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工程师的分类

2024-08-25

IT工程师的分类(共8篇)

IT工程师的分类 篇1

IT行业分类

IT行业总体来说分为三个方面:

1.网络

2.软件

3.集成电路

如果您希望进入IT行业,那么您先要确定进入这三个方面中的一个。

三个方面的就业方向:

1.集成电路方向,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方向,需要求职者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很能通过培训来补充,需要很好的类似于大学教育的培养;这类人才就业面很窄,但如果就业了,其薪水很高(当然要看企业的情况)

2.软件方向,这个方面比集成电路设计在专业上相对宽一些,一个好的软件工程师,也需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常规的培训可以使一个没有软件基础的人成为一个软件蓝领,但要成为软件设计人员,还是需要相当的工作与学习时间;这类人才大多就业于软件企业;

3.网络方向,这个方面涉及的面就比前两者宽得多,通过培训可能从一个对网络技术不了解的人逐步成为网络的工程师,因为网络技术是一种更偏向于操作的技术。在就业面也宽得多,因为信息化是一个全社会的工程,政府、企业都在进行信息化,都需要在网络方面寻找合适的人才进行其网络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

因此,从就业面来看,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集成电路工程师

现在社会、学校、企业都兴起了一股软件工程师培养热,这是一种误导,的确我们需要大量的软件工程师,但现在的培训还只是一种软件编写的人员培训,以后这种培训出来的学员是否真正能成为软件开发的主导力量,这还是一个疑问,我们的软件公司是否有足够的位置留给这些软件CODING人员?

而不同的是,网络工程师却是各行各业所需要的。

什么是网络工程师,我们可以从企业信息化的岗位体系中作一些了解。企业(或政府)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以下四种人:

1.企业信息化主管:负责信息化建设中的目标与方案决策,信息化建设中的方向研究;

2.工程技术人员:负责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建设,包括设备、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建设;

3.运行维护人员:负责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基本的开发;

4.操作应用人员:主要应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本职工作。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运行的过程来看,一个企业会把建设过程以外包方式交给专业的IT公司来完成,于是一般一个企业不会有IT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说IT 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都集中于专业的IT公司;而当信息化系统建成后,企业一般会有一个人,或一个组来负责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这部份人是企业必配的,而且从成本角度来看,企业会招聘一个对网络设备、网络系统、数据库、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以及基本网络开发都有所了解的人来负责其信息化系统,这类人一般叫网管。这类人的知识是水平性的,多方面的,但不是特别专业的。如果当企业真正遇到非常专业的技术问题,一般会让这个网管带着问题咨询专业的IT公司。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工程师的就业面会远大于其它两类工程师。

那现在社会中有很多称呼为网络工程师的认证培训或培训认证,我们如何来选择呢,我们可以网络技术的系统来分析与了解:

1.网络设备技术,这主要涉及网络的硬件建设,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组局网、广网,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是CISCO、NORTEL;

2.网络操作系统,这主要涉及操作系统的系统管理与网络管理,这方向有代表性的是WINDOWS 2000、UNIX、LINUX等;

3.网络数据库,这主要涉及应用于网络的数据库,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是SQL和ORACLE等;

4.网络安全,大家不应把网络安全片面的想成对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的安全,其实安全问题在网络的各方面都存在,在这方面国内还没有出现比较好、比较全面的认证;

5.网络管理,这涉及一个局网、广网的综合管理、优化、计费等等,也没有一个综合性的认证;

6.网络应用开发,企业的网站的基本开发、互动性开发,技术有HTML、ASP、JSP、JAVA等等。

IT工程师的分类 篇2

2015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首次引入了政府报告,“互联网+”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产业发展[1]。

每个传统行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2],“互联网+”在各行业在行业能力提升中都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信息化将在这个“互联网+”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化已成为组织管理变革和流程创新的必然选择。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信息总监)作为信息化的直接领导者,其素质、地位和职责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或政府信息化的成败。CEO-CFO-CIO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三驾马车。我国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很多IT投资没有产生相应的效益,甚至是失败,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缺乏CIO这样的人才[3]。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将需要大量的CIO人才,CIO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IT工程师经过若干的岗位磨炼和晋升要素的获得才能够达到培养CIO人才的目的,文章针对IT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对各类企业人员从IT工程师从成长为CIO有着一定的帮助。

2 IT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研究(Research on IT Engineer's Key Stage of Growth)

通过对相当数量的软件企业(以下简称为乙方)及需方企业的IT部门(以下简称为甲方)相当数量的优秀IT工程师的数据采集及分析,挖掘和分析了优秀IT工程师的成长关键阶段[4],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

3 IT工程师职位体系研究(Study of IT system engineer)

3.1乙方IT工程师职位体系研究

要了解乙方IT工程师成长历程中各关键阶段影响职位晋升的要素,首先要分析乙方工程师的职位体系[5]主要职位的职业发展路线。基于中软国际、软通动力、东软等软件企业的调研数据,在乙方企业中,典型职位体系如表1所示。

表1中,助理、专员、高级专员、主管、高级主管属于初中级职位,其余属于中高级职位,根据职业发展路线又分为开发类、实施咨询类、产品类、测试类及品质类。

以软件开发为例,开发类分为软件技术和软件开发管理两类,软件技术类的职业发展路线如图3所示,软件开发管理类的职业发展路线如图4所示。

软件技术类为技术人才,其特点为善于独立思考,做事谨慎细致,热衷于专研技术及其创新,对新技术敏感,技术涉面广。软件开发管理类为复合型技术人才,其首先要精通技术,然后还有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能团结人;精通软件工程的流程与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资源的有效使用等。

以软件开发为例,实施咨询类分为IT咨询和IT实施两类,IT咨询类的职业发展路线如图5所示,IT实施类的职业发展路线如图6所示。

IT咨询类首先要熟悉IT技术及项目管理流程,然后还有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深入的行业知识,偏重于行业业务。IT实施类首先要熟悉IT技术及项目管理流程,然后还有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行业知识,精通产品,偏重于产品与行业的结合。

以软件产品为例产品类主要对应的职位为销售,首先要熟悉IT技术及应用方案,然后还有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深入的人脉关系,偏重于公共关系,其职业发展流程主要包括初级程序员、程序员、高级程序员、售前顾问、销售经理、高级经理、销售总监、CMO,详细如图7所示。

以软件产品为例测试类、品质类都需要熟悉IT技术及项目管理流程,精通QC与QA过程管理,强调沟通,属专业技术人才,其职业发展路线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

从IT工程师开发类、实施咨询类、产品类、测试类和品质类等职业发展路线图可以看出,精通技术是乙方各类职业的根本要求,也是IT工程师人生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首先精确掌握一门技术,才能触类旁通的掌握其他技术。精通技术不仅仅是为了精通技术,而是为了触类旁通,为了掌握精通技术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体会身处技术顶点的感受和境界,只有这样,下一次准备或需要进入甲方领域时,才会有明确的目标。

3.2甲方IT工程师职位体系研究

要了解甲方IT工程师成长历程中各关键阶段影响职位晋升的要素,首先要分析甲方工程师的职位体系,主要职位的职业发展路线。基于威孚高科、华润安盛、华润华晶、华润矽科等制造型企业的调研数据,在甲方企业中,典型职位体系如表2所示。

表2中,助理、专员、高级专员、主管、高级主管属于初中级职位,其余属于中高级职位,根据职业发展路线又分为技术类及管理类,技术类的职业发展路线如图10所示,管理类的职业发展路线如图11所示。

甲方技术类首先要有创新意思、精通技术,熟悉IT技术及项目管理流程,精通软件工程的流程与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资源的有效使用等;甲方管理类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知识、信息管理知识、信息系统知识、流程管理知识、项目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公共管理知识、信息变革知识、信息战略知识、信息文化知识及数据分析与处理知识。

3.3乙方到甲方的转变要素分析

从上述乙方和甲方各类职业发展路线可知,初中级职位的岗位性质为纯技术型,由于技术型岗位多,空缺多,升迁难度是相对容易的,升迁的关键因素特征总结为:(1)依靠个人努力可以实现;(2)侧重于技术的学习与提高;(3)侧重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中高级职位的变迁岗位性质为管理技术型,由于管理技术型岗位少,空缺更少,所以升迁难度较难,升迁的关键因素特征总结为:(1)除个人努力外,也需要机遇;(2)知识获取和经验的积累不再单纯局限在技术层面,更多的精力需聚焦在管理和业务层面;(3)侧重于管理能力的培养。

IT工程师要实现从乙方到甲方的转变,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

技术能力包含了六大基本素质,即良好的编码能力、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精神、认识和运用数据库的能力、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软件工程的概念和求知欲和进取心。

管理能力是指其既要懂得管理,也要学会配合管理。懂得管理,是指既要学会管理工程(进度、过程、资源、需求分析、客户交流);也要学会管理人,表现在重视团队建设,重视团队合作,重视团队文化建设,重视团队的凝聚力,重视管理者的个人感染力[5]。

根据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过程,重要影响因素包含了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及个人因素,要谋求实现乙方到甲方管理岗位的转变,需从技术和机遇两个方面分析转变要素。在技术上方面:(1)需要专注于某一特定行业,精通行业的各个业务过程,成为行业专家;(2)考虑到很多公司在实施CPS(信息物理系统)的时间节点上会有招聘资深IT管理人员的需求,精通某一著名产品,例如:SAP、Oracle等ERP产品。在机遇方面:(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从甲方公司赢得Offer;(2)通过猎头戒招聘网站。

4 IT工程师成长历程关键阶段晋升要素模型构建(Construction the key elements model of ITengineer growthup)

IT工程师职业生涯可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创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基于此四个阶段构建IT工程师成长历程关键阶段晋升要素模型,详细如图1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6—18周岁为启蒙期,主要完成基础学习;18—26周岁为准备期,该期间接受高等教育,培养技术能力和学习管理知识;毕业后四年间为磨合期,包括了现场实习和入职初期,该阶段主要提升技术能力和培养管理能力;30—36周岁为转折期,入职5—10年后经过磨炼创立,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相对成熟;该阶段后的36—45周岁为黄金二十年,该阶段为职业生涯的成熟期,根据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层次,将决定了IT工程师的职业生涯是进入了维持期、发展期还是停滞期。

经和调查样本数据[4]对照,IT工程师成长历程关键阶段晋升要素模型与样本数据吻合度达到90%,验证了本模型的可信性。

5结论(Conclusion)

论文基于IT工程师成长历程中初中级职位升迁、中高级职位升迁关键阶段对应职位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其职位晋升的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结合IT工程师晋升要素的途径及其职业生涯各阶段的时间节点来完成IT工程师成长历程关键阶段晋升要素模型的构建,该模型可以协助工程师根据自身情况更好的制定其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5(2):191-205.

[2]Neumann-Staubitz P,Neumann H.The use of unnatural amino acids to study and engineer protein function[J].Current Opinion in Structural Biology,2016,38:119-128.

[3]Dawson G S,Ho M W,Kauffman R J.How are C-suite executives different?A comparativ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survival of American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5,74:88-101.

[4]华驰,廖海,朱建成.IT工程师成长历程中的关键阶段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41-46.

工程项目与IT项目的成本管理 篇3

项目成本管理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

成本控制在不同的项目管理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对于一般的工程项目管理和近年兴起的IT项目管理,其成本管理角度、难点及内容可以说完全不同。笔者下面就以工程项目管理和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为例子,谈谈成本管理的不同表现。

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就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来说,其内容一般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虽然工程项目的投入涉及非常多的物质条件以及人力,但其中的很多因素都是便于量化和计算,而KT程项目管理有很长时间的项目经验积累可以参考,所以成本控制可以从下面工作项目的成本预测、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三方面引以阐述。

1、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1.1工、料、费用预测

1)首先分析工程项目采用的人工费单价,再分析工人的工资水平及社会劳务的市场行情,根据工期及准备投入的人员数量分析该项工程合同价中人工费是否包住。

2)材料费占建安费的比重极大,应作为重点予以准确把握,分别对主材、地材、辅材、其它材料费进行逐项分析,重新核定材料的供应地点、购买价、运输方式及装卸费,分析定额中规定的材料规格与实际采用的材料规格的不同,对比实际采用配合比的水泥用量与定额用量的差异,汇总分析预算中的其它材料费,在混凝土实际操作中要掺一定量的外加剂等。

3)机械使用费:投标施组中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数量一般是采用定额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来的,与工地实际施工有一定差异,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测算实际将要发生的机使费。同时,还得计算可能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及需新购置的机械设备费的摊销费,对主要机械重新核定台班产量定额。

1.2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

工程项目中标后,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作出正确的预测。

1.3辅助工程费的预测

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或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例如混凝土拌合站、隧道施工中的三管两线,高压进洞等,也需根据实施性施组作好具体实际的预测。

1.4大型临时设施费的预测

大型临时工作费的预测应详细地调查,充分地比选论证,从而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1.5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

小型临时设施费内容包括:临时设施的搭设,需根据工期的长短和拟投入的人员、设备的多少来确定临时设施的规模和标准,按实际发生并参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历史数据确定目标值。工地转移费应根据转移距离的远近和拟转移人员,设备的多少核定预测目标值。

1.6成本失控的风险预测

项目成本目标的风险分析,就是对在本项目中实施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对工程项目技术特征的认识,如结构特征,地质特征等。

2)对业主单位有关情况的分析,包括业主单位的信用、资金到位情况、组织协调能力等。

3)对项目组织系统内部的分析,包括施组设计、资源配备、队伍素质等方面。

4)对项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电力的分析。

5)对气候的分析。

总之,通过对上述几种主要费用的预测,即可确定工、料、机及间接费的控制标准,也可确定必须在多长工期内完成该项目,才能完成管理费的目标控制。所以说,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2、围绕成本目标,确立成本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此,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有:

2.1节约原则

节约就是项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检查是否出偏差,以优化施工方案,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人手来达到节约。

2.2全面控制原则

全面控制原则包括两个涵义,即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

1)项目全员控制

成本控制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班组和每一个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如果认为成本控制仅是负责预、结算及财务方面的事,就片面了。

2)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如在施工准备阶段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并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返工费和工程移交后的保修费用。工程验收移交

阶段,要及时追加合同价款办理工程结算,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

3)目标控制原则

目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它是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要落实到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对责任部门(人)的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并同其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4)动态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成本控制过程应遵循“例外”管理方法,所谓“例外”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活动中那些不经常出现的问题,但关键性问题对成本目标的顺利完成影响重大,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3、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3.1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首先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处、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项目经理部是作业管理班子,是企业法人指定项目经理做他的代表人管理项目的工作班子,项目建成后即行解体,所以他不是一经济实体,应对处整体利益负责任,同理应协调好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责、权、利的关系。

其次要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

3.2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技术措施是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作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以寻求较为经济可靠的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提高机械化操作等。

3.3采取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经济措施管制工程成本包括:

1)人工费控制:人工费占全部工程费用的比例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严格控制人工费。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针对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从而达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2)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75%,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一般作法是要按量、价分离的原则,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对材料用量的控制:首先是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其次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再就是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价材料代替高价材料,加强周转料管理,延长周转次数等。

二是对材料价格进行控制:主要是由采购部门在采购中加以控制。首先对市场行情进行调查,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其次是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式,以降低运输成本:再就是要考虑奖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与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3)机械费的控制: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全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时,加强现场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降低大修、经常性修理等各项费用的开支,避免不正当使用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加强租赁设备计划的管理,充分利用社会闲置机械资源,从不同角度降低机械台班价格。从经济的角度管制工程成本还包括对参与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的措施。

3.4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始终贯彻我局“至精、至诚、更优、更新”的质量方针,各级质量自检人员定点、定岗、定责、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和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质理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

3.5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攻意味着在合同执行期间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进展效果,以防止被对方索赔。合同管理者的任务是非曲直天天念合同经,在字里行间攻的机会与守的措施。总之,成本预测为成本确立行为目标,成本控制才有针对性:不进行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就无从谈成本管理了,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应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实践上全面展开,扎实有效地把这些工作开展好。

软件项目成本管理就是根据企业的情况和项目的具体要求,利用公司既定的资源,在保证项目的进度、质量达到客户满意的情况下,对软件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利润。

软件开发项目的投入主要是人力资源,很难量化,而且IT项目管理出现的时间较短,没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可借鉴,其管理的过程较之工程项目更加不可预测,其成本控制也更难,且与工程项目有着完全不同的切入点。

4、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1软件开发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包括:

1)资源计划,包括决定为实施项目活动需要使用什么资源(人员、设备和物资)以及每种资源的用量。其主要输出是一个资源需求清单。

2)成本估算,包括估计完成项目所需资源成本的近似值。其主要输出是成本管理计划。

3)成本预算,包括将整个成本估算配置到各单项工作,以建立一个衡量绩效的基准计划。其主要输出是成本基准计划。

4)成本控制,包括控制项目预算的变化。其主要输出修正的成本估算、更新预算、纠正行动和取得的教训。

4.2软件开发成本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项目成本预算和估算的准确度差。

由于客户的需求不断变化,使得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不断变化。一旦发生变化,项目经理就追加项目预算,预算频频变更,等到项目结束时,实际成本和初始计划偏离很大。

此外,项目预算往往会走两个极端:过粗和过细。预算过粗会使项目费用的随意性较大,准确度降低,预算过细会使项目控制的内容过多,弹性差,变化不灵活,管理成本加大。

2)缺乏对软件成本事先估计的有效控制。

在开发初期,对成本不够关心,忽略对成本的控制,只有在项目进行到后期,实际远离计划出现偏差的时候,才进行成本控制,这样往往导致项目超出预算。

3)缺乏成本绩效的分析和跟踪。

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中,将预算和实际进行数值对比,但很少有将预算、实际成本和工作量进度联系起来,考虑实际成本和工作量是否匹配的问题。

5、鉴于软件开发项目的特殊性,其项目成本管理的切入点也完全不同

目前常用的软件项目管理工具都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功能,如微软的Project2000侧重管理、规划任务,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跟踪这些任务,偏向于进度安排z与跟踪控制;RUP侧重于用户需求的描述,PVCS侧重于软件变更管理。这些软件项目管理工具都在不断的完善其功能,虽然也有成本管理的功能,但总的来说大多数都不能用来进行软件成本估计,缺乏事先成本控制,不能和估计数据自动化协调,不能自动化地利用历史数据库中的数据。当前的项目管理工具并不能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

要解决了成本估算准确度差的问题,工作量和实际成本匹配的方法进行成本的绩效分析和跟踪使得项目成本能够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软件项目的成本管理可以从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角度寻求解决。

5.1系统总体设计

虽然目前已有不少项目管理软件,但一般只是管理软件进度和跟踪监督,和软件估算是项目独立的,而且目前还没有成型的软件项目成本管理软件。鉴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特殊性,应该以进度、人员、成本、变更为中心,综合设计软件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以此为基础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和设计。

5.2系统功能设计

1)成本估算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精确的软件成本估算是进行有效的软件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常用的软件估算方法有:算法模型法、专家判定法、类比估算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

2)预算变更管理可以记录每一次资源和成本的变化,保持完整的有注释的历史记录。

3)成本基准计划是成本控制的标准。即使最好的项目经理采用最优的成本估算方法,也不可能使预算和实际成本完全一致。因此,项目成本估算应该预留总成本的5%-10%作为不可预见的成本,用于应急项目成本,在成本估算和预算之上。成本控制的基准是项目管理人员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允许的偏差范围。在一个项目的进行中,成本基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用户的需求变化,项目的变更请求基准计划可能会得到不断的校正。

4)进度计划分为控制计划和执行计划,允许用户实时查询进度计划以及实际进度状态。成本估算通常与工作量联系起来考虑,成本的跟踪控制过程也是进度计划的执行与调整的过程。

5)成本控制是根据成本基准计划来控制项目预算的变化,成本控制过程的主要输出是修正的成本估算、更新预算、纠正行动、完工估算和取得的教训。成本绩效分析和跟踪将预算和实际进行数值对比,将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工作量进度联系起来,考虑实际成本和工作量是否匹配。系统解决实际成本和工作量匹配的方案。如果实际成本和实际进度不匹配则重新调整计划,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项目成本失去控制。

6)过程数据库存放项目的成本管理过程的历史数据,它由已完成项目的数据构成。这些数据可用于成本估算,成本计划,绩效分析等方面。它除了为进行新的项目成本计划提供依据,也可以为进行中的项目提供实时的过程数据。在项目初始基准计划制定时期,以过去类似项目的历史过程度量数据为经验,制定基准计划,执行计划。将本次项目开发执行过程的过程度量数据存入数据库,作为下一次开发计划制定的经验数据。这样,计划的制定越来越接近实际。

IT系统工程师的基本职责 篇4

1、负责机房、云服务的维护和管理的日常工作。

2、负责性能数据、日志分析工作,推进系统性能提升,并给出优化建议。

3、负责日常数据备份、服务监控。

4、负责商管系统、POS系统、桌面等运维,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操作流程。

5、负责公司店铺商品的盘点工作。

6、负责公司线上平台的推广及维护工作。

任职资格

1、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毕业。

2、具有很强的故障排查能力,重视流程规范,有很好的技术敏感度;敏锐的风险意识和良好的风险识别能力。

3、有扎实的系统理论知识,有数据库操作及开发经验。

4、熟悉网络、服务器、虚拟机、防火墙、WIFI、触摸屏等设备。

系统测试IT工程师的简历 篇5

(86)139-XXXX-XXXX       XXXXXXXXX@163.com

求职意向             系统测试工程师

教育背景

2011.09~ 2014.03        XXXXXX(学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硕士(免试)

.09~ 2011.07        XXXXXX(学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士

GPA:3.36              全院排名:第三

项目经历

.01 至今           XXXXX课题                  研究生

u 作为项目独立完成人,研读了智能交通领域中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方面的算法,包括帧间差分法、背景差分法、光流法、Mean-shift算法、推理算法等;

u 在目标检测与跟踪方面的背景及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目标检测及跟踪算法,提高了检测及跟踪的检测效率以及准确性,能够解决存在遮挡的目标的跟踪的问题。

2012.07 ~ 2013.01      XXXX智能养老服务平台系统                  研究生

u 在此期间带领着本组的小队员们进行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模块设计、编码实现及测试。自己悟出了一些团队之间需要及时的沟通以及团队管理的一些道理。

2012.07 ~2012.11       XXX管理系统的三期工程                      研究生

u 参与XXX管理系统的干部聘用模块的开发,此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该系统更多的设计到的是流程的控制。掌握了如何利用前台Jsp页面和后台Java程序配合实现更快捷、更准确的流程控制。

2010.09~ 2011.07              XXXXXX学院网站的设计       本科

u 本科在校期间参与我们学院网站的整个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软件总体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编程、调试以及测试。在此期间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第一次全面的参与整个开发流程。对软件测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社会活动

.09~ 2011.07        XXXX二班                        班长

u 组织我班同学做有关“就业方向,就业前景”市场调查,为确定以后的就业方向打下基础

u 策划“社会公德在我心”活动,旨在提高同学们的道德素养

u 制定“不抛弃,不放弃”方案,鼓励和帮助挂科的学生突破分数线,顺利毕业

u 策划“汤姆一通实地感受”活动,并得到同学和老师好评

奖励情况

u 学术类: XXXX大学一等奖学金(前2%)                      4次

XXXX大学“中国移动杯”教师教育专项奖学金(1/36)

XXXX大学三等奖学金(前10%)

u 社团类: XXXX大学校级三好学生(前10%)                   3次

XXXX大学优秀共青团员 (前5%)

个人技能

u 具备Java编程能力,有Java项目经验,熟悉PS、FLASH

u 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u 获得中级软件设计师证书

u CET-6,有翻译计算机相关专业文献的经历;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阅读和撰写商务便函

自我评价

u 对软件测试具有极高的热情,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

u 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激情,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较强的社会公德心

u 善于沟通有亲和力,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处事灵活、适应力强,富有创新精神

IT运维工程师岗位的职责 篇6

1. 负责企业无人机光伏巡检系统云端专家系统的运行安全、平稳,为客户提供畅通、快速、良好的服务感受;

2. 负责服务器基础环境的部署、配置、办公软硬件、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保障公司IT设施运行平稳;

3. 负责办公软硬件、网络环境的故障排除、办公设施的规划与改造,不断提高办公IT设施的易用性和安全性;

4. 负责公司网站、企业邮箱、业务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和基础用户支持;

5. 负责处理公司网络和服务器方面突发事件,紧急事件;

6. 负责公司软件产品的安装指导,承担部分软件售后技术支持工作。

7. 企业临时交办的相关任务。

任职要求

1. 计算机、信息IT类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2. 精通Linux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了解体系结构,以及邮件、网站等应用系统的维护、管理,熟练掌握Python/Shell/go/java等至少一门语言;

3. 熟悉业界主流技术,如Nginx、Tomcat、Mysql、Postgresq等;

4. 熟悉Zabbix、Nigos等监控工具,熟悉Saltstack、Ansible等自动化运维工具;

5. 熟悉最新的计算机配置和服务器配置,并能独立部署,掌握排除一般软硬件故障的办法;

6. 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熟练阅读涉及产品和技术的英文文档;

IT工程师的分类 篇7

目前, 全球IT服务外包业务已经在逐步扩大, 并迅速发展到印度、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IT服务外包有助于吸引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劳动力助推国内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教育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解决IT大学生的就业, 促进大学教育的发展。然而, 在IT服务外包工程人才教育上, 中国的高校还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 职业素养重视不够, 外语应用能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 因此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很难满足服务外包工作的需求, 人才链与企业链脱节, 导致严重限制了IT服务外包公司的业务扩展。在全球化视野下, 我国作为服务外包的大国如何发展既有本国特色又适应全球要求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教育, 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课题。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 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 是高校创新服务外包人才理念的重要探索。

1 当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1) “X+1”模式。对于全日制本科X为3, 高职院校X为2, 学生前2~3 年以学校学习为主, 同时安排实训课程, 最后1 年到企业实习, 在参与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掌握企业需求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职业素养, 积累项目开发经验。

(2) 项目驱动模式。该模式起源于20 世纪80 年代的德国, 以学生为中心, 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培养独立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采取案例为导向, 所有课程都是围绕项目, 学生可以在“做”中学习, 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熟悉软件行业的标准流程, 并有能力承接软件开发业务。

(3) CDIO模式。CDIO是工程教育的新模式, 它与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 因此已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的一个共同的模式。它以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为载体指导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CDIO强调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强调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

(4) “订单”模式。这种模式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符合我国人才市场供求现状的需求。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优势主动寻找企业合作, 制定共同培养人才的计划。

2 卓越工程理念下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外包人才是复合型人才, 他们具备的能力包括:一是专业技能, 即既懂行业标准和流程又懂专业领域知识, 如IT服务外包人才就需具备IT项目开发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二是对外沟通、谈判技能。三是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及职业道德。根据服务外包人才能力特点, 开展不同的培养方案。如印度注重软件人才的实践教学, 强调企业与学校的合作, 强调软件产业、教育和个人培训的结合, 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大学主要培养高级软件人才, 小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以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金字塔型结构。中国主要靠专业的培训学校培养IT类人才。学历教育用来研究人才培养, 强调基础理论教育, 缺少实践, 因此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当前的IT人才结构呈“主轴”型, 在“金字塔”的最高端和最低端人才严重缺乏, 在人才金字塔的中间, 人才数量不断扩大。根据服务外包人才的特点, 结合现有人才模式的基础, 将卓越工程理念引入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践中, 形成卓越工程理念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培养优秀的外包工程师为核心, 采用螺旋结构, 划分成4 个区域, 即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的4 大模块, 分别是:IT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拓展知识、外语能力。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完成各象限内的知识学习, 实现由一位新手向优秀的外包工程师转化。

(1) IT专业技能模块。IT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和核心技能。学生在前2 年以在校学习为主, 通过校内实训, 企业工程师提供外包项目仿真环境, 学生在老师及工程师的指导下, 掌握基本的技能。最后1 学年, 学生通过下企业参与企业外包项目的研发过程, 掌握核心技能, 积累项目研发经验, 提高职业素养。

(2) 外语能力模块。学生入学后先学习通识英语, 包括英美社会与文化以及跨文化交流, 让学生了解国际文化, 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 提升沟通技能。专门用途英语包括服务外包专业英语、IT专业英语, 能用英语处理专业领域的事物。

(3) 拓展知识。企业态度是企业为适应环境、调整市场价值取向逐步形成的。学生充分认识服务外包企业态度的取向, 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从而更快的融入企业。同时, 让学生了解服务外包工作标准和流程, 实现零距离就业。

(4) 职业素养模块。包括国际文化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通过选修文化课程或讲座、论坛等形式, 了解国际文化, 为提升沟通增加砝码, 有助于企业发包和接包的成功。同时, 结合卓越工程理念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卓越工程理念下创新IT服务外包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一致, 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与教师、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完成对人才的培养。当前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大一以公共理论基础课程为主;大二、大三开始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大四以实习为主。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需求脱节,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都有所欠缺。卓越工程理念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应体现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体系划分成3 个层次: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素养类课程是通识教育贯穿于大学的整个阶段。初级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 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 了解最新技术, 并开展双语教学。中级以工程项目实训为核心, 开展职业技能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职业素养课程。工程项目是企业的真实项目, 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通过该项目的实训, 学生的计算机综合操作能力大大增强, 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级包括公司实践和毕业设计, 企业工程师指导实践和毕业设计, 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有效工作的方式、方法。

4 卓越工程理论下IT服务外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培养

当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知识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节, 具体表现在知识更新慢、教学内容深度不够, 这与教师直接相关。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规划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 因此, 在教师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中, 同样需要卓越工程理念的渗透。

(1)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服务外包知识和技能, 才能更好地用于教学, 学校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工程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如教师3~5年进行一次轮岗到, 服务外包企业锻炼, 下企业期间工程项目开发可以替代教学工作量, 通过下企业参与工程项目研发了解当前新技术以及市场需求, 掌握核心技术以及服务外包工作的流程以及标准。

(2) 秉着终生学习的原则, 动态地评价教师。无论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还是在当今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 教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授真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评价一个老师是否优秀, 并不仅仅看学生从老师那学到多少东西, 更多的是看老师是否有创新:创新的观点, 创新的教学理念, 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5 结语

文章基于卓越工程理念的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对义乌工商学院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以及教学进行了改革, 实践证明, 将外包项目引入教学, 企业工程师参与实践教学指导, 以及学生下企业锻炼, 较好地融合了卓越工程的指导思想, 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祝招玲, 马云驰, 刘彦亮.高校复合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 (2) .

[2]鲍蓉, 党向盈.基于CDIO理念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 2013 (20) .

建设工程索赔的分类 篇8

[关键词] 建设工程 工程索赔 分类

索赔在LONGMAN词典是的解释是:“索赔作为合法的所有者,根据自己的权利提出的有关某一资格、财产、金钱等方面的要求”。在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索赔的解释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于并非自己的过错,而是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实际损失,向对方提出经济补偿和(或)工期顺延的要求”。 对于工程索赔来讲,就是允许工程承包商获得不是由于承包商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失。它是国际建筑市场上承包商保护自身正当利益,弥补工程损失与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许多国际项目通过成功的索赔使增加的工程收入达到工程造价的10%~20%,有许多工程的索赔甚至超过了工程合同额本身,“中标靠低价,利润靠索赔”是许多国际承包商的经验总结。而在我国,承包商始终处在劣势地位,许多承包商不敢向发包方进行索赔,实践经验证明,一个不敢、不会索赔的承包商最终是要吃亏的。

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索赔,但施工阶段索赔发生较多。索赔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它是一种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的、合情合理的行为。它应遵循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三原则。客观性是指发生的索赔事件是真实存在的,且导致的损失是有证据的;合法性是指索赔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导致的损失有因果关系;合理性是指索赔事实在合同条款、法令或惯例上合理,需要合理论证和合理计算索赔值。一个索赔事件,可能符合三项准则,或两项准则,或一项准则。用下图把索赔划分成7个区域,处于合法性范围的1-4区索赔相对比较容易获得成功;而处于5-7区的索赔,由于缺乏合法性,一般不容易获得成功。

现在我国建筑市场对外开放,国内承包商必须尽快成长起来,培养一批合格的合同管理人员来从事工程的索赔管理工作。因此,认识索赔的分类,对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提高管理水平会起到促进作用。 现浅谈一下工程索赔的分类。

一、按施工合同中涉及的有關当事人分类

1.发包人与承包人间的索赔。这类索赔大多是有关工程量计算、工程变更、工期、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争议,当然也有工程中断、合同终止等其他违约行为的费用补偿。

2.总承包人与分包商间的索赔。指在总包合同中,涉及到总承包人与分包商之间的索赔。这种索赔一般情况下体现为:分包商向总承包人索要付款和赔偿;总承包人对分包商罚款或者扣留支付款等。

3.承包人与供货商之间的索赔。这种索赔多体现在设备或货物的质量不符合技术要求、数量上的短缺、迟延交货、运输损坏、不按时支付货款等。

4.承包人和发包人向保险公司的索赔。这类索赔多是承包人和发包人受到灾害、事故或损害、损失,按照保险合同向其投保的保险公司索取赔偿。

5.发包人与监理单位的索赔。这种索赔主要是在监理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因双方的原因或单方原因使合同不能得到很好的履行或外界原因如政策变化、不可抗力等而产生的费用补偿。

二、按索赔的目的分类

1.工期索赔。由于发包人的原因,而导致承包商施工进程延误,承包商要求将原来的竣工日期顺延一段合理的时间,以确定新的竣工日期及维修期,以免承担延长工期的费用赔偿,以及为工期顺延向发包方确定有关费用赔偿,称之为工期索赔。工期索赔形式上是对权利的要求,以避免在原定合同竣工日不能按时完工时,被发包人追究延期违约责任。一旦获得批准合同工期顺延后,承包人不仅免除了承担延期违约赔偿的风险,还可能因提前完工得到奖励。

2.费用索赔。费用索赔的目的是要取得合理的经济补偿。在合同履行中,当施工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而导致承包商额外的费用支付或损失,承包商对超出报价的这部份额外费用或损失要求给予补偿,以挽回不应由它承担的经济损失就属于费用索赔。

三、按索赔事件的性质分类

1.工期延误索赔。因发包人未按合同要求提供施工条件,如未及时交付设计图纸、道路、施工现场、拖延付款等,或因发包人指令工程暂停或不可抗力事件造成工期延误的,承包商提出的索赔。

2.工程变更索赔。由于发包人或者监理工程师指令增加或减少工程量或附加工程、修改设计、变更工程顺序等,造成工期延长和费用增加,承包商对此提出索赔。

3.合同终止的索赔。由于发包人或承包商违约以及不可抗力事件等原因造成合同非正常终止,无责任的受害方因其蒙受经济损失而向另一方提出索赔。

4.工程加速索赔。由于发包人或工程师指令承包人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引起承包人人、财、物的额外开支而提出的索赔。

5.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索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特殊风险以及一个有经验的承包人通常不能合理预见的不利施工条件或外界障碍,如地下水、地质断层、溶洞、地下障碍物等引起的索赔。

6.其他索赔。因合同文件错误、货币贬值、汇率变化、物价、工资上涨、政策法令变化等引起的索赔。

四、按合同依据分类的索赔

1.合同之内的索赔。指承包商根据该工程的合同条件提出的,具有明确的合同文字依据,可以据此提出索赔要求,并取得经济补偿。如工程量增加、工程变更、加速施工等均属此类。

2.合同之外的索赔。指承包商的索赔要求,虽然在工程项目的合同条款中没有专门的依据,但其权利可以来自普通法律。这种合同之外的索赔属于违约造成的损害或可能是违犯担保造成的损害,有的可以从民事法律的侵权行为中找到依据。

3.特殊的经济补偿索赔。指承包商和发包人依据施工合同,均没有违约或触犯法律,但承包商实际又造成了损失,发包人考虑到实际情况,出于善良的意愿达成双方友好关系的考虑,给承包商适当的经济补偿。一般发包人在以下几种情况发生时,会考虑给予经济补偿:(1)若另找其他承包商,费用会更大;(2)为了树立发包人的形象;(3)出于对承包商的同情和信任;(4)谋求与承包商更长久的合作。

五、按索赔的处理方式分类

1.单项索赔。指在每一件索赔事件发生后都要报送索赔通知书,要求给予索赔的方式。这类索赔通常原因单一,责任单一,分析起来相对较容易,易于双方分清责任达成一致。但此类索赔要求合同管理人员能够迅速识别索赔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此作出反应,依据合同,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发包方提出索赔要求。因此在施工索赔中应尽可能采用单项索赔的处理方式。

2.综合索赔。综合索赔俗称一揽子索赔,一般在工程竣工前和工程移交前,承包商将工程实施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解决的单项索赔集中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提出一份综合的索赔报告。由合同双方在工程交付前后进行最终谈判,以一揽子方案解决索赔问题。由于在一揽子索赔中许多干扰事件交织在一起,影响因素比较复杂而且相互交叉,责任分析和索赔值计算都很困难,索赔涉及的金额往往又很大,双方都不愿意或不容易作出让步,使索赔的谈判和处理都很困难。因此,综合索赔的成功率比单项索赔要低很多。

索赔完全在于承包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是全面、履行合同的重要保证、是落实和调整合同双方责、权、利的手段、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受害者的权利,它能对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起着促进作用和使工程造价更趋合理。

参考文献:

[1]王平李克坚:招投标·合同管理·索赔.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2月

[2]李建设吕胜普:土木工程索赔方法与实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0月

[3]方俊胡向真:工程合同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4]雷俊卿杨平:土木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5]杨晓林冉立平:建筑工程索赔与案例分析.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2月

上一篇:2015人力资源科半年经济活动分析下一篇:关于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项检查工作的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