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

2024-08-26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精选8篇)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 篇1

一、教科所2012年工作总结

围绕州教育局2012年的中心工作,按照“加强教育科研、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职能要求,州教科所2012年重点完成了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和指导

1.开展全州普通高中高考复习备考调研指导活动。

先后深入楚雄一中、师院附中、州民族中学、东兴中学、紫溪中学、天人中学、南华一中、双柏一中、牟定一中、禄丰一中、元谋一中、武定一中、永仁一中、姚安大成中学等14所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

2.举办高考复习备考研讨会,组织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参加相关活动。

3月4—5日,组织教研员及骨干教师98人参加了在玉溪市举办的“普通高中新课改与新高考研讨会”。

3月9—11日和3月16—18日,组织全州高(完)中教研组长及高三教师近300人参加了省教科院举办的2012年度高考研讨会。

3月16—17日,在州民族中学举办了“2012年高考备考研讨会”,聘请有五年“新高考”经验的银川一中优秀教师到我州开展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复习专题辅导,教科所教研员分别在各科培训会场作了单科备考冲刺前的具体安排。全州757人参与学习培训,反响良好。

11月,在师院附中举办全州首届音乐、体育、美术学科高考备考研讨会,邀请省教科院和昆明市的专家作专题报告,并组织州内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研讨和交流,97名高中音、体、美教师参加了活动。

3.组织全州高三学生参加全省两次模拟统测。

按照省教科院的统一安排,于3月1—2日组织全州11240人参加了2012年全省高中毕业复习统一第一次检测,于4月19—20日组织全州11569人参加了2012年全省高中毕业复习统一第二次检测。每次统测结束后,州教科所都及时对检测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通过网络和《教学研究》(内部资料)将相关情况向县市、学校作反馈。

4.全面启动新一轮全州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

5月14日,州教育局召开了全州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全面部署和安排了全州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随后,州教育局下发楚教通【2012】53号文件,成立了全州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组和联络小组。7月,州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全州各高(完)中学校上报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进行论证和评审,为全州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奠定了基础。

5.组织高(完)中校长和教研人员外出学习考察。

9月13日—15日,州教育局组织部分县市教育局长、全州高(完)中校长和州教科所高中教研员30余人赴德宏州学习考察,对瑞丽一中、陇川一中、德宏州民族中学等校的办学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对这些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进行了充分的吸纳和借鉴。

6.认真筹备召开全州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分析会。

经过认真筹备,11月12日,州教育局在楚雄召开了全州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分析会。会议全面总结了全州2012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认真研究部署了全州2013年高中教育教学、特别是高考备考工作。2012年,普通高考总体上又有较大提升,高分段的比例及提升幅度均有较大突破。总上线(二专以上)率为99.94%,高于全省(96.13%)3.81个百分点;三本以上上线率为60.24%,高于全省(54.99%)5.25个百分点;二本以上上线率为46.41%,高于全省(41.53%)4.88个百分点;一本上线人数由2011年的1370人增至1450人,增幅为10.94%,高于全省增幅(7.28%)3.66个百分点;600分以上考生由2011年的12人增至40人,增幅为233.33%,远远高于全省增幅(90.35%),其中有2人突破650分。

(二)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认真做好全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相关工作。

3月31日,承办滇西7州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和数学学科研讨会,并组织语文、物理、历史、生物等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到保山和大理参加了相关学科的研讨会。

4月19—25日,组织参加了“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研讨会”。

5月23—25日,组织县市教研员和一线教师16人参与了云南省 “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修订研讨会”。

6月,抽调部分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省教科院及滇西7州市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

8月,完成了201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交省教科院。

2.组织教研人员和骨干教师参加新修订的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培训。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先后组织小学英语、数学和初中物理、数学、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了在省外举办的新修订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法培训。

8月,组织全州拟担任小学数学、英语和初中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7个学科起始年级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和教研人员共150余人参加了云南出版集团在昆明举办的全省新修订课程标准及教材教法培训。

8月,组织我州中小学骨干教师共41人参加了在昆明举办的新修订音乐、美术课程标准和湘版教材教法培训。

3.配合省教科院完成对我州“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示范学校”和“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实地评审工作。

3月12—5月4日,配合省教科院专家组,完成了对我州楚雄一中、天人中学和楚雄市北浦中学、禄丰县城南小学、姚安大成中学等校的云南省第三批“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示范学校”的实地评审工作。经省教科院评审,我州楚雄一中和北浦中学被评定为云南省第三批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示范学校。

10月24—25日,配合省教科院专家组完成了对我州禄丰县城南小学、禄丰县第一幼儿园和大姚县金碧小学“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评估工作。

4.启动我州中小学“敏特英语”项目实施工作。

9月,州教育局印发《教育局关于推广应用“敏特英语”网络学习系统实施方案的通知》;10月23日,州教育局召开全州“敏特英语”项目启动会,项目组与22所首批项目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11月,项目组在全州项目学校展开了项目师资培训工作。

5.完成初中英语教师ELTeach网络培训及考试工作。

ELTeach是圣智学习集团和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共同研发的针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效果评估的网络培训课程及测评系统。6月上旬,州教科所组织我州340名初中英语教师参加了ELTeach免费培训,进行网络全英文教程学习。培训历时三个半月,人均学时达50—70小时。9月下旬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进行了网络综合考试,我州277人参加考试。

(三)做好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及管理工作

1.组织省州级课题结题验收及课题中期指导工作。全年共组织开展了23项课题的结题验收。

2.组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实验区和子课题实验学校开题培训”。3月24—27日,在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共有全州各级各类155所学校316人参加培训。

3.完成全州“十二五”第二批课题立项评审工作。2012年各县市教育局和州属学校共申报教育科研课题66项,经过资格审查,有53项进入评审程序,最终43项获准立项为我州“十二五”第二批课题。

4.配合完成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专调研工作。受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委托,今年9月,省教科院启动了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修订专调研工作,并在昆明、曲靖、楚雄、红河四州市开展调研。根据省课题组的统一安排,我州圆满完成我州知名人士、高中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教研人员的问卷、座谈等调研分析工作,形成调研报告交省课题组,受到了省教科院的肯定与好评。

5.配合完成省教科院《云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适应性研究》课题组对我州的问卷调查工作。全州共有5所学校、75位教师、225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工作。

(四)积极开展学科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

1.组织参加(承办)省级学科竞赛及观摩活动共8场次。

4月20—24日,组织全州24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云南省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研讨暨第四届说课评选观摩活动”。

6月16—19日,组织我州教师参加了“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数学计算机设计竞赛”。

9月,组织我州14名教师参加在昆明举办的“云南省第四届小学信息技术说课评选及教材教法培训活动”。

9月,组织我州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共32人分别参加了在腾冲、普洱和邱北举办的“云南省2012年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及教学展示活动”。

9月,协调楚雄一中圆满承办“云南省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竞赛及教学展示活动,我州两名参赛教师分获一、二等奖。

10月,组织我州教师参加在丽江举办的“2012年云南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1名教师参赛,80名教师参加观摩。

10月,组织我州教师参加在版纳举办的“云南省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改革观摩交流会”,1名教师参赛,180名教师参与观摩。

10月,组织我州教师参加“2012年云南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教学设计评选与研讨活动”。全州共有41篇教学设计参加了评选,获奖22篇,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6篇。

2.举办州级学科竞赛活动共3场次。

4月,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专家报告会”,115名中职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会。

6月,组织开展 “全州幼儿教师集中教育活动竞赛”,15名教师参加竞赛,4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280多名幼儿教师参加观摩。

9月,组织“2012年云南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参赛教师选拔赛,全州14名教师参赛。

(五)完成明德项目实施的相关工作。

3月28日—6月8日,开展明德小学明德儿童创意智

3月28日—6月3日,开展明德小学软件建设评定工能竞赛活动(分作文、绘画与书法两个类别)。作。

4月12日—5月27日,配合完成“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典型学校指导活动的相关工作。

5月3日—6月30日,完成明德小学明德工作信息录入工作。

5月10日—5月20日,配合完成明德小学语文与数学

5月3日—6月30日,开展全州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主题征文活动。

6月18日—6月20日,配合完成明德小学省级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6月11日—6月15日,配合省教育厅明德小学项目建设办公室完成“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专家组到3个市县5所明德实验学校的调研指导工作。

10月,选派我州大姚、禄丰、武定三县的4名明德小教学精进项目教学辅助软件的调查工作。学校长赴上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培训。

(六)加强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

1.下发《教育局关于2012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对2012年秋季学期全州中小学教学用书选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全州2012年中小学教学用书选用工作。

2.争取州教育局、州新闻出版局、州发改委和州纠风办联合转发《云南省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实施意见》,并针对我州实际提出了限制套数、严格审批、规范渠道、规范代购等具体要求。

3.召开全州中小学教辅材料审读会议,审定《2012年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目录》并印发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全州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工作。

(七)切实做好语言文字工作

1.承办云南省2012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组织与会人员观摩了语委对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评估验收及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揭牌仪式。

2.组织1300余人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完成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下达的测试任务。

3.组织开展了“第十五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4.成功举办“中华诵·2012经典诵读”比赛。来自州属和各县市的各级各类学校,楚雄师范学院、州检察院、州公安局、州人事局、州财政局等50个单位的400多名选手共125个节目参加了诵读比赛。“中华诵·经典诵读”系列比赛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参赛选手的诵读水平逐年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参与面不断扩大。

5.推进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作。2012年,我州禄丰县第一幼儿园、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被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和南华县沙桥中心学校分别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楚雄市鹿城小学、禄丰县金山小学、大姚县金龙明德小学和牟定县幼儿园4所学校开展创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作,目前已完成州级评估工作并上报省语委办评审。

(八)做好《楚雄教育》和《教学研究》的编辑、发行工作

1.全年共编印《楚雄教育》6期。

2.编发《教学研究》2期。

(九)参与州教育局的中心工作及其他工作

1.完成州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第292号和294号提案的回复和面商工作。

2.参与全州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入校指导相关工作。

二、教科所2013年工作要点

2013年,全州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州“实施意见”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科研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省教科院和州教育党委、州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和其它相关工作,为我州各级各类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加快我州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支持保障。

(一)加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与指导

贯彻落实全州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和高中教育质量分析会议精神,围绕2013年全州普通高考“培尖子、多重点(600分以上考生比例达到全省6%、专科以上总上线率保持在全省前三名”的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云南省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试行)》修订稿的主要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对《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引领我州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2.全力推进全州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学习借鉴昆明、玉溪、德宏等州市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挥全州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组和联络员的职能作用,降低重心,强化责任,及时培植典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推动全州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并收到明显成效。

3.组织1—2次全州高考备考研讨会,邀请省外专家和省内玉溪、曲靖等地专家到我州指导高中教学和高考备考工作,帮助我州教研人员和高三教师及时获取高考改革信息,增强2013年高考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继续实施“州教育局领导挂点联系普通高(完)中学校”和“州教科所教研员挂点联系学校”制度,组织州、县两级教研员和学科骨干教师深入学校开展调研指导,帮助学校做好课堂教学改革和高考复习备考工作。

5.组织全州高三学生参加两次全省统测,并认真做好考务、阅卷和成绩统计分析工作,指导各高(完)中学校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教学策略。

6.继续开展全州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展示交流活动。3月份武定一中;10月份禄丰一中;12月份禄丰三中。

7.做好2013年全州普通高考数据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二)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贯彻落实《中小学聚焦课堂“五项制度”实施意见》,重点做好“教育教学展示交流”和“教研组长工作室”制度的督促和落实。

2.继续做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新修订教材教法培训工作,稳步推进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3.根据全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招生等“三项制度”改革的要求,做好2013年全州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命制和质量分析工作。

(三)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1.继续开展“十二五”省、州级课题申报和立项评审工作,加强对已获准立项的省、州级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做好相关课题结题鉴定以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2.继续做好国家级规划课题《全国青少年生命教育有效性研究》4个实验区和20子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及管理工作。

(四)继续组织开展学科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

1.组织教师参与省教育厅、省教科院、省教育学会等举办的各学科教学技能竞赛及研讨活动。

2.组织部分学生参与省教育厅、省教科院、省教育学会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各学科知识或技能竞赛活动。

3.结合我州实际,有重点地组织全州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竞赛及研讨活动。

(五)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中小学教学用书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用书的选用和征订工作。

2.配合发改、新闻出版、纪检监察等部门,做好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的相关工作。

(六)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

1.继续推进县级教研机构建设发展评估工作,促进州、县(市)教研机构自身建设与发展。完成牟定、南华、姚安、永仁、武定、禄丰6县的教研机构评估验收工作。

2.按照《教科所岗位设置管理方案(草案)》要求,建立和完善教科所人员岗位设置及管理制度。

3.建立名师工作室制度。

4.建立州教科所教研员深入学校上课和教研成绩突出的教育科研人员表彰奖励制度,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下坚实根基。

(七)做好语言文字工作

1.完成牟定县1所、南华县1所、元谋县2所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

2.组织开展第十六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3.组织开展“中华诵·2013经典诵读”比赛。

4.完成我州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机房建设工作。

5.完成2000人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任务。

6.完成大姚县、禄丰县两个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评估。

(八)做好《楚雄教育》和《教学研究》的编印工作 1.进一步做好《楚雄教育》的编印、审校工作。主动介入各种大型会议和教育活动,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做到按时出刊,努力提高刊物质量。

2.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随时将教育科研的前沿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编印优秀教育教学科研论文以及学术研讨资料,使之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

(九)做好其他工作

1.加强教育学会管理工作。创新学会工作机制,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切实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及学术研讨活动。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 篇2

一、全年的主要工作回顾

(一) 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发展及农村推广应用散装水泥继续呈现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确定了稳中求进的方针,国民经济由快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全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我国水泥产业继续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干法水泥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和企业兼并重组,技术装备不断创新提升,使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的主要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散装水泥的生产供应能力超过了水泥总产量的90%。

2012年全国水泥产量增速放缓,全年产量为2l 8213.0万吨;同比增长121 132.7万吨,年增长量比上年19 489.0万吨减少7456.3万吨;年增长率为5.84%,增速比上年10.44%回落4.6个百分点。

2012年全国散装水泥产业呈现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散装水泥累计供应量为118 129.94万吨,比上年同期106 753.95万吨增长11 375.99万吨,增长率为10.66%,散装水泥增长速度快于水泥增长速度4.82个百分点;散装水泥年增长量接近水泥年增长量。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已达到54.14%,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测算,可节约标准煤2714.15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1 87.2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56.8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3.07万吨,实现综合效益531.58亿元。预拌混凝土产量持续增加,预拌砂浆产量再创新高,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有所提高。

(二) 中国散协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国家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厉行节能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政策方针的指引下,针对鼓励和促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41号)、《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发[2011]322号)、《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禁止现场搅拌砂浆检查工作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12]767号)等一系列政策规章性文件都强调了有针对性的关于加快促进散装水泥产业发展的内容。全国各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工作的实际,相继出台地方性文件,把有关政策落实到位。散装水泥工作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持续推进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和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持续、全面、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继湖南省、江西省等12省市相继颁布了关于促进散装水泥产业发展的条例后,今年又有云南、新疆、广西、安徽、青海、河北等省区的立法工作也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制定和贯彻条例,使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工作逐步纳入到了法制化轨道,为全面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1. 协同政府部门为行业发展大局服务

(1) 争取预拌砂浆优惠税率政策早日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国家政策法规明确规定了“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国家商务部和住建部等两次印发关于在部分城市限期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的通知。因此,预拌砂浆产业在全国蓬勃兴起并快速发展。但由于预拌砂浆产品的增值税赋致使产品的价格偏高,进项税抵扣不足造成企业税收负担过重等原因,使“禁现”工作推进难度增大,部分城市的工作难以启动。根据行业和会员企业的反映,我会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协同商务部多次与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协商,建议国家应参照预拌混凝土按6%的税率征收预拌砂浆产品的增值税。按照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意见,经我会协调商务部与国家工信部协调,特组织召开了由中国散协、中国水泥协会、中国混凝土及水泥制品协会等相关单位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在各方取得共识后正式行文报财政部、税务总局,目前尚待税务总局正式发文施行。

(2) 积极推动砂浆城市“禁现”联合督查工作

目前,砂浆“禁现”工作和预拌砂浆产业在全国发展很不平衡,各地政府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中国散协根据会员企业的强烈诉求,积极向商务部反映情况,并将天津市关于“禁现”工作的调研报告报送住建部,建议商务部、住建部等组织联合督查组,对全国重点城市的“禁现”工作进行检查。商务部近期已印发文件,对检查工作做了部署,并对检查范围、检查内容、组织实施、检查要求、结果处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按照文件精神,在先行做好自查工作的基础上,届时接受国家督查组的检查。

(3) 开展散装水泥产业基础研究,促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务院对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意见的批复》(国函[1997]8号)等国家对散装水泥发展工作印发的专门文件已历时15年之久,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客观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业界共同认为,争取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报请国务院再次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此,先从产业的基础研究入手,以开展对散装水泥产业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绩效评估的方式,用翔实的事实依据论证散装水泥产业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方面的贡献和重要意义,提升发展散装水泥在经济领域全局的产业地位,以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发展思路指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散协会同商务部组织部分散装水泥办公室及有关专家,在郑州召开了专题会议,就开展课题研究和起草《指导意见》统一了思路、确定了分工并对有关工作做了具体部署。

(4) 深入调研了解行业实情,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

中国散协区别其他行业协会的显著特点,一是国际上没有相同或类似的行业组织;二是全国有1275个履行政府行政职能的散装水泥办公室,在全国各行政区域行使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职能;三是各级散办与企业单位在中国散协的会员比例各占50%。这种点、面结合的会员结构决定了协会工作的特殊性。我会针对上述特点,始终十分注重把握好为不同会员进行交流、提供服务的方法,利用参与区域性会议及业务活动或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工作,认真深入地了解“点“或“面”的诉求,全面及时地综合各方面情况向各有关政府部门反映,协同解决事关行业建设与发展的有关问题。如,原设在商务部并履行“指导全国散装水泥发展工作”职能的“全国散装水泥办公室”这一工作机构,由于名称需要再次规范等原因,目前新的机构名称一直尚未确定,对全国各级散办对口开展工作带来不便。我会及时协同商务部有关部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姜增伟副部长为此作了重要批示,此事已进入例行审批程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筑业现代化的进步,散装水泥产业链也不断拓展延伸,除业已形成的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及农村推广应用散装水泥供应链体系外,与散装水泥产业链相关的新型墙体材料、城市建筑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产业也与之密切关联,不仅使散装水泥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业态,而且其科技内涵也相应地不断丰富和深化。中国散协是搭建产业平台、促进产业发展和行业交流、衔接和凝聚政府与企业及行业力量的重要组织。所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助手尤显重要。

2.引导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

(1) 认真组织开展预拌砂浆企业等级评价工作

推进砂浆城市“禁现”工作和引导预拌砂浆产业的规范发展,发挥好骨干企业市场主体的引导作用,抓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维护良性的市场竞争秩序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中国散协为了进一步培育和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促进预拌砂浆相关企业的诚信建设和行业自律,经报商务部同意,中国散协会同各地散装水泥办公室及有关专家开展了两批对“全国预拌砂浆生产及相关设备制造‘认定企业’和‘示范企业’”的评定工作。根据评定条件和程序,由企业申请,报省级散办审核,经秘书处复核,提请专家审定。两批共评出全国预拌砂浆生产及相关设备制造“认定企业”23个,“示范企业”35个,中国散协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授牌和宣传表彰。该项活动的开展,对规范和引导全国预拌砂浆生产及相关设备制造企业的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会拟从明年开始,依据我会今年组织制定并颁布的《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规范》行业标准,将对全国的相关企业进行等(星)级评定工作,依此进一步健全社会公信和行业监督体系的建设。

(2) 培育建立行业先进典型产业示范基地

为了培育行业技术骨干企业并发挥示范作用,中国散协还组织专家评定并授予南京天印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国散装水泥产业链示范基地”、无锡江加建设机械有限公司为“免烘干干混砂浆成套设备示范基地”、山东圆友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为“轻质砂浆产品与装备技术示范基地”、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为“振动流化床和机制砂生产线示范基地”等称号,他们为推动业界的交流与合作,较好地发挥了行业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

(3)在行业倡导并组织开展行业自律倡议活动

蓬勃兴起的预拌砂浆产业,已显现出市场竞争不规范的现象,为遏制市场恶性竞争的行为,发挥好行业协会在维护企业利益、保障市场公平的作用,中国散协在四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号召相关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南京天印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发起的《预拌砂浆行业自律倡议书》,并组织了企业的签字仪式。这一举措对规范预拌砂浆产品生产及设备制造企业的市场行为起到了自律监督的作用。

今年以来,预拌砂浆产业发展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中联重科、徐工集团、三一重工等“特大型企业”阔步进入了竞争的行列,全国预拌砂浆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更加白热化。中国散协认真分析了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积极引导企业科学把握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会同协会共同抵制市场的不规范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中国散协在今年12月召开的“中国散协第五次会员大会暨行业年会”上,发动8家副理事长会员企业再次提出倡议,号召全行业积极响应倡议,并组织了隆重的《预拌砂浆行业自律公约》的签字仪式。中国散协将加大行业自律监督的工作力度,推进预拌砂浆产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3.加强行业标准化的制定等基础性工作

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是规范行业发展的基础,是实施科学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对促进技术进步以及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中国散协积极协调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及行业标准化归口管理部门,积极申报标准项目立项,组织行业专家进行行业标准的编制、评审、鉴定工作,先后完成了《多回程干砂滚筒》、《焊接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螺旋卷边式散装水泥钢板筒仓》、《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规范》等4项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及报批实施。《预拌砂浆筛分技术要求》和《预拌砂浆生产线基础构架设计规范》两项新的行业标准也已在商务部批准立项。这些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散装水泥产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4.办好行业展会及各项专业活动,搭建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会展业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服务产业,在促进行业交流、扩大行业的社会影响、带动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此,中国散协在商务部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与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联合主办了连续三届的“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

第三届展会于2012年5月10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住建部、工信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展会,全国业界的代表踊跃参会,行业的骨干企业积极参展,参展企业展位数、展位面积高于往届,展览效果一年比一年好。展会充分宣传展示了我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产业发展成果,搭建了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提升了公众对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技术装备和产品的认知度,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商机。

展会期间,协会同期组织召开“2012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荆林波副院长在报告会上作了题为“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使参会代表从不同层面了解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和行业发展的动态趋势,荆副院长的精彩演讲博得了全场听众的高度评价。会议期间安排的“无机防火保温砂浆(A级)技术研讨会”和“预拌砂浆生产、施工设备与应用技术研讨会”,紧密围绕行业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并对行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攻克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推介和交流。全行业对中国散协组织各项活动的关注和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增强了广大会员与协会的向心力。此外,每期展会还对积极参加展会的优秀企业,为展会组织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了表彰。

5.开展行业专业技术及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

随着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引导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关键要解决好创新和协调发展的问题,而不断丰富和提高各级散办及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及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是散装水泥行业当务之急的基础性工作。

为落实商务部领导关于加强散装水泥行业培训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国散协受商务部委托,承担了组织散装水泥系列培训教材编写及组织培训工作的任务。为保证《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教材的编撰质量,商务部和中国散协多次组织召开专家编审工作会议,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讨论和修改完善。该教材被商务部指定为散装水泥应用系列培训教材,姜增伟副部长为教材亲笔作序。

商务部发文委托中国散协承担组织对各级散办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轮)训工作。目前,中国散协在郑州市已成功组织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参训人员达150人,经过结业考试,对考试合格人员将颁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统一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全体参训学员对培训班的组织及培训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积极建议中国散协今后要多组织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多提供这种学习深造的机会。

6.认真履行散装水泥行业统计工作职能

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是国家统计局行业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指导全国散装水泥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中国散协受政府部门委托,多年来一直承担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使统计工作更好的适应散装水泥行业发展的需求,各项统计指标更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中国散协坚持每年召开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专题会议,总结讲评工作,交流经验,研讨改进统计工作的措施,力求杜绝统计工作中迟、漏、错、虚的现象,使统计指标更加科学合理,统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统计体系更趋于完善。商务部已率先核准将散装水泥统计工作制度的部分指标体系列入到《商务部商贸流通业统计表》序列。

为了提升散装水泥统计信息化水平,提高统计系统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的通知》(商流通司函[2012]126号),委托中国散协在全国范围开展推广应用“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的有关工作。我会已在今年的全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会议上做了部署,有关技术培训工作正在各地抓紧进行,要求全行业2012年的统计年报全面应用网上智能直报系统。

7.重视并发挥好散装水泥媒体的宣传作用

强化和扩大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在社会的宣传功效及影响力,是引起社会有关各界及广大公众了解与关注、尤其是谋求政府有关部门重视与支持的重要手段,也是抓好散装水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每年集中组织举办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各具特色,面向社会的宣传效果显著,是各地集中展示和宣传散装水泥意义和发展成果的平台。商务部印发的“十二五”期间发展散装水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各级散装水泥主管单位和管理部门要努力创新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效果。由中国散协指导并每年度召开的《中华建筑报·散装水泥双周刊》编委会笔会(或通讯员会议),研讨交流宣传工作的经验,议定新的办报思路,表彰优秀通讯员和发行工作先进单位,有效地促进办报质量的提高。《散装水泥》杂志、中国散协信息网、中国散协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经办的《中国砂浆资讯》、全国各级散办经办的单位网站、期刊动态、通讯、简报等构成了散装水泥行业宣传的网络体系。中国散协支持举办的散装水泥楹联大赛,印发专业知识台历等形式开展的宣传活动是对散装水泥宣传模式的创新;联合各地电视台编制和播放专题电视节目等,均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中国散协秘书处坚持每年全面汇总全国散装水泥工作的重要资料,编撰年度《全国散装水泥工作资料汇编》,并将国家有关政策文件收录入编。该汇编不仅能作为散装水泥工作者及行业相关单位的参考史料,而且也是呈送相关政府部门有关领导极具参考和宣传价值的文献资料,已成为散装水泥工作者十分珍视的工作资料。

8.评选表彰先进,树立行业榜样

为了鼓励为行业建设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单位,在全行业树立崇尚先进的正气,我会在“2012中国散装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会”上(第三届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期间),向河南省等11个单位授予“促进散装水泥行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授予南京天印科技集团等12个企业为“促进全国散装水泥行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突出贡献企业”。

在今年召开的第五次会员大会暨行业年会上,中国散协对第四届理事会期间的74个“优秀会员单位”、17个“促进行业发展与标准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和4位荣获“特聘专家突出贡献奖”的获奖单位及个人进行授牌表彰。

9.进一步抓好协会的自身建设

(1) 协会秘书处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质服务质量在全行业树立威信。我会秘书处从领导到每一位员工,始终保持爱岗敬业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共同营造了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在与行业各会员单位的联系与交流中,始终保持着热情、诚恳、谦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会员单位反映的每一件诉求信息,并尽力加以处理解决。多年来,秘书处行业建设与发展作出的努力和作为赢得了各会员单位的信赖和拥戴。因此,各会员单位对协会的工作及开展的各项活动都积极给予热情支持,行业的凝聚力、向心力逐年增强,讲正气、促发展已形成了推进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注重发展行业骨干企业加入协会。随着行业发展和中国散协社会影响力的增强,以及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及相关装备制造业的兴起,我会注重了对企业会员、特别是跨行业的大型企业会员的发展工作。今年以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特大型(上市公司)企业纷纷加入和要求加入协会,并给予协会组织的活动以大力支持。我会特将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的骨干企业提升到理事会的领导层,进一步优化了理事会及会员结构。目前协会的有效会员总数达到近400家。

1 0.协会第四届理事会顺利换届

我会第四届理事会已期届满。按照民政部、国资委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协会换届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期成立了由靳平生、丁建一、王国群、朱南纪、于东威组成的换届工作筹备组,按规定程序按时完成了换届的各项筹备工作。12月12日,中国散协第五次会员大会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召开。商务部王旭斌副司长、工信部潘爱华副司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余平副书记、湖南省经信委刘平凡副主任莅临会议并致辞。

会议全体代表听取并审议通过了中国散协第四届理事会丁建一理事长所作的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四届理事会王国群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所作的财务收支情况报告;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于东威主任所作的关于《章程》修改的说明;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朱南纪主任所作的关于中国散协第五届理事会筹备工作情况的说明。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国散协《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会员管理办法》《会费缴纳标准及管理规定》。

会议按照协会换届选举规定,对候选人采取等额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主选举。选举结果为:靳平生同志当选中国散协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丁建一同志当选副理事长(常务)兼秘书长,王国群等17名同志当选副理事长。会议还选举马淑珍等22名同志为特邀副理事长。

大会选举结束后,在随后召开的中国散协五届一次理事(扩大)会议上,靳平生理事长代表第五届理事会作了专题讲话。在新当选的理事会领导成员集体合影时,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表示祝贺。

中国散协第五届会员大会始终在团结、和谐、奋进的气氛中进行。期间,还召开了中国散协五届一次常务理事会和中国散协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干混砂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座谈会及其他专业活动。

二、关于2013年的主要工作

(一) 协同政府有关部门报请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文件。

(二) 落实《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禁止现场搅拌砂浆检查工作的通知》(商办流通函[2012]767号)精神,协同组织开展砂浆“禁现”检查工作。

(三) 依据《预拌砂浆产品及设备生产企业等级评价规范》行业标准,组织开展相关企业的等级评价工作。

(四) 依据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关于进一步做好散装水泥统计工作的通知》(商流通函[2012]126号)要求,落实在全国范围全面开展推广应用“全国散装水泥‘三位一体’网上智能直报系统”工作。

(五) 继续落实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关于开展散装水泥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商流通函[2012]78号)要求,认真组织好各期“预拌砂浆专业技术与管理培训班”的培训工作,做好“商务部指定散装水泥应用系列教材”《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全面发行工作。

(六) 组织完成《预拌砂浆筛分技术要求》《预拌砂浆生产线基础构架设计规范》行业标准的编制、审定及报批工作。

(七)继续组织办好“中国散装水泥暨预拌混凝土与预拌砂浆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 篇3

一、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筹备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战略的实施,按照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总体原则,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印发《职业教育专题规划(2012-2020年)》。

统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面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编制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促进各自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和协调布局。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知识+技能”的考核办法,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

保证职业教育规模。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统筹,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基本要求,拓宽招生渠道和面向,努力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800万人的任务。优化招生专业结构,促进各专业招生数量与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相适应。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扩大高职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的规模。分区域、分产业推进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会同有关部门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推动农业职业学校和涉农专业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农村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就业创业能力。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试点。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按照中央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总体要求,实施好职业教育富民工程,推动对连片特困地区学生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补贴的进程。

完善职业教育区域合作机制。引导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东部与中西部省、市、县之间职业教育协作机制,推动东西部职业学校开展招生合作、教学合作、就业合作。支持东北地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合作。建立开放合作平台和定期交流制度。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总结推广四川9+3免费职业教育经验。支持办好内地西藏、新疆中职班。

二、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设

加强职业教育法规建设。配合做好《职业教育法》修订工作。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研究制定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意见。完善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印发《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制订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和改革方案。

加快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适应产业调整升级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订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制定职业学校专业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等,促进职业教育关键要素标准化。配合有关部门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职务(职称)制度改革。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

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进程,进一步扩展免学费政策覆盖面。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职业学校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经费支持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完善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资助标准、高等职业教育扩大资助覆盖面。推动各地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机制。

三、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

加强行业指导。推进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改革。落实《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调整优化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完善工作机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分类指导行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行业部门和行业组织在预测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召开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年工作会议。

完善产教协作机制。深入推进产教对话,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深化产教对话内容、丰富对话内涵。推动和支持若干行业召开行业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行业职业教育专项政策,推进国家重点产业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召开全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现场会。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区域优势,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召开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经验交流会。

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加强对56项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召开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职业教育体系、体制、机制、模式等方面出经验、见成效。

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和改进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独特优势,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办好第九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研究制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守则》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鼓励探索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形式。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促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统筹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修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颁布一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标准研究制订工作。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并印发“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指导意见和“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出版规划。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遴选。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召开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会。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现场经验交流会。

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完善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检查和评估工作。把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学生持续发展能力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初步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完善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系统,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职业教育督导工作。

五、推进继续教育整体改革发展

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落实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印发《继续教育专题规划(2012-2020年)》、《关于加快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对继续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统筹管理。推动继续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加快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积极推进行业企业职工教育。继续做好职工教育统计工作。研制发布社会成人培训机构国家标准。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出台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宏观指导性文件。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推进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教育改革和资源开放,为社会成员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服务。

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教育。研究制定关于推进社区教育的意见、社区全民学习中心规程、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范、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试点,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健全继续教育保障机制。组建继续教育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标准,逐步建立政府、行业、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质量保障监管体系。推进激励性制度建设。完善继续教育教师培训、考核、管理机制。启动继续教育法制建设调研工作。

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好骨干教师培训、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资助和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基地建设等项目。做好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遴选确定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创新校企合作培养培训模式。实施职业院校校长能力提升计划。

增强职业院校科学管理能力。筹备召开全国职业学校管理工作会议,推动职业学校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的落实。修订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职业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切实维护职业学校安全与稳定,建设安全校园。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推动并指导各地和学校加强应急机制建设。

抓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强化内涵为导向,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加强和规范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并进行阶段总结和成果展示。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等项目。研究启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项目。指导推动各地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实施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完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推动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继续组织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面向社会成员率先开放学习资源和精品课程。研究制订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规范和认证标准。推进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建设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加强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终身学习、考试与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及体系建设。推进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

七、加强科学研究和对外合作

提升科研能力。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完善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加强职业教育科研规划工作,制订“十二五”科研规划,设立重大科研课题,提高科研的前瞻性、战略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作用,组织协同攻关,努力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召开2012年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支持有关部门和省份联合开展“院士职校行”活动,研究探索院士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适应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要求,围绕继续教育发展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切实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把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和内在规律,以理论研究支持继续教育综合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与世界各国(地区)、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对话。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意见。做好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相关筹备工作。在职业教育国家政策制度研究、学生培养、学校合作、教师和校长培训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实施中德职教合作联盟合作项目。落实中英职业教育政策对话会议达成的共识。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借鉴引进国(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国内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

八、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深入基层调研、深入实践学习,改进文风、会风。健全学习和信息交流制度,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摘自教育部网站)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 篇4

2012年,全市统计法制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四大工程”建设,以正式实施企业一套表为契机,全力推进依法统计,加强统计执法,深入开展统计“六五”普法和统计教育宣传活动,为提高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智力保障。

一、坚持依法统计,全力推进统计法治化工作水平

(一)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全市各级统计部门要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理念,努力健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和行政执法程序,积极推进统计工作中法律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对统计法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区要进一步充实统计法制骨干力量,加大对统计法制工作的投入,将统计法制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做到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确保各项统计法制工作落到实处。

(三)充分发挥法制工作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各县区要根据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统计法制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统计执法要改进方式,加大执法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统计普法要重点围绕业务工作,用统计普法促进依法统计,在依法统计中深化统计普法。要根据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建立健全相关统计法律法规制度。

(四)依法规范统计行政行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严格依法规范统计调查项目审批、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统计行政处罚和涉外调查管理,将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置于法律的框架之下。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统计行政许可、审批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统计行政许可、审批案卷的规范管理。

二、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统计执法综合效能

(一)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各县区、各有关专业要将纳入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范围的企业数据上报工作作为执法检查重点,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要主动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代填代报、违法干预企业独立上报等行为。市统计局将继续量化执法目标,定期通报统计执法检查和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加大统计执法检查等法制工作的考核力度。

(二)积极规范和创新统计执法方式。各级统计机构要规范执法流程,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加强执法文书和案卷管理,进一步完善统计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认真执行立、结案报告和重要统计违法案件报告备案制度。要针对不同的执法内容,努力创新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

(三)扎实组织开展统计巡查“回头看”。我市要高度重视国家、省组织的统计巡查“回头看”工作,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确保巡查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各县区要广泛深入搞好统计巡查“回头看”宣传发动,对照上级文件要求认真搞好自查,抽调业务骨干,组成督导检查组,对辖区内乡镇、部门单位推进“四大工程”建设、统计基层基础、各项统计数据质量、全省统计工作及基层基础工作经验交流会议贯彻落实等方方面面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强有力措施,立即整改,积极做好迎接省、市抽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营造良好的统计法治环境

(一)切实推进统计“六五”普法工作顺利实施。各县区要按照《2011-2015年滨州市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全年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重点,明确职责、措施,做到及时部署、层层指导、加强监督。同时,要加大法制宣传教育投入,确保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扎实推进统计“六五”普法各项工作。

(二)积极搞好日常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我市将重点抓好党政领导、政府统计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积极推进统计法制宣传进党校。同时,要围绕企业一套表等核心业务,突出抓好对“三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单位负责人、统计人员的普法宣传教育,要动员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将普法教育融入统计调查的全过程,使统计调查过程成为普法过程,努力为推进“四大工程”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三)认真组织重要时点的统计普法宣传。各县区要充分利用 “12.4”、“12.8”全国法制宣传日、统计法律颁布日等重要时点,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普法宣传活动,积极开展统计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大力提高社会公众的统计法律意识。积极配合参与省统计局组织开展的全省统计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活动。

四、配合做好统计立法,完善统计法规制度

(一)积极配合国家、省做好《统计法实施条例》、《民间统计调查管理办法》、《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等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做好统计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认真研究一套表联网直报环境下统计执法程序和调查取证方法等新课题,积极探索宣传教育、督促帮助、检查指导的统计执法新方式,坚持统计执法反馈、整改、处理、提高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统计行政机关的行政指导作用。全面做好统计法律事务告知制度,依法明确统计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被调查单位依法统计意识。

(三)做好统计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根据市政府关于规范性文件管理要求,对制定的统计规范性文件进行严格的合法性审查,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法制部门及上级政府统计部门报送备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杜绝超出法定权限或违反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印发,保障统计法律制度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五、强化统计法制监督,夯实统计法制基础

(一)加强对统计法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加强对统计法制工作的督办。市统计局着力加强对县区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和统计普法等工作的督导,直接督办上级查询的重大统计事项,强化对县区统计法制工作综合考评,及时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加强对县区统计执法工作的指导。为了进一步提高县区统计局统计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按照省统计局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反馈意见,市统计局有计划地到县区进行统计执法检查业务指导工作;开展统计执法检查资料

和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各县区统计局要加强案卷和文书管理,认真执行立案、结案报告和重要统计违法违纪案件报告、备案制度。

(二)健全统计法制机构,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各县区统计局要以实施“四大工程”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努力创造条件,加强统计法制机构的建设和统计执法人员的配备,并保证相应的普法、执法和培训经费。市统计局严格执行统计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抓好统计执法检查人员的配备,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继续做好统计执法检查员的资格培训、考试工作,加强统计执法力量,保障统计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严格管理,切实做好部门调查及涉外调查管理工作

(一)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省统计局部署要求,切实做好部门、民间、涉外调查机构资格和项目审查、申报、审批和监督检查,确保统计调查规范有序进行。

(二)加强对部门、民间、涉外调查活动的监管力度。积极配合省统计局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七、夯实基础,为政府统计改革创新提供保障

(一)进一步推动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及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滨政办字„2011‟28号)精神,进一步推动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结合统计巡查“回头看”工作的开展,对照《乡镇统计站规范化建设标准》,强化对县区、乡镇的监督检查指导验收,发现和树立好的典型,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扎实做好全省“示范单位”统计站验收推荐及评比各项准备工作。

(二)强化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深入落实滨州市政府办公室„2011‟28号文件精神,对照部门单位统计规范化建设标准,加强对部门统计规范督导,通过建立部门统计名录库,对部门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部门进行检查等措施,进一步规范部门统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核算改革的需要。开展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继续推广市工商部门的经验,加强对农机局、海洋与渔业局两系统的指导帮助,完成两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创建任务。使全市部门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三)结合企业星级管理工作的启动,协助做好企业规范化建设各项工作。

八、重视人才,认真做好统计教育、职称等各项工作

(一)深入落实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认定制度,切实做好从业培训及考试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滨州职业学院的联系配合,在去年合作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合作培训面,在全市开展统计从业资格培训活动,全面提高考试人员应试能力,进一步探索和总结滨州职业学院作为统计教育培训基地的教育培训模式和经验。继续严格统一组织实施全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严肃考风考纪,切实提高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公信力。对符合免试条件人员严把审核关,及时予以办理证书。认真做好全市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管理系统数据库的维护及证书办理发放工作。

(二)认真做好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重点组织好对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三上”企业及全部房地产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考试,争取全市所有持证人员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实效。坚持做好从业资格证书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工作,把从业资格认定考试与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有效的结合起来。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 篇5

1、大力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各级党代会精神、新时期贵州教育精神和全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工作思路

2、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加强中小学食堂建设和管理,确保全县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吃上免费的营养餐。

3、推进我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实施,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3所。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扩大学前教育规模,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全县在园(班)人数达到10836人以上,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达到88.5%以上。

4、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7923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53套,1855平方米。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项目工程3个,建筑面积7668平方米。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1所,新建新初中一个。

5、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小学入学率99.99%以上,初中入学率91.4%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78%以上;抓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入学率80%以上。

6、全面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突破性工程,完成平坝一中新建项目。

7、加快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确保2012年通过省政府考核验收,实现初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8、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办学规模。力争普通高中招生达到2507人以上,普通高中在校学生达到4906人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

率达到60%以上。

9、加大职业教育招生宣传力度,扩大中职招生规模。

10、支持高中加快发展,提高高中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11、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3、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提升各类教育现代化水平

14、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15、做好招生考试工作,安全顺利完成中考、高考工作。

16、根据“四帮四促”工作要求,加大“进村入户”力度,帮扶工作有新突破。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 篇6

各基层党组织:

为加强我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根据市委组织部文件要求,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和要求

2013年,我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不断取得在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拓展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工作舆论氛围等方面的新突破、新成效。

二、工作要点

1、认真做好播放收看工作。为保证播放收看效果得到落实,各村、各单位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因地制宜,仔细谋划播放的内容,保证各站点每星期至少开机一次,每月播放时长不少于4个小时。切实加强远程教育站点的学用和管理,将远程教育站点的学用和管理纳入到日常性工作中来部署、抓落实,并形成长效机制。党员电教播放收看做到播放有计划、活动有记录、观后有讨论。建立远程教育站点支部集中学习日,每月10日、20日全镇开展两次集中学习远程教育内容活动。同时,各村、单位党组织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针对观看重点片后要组织撰写心得体会,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远程教育设备开展本村的党员干部主题教育。

2、扩大电教工作覆盖面。各站点在组织播放收看工作中,要进一步扩大播放收看的范围,不仅要做好对党员干部的播放收看工作,还要对入党积极分子、村干部、村级后备干部、群众致富带头人、农村“三老”人员、爱国宗教人士及其他群众进行党员电化教育,以进一步扩大党员电教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把电教远教工作精心打造成“一站四中心”,即以落实“三会一课”为重点,打造好党员干部培训中心;以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为重点,打造好科技学用示范中心;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重点,打造好文化娱乐活动中心;以加强宣传和改进服务为重点,打造好信息交流服务中心。

3、推广学用示范基地。在选派干部任职村、选聘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经济发展先进村继续培育3名以上学用示范户,示范户5个以上的建立学用示范基地,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推广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推动我镇现代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4、加强先进典型的展播和党建宣传报道。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题,丰富陶庙先锋栏目内容,加强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各村、各单位要积极发现、主动报送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党员先进事迹的素材。集中开展庆“七.一”、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等专题展播。各村、单位要向镇先锋网工作站报送信息,并通过先锋网电子政务系统向市先锋网报送,通过邮箱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国远程教育网、安徽新闻网、界首新闻网等报送,推进党员教育的信息化。同时,鼓励镇村干部积极向《党员电教远程教育》、《江淮》、《党的建设》等报刊杂志投稿。

5、加强电教及远程教育队伍建设。党员电教及远程教育工作的基础在各党支部,关键在落实,根本在人,党员电教及远程教育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员电教及远程教育工作的好坏,各村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关心电教及远程教育工作人员的健康成长,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电教及远程教育操作员的整体素质。

三、几点要求

1、加强工作领导。各站点落实以党组织书记为主要负责人、站点管理维护人员为直接责任人的站点管理责任制,保证本站点信息畅通工作。对站点存在无法开机、无法播放等情况,要及时与电信部门协调解决;短期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镇组织办公室反映。

2、落实相关制度。继续落实好以远程教育站点开机率和学习时长、信息更新数量、先锋网信息采用量等为主要内容的季度通报制度。落实好重点工作月通报制度、健全约谈和考评制度。在月通报中,排名位于后三位次的提醒;连续到二个月的说明情况;连续到三个月的并处于最后一位次的,取消当年基层组织评先评优资格。对于每月开机少于一次的站点,取消当年基层组织评先评优资格。

3、明确责任内容。选派干部任职村、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网站要做到周有信息更新,其它村至少月有更新。全面落实好站点电子图片上网、党务政务村务网上公开、承诺履诺评诺网上公开。村网站要充实完善首页简介,简介中要有村部图片、特色资源图片。

4、开展监督检查。镇将举办一期各村电教及远程教育操作员业务培训班,对相关业务进行培训,尤其在设备的使用管理和工作手册的登记填写上要严格标准,统一规范。同时对各村党员电教及远程教育工作加强日常的督查指导,年终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本基层党建考核评比中,以确保我镇党员电教及现代远程教育各项工作迈入全市先进行列。

中共陶庙镇委员会

2012年畜牧业工作要点 篇7

1. 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

(1) 稳定生猪生产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 完善调控预案, 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扶持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 指导养殖场户搞好饲养管理。

(2) 扶持牛羊肉生产深入研究牛羊肉生产的限制因素, 加大协调力度, 争取牛羊生产的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牧区和南方草地的优势, 着力保护基础生产能力, 推进规模养殖和加强技术服务, 促进牛羊生产加快恢复发展。

(3) 提升奶业生产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快推进奶牛品种改良, 鼓励企业建设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 转变奶业生产方式;加快青年公牛后裔测定步伐, 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水平;扶持奶农专业合作社发展, 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启动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支持建设3.35×104 hm2高产优质苜蓿基地, 加大苜蓿生产加工机械购置补贴支持力度, 落实苜蓿良种补贴政策, 推进草畜配套, 提升奶业整体素质。

(4) 继续抓好生产监测和预警继续强化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 适时提出启动生猪调控响应机制建议, 稳定生产, 防止价格出现大的波动;在100个养羊大县开展生产监测, 密切跟踪生产发展动态, 指导生产加快恢复。

(5) 加强生产形势分析和信息服务分别召开半年和年度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 召开全国饲料行业形势分析会, 定期做好牧情快报报送和监测信息发布, 试行定期开展畜牧业经济运行分析并发布有关报告。

(6) 继续强化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健全工作机制, 完善灾情调度系统, 协调做好受灾地区的灾害救助工作。

2. 推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1) 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组织好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 继续遴选1 000个国家级示范场;强化已挂牌示范场监管, 完善示范场生产信息数据库, 落实地方责任, 淘汰不合格示范场;加强标准化示范场的宣传, 总结推广各地推进适度规模养殖的有效模式, 突出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组织召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组织实施“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2) 大力推进建设现代草原畜牧业支持适宜地区大力开展人工种草, 推广根瘤菌拌种技术, 继续开展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 印发《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科学饲养技术手册》, 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编制并推动实施内蒙古及其周边牧区草原畜牧业提质增效示范工程、新疆牧区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青藏高原牧区特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工程及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等规划。

3. 建立现代畜禽种业

(1) 组织实施遗传改良计划继续实施生猪和奶牛遗传改良计划, 指导核心育种场规范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推进遗传物质交流;抓紧制定并实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方案, 组织制订蛋鸡遗传改良计划, 组织起草肉羊遗传改良计划。

(2) 实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召开项目启动会, 部署项目实施工作;开展生猪、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制作羊和牦牛良补项目工作管理光盘, 组织开展项目督导检查。

(3) 加大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强种畜禽场监管, 完善种畜禽管理平台, 开展种畜禽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加大畜禽资源保护力度, 完善国家级场区库保种机制。

4. 加快建设现代饲料生产体系

(1) 做好新修订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实施工作修订并公布实施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审定、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等配套规章, 推进与新条例同步实施;组织召开全国饲料工作会议, 部署《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各项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

(2) 加强饲料行政许可培训与检查按新的准入条件严把饲料生产准入关。组织开展获证饲料生产企业大检查行动, 做好现有持证企业集中换证工作;扩大《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试点范围, 推行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饲料经营门店大检查, 重点清查拆包分装行为, 督促建立完善购销台账制度;加强秸秆养畜项目管理, 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

5.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 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执法继续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开展饲料中未知风险物质排查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制定公布《饲料原料目录》, 修订《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 打击饲料生产中滥用非饲用物质的行为;组织各地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工作, 使法律观念深入每一个企业和养殖场户。

(2) 强化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巩固奶业整顿和振兴成果, 完善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加大生鲜乳收购、运输环节的抽检力度, 扩大抽检范围, 增加抽检频次;实施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 严厉打击违禁添加行为;进一步加强生鲜乳收购站监管, 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对分布偏远、设施落后、管理松散、水平较低的生鲜乳收购站, 重点加强日常监管;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3) 坚决打击违法添加“瘦肉精”行为继续深入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 组织实施养殖环节“瘦肉精”监测计划, 做好“瘦肉精”和含“瘦肉精”饲料的清缴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 饲料环节要重点加强对销售网点的监督检查, 养殖环节要重点督促完善养殖档案、推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和活畜出栏抽检制度, 收购贩运环节要重点推行证明材料查验制度和收购贩运信息记录制度, 探索建立经纪人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 着力完善跨省案件协查机制、涉嫌犯罪移送机制和信息通报发布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6. 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1) 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认真总结2011年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实施草原补奖政策的经验, 指导地方制定补奖机制年度实施方案, 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实行规范动态管理;积极协调, 争取将国家确定的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草原补奖机制实施范围。

(2) 加大推进草原承包工作力度按照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的要求, 进一步规范草原承包管理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起草进一步推进草原承包的指导性意见, 分区、分类深化草原承包工作, 争取将牧区半牧区县可利用草原全部承包到户。

(3) 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和游牧民定居工程, 推动启动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南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加强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推动启动牧区草原防灾减灾工程, 加强草原火灾防控和草原鼠虫害、毒害草治理,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4) 加大草原管护力度加强农牧民和基层草原管护员培训, 强化草原监理机构执法条件和能力建设, 依法严厉查处非法征占用、乱开滥挖等破坏草原、损害牧民合法利益的行为, 加大对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的监督检查力度。

7. 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1) 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 组织做好11个首席科学家的年度考核工作, 组织开展体系综合试验站调研, 推动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推广对接;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培训, 为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奠定基础。

(2) 推进畜牧业科技攻关和成果应用组织实施好24个公益性行业 (农业) 科研专项和2个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加强项目指导管理, 组织开展“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科技”等项目调研, 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结合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的开展, 组织开展畜牧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依托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 强化畜牧业适用技术推广, 重点示范推广应用畜禽标准化生产、母畜繁殖障碍诊断和调控、畜禽养殖粪污发酵处理综合利用等技术, 着力破解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3) 加强畜牧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组织召开标准审定会, 审定报批国家和行业标准50项;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培训班, 提高标准制定水平;组织编制畜牧业标准汇编, 加快标准应用推广。

8. 加强畜牧业基础性工作

(1) 开展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调研组织开展畜牧业融资担保调研, 推动解决规模养殖发展贷款难问题;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 积极争取扶持政策;组织开展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及散装饲料与规模养殖场对接调研, 推动缓解饲料资源不足, 节本增效, 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组织开展牛羊等草食畜产品供给形势和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情况等战略研究。

(2) 强化计划和财务监督管理组织举办主要省份畜牧兽医系统计划财务管理人员培训班, 开展项目和资金管理相关内容培训;组织开展基本建设和财政资金项目督查, 以畜禽良种工程和“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为重点, 强化过程监管, 跟踪评估项目实施效果, 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使用;组织开展中央投资项目进度季报工作, 加快中央投资项目执行进度;做好畜牧业财政项目年终总结工作, 促进财政资金高效安全使用。

(3) 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切实履行畜牧饲料生鲜乳管理的法定职责, 全面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建设, 扎实推进执法工作;继续实施畜牧法省间交叉执法检查, 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强化饲料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 坚决打击添加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

9. 加强畜牧系统自身建设

(1) 做好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着力宣传党和国家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充分报道畜牧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亮点, 努力营造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环境;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及时报送有价值的信息。

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要点 篇8

第二,加强规划与政策引导,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制定宣传贯彻落实《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的有关措施,完善再生铜、再生铝行业准入条件推动出台实施,开展再生锌行业准入研究;二是协助开展再生铅和铅蓄电池行业环保核查,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合理布局;三是继续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引导。四是加快回收体系政策研究,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搭建废旧有色金属采购联盟,提高国际原料采购话语权。

第三、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编制再生铝科技发展指导计划,明确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重点项目。二是着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围绕再生铅产业升级,进行节能减排技术和成套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普及的攻关。三是促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争将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四是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再生资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指导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行业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协调、咨询和服务。

第四,组织好各项活动,提高对外合作水平。一是要集中精力办好第十二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和首届再生金属国际展览交易会。二是策划并实施好分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大力宣传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大力宣传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给社会文明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大力宣传再生有色金属在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通过评选、专题采访报道、宣传影片、摄影大赛、再生资源文化艺术推广等活动树立产业的良好形象。三是不断充实国内外会员,积极探索海外VIP俱乐部的的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加强与国外组织和企业的合作针对性,全面提高合作水平。

第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秘书处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工作针对性,认真做好分会各部门未来3~5年发展规划,将部门目标与分会的总体目标及产业的发展战略有机的结合起来。二是加强分工协作,加强调研学习,健全档案管理,进一步提高秘书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三是牢固树立“把协会作为事业干”的理念,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团结协作一致、富有创新精神的员工队伍。四是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激励制度。五是做好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和组织工作,打造一届更加高效权威的理事会班子,为再生金属产业下一个五年的健康稳步发展夯实基础。

以上内容均摘编自王吉位秘书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二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上一篇:医院岗位绩效薪酬制度下一篇:学校工作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