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2024-07-2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精选13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篇1

一、填空(每空1分,工18分)

1、3.26×2.8的积是()位小数,5.24的1.02倍得

数保留一位小数是()。

2、1.26868……是()小数,可以简写成()。

3、在小数除法中,要把()化成整数再除。

4、根据2784÷32=87,可以推算出:

3.2×0.87=()27.84÷3.2=()

5、在○里填上“>”、“<”或“=”。

5.6×1.02○5.6 1.26÷0.98○1.26×0.98

5.6÷1.02○5.6 78.5×0.99○78.5×(1-0.01)

6、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可得8.5,这个

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7、任意从装有10枚白子和12枚黑子的盒子里摸出1枚子,那么摸到()的可能性大,摸到()的可能性小。

8、57.95×32.7的积有()位小数。

9、小王4分钟做了100道口算题,平均每题()分钟。

10、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7.68,原小数最小是()

二、仔细推敲,认真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x2与2x都表示2个x相乘。()2、14.5656是循环小数。()

3、0.3×8与3×0.8计算结果相等()4、5.666666不是循环小数()

5、求商的近似值里,如果要求保留两位小数,就要除到千分位。()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6.8×101=6.8×100+6.8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加法结合律

2、一个数y除以纯小数,所得的商一定()y。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3、13.6÷2.6当商是5时,余数是()

A、6 B、0.6 C、0.06 D、0.0064、在计算除法时,如果要求得数精确到0.1,商应除到()

A、十分位 B、百分位 C、千分位

5、一个数(0除外)除以比1小的数时,他的商()这个数。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29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6.4÷0.8= 8×2.5= 0.2+0.78= 0.99×1.25×8=

6.6÷0.6= 1.8×0.3= 0.1-0.02= 3.8×8.2+3.8×1.8=

2、列竖式计算(带☆要验算,保留两位小数)(6分)

☆2.35×1.2= 2.65÷3.4≈

3、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15分)

28.4×99+28.4 3.6×201 0.94×2.5-0.4

54×0.8×12.5×2.5 17.5÷0.25×17+1

3五、活用知识,解决问题(33分)

1、一幢高16层的楼房,一楼的层高是4.5米,其余每层的层高都

是3.2米,这幢楼高多少米?(6分)

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很大,它的质量相当于6头5.85吨重的大象,这台计算机有多重?(得数保留整数)(6分)

3、制作一个蛋糕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5千克面粉,他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蛋糕?(6分)

4、果园里收获了560千克的橘子,叔叔要把他们分装在箱子里,每个箱子最多装30千克,需要准备多少个箱子?(6分)

5、新华农场修一条长7.5千米的水渠,已经修了4天,每天修0.65千米,剩下的要7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6分)

6、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行。(3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将5.1千克菜油分装在可装0.8千克的玻璃瓶内,需要准备()个玻璃瓶。

2.小兰家养了a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只数的3倍还多2只。养了()只白兔。

3. 7.56×5.4=40.824,由此可以得到: 756×5.4 =()

75.6×0.54=()40.824÷5.4=()40.824÷54=()

4.1.1×3.6的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5.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0.24,其中一个因数是0.3,另一个因数是()。

6.在0.;0.;0.8 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7.3.4560560560……是一个()小数,用简便的写法可以写成()。

8.小王4分钟做100道口算,平均每分钟做()题,平均每题花()分钟。

9.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5.70,原来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10.小数7.64去掉小数点后,得到的新数比原来的数大()倍。

11.一个循环小数0.ABAB…(A、B都是非0自然数),这个数的前20位上的数字和是80,这个循环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12.如果 2X+3Y =11,则4X+6Y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每小题2分,共10分)

1.4.30与4.3的大小相等,精确的程度也相同.()

2.X = 0 不是方程。()

3.当 X=2时,X2与 2X 相等。()

4.两个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5.5.666666是循环小数。()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8×101=6.8×100+6.8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加法结合律

2.甲乙两个数的和是15.95,甲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乙数,那么甲数是().A、1.75 B、1.47 C、1.45 D、1.953、计算28× 0.25,最简便的方法是()

A、28 × 0.5 × 0.5 B、28 × 0.2 +28 × 0.0

5C、7 ×(4 × 0.25)D、20 × 0.25+ 8 × 0.254、0.47÷0.4,商1.1,余数是()

A、3 B、0.3 C、0.03 D、0.00

35.五年级有学生m人,六年级比五年级少3人,两班共有学生()人。

A、m+3 B、m-3 C、2m+3 D、2m-

3四、计算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 4.5 7.8×6.9+1.2×6.9+6.9

5.6÷0.25 12.5×16×2.5

2.计算下面各题。

4.7×24÷(1.44÷12)1.43×0.67(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00.3-(75+9.6 ÷0.4)7.9÷0.3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解下列方程。

-x = 48 5.9x- 2.4x = 7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篇2

一、妙设情境,激活思维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出五星体育节目主持人介绍主打体育项目——“三国杀”这部弈棋游戏,然后播出“三国杀”的历史背景,导出“四种身份牌”。

这部游戏作为一种体育项目,已进入到千家万户。话题从四种身份牌谈起,使学生由然地进入角色,为下一环节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多维互动,智慧生成

【片断一】

(1)师生互动。教师问:“你最想抽到哪一张?如果让你抽一次,你确定能抽到你想要的这一张吗?”接下来,由教师洗牌,学生先说出想抽的身份牌,再抽牌。

(2)同桌互动。教师出示活动规则,接着同桌抽牌、填表。

(3)四人互动。让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把在试验活动过程中所思、所得、所悟进行交流,共享试验成果。

(4)组际互动。让学生到把记录单到展台前交流。这时教师问:“你们最想抽到什么身份牌?结果第一次抽到什么身份牌?第二次抽的身份牌是什么?第三次呢?如果让你再抽一次,你确定(还)能抽到它吗?你想说什么?”

多层面的活动,带来了多维的收获。通过师生抽牌、同桌抽牌、前后桌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随机现象的体验。

三、揭示内涵,内化提高

【片断二】

教师问:“这四张身份牌,让你抽一次,抽牌的结果一共有几种可能?”学生答:“有四种,因为一共有四张牌,抽牌的结果所有可能数就是4。”教师问:“所有的可能数是4,也就是说每张牌都有可能被抽到。抽中‘主公’有几种可能?‘内奸’呢?‘忠臣’呢?”

教师问:“如果‘三国杀’游戏五人局的,必须增加什么身份牌?”学生答:“反贼。”教师再问:“如果再让你抽一次,抽中‘主公’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学生答:“抽中‘主公’的可能性是1/5,因为一共有5张牌,抽牌的结果所有的可能性就有5种,‘主公’只有一张牌,因此,抽中‘主公’的可能性是1/5。”

教师问:“抽中‘反贼’呢?”学生答:“抽中‘反贼’的可能性是2/5,因为反贼身份牌有2张,所以抽中反贼的可能性是2/5。”

教师问:“这时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答:“五人局‘三国杀’游戏抽中‘反贼’身份可能性最大,因为‘反贼’有两张,其他只有一张。”教师再问:“抽中‘反贼’身份的可能性最大,如果只抽一次,是不是一定能抽到‘反贼’呢?”学生答:“不一定。”教师:“看来可能性虽然有大有小,但结果还是无法确定的。”

教师抓住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在追问中强化等可能性这一概念。通过身份牌张数的变化,引发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在动态的变化中思考可能性的变化,在宽松的气氛中获得对可能性大小的鲜活认识。

四、寓教于乐,灵动高效

【片断三】

课末,设计了“元旦抽奖活动”游戏。

教师问:“你认为可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抽奖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抽签、转盘……”这时,课件出现转盘。教师问:“转到红色区域是几等奖?转到蓝色区域呢?黄色呢?”“转到一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转到二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转到三等奖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因为时间关系,一个小组只能随机抽一名同学摇奖。”

接着让幸运的学生点动转盘,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篇3

一、知识海洋细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一个数由3个百万、3个万、3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读作( )。

2.天王星与太阳的距离为二十八亿九千二百万,写作(),四舍五入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

3.□45×8>2000(在□里填较小的一位数)

□05÷49<6(在□里填较大的一位数)

4.小红爸爸每次给小红100元生活费,小红每天用13元,可以用()天,余()元。

5.1个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6.张先生自驾车出差,车速90千米/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4小时15分,两地相距大约()千米。

7.条形统计图分()式条形统计图和()式条形统计图。

二、是非曲直明判断(对的打“√”,错的“×”)(4分)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100个100是1万。()

3.角的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江伟骑自行车的速度达60千米/时。()

三、众说纷纭慎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8分)

1.在除法算式中,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10倍,那么商()。(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

六、生活数学活应用(共24分,1~4小题每题3分,第5小题8分,第6小题4分)

1.一台电话机76元,张主任带了600元,可以买几台电话机?还剩多少元?

2.王大爷养了48只狐狸,比养的兔子少240只,养兔子的只数是狐狸的几倍?

3.时令水果店共有3人,昨天共售出苹果36箱,每箱15千克,得货款3240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4.小轿车从广州到北京,如果车速120千米/时,需要行驶20小时,如果车速为100千米/时,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5.某县城乡小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6.李大妈做早餐,洗碗要1分钟,洗米要2分钟,洗菜要3分钟,炒菜要5分钟,下楼买包子、馒头要10分钟,烧稀饭要20分钟(用全自动电饭煲)。李大妈怎样安排才能使全家人尽快吃上早饭?(写出过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认真检查一遍,成功是属于你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篇4

一、试卷分析:

1、知识的覆盖全面,题型丰富,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

2、所考察的知识点非常灵活,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试题的取材上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综合应用的几道解决问题,强调了应用题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二、学生卷面分析:

这次考试考得很不理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比较肤浅,深感惭愧。从卷面上来分析,体现了以下几大特点: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但填空题的第2小题错误率高,学生对长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不透彻,第4小题,对于因数倍数有部分同学误解了题目的意思,尤其是按要求填数,大部分同学出错率较高。第6小题灵活性更大,有许多学生对于将两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粘和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体,不会求体积。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解决问题的部分题目完成的较差。如:第五题和第六题,有不少学生在分析题意时欠思考,对于题目没有理解清楚便解题,比较粗心大意。有的学生能理解题意,知道列式,但在计算方面失误多。题目与生活联系密切,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不能综合运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数学信啊息,达到准确列式计算的目的。

3、计算能力较差。

部分学生计算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解决问题里,算式列对,计算错误以及将计算结果后面的单位写错,将长度单位写成面积单位,将面积单位写成体积单位,对于单位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表现在做画图时,没有用到尺子或者三角板和铅笔,用随意画,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对于应用题的解题能力较弱。

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统一单位之后再用公式解决问题,对于占地面积及求几个面的面积分析不清,理解混乱,失分比较多。

三、原因分析:

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不能自觉、自主地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也不闻不问,得过且过。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哪些知识不懂,整天迷迷糊糊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有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没兴趣,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没自主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另外很多学生在家里的学习不自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回到家里只是完成当天的作业而已,谈不上预习、复习。学生考出这样的成绩,作为科任的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学生的学习未能及时跟踪追进,查漏补缺,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是我的不足。另外,由于上半学期的授课时间较紧迫,在教学中讲的比较快,巩固练习不够,复习时间不够,这也是导致本次考试成绩差的原因之一。

以上是对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总结。在下半学期里,我将吸取经验教训,根据上半学期所得的情况,制定各种有效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及时跟踪追进,了解其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虚心向其

他教师求教,学习经验,争取下半学期把成绩提上去。

四、改进具体措施:

1、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进而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2、教学中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唯一答案”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3、对于不同能力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作业要求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作出不同的级别,让各类学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往,不管学生学习成绩如何,都作了统一要求,以致于差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作业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产生恶性循环,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加强评价机制。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发言、提出问题;在批改作业时,要充分利用作业本进行师生交流,及时指出问题、及时予以评价;在课外,多与学生接触、沟通,建立感情。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篇5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明买了4块橡皮,每块a元,需要()元。当a=1.5时,需要()元。

2.在○里填上“>”、“<”或“=”。

3.78÷0.99○3.78

2.6×1.01○2.6

7.2×1.3○7.2÷1.3

9.7÷1.2○9.7—1.2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5吨=()吨()千克

3千米50米=()千米

4.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2.3,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5.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后是0.123,这个数是()。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面积是10平方厘米,高是()。

7.一条裤子n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一条裤子的6倍,则一件上衣需要()元,买一套服装共需()元。

8.501班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六位学生的成绩分别是:137个、142个、136个、150个、138个、149个,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9.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着1、2、3、4、5、6,每次掷出“3”的可能性是(),每次掷出双数的可能性是()。

10.一辆汽车开100公里需要8升汽油,开1公里需要()升汽油,1升汽油可以开()公里。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5分)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0倍,商也扩大100倍。()

2.a的平方就是a×2.…()

3.大于0.2而小于0.4的数只有0.3一个。()

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可能相等。()

三、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

1.2.695保留两位小数是()。

A、2.69 B、2.70 C、0.70

2.已知0.35×170=59.5,那么3.5×1.7的积是()

A、0.595 B、5.95 C、59.5

3.在一个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它的()。

A、一个面 B、两个面 C、三个面

4.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分米。

A、1 B、2 C、4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2倍,它的面积扩大()倍。

A、2 B、4 C、6 D、8

四、计算(41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5分)

0.25×8= 3.02—1.5= 0.4×0.4= 2.4×2.5=

1.6÷0.01= 0÷7.12= 12.3÷6= 1.9÷1=

0.25×0.4÷0.25×0.4= 4×(1.5+0.25)=

2.竖式计算(第一小题2分,第二小题需验算3分,共5分)

2.06×5.5 54.72÷1.8(验算)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3分,共18分)

48-2.3×12 50×(0.8+0.4)7.34×2.1+7.34×7.8+7.34×1.1

20.5÷1.25÷0.8(8.1-5.4)÷3.6+85.7 9.88×9+9.88

4.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6分)

3x-6.8=20.2 1.4x+2.6x=120

5.操作及图形计算(7分)

(1)下列图形中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6厘米、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2)下列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A:先画一个底为4厘米,高为3厘米的三角形;B:再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4分)

五、综合运用(共29分)

(一)只列式,不计算。(每小题2分,共6分)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是2.2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501班有学生40人,502班是501班的1.2倍,两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二)解决问题(23分)

1.实验小学买了2只足球,5只篮球共用去287元,每只足球49元,每只篮球多少元?(4分)

2.学校实践基地有桃树和梨树共70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5倍,基地里有桃树、梨树各多少棵?(用方程解)(4分)

3.学校食堂运来一车煤,原计划每天烧0.25吨,可以烧24天,现在改进锅炉技术,每天节约0.05吨,现在,这车煤可以烧多少天?(4分)

4.湖州到上海的公路全长168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1.5小时交汇,甲车每小时行驶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5分)

5.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湖州市自来水公司制订下列收费办法:

每户每月用水10吨以内(含10吨),1.7元/吨。超出10吨部分,按2.5元/吨收取。(6分)

(1)小明家十月份用水12吨,该交费多少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篇6

卷(附答案)

期末考试是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为帮助五年级的同学们复习备考,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一份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小明买了4块橡皮,每块a元,需要()元。当a=1.5时,需要()元。

2.在○里填上“>”、“<”或“=”。

3.78÷0.99○3.78 2.6×1.01○2.6

7.2×1.3○7.2÷1.3 9.7÷1.2○9.7—1.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2.05吨=()吨()千克 3升50毫升=()升

4.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2.3,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5.一个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三位后是0.123,这个数是()。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6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厘米,面积是10平方厘米,高是()。

7.一条裤子n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一条裤子的6倍,则一件上衣需要()元,买一套服装共需()元。

8.501班进行1分钟跳绳测试,六位学生的成绩分别是:137个、142个、136个、150个、138个、149个,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

9.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着1、2、3、4、5、6,每次掷出“3”的可能性是(),每次掷出双数的可能性是()。

10.一辆汽车开100公里需要8升汽油,开1公里需要()升汽油,1升汽油可以开()公里。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5分)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100倍,商也扩大100倍。()

2.a的平方就是a×2.„()

3.大于0.2而小于0.4的数只有0.3一个。()

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可能相等。()

三、选择(每小题1分,共5分)

1.2.695保留两位小数是()。

A、2.69 B、2.70 C、0.70

2.已知0.35×170=59.5,那么3.5×1.7的积是()

A、0.595 B、5.95 C、59.5

3.在一个位置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它的()。

A、一个面 B、两个面 C、三个面

4.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分米。

A、1 B、2 C、4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2倍,它的面积扩大()倍。

A、2 B、4 C、6 D、8

四、计算(41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0.5分,共5分)

0.25×8= 3.02—1.5= 0.4×0.4= 2.4×2.5=

1.6÷0.01= 0÷7.12= 12.3÷6= 1.9÷1=

0.25×0.4÷0.25×0.4= 4×(1.5+0.25)=

2.竖式计算(第一小题2分,第二小题需验算3分,共5分)

2.06×5.5 54.72÷1.8(验算)

3.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3分,共18分)

48-2.3×12 50×(0.8+0.4)7.34×2.1+7.34×7.8+7.34×1.20.5÷1.25÷0.8(8.1-5.4)÷3.6+85.7 9.88×9+9.88

4.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6分)

3x-6.8=20.2 1.4x+2.6x=120

5.操作及图形计算(7分)

(1)下列图形中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6厘米、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2)下列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A:先画一个底为4厘米,高为3厘米的三角形;B:再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4分)

五、综合运用(共29分)

(一)只列式,不计算。(每小题2分,共6分)

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是2.2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501班有学生40人,502班是501班的1.2倍,两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二)解决问题(23分)

1.实验小学买了2只足球,5只篮球共用去287元,每只足球49元,每只篮球多少元?(4分)

2.学校实践基地有桃树和梨树共70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2.5倍,基地里有桃树、梨树各多少棵?(用方程解)(4分)

3.学校食堂运来一车煤,原计划每天烧0.25吨,可以烧24天,现在改进锅炉技术,每天节约0.05吨,现在,这车煤可以烧多少天?(4分)

4.湖州到上海的公路全长168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经过1.5小时交汇,甲车每小时行驶5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5分)

5.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湖州市自来水公司制订下列收费办法:

每户每月用水10吨以内(含10吨),1.7元/吨。超出10吨部分,按2.5元/吨收取。(6分)

(1)小明家十月份用水12吨,该交费多少元?

(2)小红家十月份交水费37元,她家十月份用水多少吨?

六、附加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找规律填数字

6.25,2.5,1,(),0.16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篇7

一、文本价值依赖于独特个性的存在

文本个性, 就是文章所独有的性格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长相、性格、脾气、习惯和爱好等特点, 正是凭着这些特点上的差异, 大家才不会认错人。文章也一样, 它们各有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标题、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结构形式以及语言风格。正是凭着这些个性上的差异, 它们才有存在的价值, 才值得大家学习。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具有典范性, 它们都是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个性化光辉。个性是文章的全部价值所在, 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所在。

二、呈现文本个性的若干形态

人的特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外在长相与内在性格。认识一个人, 通常也是先从长相开始, 然后逐步接触到内在的本质要素。文章通常也由两部分组成:内容和形式。认识一篇文章的个性, 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当然, 在内容和形式母体之下, 又各有若干子要素。内容部分主要包括:材料、主题、观念、情感等;形式部分主要包括:构思、结构布局、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下面试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为例, 来具体说明它们的个性差异。

(一) 内容方面的个性差异

这一单元的共同点是“生活与启示”, 每篇课文写的都是怎样从生活中获得启示。当然, 所写的生活是不同的, 获得的启示也是不同的。《钓鱼的启示》写的是作者在三十多年前与父亲的一次钓鱼, 以及从中获得的关于道德自律方面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写的是“我”的两件事情, 并以此证明父亲那句反映生活真谛的话语的正确;《落花生》写的是种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的过程以及做人的道理:要像花生那样, 踏踏实实, 做有益于大家的人;《珍珠鸟》写的是鸟由怕人到不怕的变化, 从中获得“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启示。四篇文章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 但选材丰富, 有国外的, 有国内的, 有过去的, 有现在的, 所获得的启示也是各异的, 有关于做人的, 有关于做事的, 有关于两者关系的。但不管怎样, 这四篇文章所写的生活和所获的启示之间都存在着逻辑关系, 且合情合理。

内容决定形式, 内容上的个性差异是起着决定作用的。解读文本时, 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内容上的差异, 这是由阅读教学的本质决定的。语文教学中内容的学习是重要目标之一, 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思想认识的更新与提高、情感的熏陶等都是语文学习的神圣使命。这组课文的学习, 主要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形式方面的个性差异

文本形式的个性差异同样是丰富多彩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果说, 切准内容上的个性差异, 是着眼课程的人文性, 那么, 切准文本形式上的个性差异, 就是着眼于课程的工具性。这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在形式上的共同点是:叙议结合, 以叙述为主, 适当地夹以议论。但它们的个性差异也是非常清晰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分述——

先从构思上说。《钓鱼的启示》分两部分, 前半部分写三十年前的那一次钓鱼, 后半部分写获得的启示。钓鱼部分以叙述为主, 启示部分以议论为主。钓鱼和启示紧密相连。《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以父亲的教导为全文的线索, 一开头引出父亲的教导, 随后叙述自己经历的两件事:织毛衣和办时装展, 最后再回到父亲的教导。文章采用类似议论文式的构思, 父亲的话与自己的事情多少有点像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落花生》采用的是由花生到人的迁移式构思, 先写种花生、吃花生、说花生, 再由说花生到说做人, 过渡平稳而自然。《珍珠鸟》则采用步步推进的方式, 先写小鸟的怕人, 再写它的胆子一点点大起来, 最后写敢于趴在人的肩膀上睡觉, 由这个过程悟出一个道理, 水到渠成。点题后, 戛然而止。

再从结构上说。《钓鱼的启示》是并列式的两个板块;《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是总分总式;《落花生》是由种花生、吃花生、说花生三个板块并列而成;《珍珠鸟》则是画龙点睛式的。两部分在文字比例上虽相差悬殊, 但点睛部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再来看表达方式。四篇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都是叙议结合, 但在叙述方式和叙议比例方面又不尽相同。《钓鱼的启示》叙述得相对详尽, 有些地方还采用了描写, 《珍珠鸟》中的描写则更多。相对而言,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落花生》则以叙述为主。在议论方面, 《钓鱼的启示》比较深入, 并非点到为止, 如:“在人生的旅途中, 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 我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 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段话, 既是文章的重点, 也是难点。有的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对这段议论作了淡化处理, 把主要精力放在探究怎么钓鱼上, 这说明教师没有准确而深入地解读文本。《钓鱼的启示》是偏正结构, “钓鱼”是偏, “启示”是正, 偏必须服从于正。获得什么启示?这个启示与钓鱼有什么关系?这应该是教学的重点。《珍珠鸟》只有最后点题的这一句可以算议论, 其余都是描述。

再说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 也是组成个性的重要因素。由于表达的内容与作家的性格不同, 每篇文章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钓鱼的启示》的语言比较深沉, 特别是后面的议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和《落花生》的语言朴素而平实;而《珍珠鸟》的语言则相对清新活泼, 色调比前三篇都要亮丽一些, 温暖一些。

三、直击文本个性的条件与达成方法

如何直击文本个性?特别是如何快速地 (只读一二遍) 直击?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但并非束手无策, 只要具备一个条件, 再采用两种具体的方法, 直击文本个性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 积淀丰厚的学科专业素养

这是一个基本条件。这里的学科素养, 主要是指文学、文章学、写作学这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积淀丰厚的学科素养, 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 并了解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与概况。只有阅尽天下美文奇文, 才能一眼识得美文奇文。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一些文章学。诗、词、曲、赋、文, 各种不同的文体, 都有其不同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规律。同样是文, 还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等之分, 有记实与虚构之别。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它们的特性, 掌握内部规律, 并了解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再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和掌握写作学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作家的写作过程与写作心理, 并积极参与写作实践, 体会创作的甘苦。一个经常写作的教师, 不但更能体会写作的艰辛与快乐, 同时也能更准确地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艺术奥秘。

(二) 学会用各种不同身份阅读品味

要想直击文本的个性, 反复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怎么读呢?这里确实有讲究。要深入解读文本, 应引导学生用以下几种不同身份逐一阅读。

第一种身份, 作为赏鉴者的阅读。就是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读课文, 像我们平时阅读小说, 阅读《读者》《诗刊》中的诗文那样, 像闲暇时读人物传记那样, 以一种放松的心情, 不带任何功利和任务, 用欣赏的眼光进行阅读。作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 通常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这样的课文往往有一种场、景、情、势。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用放松的心态来美美地读, 不要一读就考虑有什么要学。

第二种身份, 作为评论者的阅读。如果说作为赏鉴者的阅读是一种感性的阅读, 那么, 作为评论者的阅读就是相对理性的;如果说第一遍阅读是为了融入文本, 那么, 这第二遍阅读就是为了跳出文本, 要引导学生用冷静的目光来审视。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阅读文本也相同, 太投入就有可能难以自拔, 只有一种感觉, 说不出所以然。只有跳开一步, 理性些, 才可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作为评论者的阅读, 既要着眼于文本的思想内容, 又要着眼于文本的艺术形式。

第三种身份, 作为编撰者的阅读。编撰者, 就是报刊编辑。如果说作为评论者的阅读是着眼于文本的大局或宏观, 那么, 作为编者的阅读就是着眼于文本细部或微观。语文教学最本质的意义, 就是让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文本的主题和情节当然需要理解, 但如果只停留于主题和情节上, 那便是文学课了。小学语文教学姓小, 姓语。小学语文课与文学欣赏课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语文课要推敲语言, 咀嚼文字, 学习运用语言。推敲和咀嚼哪些语言呢?主要是含义特别深刻的、令人回味的、遣字造句巧妙的语言。

第四种身份, 作为吟诵者的阅读。吟诵者, 就是放开喉咙大声地、有感情地读, 像电视播音员播音, 像演讲大师上台演讲。看不等同于读, 默读也不等同于诵读。看关注的往往是文字所传达的意思, 并不关注语言的音律和节奏, 默读虽然注意到了语音和节奏, 但往往没有关注音调、语势和节奏。音量的高低, 速度的快慢, 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出来。诵读比默读的要求要高得多, 诵读不但要读准字音、控制音量、掌握速度, 还有倾注感情, 赋予表情。诵读的目的, 就是为了更好地确定情感基调。文本的情感基调和语势等, 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

第五种身份, 作为教学者的阅读。有了前面四种身份或者说四种不同方法的阅读, 作为教者的阅读就有了基础, 目的也相对清晰了。这一身份的阅读, 就是要边读边考虑:我该怎么教, 让学生怎么学?如何用最巧妙、最简捷的方法让学生最有效地理解、感悟文本。具体地说, 作为教学者的阅读主要考虑的是这样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教学试图让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二是用何种途径和方法来达到目的;三是如何寻找最佳切入口, 以什么为线索。这些, 都应该从文本的个性特点来考虑。

上述五种身份的阅读, 从感性到理性, 从宏观到微观, 从读者到教者, 全有了, 还会读不出个性吗?

( 三 ) 置于三大背景中比较鉴别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文本个性是比较出来的。要直击文本个性,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三种比较:一是置于单元背景。就是把这篇课文与它所属单元中的其他几篇课文进行比较, 努力找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单元中的几篇课文, 虽然有相似点, 但肯定有不同点, 比较就是最好的寻找和发现。在比较的同时, 还可以通过单元提示和单元后的练习设计来进一步切准文本个性。二是置于文体背景。人教版教材以同主题的课文组成单元, 同一单元中的几篇文章, 其文体可能不尽相同。为了更准确地发现个性, 可以选择一些同文体的其他文章进行比较, 比如解读《珍珠鸟》时, 可以和已经学过的《麻雀》进行比较, 也可以引进课外文章进行比较, 解读《钓鱼的启示》时, 可以选择《爬山的启示》《游泳的启示》等。三是置于作者背景。作家往往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习惯, 如果我们只看作家的一篇文章, 其个性特点不一定能体会到, 但如果我们找来这位作家其他类似的文章, 那就有可能清晰地发现该作家和该篇文章的个性特点。比如解读《落花生》时, 可以找来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细细读读。这和“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道理一样, 近近地看一棵草, 往往看不清它的颜色, 如果退得远些, 看一大片, 颜色就鲜明了。

四、厘清解读深度与教学程度的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篇8

(一)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二)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能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二、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三、教学准备

PPT、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这落花生啊,其实就是我们常见常吃的花生,那你知道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吗?谁来说说?(学生交流)是的,这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同学们请看,花生在地上开花,花败之后形成子房柄,子房柄钻入土里发育成果实,这就叫落花而生。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明白了吗?

(二)检查自主学习效果

1.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词语会读吗?(出示词语)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两个小组展示、评价)?全班齐读。

2.大家来看这个字“茅”,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拿起笔,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师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哪个自然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哪些自然段写了吃花生、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1

吃花生 议花生2—15

(指着板书中的数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学生能说得有详有略。

预设二:学生说不出。引导:大家看,种花生和收花生只用了一个自然段,其余的自然段都是写吃花生、议花生的,这就是有详有略。

那文章重点写的是什么?(学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叫详略得当。

(三)品读文本

1.我们先来看第一自然段,(出示)谁来读?大家看这个词“居然”,什么意思呢?种花生收获了是很平常的事情呀,怎么就意想不到呢?(学生谈理解)透过这个词,你能体会到“我们”心情如何?

大家再看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读一读,平时词语和词语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在这里为什么用逗号呢?如果我换成顿号,谁来读一读这四个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再来读一读原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逗号不用顿号了吧?对啊,这4个词语代表着4个过程,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2.花生收获了,大家聚在一起吃花生、议花生,他们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学生交流)请大家默读6~15段,画出描写花生好处的句子。(学生读文、交流句子)花生的好处很多,可父亲说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10段)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句子中有个词“爱慕之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一见桃子、石榴、苹果就产生爱慕之心呢?生谈理解。(出示图片)你能用词语形容一下桃子、石榴、苹果吗?那花生呢?(出示花生图片)我们来看文中怎么说的?找到描写花生的句子再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花生的果实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鲜红嫩绿吗?它没有华丽的外表,它并不好看,用一个词形容:朴实无华(板书)。花生不但没有华丽的外表,它还矮矮地长在地上,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什么?默默无闻(板书)花生虽然不好看,但它仍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果实,正如父亲所说(引读: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就是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老师有一个问题,既然要说花生的好处,为什么父亲还要提到桃子、石榴、苹果呢?(生说)这是对比的写法,是为了衬托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可贵品质。

3.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生:他在赞美像花生一样的人。

师:像花生一样的人是什么样的人?生:是有用的人。

师:文中是怎么说的呢?生说。(出示第13段)

什么叫“体面”?你们看,老师今天特地穿了一件白衬衫,好看吗?这就叫“讲体面”。那什么是“只讲体面”呢?我们能不能“只讲体面”?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学生交流。

是啊,我们应该做有用的人,引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正是因为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四)学习写法,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借助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大家请看微视频(借物喻人)。你还从身边的哪些事物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人教版五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篇9

二、语文积累与基本技能(39分)

1、抄写下面一段话,要写得正确、规范、美观。(5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2、看拼音,写词语。(8分)

hǎi yáng tuī qiāo xiè dài liǎn pang

biān cè zāo yù wū yè bìng mó

3、补充四字词语。(2分)

()贪婪 自相()()不已 张口()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极;最;④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

(1)绝大多数人都赞成去黄山游玩。()

(2)他把法子都想绝了。()

(3)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碧泉“四绝”闻名于世。()

(4)来黄山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5、选词填空。(5分)

收看 俯视 仰望 眺望 瞻仰

(1)我站在大厦的第18层()下面,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就像慢慢爬行的小甲虫。

(2)我跟爸爸爬上鹳雀楼,()着远处的景色。

(3)我们登上中山陵,()了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和陵寝。

(4)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春节联欢晚会。

(5)我抬头()星空,寻找牵牛星、织女星和北斗星在哪儿。

6、根据要求写词语或句子。(6分)

(1)看杂技演员在高空精彩的表演,我把手都拍红了。此时此刻,我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怀绝技才敢走遍天下啊!就连见多识广的爸爸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练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呀!”

(2)灾难过后,同学们为灾区送去了文具、书籍…….虽然这些东西不是新的,却是灾区孩子最需要的。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太阳,世界上还会有植物和动物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的水真清啊!(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躺在海面上,细浪在我耳边回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①、《陶校长的演讲》中的陶校长是指人民教育家____________。他跟我们谈了四个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___________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②、韩愈认为用“敲”字更好的理由有三点: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你要知道,‘ ’,永远比 ……”

④、在这几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___________法布尔,______________的贾岛, __________________ 的嫦娥, ______________的逄蒙,还有____________的牧童和 小恩科西。

三、阅读(31分)

(一)《金蝉脱壳》(9分)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又敏捷地(),再用前脚(),()的蝉尾就出来了。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句子。(5分)

2、这段话讲了蝉脱壳的过程是:背上裂开一道口子—()钻出来—()出来—()出壳(3分)

3、这段话的叙述顺序是_________(1分)

(1)总——分顺序(2)总——分——总顺序(3)事情发展顺序

(二)天才少年——比尔?盖茨(21分)

美国人比尔?盖茨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20年里,魔术般地把几百美元变成上亿元,让世人大吃一惊。有人说,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将会改变整个世界。

盖茨天生精力旺盛,非常好动。还是婴儿时,他就喜欢让摇篮长时间不停地动,这好像很有趣。直到今天,他还是喜欢不停地摇晃,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他七八岁时,母亲担任社区服务工作,经常带他到学校里去给学生讲解西雅图的历史,盖茨总是坐在前排极为专心地听讲,这时好动的习惯却一点也找不到了。

盖茨从小志向远大。上四年级时,他就对自己的好友说:“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

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梦想成为人中豪杰。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概认真完成,就是花很长时间,也要尽力争第一。一次,老师让每人写一篇故事,不超过20页,他却写了100页。盖茨善于思考,喜欢创新。他觉得人人都应有自己的创造发明。

盖茨生于名门世家,但父母却不过度奢华。在母亲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吃饭、出游,包括孩子们的穿衣都弄得井井有条。家庭这种严谨、精细的作风自然而然地影响了比尔?盖茨,使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时间”和“观念”是盖茨最注重的两个条件。他的读书笔记中清楚地记着这样一句座右铭:“机会加时间等于金钱。”自从他在中学就读后,便迷上了计算机,从此盖茨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

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2分)

秃丘()奢华()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2分)

妇孺皆知

不解之缘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3.“这几乎成了美国妇孺皆知的盖茨特征”联系上文,说说“盖茨特征”指 的是:。(3分)

4.“与其做一株绿洲中的小草,还不如做一棵秃丘上的橡树。”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5.读了短文,你认为比尔?盖茨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3分)

6、你从比尔?盖茨身上学到了什么?(4分)

四、习作(30分)

题目:那天,我真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根据自己的需要可选填“高兴”“后悔”“难过”“气愤”等词语。(2)写一件事,叙事清楚,重点突出,表达真情实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篇10

学校: 姓名: 学号:

一、填空。

1、减数是7,差是24,被减数是()2、25里面有()个5,写成乘法算式(),写成除法算式()。

3、()支铅笔的长度相加相当于1米。

4、弟弟2岁,哥哥是弟弟年龄的2倍,哥哥和弟弟的年龄和是(5、一层楼高()米,5层这样的楼高()米。

6、减数 =()+()

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法。

8、一块三角板有()个角。

9、直角等于()度。

10、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当于()个直角。

11、角的大小与()有关,与()无关。12、3个5相加是()

二、判断题

1、妈妈身高155米。()

2、角的两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3、大于90度的角是钝角。()

4、6 + 7 + 8不能写出乘法算式。()

5、因数 + 因数 = 和()6、2米 = 200 里面()7、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的毛线短。()

三、选择题1、4 + 3 + 4 + 5,写成乘法算式是()A 3 × 4 B 4 × 2 C 4 × 4

2、计算12里面有几个4的算式是()A 12 ÷ 4 B 4 × 3 C 12-4

第 1 页。)

3、宝宝的身高80()A 厘米 B 分米 C 米

4、一个文具盒相当于()个1米长的细线? A 3 B 4 C 5

四、操作题

(1)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要求:一定要用直尺作图!(2)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

(3)画比3厘米的2倍多1厘米的线段.(4)测量,把你测量到的数据填在括号里。

我的身高()

爸爸的身高()

文具盒的长度()

铅笔的长度()

一瓶饮料的高度()

课桌的高度()

教室黑板的长度()

门的宽度()

五、应用题

1、弟弟今年3岁,哥哥去年的年龄是弟弟的2倍,问哥哥今年多少岁?

2、小云每天喝2杯牛奶,一个星期要喝几杯牛奶?

3、把4 + 4 + 4 + 5 + 6 + 6 + 6,改写成2道乘法算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题 篇11

在对修订后教材的学习以及新旧教材的对比中,笔者明显地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在修订过程中除了要体现修订后的课标的精神之外,还饱含着他们对当今数学教育的一些思想,于是据此提出几点教学的建议.

1. 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从“有理数”定义的回归,到“足球赛”系列题以及“量桌子”的题的删去,再认真研究这次增加的那些例题和练习题,我感觉到教材修订者内心在追寻着“去繁就简、化虚为实,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相对于有理数的词源性定义来说,其描述性定义更简单,学生更容易懂,进而,学生更容易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关于“足球赛”的系列题,实践证明,学生确实难弄懂,甚至不少老师也难弄懂.笔者曾经仔细研究过旧教材中的4道题,感觉要给学生讲明白确实不容易,而这些题从本质上看,无非就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此次删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量桌子”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动手操作,是“生活数学论”的体现.然而,学生该选用多长的尺子?如何才能使测量尽量精确?精确到哪级单位更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学生练习时不愿意做的根源,所以这道题很少有教师布置给学生做,也很少有学生自主做,结果便成一道“虚”题.然而,这道题本质只是“正数和负数”的应用,这次教材修订者更换的另一道题,相对来说,更接近数学本质一些.

再比如这次修订教材《习题3.2》增加的第4题(附题目如下),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且解方程,为了强化学生对数学本质(方程思想)的理解.

4. 用方程解答下列问题:

(1)x的5倍与2的和等于x的3倍与4的差,求x;

(2)y与—5的积等于y与5的和,求y.

因此,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教材的修订意图,教材已经删去的绝对不要再“捡”回来,教材中如果还有学生学起来感觉困难的,也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只要保证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数学内容的本质.所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实践证明,对于数学教学,只要学生掌握了数学的本质内容,他们往往就能解决相关问题.

2. 重视经验,促进思考,落实“四基”教学

从贯彻了“基本活动经验”的新思想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教材修订者已经将“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新课标理念融入其中.那么,如何把握“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事实上,我们通过教材的修订来加深理解.以《2.1整式》这一节的修订为例,原教材编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二课时学习多项式;修订后的新教材重新编排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2道例题和4道练习,让学生充分获得字母表示数的经验,第二课时学习单项式,第三课时学习多项式.由此看出,重视经验就是要充分设计恰当的数学活动,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通过丰富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经历建立相关的经验.

就“四基”而言,名词是新的,但教学并不陌生,我国多年来的数学教学都在实践“四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被誉为我国数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无需赘言.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一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七年级数学上册为例,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都重视对“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内容的教学.至于“基本活动经验”,因为10年前新课改之初“建构主义”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已经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只是在“四基”提出之后,我们要把“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更加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质优的数学活动,要保证学生自主地、高效地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促进思考.

3. 对各章教学关键点、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基于对修订教材的学习与感悟,笔者结合自己的点滴经验对各章教学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提一些具体的建议.

(1)教学《第一章 有理数》的关键点是“正数和负数”的充分理解,要让学生视“负数”与“正数”一样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创设让学生获得“负数”经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重点是“有理数”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样需要在适量的计算活动中去积累经验,要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题目,选择合理的运算律并确定合理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尽量避免“蛮干”与“死算”.难点是关于分数的计算,分数的计算在小学阶段是学生的计算难点,学习有理数时,依然是难点.

(2)教学《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的关键点是获得“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要让学生视“字母”与“数字”一样容易理解.因此,在本章第1课时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并积累丰富的字母表示数的经验.重点是“单项式”与“多项式”概念的理解,以及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数的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明晰概念教学以便让学生充分地理解.难点是代数式运算时的去括号步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去括号法则并在适量去括号的练习中获取经验.

(3)教学《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点是深刻理解“等式的性质”,它是正确解方程的基础,在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去括号”和“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的理论依据都是“等式的性质”.因此,在本章《等式的性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经历等式的变形,并积累丰富的等式变形的经验.重点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既是前面所学“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的综合运用,也是后面学习“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基础,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足够丰富,教学中要让学生适量训练,积累丰富的解方程的经验.难点是解应用题时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学生解应用题有几重困难,首先是“选择”用列方程解应用题,在他们心里,做应用题会选择小学所学的列算式法和初中所学的列方程法,而不太适应列方程解应用题;其次的困难是设未知数,在他们看来,题中的未知量不止一个,不知该设谁为未知数;而最为困难的就是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哪怕在教师看来存在很明显的等量关系,但因为学生缺乏方程思想,所以难以找出等量关系.本次教材修订,我注意到修订者有意识地重新编排了应用题的部分例题和练习题顺序,而且增加了一些难度更适宜的题.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寻找并建立“等量关系”,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不断地建立“方程思想”并获得丰富的经验.

(4)相对来说,《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修订的内容比较少,关键点是通过《几何图形》来认识图形并建立“空间观念”.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看图”和“说图”,看图是为了建立空间观念,而说图更有利于建立空间观念.重点是“几何符号语言掌握和运用”,要始终如一地加强几何符号语言的学习和准确运用.难点是线段和角的知识中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的解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这种数学思想,比较难适应.

4. 在教学中严格落实“减负”

这次教材修订我个人觉得较满意的地方就是增加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以及重新编排了部分例题和练习题的顺序.新教材中的现有例题和练习题都是经过“历史积淀”和“精心打磨”过的,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只要能够引导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本上的内容,完全能够保证“四基”的教学与落实,没有必要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教师们不但要认真落实“减负”措施,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篇12

共5分)1.(1分)一台磨粉机磨面粉2.4吨需要0.6小时。磨1吨面粉需要多少()小时。

A.2.4÷60×0.6    B.60×0.6÷2.4    C.0.6÷2.4    D.2.4÷0.6    2.(1分)下面各式的结果大于1的算式是()。

A.1÷0.88    B.0.88÷1    C.0.88×1    3.(1分)1.5÷0.03=()A.2    B.C.22    D.50    4.(1分)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的是()A.1.2×9.1+1.2×0.9    B.25×(1.1×4)C.65×0.125×0.8    5.(1分)王名的位置是(x,3),()A.王名一定在第3列    B.王名可能在第3行    C.王名可能在第3列第3行    二、判断题。(共5分)(共5题;

共6分)6.(1分)a2可以写成2a.  7.(1分)判断对错.1.499保留两位小数约是1.5。

8.(1分)向左移动,列坐标会增加 9.(1分)判断对错.循环小数1.29090…,7.275275…,用简便方法表示如下:

(1)1.29090…写作(2)7.275275…写作 10.(2分)判断对错.1.26÷18=0.7 三、填空题。(共22分)(共10题;

共22分)11.(4分)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1600×3)÷(8÷2)=_______(2)(1600÷2)÷(8×2)=_______ 12.(3分)计算 1.08÷3.3=_______ 13.(2分)2.5÷11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_。

14.(3分)袋子里有4个白球、3个黄球和1个红球(球的大小和形状一样),从中任意摸出1个,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_______,摸了4次,_______摸到红球一次,_______没有摸到红球。

15.(1分)计算 (1)5.26÷1.6=_______(2)1.089÷72.6=_______ 16.(2分)看图回答问题.(1)第6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个□.(2)第n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个□.17.(2分)56÷0.35=_______÷_______你是怎样想的_______。

18.(2分)在横线上填上>、<或=(1)138×0.7_______138(2)138÷0.7_______138 19.(2分)小红、小青和小兰三个小朋友同时各买了同样长的一支铅笔,三天后小红用去2.03厘米,小青用去2.45厘米,小兰用去1.9厘米,他们三人中_______剩下的铅笔最长。

20.(1分)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① _______个 ② _______个 ③ _______个 ④ _______个 四、计算题。(共38分)(共3题;

共38分)21.(12分)列式计算。(1)34.8与2.7的和乘4.02,积是多少?(2)3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3)3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22.(8分)用竖式计算。(画△的题要验算)(1)△4.692÷2.3=(2)197.6÷0.52=(3)35÷74=(商用循环小数表示)(4)5.26÷1.6≈(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3.(18分)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25×32×2.1×0.25 五、操作题。(共5分)(共2题;

共5分)24.(3分)图①怎样平移能与图②拼成一个长方形?怎样平移能与图②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回答后在图中画一画)25.(2分)小强和小丽玩转盘游戏,指针停在阴影区域算小强赢,指针停在白色区域算小丽赢,小强想让自己赢的可能性大些。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样设计转盘?要想游戏公平,又怎样涂?马上涂一涂吧!六、解决问题。(共25分)(共5题;

共25分)26.(4分)有两块麦地第一块2公顷,平均每公顷收小麦16.5吨,第二块3.5公顷,共收小麦23.1吨,两块地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 27.(4分)商场运进845辆玩具汽车,卖出537辆。

(1)已经卖出的玩具汽车单价是35元,一共收入多少元?(2)剩下的玩具汽车按单价30元卖出,还能收入多少元? 28.(4分)有48人去照相馆合影留念,每人要1张照片,平均每人付费多少元? 29.(5分)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为26厘米,宽为16厘米的长方形还多2厘米,将它围成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还多多少厘米? 30.(8分)根据下面三道算式写出一道综合算式。

3.2×0.2=0.64 7×0.8=5.6 5.6-0.64=4.96 七、挑战题。(共5分)(共2题;

共5分)31.(2分)看图填空。A=(_______)B=(_______)32.(3分)购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分)(共5题;

共5分)1-1、2-1、3-1、4-1、5-1、二、判断题。(共5分)(共5题;

共6分)6-1、7-1、8-1、9-1、9-2、10-1、三、填空题。(共22分)(共10题;

共22分)11-1、11-2、12-1、13-1、14-1、15-1、15-2、16-1、16-2、17-1、18-1、18-2、19-1、20-1、四、计算题。(共38分)(共3题;

共38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3-1、五、操作题。(共5分)(共2题;

共5分)24-1、25-1、六、解决问题。(共25分)(共5题;

共25分)26-1、27-1、27-2、28-1、29-1、30-1、七、挑战题。(共5分)(共2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以及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设定未知数,列出简单方程并求解。【教学重、难点】

1.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间的联系及区别。

一、课题讲解

1.方程的定义和意义

(1)出示简易天平,将天平、砝码摆在讲台上,这是一台天平,它是用来称物品的重量的。怎样用它来称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物品,右边盘内放置砝码。当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两端的重量相等。砝码上所标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2)师演示如何用天平称物品。

(3)问: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说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针必须指在刻度线的中央。)

(4)教师强调说明:天平两边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时,天平就平衡。反过来说,天平保持着平衡,就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出示场景图,问:杯子的重量是多少?你知道水的重量是多少吗?

师:我们把水的重量用x表示出来,下面我们就来求一求水的重量。

师写出算式: 杯子的重量= 100g 杯子的重量+水的重量=100+x

师:根据这个图,我们可以列出下面的式子: 100+x>200 100+x<300

问:图中的天平是否平衡?说明了什么?(图中的天平是平衡的,因为指针指在天平刻度线的中央。说明天平左、右两边的重量相等。)怎样用式子来表示这种平衡的情况呢?试试看!

问:100+x=250是一个什么式子?(等式。)

(6)什么叫等式呢?(等式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的相等关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100+x=250是一个什么式子?(也是一个等式。)比较一下:100+x=250与30+50=80这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总结: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重量不是随便确定的,它必须是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说未知数所代表的数值必须使等号左、右两边正好相等。

思考:观察一下天平,想一想,x应该代表什么数呢?(因为左边未知的方块重150克才能使天平平衡,所以x=150。)

师在100+x=250的右边板书:x=150。

(7)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指出:像这样一些等式:20+x=100、3x=234、x-8=

5、x÷6=7叫做方程。

师再板书几个一般的等式,形成如下的板书:

方程 一般等式

20+x=100 20+80=100

3x=234 3×78=234

x-8=5 13-8=5

x÷6=7 42÷6=7

(8)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方程是不是一种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与一般的等式相同吗?你发现方程有什么特点?

③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 先指名让学生说,然后师归纳总结。

明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9)练习巩固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2.解简易方程

(1)再次强调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100+x=250是方程,x=150是方程的解。求未知数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2)指名回答,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师讲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个数,它表示未知数等于的多少时使方程中等号的左右两边相等。例如,当x=80时,20+x=100的等号左右两边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这个未知数的演算过程。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些求未知数的题目,实际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出示例题:

①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样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当于什么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x应该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师讲解:首先要写“解”字,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及运算定律进行思考;

x+3=9,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所以x=9-3,x=6。运算的“根据”可以不写,每个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号要对齐。求出x的值后,还要进行检验,以判断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着,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出检验的方法及书写格式。并且强调,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4)解方程3x=18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师再次强调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以及验算过程。

(5)完成例题

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样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当于什么数?

②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x应该怎么求?

③解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板演整个解题过程。着重强调思考过程以及书写格式。学生自学例题4。

二、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方程的意义和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书写格式。知道了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解方程时,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当于什么数,再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夏木西巴努.阿赛克 2012年1月12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解简易方程》

夏木西巴努.阿赛克

上一篇:白事司仪全套主持词下一篇:医学生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