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2024-08-10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通用12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篇1

一、 教学要点:

见目标3

二、 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学生展示朗读,教师点评。(5min)

2、 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在读了那么多次的课文后,你觉得史铁生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伟大、无私、坚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25min 讨论10min)

A、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章中描写母亲神态、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并讨论这些词语和句子都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和特点?教师巡视,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拨。

明确: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有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理解儿子所承受的痛苦,当儿子发泄时贴心地走出去,但又十分害怕儿子做傻事所以只能躲起来偷偷地看,偷偷地哭。这母爱是如此细致和深沉。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咋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时“我”万念俱灰,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我说出的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母亲的心中,母亲知道自己必须要坚强,必须要给儿子鼓励,让他重燃对生命的希望。然而“我”那个时候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领悟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深情,后来回想,则是无比痛心。

(3)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拉拉”地飘落。母亲来了,挡在窗前

害怕儿子触景生情,转移儿子的注意力。体贴入微。

(4)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病种的母亲仍心系于我,而我却……

(5)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絮絮叨叨地说着” 母亲对于我的一丝小转变的高兴。

(6)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担心自己的措辞会影响儿子的情绪,体贴细微。

3、母亲早已离世,空留我遗恨。而如今的我,还想寻死吗?(8min)

明确:如今的我已经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看菊花”“黄色……白色……紫红色……”,排比句式写出菊花的美以及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热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了。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是文章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体现了我心中的坚强和自信;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勇敢面对生活的磨难。

4、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呢?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而忽视了家人对自己的付出。如果有,那就抓住现在,写一张小卡片去表达你的歉意和感激之情吧。不要像史铁生先生一样,空留遗憾。(5min)

三、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母亲

暴躁、暴怒无常 耐心安慰,体贴细微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篇2

《做灯笼》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写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来布置教室, 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良、受、赞”等14个二会字, 会写“良、使”等7个四会字, 学习工字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 在思考中识字学词,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合作的乐趣。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设计为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 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完成了识字任务;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 理解“公认”、“手真巧”, 从字典的注释中找出“手真巧”的“巧”字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了课文1~3自然段, 初步认识了王京和李良。

学习目标:

(1)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积累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初步感知过渡句, 会用“使劲”说句。

(3) 探索合作精神, 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学习重点:理解合作的含义, 感受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兴趣引路

(1) 复习词语。 (大屏幕出示“词语灯笼”:公认、布置、得奖、赞扬、使劲、模型、心事、烦恼、发愁、合作)

师:看, 我们的教室多么喜气呀, 谁来读读灯笼上的词语?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 (指名读, 齐读)

(2) 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 (1) 她的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 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 (2) 李良/可不爱/画画儿, 但是/他的手/很巧, 会捏泥人, 会做/飞机模型, 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师提示:这两句话比较长,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 (指名读)

(3) 师随机指着一位女生说:呀, 这个漂亮的小姑娘, 现在你就是王京啦, 给我们介绍下你的同桌李良吧! (生说)

指着她的同桌说:李良, 听见了没, 王京夸你啦!你也来向大家说说王京的特长吧! (生说)

师:哇, 你们俩一个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 一个心灵手巧, 真了不起呀!

师:咱们一起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夸夸他们吧! (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一串写着词语的“花灯”喜气盈盈, 创设良好的视觉效果,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请男女生分别介绍李良和王京,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介绍王京和李良, 加深了情感体验。)

二、角色表演, 内化语言

(1) 师:同学们读得很真诚, 老师替王京和李良谢谢你们的夸奖。不过现在王京和李良正烦恼着呢!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平时都热心助人, 所以想请大家帮帮忙。这样, 咱们也来分工合作, 一位朗读能手来读一读第4自然段, 其他同学拿起笔来画画。 (请一生读)

(2) 交流王京的心事和李良的烦恼。

师:王京, 老师有个问题问问你, 为什么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你就不画了呢?

(3) 师:怎么办呢, 你们有主意了吗? (小组交流后班级交流)

(4) 就这段所讲述的故事演一演。 (出现文中131页插图, 生演, 适当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的能力, 为什么王京在“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 就不画了”, 在探究中走进人物的内心活动, 有所感悟和思考;结合“演一演”体验性的活动, 既活泼生动地呈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况, 也是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训练。)

三、丰富想象, 共享喜悦

(1) 师:王京和李良一起把灯笼做好了, 效果如何, 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文中132页插图及句子:“这个灯笼做工精巧, 灯罩上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花草, 有

的树木, 有可爱的小鱼, 还有, 给教室增添了喜气气息!”生补充说句。)

(2) 师:真漂亮呀, 难怪同学们赞不绝口!我看到李良现在眉开眼笑的, 高兴得很啊, 能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生谈)

(3) 师:大家都为王京和李良愉快的合作感到开心, 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5、6自然段。 (齐读, 读出喜悦)

(4) 师:有个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为什么, 得问问王京, 你为什么要在灯笼上写下“合作真快乐”这句话呢? (小组交流)

(5) 班级交流, 师适时评价。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这个环节中说话、朗读训练, 欣赏合作成果, 丰富想象, 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交流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得到尊重, 也树立了合作带来快乐的价值取向。)

四、回顾总结, 传递“合作”

(1) 这个喜气的灯笼不光为迎接新年的到来增添了欢声笑语, 还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和合作有关的快乐故事。你有过合作的经历吗?做哪些事时可以与人合作? (生谈)

(2) 看图, 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常见或有趣的合作典范。

(3) 教师小结:同学们,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生活中, 在学习中, 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个人长处, 真诚与人合作, 就能事半功倍。 (板书:与人合作, 事半功倍, 齐读)

(4) 师生合作读和合作有关的俗语。 (屏幕出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②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对“我”的爱护、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互动。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三句话。(课件)第一句话送自己,请你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我很棒。”第二句話送同学,请你向你的同桌竖起大拇指说:“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话送给老师,请你转过去面向他们说:“老师,您真的真的很棒。”师:老师送给你微笑和掌声,你们看到、听到了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光荣、温暖、自信……师:看,老师温暖的笑容,鼓励的掌声使你感到高兴、快乐,内心充满了自信。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也有一个小伙子,他在一位老妇人的帮助、鼓励下,重拾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唯一的听众》。

一、回忆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小伙子在老妇人的鼓励下,由音乐白痴转变为一个水平很高的小提琴手的事。师:你的语言简洁,又说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很好。(板书,音乐白痴,小提琴手,“耳聋”的老妇人)

二、品读课文

1.第一自然段。师:文中谁说“我”是音乐白痴?生1:父亲和妹妹。师:父亲和妹妹还怎么评价?生1:“我”拉小提琴好像在锯桌腿。师:你们想,这样的评价怎么样?生:“我”觉得像刀一样,很伤人心。生2:“我”觉得像一盆凉水,一泼之后,就变得心灰意冷。师:那么“我”的心情怎样呢?生2:非常的沮丧和灰心。(板书:沮丧)师:沮丧是什么意思?生2:就是指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师:那么这种“沮丧和灰心”带给 “我”的后果是什么?生2:“不敢在家拉琴,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去拉。”

2.第二自然段。师: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生:我体会这时候林子里十分安静。生:当时的心里是很愉快的。生:我认为心里是十分激动、神圣的。师:除了愉快,“我”还想……生:拉出美妙的曲子。师:是啊。我对自己有一种期盼。

3.第三自然段。师:“我”拉出美妙的曲子了吗?生:没有。师:(指板书)可我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了。为什么?生:因为老妇人的帮助。

4.自主探究,品读感悟。⑴语言描写。师: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是通过什么方面的描写传达出来的呢?生:通过语言描写传达出来的。师:同意吗?那我们就先来找一找老教授语言的句子。学生回答。师:现在同桌合作读一读好吗?一个从“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开始读。(生读)你们真的很棒!师:同学们,听了老人的话,现在你还想溜走吗?生:不想溜。师:为什么?生:因为她对我拉的曲子居然没有感到难听,没有责骂。反而还说是她错了,使我心动。⑵说变化。师:在老人这样诗一般语言的鼓励下,“我”有了怎样的变化呢?生:“我”不在乎了。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师: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呢?生:自信的力量。师: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静静地练琴,而现在呢?生:早早地来到林子里,我变得勇敢了。师:以前父亲和妹妹会捂着耳朵逃走,而现在?生:家人们表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师:以前老人总不忘说真不错,而现在她说了什么?生: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幸福和快乐。师:非常好!⑶神态描写。师: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在写老人的眼神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呀?生:平静。师:同样的词语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是作者语言贫乏吗?不是,相同的眼神背后,老人的内心活动是不同的。在每次平静的眼神中,老人仿佛在想什么呢?生:第一次:老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二次:对着我唯一的听众,一个耳聋的老人,我继续拉琴,她平静地望着我,她在想……生:第三次: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地打着拍子,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她在想……

三、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师:“我”之所以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练琴,得益于自称耳聋的老人对“我”的鼓励。因此,“我”能从一个“音乐白痴”到最后成为“优秀的小提琴手”。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练琴的过程中,一直陪伴我的那位老人竟然不是聋子,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孩子们,当真相大白时,我的内心是怎样的?(震惊,感慨万千)文章写了吗?(没有)只有6个小圆点,省略号。老人为什么要自称是聋子呢?生: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师:老人给我信心,给我鼓励,带给我享受,带领我走向音乐的美好境界。那么,老人是用怎样的心来对待我的呢?生:一颗金子般的心。

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师总结:文章抓住了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向我们展示一个暖人心的小故事——一个善良的老人无私的关爱,让一个失去信心的小伙子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其实在我们身边这种关爱无处不在。一个慰藉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谎言,都会激发我们加倍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们感谢这唯一的听众吧!

板书设计: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 沮丧 语言描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篇4

1、 掌握生字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调和节奏的变化。

3、 通过圈划、品味、揣摩文章中“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领悟文章中深层无私的母爱。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见目标2、3

2、 难点:见目标3

三、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语言法,小组合作法

四、 教学时数:2节

五、 预习要求:

1、 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至少通读课文3遍。

2、 运用工具书和互联网收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着重了解其瘫痪的人生经历。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要点:见目标1、2

二、 教学内容和步骤

1、 导入(1min)

文人自古悲春伤秋,秋天,确实是一个勾起人无限情思的季节。游子在秋天思念家乡,史铁生先生也在秋天怀念着自己的母亲,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怀念》。

2、 知人论世(7min)

史铁生先生是我国的文学大师,大家昨天查阅资料对史铁生先生了解多少呢?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整合关于史铁生先生的资料,将你认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最需要掌握的3个信息选出来。

明确:

1、史铁生先生21岁时瘫痪,找不到工作,生活苦恼,失去活着的欲望。

2、写这篇文章时史铁生先生已经走出瘫痪的阴影,热爱生活,我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3、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齐读,教师听读。学生读完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和疏通词意。(5min)

明确: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2) 初步感知,把握文章感情基调(18min)

A、 文章题目《秋天的怀念》包含几层意思?

B、 明确:怀念的是母亲;母亲在秋天去世

C、 通过读文章,你觉得文章中的史铁生先生是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文本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情绪不稳定、敏感、暴躁、暴怒、绝望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不,我不去。” “我可活什么劲儿”。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反复读那两句语言描写。

D、 你觉得史铁生先生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可以小组讨论然后发言,注意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怀念,愧疚,自责。“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天地。”“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有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了。”“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3)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标出停顿和重读的词。听读结束后,学生自由读,要读出感情,读出节奏,教师巡视并指导。(9min)

4、 结语:

史铁生先生怀着对母亲的想念和愧疚写下这名作。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母亲。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母亲

暴躁、暴怒无常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②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探寻作者写作意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做孟郊,他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游子吟》,同学们会背诵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表现母爱的散文:《秋天的怀念》看到文章的题目,同学们想到什么?

二、咬文嚼字

瘫 痪 侍弄 整宿 憔 悴 仿膳 豌豆 诀别 央求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三、把 握 词 义 ①瘫痪:形容因某些原因使脚不能走路 ②暴怒无常:时不时就生气 ③憔悴:指脸色难看,身体虚弱 ④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罗嗦烦杂

四、段落划分

第一层:1、2、3自然段:写我瘫痪时母亲和我发生的事。第二层:4、5、6自然段:写母亲去世前的事。第三层:7自然段:写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

(二)听史铁生讲故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三)播放范读音频,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问题。1.思考课文里写了几次秋天里看菊花?

2.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勾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明确:“我活着有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师):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明确:母亲

结尾句: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要好好儿活。3.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①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母亲小心翼翼、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

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时间也没有心思再养花了。)③“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语言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自己已经遭受病痛折磨,但还是要坚强地宽慰儿子。)

④ “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母亲是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出窗外。)

⑤ 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能够说服孩子出去走走,母亲竟是如此兴奋。她希望我能开心、快乐。)⑥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母亲怕话语中的词会触动儿子的伤痛,周到保护儿子,照顾儿子的情绪。)

⑦ 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有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

4.通过读课文,你能填写出:

“母亲爱____花__________,更爱__双腿瘫痪的儿子__”吗?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央求……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三、再读课文,揣摩细节(理解人物,把握情感)

(一)PPT呈现:建议你从这些角度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一组重叠词;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对文本细节的剖析这一部分,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情味。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品析与朗读相结合。)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

“我”:突然砸碎

猛地摔向

狠命捶打

喊着

母亲:躲出去

听我的动静

进来 扑过来

抓住

忍住哭

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

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 “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

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

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二)精段阅读:(第2段)1.母亲为什么“挡”在窗前?

明确:不想让多愁善感的“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2.分角色朗读体会“我”和母亲不同的态度和心情。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 央求般 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笑了 坐在我身边 絮絮叨叨 ”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对比强烈、鲜明,要在读中反复体会,在体会中品读人物,要读出当时人物的心境、态度、情感;

对学生朗读进行评价、指导;可分角色朗读。3.如何理解“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明确: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四、三读课文,拓展延伸(领悟主题,感悟人生)

(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

如何写这一类的作文

一:结合具体事例。(生活中一些虽然微小却能让我们时时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二: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三: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

拓展练习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请回忆平日生活中母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母亲写一封信。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篇6

案设计

教学目标:

.品味文中生动幽默的语言。

2.感受作者对动物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及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法、默读朗读法、勾画批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复习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生动幽默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及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

二、品味语言,感受精神

(一)既是“动物笑谈”,那么“笑”从何来?从哪里可以看到“笑”呢?(出示ppt:)

活动一:默读文(2—9)自然段或(10—19)自然段,在逗你发笑的句子(两三处即可),结合具体词语作分析,并在旁做批注。

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2)落日的余晖照在它巨大的翅膀底部,就像夜空因为星星而发光一般,我看出这是一只白鸟——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的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旅行?

一个感叹号,反映了此时“我”突然看到可可时的惊喜;两个反问,表现了“我”对可可的关心。

(二)走进作者,体会精神

过渡:正如作者在开篇所说“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作为“观察者”的“我”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下面这几句话,进一步认识他。

活动二:出示ppt

内容:⑴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和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

⑵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

⑶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

思考:透过“我”这些“不顾尊严”的“怪诞不经”的行为,你有什么感想?

(三)我的收获

活动三:出示ppt

内容:⑴作者与动物的亲密相处,给你怎样的启示?

⑵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三、小结

四、后作业

查找一些濒危动物的资料,并与同学交流,面对这些濒危动物,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仔细观察一种或几种小动物,并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板书:

我做水鸭子的母亲

对生命热爱尊重

动物笑谈

我在车站喊声回大鹦鹉

专注忘我态度

大鹦鹉咬掉父亲身上的扣子

为科学而献身

大鹦鹉在树上缠毛线

生动传神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篇7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通过母亲的语言、表情、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三、自读课文,感知“母亲”:

要求:请自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可随手写下自己的感受,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读一读这些话。

四、品词嚼句,诠释“母爱”(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读,读出母亲的苦,读出母亲的爱。)

1、一语双关的话。“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一个21岁的年轻人突然双腿瘫痪,可想而知,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谁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他的脾气怎么暴怒无常。生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到“我活着有什么劲!”言外之意,我想不想活?)

如果你是他的弟弟、妹妹、朋友、同学,你会怎么劝他?生说。师读“我活着有什么劲!”那么最了解他的母亲又是怎么做的,才能让儿子从心里改变。生读“咱们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区分:母亲走过来,拉住我的手,止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原文更能体现母亲的焦急、担心。母亲“扑”住的是儿子想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的命)

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她的哭声吗?再读第一自然段,小组交流(预设:儿子的坏脾气、自己的病痛、儿子的打击„„)再读这一句。

“母亲病重”你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简单介绍肝癌。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理解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师读“母亲常常肝疼„„睡不了觉。”送这位母亲一个字“忍”!

母亲还忍住了“我”的坏脾气。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母亲忍住了“我”的坏脾气?生读。

面对“我”的暴怒无常,面对自己的病痛,(对比)她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她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她有没有捶打自己双腿大声呼喊我活着有什么劲?为了忍住儿子的坏脾气,深受苦楚母亲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圈出重点词,读一读。师友交流。)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圈出其中的叠词)

文中还有一处“悄悄地”: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品味“悄悄地”,体会母亲的这份“忍”:小心、耐心、关心、心疼。)“悄悄地、躲、偷偷地”看出了母爱是宽容、母爱是理解。。请带着母亲的小心、理解再读这三句话。 母亲自己活着苦,儿子的病让她苦上加苦,她对儿子却是用心良苦。她忍着 儿子的坏脾气、忍着自己的病痛,还劝儿子“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 儿活„„”

再读课文 。母亲想让儿子怎么“好好儿活”?

2、常说的话。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 当我乱发完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进来,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 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1--3自然段。为什么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史铁生看到落叶,会想到什么?幻灯片出示: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想 。 聚焦“挡”住儿子想死的念头 。透过这一挡,你知道母爱是什么吗?预设: 母爱是呵护,母爱是给儿子生的希望。

3、多说的话。儿子同意去看菊花后----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敏感”, 透过一个“敏感”,你看出了什么?母亲平时说话都小心翼翼。)

4、最后的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读文4--5 自然段。史铁生知道母亲接下去要说什么吗?透过母亲还没讲完的话,想想母爱又是什么呢?预设:母爱是牵挂、割舍不下。

读文最后一段(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生命也可以如花般绽放;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七年级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 篇8

掌握必要的生字词,并且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阅读方法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本课时,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文件

六、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起背。(师生齐背《游子吟》)知道这首诗写什么的吗?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

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 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 引入新课

感受母爱 自主学习教师要求:

1、通过预习,标注生字词并记忆掌握。

2、搜集史铁生资料,小组内交流补充。

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学生查阅字典和注释,排除字词障碍。

小组内交流史铁生资料,互相补充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掌握必要字词,文学常识,并熟悉课文。 朗读感知 教师要求:

品味词句,体会母爱的内涵。

教师提问:从这些内容中,你读懂了什么?

哪些词句给你感受深刻?母亲看到儿子在摔东西,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躲出去呢?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怎样?这种母爱中包含着什么?

教师要求:详读第二自然段。

教师提问:母亲疼得无法入睡,她说了吗?为什么?这种母爱,其中包含了什么?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母亲!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母亲在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痛苦表现出来?还可以从母亲关心我的小事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吗?

教师要求:读“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他总是这么说。”“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教师提问:这是母亲关心我的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从哪看出是央求?为什么央求?儿子同意了吗?母亲怎样?母亲央求儿子看花,已经不止一次了,而且还和儿子商量,这种母爱里包含着什么?

教师要求: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儿子的不耐烦。

教师提问:母亲关心“我”还体现在哪件小事上?母亲临终前,心中仍然放不下,她心中挂念着她的儿女。其实这种挂念也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板书:挂念) 学生完成:

1、找出相关的语句。

2、概括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第28课《小伙伴》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小伙伴》是一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好思想,好品质”为主题,与前一组体会的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联系起来,组成反映儿童生活的大单元。故事童趣盎然,作者的意图蕴含在故事之中,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想象,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教学理念:

“想象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充分挖掘语言训练点,激发学生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个教学过程,是以阅读、体验、感悟、想象为手段,力求贯彻“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阅读、想象、讨论、表演,理解文章内容,体验人物情感,感悟课文蕴含的道理,使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和谐共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理解和积累“丢失、粗心”等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能力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语感、领会感情,启发学生合理想象。

2、通过朗读对话和表演,培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的朗读能力。

(三)情感目标:

懂得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激发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意思,激发孩子有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感知内容。

1、复习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上火车吧!只要我们能快速地通过这些隧道,就可以到达了。(激趣,在火车道上出示多个遂道每个隧道带有一个生词,读对了,就发出“咔嚓”声通过。)

[以游戏形式复习生字,让学生充分享受识字的乐趣。]

2、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春游画面,让学生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说出图意。

(2)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你们看,还有一群小伙伴也来这里游玩,你想认识他们吗?请他们自我介绍一下。

(画面显示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玩得开心的情景)

(3)出示春游画面,问:“到了中午,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餐,只有玛莎站在一旁。玛莎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呢?”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

[这一设计,巧妙地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和思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

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4) 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

(5) 学生说出玛莎遇到什么事,并问:“这时,你认为玛莎最需要什么?”

二、 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导语:那么,她的小伙伴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小朋友想知道吗?

下面,我们先看看维加是在怎么说、怎么做的?请你们自由读四、五自然段,并画出表现他们神情态度的词语。

2、让学生说说维加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贴上维加的图像)

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维加的图像旁写上:问、说。

②让学生想象维加的神情并表演她“一边大口吃面包,一边说…”的情景。

③指导学生通过对维加神情态度的想象和“真糟糕”、“一边??边??”的理解,说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体会维加对玛莎的关心只限于同情,而没有具体行为。

④指导朗读,读出维加对玛莎的同情。(范读、同桌互读、男女分角色读)

⑤归纳学法:读??画??想??读(首先引导学生讲,然后老师加以补充、纠正)。

3、让学生根据学法,自己学习第五、七自然段。

①学生说出安娜怎么说、怎么做的?(贴上维加的图)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安娜的图像旁写上:说、说。

③出示安娜说的话,引导学生解疑。(主要解决重点词:“粗心”、“大概”、“保管”等)

④让学生从安娜说的“真粗心”想象她当时说话的神情和态度。

⑤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真粗心!

a、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b、学生模仿读,比赛读,学生评价。

⑥分角色读安娜和玛莎的对话。

4、过渡:同学们,听到维加和安娜说的话,安东又是怎么做的呢?贴上安东的图像)

①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学生用“○”标出最能体现安东对玛莎的态度的动作词语。

②让学生说出表示动作的词。(师在安东的图象旁板书:走,掰,放,说)

③从安东的动作和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安东对玛莎的关心还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

重点抓:“什么也没说,大一点儿”,引导学生更深入体会安东给予玛莎行动上的关心,给予玛莎迫切需要的东西。

①质疑:有什么不明白?(考考学生对“赶快”的理解,若学生不能提出,老师提示)

②为什么要“赶快”?安东这时是怎么想的?

③指导读好重点词语和安东说的话。

5、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品味,同时引导他们想象揣摩人物的神情、态度,进而体验人物内心,并通过想象、体验,使学生领悟出来的思想感情向深刻性、丰富性升华,从而达到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和谐统一,并在发展语言同时发挥了想象力,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互动交流,各抒已见

你认为这三个小伙伴谁做得最好,为什么?(人人发表,组长记录后派代表上台发言)

[这一设计,体验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通过交流,形成情感共鸣,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四、尝试表演,深化认识。

1、小组分角色表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玛莎会对安东说些什么话?安东会怎样回答?维加和安娜听后有什么反应?)

2、选几个优秀小组在班里演出。

a、演出问小演员:为什么要这样演?

b、问小观众:你认为谁演得好?为什么?

[这一设计,把“情景教育”和“语文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你想对哪个小朋友说一句话。

4、像课文这样的事,你碰见过吗?当时你怎样做?学后,你要怎样做?

[这一环节设计,体现了“生活中的语文”这一课标新理念,让学生把学习语文时受到的教育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而且在想象和表达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附板书设计:

28、小 伙 伴

维加 问 说 走、掰、放、说

说 说 玛莎 安东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篇10

【难点】

理解“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总是月球的一面”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并整理人类对月球探测的资料

教学器材:相关图片

教学课件:无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被太阳照亮的月面,但你知道我们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的全貌吗?

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设问:你知道月球是怎样围着地球转的吗?你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月球面貌是否一样?

活动:一个学生面对面的围着另一个学生转一圈(两个学生都在转)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我们每天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另一面我们在地球上是永远都看不到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地球、月球都有自转和公转运动。

月球的大小

活动:通过阅读下列数据,谈谈你对月球大小的认识

地球直径约12742千米月球直径是地球直径的3/1

1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7千克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体积约为1万亿立方千米月球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49

设问:月球为什么看上去和太阳的大小相似?

月地距离

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大约是日地距离的1/400。

计算:一架时速为1000千米的飞机,从地球飞到月球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月球表面

边展示图片边提问

设问:①你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这个传说与月貌有什么关系?你知道月球表面明暗的地方是什么吗?

②你知道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吗?

③登月的宇航员为什么要穿上那么笨重的宇航服?他们累吗?他们在月球上说话为什么还有用无线对讲机?

④在月球上为什么会发生书P42图2—21中的这些现象?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设问:人类很早就有了遨游太空的遐想,到目前为止人类的足迹已经踏上了哪个星球?

交流: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有关人类登月的情况,你知道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吗?你认为人类发展登月技术有何意义?

教案点评: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篇11

科目: 语文 班级: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具准备: 课件

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写了一篇描写秋天的作文,许多同学都写的棒极了。今天我想请我们班的小作家来读读自己的作文,让我们一起欣赏吧!〔播放背景音乐〕师:听了以后觉得美吗?那么,是谁带给我们这样美丽的秋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秋天,走进快乐的天地!看后交流: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银杏叶、红枫叶、金黄的田野、小青蛙、小松鼠、„„)

2·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边读边划出有关的句子。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指导读好“轻轻地,轻轻地”等词〕

2·品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1〕 感悟“五彩缤纷”。

课文中第二自然段藏着一些美丽的颜色的词,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小节,边读边想哪些是些颜色的词把它画下来。

师:第二段中这些漂亮的颜色分别给了谁呢?你说。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黄色是给

师:红色是给„„

仿写:秋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你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说几句吗? 师:雨给我们带来的颜色可真多真美啊!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五彩缤纷.)板书

师:哦,你瞧秋雨把这么多颜色给了这么多花草树木,整个大地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全都变漂亮了,孩子们请你大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开始吧。

2〕重点体会、美读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

〔1〕

学生读句子(指导读好描写银杏树的句子)

师:念好了吗?好像不太自信呀!念好了吗?(生大声回答)我们来交流一下吧,谁喜欢来读银杏树这一句?请你来。

生读。

师:读得真好呀,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话呢?

老师:小扇子给了你许多快乐,通过你的朗读我听出来了。它把小扇子读得特别美,你一定喜欢银杏叶的样子是吗?

师:一片银杏叶就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接着读

生读。

师:两片银杏叶就像两把小扇子,扇哪扇哪

生再读。

师:老树上的银杏叶都黄了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

生再读这句话。

(2)去词体会。

师:你瞧这满树的小扇子在秋风的吹拂下,在秋雨的滋润下,全都变黄了。多美的景象呀,来请大家再读这句话。如果我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去掉,自己再来读读看,好不好?为什么?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3)指导读好描写枫叶的句子 师: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的叶子,把扇哪扇哪读好了,整个句子好像都读活了,谁能用这种方法把下面的句子都读好,自己先练一练。

学生练读

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这位同学再读“飘啊飘啊“时有意放慢了速度,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枫叶落下来时飘得很慢。

师:是呀,枫树的叶片慢慢往下落,怪不得他读的好,原来他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呀。我们来学学他的样子,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话美美的读一读吧。它把红色给了„„读

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仿写:它把„„

3)指导朗读。运用联系上下文和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

师:读得多美呀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其它句子?好请你来。

生:读关于田野的句子

老师:这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告诉人们一个喜讯,它在告诉我们

生:丰收了,丰收了

师:田野里丰收了,果园里怎么样了呢?谁来读读写果园的这一句?

生读。

老师:“你挤我碰”读得多有趣呀。这些果子也在枝头上报告一个好消息。什么?一起说。学:丰收了,丰收了。

师:让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把这两句连起来读。

生读

师:读的多美呀,还有同学带着表情美美地读呢!谁还有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读菊花的句子。

师:你读得多美呀!.就像美丽的花仙子,花仙子的颜色可多啦,写也写不完,书上就用了一个标点来表示,谁的眼睛亮发现了它?你来说是什么?

生:是省略号(简单介绍用法)

老师:这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花仙子的颜色——

生:很多

老师:来让我们一起来做花仙子吧,比比看你们哪朵花开得最漂亮。

生读这一句话。

师:“频频点头”再读一遍。

学生默读。

师:秋天的景色多美啊,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指名一位同学读一读,重播课件。

3.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1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一划,试试怎样读好.2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3展开想象,读了这自然段你还会想到什么?

4.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秋天的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颜色和好闻的气味,她还是个热心人呢!瞧!她现在正拿起金色的小喇叭在喊话呢!听听,她在说些什么?

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读。

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水果成熟的香味,带来了冬天快要来的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带来了欢乐,让我们尽情地赞美秋雨吧!(配乐朗读)

四、拓展、积累,升华感情

1.小结。难怪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把这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读。

2师朗诵散文诗

2.拓展。小朋友们,说说看,你心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3.积累背诵。

想不想把这么美的景色永远留在脑海里?就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读一读,背一背吧。

作业超市:

1、收集描写秋天的词句。

2、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秋游,把看到的景色写成一段话。

五·板书设计

钥匙

秋天的雨

五彩缤纷

丰收

藏着香味

快乐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篇12

第二课时

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珍爱自己的生命

★能力目标:对不同的生命观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了解珍爱自己生命的行为表现

[教学重点]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难点]对不同的生命观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昨天是什么日子?生:教师节。师:不仅仅是教师节,还是第6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教师引述故事《成都商报》2008年9月10日第24版《每2分钟1自杀》,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在中国自2000年以来,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

点拨: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这类人我们当然不能求全责备。但不能承受打击,遇事逃避,推卸责任的态度却是应该被批判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才会有意义,有价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珍爱自己的生命(板书)

自然界的几十亿年演变,从猿到人的几百万年进化,母亲的十月怀胎,每个人的生命是如此来之不易而又有限,况且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呢?请同学们看教材P5和P6第二目第一◎,完成上面的内容。(内容填写时,投影显示保尔柯察金的一段话,填写完毕后,集体朗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请同学对4种态度进行评价,老师引导点拨:生命是短暂的,如何对待有限的生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得过且过”、“轻率放弃”都是对生命不负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倍加珍惜”、“让她更加美好”是人们普遍赞赏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只有珍爱这有限的生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她更美好,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可同时举例说明此4种态度)

学生阅读P6第二目第二◎,自由讨论3分钟,发表意见。(类似的事例可以补充,学生讲更好)

事例一:

张海迪1955年出生,5岁的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医生们认为她很难活过27岁。在死神的威胁下,张海迪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多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她刻苦学习医术,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阅读了许多中外名著,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最近她的作品《轮椅上的梦》问世,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她还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先后荣获“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等称号。2001年,她又被授予“环球20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称号。她被誉为“当代保尔”。事例二:

你相信既盲又聋又哑的人也能成为作家吗?伟大的海伦凯勒女士。她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她的家人为她请来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在她的熏陶和教育下,海伦了解到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认识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当她的第一本著作《我的一生》出版时,轰动了全美国。海伦凯勒虽然五官残缺,但是她能克服不幸,完成大学教育。以后更致力于教育残缺儿童的社会工作,这种努力上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效法。

启示:海伦凯勒能够不因残废而自暴自弃,反而珍爱生命,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同学们既聪明又健康,假如还不知道努力用功珍惜生命的话,真是很难为情哟!

教师:类似这类勇于疾病或困难抗争、珍爱生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仅需要理解,更加应该赞美,因为在与病魔或困难抗争中更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只有爱自己、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才可能去爱别人,爱这世间的一切生命。

其他还有:聋人发明家爱迪生,盲人音乐家阿炳、贝多芬;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轮椅上的提琴家琴帕尔曼(小儿麻痹)。等等

残疾的人尚如此珍惜生命,健康的人又该如何呢?

事例三:

李素丽,女,汉族,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公汽一公司第一运营分公司21路公共汽车售票员,1962年出生,1987年入党。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十几年如一日,以“礼貌待客要热心,照顾乘客要细心,帮助乘客要诚心,热情服务要恒心”的服务原则、“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帮一把,多走一步;话到、眼到、手到、腿到、情到、神到”的工作要求,在平凡的岗位上,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1996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每一条公共汽车的线路都有终点站,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我会永远用自己的真情和奉献同大家一起走向明天!”李素丽说。

事例四:

徐虎生于上海市郊。1975年起在上海普陀区房管局(现西部集团)中山北路房管所当水电修理工。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负四个新村和地区6000多户居民的水电维修、养护工作当中,发现居民下班以后正是用水用电高峰,也是故障高发时间。针对水电修理工已下班休息这一问题,于1985年在管辖的地区率先挂出三只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每天晚上19时准时开箱,并立即投入修理。10多年中,他不管刮风下雨、冰冻严寒,还是烈火炎炎或节假日,他总会准时背上工具包,按着报修单上的地址,上门服务。共开箱服务3700多天,花费7400多个小时,为居民解决夜间水电急修项目2100多个。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十大先进标兵”、“建设部劳动模范”、“全国建设系统行业标兵”、“全国优秀工人”并两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6年6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还曾获九六全国职业道德十佳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评为第三届“中国当代雷锋”。

其他如: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丛飞(热心公益事业,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146人,认养37人,2006年因胃癌去世时其捐助金额达300多万元);王顺友(被誉为马班邮路的铁汉,是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20年孤身行走在大山间,风雨无阻,投递准备率达100%,其步行26万公里,可绕行地球6圈)

学生完成P6第二目第三◎。

教师:爱自己,珍爱生命,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一目的测试,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希望同学们能坚持发扬自己好的方面,克服改正不足之处,使自己的生命之光更加亮丽。

视频演示:交通事故截频。要珍爱生命,不拿生命开玩笑。

从我身边做起:遵守交通规则、不随便下河游泳

[本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应当珍爱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有限而平凡的一生更有意义。这不仅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对美好明天的祝福和向往。[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看材料一。

四川石棉县人赖宁,从上小学开始,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曾获省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一等奖,地区少年儿童绘画比赛二等奖和县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小学毕业后,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石棉县一中。1988年3月13日,石棉县海子山突然发生山林火灾,为了扑灭山火,挽救山村,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赖宁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他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表彰赖宁的崇高精神,1988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做出决定,授予赖宁“英雄少年”的光荣称号。但从今年1月1日起,随着《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实施,少年英雄赖宁的照片,“纷纷从校园墙上被摘下”。

材料二

调查显示,每年全球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85万人,而自杀未遂的人数可能至少是自杀死亡人数的10 倍。自杀已经成为全人类死因的第五位,15到3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因。

看了这两则材料,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想一想,为什么赖宁的照片会被摘下来呢? 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的想法。

赖宁之所以成为英雄,并不在于烈火夺走了他含苞待放的生命,而在于烈火映照出他高尚和真诚的心灵。我们号召全国的少先队员向赖宁学习,并不是号召大家都去上山救火,而是希望大家学习赖宁所实践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我们将他的照片摘下,也不是因为不再向他学习,而是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不能不负责任地鼓励孩子不明利害地挺身赴险,仿效赖宁那种超出自身能力和责任的见义勇为行为。这时,生命是最重要的。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而材料二中的轻生行为根本不可取,是忽视自己生命的轻率行为,是懦夫的行为,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格言鉴赏]

生命是珍贵之物,死是最大的罪恶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有生命,那里便有希望

让我们把生命珍惜 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生命是惟一的财富喜爱人生的人绝不是失败者

汪国真

世界是这样的美丽让我们把生命珍惜一天又一天让晨光拉着我让夜露挽着你

只要我们拥有生命就什么都可以争取一年又一年为了爱我们的人也为了我们自己

[板书设计]

二、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辨别不同的生命观:倍加珍惜让她更加美好 [教学反思]

上一篇:生日感言-散文随笔下一篇:五年级上册科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