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2024-07-05

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精选12篇)

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1

第一条 为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在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师德建设和学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高师带徒等“传帮带”活动,推动和带领广大教职工成为创新型人才。校工会决定在全校开展上海交通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为规范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二条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由在技术、业务和管理方面有专长,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劳动模范作为负责人,并以劳模名字命名,同时有相关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

第三条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基本条件是:

1、有劳模领衔:至少有一名市级以上劳模为领军人物;

2、有创新团队:团队专业技术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团队协作氛围浓厚;

3、有创新项目:每年至少有1项省(市)级以上创新课题或研究项目;

4、有创新成果:每两年至少有1-2项成果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或认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有场地经费:有相对固定、满足工作需要的活动场所,及用于创新活动的专项经费。

第四条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

第五条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努力成为学校的智囊团、岗位的创新源、项目的攻关队、人才的孵化器和团队的方向标,带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创新活动的持续深化。

第六条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积极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开展创新活动,推动学校增强核心竞争力;积极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高师带徒等活动,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教职工。

第七条 自2014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每年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一次,评选按照自愿申报、组织推荐、专家评审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成熟一家建立一家,不限名额。

第三章 创建与管理

第八条 上海交通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须由所在单位部门工会推荐申报,经所在单位党政认可,校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评审,在“五一”劳动节前后进行命名挂牌。

第九条 建立管理制度。劳模创新工作室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劳模创新工作室学习交流、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第十条 建立台帐制度。劳模创新工作室应建立创建活动台帐、创新成果台帐和成员发展台帐。校工会应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台帐,加强日常管理。

第十一条 建立考核制度。劳模创新工作室对自身工作进行定期自检,并做好考核总结工作。校工会将结合考核与日常掌握的情况对工作室进行综合评估,考核内容包括:每年至少有1个创新课题,若干次技术培训、业务交流、高师带徒等活动。

第十二条 实行动态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每三年为一个管理周期,校工会将在周期末对已命名的上海交通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达标者,将不再保留其上海交通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第十三条 劳模创新工作室日常工作活动经费原则上由所在单位承担。对每个上海交通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校工会在一个周期内给予2万元的资金支持,并保证专款专用、公开透明。

第十四条 校工会要加强对上海交通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指导和服务。同时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劳模创新工作室”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第四章 措施与要求

第十五条 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在实践中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保持和发展劳模先进性的现实需要,是广大教职工学习劳模、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有效载体。学校各级工会组织要积极争取党政的重视和支持,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列入工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单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规划。

第十六条 学校工会要关心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的成长进步,保护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的创新创造热情,在总结推广创新成果、推荐申报创新先进人物时给予关心和扶持;在组织疗休养、考察交流、培训学习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第十七条 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及知识产权等的归属问题,按照学校及上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十八条 全校各级工会组织要利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平台,把创建过程作为学习宣传先进的过程,广泛宣传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果或做法,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以劳模为榜样,扎实工作,创先争优。

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2

南海,陕西省劳动模范。在他的带领下,由电缆安装、运行、检修专业技术带头人、技术能手、劳动模范、优秀班组长及青年标兵共同组成了国网西安供电公司南海劳模工作室。工作室以“克‘难’攻坚、技‘海’争流”的工作理念,将“造就技术英才、实现专业领先”作为团队的共同愿景。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以“三多一勤、三能一钻、三学一创”为主要内容的南海工作法。

南海劳模工作室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项目6项,局级科技项目3项,“四小”成果13项,专利项目4项。这些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电缆运行管理瓶颈问题,以及重大工程施工技术难题。

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 篇3

在煤炭行业“寒冬”时节,潞安五阳工会根据当前时期的经济工作重心,组织和发动广大职工,群策群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和煤炭市场产品竞争力。集思广益,创新平台应运而生,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此创办,旨在弘扬劳模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工作作风,犹如一面鲜红的旗帜,将一个个技能人才凝聚麾下,报团攻关,就如何创新创效为煤企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闪光发热。

关键词:创新创效;降本增效;开源节流;劳模精神

作为基础能源行业,煤炭行业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而我国经济增速正逐年下降,在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内外部需求均不旺盛的情况下,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的矛盾依然严重。回顾上半年,国内煤炭行业需求弱、产销量下滑、价格下跌、企业亏损加剧,居高不下的只有库存,脱困成了煤炭行业上半年的主旋律。但无论是国家层面的降税减负,还是地方层面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都没能破解煤炭行业的疲软困境。事实上,产能过剩是造成目前煤炭行业困局的致命因素。

近年来,煤炭行业也力图通过整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等方式化解过剩产能,但整合后,无论是产业集中度还是市场控制力均未达到理想状态。

那么,如何应对“寒冬”时节,是煤炭行业首要问题,在此煤炭经济效益令人堪忧之际,作为煤企更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鼓励员工争做时代楷模,以此鼓舞带动广大职工迎难而上,创新创效为企业的发展降本增效,开源节流,这无异于是“另辟蹊径”,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新时期职工群众的伟大创造,是工人阶级无穷智慧创造活力的具体体现,是用劳模的先进思想、崇高品质、模范行为和创新精神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创新创造的伟大实践,促进了企业创新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随着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作用在各地升温发酵,目前,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五阳煤矿工会工作的又一响亮品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对于发挥劳动模范的引领作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尤其是应对煤炭行业市场疲软的境况,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结合五阳煤矿发展战略,为充分发挥该矿高技能、高学历人才在科技创新、技能攻关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工作环境,不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五阳煤矿于2012年12月创建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旨在弘扬劳模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引领职工群众奋发有为,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提供平台更好发挥技能人才优势,是一个集技能传承、经验交流、技能创新和技能转化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创新基地。这标志着该矿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攻关克难、自主研发水平将掀开新的篇章。

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由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张联斌及获得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唐满元担任组长,由获得矿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穆春平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十余名矿劳动模范组成。

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主要是以文化为引领、专业技术创新为目标,该工作室里的每个成员都以劳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负着模范引领、技能传承、技术革新、学术交流、新技术推广、应用等职责。

劳动模范创新工作室是以劳动模范、金牌员工、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技能领军人物姓名命名,带领团队立足基层,通过传播先进创新理念、科学管理(操作)方法、高超技术技能,由点带面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组织。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广普及先进理念、技术和方法,提高职工的技能素质,突破本行业本专业的技术发展瓶颈。通过科技咨询、技术诊断、人员培训等活动,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推动人才、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形成产学研用之间有效互动的创新模式,为企业培养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

在技术经验交流的同时,传承劳动模范精神,成为企业技能传承的纽带,人才培养的基地,为该矿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成长打造了绿色通道。把职工凝聚到劳模周围,传授经验,切磋技术,培训技能,提升职工素质,培养了一批专注于一线创新创造的团队,推动了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1 难题攻关,技术创新

矿山的首席设计师、高级技师、省级劳动模范、硕士学士作为组织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主导力量,担负着破解安全生产难题、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责任。工作室于每月面向职工征集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每月召开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并制定具体方案及改进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工作室自成立至今,共解决制约生产的技术难题400余项,技术创新项目100余项,其中40余项分别获矿、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奖,这些小改小革,有效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提高了该矿的劳动生产效率和机械化程度、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

2 传承技能,培养人才

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行师带徒制、导师制、教练制,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实训提升实践技能,规范操作行为,形成了“讲理论→提建议→论方案→定计划→练操作”的模式,每周定期组织学员进行3次业务理论学习,分门别类的对综掘机司机、采煤机司机、采掘电钳工、煤矿电气安装工、巷道掘砌工、矿井维修钳工、液压支架工等12個工种进行专题授课,涉及矿井生产采、掘、机、运、通等专业知识,主要学习新工艺运作特点、新设备结构性能以及外单位的先进经验等。

同时,以每周“专业小考”,每月“系统大考”的检测模式进行测评,并将测试结果纳入高级技师考核范围,以此增强授课者的责任心,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职工的创新能力。

3 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建立技术交流的互动平台,所取得的创新成果不仅解决了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而且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双赢效果。其中,由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明的“神州号风水分离器”,地质预测预报软件就是实例代表。

“神舟号风水分离器”在井下实际试验运行中,完全达到理想效果,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可以使风水混合风压实现风和水的有效分离,保证了支护钻机动力和性能的稳定,提高了生产效率80%。

二是防止钻机润滑油脂快速流失,保证了其动力部分的润滑性能和密封效果。不仅杜绝了跑风串水现象,减少机械磨损度,而且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是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并且使用维修方便,能适用于各种环境,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该创新成果在全矿所有掘进队组推广使用后,不仅可以有效保护支护钻机,延长顶钻的使用寿命,而且还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理想效果。

地质预测预报软件是一款自带数据库文件的地质预测预报软件,实现了对煤系地层详尽地质信息全面掌控的目标,并能有效整合瓦斯,建立水文地质平台,已在潞安全面推广使用。诸如此类的创新成果在生产过程中已推广20余项,并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

与此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拓展了弘扬劳模精神的新途径,为劳模保持和发挥先进性、展示劳模的时代风采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劳模的感召力,让职工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也让职工感受到劳模精神对推进技术进步的强大力量,进一步激发了职工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热情。

潞安五阳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展绝不可以“闭门造车”,成长之路需要广开言路,借鉴和吸纳国内出色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建经验,以此来不断丰富、提升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发展水平,梳理该矿劳模创新工作室发展方向总结如下:

3.1 精心策划、稳中求进

一是要做好选树工作。选树好有一定创新成果和创新能力的劳模;选树好业务精湛、技能高超的技术领军人物;选树好有创新热情、有创新成果的年轻技能人才。

二是要实现“提高率”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活动,实现广大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率,实现广大职工创新能力的提高率;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提高率。

三是要做好“奖励”。首先,做好精神奖励,对在劳模创新工作室中有突出成績的人员授予精神奖励,激发其不断创造创新的热情。其次,做好物质奖励。

3.2 完善管理、改进机制

一要在上级领导和党委领导下,统筹规划创新平台,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制定目标、循序渐进的形成完整的管理机制。

二要尊重和保护创造者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成果。

三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职工群众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方法和思路,提高活动的参与率。

3.3 强化考核、促进创新

劳模创新工作室如何创新 篇4

对于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2008年,南京供电公司的“陈德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通过对技术成果和学习成果的共享,我们依托工作室这个平台团队学习攻关,使团队智慧超过个人智慧的总和。怎么让这个团队形成“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局面?我们确立了“学习求创新”的理念,树立了更高质量、更高追求、更高境界的标准,实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目标,来塑造学习型团队。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人才培养方法的创新。我们将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各类电缆施工的先进工艺和方法,以电子文档和资料文稿的形式记载在案,供每一名成员参考学习。我们应用“首席技师讲授法”“核心技术讨论法”“典型案例示范法”“模拟仿真训练法”“岗位实地培训法”,使团队迅速得到成长。通过日积月累,我们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这是我们始终在同行业中保持技术工艺先进的重要原因。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专业技术的创新。在工作室,每个人都以劳模的标准要求自己,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工作。近年来,220千伏大截面电缆得到广泛运用,对电缆敷设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工作室成员解决了多项电缆技术、施工难题,其中电缆弯道敷设滑轮组、电缆蛇形敷设打弯器、电缆专用固定夹具等三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通过对这些工器具的合理使用,保证了电缆敷设的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成本。以大截面电缆打弯机为例,2009年推广运用至今,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00余万元。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是企业管理的创新。一流的企业,在于管理。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是管理上台阶的平台。面对繁杂的工程施工任务和日益严格的施工要求,我们汇集集体的力量,创造性地形成了一整套工程施工管理的办法,同时结合贯标体系,真正做到了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我们通过对施工各环节的经验性总结,在工作室这个平台上,创造性地归纳出一套施工管理、电缆敷设和电缆接头制作的考核评估办法,严把质量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广大员工产生了四个飞跃。一是争当勤奋学习的知识型员工,当好企业的领跑者;二是争当艰苦创业的奋斗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排头兵;三是争当勇于创新的智能型员工,成为企业的时尚者;四是争当敬业奉献的事业型员工,成为企业的顶梁柱。

劳模创新工作室章程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为发挥劳模引领效应和教授级高工的专长,加快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推进单位创新管理、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引领单位建设,根据上海市“科技兴市”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实现“****”的愿景,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工作室在单位行政和工会的领导下,立足“四个一流”植物园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劳模先进的示范作用,带领职工,加强科研创新、园艺创新和科普创新等。工作室制定及阶段工作目标、计划,建立课题,积极开展活动。通过刻苦钻研,破解工作难题,提高工作效率,培养一大批爱岗敬业、勤奋钻研、勇于创新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科研创新人才。

第三条

工作室努力实现“三个一”目标,即出一批科研创新成果,出一系列科普专著,出一支高技能园艺专业人才队伍。

第四条

工作室设在111室。

第五条 本工作室弘扬社会道德风尚,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及单位规章制度。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六条 工作室的主要任务:

(一)认真学习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协助各级主管部门做好劳模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宣扬劳模的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展示劳模风采,扩大单位形象;

(三)发挥劳模的技术、技能优势,总结推广劳模的先进工作经验,定期组织科研研讨、技术交流与协作,开展攻关和咨询服务活动;

(四)加强与同行业工作室的联络渠道,构筑劳模学习培训、沟通信息、交流技艺和经验的平台,取长补短,增进友谊;

(五)通过高师带徒、导师带教、授课教习等形式,做好传帮带工作,促进有志上进的职工尽快成长,培养、扩大劳模先进的根基;

(六)组织工作室成员对单位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了解劳模在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状况和要求,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促进劳模政策的贯彻落实。

第三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单位行政在双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工作室顾问。工作室可组织有志于钻研科研、园艺、科普等技术人员、志愿者和大、中实习生参加相应的课题研究。

第八条

工作室认真开展各项园艺方面技术创新活动,可以查阅活动所需的有关资料和图纸等。

第九条

工作室可以列席单位有关涉及各类科研、园艺、科普的专业会议,了解和掌握相关会议内容和专业技术。

第十条

工作室可向单位领导提出各种技术创新的建议,单位工会帮助工作室推广技术创新的成果。对申报创新先进奖项给予支持和

关心,并给予优先考虑。

第十一条

工作室教育所属人员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工作,编制有关教材,协助单位进行职工技术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第四章

组织机构

第十二条 工作室的最高机构是全体成员会议,行使以下职责:(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工作室领导小组成员,吸纳、罢免成员;(三)审议工作室的活动计划和总结报告;(四)决定重大变更和终止事宜;(五)决定其它重大事宜。

第十三条 工作室成员大会须有2/3以上的成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半数以上成员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四条

工作室设主任1名,下设3个专业组,聘顾问若干名。工作室领导小组由主任和各专业组组长组成。

第十五条

成员申请加入或退出工作室,需经工作室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对不能认真负责完成工作室布置的各项活动的成员,由专业组组长及时上报工作室领导小组,经审定后做出调整,同时根据需要及时增补人员。

第五章

工作制度

第十六条

工作室主要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日常的组织管理、项目跟踪等,负责创新工作的安排、分解、实施、总结工作。

第十七条

工作室要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1、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攻关立项,年底对照总结;

2、半年一次的专题专业推进会进行研讨;

3、各专业组可根据课题进行情况随时召开项目专题会;

4、组织各类相关技术培训,组织相关技术观摩;

5、每年一次技术创新成果的汇报,注重资料积累;

6、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第十八条

工作室建立台账制度,会议记录台账、创建活动台账、创新成果台账和成员发展台账等。

第十九条

各部门应积极支持工作室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并对具体业务工作给予认真指导。工作室提出的有关工作建议,相关部门应仔细研究并给予明确答复。

第六章

经费来源

第二十条

工作室经费由上级工会、单位行政和单位工会联合拨款。

第二十一条

单位工会将经费纳入单位工会财务统一管理,并对日常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指导。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自二0一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单位

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标准 篇6

1、标志明显。以劳模姓名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牌匾标志显著,悬挂位置醒目。

2、场所规范。每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有适当面积的固定办公活动场所,内设办公学习室和成果、荣誉展示等内容。

3、设施齐全。配备必要的专业资料、器材工具、信息网络、办公电脑、实验仪器等设施。

4、职工参与。组织职工参加,培养技术骨干,扩大劳模创新团队。

5、制度完善。活动开展、学习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奖励激励、内部管理等制度完善规范。

6、经费保障。劳模创新工作室所在单位设有专项经费用于创新活动开展。

7、台帐详实。创新活动开展有准确、详实的例会、资料记录;建立创新工作室和成员档案,全面反映工作室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状况;有工作班子、工作计划、已获创新成果、近期创新项目、活动记录等记载;组织机构、总体目标、研究项目、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等展示内容。

刘杰劳模创新工作室事迹交流材料 篇7

青春铸就光明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工友(同事)们:

大家好!我叫刘杰,是煤制油化工安装检修分公司的一名焊工班长。今天,站在这里我很荣幸,从一名青工逐步成长为焊工技术“大拿”,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焊工班长,我是幸福的!感谢集团公司工会搭建这样的平台,也感谢安检公司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怎样立足岗位创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一点领悟与体会。若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当工人,就要当技术过硬的好工人

焊工是用焊花映衬伟大,用身躯编织奇迹的人!每一个焊工的成长都是建立在汗水的付出中。还记得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师傅就告诉我:“当工人,就要当技术过硬的好工人”!为了尽快独立工作,书成了我最好的老师,我每月的工资除了吃饭,剩下的都买了书。有些书比较贵,买不起,我就到书店去抄有用的东西。学习换回了收获,知识显示了价值。我在学习笔记上记载了十万字的“检修焊工经验秘诀”。为了尽快提升技能,焊条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工作服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小洞,胳膊腿上留下了数不清的烫泡。有一年冬天,我把身上穿的小棉袄带回家洗了洗,晾在阳台上,被我的岳父看到了,便问我媳妇:“这是谁的棉袄还不扔了,都被虫子咬成马蜂窝了”。媳妇笑着说:“刘杰的胳膊更像马蜂窝!为了报答单位的知遇之恩、培育之情,他是豁出去了,可苦了我了!”,妻子的理解使我很感动,兢兢业业苦练本领,践行师傅的教诲,不忘初心!付出总有回报!我没有辜负师傅对我的期望,很快成为班组的技术能手,获得了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神华宁煤集团“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等荣誉。

啃骨头,就要啃最难啃的“硬骨头”

煤制油安装检修分公司主要负责化工园区各设备的安装和检修任务。气化炉的干煤粉气化技术是德国西门子技术,长期以来,检修这些设备很依赖国外的焊接专家,造成检修费用高、周期长,属于技术垄断。为了摆脱困境,打破焊接技术封锁,2013年12月成立了刘杰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一次气化炉检修中,德国西门子公司负责对气化炉水冷壁维修,我心想这是绝佳的“偷师”机会,“蹲点”到晚上他们下班,悄悄的摸进了检修工棚,结果傻眼了,全是英文,一个都不认识。为了摸清老外“底细”,我和德国佬打起了游击战,期间拍下了焊机、氩弧焊枪、打磨工具等设备的照片,就连焊丝头、钨极头和焊渣我也没放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后来气化炉水冷壁修复课题研究中,这些照片都派上了大用场。它让我发现了焊丝头上的秘密——德国人用剩下的焊丝头都是经过断丝钳剪过的。整两个月的检修,朝九晚五,我们的领导急的团团转,可是人家不管,八小时工作,吃好的,住好的,还不让看。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就想一定要啃下气化炉水冷壁修复这块硬骨头,让他们看看,神宁人能行!那次检修完的气化炉投用仅仅1个月后,又出现水冷壁盘管烧穿问题,严重影响了气化炉长周期稳定运行,水冷壁的修复成了烯烃装置的“红线”项目。创新工作室决定对GSP气化炉水冷壁修复技术进行研究。没有经验借鉴,我们上百度,没有特种焊接工具,我们自己制作!我们有的是骨气和力量!通过总结经验,反复焊接操作,发现在气化炉水冷壁检修过程中,采用将损坏盘管整体割除,错口切割的方法将其取出,焊口焊接时采用全氩弧焊接方法,小电流,焊前预热,高频脉冲引弧,控制层间温度。锚固钉修复采用从锚固钉中部切割,至根部保留1-2mm确保不伤及母材的方式进行锚固钉的焊接,能够有效地提高焊接质量。气化炉先后五次采用此修复方案,实际应用效果良好,连续A类运行时间超过3个月,很好的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这样的焊接工艺比西门子专家的检修工期缩短了35天,增加了气化炉的使用周期,按一台炉子一天产出1000吨甲醇,每吨甲醇2000元计算,直接经济效益7000万元左右,间接效益更加明显,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力和材料的浪费,提高了检修工作效率,更快的保证了气化炉的正常备用。解难题,就要解提效创收的“大”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工作室才能不断地发挥作用。在检修气化炉的工作中,发现烧嘴地不停修复也是个“大问题”,它是气化炉能否正常燃烧的核心部件。气化炉烧嘴体长且偏心,车床无法加工,而烧嘴的日常修复工作主要在于控制水夹套与主氧分布器端面间隙在0.25-0.30mm之间,焊接时,应进行精确定位,保证新水夹套与烧嘴的同心度在0.45-0.55mm之间。同时主氧分布器焊接时必须保证分布器与点火烧嘴的同心度在0.05-0.15mm之间,以保证点火烧嘴能够顺利装入主烧嘴中。由于烧嘴的主要材质是德国进口钢材(EGrNi-3)不锈钢的一种,要解决焊接变形,首先就要了解钢材的特性。利用业余时间我查阅了不锈钢的焊接特性,钢材性能,控制措施等资料,对检修方法和焊接工艺进行焊接试验,最终确定了一套独立完善的气化炉烧嘴修复工艺。重点制造了烧嘴转动器,实现了烧嘴的自由转动,省去了行车、倒链等辅助工具,以前5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2个人就能轻松应对,创造经济效益约3万元/年。在节约公司检修成本的同时,也有力地保证了气化炉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建队伍,就要建精业务创效益的好队伍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必须注重培养高技能人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才能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为了给职工搭建起学习的平台,建立了工作室实操模拟训练中心,制作了焊接位置模拟练习架,配备了氩弧焊机、型材切割机等焊接检修设备,能够满足各类技能鉴定,技能比武,人才培养的需要。工作室组织相关成员,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将攻关课题过程中总结出的核心技术、重点知识在职工中广泛传播,提高了职工整体技能水平。

为了让工作室成员能够了解气化炉水冷壁盘管更换的特点,有模拟焊接练习的地方,我利用检修废料制作了气化炉水冷壁模型,通过在模型上讲解示范,不断的模拟练习来提高焊接技能,充分还原现场检修的情形。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上,我采用因人施教,理论、实操练习、现场经验积累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培养出了能够焊接高温高压特种钢的焊接人才4名,焊接低合金钢的焊接人才6名。其中两名2014年代表宁煤集团参加自治区焊工比赛夺得团体二等奖。

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8

摘 要:劳动模范是社会生产实践主体劳动者中的标兵榜样。劳模精神体现了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本文探索了新时期劳模精神的内涵,论述了劳模精神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95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的优缺点,探讨了劳模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促进作用及高校培育新时期劳模精神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劳模精神 95后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一、新时期的劳模精神

1.劳模精神的含义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劳模精神是我国社会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动模范的引领作用,在全社会倡导劳动光荣、人才宝贵、知识崇高、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

2.“双创”时代中劳模精神的内涵

劳模精神折射出了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代的价值和道德取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时代内涵。新时期的劳模是具有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和职业品质的大国工匠型劳模。新时期劳模要有“时代烙印”,是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既有效益又有效率的智慧型劳模。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劳模精神也要与时俱进。“双创”时期的劳模精神要注入善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等时代精神。作为劳模,应该具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坚持改革、敢于创新、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方法、手段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劳模的价值只有与时代的发展和价值趋向相符合,才能体现出先进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劳模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劳模精神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

1.劳模精神鼓励创造性劳动,推动改革发展

在新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而改革前进的精神力量和标杆就是劳模精神。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实干兴邦”,他提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新时代,“劳模的评判标准、人员构成都已发生变化,将‘创新’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应有之义。新时期的劳模不仅应该在劳动技能上领先,在价值引领和创新创业能力上也应当起表率作用。

2.?谀4葱麓匆狄?领方向,助推市场经济

劳模作为职工群众身边的典型,其创新创业活动具有直接有效的激励和带动作用。新时期的劳模是各行各业中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骨干成员,许多劳模从所在单位的重点工作着手,积极围绕企业生产运营中的技术难题,着力技术创新;部分劳模在社会治理领域不断探索,开展社会创新,提升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社区的管理水平。一些劳模在系列政策措施的引领和鼓励下,投入创新创业大潮,充分发挥精英优势,创造直接、间接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就业和创业,点燃了职工的创新创业热情,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二)劳模精神在创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劳模精神丰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劳模精神是高尚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凝聚作用,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校园劳模典型,有助于丰富校园创新创业精神。弘扬劳模精神,有助于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劳动生产领域的具体体现。”劳模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解决价值取向方面的困惑,充分理解并践行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劳模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维度,要求大学生能在困难的环境中以勤奋踏实的实干家精神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帮助创业者保持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态度,增强承担创业风险的勇气。因此,劳模精神为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注入了精神力量。

2.95后大学生创业的优势与问题

麦可思发布的《2013中国大学新生心态表――你所不知道的“95”后》调查报告显示,95后的大学生独立自主、思维发散,活跃度高,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硕果的同时,也遭受外来思想、政治、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大多数95后大学生目标高远,人生态度积极,具有较高的自信,是时代的先锋,是塑造社会风气的重要力量,这是他们投身创新创业浪潮的优势。另一方面,95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普遍辨识能力较差,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人生目的更多地倾向于个人化,这也局限了他们投身创新创业的精神意志和价值取向。因此,需要优秀的精神力量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95后大学生正确地投身创新创业。

3.劳模精神推动95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

鉴于95后大学生存在上述优缺点,用劳模精神对他们进行引导、示范,能够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创新实践中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向95后大学生弘扬劳动者的信念与追求,使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祛除弊病,坚定信念,树立贡献社会、造福社会的理想,提升创业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观。

95后大学生是新时期创新创业的先锋,要深刻领悟并实践正确的劳动观。践行劳模精神,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等错误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觉投入创新创业的劳动实践中。劳动模范的榜样作用能够增强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主动性,努力迎接挑战,同时,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劳动创造性,发扬艰苦创业的劳模精神,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知识技能与正确劳动观的新时期人才。

三、高校培育劳模精神、助推学生创业的基本路径

劳模精神只有被不断地传承创新、辐射到全社会,才有生存的土壤。教育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传承渠道。高校要不断探索劳模精神的实践维度,探究如何从教育的角度把劳模精神以先进的方式作用于物质生产力。探索劳模精神的弘扬、引领95后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结合校园文化实际,开展顶层设计规划

高校要明确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结合学校的校风校情、传统习惯、价值观与育人观,把劳模精神内化于顶层设计规划,以顶层设计指导劳模精神在校园规章体系中的形象化。尤其是,高校在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劳模精神纳入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教育,同时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人群,尤其是95后大学生人群,推出有针对性的劳模育人顶层设计规划。

2.关注劳模时代精神,加强劳模文化研究

培育劳模精神需要关注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的特征与本质,考察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理清劳模精神与创新创业的内在联系,认识劳模精神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高校应鼓励并加强对劳模文化的研究,支持各类研究活动与课题,探索劳模精神与劳模文化的政治导向价值、哲学意义、文化传承价值、道德价值和时代意义。

3.劳模融合创新创业,形成长效育人机制

高校要融合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构建完整的劳模文化育人机制。高校要科学统筹并制定融合劳模和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鼓励研究开发劳模文化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教材与课程体系,培养懂技能、会创新、高素养的学生创新创业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劳模文化育人的理念,把人文精神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过程。面对95后大学生,高校要积极探索构建劳模育人机制的新方法、新方式,充分利用新兴技术与网络新媒体,通过良好的呈现方式和互动方式形成有效育人机制。

4.开展多种校园活动,构建创新实践体系

高校要开展劳模精神结合创新创业的多种校园活动与多层次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劳模精神的认同感,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实践,把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广泛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在校内举办劳模精神相关的征文、演讲、竞赛、参观等活动,开展各类学习劳模志愿者活动,鼓励劳模社团和创新创业社团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与各类社会实践,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劳模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平台,形成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助推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劳模精神、内化劳模精神,实现从知识、能力到精神的高度融合。

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培育劳模精神的举措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近60年的办学历程中,先后培养了130多名省市级以上劳动模范,被社会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通过聚焦劳模文化育人,充分挖掘和利用劳模资源,积极开展劳模育人实践,精心培育工匠精神,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劳模文化育人品牌。

1.??化顶层设计,开展劳模文化品牌教育

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将劳模文化纳入整体育人规划:一是挖掘和利用劳模资源,如聘请劳模校友担任学校理事会理事长和校友会理事,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二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十三五”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等文件,将劳模元素注入校园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强烈劳模文化印记的校园文化。

2.建立劳模文化研究中心,探索劳模文化育人机制

学校成立上海市劳模文化研究中心,组建劳模文化研究团队,开展劳模文化主题研究。开发建设劳模文化电子资源库,为劳模精神育人提供资源支撑,同时通过易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劳模事迹,传播劳模精神,逐步形成“双教材(思政课统编教材与劳模育人特色教材)、双课程(思政课必修课程与劳模文化育人辅助课程)、双基地(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劳模育人实践基地)、双师资(思政教师与劳模讲师)、双结对(优秀学生拜师与劳模结对)”等良性互动的劳模文化育人机制。

3.确立劳模文化育人理念,劳模精神融入思政课程

学校确立劳模文化育人理念,以劳模人物、劳模故事、劳模精神为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推进育人创新提升育人实效。劳模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政课教学,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劳模精神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开设《劳模精神与创新创业》、《职业生涯与职业信用》通识课程,以劳模精神激励学生励志成为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创新的有用之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近年来,加大对学生创业行为的扶持,推行预创业,建设创业街,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演练机会。2016年学校被授予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上海首批50家“创业梦工坊”、首批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5.建立劳模育人基地,开展学习劳模实践活动

学校建立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开展情景现场教学,让学生充分领会时代创新精神。对接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推动建立20个劳模育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在基地进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增强对劳模精神的认同和践行。学校还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对学生开展创业励志教育。同时,还聘请劳模担任学生人生导师、学习导师和职业导师,举办学劳模做工匠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

参考文献

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9

关于开展“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活动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基层分会:

为充分发挥劳模先进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搭建职工岗位建功成才的平台、激发创新热情的平台提供动力,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建设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心局决定在全局开展“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搭建中心局劳模先进创新平台,发挥劳模先进引领带动效应,围绕企业发展,深化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职工素质工程,通过激发劳模先进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活力,打造具有中心局特色的创新品牌,带动广大职工为企业献计献策和岗位建功成才的热情,为全面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活动目标

通过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活动,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和创新活力的劳模先进工作团队,推出一系列以劳模先进命名的优秀创新项目,先进操作法和服务承诺。

三、组织领导 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组

长:柯

阳 副组长:张建军

沙 莉

成员:隆

段 明

王国庆

王彦庆

宋万云

李 民

成连清

花京涛

滨 创新项目带头人:王

郭桂兰

关秀芳

李伟光

王建军

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

四、活动内容

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活动贯穿一条主线和三个创新实践。一条主线即打造中心局劳模先进创新品牌,充分发挥典型效应,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深入推进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职工素质工程。三个创新实践即开展劳模先进创新研发实践,激发劳模先进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劳模先进创新、创先、创效的带动作用;开展劳模先进创新成果展示实践,激发职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为企业发展作贡献的热情;开展劳模先进成果推广实践,促进企业运行质量和“双效”的提高。

(一)开展劳模先进创新研发实践。

组织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创新带头人开展调研,寻找挖潜先进身边的创新点,收集信息,深入研讨,结合企业、单位实际,找准提高企业质量、服务水平和“双效”的有效切入点,科学确立项目,组成以劳模先进为带头人的项目研发组,开展创新方案的制订、研发和先进方法的总结提炼工作。

在项目研发完成和先进方法总结提炼完成的基础上要进行项目效果效能的评估,通过项目试运行,查找不足,挖掘潜力,测评实际效果和产生的效率效益,进一步修正和改进项目,提高创新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二)开展劳模先进创新成果展示实践。

召开劳模先进创新成果展示会,展示劳模先进创新项目,进行“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优秀创新成果”、“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优秀创新研发组”评比活动。利用办公网、专刊等各种宣传渠道有效宣传创新工作的开展,扩大典型引领效应,营造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开展劳模先进创新成果推广实践。

通过制作发放创新项目实施操作手册、光盘和培训教材,从班组抓起,开展专项培训工作,使创新成果迅速应用于企业生产工作,促进企业进步,使相关环节职工掌握先进操作方法,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效率。

五、活动要求

(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劳模先进在创新工作室中的作用,激发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带动团队和职工创新的热情。要做好项目的立项、组织和实施推广工作,积极发动和引导职工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为契机,推进群众性经济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各单位要将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活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单位开展活动的方案、具体计划。要对活动开展的效益和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估,注重活动的过程管理,加强对活动全过程的总结和有益经验的提炼,重视好项目好方法的应用推广,确保活动收到实效。各单位要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加强对活动的宣传,进一步激发职工参与创新工作的热情,营造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要教育广大职工向先进学习,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为中心局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10

各区县局(产业)工会:

为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市总工会于2011年命名了首批20个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根据《关于推荐申报上海市首席技师工作室和开展劳模品牌创建命名工作的通知》(沪工总经〔2011〕72号)精神,市总工会将在今年继续命名一批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将有关推荐申报要求通知如下:

一、推荐申报名额

今年,全市将命名20个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2011年已有团队被命名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区县局(产业)工会一般不再推荐,其余区县局(产业)工会可推荐1-2个参选对象,市总工会将择优命名,统一挂牌。

二、推荐申报条件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要任务是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积极围绕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并积极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高师带徒等活动,推动和带领广大职工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

劳模创新工作室须有一名在技术、业务方面有专长,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劳动模范作为领军人物,同时以劳模姓名命名,有相关人员构成创新团队,做到有固定场地、有攻关任务、有专项课题、有活动经费。

三、有关要求

1、各区县局产业(工会)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重点的劳模品牌创建活动,以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

2、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表(一式三份、正反打印)请于3月15日前上报。推荐表可在上海工会网站()公告栏下载。

3、在书面报送申报表的同时,请将电子版发送至电子邮箱(liw@shzgh.org)。

联系人:李伟电话:63211939*4113

地址:中山东一路14号411 邮编:200002

附件: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申报表

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11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大学生崇尚科学、锐意创新的精神,将创新教育纳入到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之中,团委特设立“包头医学院共青团科技创新小组”和“包头医学院共青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小组”、“创新基金”),用以管理和资助我校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为此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新小组”组织形式

各单位成立共青团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领导担任,办公室设在各团总支(分团委),办公室主任由各单位团总支(分团委)负责人担任,可设1到2名办公室成员。

各单位以各自学生总数为基础,每200人中至少组建一支创新小组(不足200人的单位需至少组建一支)。创新小组每小组人数不超过5人,每小组需配备2名指导教师,1名咨询专家。2名指导教师中至少1名为青年教师,1名咨询专家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教师和咨询专家由各单位自行配备。

第三条 “创新小组”运行方式

创新小组成立后要及时开展相关活动,并要将活动日常化、规律化。各创新小组每年至少自行设计或承担一项“挑战杯”项目。项目可参考每年的“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选题,并按时完成比赛。

创新小组工作运行需常态化。各院部系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并逐步完善工作制度;创新小组成员的遴选方面应考虑届次化,创新小组实行年报备制度,每年10月报备。加强对小组成员的管理、培训和指导;在实验室等硬件设备的使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第四条 “创新基金”来源

团委每年从活动经费中划拨专款建立“包头医学院共青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各院部系团组织需从各自活动经费中划拨各单位专项“创新基金”。本基金同时接受个人、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捐赠,该基金的运行范围仅限于包头医学院。

第五条 “创新基金”的资助范围为我校共青团科技创新小组专项课题。“创新基金”项目分设资助和无资助课题两类,资助金额由评审组根据项目的情况而定,研究期限原则上一般为一年。各单位需按照团委“创新基金”每项课题资助额度至少1:1比例匹配各自“创新小组”的专项课题经费。

第六条 本“创新基金”由团委进行宏观管理并负责本“创新基金”项目的立项评审和成果评定。各院部系团组织对各自已获审批的项目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确保各自匹配资金落实到位,各院部系团组织具体负责各自创新小组项目的跟踪管理、结题验收、经费使用等。团委定期检查匹配资金的发放、申报、监督和项目的实施与完成情况。

第七条 项目的实施

通过评审的创新小组项目,团委要与项目主持人、指导教师签订项目立项书,同创新小组所在团组织签订任务合同,并根据项目类别划拨经费。

课题立项后,项目主持人与指导教师应立即编制具体实施计划,并以开课题报告会的形式明确工作任务和研究进度。项目主持人与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合同,按期报送阶段性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保持课题组成员的稳定性,所有课题组成员要积极参加并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第八条 项目结题

本基金所有项目应按期结题。项目按计划完成后,项目主持人要及时提出结题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提交结题申请表和项目相关科研成果。结题的科研成果一般为论文、调查(咨询)报告、科技产品(制作)、专利等。

项目结题采取成果认定或评审的方式进行,由各单位组织专家组验收,团委组织专家组对已验收项目进行成果评定。

第九条 经费使用与管理

经费应专款专用。经费采取报销单据的方式支取,单据必须符合学校财务报销规定,由项目负责人到团委和各单位团组织处报销。

第十条 奖励与惩罚

对按期完成计划、结题的创新小组和指导教师,在下一轮评审中优先资助其项目立项。其成果参加各类比赛获得的奖品及奖金归创新小组(或成员)所有,团委根据资助项目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予创新小组(或成员)相应的表彰、奖励。对于完成项目并在包头市、自治区和国家的相关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创新基金”将给予奖励。未按要求提交阶段性成果的,将缓拨、减拨或停止划拨经费。

项目验收合格者按照立项审批经费全额报销;不合格者最多只能报销经费的50%或不予报销。

对因故需要延期的项目,须向各单位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和团委提出延期申请,经批准后,可延期3——6个月。对无故未按期结题或自行中止的项目,除收回剩余的经费外,取消该项目负责人或指导教师三年内在本基金的申请资格。

各院部系共青团创新小组运行情况和项目列入年终考核。

大学“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 篇12

企业管理学中的“80-20”效应是众所熟周知的。在企业中,往往是20%的人才创造了企业80%的效益。毫无疑问,这20%的人是企业的核心人才。2008年,北京邮区中心局工会在劳模先进管理上充分运用了这一理念,将劳模先进视为企业的核心关键人才,通过开展富有特色的“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活动,创新劳模先进价值发挥机制,为先进典型提供施展才华、岗位建功的平台,有效发挥了这一群体在企业建设中的引领和辐射效应,为中心局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创新工作室活动在广大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营造了开启智慧、创新进取的良好氛围,一批自主创新项目应运而生。新颖的活动引起了多方关注,《中国邮政报》、《劳动午报》、《邮政周报》和不少网站相继报道了这一特色活动,在新形势下以新的形式弘扬劳模先进精神在中心局已蔚然成风。

一、创新思路,搭建劳模先进施展才华的平台

如何在新时期发挥劳模先进的作用,中心局工会认为,必须改变过去劳模先进只在本岗位埋头苦干发挥作用的狭隘方式,把他们视为企业关键力量,通过发挥其“名人”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塑造复合型、智能型的劳模先进人才,形成其创造效益的整体优势。为此,中心局工会选准了发挥劳模先进推进企业创新、创先、创优、创效作用的切入点,在全局开展了“劳模先进创新 工作室”的活动。“工作室”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挂帅,各相关职能领导、各基层分会主席为组员,全局各环节具有代表性的7名劳模先进为创新项目带头人的组织建制格局,通过贯穿“一条主线”和“三个创新实践”激发劳模先进在企业发展中的高端作用。

——一条主线是:

打造一支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和创新活力的劳模先进工作团队,推出中心局劳模先进创新品牌,以典型效应深入推进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职工素质工程。

——“三个创新实践”是:

创新实践一:开展劳模先进创新研发实践,组成以劳模先进为带头人的项目研发组,通过找准提高企业质量、服务水平和“双效”的有效切入点,推出一系列以劳模先进命名的优秀创新项目。

创新实践二:开展劳模先进创新成果展示实践,通过召开劳模先进创新成果展示会,进行“优秀创新成果”、“优秀创新研发组”评比活动,扩大典型引领效应,营造全员创新氛围。

创新实践三:开展劳模先进成果推广实践,通过制作发放创新项目实施操作手册、光盘,开展专项培训,使创新成果迅速应用于企业生产,促进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效益提高。

“工作室”有力的组织保证为各单位把劳模先进组织起来,创新攻关创造了条件,全过程、全方位的创新平台搭建为劳模先进施展才能、发挥价值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积极实践,提高劳模先进创新的执行力

中心局工会在党委领导下积极与行政加强沟通,坚持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持续推进,强化执行力,使活动形成了上下层层动员,党政工全面启动推进典型创新的良好局面。

(一)狠抓全局“工作室”活动的推进。首先通过报纸、局域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工作室”活动,使各单位自觉自主以此为载体深化创新活动。其次召开了“工作室”活动动员会、推进会、阶段工作通报会等多次会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确保项目确立的科学性,加强活动过程管理。三是实时关注各单位活动动态,加强调研、走访,解决实际问题,为活动保质有序推进提供保证。

(二)扎实推进基层单位活动的开展。各单位建立了激发先进创新活力,良性互促的工作室基层组织格局。这种格局一方面打破了领导与职工、部门与部门间的界限,在工作室组织建制下吸纳各方创新骨干,形成以劳模先进为核心领头人的创新小组,充分发挥先进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又兼顾到劳模先进所处岗位和作为个体其能力的局限性,明确了基层分会在本单位活动中的主导责任作用,加强对其工作的考核,健全了基层活动开展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科学细致地做好创新小组创新项目的确立工作。以劳模先进为带头人的创新小组充分发挥来自一线、贴近生产的优势,围绕企业热点、难点问题,科学确立创新项目。如信函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湘凭借她分拣业务出色的优势,结合 奥运、两会等特殊服务工作的需要,确立了《建立信函特殊邮件操作标准及作业流程》的研发项目。全国邮电系统劳动模范郭桂兰结合大宗邮件预处理业务的蓬勃成长而当前这一业务的标准操作法还是空白的现状,确立了《大宗邮件预处理操作法》项目的研发。邮运处新近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王建军凭借新时期抗冰雪保畅通的先进影响力代表北京邮运环节的形象提出了《设立王建军“规范服务承诺卡”,建立与地面局服务协作长效机制》的项目。同是围绕提高网运效益,“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郝贵平以京兰嘉车组视导员的身份提出了《充分利用火车运能资源,打造邮政效益车组》项目,汽运处邮政系统“抗风雪保畅通”先进个人获得者佟长军则提出了《降低油耗成本,创建绿色节能安全邮路,确保安全万里行车》项目。这些项目围绕中心,服务企业,正是中心局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拓展渠道,在互动中推进劳模先进创新创效

一是通过调研深化创新内涵。王建军团队在确定“规范服务承诺卡”的具体承诺内容时,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查,结合运邮列车站停时间短,邮件装卸量大、体积大的现状,广泛征求地面局意见,提出了以“为上下环节提供满意服务,把好北京邮政最后一道质量关,服务满意率达到100%”为主要内容的承诺。郝贵平团队通过调研进一步清晰了打造邮政效益车组的规律性措施:摸清能够装发本车次季节性邮件、大宗邮件的流量流向规律,及时与相关地面局协调,保证邮件的揽收,确保装车效益最大化。对于沿途卸交量大、时间紧、有可能跑量的重点站,押运班要采取协助地面局加快卸车的方式避免地面局因邮件接发量大而减少对本车次的邮件装发,造成邮件量的流失。

二是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拓宽创新途径。中心局工会在INTERNET网上建立了创新工作室博客,通过带头人、各单位领导、基层分会主席等各方人士在博客上交流创新工作,使各研发组能够广纳百家之言,及时修正、完善项目。工作室博客开通以来,职工通过网上留言、对博主提问等形式积极参与活动,共发布各类博文34篇。中心局党委书记通过“开博”,为工作室展望前景提出了方向,结合未来北京邮政综合邮件处理中心的建设规划,工作室制定了参与邮件处理中心生产作业流程、设备工艺布局、劳动作业组织安排等多项远期课题,为工作室增添了新动力。

三是通过沟通互动激发创新激情。为以情动人凝聚合力,工作室建立了劳模先进QQ群,形成了具有规模的思想情感信息沟通部落。QQ群开通后,各基层分会主席、工会干事、业务骨干、职工代表踊跃加入,大家在网上敞开心扉,沟通情感,营造了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劳模先进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热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迸发。

四、特色引路,创新工作室活动初见成效

由于符合企业实际和发展需要,“创新工作室活动”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就呈现出了较好的成效。

(一)充分调动了劳模先进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 挖掘了劳模先进对企业发展的价值和作用。一些劳模反映,创新项目正是他们曾经渴望去实现的想法,没有这个活动,这些好的想法就会由于缺乏系统开发、团队的支持和组织上的提升而难以成为现实或得到推广。创新工作室是实现愿望的舞台,他们要以高度责任感,凝聚智慧,完成使命。

(二)促进了企业“双效”的提高。郝贵平打造效益车组的项目通过充分利用火车运能,仅推进两个月,劳产率就同比提高了12%。运用郭桂兰大宗邮件预处理操作法,大宗邮件日最高预处理量由原来的一、二百袋/盒增加到二千多袋/盒,邮件处理效率明显提升。实施佟长军降低油耗成本,创建绿色节能安全邮路项目,百公里可降低油耗1升,按汽运处年行驶里程近1000万公里计算,年节省燃油近10万升,可节约资金近70万元。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工作室创造的效率效益将更加可观。

(三)营造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活动带动了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全局推出了各环节的14项优秀生产操作法,提交了一大批节能减排,提高生产质量、效益和确保安全的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生产力。

(四)促进了以人为本和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搭平台、建机制、促成才,有机地把企业发展和劳模先进的个人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为营建和谐企业做出了贡献。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邮政企业走向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心局工会将适应形势不断创新劳模先进管理模式,使 劳模先进作用在企业建设发展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全力打造具有中心局特色的创新品牌。

上一篇:金融理论与实务要点下一篇:十一月电话营销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