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报告

2024-09-01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报告(精选8篇)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报告 篇1

[日期:2011-04-14] 来源:延吉市进学小学作者:祝秀 琴 [字体:大 中 小]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延吉市进学小学 祝秀琴

一、课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这已是我们的共识。作为从事20年语文教学的我,更希望读书能成为我一批又一批学生的爱好。2005年恰逢我校启动了“十一五”规划课题“营造书香校园,培养人文精神的研究”课题实验,我被选为主课题组成员。根据主课题的研究内容,我提出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子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阅读成为陪伴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成为其塑造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该课题作为学校主课题下的子课题又在2006年9月被延吉市教科所立项为市级教师个人课题。

二、课题研究调查

课题开始,我先对本班学生、家长做了一次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问卷调查,经过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从调查结果反映学生的阅读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弊端:一是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足,孩子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二是课外书太少、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窄;三是缺少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

我继而对小学生阅读心理研究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艾伟对儿童阅读兴趣进行了三次实验,结果表明对阅读兴趣起直接作用的是读物的特质形式,而对阅读兴趣有较大影响的外在因素是作家的名声威望,同学和朋友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的态度以及对书中人物的喜好态度等。

三、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森林报》一书。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我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事等等。3.榜样带动。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些情况,我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1.以“讲”诱发兴趣。我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以低年级为例我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1)指导学生有序读文。① 按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③图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学习《回声》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声波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

4.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四、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实验,推动了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学生和家长。在课题实验结题时我又做了一次同样的问卷调查。对比了学生和家长的变化。课题实验前后的对比可见其中的变化。

(一)课外阅读氛围得到改善,校内外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课题实验让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小课堂”,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并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成为能学、乐学、好学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题实验也影响着家长,让他们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亲子阅读”活动中,亲子阅读带动的不仅仅是孩子,更是一个个家庭,它的辐射作用意义重大。学生的课外书拥有量逐年增加,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随之变宽。

(二)学生阅读的方法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指导,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不断增强。课题实验中,在老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的外因条件下;带动了内因的改变。每天的阅读培养了学生善于利用时间的良好阅读习惯。读书时的多思善问,多种感官一齐积极活动,让学生养成了勤思考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了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阅读还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实验后的困惑与思考

追求完美总是我们每个人做事的初衷,可事过后,我们才发现总会有一些遗憾。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在总课题组领导的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和困惑。

(一)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

(二)学生间差异大。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进一步缩短他们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一次的实验让我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这也将是我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会在这项繁杂而平凡的工作中,继续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因为我坚信“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倡导读书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篇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结题报告 南宁市爱华教育集团校级课题 《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执笔:黄海明 杨锦亮 丁勇丽 韦丽艳 陈春梅 陆桂兰

内容提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寻求一条有 效的激励学生阅读的途径,是符合小学新课改精神,适应时代需求、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我校是一所民办小学,由于受到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相当多的学生读书兴 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提高本校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 的问题。我们课题组通过调查现状,分析研究,拟定研究方案,积极开展实验研究,从丰富 阅读课的策略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创设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方面,积极探 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养成学生阅读习惯等方面,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 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兴趣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课题的意义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 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及教学改革实践的共同趋势。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其他语文实践能力,越来越成为紧迫的 现实要求。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

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吕叔湘和张志公都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 于课外;于永正老师则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的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自主的前提是兴趣。但毋庸讳言,目前,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堪忧,师生为了应试而多做题少读书,在电视、网络 的包围中甚至不读书,或者学生被动阅读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寻求出一条有效的激励学 生阅读的途径,是符合小学新课改精神,适应时代需求、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是指以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感情 倾向独立地选择图书,自我管理阅读的过程,自我评价阅读的效果,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 个性化的品析、实践、质疑、联想等方法来实现阅读的目标。

我校是一所民办学校,生源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受到父母文化水平和家庭 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读书面窄,读书兴趣不浓,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使是 经常性进行主动阅读的孩子,所读的书无非是漫画卡通或者校园小说之类的肤浅的快餐文字,患有严重的阅读偏食症。这样的状况造成了学生视野的狭窄,语言的空洞,智力的迟钝,思 想的肤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切感受到: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对学生的语文素质 发展和终身学习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认为,唯有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 阅读的习惯,方能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阅

读兴趣的研究”这一课题。试图通过研究小学生阅读兴趣,为落实语文新课标,推进我校小学

语文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寻求出一条切实可操作的途径。课题的开展将提高我校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我校老师的素质,丰富我校小语阅读教学 理论,同时也将改变一个学生家庭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主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 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 阅读熏陶、浸染中习得的。正因为阅读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4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美国的儿童每天都有一个小时在 阅读作业室学习。早在1995年8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我

国台湾省于2000年8月开始在全岛内从学校、社区运作、家庭教育三方面实施了儿童阅读计 划。

近年来,关于语文阅读兴趣的研究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国各地的教师都 在不同层面展开,同时在不同角度取得了研究成果。如

1、山东高密的“大量阅读双轨运行 实验”:它以“大语文教学观”为指导,以大量读写为教学手段,强调课内外结合,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动性,以期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窦桂梅的主题教学研究:从儿童自身 特点和学习现状、课程单元以及从教材自身出发,提炼教材的“主题词”,即与生命体验有关 的属于“人生意义”的词语,以“积累、感悟、创造”为形式,由一主题“牵一发”动教材 知识体系的“全身”,从而站在哲学的高度,进一步从生命的层次,全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体系。

3、山东潍坊市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研究和深圳市黄田小 学刘宪华的“新语文主题阅读”实验。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的裴娣娜教授主持的“主体性教学 研究”;上海闸北中学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中央教科所阎立钦教授主持的“学 生自学能力培养的研究”等。以上研究,教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 和自主能力,与本课题倡导的主动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和理论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 要途径。小学生阅读兴趣是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的阅读,获取信息,理解、积累 语言的一种体验活动,在读中悟义、悟情、悟境,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受美,创造美,从而逐步形成并提高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的素养,并能用生活经验去感受,去朗读、去 表达自己的意思。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指的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 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 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 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显然,要实现小学生总阅读量 的需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将自主阅读作为课堂 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不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为学生丰富 知识,开阔视野,为完成或突破阅读目标创造条件。因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游离 于语文教育课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对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他自 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使 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中认识自己。”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 阅读和思想教育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 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可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将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1.掌握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和形成原因。2.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学生阅读兴趣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2.调查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并作形成原因分析。3.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六、课题的研究原则及方法思路(一)研究原则

1、整体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分 层次提高各个层面学生的阅读兴趣。

2、实践性原则。通过实践活动,反复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组织学生 积极参与各种阅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参与性原则。学生是接受信息的主体,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4、科学性原则。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并注意用教育学、心理学 和现代教育理论、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本课题研究,以取得具有更广泛推广价值的、可操作 性强的成果。

5、发展性原则。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 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新课程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定位于“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从学生发展的意义上讲,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最后才是知识与技能。因此,我们必须 遵循发展性原则——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体验和方法的生成;必须有利于学生语文知 识的获取与技能的掌握,发展性原则是我们在教学中进行的根本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通过自拟调查问卷,调查我校学生阅读的现状,并进行形成原因分析,从而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寻找突破口。

2.个案研究法:选取教学和教育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探索提高学 生阅读兴趣的具体方法。

3.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边研究边总结,注意出阶段性的研究结果,及时总结切 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经验。

4.行动研究法:制订课题研究方案,通过边行动边研究,探索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现状研究开始,通过对我校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我校学生阅读的现 状并作形成原因,从而找出提高我校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由本 课题组长和副组长依次制订实施方案和行动研究方案,由邓立东所长和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对 本组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系统培训和教学方面的相关指导,组员根据要求开展 系列性的科研实践活动,从而归纳总结出提高我校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形成理论层面的和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推广价值的成果。

七、研究的主要效果

1、我校学生阅读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选择一(7)、四(3)、六(1)共14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了阅读兴趣的 前测和后测,发现我校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研究前后有了较大的提高。(1)我校学生阅读兴趣总体状况变化显著。

表一:我校小学生阅读兴趣总体状况前后测比较统计表:

价“优”的学生只有 24、1%,数据反映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程度较低,甚至有学生害怕阅 读。通过1年的训练,学生对阅读的喜爱度提高到32.1%。不喜欢读书的学生由23.8%降低 到12.7%。这说明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读书了读书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学生乐读、爱读的效果。

(2)我校小学生阅读习惯和方法改善明显。

课外阅读的质量大打折扣。而研究进行以后,形成比较好的习惯和方法的学生得到了大幅度 的提高,占41.6 %,阅读习惯较差的也由25.2 %下降到14%。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3)我校小学生阅读能力稳中有升。

题研究前的数据,说明学生在这个方面是比较薄弱的。研究班的老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方法训 练,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实验后,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的学生占从27.5% 上升到33.5%,“差”的学生从19.4%下降到12.7%,显示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我校小学生阅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表四:我校小学生阅读环境前后测比较统计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整体环境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无充足的图书供学生阅读,无合适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无有效的交流促进学生的阅读。课题开展以后,我们针对“三无”现象采取了相对应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班级图书角的完善、课业负担的减少、书香家庭的评比以及读书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在阅读环境这个部分的测试对比中,低、中年级学生的阅读环境变化比较大,阅读环境环境的改善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2、一些阅读兴趣偏低的学生有了较大的转变。

研究的开展,使不少阅读兴趣偏低的学生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在研究之前,就“你喜欢 阅读课外书吗”这个问题的回答,原来回答“不喜欢”的有 65人,占总人数的43.6%,研究后,依然选择“不喜欢”的人数降为 30人,占研究人数的20.1%,转变明显。1):严晓雯,是四年级(4)的学生,不喜欢看课外书,小女孩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意识不强,上课很少举手发言,习作水平较差。丁老师通过了解发现:父母认为只要学好课本知识就行了,反对孩子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没用。丁老师在观察中发现她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后,她以此为突破口,有意识地拿《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样一些故事类书籍让她看,并提出问题,设置迷团,激发她从课外阅读中去探求答案,寻求知识的欲望。再此基础上,和 的家长进行了一次长谈。向家长说明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家长转化了“读课外书没用”的这种思想,经常给孩子买一些喜欢的课外读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悉心教导,严晓雯课间经常拿着书本在静静的阅读,上课专心听讲了,也比以前爱举手发言了,还能针对某一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自信心明显增强。习作水平比以前大有进步,在一次单元测试中她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还引用了许多课外书籍中的精彩语句,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赏。每天回家后能主动完成作业,并且在做完习题之后还能自主翻阅课外书,偶尔还能完成一些读书笔记。2):四(3)班的蒋守方同学是一个典型的见书就烦的孩子,阅读课上,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徜徉在书海中,但是他总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经常是拿出一本课外书,随意翻翻,漫不经心地看几分钟之后,就开始画书上的插图。课余时间,很多孩子都喜欢围坐在一起看童话或寓言故事等课外书,蒋守方同学只是凑上前去瞄瞄两眼后就转身过一边玩耍。韦老师了解到蒋同学父母孩子的阅读附带很强的“功利性”,专门给孩子购买一大堆学习参考书、课本配套练习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集等,让他十分厌烦。另外,任课的教师过多的布置作业挤占了她课外阅读的时间,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她,完成作业已经几乎用完了她所有的课余时间。韦老师老师在家访中,跟孩子的家长阐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建议父母在为孩子购书 时,多听听孩子的心声,投其所好,尽量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后来,家长定期给孩子购买了科普、故事方面的书籍,使孩子在阅读中真正得到了快乐。为了让蒋** 以及班里的其他同学有充裕的时间读书,韦老师和数学、英语老师达成一致,让大家合理布置作业,并科学地分配了完成作业的时间,让学生有阅读的时间。韦老师还利用每节课前的“口语交际”时间,让学生朗读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摘抄到的好词佳句,或讲述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片段,评 篇三: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 课 题 结 题 研 究 报 告

我校于2007年5月向云阳县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申请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题,经过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克难攻坚,本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2010年6月本课题研究已到期,现向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做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当前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生面临的现状是无书可读,或者是家长不支持课外阅读,或者是课余时间全被电视占用,根本静不下来读书。这些现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农村孩子的身边根本没有一个适合他们课外阅读的环境,农村小学生根本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语文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不同,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同时对课外阅读一项作了明确要求:“课外阅读应有一定量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因此,我们有义务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精神食粮,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孩子们的智慧。2006年起,我校一直在朝着建构“书香校园”而努力,我们尝试引领孩子走近书籍,通过对课外阅读进行合理引导,培养儿童课外阅读兴趣,学习读书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现在世界上美、英、法、日、德、俄等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先生在全美发起 “挑战阅读”运动,以联邦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和号召全美的成人,包括家长、教师、大学生以及各种职业的志愿者走进家庭陪伴孩子阅读。举一国之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给孩子搭建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1995年 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2003年,苏州市市长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的提出,带动了全国一大批书香校园的创建。及至重庆市市委书记***大力倡导的“唱读讲传”,学生读书兴趣的的培养问题更是引起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预期目标、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中心校1-----6年级的全体学生

(二)预期目标:

1、想办法解决农村学生无书可读的现状,至少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课外书可读。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3、通过阅读扩大视野、积累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有着涵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健康健全的人格。

4、初步建立一个注重动态过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及诵读星级评估体系。

5、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推动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课外阅读量。

2、个案跟踪调查研究: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探究方法及成效。

3、对比调查研究:对研究前和研究后进行比较分析,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 :在课题研究中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反思、提炼、形成经验理论。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三年(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

(一)、准备阶段:(2006年8月——2007年5月)

1、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拟出《鹿鸣小学建设“书香校园”活动方案》。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活动方案,了解研究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

3、开展“书香校园”环境布臵,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4、建立“三级书库”:一是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每天中午向学生开放;二是成立“班级图书银行”,其图书来源主要以班级学生存放为主,也可由语文老师负责到学校图书室借,但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图书的借阅,教育学生爱惜书,同时督促图书管理员作好《鹿鸣小学班级图书银行》的填写;三是“家庭书架”,由学校专门召开家长会,帮助家长洗脑,建议家长经常为孩子买课外书,为孩子建立一个书香家庭,鼓励孩子读书。

5、时间保证:教导处调整课表,各班每周安排两节课外阅读课,阅读课的类型主要有(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好书推介课、集体阅读课等)。

6、分段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阅读能力,分两个段(低段、高段)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7、各班开辟“每周一诗”专栏。各班语文老师在每周一将本周所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写在黑板右上角,利用课前三分钟及其他时间,随时督促抽查学生背诵情况。

8、推行课外阅读考级制度。“阅读级别”分七级,根据学生所填写的《鹿鸣小学学生阅读档案表》定级。

(二)、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9年12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课题组成员正是秉承这一理念,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鹿鸣小学“书香校园”主题读书系列活动以其特有的方式引领师生共同成长,“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1、环境熏陶

为了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学校的面积虽不大,但我们努力在“小而精”上作文章。学校先后花上万数的钱,美化校园走廊,建好古诗墙、经典长廊,实现让墙壁“说话”,让走廊“育人”的魅力。真正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真正让一面面墙壁,一条条走廊成为一幅幅“主体的画”,“无声的诗”。现在,走进我们的校园,行为规范提示、花草树木简介、围墙、橱窗中的读书内容展示、楼梯、走廊读书标语的张贴、各处室玲琅满目的有关读书的布臵,以及随处可以听到的悦耳的读书声,无不使你沉浸在特有的书香氛围之中。

2、硬件保证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报告 篇2

一、围绕课外阅读, 培养良好习惯的意义

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阅读课外读物是在浪费时间, 对学习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对学生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 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阅读是积累知识奠定写作基础的重要学习活动。很多家长总是不明白自己孩子为何在写作方面不行, 孩子一看到作文题目, 第一反应便是不会写, 不知写些什么, 也不知道如何表达, 这说明孩子对于写作显然是一片迷茫。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阅读课外书, 积累一定的文学知识, 好词佳句, 那在做阅读题和写作的时候就能轻松面对、应对自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在写作时便能得到极好的验证。

2.阅读能使学生增长智慧, 提升做人品质。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或者其他优秀的诗词歌赋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都是前辈努力的结果, 而且还蕴含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阅览这些古代书籍, 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课外知识、丰富精神生活, 在德育教育方面也有了正确的引导。绘本、童话等书籍, 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阅读能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提升学习品味。现代科技的发达, 学生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娱乐设施, 如电脑、电视、手机等。有的学生在课后沉溺于游戏玩乐中, 不仅仅影响到了他们的视力健康及记忆力, 并且导致其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更别说是对于课外书的阅读了。因此, 应大力倡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从游戏娱乐中走出来, 并且用阅读课外书来代替消遣这些电子产品。

二、激发兴趣, 理清课外阅读习惯的切入点

让学生有阅读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一件事物感兴趣, 就会主动去认识它、探索它。所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兴趣是关键。从兴趣入手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投其所好, 了解兴趣。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兴趣, 再根据学生的兴趣为他们选择书籍。询问学生, 了解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爱好。一般一、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看童话故事书, 喜欢彩色的东西, 如有彩色的、有图画的《格林童话》和《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给他们看《皮皮鲁传》和《鲁西西传》等书籍, 因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有基本的阅读能力, 又比较喜欢有传奇性的东西。五、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可以看一些古代名著的白话版。同时, 一些优秀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推荐他们阅读。或许有些老师要问, 孩子没有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怎么办?其实,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老师在为孩子推荐阅读的图书时, 不要一个劲儿地选择自己认为好的书籍, 而是要针对孩子的年龄段及阅读能力来进行推荐。

2.吊其胃口, 拓宽兴趣。如果只是按照学生的喜好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就会使学生的阅读面越来越窄。所以一定要拓宽学生的阅读兴趣范围。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截取一本书最有趣的一部分来说, 但是不要把它说完, 留下一点点想象空间或者说留下一个问题。同时在说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做到形象、有趣, 只有这样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致。不管是历史、科技、生活百科还是文学著作, 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吊足学生的胃口, 学生产生了兴趣, 便有了想读这本书的想法。又或是让同学们在阅读完一篇文章时, 将文章故事进行续写、改写, 提升同学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 在日常的讲课中, 也可渗入与文章有关的课外知识, 对学生进行引导, 这样学生在产生兴趣后, 便会自动地去选择书籍来阅读。

3.展示成果, 加深兴趣。《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 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 使学生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师给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 人都有沟通交流的欲望, 特别是在阅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 总想与别人分享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认识, 一旦找到知音, 会产生一种被认同感, 进而更能激发他继续阅读的兴趣。因此, 老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这样的交流平台, 如“故事会、读书交流”等活动。除了这些活动之外, “情景剧”、“读后感征文赛”也都是很好的选择。学校在每学期精心组织一次大型的校级读书交流活动, 充分利用激励性的评价, 构建读书成果的奖励机制, 树立学生的读书信心。

4.师生同读, 巩固兴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好学, 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确实, 如果我们老师一味地强调学生多阅读课外书, 说上百遍, 收效也是甚微的。但如果老师自身就是一位喜欢阅读的人, 我想, 无需更多的语言, 他在举手投足间就能影响他的学生。因此, 我认为师生同读一本书, 是很有必要的。同读一本书, 师生之间就很容易产生“心灵密码”。所谓的“心灵密码”, 就是只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才能听得懂的“暗号”。师生同读的书籍越多, 师生之间的“心灵密码”就越多。而这样的“心灵密码”随时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始终保持。

三、营造良好氛围, 长效促进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学校要创设优雅的读书环境,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为学生提供数量繁多, 内容健康而又丰富的图书, 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建立宽敞的图书室和阅览室。老师在了解和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之后, 要求他们多看有关的书籍, 可以在班级里布置一个读书角, 摆放小书架和小书柜, 从地方的图书馆和学校的图书馆借一些书, 或者让学生自带一些书籍放在上面, 方便学生课间或读书课时的阅读。这样便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机会。教师还应安排好学生的阅读时间, 并指导其阅读, 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 更好地阅读。

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调查报告 篇3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课余自学中的一种形式。经过阅读,不但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与加深,并且能够启迪思想,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以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必读名著和古诗词背诵篇目,并且初步拟定了初高中学生的阅读量。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情况具体如何,还要通过调查进行了解,同时做出相应的分析。

一、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本文所在图书馆学校的初中生,全校一共有36个班级,采用随机方法问卷调查(有效问卷收回284份)。目的是:了解中学生的基本阅读情况、阅读感知和态度、阅读品质等。下面是本次调查的内容和分析:

1.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被调查284名学生中,课外书阅读时间高于2小时学生有14%,阅读时间长在1-2小时之间的占到了33.2%,半小时到l小时之间有40.8%,几乎没时间课外阅读的学生为12%。

2.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认识

在关于阅读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中,多数(65.2%)被调查学生的观点是读书能够增加知识、认为可以提升修养的比率是42.5%、认为可以掌握技能的是33.4%、帮助缓解情绪概率为31.7%;其中有12.9%的人认为其阅读是为了提升告示成绩,此外,还有30%的同学阅读是为了打发时间和消遣,此外有7.1%的同学在调查中是无目的的进行阅读。依据上述数据可以得知,超过一半学生可以将阅读活动和自身学习能力或学习活动产生联系。

3.课外阅读情感

经过调查,49.5%学生选择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比例并不高,并且是多选项,很多同学选择其他形式业余爱好,72%同学选择喜欢玩电脑,65%学生选择喜欢看电视。可见,电脑游戏和电视等现代媒体对中学生的诱惑远远超过了图书。

关于中学生对于阅读的喜爱,其中有44.8%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阅读,此外有41.1%的学生表示自己喜欢阅读但是感觉自己没有阅读的时间,8.5%的同学无主见,只会依据教师指令选取阅读时间与种类,剩下中学生表示并不十分喜爱读书。

4.中学生的阅读品质

针对初中生喜欢阅读的图书类型调查可知,12%以及15%学生选择阅读教学参考书和作文辅导书,60%学生喜欢看流行小说、漫画、名著、童话故事等。此外有14.0%的学生表示自己什么样的书都喜欢看,还有1.9%的被调查者表示任何书都不爱看。

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情况和课外读物的借阅情况是否相符呢,笔者对我校2014-2014年的图书馆的流通率作为原始数据,可知借阅趋势与问卷调查基本相同,但是两大类图书现实和理想差异较大,I类即文学类借阅比例是总比值23.5%;调查学生中表示喜欢看参考书学生比率仅有12%,但是实际教学参考书借阅率是30%。

二、当前中学生阅读兴趣调查报告分析

本次调查只能代表我校部分学生的阅读现状,但是在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我校中学生的阅读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中学生的阅读理念不正确,这一情况比较普遍,且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阅读兴趣较多的集中在比较流行的言情、玄幻和武侠小说上。中学生此时处于较为关键的心理发展时期,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缺乏良好的判断和选择能力,若是过度的沉迷于武侠、情爱等情节中,会造成其偏离人生发展的轨道,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慢慢开始出现了流失,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了80%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但其中一半的学生表示缺少阅读时间。除了升学压力,还有一个原因是新媒介時代的视觉文化对一大部分学生的兴趣进行了吸引,如手机、电脑、电视等,更多的青少年更喜欢接受快餐文化,造成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流失。

除此之外,很多中学生还比较缺乏积极正确的阅读意识的引导阅读品质也相应地被让教育者和家长所忽视。

三.激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针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树立正确阅读理念,通过方法让学生爱上图书、爱上读书,将学生从电子游戏、手机或者是对电视的迷恋中拉出来。

阅读兴趣在阅读活动中最直接和活跃的意象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依靠青少年的好奇心强,逐渐培养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耐力,开展丰富课余活动,刺激学生长期保持对阅读的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阅读指导提升优秀阅读品质,如在开学后可以利用新生的集训时间让学生分批次来了解学校的图书馆;也可以编一些小册发放到各个班级进行宣传,或将图书馆相关学习和阅读资料上传到校园网上,扩大教育效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报告 篇4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2013年5月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本地学生大多是郊区农村家庭,占学校人数的60%,前不久,我对所在学校五、六年级两个班65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很令人遗憾——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语文教学手段处被人遗忘的角落,处在令人尴尬的境地。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练兵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这就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故而,任何一位优秀学生无一不称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节课,每周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语文教材缺乏阅读指导以及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的错位等外在和内在原因也是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育家们也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因为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阅读也是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前进的力量,因此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

有资料表明:虽然国外对课外阅读策略研究较早,但大部分仅从阅读技巧与方法上作列举式的阐述,对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掌握自己的内驱学习力却研究不足。国内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外语领域,且大部分研究者来自于大学,研究内容多为外语课外阅读策略教学,而对语文课外阅读的研究却未曾过多地涉及。针对我校实际和小学生年龄特征及知识积累、能力水平、阅读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依据

理论依据一:探究性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理解,其基本思想是让学生“重在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理论依据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的认知理论。

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由易而难的过程,探究性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作为一种教学活动而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性学习。具体来说,基于自主性教学强调的是整个教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自主决定、自主选择、自主控制、自主反思、自主评价、自主建构为进程,以教师的组织、帮助和指导方式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这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是一种最高理想的教学过程,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自主和学生的学习自主。

理论依据四:主体性教育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的教学活动,既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的活动,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是两个活动的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有机结合。篇二: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2011-11-27 22:20:42)转载▼ 标签: 教育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结题报告 篇5

课题提出的背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也日益突显其重要性。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写作和阅读能力都会有明显的突破。

就我校当时的阅读现状看:课程资源的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资源。通过调查发现:有73.3%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有55.08%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有36.05%的认为可以学会做人和处世,也有33.38%的学生认为是休闲娱乐;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每天看书不足30分钟;从阅读途径来看,较少的购买和借阅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的主要途径。可见,农村小学生虽然在读书意识上有一些重视,但阅读途径单一,阅读面较狭窄,阅读深度不够等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校于2009年9月成立了“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研究”课题组。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题组研究讨论,确定以“新课标”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指导我们的实验研究工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和趣味教育,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把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也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念。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学生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指向课本以外的校内外各个场所。

研究过程与成果

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研究,对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提高读书能力的途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作以总结: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读书方法

乐于读书,善于阅读,是成功者重要的品质。所以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总结和体悟读书方法。

1、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书方法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往往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精心设计,却不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读书依赖于教师,不会主动去感知课文,不会主动思考,造成学生低能现象。其实,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送给学生自能读书的金钥匙。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时做到:字准句通,了解课文大体内容,能汇报出自己从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教师的点拨、引导,同学的帮助,媒体的诱发等)完成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体会文中蕴含的意思。最后对课文中有积累价值的语句加以记忆积累,对阅读及习作有帮助的典型语例进行迁移练习。学生处于主动感知语言的学习氛围中,既使他理解有偏差、有错误,可以引导学生在精读和品读中再通过议论、探讨解决。经过反复指导和训练,学生读书方法掌握了,课外阅读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2、指导阅读方法要注意的问题(1)先扶后放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教师要给以指导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进入阅读的“大门”。训练阅读能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其成为独立的高效率读者,但这并不能一挥而就。在训练开始之际,教师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教师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放手。(2)先易后难

读书指导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做到由易到难。一般而言,阅读材料中生字词不超过字词总数的5%。在题材上,小学生阅读材料应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为辅,意义明了、朗朗上口的短诗、儿童诗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可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小新闻。(3)先短篇,后成本

有时教师抱怨自己的学生读书不能坚持,一本书读个开头就搁下了。其实,让小学生硬着头皮攻读“大部头”原本就是不恰当的。“大部头”中信息量大,其中关系错综复杂,要求读者有较好的记忆力、连贯能力,否则读到后头忘了前头,始终一团乱麻。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发展,即便坚持读完,也免不了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所以,应让小学生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小学生读简本巨著或“大部头”某些章节。(4)先精读,后略读

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式。不过,由于小学生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

基础,所以要精读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5)多多益善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相当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小学生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就行了,反对学生读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而是开阔学生视野,锻炼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很好“课文”。

二、培养良好读书习惯

一个人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就会养成某些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各种良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习上认真阅读的习惯也是这样,必须从一年级就开始注意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哪里入手呢?

1、认认真真看书,一字不漏朗读

培养学生认认真真看书,一字不漏朗读的习惯是得花大气力的。开始时,宁可多花一些时间,也一定要把习惯培养起来。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册课文的特点是篇幅短小,一篇文章只有几句话。一年级小学生记忆力很强,他们往往只要听老师或同学读就能随声附和地读起来,读着读着也能把课文读得流利。但是,由于没有认真读书,课文里的字却不一定都认识,这样读书,好比“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为了培养学生认认真真看书朗读的习惯,首先要学生做到正确地读。

读“正确”就是每个字读准确,每个词、每句话读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第一学期开学初,让学生用手指点着字边读边想,逐字逐字地认清、读准。训练一阶段后,就不要再让他们用手指点着读,而是要他们“眼看口读心想”了。这样的朗读训练,有助于学生体会词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几个词连在一起组成句子。在学课文时,要让学生体会几个句子连在一起就是一段文章,所以读词、读句、读文章的时候,在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有适当的停顿。遇到学生读错、漏字、添字、重复字句时,一定要求学生加以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

2、指导学生用心去默读

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严格训练,第一学年以后,学生就能初步养成认真踏实、一丝不苟的读书习惯,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了。在这个基础上,便开始进行默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默读时用眼睛看,使字、词、句在脑子里留下印象,不出声,不动嘴。开始训练时,学生会感到不习惯,他们有的会轻声地读,有的虽不出声但嘴唇在动,实际上仍旧是“朗读”,教师要随时提醒,随时纠正。

默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在默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字里行间钻研语言文字的含义并提出问题,用自我设疑、释疑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及内在联系。例如,初读文章时就要求学生自己注意文章里的生字,了解新词的意义,想一想文章讲的什

么事,有哪些疑问,让学生有目的地读和想。开始是在课堂里进行训练,随着学生默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课外用心读书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3、带着问题读

教师要把指导学生认真读书跟思考、提问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阅读习惯。我们要求学生读课文或阅读课外读物时,经常问自己,是不是全懂了?还有什么疑问?有疑问必须努力弄懂,不能含糊。

开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时,必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发现了问题,自己不认真思考,就把问题提出来,要求别人帮忙解决。其实,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必须自己要先想办法解决。当然,不是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自己解决的。有的问题经过努力仍旧解决不了,或对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时,还是应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在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注意养成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习惯。听别人发言时,要问问自己,他的意思自己同意吗?对在哪里,不对在哪里?如何修改自己的意见。

三、开展大语文读书活动

为了增大学生的阅读量,课题组研究在充分利用现有学校图书室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

1、创办班级图书角

小学生年龄小,再加上家庭条件的制约,学生个人很难有大量图书阅读,而到学校图书室借阅也不够方便,因此,创办班级图书角便是适宜之举。

图书由教师捐一些,学生每人捐几本,这样便有近百本书。而后又发动学生多买书存入,图书角逐渐充实。图书角的管理和借阅分工负责,定出系列的管理与借阅制度,完善管理。此举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阅读的天地,又锻炼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图书角每隔一段时间到学校图书室借一批图书,供学生借阅。看完一批图书,归还之后再借一批。这样既保存好了图书,又解决了许多现行图书借阅的不利之处。

2、订报订刊

学生每人订阅一份小报或刊物,是阅读活动的又一组成部分。学生订的报纸有:《小学生语文报》、《作文报》、《山东少年报》等,刊物有《少年天地》、《中华少年》、《当代小学生》、《我们爱科学》等等。

这些报纸刊物是学生大量阅读,并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渠道。

3、开设阅读课

把学生的阅读活动纳入日常的语文教学,进入课堂是必要而且可行的。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自己选择的书籍报刊,边看边写读书笔记,并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读书行为进行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与提出的问题,教师也给予必要的引导或解答。

4、读书交流会与读书节

为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班级每周一次读书交流会,每月一次读书节。在交流会上,学生拿出自己的读书笔记,互相传阅。介绍自己本周重点读了哪本书,以及读后的收获和感想;在读书节中,举办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如推荐好书,介绍读书经验,交流读书所得,评选“读书标兵”等。

5、利用网络阅读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适合小学生阅读,并且较有价值的文章。有的在网上直接阅读,有的打印后供学生传阅。

实验效果与反思

我们以“小学生阅读学习能力研究”为突破口,带动了学校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学校对教师、班级和学生的实行“学生读书习惯”专项评价。课题组在实验期间编写了《小学生读书方法指导》、《美文选编》等材料,对学生的课外读书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习惯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有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基本能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学生参加处、区级读书竞赛,均获一、二等奖;学生作文和表达水平也大大提高,语文学科成绩提高很快。学生语文综合及格率由2009年的72.6%上升到2009年的96.2%,综合优秀率由2009年的30.7%上升到2010年的60.9%。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名师、骨干教师,两年内我校有30多篇教师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上发表或获奖;有5项市区科研课题结题;有30多篇学生作文在区市报刋上发表或获奖。

农村低年级课外阅读课题结题报告 篇6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的比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验稿》就提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从而对课外阅读首次作了量的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外阅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课外阅读在许多地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也窄得可怜,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近于空白。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有人用抽样的方法对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结果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不懂课外阅读的价值

在接受测查的165人中,对课外阅读的好处能作出体会性回答的6人,占3.6%,能作出简单回答的98人(多回答“好看”,“知道东西多”等)占59.4%,不回答的61人,占37%,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

②拥有的书量太少。

165个学生中,家庭共有综合性知识藏书87本,平均每人约占半本书在学校图书室借阅一至二本的17人(多为教师子女),占10.3%;书包内长备课外读物的6人,占3.6%。由此不难看出“家庭藏书量甚微”、“学校有书不能读”、“书包自习题多”等现象,使学生的阅读资源平乏,近乎于无书可读。

此外,家长们意识淡薄也是不容忽视的现状。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从事农业生产或外出打工,无力对子女进行辅导,再加上他们远远未意识到课外阅读对孩子未来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也很少有不目的的为孩子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即使有也不过是一些作文选等,至于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却很少有机会走入学生的视野。

对于这些现状,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未能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们的课外阅读予以足够的重视。孩子们根本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更谈不上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了。习惯要从小培养,因而加强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3、理论依据

美国科学家彭菲尔德·罗伯茨根据积累的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病理学方面的例证,提出人在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大脑可以获得几种语言的符号,这个时期是5—12岁。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类有一种特殊的母语保护系统,这个系统始于3—4岁,成于12到13岁。这两个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是一致的,吻合的,由此可见,在这一特殊时期,母语学习的容量是有弹性的,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语言教学在完成规定的基本知识点的教学的同时,同步拓宽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可行的,也是一定有效的。从低年级开始就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4、研究意义

现代公民所必备的一项能力,就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于书籍这一载体,才能顺利进行。世界大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在他的诸多教育论著中不止一次地论及到阅读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喜爱读书。”、“不要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丰富学生的课外读书生活,意义不可小视。

儿童在6—8岁时是发展语言和思维的黄金时期,刚入学的儿童,对他身边的事情有了初步的了解,已具备了把所见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脑结构的可塑性特别强,因此儿童有极强的语言潜能。所以我们教师要把握学生语言思维发展的最佳期,从低年级开始就应当逐步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潜在的语言能力。所以如何让我们的农村孩子有机会融进课外阅读的精彩世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为此我们提出了“如何加强农村低年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样一个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的,指在课堂教学范围之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某一方面的需要进行的完全自觉的读书活动,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接触和吸收新鲜的知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本课题试图以切实具体的操作,让“读书”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成为他们课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喜爱的一项活动,培养学生会读书,读好书,会选书,多读书,有藏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从而了解信息,增长知识,明白事理,激发求知的欲望,发展思维,联系实际,延伸课内,感悟世界,从小树立人生的志向,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分析现状

实验前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作一次全面调查,检测,作为原始数据进行分析,使实验更具针对性,也便于将实验的阶段性与总结性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实验研究的效果。

(二)以理论为导向,进行系统研究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来自哪里?他们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①为学生选好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读物的选择相对还比较陌生,教师要经常加以指导。可以推接他们看一些图文并茂的儿歌,童话故事,漫画书等,学完拼音后给他们介绍带有拼音的图书,要求边看边读拼音和汉字。学完课文后,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去读,并指导怎样读,如学了《月亮姐姐的新朋友》后,可以引导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相关的卫星文章。经过引导,可以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

② 摘录妙词佳句或小知识。在大量的阅读中,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抄出来,在学习、交谈、写话中运用,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可以增加大家词句的积累。

③建立阅读小档案,评选“墨水大王”。孩子读完一本书便给他记录在案,当孩子看到自己所读过的书名一个叠一个,成为长长的一串时,他们心中一定会有一份小小的成就感,如同一位建筑师看着工匠们一块一块地砌成一堵墙,当有了第一层,他一定渴望早日看到更高更辉煌的层次。

2、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鲁迅在《给眼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的确,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

①学校尽可能建设好图书室。图书室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刚入学就能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一个值得我们遨游其中的知识海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

②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增加学生个人藏书量。

农村的家长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远远未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孩子吃、穿、玩、习题集方面舍得花钱,但能为孩子主动买课外书的真是少之又少。而在美国,个人藏书不计其数,他们把读书当作生活的一部分,长将一些新书放在餐桌、床头、车库,甚至卫生间。而犹太人每个家庭藏书平均为3000册。相比之下,我们的孩子知识面狭窄,原因就不究自明了。

为此教师应通过家访,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并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从小培养孩子“逛书店,猎好书”的习惯,使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并拥有一定规模的藏书。

③;引导学生进行图书消费。教师应号召学生节约零用钱买书看,这不失为积累藏书的好方法,也可使学生从小就形成“买书”的好习惯。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从小没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应争取在学生刚入学就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文阅读指导,这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努力,需要我们的循循善诱。

①指导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

指导内容包括: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处理信息,如教孩子们学会查字典、词典、成语词典以帮助阅读等等。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表达能力等等,以及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表达想法等等。

②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а、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要读完,千万不可蜻蜓点水或半途而废,要养成选定一本书就要读完的习惯。

Ь、定时:帮助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

С、定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一个合理的读书计划。此外,还要学生在读书上时做到保持良好的姿态。这些习惯在阅读中逐步形成,老师家长需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四、实验步骤

(一)、实验准备阶段(2003年9月——2003年11月)

1、学习有关理论,了解相关信息。

在落实课题及实验班级后,我们课题组成员便投入到相关理论的学习中。

首先老师们仔细阅读了新课标,并对其中关于低年级课外阅读的要求作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作为我们接下来研究的指导思想。

①课外阅读是进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②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③“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事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⑤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⑥喜欢图书,爱护图书。

⑦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其次,我们还通过上网,看各类教学杂志了解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信息,以供研究中的借鉴参考。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的阅读教育和研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卓越法案,就有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中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在全岛实施了儿童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来看,建国以来,很多学校和教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的滞后,一直没在小学阶段建立一个科学的阅读课程体系。

2、通过访谈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认识的程度,对于访谈的结果我们做了一些整理:

在被调查的45个学生中,家庭有藏书仅有1人,而且藏书量也非常少。几乎一半的学生未接触过课外书。其他学生也只是看过1—2本的卡通书而已。调查结果显得如此苍白,令我们非常感慨,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研究的决心。

3、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几个实验原则:

①适应性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选择或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读物,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扣开阅读的大门。

②目的性原则:不要把目标定位过高,我们现在主要是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方向培养他 们的兴趣。

③自主性原则: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就应给予他们自由选择读物的权利,尊重学生的阅读选择才是教师首先应该做的。

④差异性原则:儿童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有着自己不同的个性爱好,指导和评价中要正确对待,多采取纵向评价。

⑤激励性原则:运用激励策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愿望,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战胜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⑥整体性原则:学校把课外阅读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性工作。学校与家庭保持一致,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

1、课题展开的初始阶段

首先我们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了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尽量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并借机向家长们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①多带孩子到书店“猎书”,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可以是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也可以是儿歌、童谣和古诗。或者是漫画、卡通、科普读物,亦或是长篇作品。

②家长多鼓励孩子阅读,可以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理想状态。最好能做到定书、定时、定量。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贪玩好动,更需要家长多花心思,保证孩子的阅读能持续进行。亲子阅读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外早已流行多年。开展“亲子阅读”的父母有一些技巧要掌握。比如可以把阅读的时间安排在睡前半小时,这样不影响孩子的其他活动,而很多孩子却愿意为阅读牺牲睡眠。方式可以是母子共同阅读一本书,交流相互的看法,还可以是直接朗读给孩子听。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听赏”所获得的词汇量要超过“眼赏”获得的词汇量,而且效率也更高。睡前阅读尽量选择一些温馨的故事,平常的阅读可以是小说,而且推荐多选儿童文学名著,多读一些长篇故事给孩子听,能帮助他们获得更高的阅读能力。我们注意到在国外《哈里·波特》很多是父母读给孩子听的。

其次,教师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我们根据实验学生实际情况,从课外阅读的目标、内容、总量、活动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指定具体的规划和措施。阅读量根据新大纲的规定。阅读目标首先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从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层次的目标,采用“自主性”和“计划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

(二)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

1、逐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对课外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的标志。

①榜样激励

介绍历史人物及身边的成材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可以向学生讲一讲革命导师列宁的故事,列宁一生都在书里度过,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是天天在监狱图书馆看书。再如陈毅将军看书时将墨水当酱油吃的故事也很感人。

②好书引读

推荐一些好的书好的文章给学生时,事先可以放一些“诱饵“。比如把《安徒生童话》推荐给学生,先选择其中的一篇来吸引学生然后告诉他们书里还有很多更有意思的故事呢!这样学生就容易被吸引,而产生想读的欲望,进而钻入书中。如果是较长的故事,如《木偶奇遇记》,可以先设置一些悬念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这些方法简单易行,效果也不错。我们向学生推荐书目如下:

低年级(1—2年级)

1、三字经

2、千字文

3、百家姓

4、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

5、格林童话

6、童话大王

7、影响孩子一生的101个经典童话

8、知识童话300篇

9、漫画三字经故事 10、365夜故事

11、宝宝成长故事

12、晚安故事

13、天天讲故事

14、睡前10分钟故事

15、动物故事

16、科幻故事

17、寓言故事

18、益智故事

19、少年奇才故事 20、中外神童故事

21、阿凡提的故事

22、英雄人物故事

23、二十五史故事

24、资治通鉴故事

25、伊索寓言(古代希腊·伊索)

26、成语三百则

27、动脑筋乐园

28、十万个为什么

29、少年儿童不知道的世界

30、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

31、骑鹅旅行记(瑞典·拉格格夫)

32、木偶奇遇记(意大利·科洛迪)

33、冒险小虎队

34、幽默水浒

35、幽默西游

36、海豚爱上热咖啡

37、画画猜迷唱儿歌

38、卡通动物图例1988

39、儿童蒙纸画

40、描画世界

2、建立课外阅读基地,使学生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的基本条件。

①在家中设立书柜,要求每位学生每星期由家长陪同逛书店购买自己喜欢的书,并做到按时阅读。

②班级设立图书角,号召学生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传阅,达到资源共享。

③开放学校图书馆,定期向学生开放。

3、结合阅读教学,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①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如查字典、词典。②读与思、说、写、背相结合。

a、读思结合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阅读的理解能力。

b、读说结合每星期提供一两节课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想,可以说从书上看到的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也可以谈谈自己对书中人事的看法,比如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等等。

c、读写结合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记录一些好的词语、句子、段落。另外,可以展示读写成果,事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读书的成果,比如读书笔记,习作之类装订成册,然后展示,使学生在交流中相得益彰。

d、读背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记忆力相当好,所以背一些简短的语段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为了发挥他们这一优势,我们向学生提议每天早上到校后读一些优美的词、句、段,或短小的文章。并鼓励他们把喜欢的背下来。适时的给他们成就感,使他们更有兴致和信心取背,让积累变成学生的一种需要。

4、开展活动,强化“读”,拓展生活空间。

把班上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去,发扬下去,就得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并且要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这类活动可归纳为“四会”、“三赛”、“一展评”。

所谓“四会”,即故事会、好书介绍会、读书心得会、新闻发布会。由于学生最爱听故事,讲故事,也最爱读故事,所以我们经常利用自习课或班队课举办故事会。大家把自己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式,使活动更添趣味。好书介绍会,就是让学生向自己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推荐时要讲清楚喜欢它的理由,以此来吸引未曾读过同学的好奇心,带动他们分享自己的读书乐趣。读书心得会,就是请学生谈谈自己看了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后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有时可与课内阅读教学有机结合。此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可以利用每天晨会的时间开一下“新闻发布会”,说新闻谈看法。

所谓“三赛”,即速度赛、朗诵赛,读书赛。为了检验和进一步促进课外阅读,我们把促进课外阅读的这些竞赛纳入整个阅读活动计划之中。速度赛,就是选出同一篇文章,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看谁能说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和内容。朗诵赛,主要是对所选的诗歌、散文,作出表情朗读。读书赛,就是让学生将自己读过的书名记下来,进行书名接龙,看看谁读的书多。当然竞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强化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因此无论是开展哪种形式的竞赛,我都是先放手让学生进行竞赛准备,促使他们在读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所谓“一展评”,即展出并平出好的读书笔记。这样可以鼓励做得好的学生,也可以带动其他同学的参与。

五、课题的研究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觉得实践的效果还是令人惊喜的,学生进步的明显也是有目共睹的。

首先是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藏书,平均每人阅读书籍约15本,并有两本读书笔记。

其次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进步了。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尤其是表现在听说训练课上.实验前他们只能说上三言两语,非常吃力,而且往往词不达意,缺少条理。实验进行中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了,且是不是地用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句。在写话方面更令人吃惊,有的同学能看图写上几百字,写的也是条理清晰,合情合理,不乏情趣。在写日记方面,学生也容易表达了。

再者,学生的知识充实丰富了许多,如上《数星星的孩子》这一课,在谈及星座问题时很多学生争先恐后说出了许多星座名称,而课前我根本没叫他们去查阅过。又如在古诗方面,学生背诵了近百首,记得前一阵子在热播电视剧《大汉天子》,有学生就发现其主题曲中就有古诗名句,而且还兴高采烈地唱给我听。还记得有一次,那是一堂早读课,有些调皮的学生没有好好读,我就请学生说说怎么办,有一学生出乎意料地对我说想送给同学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也让我们不得不对这些八九岁的孩子刮目相看。

另外,教师论文、教案,学生习作附后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经过一年的研究,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阅读意识显著增强,兴趣浓厚,从而不断产生阅读的需要,课外阅读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一些困难,有些是事先可以预见的,有些却是我们未曾料到的。

学生方面,主要是不能很好的控制看电视的时间。由于实验前学生大部分的空余时间都是花在看电视上。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可以说“电视”是课外阅读能够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经常有家长向我们反映这一情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看生动形象的画面,毫无疑问电视带给他们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大的,相对于书本更容易吸引他们的眼球。因此如何把学生从看电视引向看课外书就成了新问题。

家长方面,由于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自己几乎也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在这方面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们缺少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甚至有些家长受旧观念的影响仍旧固执地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所以如何获取家长们更大程度地配合,而且是有效的配合,很值得我们教师的深思。

教师方面,对于阅读时间安排欠合理和充足,指导方法上也存在许多问题,对家长的宣传工作做得也不够到位。再有做课题虽是朝着成功的目标努力但结果不一定会大功告成,课题的主持者一定要付出很多的牺牲,如时间、资金、承受的怀疑等。

学校方面,由于资金有限,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种类不多,书籍量也很有限,且大多陈旧,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阅读《荷叶》,使学生掌握四步教学法.2、培养学生自学、朗读、理解、表达的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3、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荷叶的无私。教学重点:

自学短文,掌握四步阅读方法。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荷叶的美,荷叶的无私和令人尊敬。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荷花吗?老师知道有一处美丽的荷花池,池里的荷花真是太美了。小朋友,你们想去游玩吗?

但在通往荷花池的路上有五扇大门,只有通过了这五扇大门的考验,才能到达目的地,你们想试试吗?

二、指导阅读《荷叶》

1、第一扇大门的题目是:

出示: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1)小组合作学习。

(2)请一组同学代表全班同学去闯关。

2、这第二扇大门又要考验我们什么呢?

出示:一边读文章,一边想问题。

a、荷叶的外表是()、()、()。

b、“上催芙蓉赤,下助玉藕白。”说荷叶(),盛夏时节送来阵阵清香,说荷叶(),荷叶还()

(1)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

师讲述:墨绿、浑圆、厚重是荷叶的外表,而他们的内心又是多么高尚,甘于作陪衬,难怪作者说这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品格啊!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荷叶一样的人,默默地为别人做着事情,你知道谁是这样的人吗?

学生自由说。

3、过了两扇大门了,真了不起!,等待我们的第三扇大门,又有什么样的问题呢?

出示:一边读文章,一边用横线画出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

(1)学生自学,记一记。

(2)小组内交流,推选出朗读最好的学生。(3)举行小小朗诵会,看谁读得好。

4、要过第四扇大门了,考验有是什么呢?

出示:()像天降甘露。

()像一把团扇。

()像荷叶。口头交流,全班回答。

5、到了最后一扇大门前,让我们来看看第五扇大门又出了什么题目。

出示:a、要吝惜,用不自己或文中的话赞美荷叶吧!

b、你知道古诗中有描写荷花荷叶的吗?

三、本课小结,拓展阅读。

小朋友,大家凭借自己的智慧终于顺利地来到了荷花池,出示荷花池图。通过读短文,记佳句,讲感受,初步掌握了“谈、想、记、讲”四步阅读法。希望大家用这种方法阅读《做一片美的叶子》、《生命草》等文章。学生习作

小白兔搬南瓜

秋天到了,田里的南瓜长大成熟了。小白兔高高兴兴地去田里搬南瓜。

小白兔来到田里,看见了一个又大又圆的南瓜,乐得跳起来!小白兔走过去搬南瓜,可是这南瓜好象跟小白兔过不去似的,一动也不动。小白兔累得满头大汗。

正在小白兔为难的时候,他看见熊哥哥骑着自行车飞快地奔来,就大声喊:“熊哥哥,这南瓜又大又重,我搬不动,你能帮我一把吗?”

小熊边骑边大声说道:“小白兔,对不起,我正急着去上班呢!你自己想想办法吧!”

小白兔看着小熊匆匆离去,突然,他一拍自己的脑袋瓜说:“有了!自行车的轮子是圆的,可以滚动,我的南瓜也是圆的,不也可以滚动吗?”

于是,小白兔就把南瓜竖了起来,轻轻一推,南瓜就像轮子一样向前滚去。小白兔心里乐开了花:这样做真是太轻松,太方便了。头上的小鸟吹着小喇叭不停地唱着,好象在说:“小白兔真聪明,小白兔真聪明!”就这样,小白兔慢慢地把大南瓜推到了家门口。

兔爸爸和兔妈妈看见了,异口同声地称赞到:“你这孩子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大公鸡

我家有一只大公鸡,我们全家都喜欢它。尤其是妹妹,常常和大公鸡一起玩。大公鸡的头上长着红红的冠子,嘴尖尖的,吃起食来还发出“嘟嘟”的响声。圆圆的眼睛后面,有一束毛,毛底下藏着它的小耳朵。身上长满了油亮油亮的羽毛,像披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大公鸡每天早上“喔喔喔”地叫,催我早起也催人们早起。大公鸡真可爱,我爱我家的大公鸡!

四季

春天,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我觉得她就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夏天,一个很热闹的名字,夏天一下子晴一下子雨,我觉得夏天像一个顽皮的孩子。秋天,一个果实累累的名字,我觉得她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冬天,一个安静无声的名字。雪静静地下着,谁也没有发出声音,我觉得冬天像一位不说话的老爷爷。

看电视

由于每日看电视,什么动画片、电视剧、故事片等等,百看不厌,直到电视台停止播放为止。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视力也由原来的1.5下降到了0.8,而且每天都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我觉得看电视入迷危害太大了,同学们,你们可要注意呀!

学生日记

10月1日

星期六

今天早上,我躺在床上想:为什么10月1日就要放假8天呢?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因为这天是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呀!”我听了以为知道了一个小秘密。然后,我把村里的很多小朋友叫来,将妈妈跟我说的都告诉他们,没想到他们听了,异口同声地说:“这些我们早就知道了,你到现在才知道呀!”我听了,脸红了,心想:今天真丢脸,以后再也不买弄了!

11月16 日

星期天

今天,妈妈给我一个石榴。石榴的外表并不好看,它没有苹果那么光滑的外表,也没有菠萝那诱人的香味,只有一层红皮,土里土气的。它有点像一个又粗又矮的小花瓶,肚子上面还有一个裂口,像咧着嘴傻笑。我把石榴剥开一看,里面全是水晶似的小颗粒。那一粒粒吃在嘴里,甜甜的,酸酸的,真有滋味!我真喜欢吃。妈妈说:“要知道那土里土气的外表,还是专门治拉肚子的中药呢!”吃着石榴,听着妈妈的话。我佩服起石榴来了!

10月24日

星期天

上午,我兴高采烈地跑到爸爸面前,说:“爸爸,我听到了一个新闻?”爸爸笑着问我:“什么新闻啊?”我神秘地说:“苹果里可以切出星星呀!”于是,我拿来一把菜刀和一个苹果,爸爸关心地说:“小心一点,别切到手!”爸爸看我把苹果放倒切,忙提醒我:“哪有这样切苹果的,切错了!”我还是将错就错,切了。我拿了一半给爸爸看,说:“你看,里面有一颗星星吧!”爸爸说:“还真有一颗呀!”我说:“没想到,一个人的错,会成为一个启发。”

10月31日

星期天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篇7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文学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文学。如我们熟知的儿歌《两只老虎》《小燕子》, 儿童诗《静夜思》《小星星》, 童话《白雪公主》《丑小鸭》, 寓言《刻舟求剑》《拔苗助长》, 故事《王二小》《小兵张嘎》都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是接近儿童心灵的文学, 能走向儿童的心灵世界。小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需要是一种天性, 有效地开展课外儿童文学的阅读, 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镶嵌在孩子们的心灵中, 不但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视野, 还能打开他们通往外界的窗口。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兴趣的培养十分紧迫

小学阶段是孩子积累知识的重要起步期, 除了课堂和书本上已有的阅读内容外, 还要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去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活动。当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却不乐观, 主要是一些漫画、鬼怪、游戏之类的书籍, 对于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却不感兴趣。小学生还受到阅读兴趣、年龄、知识、爱好的制约, 即使喜欢阅读或被父母强迫阅读, 也会因缺乏技巧拿起来却不会读。因此,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 要用适应他们的方法去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就变得十分紧迫。尤其是对优秀儿童文学毫无兴趣的小学生而言, 更要抓紧时机积极地去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兴趣的培养方法

为使小学生逐渐地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儿童文学的习惯, 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活动, 在活动中进行诱导培养。

1. 读书小报评比

读书小报评比是一种高度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的活动形式。孩子们为了制作一份精美的读书小报, 在整个活动中,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收集各种读书图片, 摘抄优秀的儿童文学内容放在小报中。教师还要鼓励和表扬他们, 将优秀的读书小报进行展览, 让他们在课外坚持多读书, 这样就能带动起其他学生在课外自觉开展阅读活动。这样的活动可以定期组织, 小学生的干劲儿十足, 有的孩子在第一次的评比中可能做得不太好, 下一次就可能会认真地去准备。

2. 影视欣赏活动

静静地阅读或许对部分小学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 开展优秀儿童文学影视欣赏活动, 将由儿童文学作品改编的优秀电影、动画片播放给他们看, 能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让阅读的形式变得更直观。通过这样一个视觉和听觉进行冲击的欣赏过程,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会欣然地被他们所接受。教师还要和家长做好沟通, 欣赏的方式可以尽量灵活一些, 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欣赏, 可以是在家里, 也可以是在电影院。而且还不能只简单地看, 家长可以顺势引导他们说一说或者写一写欣赏后的感受, 这样不仅能提升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还能训练写作, 也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影视欣赏习惯。

3. 改编儿童文学剧

让孩子们观看由优秀的儿童文学改编的电影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 如果能让孩子们也当小演员再演一演, 那孩子们一定会欣喜若狂的。不过, 要当好小演员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对孩子们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让孩子们阅读相关的儿童文学作品, 了解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以及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征。阅读后还要引导孩子们讨论, 将看的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剧本。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排练, 最后组织孩子们汇报演出。有条件的学校, 教师可以将改编后的儿童剧拍摄成视频, 这样更好地保存和传播孩子们的劳动成果, 让孩子和家长们觉得阅读非常有意义。

4. 作家主题活动

小学生有的时候喜欢上某本书或者某个故事, 往往是因为喜欢这位作者才开始的, 所以偶像的作用不可小看, 必然会对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重要影响。通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一般都是出自一位优秀的文学作家之手, 适时地开展走近作家的主题活动, 可以带领孩子们走进作者过去的生活, 让他们与作者拉近距离, 使他们受到这些作家优秀品质的影响, 一种强烈的榜样作用、崇拜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小学生一旦喜欢上这位作家后, 他就会主动对这位作家的作品展开阅读。就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 有的孩子就十分崇拜他, 就有很多孩子买了他的书来看。

5. 网络读书交流会

如今大部分小学生已掌握了一些网络交流手段, 如QQ、博客、空间、微博等。教师利用网络组织孩子们开展读书交流会, 可以互相学习和讨论。教师可以预先安排学生们在课外一起阅读同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然后大家及时地利用网络对该作品进行讨论, 内容和形式都可以丰富一些, 可以是在QQ群发起讨论, 也可以在空间、博客或者微博及时发表读书感想, 既可以是自己的一些想法, 也可以是对作品中某个人物的评论, 某一个画面乃至某一句话的评价或理解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之间通过交流, 能将作品理解得更加深刻, 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表达能力, 同时增进他们之间的友谊。

6. 编印读书作文集

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编印读书作文集, 因为小学生很崇拜能出书的作家, 他们十分期待着自己的作文也能编印成书。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们要编印读书作文集的事情, 推荐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孩子们在课外去阅读, 然后将阅读后的感受形成文字, 写成作文。学生们一想到自己就快要出书了, 他们自然会欣然接受, 不但阅读的热情倍增, 而且阅读的效果也会比平时要好。如果在孩子们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再顺势进行一些写作技巧和评改技巧的指导, 就更是一举多得。作文集配图和封面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们自主参与设计, 最后编印成书, 孩子们一定会爱不释手, 由此就会觉得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综上, 要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镶嵌在孩子们的心中, 就要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积极主动地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 从而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篇8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家长支持推介好书习惯养成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不少的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令人堪忧。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策略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自觉地进行阅读。

一、问卷调查,了解阅读兴趣

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动力。只有了解了孩子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兴趣,才能为孩子选择适合的读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今年我教四年级。学期初,我先组织了一次调查,了解学生喜欢阅读哪些书籍,然后让学生填写“我每天的看书时间”与“我读过的书”的调查问卷。我发现班里31名学生,每天看书半小时的才4个人,且全是女生;偶尔会自觉看书的21人,男女生各占一半;几乎没想过要看书的6人,全是男生。从中我得到一个信息:另生比较不爱看课外书。我问他们课余时间用来做什么,不外平打电子游戏、看动画片。

从调查中还知道: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看童话、神话和动漫形式的书籍。女生更偏爱童话、神话,男生则更喜欢科幻和动漫作品。每天至少保持半小时看书时间的同学偏爱故事情节复杂的故事和经典名著缩写。经过分析,哪些书籍更适合自己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我即刻心中有数了。

二、开家长会,保证阅读兴趣

孩子阅读书籍少,阅读时间没有保证,这与农村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父母基本每天只有吃饭和睡觉时在家。爷爷奶奶虽在家,但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尽管如此,取得家长的支持,仍然是课外阅读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我向家长发出邀请函,利用晚上召开家长会,从课外阅读的意义、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家长要做的事三个方面来谈,在思想上引起家长的重视。希望家长有时间能带孩子去逛逛书店,帮学生购买学生想要买的书。大部分家长都表示这些他们是可以做到的。

在家长的支持下,班级建起了图书角,藏书的数量达356册,种类也比较齐全,除了孩子喜欢的神话、童话,还有一些儿童片反的经典书籍,及《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

三、推介好书,激励阅读兴趣

1.“好书”推介会。教师定期介绍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情节生动、通俗易懂的读物,如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科普小说等。教师或者介绍个开头,或者讲个梗慨,或者说个结尾,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然后学生自主选择一本来看,每人都必须看,每星期利用一节课让学生来谈自己看的这本书,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情节,评价一下这本书的主人公,说自己的感受。人人都得讲,先在组内讲,再由组长进行全班交流。谁推荐的书看的人多,谁就是本周的“读书之星”。为了让更多人喜欢自己推荐的书,每个学生精心选择好书,还向高年级的同学讨教,甚至征求了科任老师的意见。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有鼓动性,学生读书也不再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而是细嚼慢咽、认真品味了。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不仅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里推荐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课余时间也会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2.结合课文推荐。教师应当使教材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上完《只拣儿童多处行》《萧山杨梅》等课文,就启发学生读一读冰心的《寄小读者》、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并创设机会让学生在课内进行简要介绍。学了《陈嘉庚办学》后,进一步了解陈嘉庚的其他故事;学了《小兵张嘎夺枪记》,学生自然想去阅读《小兵张嘎》。

3.榜样推介法。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行为,教师一定要自己先读。晨诵和午阅的规定时间里,教师手里捧着书,默默地看。一下课,学生便会蜂拥过来,翻看教师手中的书,这种“现身说法”往往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隔天那本书就会在孩子的手中传阅;其次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高尔基、鲁迅等小时候喜欢读的书,巧借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心理,激发对某本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尝试广泛阅读。

四、养成习惯,保持阅读兴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课外阅读习惯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它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并保证不出现相反方向的反复,因此必须建立一定的监督机制,不断强化以养成习惯。

1.规定阅读时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保证,把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我班有三个时间段是必须读书的:晨诵,7:40 8:00诵读学生自选的古诗和名人名言;午阅,午间13:40 14:00静阅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晚上,学生腾出30分钟写读书笔记或体会。

2.规定阅读字数。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对自己选择的作品自我限定时间,然后将时限报给小组长。班主任每周利用周二的班队会检查一次。每人一周不少于1万字。有压力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上一篇:精彩从第50页开始经典励志故事下一篇:去医院拔牙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