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024-07-11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用13篇)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识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的知识.要使学生有效地由未知向已知转化,促使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其蕴藏的学习潜力.下面结合本人实践,浅谈几点初中数学教学的体会.

作 者:赵珍联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第七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61刊 名:教育实践与研究英文刊名:EDUCATIONAL PRACTICE & RESEARCH年,卷(期):“”(4)分类号:G633.6关键词:观察思考 作业批语 数学教学 学生主体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2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开始

要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农村孩子由于大多数接受能力不强,父母文化水平有限,不能较好地辅导孩子,而且传统教育的模式在农村根深蒂固,种种不利因素左右着教师教学改革的步伐。改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就意味着破尘出新,意味着经历失败,意味着学生成绩可能暂时的下降,这使一些老师质疑、犹豫,导致课改半途而废,又回到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我想说的是: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前进中会出现暂时的倒退。可能经历无数次的探索,无数的失败才能有最后的成功。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满堂灌、填鸭式已成为历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所以,作为老师勇敢地更新教学观念,勇敢地去尝试,充分地放手,把课堂教学的天地还给学生,让孩子充分行使主动权!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低年级抓起

农村孩子普遍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能由于视野狭隘,可能由于不自信,缺少锻炼自己的机会,导致随着年级的增长,课堂上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少,课堂变得安静沉闷。要彻底改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这种现状,我认为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时,遇到情境图,我会给孩子们充分地时间观察,然后再请同学们交流各自得到的数学信息,刚开始交流的时候,孩子们说不好或者不会说,我就教孩子说完整话,教孩子用数学语言描述,一年级孩子模仿能力强,而且好表现,慢慢地孩子们学会了和同学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要培养孩子敢于质疑的思想。从让学生提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例如,我会经常问孩子们: 根据我们找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对每个孩子提的问题我都给予真诚的回应。我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氛围让大家畅所欲言。另外,鼓励孩子大胆的说出这样的话: 我不同意你的意见……我认为……我觉得你这样做更简单……我有更好的方法……你说的我不明白,能再解释一下吗。每次有孩子这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时候我都大加赞赏,称赞他们勇气可嘉,称赞他们有独特发现,鼓励其他孩子以这些敢于发表意见的孩子为榜样。这样的学习氛围感染了很多孩子,孩子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因为他们知道要行使自己的权利,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

三、生生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提升

孩子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数学课上经常呈现激烈的讨论,生生互动,讨论交流,在思维碰撞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感觉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呈现了别样的风采。

下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沏茶问题》的教学片断:

1. 以主题图为情境,直接引出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师: 星期天,小明家来了客人,妈妈请他帮忙烧壶水,沏杯茶( 出示主题图) 。

2. 师: 想一想,小明要把茶沏好前需要做哪些事情? 学生自由说。

3. 小明要沏好茶需要做下面几件事情( 课件出示) 。

这些事情一项一项做完需要多少分钟?

生: 14分钟,你是怎么计算的?

能不能把这些事情合理的安排一下,使客人在很短的时间里喝上茶呢?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要求:

1. 小组讨论,怎样安排比较合理并且节省时间?

2. 动手操作,根据讨论结果,用准备好的图片摆出你们小组设计的沏茶过程。并算一算你们沏茶需要多长时间?

3. 每个小组选一个小组记录员,把你们组的设计方案用简明的语言记录下来。

从导入到学生小组探究开始前一共用时4分钟,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干脆利落直接切入我们研究的主题,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究新知,为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保障。

4. 小组汇报:

生1: 我是我们组的中心发言人,我代表我们组来发言: 先洗茶壶,同时洗茶杯,然后接水、烧水,在烧水的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最后沏茶。

生1: 对于我们组的汇报,谁有不同意见或者需要补充的? 面向全体学生点名。

生2: 洗茶壶和洗茶杯能同时进行吗? 你洗茶壶的时候,怎么能腾出手来去洗茶杯。

生1: 我把茶壶和茶杯都放到水池里,两个同时洗。都是要将他们洗干净,为什么不一起洗呢?

生2: 洗完茶壶再洗茶杯这不叫两件事同时,这两件事没有在同一时间里做。

生1: 沉默。

在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充分的辩论之后,我适时地进行了补充: 洗茶壶和洗茶杯一起洗,是指先洗完一个再洗另一个,而我们今天说的同时,是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另一件事也在进行,所以洗茶壶和洗茶杯这两件事不能同时进行。

好,你们继续,有疑问或不同意见的请发表。

生2: 那洗茶杯放哪里合适呢?

生3: 我能帮你解答,在烧水的时候洗茶杯,找茶叶。烧水是8分钟,洗茶杯,找茶叶一共3分钟,这三件事能一起做。

生4: 为什么你要把三件事安排在一起呢?

生5: 这样省时间啊,能尽快做完要做的事情。

生6: 那沏茶的时间怎么计算?

生1: 1 + 1 + 8 + 1 = 11分钟。其中,烧水洗茶杯找茶叶三件事情同时做,一共用8分钟

第一组的中心发言人: 对于我们组的汇报,谁有疑问?

我们小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以上的教学片断,是我在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改革模式,在教学中做到充分相信学生,给与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生生互动,兵教兵的形式,学生在和谐有序的互动交流中探究新知,突破难点。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的“导”为主线,“学”“导”相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将呈现别样的风采!

摘要:在推进教育改革中,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3

而我们教师自己也要改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学习指导方法,把教师“一言堂”和“满堂句”的主角地位让给学生,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语言知识并转化为己用,同时获得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样才能获得语言技能,提高进行交流的能力。

要把“舞台”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心理素质

缺乏信心,胆怯、意志不坚强,缺少兴趣往往是阻碍学生英语课中实施自主学习的障碍,尤其是缺乏信心和胆怯,这也是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问题,如何消除学生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

1. 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问题的设计,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挫伤学生的信心,从而达到消除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障碍。

2. 尽可能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给予不同程度的学习活动,如对话和课文的学习,对于语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要适当背诵原文,“背诵”指的是反复朗读,直到脱口而出,从而达到增加语言量,加强语感的目的,对于基础扎实,语言丰富的学生,他们有能力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重新组合、因此可要求他们复述课文。

二、充实基础知识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使学生高效率地进行英语教学活动,就必须使学生不断充实自身的语言知识,有限的语言量将会大大阻碍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最终妨碍语言能力的发展,我们要用语言集中教学,语法集中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和条件,激励学生主动把握基础知识的学习。

知识准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进行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提醒我们教师,必须在宏观上督促学生博览群书,不断充实深化广义的知识背景,在微观课堂教学中,注意具体的知识准备,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语言活动创造条件。

三、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1. 情境教学使语言内容直观,易被学生吸收,从而降低教学过程的难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达到同等语言难度的教学目标,如讲述现在进行时,教师可以做各种动作,如打篮球投篮、读、写、画画、跳舞、跑步等,以及哭笑等表情,让学生回答what am I doing?学生可根据这些特定的动作表情回答,you are playing basketball. You are running. You are laughing.因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表情动作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眼、耳等器官,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2. 情境教学使用语言更接近学生,更接近生活、引用学生较为熟悉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新知识直接置于情境中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接、更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

3. 设置教学情境更能抓住语言材料的主题范围,避免漫无目的的“群言堂”,同时达到避“轻”就“重”的目的。

四、激励创新思维发展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特别注重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其做法是:

1.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向活动,我们在看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质量和效果,所提问题有三个有利于: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②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式;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在英语教学中,老师要科学地利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4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其实效性如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和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实践也证明: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片面注重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使教师成为“讲师”,而学生却成了观众、听众,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长期来的角色错位必然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使学生缺乏创造的激情和灵感,这和我们努力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为适应新时期人才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改变观念。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或善于调控,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加里宁说过:“再也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能捉捕一切最细微的事物。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加速激活认识活动。所以,作为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甩开烦恼,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下,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二、强化教学水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去代替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上才具有发挥主体性的能力。

1、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后,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如在《春》一文时,可让学生收集含“春”字或描写“春”的成语、诗、词、歌曲、对联、俗语、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草”、“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这样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2、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我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猜读、探究性读等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会阅读,要以阅读实践活动为纽带,让学生把掌握阅读方法的过程与提高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阅读的类型和方式上,要注意把自主性阅读与合作探究性阅读、接受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理解性阅读与欣赏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古人云:“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西方也有类似的论述“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传授知识是永远也讲不完、授不尽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学生才能尽情欣赏语文世界中的珍品瑰宝。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内引外联,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吕叔湘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可见,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除了课内还有课外。从内容上来说,“课内”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起点,也是主阵地;“课外阅读” 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益拓展、延伸。从形式上来说,课内的指导是为了课外的不指导,我们就是要通过课堂阅读的习惯养成与方法引导,逐步建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能自主有效的进行课外个性化阅读的目标。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就马上生动活泼起来。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校外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为学生拓宽广阔的阅读时空。重视阅读实践活动,使阅读教学与生活相连,使阅读与课外活动互补。我们必须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而习惯又在养成。通过课内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我们就是要将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根植于学生身心,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个性化的自觉行为。比如,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坚持写好读书笔记,建立阅读成长卡等。二是,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

《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可见阅读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归纳默读、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大胆激励学生主动想像,在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时,要勤思考,勤动脑。引导学生学会扬弃,善于创造性阅读等。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要运用种种手段,激励学生主体想象,使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才不是一句空话。

四、重视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形成不了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为此,应首先从阅读的数量着手。一是扩大阅读面。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自己征订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初中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阅读不少于6—9部,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80篇。在学校开展“读书伴我行”和“背书竞赛”等活动。其次,明确提出积累各种语言材料的要求。让学生积累课内和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及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并要求学生经常朗读和背诵。积累了这些感性的语言材料,储存于大脑,必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有利于学生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改变以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现象,还语文以鲜活的本来面目,一直是语文教师努力的目标。总之,要在初中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学生参与备课,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确立教学目标,做到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就要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为主,而不是以教师给学生讲解自己与文本的对话为主;就要以学生提问质疑为主,而不是以教师问学生为主,是教师服务学生,而不是学生服务教师;就要以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为主,自主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能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主体性教育》(作者:张天宝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主编: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陶行教育名篇精选(教师版)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5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三十多年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期间经历了教育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由原来唱独角戏到师生共同活动,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觉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谈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樊篱。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对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

2.对学生分层要求,激励他们的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

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教师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从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了《松坊溪的冬天》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

(2)有感情德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

(3)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阔学生思路,鼓励学生质疑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我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往往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这样做有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但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而且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大打折扣。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理应得到老师的热情鼓励和赞扬。现在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跳鱼儿”这部分内容时,突然有个学生向我提问:“课文中介绍的跳鱼儿真有趣,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而且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老师,我从来没看见过跳鱼儿,它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一下子把我“问倒”了,开始我只是惊呆,无言以对。后来我坦诚地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老师也没有看见过这种鱼,我们同学中谁见过这样的跳鱼儿?”这一问,学生们立刻趣味盎然,他们见多识广,有几个学生回答说,这种鱼像现在菜场上两只青蛙似的脚一样的鱼。由于我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数学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6

数学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新《标准》,改革旧教材”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位教师,我也在最近粗略的看了新《数学课程标准》。它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人有以下几点粗浅建议:一、发疑才能有悟,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在许多教师眼里,学生不断的提问是其“顺利”教学的绊脚石,严重“阻碍”了学生获得知识。“教师提一个问,学生答一个题”才是正常的,“师不提而生自问”是无法接受的。让平静的教学局面起了**其实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体现,也正是教师所求之不得的现象。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都知道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源于人类的提问与假设,可能孩子的提问是天真的、荒谬的,但即便如此,教师也应加以引导和保护,绝对不可以给与否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教学中,有一类学生是教师既爱又怕的,那就是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怕,怕他们在上课时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爱,则是喜欢他们这种爱“钻牛角尖”的个性。说也奇怪,每到课堂中出现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劲头就来了,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各抒己见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通分”一课,讲到为了计算简便,通常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时,一位学生却提出这样不简便,他说:“每次通分都要再求一次最小公倍数多麻烦,我有更简便的方法:用原来几个分母的积作为公分母,不是既快又方便吗?”说到这里,其他学生也讨论开了。这时我们及时引导他们讨论两种方法的利和弊,整节课气氛浓烈,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常常利用课余问师长,查资料。对此,我们深深感到学生“钻牛角尖”是一种勤奋好学的表现。所以我们在平时课堂中非常注重民主,总是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质疑,允许不同意见在课堂上讨论。虽然有时侯学生的提问有点幼稚,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是科学上的创新和发明,往往是从异想天开地“钻牛角尖”开始的。明代教育家李贽指出:“发疑才能有悟。”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也说过:“天才的特征是:不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凡人所造的轨道上”,这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满足前人现成的结论,敢于质疑,勇于幻想,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一种璀璨闪亮的智慧“火花”。因此,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是大有好处的。二、善待童真,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幅漫画:入学的新生好像是一个个呈不规则状的、棱角分明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而到毕业时,却快成了磨光棱角的、整齐划一的椭圆型。学校不是军营,培养的不是只懂服从的军人,而是要培养有个性、富有想象力的人才。想象力也许是一种本能。教育主要是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对个性的造就来说,教育的秘诀就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些有益与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数学教学需要学生想象,需要学生联系生活发挥想象。曾经在教育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小学生这样解答“鸡兔同笼”问题,他说:我的鸡和兔都是我培训过的,能听懂我们的命令。我向它们发命令:“鸡不动,兔子起立。”这时,兔子只有两只脚在地上和鸡一样,现在我可以把所有的兔子看成鸡……到此,这位学生的思路已非常明了。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在这充满童真的言行中,迸发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展示了他们大胆的想象和新异的思维。罗素说过:“真实是重要的,想象也是重要的,但想象在个人历史中开发得更早一些,就像人类历史的开发一样。”学生幼小的心灵可以让想象的翅膀继续放飞,也可以从此平庸的如一潭死水。当孩子们已经学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我们的老师却仍在为孩子不钻自己已经设定的“圈套”而烦恼。老师啊,请留住孩子童真的笑脸,还给学生想象的天地,给他们一把创新的钥匙吧!三、摘去“有色镜”,尊重学生的差异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教师都非常重视学识水平的提高,却往往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许多教师过于自信,总是以严师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习惯于灌输、说教,用规定和命令来使学生服从,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胆怯、从众、推卸责任等等影响个性发展的负面性格。刚走上讲台的我也喜欢以严师的面目面对学生,有时也常会用“有色镜”去审视一些学生。在上完《真分数和假分数》这部分知识后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 “小军3分走182米,小宋4分走245米,小王5分走306米。谁走的最快?谁走的最慢?”学生基本上都是先求每个人的速度(分数表示),然后比较速度得出谁快,谁慢。但是,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解的:[3,4,5]=60,小军:60÷3=20,182×20=3640米  小宋:60÷4=15,245×15=3675米小王:60÷5=12,306×12=3672米  3675>3672>3640 答:小宋最快,小军最慢。当时,我一看解法与所学的知识毫无关系,毫不思索给他打上了错号,看了看名字是个有困难的学生。就在要合上作业本的一刻,我的脑子里一闪――有名堂,细细一看这种解法完全可以,他先统一了三人走的时间,算出相同时间走的路程,然后进行比较,思路新颖,很有自己的想法。当天那节课,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这一解法,并鼓励了那位学生。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用“有色镜”看人。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由此可见,教学是要求教师去迎合学生,而不是学生来取悦,迎合教师。四、以开放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的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一题多解”是设计开放题的一种典型代表,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教材和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很有作用的。但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要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也就是说,掌握“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一题一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寻求认识问题的正确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要害,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根本所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解决多个相同数相加时,乘法的应用就是一个捷径,假如这时仍有学生用机械的加法来做,你会怎么想呢?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诱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更要善于帮助他们总结归纳问题,使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由此反映出新旧教学认识和观念的差异,是重形式还是重实质,是看过程还是看目的,是侧重知识的机械记忆,还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教师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特思维,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法,以新《标准》为指针,处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我们的教育事业推向新高潮。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7

一、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而在我们传统的教育中呆板的教学模式和教条的教育制度下, 学生的天性被扼杀, 谈何自我教育。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改变以往“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多说多讲, 这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听取了学生的见解, 了解了学生的思想, 知道了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不能生硬而盲目的只是将知识“塞”给学生, 要将教学与鲜活的生活相联系, 在学习中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导。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负担, 而成了一种享受, 自然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 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因此, 教育工作——尤其是语文教学, 绝不能光靠简单的教师传授知识, 而应该因势利导, 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包容心,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引导、鼓励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 这样才能更加显著的提高教育效果。

二、尊重学生,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高高在上的姿态, 要尊重学生, 信任学生, 真诚的以平等姿态对待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甚至要站在不同的学生的角度, 多方面考虑学生的感受。要鼓励学生发表他们的意见和观点, 对于合理、正确、完美的学生观点, 要及时回应并激励, 对不正确的观点, 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而是鼓励为主, 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要创建健康的、生动活泼的、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为师生的互动交流营造一种宽松、愉快、公平的课堂气氛, 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才能顺畅而真诚, 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使课堂教学更加富于活力。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 热情面对学生, 精神饱满的上好每一堂课, 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投去热情而信任的目光。要使学生们认识到:我是这节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堂有我才精彩;要使那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们认识到:不会有人瞧不起我, 我也能够成功;要使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认识到:我会努力地改正缺点, 老师会宽容我, 同学们会接受我。总而言之, 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参与语文教学, 要是要让语文课堂更加民主;更加平等;更加自由。让所有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能够自信的面对, 这样, 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入到教学中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是空洞的一句口号, 而是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 建设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 只有这样才能为在课堂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 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自由的发挥, 自由的飞翔。

三、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教材中有很多能激励学生情感的因素, 如果教师善于挖掘, 充分利用, 将起到很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是学生丰富内心活动、获取知识、拓宽眼界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生的兴趣, 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语文教学中, 要抓住学生喜欢表演、喜欢朗诵诗词、喜欢做游戏、喜欢听故事等特点, 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一些小节目、小游戏、故事会等片段, 鼓励学生的参与活动并进行互相评价。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 借助其声光电并用, 声情并茂的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进而将这种好奇发展成为认知兴趣。因此, 教师要抓住学生兴趣所在, 并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求知欲, 在兴趣的带动下自主参与课堂教学, 必将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四、讲究策略,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切实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才能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题地位, 加强自主学习意识。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他们从“要学”发展到“学会”, 进而能够“会学”,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学生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维, 进而进行有条理的语言组织和表达, 让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语言的表达能力互相促进发展。要精选课堂提问,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 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 学会寻找事物的联系, 抓住事物的本质, 激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思考的正确方法和习惯。三是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主动自觉学习, 在学习中寻找答案, 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梅、张英宏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杨基隆著《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信度与效度》

[3] 、教育部编写《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质教育;自由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做一切事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长期的教学中总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兴味索然,作文成了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教学作文时本着授之以鱼的同时更注重授之以渔。当学生发现了一个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时,他们便会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议个不停,好像话总也说不完。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创设生气勃勃的写作气氛,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创设一定作文情境,以作文情境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例如在教学续写时,我首先选出一篇学过的文章《穷人》,先让学生回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启发谈话——渔夫的一家本来就勉强生活,今后的日子又多了两个咿呀学语,急着喂养的两个孩子,他们将怎样生活下去呢?让学生根据当时社会环境展开合理想象,然后把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并趁机引出续写的定义和写作要求,让学生重新讨论,教师从中加以补充总结,让他们觉得写一件文章的窍门在哪,摆脱他们对写作的恐惧心理。由此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写作兴趣,不知不觉中整堂课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米”,指内容,“炊”,指写作方法。写作就像做饭一样,只有掌握了构思方法,在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学生写作无“米”的原因我认为有这几点。

1、不善于观察,无从下笔。《小语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要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针对这点就必须引导学生把平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喜怒哀乐的事一点点积累起来。如写写日记或周记之类的小练笔。每写一篇文章都从信息库中提取有关的内容。只有善于观察才能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信息。如在班级里常利用一点时间举办信息交流会。抓住信息及时引导。帮不知情者了解情况,掌握写作要领。学生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趁机引出作文题。如“一件你听到的或看到的表现社会新风尚的事”。学生有了信息,很快就有写作欲望,因此一篇文章很快就可以当场完成。又如在教学描写一处景物或介绍一件喜欢的东西,学生描写的物往往不够具体和准确,因此我在班上开展“请看我的小宝贝”的介绍活动,其过程:(1)准备。在作文前,我准备好几件小物品,如小闹钟等;同时叫学生带好各自最喜爱的小“宝贝”。(2)示范。老师先将物品让学生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观察,注意强调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同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并指出性能作用;如果是能够拆装的物品,最好拆装一遍。(3)参与。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介绍或拆装自己的小物品。(4)总结。老师据学生观察和介绍的情况进行总结、补充,引导习作。这样的观察活动简便易行,形象直观,解决了描写和说明中空洞、无序的缺点,学生在听、说、看、想、写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素质。

2、语言拼贫乏,无话可说。达勰曰:“天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因此,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是提高语文素养,增强遣词造句能力的基础。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我要求学生从三年级起专门准备“读写结合练习”本,每篇课文阅读教学后留五到七分钟给学生,或摘抄好的词句、优美的片段;或写学习后的感想;或模仿课文片段小练笔。对学生的“读写结合练习”本随时抽查,及时评议,定期展览。这样日积月累,不仅促进学生将被动语言转化为主动语言,还养成了“读书动笔墨,动笔墨读书”的良好习惯。

又如有时我会突然想改变教学计划,进行即兴作文,有一次课间,A同学无意中把同桌B的塑料笔盒给碰倒了,盒面和盒身分了家,笔也撒了一地。A迅速把笔和盒子捡起来,B面红耳赤地嚷着要A赔。A极力申辩不是故意的。其他同学有的不知所措,有的安慰被B吓哭的A,有的像审判官似的,一会说这不对,一会又说那没错……见此情景,我迅速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笔盒摔坏后》,趁刚才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让学生自己去想象。由于学生耳闻目睹,直接参与,写起来内容就很具体,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而且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都描写得淋漓尽致。如此即兴作文,使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融为一体,训练了思维和语言,达到了快速作文的目的。

三、有切身体验,写真情实感

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我在教学命题作文“一个难忘的人”,在课前我设计了一段感人的导语:“同学们,你们即将毕业了,即将走向新的起点,无论你走到哪里,请不要忘记,还有你儿时的老师和伙伴们为你默默的祝福,请记住真情不变,友谊不变……”接着播放了一首《朋友》,勾起同学们的遐想,追忆起在小学几年级中令人难忘的小学生活,呕心沥血培育他们的老师,形影不离的同学们。在轻松对话后,学生们很快便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文章。正是把写作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紧紧结合在一起,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表达愿望,才写出了真情实感的作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9

我校于2003年9月承担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一国家级科研项目,力求通过实验,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大大提高,经过三年的实验证明,这项研究具有很大可行性。现今,此课题研究即将结束。回顾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配合总课题组的工作目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收集,整理和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教研资源,突出资源的“合适,合用,便捷”。现将实验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一 领导高度重视,开题会议指明方向

实验初,我校两名历史教师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实验,校成立了专项课题领导小组,校长协助,教务主任主抓,建立了教育科研领导机构,全面筹划研究方案和实施进程,自上而下形成科研网络。并由教研员及参加实验的教师共同召开了开题动员会,会上确定了实验的重点,探讨了研究方式,方法,并制定了开展实验的具体措施,此次会议为各阶段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 新课改理念深入教师的心,深入课堂

开题后,实验教师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在新课改的理念灌输下,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带入课堂,而且课题的实施,无疑对我们实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我们在集中认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对于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从此,我们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业务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 注重课题教学实验,从中总结经验

设置实验班,采用分组平行实验,实验前期我分别选取四个班作为实验班,主要为成绩偏低,学习兴趣有明显差异的班,选取综合评估基数基本相同的班级进行对比实验。实验中的自变量:主要是师生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教学环境,相应的教学成绩评价机制。在实验中尽量保证实验班的实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高于对比班的老师,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尽量为实验班提供保障,教学评价以这一内容的测试成绩评价为依据。实验中的因变量: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体系。由于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经济条件较弱的地区,家庭不可能提供计算机,初中基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不懂得应用网络和应用软件。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是靠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另一方面实验教师组织专门培训,提高学生应用水平,计算机教学环境主要靠学校提供保障,特别是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活动等,从而保证变量因素差异减少到最小。实验结果是实验班比普通班成绩要好一些,素质要高很多。

四 研究过程记录 创设宽松环境,营造 愉悦氛围。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最富灵性的智慧的火花,他需要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这种环境是创新素质不可缺少的养料,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使创新能力成为可能。经过研讨,制定出情境教学法,力求导入新颖,引人入胜,首先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为整节课的学习起了好头,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次,小组研讨学习,让学生自主,自由畅谈,让学生学会质疑,由老师问,变为学生问,诱导学生积极探讨,活跃了思维,活跃了课堂,发挥了主体性。教给学生方法,大胆改革课堂结构,让学生走上讲台。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和学的最高境界,教会学生“教学”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经实验教师共同探讨,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讲课,而我们则要肩负起帮教重任,教学生教学方法,备课技巧,帮他们设计讲课思路结果学生兴趣浓厚,备课认真让我们佩服,搜集材料之广让我们惊叹,教学中创新思维的体现更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往往具有我们所不具备的对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更了解他们的爱好与追求,在讲课过程中不仅吸收了知识、培养了创新能力,还使学生的口语表达组织能力,应变能

力等有了很大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不同学生的讲课方法,授课风格均有各自的长处,有时还真起到“师生互补”的作用,学生能力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受益匪浅。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天天成语走廊”成语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含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 一朵奇葩,通过成语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开展历史故事大赛,通过此项活动,评出优胜奖,校园掀起了历史故事的热潮,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潮,给学生全新的感觉。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0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一致和统一,现代教学理论早已阐明,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并非易事,其中既有教学思想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艺术方面的问题。本文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要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根据小学语文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的,我比较注意把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动口、动脑、动手,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由浅入深、及时点拨、渗透总结,通过学生的掌握,让学生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以阅读教学为例,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有意识地改变“学生跟着老师阅读”的做法,课前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及用什么方法去学,学生明确了“主攻”方向,在阅读过程中就能积极主动地进击并一步步逼近“目标”。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1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 明确任务 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额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任务?一般采用的是下列三种方法。第一种,开宗明义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或是口头讲述)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第二种,筛选讨论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第三种,分布揭示法: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布揭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里品质之一,实践证明,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二、 培养质疑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从矛盾开始,而这个矛盾以往都由教师想当然的揭示:你们学生不明白哪些,我教师就教哪些。这样一来,容易出现课堂上教师问得多,讲得多,学生重复机械被动接受的多,这也是语文科教学一直耗时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问题,学生通读课文后能自己解决,就可指导学生自己去看,以读代讲。

课堂教学素质化是以学生为核心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矛盾应由学生自己提出“我知道(懂得)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多思、爱思、深思,使其“于无疑处生疑”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以表扬为主。对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固然要加以表扬,对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的学生,也要加以鼓励,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满意的问题就批评甚至训斥。要知道,一旦挫伤。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质疑能力将会成为一句空话。

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课内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无论讲课过程中或在讲课之后,都可以提问,使学生逐渐养成“好问”的习惯。

问题提出来了,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争论,靠集体的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加强学生自评和互评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创性意见,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导”将起大作用,导说,导辩,最后教师还要适时小结,去粗存精,统一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长足发展。

三、 善于架梯 展现过程

所谓“架梯”,指的是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享受陈功的愉悦。“乐学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分析学生回答的思维出发点,然后相机引导。

学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错,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重新思维,重新认识,由不懂到懂,这就是展现训练过程。展现训练过程是每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素质教育的“面相全体”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能遗漏了那些差生,教师就要设计方法,比如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降低问题的坡度(即前提所及的“架梯”)让学生循环渐进地逐步弄清楚。那种把结果和盘托给学生的“好心”做法,是有损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的。

发展训练过程,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发展相结合。比如理解课文,有着三个层次:第一层,表层性理解,就是知道课文说的“是什么”回答问题只是复述课文中的内容;第二层,解释性理解,就是懂得课文内容中锁隐含的“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能概括出课文举一反三。乃至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有不少教师就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还可设计“弹性作业”,不同层次学生有相应的作业要求,这样做到目标多元化,更是“面相全体”的提现。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2

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他们也是人,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培养和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以把课讲清楚为满足,而是要千方百计运用各种方法把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把教学中的问题分成等级,给每个学生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且要适时地认同、肯定、表扬或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练习中,教师可以把作业按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分为几个等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出不同程度的习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在单元测试中,教师可以把试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由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这样可以避免低分的出现,克服学生怕考试的心理;而学习较好的学生必须完成所有的试题,这样可以扩大视野。当他们多次取得好成绩,就会感到信心十足,进而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挥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生活中发现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进而采用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并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积极创造开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积极的思索和产生探求未知的厚望,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讲授三相四线制中线的作用时,我特别提出来前些天夜自修课发生的事。当时教室里灯光突然变得很亮,很快就有几盏日光灯被烧坏,而与此同时,邻近一幢办公大楼的灯光却很暗。学校电工很快排除故障,并及时恢复了正常供电。我只在黑板上画出了三相四线制照明电路示意图,将电路故障分析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有的学生大胆提出三相不对称负载星形联接时若中线断开,负载中性点电位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负载相电压不再对称,并列出详细分析过程:教学楼负载小,阻抗大,相电压大于额定电压;办公楼负载大,阻抗小,相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所以教学楼日光灯会烧坏而办公楼灯光却很暗。有的学生还说,《电工基础》教材162页中明确指出:“在三相四线制中,规定中性线上不准安装熔丝和开关,有时中性线还采用钢芯导线来加强其机械强度,以免断开。”一个生动的例子,一场活跃的讨论,一个知识难点就这样被解决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手脑并用

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应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通过实验实习,手脑并用,亲自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探索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如在“电阻测量”的教学案例中,我向学生提出“电阻测量和误差分析”的实验课题和实验要求,并公布给出的实验仪器和元器件,要求学生按照课题要求,自行选择实验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电路,自行制定实验步骤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小组选用“惠斯通电桥”测电阻,有的小组采用“伏安法”测电阻,也有的实验小组选用万用电表直接测电阻。实验结束后,我及时引导学生比较实验结果,总结各种方案的特点,最后一致选出最佳实验方案:“惠斯通电桥”测电阻。可见,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实验的具体步骤和一些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了研究电工问题的实验方法,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喜悦

教师要善于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研究的问题上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学习的能力。我在分析三相交流电路部分一道例题目时曾作了这样的尝试,并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如图所示电路中,感性负载阻抗Z=(8+j6)Ω,电源线电压UL=380V。(1)计算电路有功功率P和功率因数;(2)若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8,则可接通开关S,试求电容C及线路总电流I。

我另辟蹊径,引导学生回顾单相交流感性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的分析方法及补偿电容计算公式。学生很快在黑板上写出

在此, 我巧妙设疑:三相交流电路补偿电容能否有类似计算公式?不久, 学生相互讨论, 得出了相应计算公式:。此后, 我及时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公式的相互关系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让他们在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学生在课后一致反映, 在这种主体性学习中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电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轻松学习,自主学习,使他们的主体性在愉快的学习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周绍敏主编.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篇13

乔丽珍北京市延庆县教科研中心102100

提要: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蓬勃发展、课改大潮的日趋涌进,教学方法改革十分活跃,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广大教师都探索和创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不少教师在新方法的尝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发挥教学中的双主体作用,实现其终生教育奠定其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主题词:发挥双主体作用

一、问题的缘由:

当今,人们都在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新的教学形式,努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但这些新的教学形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是否体现的充分、效果如何?请看两个教学片断:

事例1:我在某小学听了一节一年级美术课《吹泡泡》,教师也力争为学生创设一个活动空间。为此,一上课教师便用简短的语言向学生说:“请同学们拿起吹泡泡的工具放开、大胆地吹,看谁吹的泡泡多、吹的泡泡高”。教师启发性的话语结束后,同学们却悄悄地将小瓶从桌子上拿起来,弯着腰在桌下吹,老师便大声地说:“站起来吹”。学生站起来后,还是不敢放开的吹,我问几个学生,为什么不站起来使劲的吹?这几位同学一起小声地说:“我们不敢,老师太厉害”。事例2:有一位老师在上一年级美术课《看谁的风轮转的快》时,老师把学生分为5组,每组5-6人采取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分析各组风轮的制作方法和转动原因。教师话音刚落,学生马上活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透过“热闹”场面的背后,发现有的小组为了玩,抢夺风轮,在抢、夺过程中发出的争吵声;还有的小组各自为阵、各干各的事,草草看完后,有的就呆呆的等待老师下一步的教学,有的就谈论与本题无关的内容,还有的小组只有两个学生始终在观察、分析,不让别人动,其他同学就成了他们的陪衬,当观众。只有一两组学生在做有效活动,相互观察、讨论。其他小组表现得如何?有什么问题?老师无动于衷。

通过这两个事例,我想了很多,如果我们的老师都像这样,或做教学的主宰、居高临下、严厉对人或者放开手脚、对学生的活动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不求实效或思想僵化、包办代替,这样的教师和教学,怎能符合当今课改的需要,将课改落到实处,为此,笔者结合这些现象提出几点建议和想法。

二、想法与建议: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

念。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保证。现在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唤起学生自主、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必须摆正自己位置,和学生建立起人格上平等、学业上指导、情感上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自己当成活动中一员,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具体做法:

1.加强师生情感教育,把微笑送给学生。

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归根到底是一种感情教育”。实施美育就要融情于 1

教、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教师动用真情去教育学生,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鼓舞,是教育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为此,教师不但要有过强的知识、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对学生的态度,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用教师的爱去感染学生。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走进课堂就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慈祥的目光面对每个学生,使学生消除怕教师怕参与教学的心理障碍;然后在以充沛的精力、生动的语言、深切的情感去引导学生,把学生带进愉悦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萌发参与热情,为学生自主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创设利于师生互动的环境,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有关实践证明: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温床。学生的发展更需要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为了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要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当好学生的良好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将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空间“秧田型”改为“半圆型”或“圆桌会议型”、“马蹄形”、“小组合作型”等多元化空间;教学还可以结合美术的不同学习领域,设置各种不同活动区如:“工艺制作区、绘画实践区、欣赏探讨区”等等,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都能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研究、探索、实践,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也促使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稳定性。

(二)更新教学方式,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实践创新的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的更新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活动性和实践性,在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掌握技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以发展。为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1.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录像课件、实物演示,让学生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进行探究;还可以通过老师创设的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如:游戏、成品的“拆和恢复”活动进行实践探究;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竞争中去探究;通过网络查询进行自主探究。这样的设计即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又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创设自由表现的环境,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方法。小学生的特点:活泼好动,而教材的知识内容是“静止”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关键是教师要创设一个让学生自由表现实践的机会,把“静”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乐于、敢于、表现自己的所知、所想、所做,使课堂形成了和谐、融洽、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氛围。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一切机会,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拼拼、摆摆、折折、剪剪、摸摸、做做、画画等活动中观察、思考、体验、切磋、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的需求,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创设小组学习情景,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美术的特质在于其可视可感的形象性,这种形象性便成为

区别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正因美术有这一特点,学生通过集体合作,更容易从可视的作品中,感受集体的力量、体验与人合作的乐趣、提高合作意识。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形式,在美术“四个领域”学习中,进行自由评述、辩论、质疑,让学生敢于怀疑、大胆想象、把自己的想法、见解、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交流中,学会相互尊重、相互启迪、相互学习;在合作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主体发挥的实效性。

首先教师要以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以信息诱导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使学生敢于提问题,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知识的发现、创造与分享。

2.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意识强,容易出现“乱”的现象,我们要把握时机合理调控,使活动“乱中有序,动中有悟。”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①.在学生合作或探究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安排恰当的时机,提出能让学生深入思考、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一年级《多彩的拉花》一课,为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材中拉花的不同剪制方法,我们可以在此设计一个小组探究的形式,找出这些折剪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活动中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②.在学生合作或探究中教师要善于调控、把握节奏,放得开、收的拢,不要在学生讨论和探究的关键处结束讨论,造成学生兴趣未尽、讨论问题不够深入或者时间过长不收场,使学生的讨论和探究的兴致点丧失。

③ 在学生合作或探究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组的学习情况,在个别组、个别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时,教师要注意询问、引导;在学生遇到问题的关键处要加以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有序活动。

④ 教师的引导要把握个“度”,不能搞成问答式,按教师的思路去交流。只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

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对于学生的观点,不做更多评价,多给鼓励,重在启发,使学生消除紧张感,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总之,只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和引导,才能使学生的参与权、质问权、方法的决定权落到实处。为了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来正确理解和发挥起主导作用。⑤

2005年2月 ⑤参考文献:

1. 周玉森 《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试教通讯》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9期 26

页。

2. 白彬华《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实验论坛》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级 4页。

3. 张毅 《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思考》《北京教研》2003年1期14页。

上一篇:应聘前台接待英文简历下一篇:小狗与小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