钢框架结构;

一、前期材料

1、毕业设计任务书.doc

2、毕业实习报告.doc

3、开题报告.doc

二、计算书部分

1、计算说明书.doc(共81页)

2、摘要.doc

3、目录.doc

三、图纸部分:图纸建筑及施工图共22张图纸

建筑图:

1、总平面图

2、建筑总说明

3、底层平面图

4、二-五层平面图

5、六层平面图

6、屋顶平面图

7、正立面图

8、背立面图

9、左右侧立面图

10、楼梯剖面图

11、A-A剖面图

12、建施详图

结施图:

1、结构设计说明

2、框架柱表

3、柱的定位图与基础平面布置图

4、门窗表及基础大样配筋表

5、一层梁平法配筋图

6、二层梁平法配筋图

7、二一六板配筋图

8、三一六层梁平法配筋图

9、屋面梁平法配筋图

10、屋面板配筋图及楼梯间屋面板配筋图

11、图纸目录

四、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 建筑地点、建筑类型、建筑介绍、门窗使用、地质条件 1.2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 1.3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1.4 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第二章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2.1 横梁、纵梁、柱线刚度的计算 2.2 各层横向侧移刚度计算 2.3 各层纵向侧移刚度计算 第三章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3.1 资料准备

3.2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第四章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4.1 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

4.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4.3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4.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第五章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5.1 风荷载标准值

5.2 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验算 5.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第六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6.1 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 6.2 荷载计算 6.3 内力计算

6.4 梁端剪力和柱轴力的计算 6.5 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6.6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 6.7 柱端弯矩设计值的调整 6.8 柱端剪力组合和设计值的调整 第七章 :截面设计 7.1 框架梁 7.2 框架柱

7.3 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 第八章 :楼板设计

8.1 楼板类型及设计方法的选择 8.2 设计参数 8.3 弯矩计算 8.4 截面设计 第九章 :楼梯设计 9.1 设计参数 9.2 楼梯板计算 9.3平台板计算 9.4平台梁计算 第十章 :基础设计 10.1 设计资料 10.2 基础截面确定 10.3 基础梁内力计算 结论 致谢

参考资料 ……………………81 注意:目录页码有误,请自行修改

五、内容介绍

1.1 建筑地点:某地区

建筑类型:六层中学教学楼,框架填充墙结构。

建筑介绍: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厚度取120mm,填充墙采用240mm厚的混凝土空心小砌块。

地质条件:经地质勘察部门确定,此建筑场地为三类近震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1.2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 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楼板的均布活载和恒载经连系梁梁间接或直接传至主梁,再由主梁传至框架柱,最后传至地基。

根据以上楼盖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本教学楼框架的承重方案为横向框架承重方案,这可使横向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大,增加框架的横向侧移刚度,柱网布置见建筑平面图。1.4 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三)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基本风压650N/m2,年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4℃。

2.地质条件:用地地形平缓,地下水位标高约4m,无侵蚀性;场地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物理状态和容许承载力值见下述。土层分布从上到下为:

a层:耕植土,厚约0.7M,k=100Kpa ; b层:淤泥质土,厚约0.5-1m,k=80Kpa ;

c层:粘土,厚3-4m,硬塑状态,塑性指数Ip =14,液性指数I=0.17 空隙比e=0.54,k=200Kpa ;

d层:粉质粘土,厚约4m,硬塑,Ip =14,I=0.17,e=0.75,k=180Kpa 更多详细内容请联系客服具体咨询

框架结构高宽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眼即逝,正如美好的大学四年。在这四年中,通过对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我具备了独立做毕业设计的基本能力。在陈红英、杨青顺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同学热心帮助下,我得以顺利地完成了本次的设计课题——西宁东来房地产开发公司办公大楼。

在大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基础和专业课程没有学好学透,相关专业知识还不能熟练运用。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明白了自己知识的不足和欠缺,但是在设计中能够坚持查阅相关资料,将以前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宽,并加以融会贯通。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很多现阶段不理解的知识,但是在指导老师细心指导下和同学耐心帮助下,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将其化为己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学习很多的知识。

尽管在设计中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但是由于毕业设计所需知识的繁多,且又相互交错,关联性极强,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再加上是初次做整套的土木工程设计,在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上都有所欠缺,尤其是实践经验严重不足,缺乏相关设计理念和知识。所以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到建筑方案的确定,就出现了许多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结构计算时更是错误频频,但是在指导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下和同学热心帮助下,将各个错误的原因一一讲解,并加以订正。正是由于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才使得本次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指导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指导和帮助!

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我将针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加以拓宽、深化,继续扎根于土木工程专业,更加系统化、有目的性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结构工程师。

某大学综合教学楼设计 篇4

摘要 :本工程为某师范大学综合教学楼, 总建筑面积5122m2,建筑层数为四层,总建筑高度16.65m,各层层高均为3.9m。按使用功能设有双班教室、办公室、准备室以及值班室等。建筑防火等级为二级。结构体系选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六度,本工程按抗震设防烈度为四级框架,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ak200kpa,其基础形式采用现

m/2浇锥形基础。在标准荷载计算中,风荷载s00.35KN/m200.4K0N,雪荷载

/m2,对于活荷载,屋面按不上人屋面考虑,活荷载取0.5KN/m2,楼面活荷载主要为2.0KN。框架梁中主梁截面主要选用了300mm×700mm及300mm×500mm截面尺寸,联系梁截面主要为250mm×600mm,框架柱内柱、外柱均选用450mm×450mm。框架荷载计算中,统计了恒载、活载、及风载,在内力计算中活载及恒载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而风载内力计算采用反弯点法、D值法。对框架梁恒荷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支座弯矩进行调幅,乘以0.9的系数,调幅后再进行内力组合。根据内力计算结果,进行框架梁、柱各控制截面的内力组合,内力组合形式选取1.2×恒载+ 1.4×活载;1.35×恒载+0.7×1.4×活载;1.2×恒载+1.4风载;1.2×恒载+0.9×1.4×(活载+风载)四种组合中的最不利组合,以进行配筋计算。在选取控制截面方面,梁的控制截面有三个,分别为梁左右两端柱边及跨中,柱的控制截面每层有两个,取各层柱的上下端截面。框架各基本构件的配筋均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构造要求及实际计算要求。施工图纸的绘制严格执行结构制图规范的要求。关键词:框架结构;分层法;内力计算;内力组合

The problem of shear in RC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FRP laminates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externally bonded reinforcement of a strengthened Reinforced Concrete(RC)beam subjected to a shear-dominant loading regime is not well-established.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of RC beams without any internal shear reinforcement but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CFRP)laminates when the primary mode of failure of the un-strengthened beam is in shear.Four RC beams we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without and with an externally anchorage system, which was carefully detailed to enhance the benefits of the strengthening lamina and counteract the destructive effects of shear forces.All the four beams were identical in terms of their geometry, internal reinforcement and concrete strength but varied in their test loading regime to highlight the role of shear.All the beams were tested under four point bending and extensively instrumented to monitor strains, cracking, load capacity and failure modes.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the four beams is then critically analysed in terms of deformability, strength and failure processes under a shear loading regime.It is shown that with a carefully designed anchorage system, a predominantly brittle shear failureofa strengthened beam canbe transformedtoan almost ductile failure with well-defined enhancementof structural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both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hould enable engineers to totally avoid shear failure in strengthening beams with little or even no internal shear reinforcement.Keywords: Carbon fibre reinforced polymer;Performance;Shear loading regime;Strengthening

1前言

2.1框架结构的特点

框架结构是通过梁、柱组成的结构体系作为建筑的竖向承重结构,并同时承受水平荷载,它适用于多层建筑。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能形成较大的空间。通常梁、柱截面尺寸都不能太大,否则影响使用面积。因此,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水平位移较大,这是他的主要缺点。通过合理设计,框架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较好,能承受较大的变形,但是,变形大了容易引起非结构构件出现裂缝及破坏,这些破坏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威胁人身安全。2.2框架结构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需求的提高,居住环境不断的改变,建筑物的高度也在不断的升高,当建筑物高度增加时,水平荷载对结构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普通的砌体结构已经不能满足高度要求,因此,框架结构就出现了,框架结构的材料主要是钢筋和混凝土,通过把钢筋和混凝土粘接在一起,形成承重的框架结构。解放前,我国高层建筑很少,解放后,我国几个大城市开始加速建造高层建筑,目前,在许多中等城市及一些小城市也都已建造了高层建筑。在我国,高层建筑以采用钢筋混凝土为主,近年来,不仅建造高度在增长,建筑体型和结构体系也愈益多样化,而且在50层左右的建筑中,已开始采用钢结构,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建造高层建筑的技术水平有了的发展和提高。2.3 本次设计的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通过综合教学楼的建筑、结构、施工设计,掌握了建筑、结构、施工的施工图设计过程,重点是建筑结构的设计。通过对框架结构设计,充分了解了荷载的传力过程、框架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整个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设计包括的内容很全面,包括框架柱、梁、屋面板、楼面板、连系梁、基础和楼梯、雨篷的设计。通过对这些结构的设计,充分了解整个建筑结构,以及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PKPM的实际上机操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本次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为以后尽快适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3结论

本次毕业设计我所选择的设计题目为某师范大学综合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是对我们以前所学各科目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概括总结。在指导老师指导下,通过自己查阅有关教科书,国家规范规程以及相关建筑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设计实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并且较好的达到了设计意图。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对结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发挥,加深了对各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论文写作的水平。同时计算机上机水平和结构设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为我以后即将从事的结构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4谢辞 本设计力争反映本领域的最新设计成果,积极吸收成功的经验和设计理念,并且以我国最新出版的有关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做到实用、环保、经济以适应设计新理念的要求。设计打破原有毕业设计的框框,并积极采用工程设计实际的操作规程,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次设计是在指导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建筑方案的选择、结构设计计算书、PKPM上机指导到建筑、结构施工图纸的绘制,无不倾注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设计如有未尽善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特别感谢杨平老师在我毕业设计过程中所给予我的帮助,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好的设计环境,对设计过程中涉及问题悉心指导,耐心讲解,而且在生活中对我也是关怀备至。同时感谢同组设计的同学在设计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在我的成长的每一步,唯一离不开的是家人对我的关心,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总有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伴着我,鼓励我、开导我,使我重新获得前进的勇气和激昂的斗志。学生生涯即将结束,将此成果献给我的家人,谨作为对他们的一点微薄的回报!

参考文献

某大学教学楼建筑节能设计毕业论文 篇5

深圳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方案设计任务说明书

一、简述

深圳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是深圳大学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重点基地,深圳大学十分重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合作,与国外、香港3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育合作关系,与国内近百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每年来校讲学、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达千余人。爱尔兰现任总统玛丽·麦卡利斯,原日本总理大臣海部俊树,著名学者池田大作、饶宗颐、吴家玮、杨振宁、李远哲、牛满江等受聘为学校名誉教授。

为了创造良好的学术交流环境,为了使深圳大学逐步迈向国内名校营造更优越的条件,学校计划在北校门从东靠近高校科技园南区的一块市政府备用地(面积约21143.5㎡)修建深圳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二、设计依据:

1、深圳市法定图则(南山区高新科技园南区)(附件1)

2、用地红线图(附件2)

3、深圳大学校园总平面图(附件3)

4、国家有关规范及深圳有关法规和章程。

三、项目概况:

深圳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项目往于深圳大学校园东北角紧邻现有深大高尔夫练习场,北靠深南路,东、南与高新科技园南区相邻。

规划设计要求如下:

1、用地位置:高新科技园南区

06-01-04地块

2、用地性质:学校用地

3、总用地面积:21143.5㎡

4、建筑容积率:≤1.3

5、建筑覆盖率:≤30%

6、绿化率:≥40%

7、建筑高度:≤50m

8、建筑面积:27486㎡

9、退红线要求:ab:6m

bc:12m

cd:12m

ad:20m

10、机动车停车位:150辆(地面约30辆)

11、机动车开口:深南路(加油部以东100m至迎道以西50m范围内

与深大校园内道路通过现高尔夫球场接驳)

四、设计要求:

1、设计定位:功能上要求能接待来深圳大学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国内外专家和团体,以及来校短期合作研究的学者;在形象上体现学术交流机构和校园建筑的特点,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摒弃商业化的形象。

2、建筑功能:会议、会议接待、住宿、培训、饮食辅助。

3、交通要求:处理好与深南路、地铁站的接驳,处理好地铁与校园交通之间的关系。

4、环境设计要求:营造安静和接近自然的环境,注意降低噪声和交通对交流中心的不利影响。

5、各功能房间一览表:

(1)标准客房

160间,其中二间套房6套,残疾人客房1套。(2)大堂

不小于300㎡

(3)餐厅 大餐厅1间300㎡,包房10间,各25-35㎡(4)商务中心 40㎡(5)书店 100㎡(6)商店 100㎡

(7)多功能会议厅(可举行会议、展示、联欢活动)1间 400㎡(8)中会议室 2间 各100㎡(9)小会议室 8间 各60㎡(10)培训教室 6间 各70㎡(11)资料信息室 1间 120㎡(12)贵宾接待室 1间 80㎡(13)管理办公室 8间 各60㎡(14)交流休息廊 约250㎡(15)健身房 120㎡(16)乒乓球室 2台、120㎡(17)咖啡厅 1间 约150㎡(18)厨房 约250㎡(19)储藏室 约350㎡

(20)车库 停车150-170辆(约6800㎡)(21)设备用房 约1500㎡

(22)走廊、楼梯、电梯、过厅、厕所等辅助面积若干。

上一篇:辅导老师的实习报告下一篇:2016年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