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2024-07-03

人力资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精选8篇)

人力资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1

自入职以来,本人一直在人力资源部工作,几年来我围绕“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与福利、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维护”这六大模块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了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现对前期工作进行重新审视,总结出经验和不足。

一、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为基础,以预测组织对人员的未来供需为切入点,内容包括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规划、人员调配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涵盖了人力资源的各项管理工作,人力资源规划还通过人事政策的制定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产生持续和重要的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根据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定义和目的,我重点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规划。

(一)战略规划

就是制订了公司战略发展规划,以公司的战略规划来指导、规范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

(二)组织规划

对公司的组织架构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等。

(三)制度规划

制订了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等。

(四)人员规划

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对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等进行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定岗、定员,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等。

(五)费用规划

对公司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进行了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核算,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等。

二、人力资源中的招聘模块 社会招聘:公司与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两家招聘网站有长期合作,主要社招渠道是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两个网站,针对特殊岗位,公司也会选择内部招聘以及员工推荐的方式。2014年10月开通公司新浪官方微博,并由我来运营,除了解决客户的投诉与建议之外,也为分

公司增加了一个新的招聘渠道。从发布职位、收集简历、筛选简历、通知面试、进行面试以及通知报道,基本上,社会招聘能够较好地填补我们的人员空缺。

校园招聘:为了替公司的发展储备人才,并给公司做广告推广,建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公司每年都会举行校园招聘,每年的11月份公司组织校园招聘活动,从前期联系校园大使、高校就业信息指导中心、海报制作商,到后期筛选简历,安排面试等程序,我都参与其中,校园招聘的现场平均人数达到200人。能够较好地满足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需求。

协助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对应聘者进行面试,面试采取单独面试的形式,采取结构化面试中的行为面试法进行面试,面试程序分为初面、笔试、终面。初面面试官为我和人力资源部经理,对于面试过程中表现优异的求职者,面试结束后安排笔试,在笔试成绩合格之后,一周之内安排终面,终面的面试官为:公司总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经理。

专场面试:站在公司长远发展的高度,为打造一支专业技术队伍,我人力资源部针对本科及硕士研究生举办了专场面试,因为他们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扎实,素质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是我公司目前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本次面试采取的是结构化面试,每位面试的考生按顺序依次进入面试考场,首先,每位考官针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计划组织与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报名动机与职位匹配性、举止仪表等方面综合考察应试者;然后,对每位考官实行独立打分制度,保证了面试的公平性。

公司内部职工竞聘岗位面试:机关各部室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以工作量分析为依据前提,填写《空岗需求申请表》,并附有各岗人员的《职位说明书》。通过公司外网、局域网、电子屏、QQ群邮件以及下发文件等渠道发布竞岗信息,确保信息及时准确的发布。

三、培训与开发

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公司战略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这两个方面,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变得非常必要。因此,人力资源部每月开展培训不少于三次,培训的内容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

我对他们进行人力资源工作的培训,主要工作如下:

1、培训需求的诊断分析。对他们进行诊断性测评,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以及了解他们目前的能力水平以及不足之处;

2、制作培训课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制作对应的课件(PPT),补充相应的知识;

3、确定培训的方法。因为公司员工对公司的规章制度、流程更加了解,所以我们采取内部培训的方式,具体为:面对面沟通的方式进行培训,对于在培训中出现的疑问,进行当面讨论解决;

4、对培训进行学习评估。培训结束之后,负责准备笔试、安排考试,对培训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

5、对培训进行行为评估。在3个月之后,跟踪了解培训后的各三级机构在具体的人事事务中的成果进行反馈了解。培训的方式有

(一)讲授法:即传统的培训方式,常被用于一些理念性知识的培训。

(二)视听技术法:通过现代视听技术(如投影仪、DVD、录像机等工具),对员工进行培训。

(三)讨论法:分小组进行讨论与研讨会

(四)案例研讨法:通过向培训对象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五)角色扮演法:授训者在培训教师设计的工作情况中扮演其中角色,其他学员与培训教师在学员表演后作适当的点评。

(六)自学法:让具有一定学习能力与自觉的学员进行自学。

(七)互动小组法:也称敏感训练法,此法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的人际关系与沟通训练

(八)网络培训法: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培训方式,如:华企在线商学院等。

四、劳动关系维护

劳动关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工作事件、休息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劳动纪律及奖惩、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形成的关系。此外,与劳动关系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劳动争议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关系。工会与用人单位、职工之间因履行工会的职责和职权,代表和维持职工合法权益而发生的关系等等。

为了维护好劳动关系,我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从管理者对待员工的根本态度入手,不要仅仅把员工当做实现目标的工具,不要当做简单的我给你钱或恩惠,你来办事的简单交换。带队伍,带员工实际就是教育员工,组织员工,为员工服务。管理者要从思想上关心员工,凡是有关员工荣誉,地位,教育机会的问题,必须认真替部下真正解决。其次,是业务上培养。管理者对于员工业务上一定要要求严,而且平时的辅导和训练也要严格,不可以用降低工作标准来对员工施以小恩小惠,让员工从严格管理中感悟到责之深是因为爱之切。再次,管理者要对员工生活上关心爱护,平时工作中越是严格要求的,生活上就越要关心爱护,平时的严格是建立在生活中的关心爱护上的。要让管理者养成处处先想到员工,然后想到自己的事情,管理者与员工要经常一起劳动,一起娱乐,让管理者生活在员工当中,管理者才能活在员工心中。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公司劳动关系非常和谐,因特殊原因离职者,走的顺心,服务公司的员工干的开心。

五、个人经验总结

1、对个人来讲应该在认真工作之余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面 对更大的挑战,也才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扎扎 实实做好每份工作。

2、做好长期人员储备工作。便于及时用工时的人员招聘。

3、做好新进人员培训工作是有效杜绝安全事故的最好方法。

4、杜绝劳资纠纷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工作部分。

六、个人不足之处:

1、处事态度和方法的不成熟,有很多问题看的不够透彻、想的不够长远,或者 还是以以前简单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了复杂的问题,以致有时会出现一些工作上的失误和漏洞。

2、不够自信。自信需要底气,底气源于资本,只要我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 学习提高,我相信一定能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3、表达沟通能力需要提高。虽然我不以为做人力资源要像业务员那样巧舌如簧 但是也不否认,语言上的过于木讷也是一个影响工作的缺点,起码在沟通上是一种障碍。

五、对公司的建议

1、制定提案改善制度,调动各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以节约资本、改善公司产品。

2、合理使用“建议信箱”,鼓励员工积极提出建议。

3、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让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维中,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

4、重视在职教育培训,一个好的在职培训系统会使每一位员工提高工作的激情,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5、绩效考核正确使用,不能使之成为形式。

6、明确激励制度,如做完本职工作以后对其做其它的工作应鼓励,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7、岗位职责明确,让在职的每位员工都要清楚本岗位的职责。

人力资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2

一、紧贴卫生行业, 联动建设师资队伍

连云港中医药分院牵头的师资队伍项目组紧贴卫生行业改革发展需要和护理执业资格标准, 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和引进, 开展“师资互派”、“一课同上”、“论文评比汇编”等活动, 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联动建设富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1.加强师资培训和引进。

2010年, 6所成员学校引进护理新教师38人, 其中行业引进7人, 研究生21人, 本科生10人;接受省级以上培训115人次, 其中出国培训10人次, 国家级培训17人次, 省级培训88人次;有94位护理专业教师下临床实践。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双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淮阴卫生分院的张徐宁老师被列为2010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常州卫生分院陈玲、淮阴卫生分院李雪甫、无锡卫生分院林莉莉等老师被列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暑假期间, 淮阴卫生分院受学院委托承接省级护理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开展了以提升骨干教师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能力为主题的培训活动。为期12天, 共有50人参加培训, 马能和院长亲临培训开幕仪式, 并作重要讲话。培训班先后邀请卫生职教专家、卫生行业专家、临床护理专家等开设专题讲座15场次, 举行专业建设、执护考试、技能大赛、课程改革等专题研讨5次, 并到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护理临床实践教学培训及观摩实习带教。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收效明显, 得到了省教育厅职社处、学院领导和学员们的一致好评。

2.推进骨干教师互派。

继2009年淮阴卫生分院和连云港中医药卫生分院师资互派交流活动后, 2010年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校际师资互派交流制度》、《校际师资互派交流实施方案》, 拓展师资互派交流的范围、层次和内容。南京卫校护理专业办副主任赵月秋高级讲师与南通体臣卫校护理系副主任季诚高级讲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教师互派交流;常州卫生分院植娟老师与无锡卫生分院徐秀芝老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同课程教师互派顶岗交流。互派交流教师通过开设公开课、讲座、听课、座谈及顶岗等形式开展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既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与风格, 又获得他校的特色和优势, 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共同提升护理专业骨干教师的教学、研究、管理能力和水平。

3.探讨教学方法改革。

开展护理专业专任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以“一课同上”形式, 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 针对性强, 借鉴效能大, 教师反映好。不仅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也拓宽教学研究的思路和空间, 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和水平, 实现教师群体共同成长。

4.开展“有效课堂征文”活动。

各校教师结合自身有效课堂构建的工作实践, 积极撰写论文、踊跃投稿。共收论文稿件近40篇。经过专家评审, 25篇论文获奖并被汇编成册。通过征文活动, 有效引导广大护理教师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和护理学学习规律, 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手段, 提高课堂效果。论文汇编集集体智慧, 展众人成果, 搭建了经验交流和共享的平台。

二、紧贴职业岗位, 纵深推进课程改革

淮阴卫生分院牵头的课程改革项目组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能力标准, 组织各成员学校广泛开展专业调研, 滚动修订、全面实施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通过开展院本教材和精品课程建设、“一课同上”等活动, 纵深推进课程改革, 有效提高护理专业教育质量, 2010年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护士执业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98%以上。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各成员学校紧贴行业发展新趋势、职业技术新变革、岗位能力新标准, 在全省45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专业调研, 召开座谈会26次, 访谈126人次, 发放问卷1275份, 回收1208份, 形成护理专业调研报告, 并邀请临床专家、职教专家给予指导、论证, 完成新一轮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并于9月份开始实施。新方案更加注重人文护理和护理技能实践, 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更加贴近临床、贴近病人、贴近社会。

2.建设课程标准。

在进一步修订、实施专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积极组织成员学校专业骨干教师, 深入研究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岗位和对应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规范要求, 参照相应职业资格标准, 开展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论证工作, 完成《人体结构》、《人体功能》、《疾病基础—病理部分》、《疾病基础—微免部分》、《生物化学》和《药物学》6门专业基础课程标准的编制和论证工作, 并于9月份开始执行。

按照苏联院[2010]2号文件的要求, 及时组织成员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教师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3门文化基础课程标准;召开新课标实施研讨会, 由淮阴卫生分院相关课程负责人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和《德育》6门课程新标准进行解读, 70人参加了培训和研讨,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切实提高运用新课标的能力;启动6个文化基础课程校际教研组的组建筹备工作, 已完成教研组长人选的推荐和遴选工作。为全面提高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保障, 确保2010年秋季全面施行新课标。

3.开发院本教材。

联合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依据护士执业资格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 按照职业岗位要求,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6所成员学校分别牵头负责《护理文书》、《护理礼仪》、《护士职业防护》、《护理信息技术》、《常用护理仪器的使用和保养》、《护理美德》等院本教材的开发工作。已召开3次院本教材建设工作研讨会、6次教材编写人员会议, 目前六本院本教材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 拟在2011年秋季投入使用。

4.建设精品课程。

按照联院精品课程建设标准, 加强对各成员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邀请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吴丽荣教授为成员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成员开设《高职护理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不仅开发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也打造了优秀教学团队。目前, 无锡卫生分院的《实用药理学基础》、淮阴卫生分院的《人体结构》和《康复机能评定》已被列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5.开展“一课同上”活动。

由课改组牵头, 分别在四个项目组开展了《职业礼仪》、《慢性心衰病人护理》、《静脉输液》、《心肺复苏》等一课同上活动。立足课堂, 探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境、教学程序、教材处理、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 在德育课堂贴近专业、专业教学理实一体、调动外聘教师参与课改以及规范实训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促进教师相互学习, 有效借鉴, 共同提高。

三、紧贴护理临床, 协力创优实训基地

南京卫生学校牵头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组紧贴护理临床的建设标准和工作要求, “立足高起点、坚持高标准、追求高质量”, 协力创优实训基地。

1.编印《护理专业实训中心建设大纲》。

各成员学校经过临床广泛调研、护理专家的指导及反复研讨论证, 共同编印《护理专业实训中心建设大纲》, 集护理专业技能学习目标、实训中心仪器和设备配置标准、实训中心管理规章制度为一册, 有效促进实训基地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 为护理实践教学与护理临床标准对接奠定了基础。

2.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组织“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讨, 开展了“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观摩课。教师们各自展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规范运用实训仪器设备的能力和水平。

3.召开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

召开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工作会议, 交流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 探讨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路径。金友鹏副院长亲临现场、给予指导, 希望护理专业协作委员会能在我省率先建成示范性、开放性、共享型高水平实训基地。

四、紧贴国际执护, 全面提高涉外水平

无锡卫生分院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组紧贴国际执护标准, 以服务学生国外就业为宗旨, 以全面推进全国医护英语水平考试为抓手, 以各类竞赛活动为载体, 以师资国际培训交流为平台, 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涉外服务水平。

1.推进全国医护英语水平考试。

为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国际就业竞争力, 在成员学校全面推进全国医护英语水平考试, 2010年有7000余学生参加了考试, 考试通过率较去年明显提高。项目组及时开展医护英语水平考试经验交流、研讨活动, 共同提高医护英语教学水平。成员学校均获得了全国医护英语水平考试办公室颁发的“突出贡献奖”荣誉证书。

2.开展学生英语演讲暨情景护理比赛。

开展“第二届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演讲暨情景护理比赛”。6个成员学校均组织了由外籍教师参与的师生代表队参赛。大赛邀请上海立达学院外教扮演病人及病人家属, 创设了护理病例情景, 由各成员学校的外籍教师和双语教师担任评委, 比赛在相互学习、和谐竞争、共同提高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比赛, 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性竞争机制, 整体提高学生专业英语应用水平。

3.加强国际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项目组努力为成员学校创造机会, 搭建平台,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2010年成员学校共有20余位护理师生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参加培训;先后接待了英国坎特伯雷学院等8个代表团;6名学生赴英、美等国攻读学位。

五、紧贴医药企业, 共同探索合作模式

南通体臣卫校牵头的校院合作组紧紧依靠医药卫生企业, 携手各成员学校共同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路径。

1.校院联手创新合作模式。

连云港中医药卫生分院与多所医院合作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岗实习的“221”人才培养模式, 校院合作开发《护理临床常用药物手册》、《校院合作管理制度汇编》、《校院合作实践手册》等本土教材。淮阴卫生分院与医院及医药企业合作, 共同实施“三三三”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即夯实“三项基础” (建构组织、建立制度、健全质控) , 完善合作体系;拓展“三个层面” (工学结合互动体、项目建设联合体、互惠互利共同体) , 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三方共赢” (行业赢得快速发展;学生赢得全面发展;学校赢得持续发展) , 扩大合作效能。无锡卫生分院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研项目, 已研究开发《改良式拍背吸痰在婴幼儿重症肺炎应用呼吸机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无创性机械通气管道消毒更换时间的研究》等8个项目, 参与师生20余人次。南通体臣卫生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与临床护理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 使学生尽早融入临床护理工作环境, 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校院合作开展教学教研。

开展外聘专业教师一课同上活动。6个成员学校各选派1名外聘专业教师同台展示“静脉输液法”教学风采, 并邀请南通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徐旭娟从临床视角进行了点评。学院常松南副院长到现场观摩指导。通过此项活动, 促进学校教师与临床教师的优化组合, 学校资源与临床资源的充分整合, 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 课堂教学与教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启迪教师多元思考, 促进教法不断完善, 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

3.校院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与见习实习医院合作研制、共同执行《护理专业实习大纲》, 规范见习、实习管理, 强化实践教学。淮阴卫生分院在医院设立见习教室, 实现教室对接病房的有效过渡;南京卫生学校设专职实习指导老师, 与医院的实习指导老师联手带教, 实施实习精细化管理。

六、紧贴市场需求, 携手提升就业质量

常州卫生分院牵头的就业开发项目组紧贴市场要求, 以《护士成才典型》引领学生成长为载体, 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为切入点, 以畅通就业信息为平台,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拓展就业市场, 就业率达100%, 对口就业率达98%以上。

1.编印护士成才典型手册。

完成《护士成才典型》汇编。典型人物有“南丁格尔奖”获得者, 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南京人物”, 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 有硕士生导师、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理骨干。她们的成长、成才、成功的典型案例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她们不懈奋斗的足迹、自强不息的精神将影响和引领学生积极向上, 奋发成才。

2.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方案征集和征文活动。

开展“学典型, 亮我护生风采”征文活动和第三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各成员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踊跃参加, 征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方案12项, 征文60篇。活动的开展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职业观,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自我, 提升学生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

3.畅通就业信息。

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手段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 搜集、筛选、发布就业信息, 做好协作委员会网页的运行和维护等保障工作, 建立就业信息共享服务网络, 为学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人力资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3

【摘 要】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把握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顶层设计、组建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建设团队、搭建科学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运行平台、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框架、设计符合“读图”时代年轻人阅读习惯的资源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探究。

【关键词】资源库 工作过程 线上线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51-02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将各类学习内容存储特定的网络服务器,实现资源有效、便捷、高效管理,让学习者在线方便快捷知识学习、知识评测,以及答疑互动,让教学管理者动态有效评价分析学生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并以此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方法,促进教学开放、个性化和高效率。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具有管理高效、资源开放共享、交互友好即时等特点,通常设有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实战资源、在线测评、即时交流等功能模块,让教学突破传统模式,使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教学随时随地化,达到教育教学的公平性。

2003年起,教育部先后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程,建立一批有助于教学模式改革的信息化课程,对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业教学团队发挥学院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专业资源库、在线课程等数字化学习平台优势,深入企业调研,以园林工作工程过程系统化为指导思想,建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业教学资源库,为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供资源保障。本文试以该学院为例,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探究。具体说来,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把握好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顶层设计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系统工程,其资源内容量大、参建部门多、质量标准高、媒介表现多样,客观上要求构建好资源库建设机制,优化项目设计、控制和管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项目承建人员的积极性、确保资源库建设达到预期目标。首先、学院做好顶层设计,出台了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导意见、资源库建设保障措施、资源库验收标准、资源库运行管理办法等文件,从顶层解决项目建设的政策支持保障;其次、学院统一做好建设部门协调工作,要求各职能部门,如学院教务科研处、教育信息中心、学院网络中心等部门要通力配合承建单位,解决资源库建设项目内容录制、视频编辑、课件制作、资源库平台搭建等信息技术支持,确保资源库建设技术支撑;最后、与企业深度合作,校企共建、共管、共赢,突显资源库的职业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形成系统完整、高效管理、方便使用的教学运用平台,推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专业发展。

二、组建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建设团队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依据专业关键岗位核心能力构建,既要体现出资源平台内容职业性、适用性和先进性,又要符合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资源库内容表现形式多元化,既要有视频、动画、文本、图片等,又要体现出资源库使用便捷、交互友好等特点。就要求建设团队既要有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骨干成员、职业教育专家,又要有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经验丰富的一线骨干教师,以及影像录制、计算机操作、网络系统开发等专业技术能人,校企合作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建设团队。此外,项目主持人科学地制定出项目建设监控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团队的凝聚力、创造力,充分地调动团队成员工作积极性,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三、搭建科学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运行平台

学院校园网络平台是专业教学资源库正常运行的基础,完整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由网络教学支持、网络教务管理、网络课程开发以及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等系统构成。网络教学支持系统集成学校网络优质资源,以网络课件为核心,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供教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效果评测、教学互动等线上教学服务;网络教务管理系统负责调配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质量检测等,为学生、教师、职能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网络课程开发系统负责为教师开发网络课程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教师开发教学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管理教学实训素材,使教师能够轻松完成课件制作工作;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负责系统化、科学化分类教学实训素材,建立数字化资料库,为学习者提供丰富、优质的实训资源服务,为教师实行线上下行混合教学模式提供教学资源支持。

四、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框架

基于园林工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框架目的是确保职业教育和职业无缝对接,实现专业资源库内容的职业性、适用性和先进性。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对园林企业行业、毕业生等进行广泛调研,通过召开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研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本区域园林风景行业培养从事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管理、园林养护管理等岗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实践专家座谈会、课程开发研讨会等,研析园林主要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标准、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养定位、课程标准等,按照园林工程项目的“项目洽谈→项目策划→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园林养护管理”等实施全过程确定“园林手绘表现”、“园林植物配置”、“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工程计量计价”、“园林绿化与养护”等为资源库建设核心内容,分类型建有了专业资源包、行业资源包、课程资源包、实训资源包、实训素材包等。资源库内容则遵循职业能力成长规律,根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以项目驱动设计课程任务,将行业动态、岗位能力要求、企业文化、工作流程、生产技术标准、师生优秀作品、企业案例等融入课程,使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五、设计符合“读图”时代年轻人阅读习惯的资源内容表现形式

信息播技术的成熟,促使媒介平台多元化,受众们尤其是青年一代由传统“读文”习惯转为了“读图”习惯,资讯阅取步入了全新“读图”时代。“读图”时代的图像表现形式具体包含有影视、绘画、相片、图片、动画等,其直观、冲击力强、生动鲜明等优点,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效果更佳,极大提高了受众的阅读兴趣。园林工程技术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建设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基于“寓教于乐”理念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各模块知识的特点,将专业知识点碎片化、游戏化,通过图片精致化、影像剧情化、文字艺术化,使抽象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风趣。资源库建设团队将专业关键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等制作成多个小型闯关游戏软件,每款游戏都设有玩家闯关经验值(其既是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考核参考值,又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反馈值)。如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教学情境单元中,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技巧是教学重点难点,单凭文字、图片是无法让学生综合掌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方法。为此,资源库建设团队运用flash、3dsmax等软件制作了三维游戏软件,根据城市道路横断面“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布置类型的难易度设有初级、中级、高级三级游戏模式,初级游戏模式主要针对各个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开发了相应的单项游戏,旨在训练学生掌握道路横断面“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各类型的布置要素、设计技巧等知识点;中级游戏模式侧是增加实训操作难度,旨在训练学生掌握小型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选择和综合布置方式,锻炼学生掌握城市道路横截面设计的综合能力;高级游戏模式属于高级玩家模式,主要训练学生掌握大中型城市道路综合规划设计能力。学生通过三个游戏模式闯关学习,逐步积累学习经验值,加深对城市道路断面布置形式的理解并掌握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综合能力。此外,在资源库其他内容建设方面,同样采用三维游戏表现形式进行动画演示、游戏交互操作,为学生创造一个声色并茂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以启发学生的设计灵感。

总之,工作系统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促进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融合了课堂内容与工作技能,以学生为中心,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对学生的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形成有很促进作用,在园林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等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煜,赵晨芳,等.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综述[EB/OL].(2007-04-22)[2015-11-16].http://www.qiexing.com/post/487.html

[2]付俊.“读图时代”阅读习惯转变的成因浅析[J].商,2014(23)

[3]胡兴福,孟小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机制创新[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研究课题“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3JGA313)

【作者简介】兰育平(1976— ),男,广西来宾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研究方向:环境空间设计、影视动画设计;沈丽贤(1976— ),女,广西贵港人,实验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技术。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业知识总结 篇4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 知识社会的来临 第二节 人力资源概述 第三节 人力资本理论

第四节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演变 第六节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及其任职资格 第二章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环境 第二节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人力资源战略的形成模式 第四节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第五节 人力资源战略的适应性与柔性 第三章 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重点)第一节 工作分析概述 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第三节 工作设计 第四章 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第二节 人力资源的存量分析 第三节 人力资源供需预测与综合平衡 第四节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与应用 第五章 招聘与甄选(重点)第一节 招聘概述 第二节 招募 第三节 筛选 第四节 录用

第六章 培训与开发(重点)第一节 培训与培训的投资分析 第二节 培训的原则、形式和体系 第三节 培训的过程及其组织和管理 第四节 人力资源开发 第七章 职业生涯管理(重点)第一节 职业生涯管理概述 第二节 影响职业生涯管理的因素 第三节 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编制 第四节 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评估 第八章 绩效管理(重点)第一节 绩效管理概述 第二节 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 第三节 绩效考评方法 第四节 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 第五节 绩效管理系统开发的程序 第九章 薪酬管理(重点)第一节 薪酬管理概述 第二节 基本工资管理 第三节 激励工资管理 第四节 特殊人员薪酬设计 第五节 薪酬管理的相关问题 第十章 福利 第一节 福利概述 第二节 法定福利 第三节 自愿福利 第四节 弹性工作福利计划 第五节 福利管理 第十一章 劳动关系 第一节 劳动关系概述 第二节 集体谈判

第三节 中国的集体谈判制度 第十二章 安全与健康 第一节 劳动保护概述 第二节 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劳动保护的管理制度 第四节 工商保险

第十三章 全球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性因素 第二节 全球性人力资源的选拔与配置 第三节 驻外人员的培训与培养 第四节 驻外人员的薪酬与福利 第五节 全球企业的劳资关系

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第一章 工作分析概述 第一节 工作分析的概念 第二节 工作分析的性质与作用 第三节 工作分析的结果与表现形式 第二章 工作分析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工作分析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西方国家工作分析的实践活动与贡献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工作分析与应用 第四节 工作分析的发展趋向 第三章 工作分析的内容与组织 第一节 工作分析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工作分析内容的标准化 第三节 工作分析的组织与实施 第四节 工作分析组织实施示例 第四章 工作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观察分析法 第二节 主管人员分析法 第三节 访谈分析法 第四节 问卷调查分析法 第五章 任务分析 第一节 任务分析概述 第二节 任务分析的方法步骤 第三节 任务分析的应用 第六章 人员分析 第一节 人员分析概述 第二节 人员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第三节 人员分析的操作与实践 第七章 方法分析 第一节 方法分析概述 第二节 方法分析技术 第三节 方法分析的数学技术 第八章 工作分析质量鉴定 第一节 工作信息的质量鉴定 第二节 工作描述的质量鉴定 第三节 工作分析质量鉴定的数学方法 第四节 工作分析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第九章 工作分析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员工恐惧问题及其对策 第二节 动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第三节 工作分析实践中的其他问题 第十章 工作评价 第一节 工作评价概述 第二节 工作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第三节 工作评价的应用

薪酬管理

绪论 薪酬是什么(非重点)

第一节 薪酬概念的历史变迁及其现代内涵 第二节 薪酬构成

第三节 关于薪酬的不同视角 第一章 薪酬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影响薪酬设计的主要因素(重点)第二节 薪酬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薪酬设计的基本决策 第四节 薪酬设计的基本流程 第二章 薪酬管理概述(非重点)第一节 薪酬管理概述 第二节 薪酬管理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 从企业战略到薪酬管理 第四节 中国当前的薪酬问题 第三章 基本工资设计与管理 第一节 基本工资概述 第二节 常见的基本工资制度 第三节 职位工资制的设计 第四节 能力工资制的设计 第四章 津贴设计与管理 第一节 津贴概述

第二节 不同类型津贴的设计与平衡 第五章 奖金设计与管理

第一节 奖金概述 第二节 个人激励计划 第三节 团队激励计划 第四节 组织激励计划 第五节 非货币奖励实施 第六节 关于奖金有效性的争论 第六章 福利设计与管理 第一节 福利概述 第二节 法定福利 第三节 带薪休假 第四节 企业福利

第五节 员工福利的规划与管理 第六节 员工福利的发展趋势 第七章 股权设计与管理 第一节 股权概述 第二节 管理层股权设计 第二节 员工持股计划 第三节 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

第八章 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设计与管理 第一节 管理人员的薪酬设计 第二节 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 第三节 研发人员的薪酬设计 第四节 采购人员的薪酬设计 第五节 外派人员的薪酬设计 第六节 不同员工群体的薪酬平衡 第九章 企业薪酬体系构建 第一节 分层分类分模块的薪酬体系 第二节 薪酬制度的文本化 第三节 薪酬体系的诊断与调整 第十章 薪酬管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节 薪酬沟通(重点)第二节 薪酬设计中的合理避税 第三节 加薪的艺术

第四节 全球化时代的薪酬设计与管理

绩效管理

第一章 绩效管理概述 第一节 绩效 第二节 绩效管理

第三节绩效管理系统的职责划分 第四节 建立绩效管理系统的战略意义 第二章 绩效计划 第一节 绩效计划概述

第二节 制定绩效计划的基本程序 第三节 绩效标准的制定 第四节 绩效目标的制定 第三章 绩效实施与管理 第一节 绩效管理培训 第二节 持续绩效沟通 第三节 绩效信息收集与分析 第四章 绩效考核 第一节 绩效考核的重点 第二节 绩效考核的实施

第三节 绩效考核主体与绩效考核频率 第四节 考核者的误差及其应对措施 第五章 绩效考核方法 第一节 绩效考核方法分类 第二节 绩效考核主要方法 第六章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 第三节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设置 第四节 绩效考核表的设计 第七章 绩效反馈与绩效改进 第一节 绩效反馈

第二节 绩效面谈计划与准备 第三节 绩效面谈的实施 第四节 绩效面谈的失误与技巧

第五节 绩效改进

第八章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第一节 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第二节 支持个人发展计划

员工关系管理

第一章 员工关系管理导论 第一节 员工关系内涵

第二节 员工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第三节 变化的员工关系环境 第二章 员工关系理论

第一节 员工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 第二节 员工关系的价值取向:一元论与多元论 第三节 劳动关系调整模式

第三章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制度背景 第一节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第二节 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第三节 冲突的制度化 第四节 成熟的劳动关系 第五节 新的矛盾和问题 第四章 企业的用工形式 第一节 人事外包与劳务派遣 第二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五章 人员招聘管理 第一节 录用审查 第二节 劳动合同订立 第三节 试用期管理 第六章 培训与保密制度 第一节 培训协议制度 第二节 保密与竞业限制 第七章 雇员劳动权利保护 第一节 就业保护

第二节 工作制度及工资支付 第三节 工作时间管理 第四节 健康与安全管理 第八章 沟通政策与技能 第一节 心理契约与员工关系 第二节 员工参与管理 第三节 沟通的策略与方法 第四节 员工满意度调查 第五节 员工援助计划 第九章 纪律管理 第一节 纪律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奖惩 第三节 申诉

第十章 通过集体谈判管理员工关系 第一节 集体谈判的含义与功能 第二节 集体谈判进程 第三节 集体合同 第十一章 离职与员工退出 第一节 离职问题的形成 第二节 离职的计量管理 第十二章 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 第一节 劳动合同解除 第二节 劳动合同终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简历 篇5

个人简历[3]是介绍自己详情资料的百科全书,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履历,工作经验,作品等等。效益好的单位招人,往往是从众多的应聘者里面挑选几个他们认为最好的人才。这样,出于办事效率的要求,他们不可能对每个应聘人员都进行详细的面试。如果有意向的话,某些单位会要走你的个人简历,作为初步筛选的依据材料。等回去研究完应聘者的个人简历后,才决定需要面试的人员。人力管理专业工作简历篇一

fwdq

女 25岁

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应届毕业生

期望薪资: 30005000元

工作地点: 上海 虹口 不限

求职意向:绩效考核专员/助理

教育经历

至今在校 浙江工业大学 人力管理

专业技能

Word:熟练 经验:4年

Excel:一般 经验:4年

PowerPoint:一般 经验:4年

语言技能

普通话:很好 英语:较好

证书奖项

证书名称:大学英语六级 颁发时间:XX年12月 颁发机构:教育部

证书名称:托福 颁发时间:XX年8月 颁发机构:ETS

证书名称: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 颁发时间:XX年3月 颁发机构:教育部

自我描述

我品德优良,为人诚恳友善,具有上进心。对待学习踏实努力

人力管理专业工作简历篇二

fwdq

男 25岁 湖北人

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应届毕业生

期望薪资: 30005000元

工作地点: 上海 浦东 不限

求职意向:人事专员/助理熟悉劳动法

教育经历

至今在校 海南师范大学 人力管理

语言技能

英语:较好

自我描述

人力资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6

范亮

程春艳

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它还便于检索与使用,通用性与开放性的增大更加使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有所提高。对于现代教学面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有效利用好这一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因此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确立专业化发展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将更多的转向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二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四是教师专业发展要体现着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因此,教师占有主导地位,是授导者,是实施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必须从关注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到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的巨大进步。

同时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既给教育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机会,也为教师提高能力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然而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学校的各项工作,像课程建设、教学创新、技术整合等工作都依赖于教师群体的统一行动,这种凝聚广大教师聪明智慧的活动只有在教师主动参与中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因此,对教育信息化而言,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要受制于学校信息化的外部压力,又要主动应变加快具有信息化内涵的专业发展,从而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在教学环境中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不同任务中所起的作用。他需要全面负责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如:学习新内容并引导学生准确的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而因材施教;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好坏恰当的评估与调控;教师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学习活动组织者,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做的怎么样;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适当的点拨等等。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坛上走下来,变先知先觉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探究的顾问、问题解决的伙伴、学生所需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变师道尊严为同学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

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引发等。提高教师绩效、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可以对检索工具的应用,远程协助,交流社区,游戏平台,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投稿、投票、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教师网联、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与利用。另外还有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通过继续教育和信息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教师大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方式灵活,如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还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层次、方式,有选择地修炼。教师的教育观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还影响着教师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自我更新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巨大差异。传统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网络环境下以教师启发、引导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主;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教学,信息化条件下是交互式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注重知识、注重智力;信息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智力与非智力并重,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教学内容上主要以语音、符号刺激为主,信息化条件下以图像、语音和符号多种方式综合传递,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综合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扩大教学内容传递方式,而且可以沟通课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网络学习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时间的概念。因此,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必须应对挑战,主动进行自我更新。1.教育观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过程,它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哲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与现实零距离接触;把信息化为知识,把知识化为智慧,使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收益。

教育实践证明,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有形技术的介入并不能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只有当有形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两者密切配合和精心设计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地位。在交互网络学习新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主动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讲授语言知识或者归纳语法要点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问题解决”、“协作指导”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对象由

针对好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评价由以考察学生记忆知识多寡为主要评价方式转化为着重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运用语言能力;教学方式上提倡合作学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动力。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恰当分配,从为学校选拔精英的教育,转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从分等鉴定式教育到诊断激励

式教育。为此,面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教师应该是信息、思想及知识的先觉者,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播最新、最前沿的先进文化信息。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逻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专业知识的更新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是随着知识爆炸,教学内容出现高端化趋势,过去熟悉的学科知识可能退出教学计划,新的知识进教材进课堂,没有知识更新就难以胜任教学。二是教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需要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全面的教学技能外,还须了解和掌握如心理学、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和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实践与文化的统一。3.教研观念的更新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要求教师

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能力,永远站在学科的前言,矢志不逾地追求真理。没有科研活动,只靠背讲义,念讲义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落伍的教师。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化环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开拓、创新能力。如通过开发和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或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充分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经数字处理的视频、音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电子讲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内容中;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如某些专业文献、新闻报道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讨论。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互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改革,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在教学中,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综上所述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实践,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加强各地区电教馆的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在师资培训基地上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教改教研、继续教育、提升自我资源服务,这可以使教师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奋斗,拼搏。我们对未来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有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要认识到位,认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同时肩负起 “资源建设”的重任。相信我们的前景会无限光明。

参考资料

中央电教馆组编.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 《新世纪教师素养》

张行涛

郭东岐 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力资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7

(一) 马尼拉修正案强调实践教学资源建设。2012年1月1日起生效的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重点体现在培训内容的新要求上, 明确了4类保安培训、3种保安证书;提出了实用电子航海天文历和天文航海计算软件;增加了电子员的培训与适任要求, 对ECDIS和其他船用电子设备的知识、理解和熟练的要求。航海类专业必须以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国内外各种新法规为依据, 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这些都要求学校大力建设各种实践教学资源, 以满足现代航海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 航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要求重视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根据STCW公约和评估大纲要求, 针对船员海上行业特点, 开设实用性很强的技能实训课程, 建立了与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职业能力有针对性的设置专门化功能教学模块, 对应相应的证书, 形成了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为一体的实践训练体系, 在实操评估教学过程中, 尽可能采用分组教学及加强日常考勤, 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未来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实训室设备现场进行评估训练, 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创造了良好条件, 使学生通过评估项目的实操训练, 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顺利通过评估考核, 满足国家海事局签发船员适任证书的必备条件。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 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为主的实践教学课程, 直接以海事主管部门的考试、评估作为该课程的成绩, 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直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三) 校企共管共建为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契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明确指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航运企业和学校双方都逐渐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共建共管会给校企双方带来巨大的收益, 能更好地为航运企业的生产运营服务,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参与航海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课程设置, 教学计划编制, 教材编制, 为学生提供上船实习的机会等, 都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提升了企业的社会效益, 因此校企双方都乐于进行深入的合作, 实现双赢, 也为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高职类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的现状

(一) 学校对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认识不到位。航海类院校对实践课教学资源认识不到位, 表现在实践课时比例较低, 课程结构不合理等方面。专业特性决定了其有大量的技能操作型课程, 学生在校的六个学期中, 在课时分配中总的实践课时比例能达到51.79%, 但实际上在实践课当中专业课程的实践比例只占到总实践课时的44.52%, 也就是专业类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例只有23.05%, 明显不能满足航海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上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这种课程结构比较容易降低课程有效性, 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容易出现有证但不会操作的状况。

(二) 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软硬资源建设均显不足。目前高职类航海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普遍薄弱, 资源建设投入总量不足、政府和院校投入比例较低问题是制约教学资源建设速度和质量的重要问题。职业学校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建设速度缓慢, 更新换代速度慢, 使得实践教学滞后于社会生产实践。

(三) 实践教学资源管理缺乏科学性, 利用率低, 存在结构性资源闲置。校内实践教学的设施设备、实践场所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容易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教学进程设置缺乏科学论证, 会导致一段时间内实践课很多, 实践资源紧缺;一段时间内学生都在上理论课, 实践场所空置。同类职业院校间缺少横向沟通合作,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引导, 各个学校甚至是校内各个系部之间的资源建设标准不一, 各自为政, 缺乏分享和交流, 造成重复建设, 前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后期利用范围小、层次低, 无法实现学校内部、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三、高职类航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

(一)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 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我国自1953年颁布《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海上轮船船员检定暂行办法》以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轮船船员考试发证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 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我国航海院校的教育培养。但与国外发达国家航海教育法律法规建设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我国政府有必要修改或制定相关法律, 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航海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政策, 加强对校企合作的政策扶持力度, 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航海教育;进行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规划一个地区的航海类高职院校的实践资源建设项目, 形成网络, 促进学校之间建成资源共享平台。

(二)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撑。航海院校已开始把目光投向航运企业, 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航运企业可以参与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及大纲, 编制实践教学指导书, 派送富有经验的高级船员对学生进行消防救生、船舶操纵避碰、海图标绘及航线设定及货运等实习内容的辅导, 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质量, 可以为学校捐赠建立航海专业实验室, 资助ECDIS、BRM等配置最新的实验设施, 投资修建实习船舶, 提供船上实习岗位,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节约了学校的资金投入, 增加学生的实践频率, 灵活安排实践教学, 在认识实习中, 学生到船舶运行管理现场进行观摩教学, 对码头装卸作业、系解缆作业以及船舶调度命令、船员操船过程等有了深入了解和切身体会。这些不仅有利于提升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也有利于航运企业扩大自身的知名度, 实现校企双赢。

(三) 航海类高职院校日益重视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1.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给实践课的教学资源增加。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正在有序开展,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下, 当前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仍在不断探索中, 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刚生效不久, 对一些新增或修改的内容, 如把BRM作为强制性要求, 要求船员医护课程中必须配备教学所需的各种药品等, 用以完成真实性训练, 以保证受训学生获得的技术、技能就是企业当前所需, 实现学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研究制定新增或修改内容的实践教学大纲、内容、方法与手段, 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按照功能、模块化基地建设, 多方位实践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 整合原有实践教学资源, 添置必需的先进教学仪器设备, 按功能把基地划分为“航海技能培训中心”、“航海仪器中心”, 按不同的技能训练项目再细分出实训分室, 各个分室分别完成各自的项目教学功能。形成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大纲、计划、指导书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能有效地增加实践教学资源, 提高航海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2.重视培养实践师资。航海类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大培训力度, 打造一支过硬的“双师型”实践师资队伍, 对教师实践教学业务能力进行长效性培训, 要求实训教师全员参与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航运企业的人才资源, 创造条件让教师上船锻炼, 及时了解最新业务, 促进整个学科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保证教学内容能与时俱进, 从企业、社会广泛大量的寻求专业人才, 把航运企业的工作者请到学校, 听取他们的用人需求, 定期邀请海事局工作人员, 企业的船长、大副, 本科院校的航海技术专业研究人员为学生开办讲座, 研讨国际国内航运管理现状及航运管理技术的发展进步等。

人力资源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校际合作;软件技术专业

1.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意义

1.1满足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软件技术专门人才。软件技术人才要求具有良好的编码能力、软件工程概念、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求知欲和进取心。

通过软件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开放式资源,实现学生、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终身学习。同时,共享资源库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信息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技术、行业产业信息、专业资源、课程资源、项目资源和实训案例,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高技术应用能力、教学与实践能力。通过共享资源库建设可以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软件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1.2整合优质资源

通过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整合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企业项目案例资源、实训资源、培训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能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空间不足,社会资源欠缺,信息来源少,师资队伍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2.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建设思路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系统开发协调发展”同步进行,以满足全国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和学生、社会学习者和行业企业技术员等人员的专业需求为宗旨,以“跟踪先进、共性优先、共建共享、边建边用、先课程,后资源”为原则,以系统开发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资源等为突破口,采用“顶层设计,逐步细化”的方式,通过与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规范资源、课程资源、专业技术资源、认证培训资源、自主学习资源,在持续更新的过程不断发展,最终建设代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软件技术专业改革特色与水平的标志性教学资源库,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1)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为基础,体现其共享性;(2)以整合专业资源为突破口,体现其系统性;(3)以课程资源建设为抓手,体现其专业性;(4)以自学者学习路径为主线,体现其科学性;(5)以智能化网络管理为手段,体现其智能性。

3.软件技术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3.1专业建设标准库

专业建设标准库提供用户容易使用并可按照提供的素材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配置教学条件等。该资源同时考虑全国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区域特色性,将专业新技术不断融入专业发展中,使专业发展具有生命力。建立公共基础平台和拓展平台,为具有该专业的各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建设提供详实资源参考。

建设内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标准、实训基地标准、实训技能标准、顶岗实习标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课程体系(结构图)等。

3.2课程资源库

选择全国范围内普适性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公共基础平台建设课程,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标准校企共建全国规范课程,共享数字化资源,在所有高职院校同专业进行示范、推广。同时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建设部分地区特色课程,共享课程资源。

3.3素材资源库

素材资源库依据内容丰富、分类清晰、搜索便捷、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原则构建。满足专业建设标准库、课程资源库、培训资源库、职业信息库的源素材提供需求,素材形式多样如文献、视频、动画、图片等。

3.4职业信息库

职业信息库是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按照覆盖行业领域,为用户提供与职业及技术相关的行业企业信息,如新技术发展、企业用工信息、学生的就业、员工的职业规划提供可靠依据。使专业建设者能够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学生和员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5培训资源库

按照不同能力等级和覆盖行业基本职业资格的原则来构建培训资源库。开发新技术培训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包、创新教育资源、各层次职业技能大赛资源等。能够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建设方式

4.1校际结合

全国现有一千多所高职院校,50%以上院校开设了软件技术及相关专业,建有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骨干院校中,21所院校将软件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建成了许多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实训案例等资源,但这些资源都是独自创建、相对独立,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高职院校建立的资源主要从课程角度出发,缺少企业项目案例资源,并且没有持续更新机制,建好的课程资源使用率较低。因此通过校际合作,发挥优势,可实现精品资源建设。

4.2 企业共建

积极鼓励软件企业参与建设,这些软件技术水平代表了国家最高水平,拥有大量顶尖的软件技术开发人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开发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校企双方通过资源库建设,开展深度合作,拓展互利共赢合作新途径,共同担当人才培养职能。高职院校深入挖掘企业潜能,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校企双向兼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校企双向培训,改造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招收员工,学生解决就业。

5.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在国家示范建设、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而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建设工程。教学资源的网上共享、多种形式的人机互动,吸引更多的普通学习者使用资源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

[2]戴勇.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

上一篇:句式仿写专题训练50题下一篇:元旦联欢会优秀作文加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