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反思

2024-06-04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反思(共10篇)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1

论文关键词:有效教学

有效

学习兴趣

基本技能

积极有效

论文摘要:为实现有效教育,教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主导位置退下来,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引导者。

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事物认识、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热爱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对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要有清晰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交流中常谈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精讲多练,先做后说;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重复依靠变式,严谨形成理性等,这些已被数学教育者反复推敲提炼,语言已精练到极至的教学规律,其深厚的内涵足以够我们终身去领会和享用。其中“先做后说”,“师生共做”,“做”并不是指单纯做数学题,而是指先提出问题。让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数学法则、定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到他们有了一定的领悟后,再下定义,归纳法则,其教学效果就比由教师的说教好得多。数学是做出来的,讲得再多最后还是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逐步的理解。只有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揣摩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这是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关键。因此,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光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需要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之前,每位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完全靠老师来调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机智,随时都能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恰当合理的组织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的最贴切的情景材料和保证学生该用的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要

(五)合理布置作业和及时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完成作业是学生主要的课余自修活动。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认真去完成。完成作业的目的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深化提高或者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但根据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弱,分层次布置作业是最理想的。每一节新内容学习后,教师布置作业应该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上,复习课后的作业要在强调巩固基础上的螺旋式提高。当然,教师一定要做到认真地批改作业,从批改作业中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批改作业中走进学生的思维,在作业中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我们实现有效教学大有益处。

(六)有效教学的评估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以后,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就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能否使学习者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能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所以说一节课搞好一次教学活动设计综合不合理,其评估标准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

(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全面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任务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所学的新知识。课余时间帮助这些学生补习就成了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考虑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情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努力方向,然后才会有他们的自觉行动。学困生是最需要老师帮助的群体,在帮助学困生工作方面,教师一定要有计划,要讲策略,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教师心目中要有足够的认识,要采取有有效的帮学手段。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所以说,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是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2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转变教学理念

自主探究学习是当今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体现了教学观念从根本上的转变, 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线, 引导大家学会合作学习,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途径是课堂, 而课堂是教与学, 即师与生的双向互动活动.教师作为引导方, 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认知与技能目标, 情感教学目标, 学生思维能力目标和学生学习方法目标.在这些目标中, 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 这需要教师长期的规范管理和耐心指导.教学内容的安排组织中, 教师应当坚持把握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原则, 以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内循序渐进地学习, 同时又能最有效率地获得最基本的知识, 掌握最重要的方法, 满足多层次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二、利用教具直观引导, 激发学生兴趣

古语云:“寓教于乐.”就是说, 要在教育过程中, 不同于以往的照本宣科的灌输式学习, 将教学内容加工处理过之后用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 增强师生互动, 学生在领会教学内容的同时, 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 史料故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当适当地涉及数学学科史的内容, 让学生从名人的成功和失败中得到启发.如在讲到“等比数列”的课程时, 可以先为学生简述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达依尔的故事.达依尔是古印度一个王国的宰相, 十分聪明, 有一日立了大功, 国王要奖赏他, 他对国王说:“国王陛下, 别的我什么都不要, 我只要你奖赏我一些麦子.你只须在象棋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 第二格放两粒, 第三格放四粒, 以后每格都是前一格麦粒的两倍, 放满棋盘的六十四格.如果您能满足我的要求, 属下感激不尽.”国王觉得很简单, 于是下令去办, 结果用光了全国的麦子都没有放满棋盘, 国王百思不得其解.然后教师还可试问学生能否帮助国王解决这一难题, 计算究竟需要多少麦子.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促进他们积极思考.

2. 善用教具

为使学生直观形象地领会课堂知识, 教师应善于适当使用教具.如讲到“圆锥侧面展开图”时, 教师应提前自制一个圆锥体, 然后在课堂上沿着圆锥的母线剪开, 学生自然会清楚直观地看到它扇形的展开图, 这样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记忆持久.同时应当注意的是, 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 不能千篇一律地过量使用课件, 忽视课前备课的重要性, 更不能因此而摒弃板书全部依赖多媒体教学.

三、探究引导以问引趣, 提高课堂氛围

教师在教学形式上的创新, 还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以使学生情绪高涨, 课堂氛围浓郁.这就是“问”的文化———提问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启蒙心智、发散思维和提高学生主动性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的提问首先要有利于教学进程的进展, 其次要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延展, 再次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所以教师要用心设计问题, 使其具有思维价值和启发性.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要注意把握难易程度, 过易则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兴趣, 过难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 提问应从整体着手, 从大局设计, 围绕课程的重点难点, 并把握学生的兴趣点, 问到点子上, 然后发散开来.同时, 提问应选择适当的时机, 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提问应以提醒为主;在学生困于一处、一筹莫展时, 提问应以导向为主.选好提问的时机, 选好提问的方式, 才能问到关键之处.

“情绪是思想的催化剂”.教学课堂中营造自由活跃的氛围, 能够极大地感染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作为这一课堂气氛的主导者, 应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发现和思考学习的种种乐趣, 培养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状态, 维护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一点是, 课堂的提问要尽量避免“被遗忘的角落”, 要努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关注和鼓励,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从而增强整个班级的凝聚力.

总之, 教师应当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和探索问题, 并时常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阵地, 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本文主要从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转变教学理念;利用教具直观引导, 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引导以问引趣, 提高课堂氛围这三方面提出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杨风蕊.让数学课堂火起来[J].基础教育参考, 2010 (19) .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篇3

【关键词】反思 优化教学 总结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每一个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都会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与失,通过写教后感、教学案例、教学心得来提高教学反思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反思谈几点体会。

一、反思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效果关系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良好的课堂 导入,优如一座沟通的桥梁,衔接旧知识和新知识,还可以以旧知识的巩固带动新知识的理解。当然在导入时,应先了解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知识水平,设置更高一级的知识水平,才能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要求,此外有效的导入还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大环节的策化上,让过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课堂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转的格局,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着,鼓励主动探索,大胆质颖。

在组织教材上,应根据教学目的,仔细斟酌教学密度、广度、深度和速度的安排,不能随意性很大,时而过难时过快,挫伤学生学习信心。时而过浅过慢,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时间设置上,应研究一堂课的复习提问、新授知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的时间,应当堂完成本节课教学计划,不能留尾巴。

三、反思师生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享受成功,体会失败,释放喜怒哀乐,把学生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教中反思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发展上,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平等关系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融,教师在讲课中偶发灵感,学生思维中闪现智慧,教学生出现新问题、新见解、新教法,都给教学带来生机。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四、反思教学讨论

课堂上之所以要开展讨论,是因为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疑惑,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合作,通过讨论,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了疑惑,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分析,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彼此的成果。课堂讨论是教与学的深化过程,是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拓展的过程。不能把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时简单的问题根本不需讨论的问题为了形势而讨论,师生共议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讨论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如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讨论能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更主要是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五、反思个体,优化学科素质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记,这对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周后思”、“单元思”,就是一周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期中质量分析,这是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整合思考,也可一学期、一个学年教学的反思,教后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进行反思,记录自己平时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最有效的自我教育。

六、解题的反思

反思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的形成就是把从题目中捕捉的有关信息与头脑中储存的有关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的过程,对思路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结束的回顾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长期坚持这样的反思,就可以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有利于自己思维监控能力的提高,更是一种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解决问题方法。很多数学题往往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会有多种解法,如果只满足于解出就行,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死记题目,不善于分析和思考。因此解完一道题后,不应满足已有解法,而应再审题思考,努力从另外角度或途径去寻求新解,寻找最佳解题方案。

总之,反思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不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或教学的独到之处,都应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改进。突破旧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对以往的教学过程进行思考,优化理念,强化效果,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4

初中数学课堂中创新实施“快乐教学”的几点有效尝试

文/潘令龙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让教学过程“活”起来,让教学主体“乐”起来,开展快乐教学,给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快乐教学;兴趣

数学的一大特点是抽象,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之一恰恰就是抽象思维能力差,面对满书符号、公式、定理,难免产生枯燥、艰涩、望而生畏的感觉,如何使得学生愿意并且能够甚至愉快地接受抽象知识,无论从教材还是到课堂都应该作较大的改革。下面说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的一些粗浅看法和尝试,谨请交流指正。

一、“趣味”与“快乐”

趣味事例最具有吸引力,它能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对有关内容的学习产生十分快乐的气氛。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故事来进行教学,能使课堂产生十分快乐的气氛,例如介绍18世纪十岁的高斯计算1+2+…+99+100的故事,原式=(1+100)+(2+99)+…+(50+51)=101×50=5050,学生听后,对这个神童十分钦佩,对他的聪明想法十分赞赏。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对解题的方法,学会多角度探索,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这类例子很多,如与比重有关的“阿基比德识别金皇冠”,与相似比例线段有关的“泰勒斯用一根棍子测量金字塔”的故事等,都是十分精彩的。

趣题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例:驴和骡并排走着,背上都驮着沉重的包裹,驴抱怨说:“累死我了。”骡听了则不服气地说:“你累什么,若从你背上取过1个包裹给我,我的负担就是你的2倍;而若从我背上取过1个包裹给你,你驮的包裹也不过和我一样多。”试问驴和骡各驮着几个包裹?谁的负担重?用这个趣题来引出利用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十分有趣且颇具启发意义的。

数学百花图中,趣题比比皆是,如我国古代的“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猴子分桃”,国外的“伽利略问题”“牛顿九树阵”等等,都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好材料。数学有着悠久而光辉的历史,数学宝库中趣味故事的趣题十分丰富多彩,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适当选用这些材料,就能使课堂妙趣横生,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应用”与“快乐”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对学习产生欢快的情绪。

在学完正多边作图之后,要求学生为校园设计一个中心花台,要求设计图案中具有正多形,圆等几何图形且包含线与线,线与弧,弧与弧的连接,教师对学生提供的设计方案,进行评比设奖,学生们个个情绪激奋,积极参与。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得过分突出,而忽视数学中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工具,就会是大部分学生越学越感到吃力,以至于对数学产生一种恐惧,但如果强调了数学的应用性,他们就会觉得亲切实际得多,一旦当他们掌握了某一方法或公式解决了某个问题,学习数学的信心便会增加。

香港中学数学教材在内容上最大的特色就是应用性体现较强,特别是有关经济的问题,如利率、税率、折扣、赚赔、平均工资和保险金额计算等屡见不鲜,不仅使数学教育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三、“参与”与“快乐”

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不要把学生当“观众”,而要把他们当“主角”,当“主角”是令人快乐的。

数学课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先让学生考虑:三角形(三边形)内角为180°,四边形和为360°=2・180°,五边形内角和为540°=3・180°……于是猜想:n边形内角和为(n-2)・180°,最后要求学生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经常发挥“稚化”艺术,故意以学习环境中的一名初学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去探索,有目的地去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充分发扬民主,创设学生平等氛围,让学生大胆去思维,创设师生平等气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利用课堂的师生互动促进民主交往,“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苏霍姆林斯基语)

四、“收获”与“快乐”

“丰收”与“快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学习上的丰收会使学生快乐无比。在学习中,学生考试成绩好,习题解题快,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无论是提问学生,还是让学生板演,测试都要有层次感;要让每个学生都可获得成功的感受,不要因为问题的简单一跃而过,更不要因为问题较难而忽视差生的存在;要根据全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过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满足;少批评多鼓励,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语句,要知道“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5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长廊中一幅最璀璨的画,古老的华夏古国产生了无数优美的诗词,这些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一代的华夏儿女。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结合自己这几年古诗词的教学实践,浅谈我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让古诗词回归“诵读“之本。千百年来,美读呤诵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吟”。说明诵读作用重大。古典诗词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节奏。要体会这种美、必须诵读。诵读有理解古诗词的写作手法,诵读有助于触类旁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材料,全身心投入作品,展开文本对话。让学生自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不管秋取哪种形式,都要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以便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正确的诵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词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语词的含义,感觉它的韵律美、节奏美,调动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所以在上每首古诗词前我都要求学生先熟读成诵,再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教学。

(二)让古诗词回归“人文之本”。

我国古代的诗人、词人中有很多是思想家,他们的诗词体现了许多我们称之为“传统”的东西,它可以内化为“素养”的营养。让学生学习、背诵古诗词,不但可以积累典型语文材料,在心田播下民族文化种子,还有助于他们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健康的人格。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报国激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伤世感怀。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自身道德的完善,培育高尚的人文精神。

(三)让古诗词教学回归积累。古诗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精华名句流传不衰,已经成为融入人们的生活。所以首先应积极的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中出现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我们还当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名句,会为文章增色、添彩。为了强化这种意识,可以采取“每周一诗”和“名句对对”的办法。一周出示学生一首古诗词,要求诵读,或把名句中的上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对。

(四)让学生插上想象、联想的翅膀。具体可以这样操作:

1、引导学生运用画画的形式,将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色和包含的意境细致、形象地描绘在画纸上,让学生产生创作的冲动,满足创作的欲望。

2、通过让学生在课外收集作者的其他古诗词,收集与课文同类内容的古诗词,收集有相同意象的诗句、词句,同样可以使学生学会联想,培养发散性思维。例如我教王翰的《凉州词》时,让学生联想其他描写军旅生活的诗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卢纶的《塞下曲》、范仲淹的《渔家傲》,王昌龄《从军行》和《出塞》等。教王昌龄的《出塞》时让学生联想其他边塞诗: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古诗十九首中的《十五从军征》。

3、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改写诗词,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五)让学生点燃创造的火花。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学生在自主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理解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这时我们就要保护学生的创新火花。积极地加以肯定,以要适当的引导。此外,用“放电影”方式,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放电影”就是让学生闭上双眼,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或在老师的诵读声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脑海中呈现一幕幕古诗词所表现的情景,不同的学生就象不同的电影导演。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6

肖凌戆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 510700)

(本文已发表在《中国数学教育》2007年第12期,13-15)在现行高中数学教学中,大搞“题海战术”,追求“熟能生巧”,“三年课程两年完,留下一年搞训练”,是不争的事实.“教得辛苦,学得痛苦”是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题海战术”盛行,说明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要克服“题海战术”顽疾,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增加,而教学课时却在减少.要解决新课程教学时间偏紧的问题,迫切需要提升实践中的数学教学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用)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1].要理解“有效教学”,就必须回答“什么是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师生互动交往的活动.从教学行为来看,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教与学的方式.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交往就意味着教学过程就是平等对话、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不能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所谓“有效”,是指教学活动有成效,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发展,能达成教学目标,保证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有效率,二是有效益.

教学效率从过程上看,主要是指时间,我们要重视时间的充分利用.教学效率从结果上看,主要指学习效果,我们

[2]要追求教学的综合效果.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结果包括“成绩的水平、学习的速度和情感的结果”.因此,综合效果应包括认知成绩、学习速度、情感发展等方面.教学效率包含时间和效果两个维度,若用确定的数学关系式表示的话,则有教学效率=综合效果时间.

教学效益是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收益,体现教学的价值追求,是对教学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但教学效益难以量化,宜根据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采用定性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主要指标.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本人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追求较高的教学效率和效益的教学活动.

2.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 笔者认为:(删掉)“有效教学”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上位概念,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既要具有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又要践行“有效教学”的理念.

在高中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通过文献分析与实践反思,笔者认为,(本人认为)有以下主要特征:

2.1目的性——促进学生发展

目的性,是指数学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依据,教学目标有效,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促进学生发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

[3]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学生的发展不仅仅限于认知方面的发展,而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和个性发展,是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提出教学目标(简称“三维目标”).

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都按照“三维目标”来制定,值得商榷.章建跃认为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强调“准确”“具[4]体”“有用”.2.2有效性——追求“高效率、轻负担”

有效性,是指通过教学能确保达成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有效性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显著特征.(1)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活动.

“教学效率从两个维度来认识.在学生的时间投入方面,指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结果方面,指多方面的学习效果——认知成绩、理性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数学学习能力.同样的 [5]学习结果,学生用时间较少,则教学效率高;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好而且多样,则教学效率高.”这里的要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时间的充分利用,有效教学要有时间意识.时间是最为珍贵的教育资源,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充分、高效地利用时间,那么将造成最大的浪费.二是综合效果,有效教学要有发展意识.“数学教育问题说到底是如何以数学育人的问题”,数学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数学知识的多少,而是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强调珍惜时间,又要从学生发展的整体要求出发,追求数学教学的综合效果.

(2)有效教学是追求教学效益的活动.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学效益问题,其实质是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与教学效率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效率是对教学价值的量化评价,教学效益是对数学教学价值的综合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讲究方式方法,追求课堂教学效益凸显人文关怀.数学有效教学要有质量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一种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又促进学生成长的质量意识.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强调学生的思维参与,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又要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教学效益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动态生成,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中凸现.

(3)有效教学是关注学生成长的活动.

“高效率、轻负担”是有效教学追求的教学境界.数学有效教学要降低“心理成本”.“心理成本”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认知活动的强度、情感投入的强度等.数学教学活动主要是师生的心理活动,学生成长也主要是一种心理成长.因此,数学教学中的这种“心理成本”直接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现行的“三年课程两年完,留下一年搞训练”的做法,大大增加了“心理成本”;从高一开始的,高密度的“月考”“模拟考”及没完没了的“解题训练”,是高中生数学课业负担加重的主要根源.这种在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拼时间、拼精力”的“题海战术”,是低效教学,必须彻底摒弃!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指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与提高,是个性发展,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3思想性——学会数学思考

思想性,是指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因此,思想性是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隐性知识”,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提炼、概括而形成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都是外显的,而数学思想则是内隐的,蕴涵在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之中,数学概念、原理以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共同组成了数学的知识体系.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讲究教学策略.章建跃认为,有序性策略、过程性策略和变式策略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常[6]用策略.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3.1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正视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和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为此,教学中可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勤交流、常总结”的方法.

(1)低起点.适当降低教学起点,课堂上尽量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轻松的学习.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关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案例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建立

教学时,设计如下问题可体现“低起点”要求.

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0,0),P(1,2),如何求O,P间的距离|OP|? 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P,1),P2(1,2),如何求P1(11,P2的距离|PP12|? 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P1(x1,y1),P2(x2,y2),如何求P1,P2的距离|PP12|?

(2)多层次.降低起点,降低难度,但不能降低要求.对于较难的数学问题,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对于较浅的典型问题要注意引申推广.

(3)勤交流.数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交流过程,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合作交流.(4)常总结.良好的总结能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想方法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引导学生小结,在每一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总结.经常总结归纳,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3.2问题驱动

“做数学”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数学学习要解决“问题”,课后练习是演练“问题”,数学考试是回答“问题”.因

此,问题是贯穿数学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驱动力之一.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的经验表明,一个基

[7]本概念或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程度的重复,重复经过变式得以发展 .这里的变式也是用问题来驱动的,变式问题为数学学习提供了认知台阶.不断变化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变异空间,有助于多角度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建立实质性联系;循序渐进地解决一系列的变式问题,有利于形成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模块.因此,问题驱动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

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驱动呢?笔者认为,可从设计有效“问题”入手,用问题导引学习. 本文中的“问题”,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指学生个体与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有效的“问题”,至少要具备下列特征之一.

第一,目的性:问题要有意义,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能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 第二,直观性:问题直观而符合学科特点,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能领悟数学本质. 第三,适度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跳一跳,够得到”. 第四,开放性:问题入手较易,开放性强,探究空间较大,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

第五,体验性:问题能提供数学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案例2.余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余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已有知识主要包括正弦定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坐标法的初步知识等.下面是笔者设计:

问题1.正弦定理给出了三角形边角的数量关系,正弦定理是怎样证明的?正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解三角形问题?

问题2.在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及夹角,怎样求第三边?

问题3.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记为a,b,c,0(Ⅰ)若A90,b3,c4,则a? 0(Ⅱ)若A60,b3,c4,则a? 0(Ⅲ)若A150,b3,c4,则a?

问题4.一般地,在ABC中,已知b、c和A.怎样求a?

问题5.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你能用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表述你的发现吗?能给出证明吗? 问题6.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如何求它的三个角? 问题7.在上述结论的证明方法中,何种证法更简洁?

上述问题是有效的.问题1提供了“先行组织者”,为学生发现并证明余弦定理提供了研究方法的指导.问题2体现了目的性,问题3体现了直观性,问题

4、问题5及问题6体现了开放性,问题7体现了体验性.问题2和问题3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提出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达到一种可能达到的新的发展水平,即潜在发展水平,再在此水平上提出问题4和问题5,引导学生达到另一个潜在发展水平,如此形成余弦定理的发现和证明的问题链,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在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学要在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适当的困难,体验探究的过程.

3.3展示过程

展示过程,是指数学教学要展示思维过程,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因此,展示过程,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展示思维过程通常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问题的提出与探究过程、方法的建构与反思过程等三个方面进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学习教师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了解教师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惑与挑战、与教师共同经历解决问题的曲折与艰辛.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分享数学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4变式探究

变式探究,是指通过“变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获得“未曾有过”的知识.变式有多种形式,如“形式变式”、“方法变式”、“内容变式”.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8].

变式探究的常用方法有“变式设问”、“变更题目”、“变位思考”、“正误辨析”等[9].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变式探究的方法,学会在变式探究中提出问题.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变式探究要控制问题变式的难度,特别是开放性变式题要控制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内,否则,学生会有畏难情绪,从而丧失探究兴趣;变式探究要控制问题变式的数量,否则,学生会有厌烦情绪,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变式探究要把握时机,若过早地进行变式或“告知”结论,学生难以体验问题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变式探究要有深度,问题变式要反映数学思想方法,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

4.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课堂评价

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按照发展性评价和有效教学的理念,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4.1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多元生成、操作性强

教学目标体现课标要求,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认知目标明确、具体、有用,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在达成认知目标的过程中动态生成。

4.2教学过程有效-教学活动合理有序、变式有效、关注个性

教师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有实效。从学生的可接受性来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从教师的角色定位来看,展现有效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设置有效的变式练习;从教学的归宿点来看,开展有效的反思评价。

4.3教学效率较高-学习活动状态优良、参与充分、注重创新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反映。学生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数学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能主动提问,有探究问题的欲望;学生能体验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建构过程及应用价值,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章建跃.对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的若干建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3:1-3。[5]王光明.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数学教育学报,2005,14(3):43-46. [6]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张奠宙.中国数学双基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肖凌戆.“变式创新模式”的理论建构[J].中学数学,2000,9:4-5.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 篇7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都想做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因此, 学生如果喜欢某位教师, 就会喜欢他的课, 上课时就会觉得该教师讲起课来生动有趣, 就会非常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跟学生进行交谈, 用丰富的眼神和动作、真诚的语言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在每一堂课上, 教师都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用真诚的话语、信任的目光、极具亲和力的微笑去对待学生, 用真心的爱去换取学生的信任, 营造出民主和谐、彼此尊重的和谐教学氛围。

二、创设有效情境教学

实践证明,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 开展情境教学, 可以有效地活跃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 起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所以, 我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 将要解决的问题放在特定情境中, 创设问题情境, 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例如, 在学习《生活中的轴对称》这节课的时候, 我们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搜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明确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一节课的基本目标, 尤其是难点部分, 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 难点的确定也随之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把握和设置。例如, 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中的“完全平方公式”时,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 掌握公式的基本形式是教学重点, 而如何套用公式就是教学难点。但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 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公式, 而且发现两个公式之间的联系, 并灵活运用公式。

四、采用多样化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教师教学完相关知识后, 一般都会准备若干练习题,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题的选择与取舍非常重要, 只有设计合适的练习题, 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从而帮助学生明确易错点。例如, 在教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中的《蚂蚁怎样走最近》时, 可以利用在圆柱体上爬行的蚂蚁引入新课, 所以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蚂蚁的活动路线为主线, 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 为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奠定基础。

总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 并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尝试与探索,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8

[关键词]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自主探究;少教;多学

一直以来,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一言堂”地“灌输”是教学的主流,学生学得被动,且处于压抑状态. 新课改的推进,注重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成为配角、指导者、引路人,而实现这一转变的核心是“少教多学”. 因此,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应秉承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施“少教多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下面以《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实施和构建“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互动、学生乐学的有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 “少教多学”的含义

汉语中的“少教多学”,在英语中是Teach less and learn more. 无论是汉语的“少教多学”还是英语中的Teach less and learn more,就字面意思都是“教得少”“学得多”. 从要求看,要教师“少讲”、学生“多学”. “少教”的几个特点:

(1)针对性地教. 开展差异性教学,改变笼统式、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2)启发性地教. 教师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不能左右他们的思想,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开展合作学习,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3)创造性地教. 改变传统的从头讲到尾,知识点一点不漏讲全、讲细的做法,实现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课堂结构,构建有效、高效、互动的精彩课堂.

毋庸置疑,与“少教”相一致的教学理念就是“多学”,教师讲得少、课堂时间利用低,对学生而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乐于思考,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探讨的机会和平台.

“多学”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多读、多背、多用,而是广义上的“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深度学习”.

[?] “少教多学”的理论依据

1. 知识构建主义理论

知识构建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构建的过程,知识不能靠传授,而应在于习得. “少教多学”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探讨数学思想,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2. 叶老先生的理论

叶老先生早就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少教”,激发学生“多学”,达到主动学习、忘我学习的境界.

此外,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等也给“少教多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些理论基础之上,“少教多学”才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深入开展,有效推进,为有效课堂的构建推波助澜.

[?] “少教多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 强化自主预习环节——多学的凸显

“凡事预则立”. 充分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导学”下,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有针对性地听、思考和巩固,助力有效学习的达成.

那么,课前怎样预习?预习什么?教师的“少教”在这个环节得到真正凸显. 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实际,设计预习学案,使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 例如,在学习《集合的含义和表示》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预习学案,使学生自主预习、合作讨论而有所依,走出简单看一遍教材而无所获的误区和无效学习.

(1)自然数的集合包含零和_____,有理数的集合包含整数和______.

(2)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是______.

(3)集合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集合间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

(5)集合要素间的关系是________.

……

这样的预习任务设计,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整体上对教材内容高屋建瓴.

2. 有效导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

在新课改的今天,有的教师虽然重视了课前预习,但回归课堂,仍然放不下“讲授”的法宝,放不下灌输的“权利”,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探讨的兴趣和积极性. 为此,教师应解放自己,在注重导学行为有效的同时,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和机会.

教师“少教”,教师的导入非常关键,有效的导入,可以快速进入教学的主题,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有效课堂的点睛之笔.

如“温故知新法”导入,根据预习学案的(1)、(2)两个小题的检查和交流,而导入新课的学习: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为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而被提出来的,如数的概念的产生,是为了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三角形、四边形、圆柱体、圆、长方形、等腰梯形等的产生是为了表达生活中的物体的形状;为了描述运动的过程和轨迹,函数的概念应运而生……那么,如果表示一个“团体”“集体”等又该用什么概念来表述呢?我们在初中学习和接触过“整数的集合”“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那么,“集合”的概念又是什么呢?通过下面几个问题的探讨,请你把集合的概念归纳一下吧.

(1)解不等式2x-1>3,得到x>2,所有的大于2的实数集在一起成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2)平面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自然数的集合是0,1,2,3,4,5, 6….

nlc202309081628

(4)高一二班的全体学生组成一个集合.

(5)高一二班的全体女学生/男学生组成一个集合.

教师进一步质疑:请想一想,集合这个概念应该怎样描述呢?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想法的基础上,教师的“少讲”——点拨不能忽视:我们把所研究的对象如点、自然数等统称为_____,把一些_____组成的整体叫作_____,通常情况下用字母A,B,C等表示.

这样的导入,方法不新,但从预习的思考题开始,紧扣教学的主题而展开,从集合的概念入手,直接把学生带进课堂的学习中.

3. 巧妙设疑,逐步引导学生“多学”

在学生理解元素和集合的概念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元素和几何的关系是什么?关系符号有两种,分别是_____和_____.

再设计练习,让学生即学即练. 例如,用你所知道的元素和集合的关系,使用适当的符号∈,?完成以下各题:

(1)A是正整数的集合,则0____A,___A,3___A.

(2)A是中国所有河流的集合,那么,长江____A,尼罗河____A,亚马孙河____A,黄河____A.

呈现这些思考题之后,教师应停下教学的脚步,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重点引导学生填写∈,?,并说出这样填写的理由. 教师也可以给出解题方面的分析,帮助学生提高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 解题思路上“少讲”,巩固练习上“多学”

解题方法、解题过程的分析,教师既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讨,也要及时地、巧妙地给予点拨,给学生以启迪和指导.

例如,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集合,先让学生写出这个集合,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所写出的集合是否标准和正确,元素是否准确等,再给出必要的提示:集合应该用符号“{ }”表示,元素之间用“,”隔开,注意x与{x}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继而再呈现几个思考题,让学生正确地使用集合表达出集合中的各个元素,从而凸显“多学”.

5. 果断放手,绽放课堂美丽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知识的主人. 数学知识本就枯燥乏味,如果还沿用灌输、讲授法,那么更将枯燥的知识再次演绎给学生,增添了数学知识的乏味和抽象. 而如果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构建、主动探讨,那么枯燥的知识学习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充满期待,充满生机和活力. 再者,数学以思维、逻辑为主要特点,教师的灌输,取代不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根据学科特点,“少讲”是必然,更是需求.

传统教学有遗憾,但“少教多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改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会学、乐学,在“少教多学”的课堂上,闪现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可以感受到思维的碰撞,教学目标从而有效达成. “少教多学”的课堂,学生时时创造惊喜.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放手,让课堂的精彩在“少教多学”下绽放,构建熠熠生辉的精彩课堂.

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9

汉川市分水小学王志刚周利华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得快乐、学出意义,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而从教学的“三维目标”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就是要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高效率、学生思维发展的高效益、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中赋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效应。基于上述我为认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必须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要把握好教材,用好教材。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握好教材,用好教材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现行教材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把钻研教材纳入到新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中,充分考虑教材这一文本性资源以及能与之相融并可利用的自然性、生活性和社会性等资源。对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纵联横贯的结构编排上,从章节内容选择的安排上,从潜在智力因素的发掘上,从情感态度的养成上,从未来意义的建构上和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本人执教的个性风格上进行综合谋划,做到执教思路、教材编写思路与学生学习思路的“三路”贯通。同时教师还要从教材所呈现的具体内容与方法上进行认真思考,要想深一点、思路宽一点,切勿就教材教教材或照搬照用“他山之石”。此外,用好教材,教师要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吸纳他人的智慧成果,在集体中交流与互补,在学习中充实和完善。只有这样,方可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施教“蓝本”。

其次是要研究学情。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要落实这一理念。关键是要建立“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机制,把研究学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如:学生的心理变化、生活经验和家庭背景、思维方式、兴趣特点、认知风格等,教师是否了解?又如学生在学习这一数学课题时,会有哪些干扰因素?存在哪些障碍或困难,怎样设计和谋划可帮助学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和学习上的困难?采取怎样的方式方法或积极的外部影响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思维并收获自信?这都是必需考虑的。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比如,有关建立数学概念(像“单位1”的建立)的教学可通过丰富的事实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解;在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上,我们既要遵循法则和规律,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选择,满足他们多样化或自主化的需要。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研究学情,把教学预设和动态决策落脚点放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上,才会抓准教学的起点,并朝着正确的路线达到既定的目标

第三是要定好目标。这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就教学目标而言,它有认知领域目标

和发展性目标,我们要并重考虑;就人本而言,我们既要弄清教材的编写意图,更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两者兼顾。确定教学目标,重在全面,贵在适切。既要符合教材的一般要求又要切合学生的实际,目标过高了难以实现,目标过低了,教学就难以有深度和高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就会受到影响。适切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目标领域里能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到。必须指出的是,适切的教学目标要按合格目标、中等目标和发展目标逐层考虑,其中合格目标(基本知识目标)是底线,通过教学使95%以上的学生能够达到;中等目标(技能形成目标)是保证,通过教学使70%-80%的学生能够达到;发展目标(包括知识的拓展应用、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是提高,通过教学使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这种适切性目标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和数学教育的课程理念。

第四要变革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并不意味着否定在传统教学中居主导地位的“接受式教学”。在变革方式上,我们要立足有效,在有所继承、有所突出、有所创新的同时,围绕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务本求真,优化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自主式、情境式、交互式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尝试、发现和“再创造”,同时,传授式、讲练式、问答式教学同样也会派上用场,甚至可以推进自主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的生成。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离不开“启发式”。为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以“启发式”教学作为宏观调控,并根据实际需要匹配相应的其它方式,如,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等知识性教学,以启发式、讲解式等直接教学为主;帮助学生进行猜测验证、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以探索、交流等发现式、讨论式教学为主。

第五要讲求策略。策略运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一般而言,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直观到抽象的特点(如形、体教学),应采取“观察——操作——概括——应用”的策略为宜;当教材的内容组织具有从已知到未知的特点(如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应采取“自学——指导——理解——巩固”的策略为宜;当教材内容的组织具有从假设到验证的特点(如寻找规律,模型推导),应采取“问题——讨论——建模——拓展”的策略为宜;当教材内容的组织体现探索性(开放性)的特点(如分类、解决问题的策略),应采取“情境——探究——总结——反思”的策略为宜。从数学活动的组织上说,其主要策略有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策略、教学关系的主体性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策略、教学评价的多元性策略,具体操行中要依据实际需要讲求策略的变化和优化。就数学教学的效益而言,“精导妙引、精讲精练”是重要的教学策略。讲要清晰简练、符合逻辑,该重复强调的可作必要的重复或强调,但要注意语调的变化;练要瞄准目标,训练学生的思维,避免枯燥无味、机械重复。

第六要积极互动。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建构过程。教与学的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互动的质量。从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角色意义上说,“引导与帮助”是教师课堂行为的主要表现,同样是促进有效互动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讲解、点拨指导与中肯评价应该是“帮助”的主导、互动的基础;教师的发问、追问、进一步探询应该是“引导”的核心、互动的主流;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所发生的合作交流、讨论质疑等多边活动是组织、互动的提升。帮助有力,引导有方,组织有序,学生就活络,互动就积极,师与生就会产生心理、思维、人格与情感等方面上的高效应。比如,在“探究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用一根长24厘米的细铁丝可以围成哪些长方形?请在纸上画一画。这些长方形的周长一样吗?面积呢?同桌或前后位可互相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其它的看法?周长是32厘米的长方形,面积可能是多少?最大是多少?整个过程围绕着“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与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的认知目标展开对话、交流、质疑与评价的积极互动,学生就可获得体验数学、思考数学、应用数学的实际效果。应该说,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与帮助,就难以有学生的积极思维、互动研讨、信息交流和有效获得,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课堂生成。

第七要优化练习。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数学练习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间上占据一定的比重,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与实践的重要环节。数学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教师要注重其基本的知识结构和相互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的经验基础、现实状态和水平差异进行优化设计,将教材提供的习题与自己创编的练习统一起来,将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统一起来,将单项与综合、常式与变式、口头与书面、操作与应用统一起来,将质与量统一起来,从基础性、层次性和综合性上进行筛选,以旧引新、以新带旧、新旧构建。在优化练习上,教师不仅要积极使用和改变教材所提供的习题,还要善于从教材的背景中去挖掘信息,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空间上去收集信息,将一些新鲜的素材和可贵的数字资料用到数学习题的设计上,做到“点”上突破,“质”上过关,“量”上控制,“面”上沟通,在“改变”中求趣,在“探究”中求法,在“变通”中求新,把优化练习落在实处。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10

摘要: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本身的特殊性,再加之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各种原因,认知水平相对于城里的孩子较低,对于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要选择和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教学途径以及教学措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关键词: 一年级 农村 数学 策略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基础阶段,而一年级更是基础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固的基石何来高楼大厦。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如何奠好这一基石,值得我们教师深思。一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关键,是整个数学教育的起步,几乎影响孩子的一生,应该说至关重要。因此从任教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王国,让他们开心地游走在数学世界里,感受数学的魅力,变成数学王国的小巨人。而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他们由于学前的起始教育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留守等原因,产生了诸多有别于城市一年级小学生的差异性。要完成一年级数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反思、总结,光靠一支粉笔和一本教科书那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提高农村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良好的习惯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培养”。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学习观念淡薄,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我们一年级的教师以爱心、耐心来引导他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上课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他们较多以自我为中心,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一心想表现自己,于是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我,我”,有的随心所欲地翻书,有的玩文具,有的趴在桌子上。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会通过激励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如“表扬某某同学,他听得真认真”,或者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其他同学则会羡慕不已,纷纷效仿,认真听讲。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养成“听”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首先,培养孩子发言举手的习惯。一年级的孩子常常因为太爱表现,教师一提问题,就一窝蜂地一起答了,或者边喊边举手。此时,我常会用口令提醒他们,“要发言请?”学生习惯性地接上“先举手”。其次学生培养敢于发言。在课堂上我尽量多得创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有的孩子说的欲望很强烈,很快就会举起手,可有些孩子常是目光闪躲,不敢举手。这时我会鼓励学生:“老师知道每一个小朋友都特别棒,要是都能勇敢的举起小手就更好了。”这时就会有很多双小手齐刷刷的举起来。而如果学生发言时声音较小,我就会说:“要是你能再大声点说一遍就更棒了。”这样孩子就会声音更洪亮一些。每次孩子回答完后,不管表现如何,我都会进行鼓励评价。农村的孩子,平时说练的机会相对较少,所以教师要特别注重对他们“说”的培养。刚开始多引导,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经过长久的训练,学生敢于说乐于说,也会慢慢地说好。

(一)培养常规习惯

习惯了幼儿园散漫生活的孩子们进入小学,对课堂的一些常规一下还难以适应。记得开学第一天,有的学生才上课就说要上厕所了,有的上课上着就自己离开座位玩开了,各种情况都有。一节课40分钟,让他们完全坐着不说话不做小动作,貌似很困难。刚开始不能对孩子的要求操之过急,要学会耐心地引导。当课堂出现比较吵闹时,我就会用游戏的方式,让他们暂时静下来,我说“123”,学生就会接着说“木头人,变变变!”这时学生就会坐端正静下来。还要教学生养成课前准备学习用品的习惯,刚开始可安排小组长检查,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都习惯会准备了。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相信孩子们在我们的循循善诱之下,必能“亲其师,信其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教师有效教学的的催化剂 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和乏味的学科,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专心地学习数学。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知识并不是首要的,培养兴趣建立自信才是关键。他们的大脑就如一个等待开发的宝藏,此时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打开宝藏的钥匙。

(一)架起师生情感之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年级教师,尤其是当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农村的孩子,这些孩子多数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长期不在身边,平时缺少父母亲的爱,正因为这样我们更应该用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学生也当朋友,甚至是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他们应该有耐心,应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感化他们。课堂上,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下课了,时不时地和学生打成一片,参加到他们的小游戏中去。课余,常能和孩子们说说笑话聊聊天。让他们觉得你和蔼可亲,渐渐地喜欢上你,这样孩子们自然而然也会在无形中喜欢你所上的课,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喜欢听故事。把无趣的数学知识变成他们喜欢的故事,吸引他们置身于故事中,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说出来,学生爱学也易学。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我编了这样一段小故事:,有三只小猫钓完鱼后排着队回家了,分别钓了3条,2条,1条,可最后一只小猫装鱼的袋子破了一个洞,回到家后他们都能吃到自己钓到的鱼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最后一只小猫的鱼袋破了,回到家它就没鱼吃了。进而引出 “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从“小猫钓鱼”的故事中,使学生感知“0”的存在。通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中不仅仅是数字和运算。但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充分考虑所创设情景的有效性。

(三)利用直观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儿童最富有想象,对直观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针对一年级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课件演示,例如:在教学“100以内位加法”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38+4的竖式,接着出现声音“4”说我是一位数,只和个位上的8交朋友,4+8=12,这时“4”又说了,我只能让个位上的2呆在这儿,于是“2”就写在了“4”的下面,十位上的“1”在一边不开心了,问学生怎么办。屏幕一闪,又出现声音,十位上的“3”对 “1”说,我是十位上的数,我们交朋友吧,你先在马路边(等号线)等我一下,于是把进位的“1”写得小一点写在等号线上,最后3和1交上了朋友变成了“4”,跳出来,站在了等号线下“3”对齐的位置,把孩子们紧紧地吸引了,感觉像在看动画片一样,也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满十进一”。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据这些特点,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一些操作性的学习,寓教于玩,不断丰富孩子们的感性认识,变抽象为直观,达到了乐学和会学。

(四)将游戏引入课堂,提高学习学习欲望

一年级的学生上课容易疲劳,采用游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地预防学生注意力分散,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我在课堂中经常安排一些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学得也开心,避免了数学课堂的枯燥乏味。如我在复习“10的组成”时,采用师生拍手凑10的游戏,我边拍手边出小于10以内的数,学生再拍手出一个数和我出的数凑成10,“十个手指动一动,我出3”,学生便答“我出7”。出对的孩子就很有成就感,出错的孩子也很快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马上纠正。通过游戏即复习了“10的组成”,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五)正确评价与激励,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正确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和奖励。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多用一些感情色彩的评语,如“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看到你的进步,老师真为你开心”等。表扬和鼓励的话会让学生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唤起学习数学的欲望。课堂上,我会采用鼓掌和奖励小奖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表扬。另外还进行“本周主打星”评选,将学生姓名写在公告栏上进行表扬。让孩子们渴望受到表扬,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只有认真努力学习了才能得到表扬和奖励。

三、重视教师的非语言艺术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将体态语运用得适时准确,就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约束力还不够,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用命令式的口气要求学生,一般都只是暂时有效,况且这种方式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对数学课的厌倦。当较多孩子讲话的时候,不防提高声调或用动作示意,引起学生的注意,避免课堂的中断。个别学生不认真时,可直接与他对视,或在教室里来回踱步。如我们班有个男生,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经常说话,有时还跪在凳子上翘着屁股上课,后来每当这时我会悄悄过去跟他说:“小调皮,打屁股了!”并用手轻摸他的头,他在这种有点俏皮式的批评中很自觉地改正了自己不对的言行。借用恰当的体态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辅助教学。如在带括线的看图解决问题中,我让学生用左手表示括线左边的物体,用右手表示括线右边的物体,括线把两边的东西连在一起,所以两手击掌合上,引导学生说拍出一个问号,引出表示一共有多少,通过借助体态语的直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共有多少就是两边合在一起,从而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学生掌握了方法,同时在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课中,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家校联系,共同努力

这些孩子都生活在农村,有的孩子家长由于教育观不同有可能根本不理会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甚至根本不知字,这给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平时,我会定期地去家访,与家长多多沟通,在了解反馈孩子学习、生活情况的同时,向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观,让其能参与到我们共同培养孩子的行动中。其实操作起来并不难,只要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让家长问问孩子:“今天的数学课你都学了哪些新本领,有什么有意思的题目,说给我听听?”就这么简单的一两个问题,就可以帮助孩子达到一定的复习目的。在家里,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农村,家长的配合显得很难,但因为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对城里的孩子低下,家长的配合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多于与家长沟通,并为家长提供简单易行的配合学校教学工作的方案。

五、重视课后辅导

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必定会产生学习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所以首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尽可能将作业设计成三类:基础型,综合和拓展型,尽可能照顾到每一类学生。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这只能体现在课后辅导上。对后进生在学习上要多多“照顾”。对他们不仅要进行学习知识上的辅导,还要进行学习思想上的辅导。很多后进生通常上课比其他的孩子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所以首先要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原来学习是件快乐的事,然后再对其进行知识上的辅导。要重点进行基础方面的辅导,教师就可以创造一些简便易行易懂的方式让这些孩子进行学习。如学生在做加减法挖空练习的时候,常会加减法混淆,我就引入了“老大”一词。告诉学生,加法里的“和”是“老大”,减法里减号左边的数是“老大”,“老大”拥有最多的东西,“老大”出现时就会分东西给小朋友,所以用“老大”减一减;“老大”不在时,把其他的加一加变出“老大”。像在6+()=10里,学生一看“10(和)”就知道“老大”在,所以用“老大”减一减,即10-6=4,马上就知道答案了。这样慢慢地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此外在自己课后辅导的同时,我还让优生与差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比如让优生负责监督同伴课后的背书、作业情况等。课后辅导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挖教材、多思考、多学习、多总结,探索出有效科学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以人为本,以“讲”为起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掌握真正的数学知识,能在数学世界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小学儿童如何学习数学》: 孔企平著

上一篇:单位规章处罚法律依据下一篇:【精品】长隆动物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