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爱》中简爱的女性意识

2024-09-05

论《简爱》中简爱的女性意识(共9篇)

论《简爱》中简爱的女性意识 篇1

作者:祝娟

单位:博英阳光幼儿园

【摘 要】夏洛蒂•勃朗特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简爱》出版于1847年。在那个年代,由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性作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实属难得,更可贵的是作品中体现出的女性独立意识,虽然这种独立意识在强大的社会价值观念的作用下显得有些无助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病态。但《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敢于反抗压迫,要求独立自由,追求平等的精神体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使其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全新的女性。

【关键词】简爱

女性意识

平等

独立

女性意识界定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具体得说:“‘女性意识’指女性的自我意识⋯⋯它主足于女性的‘此在’去感知,体验人生与世界,传达女性的欲望与追求,肯定女性的经验与价值”。19 世纪的英国是“女性小说的时代”。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以其鲜明的女性主义主题创作出超越时代的女主人公简·爱。她既不是“家里的天使”也不是“理想的淑女”,她的桀傲与叛逆显然和时代的主流意识格格不入,却因勇敢的挑战男权控制下的既定秩序,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成为女性文学不朽的经典人物形象。

女性意识在《简爱》中的体现

十九世纪的英国普遍存在的妇女观是什么呢? 当时的思想家约翰·拉斯金在其散文《论女王的花园》中就说, 理想的妇女和理想的家庭与现实的原始森林式的生存竞争互不相容,妇女的地位不是在社会上, 而是在家庭中。按照当时流行的说

法, 就是做“家里的天使。”这就意味着女人必须在家里侍奉丈夫和孩子, 否则就是不合乎“家里的天使”的模式, 也就失去了女人存在的价值。显然, “天使”集中概括了一个男权主义世界里十分荒谬的妇女观。这种观点在十九世纪十分盛行, 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简·爱却大声宣布“我不是天使, 我就是我自己!”这呼声既是对以男子为中心的英国社会的公开挑战, 也是为捍卫女性人格与尊严的呐喊。若从妇女解放的角度说来,这句铿锵有力的话在当时有名么激进,多么有份量!可以它是打开《简爱》的一把钥匙。

简爱从小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寄养家庭里少爷的专横, 小姐的傲慢, 夫人的恶意, 仆人的偏见,都令她感到痛苦不堪,从而产生强烈的反抗意识“不公平!不公平!”这是她的结论。终于在她被她的表哥打得头破血

流之际,她发疯似的和他对打,使尽全力狠狠地揍他一拳,并发泄地叫道:“你这个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的皇帝!”她甚至敢于对她残忍的舅母说: “世界上我最恨的人就是你!”

对寄养家庭的反抗导致了简爱被送进劳渥德孤儿院。这是一所以肉体到精神对孩子们进行宗教束缚摧残的所谓慈善机构, 简仍是那样叛逆不驯。她对好友海伦经常受到责骂和鞭打却从不抱怨十分蔑视和愤恨。她奉劝海伦说, 如果自己受鞭打, 便要把那根鞭子夺过来, 当面把它折断, 而且“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狠狠地回击!”这正是简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写照。简以她顽强的生命力熬过了八年窒息刻板的学校生活, 但她始终念念不忘的是“我向往自由, 我渴望自由”。这都表明了简“不与环境命运相妥协, 勇于反抗斗争, 争取做人的权利的可贵精神, 而这正是当时广大妇女觉醒的标志。”

女性的独立首先在于经济上的独立。在简爱生活的年代,结婚是女子的唯一出路。但在简爱的心目中,经济的独立是她人格独立的支柱,只有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她才觉得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才觉得自己是个实实在在的人。简爱经历了痛苦, 贫穷的童年,但她发奋努力,终于以超群的才华当上了老师,经济上得以自食其力。她对经济上独立自主的要求是强烈的也是贯穿始终的。罗切斯特给她买的昂贵的衣服首饰,都让她一一推掉。她向罗切斯特表示: “不要任何财物,只要一颗没有被大量的恩惠压倒的心”。她永远也受不了“让罗切斯特先生把我打扮得像一个玩偶,每天让金雨淋在我周围"。她执意不放弃家庭教师的工作,而要继续作阿黛勒的家庭教师,用这个挣得我的膳宿费和外加的一年的三十磅。在离开桑菲尔德和她所深爱的男人后, 简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份新的生活她承担了圣约翰为他介绍的艰苦工作。为穷人服务,做一名乡村教师。同时,这份工作也给了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需要依附任何人!简爱在经济上独立的要求, 并没有使她把金钱作为唯一的目标。简爱在金钱面前,在叔叔的遗产一夜之间由赤贫变为富有的时候, 她立即就把遗产的大部分转赠给她贫穷的表哥表姐。很明显, 作者努力让她的女主人公在经济上独立的用心是良苦。我认为, 遗产的安排并非象许多评论者所说的是“画蛇添足”, 而是恰恰反映了作者已经敏锐地看到, 女性的独立。

首先在于经济的独立。她清楚地懂得, 如果妇女在经济上不能独立, 那么在政治上、婚姻上就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可言, 这个认识无疑是接近真理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要妇女仍然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是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 那么妇女的解放, 妇女同男子的平等, 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

按照维多利亚时期妇女的行为规范, 简爱有两大过失:一是向一个男人(罗切斯特)主动表达自己的爱情;二是拒绝另一个男人(圣约翰)的求婚。简爱与男主人翁罗切斯特的爱情波折,使她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简爱发现自己爱上罗切斯特的时候, 她很清楚地意识到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巨大的鸿沟: 罗切斯特出身名门,是上流社会的绅士;她出身卑微,不名一文,只是一个地位与佣人差不多的家庭教师。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气馁,或者自我贬低,而是勇敢地向自己!向罗切斯特承认自己的感情。在一场社会地位如此悬殊的爱情当中,表现得不卑不亢。她认为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这无疑是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向社会偏见的大胆挑战。“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貌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在英国小说史上,简是第一位女主人翁,为强烈的感情所驱使,主动地向她爱慕的男主人翁表达爱意,而又如此率真感人!当她为自己不能与罗切斯特结合却仍被留在庄园而感到屈辱时, 她愤然说道: “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 这番有力的自白表明了简一贯遵循的神圣原则一一自重、自尊、自爱。

由于罗切斯特疯妻的存在使他们无法结成夫妻, 于是罗切斯特就决定带简到遥远的地方一起生活, 但简认为自己无异于当一名情妇, 她对自己说:“我关心自己, 我越是孤独, 越是没有朋友, 越是没有支持, 我越尊重自己”。她勇敢地面对厄运的挑战, 作出了离开罗切斯特这一痛苦而又坚决的抉择。这正是她把爱情与人的真正价值紧紧连在一起, 从而使爱情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她的出走, 不仅完满地表现了她的性格, 她的执著追求, 而且是对世俗观念的大胆蔑视。因此, 她的离去, 不是逃避现实, 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选择, 是在争取一个普通女子应有的社会地位的道路上往前迈了一步。

简爱在离开庄园后,流浪荒郊,幸好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在圣约翰与简的交往中, 他发现了简的性格中闪出的不平凡的光彩: 她直爽, 单纯, 富有激情,特别是她的能吃苦耐劳和有毅力这一点, 圣约翰认为是适合作一个传教士的妻子的有利条件,所以他向她求婚。但他对简的求婚不是出于爱情,而是上帝的旨意。简虽然佩服圣约翰的献身精神,但他们的爱情观有着截然不同的分歧。她认为圣约翰向她求婚,不是因为爱她,只是要在他在印度的辛苦工作中有一个合适的同事。她一再坚持在爱情婚姻上应该是平等的,应该以爱情为基础而结合,而不应该把妻子当作传教士的一件有用工具。她对圣约翰说: “我鄙视你的爱情观念!我瞧不

起你奉献的这种不真实的感情!是的,圣约翰,你把它奉献出来的时候,我鄙视你!

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也是不平等的!”

圣约翰对简的求婚,实际上是在宗教的名义下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招安, 本质上仍然是把女性当作工具,当作附庸,当然被简爱所拒绝。

简爱的女性意识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平凡的简·爱虽然相貌普通,出身卑微,然而却拥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罗素曾说过:“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善良如空气,没了它,我们的生活无法想象。简·爱的善良除了我们理解的同情心外,更有着超越于普通人之上的无私与宽恕。

在简·爱舅妈里德太太临终时,她陪在身边的那一幕感动了无数读者。从小

说中,我们看到里德太太简直就是简·爱苦难的源头,随着收留她,疼爱她的舅舅里德先生的去世,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的里德太太把简·爱当作佣人一样对待,将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刁难,对这个失去双亲的可怜孩子,不但不给予同情与关爱,反而处处苛责,纵容自己的孩子欺负。更可恨的是,她把简·爱送进了标榜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的人间地狱般的慈善学校里,并且在前来接简·爱的布鲁赫尔斯先生面前撒谎怒斥简爱是一个撒谎而讨厌的女孩子。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深深伤害过自己的人,简·爱原谅了。

当这位曾虐待过自己的舅妈临终时,在没人在身边的情况下,她去探望了她,并对她所受的巨大的痛苦产生了怜悯之情,她弯下腰吻了吻她,深情地叫了一声 “舅妈,亲爱的舅妈”并妥善安排了她的后事。简·爱在此的表现,让每一位读者都看到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善良。马克·吐温曾说过:“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

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会有意无意伤害别人,也会被别人伤害,如果执著于这些伤害,只会让自己更痛,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也许宽容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好。寄人篱下,任人驱使的悲惨童年,饱尝了人情冷酷,世态炎凉的滋味,并没有使简·爱变成一个冷酷麻木的女孩,相反,她用一颗善良博大的爱心关爱着身 边的人。简·爱这样一个平凡而圣洁的女子告诉21 世纪的女性们不仅要爱自己,还要去爱家人,爱朋友,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甚至是曾经伤害自己的人。只有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无私的给予,在世俗怨恨中心胸旷达而付出真爱,才称得上 是一个具有高贵品格的形象。

简·爱悲惨的成长历程让她早早明白,只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 尊严。她宁可承受孤独,也不愿低三下

四、无视人格地去乞求廉价的怜悯和同情。当仆人告诉她称呼表哥主人时,她勇敢地反问道“: 他怎么是我的主人? 我又不是仆人!”无论是舅母的虐待还是学监的侮辱,无论心灵受到多大的挫伤,她都自尊自爱,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格。

在做罗切斯特养女阿黛勒的家庭教师时,她虽只是一个出身微贱的小姑娘,本应是很容易低声下气,乞求怜悯的。但简·爱却不。在简·爱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第一次有关礼物的谈话中,罗借养女阿黛勒要礼物的茬口,试探简·爱对他人的施舍和恩赐的态度:是否期望别人的礼物? 简·爱实实在在地答到“: 我说不上来,先生,我对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经验,一般认为是讨人喜欢的。”罗讥讽

道“: 爱小姐,你不像阿黛勒那么单纯,她一见到我就嚷着要‘礼物’,而你却转弯抹角。”简不露声色说“: 因为我对自己是否配得礼物,不像阿黛勒那么有信心”罗再次为难道“: 啊,别以过分谦虚来搪塞!”简不卑不亢说到“先生,你已经给了我‘礼物’,我很感谢你,赞扬学生的进步,是教师们最向往的酬劳。” 在谈话中,她既不忘家庭教师的身份,又充分表现出作为一个平等个人的自信和自尊。”

简·爱的自尊自爱还表现在当她发现自己爱的人有妻子时,选择了离开。罗切斯特和简·爱相爱后,欢天喜地到教堂准备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早已结婚和 阁楼上藏疯妻的秘密。这一消息使简·爱伤心欲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来之不易的幸福瞬间就要消失了,是去还是留?虽然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她不愿违背道德准则,不愿失去做人的尊严去做罗切斯特的情人。她告诉罗切斯特:“先生,你的妻子还活着,这是早上你自己承认的事实。要是按你的希望同你一起生活,我岂不成了你的情妇。别的说法都是诡辩———是欺骗。”她拒绝了这份不道德的

婚姻,以非凡的自制力,克制了对罗切斯特强烈的爱,毅然离开了庄园。这使我们感受到简·爱独立人格中包涵的平等、自尊的进步爱情观以及她的独立人格的锋芒和魅力。

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读者来说,爱情主题是一个最富有人情味、最能引起感情共鸣的主题;对创作者来说,爱情主题是最能展示作者人性力量的主题。简·爱的爱情让读者感到一股强大的、热情优美的、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她的感情历程,读懂了她对爱情与女性独立的诠释,也让读者为她在情感与理智徘徊中作出令人振奋的抉择而喝彩。

简·爱的感情观中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平等的爱情。罗切斯特虽专横傲慢,但感情真挚强烈,经过骄傲和感情之间长时间的斗争,被简·爱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她。简·爱知道这种爱情在当时注重阶级的社会是不可能的,在她以为罗切斯特要与贵族小姐结婚时,她选择离去,而罗切斯特却要求她留下来,这也激发了简爱的表白。“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

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 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可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爱情表白,道出了简·爱内心要求人格平等的呼声, 充分表现了她反对以金钱地位为标准的庸俗爱情观,鄙视资

产阶级的门第观念,以大胆的叛逆精神向罗切斯特告白。

其次,在简爱寻求的爱情里,二人在经济上应该是独立的,而不是依附性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这一惟物主义理论不仅仅适合阶级范畴,也对男女的社会关系作出了相适应的解释。女性要独立,首先要争取经济上的独立,抛开对男性的物质依赖。所谓“靠诚实的劳动挣得的面包,比不劳而获的面包更香甜。”在她打算嫁给罗切斯特时,她的想法就是:不愿依附于对方,而愿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带来更多的财产。她拒不接收罗切斯特送给她的钻石戒指、项链和手镯等奢侈礼品。当罗切斯特要她立刻放弃家庭教师的工作时,她拒不认同,而是继续履行家庭教师的职责,她要以自食其力的劳动来保持个人的人格尊严,也维护了自己纯洁高尚的爱情。也正因为这样,简·爱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以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简·爱的婚姻观首先表现在她发现罗切斯特已经有妻子后,选择理智地离开。尽管她非常爱罗切斯特,但她知道如果与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她将失去尊严,因为她的留下只会使她成为一名情妇。她要的不是这样不纯净的爱情和婚姻。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痛苦而坚定地离开了他,去独自谋生。至此,可以看到简· 爱追求自由、平等的婚姻。

反映简·爱婚姻观的另一个例子还体现在她拒绝表哥圣约翰的求婚中。离 开桑费尔德庄园后,简·爱历尽艰辛,最后被里佛斯兄妹收留。兄妹中的哥哥圣 约翰是一个虔诚的传教士,在他打算去印度传教时,他多次向简·爱求婚,但却 不是出于爱情,而是他赏识简·爱的才华和毅力,在他心中婚姻只不过是为自己 取得一位帮手的工具。面对他的求婚,简·爱有过挣扎,但她明白,如果她和圣 约翰在一起就等于抛弃了一半自我,过一种完全克制自己受人支配而且没有真 正爱情的虚伪婚姻的生活。尽管她非常赞赏他献身宗教的精神,感激他对她的 赏识,她还是拒绝与圣约翰缔结没有爱情的婚姻。第二天,她在爱的呼唤下,告 别了圣约翰家,重返桑费尔德,她要到那儿去寻找自己真正的爱情与归宿。在罗 切斯特庄园被烧,眼瞎臂断时,简·爱毅然选择了自己的爱情,待在自己深爱的 人身边,不离不弃,奉献给灾难中几乎绝望的罗切斯特以真诚的爱。她用自己的 行为表明了自己的爱情观,那就是平等自主,真诚奉献。

女作家精心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又很不寻常的家庭女教帅形象,歌颂了把两颗灵魂平等结合在一起的爱情,同时也歌颂了敢于和男权社会顽强斗争的妇女,把维护女性的人格尊严看得高于一切。从表层意义上说,《简爱》的爱情故事是平民女作家站在进步的立场上,对于当时盛行的以金钱、门第、美貌作为交换条件的买卖婚姻的否定。可是从深层内涵看,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中,深藏于其中的意义,是令人震撼的开始觉醒的。19 世纪西方妇女强烈的女性意识,千百年来柔弱可怜、因没有人格的独立而寻求男性保护的女性,在女作家建构的世界里,挺立起来了,她获得了雄伟刚强的力量,不仅得到了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更实现了经济上的自主。简爱这一形象变得高大而不同凡响,她闪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象暗夜中的火把,为广大妇女点燃了希望之光。

参考文献:

论《简爱》中简爱的女性意识 篇2

一、简爱性格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简爱出身于一个穷牧师家庭, 由于父母相继离世, 被寄养于舅父母家中, 然而舅妈不仅虐待简爱还放任自己的孩子欺负侮辱年幼的简爱。渐渐的简爱成为一个不依靠别人﹑坚强独立的孩子。直到表哥再次用书本将她砸得头破血流时, 她终于化愤怒为反抗, 为自己所遭遇的不公而反抗。

在进入劳渥德学校时, 她以为生活可以有所改善, 结果依旧事与愿违, 她遭受了种种非人的待遇。这是一所挂着天使招牌的地狱般的学校, 在亲眼目睹好友海伦在一味忍让下依旧饱受虐待, 她的反抗性格开始进一步深化。谭波尔小姐的出现, 使简爱拥有了真正的友情。在学校的八年生活中, 简爱在增长学识的同时逐渐变得成熟稳重。

谭波尔的离开使简爱失去友情而离开了学校, 进入罗切斯特先生的桑菲尔德庄园做一名家庭教师。在相处过程中, 简爱渐渐爱上了他, 但森严的等级制度和门第观念却成为一道鸿沟, 简爱的反抗性格在此得到了升华, 她明白只有争取平等勇于反抗才能获得幸福。然而在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时候, 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婚的事实, 便毅然选择离开。她宁愿选择贫困, 也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成为情妇般的角色。简爱的出走, 正是对社会的直接反抗, 一股傲气凌然而生。

离开了罗切斯特的简爱独自漂泊, 甚至沦落为乞丐, 若不是圣约翰兄妹的收留, 也许早已死在荒原。对于圣约翰兄妹, 简爱甚为感激, 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宽容和大度。面对圣约翰的求婚, 简爱选择拒绝, 她不愿在婚姻中失去自我, 也不愿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中走完一生, 她的反抗在这达到顶峰。

简爱最终回到罗切斯特的身边, 这时庄园已被烧毁, 罗切斯特也成了一个残疾人, 简爱却选择不离不弃, 其独特的精神魅力又一次放射出巨大光芒。这时的简爱是真正幸福的, 因为罗切斯特不再高高在上, 象征财富的庄园也倒塌了, 他们之间不再有距离。简爱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奋力冲破时代束缚女性的枷锁, 也给以那个时代的腐朽和软弱沉重一击。

二、与其他人物对比分析简爱形象的典型性

在小说中, 海伦与简爱有着十分相似的经历, 同样的年纪, 同样是孤儿, 同样遭受虐待, 可以说海伦是作者笔下的另一个不同性格的简爱。简爱与海伦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当海伦遭受欺负时, 简爱会愤愤不平地说:“要是她用那根木条打我, 我会从她手里夺过来, 当着她的面折断。”然而海伦却劝导简爱说:“耐心忍受只有自己感到的痛苦, 远比草率行动, 产生连累亲朋的恶果要好。

小说中所刻画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 罗切斯特先生的太太, 那个被关在桑菲尔德顶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 是黑暗的父权社会的陪葬品。她被丈夫从牙买加带到英国, 并被锁在阁楼上, 从未得到丈夫的一丝怜惜, 还被剥夺了话语权。这个不能说话的疯女人正是那个时代女人的反射, 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永远不能为自己辩解和申诉。

三、还原真实的简爱

作者笔下的简爱是不容任何人侵犯自己的尊严的, 可以说, 简爱的自尊心是她给自己撑起的保护伞。然而, 过度的自尊也恰恰代表了自卑,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不需要像刺猬一样给自己背上满身的刺。简爱最初的自卑来源于三个方面:出身卑微、对自身容貌的不满、贫穷, 然而正是她的自卑才造就了她的自尊, 使她更加了解自己, 懂得谅解, 懂得宽容, 懂得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值得被爱的人, 并且懂得如何去爱人。

从简爱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来看, 简爱努力找寻着平衡, 她的爱情观是纯粹而自然的, 与金钱、财富、权力、地位无关。尽管罗切斯特先生后来成为了残疾人, 简爱依旧守候默默的守候在他身边, 正是因为简爱这种对爱情的执着精神, 她收获了所期许的具有平等与尊严的爱情。简爱, 这个“一贫如洗、长相平庸、默默无闻、个子瘦小”的女性是精神上的巨人,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获得时代的认可, 并一直激励着世界各个角落的受压迫的女性。

四、结束语

简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 同时也成为那个时代新新女性意识的代表, 这个历经磨难却依旧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女英雄”式人物, 开启了女性文学的新路途。作者通过简爱来传递那个时代女性的心声和呼唤, 证明女性的人格和尊严, 让女性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 散发永恒的魅力。

摘要:简爱是19世纪中期英国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 简爱是一个出身贫苦的孤儿, 即使在黑暗的环境下成长, 她依旧心地善良﹑善于思考﹑感情真挚﹑独立坚强。在暴力和压迫下勇于反抗, 争取自由和平等;在世俗和势利中追求幸福, 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憎, 最终捍卫自身的人格与尊严, 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本文将对简爱的人物形象进行进一步分析, 解读其性格产生的原因, 并通过比较分析体现其典型形象特征。

关键词:简爱,人物形象,反抗,平等

参考文献

谈《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篇3

【关键词】《简爱》 女性意识 自由平等

前言:

《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作者在小说中主要塑造了一味刚强的女性,通过对于其坚定、自尊和争取自由的赞扬,宣扬了自由平等的新女性意识。小说主要表达的是女性解放,也就是说女性要有独立的经济意识,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意识就不会有人格的独立。缺少独立的人格和自尊,就享受不到真正的爱情,更说不上女性解放了。《简爱》宣扬了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于黑暗的社会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有效的抨击,赞扬了女性的反抗意识、平等意识和自主意识等。

一、反抗性格

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简爱的命运是不幸的,从小失去了双亲,舅舅虽然领养了她并且爱护她,但是舅舅又早早过世。这就使得她必须要过着一种寄人篱下的生活,从此开始了悲惨的生活。受到了舅妈的虐待和表兄的凌辱,这样导致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严重的创伤。所以这一切决定了她需要反抗,必须反抗。简爱为了争取做人的权利,对于其表兄一直忍让着,尽管自己还比较幼小,没有势力和缺少人的保护,但是毅然奋力反抗。可以说,简爱在其舅妈家萌发了反抗的种子,到了落伍德学校,反抗得种子已经发芽。她在学校里亲眼看见了种种非人的待遇。在桑菲尔德庄园里,简爱凭借其勇敢和坚定的信念,最终获得了罗切斯特的爱,并且这是一种完全平等的爱,有着独立的人格为重要基础。虽然简爱当时的身份低微,受到了资产阶级门第观念的阻碍,但是她毅然决然与罗切斯特相爱,可以说,这是对于资产阶级社会的一种反抗和挑战。尽管其在知道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的时候,选择了离去,但这却是简爱更高层次的选择,并不是一种逃避。

二、追求自由和平等

在童年的时候,简爱形成反抗的性格是由于长期处于冰冷的环境中造成的,在成年后,其性格中又增加了一种神圣的意识,这样就使得她的人格变得更加的完美。尽管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但是她非常勇敢。因为她始终认为,在精神层面上人人都是平等的,人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没有因为其他的原因所变得不一样。简爱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有追求爱情的权利。这更加说明了是在对于等级森严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挑战和讽刺。她没有跟随罗切斯特出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性格和执着的追求,同时也是对于世俗的观念的抨击。但是当罗切斯特看不见东西,身体行为能力缺失的时候当庄园和疯女人都不存在的时候,简爱却勇于寻找真爱。这种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是建立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的,所以可以说,这样的爱远远超出了儿女情长的俗套,已经能够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三、追求独立

作者在小说中着重体现的就是女性解放的主题,既追求女性在精神和人格上的獨立,同时其用非常可贵的艺术形象表明只有经济上的独立才能够促进人格上的独立。简爱既没有财富,也没有地位,同时还缺少了少数人的姿色,但是在爱情的道路上却找到了美满的归宿,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作者在小说中给简爱增添了重要的使命,那就是要努力追求妇女在经济上的独立,同时实现人格上的独立。小说开始就介绍了经济方面的因素,例如,简爱由于其父母没能给她留下钱,使得她要受舅妈的气和表兄的凌辱。所以他更加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学校当了老师,实现了经济上的自主。文章中能够表明简爱对于经济上的自主要求是比较强烈的。因为她在于罗切斯特相恋的时候还收到了对方经济地位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一些不安的情绪。所以最后简爱得到了叔叔的遗产之后才嫁给了罗切斯特。

四、把握自己,自强不息

一个人只有拥有一个聪明清醒的大脑和坚强的毅力,才能够很好地把握住自己。而小说中的简爱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她聪明伶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于罗切斯特讨论的时候,每每罗切斯特有弦外之意的时候她总能够及时理解并且进行有效的反驳。正是因为简爱利用冷静化解了激情,才使得罗切斯特更加尊重简爱。只有不断的进行奋斗,才能够使生活有不一样的改变,如果停住了奋斗的脚步,那么就会使生活陷入麻烦之中。虽然简爱是一个妇女,但是她表现出来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很强大的。从学校的最后一名努力成为了第一名,在她心中,充满了希望,有着无限的斗志,使得她有勇气去冒险。

结语:

综上所述,《简爱》主要表达的就是女性解放的主体。作者在小说中充分赞扬了妇女的价值和社会的地位,是妇女的人格和尊杨得到了有效的捍卫,表现出了强烈的妇女意识,代表着陷阱的思想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陈圆圆.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1:137-138.

[2]田敏. 《简爱》中的女性意识解读[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4,02:165-168.

[3]张芳霞. 浅谈《简爱》的女性意识[J]. 中国西部科技,2011,20:87+84.

浅析简爱中女性人物对简爱的影响 篇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简·爱》

(唐志侠

西安文理学院)

[摘要]: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追求独立自由、敢于反抗压迫的新女性形象,将一种主要以女性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使这部作品在女性主义批评领域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但长期以来,《简·爱》中的其她女性角色都处在女主角简·爱的光环之下,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

本文认为,简·里德·爱、里德太太、坦普尔小姐、海伦·彭斯这四位女性人物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女性形象,她们各自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个性,在简·爱的成长过程中,分别从不同方面影响了简·爱。简·里德·爱鼓励她的女儿独立自强,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里德太太使简·爱意识到了话语权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简·爱的反抗意识;坦普尔小姐影响了简·爱的新女性形象意识的行成;海伦加强了简·爱的宗教意识, 促进了简的成长。她们在简·爱的新女性意识成长的历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简·爱》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简·爱的女性意识

一、引 言

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是19 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惊世之作,其中表达出的女性主义意识和思想影响深远。从表面上来看 《简·爱》只是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而实际上 《简·爱》烙印着时代的记号,是在为时代发声。当时的英国社会处于完全的男权统治之下,女性没有自己的发言权,无法决定自己的人生,被定位为“家庭的天使”。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夏洛蒂·勃朗特创作了简·爱这一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她 “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追求平等”,有着 “真、善、美的性格和光辉的新女性形象”①。①韩琨,刘益全,魏仙梅. 简·爱———新女性形象[J]. 时代文学(上),2010(03))

在《简·爱》这部惊世之作中,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但在简·爱这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女主人公的光环映衬之下,其她的女性形象就显得黯然失色,但我们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有了她们,简·爱才能在她们的影响之下,一步步的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新女性。可以说,是她们的所作所为推动了简·爱独特性格的形成,促进了简·爱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成就了简·爱这一光辉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位女性人物对简·爱的女性意识形成的影响。

二、《简·爱》中代表女性人物对简·爱的影响

1、简·里德·爱(简·爱的母亲)的影响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简·爱是一个父母双亡,寄居在盖茨黑德的可怜的孤女。当简·爱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因为伤寒病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她对自己的母亲并没有什么印象,所了解到的关于父母的讯息也只是来自于仆人的闲聊。虽然母亲没有陪伴着简·爱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没有母女关系,也不意味着母亲对简·爱没有影响。

“一旦女人为男人生育了子女,她就自然而然地把她的欲望转移到孩子身上。在儿子身上,她寻找神的形象;在女儿身上,她发现一个复制品。②”(②刘岩,西方现代戏剧中的母亲身份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p19。)根据维多利亚时代“母亲”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母亲承担着一个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绝大部分的教育作用,中国也有这样一句话:“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总是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自己的观点灌输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女儿身上。在这里,我们要谈论母亲对简·爱的影响,首先我们就要先了解简·爱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小说中对简·里德·爱的描述非常少,是简·爱从仆人的闲聊中了解到的:

就是这一回,我从艾博特与贝茜的交谈中第一次获悉,我父亲生前是个穷牧师,我母亲违背了朋友们的意愿嫁给了他,他们认为这桩婚事有失她的身份。我的外祖父里德,因为我母亲不听话而勃然大怒,一气之下同她断绝了关系,没留给她一个子儿。我父母亲结婚才一年,父亲染上了斑疹伤寒··我母亲从从父亲那儿染上了同一疾病,结果父母双双故去,前后相距不到一个月。③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简·爱的母亲----简·里德·爱是一个十分具有反抗精神的非传统女性,她打破了当时男权社会统治下,父权的专制,颠覆了传统的婚姻制度。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守护自己的幸福,她违背了朋友们的意愿,甚至不惜与家里断绝了关系,我们可以从她身上看到一个勇敢的女战士形象。如果她没有在简·爱幼年时就去世,我们可以预见她一定会好好教导简·爱,给她提供一个女性意识觉醒的优良环境,让她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可惜的是,她在简·爱的生命中缺席了,但我们不可否认,简·里德·爱对简·爱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因为简·里德·爱的缺席,简·爱成为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寄居在舅舅家。当舅舅去世后,无依无靠的简·爱便在舅妈的斥责、表兄姐的冷眼欺辱甚至仆人的为虎作伥中惨遭伤害,在惴惴不安中度日如年,像一株沐浴不到阳光的小草,在阴暗的角落里顽强的生长。在整个盖茨黑德,除了女仆贝茜没有一个人会在乎她,关心她,她被人为的排斥在这个家庭之外,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苦难使人成长,因为母亲的缺席,孤女的身份让她不得不过早得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她在苦难的磨砺下不断地成长,逐渐养成了自立自强的好习惯。可以说,母亲的缺席所导致的苦难生活是简爱走向独立自强的重要基石。

其次,简·里德·爱颠覆了传统的婚姻制度,执着于纯洁的爱情,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婚姻的故事,给简·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简·爱对爱情是非常专一的,面对比自己年龄大了很多,又有很大社会地位差距的罗切斯特,她从未改变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因为困难和挫折而放弃这段纯洁的爱情。即便是后来她离开了罗切斯特,也没有想过在感情上抛弃他,而是选择一直深爱着他。所以当圣约翰向她求婚的时候,简·爱断然拒绝了他,因为她知道圣约翰需要的只是一个能无私的帮助他的助手,他对她根本就没有爱情,而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简·爱不能接受的。她渴望像母亲一样,能够打破世俗的枷锁,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后来她并没有因为罗切斯特身体上的残缺以及经济上的贫困而离开他,而是默默地为他做着牺牲,默默的陪伴在他的身边照顾着他。在这一点上,简·爱同她的母亲一样,为了真爱,可以不在乎世人的眼光,不在乎金钱和地位的差距。母亲给了她不顾一切地勇气。

2、里德太太的影响

简·爱的童年是悲惨的,由于父母的过早去世,可怜的简·爱从小就被收养在富裕的舅舅家里----盖茨黑德府。不久舅舅里德先生也离开了人世,舅妈里德太太成为了盖茨黑德的主人,在这里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她是一个冷酷、虚伪、自私的人,她把简爱当作佣人一般对待,而对自己的三个孩子却百般溺爱、娇纵。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简爱的境遇是可想而知的。也就是说缺少了父母的简·爱,同时也失去了体验亲情的机会。简·爱是孤独的,所以会更加渴望关爱、渴望亲情。为了最终能被里德太太的家庭所接受,她百般地讨好他们,尽力忍受他门的冷眼和刁难,且千方百计做好每件事。然而事与愿违,里德太太始终无法接受她,处处刁难,人为的对一个孩子实行“冷暴力”,孤立她。不仅如此,娇横残暴的表兄约翰·里德经常恐吓和侮辱简·爱,而里德太太却总是装聋作哑、视若不见。这是对一个孩子尊严的无情的践踏,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深深的阴影,“他一走近,我身子骨上的每块肌肉都会收缩起来”④可见约翰·里德给简·爱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简·爱所遭受到的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虐待,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的人格力量。当忍耐到达极限的时候,简·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反抗。当被表哥打破头时,“我的恐惧心理已经越过了极限,被其他情感所代替。‘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我说,‘你像个杀人犯----像个奴隶监工-----你像个罗马皇帝!”’⑤虽然意识到一时的反抗会使她遭受古怪离奇的惩罚,但是她已经忍耐了太久,决定不顾一切地反抗和斗争,正是因为在里德太太专制统治下的盖茨黑德这样恶劣的大环境和社会压迫下,不断地磨砺和锻炼出她的勇敢、嫉恶如仇和和顽强不屈的反抗性格。“天生中的报复和反抗的情绪逐渐加强。”⑥ 高万隆.论《简·爱》的宗教信仰【J】,上海大学学报,1998(3).虽然这一次反抗让简·爱付出了代价,她被关进了可怕的红房子。但这次不畏强暴的反抗壮大了简·爱的胆量,挫伤了表兄约翰威风的假面。简·爱开始思考:为什么她的地位竟是如此之差呢?就连家中的仆人,除了贝茜,谁都丝毫没有给予简·爱一点点同情和关怀,所有的这些都被她深深地埋在幼小的心灵深处。为什么会这样呢?简·爱悄悄的思索着这个问题,里德太太为什么能这样专横而又残酷地对待她,为什么表兄姐能随意欺辱她而不会被责备?这一切都依仗于他们的金钱和地位。痛苦的遭遇促使她对现实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当忍无可忍时,她开始为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斗争。她感到,自己一定要顽强地生存下去,去取得和别人一样的公正平等的待遇,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就是争取自己的话语权。可以说,正是在里德舅妈家的悲惨遭遇让简·爱明白了话语权的重要性,促使了简 ·爱反抗性格的形成。

在盖茨黑德里,简·爱被认为是吃白食的可怜虫。表兄约翰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欺负简·爱,除了里德太太对孩子的溺爱,还因为她对简·爱的定位和评价。“妈妈说的,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向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掏钱给买的衣服。” ⑦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出里德太太从来就没有把简·爱当作自己的家人,她的态度就决定了盖茨黑德里的其他人对简·爱的态度。表兄约翰为此看不起她,欺负她,当她与约翰发生冲突时,侍女斥责她竟然打了恩人的儿子,吃白食,不干事,在府里连仆人都不如。这种寄人篱下的痛苦以及经济上的不独立所忍受的白眼和欺辱,让幼小的简·爱早早的明白了经济上的独立是一个女性追求平等的基础。为了追求经济上的独立,简·爱一直都在努力着。通过在罗沃德寄宿学校的刻苦学习,简·爱成为了一个十分出色的女性人物。简·爱深知经济独立对她的意义,通过教学薪资在经济上保持自食其力。在她准备与罗切斯特结婚时也拒绝接受他所馈赠的昂贵的衣服和首饰,要求继续担当阿黛勒的家庭教师挣自己的食宿费和三十磅的薪金。她对经济独立的要求非常强烈,这是维护她尊严的重要基础。

3、坦普尔小姐的影响 在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坦普尔小姐不是只有女性所特有的美貌和特性,她身上也体现出男性的特质。一个女人的有效性在于她的美丽的外观,外在美总是被人重视,而内在美往往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了雌雄同体的概念。她主张,雌雄同体能够消灭女性为了“逃避面对女性或男性”。但它被认为是一种被动的父权制退出。实际上一个新女性不应该否认自己的女性特点。坦普尔小姐是一个与传统女性不同的典型的新形象女性。她的存在影响了简·爱的一生。

首先,作为一个老师和朋友,坦普尔小姐为简·爱提供了母亲般的温暖和关心。她拥有做母亲的特性。对于学生来说,她也是一个充满激情,富于仁爱和耐心的好老师。她提倡爱和人性。与斯卡查德小姐和其他老师相比,她从不惩罚学生。斯卡查德小姐总是以为各种小问题斥责体罚海伦,而坦普尔小姐却时时关注着海伦的身体状况。坦普尔小姐赢得了所有老师和学生的尊重。例如,当她走进教室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站起来迎接她。坦普尔小姐就像一个天使,显示了她的仁慈和爱。

通过简·爱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坦普尔小姐是一位美貌的女士。布罗克赫斯特先生要求罗沃德学校的所有学生都必须艰苦朴素,通过肉体的受苦受难得到精神的救赎。他还强制的要求学生把头发剪短,他拒绝她们的自然的女性性别特征,训练她们有更实际和无性的外观。在他要求这些可怜的女孩埋没尘封自己的女性美的同时,而他的女儿和妻子却穿着华丽,打扮的非常时尚。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要求针对的也只是这些下层阶级的可怜人。参照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制度,老师和家庭教师属于较低的社会阶层。罗沃德的老师应该有一个无性的外观。但是,坦普尔小姐对却有着迷人的美。她不仅不掩饰她的女性美,相反她还通过外物的装饰来增添自己的女性美,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行为。换句话说,不同于雌雄同体或刚性女性,她是一个女性化的女人。在罗沃德学校上学时,受布罗克赫斯特先生几年的无性教育,简·爱应该获得一个无性的外观和心理上对女性的性别特征的不关注。然而事实是,当她打算初次会见罗切斯特时,她实际上强调她的女性美。当罗切斯特邀请简·爱晚饭后陪阿黛尔去客厅时,简·爱选择她的最好的衣服和坦普尔小姐作为临别礼物送给她的珍珠胸针。正是因为在学校时受到坦普尔小姐的熏陶,简·爱才会有兴趣和热情关注自己的穿着打扮,展示自己的女性美。

坦普尔小姐还具有一些被认为属于男性品质,如高度的责任感,勇敢正义。坦普尔小姐作为一个女人出现,但也有“男性化”的个性。作为一个新女性,她大胆的坚持自己的原则、强调正义。学生们吃不下低质量的早餐,她额外为大家提供了面包和奶酪,显示了她对学生极大的关注和爱护,尽到了她作为一个校长的责任。其他教师用一种惊异的目光看着她,震惊于她竟然大胆地打破了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的规则。换句话说,她敢不服从男性的命令。她有自己的思想和的原则,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她的大胆行为也会影响简·爱。坦普尔小姐始终坚持正义,当布罗克赫斯特先生在公众面前传播简·爱是个撒谎者,让其她学生提防她时,简·爱在众人面前遭受了巨大的耻辱。坦普尔小姐不相信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的一面之词,愿意去倾听简·爱的诉说,并设法弄清楚真相,当众声明对简·爱的诋毁已经彻底澄清,还了简·爱的清白。坦普尔小姐坚持正义和真理,而这些特质也会耳濡目染、熏陶和激励简·爱,成为简·爱终生的美德追求。

此外,坦普尔小姐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坦普尔小姐比罗沃德的其他老师懂得更多, 相比其他老师总是因为外在的细节批评海伦,坦普尔小姐更强调海伦的内在质量:她的广泛的知识。当她和海伦聊天时,简·爱当时感觉“她们谈论着我从未听说过的事情”⑧。坦普尔小姐和海伦似乎知道各种各样的知识,熟悉法语名字和书籍,甚至讲外语。传统上,人们认为女性在身体和知识方面不如男性。但是,简·爱从坦普尔小姐和海伦这里知道,女人也可以和男人一样拥有广博的知识。她最终能够成为一个知识广博、才华出众的女性,其中一定有着坦普尔小姐的影响。

总之,简·爱被描述为一个有别于传统女性的新女性的形象。作为她多年的老师,她效仿的的对象,坦普尔小姐功不可没。

4、海伦的影响

海伦是简·爱来到罗沃德学校交的第一个朋友,也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在经历了桑菲尔德的艰难岁月后,简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在与海伦的交往过程中,简·爱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优良品德,在罗沃德生活的八年岁月中,海伦一直是简能坚持下来的力量源泉,她是简·爱前半生能从黑暗中坚持下来并最终成为一个杰出女性的最关键助手。她教会了简·爱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影响着简·爱,尤其是在宗教方面,给简·爱带来了很多的影响。

首先,海伦教会了善良、宽容和忍耐。我们知道,简爱在桑菲尔德过着寄人篱下的悲惨生活,常年忍受着舅妈的孤立和训斥以及表兄姐侮辱、打骂。当她来到罗沃德时,心里对舅妈一家还是充满了怨恨。相对于简爱的暴烈来说,海伦就像是一潭沉静的水。海伦在遭受到不公平待遇时,总是默默地忍受。当斯卡查德老师因为对海伦的偏见而总是在各种小事上为难、处罚海伦的时候,她从来不会为自己辩解。当简·爱问她,在斯卡查德老师鞭打她的时候为什么不反抗时,海伦认为,若是无法避免,那你的职责就是忍受。虽然当时简·爱还“不能理解这‘忍受’信条,更无法明白或同情她对惩罚者所表现出的宽容,⑩13⑩P58” 但只要这种思想在她的心里萌芽,终有长成参天大树的一天。她还用《圣经》来劝说简·爱要以德报怨,希望能用她宽容的心来平复简·爱心中的愤怒。简爱所追求的是“爱的相互性”,即你善待我,我也善待你,你敌视我,我就狠狠反击。海伦认为“暴力不是消除仇恨的最好办法——同样,报复也绝对医治不了伤害⑩14⑩P61”,用基督的话说是“你们的仇敌敌要爱他,诅咒你们的要为他祝福,恨你们、凌辱你们要待他好⑩15⑩P61”。但简却明确的表示,如果要爱里德太太并祝福她的儿子约翰,她不可能做到,但她仍然觉得海伦是“凭借一种我所看不见的眼光来考虑事物的⑩16⑩P58”。虽然不是特别认同海伦的观点,但海伦的宽容之心对简·爱的影响还是在简·爱以后的人生中体现出来。当简发现她所痛恨的舅妈躺在床上,气息奄奄、生命垂危时,她报复的渴望消散了,在里德太太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简·爱 原谅了舅妈以前所做的一切,消除了心中对她的怨恨和报复的渴望。

其次,海伦对知识的渴望也深深地影响着简·爱。简·爱与海伦的头两次相遇,她都在看着简·爱所不了解的书。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的人,在历史课上,斯卡查德老师提出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无法回答,但是一到彭斯那里,每一道小小难题都迎刃而解。她像已经把整堂课的内容都记在脑子里了任何问题都能应对自如⑩17⑩P56”,在坦普尔小姐的课上,海伦的回答都是精彩绝伦的,不止一次地受到她的表扬。在与坦普尔小姐谈话的晚上,海伦与坦普尔小姐谈到的东西是简爱·闻所未闻的,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她们读过的书籍是真的很多,熟悉法国人的姓名以及那些作家,海伦还能逐字翻译诗,还会拉丁文,简对海伦的崇敬又添加了一分。海伦的求知欲深深的感染了简,使得她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才识,最终成为了一个德艺双馨的人。后来在桑菲尔德,她与罗切斯特交谈中表现出不凡的气质与见解。正因为简爱读了很多书,开阔了视野,领悟了许多其他人所不理解的知识与道理,所以她的见解独到,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女性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着罗切斯特。

第三,海伦对基督教的忠诚信仰也在不断地影响着简。海伦是一位忠实的基督教信徒,她坚信在人类之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一个神灵的王国,这个世界就在我们的周围。那些神灵在看护着我们,保护着我们。即使是面临死亡,海伦也一直忠于自己的信仰,她认为自己是要到上帝那儿去。那将是一个没有苦难的幸福国度。这就是海伦对自己信仰的忠诚,并不因自己不幸的遭遇而改变自己。简·爱从海伦那学到了信仰和忠诚。

当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礼出现变故,罗切斯特早已结过婚,而他的妻子还活着,这时的简·爱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终于自己的信仰而离开,还是选择没有尊严的爱情留在罗切斯特先生那边?最终简·爱自己的本心,在上帝的指引下离开了桑菲尔德。海伦坚守于自己信仰对简的影响尤其体现在简对爱情的忠诚上。简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没有爱情变得婚姻是不会幸福的。罗切斯特非常富有,但是简·爱却始终坚持经济上的独立,不愿意接受罗切斯特先生赠送的礼物,认为这样会使自己沦为罗切斯特先生的附庸,成为一个依附于别人的人。她向往爱情的纯洁,婚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当得知罗切斯特先生已经有了妻子,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他身边。当罗切斯特失去一切,成为一个身有残缺的穷人时,简·爱 还是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默默守护他,这就是简爱对爱情的忠诚,不会因为金钱、地位而动摇。

三、结论

论《简爱》中简爱的女性意识 篇5

论《简爱》中女人在社会上的地位

《简·爱》是一本在全世界都享有名誉的一本小说,有著名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写的。这本书讲了一个名叫简爱的女生一生的坎坷,最后终于挺过所有困难,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简爱出生贫苦,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过世了。她从小就被舅母虐待,后来被送到了孤儿院。她生性善良,而且不甘心当时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

在当时的社会中,女人的地位很低。她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似乎就要低男人一等。但这真的公平吗?虽然现在大家都说男女平等,但还是可以听见很多对女人有偏见的事。家暴,还有一些在农村里生女儿是不吉利的谣言至今还存在。就拿开车的事来说,大家经常可以在报道上看到女司机怎么怎么样。而一但是一个男人开车出事故的话,却从来没有人说“男司机”这个词。这何尝不是一种偏见呢?在一个调查中现实,男人出车祸的次数是女人的三倍!违章的几率更是比女人要高出180%多!再这样一个所谓公平的21世纪男女都无法平等,更何况是当时呢?

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简爱的思想更是脱颖而出。不想其他女人一样,被封建思想所紧紧禁锢住,简爱则是不甘愿自己因性别而受到歧视。她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人都是平等的。简爱在舅父舅母家里,经常收到她那些表兄弟的欺负,但她并没有因此屈服,反而在不远的未来站了起来。

这本书与作者的经理是有关联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就曾因为性别而受到歧视。 她有一次将自己写的诗歌给一个诗人看,没想到那人连看都不看,就把她的诗打了回去,并且开口大骂道:“你一个女人不在家相夫教子,反而写诗歌?这是男人才可以做的事情!”夏洛蒂·勃朗特就在那样的重大压力下写出来简爱 。

论《简爱》中简爱的女性意识 篇6

简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不受欢迎的`环境中。叔叔去世后,她的姑姑和表妹对她更加肆无忌惮。在这个炼丹炉里,她培养了简爱的自尊和独立,坚决捍卫自己独立甚至叛逆的性格。当简爱得知自己可以离开盖茨黑德府时,她兴奋得睡不着觉,想马上离开,但她不知道另一个挑战来了

在进入罗沃德学校之前,简爱被离开笼子的兴奋冲昏了头脑,在上学的路上幻想着学校的美丽。在社会上,经过一段艰难困苦,可能是彩虹,也可能是另一个阴霾,但黑暗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在高峰之后,总是有一片平坦的花田。正如它所说,简爱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彩虹。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幸福。”经过一段颠簸,我们可以走到广阔的平原;经过一阵风雨,我们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那么跌宕起伏,就像山峰一样。如果我们经过,山对面是彩虹和宝矿;如果你不能坚持下去,你只能欣赏山脚下狭窄的花田。

“无论别人在前面还是独自一人,都不要做一些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这句话最好的写照是简爱,它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要自力更生。

论《简爱》中简爱的女性意识 篇7

本文以《简爱》中的三个女性角色———海伦、简·爱和伯莎为研究对象,采取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以“女性形象”为本体将这三个人物形象联成“一体中的三面”,旨在揭示出海伦形象和伯莎形象是男权思维模式对于女性审美的两种夸张。这种夸张所造成的错觉把女性扭曲为天渊相殊的两个极端———天使和魔鬼。而在这种非此即彼的扭曲架构中,我们看见了形象鲜活的简·爱。简·爱的精神人格在她历次的成长经历中得以蜕变、升华,用她日趋完美的女性光辉照亮了天使与魔鬼之间的阴影,还原了女性本来的面目,颠覆了男权观念中对于女性偏激化、客体化的审美体系,重建了女性作为独立主体的正常生态。

一男权思维模式下的女性舞台

“男权制就是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和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1]其中,男权的思维模式是男权制中的一个主要构成。它主要体现在一个两极的思维模式,即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将所有的事物分为黑白两极,而忽略了中间状态。如:阴与阳、主体与客体、理智与情感、善与恶等。同样,在以男权统治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审视和评价主要有两种叙事策略,要么是纯洁的“天使”,要么就是堕落的“魔鬼”。这种男权思维模式在维多利亚时期表现得尤为显著。虽然在这一时期,社会上女性主义的觉醒意识有所表达,但女性仍然难以争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整体上还是充当“二等公民”的角色。她们政治地位极低,没有选举权。

随着经济的发展,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在欧洲开始盛行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关于女性优雅、纯洁、服从的天使形象成了主流文化的共识,并逐渐渗透入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受人尊敬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理想化的,她们被认为是纯洁而高雅、温柔甚至羸弱的,随时需要男性的保护。而男人是历史的创作者,是技术的发明者,是工业革命的推动者,因此被认为理应处于领导者的地位。相比之下,女性生性温柔、秉性被动、精神脆弱,更适合服从男人的安排。[2]而另一方面,“天使”的对立面———“魔鬼”或妖妇的形象也广泛存在于男性思维模式的另一端。例如,不肯顺从、不安分守己、缺少文静娴淑气质的一类女性就被认为和男性社会中对女性的天使理想背道而驰,因此被认为是堕落和邪恶的。

这一时期,女性的被动地位是由文化和社会等多重因素所造成的,由男性主导的社会将女性视为低下的阶层:她们只能通过挑战和改变男性的高等地位的途径来改变自身的低下地位。历史上有许多向统治集团挑战的底层革命,但是只有女性主义是向男权制本身挑战的。[3]简·爱正是挑战这一僵化体系的伟大女性。在《简爱》这部作品中,通过塑造多维的、有血肉的、有思想的生存主体形象,女性生动的内涵被重建,从而颠覆了以往被物化的残缺、单一的形象。

二舞台上的三个女性

为了塑造简·爱丰满、有灵有肉的形象,夏洛蒂·勃朗特可谓匠心别具。除了主人公简·爱外,海伦和伯莎分别扮演了人们传统审美观念中天使和魔鬼的角色。这三个角色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从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角色在个人经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首先在作品的开头,我们就看到了年幼的简·爱在舅妈家的悲惨遭遇:她曾被鞭打;因为开罪了表哥约翰·里德而被关在黑暗的红房子里,她被捆绑着,寒冷和恐惧让她的身心都备受摧残。海伦·彭斯是简·爱在洛伍德慈善学校里遇到的少年玩伴,也是简·爱儿童时期最要好的朋友。而她也在学校里备受虐待,曾无端被鞭打并当众罚站;而伯莎在婚后不久就被囚禁在桑费尔德府的黑暗阁楼上,常年的与世隔绝使她变得更加疯狂:“它在地上爬着,乍一看,看不清那是什么,是动物,还是人。”[4]不知是出于偶然还是作者的故意安排,对这三位女性动手实施残害行为的角色也都是女性,如虐待简·爱的是她的舅妈里德夫人,虐待海伦的是教师斯卡契尔德小姐,看管伯莎的则是女仆格雷斯·普尔。如果深入作品就会发现,在这些充当打手的女性后面都不无例外地站着一位男性“指挥者”。使简屡受虐待的原因是里德少爷,母亲对他的溺爱使他肆无忌惮,并使简·爱受到了严厉的责罚;鞭打海伦的女教师背后是孤儿院的掌管者布鲁克尔赫斯特先生;而看管伯莎的女仆受雇于罗切斯特先生。通过这些不同的女性角色和其相似的经历以及本质和性别相同的施虐者,夏洛蒂使我们看到了现象之后的本质:一个由男性统治的社会体制是认同男性和以男性为中心的,这个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压迫女性。[5]

三女性生命的沉沦和升华

这三个女性不仅在成长经历上具有形似性,而且海伦和伯莎分别出现在简性格成长和完善的不同阶段,这种安排也具有深层的隐喻意义。在作品中,简·爱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思想上是不断成长的。在盖茨海德的舅妈家,“简·爱从一个被动的、无性别意识的童年进入了骚乱的青春期。”[6]这种青春期的第一个表现,就是她第一次勇敢反抗欺负她的表哥,使这个充满不公与敌意的里德家族第一次受到了抗议和反击。简·爱的另外一个成长的隐喻表现在她被关进红房子的情节中,屋子里陈设着红色的木床、深红色锦缎帐幔、红色的地毯和台布,还有衣橱、抽屉和首饰盒,这些物象“使得红房子和成熟女性的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简在红房子内被禁止吃饭、游戏并和其他的家庭成员接触,这和北海岛上的部落或爱基斯摩人的少女初潮仪式相似。”[6]这都隐喻了简·爱在身体和思想上的成长。

从进入寄宿学校到18岁离开那里,简开始了另外一段成长经历,这一段时期是简重要的人格和价值观形成时期。好友海伦的出现深深影响着简,是促进简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从海伦身上读者不难看出,这个形象笼罩着维多利亚时期被人们所推崇和理想化了的“天使”的影子。首先,海伦的体质弱小并羸弱。从她在故事中一开始出现就伴随着咳嗽和虚弱的表现;在接下来的瘟疫中她也未能幸免于难,严重的肺病使她成了这场疾病中最孤苦的殉难者。而在那个时代,虚弱和病态常被认为是女性特质的体现,而女性的昏厥被认为是具有贵族气派的高雅,因为它能激起男性的保护欲。其次,海伦的性情是乖巧而平静的。当简在花园中第一次看到她时,别的女孩都在“四处奔跑,做着游戏”,只有海伦安静地在角落里看书;除了安静的阅读之外,海伦还喜欢静静的思考。同时,对于别人的烦恼和忧伤她还是最好的倾听者;她在临死时的表现也平静而安详:“我很快活,简,当你听到他们说我死了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心。我们总有一天都要死的,送我走的疾病是和缓、渐进的。我心里很宁静。”[4]再次,强烈的宗教意识像催眠般不断诱导着海伦的被动顺从。当她在大教室中被当众罚站时,她没有申辩,而是安静地忍受着一切;即使是无辜受罚,她也是“恭恭敬敬地把树枝交给老师”,接受鞭打。当简为她抱不平时,她却说:“最能战胜憎恨的不是暴力,好人应该尽量去爱他们的仇敌,为诅咒他们的人祝福。”[4]这是十分明显的基督教意识的表现。

有这样的一位“天使”相伴左右,简的思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例如,在目睹海伦当众受辱后,简先是劝她离开学校,但这种建议随即被对方拒绝了;简抱怨老师对海伦的凶狠,海伦却说“一点也没有”,最后简又说:“如果我是你,我会讨厌她的,我会抵制。要是她用那束木条打我,我会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把它折断。”[4]而海伦却说她就应该耐心忍受。令人欣慰的是,好友海伦的“天使”形象和学校内各种试图把女孩教化得合乎社会规范的清规戒律都没有影响和改变简,反而使她对此产生深思,摆脱了成为“天使”的可能。而作品中海伦的死去也从象征层面上寓意着简摆脱了这条隐忍的道路,拒绝成为“天使”,为日后自身独立人格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大成人后的简急于摆脱令人窒息的寄宿学校,开始更自由的生活。走入桑费尔德府预示着简的另一段心理成长之旅即将展开。但她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相爱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简由此经历了自卑、等待、怅然若失、希望、幸福直至绝望等复杂的心理体验,使她的女性心智再次得到了发展和成熟。当这个出身贫苦、积极勤奋的女孩看到幸福再次离她远去的事实时,她感到了无比的痛苦和压抑,无奈地感叹道:“我进入了深水之中,洪水把我淹没了。”[4]与此同时,勃朗特还塑造了一个男权制思维下产生的极端的“魔鬼”女性形象———愤怒的报复者伯莎。

伯莎是充满愤恨的。年轻时的她青春动人,是身边无数男人追逐的目标,然而其后她在父亲的包办婚姻安排下嫁给了与她互不了解的罗切斯特。没有爱情的婚姻使伯莎过早凋零,冷漠的丈夫使她对婚姻彻底绝望,整日的酗酒使她的身体和精神逐渐崩溃。在她被医生判定是一个疯子后,她被关在黑暗的阁楼上长达10年之久。伯莎的愤怒是令人窒息的。在周围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之交流和宣泄的情况下,她会在深夜时发出阵阵低吼,手持烛台,神出鬼没地穿梭于熟睡着的人们的房间中。而且伯莎还用复仇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她个子高大,在作品中多次使用“动物”“狗”“狼”这样的词汇来指代伯莎,而伯莎的行为举止也充分暴露出她的野性。她“似乎在地板上爬着;发出奇怪的、动物似的嗥叫声。”当她与罗切斯特扭打时,“她凶恶地卡住他的脖子,用牙齿去咬他的面颊。”当她被制服并被捆绑时“凶猛地高声尖叫起来。”[4]伯莎的复仇还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她曾试图放火烧死埋葬她爱情和憧憬的罗切斯特,咬伤了对她的婚姻悲剧负有责任的哥哥,恐吓即将替代她位置的简,并最终亲手烧毁了桑费尔德府。

然而简在感情受到欺骗之后,并没有复制这个女人的愤怒与复仇,反而选择清醒而理智地离开,从而为女性人格的完善走出了重要的一步。简也曾陷入愤怒,童年的不幸、少年的屈辱和成年后爱情的绝望都使她产生了强烈的愤怒,但她没有被愤怒所吞噬,而是一次次用理性与平和去面对。当得知里德舅妈这个带给她无数创伤的人病危时,简爱毫不犹豫地前去探望和照顾。当她来到病床前,紧紧握住舅妈的手时,对方却同多年前一样排斥和拒绝她:“把手移开,而且别过脸去”,童年的愤怒又一次充斥了简的内心:“我感到痛苦,进而感到愤怒。像在童年时代一样,我的眼泪涌上来,但我忍住了。”[4]没有了儿时的咄咄逼人,成长了的简最终以包容平静的心态送走了舅妈。而在离开爱人罗切斯特的日子里,简的人格再次得到了升华和完美,她克服了种种来自生活和心理上的磨难,充满爱心地与圣约翰一家和睦相处,在乡村学校做一名教师,认真积极地打理每天的生活。当圣约翰向她求婚时,简遵从内心的召唤,没有丧失判断力,果断地拒绝了这种诱惑。而后,重返桑费尔德府的简最终走进了心灵的成熟阶段,获得了完美的爱情。而伯莎的自毁和灭亡也寓意着简在成长历程中对女性性格可能走向的另一极端做出的规避。

四结语

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在《简爱》中所塑造的女人的这三张“面孔”,推出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女性形象。作者匠心独运地把两张“老面孔”和一张“新面孔”放在一起,使简·爱的新女性形象变得更加一目了然,也解构了男权制中两分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海伦的“天使”形象表现的是男权主义对女性的臆想和神化,而伯莎的“魔鬼”形象则是男权主义对女性无情的诅咒和魔化。神与魔都是男权主义审美中受到扭曲的产物,而非女性本身的正常生态,所以在现实的生活中,“天使”必然凋零,“魔鬼”将被毁灭。而简·爱用自身对独立人格的不渝追求和精神生命的持续抗争将自己从神与魔的“苦海中”超度出来,还原了女性的正常人格和本有形象。同时,作品通过对海伦———天使和伯莎———魔鬼两个截然相反的形象的展现来反衬出简·爱的形象,她既不是过于理想化了的“天使”,也不是“恶魔”或者妖妇。“天使与魔鬼”本来就是存在于男权主义者头脑中的错觉和幻影。具有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的简爱不仅不是逆来顺受的“天使”,同时也未因在生活中屡屡受挫折而绝望地沦陷成“恶魔”。她没有被愤怒所吞噬,而是勇敢地面对各种挫折和不幸,清醒地做回了自己。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成长中的、生动的、多维的女性形象。

海伦和伯莎是对女性的扭曲,简·爱是对女性的还原。作者通过这三个形象巧妙地为我们架构起了男权主义背景下女性的“一体”与“三面”。“天使”与“魔鬼”是男权主义在女性身上投下的两极阴影,反衬出当时女性生存舞台的阴暗。而简·爱身上所焕发的女性光辉正是要驱赶这样的阴暗,照亮女性的这一舞台。

参考文献

[1]Battersby, C.The Phenomenal Woman, Feminist Metaphysis and the Patterns of Identity, Polity Press, 1998:6.

[2]曾亚英.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家庭天使”的内涵和特点[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4) .

[3]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1.

[4][8][9][10][11][12][1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陈小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5]Johnson, A.G.The Gender Knot, Unraveling Our Patriarchal Legacy.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1997:6.

论简爱的爱情观2 篇8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伟大的女性存在主义先驱,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出了她的代表作--《简爱》,当时轰动了整个文坛,直到现在它的影响还继续存在。在作品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尾中,女主人公的叛逆、自由、平等、自尊、纯洁的个性都是各个重点章节的主旨,而这些主旨则在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中被展露的淋漓尽致,它们如同乌云上方的星汉,灼灼闪耀着光芒,照亮着后来的女性者们追求爱情的道路。

读过《简·爱》,走近简·爱,用心体会,从中可以发现,我们该怎样更好地去追求和实现女性自我价值,在历史的轮回中学习那些优秀女性身上闪光的品格,将它们延续到现代社会当下的生活中来,让一代女性生存得更“美”。女性,除开男性的尊重外,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应该走一条自重、自尊、自强、自立的路,要知道,只有女性自己才能拯救自身,除此,没有其他的路。

女性的爱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女性的身体就是这人间的缔造者,是人类真正的依靠和母亲。这个世界的一切,所有的文明,哪里没有女性的影子?从中国古代的女娲和观世音,西方古代的夏娃和玛丽亚开始,到现代的几乎所有形式的艺术作品,女性都是与人类的命运紧紧相连。在某种程度上,女性就是人类的代表,就是美的代名词,实在是人类的重中之重。因此女性应该为自己自豪,并因此而自重。如果自己轻薄自己,作贱自己,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女性应该学会自己维护自己的尊严,自己懂得平等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有人要你当附属品,你不但不反对,反而很乐意,这样的奴颜媚骨自然使别人得寸进尺,把你视做玩偶,玩弄于鼓掌之间。但维护自身尊严的时候需实现自强,只有自己强大,才会使别人变得渺小。实现自强一是加强自身的学习,像男性一样更加广泛地认识这个世界,以免被无知所惑。要知道,我们女性也是撑起世界的半边天。女性需有独自生活的能力,且能忍受孤独和苦难,才能做到临危不乱,处乱不惊,才能完全不当附属物,争取男女之平等。学会维持生计的本领,自身有自我生活的能力,男子的轻慢和侮辱全都可以当头棒喝回去,让他好好地认识到,女性并不是靠男性才能生存,女性是勇敢而又力量的,现代女性不再是过去封建社会里的“裹脚婆,做饭女”,足不出户,不问世事,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权力,我们同样可以强大起来,自己养活自己,并且活得精彩。

简·爱平凡的外表下面隐藏着不朽的灵魂,在这个平庸的世界上显得异常珍贵,灼然夺目。她的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赫然指明了一条女性的道路,告诉天下所有的女性:“切勿在沉默中沉沦。”

简·爱是一位自重、自尊、自强、自立的女性。她身处苦海,却并没有迷失自我纯真的本性。她不漂亮,但善良、朴实、纯洁、高尚,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和伪善之辞。

简爱中的经典语句 篇9

2、如果别人不爱我,我宁愿死去而不愿活着我受不了孤独和被人憎恶,海伦

3、“我喜欢今天这样的日子,喜欢铁灰色的天空,喜欢严寒中庄严肃穆的世界,喜欢桑菲尔德,喜欢它的古色古香,它的旷远幽静,它乌鸦栖息的老树和荆棘,它灰色的正面,它映出灰色苍穹的一排排黛色窗户。可是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一想到它就觉得厌恶,像躲避瘟疫滋生地一样避之不迭:就是现在我依然多么讨厌。

4、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眼睛,忍不住要去看他,就像口干舌燥的人明知水里有毒却还要喝一样,我本来无意去爱他,我也曾努力的掐掉爱的萌芽,但当我又见到他时,心底的爱又复活了。

5、罗沃德的束缚,至今仍在你身上留下某些印迹,控制着你的神态,压抑着你的嗓音,捆绑着你的手脚,所以你害怕在一个男人,一位兄长或者父亲、或者主人,随你怎么说面前开怀大笑,害怕说话太随便,害怕动作太迅速,不过到时候,我想你会学着同我自然一些的,就像觉得要我按照陋习来对待你是不可能的,到那时,你的神态和动作会比现在所敢于流露的更富有生气、更多姿多彩。我透过木条紧固的鸟笼,不时观察着一只颇念新奇的鸟,笼子里是一个活跃、不安、不屈不挠的囚徒,一旦获得自由,它一定会高飞云端。你还是执意要走?”

6、你冷,是因为你孤独;没有什么人际的接触能撞击出你心中的火。你有病,是因为人被赋予的最好的,最高贵的和最甜美的情感离你很遥远。你傻,是因为不管怎么痛苦,你都不去召唤那种情感来接近你,你也不上前一步到它等待你的地方去迎接它。

7、可惜布罗克赫斯特先生没有能看到,要不然他也许会感受到,他纵然可以摆布杯盘的外表,但其内部,却远非他所想的那样可以随意干涉了。

8、随后,我渴望自己具有超越那极限的视力,以便使我的目光抵达繁华的世界,抵达那些我曾有所闻,却从未目睹过的生气勃勃的城镇和地区。

9、当我复又独处时,我细想了听到的情况,窥视了我的心灵,审察了我的思想和情感,努力用一双严厉的手,把那些在无边无际、无路可循的想象荒野上徘徊的一切,纳入常识的可靠规范之中。

10、你是凡人,所以难免出错。

11、能被你的同伴们所爱,并感觉到自己的到来能给他们增添一份愉悦,再没有什么快乐能与此相比了

12、由于这改变了的环境,这充满希望的新天地,我的各种官能都复活了,变得异常活跃。但它们究 竟期望着什么,我一时也说不清楚,反正是某种令人愉快的东西,也许那东西不是降临在这一天,或是这个月,而是在不确定的未来。

13、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我们的罪过将会随我们的身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这就是我从来不想报复,从来不认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我平静的生活,等待末日的降临。

14、像一个渴得快死的人所体会到的欢乐,明知道自己爬近的泉水已经下了毒,却偏要俯身去喝那圣水。

15、而如今我觉得这很不够。一个下午之间,我对八年的常规生活突然感到厌倦了,我憧憬自由,我渴望自由,我为自由作了一个祷告,这祈祷似乎被驱散,融入了微风之中。我放弃了祈祷,设想了一个更谦卑的祈求,祈求变化,祈求刺激。而这恳求似乎也被吹进了浩茫的宇宙。“那么”,我近乎绝望地叫道,“至少赐予我一种新的苦役吧!”

16、但冬日最大的愉悦,却在于极度的幽静和光秃秃的树木所透出的安宁。

17、要是我,巴不得地球会裂开,把我吞下去。

18、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上帝没有这么做,而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19、她不久就要超脱于尘世风雨之外了,精神已挣扎着要脱离它物质的居所,而当它终于解脱出来之后,将会飞到哪里去呢?

20、被命运所抛弃的人,总是被他的朋友们遗忘。

上一篇:形容霜降的诗句下一篇:2024高考前动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