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教师节作文

2024-05-17

我的老师教师节作文(共16篇)

我的老师教师节作文 篇1

她的脸是椭圆形的,头发长长的,留着蘑菇头。眉毛往上一翘,可爱极了。她还有那英俊挺拔的鼻子和一张樱桃小嘴。最有特点的是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每当我们犯了错误,老师就会用她那大眼睛狠狠的盯着我们,直到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才会放松。当我们被表扬时,她也会用她的大眼睛温柔地看着我们,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

褚老师喜欢和别的老师比谁教学教得好。有一次,我看到褚老师和其他老师比赛记单词,看着褚老师认真的表情,让我想起一篇课文《老师,您好》,哪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老师的努力、心血和辛劳。

最后我要衷心谢谢老师,教会我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我的老师教师节作文 篇2

一、化繁为简, 简简单单

“现在是两点二十分, 三点准时下课。”

“我们今天做一件事, 把一篇三十七个字的古文改成一篇现代文, 古文与我们现代人说话的方式不一样……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个故事, 然后扩成一篇四百字的白话文。”

贾老师明确告诉学生要干什么, 多长时间完成, 这是必须的。

一堂课要干什么?有的课堂, 不仅学生不知道, 连上课的教师自己都说不清楚。现在, 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喊得震天响, 如果一堂课连干什么都弄不清楚, 一切从何谈起?少喊口号, 多一点实实在在的思考和实践, 多好!

二、真正尊重, 真诚期待

“读对了, 但不够准确。”第一个学生读后, 贾老师说, 然后示范读, 学生再读。

“不错, 就是马马虎虎, 还要加油。”学生读得一般时, 贾老师这样评价。

“你说对了, 他说错了。”两个同学发表见解后, 老师如是说。

“停, 不要这样拖腔拉调。”学生读得过慢, 贾老师毫不犹豫地打断。

“你们两个人的描写, 你的比她的通顺, 比她的连贯, 比她的好。”

课堂上, 贾老师常常这样说。可能有教师会想, 我们不是要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吗?为什么要这样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呢?

是的, 我们需要鼓励和表扬学生, 需要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但是我们不需要虚假的表扬, 不需要夸张的赞许, 不需要无原则的肯定。贾老师这样说, 是切实中肯的说明, 是对学生真心的辅导。这样“严格”要求的背后体现的是真正的尊重, 对语文的尊重, 对儿童的尊重。学生可以有错误, 但我们不能对错误赞扬, 要帮助他们明白;学生可以暂时落后, 我们不能说落后还光荣, 应该激发他去努力。注意听, 贾老师做这些评价时的语调, 没有任何的责备和批评, 只是真实的说明, 真诚的期待。课堂上, 学生的表现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他们没有因此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相反, 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进步, 第一个读书的学生, 第二次再读时, 立刻进步了, 而且, 我们能感受到他进步的快意, 还有什么比让学生进步更美妙的事情呢?

三、及时点拨, 恰当帮助

师:谁能将这个故事的意思说得更好一些? (生答, 略)

师:真好!三十七个字的古文, 她用了一百来字说明白了。我们还要把它写下来, 要是写的话, 就不能这样简单写, 我们可以想开去。比如“家里穷”, 我们可以这样写:他家十分贫困, 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 衣服都是旧的, 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穷得叮当响。再比如:“试之, 然。”可以这样写:他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了, 每天坚持作画, 线条……

怎么扩写, 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给一个示范, 给一个提示, 这是一种引领, 这比说多少遍“要想象, 要具体”来得更有效。儿童天生是模仿者, 他们的思维是形象思维, 当我们空洞地解说写作知识时, 教学与学生就远离了。贾老师很了解儿童, 深谙其道。

四、全心倾听, 准确修正

“‘他每天靠卖画过日子。’这不对, 把‘每天’调到后面, 这样说:他靠卖画度日, 每天都早早起来。”

“‘问老师原因’改成‘请教老师’, ‘原因’删去。”

“‘仔仔细细地构思’不对, 只能说‘认认真真地构思’。”

“这里连不下去, 要加一句:‘改了又画, 画了又改。”

“摇头没有轻重, 只有微微, 要说‘微微地摇了摇头’。”

“‘肯定’最好改成‘也许’, 老师不会这样说满话。”

课堂上, 像这样帮助学生修改语言的例子俯拾即是。

叶圣陶说, 语文教学就是借课文为例子教孩子说话和写话。贾老师在告诉我们, 习作实际上就是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心声, 无论是写给自己看, 还是写给别人看, 首要的当然是说准确, 把心里想到的准确地表达出来。从口头到书面, 这是一次质的飞跃, 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小困难, 词不达意是常见的, 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选用恰当的词语, 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所以贾老师对孩子习作中不恰当的语言及时修正, 这个“及时”是以深厚的语文素养做保证的, 是需要用全部身心去倾听做基础的, 这时, 教师和学生完全一起沉浸在语文之中。

五、语言鲜活, 兴味盎然

十五分钟写四百字, 任务完成, 最后一个环节是给文章加个题目, 贾老师告诉学生, 这是有方法和规律的, 然后与学生一起兴味盎然地讨论起来。

可以从人物身上去想:《卖画人》。

老师的话也起到很大作用:《老师的告诫》《老师的话》。

可以两个人联系起来想:《画家与老师的故事》。

可以从事情上来思考:《画画与卖画》。

可以用文中的一个重点词:《倒过来》。

可以从时间一日和一年上去想:《一日与一年》。

还可以从道理上去思考:《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认真》。

什么叫教学有法, 这就是!在短时间内, 带给学生的是多少思考和启迪啊!

贾老师教语文, 总是与鲜活的语言活动相伴相生, 学生们的讨论生动有趣, 充满了个性色彩。

三点一到, 课结束。

池莉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 篇3

像池莉这样级别的作家,很多出版商都盯着,她作品的市场保证且不用说,也绝对可以提升出版商的品格。当我得知,我要来做《汉口情景》的责编,从策划到编辑到营销——接到这个任务,我觉得是2014年我所有工作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而这本《汉口情景》不仅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对江苏文艺出版社也意义重大:池莉老师是江苏文艺社的老朋友,她的第一套文集便是当时的年轻编辑现在我们的总编辑汪修荣推出的,后来又陆续合作了一系列图书,都是当时最畅销的图书。这次《汉口情景》可以花落我们社,有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池莉老师对江苏文艺社、对汪总的信任和友情。

只是一开始,池莉老师不知道汪总把这本书交给了一个只有三年出版经验的我,在与我第一次通电话中,她对我的工作经验有点不太放心。即使是对我不太放心,她还是跟我说:我希望这本书是我目前出版的所有图书中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一本书。然后又谆谆教诲了我很多话,印象最深的是:你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得把你经手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每一次都对得起你署上的名字,这样一件一件“做好”的事情累积起来,你就优秀了。

我就是这样——带着池莉老师的期待,也带着她的一些不放心,开始了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汉口情景》由五篇小说构成,都是她的名篇:《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以为你是谁》《生活秀》《汉口永远的浪漫》《她的城》。其中《她的城》发表于2011年第1期的《中国作家》,为节本,两年前出版的图书《她的城》中这篇小说也是节本,2013年10月,池莉老师还原全本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做了较大的修订,这次收录于《汉口情景》,较之其他几篇,这是新作,而且也是市场上唯一的版本。我又查阅了其他各种版本的池莉作品,有的在其他选本中出现比较频繁,有的几乎找不到,所以对于当下的读者来说,如果之前很少读池莉的作品又没有见过很早版本图书的读者,《汉口情景》算是池莉老师最新也是最权威的小说集。

做传统文学作家的图书,最难的恐怕是如何找到市场需求和作家本身气质的契合点,你肯定不能按照包装那些年轻作家的套路去做传统文学作家的图书,但又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忽略市场。接手任务的前两个月,我反复琢磨着池莉老师说的“很特别的、很有收藏价值”这个要求——“很特别”是较之她其他的图书,而“很有收藏价值”的前提是读者要买,买了才能收藏。

我联系了好几位有名的设计师,每个人都格外忙碌。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好闺蜜”安意如帮我推荐了她的御用设计师余一梅。一梅是一位年轻的设计师,给郭敬明、韩寒、蔡骏、冯唐、六六等畅销书作家但非传统文学名家设计过封面,她和池莉老师的风格会是一个路数吗?能设计出“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封面吗?

凡事遇上“年轻”二字,总会让人心里“咯嘣”一下,还因为在一梅接手之前我们否定了好几个设计师的方案,所以这位接手伊始和我不认识,到后来成为好朋友好搭档又被池莉老师戏称为“青春无敌女孩”之一的一梅和我一样,充满激动和压力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我们先是定主色调,池莉老师提过她在看一次欧美走秀时发现有个模特穿着驼色和墨绿搭配的衣服很好看,于是我们就想着要不要驼色、墨绿,后来我们又琢磨宝蓝、藏青、草绿、深咖……但总没找到我们满意的颜色。

有次老师微信发了只她家的茶叶盒,又发来她家一组日本的茶具,是白底蓝色图案,她觉得挺好看的。我和一梅大半夜研究起茶叶盒和日本茶具,一梅在网上搜出茶叶盒是大吉岭红茶的盒子,网上还有好几款颜色,相比较而言,我俩都觉得偏红的盒子比较好看。但大红色肯定不好,不然就紫色吧,紫色很符合女性气质,池莉作品中女性形象众多,喜欢读她作品的也是女读者居多。若是要契合“收藏价值”,我和一梅都觉得女性的购买冲动远大于男性。我俩在紫色上达成共识,第二步就是选什么紫色。一梅发来一个色谱,各种紫——我大开了眼界。最终,我们锁定洋葱紫和雪紫,立马我的天秤座特质作祟,每天脑海中都是洋葱紫雪紫洋葱紫雪紫到底哪个紫好!

一次逛商场,我无意中发现一只紫色钱包,500多块钱我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又带着一些候选紫色的布到上海与一梅商讨封面。在一梅古色古香、恍如与世隔绝的工作室里,我们综合了我那只钱包的紫色、以及之前框定的洋葱紫雪紫和一些布料的紫色,大体确定了封面所用布面的主色调(池莉老师、我、一梅早前都一致建议使用精装布面烫银)。我们又围绕“汉口情景”四个字想着封面、环衬要点缀什么样的图案。池莉老师长期生活在武汉,她的作品就如同一幅幅武汉风情画。提到武汉,很多人就会想到池莉的小说,以及被她描写得入木三分的吉庆街、花楼街等武汉街衢景观。2000年《生活秀》问世加上后来陶红主演的同名电影的推波助澜,武汉的“鸭脖子”名扬大江南北。《汉口情景》的封面要来些什么图案呢?是民间生活场景呢,还是街道建筑,还是那些著名的小吃——鸭脖子、热干面、豆皮?

一梅一边构思一边顺手就在餐巾纸上画了一张四方桌、几把小藤椅,又把武汉那些著名的小吃一一给画了出来(一梅是吃货,画吃的特别快手),整个画风很有点丰子恺那些画的感觉。这个构思后来我们没有采用,我们和池莉老师又反复商量,最终确定用“汉绣”作为图案用在封面上。

“汉绣”是武汉的代表手工艺,是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直到确定“汉绣”图案的那一刻起,我和一梅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气,也越发对未来成型的《汉口情景》充满期待。手绘汉绣的过程很艰辛,一梅一笔一划地创作,待完成后,她又邀请了一位书法家书写了书名、篇名,又对书法字进行了电脑完善。

这本书正文的版式、字体、字号,页码的字体、字号,扉页、辑封的排版都经过了各种尝试。池莉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比如她会手写几个字大概框个版式发给我们,她会和我们讨论到底用什么字体,什么字和什么字必须连在一起不能断开……

与此同时,我和同事们对于这本书反反复复地校对、核查,有任何疑问又都邮件整理发给池莉老师,池莉老师就算是晚上八点刚开完会还没吃饭也会第一时间与我们一一确认。

一梅最终的设计稿对于在我们选定的布面上成功烫银很有挑战性,尤其是汉绣图案的线条非常细,封面书法字体有些连笔的地方笔画也非常细,印刷厂对烫银图案的要求是笔画细度不能低于0.2毫米。为了确保烫银成功,更不能影响整个封面的美感,一梅又一次次地修改封面……

从去年年底池莉老师将书稿交予我们,到今年9月份《汉口情景》顺利印刷完成,这个时间相较于很多难度大的图书都不算长,这个过程中,我却有一种短时间内逼迫自己成长的感觉。如今回想起和这本书有关的点点滴滴,有些画面很辛苦,有些画面很感动,有些画面当时觉得折腾现在想想也很有趣。这本书,像是完成了学生时代曾经作为一个文学青年的梦想——和自己喜爱的作家合作。

《汉口情景》算是池莉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做一本“很特别,很有收藏价值”的书。是否“很特别”,我想较之她的其他图书,第一次将一本小说做得如此精致,如此有情调,并且也是第一次用红色(虽然是紫红)来包装池莉的小说,算是“特别”吧。池莉老师曾开玩笑地说:“我这辈子都无颜色,红它一回吧!”我们觉得各位读者有机会看到的这本《汉口情景》的封面色是可以契合池莉作品的气质,也契合我们主要针对女性读者的定位。而封面色调来自中国色色谱,加上设计师手绘的汉绣图案也是妥妥的中国传统工艺图案,我们希望《汉口情景》代表池莉作品输出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时,外国读者能觉得《汉口情景》就是一本来自中国的图书。

如今,池莉老师正带着《汉口情景》在美国交流,外国友人对这本书赞赏有加。我非常希望国内的读者也喜爱《汉口情景》,是否具有“收藏价值”要等读者朋友来鉴定,但这肯定是一本足够真诚的图书。如果你曾经买过池莉的图书,因为她的作品喜欢上武汉,又或者觉得池莉笔下的武汉怎么和现实中有些不太一样,当你在面对或经历正在被刷新和篡改的汉口以及中国很多城市的革新时,让《汉口情景》可以为你保存一份记忆、情调与历史。如果你没有读过池莉的作品,不妨从《汉口情景》开始,和我们一起感受这位喜欢琢磨人性骨子里头的东西并写出来的女作家,她对于写作的虔诚,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与穿透,她笔下的那些人、那些事不仅仅会出现在汉口,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教师节作文:我的老师 篇4

刘老师是一位很老的教师,教学经验很丰富。她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从五年级开始教我们,长的嘛,一般般,虽然,当我们没做好时他会非常的凶,但是,平时只要你碰见她,她的嘴唇总会微微一翘给个你一个美丽的笑容。

并且,刘老师还教会了我一个受益终生的哲理。那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有一颗独立思考的心。事情发生在发数学第五单元试卷的那一天。那天下午,我们发完试卷,发现,班上有很多人都得了九十八分,而且还都错在那道没讲过的题目上。

于是,我一下课便怒气冲冲地冲到办公室。问刘老师为什么数学书上有这道题目而你却不讲?害得班上有好多人都因为这道题目而丢分而得了九十八。刘老师看了看我“冒着火花”的眼睛。

并没有在意,而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李睿恒,这道题目我是故意不给你们讲的,因为我想要看一看你们会不会自己用脑袋去思考问题而得到问题真正的答案。并且,你仔细的想想看,你已是一个毕业生,马上要面临的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测验,而是关系着你一生的`升学考试,然而在升学考试之中,不可能所有的题目都是我说过的、讲过的。

我的启蒙老师教师节作文 篇5

也正是因为这样,爸爸才成为了我的“经典启蒙老师”!

为了培养我的语言能力,爸爸开始给我讲故事。开始是照着书念故事,时间一长,当爸爸刚讲出故事的开头我就能往下接着讲的时候,他就不讲了,听我讲故事。后来再磨爸爸讲新的故事时,他就随口就编,比如两只小老鼠的故事《舒克和贝塔》,爸爸就会讲:“一天舒克和贝塔来到了南湖公园……”并且常让我参与一块编,经常俩个人讲老半天,还哈哈大笑。妈妈说再这样下去,我长大的工作应该不用愁,可以去当“胡编辑”了。

为了培养我的运动能力,爸爸带我去“体验”运动器械,他不像妈妈那样怕我受伤,很少让我去碰那些“铁家伙”,而是告诉完我运动的要领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后,就站到一边,看着我怎样做运动。…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好多呢!如:爸爸带我上街,会教我认识路边牌匾上的字;还到公园里看动物、大自然里看植物;上鱼市看鱼、鸟市看鸟;上菜市场认各种蔬菜和水果。

有关教师节的作文:我的老师 篇6

六年级有关教师节的作文:我的老师

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

我感谢教我的每一位老师,而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语文朱老师,她是一位好老师,曾在教学方面多次获奖。朱老师短短的头发扎成个小马尾辫,剪着整齐的刘海,戴着一副眼镜,显得特别漂亮。朱老师由于负责教导处日常教学等管理工作,整天要忙开会布置工作,连给我们上课的

我的老师 篇7

(一)

一如既往的亲切和蔼。每当窗外响起那坚定的脚步, 教室里便会荡漾起一股快乐的春潮。这股潮水给我们的脑海注入了无尽的活力。每个人的脸上都会泛起淡淡的笑意。年轻英俊的应老师, 洋溢着青春的、蓬勃的朝气, 引领我们走进自然科学的奇妙世界。

停步, 转身, 挥笔, 一个个工整精致的化学方程式便跃于黑板上, 挥舞教鞭, 指点江山, 意气风发。在他那略带磁性的浑厚嗓音的讲述下, 一个个冷冰冰的化合价仿佛从睡眠中苏醒, 伸着长长的懒腰, 争先恐后地跳进了我们的头脑;一幅幅呆板的电路图, 倏尔间流露着无限的温情, 横横竖竖间独显魅力;就连那最为机械的单位符号一到应老师的手里, 摇身一变, 化作一只只纷飞的蝴蝶, 在欢声笑语中蹁跹起舞……

骑上思维的快马, 在科学的天地间驰骋, 看着“牛顿”“焦耳”们留下的那繁花般的研究成果, 惊喜于这繁花上闪烁着的智慧之光, 我愿做一只勤劳的蜜蜂, 吮吸着这点点养分———应老师, 您让我爱上了这片科学的春天, 更让我得到了智慧的浸润。

(二)

总是一袭飘逸的长裙, 乌黑的秀发梳得整整齐齐, 一丝不乱, 正如她的教学态度, 鼻梁上的精致镜片挡不住她那双敏锐却不乏慈祥的目光。这就是我们可敬的英语老师——MRS田。

总喜欢在英语课堂上静静地听她朗读英语课文, 字字句句字正腔圆;总喜欢看她在黑板上留下的经过精心准备的工整板书, 一笔一划可圈可点;总喜欢课堂上她深入浅出的譬喻, 再艰涩的英语语法也可以在瞬间化难为易;总喜欢读她在我们的作业本或者试卷上写下的那娟秀的鼓励性评语, 一字一句不失柔情关爱……

有时, 她与我们谈笑风生, 与我们聊学习, 聊生活, 聊理想;有时, 她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耐心地听着我们的“喋喋不休”。每当同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 田老师会用热情的双手帮助他们走出“困难的沼泽”, 但是, 田老师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严师, 她仿佛有一双“火眼金睛”, 让你作业本上的单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无处遁形。在她的课堂上, 每一个人都是那么专注学习, 没有一个人走神, 没有一个人分心, 就连最调皮的同学在田老师的课堂上也正襟危坐, 因为讲台上的田老师的身上总带着一股威严。

田老师, 就在那神圣的教坛上, 用她那如夏日一般的热情, 那如夏雨一般的润泽的爱意, 演绎着别样的精彩。

(三)

这是一张清秀却不苟言笑的脸孔, 透出几分睿智, 也许是她将整段中华历史都集于胸臆之中的原因吧, 这就是我们深沉含蓄的社会老师———李老师。

日光灯下, 微微反光, 黑板上细密工整的板书, 正是她对于历史的独特认识与归纳。一行行清秀的字迹, 如数九寒冬散落的飞雪, 凝结于柳树枝头;书上的圈圈点点, 笔尖所指, 如山间清流的小溪, 沉寂于参差碎石间;她有条不紊地讲课, 犹如初冬低低的风声, 温柔而不失庄重。李老师在讲解历史事件的时候, 总感觉是在给我们讲故事。柔柔的声音似一双无形的大手, 牵着我们款款走向了时光隧道中。在那里, 我们看到虎门销烟时, 林则徐那张坚毅的脸, 我们看到八国联军侵华时, 北京城的一片狼籍, 我们看到日寇铁蹄践踏中国土地时的生灵涂炭, 我们看到五四运动、中共一大……这些化作了一盏盏明灯, 照亮了中国的前途, 我们还可以看到新中国在一步步地繁荣富强……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树孤傲的寒梅, 绽放在凄苦的寒夜, 又为寒冬带来了一线春的希望, 为神州大地平添了几分温暖的生机。

社会的课堂, 犹如冬季般厚重理性。它用寒冷磨练万物, 教会我们经受考验, 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一个国家如此, 一个人也是如此。青春年少, 更应抚今忆昔———李老师, 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深沉。

母亲,我的老师 篇8

一夜之间,父亲便成了“革命”的主要对象,母亲也成了“革命”的帮助对象。于是,我们便在“打倒爸爸,火烧妈妈,改组全家,我来当家”的口号中成长着。

这样的日子,度过漫长的两年,终于盼来了复课。我们便以小学毕业生的资格,开始报名上中学。

此时,父亲刚从“五七”干校带病回到家中,整天病卧不起,而母亲还在半监督下工作,哥哥又到广阔的天地里修地球了,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在家中,我便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炊事员和护理员。

看着同学们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身影,我的泪水也随着他们的脚步而流动着,真想上学呵!

“妈妈,我想去上学。”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含着泪水,终于对母亲说出了我的心愿。

“孩子,不是妈妈不让你去上学,而是你走了,你爸爸和弟弟怎么办?”一滴滴苦涩的泪水,从母亲的脸上,像断了线的珠子,滚动在我的脸上。

在那特殊的日子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懂得了怎样理解父母的处境和艰辛。

“妈妈,我不上学了。”此时,我和母亲紧紧抱在一起,早已哭成了泪人。

在后来的日子里,母亲总是不断地鼓励我,教我学习。跟我讲了高尔基也是一个小学生,经过刻苦的自学,成为了苏联著名作家的故事。

直到15岁时,我离开父母参加了工作,母亲还依然将我每次写回家的信,修改后寄回。并且,还经常将报刊上有关自学成长的资料剪下寄给我。

其实,母亲也不是一个很有文化的知识分子,然而,母亲教给我的,却是课本上永远也学不到的一种奋发向上刻苦学习的精神。

优秀教师节作文:夸夸我的老师 篇9

我的班主任,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很爱笑,她的笑容是那么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每天呕心沥血的教我们读书、写字,她就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我们,细心地教导着我们。花儿要歌唱太阳,而我却要歌颂我们敬爱的陈老师。

老师,您就像一位辛勤耕耘的园丁,培育我们茁壮成长;老师,您就像一支燃烧的蜡烛,照亮着我们,耗尽了自己;老师,您就像一只吐尽青丝的春蚕,默默工作,无私奉献;老师,您就像一场绵绵的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师,您就像一支洁白无瑕的粉笔,缩短了自己,教育了下一代。

老师,您的爱,像太阳一般温暖,像春风一般和煦,像清泉一样甘甜。因为有了您,世界才会如此美丽,因为有了您,我的生命才如此多彩。

啊!我敬爱的老师,您是那样的伟大!我们永远爱戴您、敬仰您!

作文2:夸夸我的老师

我的许多老师都对我体贴入微,但是今天我要夸夸我的语文老师——庞老师。因为她有着兰花般的精神与气质。

每次上语文课时,她总以山泉般优美地声音朗读课文,仿佛使我身临其境来到书中,跟小动物们玩耍,和它们比赛……讲到关于长征的故事,我又像来到了红军战士的身旁一步不落地跟着队伍长征……这绝对是一种享受。

庞老师还是个“大忙人”呢!她总共教三个班级,单单我们班上就有36位同学,每次批改作文,每个人的作文她都要反复看四遍,这么多同学,这么多班级,老师会多辛苦啊!不仅如此,她还要批很多卷子,可是老师总是很耐心地帮大家讲解。她总是不辞辛苦,庞老师身上那种韧劲深深地影响着我,我更敬佩她了。

庞老师同时还是我心目中的全才教师。有一回,音乐老师布置可一样作业必需在放学之前做完,可我想来想去不知从何下手。正在这时被庞老师看见了,她耐心地教我怎么做,使我懂得了许多音乐上的知识。如今这些题已经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了。

教师节的英语作文:我的英语老师 篇10

I have a good English teacher .She is Susan.She is 32 years old.But she looks young.She likes reading,singing.dancing,drawing and playing the piano.My classmates and I all like her!We think she is kind.

我有一个很棒的英语老师.她是苏珊.她32岁了.但她看上去很年轻.她喜欢阅读,唱歌,跳舞,画画和弹钢琴.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喜欢她.我们认为她很和蔼.

我的国画老师 篇11

一天晚上,父母开车带我去拜访一位画家爷爷,一路上,我有点焦躁不安。害怕他是位严厉、脾气很坏的老人。可我一到他家,给我的印象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他是一位60来岁,身材魁梧,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说起话来声音悦耳柔和的老爷爷。他身穿深色中式服装,笑容满面地和我打招呼。容貌上一点也不像60岁的老人,我觉得他也就40多岁。他告诉我,他姓孙,以后叫孙老师,不要再叫“爷爷”。

至今,我跟他学画三年了,不仅画技上有大的进步,其他方面也受益匪浅。

孙老师画技十分高超,画荷叶,他三下五除二就画好了,而我还不敢下笔。孙老师时常鼓励我要大胆的画,敢于落笔,画的画才会大气。有时候我画错了位置,孙老师总是说“不碍事”或“没关系”;有时画的画我自己都觉得很糟糕,可孙老师却说:“画的非常不错”。孙老师就是这样循循诱导、鼓励我,让我对画画有了兴趣、有了信心、有了成就感。

孙老师不但教我画画还教我怎样做人。因为在我们拜访他的那天,曾经谆谆嘱咐我父母说:“你们放心,我不仅要教孩子画画,还要教孩子怎样做人,做人才是主要的。”

上第一次课,孙老师首先告诉我画画离不开颜料,但不能浪费,用多少挤多少。不能因为家里有钱,就认为浪费一管颜料不算什么,要养成爱惜东西的好习惯。我后来知道,我的一位大师哥画画经常倒好多的墨汁,有一次孙老师就让他一人留下,要求他把墨汁画完才能回家,结果大哥哥画了一星期才把墨汁画完,每天只给他馒头吃。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节约,即使有很多也不能浪费。

刚开始画画的时候,孙老师没有特别要求我收拾东西,每次画完画,放下笔就走人。过了些时候,孙老师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位老板请孙老师和一些同行去给他的公司画几幅画。几个小时后,大家都画完了,酒席也摆好了。可老板就是不请大家入座,自顾自的在那抽烟,然后大家就等着,又过好长时间,老板还是不请大家入座。

有人问:“怎么还不开饭?”

没想到老板是个懂行的人,就说:“嗯——某某先生还没有画完呐!”

有人说:“这不,大家都画完了嘛!”

老板接着说:“没有!某某先生的笔墨还摆着那!”

打那以后,那位画家从此退出画坛,再也不画画了。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孙老师温和地对我说:“吴迪雅,从今天起,你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用过的东西,刷盘洗笔并放好,等等。”从此以后,不单是画画我收拾干净,我的房间、玩具、书我都把他们收拾好,再去干别的事情。我养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我刚去的时候,老爱和我旁边的人边画边说话,孙老师提醒了我几次:“画画要专心,要完全投入进去才能把画画好。”因为我不是特淘气的那种。慢慢的我也能做到干什么事情要专心。在老师家画画,有时弄出一些声音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大家都在专心的画。而后来又来了几个小师弟师妹,有的不是那种一说就改的孩子,整节课都在叽叽喳喳讲个不停,孙老师也有办法对付他们,让他们不说了还高高兴兴的。

我的老师们 篇12

入小学一年级, 是一位姓徐的老师教导, 当时觉得她颇高大, 现在想来却是身材小巧的。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仰似乎是无条件的, 或许是上千年来“师道”无形的遗传, 以至有别班的小朋友指出那老师外形上一项不足的时候, 我气得几乎要昏过去, 深觉受了伤害。我们自始至终不知道老师的名字, 打听老师的名字便像是亵渎了, 然而那名字又有一种奇怪的吸引力, 像是很神圣的秘密。她对我们是至高无上的, 即便是平常的一句话, 在我们也成了不可违抗的圣旨。

在她当着众人嘲笑我一个习惯性的不良动作时, 我的伤心是不可言喻的。长大以后, 我深知她一无恶意, 可是当时, 我对她却起了一种畏惧的心理, 再不敢去亲近, 不敢爱她了。每天早上, 我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 排队站在街心花园里进行升旗仪式。庄严的国歌奏响了, 国旗徐徐上升, 忽然从人行道上飞跑来一个小女孩, 扑在徐老师身上, 大叫“妈妈”。徐老师的脸一下子红起来, 要笑又忍住了, 别着头, 看也不敢看孩子一眼。

以后的日子里, 随着我一次又一次地回想起这个情节, 徐老师一次比一次显得年轻起来, 于是, 那对我不经意的伤害也逐渐变得可以原谅了。

升上二年级时, 换了一位张老师。她的名字一上来就赫赫然地印在我们的作业本上。大概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一点, 老师的名字引不起更多的神秘感。现在回想, 她是颇不漂亮的。然而, 小学生对老师, 就好比孩子对妈妈一样, 从不会想到“漂亮”或“不漂亮”。老师就是老师, 至多再有个名字, 便完了。

她是一个能干的老师。自从她来我们班, 我们班便在卫生、纪律、墙报等方面跃为先进, 得来一些奖状。而且她是那么活泼, 永远令我们感到亲切。不久, 我们满9岁了, 要建队了。选举中队干部时, 我无限委屈地被这位老师武断地拉了下来。虽然, 我得了满票, 却要让位给一个只得了零票的女生。

至今也不能彻底明白, 那位女生为何如此不得人心。只记得她乖巧过人, 颇得老师器重, 抑或正因为如此而引起的逆反心理吧!当时群情激愤, 事情很难收场, 张老师只得把所有优秀的学生集中在一间小办公室里开会。这待遇不是每个人可以企望得到的, 参加会议的同学自有一种荣誉感和责任心, 认识到应以大局为重, 与老师同心同德。事情过去了, 可对老师的失望却永远不能消除地存在了心里。

在我们那个年纪, 对老师的要求近乎是苛刻的, 老师永远不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出现, 而总是真理、公正、正义、觉悟的化身。我们的问题, 永远期待着在老师那里得到解决和回答, 如果得不到, 便愤怒透顶。

然而, 事实上却常常得不到。因此, 某一位老师扯了某一位队员的红领巾, 某一位老师与某一位老师颇不严肃的调笑, 某一位老师错怪了某一位学生, 某一位老师春游时带了三个荷包蛋而不是两个, 到了小学开展“文化大革命”时, 全成了大字报上要命的内容。文理不甚通顺的大字报雪片似的向各位老师扑面而去。

从此, 一个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的时代开始了。

事情果真是这么奇怪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乱哄哄地进了中学以后, 第一次见到老师, 无冤无仇的, 我便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那老师好好地来问我:“叫什么名字?”我不但不回答, 还朝他翻眼。至今也说不明白是什么东西在作祟。总之, 从那一天起, 我与老师间便开始了一场莫名其妙却又针锋相对的角斗。

一次开大会, 因为没有呼口号, 严格地说是没有扬起胳膊, 老师便请来工宣队当众呵斥, 骂出许多不堪入耳令人生疑的话, 骂完之后扬长而去, 不负任何责任。老师的表情甚是微妙, 并无笑容, 却掩不住得意, 他知道自己是不能这样羞辱学生的, 而工宣队能。我们则明白, 是无法向工宣队要求澄清道歉的, 只能找老师。当我们和这位老师面对面地坐下来的时候, 才发觉彼此都是那么孤独无助。

后来, 就到了林彪搞一级战备的日子里。我们正在乡下参加“三秋”, 这会儿就决定不返上海继续在乡下坚持战备。当时, 我在学校小分队里拉手风琴。我是不情愿在小分队的, 因为我在班上有个极要好的同学, 假如我们不能在一起生活, 农村的日子对我们将是不堪忍受的。

负责小分队的一位江老师居然答应我白天在小分队活动, 晚上派人送我回班级所在的生产队睡觉。他从不曾爽约, 即使实在派不出人, 他也要自己亲自送我。到了战备的那一刻, 大家想家的情绪便不可抑制地强烈起来, 并且伴随着一种深深的绝望, 那家像是再也回不去了, 我总是哭了又哭。永远不会忘记, 在这个绝望的时刻, 江老师借口修理手风琴, 让我回上海三天。我一个人提着沉重的手风琴, 回到了家。家里只有老保姆带着年仅5岁的弟弟, 爸爸、妈妈、姐姐和我的床全揭了起来, 露出棕绳绑的床绷, 一派凄凉。可是后方尚在, 心里毕竟安稳了许多。三天之后, 我如期回到乡下, 下了长途汽车, 我径直去了小分队。

我们和老师一起度过了“战备疏散”的三个月, 他和我们一起步行十几里买大饼油条解馋, 和我们一起用酱油拌粥下饭。有一次, 我看见他在对着墙角擤鼻涕, 居然也没觉到太多的失望。有时高兴起来, 我们就直呼他的名字, 他也很自然地答应。而另有一些时候, 我们却极其庄重地唤作“江先生”, 尽管“师道”已经彻底粉碎。三年中学, 就这么吵吵嚷嚷、哭哭笑笑地过来了, 迎接了“一片红”的插队落户。我的插队“喜报”, 就是这位江老师来贴的, 我不在家, 当时没碰上。之后, 也没有机会再碰上过他, 心里便越来越觉得他那次是来告别的。

与老师日益增长的接近中, 老师越来越向我们显示出一个普通人的素质, 于是便令人有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失望, 然而, 随着这失望, “老师”的形象却也日益真切起来。当我长到也应为人师表的年纪, 方才感到, 做个老师是极难极难的, 而我们对老师的要求也不甚公正。老师亦是人, 也有人之常情, 对老师的尊重, 首先是对人的尊重。或许把“师道”合并于“人道”, 事情倒会简单许多。

一次, 参加虹口区三中心毛蓓蕾老师主持的“儿童团”入团式, 宣誓的时候, 毛老师站在一群年仅6岁的孩子中间, 庄严地举起握拳的右手, 鲜红的领巾映着她苍苍的白发, 我的眼泪涌了上来。这庄严的一刻令我铭记终生。我终于明白, 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 亦是一个伟大的人。

与老师日益增长的接近中, 老师越来越向我们显示出一个普通人的素质, 于是便令人有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失望, 然而, 随着这失望, “老师”的形象却也日益真切起来。

教师节作文:感谢有你,我的老师 篇13

——居里夫人

老师是冬日里的暖阳,普照大地,因此有了一株幼苗对阳光的感恩;老师是广阔无边的苍穹,包揽万物,因此有了一只鸟儿对天空的感恩;老师是深夜里的灯塔,指点迷茫,因此有了一位旅人对灯塔的感恩。每一位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身影都沥尽心血,为学生的前途无私地耕耘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用白色的粉尘浸染着自己乌黑的青丝,奉献着自己活力四射的青春。他们宽容地善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其贵贱贫富,在老师的慧眼之中,每个学生都是扬帆起航的小船,但倘若过度放纵,不加科学地引导也会滑出预定的轨道,偏离正确的航程,关键是如何添加催化剂,促使其良性发展。而老师就像优秀的舵手,总是恰到好处地为我们开辟人生的航线,在人生的摆渡口为我们托起理想之帆,不厌其烦地为我们修正行船的方向,不辞劳苦地为我们保驾护航。

老师,我永远都记得办公室里您与我们亲切的促膝长谈,记得在我们犹豫时,您的一句“相信自己,你能行!”的真情鼓励,还记得在我们进步时,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谆谆教诲,更记得在我们沾沾自喜时您一句“满招损,谦受益”的善意提醒。老师,当我们身处失败深陷困难,迷茫于黑暗中时,是您教会我们如何去汲取教训,凝聚力量,寻找光明。当我们纠缠于繁杂琐事,斤斤计较之时,是您让我们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坦荡,当困难和挫折让我们裹足不前时,又是您让我们明白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我们必须自己作出选择。您可知道您带领我们所经历的每个问题,每个发现,每个收获,都令我们受益匪浅,是您的启发引导让我们看到了智慧之光在知识的海洋中闪耀,是您的教导引领我们向知识的殿堂奋勇前进。正是您精心的呵护,严格的要求,不断的鼓励,及时的提醒,让我们从懵懂的少年走到了青春焕发的现在,在您的.呵护下开始精心编织我们美好的未来。

即便我们现在如此渺小,还不足以担当大任,还没有能力涌泉相报,但不敢忘记身后默默燃烧自己,陪伴我们走过青春岁月的老师!不思量,自难忘!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像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像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恩师之情堪比泰山,恩师之谊好似瀚海!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感恩老师,以优异的答卷回报老师!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热切希望,不辜负这美好的青春师生一场,更不辜负这上天给予我们的荣光!

我的老师教师节作文 篇14

有一次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在搞小动作,便时不时地瞄着老师,可每次都侥幸没被老师抓住,我的心里那叫一个乐呀。突然,老师把我叫了起来,问我刚才那道题的来龙去脉,我却一问三不知,老师严厉地对我说:“你以为自己很高明吗?我已经注意你很久了,你都没发现。”我知道自己错了,便认真听起来,可由于没弄清前面的基础知识,所以导致后面的重点也搞不懂。

于是下课以后,我被叫到办公室,本以为老师会当众指责我:“上课的时候,怎么不认真听讲?这阵来办公室补课羞不羞!”可是出乎我的意料,老师竟把我叫到跟前耐心地讲解了起来,讲完以后问我:“你会了吗?”我吞吞吐吐地说:“老……老师,我还……还不懂。”老师听完急速拉开抽屉,拿出纸和笔,边示范边教给我方法。经过老师的启发和点拨,我终于懂了,老师却还不放心,又问了一遍,我说:“老师,我真的会了。”老师确定我懂了,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且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以后你要认真听讲,不能自作聪明。你要知道,错过了一个知识点,就等于浪费了40分钟。”听着老师那沙哑的声音,泪水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捂住嘴,跑出了办公室。

老师的及时提问与严厉批评使我悬崖勒马,专心听讲;老师的耐心讲解与谆谆教诲使我茅塞顿开,深受启发。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感谢她对我的教育之恩。难忘我的语文老师,难忘她对我的热情鼓励……

还记得那一次在课堂上,老师出的问题我都会做,可因为害怕不敢举手,老师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便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对我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的。”我倍受鼓舞,便大胆地举手回答了问题,并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永远也忘不了老师这对我充满希望的目光。

我的好老师 篇15

她,虽然是大人一个了,却还童心未眠。她非常爱笑,待人诚恳。有时,她被我们班调皮鬼气坏了,站在讲台上憋红着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却还要忍气吞声地为我们上好每一堂课。

记得有一次,那是一个万里无云的日子,上课铃声响后,我们班依旧一片狼藉,尖叫声、笑声、说话声混在一起,在长廊中回荡着,似乎没有人听到刺耳的上课铃早已响过。当林老师悄无声息地走到了门口时,班级立刻安静下来,可是依旧还有几个话痨唧唧喳喳地小声说个不停。林老师看到这一切,慢慢地走了进来,似乎带着一丝怒气又夹杂着一丝失望,涨红了脸,皱起眉头,深吸了一口气。我原以为火山马上就要爆发。令我们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只意味深长地看了一下我们,细细体会,我似乎看见了她隐隐的失望和期盼。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她总能容忍着我们,循循善诱地教导着我们!

我并不想让文章有个结尾,因为有这么可亲可敬的老师陪伴在身边,我的学习生活将是多么精彩,谁会想让这种精彩和快乐有个结尾呢?

我的启蒙老师 篇16

1978年的冬天,4岁那年,我背着妈妈缝制的花布小书包,去上学了。还记得那时,幼儿班的教室在一户人家的新房里,小板凳是自己搬去的,课桌是长条的青石板。我当时根本不够学龄,是个插班生。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一个学生,开始了对学习的“热爱”之旅。

跟所有孩子一样,儿时最敬佩的就是老师。

激励与热爱:两个郭老师

我上学有个毛病——冬天爱迟到。因为那时候冬天特别冷,我年纪小,恋被窝,起不来,而妈妈又不允许我饿着肚子去上学。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上二年级时的一天早晨,我正盘着小腿儿坐在炕头上喝粥,只听门外有人高声说:“你们两口子就不能早点儿起来做饭啊?”声毕,我那高大的班主任郭老师从门外进来了,对爸妈接着说:“我总共就这么一个好孩子,你们非得给我耽误了不可!”

我脸顿时就红了,放下饭碗要穿鞋。老师赶忙说:“霞,你别急,慢慢吃,吃完再去,我等着你。”吃完了,我习惯性地端起水杯,漱了漱口,然后才背上小书包,跟着老师去学校。到了班里,在全班眼巴巴等着的同学面前,郭老师说:“你们看看小霞,我去接她,她看见我就打招呼,多么懂礼貌。人家吃完饭,还知道漱漱口,多讲卫生啊。要向霞学习,不光学习好,还讲卫生,懂礼貌……”

真的感谢郭老师,他的名字叫郭瑞。尽管他只是一个代课教师,但是他却让我懂得了,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不遗余力地表扬,远比揪住孩子的缺点疾风暴雨地批评,效果好得多。

到三年级换了个女老师,也姓郭。我记得,在那之后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里,大概持续到初中二年级,每回写作文,只要是写我的老师,我的作文主角都是她,而且最喜欢把她比作一朵莲花,出水莲花,美丽迷人。但是四年级以后,她就不教我们了,因为她结婚了,嫁到了外村。我缠着妈妈,从家里并不宽裕的经济中,挤出了微薄的一点钱,到集市上给郭老师买了最好的一对枕巾,送到郭老师家里,哭得跟泪人似的。而我的郭老师,在结婚那天,将那一对枕巾,鲜明耀眼地放在了嫁妆的最上面。

郭老师虽然出嫁了,但她永远都是我的郭老师,是让我懂得了爱和美的郭老师。郭老师的婆家在我姥姥家附近,每次去姥姥家,路过郭老师的村子,爸爸都会提醒我,郭老师家就在这。我要上高中了,去姥姥家,爸爸对我说去看看郭老师吧,就带着我去了她家,不巧的是,铁门锁上了,家里没人。爸爸和妈妈没有读过什么教育理论,但是他们懂得做人最朴素的道理,那就是感恩。我的郭老师,皮肤白皙,大大的眼睛,名叫郭金玲。

恐惧与同情:一个于老师

五年级,我又换老师了。教数学的是于老师,语文是又一个郭老师。于老师年龄与我爸爸相仿,论资排辈我该叫他姑父;郭老师是个小姑娘,漂亮活泼,人见人爱。于老师对我很好,又喜欢又拉拢。而我对于老师的感情,却很复杂。一方面我很看重他对我的态度和评价,一方面我却不喜欢他的一些作为;一方面我想靠近他,一方面我又想远离他,不让他干涉我的心。正因此,在我精神的成长上,他给我的影响也很大。

为什么我对于老师用“拉拢”这个词呢?因为于郭这两个老师,之间有矛盾。于老师喜欢把学生叫到他家里,询问郭老师的动态,而学生也喜欢向作为班主任的他汇报,而我却更喜欢和郭老师在一起,在于老师家里常常沉默不语,见到郭老师却有说有笑。而如果有时在于老师那里汇报了什么的话(孩子很害怕孤立,所以一个孩子保持异见很难),就会对郭老师心怀愧疚。

记得有一次,也是个冬天,下午放学后,于老师给我补落下的数学课。屋里黑洞洞的,郭老师走里转外找火柴,好不容易点上了煤油灯,她就自个儿笑了起来,欢快的笑声在小屋里回荡着,让人心里格外明亮。于老师却冲我眨了眨眼睛,仿佛在告诫我,千万不要这样大笑。我小小的心里,顿时充满惆怅,为郭老师抱不平,又对自己背负了于老师的关心而感到负疚。发现成人之间诡秘与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且对之产生厌倦抵触心理,大约始于这个时候。

还有一件事,让我第一次萌生了要当老师的念头。

小学阶段,我始终是班干部,负责班里的纪律维护,因此会得罪一些人。不知道是孩子的天性使然,还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现问题,学校里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他们愿意做老师的密探,喜欢去老师那里打同学的小报告。有一次,我去于老师那问数学题,不经意间,看到办公桌上有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我和其他几个同学的名字,说我们曾经在某时某地做过什么。当时我感到全身都凝固了,恐惧和厌恶袭上心头,也不知道从哪来的一股勇气,趁老师不注意,我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改成了打小报告的那个同学。

但是,厄运才刚刚开始。

下午上课,于老师像往常一样叫我回答问题。但当我回答完之后,他却不再理我,自顾自地对着同学们说:“咱们班有的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但私底下却……”后来怎么下课的我记不得了,只记得当时真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省得站在这里以这种不明不白却又明明白白的方式示众。当时我在心里狠狠地发誓:“我将来一定做老师,一定不这样对待我的学生!”如果问我什么最能让人恐惧,那么就是被告密和被羞辱。这种可怕的感觉,真是透入骨髓,至今仍让我不寒而栗。

一度,我曾经怨恨于老师,因为他确实伤害过我的自尊心,甚至羞辱过我的人格,而且使我直接从老师那里发现了成人的尔虞我诈所带来的丑恶与恐怖。所有这些,远远超过了他给我的偏爱所带来的欢喜温暖。后来随着年岁渐长,我更是发现,越是接受到老师的偏爱,越是在同学中受到孤立和攻击,偏爱所带给孩子的痛,并不比忽视所带来的少。但是,随着阅历增多,我对于老师反倒多了理解,而且还有一些同情。

上世纪80年代初,文革刚结束,从文革的血洗中走出来的于老师,怎能不受影响呢?在十几、二十岁时,他所接受的洗礼,足以让他成为一个他自己也无法把握的人。派性与争斗,对于他们而言,是面对人群最直接的一个反应。其实就连我的父母,不也一样受着文革的影响吗?只是因为爷爷和姥爷都是文革中挨批受整的角色,所以他们出于本能地厌恶这种派性之争,懂得如何与人为善。而父母的这种态度,也影响了我。作为于老师的学生,在童年中,我们领受到了孤立与排抵之痛,确实是一种伤害。但若说我们这些孩子是受害者,那他又该向谁去讨债呢?就像德国哲学家舍勒所言,将“狡诈”“机智”“工于心计”的生活方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总是那些内心最为恐惧、最为压抑的人种和民族。人性之恶,是怎么造成的,是谁发掘的?对于他们那一代人,真的不该只是一味谴责,也应该给予同情。

一个农村教师,自己就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他的优点和他的缺点一样,都是他的真实,而他的人性之阴暗,也正来自于他的伤痛和恐惧。将这种真实,让孩子以伤害的方式去承受,恐怕也不是他的本意。所以,我宁愿把这理解成是愚昧无知造成的错误。为此,我冒着被视为无视师恩的负义之徒的危险,把这些写出来,衷心希望看到我这些故事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仔细品味一下赫伯特·斯宾塞的这一段话:“一切罪恶,都根源于无知愚昧,要改变这种现状只能通过知识和爱,没有其他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上一篇:小司机主题计划下一篇:党建实践月活动情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