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2024-09-12

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共9篇)

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篇1

点心店

案例一:“好吃点”里排着长长的队伍,热闹极了。家恒对着“好吃点”的服务员伟伟说:“你能不能快一点,我等了好久了。”伟伟说:“你慢点,我们正在做呢,别急。”家恒听了,更着急了:“我宝宝还等着吃东西呢,都快饿死啦!”家恒催促道。这么一来,伟伟听了,赶紧加快速度。过了几分钟,我对家恒说:“你很着急吗?”家恒点点头。“那你先去忙别的事吧,等点心做好了,让工作人员通知你,好吗?我对家恒说道。“好吧”家恒听了,点头走了。我转头,对“好吃点”工作人员说:“你们加油做点心哦,待会给客人送去。他们都着急了呢!”伟伟听了,无奈的说:“陈老师,那么多人买东西,我们怎么忙得过来呢。” 反思:

“好吃点”点心店里提供的半成品较多,成品较少。所以,需要幼儿现场制作的东西较多,对幼儿的手工要求较高。因为,中班幼儿年龄段的限制,幼儿的手工制作较慢,导致了幼儿很多时候都无法如期满足顾客的需求,造成了顾客的不满,最终导致游戏的滞后。根据这个问题,我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评价的时候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孩子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选取几个有效的建议归纳了以下几点:第一,我们讨论出幼儿可以在无客人的情况下,先制作一些点心以作准备,方便在顾客多的情况下为顾客提供充足的货物进行选购。第二,“好吃点”的工作人员还可以请一些打工人员,以此增加“好吃点”人员配备,帮忙一起制作点心供客人选购。案例二:

最近,“好吃点”新推出几件商品。“好吃点”生意顿时火爆起来了。这不,超超和敏敏都忙不过来了。“给我一个汉堡”娃娃家的家家跑过来卖东西了。“好的,你等一等。”超超和敏敏同时回答道。于是乎,两人又同时开始做起汉堡来.不一会儿,他们两个几乎同时将汉堡做好了,塞给家家。家家一看,急了:“我只要一个汉堡,谁让你们给我两个汉堡了。”超超想了想:“那我们买一送一吧。”“可是我家里只有我一人吃不掉。”家家撇了撇嘴说道。“宝宝呢?”“宝宝和妈妈去看电影了,没人,我只要一个。”家家有点生气了。“那好吧,你把我做的拿走吧。”超超听了,把敏敏的做的汉堡塞回了敏敏手里。反思:

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篇2

一、邂逅———教师要做科学家勤观察, 善于抓住瞬时的触发点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的求知欲非常旺盛, 但这种好奇只是幼儿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往往也是无意识的。因此, 当生活中出现科学活动的契机时, 教师的作用就变得至关重要。

案例:美丽的邂逅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我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 看着孩子们晃动的身影, 想起昨天刚和儿子猜过的谜语, 我灵机一动, 边走边给他们猜起了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 我到哪, 它到哪, 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 紧紧跟在我身边, 猜猜它是谁?”孩子们有的说“是燕燕老师、小蓝老师”, 有的说“是老师的头、手、脚……”“到底是谁呢?看仔细了哦!”这时, 点点突然大声地嚷了起来:“我知道了, 老师的好朋友就是她的影子, 老师, 我说得对吗?”好多孩子也跟着大声说:“是影子, 是影子, 真好玩。”

教师角色扮演

影子常常伴随着我们, 但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并没有在意到它的存在, 而我采用猜谜的方法、并通过有意识的体态动作, 即在有阳光的操场上走来走去, 引起了他们对身边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影子这一科学现象的强烈好奇, 从而产生了认识的兴趣。因此, 当生活邂逅科学的那一瞬, 教师要做一个有着强烈探索欲的“科学家”, 用自己的热情引领幼儿去发现科学、走近科学, 使他们对科学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相识———教师要做医生, 精诊断, 敏锐捕捉孩子的兴趣点

无意识的邂逅以后, 便是相识, 此时, 教师的任务是要引领幼儿去触摸科学、感受科学。

案例:欣喜的相识

当孩子们发现我的影子之后, 都开始兴奋地找自己的影子了。点点高兴地叫了起来:“老师, 我也有影子, 你看, 我的影子在这里呢。”其他幼儿也兴奋地说:“我的在这, 我的在这。”这时我发现调皮大王非非正到处乱窜, 跑得满头大汗, 我很生气, 刚想抓住质问他, 非非似乎有所察觉, 忙跑过来对我说:“老师, 我的影子为什么老跑来跑去, 我抓也抓不到它?”“我的影子也会跑, 我的也会, 我的也会……”欢呼声此起彼伏。我犹豫了片刻, 心想:“既然孩子们把球抛给了我, 我何不顺势把球抛还给孩子呢?”于是, 我就说:“影子这么调皮啊, 我们就来玩踩影子的游戏吧!”就这样, 孩子们忘我地玩起了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游戏。

教师角色扮演

在幼儿发现自己的影子, 并觉察到自己的影子会动之后, 我开始诊断和思考他们此时最想要的是什么, 怎么样的活动才能既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又有利于他们的探索发现。此时, 我没有强迫他们去思考“影子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 而是顺势组织了一个踩影子的游戏, 让幼儿在无形中发现“原来大家的影子都会跑, 这是因为影子总是跟着自己跑”的道理, 进而发现“影子其实就是阳光照射下的自己”。在快乐的游戏中, 幼儿的热情始终高涨, 探究的欲望也在无形中被调动了起来。

因此, 在美丽的邂逅之后, 教师要扮演“医生”, 精确诊断幼儿最需要的活动和最适宜幼儿的活动, 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 真正做到引领幼儿去触摸科学, 感受科学。

三、相知———教师要做魔法师, 巧引导, 及时生成适宜的探究点

相识之后便是相知, 如何引导幼儿对科学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感知, 便是教师此时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巧妙的引导方能使科学产生魔力, 从而牢牢地吸引幼儿, 使幼儿自然而然地走进科学、融入科学。

案例:立体的相知

影子游戏之后, 孩子们似乎也跑累了, 都围到我的身边, 兴奋地告诉我:“老师, 我踩到了婷婷的影子。”“我踩到了豆豆的影子。”“我也踩到了。”“这有什么稀奇, 我踩到了四个影子。”“我踩到了五个。”“我踩到了六个。”正在这时, 一旁的点点和林林争了起来, “我的影子长。”“我的影子大。”见到这个情况, 我马上启发幼儿去比一比、看一看自己的影子,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的影子最长。”“我的影子胖。”“老师的影子最大了。”“我的影子有两个小辫儿。”“我的影子小小的。”“原来影子也是有长有短, 有大有小的, 那你们会给影子排排队吗?”我说。孩子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甜甜的想法很特别, 她说:“我只要给小朋友从高到矮排队, 影子也一定是从高到矮排好队的。”最后大家一致推荐甜甜来给大家的影子排队, 以证实一下她的想法。在甜甜的组织下, 大家从高到矮排成了一排, 小朋友的影子果真也很听话地从高到矮地排列着。正当孩子们为甜甜的好办法欢呼鼓掌时, 太阳突然躲进了云层, 影子全不见了, 孩子们一副很失望的样子。没想到太阳很快又露出来了, 大家的影子又跑出来了, 我的灵感又一次跟着跑了出来。“你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吗?”我神秘地问道。小朋友们抓耳挠腮地想开了, 还不时地议论了起来, “太阳没有了, 影子也就没有了。”“可是有太阳的时候, 怎么把影子藏起来呀?”“你看你看, 凡凡的影子就不见了呀!”原来凡凡站在老师的身后呢。“我有办法了!”“我也有了!”孩子们有的躲在了花丛的阴凉处, 有的躲在了树下, 还有的竟然趴在地上, 用手抱着头, 缩着身体, 有的缩在了同伴的身边, 贴得紧紧的……“你刚才把影子藏在了哪里?”腼腆的小扬说:“我的影子藏在了泥土里。”许多小朋友大笑了起来, 我并没有否定他, 而是鼓励孩子们继续说。孩子们有的说:“我的影子藏在了花里。”有的说:“藏在了地上。”“藏在了树里。”……

教师角色扮演

我如魔法般生成探究活动, 让幼儿实际参与, 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自然地在游戏中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 如:排序、对应、点数、比较等, 去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体验探究乐趣的同时全方位地感知影子中蕴含的多种科学原理。在上面的案例中, 孩子们的做法和回答多么天真而有趣呀!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影子不见了, 只是被更大的物体影子遮挡住了, 所以才看不到的。看似他们的答案都错了, 但用现代的科学教育观念来看, 对于幼儿来说, 真正的科学道理并不是我们成人认为正确的科学知识, 而是幼儿对这一科学现象自己富有想象的解释。所以, 在活动中, 我没有一味地要求幼儿用成人的所谓“科学”语言来表达, 而是用一种包容、理解、接纳的态度面对幼儿五花八门的回答。幼儿在自由观察、探索中, 用生动的语言积极地表达着自己对影子特征的认识, 同时, 又自然地发现了许多影子的秘密。

因此, 相识后的相知, 教师要扮演一个神奇的魔法师, 巧妙设计和引导, 及时生成适宜的探究点, 引领幼儿去领略科学的神奇和美妙, 从而使他们真正走进科学, 融入科学。

四、期待———教师要做红娘, 睿智生发探索的延伸点

影子游戏中, 孩子就像快乐的小鸟, 尽情地翱翔在科学的世界里。当生活活动结束, 我们的影子游戏也将进入尾声, 此时, 怎样引发幼儿后续探究的兴趣, 使幼儿对科学充满期待, 这是我们最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案例:无限的期待

晨间活动即将结束, 影子游戏亦接近尾声。趁着孩子意犹未尽之时, 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关于影子, 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下, 孩子们的思维又活跃了起来。点点说:“我想知道晚上会不会有影子。”小扬边挠头边说:“没有了太阳, 那肯定就没有影子了。”“我觉得也是!”琳琳接着说。这时, 爱思考的凡凡反驳了:“灯光下也会有影子嘛!”“对呀对呀, 我看到过的。”甜甜接话了。“影子黑黑的, 一点都不好看, 我在想能不能变出各样颜色的影子来!”凡凡又来了个出其不意。“我们的影子上都没有眼睛、鼻子和嘴巴的, 这是为什么呀?”“影子上怎么看不出我在笑呀?”……孩子们问出了许多源于生活且非常天真有创意的问题, “你们的这些问题真的很有趣, 以后我们再一起去发现更多关于影子的秘密, 好吗?”

教师角色扮演

“关于影子,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一个问题, 引发了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 也因此而生成了许多自主探究的延伸点, 我想, 这就是生活邂逅科学的魅力所在, 也是科学生成活动的价值所在。因此, 在一次生成活动接近尾声之时, 教师要扮演的便是红娘的角色, 睿智生发探索的延伸点, 使幼儿对下一次邂逅充满期待。

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篇3

困境一:教师习惯以成人的视角去创设环境,将幼儿限于成人的游戏环境中

(一)案例再现

在“医院”主题的角色游戏中,教师设置了挂号收费处、骨科、五官科、妇产科、输液室、住院部、药房等大大小小七个游戏区域。每个区域均备有丰富且仿真的活动材料,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扮演医务人员。医生的白大褂、活动室桌上的白布、随处可见的医疗工具……让人仿佛置身于真的医院之中。在每个游戏区域,教师用汉字在墙上标着各科室名称(如图1、2),病历本上也全是打印的汉字。各科室配备了若干张药品清单(如图3),“医生”替“病人”诊断后,会在药品清单上打勾开药。然而,药品清单上20多种中药多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少见且说不出名称的,“医生”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勾选几种中药便算是开了药。

(二)问题分析与建议

游戏环境的创设是支持幼兒在游戏情境中模仿、想象和创造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明确的是,游戏环境的创设是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服务的,它不该基于成人视角和成人标准。

在此次角色游戏中,游戏道具逼真、材料丰富,每一处环境设置都再现着医院的情境,然而,印着汉字的各科室标牌、幼儿所使用的病历本、远离幼儿生活经验的药品清单等,无一不透露着成人对儿童经验的漠视。如果角色游戏的环境由教师一手打造,游戏环境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就会成为一种人为的接受性的关系,而不是创造性的关系。幼儿在教师创设的角色游戏环境中游戏,就宛若在别人的头脑中活动。长此以往,幼儿心灵所需要的养分就不能从游戏中得到。〔2〕其实,在此次角色游戏中,“医院”的场景应当让幼儿参与规划和创设,病历本和科室标牌上可以用幼儿自己的图画和自创文字,药品清单上繁多而陌生的中药可以用幼儿熟悉的药品来代替。

在创设游戏环境时,教师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听一听幼儿的想法和建议,问一问幼儿需要什么材料、需要怎样的支持。此外,教师应让幼儿参与进来,以他们自己的认知标准和表征方式去创设他们可感、可懂、可用、可爱的环境,让每一处环境设置都与其内心的想法和需要相呼应。教师应当将幼儿看作是一个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而不是不假思索地为他们包办一切,最终在剥夺幼儿创设环境的主动权的同时牺牲他们在游戏中的愉悦感和归属感。

困境二:教师忽视对幼儿原有经验和能力的评估,独自掌控游戏主题的生成和情境的深化

(一)案例再现

五官科

笔者在“五官科”门外驻足许久,都没有看到孩子扮演病人进来游戏。里面只有一名扮演医生的女孩。女孩看来有些无所事事,一会儿来回走动,一会儿站在桌子前东张西望,仿佛在等待“病人”光顾。笔者进入“五官科”,见女孩没有主动打招呼,便开口问她:“这是什么科?”女孩回答是五官科。笔者接着说:“那给我看看眼睛吧,我的眼睛很不好。”女孩指了指旁边的躺椅,没有说话,应该是示意笔者躺在那里。笔者遵照她的指示躺在躺椅上。女孩找来一个手电筒,想用它检查笔者的眼睛,但手电筒的开关一直推不上去,她便把它扔在一边。接着,她一言不发地转身回到桌子前拿起一本用来检测色盲的书,翻到其中的一页。笔者见她没叫本人,便主动来到桌前辨认起来。笔者答对了两次后,她就指着前面的一张小椅子说“坐下”,并交给笔者一个遮眼板。笔者坐下来准备检测视力。她指着视力表的图标一个一个测试,直到笔者看不清为止。接着,她收走了遮眼板,坐回到桌子前面。笔者紧跟着也坐在她对面,急切地问道:“医生,我的眼睛怎么样?有问题吗?”女孩拿了一支笔在药品清单上随便打了几个勾(如图4),并说:“我给你开点药,你拿着这个去配药吧。”说完,便转身去做别的事情了。

住院部

笔者拿着病历本来到“住院部”。“住院部”有两张病床,没有病人,也没见到医生。笔者问:“有医生在吗?”艾艾见状,从隔壁的“药房”走过来,平静地问道:“怎么了?”笔者回答:“我的嗓子不舒服,挂号的医生让我来住院。”艾艾说:“好的,那你到这边躺下吧。”说完,转身去取输液材料。她拿着输液管等材料摆弄了很久,自顾自地玩了起来,仿佛忘了“病人”的存在。于是笔者喊了她一声。她来到床边,笑着说:“现在我来给你打针。”笔者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并说:“我非常害怕打针,可不可以不要打针?”艾艾没有作答,转身去安装仿真的打针材料。笔者再次重复并有意提高音量说:“我非常害怕打针,医生,能不能不要打针?”她仍然没有理会。接着,她用棉签为“病人”擦了一下手背,然后把“针”扎了下去,嘴里模仿着“刺,刺……”的打针声音,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接着说:“可以了。”然后在“病人”打针处贴上胶带,并说:“可以出院了。”没有等“病人”作答,她便转身去收拾材料了。

(二)问题分析与建议

史密兰斯基和思凡亚特提出了想象游戏必备的六要素:(1)角色模仿游戏:儿童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且用模仿的行为和语言表达它。(2)和玩具有关的假装:肢体动作、语言声明以及用来替代真实物体的材料和玩具。(3)与行为和情境有关的语言假装:语言的描述或陈述与行为或情境相一致。(4)角色游戏中的坚持性:儿童的表演至少持续10分钟。(5)互动:至少两个玩伴在游戏片段中互动。(6)语言交流:与游戏情节有关的言语互动。〔3〕然而,结合以上要素来分析“五官科”和“住院部”中两名幼儿的表现,我们就会发现这次角色游戏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幼儿较被动,缺乏愉悦感和满足感,该游戏更像是一场表演。第二,缺乏有效的语言交流。游戏中,幼儿以淡漠的态度和消极的言语对待“病人”。比如,五官科“医生”极少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只是用动作发出命令,指示病人;住院部“医生”的语言也十分简洁,没有任何对病人的关怀。第三,缺乏积极的互动。比如,在“住院部”,无论“病人”如何“呻吟”,“医生”都置之不理;五官科“医生”也显得十分被动。互动的发起者多是“病人”,且得不到积极的回应。第四,由于幼儿简单地模仿教师规定的治病流程——问诊、检查、打针、开药等,无法有效应对游戏中遇到的诸如游戏工具操作失灵、病人不断表达需求等状况,缺乏创造性加工,游戏情节很难展开,所以角色投入的时间较短,角色的坚持性较差。对此,我们不得不反思其原因何在。

nlc202309090538

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医院的经验,是儿童视角的、片面的、不连续的、碎片化的,最深刻的经验就是吃药和打针。然而,在这次游戏中,教师一次性给幼儿呈现了七个游戏区域,所扮演的医生角色也多达近十种,同时挂号、收费、登记、接待、治病、开药等一系列活动规则都蕴含在角色行为中。例如,一名扮演医生的幼儿首先要遵循游戏规则,确认病人是否挂号缴费,接着需要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问诊,最后还要确诊、开药等。的确,这是生活中的医院应有的样子,但这是成人眼中的医院,是远远超出幼儿经验的。幼儿经验缺失、能力不足时,出现上述案例中的行为表现:陶醉于对医疗器械的“把玩”和对医生工作流程的“走场”,进行的只是简单的、刻板重复的、行为模仿性的游戏,缺乏语言交流、角色互动、游戏的坚持性以及对材料的创造性想象,游戏意味所剩无几。

角色游戏是相对高级的游戏形式,对儿童的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然而,通过事后访谈,笔者发现在活动中,教师仅仅是因为幼儿对“医院”主题产生了兴趣,就搬来了对幼儿来说还十分陌生的七大科室,却没有想到要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由兴趣生发的游戏,即需要以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能力为基础生成游戏主题和深化游戏情境。

其实,“医院”角色游戏的主题生成,可以缘于幼儿的一次治病经历、一次参观医院的活动、一句好奇的发问和一次想要了解医生职业的冲动,这些都是幼儿鲜活的游戏动机。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具体了解幼儿关于“医院”主题的已有经验和能力状况,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刺激和挑战。在情境深化方面,教师不能因为幼儿对“医院”有了兴趣,就将自己所能想到的、成人视角下的医院原封不动地搬到幼儿眼前,以至于一次性为幼儿提供过多的刺激,使他们眼花缭乱,无力应对。教师应当以幼儿的能力发展为依据,循序渐进,尊重幼儿经验积累的过程性特点。比如,幼儿对某一科室的经验有限,教师可以与其共同创设这一科室活动区,创设的原则是既能让幼儿的已有经验得到体现,又能对其能力有所提升。假以时日,如果幼儿在这一科室的游戏水平经历了由低到高的过程后,突然停留在某一水平不再提高,甚至不再愿意光顾这一游戏区,那么教师就需要思考:是否现在的游戏主题和情境已经不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了?是否需要更新或者丰富游戏材料?是否需要增设科室以发展幼儿的游戏?等等。游戏的主题和情境就是在这样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的,与幼儿经验网络构建的路径是相辅相成的,不能过于落后或过于超前。在游戏主题和情境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幼儿的经验会不断得到扩展和建构,实现游戏主题的生成和情境的深化。若教师忽视幼儿原有经验和接受能力,掌控游戏主题的生成和情境的深化,那么,游戏就容易朝着混乱失控或简单重复的方向发展。

困境三:教师虽然意识到自己对幼兒游戏开展指导的重要性,但往往由于缺乏指导能力而弄巧成拙

(一)案例再现

妇产科

在“妇产科”,星星扮演怀孕的妈妈,肚子里塞着小枕头;阿涛扮演爸爸;敏敏扮演妇产科医生(如图5)。星星躺在床上,偶尔羞涩地笑着,不说话。阿涛坐在椅子上,小手放在星星的胳膊上,眼睛时而看看星星,时而瞧瞧敏敏,敏敏问话时他会简单应答。敏敏忙前忙后地准备材料,嘴里说着:“要生了,要生了。”然后阿涛和敏敏一起安慰、鼓励星星。这时,在一旁观察的教师似乎察觉到星星肚子里塞的是枕头,游戏很难进行下去。她赶紧跑到娃娃家提起布娃娃,又连奔带跑来到“妇产科”。她叫着敏敏的名字,将布娃娃扔给了敏敏。敏敏将奶瓶拿给星星,让星星给新生儿喂奶,随后转身和新进来的同伴交谈。阿涛和星星“喂”了几秒钟,便抱着“娃娃”出了“妇产科”,去做别的事情了。

(二)问题分析与建议

游戏中,塞在“妈妈”肚子里的小枕头是孩子们想象世界中的宝宝。然而,在一旁观察的教师似乎觉得枕头并不能充当新生儿,于是急忙去寻找布娃娃,想支持孩子的游戏。虽然孩子们看似得到了支持,但是接下来的游戏开展得并不顺利,孩子并没有因为“宝宝”生出来了而继续游戏。究其原因,这可能与教师所谓的支持实际上破坏了幼儿的想象不无关系。试想一下,如果此时没有教师如此突兀的介入,或许在“新生儿”出生后,游戏的情节会越来越丰富,比如“爸爸”“妈妈”继续带着“新生儿”去别的科室做各种检查……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在教师的不当介入后画上了句号。

角色游戏是典型的想象性游戏。想象,将游戏者的感官世界转化为意义世界,并创造了观察者感官世界与游戏者意义世界之间的距离。活动中的教师看似融入了儿童的意义世界,才有了寻找布娃娃以支持幼儿游戏的行动。然而,这只是一种在门外“驻足”式的融入,其实教师仍停留在作为观察者的所见所闻中。

Reunamo J等人在研究中对教育者如何融入儿童的“意义世界”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们认为,儿童只能感知他们可想象的事物,儿童不可想象的事物对其而言是无意义的刺激和噪音。对教育者而言,想要理解和支持儿童的想象游戏,就要理解儿童所使用工具的意义。〔4〕在活动中,“枕头”就是幼儿所使用的“工具”,幼儿赋予其“宝宝”的意义。然而,教师站在成人立场,偏颇地认为此时若没有布娃娃的出现,幼儿的游戏就无法开展下去。教师的一“提”一“扔”,本意是支持幼儿的游戏,不料却因忽视幼儿所使用的工具的意义而将幼儿驱赶出了意义世界,破坏了幼儿的游戏心理,使幼儿在潜意识中觉得“娃娃”是假的,“游戏”是假的。因此,要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角色游戏,教师必须做好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要从成人的感官世界转向儿童的意义世界。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个人所感为由介入幼儿的游戏,不应居高临下地去指导或“支持”游戏者。教师应当以玩伴的身份认真观察,融入游戏者的想象世界,敏锐地捕捉其意图和想法,尊重其游戏兴趣,不破坏、不干扰其游戏心理,不在行为上突兀地加入其游戏,而是在游戏者愿意接纳或主动邀请时才加入游戏,这样对游戏者的支持才能水到渠成。

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对幼儿游戏质量的评估能力和对游戏的支持能力。教师常常会被自己创设的丰富环境、幼儿表面的忙碌所迷惑,或者因没有细致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没有亲身参与幼儿的游戏,而对幼儿简单重复、缺乏创造性的游戏缺乏甄别。回顾幼儿园的游戏,不难发现有不少幼儿重复着简单、刻板的行为。他们被动交流,缺乏互动,极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停滞在较低的游戏水平上,而教师却极少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对此,教师除了应当提高自身对幼儿游戏水平的辨别评估能力外,还要通过观察、了解提高自身的游戏支持能力。当幼儿需要支持时,教师应当避免自上而下的干预,而要观察并寻找合适机会融入游戏,来吸引幼儿注意和引发幼儿思考,或者直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提出指导建议,给予幼儿支持。

总之,角色游戏有着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不能因为追求精致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繁多的游戏主题和自以为积极的游戏支持,而走向“替孩子游戏”的极端,使幼儿园游戏发展陷入困境。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53.

〔2〕何敏.从游戏之外到游戏之中〔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珍妮特·莫伊蕾斯.游戏的卓越性〔M〕.刘峰峰,宋芳,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3-94.

〔4〕REUNAMO J,LEE H C,WU R,et al.Perceiving change in role play〔J〕.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3,21(2):292-305.

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篇4

“我想拍这样的照片,”茜茜指着桌上的台历照说。小羽马上热情相迎,并把小猪道具递给了茜茜。

“好的,来笑一下,我给你拍。”喀嚓一声快门按了下来。此时一旁的睿睿说:“我也拍一张,但我要和挂历上的一模一样穿上皇帝衣服拍。小羽一时为难起来,说:这个衣服没有,我给你戴个面具吧,也很好看的。”睿睿说“还有其它衣服吗?”当得知没有时只好摇头走开了。

小羽又接待了几个客人后生意显得冷清了一些。她开始拿出了纸和笔画起了照片,画完后将照片装入了相片袋继续开始向照相馆外张望、招呼着。但生意似乎仍不理想。

【分析】: 从照相馆游戏中可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比起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情节要复杂。摄影师能向客人作介绍且会用语言招呼客人。能用语言与同伴交往。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随便离开岗位的现象少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从游戏过程中我也发现了现有的游戏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了。而材料投放是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的;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

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在照相馆中的小道具显然是平乏的。

【措施】: 此时的我认为有必要介入幼儿的游戏。于是我以角色的身份走入了照相馆。“摄影师,我今天带了自己做的新衣服想请你帮我拍些照片,你说好看吗?”小羽见了忙说:“这衣服能穿吗?”(她见我拿来的是用包装纸折剪出来衣服,露出了一脸的好奇。)“当然行了,”边说我边将衣服披在了肩上。于是,小羽帮我拍了起来。正拍着我突然叫了起来:“哎呀,我有急事得走了,这衣服先放在这,照片你帮我送到家里去好吗?”经我如此一说,她马上表示了同意。当我离开后观察到,小羽又将此衣服给其他孩子穿上拍了照,孩子们相当喜欢,并表示可以到材料库取一些材料自己做。小羽后来还主动挨家挨户开始了“送照片”活动,并不忘做了拍照宣传呢。此后,在照相馆出现了“服装区”并提供了一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对制作自己的“时装”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连一些动手能力弱的孩子也争相回家收集各种包装袋带回幼儿园。我觉察到了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后在材料库中我有意识增添了类似的材料。同时“时装店”的游戏主题也开始萌芽了。

大班角色游戏案例 篇5

怎样才能更安全

[案例描述]:

游戏时间到了,今天小朋友学习完本领便到区域开始玩了起来。皇甫雨晨和邱恬小朋友选择了娃娃家,皇甫雨晨做“姐姐”,邱恬做“妈妈”,陈景润小朋友也紧跟着加入进来当起了“爸爸”。今天娃娃家可真忙活,“姐姐”和“妈妈”一起去理发店了,“爸爸”去上班了。这样娃娃家不就没人了,我走过去“哆,哆,哆!有人在家吗?”爸爸在上班,妈妈正在烫头发,皇甫雨晨“姐姐”听到后马上赶回家对我说:“我和妈妈去理发了。”“可是娃娃家没有人在家,要是小偷进来了为不危险啊?”皇甫雨晨“姐姐”听了马上回到了娃娃家:“那我先在家里,等妈妈烫好头发我再去吧!”“姐姐”便留下来看家。游戏还在进行中„ „

[分析]:

⑴老师应在平时提及这一点,让孩子加以重视。要让娃娃家的小朋友之间相互沟通好,要记住留下一个人来看家或照顾宝宝。

⑵幼儿还未养成出门要关好门的意识,对安全知识的了解较为贫乏,警惕性和意识性不够高。

⑶区域中警察角色或保安角色的缺乏,教师可适当添加,避免区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指导策略]:

⑴教师引导幼儿间相互合作

在活动结束总结时,要让孩子自己来说一说角色游戏中的情况,把好的地方与不足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宝宝帮助解决或老师给予一定的建议。让幼儿间学会相互帮助,并在每个区域中都至少留一个宝宝。

⑵在课余放松的时间给孩子多讲述一些安全知识。

让幼儿多加了解,如:①出门时,要把具体的情况告诉爸爸妈妈,并且关好门再出去。

②不能独自一人去游泳、玩电、玩火极容易产生危险的东西等等,让幼儿多了解安全知识,学会保护自己。

⑶在区域中增加警察角色或保安角色这一角色。

学前游戏与案例分析 篇6

1.角色游戏——星星理发店 案例描述:

幼儿早上来园后就开始进行角色游戏活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我班幼儿对于角色游戏的要求逐渐熟悉,每天早上都能正常的开展。今天,陆明杰来园后主动与我打招呼,他走到我面前,头抬起来看着我说:“金老师早!”我蹲下跟他也打了招呼,请他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游戏。过了一会会,我转身看到他搬了小椅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的小朋友玩,脸上还笑嘻嘻的,我就走过去问他:“陆明杰怎么不去玩呀,你看他们玩了多开心呀!”他摇了摇头,我就说:“那我们一起去星星理发店理的发吧!”他点点头,我就拉着他的手去去理发店理发了。这时,我发现其实陆明杰愿意游戏,与同伴交流也没有很大的问题。

思考与分析:

陆明杰是我班说话比较少的幼儿,在刚来园的时候会一直不怎么说话,常常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与其他幼儿玩耍交流,现在渐渐的会主动与幼儿交流,一起玩游戏。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我了解到陆明杰比较慢热,不爱与自己不熟悉的人交流,来到幼儿园后,由于对周围环境的不熟悉,陆明杰就选择了坐在一旁观察,看别人游戏。对策与措施:

当发现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与其他幼儿不同的行为时,我们教师要与幼儿的沟通,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解原因及时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幼儿。教师要多与家长的沟通,对幼儿在园的各种情况向家长反映,有异于其他幼儿的行为或言语也要告知家长,并且要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与家长一起帮助幼儿快乐的成长。

2.大班幼儿为什么不喜欢玩“娃娃家”了? 案例呈现

在很多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的角色游戏区往往千篇一律都是“娃娃家”。但是,在一些幼儿园的大班却看不到“娃娃家”。教师认为“大班幼儿不喜欢玩‘娃娃家’”,所以就“撤了”。

案例分析

角色游戏区千篇一律都是“娃娃家”,说明幼儿园角色游戏在环境创设上的主题单一性和“长期不变性”,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不能随着幼儿的“成长”而变化,教师不注意帮助幼儿扩展和丰富游戏的主题和内容。这是幼儿园角色游戏开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转变游戏观、课程观和教学观。游戏不是课程和教学的手段,课程和教学应当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服务,帮助幼儿扩展和丰富生活经验,改变游戏和课程分离的状况,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二、论述

1.举例说明游戏环境与条件创设的内容。

第一,游戏场地的安排。第二,游戏材料或玩具的投放。第三,游戏氛围的创设。第四,游戏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2.区域游戏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特点;

第二,开放性原则。主要指教师计划性和幼儿的生成性。

角色游戏案例与分析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育游戏 人物角色 设计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它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小学英语是我国教育机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也是英语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因此,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教育游戏来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分析

小学英语游戏教育法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娱乐和玩耍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的相关知识。但是在教学实际应用当中,首先应当着重对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然后才能更为有效的在英语教育游戏中使用。当前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之中,许多的英语教师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方式,让班上的学生来扮演游戏之中的角色,让他们通过切身体验来提高对英语的兴趣和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扮演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学校在使用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之后,英语教学的效率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其中仍旧存在许多的问题,影响着其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现根据调查显示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人物角色扮演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限制。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游戏的设计,游戏相关知识的讲解,游戏的组织能力等都会对英语教学产生影响。当前在一些乡镇或山村教学中,往往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英语教学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在对某篇英语文章进行游戏设计和讲解的时候其意思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这使得学生在对人物的理解上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然后开展角色扮演的时候,不能够正确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含义,使得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小学生自身身心不够成熟。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对外界一些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十分的充足,在对游戏教学中人物的理解上面存在着问题。如果在开展英语游戏教学的时候,小学生经常出现这种状况,跟不上教学的节奏,会使得小学生逐渐的失去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得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法取得相反的效果。

三、提高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中人物角色扮演的有效性措施

1.保持趣味性。趣味性是保证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只有保证游戏教学充满乐趣,才能吸引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只有充满趣味性才能让学生对课堂游戏教学充满着期待和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在设置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趣味性,最好是将学生感兴趣的或者当前的一些热门游戏经过改良使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加入一些喜剧元素,不要太过死板,这样就能够使设计的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充满趣味性。

2.保持针对性。我们之所以设计丰富的课堂游戏教学,是为了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教学目的。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我们教学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锻炼,通过某一个游戏扮演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锻炼,这样就能够有的放矢,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例如我们需要学生记住关于应聘的一些单词或者语法,那么我们在设计游戏教学的时候可以模拟社会招聘的过程,安排应聘者和招聘者,以面试的方式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3.保持多样性。尽管教学活动比较新颖,相对于传统灌输式教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优势,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过于单一,时间一长,也会失去它的趣味性,让学生失去兴致。同时,有时候为了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教学游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拘泥于某种形式,要保持多样性,来达到我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我们要保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的多样性,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来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例如对于同一种游戏,我们可以改变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具有不一样的体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活动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更新颖更加有效的游戏教学。

4.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尽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给予学生课堂上很大的自由,让他们受到的束缚有限,但是我们仍然要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只有良好的教学秩序才能保证教学游戏的顺利进行,才能通过我们设计的教学游戏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否则,整个教学游戏乱成一锅粥,教学游戏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这样一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就无法达到提高我们教学效率的目的,同时也是在浪费时间。因此,老师在事先需要制定好游戏规则,适当的约束学生的言行举止,同时在游戏进行的时候要维护好教学秩序,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游戏,制止学生的不当言行。

四、结语

英语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重要的交流工具,我们需要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保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游戏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游戏的优势,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洋.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分析与设计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肖群香,郭亚群.浅谈小学英语教育游戏中的人物角色分析与设计策略[J].校园英语,2015,05:101.

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分析 篇8

摘要:角色游戏是 3~6 岁的幼儿比较常用,也是比较典型的游戏扮演方式。通过幼儿来模拟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活动。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专注能力较差,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兴趣转移,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指导来加以纠正,对幼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有效提高幼儿的培养工作效果。

关键词:幼儿培养;角色游戏;指导 通过角色游戏扮演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诸多欢乐,同时还可以推动幼儿的综合素养的发展。角色游戏属于幼儿时期比较典型的游戏类型,是一种适合幼儿的自然性游戏。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和实际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分,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游戏活动方式。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工作至关重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以让每一个幼儿在游戏活动当中都可以受益良多。通过有趣的角色游戏扮演,可以充分激发出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1-3]。

一、角色游戏中教师组织 与指导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针对在幼儿时期的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年轻的幼儿教师就好比幼儿园当中的一面镜子,需要具有更高的激情、热情以及朝气,同时也需要保证一丝稚气。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管是自身的专业水平还是教育工作方式,经常会出现缺乏接地气的理论支撑,以及有效的实践工作经验,造成了幼儿的培养工作质量相对较低。在长期的教育培养活动中,教师开始慢慢重视幼儿的发展性作用,开始更多的关注幼儿园当中的各种游戏培

养模式,其中角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游戏活动方法,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诸多实践难题。同时影响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能力的因素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个人能力,如何有效提高对幼儿的指导工作效果,是幼儿园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中指导策略分析 所谓的角色游戏是幼儿依照自身思想意识,通过模仿和想象有效借助真实的器材,以自身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肢体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来扮演某种人物角色,这种游戏方法又称之为象征性游戏。比如教师在举行“如何当医生”的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幼儿被教师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医生角色。一组扮演病人角色。因为,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很多幼儿并不知道如何去扮演医生的角色,如何给病人进行诊断,此时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向小朋友进行提问: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幼儿回答:生过,此时教师向幼儿继续进行提问,生病的时候该去何处看病,此时幼儿回答需要到医院来看医生。此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开放式提问,医生是如何给病人进行看病,此时幼儿会迅速回想起自身在生病时的医生看病经验,给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回答。比如,给病人开药打针或者是使用体温计量体温等方式。通过这一系列问答之后,幼儿充分了解到医生角色扮演的相关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幼儿相互之间进行轮番角色扮演,让每一个幼儿都充分融入到整个角色扮演游戏当中,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参与程度,实现了角色扮演游戏的良好活动效果。在上述角色游戏扮演活动当中,对于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前几个问题的引导需要尽可能设计成一个比较单一和简单

的问题,让幼儿可以直接了解到去医院看病以及医院给自己看病角色的具体形象,让自身充分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该如何加以进行。此时教师在使用开放性的问题问答方法,有效激发出幼儿到思维创造性,让他们不断回想自身在看病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以实际生活经历为基础,开始一系列角色扮演,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角色融入程度,同时也实现了整个角色扮演游戏的高质量开展。

三、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中指导能力的分析 角色扮演的游戏属于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方式,但是作为幼儿的引导者教师来讲,并不是完全放松不管,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教师给幼儿施加各种教育理念的重要过程,也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意义所在。教师需要对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比如,游戏是否是幼儿自发的活动项目,是否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游戏的具体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是否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有效提高游戏活动的开展质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组织者转化成幼儿的帮助者,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仍然处于一种主导性的作用,但是不能过多的干预幼儿的个人行为,也不能轻易的打断游戏进程,防止对幼儿的思维想象空间形成不良的影响。在针对这一问题条件下有两种方式,教师需要及时地介入幼儿的游戏当中。首先,是幼儿的角色扮演无法顺利继续开展;其次,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活动行为,此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幼儿充分融入角色游戏扮演当中。教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各种游戏行为,比如判断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和专注程度如何,幼儿自身是否具有更加强烈的角色认知意识,幼儿对材料的使用状况如何,是否以

物代物又而处于何种交往和合作的水平,以及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情节表现是否丰富等各方面问题进行有效的观察。通过细节观察之后要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教师需要从游戏主题出发,对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有效的使用,对幼儿的角色游戏扮演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对游戏活动的最终成果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以此来更加有效的指导幼儿进行各种角色游戏扮演。

四、结束语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比较典型的游戏方式,在该项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幼儿制定出一个特定的游戏情境,有效提高幼儿对角色游戏扮演的参与兴趣,以此来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出角色游戏的真正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戏角色命名与游戏风格 篇9

在制作RPG、AVG、回合制SLG游戏的过程中,只要自己设定的故事,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给游戏角色命名的问题。

其实给游戏角色命名,如同写小说给人物设计名字一样,需要根据游戏的内容、风格做相映的读者设定。

让我们来看看文学作品中,大师们如何给他们的人物起名字的。

阿Q:这是鲁迅先生《阿Q正传》中的主角名字,产生于二、三十年代新文化运动后期,这个“Q”字,很洋气的英文字母,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一个清朝末年的角色身上,给人以视角冲击。人们首先会想,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在没有读之前,就对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这个“阿”字与人物不识字划圈签名,调戏吴妈,骂小尼姑等等土的掉碴儿的事有丝丝联系;这个“Q”又与人物,对于不了解的事,盲目崇拜和追求,动毋“新潮”“革命”的洋事儿有些许关系。这一土一洋,构成了“阿Q”这个人名,也构成了《阿Q正传》的精彩故事。

孔乙己:这是鲁迅《孔乙己》中的角色命名,在中国历史战国以后,“乙”和“己”字就很少用在人的名字中,但这两个字竟然同时出现在一个清末民初的文人的名字中。圣人孔丘的姓,两个生僻字合成的名,与情节中他细细讲解“回”字的四种写法相辅相成,颇耐人回味。

韩老

六、杨老疙疸、老孙头、李毛驴:这是周立波《暴风骤雨》中的人物名字,讲述的是土改时期发生的故事。光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农村,好土的名字。而且从名字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职业、性格,象李毛驴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外号,但就在小说中成了他的名字,非常有特色。

令狐冲、欧阳峰、洪七公、灭绝师太:这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出现的角色,也许我们看的武侠小说太多了,但诸如令狐、欧阳、司马、淳于、东方这样现实生活中很少出现的姓,和无忌、逍遥、破天、求败、不败这样很少出现名,朗朗上口,让人一看就是知道进入的是迷幻的武侠世界。再加上武侠小说中的绰号的概念,这可能是从《水浒》中得来的灵感,给我们一个有趣的公式:酷绰号 + 怪名字 = 个性化角色。不信套一下就可以看出。“铁掌水上飘”裘千仞(衍生出裘千丈、裘千尺,如果再有个小弟毫无肄问该叫裘千寸了,难以想象家长会给孩子起这样的名儿)、“飞天蝙蝠”柯镇恶(衍生出柯辟邪,象去病、无忌当属这类)、“千手人屠”彭连虎……这样的名字当然也是为了突出人物个性和小说风格。

朱七

七、熊猫儿、老实和尚、牛肉面、楚留香(做案后故意留下香味)、胡铁(蝴蝶)花:这几个人物都是古龙新派作品中比较有名的。分别是《武林外史》、《陆小凤传奇》、《楚留香传奇》中的角色。这样起名,真是一个“新”字,朱七七尚可以理解为明朝故事(明朝没有身份的百姓是没有名字的,都是“重五”“初八”“七七”这样的数字,朱元璋就是一例。),象熊猫儿、牛肉面、老实和尚则纯属外号变名,而楚留香(是他父母给他起名时,就知道他将来要当小偷并故意留香,还是他为了自己的名字中有“留香”两个字,才有意这样做的?)就属于作者有意设定个性化人物和风格化故事了。

张大民、李木勺、小树、古三儿: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人物,是八、九年代城市背景发生在工人家庭的故事。对每一个名字的设定都赋与的个性,保温瓶厂的张大民、喂猪的李木勺、因房中有树得名的张小树、城市混混古三儿,可见每个名字都下过功夫。

……

呜!一口气写了这么多与主题没有关系的内容,快收不住笔了。好了,回到主题,在游戏中很多名字和写小说是差不多的。我们再来看看,武侠派《仙剑奇侠传》中的李逍遥、赵灵儿及李逍遥的父母“南盗”夫妇……在这款游戏中,名字起的与小说差不多,带有很浓的武侠色彩。且灵儿的巧、轻,月茹的凝、重,无论是名字还是性格,都把握非常准确。

《大富翁》在搞笑为主,阿土仔、小丹尼、玛格丽特……看完他们的故事背景,会发现名字起得非常帖切,加上卡通滑稽的造型,把人物刻划的栩栩如生。在不少搞笑游戏中,名字非常表现这一点,象什么拿巨轮、韦大宝、王财神之类的都异曲同工。

还有……唉,不得不承认,国内的自己写的游戏故事脚本还是非常少。大多改编名著或是武侠小说,那是人家原著上起得名字,就不大好评析和说明。

但是不是这篇文章就毫无用处呢?当然不是,精华往往留在最后。

让我们来把游戏风格做一下简单分类:

搞笑风格: 这类游戏起名益轻松活泼,根据内容甚至可以把历史或是文学作品中的成品角色生搬进来也无妨大碍。不论是秦始皇还是莎士比亚,管他是宙斯神还是二郎神,只要有个性、有特点、有喜剧效果,谁都无所谓。有的名字也可如上面提到的略微一改,效查徒增;有的名字突出个性,王财神一听就是商人或是地主、严霸天一听就是恶霸、ZR0455一听就是机器人。另外给这样的游戏角色起名时,还可以突出一个“奇”字。比如说:一个大丑老太太,可以起名为“赛西施”、“小美”;一个巨胖大汉,可以起名为“飘儿”、“俏儿”这样会更添搞笑的效果。

严肃风格: 在严肃风格中,就要根据游戏的背景和角色分类起名了。

A。中国古代历史背景:首先排除掉你改编成品小说的情况,因为这类情况无需要你起名儿,关羽、诸葛亮什么的早就是现成的了。但如果非此类,就要下一番工夫了。如下:

a.汉以前,在最古老的黄帝、炎帝时期,属母系社会,如果你的背景发生在这时完全没有必要给角色加姓,因为那时人们知母不知父,姓更无从谈起。所以名字只一个字就可,X,阿X,X儿。如果非要起姓可以起一些古老的姓不会有错,如姬、熊、姜、姚、风、祁等等。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各国有国姓,而且名字非常古怪,不妨按他们的格式起,秦国姓嬴,楚国姓芈、熊,燕国姓姬,齐国姓原姬,后田和夺齐后为田,赵魏韩国姓同国名等等,多研究当时的历史和姓氏学,就不难了。比如说慕容、宇文、呼延都是鲜卑人的姓,如果你出现在秦汉以前,就会被笑话了。再比如说商鞅我们都知道,他本姓公孙,是卫国人,封在商邑。历史上说的商鞅、卫鞅、公孙鞅、商君都是指他。

b.秦汉时期以后,这一阶段中国的姓名非常复杂,如我们知道的,无数次汉民族与异民族的合而又分经历,使中国人的姓名空前的复杂。象晋朝士大夫的旺族王、谢两姓就直接影响到仕途;居山东曲阜的孔姓世家一直被历代统治者关照着;唐朝的崔、卢等姓也是很大的世家;明朝百姓的名字往往是数字。另外,这时一个人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号,如果是名人死后还有谥号,如果对文学有成就还有世称(象是鲍参军即鲍照、阮步兵即阮籍、杜工部即杜甫等等)。如果是这样的游戏,在起名时,还是减少一些个性的突出,增加一些历史的真实为好。

B。武侠背景:如果要想加深玩家对你设定角色的映象,跳回到分析武侠小说命名那一节,因为玩家在武侠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与看武侠小说一样还是寻求一种大侠、高手的快感。何不让他发挥的更淋漓尽致呢。如果有可能,连绰号也可以由玩家自己起,象MUD类游戏一样。给NPC起名,尽可能的使用“酷绰号 + 怪名字 = 个性化角色”公式。

上一篇:建筑工人的诗歌:我在工地想你下一篇:大学生“村官”争当为民服务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