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法制教案专题

2024-09-11

六年级法制教案专题(共6篇)

六年级法制教案专题 篇1

一、知识结构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求助有路

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

非诉讼手段是维护权益的常用手段

敢打官司

打官司是最有效的手段

诉讼的三种类型

善于斗争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违法行为做斗争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机智勇敢,不能硬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保护自己的几种方法。

2能力目标。

(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2)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逐步形成善于斗争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各组交流集体归纳教师指导整理归纳巩固反馈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调查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存在的问题,归纳分类。

(2)准备相关案例,案例以问题方式呈现。

(3)制作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网站、相关法律书籍、资料等。

2学生准备。

(1)收集相关案例,提出问题。

(2)查阅相关法律书籍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学校、家庭、社会对我们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但是这些都是外界对我们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自我保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讲授新课

一、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

同学们通过预习提出来不少问题,课前也收集了不少案例,我将同学们的案例和问题进行如下归类。

(一)出示案例

问题1:

一名学生发现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摆着自己的照片,她很吃惊,因为照像馆从来没有与她谈过这件事,她问我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肖像权?

问题2:

一名学生骑自行车去看电影。到了电影院门口,他把自行车锁好放在电影院门前的存车处,交了两角钱的存车费。看完电影去取车,发现车没有了。他不知如何是好。

问题3:

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田某完成学业,后被告知学校没有他的学籍,因此不能为其发毕业证书。这下他可慌了神儿。

问题4:

一名初三学生放学后,骑车回家,因天黑没有路灯,一不留神摔倒在正在施工的沟里,造成左手臂骨折。他想去找施工单位理论,妈妈说:“是你不小心,怪谁?”

问题5:

酷爱运动的陶陶自己到超市买了双运动鞋,谁料刚穿两天,鞋就开裂了。陶陶拿着超市的小票,要求退换。超市负责人以鞋已穿脏为由,不能换。陶陶失

望极了。

问题6:

学生林林的父母离婚后,她与母亲一起生活。但是妈妈由于工厂效益不好下岗了,生活很困难,爸爸从来不给林林生活费。眼看着林林不能继续上学,同学们真想帮助她,可是能怎么办呢?

(二)小组讨论

面对同学们提出的这么多案例,我们今天集中讨论第5、6两个案例。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第一,帮助受害者解决困难的办法有哪些?先采用什么办法?如果不行,还有什么办法 ?要注意选择方法的先后次序。

第二,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比比看哪组发言最精彩。

(三)各组交流

各组代表发言(略)。

(四)教师指导

将学生归纳的内容做适当调整,肯定学生的思路。

二、第一目:求助有路【板书】

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板书】

机构:消协、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板书】

这些机构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协调,解决问题。如果能够以协调的方式解决问题,省时省力,是最好的。

可以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幻灯片)

△法律服务所:写文书,出主意等。

小学生知法守法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 知法守法 ” 的深刻理解。②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纪守法。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知法守法》。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

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的好少年--张小强,那么,张小强是怎样做的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强,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②是的,小强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小强不让哥哥去找他们。小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小强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的亲人,你又会怎样做?

小结:以后,我们一定要多学些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假如我们的亲人要做违法的事,一定要劝阻。如果已经做了违法的事,一定要劝说他们到公安机

关自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好吗? ③小结:小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因为他平时学习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用法律去劝阻别人不违法,模范地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三、拓宽知识,深化明理:列举事例,强化明理。

小强是我们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的典范。有谁知道我们身边知法守法的事迹吗?小结:你们说的这些事迹,有很多老师也知道,他们一方面自己遵纪守法,另一方面用法律终止别人违法,虽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维护了社会的安宁,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对比讨论,辨析明理:(投影字幕)

① “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小公民,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小结: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权利和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定,因此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② “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不应该受法律的约束。” 小结:天真活泼并不是无拘无束,少年儿童的天真活泼是在以纪律和法律为前提条件下的天真活泼,所以也应以遵纪守法为先决条件。

③ “ 你准备怎样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 小结:从小学法、知法、守法,同时要运用法律知识劝阻别人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做出贡献。

五、简单总结,激情导行:

六年级法制教案专题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标点符号的特征,用法及进行相关的练习,能利用各种符号表达各种不同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句中合理、恰当的利用标点符号进行抒情达意,培养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热爱,让学生从畏惧到能运用。

教学过程与方法:学生、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合作完成这堂课,让学生有得做、有得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重点:标点符号的使用语境。

教学难点:标点符号的具体使用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读下面这个小故事,说说你自己的读法。出示第一张幻灯片(一个外地打工的儿子给他的父母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句中除了“。”以外没有其他标点。母亲拿起信读道: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母亲急得嚎啕大哭。父亲拿起信读道:“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亲高兴得跳了起来。当他们交换各自的读法后,都糊涂了!

学生:认真地读

老师:他们糊涂是因为儿子的信表述不清,可见标点符号有很强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出示课题:六年级专题复习 之标点符号的使用)

二、教学复习内容

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恰当运用标点符号呢?现在首先来复习标点符号的特征。(教师出示相关的幻灯片)

老师:标点符号是两种符号的总称,它分为标号和点号,首先认识点号。

学生:点号分为句末和句中点号两类,如句号(。)、问号(?)、感叹号(!)用在句子末尾叫句末符号;顿号(、)、分号(;)、冒号(:)、逗号(,)用在句中的叫句中点号。

老师:那么标号又有哪些呢?(出示相关幻灯片)

学生:引号(“”)、破折号(——)、省略号(……)、括号(())、书名号(《》)

老师:知道它们的特征后各小组选四个标点符号写一段通顺的话,然后派一个代表在班上交流。

学生:积极地完成任务。

三、知识层层深入

①认识了标点符号的特征后,教师在幻灯片上把《标点运用口诀歌》呈现出来,学生开火车的读。

②实际操作应用。

1、逗号、句号的用法

口诀:句中停顿用逗号,话说完了用句号。(学生读两遍)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教师把练习题发给学生)

(1)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 郁郁葱葱的

(2)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

老师:小组内可以对这几个题进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其中。

2、感叹号、问号的用法

口诀: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学生读两遍)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

(1)你是来干什么的

(2)我们学校多么美丽啊

(3)是谁创造了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老师:请注意:有些表达强烈感情的陈述句、反问句的末尾也用感叹号。

例如: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3、顿号、分号的用法

口诀: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学生读两遍)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1)我家里有白菜土豆香菜芹菜等蔬菜

(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 人浮在花海上 显得格外精神

老师:请注意:双句或多句排比,分句中间一般用分号;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分句之间一般用逗号。

例如:(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4、冒号、引号的用法

口诀: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学生读两遍)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回答)

(1)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 怪可惜的

(2)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踏实学习的 聪明但不认真的 既不聪明又不认真的

老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句子读一遍。

学生:自由的读。

5、破折号、书名号的用法

口诀:注释进层破折号,书文名称书名号。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 石蕊试纸

(2)他飞奔回客店 花了一夜工夫 把刚才弹的曲子 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6、省略号、括号的用法(一)

口诀:意思省略省略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我家里有白菜 土豆 香菜 芹菜

(2)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 指导员 指导员

四、课后小练笔

利用省略号、破折号、引号的口诀和作用完成相关句子。

省略号有多种作用,省略号的用法:1、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省略的;2、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3、表示静默或思考;4、表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5、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语言的中断。(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一定要恰当的利用)

请判断下面的省略号属于哪种用法。

1、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

2、我第一次听见唱:二月里来,好风光,家家户户种田忙……( )

3、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

给……( )

破折号的作用还有:

①引入对前文注释、说明的语言。

②表示意思的递进。

③表示语音的延长。

例: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④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例如:“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说。

引号的用法有:①直接引用原话;②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③用来引用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说一说下面句子中的引号的用法。

1、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五、课文总结

我们复习了12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合理运用,特别是省略后、破折号这两种符号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六年级专题复习之标点符号的使用

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特征:

标号:(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

小学六年级法制安全教育教案 篇3

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

1、(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这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冲下斜坡跑上马路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离,在感知的环境中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合作交流,大胆探究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可能出现车祸与不可能的两种情况,并启发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其原因是什么?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交流、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分析能力,以及让他们懂得“道路安全,防患未然”的道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自觉遵守交通法。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录像,(课件展示)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和极有说服力的数据,学生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感到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它离我们很近,很近。

4、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在学生的情感与画面场景产生共鸣时,同学们会情不自禁的说出感受,这时教师结合画面真情告白:面对这一幕幕令人触目惊心的车祸现场,一个个瞬间消失的鲜活生命,您是否还要尝试。继而,让学生列举学校、家庭、社会中不遵守交通法或交通安全事故的实例。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这时,讲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就水到渠成了,从而顺利完成知识目标。同时给学生指出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已废止,现行法律是2004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5、明白症结,入情悟理

俗话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交通安全事故猛于虎”人们为什么还在重蹈覆辙?交通事故为什么层出不穷?教师出示事故原因统计数据,(课件展示)并着重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与每一个人安全意识淡薄,不自觉遵守交通法有关。接着播放录像。(课件展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调查统计中,从无数悲切的场景中转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实际,从而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法。

6、联系实际,拓展深化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中体验,促进知行的统一。这时教师再次播放开课时的画面,(课件展示)并依次导出:面对这样的情景,你给这位小学生说些什么呢?如果是你该怎么做?假如这同学真出事了,你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的回答,就可能会涉及到交通安全标语口号、自觉遵守交通法、交通安全保障设施、如何报警、救助等问题。教师相机出示我班学生调查统计表(课件展示)使其切实知道自己交通安全知识缺乏,改变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

总结:同学们,交通事故形形色色,多种多样,交通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自觉遵守交通法,让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幸福才能与我们同在,安全才能与我们同行。

题目: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学目标:

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教学内容:

1、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带管制道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例一:湖北某缔结连发胜8起家庭被盗、商店被撬案件,现场不留痕迹,作案手法高超。经侦破,这伙神出鬼没的作案团伙是由21名13岁左右的初中学生组成。这些人有的从8、9岁就染有不良习气,有劣迹,但又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矫正,最终走向犯罪。

二、北京曾处理过一个8人抢劫、流氓团伙、平均年龄不足14岁,他们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作案15起。这8个人也都是从小很小就不良习气缠身,行为不端,劣迹斑斑,又得不到及时矫正,最终也走向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所见所闻、或利用在课前的探究活动中调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特别是对“我国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教学过程:

1.出示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一组:文字资料:“弱智儿遭虐待死亡”

图片:“三缺一,凑个手” 第二组:图文资料“老师打学生耳光” 图片:地摊“游戏”莫伸向孩子等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说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造成的身心伤害。2.学生分组讨论:

还有哪些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制止这些现象?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适当补充。

包括如下内容:家长、监护人对孩子粗暴对待,甚至虐待,强迫孩子辍学、早婚等;学校忽略学生安全措施,酿成事故,老师教法不当,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身心受挫;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为谋求经济利益,雇佣童工,兜售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用游戏厅、网吧诱惑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如果要制止这些现象,必须通过立法,用法律防止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教学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和测试,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板书)案例分析:他们竟向同学连捅70多刀

学生分析:和大家一样的中学生,为什么会如此凶残?

分析方向:社会的不良影响;自身的抵抗力弱,法律意识淡薄。

浙江省少管所调查表明,大部分因杀人而进少管所的少年犯的业余爱好是看武打录像、武侠小说和玩电子游戏,最羡慕的人就是武艺高强的武侠英雄。他们认为,打架时动刀子让对方流血便是英雄的表现。而许多犯偷盗罪的少年犯最向往的则是做一个有钱人。一位少年犯说家里父母很宠他,每月给他的零花钱有上千元,但和社会上一些人出入歌厅挥金如土的“潇洒”样相比,他觉得自己仍很寒酸,于是便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去偷。

据公安部调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绝对值增加,近几年每年查获15万。比1986年增加1倍,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方面来说,也必须加强立法,约束青少年的行为。

现在请同学们谈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国家的利益有什么关系?(同学发言后,教师归纳。)

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板书)

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能否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直接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和保护,但是我们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在当今社会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我国现行的法律又不足以充分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所以,制定关于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板书)

(1)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板书)

(2)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板书)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板书)

此项原则的意义:就是国家、社会和家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发生,救济、恢复已经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权益。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板书)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够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资格。内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荣誉和肖像等。人格尊严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码权利。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严,就谈不上保护。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板书)

各项保护措施都要适应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才能有效。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简称教育原则。(板书)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们;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做斗争,达到保护的目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道理: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必要性。两个具体知识: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四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典型例题

1.四川省成都市某镇的经济状况不差,但每到开学之际,总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这年秋季开学后,又有6个该上初三的学生没有到学校上课。学校先后出动数十人次给家长及学生本人做动员工作却毫无效果。为孩子们的前途忧心忡忡的学校再三考虑,将这6名学生家长推上被告席,请求法院判令这些家长承担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责任,并缴清拖欠的书本费和杂费。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

(2)为了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我国颁布了哪些相关法律? 分析与解答:

为了考察学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设立此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1)材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迫切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国家给予特殊关注。事实证明也只有法律才能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2)为了打击一切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先后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依据。

不和烟酒交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学生自己周围人的吸烟状况和有关资料的学习,了解我国面临着“烟民”人数多,危害大的问题。

2、通过学生的环境调查---选择学校附近的某一区域或某一公共场所,看一看有多少烟头,了解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学会思考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3、懂得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并能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4、了解国际上对禁烟、禁毒的一些积极行动和有力措施,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传不和烟、酒、毒品交朋友。

教学重难点:

懂得酗酒的危害,吸毒的危害,并学会抵制一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行为,并能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良好的影响。

教学准备:

1、进行有关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

2、准备有关录像、录音资料、设备。

3、彩笔、白纸。

4、准备有关图片宣传资料。

5、设计禁烟广告宣传标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调查结果展示与讨论(机动)或调查学生家庭中爸爸(爷爷、外公)抽烟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家人的态度等。

1、将学生课前调查资料的整理结果进行展示。

(1)统计

被调查对象年龄段:青少年()人;成年人()人。

烟龄:1—3年()人,3—5年()人,5-10年()人,10年以上()人。

:()()()()

抽烟时间:()()()()

被调查人对吸烟的态度:

(2)结论与启示(由同学们自己填写)

2、分小组讨论结论与启示。

3、每个小组在白纸上写出本组同学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4、交流各个小组的观点。

(二)结合书本资料及课前调查情况讨论“吸烟的危害知多少”。

1、学生阅读书本资料P8-9。

2、同座位同学相互讨论。

3、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你知道吸烟有哪些危害吗?

4、说一说:(1)课本第义?

(2)如何看待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三)画一画,你能将吸烟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或对环境的危害画出来吗?

1、分小组讨论、设计。

2、展示设计结果,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设计意图。

(四)谈一谈,吸烟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

(1)阅读课本第十页小资料---危害知多少,(2)同学自由发言谈感受。

9页的漫画是什么含(五)模仿表演

1、阅读P11,由一组学生扮演走进吸烟误区的学生,另一组同学扮演心理医生。

2、互换角色表演。

3、比一比,哪组同学心理处方最有效。

4、教师总结,引导。

(六)怎样帮别人戒烟

1、阅读课本中有关资料。P12-13

2、比一比,看谁知道的方法多。

3、说一说:你有帮助别人戒烟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

(七)世界无烟日的宣传

1、阅读课本收有关世界无烟日的小资料。P14

2、设计“无烟学校”宣传语。

3、在班级的宣传栏里贴上禁烟标志。

4、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禁烟标志的?

(八)法律宣传员

1、阅读课本第14页“法律看台”。

2、说一说有没有违反这些法律条文的现象,应如何对待?

3、设计一段小品宣传“法律看台”中的内容。

(九)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戒烟方法,帮吸烟的爸爸(爷爷、外公)戒烟,帮身边的人戒烟。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

1、你是怎样帮助周围的人戒烟的?

2、别人怎样对待你的戒烟帮助?

3、你觉得你的做法成功吗?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通学习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吸烟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行动宣传戒烟,除了吸烟以外,还有很多人有

着另一个不良的嗜好,这就是酗酒,据统计,我国每年酒的消耗量相当于一个西湖,十分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酗酒的危害有多大。

(三)大家谈---我见过的醉酒人

1、同学们家庭及父母的朋友中有没有酗酒者,他们造成了什么不良影响?

2、自己有没有饮酒的经历?

3、用一句话说明酗酒的危害。

(四)相声欣赏或表演

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形式,目的就是寓乐于教,使学生在欣赏节目的同时知道酗酒的危害。

1、分工---绘画小组和文字抄写小组

2、如果当堂课内完成不了,可在课后继续完成。

(五)远离毒品

1、我们了解了吸烟、酗酒的危害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另外一种更可怕的东西---毒品。

2、放有关资料录象片或图片展片:吸毒的悲剧下场。

3、展示毒品危害的统计数据(参见课本第16页有关资料)。

(六)了解毒品是什么

1、什么是毒品?

2、毒品有哪些危害?

3、殷汉林的悲惨遭遇告诉我们什么?

4、为什么说毒品是“白色瘟疫”?

(七)想一想,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吸毒危害的事例。

2、你知道为什么一日吸毒,终生想毒吗?

3、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4、你知道有关禁毒英雄的故事吗,向大家说一说。

八)表演

1、分组根据课文中“科学告诉你”编制节目――如何拒绝“毒招”。

2、表演、欣赏、点评(由学生自己完成)

3、教师总结、引导。

(九)课后作业——做一个远离烟、酒、毒品的社区宣传员。

1、漫画、标语设计:主题――远离毒品或毒品的危害;要求:主题突出,简洁明了;

2、大家一起出黑板报:主题:我们对烟酒亮“红灯”。

吸烟的危害

板书设计: 2.不和烟酒交朋友

为酗酒者醒醒酒

六年级上册渗透法制教育音乐教案 篇4

教 学 设 计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二官小学

胡恩海

教学内容: 《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热情的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学习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自豪、热情地声音来演唱歌曲。二声部要求要准确、协调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2条。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雄伟壮观的旋律 教材分析:

《蓝天向我们召唤》为大调式,两段体。第一乐段音区较低,曲调具有叙述性,2003年10月,我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胜利返航,轰动了世界。也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这首歌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视听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 具:脚踏风琴、播放机。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歌曲:我爱银河。

第一乐段:可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演唱,如领唱、小组唱、男生唱等。

2、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3、由学生朗读歌词,并请学生介绍神

五、神六。资料: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

10月12日,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赵建伟摄

神舟六号飞船转场至发射塔架。神州五号是单人,而神州六号是双人。多天飞行,这说明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在人航天技术。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条规定: 国家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导方针,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

5、学生朗读歌词,说一说感受,结合课本,说一说向航天英雄们学什么?

6、欣赏歌曲范唱录音。

7、随录音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词及歌谱,这部分的旋律节奏比较多样,其中四分休止、八分休止和顿音的使用使旋律更加生动。

8、学唱歌合唱部分的第一声步,初步学唱会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使学唱更加理性。

9、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学习的方法同第一声部。

六年级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案 篇5

教 学 设 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2—33页的内容,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4)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学习重点】

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学习难点】

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构成比例。学习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展示课堂教学目标

(一)唤起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上期所学过的比的有关的知识,关于比你知道了哪些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如何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写法和读法等)

2、快速求出比值。要求:独立完成,请同学汇报。(板书在黑板上)

(1)2:3(2)4.5:2.7(3)10:6(4)关于比,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知识。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板书:比例的意义

(二)、展示课堂教学目标并读一读。(出示小黑板一)

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

2、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二、自学互动。

【学习活动一】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比例的意义

1、学生看书p32,学习例1。(小黑板二出示学习要求)

师:这4幅图中都有国旗,在不同的场合国旗大小一样吗?国旗是可以随便制作的吗?究竟国旗的尺寸中存在着什么有趣的比呢?同学们想不想探究一下: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看书学习。

学习要求:小组长先组织组员看书p32的4幅图,了解有关信息,任意选择喜欢的两面国旗。

(1)计算:它们长与宽的比值。(汇报要讲清楚选择的是哪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

(2)观察:比和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3)思考: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可以怎样用式子来表示?请把它们表示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1至2个比例)

(4)归纳:比例的意义。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5)找一找:这4面国旗中,你还可以找出哪些比组成比例?

(6)写一写: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比例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试一试。(7)比一比: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要求: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师插说: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不能随便制作国旗。

(8)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有关规定。【学习活动二】 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出示小黑板三)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先探讨第一题,再完成第二题。

1、思考:比例由几个比组成?这两个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

2、练一练。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①6∶10和9∶15

②20∶5和1∶4

③和4∶6

④0.6∶0.2和4 ∶3 要求:组长分工,每人做一题,组内互相交流,汇报时要讲清楚谁和谁能还是不能组成比例,因为……所以……,组成比例是……。

(2)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和(),组成比例是()。(每个同学写一个,组长收集检查)

三、教师点拨讲解。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拨。

四、课堂测评练习同步p12(1~4)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2.4:1.6 60:40 2.4:1.6=60:40 或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数学《数学广角∕节约用水》学科渗透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节约用水(教科书第7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活动目标】

1、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8、9条。【活动准备】

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现象;

2、调查水价,了解自己家庭每月用水量,学校每月用水量;

3、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

4、上网或阅读书刊,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情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一查“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

1、出示缺水情境。(图片)看了图你有什么想法?

2、地球表面约70%是水,为什么有些地区缺水还非常严重呢?

3、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有关淡资源缺乏的信息,交流时说明资料的来源。

2、听了刚才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节约用水

二、观察交流

1、出示统计图

练塘镇近几年日均生活用水情况统计图(1)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你发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

(3)你能预测今年的日均生活用水会有多少?

2、从统计图中我们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水量也迅速增长,但这些水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浪费掉的,请你说说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1)小组交流:(2)各组代表交流

3、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真是不少,在淡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要让全社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要用具体的数据来唤醒人们。

4、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8、9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八条 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

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第九条 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5、展示课前实验

(1)各小组交流本组实验内容、方法及结果。

(2)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一个滴水龙头每小时浪费水()毫升,一天浪费水()毫升,也就是()升,一年浪费水()立方米。(3)你家的每月用水量是()立方米,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

(4)学校有水龙头()个,练塘镇水价每立方米()元,如果学校里每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学校每年多支付()元水费。

三、总结建议

1、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这里又不缺水,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你说对吗?

2、让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节水的措施;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四、课后延伸

1、你准备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

六年级法制教育开学第一课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内容和法律规定。

2.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4.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树立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5.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授课难点:未成年人应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导入: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课,让我们先一起学习1999年 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讲述: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

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出示)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 睡觉。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也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8)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3.链接生活:

(1)讲述: 有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上星期因为偷了自行车而被抓紧公安局,这样的行为对吗?现在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2)让学生讨论,交流,指名汇报,师引导。

4、明确要求:

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1)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

(2)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教育无小事;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二、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同学们,你们都没有满18岁,都还只是未成年人。所谓未成年人,就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面我就为大家简单讲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内容,在听的过程 中请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哪些人?2.《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一)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内容

《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是为了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保 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 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未成年人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章讲叙了有关法律责任。指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 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侵犯 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员、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引诱、教唆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卖淫的,依法从重处罚。

现在大家知道该法保护的对象了吗?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为未满18周岁的公民。实施保护的内容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现在,我们将逐个讲述实施保护的具体内容。1.保护内容

(1)家庭保护

提问:什么是家庭保护?

所谓家庭保护是指《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的义务、职责,以及不应当、不允许 进行活动的规定。在第二章(家庭保护)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要充分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这里的监护人,是指抚养未成年人的成年人,有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个案例:

案例1:一位16岁的少年尹某,与父亲发生争吵,被父赶出家门,流落街头,也不到学校读书。

请同学们思考,尹某的父亲,没有依法履行哪些义务和责任?

尹某的父亲没有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有两条,第一,没有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使其流落街头;第二,没有使 适龄的少年尹某接受义务教育。这两条也是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除此之外,还有如下规定: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请接下去再看:

尹某与其父亲后经少年刑事审判庭的调解,父子和好如初。

请同学再考虑,少年尹某的父亲如果经调解仍不悔改,那将怎么办呢?(教师再总结)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而不改正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的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由此可见,家庭保护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环节,非常重要。(2)学校保护

提问:什么是学校保护?

在第三章(学校保护)中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未成年人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社会保护

提问:什么是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培养四有的建设者和 接班人等方面责任的规定。在第四章(社会保护)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任何组织和个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 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例如,我们武汉市规定,像游戏机室这样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严禁未成年 人进入,从而从社会方面创造优良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4)司法保护

所谓司法保护,主要是关于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教育感化方面和服刑期间的保护规定。在第五章(司法保护)中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 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 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家庭和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先犯管教所等单位,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 作。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人女子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当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学习了以上四个保护后,我们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2:初三学生李某投诉徐某朝他右侧面部猛击一拳,致使右颌骨内完全性斜形骨折,后经少年刑事审判庭判决,徐某赔偿经济损失1000元。

提问:1.李某在被人打后,他是怎么做的?

李某在被打后,请求法律保护。因此,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1)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提问:2.李某之所以能获得合法权益,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法律依据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

对未成年人自己来说,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既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又保护了法律的尊严。

(2)自觉遵守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规定,是给予未成年人的保护权力。未成年人 自己在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地按照法律办事,比如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自己坚决不进游戏机室,也不吸烟。

(3)抵制不良影响,自觉保护自己

案例3:初中生刘某与王某正在一家娱乐室打台球,这时陈某4人也来到了这家娱乐室,并强行将他们带到了附近的一个小巷里。陈某恶狠狠地对 刘、王二人说,乖乖地把钱掏出来,不然搜出来1毛钱就打他们1个嘴巴。心惊胆战的刘、王二人只得将身上仅有的260元钱交了出来。陈某又对刘的诺基亚 8210手机来了兴趣,拿到手机后,4少年这才扬长而去。后经派出侦破发现,4名恶少中为首的是一名年仅17岁的叫陈强的少年,另外,陈强的双胞胎弟弟陈宾及张某、贾某均多次参加团伙抢劫。

提问:17岁以下的少年为什么会成为抢劫团伙的成员?

未成年人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各种影响的辨别、抵抗能力不强。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可以知道什么行为是合法的,可以做;什么行为是不合法的,不允许做。遇事能对照它的规定,以确定自己应该怎样做。

(二)课堂练习

刚才,我们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习逐步增强法制观念,进行积极的自我保护。下面,我出道题目,大家一起讨论。

(先请学生听案例)有位同学的自行车被盗,他不去报案,而是采取报复行为,撬别人的锁,将车子骑一圈丢掉,再撬别人的锁,将车子骑一圈丢掉;第三次时被公安局抓获。

讨论: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得到的经验教训有三: 第一,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位同学的自行车被盗,他本是受害者,应该去报案,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他仅采取简单的报复手段,故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要自觉遵守法律。偷这位同学自行车的人的行为是违法的。这位同学如果自己能自觉遵守法律,他就不会偷别人的车,也不至于违法。

第三,要抵制不良影响。这位同学本来是受害者,因为别人损害了他的合法权益。而他对这种损人利己的坏思想缺乏认识,故自己也去偷别人的车,做损人利己的事。他由于不能抵制不良影响,故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三、活动总结:

上一篇:曲阜三孔景区导游词下一篇:科级干部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