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介词英语语法

2024-07-17

关于小学介词英语语法(共7篇)

关于小学介词英语语法 篇1

1、in

① 在……里面。如:in the classroom

② in+颜色,穿着……颜色的衣服。如:Who‟s the man in white?

③ in+语言,用某种语言说。如:What‟s this in English?

④ 在上午、下午、晚上。如:in the morning,in the afternoon,in the evening

⑤ 在年、月、季节前。如:in ,in August,in summer

⑥ 在国家、城市和较大的地方前。如:in China,in Wuxi,in the playground

⑦ 固定搭配。 如:in the middle of(在……中间),do well in(擅长),in the day(在白天),take part in(参加),stay in bed(躺在床上),in the street(在街上)

2、on

①在……上面。 如:on the desk

②用在某一天(上、下午)前。如:on the 5th of May,on Sunday,on Monday morning

③以Day结尾的节日前。如: on Children‟s Day,on New Year‟s Day

④固定搭配。如:on foot(步行),on duty(值日),put on(穿上),get on(上车) turn on(打开),on the right / left(在右边/左边),on the wall (在墙上),on Zhongshan Road(在中山路上)

注 意:树上长的水果用on the tree;不是树上长的外来物用in the tree。 如:I can see a lot of apples on the tree. There is a boy in the tree.

3、at

①在某个时刻前。如:at seven o‟clock

②在传统节日前。如:at Spring Festival,at Mid-Autumn Festival,at Christmas

③在较小的地点。如:at the bus stop

④固定搭配。如:at once(立刻,马上),be good at(擅长……),look at(看),at home(在家),at school(在学校), at weekends(在周末), at the back of(在……后部), at night(在夜晚)

4、under 在……下面 如:There is a cat under the table.

5、behind 在……后面 如:There is an umbrella behind the door.

6、near 靠近…… 如:There is a park near my house.

7、beside 在……旁边 如:The students are standing beside the teacher.

8、next to 紧靠……旁边 如:The teachers‟ office is next to our classroom.

9、before (时间上)在……之前 如: before class(上课前)

10、after (时间上)在……之后;依照 固定搭配: after class(课后),after school(放学后),look after(照看),run after(追赶),read after me(跟我读)

11、between 在两者之间 如:There are some trees between Building A and Building B.

12、by 乘某种交通工具 如:by bus,by plane,by the way(顺便说一下)

13、from

①be from = come from(来自……) 如:Mr Smiths is/comes from Australia.

②from…to…(从……到……)We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14、to 到、去…… 如:Let‟s go to the zoo. 固定搭配:write to(给xx写信)

15、about 关于;大约

如: I want to buy a book about animals. It‟s about one kilometer away.

16、for 为、给…… 如:Here‟s a letter for you. What‟s for breakfast?

固定搭配:look for (寻找),wait for(等候)

17、with

①与……一起。如:I‟ll go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②具有某种特征。如:Who‟s the boy with big eyes?

③help... with... 在某方面帮助某人 如: Can you help me with my English?

④play with... 和……一起玩;拿……玩 如:play with me,play with a yo-yo

18、in front of 在……前面

如: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in the front of 在……前部 如:There is a blackboard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19、along 沿着,顺着

如:Go along this street.

20、as 作为

如: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21、out of 从……出来;往……之外 如:The dog is running out of the house.

22、of ……的,属于…… 如:a map of China ,a map of the world

23、off 离开,在……之外 如:keep off the grass(勿踏草坪),get off(下车)

24、up 向上 如:stand up(起立),pull up carrots(拔胡萝卜)

关于小学介词英语语法 篇2

从传统的英语语法书来看, 小句和介词短语的区别在于语法范畴层级的高低, 小句比介词短语在层级上高一级。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来看词素在最下层, 然后是词, 接着是短语和词组, 最上层的是小句。本文着眼于小句与介词短语在功能语法角度的不同。在进行研究前, 首先要从传统语法角度进行回顾。下边的例子 (1) - (4) 是小句, (5) - (8) 则是介词短语。从动词的限定性上来看小句, 例 (1) 和 (2) 里的动词walk是非限定性动词, 句子是省略的小句;而例 (3) 和 (4) 句子是包含完整主谓宾的小句。

(1) when walking along the road, (2) while walking along the road, (3) after they walked along the road, (4) when they walked along the road, (5) on her way to school, (6) on walking along the road, (7) with the children away, (8) after walking along the road, 黄国文曾从功能句法角度对类似于例 (4) when they walked along the road的例子分析过, 而且, 他还从功能语言学视角详细阐述了介词短语。结论如下:例 (6) 和 (8) 不是介词短语, 从系统功能句法来看, 是属于小句。本文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法, 主要是从功能句法角度进行讨论, 挖掘出小句与介词短语的区别, 主要弄清的疑问如下: (1) 探究出例 (5) 属于介词短语, 而例 (6) 和例 (8) 属于小句的原因。 (2) 例 (7) 是属于小句范围还是介词短语范围。3) 把例 (3) 和例 (4) 放在小句行列的话, when和after应该按什么范围的词类处理。

意义与形式

在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中, 对意义与形式关系进行了论证, 即意义的表达是由形式来表现出来的。功能句法分析正是用来分析形式如何体现意义的。对以上八个例子进行分析时, 要从形式和意义角度对英语的使用进行探讨。以例 (5) 和例 (6) 为例进行分析, 形式上动词的出现, 即表示“situation”或“figure”, 就是通常指的小句;与形式相匹配的, 是意义上的“process”, 体现在动词上。形式层和意义层的中心成分分别是动词和过程。在例 (6) 中, walking是一个主要动词, 所以例 (6) 是一个小句;而在例 (5) 中, 没有动词出现, 所以它不是小句而是短语。以上说明的即是“存在过程/动词表示情形/小句”原则。

在现实中, 一些形式不出现或不必要出现, 而意义却表现出来了。以下以例子来阐述。例 (9) 中的knocking (不是动词形式上的撞倒, 而是撞倒的意义) 这个过程包含了时间、地点等发生的环境因素, 还有撞倒的当事者和受事者, 即被撞倒的人和实施撞的动作者。

(9) Her grandpa was knocked over by a car in a traffic accident.在例 (9) 中, knocking涉及了当事者和受事者, 即Her grandpa和a car, 其中还有环境因素是a traffic accident。然而, 在例 (10) 中, “实施撞的动作者” (a car) 和环境因素 (in a traffic accident) 虽然都没有体现在形式上, 但是意义却还是很明了。 (10) While her grandpa was walking along the road, a car ran to him.He was knocked over.在例 (10) 中的第三个小句中“实施撞的动作者” (a car) 和环境因素 (in a traffic accident) 没有出现, 但是作为读者能够明白谁是事故的肇事者和事故发生的时间。

在以意义为中心进行功能句法分析的原则指引下, 我们进行例子 (7) 的探讨。从形式上, 例子中没有出现动词, 但从语义层来看, 例子中是不是包含一个关系过程呢?换一种说法, 从意义上来看, 其中是不是存在with the kids being away的意义呢?更深层次上来说, 它所表达的意义是不是和since/while/when the children be away表达的意义一样呢?Martin对此持肯定态度。以下是他们的观点, 例 (7) 是归属型关系过程, 不过在形式上未体现出be这一代表关系过程的词。在他们看来, 例 (7) 不是介词短语是个小句, 是个表示关系过程的小句。在这个小句里, the children是小句的载体 (主语) , away则是小句的属性 (表语) 。根据上述探讨, 从句法上看例 (7) 是个小句, 然而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过程be并没有在句法层从形式上表现出来。例 (7) 中的引导词是with;它的补足语是两个, 并且是“主语———补足语”的关系, 动词be可以插入其中。

一般语法意义上来说, with结构表明的是伴随状态, 伴随的结果和状况。从功能句法角度来看, with的两个补足语存在一种“载体”和“属性”的关系, 这一关系实际是由动词be隐性地进行衔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例 (7) 是个小句, 也可以从句法来看, 是个小句, 是个省略的非限定性小句。

小句的引导词

总结上述分析, 例 (6) (7) (8) 均为小句由于这些小句从语义层来看都存在着过程。在回答了引言中第一、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上, 我们试图进行第三个问题的解答。从传统语法上来说, 例 (5) — (8) 中的引导词on, with, after均为介词, 例 (1) — (4) 中的引导词为从属连词。同样是after, 在例 (8) 是介词, 在例 (3) 中是从属连词, 而例 (1) (4) 中when都是从属连词。不同于传统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主要着眼于结构中是不是有过程出现。小句中有过程出现而未出现过程的则非小句。这样看来, 例 (1) — (8) 中, 只有例 (5) 不是小句, 由于不存在过程, 其他7个均为小句。

在对词类进行分类的问题上, 传统语法存在不足。下边以before和know为例进行说明。

我们须要指出before和know的不同, know在句子中充当的是动词词性, 相对于know, before的用法稍微复杂些, 在 (A) 中是介词, (B) 中是连词, (C) 中是副词。以上说法显然有不足之处。对此, Huddleston和Pullum认为, 可以把上述before的用法统一看成是介词词性。

结语

本文研究表明, 介词短语和非限定小句都可以由介词引导出来, 语义层上的“过程”有无决定了二者的区别, 短语是停留在句法词汇层面上, 语义层面上的则是小句。出现在英语教学中的“介词+名词词组”与“介词+动词ing”结构有本质区别, “介词+V-ing”结构属于非限定小句。

参考文献

[1]黄国文.两类英语介词短语的功能语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 (6) :32-34.

[2]管乐.英语存在句人际功能的应用性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 (11) :17.

[3]陈旸, 黄国文.识解经验与过程参与者的确定[J].中国外语, 2010 (2) :121-125.

[4]路洋.英语转述现象多层面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 2009 (2) :25-30.

关于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思考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一、借助实物教语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教室内的一些实物实施教学,以使学生的印象更加直观。比如,教师在讲解“There be”这个句型的时候,针对教室内的一些课桌、一幅图画、一张讲台等,都能够通过“There be”这个句型描述。如,There are some desks in the classroom;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There is a teacher’s desk in the classroom.教师借助教室内的实物为学生讲解“There be”句型,就能够让学生清楚“There be”句型的实际意义,借助上述几个例子,学生也明确了动词be的改变是依据动词be后的名词单复数而发生改变的。复数的时候应用are,单数的时候应用is。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得英语语法教学变得非常直观和形象。

二、创设一定的语法教学情境

在小学时期,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知识,语言的储备和积累还比较少,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依据教学知识,实施多媒体教学,以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英语学习环境,在教学情境中为学生演示有关的英语知识,且要在一定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应用与练习英语语法知识的机会,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就会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印象。比如,教师在讲解可数名词复数知识的时候,为学生呈现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画面中有一颗橘子树,突然长出了一个橘子,教师就讲:“one orange”,紧接着,橘子树上又长出了一个橘子,教师在数的过程中讲:“one orange,two oranges”,然后树上长出了很多的橘子,教师就和学生一起数:“one orange,two oranges,three oranges...”然后,教师在多媒体大屏幕上为学生呈现一辆公共汽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发言,这辆公共汽车在拐弯之后,马路上的公共汽车越来越多,教师和学生共同數着:“one bus,two buses,three buses...”其中一辆公共汽车停在了一个旅游基地,从车上走下了一个女孩,接着又走下了七八个女孩,教师与学生共同数着:“one girl,two girls,three girls...”有一些女孩走到草地上面,开始准备午餐,在餐布上面的食物是非常多的。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在听明白问题的前提下进行回答。如,教师提问学生:“How many apples?”学生会回答:“one,two,three...six apples.”然后,教师紧接着提问其他的学生,让学生回答,学生都被这些食物吸引住了,因而有效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学生在练习之后,明确了可数名词的复数是在名词的后面加上“es”或者“s”,清楚了可数名词复数是如何构成的。

三、通过活动教语法

通过活动教语法是指在学生明确了有关语法结构之后,教师通过设计跟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任务,在生活情境中渗透较为抽象的语法知识,以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英语语言的表意作用,在实际交流中明确语法规则,进而实现英语语法教学的目的。比如,副词或形容词比较级的作用是比较事物或人的一些特点,可以用来比较学生的胖瘦和高矮以及学生衣服的颜色和款式等。教师在讲解以上语法内容的时候,可进行分组,各个小组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其中,有的小组比较同学之间的胖瘦,有的小组比较衣服的颜色,有的小组比较衣服的款式等。这样,每个学习小组在活动中可以懂得如何应用副词或形容词的比较级,从而顺利地完成本小组的学习任务。如,He is fatter than she.等,教师以这种活动的形式实施英语语法教学,学生的英语学习自然会变得比较容易。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地认识新课改,指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转变,从而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应用英语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不管教师实施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都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将来学习英语知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琴.“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定位及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3).

[2]张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初探:以Cambridge Young Learners English Movers A Unit2教学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9(02).

[3]颜莹.小学英语语法项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关于小学介词英语语法 篇4

1. 时间

1)at表示在某一时间点: at 3 o’clock

2)in表示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某一或某些点: in

in表示在某段时间的结束点:I’ll see you again in a week.

3) during表示某一时间段内自始至终:during the first period

4) on表示在某一day/date或其中的某一段:on Monday, on Sunday morning

5) by表示不迟于某个时间:by now

2. 地点

1)at表示在某处(而非它处):at school

2) in表示在内部或某个范围内:in the office

3) on表示在上面与某平面接触:on the table

4) outside表示在某个范围之外:outside world

5) under表示在比某个位置低的地方或在某表面之下:under a chair

6) by表示靠近或接近:by the window

3. 原因

1)because of表示因为或以…为理由:because of my father

2) for表示动作或活动的目的、目标或意图:for sale

3) out of表示起源、来源或原因:out of duty

4. 方式

1)with表示以…方式:with skill

2)in表示以某种方式: in French, in cash, in this way

5. 方法

1) by表示方法、手段: by the back road, by bus, by working hard

2) on表示运送方式:on a train, on foot

3) in表示途径或材料:in oils

高中英语语法中常用介词的区别

1、at、in、on:如: 常用词组有: at noon, at night

表示时间的 at, in, on:

at 表示片刻的时间,at 8 o’clock,at midnight, at the end of, at that time, at the beginning of, at the age of, at Christmas, at New Year 等。

in 表示一段的时间

如: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 in October, in , in summer, in the past, in the future 等。

on 总是跟日子有关,on Monday, on Christmas morning, on the following, on May Day, on a warm morning 等。

2、表示时间的 since 和 from:since 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的过程,常与现在完成时连用;

from 表示从时间的某一点开始,不涉及与现在的关系。一般多与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连用。

如:I hope to do morning exercises from today./ We have not seen each other since 1995.

3、表示时间的 in 和 after:两者都表示“在(某个时间)之后,区别在于in表示“在(一段时间)之后” ,而 after 则表示“在(某一具体时间点之后),in 短语和将来时态连用,after 短语和过去时态或将来时态连用。

如:We’ll be back in three days.

After seven the rain began to fall.

What shall we do after graduation?

After two months he returned.

注意:after 有时也可以表示在一段时间之后(常用在过去时里)

4、表示地理位置的 in, on, to:in 表示在某范围内,on 指与什么毗邻,to 指在某环境范围之外

如:Changchun is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Mongolia is on the north of China./ Japan is tothe east of China.

5、表示“在……上”的 on 和 in:on 只表示在某物的表面上,而用 in 表示占去某物一部分,表示……上

如:There is a book on the piece of paper./ There is an interesting article in the newspaper./ He dug a hole in the wall.

6、表示“穿过……”的 through 和 across:through 表示从内部通过,与 in 有关;

across 表示“穿过……”,表示从一端至另一端在表面上的通过,与 on 有关。

如:Water flows through the pipe./ The old man walked across the street.

7、in the corner, on the corner, at the corner:in the corn 表示在落,in 指角的内面;

on the corner 表示“在角上” ,on 指的不是内面,也不是外面,而含内外兼有之意;

at the corner指“在拐角处” 指的是拐角外附近的外面。

如:The lamp stands in the corner of the room./ I met at with him at the street corner./ He sat on the corner of the table.

8、in the end, at the end of, by the end of:in the end 作“最后”“终于”解,可单独使用,后不接介词 of;

at the end of 表示“在……末梢”“到……尽头” ,既可指时间,也可以指地上或物体。不可单独使用;

by the end of 作“在……结束时”“到……末为止”解,只能指时间,不可单独使用。

如:In the end they reached a place of safety./ At the end of the road stands a beautiful garden./ They decided to have an English evening at the end of this week./ by the end of last month he had finished the novel.

9、表示“关于”的 about 和 on:两者都有“关于”的意思,不过前者为一般用词,而后者表示“关于” ,为较正式的 “论述”

如:He came to tell me about something important./ He wrote a book on science.

10、between, among:一般说来,between 表示两者之间,among用于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中间。

如:You are to sit between your father and me./ He is always happy among his classmates.

注意:但有时说的虽然是三个以上的人或东西,如果强调的是两两相互间接关系,适用于between。

如:Agreements were made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在谈到一些事物或一组事物,而把它们视为分居两边时用 between。

如:The little valley lies between high mountains.

在谈事物 间的差别时,总是用 between。

如:They don’t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eat, coats and barley.

11、besides, except, but, except for:besides 指除了……还有

如:All went out besides me

except 指“除了,减去什么” ,不能放在句首。

如:All went out except me.

but 与 except 意思近似,表示“除了……外”经常用在 no, all, nobody, anywhere, everything 等和其他疑 问词后面。

如:I never saw him reading anything but the newspaper.;

except for 表示“如无……就, 只是”表明理由细节。

如:His diary is good except for a few spelling mistakes.

12、表示“用”的 in 和 with:表示工具的“用” 、表示“ ,用 with,而表示材料、方式、方法、度量、单位、语言、声音等的 “用” 用 in。

如:He is writing a letter with a pen./ He wrote the letter in pencil/We measured it in pounds./ Read the text in a loud voice./ Tell me the story in English.

13、charge of 和 in the charge of:in 两者都表示 “由谁负责、照顾、管理” 区别在于: charge of 后接被照管的人或物, in the charge of 后面则跟照管的人。

如:Who is in charge of the project

The project is in the charge of an engineer

14、as, like:as 作“作为”“以……地位或身份”解。

如:Let me speak to you as a father.(事实是父亲)

like 作“象……一样”解

如:Let me speak to you like a father.(事实上不是父亲)

15、in front of 和 in the front of:in front of = before,是“在……前面”的意思(不在某物内)

in the front of 则是“在……前部”的意思(在某物内)

如:There is a desk in front of the blackboard./ The boy sat in the front of the car.

16、in, into:into 表示动向,不表示目的地或位置。

如:We walked into the park.;in 通常表示位置。

We walked in the park;in 和 drop, fall, put, throw, break 等终止性动词连用时,也可以表示动向。

小升初英语语法专项训练:介词 篇5

12.Mr. Green will stay in China___ Friday. A. to B. on C. till

13.It’s wrong to play jokes ___ other people. A. on B. of C. with

14.I paid two hundred yuan ___ that kind of bicycle. A. in B. for C. on

15.I won’t ask about it, I’m going to see it ___ _ my own eyes. A. by B. for C. with

16.There is a small river ___ the two towns A. in B. between C. among

17.Are you going to the zoo __ _ bus or ___ my car? A. on ; by B. by ; in C. on ; in

18. We traveled overnight to Paris and arrived _______ 5 o’clock ______ the morning.

A. on; in B. at; in C. at; on D. in; on

19. Hong Kong is ______ the south of China, and Macao is ______ the west of Hong Kong.

A. in; to B. to; to C. to; in D. in; i

20.There are many apples ___ the tree. A bird ___ the tree is picking an apple.

A. in ; on B. on ; in C. in ; at

一、选用括号内恰当的介词填空。

1.What’s this______(at,on,in)English?

2.Christmas is______(at,on,in)the 25th of December.

3.Look at those birds______ (on,in)the tree.

英语语法学习:介词for的用法 篇6

介词的固定搭配,大多数是可以通过分析快速理解的,比如for life中的for用的是“为期……”的含义。有些很难或者无法分析的固定搭配,则可以进行机械地熟悉,并通过大量的英语阅读和造句、说写英语巩固和掌握。

1.为了(目的)

They are working for a better life.

他们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工作。

She didn’t choose the job for money,but for more chances.

她选择这个工作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更多的机会。

2.用于(表示作用)

This toy is forboys, not for girls.

这玩具是给男孩玩的,而不是给女孩的。

We have a kind of special ink for your pen.

我们有一种特殊的墨水用于你的钢笔。

3.向,朝(方向)

Jane is leaving here for London.

珍妮就要离开这里去伦敦。

She was heading for the park.

她正走向公园。

4.代替;交换

Mr. Li will teach for you.

李先生将代替你上课。

Could I give this orange for that pear?

我能用这个桔子换那个梨吗?

5.对于(表示愿望、爱好、特长等)

Mary has an artistic eye for colors.

玛丽对着色有艺术眼光。

John had a sharp ear for melody.

约翰对于旋律有很敏锐的听觉。

6.赞成,拥护

We are for this plan.

我们造成这个计划。

Are you for or against this action?

你赞成还是反对这一行动?

7.因为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谢谢你的帮助。

The kids jumped for joy.

孩子们高兴得跳了起来.

8.尽管,虽然

For all his shortcomings, he is a nice man.

尽管他有这些缺点,他仍是一个很好的人。

For all these defects,this place is better than most other places.

尽管有这些缺点,这个地方比其他大多数地方还是要好一些。

9.当作,作为

Don’t take others for fools.

不要把别人当傻瓜。

I hold it for certain.

我把那当作肯定的事。

10.就……而言,至于

He is rather tall for his age.

就他的年龄来说他算是相当高的了。

That coat was too small for me.

那件大衣对我来说太小了。

11.索取,要

The man asked for a cup of cool boiled water.

那了讨了一杯凉开水。

Jane came back for her handbag.

珍妮回来取手袋。

12.(时间)为期;(距离)计

My uncle worked here for 40 years.

我叔叔在这工作过40年。

They walked slowly for 10 kilometers.

他们慢慢地走了10公里。

关于小学介词英语语法 篇7

关键词:介词框架  “在……之上”  概念整合

一、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理论是基于心理空间理论提出的认知语义学中的一种多重空间语义构建理论。Fauconnier(1997)基于心理空间理论,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亦有译作概念合成)”,概念整合理论意在揭示自然语言中的实时意义构建及各心理空间的连接映射过程。Fauconnier和Turner(2002)对概念合成运作的思维空间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空间是概念整合的基本理念,“概念整合”是人类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部分提取并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因此,Fauconnier& Turner(2002)进一步提出了四空间论,并指出概念整合是在四个基本心理空间中进行的,即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输入空间I(Input Space I)、输入空间II(Input Space II)和整合空间(Blending Space)。

概念整合,作为一个常态的思维机制,必然在语言上具有普遍的体现,语言中的多数现象,都可以在意义上得到概念整合的合理解释。语言中的众多句法、词汇形式标记,事实上都是意义整合后的语言线索,用以提示相应的概念和意义。此外,概念整合是一个实时自然语言建构机制,那么概念整合很可能是一个连续的多空间合成动态过程,即一个语言现象的意义从具体要素、演变、定型乃至意义的转变都有整合的痕迹,这一点在历时语言的考察上也得到了验证。同时,这也进一步合理的解释了概念隐喻无法阐释的“非固定短语和违实现象的意义构建和投射”以及“概念投射的结构选择性”两大问题,为语义构建和演变提出了一个更加可靠的分析框架。

二、框式介词和介词框架

国内学者最早引入框式介词概念的是刘丹青(2002),他定义的框式介词为:“由前置词(preposition)加后置词(postposition)构成的、使介词支配的成分夹在中间的一种介词类型”。刘丹青(2003)根据句法特点把框式介词分为四类:1.双重赋元框式介词;2.词汇性框式介词;3.强化式框式介词;4.连接式框式介词。

陈昌来(2002)提出了相似的概念,称为“介词框架”,指“介词在前,其他词语在后,介词所介引的对象被夹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框架”。“介词是介词框架的前部,与介词相搭配的其他词语,如方位词,是介词框架的后部。

本文为描写的需要,采用了介词框架这一定义,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分析,在一定的本体描写基础之上,结合历时演变,探讨“在……之上”的整合机制。

三、现代汉语介词框架“在……之上”及其演变和整合

(一)现代汉语“在……之上”的语料来源和总体分布

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在……之上”的分布频次为359条,其中“在”为介词(即非句子主要谓语的)的占到了252条,所占比率约为70%,占据了相对多数。前人将“在……之上”作为一整个框架专篇考察的著述很少,通常都是在“在……上/下”框架中顺带涉及,或是在汉语的空间隐喻、空间句法表达上作为“在”的大类整体考察。

(二)“在……之上”的语法化

Kuryowicz(1965:52)提出了语法化理论,即实词性成分虚化为功能性成分的历时过程。 Heine& Reh(1991)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将其从语素层面扩展到了词汇层面,并详细描述了相应的语法化特征:“语法化是一种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单位失去了语义复杂性、语用显著性、句法自由性以及语音实质。这个过程中,词汇项和部分结构进入特定语境从而主要为语法功能服务,语法化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新语法功能的出现。”

“在”是一个在上古汉语中便已经常用的词,在周朝的《周易》《诗经》中,“在”已经有大量的用例出现。由此可以推知,“在”应该在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出现并有初步的用例了。“在”有动词和介词两大典型的功能用例。

喻遂生(2002)专文探讨了甲骨文中用在动词后介引动作对象的介词“在”,孙朝奋(1996)通过历时考察,指出现代汉语的框式介词主要起源于秦汉时期,在魏晋六朝以后开始渐多。这一考察基于整体介词框架的起源,但介词框架“在……之上”的起源时间应该在汉魏时期,在宋代才逐渐成熟并有大量的用例。

“之上”在汉语历史早期,是以非词形式存在的,文炼、胡附(2002:91)提出了,合成方位词有的是单纯方位词前附“之”构成的,“之+上/下/前/后”等都是以单纯方位词为构词语素的后置词。因此,“之上”是由“之”和“上”组合而成的,助词“之”和方位名词“上”构成了“之上”这一句法组合形式,事实上,“之”是前后两个名词的连接手段。这一用法在周朝就已有用例了:

(1)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周易》)

(2)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诗经》)

这里的“N之上”,以现代汉语来说,就是“N的上面”,这里的“之上”还远不是一个词汇项,仅仅是句法上的线性组合。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N”全部都是表示地点和处所的名词。

春秋战国时,“N”就不再限于处所和地点名词,而扩大到表示事物、人、数量等名词。因此,“上”的语义开始泛化①,除了原有的方位义之外,在概念整合的作用下,意义虚化的“上”和共现频率较高的“之”逐渐开始出现难以切分的现象,同时“上”也产生了数量、地位、层级相较更高的意义。

(3)桓公,五伯之上也,争国而杀其兄。(《韩非子·难四》)

(4)或曰为其骄蹇,使其世子处乎诸侯之上也。(《公羊传》)

这一时期的“N”还是由实意名词充当的,进入汉代以后,“N”位置出现了大量的抽象名词,这也是“上”进一步虚化的标志之一,虽然依然有大量的方位名词用例,但是这一时期意义进一步泛化的“上”使得“之上”难以进行句法切分,抽象名词后的“之上”逐渐在句法上成为一个整体:

(5)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淮南子》)

(6)若其不然,则工进无欣,何足贵於千载之上邪。(《史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之上”进一步虚化的用例,由于“之上”和方位处所名词长期共现,因此出现了语义冗余现象,这时期的“之上”出现了省略后语义不变的现象,我们可以据此认为,“之上”已经演变出了方位标记的功能,“之上”省略后语义不变的条件就是“N”必须是非抽象成分,“()”表示省略后语义不变:

(7)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於万古(之上),而送怀於千载之下。(《文心雕龙》)

(8)然则人生而戴天,诣老履地,而求之于五经(之上)则无之,索之于周、孔之书则不得。(《抱朴子》)

宋朝以后,“之上”在句法上逐渐固定,表示方位意义和层级关系的“之上”已经出现了典型的句法标记,“V+P+N之上”和“V+N之上”已经作为区别意义的句法标志,方位意义的表示已经逐渐需要前置词来承担,单纯的“零形式前置词+之上”已经主要承担层级意义了。但是这时期依然有部分两可现象存在,前置词标志并不是强制的,另一个重要的句法变化是,这一时期的“P+N”已经开始从补语位置向状语位移:

(9)庄宗诸弟在席,时友谦赐姓名,继麟坐在永王重霸之上。(《册府元龟》)(典型的方位意义)

(10)汉初右丞相居左丞相之上,史中有言曰:朝廷无出其右者,则是右为尊也。(《朱子语类》)(典型的层级意义)

(11)汉重王苍,位列三公之上。(《五灯会元》)(有标记表层级)

(12)青天之上有大日轮(《五灯会元》)(位移无标记表方位)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之上”历经了非词结构到高频共现结构到词汇组合的语法化进程,在句法标志、句法位置和语义特征上有了相应的特点。详见下表。

周 春秋战国 汉 五代 宋以后

句法标志 可点断 多数可点断 多数难以切分 虚化为方位标记 前置词标记

句法位置 动前状语位 动前状语位 动前状语位 出现补语用例 大量补语用例

语义特征 方位、处所 方位、处所、人、事物、层级 方位、处所、人、事物、层级、抽象名词 方位、处所、人、事物、层级、抽象名词;语义冗余 语义的句法区分逐步成型

结合“在”和“之上”的语法化线索,我们可以推出“在……之上”介词框架的演变轨迹:首先,“在”应该发展出介词的用例,并且是大量存在,这一时期大约为魏晋南北朝,同时“之上”应该演变为需要前置词标记区分语义的阶段,即宋代以后。事实上动词用例“在……之上”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但是标准的介词框架出现约是在北宋时期:

(13)于是开户入室,见袈裟覆一丛白骨,锁在项骨之上。(《太平广记》)

(14)而求至於所當為之地,非是欲將此心繫(系)在一物之上也。(《朱子语类》)

随后,在明清小说中,大量地出现了介词框架“在……之上”,这也标志着这一类前置词标记的介词框架已经走向成熟,语法化进程也进一步推进,使用和搭配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宋朝介词框架“在……之上”的语料用例占到总体“在……之上”的32.3%,明清时期已经达到79.93%。这说明了介词框架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定型,因此使用范围逐渐泛化,在句法位置的竞争中,占有了相对的优势地位。

(三)“在……之上”的概念整合机制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假说:仅以语言本身的因素考虑,认为前领式介词框架“在……之上”的演变是仅受到单一的语言系统规则制约的,即语言系统的自身要素制约 “在……之上”的结构应遵循下图所示的整合路径,并具有单向性和规则性两大特征,形成一个划一的类别。

“在……之上”的整合,基于类属空间的“空间”“实体”两大基础共性,同时“在”表达的“存在”与“上”之义是其本身具有的方位定向性,且提供了有差异的意义基底,使得整合后的介词框架,产生了不同于单纯组合的新意义,这一意义受到框架本身的制约,同时这一意义的演变,即传统语法化理论中基于认知机制下的隐喻和转喻造成的意义流变,实质上都是不同时期新创意义整合的表现,整合义作为新创成分,在句法上留下了相应的痕迹,即句法中的框架,框架作为表层的意义提示标记,限定了整体的意义范围,通过介引的介词成分实现整体意义的完构和凸显,实现了“意义引导自然语言构建,句法提供意义线索,句法框架来源于意义的痕迹”这一基于体验和使用的认知语言学语言体认观。

“在……之上”的概念整合图式如下:

1.基于概念整合模式做出的可能假设

假设一:介词框架的整合必然是基于相关输入要素的部分象似性和独特性的。完全相类或无关的要素只能进行组合,而不会产生新创意义,即所谓的整合实时语义构建,实质上就是输入要素独特意义的进一步融合。

假设二:“在”类前领式介词框架遵循了相一致的整合机制。其中“之+X”“以+X”等复合后置词本身已经是组合后的产物,前置词通过意义特征的逻辑关系推导,进入整合空间后,产出了新创意义。

假设三:新创意义的构建与产生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语法化上的意义演变本身就是反复概念整合的产物。

假设四: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实质,也是概念整合,并且属于特定类型的整合模式。

因此,语法化意义演变上基于隐喻和转喻的意义推演,其实质是整合机制的反复运作,这一机制既是意义的合成路径,又是意义合法性的检验路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语法化的意义流变总是具有强大的规律性。背后的认知实质,就是概念整合运作的结果。

假设五:概念整合和语法化应该具有交集,但是两者的本质并不相同。

语法化的典型标志:虚化、缀化、核心成分脱落为附着成分,它们是通过整合这一路径得以实现的。但是,整合的意义演变并不一定走向虚化,语法化也不仅仅通过整合得以实现。

2.基于假设的推论

推论一:由于概念整合必然需要心理空间要素具有象似性和差异性,那么在概念整合的个例考察中,类属空间和整合空间必然具有两类成分:类属空间关注共性,是合成的结构基础,整合空间则体现差异,即整合新意义的基础,基于两个空间的考察,就可以明确整合本身具有的特性。正如Fauconnier(2002)所说:概念整合是基于一定的相似关系或者相关关系发生的,这两类整合对应概念隐喻以及概念转喻的运作模式。其次,概念整合可以基于违实概念运作,这也说明概念整合机制的映射及运作是基于心理表征而非事实表征的(事实表征必然无法运作违反客观语义真值的概念),因此,这一整合机制的论证也需要借助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

推论二:“在”类前领式框架的概念整合遵循一致的机制,其考察可以通过“在”的隐现问题得以实现,前置介词的隐现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概念合成得越晚,隐现的频率越高,这一点在相应的框式介词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而且前置词往往和后置词处于意义同构的语境中,这一语境的语义冗余也可以得到概念整合的解释,并且前置词的隐现比后置词更加自由(刘丹青,2002),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整合机制的运作,遵循“后整合,先冗余”的规律(与心理学中的顺行遗忘机制非常一致,习得晚,遗忘晚,习得早,遗忘早)。同时,单纯的组合往往排斥隐现的问题,因为没有意义上的冗余可能,因此很少有后置词的隐现问题。

推论三:概念合成的机制并不是单次运作的,事实上,概念整合,是一个长时的语义验证机制。句法合理性的实质,就是概念整合的长时意义选择,概念整合既是语义合成机制,也是意义是否合法的验证机制,更是一个常时运作的思维机制。概念整合模式,也是论证概念整合的一种手段,概念整合是语法化的动因中的一员,部分语法化现象是由于概念整合机制所造成的。(更多的语法化现象,是由于词汇、句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要素造成的)

注释:

①泛化是意义层面上的,泛化和虚化并不是一个层面的现象,虚化

并不一定会伴随泛化。

参考文献:

[1]巴丹.“X之上”与“X以上”之辨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0,(3).

[2]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何薇.“之前”和“之上”论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

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1).

[4]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5]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4).

[6]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898.

[8]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

[9]王世群.现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3.

[10]王梓秋.“仍然”与“在”“着”“了”功能比较研究[J].现

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9).

[10]文炼,胡附.处所时间和方位[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

[11]喻遂生.甲骨文“在”字介词用法例证[J].古汉语研究,

2002,(4).

[12]章士钊.中等国文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07.

[13]Fauconier,G,Turner,M.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14]Fauconnier,Gilles.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15]Fauconnier,Gilles.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6]Heine Berned,Ulrike Claudi,Friederike Hunnemeyer.

Grammaticaliz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17]Kuryowicz,Jerzy. The evolution of grammatical

categories[J].Esquisses Linguistiques,1965,(2).

上一篇:社会实践内容及主要收获下一篇:饭桌上的大战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