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2024-07-14

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通用13篇)

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1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技能,既强化了其学习动机,又促使其数学知识的稳步发展,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情境;学生;数学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会给人一种脱离了现实世界的感觉,然而,数学同工程学、犯罪学一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其专业知识可以用来描绘流行病的发展趋势、发射航天卫星、保护邮件的隐私等.人们常常意识不到,甚至有时忽视数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课堂中引入情境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认清那些与数学相关的日常生活情境.

一、使用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理解,促进记忆,增强动机

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用适当的方式呈现数学,使学生在一系列真实或抽象的情境中,选取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开放性或封闭性的问题.无论使用教材上基于情境的问题,还是实施一系列“功能性”或“跨学科”课程,我们都会发现教师在将数学课程中的概念、方法同“现实世界”进行着联系.使用情境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好处:它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理解,促进记忆,增强动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在于某内容概念的复杂性,而在于它的呈现方式没有相关性,或者说教师没有用一种连贯的、有意义的方式将其呈现.如果教师经常将新的数学概念同现实应用相联系,并为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成为调查型的数学学习者,可以发展他们对现实世界中数学的洞察力,为他们提供应用数学的机会.

二、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技能

最传统的一种授课形式是:教师先阐述一种方法或一个步骤,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种教学风格不能满足现实世界对学生的需要,当然,教师可能会偶尔选择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某一特别的数学方法.但如果教师仅仅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授课,学生仅能习得一些粗浅的知识,而且常常不愿参与教学任务,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选取、应用恰当的数学工具,用数学表征对情境进行建模、有效的交流,这些技能可以在情境中学习数学,使他们试着学会这些技能,拓展、加深他们对数学的理解.教师需要花时间设计课堂,让学生学习和发展这些技能.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理解基础上,教授新的数学知识,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掌控能力,从而增强数学认知技能.当学生有目的地使用新的数学方法组织他们的已有经验,或者思考他们已经发展的体系、策略、概念时,他们就切实地参与到数学中了.

三、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如在课堂内外准确地应用得当的数学、有效地进行数学交流、选取适当的数学工具和方法;情境教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综合运用理解、经验、想象、推理构建新知识,使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明确的证据;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应用和内涵,知道数学是一门严谨、相互关联的学科,理解数学可以作为一种工具,用途广泛,认识到数学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根源,将参与数学视为一种有趣、有价值的活动;情境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理解,知道数学在本质上是抽象的,并且可以模型化、解释、表征现实,认识到模型和表征的局限与范围.教师若在一个狭窄的视野下教数学,学生很难学到这些核心观念.他们是在选择恰当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恰当地应用数学.学生在创造性地使用他们的想象和推理,整合相关主题的数学理解,并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逐渐将数学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当学生参与包含数学本质的真实情境时,就会发展他们的能力、创造力、批判性理解,并应用这些数学理解.

四、使用基于情境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在使用基于情境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时,有许多潜在的问题需要注意,例如,问题本身包括了正确的数学层次,但是情境有明显的局限或是不真实性的―――所描述的情境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发生,实际中数学不可能应用于这种情况.情境是真实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其中的数学过于复杂,超过了学生可以达到的水平.问题包括了正确的数学层次,情境也是真实的,但是情境的描述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或不符合学生的文化背景.有时选用学生当前经历以外的情境,或是给他们呈现高水平数学所需的案例,以促进其对广阔数学领域的理解,都是有效且重要的.但是,过度使用某一类型的情境同样会导致一些问题.在选取情境时,一个关键原则是问自己:“从哪种程度来说?哪个角度看?这个情境对学生来说真实吗?”情境化数学可以为学生带来种种益处,既强化了其学习动机,又促使其数学知识的稳步发展,从而利于其毕业之后进一步应用数学.这些益处可能会随着学会数学地思考、发展数学的思维习惯逐渐显现出来.除此之外,情境化数学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帮助教师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甚至会让教师想起当初为何如此热爱数学.尽管整合各类情境要求很高,甚至强人所难,但是就长期而言,其益处也是不可小觑的.

【参考文献】

[1]杨瑞平.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s3):21-24.

[2]覃丽.情境教学法的优势与实施策略[J].高教学刊,(2):82-83.

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2

情境教学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 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情”强调的是教师必须用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境”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认知背景。情境教学在课堂上的出现, 可以说是教学上的一个具有很大意义性的改革和冲击, 情境教学给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理念, 并带来了生机, 其内容涉及的范围和教材内容非常广泛, 使得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视野也更加开阔, 不会仅局限于教室内的空间。情境教学的内容丰富有趣, 形象新鲜生动, 情景真实动人, 意境和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使语文教学变成具有魅力和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二、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和设定情境时, 应使情境富有美感, 生动有趣, 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热情, 学生可以在情意的驱动下想象, 更有效的展开发散思维, 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和思维能力, 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持久学习, 会让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长期以来, 很多学生都反映在语文课堂中学习气氛不够活跃, 学习语文知识感觉枯燥乏味, 教师边讲学生边记笔记, 大部分的语文知识内容都是死记硬背记住的, 这样就忽视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 领悟情感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三、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创造和设定的方法

如果从操作的角度来看, 语文教学的情境教学创造和设定的方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 这个可根据教师教材需要,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灵活掌握教学情境。创造和设定情境教学, 最基本的就是将课本上作者想表达的“境”情景再现, 使学生切实的体会到教材中的人物和情景, 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 如形似、神似等;既可以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和经验, 也可以替代换元等。创造和设定情境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1、直观演示展现情境法

直观演示的方法有很多, 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展示、实物投影、实践操作演示、绘画辅助等方法。如课文《赤壁之战》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 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学生听着里面高亢的歌声并看着生动的画面, 就会将课文中所学习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印入脑海。再如课文《爬山虎的脚》, 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或实物投影等方法, 将爬山虎的脚这段课文通过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就将教材中抽象的事物真切化, 让学生更方便理解。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而定, 最后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朗读再现情境法

几乎所有的文章里面都蕴含着作者先要表达的主客观情境, 学生每学习和理解一篇课文,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大脑中将课文的内容情景再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 由学生自己进行视听神经的协同活动, 接受课文文字符号所表示的音形的复合刺激, 从而形成对语言意义的整体组合, 产生再造想象。朗读课文是最好的方法,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去展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境, 然后不断调整, 使之更清晰、准确。

3、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学生的语文教材很多都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语文之源, 所以想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中的知识, 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将所学知识和生活情景结合, 提高学习效率。虽然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还很少, 但他们已经对社会生活有所认识和了解。教师需要创设的情境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效的结合, 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来体验课本内容, 打开学生的生活宝库, 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角色扮演一会课文情境

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将教学情境真切的再现在学生面前, 就如同演戏一样,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通过自身对课文的演示和表述, 更深入的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想象及发达思想, 通过立场的改变来有效的理解教材。

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方法, 不但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最主要的是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不再枯燥乏味。

参考文献

[1]沈德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辽宁大学出版社。

[2]王磊:《科学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基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情境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3

一、情境教学的提出

(一)情境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其中指明了素质教育注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主体精神。而传统的教学理论把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看做是消极的条件发射,学生以“接受知识”“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只能使更多学生等待教师的喂养,学生没有学会使用头脑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往往教师问学生是否有问题时,学生感到很茫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情境教学较注重活动,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提供机会,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对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向有利于受教育者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创新型教学方法,这也许正是情境教学的魅力所在吧。

(二)情境教学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有着特殊性: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机能的兴奋性较高,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但兴趣在学习中仍起着重要作用。而情境教学所创设的各种情境能把抽象的东西

授知识,忽视了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愿望。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必须突出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过程。学生是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本身就是财富,将会对其未来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主讲“错有所悟”的学生,首先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做错的题目有很多,究竟该选择哪个?哪个错题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感悟?因此,通过“错题筛选”这个步骤能有效提升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的能力。“当场评价”与“分享感悟”这两个步骤,要求学生既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既要勇于剖析自己,还要善于评价他人。通过“错有所悟”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又显著提升了学生发现、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独悟误不如众悟误——价值最大化,笑对挫折,感受分享的喜悦与幸福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学生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必然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错有所悟”通过“当场评价”,让学生学习如何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评价,学会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从而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

当今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物质生活丰富,不必和别人分享,由于长期生活在资源独享的环境中,独生子女在性格上更为任性和自私。他们从小没有兄弟姊妹,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基础训练,同时因得到父母的溺爱,人格构成中大都缺少坚韧、刚强的品质,缺少沟通、理解和组织合作的观念。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了两个人的思想。”“错有所悟”通过“分享感悟”这个步骤,能让学生懂得与他人分享,共享集体的智慧,感悟着他人的感悟,感受分享的幸福与喜悦。正所谓“悟人之误以及己之误,乐人之乐以及己之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岂不乐哉。

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4

获市一等奖

浅析虚拟情境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王芳

桃源一中

415700)

摘要:虚拟情景教学,即创设虚拟情景,利用虚拟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是一种类似于历史想象体验与历史假设研究的方法。虚拟情景的创设不一定完全符合具体的史实,但必须符合史实基本特征和史实的时代背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虚拟情境教学法,有助于还原历史真实,以让学生在历史“体验”中完成知识的架构。

关键词:虚拟情境教学法

中学历史教学

正文:

上个月,我有幸参加了常德市组织的教学比武活动,其中有几位参赛教师均采用了虚拟情境教学法以辅助教学,对此我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下。

虚拟情景教学,即创设虚拟情景,利用虚拟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是一种类似于历史想象体验与历史假设研究的方法。虚拟情境是指由课程开发者根据课程的需要,以史实为依据,虚构出来的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及情节)。历史上没有其人或其事,但是叙事中涉及的事情在历史上有可能发生,或者虚拟人物生活的历史环境、其所信奉的思想在历史上是真实的。

历史应该是“鲜活”的历史,但是限于客观条件,教师也少有机会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历史遗址。所以设置情境是还原历史真实的重要方法。在解决历史教学缺乏“实践”的重大困境上,创设虚拟情境能为“神入历史”提供重要的通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历史,在历史氛围中探究历史,从而建构出自己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知识的意义。

但是也有人认为,设置虚拟历史情境,这是一种“人造史料”,这样一个虚拟的人物,会不会就此成为学生所认知的历史的一部分?他们能够分清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吗?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到底应该怎样运用虚拟情境教学法,才能达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目的呢?

接下来我们以本次活动中临澧二中的王召华教师执教的《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教学案例片段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新课导入:虚拟主角老人张振国,讲述“老人与梦”的故事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2005年的大年初一,110岁的百岁老人张振国从新加坡回到了他那从前熟悉的故乡——南京。

60年过去了,南京城桃花依旧,人面全非。他牵着一条叫“梦”的狗,颤动着身体站在扬子江边,那滔滔不尽的江水似乎述说着他那坎坷曲折的人生……

场景一: 1895年的秋天,在南京一个姓张的农村家庭里有一对孪生兄弟降临人间,父亲给哥哥起名为振国,弟弟名为兴业。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父亲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3000元,在南京郊外开了一家小型的丝织厂。几年下来,工厂越做越大,总资本在一万元左右…

思考:1.1895年,张振国的父亲遇到了怎样的社会危机呢?

2.联系课本知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因素有助于父亲开丝织厂呢?

(评注:通过“场景一”创设的虚拟人物情境,使学生增强兴趣及探究知识的渴望,然后调动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出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原因)

场景二: 1911年张氏兄弟17岁,刚刚接受了革命洗礼的兄弟俩,全面接手了父亲的生意,生意非常红火,进入了“黄金时期”。总资本达十万元……但好景不长,1919年开始,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张氏企业总资本也锐减至5万元,张振国第一次感到了沮丧……

思考:1.张家的生意在此期间获得了大发展,你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机遇吗,除了机遇还有什么因素促使其有了大发展?

2.故事中张家的“生意锐减”的原因是什么?(评注:“场景二”意图让学生探究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1912—1919年,“短暂的春天”中“春天”和“短暂”的原因)

场景三: 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1927年,张振国终于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在他的带领下,张氏企业又重新恢复和发展,总资本重达10万元。

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国家碎了,兄弟死了,工厂被抢占了,张振国在极度的悲伤中,揣着仅有的5万元只身毅然去了重庆,开了一间“振国”丝织厂,由于要支持国家打战,税收很重,他的工厂一直处在亏本状态。

思考:1.“1927年,张老人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是指代什么呢?此后十年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态怎样呢?

2.1937年,老人命运的改变告诉我们,在抗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如何?(评注:“场景三”意图让学生探究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发展较快和抗战时期日益萎缩的原因)

场景四: 1945年8月,50岁的老人哭了,继而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高呼:“熬出头了!有救了!”……

2年后,老人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箱坐在了前往新加坡的渡轮上,深沉地望着扬子江,唠叨着:爸,弟弟,振国对不起你们,振国不亡于鬼子,而毁于老蒋啊,振国对不起你们啊……

思考:1945年抗战胜利了,老人认为是熬出头了,可是为什么最后却绝望的离开了呢?

(评注:“场景三”意图让学生探究出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的原因)

我认为王召华教师创造的这个虚拟情境在教学设计上是成功的,以“老人与梦”的形式,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将刻板的文字化为一部酸甜苦辣的家族创业史和爱国史,在体验中拉近了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从课堂的实效来看,学生显然是被张振国老人吸引住了,整节课学生非常自然的进入到对张振国家族创业的兴衰史的探索过程中去了。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探索的过程中,建构起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陷入绝境的原因、表现及影响的全过程。

但是也有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因为在这个课例中只创设了情景,教学依然围绕知识点的讲述,没有提供相应的史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就很容易把张振国及其家族发展史当成史料去认可,忽略了其虚拟性,我个人认为如果采用荣氏兄弟的创业史来创设情境,再辅以相关史料,可能更能还原历史真实些。

另外在虚拟情境教学中,还要注意虚拟的历史情境必须符合历史史实及历史史实应有的时代背景。如本次活动中另一位教师执教的《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例中以《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安设置虚拟情境,设计了孙少安从1978年---2001的生活场景,以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但是这就有失妥当,一是没有史料支撑,二是有违小说《平凡的世界》,因为《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仅从1975年到1985年,因而孙少安的生活也不可能持续到2002年。

综上所述,在进行以进行以创设虚拟情境为中心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创设虚拟情境的目的是否明确?

·创设虚拟情境是否有助于将抽象历史具体化? ·创设虚拟情境是否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史实? ·创设虚拟情境是否有助于激活思维?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有史实作为依据?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足够典型?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与历史内容有内在的联系?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具有趣味性? ·创设的虚拟情境是否具有合理性?

如果以上因素中,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创设虚拟情境只是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吸引眼球的形式,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的设计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历史教学在于“让学生如何感动”,不在于接受没有生命的死知识。历史虚拟情景教学,采用生动的形式,使学生对历史史实有深刻的印象,然后再让他们逐步形成有关的历史见解以及对历史发展方向的思考。因而我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虚拟情境教学法有其适用生和生命力。但是如何很好地设置虚拟情境,是一个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我的思考未必成熟,恳请大家指教。

参考文献:

(1)郭秀平.历史教学能用“人造史料”吗?[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9(2)夏辉辉.从“帕帕迪”的命运看历史新课程改革[J].创新教育,2007(3)王召华

《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课件(4)刘成香

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5

摘要:高中阶段,学生的美学欣赏水平和文学水平都已经达到了相应的层次,能够对于课本当中的小说开始进行自主的欣赏。目前高中课堂上对于小说文本的教学形式较为僵化,仍停留在“阅读理解”式的教学模式中。本文通过对情景教学手段的探讨,希望能够找寻到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一条新道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 小说教学 情境教学

高中阶段是学生为独立生活做准备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已经开始对问题有了初步的独立探索,学生们在这个阶段受到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将伴随他们的一生。这种人生观、世界观乃至于美学欣赏的教学,突出的体现在高中的语文教学当中。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过度强调知识点,注重概念、文字、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对于学生自主鉴赏能力培养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引入情境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情景教学的概念解析

所谓情境,指的是情感与场景的总和。与其他抽象的概念不同,情境是具体的、能够被人们所感知的一种事物。《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当中对于情境教学有着这样的论述:“知识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才能体现其意义。知识不是孤立而来的,因此获取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具体情境,在情境中感受和把握知识。”中国的教育家们也早有关于这方面论述的雏形,伯牙学琴、孟母三迁,都是对情境教学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蔡元培先生的“改革注入式”教学手段,无不是对情境教学方式的尝试。

情境教学可以被应用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仅传递知识,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到高中语文课堂中,情景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手段,创建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场景,利用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深层次的认知理解。

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小说内容中所描绘场景的构建和还原是最重要的内容。高中课文中的小说场景,往往都能够引申到当今的实际社会环境中,能够对学生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启示。通过在课堂上构建相关场景,语文教学跳出了“教书”的窠臼,将教学活动有效升华到“育人”的层面。

二、情境教学的手段分析

具体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部分实现对小说中原有场景的还原,通过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对于课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一)引入名家评述,实现学生对于情境的虚拟再现

这样的手段主要适用于对于古典文学名著选段的教学当中,比如必修三的《林黛玉进贾府》、必修五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对于这些古典文学名著的学习,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其对于文章美学赏析的水平。

这部分内容传承悠久,在历史上早有许多名家做过批注,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一部分资源,提倡学生的自主情境构建。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具体的生活经历,很难体会林冲在当时走投无路的窘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金圣叹先生对《水浒传》的点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那雪下得正紧”,金圣叹先生点评:“写雪妙绝”。金先生还曾评论说,行至此处,便是无雪,也要哭上三声。

笔者就从这两句评论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林冲当时心境的再现。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有雪悲戚,无雪也要哭上三声。学生通过他人的评述,自己的脑海中构建相关的画面,实现情境的虚拟再现。通过这样的多方再现,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小说主人公的内心,提升对于文章的鉴赏层次。

(二)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情境的部分真实再现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班级里面的学生是非常有活力的教学活动主体,我们可以根据小说中的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内容之后,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小说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加深其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教学质量不知不觉间也就提高了。在教授《雷雨》、《边城》等戏剧冲突比较集中的当代文学名著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小品的表演。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表达课文当中比较突出的戏剧冲突并加以演绎,让学生能够很好地代入课文中的主人翁,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

还可以恰当的使用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小说中情景的再现,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们除了可以让学生们在表演中领悟人物的情感之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比如电视剧《水浒传》中的一部分视频资料,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小说内容的兴趣,加深其对小说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境教学的积极意义

情境教学有助于提高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们难以体会到小说本身的那种美感,因此难以对小说产生兴趣,课堂也变得枯燥、乏味。情境教学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情景的创设当中去,可以加深他们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理解小说人物性格,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对于小说本身的阅读积极性,也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情景的重现中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理解人物性格以及情绪,了解作者想要通过小说传达出来的情感内容,并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情境对话感受小说中的语言风格,掌握良好的写作技巧。

四、结语

情境教学的引入,是对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重要革新。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是写作技巧,还应该包括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对作者写作意图的领会等更高层次的技能。语文教学,原本就应该充满乐趣。我们要对于情境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让语文课堂变得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情境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6

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从教学需要和现有教材出发, 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具体、直观的学习情境, 帮助学生体验、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的方法。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 具有如下突出意义:

(一) 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学生易于理解书本知识

正确选用各种教具, 如图片、图表、ppt课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样板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等直观教学方式, 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 从而达到灵活运用, 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二) 能够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形成必备的专业技能

通过练习、实验、模拟实训等实际动手操作, 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 加强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

(三) 能够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

通过设计和讨论问题传授知识和技能, 促使学生从探索中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和技能, 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四) 有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

在实物教具、语言、模拟实训等多种方式的教学过程中, 让知识、技能、智力、能力、品德、情感、态度、意志和体质等各方面,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使之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积极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会计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使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景、引入实际工作中生动的实例, 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意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强情境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互融合, 灵活运用, 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般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课堂讨论———点拨讲解———动手操作———核对检验”5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使学生在感受情景中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举例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较轻松地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内容。本人将教材给出的业务题设计为直接编制出记账凭证和已登记的会计账簿在课堂上展示, 创设情境, 让学生根据实物来进行对账, 发现错账后研究更正方法并自己动手操作, 这样, 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 使学生有身临会计岗位之感, 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动手操作的热情, 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 创设情景:教师用课件展示错误的证、账, 请学生迅速对账;进而引导:如发现错账, 能不能像同学们做错了作业那样用橡皮、小刀刮擦, 或用涂改液涂改呢?再引出新课题:会计人员究竟应该如何更正错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错账的更正方法。2) 课堂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 此时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 教师不必急于纠正。3) 点拨讲解:病人到医院看病, 医生往往要“望、闻、问、切”, 摸清病情, 才好对症下药, 同理, 我们学习错账的更正方法, 首先也要弄清楚出现错账的基本情形。教师随即板书主要内容———错账的基本类型、错账的具体更正方法及步骤加以分析讲解。4) 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完毕, 再用ppt课件出示实际工作中容易出错的记账情形, 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凭证和账簿样板, 按刚才讲过的更正方法及步骤加以更正。5) 核对检验:教师展示ppt课件及事先准备好的凭证和账簿样板, 辅之以点拨讲解, 要求学生自己核对检验, 找出作业中的错误。

三、关于职业院校会计课堂情境教学实施的思考

(一) 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

从教师角度出发, 要使情境教学法在会计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实施, 就必须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及实施者, 实施情境教学, 必须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并能甄别和选择具有趣味性、参与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情境, 以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索问题的兴趣。要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能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感交流, 积极互动。那么创设教学情境是关键。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应当做到:

1) 紧扣教材内容, 突出重点、难点, 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2) 准确把握知识、技能、情感及德育的教学目标。3) 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知识结构。4) 了解情境包含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及与之相关的案例。5) 课前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资料 (如导入新课的问题、讲授新课运用的案例、课堂上的巩固练习题等) , 这些准备工作对促进教学效果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加强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从教学手段的角度出发,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著, 特别是在专业学科中的运用尤为有用。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可以使难以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 通过动态模拟、图文并茂的画面、录像剪辑及音效视频的插播等形式表现出来。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 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 缩短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从而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堂45分钟。

(三) 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编排中, 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和探究,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动脑、动嘴、动眼、动手,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考虑到职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 自律性不是很强, 在会计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把握,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知道:实施情境教学需要学生的配合。因此, 教师应加强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拓宽知识面, 有效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课堂讨论”、“动手操作”及“核对检验”则让学生感到置身其中, 学习主动性会大大加强。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 篇7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数学课堂教学 自主、快乐地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65-02

在“百度”里输入“情境教学法”就会出现这样的关键句子:“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法有以下六个基本途径: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我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创设生活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多媒体展现情境(把图画和音乐结合起来)、交流体会情境。个人认为这四种方法比较适合数学课堂教学。

一、利用生活展现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中,亲身体验情境中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单单在课堂上枯燥的讲解,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为此我结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把学生带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栽树,然后亲自动手测量、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二、利用实物演示情境

小学生对平面几何知识掌握的很好,可是到了立体几何知识的时候由于空间的转换,学生的认识就变得模糊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对策,也就是好的教学方法。这些年不断的摸索我认为利用实物演示这个方法比较好,让学生运用实物、学具等摆一摆、移一移、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增强感性认识。例如一年级的《认识物体》,我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让学生“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让学生知道不同物体的的形狀,知道相应的名称,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我在教六年级《圆锥体体积》的时候,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实物进行实践,自己去探索推倒体积公式。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再现情境

数学知识学起来不想语文等其他学科知识那样丰富多彩,略显枯燥,但是如果我们充分调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可以把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优美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新知识导入环节,我经常播放动听的音乐配上好听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我还是经常利用学生爱看的动画片作为创设问题的背景图片,如:喜羊羊想知道怎样才能计算出他们学校操场的面积?灰太狼很疑惑:所有的圆柱体的体积都是圆锥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吗?利用这种方法提出问题比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更具有吸引力,因为这都是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

四、利用相互交流体会情境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一位留学者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但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例如教学中,我把五年级教材中“小玲看一本290页的小说。前4天每天看20页,以后每天看30页,再用几天可以看完?”的问题改为“能在6天内看完吗?”

生1:(290-20×4)÷30=7(天)比6天多,所以不能看完。生2:20×4+30×6=260(页)少于290页,所以不能看完。生3:(290-20×4)÷6=35(页)比30页多,所以不能看完。生4:(290-30×6)÷20=5.5(天)多于4天,所以不能看完。生5:(290-30×6)÷4=27.5(页)比20页多,所以不能看完。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既有钻研数学的兴趣,又有效地掌握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很好地发展了求异思维……效果显而易见。

总之,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也就是你的方法要适合血清、班情也要适合你的风格。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情境教学”在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应用》 钟丽萍

[2]《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宋全

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8

摘 要:新课改之后,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情境教学法非常适合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对情境教学法的作用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各种物品、语言,或者是道具来人为地为学生创设出一种真实的环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比如,在古诗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再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和精神。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和鉴赏的水平。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情感充沛的文章,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似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内涵。比如,在学习《亲情》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在课前不妨创设一个感恩父母的情境,让学生来讲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感受亲情。

2.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考

通过创设一些和课文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更加热情地主动对问题展开谈论,在不知不觉间学习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内涵。尤其是一些比较科普类的文章,学生有可能不太喜欢阅读,教师创设探索的情境,正好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学生会主动学习。问题的设置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

3.让学生在情境中引起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的目标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来营造课堂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喜欢。比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由于是文言文,学生有可能会背诵但是不解其意。教师可以对古诗进行一个意境优美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所讲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比如,在学习《回乡偶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情景剧的办法,让学生了解古诗表达的思乡之念。

小学语文除了认字和遣词造句之外,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感受情感,学会思考,引起学习兴趣,以便于学生的素质全面地发展,情境教学法非常适合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

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9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置的教学内容要想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就应该保证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相契合,并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基于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前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导人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初步认识,为学生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故事情境导入、游戏情境导入和音乐情境导入等多种方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情境导入教学效果。

例如在对课文《大自然的启示》一课进行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大自然鸟语花香的场景,并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如流水声、鸟叫声和风雨声等,让学生置身于自然情境中,产生学习自然相关知识的兴趣。同时为了为学生课堂学习作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一定的.引导性问题,如让学生分析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并在学生的回答中将学生的讨论方向引向大自然的启示,为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生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培养。

1.2在课堂教学环节开展情境分析活动

情境分析是情境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并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情境进行分析,能够充分发挥出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特定教学情境的辅助下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合理应用情境解析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对《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自然科学教学情境,首先为学生展示课外多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然后针对课内几种植物,在进行讲解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猜想这几种植物种子传播方式。这样,学生的好奇心能够得到充分调动,并且联系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将课外植物种子传播与课内几种植物种子传播进行对比分析,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深入研究兴趣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在完成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也能够促使学生对自然科学、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1.3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情境转化

情境创设教学法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情境转化,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参与情境活动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同时,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应该适当的完成对情境的转化,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在完成《乌鸦喝水》一课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实验教学情境,为学生准备水杯、砂石等材料,让学生模仿乌鸦的做法,进而对乌鸦喝水的过程形成直观的认识。在完成情境模拟教学后,教师适当的对此教学情境加以转化,如”爸爸的乒乓球掉进一个小洞中,但是爸爸只有一点水,不足以将其浮起来,爸爸怎样将其拿出来呢?”此时学生基于对乌鸦喝水知识的学习,就会提出将水倒入小洞中,然后利用乌鸦喝水的方式将其浮上来…。这样,学生不仅完成了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形成固化思维,()还应该引导学生探索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如继续找水,使用一头带有粘性的小棍子将乒乓球粘上来等等,切实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

2 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应用效果评价

情境创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能够借助情境创设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充分调动,对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通过借助对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且借助情境背景,学生也能够学习更为丰富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生全面发展。新时期,基于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应用,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值得对情境创设教学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情境创设教学法的应用措施,发挥情境创设教学法的优势,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辅助。

【参考文献】

[1] 李辉.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6):93 -93.

情境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小学作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8-01

众所周知,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及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在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的是以往滞后的教学模式,在此类模式的持续压制下,学生写出的文章不仅无充实的内容,而且无新颖的立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快予以改进,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本文简要分析了情境创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希望有助于作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用自身的感受去创设情境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如在指导写《――的苦恼》的半命题作文时,教师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苦恼。比如有这么个小故事:从初中便患上了近视眼,这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苦恼。有一学期,我特别近视,老师在黑板上写,我看不见黑板,便格外用心地听,但还是越来越不会做题,成绩直线下降,我的心里急呀。唉,都怪这双近视眼,心里别提多苦闷了。然后,当教师要求他们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苦恼时,大家纷纷地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大家,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个子矮”的苦脑;有的述说了“小胖墩”的苦闷;还有的则讲起了自己家没有电脑的烦恼……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个个敞开了心扉,各种新颖的话题不断产生,随后的作文中不仅选材多样,而且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深入生活体验情境,开展活动融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说撰。”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书,是最好的作文题材,也是最好的作文教学情境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搜集素材和资料,同时有意识地为作文教学开展一些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最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比如:写我的校园,可以带领学生体验校园人文环境,感受校园文化建设。向学生详细讲解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和相关人文历史,带领学生细细体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渐入“物我合一”的境界,让学生有话可写,下笔有神;写亲情,教师可开展亲情活动,比如开展 “父母眼中的我”、“为妈妈洗脚”、“献给母亲的歌”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涌现出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亲情作文;写游记,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山清水秀的景区游玩参观;写人的记叙文,可启发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写作素材,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观察人物的外貌、言谈举止……当学生融入情境体验后,激情地感受生活时,生活也会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灵感。

三、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

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写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我》,因为在学生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学生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考古学家;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宇航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科学家;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探险家……此时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学生的发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说出了真情实感,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这样不但便于学生发挥想象力,保证抒发真情实感,使文章内容充实,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效地改变学生“怵头作文”和“移植作文”的现象。

四、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如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让家里有饲养小动物的学生把小动物带来,将教室里的桌子拼成几处,每处放一种小动物。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特意创设一种情境,会让学生真正走到作文创作中去,用心去感悟情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能够做到情感真挚,下笔有神。同时情境教学避免了枯燥,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思维潜能,让学生切实明白写作文不是“让我写”,而应该是“我要写”,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

参考文献:

[1] 于爱芬.个性化写作的有效指导[J].教育科研论坛.2009.(09).

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11

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些充满历史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走进与课程内容相近或者相似的历史背景中感受和体验特定时代的文化和思想, 在对文化和思想产生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加深对课程内容及内涵的理解。

历史的发展是具有递进性和跨度性的, 也就是由于在历史教学中时间呈现出压缩性特征, 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将时间数字化的特征, 如中国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西方早300多年,学生将300简单化为数字,并没有赋予300历史的内涵,也就无法引发学生关于中国古代成就的认同。另一方面表现为历史教学的时间跨度特征, 历史教学通常在一个课时的教学中渗透着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文化, 如唐宋就历史的发展来说时间跨度角度, 宋代比起唐代无论在生产力还是社会生活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宋代的成就是高于唐代的,这是由历史的进步性决定的, 但是时间的压缩无法让学生感知唐代到宋代的发展过程, 而对于唐代开放性的过分强调造成学生的理解误区,认为唐代在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最高。历史教学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历史情境化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历史情境化教学引导学生走进与内容相近的时代去看去感受去解决当时的历史问题,促进学生以史鉴今和对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

二、初中历史开展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 )教师观念上对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不认同

在对初中历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 教师虽然对情境教学能够有效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考表示认识,但是表示情境教学会分散学生注意力, 情境教学使得学生的关注点聚集在同伴交往上,而严重削弱了学生关于历史史实的记忆。在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观察中发现, 教师对于情境教学的设置大多局限在一些内容较少、较简单的课程,是作为历史教学的一种调味品或者说是对学生前期认真听课的一种奖励。一些教师还简单地将情境教学理解为情境问答,例如,一名教师陈述,在科举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提问,范进中举需要参加哪些考试,需要读哪些书,学生通过读书回答问题,教师认为这就是情境教学。也就是说,一些教师在观念中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分离,将情境与学生主动性相分离,导致情境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形式化特征。

(二 )初中历史的情境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背景下的情境教学, 旨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问题情境为支架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情境教学的主动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学生只是简单地跟着教师的步骤,进行课程内容的复述,并没有展开关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在初中历史的情境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形式化地给学生几分钟的讨论和思考时间, 然后开始点名,由学生个别回答,而对于扩展性理解的情境问题大多数教师自己讲解。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情境化教学中,教师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思维为核心,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要形式,学生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自我思想,没有自我思考,更无法借助历史经验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对现实问题产生独特借鉴。

(三 )情境问题的设计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教学是贯穿整节课堂的,包括导课、教学和课后作业的设置,其核心是情境问题的创设。通过对教师的问题情境的反思发现,教师在导课过程中并没有通过讲故事、旧课回顾等情景问题设置的方式起到引领新内容促进学生思考, 大多停留在语言上的承接。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只是对课文基本内容的设计,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在课文中找到固定答案,并没有涉及知识理解,例如在讲到老子和孔子思想时,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孔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有哪些,老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关于孔子思想研究的是什么问题,老子思想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等需要学生讨论和思考的问题不曾涉及。

三、初中历史有效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 )开展教学内容和情境形式全面结合的情境活动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以情境的教学活动为支架, 引导学生展开关于教学内容的自主学习, 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学习是融合在情境的教学活动中的, 情境教学的课堂中没有脱离情境活动的教学内容, 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完全是学生在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 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例如,在《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以PPT的方式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关于秦汉文化的展示引发学生关于秦汉文化的感性认识, 然后教师设计问题为什么表演者手上拿着竹简,是用来干什么的?教师作为导游,以PPT画面的展示带领学生了解秦汉文化,观察纸的演进过程,在秦汉之前大家把文字写在贝壳、骨头等上,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道具拿上来引导学生把名字刻在上面,学生用圆规刻字,有的学生开始反映刻的看不出来,有的学生说字的笔画不好写,教师让学生搜贝壳名字的过程中贝壳还出现了损坏, 学生从中理解贝壳的不易保存和不方便。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纸的原料,想象纸的出现,是通过麻的初加工,纸质粗糙,有的学生说颜色像现在的烧纸,学生理解纸的改进需要对纸的颜色和纸的粗糙度进行改进,教师通过纸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在这节课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完全融入情境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观察、感受,在动手创造的过程中体会纸的演进过程,学习新课程内容。

(二 )情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

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12

---2014年黔东南州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初中数学专题课题学习心得体会

锦屏县平秋民族中学:唐宗康

为期八天的全州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结束了,先后有十多位老师给我们授课。在培训课题中,既有法制与安全专题,也有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还有初中数学新课改的热点问题与分析,更有高效课堂教学的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等等。在老师们的授课中,我对课堂教学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特别是凯里五中张礼利老师的讲座——《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启迪颇深,下面是我通过学习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课堂情境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式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小品)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案例1:在教学概率问题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请两名学生上台,一个扮演街头摆设骗局的甲,另一个扮演过客乙,其余同学做看客。甲为了招揽生意,向围观群众做宣传:“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你可以获得10元,否则你给我5元,来试试,看看的运气如何。”过路人乙听了后念叨:“同时朝上或朝下,我们可获得10元,输了我只给对方5元,嘿,有门!”

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结果一连投了5次,乙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不敢再玩下去,他禁不住问:“同学们,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活中经常有类似的骗局,把它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展开激烈的讨论,然后埋头计算,很快从概率的角度认定这个游戏不公平,是骗人的把戏。

二、课堂情境的应用性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把一些重要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解决问题。

案例2:如在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时,可以这样设计:元旦文艺晚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个位置进行抢气球游戏,当老师把气球放在直线MN的什么位置时,对甲、乙两位同学才公平?

学生被这一现实的问题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探索发现问题:到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在那里。

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有用的数学。

三、课堂课情境的实效性

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作为学习活动设计者,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生动,变恐惧为亲切。

案例3:儿歌《数青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同学们摇头晃脑读不停)师:同学们个个都是编儿歌的高手,没文字了还可以继续往下讲读。

生:我发现一种规律,下句话和上句话比较增加了1只青蛙,1只青蛙,2只眼睛,4条腿。

师:哦,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了这首儿歌中还有数学规律。那你们用10只,20只,100只,1000只,------,生:x只青蛙,x只青蛙,2x只眼睛,4x条腿。

师:为你们感到很自豪,一首读不完的儿歌,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

巧设情境,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智慧。

四、课堂情境的渗透性

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学科又为数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

案例4:《李白买酒》:“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古诗歌为背景创设数学问题,可以使我们在欣赏古诗歌的同时,培养自己从中提取数学信息,形成数学问题。

张老师的讲座,我们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拓宽了教学视野,更知道今后教学中,老师不仅仅关注知识的结果,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境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篇13

一、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应用

1.1应用情境模拟的教学内容

目前所涉及到的课程几乎涵盖了护理专业各专业课的内容: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导论、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人际沟通、中医护理学、母婴护理、五官科护理学、护理专业英语、急诊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老年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美学、护理管理学、眼科护理学。除了和以上相对应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护理临床带教应用到情境模拟教学法外,手术室的护理临床教学也常应用到这种教学方法。另外也有对学生专项能力的培训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健康教育、心肺复苏操作。在学校的教学中,无论理论讲授还是实验课练习,基础护理学应用情境模拟的方式是最多的。

1.2教学方法

经查阅文献,研究人员对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各抒己见,但大多包含相似的步骤,包括情境案例和教师、学生、实验室的准备,教学过程与评价总结。

1.2.1情境案例的准备

情境模拟是建立在案例的基础之上的,案例设计是情境模拟的关键。案例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其问题设计有一定要求。专家认为案例的选择应以教学教材和大纲为基础的前提,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启发性: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②代表性:选择的案例必须符合临床护理教学及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并能够反映疾病护理的特点,还要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相联系。③真实性:教师必须选择贴近临床最新、最典型的病案,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符合该病案特点患者的护理进程或护理的新技术。案例的编写人员有负责理论讲授的教师,也有临床专家组。情境案例编写完成后在课前1周发给学生进行准备。

1.2.2教师准备

情境模拟教学法对参与的教师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取得教师资格证、本科以上的学历、多年的教龄、中高级职称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情境模拟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的作用,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要求掌握的护理操作融于不同的临床情境中,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流程,分析教学环节,构建评价体系;然后将学生分组并解释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目的、包括内容、实施路径及方法,也可以与学生一起编排具有代表性的模拟情境,对学生进行指导。

1.2.3学生准备

学生根据所给案例,自行分配角色,如护士、医生、患者及家属等,查阅资料,准备情境模拟所需要的物品。

1.2.4实验室的准备

情境模拟需要一种逼真的工作场景,这样可以增加临床的真实性。研究人员一般会根据案例的需要准备相应的场所,如护士站、病房、医护办公室、产科病房、手术室等、完善的母婴护理实训室等;仪器与设备、服装、道具等都需要提前准备,模具可以购置,也可以自行制作,物品及空间的准备一定要尽显真实,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模拟的顺利进行,提高效果。

1.2.5实施过程

情境模拟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一个联合体,以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来促进教学:①案例是它的基础,就是案例结合情境模拟;②以问题为中心,案例需要依据本次的教学内容与目标设计出问题;③任务驱动模式,提前将案例发放于学生。根据情境模拟与案例结合的方式,刘曼玲将其教学过程分成了5个步骤:①备课中选定案例、确立主干问题;②课堂中引入案例;③根据案例展开讨论;④针对案例进行整体护理情境模拟,可以是师生合作完成;⑤小结与评价,教师总结。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这其中缺少了学生准备的过程。相比之下,陈莹等的教学过程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进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即教师先设计情境,并于1周前发于学生促进思考;然后学生查找资料并分组模拟情境,模拟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探讨及教师点评。王娟等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步,模拟之前到医院去观看真实患者的临床表现的过程,然后再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为情境模拟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还有研究人员用情境模拟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带教,即学生入科后由带教教师扮演各种角色,帮助学生熟练各种操作,然后再由护士长分配带教教师,到临床参与实习。赵嘉等在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前,先让学生观看有关操作的录像,然后由教师分角色进行扮演整个过程并讲解,再由学生分项熟练练习技术后对教师事先分配好的案例进行模拟。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整体感观,避免了模拟时不知所措的局面。还有的情境模拟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的,更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情境模拟教学法的效果

2.1情境模拟教学帮助学生适应临床环境

情境模拟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即提供了与医院相似而安全的环境,同时还提供了模拟的患者,允许学生犯错误,反应的时间还可以延长,不至于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反复的练习,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学习。学生在角色设计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体验临床护理工作,减少学生实习时面对临床工作而出现不知所措的局面,利用所学过的理论与技能,架起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使学生适应实习期的快节奏生活。

2.2情境模拟教学法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情境模拟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3.33%的学生认为情境教学能增强课堂学习兴趣,88.89%的学生认为激发了主动学习意识。情境模拟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营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护理学实验教学效果。

2.3情境模拟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情境模拟教学中,学生能应用各专科知识,提出护理目标,拟定护理计划,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与综合运用知识,以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判断及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与课堂技能相比较,情境模拟是一种可以影响知识、评判性思维和自信心的教学工具。在情境模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活各科学习中储存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2.4情境模拟教学法可以培养合作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组合的体现,它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心理活动技能与沟通能力。在情境模拟教学活动中,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从查找资料、角色分配,台词设计及模拟练习都需要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在情境模拟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不同临床角色,使学生可以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技巧的锻炼。

三、情境模拟教学法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3.1情境模拟与现实的差距性

情境模拟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是被各种量性与质性实验证实的。与此同时,通过实践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也受到关注,毕竟它不是临床现实的真实场景。Choi通过质性研究指出,学生认识到在情境模拟与真实的环境存在差距,而且感觉很难提供他们在真实临床环境中所体现的。所以学生对于医护人员的模拟有一定的难度。Lasater的研究证明,情境模拟从来不会取代现实中患者的护理情境,但是它可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辅助性的、对患者进行合理护理的模板。所以如何增加情境模拟的真实性,减少与临床实际的距离将是护理教育界下一个要攻破的课题。

3.2情境模拟的时间安排与资金投入问题

情境模拟的完成需要有意义的时间与金钱的`投入,所以从时间上来说,它只能针对典型的病例进行分析,不能囊括大部分的病例,这就造成了学生接触面的受限;另外,资金的投入也是在进行情境模拟时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简要的分析,合理的进行资金的分配。实验室的模拟设备的质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仿真的情境模拟在提高学生的感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多种方法学习能力方面要高于低仿真的情境模拟。有研究发现不是资金的投入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如何做到时间的适时分配及资金的合理性安排是研究者们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四、小结

上一篇:一对一谈话材料下一篇: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