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系统职工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

2024-06-22

监狱系统职工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通用4篇)

监狱系统职工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 篇1

一、当前部分职工社会心态的基本状况

经过采取座谈、个别谈话、问卷调查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反映监狱目前部分职工的心态:一是监狱职工对监狱目前整个系统的宏观决策运作和发展动态来判断(宏观感受);二是从职工对所在监狱的综合环境发展状况的判断(中观感受);三是从职工对自身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来判断(微观感受)。

当前监狱职工对监狱系统的宏观和发展动态的判断,是微观心态的一种积极效应,又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监狱职工对目前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实际生活状况满意者倾向于监狱系统的改革稳步推进形成乐观的判断,而对目前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实际生活状况不满意者,却不一定必然产生对监狱系统的改革持悲观判断,而只有当其对监狱系统改革发展的走势判断与实施的政策和当前职工实际生活环境状况的预期不能消弭其不满时,才会构成对当前监狱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监狱职工对当前自身状况的感受是其社会心态最切身感受的反映,也是目前整个监狱系统的改革宏观社会形势能整体推进,并保持稳定向上的基础和前提。

1、目前监狱职工对整个全省监狱系统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和宏观政策总体形势的发展较为乐观,而对职工的自身生活状况及其有关政策存在不太满意。

笔者通过对监狱200余名职工的调查发现,职工对当前监狱系统的总体宏观形势持较为乐观的态度,认为科学发展观教育措施促进了当前整个监狱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据统计,持这种观点的职工占72.5%,而认为当前的改革从根本上没有完全解决职工的问题,甚至认为宏观决策上对职工政策的内涵还有些模糊,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持不太满意,认为监狱系统的改革带来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长此以往,视必影响监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据统计,持这种观点的人占20.5%,另外,还有7%的监狱职工认为一般。而具体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生活状况水平,职工的满意程度有所下降,表示对当前监狱职工的生活水平实际状况满意程度占职工的比重的35.6%,不满意的职工为22%。

2、当前监狱系统职工对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倾向于采取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对监狱200名职工调查结果显示,对存在的问题,主张通过正常途径向组织部门反映意见的比例比较高,占89.2%其次是通过新闻呼吁,有79%的职工提及;再次就是上访告状,上访占职工人数的占10%;其次,表示听天由命,发牢骚,无所谓占职工的占35%。从后两种情况来看,是秩序失效的一种前兆,值得引起重视。而作为一种极端状况,7%的职工主张采取上访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却有可能成为导致监狱宏观管理秩序失衡的导火索,从调查结果来看,收入较低,以及文化程度低的职工中,主张采取激烈手段的比较高。

3、监狱职工试图解决问题宣泄不满情绪的渠道是否畅通,在现实和期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政工部门,人力资源部的政治思想工作不到位,缺乏主动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处理问题不及时有可能构成职工最主要的思想认识障碍。在调查中,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当前监狱系统职工队伍产生不安定因素的主要诱因,而他们都与监狱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行为方式有着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改善,将直接影响监狱各级党委的形象,进而对扩大的社会心态和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二、当前监狱部分职工其社会心态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当前影响监狱部分职工社会心态的个人因素方面

监狱职工的社会心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个人自身的因素;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又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从职工个人自身因素来看,既有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状况、所处环境等客观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还有可能受到职工对当前收入的满意程度,对自身收入阶层的认知等主观感受的影响。而事实上,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支持这一判断,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的前提下,每个因素与职工的微观心态都表面出较强的相关性,从而使不同心态的监狱职工具有不同的显著特征。

1、不同社会心态的职工特征

①从年龄结构情况来看。年龄与职工微观心态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年龄大一些的职工45岁以上,对生活状况比较满意,而45岁以下,特别是才来的满意程度较低,因为工资低,支出与收入矛盾突出,导致职工情绪不稳定;其中,60岁以上的年龄组满意程度为最高。心态基本上比较平衡。这一结果表明年龄层次高,工资相对也高,风险自然也就小;年龄越小,工资也就越低,风险自然也就越大,因而使当前监狱的年轻职工承受了相当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

②从所从事的职业来看。同是职工,但因从事的不同岗位和分工不同,职工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机关职工,高级工对目前监狱的状况满意程度较高;而一般职工对监狱的生活状况满意程度较低。从职业层次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监狱职工中具有消极社会心态职工群体的主要体是一部分年青职工,同时也是第一线风险性较高的群体。

③从职工的文化结构来看。从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职工群体分析来看,文化程度越高满意程度也就越低,对当前的监狱生活现状很不满意。但是文化程度越低,满意程度也就相对来讲越高,认为监狱和社会某此单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④从职工的收入状况来看。收入状况是影响监狱职工生活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年轻职工反映,工资收入低、各项福利政策不落实、住房困难、夫妻下岗、孩子上学、入托难是职工对现实生活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⑤从职工的收入水平来看。无论个人收入水平还是家庭收入水平,与职工对现实生活状况满意程度都呈正相关,即收入水平越高,对生活状况越满意。

⑥从职工对收入差距的承受力。在问卷中“对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的感受”选择中,占所有被调查中10%可以接受,19.7%的人选择“勉强可以接受”,40%的人选择“一般”,30%的人选择“不太能接受”,3%的人选择“完全不能接受”。

2、影响职工社会心态的关键性因素分析

监狱职工社会心态的诸多相关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每个因素对基层职工社会心态的作用,可能包含其他变量的影响。为此,笔者进一步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希望尽可能地控制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发掘影响监狱职工对当前监狱现实生活状况满意程度的关键性因素。

笔者将监狱职工对当前监狱目前的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作为反映职工心态的因变量,并重新编码为二分变量——即简化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种情况:选择岗位、年龄、文化程度、个人年收入、家庭收入、收入阶层认知、收入水平满意程度等7个方面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来加以分析:

①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在监狱职工对当前现实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上,只有收入阶层认知、收入满意程度、岗位职业存在的差异有显著的变化。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基层职工认为自己属于中等收入阶层的被访者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的被访者,与低收入阶层相比,其对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可能性要高20%—30%左右;对收入水平感到满意的职工,对生活状况也感到满意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对收入水平满意的职工。

②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监狱职工对个人收入的满意程度,对收入阶层的认知与职业、年龄、收入水平等都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变量因素包含了最为丰富的信息,是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这几项变量来发生作用。

范文网【】

(二)当前影响监狱职工社会心态的社会因素

笔者在调查中试图通过两个问题来反映社会因素对监狱职工心态的作用;一是职工心目中影响思想稳定的因素;二是监狱职工对当前实施改革措施的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两个方面反映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官僚主义作风、政策不落实、收入太低是影响职工社会心态的主要因素。

1、当前影响职工社会心态稳定的主要因素,按照分析过程提及的频率来看,主要是: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占79.5%)两级分化,贫富差距拉大(占71.6%)执纪不严、社会风气败坏(占64.3%),按主要顺序排列,将官僚主义作风列为首为因素的比重最高,其次是贫富悬殊太大,造成职工的心理不平衡。

2、监狱职工对当前推行体制改革的态度。笔者选择了、体制改革、发展监狱经济,提高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内容,笔者从中可以发现:当前监狱职工整个对监狱系统推行体制改革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特别是监狱推行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收入,克服官僚主义作风,表示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其发展前景也比较乐观,但对当前监狱系统在实施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许多政策,有关待遇没有完落实,特别是监狱系统的职工与社会上事业单位或其它机关的的职工工资待遇相比差距太大,表示非常不满。特别是在生产一线工作的职工认为风险大、责任大、收入不高,待遇不好表示十分不满。

三、促进当前监狱职工社会心态稳定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表时,当前监狱职工对整个监狱系统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有关政策以及监狱的社会形势发展趋势是持乐观态度的。职工对当前监狱社会形势乐观的判断,主要是因为监狱系统近几年来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的待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强,以及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监狱职工对监狱目前生活状况有些不满意的情况,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在乐观的形势背后,监狱系统虽然近几年的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一定的隐忧,需要引起监狱系统的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我们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大力发展监狱经济,切实提高职工的经济收入和待遇。

收入状况是影响职工社会心态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调查结果来看,低收入的职工是当前社会心态较为消极的人群主体,岗位职业分布是青年职工,并且这一部分群体工资收入相对来讲比较低,而且大多在基层第一线,又是监狱生力军,如何提高职工的待遇,是当前解决职工思想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前提。二是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给职工发钞票,而是要把建立实施长效机制与进一步深化监狱系统的内部体制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改善生活环境与职工应具备的基本生活条件结合起来,把职工的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比较宽松,和谐、各项惠民政策到位的长效机制。二是进一步深化监狱企业改革和管理。着力推行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龙头,以质量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为手段,以抢占市场份额为突破口,努力提高监狱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进而达到提高职工待遇。

2、理顺关系,努力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一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端正党风,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让美好、光明向上健康的东西展现在基层职工的面前,使职工摆脱灰色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侵染,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崇尚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为耻。二是要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帮助职工正确地对待改革开放以及监狱系统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以及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思想行为和道德标准上划清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的界限。

监狱系统职工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 篇2

关键词: 监狱;信息化;管理;创新信息

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37-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信息化在各行业和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监狱作为我国的刑罚执行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预防减少犯罪和改造犯罪分子的重要职能,因此更需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人才,将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监管实践的各个领域中去,把监狱各项工作和信息化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紧随时代发展步伐,促进监狱的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在开展了多次实地考察学习和调查访问等工作后,笔者及研究小组成员对实习地所在监狱和当前我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进程有了一些基本认识,针对监狱目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型建议,以供参考。

一、时代背景

当前,“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并伴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不断进步。从大的层面来看,我们可以将信息化分为三个主要层面: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1]。在我们看来:“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所组成的整个信息革命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一个地区和国家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总体水平”。总的来说,我们将信息化理解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过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这些都是信息革命取得的伟大成果。面临新时代新环境的各种挑战,监狱的各项工作要想跟得上时代步伐,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敢于打破陈旧格局,开创崭新局面。在监管改造工作上,安全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监狱的日常监管改造工作中就显得尤为必要。

从八十年代开始,监狱系统就积极投身到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之中,开发了“办公室自动化工程(OA)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一些基础政务工作的处理:文件传递,信息传达和档案管理等。并且在监狱内部建立起了纵向和横向的办公网络系统(内网)。这是我国监狱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起步。到了九十年代,监狱机关积极参加了“政府上网工程”,并建立了“中国监狱网”等一批早期的门户网站,监狱系统实施电子政务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2002年至今,我国的监狱信息化建设不断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2],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城市开始探索信息化监狱和数字化监狱的建设。

二、监狱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国际电子政务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监狱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形成了良好的体系。但是,我国监狱信息化建设也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和缺陷:

(一)我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起点很低

我国的监狱系统办公自动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而西方国家监狱系统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经完成。

(二)我国监狱系统信息化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差距

具体表现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监狱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西部及北部等偏远地区的发展则十分落后。

宿州监狱是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区的一所普通监狱,在宿州监狱实习与考察期间,我们详细了解了该监狱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和现状。从2006年开始,宿州监狱响应司法部关于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按照省监狱管理局统一部署,该监开始信息化建设至今,已有3个年头,在省监狱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着眼应用、注重实效、保障安全”的信息化工作思路,已完成了各项信息化应用项目的正常使用, 初步实现了省监狱管理局的信息化布署,并逐步将信息化建设向着更深层次的推广。虽然有起点低、起步晚、资金和人才短缺等各方面困难的制约,但是到目前为止,宿州监狱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讯网络基础平台、数字化安防监控系统及监狱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视频会议系统、IP专网电话、政法专网网站、狱政管理系统[3]。但在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该监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信息化建设资金困难大

经费是信息化决定性因素,没有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无从做起。但是由于该监建设经费严重紧缺,办公电脑配备率较低,给信息化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干警素质参差不齐

会操作电脑的干部职工不多,电脑专业知识人才缺乏,这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第二大难题。通过问卷调查(54名在职干警)和个别采访的方式获取的资料显示:有58%的在职干警对监狱信息化建设基本了解;有27%的在职干警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其余干警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使用电脑和其他一些信息化通讯设备;但是大部分干警对于信息技术并不精通。

3.监狱网络中心在信息化建设中基础工作繁多

由于人员短缺和基础薄弱,信息科的技术员疲于应付大量的初级的技术问题,实际上成了信息化设备的维修工,而无法集中精力研究信息化在监狱系统的精细化应用。

4.系统建设不完善

初期建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应用和操作缺陷,省内监狱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与资源共享,纵向管理格局急需打破。

三、监狱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和方案设想

针对监狱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难题,我们的研究小组在系统结构设计和对外领域扩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案和设想。针对监狱系统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创新性结构设计。

(一)信息系统联网

通过构建监狱监控与指挥联网系统,实现监狱局应急指挥中心对各监狱图像的任意调度与控制;实现多级的报警联动,紧急预案的调阅、修改和启用,各部门指挥与协调;实现监狱管理局指挥中心与各监狱控制中心和分控中心之间的语音和视频交流[4]。

(二)建立信息单元

在实现省内监狱层级联络与管理的同时,我们将每一所监狱作为一个基础的信息单元,在监狱设立主控中心(信息交换主机),把监狱内的主要信息集中存储:其中包括罪犯信息资料库、民警档案管理中心、视频监控信息中心等。在各监狱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打破省内监狱系统纵向管理的格局,实现信息单元的资源共享:省监狱管理局设立主控交换中心,能够实时查看各监狱信息动态、调阅各监狱在押罪犯资料等多方面信息。在各监狱与省监狱管理局内线联网的基础上,在省监狱管理局设立中转平台,通过口令密码的权限模式实现省内监狱的互通互联,及以点连线,将各个监狱信息单元串联起来,构建一张横向、纵向都能够交流互通的系统网络。

在实现省内监狱系统全方位互联的同时,我们不应当将信息化的作用局限于监狱的监管和改造职能,更应当着眼于大政法网的开发与建设。在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对省内监狱实现层级管理的基础上,同样以口令与授权的方式与公安系统、法院系统、检察系统开展政务互联合作[6]。以诉讼程序为依托,在侦查、检查、审判、执行的基础上,实现公安、检查??、法院、监狱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以更好的发挥监狱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打击预防犯罪、揭露深挖余罪的职能[5]。

(三)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监狱各级领导对基层干警的信息化培训

监狱各级领导干部应当认识到监狱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基层干警的特别是技术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干警队伍的信息化人才比例,提高干警的信息化自主运用意识和信息化操作技能,充分发挥出信息化人才在监狱信息化建设和实践中的重要作用[7]。

(2)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化专门人才的管理体制

针对部分监狱信息化人才缺失的情况,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①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和合理稳定的晋升机制,对在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提高薪酬待遇,在职务晋升方面优先考虑,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②应当营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工作环境,促使他们充分发挥自主能力。③通过挂职锻炼,轮转岗位等人才培养措施促进他们全方位发展,快速提高监狱工作的适应能力。

四、前景展望

结合宿州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况和目前发达地区监狱系统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要求和全局部署的。

在我们看来,对于监狱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和构想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只有进行深化彻底的改革、创新工作和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才能真正彰显成效,开创新篇。

参考文献:

[1]周宏仁.信息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王电.公安信息化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3]于爱荣.监狱信息化导论[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9年.

[4]辛国恩.二十一世纪中国监狱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沈大风.电子政务发展前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6]周宏仁.中国信息化形势预测与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周宏仁.信息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刘晨(1992-),男,安徽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侦查学专业11级本科生。

宫瑞(1990-),女,安徽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侦查学专业11级本科生。

李培玲(1992-),女,河南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侦查学专业11级本科生。

姚朋朋(1993-),男,安徽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侦查学专业11级本科生。

最新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调查 篇3

一、调查背景

下岗职工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下岗职工的经济状况、精神状况的变化,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了心理危机。要减缓下岗职工的心理危机,国家必须加强对其的健康教育以及引导下岗职工进行有效的自我调适。为了准确把握住下岗职工心态,加强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心态调查是很必要的。

调查时间:2012年2月5号至2012年2月8号

调查人员:邓振宇巫浩伟 谢俊杰 卢百威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年龄段主要在30—45岁之间的一百名下岗职工。

调查目的:

这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哪些因素会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产生影响,它们是怎么影响的,以及它们的影响程度。问卷中列举了25个可能对再就业产生影响的事件,要求被调查的下岗职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答列举事件对自己再就业的影响程度。调查方式:

本文的调查采用问卷进行。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5份,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较高。样本的男女比例为52:48;年龄段:40岁以下的占33%,40-49岁的占42%,50岁以上的占25%,基本符合下岗职工的情况。我们注重了发放对象的可靠程度,党员的比例比较高,约占20%。下岗时间我们选择了改制较集中的2009年为界,2009年以后下岗的占63%,2009年以前下岗的占31%。文化程度,高中及中专层次的最多,占45%,初中及以下的占37%,大专以上的占18%。原单位职务,中层及以上干部占16%,一般职工占72%,专业技术人员占10%。

二、调查内容:

一、经调查发现,下岗职工普遍几种心声:

(一)“我们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对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中国人来说,下岗无疑就是个沉重的打击,要从阴影中走出来,很需要别人的支持。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得到的是家人的安慰与帮助。在被调查的下岗职工中,绝大多数认为,家人支持有利于他们再就业,此工程的启动,离不开政府和社会扶持和帮助,但同时家人也应支持。为工作而奔走了一天的妻子,看到桌上热腾腾的饭菜和丈夫体贴的话语,会是怎样的感动。而这一切都能让他们调整自我,以积极的心理参加再就业。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得到支持,是其寻找新的岗位,稳定再就业的关键。所以,职业指导人员在对下岗人员的指导中,也应当有意识的去了解来访者下岗后找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根据来访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确定其再就业的难度,从而有意识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还应与来访者家人取得联系,做他们的工作,这样可以对下岗职工再就业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再就业培训好,可惜机会少”--下岗职工埋怨说

进行再就业培训,为下岗职工灌输市场经济知识,宣传再就业的先进典型,组织已上岗的人员现身说法,这样能增强他们再就业的本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职业培训作为解决失业的一种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手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各级再就业服务机构坚持培训后再

就业的基本方针,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目前,下岗职工对其已基本认可,他们认为培训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有很大帮助,但也同时反映,在被调查对象中,仅有少数人接受过再就业培训。这表明,我们现在进行的再就业培训没能够真正的把下岗职工吸引过来。因此,以后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时,应该注意培训的内容是不是下岗职工迫切需要的,同时,还应注意宣传力度,尽量让大多数下岗职工知道在那进行什么内容的培训。

(三)“招聘市场也需要打假”--下岗职工呼吁

在下岗职工看来,劳动市场上招聘和用工行为的不规范,特别是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对他们的再就业,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比如有些单位并没有招人的目的,他们在媒体上作招聘广告仅仅想利用招聘广告的广告效应,打着招聘的幌子,为自己的单位做广告。这样,来应聘的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了他们单位的义务广告员。这种欺骗行为给下岗职工再就业带来很坏的影响。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更重要的事会给他们带来精神损失。因此,在职业指导和再就业培训中,职业指导员要让下岗职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求知应对技巧,以便避开招聘的陷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二、经调查发现,下岗职工普遍存在以下几种心理:

(一)失落心理。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旧观念碰撞产生失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生、老、病、死由企业“全包”,企业成为职工赖以生存的家。现在一旦下岗失业,就会感到无依无靠,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二是与别人比较出现心理失衡。在老同志、老朋友、老同事间比较,觉得自己的能力、工作态度、贡献均不差,但人家“在岗”,自己下岗,心理极不平衡,增强了失落感。三是下岗前后生活反差大。下岗职工主要生活来源,依靠企业发放基本生活费或政府救济。职工下岗前后收入反差大,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二)依赖心理。下岗职工大多存在“等、靠、盼”的依赖思想:一是等待国家安置。有的认为,社会主义饿不死人,总会有饭吃。有的认为,进了国有门,就是国家人。既为国家人,就要国家管。还有的认为,下岗是暂时的,国家不会撒手不管。二是依赖企业和亲友。企业办社会的现象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职工一旦离开企业,顾虑重重。有的职工下岗后不找市场找厂长,寄希望于企业的复苏,能够重新回原单位工作。也有的下岗职工靠亲友、家庭资助,对重新就业无所谓。三是对再就业高不成,低不就。有的认为,只有进国有企业才算就业,才有安全感。进集体企业、摆摊、干个体、在外打工都不算就业,小时工、弹性工时等多种形式都不算就业。据调查表明,50%多的下岗职工等待政府和企业的安置,30%多的职工暂时予以考虑自谋职业,但最终还是希望政府和企业重新安置。

(三)抵触心理。下岗职工丢掉了几十年的“铁饭碗”,意味着利益受到影响,而留岗人员却在减员增效中增加了利益。这种利益矛盾,使下岗职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一是个别宣传媒体出现误导,将职工下岗视为对职工能力缺乏的惩处,引起下岗职工反感。另外,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社会上一些人往往对失业人员产生一种偏见,认为失业就是无能。有的人甚至把失业人员比喻成“社会的累赘”等等。他们认为,企业效益下滑不是自己的错,自己在企业干了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二是下岗职工主人翁荣耀缺乏。有的职工下岗前,长时间感受到主人翁荣耀,一夜之间成为下岗者,感觉自己低人一等,产生一种羞耻感。个别的甚至呆在家中不愿见人,更不敢抛头露面自谋出路。三是再就业难度大。职工下岗后,要求就业的愿望非常强烈。但是,由于下岗职工文化水平较低,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就业渠道窄,再就业环境不够宽松。

(四)恐惧心理。一是担心生活没有着落。职工下岗后,生活会受到明显影响,带来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二是担心别人瞧不起,职工下岗后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怕社会歧视,担心被人看不起,不愿去从事服务性和苦脏累的活。三是担心难以再就业,有的下岗职工没有技术专长,对下岗后能不能找到饭碗感到担忧。四是担心失去依靠。下岗职工都担心

企业撒手不管,或者企业有了新的转机和就业机会,把他们排除在外。

(五)自卑心理。下岗职工中部分人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专业技能偏低,再就业有一定困难,在心理上产生强烈自卑感,悲观,消沉,丧失信心.(六)盲从心理。一些下岗职工不能正确地客观地选择自己所适应的就业点,而是抱着随大流的特点,盲目地结伴外出打工或合伙做生意,一事无成;有的轻信招工、致富广告,不辨真伪,以至上当受骗,陷入困境。

(七)埋怨心理。职工下岗意味着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困难,而且也造成心理上的重负。一部分人思想上转不过弯而怨天尤人,无法摆正心态,产生了愤世嫉俗的偏激心理。

(八)攀比心理。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在寻找工作就业时,不但与别人做横向比较,而且与自己的过去做纵向比。这时候常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古训,作为座右铭。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心只想找工资、待遇、条件好的工作。但由于自身素质所限,大部分应聘者都会被淘汰。许多下岗职工由于没有选准自己的目标,在多次求职失败以后,就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形成恶性循环。

三、建议

(一)下岗职工自我的心理调适:

1.要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下岗失业。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下岗或失业也是这样。旧的岗位不失去,新的岗位也不会找到。兵书上讲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说面临特别困难的处境时,人会不顾一切地去拼搏,反倒常常可以开辟出新天地。许多下岗失业人员总是看到下岗失业带来的坏处,而没有看到在厄运的同时,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多种选择。也许在闯一闯的过程中,会重新发现自己的才能,找到一个新的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此外,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现在社会上似乎是想就业的人多,工作岗位少,但也许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明年或者后年,也许几年后,工作岗位找人也说不定。所以一定不要盲目悲观,困难的时候需要忍耐,忍耐中会等来新的机会。

2.凡事向前看,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些下岗失业人员总是想自己过去如何如何,以此来对比现今境况的不佳。其实,过去只能说服你曾经有过的辉煌,不能表明现在还行。重要的是在过去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继续创新发展。这方面,要充分衡量自己的工作经历、经验和技术,不要轻易抛开过去的所长而去选择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当然也不能死抱着过去的长处不敢开辟新领地。关键是根据环境的要求而为自己合理定位。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人失败在于自己丧失了信心,如果不这样,什么时候也有新的机遇。许多创业成功的人,都是在别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地方做出了惊人的成功。当然成功的背后是艰苦的努力。

3.正确总结经验和教训。下岗失业,除了外部的原因以外,从个人方面,一般来说,也有一定的原因。比如可能自己的技术不适应岗位的要求,自己没有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人际关系方面的不足等。当下岗失业以后,一定要冷静地分析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为从事新工作时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如果把下岗失业看作人生的一次失败,其实哪个人在一生中不经历过失败?从失败中接受教训,重新站起来才是生活的强者的表现。坦诚地总结和对待自己的不足,才能改正和发展。

4.寻求各方面的帮助。下岗或失业后,除了自己的努力以外,要主动寻求包括亲友、朋友、社会上各方面的帮助,以便能重新掌握新的工作需要的技术,找到新的岗位。有的人不好意思向亲戚、朋友说,自认为这样做是坚强的表现。当然如果自己确有能力,找到新的岗位有更多大的发展也行。如果社会关系不是太多,个人能力不是太强,不妨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而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有一句成语叫:捷足先登。机会往往是给予那些主动性强的人。寻求亲友帮助也包括心理方面的。下岗失业后,心情苦闷、痛苦、愤恨、不满等

情绪,都可以适当向亲友发泄,一味压抑久而久之会出问题。当然,一方面要发泄自己的负性情绪,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劝说,要思考别人的想法、说法,吸收他人的意见,以免使自己的思想过于偏激。

5.家庭要理解下岗职工。家庭中一个人或夫妻二人下岗失业,双方都会感到沮丧不安。痛苦的心情有时通过转移来发泄。这样有可能,互相埋怨。再加上确实经济生活上受到影响,更是雪上加霜。但这种时候,也是最需要全家一致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度过难关的时刻。团结则力量大办法多,离心离德会加重困难。家庭是最后的避风港,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候,社会保障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整个社会风气也还未形成一人有难大家相帮的风气,在这种情况下,夫妻二人、一家人若是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就会使家人感到温暖和安全。人生在世对于什么是幸福,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幸福很多时候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家庭中有人下岗失业,家庭生活暂时受到影响,经济上差一点,但如果夫妻恩爱,子女健康发展,照样享受幸福人生。古语说:贫贱夫妻恩爱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6.必要时通过心理咨询调整心态和情绪。下岗失业人员如果负性的情绪很严重,比如长时间的抑郁、焦虑、愤怒,明显地借酒浇愁或者一定程度上从社会生活中退缩等,就需要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进行调整和治疗。需要提醒的是,长期的情绪不良往往引发躯体方面出现一些不适或直接导致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积极进行身体方面疾病的治疗,同时也不要忽视了对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纠正。心病须由心药治。

(二)政府的帮助

政府就应采取措施,进行相关产业的调整,例如对一些劳动力需求较大的产业实行税收优惠,让其增加员工来扩大就业,以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所以,就社会就业问题的本质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责是通过救济和政策杠杆来进行调节,而绝不是政府自己来投身社会经济运作创造社会的就业机会。

附:下岗职工再就业心态调查问卷

说明:本次调查采用匿名形式,我们将严格包迷你的信息,你可以放心作答。

1.下岗待业时最需要谁的理解

A、家人B、亲戚C、朋友D、同学

2.对再就业培训的机会

A、没什么用,也很少B、有用,但很少C、没什么用,但机会有D、有用,但机会太少

3、对招聘市场的关注程度

A、非常关注,而且急B、还好啦C、无所谓D、不管,会好的4.招聘市场的可信度

A、信任B、不怎么信任C、马马虎虎D、不信任

5.你对以前工作单位的归属感

A、很高B、较高C、一般D、很少E、没有

6.对自己以前的工作单位的满意度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

7.在工作中你的成就欲望

A、很高B、高C、一般D、很少E、没有

8.你一天的工作量

A、超负荷B、满意C、一般D、很低

9.你对自己岗位的工作

A、很有兴趣B、兴趣不浓C、没有兴趣

10.在工作中学校新技能的机会

A、很多B、有时C、视情况而定D、几乎没有

11.你觉得自己在工作中的发挥

A、充分发挥B、大部分发挥 C、部分发挥D、基本没发挥

12、你对自己将来的奋斗的目标

A、清楚B、较为清楚C、不太清楚D、不清楚

13.你对自己的工作权限

A、明确B、较为明确C、不太明确D、不明确

14.你以前付出的努力和实际收到的报酬相匹配

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

15.以前单位领导能够用人所长,扬人避短

A、非常好B、好C、不太好D、不好

16.组长听取员工意见次数

A、经常B、偶尔C、几乎不

17、以前领导与员工的关系

大学生就业心态-社会调查报告 篇4

调查目的:调查当代大学生就业心态,并分析其就业心理

调查方法:访谈法

调查时间:2011.5

调查内容:被试当前的就业心态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人生中真正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选择。当前经济危机仍影响全球经济,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有这样一个案例:

A同学今年已毕业2年,至今为止换过5、6次工作,不是嫌这个挣钱少,就是嫌那家公司管理不好,要不就是嫌太累压力太大。同期毕业的大学生很多已经开始在公司里崭露头角,可他却依旧在频繁的换工作与四处奔波中。家中的父母对他的这种状态不满意,因此在家庭生活中也常常有摩擦,最近他一直感觉很郁闷,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A同学的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大学毕业了,找工作,找到工作了就开始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厌倦了就辞职,再找工作……结果时间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求职中消耗殆尽,停下来想想的时候,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

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有这样几种:

一、功利心:话说求学十余年,一直被家庭、社会灌输的观念是为了将来可以过上好的生活,获得高收入、高地位。有些大学生并不了解某些职业的内在要求或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就盲目的求职。

二、求稳定:很多同学在选择职业时往往追求稳定的工作,选择那些国有企业,不求工资高,只求稳定。往往是一个职位百家求,造成就业市场严重失衡。

三、求安逸: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几年生活的十分安逸,出了学校也想找个清闲的工作继续安逸的生活,追求安逸、舒适。

四、求竞争:有一部分大学生即使找到工作,也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工作状态,他们希望参与竞争,向往快节奏的高效率的生活。

五、求经验:这种心理的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的短板在那里,他们选择工作不为名利,只求能多学到东西,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六、从众心理:这些大学生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不清楚职位要求什么,看那里比较热门就奔着去了,丝毫没有想清楚自己的竞争力在那里,他们相信别人的判断。

那些错误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求职之路,并且可能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其日常的生活。分析那些错误的择业观念,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社会的原因。今年来大学生人数激增,人才市场毕业生供大于求,使得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巨大。

其次,学校的原因。当代我国大学生因就业困难而产生心理障碍与很多大学的教学质量不好有关,毕业生既没有工作经验,又没有过硬的知识,用人单位怎么敢用你?还有就是很多学校开设的专业课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学科知识更新太慢,能实际应用知识太少。另外就是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指导力度不够,在激烈的竞争下,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没有一个对自己的明确的定位,没有一个对未来清晰的规划,是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的。

最后,要重点探讨大学生自身的问题。①自我认知的偏差:一种是对自己的过高估计,觉得自己很优秀,什么都能做;另一种就是过于自卑,不能觉察自己的优势,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②对于专业与工作的认知偏差:很多同学认为工作应该和自己的专业对口,才能对得起这些年的学习,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其实大学生们应该扩宽自己的就业视角,考虑哪些学科边缘的工作,扩大自己的就业面。

③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的认知,对职业的认识又片面,缺乏就业渠道,对某一岗位究竟要做什么缺乏明确的认识。④不适当的期望值:很多同学对于找工作没有明确的概念,想象中应该从事一个各方面都很符合自己要求的职业,可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工作不可能处处合心,很多同学会因此产生心理落差,造成心理上的冲突。

综合上面多方面的原因,如今的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我感受到了这些压力,想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质,知识上和能力上。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是人才的竞争。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着重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能力,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要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在择业中,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挫折和矛盾,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确定自己的择业方向,并且要注意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作为学校来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时,更新那些旧有的就业观念,同时,更新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具有更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就业的竞争力。通过一些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工作,择业方向测试,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择业能力进行专门的指导。

上一篇: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需要具备的管理素质下一篇:爱问吉林大学教师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