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2024-07-17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精选12篇)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篇1

按照卫办政发(2016)32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017年7月对医院门诊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对处方的用药指征、联合用药、用药频次、给药剂量等项目进行合理性评价。

点评中提取门诊2017年6月处方3900张,含抗菌药物处方941张,占总处方百分比为24.13%;其中急诊处方454张,抗菌药物165张,使用率36.34%;;门诊处方3446张,抗菌药物776张,抗菌药物使用率22.5%。

分科使用情况如下:儿科处方591张,抗菌药物284张,使用率48.05%;妇产科249张,抗菌药物138张,使用率55.42%;口腔科62张,抗菌药物31张,使用率50%;内二科495张,抗菌药物134,27.07%,耳鼻喉科116张,抗菌药物28张,使用率24.14%;便民门诊346张,抗菌药物50例,14.45%;内一科147张,抗菌药物16例,10.88%;外二科185张,抗菌药物19例,10.27%;外一科806张,抗菌药物67例,8.31%。

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416张,占总处方数10.67%,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44.21%。限制级处方73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替安、头孢他啶),占抗菌药物处方数7.76%;含口服抗菌药物处方591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62.81%;含静脉滴注处方数350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数37.19%。

抗菌药为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给药途径:静脉滴注的抗菌药物占37.19%。静脉输液可以使抗菌药物在患者感染部位集中,快速提高有效血液浓度,对抵抗抗原菌的侵袭十分有效。静脉输液是一种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其可以直接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影响,患者经此方法治疗效果较好,但也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推荐大部分轻、中度感染予以口服治疗。现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以全面取消普通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安徽省卫计委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后附)。

给药频次: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绝大多数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超过对细菌MIC 时间长短有关,血液或组织低于MIC时,细菌可重新迅速生长。应该依照PK/PD原理制定给药方案,时间依赖型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且半衰期短的抗菌药物应多次给药使T>MIC时间延长,达到最佳抗菌效果。现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都推荐每6-12h给药一次。我院门诊静脉滴注给药的该类抗菌药物基本都是一日一次给药,不甚合理。喹诺酮类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当血药浓度超过MIC甚至达到8-10倍MIC时,才可以达到最大的杀菌效果,且该类药物首次接触后,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所以该类抗菌药物集中1日1次给药,我院门诊开具的喹诺酮类药物都是一日两次给药。

单次给药剂量:点评中发现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8例单次剂量3.6g、5例4.8g,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说明书及《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1版》推荐成人单次剂量为1.2g。6例静滴五水头孢唑林钠4g及7例头孢唑林钠4g,说明书及《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1版》推荐成人单次计量为0.5-1g,严重感染单次不超过3g,《热病43版》推荐1-1.5g,严重感染可增加至2g。1例8岁10月患者,诊断“上感(胃肠型)”开具注射用头孢呋辛钠3.75g iv qd, 头孢呋辛钠儿童常用剂量为30-100㎎/㎏*d,分3-4次静滴,单次剂量不超过1.5g。36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g、25例左氧氟沙星片0.2g,左氧氟沙星推荐po或iv0.25g-0.75g,但对大部分适应症的最佳剂量为0.75g。因此建议临床医师因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表面积、肝肾功及药物PK/PD等给予合适的剂量。

遴选药品不合理:上呼吸道感染开具甲硝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少数继发细菌感染,多为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感染,经验治疗首选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脂类或口服喹诺酮类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龟头炎开具头孢呋辛酯,龟头炎的致病菌为念珠菌、B族链球菌、加德纳杆菌,《热病43版》推荐的抗菌药物为甲硝唑或氟康唑或伊曲康唑。

急性甲沟炎致病菌为需氧菌是葡萄球菌,γ溶血性链球菌,侵蚀艾肯菌,克雷伯杆菌,A 组β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包括类杆菌属,革兰式阳性的厌氧球菌,梭菌属;其他细菌,如肠球菌,变形菌属,绿脓假单胞菌属等也可引起甲沟炎。此外,非细菌性病原体,如酵母菌,病毒等条件致病菌也可引起甲沟炎发作。非手术治疗为使用温肥皂水,醋酸铝溶液,醋,PVP 溶液或者洗必泰进行冲洗。对于局部红肿较为严重和有少量脓肿形成的患者可局部或口服抗生素。口服抗生素可选用复方新诺明,头孢氨苄,阿莫西林 / 克拉维酸,或者克林霉素。若怀疑感染细菌为 MRSA,则需口服甲氧苄氨嘧啶;若怀疑为口腔菌群感染,则需使用较为广谱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片或者克林霉素片治疗以覆盖厌氧菌。

狗咬伤选用阿莫西林,动物咬伤后感染的病原菌来自动物口腔,几乎所有的伤口均可发现需氧菌,而厌氧菌见于40%的患者。常见的需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假单胞菌属、肠杆菌科等等。《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2016》推荐如果动物咬伤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结石性胆囊炎开具琥乙红霉素片,胆囊炎多为肠杆菌科、肠球菌、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热病43版》推荐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或厄他培南。

急性胃肠炎开具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版》推荐细菌性腹泻首选喹诺酮类、TMP-SMZ或大环内脂类,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肠炎或旅游腹泻者首选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近期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可加用甲硝唑。

急性咽炎开具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急性咽炎多为病毒感染,少数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版》推荐细菌性咽炎患者首选口服青霉素类或静滴青霉素G,青霉素过敏者可选口服大环内脂类或口服喹诺酮类;其次可选口服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联合用药不合理:阴道炎开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细菌性阴道病(BV)是由阴道加德纳菌、厌氧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混合感染引起,《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阴道炎治疗指南》推荐口服甲硝唑500㎎ Bid或局部使用甲硝唑霜或氯洁霉素膏。

牙髓炎开具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版》推荐伴严重红肿热痛的口腔感染患者可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开具注射用头孢唑林钠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少数继发细菌感染,多为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感染,经验治疗首选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脂类或口服喹诺酮类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需覆盖厌氧菌。

无适应症用药:宫颈息肉开具奥硝唑分散片;龋齿、牙龈炎开具阿莫西林联合甲硝唑;疱疹性咽炎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右侧腋窝处包块开具琥乙红霉素片;输尿管结石开具左氧氟沙星等。上述诊断均无感染指征,所以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给药时机及疗程不合理:诊断为“人流”、“上环”、“取环”等术后开具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上述手术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且有联合抗厌氧菌指征,但应与术前0.5-1小时给予抗菌药物,且术后不超过24小时。

附:安徽卫计委公布53种不需输液疾病清单(可能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诊断)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急性膀胱炎 5.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6.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7.轻度软组织挫伤

8.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9.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0.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1.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12.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13.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14.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15.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16.阴道炎、外阴炎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篇2

资料与方法

统计、分析该院医院信息系统 (HIS) 中2015年7-12月与2016年1-6月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信息等。

方法:设计处方点评工作表格, 将处方信息录入, 完善信息, 按照要求, 每名医师抽取50份处方, 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 根据《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将不合理处方分3类: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不规范处方。抽样间隔数=当月该医师全部抗菌药物处方数/所需抽取的样本数 (50) , 不足50份的全部抽取。

分析指标:对限定日剂量 (DDD) 、用药总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 (DDDs) 进行数据处理。DDD值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药品字典和DDD值计算。计算药品销售金额排序 (B) /DDDs排序 (A) , B/A值反映用药金额与用药人数的同步性, 分3类:B/A越接近1, 表明该药品的价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相一致;B/A值大, 说明价格便宜且患者易于接受;B/A值小, 说明药价偏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

处方点评标准: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处方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试行) 》《抗微生物治疗指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方案》等标准, 进行合理性点评与分析。

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该院2015年7-12月急诊处方9 804例, 抗菌药物处方5 315例, 抗菌药物使用率54.21%;2016年1-6月处方11 419例, 抗菌药物处方4 487例, 抗菌药物使用率39.30%。2015年7月-2016年6月抗菌药物使用率趋势。

不合理处方类型及数量对比:随机抽取2015年7-12月抗菌药物处方3 051张, 点评发现不合理处方128张, 占所有抽查处方的4.19%;随机抽取2016年1-6月抗菌药物处方2 834张, 不合理处方47张, 占1.66%。该院的不合理处方主要为适应证不适宜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2015年7-12月和2016年1-6月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对比, 见表1。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2015年7-12月该院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5.74%, 2016年1-6月, 该院急诊抗菌药物使用以单一用药为主 (96.77%) , 二联用药3.23%, 符合“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 无需联合用药”的原则。抗菌药物联用时无3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

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分析:该院2015年7-12月DDDs前10位的药品统计显示, 阿莫西林同步性好, 药品的价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相一致;头孢呋辛患者易于接受;其余8种药品中口服类药品B/A值均较注射类药品高, 说明口服类药品价格便宜且患者易于接受, 注射类药品药价偏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见表2。该院2016年1-6月DDDs前10位的药品统计显示, 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 (口服) 同步性均较好, 药品的价格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相一致;头孢呋辛 (口服) 药价偏高且患者接受程度低。见表3。

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分析:2015年7-12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36.35%, 2016年1-6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33.46%, 前后相比较, 下降了7.9%。

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的分析:2015年7-12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2.22%, 2016年1-6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15.78%, 前后相比较, 下降了28.9%。

讨论

抗菌药物使用率:《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发[2015]) 将考核指标中的“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调整为“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且指标的计算公式也进行了调整, 具体如下:原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 =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数/同期急诊处方总数×100%;现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 =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例数/同期急诊处方例数×100%;由于我院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率整体较高, 且原计算公式以同期急诊处方总数为分母, 存在分拆处方的情况。现计算公式以同期急诊处方例数为分母, 避免了科室通过分拆处方降低使用率而导致该指标虚假。因此,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更客观、真实。该院2015年7-12月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40%, 不符合方案规定;经严格考核后, 2016年1-6月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最终达标, 且从图1可以看出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呈逐月下降的趋势。

处方合理率:该院自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以来, 2015年7-12月抗菌药物处方合理率95.81%, 2016年1-6月98.34%, 达到卫生部相关要求, 且处方合理率呈增长趋势, 说明该院处方点评工作效果良好。

不合理处方分析: (1) 适应证不适宜。案例1, 临床诊断:蜂蜇伤;处方: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 静脉滴注, 3次/d。分析:蜂蜇伤关键是蜂毒内含有蚁酸、神经毒素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症状, 此诊断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 (2) 临床诊断书写不规范。案例2, 临床诊断:尿路结石、肾绞痛;处方: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 静脉滴注, 2次/d。分析:尿路常见病原菌主要为G-菌,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抗菌谱主要为G+菌。 (3) 临床诊断未写或者不全。案例3例, 临床诊断:开药;处方:头孢地尼分散片100 mg, 口服, 3次/d。分析:此处方未注明临床诊断。 (4) 抗菌药物静脉输液使用率。经严格考核后, 2015年7-12月较2016年1-6月我院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下降显著, 但急诊患者静脉输液的比例仍较高, 特别是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抗菌药物的比例仍较高。且在点评中发现, 部分患者可以选择口服类抗菌药物。

该院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工作进展良好, 通过多部门联合干预后, 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有了很大改善, 但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质量提高, 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的情况。医院需不断改进和提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

摘要:目的:为急诊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某院急诊抗菌药物处方, 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严格处方点评, 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4.21%下降至39.30%;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率从4.19%下降至1.66%;急诊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 二联用药占比从5.74%下降至3.23%。结论:通过处方点评与落实绩效考核, 使药物处方质量升高, 但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的情况, 仍存在使用不合理现象。

关键词:处方点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限定日剂量

参考文献

[1]熊汉申, 张兆利, 张引兰.抗菌药物处方和不合理典型处方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 2014, (14) :118-120.

[2]马金花.抗菌药物处方和不合理典型处方干预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21) :79-82.

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分析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11月本中心门诊处方35 247张,对其中3 701张使用抗菌药的处方,调查患者的诊断、用药情况等,统计抗菌药物的名称、用法、联合用药等并进行分析。

1.2方法

按月对处方分类,统计抗菌药物处方占抽查处方的百分比并按《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评价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分析用药合理性。

2结果

2.1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共抽取2011年1-11月门诊处方35 247张,经统计,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为3 701张,占10.5%。每月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见表1。

2.2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

对3 701张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其中不合理处方162张,占4.4%。结果见表2。

3讨论

3.1抗菌药物使用比例

由表1可见,2011年1-6月本中心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从14.9%逐渐下降至8.9%,7-11月在9.5%上下波动。根据《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本中心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3.2不合理用药情况

3.2.1超权限使用

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根据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试行)、《上海市一级医疗机构抗菌药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为特殊使用类,主任医师方可开具,而开具处方的医师为主治医师,属超权限使用。通过电脑HIS系统抗菌药物权限的设置,可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3.2.2超限用适应证使用

如阿奇霉素注射剂。根据《上海市一级医疗机构抗菌药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阿奇霉素注射剂的限用适应证、人群及其他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支急性细菌感染。处方诊断为支气管炎,超阿奇霉素注射剂限用适应证使用,且诊断不规范。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3.2.3诊断与用药不符

如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处方开具头孢克洛胶囊。上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性感染,又无合并细菌感染,不应选择抗菌药物。如诊断为高血压,处方开具替米沙坦片、头孢拉定胶囊。处方中出现诊断与用药不符,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一是无指征用药,二是缺少诊断或诊断不完善。

3.2.4漏签名盖章

打印的电子处方、修改处无医师签字或未注明修改日期。

3.2.5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联用

如培菲康与头孢拉定合用,两者药效都降低。因此微生态制剂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应间隔2~3 h使用为宜。

3.2.6用法不合理

盐酸克林霉素的正确用法应为0.6 g加入到不少于100 ml液体中缓慢静脉滴注,而实际上却是将药物1.2 g加入到100 ml液体中静脉滴注。用药中还应考虑经济性原则,如个别中、重度感染的患者在感染控制后从注射给药转换为口服给药,不仅能维持疗效,还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2.7用量不合理

左氧氟沙星属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每日剂量可一次使用。如诊断为尿路感染,根据药品说明书,应为每日1次,每次0.25 g。而实际上却是开成每日2次,每次0.5 g。服用剂量加大、次数增多,不但不会提高药效,反而會增加药品的不良反应。

3.2.8给药时间不合理

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由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半衰期较短,使用原则上应采用少量多次,即3~4个半衰期给药1次,日用总剂量分3~4次给予。本次抽取的处方中,此类抗菌药物使用很多为每日1次,不符合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特点。

3.2.9治疗方案不合理

抽查处方发现有一患者反复感染,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并频繁更换品种,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收稿日期:2011-12-22)

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调剂资格管理 篇4

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就我院抗菌药医师处方权限、药师调剂资格做以下规定:

一、医教科负责按对本院医师和药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

二、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师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并落实到每名医师、药师。

三、信息中心根据医教科发授的处方权限和调配权限的正式文件,在HIS系统中开通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调配权。

四、抗菌药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

1.经注册的执业医师在我院执业的,经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教科按照分级管理规定授予相应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2.职称晋升后,医师应参加医教科组织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给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使用权限调整。

3.对给予或不给予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医务科以文件方式下发各科。

4.医师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方权由医教科予以取消:(1)被责令暂停执业;

(2)考核不合格离岗培训期间;

(3)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

(4)不按照规定开具处方,造成严重后果的;

(5)不按照规定使用药品,造成严重后果的;

(6)因开具处方牟取私利。

五、药师调剂资格管理制度与程序

1.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经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医教科决定给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2.对给予或不给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的药师,医教科以文件方式下发各科,并要求药剂科严格按照是否具有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安排工作。

3.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疗机构应当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六、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机构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会诊同意后方可应用。

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期间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可持相应证明在门诊取药完成序贯治疗。

临床医师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权及 篇5

调剂资格授权通知

各科室:

根据《四川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我们对全院临床医师和药师进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考核,经培训考核成绩合格的临床医师根据职称授予相应级别的处方权,对药师授予调剂资格。本次我院全体医师和药师都参加了抗菌药物培训考核,经培训考核成绩全部合格,现将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调剂资格授权名单公布如下:

1、授予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人员名单: 曾吉林 张本亮 卫秀华 余永琪 何平

2、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人员名单:

李勇 杨修全 唐洪乾 陈国珍 朱诗兰 朱贵林 程周秀 赵邦松

3.授予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人员名单:

马兴成 刘晓燕 李翠兰 邬海 熊建军 张小兵 王睿 吴文琴 敬廷波 程立红 程明信 黄万志 漆刚

4、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药师人员名单: 李霜霞 陈红 刘章玲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篇6

售监管情况汇报

收到市局转发的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零售企业抗菌药物等处方药监管的通知》(鲁食药监市[2012]188号)文件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开会安排部署,印发了相关文件并有计划、有重点的对辖区内零售药店销售抗菌药物等处方药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领导重视,印发文件。在领导的指示下,我局立即印发了《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零售企业抗菌药物等处方药销售监管>的通知》,并将文件同时发布在区局网站,以便将方案精神及时向各药品零售企业进行传达。

二是明确分工,积极配合。4个稽查中队分别负责本片区的文件送达和专项检查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对片区内的药品零售企业进行检查和现场指导,并将文件发放和专项检查情况及时汇报至市场科,由市场科进行汇总上报。

三是专项检查,成果显著。截止2012年9月30日,我局共出动395人次,检查了135家零售药店。重点对抗菌药物等处方药的销售情况、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柜摆放情况、专有标识的规范情况、驻店药师的配备和在岗情况、处方审核制度的落实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药店店堂卫生整洁、标识清楚,能认真做好抗菌药物等处方药凭处方销售,对处方药销售进行登记,药品分类摆放符合要求、记录完整,但也有少数药店没有进行处方药销售登记和处方药凭处方销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整改和限期整改的意见,共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2份。

下步,我局将继续加强对零售企业抗菌药物等处方药销售的监管,促进抗菌药物的规范销售和合理使用,确保不出问题。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局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自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随机抽取围术期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出院病历2013—2015年与2009—2011年各100份。

1.2 方法

2009—2011年本院在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实施常规干预。2012年本院响应卫生部号召,提高了对抗菌药物重视程度,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处方点评干预,具体如下。

1.2.1 处方点评专家组

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组建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及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组。主要负责处方点评干预工作的开展方式、方法、相关制度的建立,以及处方点评中的“答疑解难”和对不合理应用处方的评价与断定。

1.2.2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

成立以药学部临床药学科主任为组长,以中级以上职称的药师任主要成员的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处方日常点评,分工合作,开展多项专项点评,其中住院围术期,主要侧重对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处方点评,在进行点评过程中,主要采取随机抽查、统计、点评、反馈与上报。尽管在处方点评干预中更多的是事后干预,即对已经出现的不合理应用情况做出点评和警惕,但本院会对处方点评的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及时的公布和处罚,能有效对事前应用起到较好的预警和干预作用,以避免同类不合理情况的重现,从而提升用药的合理性[2]。

1.2.3 行政干预部门

行政干预主要由医务处担任,主要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相关业务知识的集中培训和相关技能的指导,同时担负着不合理用药当事人的通报批评、谈话、停止处方权、扣除奖金、离岗培训等处罚决策。

1.2.4 点评依据与抽样方法

(1)依据和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原卫生部〔2009〕38号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原卫生部卫医管发〔2010〕28号文件《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以及中华医学会等制定的用药指南与诊治标准。(2)抽样方法:本院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第3章第9条中要求进行处方抽样,每月抽样量不得低于该类型处方总数1%,点评处方量则不得低于100份;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1.2.5 处方点评结果反馈

(1)药学处方点评反馈方式:反馈方式主要包括电话反馈、当面沟通和网上通报。其中字迹潦草,或者用药超过规定,均以电话进行沟通;不合理处方则主要通过当面沟通的方式进行反馈;而针对同类问题多次出现、严重不合理用药等性质较为严重的问题则以网上通报的方式处理。针对处方点评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及时上报至医务科,由其制作成PPT,并在全院讲座和培训中及时进行干预和反馈;针对个性问题则通过打印处方单,对个别常犯医师进行交流和沟通。(2)院医务科处方点评反馈方式:对不合理处方,在全院进行网上实名通报批评;组织药学专家参与部分科室晨会,并对该科室在架病历中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了解,及时点评其存在的问题;组织临床药师和药学专家在全院开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处方点评的专题讲座;与经济收入挂钩,发现一张不合理处方给予当事人200元罚款;将点评结果与科室年终综合质量考核体系挂钩,并纳入到年终奖考核指标和个人绩效考核指标。

1.3 观察指标

以《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调查表》对2009—2011年和2013—2015年围术期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出院病历进行评价,其中包括患者个人基本资料、出入院时间、手术名称、诊断、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用法、用量、预防应用率等,比较2009—2011年和2013—2015年Ⅰ类切口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9—2011年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各种不合理应用率高于2013—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处方点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

根据本院2009—2011年抽取的100份出院病历处方中可以看到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合理性较差,根据《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3]中要求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必须控制在30%以内,而本院2009—2011年围术期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却达到了48.00%,严重超标。但在实施处方点评干预措施后,本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下降了27.00%,符合规定。

3.2 处方点评干预有助于规范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Ⅰ类切口手术通常情况并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若根据诊断结果确实需采取预防性给药,可选取第1或2代头孢菌素。本调查发现,实施处方点评干预前,抽取的100份Ⅰ类切口出院病历中,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为48份,其中预防性应用第1或2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非常低,仅为9份(18.75%),实施处方点评干预后,抽取的100份Ⅰ类切口出院病历中,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为27份,其中预防性使用第1或2代头孢菌素为25份(92.60%),可见第1或2代头孢菌素品种选择率明显上升。不难发现,本院围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品种选择逐渐规范。

3.3 预防用药疗程、给药时机日趋合理

依原卫生部〔2009〕38号文件《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规定,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给药时机上,围术期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术前0.5~2.0h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为佳,且使用时程<24h[4]。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处方点评干预前,本院围术期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出院病历中,有24.00%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处方用药疗程过长,但在实施处方点评干预后,用药疗程过长情况下降到了1.00%。同时给药时机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常规干预中给药时机不当处方达到了17.00%,而实施处方点评干预后下降到了2.00%。这主要由于常规干预措施不力,警示震慑作用不大,而处方点评干预是与医师的经济收入和处方权挂钩,有较大警示力度。

3.4 开展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工作的体会

《规范》作为一个应用型文件,其在第3章第11条中对专项处方点评提出了相关指导。但专项处方点评工作在《规范》中并未对抽样率和抽样方法有明确指导,同时也未对检测指标提出明确要求,且未明确专项点评的工作表,而目前国内关于专项处方点评干预的成功模式和先进经验也并无相关案例。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院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模式的建立和应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前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横向推进专项处方点评工作的开展;下一阶段,本院将对工作模式进行持续的改进和完善,对监测指标进行检验,确保其具有较高的明确性和可行性,同时不断规范工作方式的科学性。

伴随着本院高层领导对医院信息系统重视程度的提升,医院信息系统的综合处理能力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下,逐渐从弱快速变强。与此同时,本院迅速开启了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这使得本院对不合理处方事前监测空白得到了迅速填补,针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不断加大干预力度。并基于本院已有的处方干预指标,进一步纳入新指标对专项处方点评监测指标进行了完善,工作表也随之工作的持续深入而得到了有效改进,例如:将WHO所推荐的用药频度(DDDs)、日处方协定剂量(DDD)、抗菌药物应用强度均纳入到了点评的指标中,极大地提升了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的可信度。药剂科也根据处方点评的具体要求,查找自身不足之处,对科室文化建设进行了强化,同时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对药师专业素养进行了培养,进一步完善发药交代、调剂审核等工作要求,在诊疗活动中尽到与目前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实践证明,本院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干预的建立和应用,提高了处方质量和医院整体医疗水平,门、急诊处方抗菌药合理应用率由54.14%提升到72.91%,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均出现了明显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1年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各种不合理应用率高于2013—2015年,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处方点评是对不合理用药的有效干预方法之一。由于本院专项点评工作开展时间短,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处方点评干预措施是对围术期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干预手段,是通过事后干预、行政干预、培训教育、实时监控及经济处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引起医师和药师的高度重视,从而促使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降低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发生率,值得医院管理中借鉴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处方点评干预在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随机抽取围术期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出院病历2013—2015年与2009—2011年各100份。2009—2011年本院在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中实施常规干预;2013—2015年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处方点评干预,比较2009—2011年和2013—2015年Ⅰ类切口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2009—2011年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各种不合理应用率高于2013—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处方点评措施干预可进一步改善本院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有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关键词:医院管理,处方点评,抗菌药,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孙习鹏,陆瑶华,陈燕,等.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的干预措施及成果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3,10(4):212-215.

[2]黄艳,王波,杨洪波.PDCA循环管理法在本院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21):2014-2016.

[3]佟岩,金彦,唐淑含.本院抗菌药物处方及医嘱点评结果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5,21(3):40-43.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篇8

国家规定抗菌药物等药品在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只有根据医师明确诊断和使用品种、剂量及疗程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抗菌药物。这既是为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也是为防止抗菌药物滥用产生的细菌耐药性而带来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4月30日发布警告,如果再对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听之任之,不采取重大举措改变使用抗菌药物的方式,那么抗菌药物将丧失抗菌作用,而具备耐药能力的超级细菌将使多年来可治愈的疾病再度变成致命杀手,由此产生的影响对全人类将是毁灭性的。

二级医院处方点评总结 篇9

1月份抽查一日门诊处方100张,每张处方平均用药2.2种,注射剂使用率为15.0%,抗菌药物使用率32.0%(高于卫生部规定的20%的指标),药品通用名使用率100%,平均每张处方药品金额为92.5元,合格处方率为93.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未注明理由;

2、适应症不适宜;

3、无适应症用药。

部分不合理处方如下:

三、分析

本月处方合格率较上月提高,无审核调配药师签字、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等问题已明显改进。但适应症不适宜以及无适应症用药处方的存在依然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另外,抗菌药物使用率远高于卫生部规定的20%,抽查处方发现,本月口服用抗菌药物较多,且支气管炎等季节性疾病较多,这是抗菌药物使用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四、改进措施:

1、本月不合理处方主要是无适应症用药及适应症不适宜处方。多名患者持一张就诊卡就诊或一名患者就诊于多个科室,医师未对诊断进行修改直接开具药物等,要避免这类处方的出现,医师应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临床诊断要填写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完善信息系统,杜绝该类处方。

2、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继续完善信息系统,支持电子化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避免主观误差,使数据更具普遍性及合理性。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篇10

根据卫医管发〔2010〕28号文件《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对南院10月份门急诊100张处方进行了点评分析,现将点评的结果通报如下:所调查的100张处方用药品种总数为273种,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

2.73种;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为34张,抗菌药使用百分率34%;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数为28 张,注射剂使用百分率28%;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总数为115种,国家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42.1%;处方中使用药品通用名总数为272种,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99.6% ;处方总金额为14211元,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142.11元;合理处方总数88张 ,合理处方百分率为88%。

二、不合理处方分析:

1、门诊号为1101902003处方,缺年龄。

2、门诊号为11102000533处方,缺诊断。

3、门诊号为11102000465处方,患者3岁,末使用儿科处方、缺科别。

4、门诊号为11052101001处方,无用法、用量。

5、门诊号为11102000997处方,越级使用“头孢米诺”2天。

6、门诊号为11102000467处方,单张处方金额超过300元。

7、门诊号为11102001238处方,诊断为“宫颈炎”无适应症用“维D2磷酸氢钙片”或诊断不全。

8、门诊号为1102000791处方,诊断为“糖尿病、前列腺增生”,使用克拉霉素缓释片无指征。

9、门诊号为11102000676处方,“阿德福韦酯胶囊 10mg 一日三次”用法频次不妥,应为“一日一次”。

10、门诊号为11101901845处方,处方开具“10%氯化钾 4ml+0.9%氯化钠 250ml+头孢米诺钠 1.0g+地塞米松磷酸钠 4mg”同瓶静滴,氯化钾、地塞米松配伍存在相互作用可使药物疗效降低或稳定性下降,不宜配伍。

11、门诊号为11102000025处方,“奥美拉唑 80mg +0.9氯化钠 250ml ivgtt”奥美拉唑单次剂量偏大,按说明书用法:奥美拉唑 40mg,溶于100ml 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第一季度部分门诊处方。

1.2 方法

按照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要求, 对我院2009年第一季度门诊西药处方随机抽查500张, 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处方书写情况分析。

2 结果

所查500张处方中, 应用抗菌药物处方233张, 占46.6%;其中单用抗菌药物处方157张, 占67.38%;同时应用两种抗菌药物处方76张, 占32.62%, 未发现同时应用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处方。抗菌药物应用总例次为309次, 其中头孢菌素类141次, 占45.63%;青霉素类89次, 占28.8%;喹诺酮类31次, 占10.03%。患者年龄<14岁的处方122张, 占52.36%;患者年龄>14岁的处方98张, 占42.06%;另有13例处方未注明患者年龄。

对处方进行合理用药评价, 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150例, 见表1。在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35例患者中有30例应用了抗菌药物, 使用率为85.71%。

所查500张处方用药总金额为26 184.44元, 平均每张处方用药金额52.37元。处方规范书写方面存在问题较多, 见表2。

3 讨论

由结果看出, 处方中应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 共占70%以上。二者同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由于其自身具有的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等优点, 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同时也造成了该类药物目前滥用严重的局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其抗菌谱广、组织体液中浓度高、消除半衰期长[3]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滥用情况也很严重, 但在我院门诊处方中应用比例不大, 分析原因可能为该类药物在幼龄动物中引起的软骨损害限制了儿童患者的使用,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类药物不宜推荐为儿科常规用药, 不宜用于18岁以下骨骼尚未生长发育完全的患儿[4], 而我院应用抗菌药物的门诊患者中有50%以上年龄<14岁。

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方面, 问题主要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和联合用药。在给药方法上, 主要问题是对于半衰期较短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按照药动学/药效学理论给药, 既不利于药物疗效发挥, 又易导致耐药性细菌的产生。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主要依赖于药物与细菌接触的时间, 其血药浓度峰值与滴度和剂量有关, 采用大剂量少次间隔给药能迅速杀灭细菌, 延长细菌抑制状态, 达到较好疗效[5]。在联合用药方面, 主要问题是同类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相同, 可造成竞争性拮抗, 既不利于药物疗效发挥, 又易造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在用药依据上, 多数应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感染性疾病诊断, 如重度支气管炎、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少数无感染性疾病诊断, 如高血压、糖尿病、直肠癌等, 另外部分处方单纯根据临床诊断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体征及血象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确认, 此类处方未列入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但若常规应用抗菌药物也当属不合理用药, 如存在问题较多的为超过80%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都应用了抗菌药物, 根据有关研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 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引起, 病程有自限性, 不需使用抗菌药物[5,6,7]。

在处方规范书写方面, 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临床诊断。所查处方中, 有超过50%的临床诊断不符合要求, 说明临床医生对处方的规范书写重视不够, 随意性较大, 不利于处方管理。为减少因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处方管理办法要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本次统计中有9.6%的处方不符合规定, 也说明临床医师对于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处方的正文方面,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药品名称不规范, 没有按照要求书写药品的通用名称, 同时药品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方面也存在未按要求书写现象, 造成处方书写的不规范。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和处方规范书写情况,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照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对我院2009年第一季度部分门诊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处方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处方规范书写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 有待进一步规范。结论:按照相关要求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严格控制, 同时对处方书写加以规范, 才能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处方书写

参考文献

[1]杨建玲.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及53例ADR报告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1) :76.

[2]汪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 5 (1) :2.

[3]宁美诚, 王开翔.抗菌药物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0, 20 (4) :239.

[4]刘銮妹.我院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17) :146.

[5]张万智.9819张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5) :186.

[6]梁少琼, 廖朝峰, 刘桂珍.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 :19-21.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总结 篇12

2014年我院开展处方及病例点评工作,每月随机抽取每位医生处方及病例进行点评,对于存在问题的处方及病例进行分析点评,并将点评的结果在第二天晨会上反馈给每位医生。作为下一步改进工作的依据。存在的问题如下:

处方点评:

1、处方前记部分书写不完善,有空项漏项现象。

2、门诊处方中超过5种药物。

3、药物剂量未写或者书写不正确。

4、字迹潦草,难以辨识。

5、药品名称书写错误。如写为:0.9%生理盐水等。

6、需要做皮试的药物未注明皮试结果。

7、处方中修改的地方医师未签名。

8、个别医师处方未签名。

9、某些药物超剂量使用。

10、部分药物仍在使用曾用名。

11、药房工作人员在处方调配及审核中签字不清。

12、有重复用药现象。

病例点评:

1、病例首页填写不完善,未填项目太多。

2、病例中多处不相符。

3、电子打印病例医师未手签。

4、手术病例中缺少手术安全核查及风险评估表。

5、无医嘱检查及用药。

6、在医嘱中临时性用药及治疗方案改变时在查房记录中未体现,查房记录千篇一律,失去查房意义。

7、医患沟通过于简单,特别是其他情况即病人可能发生的情况未写清楚,病人家属未签字。

8、体温单书写不规范,病人出院后体温单继续显示。

在这一年里,通过处方及病例点评制度,我院的处方及病例书写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针对以上出现频率高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1、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奖惩规定并严格按照进行管理,点评的效果才逐步显现出来。

2、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对合理用药意识的提高,共同努力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

3、强化处方及病例点评工作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组织医、药、护、技专业人员,认真学习《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规范》,使其充分认识到处方及病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行为规范。

4、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医疗质量质控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药房主任、护理长及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处方点评小组,规范开展处方及病例点评工作,建立制定点评实施细则,开展学习培训。

5、抓住重点环节,落实整改措施。处方及病例点评工作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复杂性、长期性工作,重点对抗生素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及病例书写不规范等方面开展点评。

上一篇:马克思观后感下一篇:护理医院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