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设计案例

2024-07-07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设计案例(共11篇)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设计案例 篇1

【教材简析】

本框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很高,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极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力求结合各班实际而有所突破。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老师,易产生孤独、渴望结识新同学并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班级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对融入优秀集体的内在需要及学生思维的特点,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通过师生语言的交流,观点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从而产生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共识。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创建班集体,尝试让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并尽可能预知在创建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班集体的积极性,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与新同学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感知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创建班集体及优秀班集体成立的要素。

【教学资源】vcd《众人划桨开大船》;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1.创建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故确定此框为重点。【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 《众人划桨开大船》,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则佛教传说。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通过歌曲和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为导课作准备。

2.归纳学生的发言,引入事例,导入新课。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作如下归纳: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捆成团,歌词表达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独木桥难行走,众人捧柴火焰高。集体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只有个人融入集体中,才会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你添一把友谊“柴”,我烧一把关心“火”,集体才会更温暖。

通过教师概括,引出课题:创建新集体(板书)。

二、活动贯穿,体验感悟

自己设计了如下过渡语: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学校和班级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开阔视野,培养性格。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有着许多积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如果都能把自己的智慧和热情贡献给班集体,集体就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迷人的色彩。活动一:我心目中的班集体

1.感同身受,明理知行。

教师先组织学生介绍他们在小学时经历过的或是看到过的优秀班集体,并说出他们期望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子的,这样的集体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在组织学生发言后,请学生完成教材第七页的第一个问题,再请同学把填写的内容大声读出来。教师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请同学归纳出优秀集体有何特点。

2.互动交流,合作共进。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经小组讨论后,选出小组公认的奋斗目标。各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说明确定奋斗目标的依据,最后,经全班同学举手表决,确定新集体的奋斗目标。

活动二:我为集体添光彩

教师组织学生说出自己身上有何优点,并打算如何为创建班集体做贡 3.友情互递。

教师在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的情境中总结出:集体的成功,确实凝结着许多个人的心血,为了我们心中的班集体,让我们各尽所能,发挥所长。

4.连接热点,各抒己见。

教师播放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入八强的录像片段,引导学生分析成功的原因;大屏幕展示出中国老女排的一则材料,组织学生讨论郎平的话对创建班集体有何启示。请学生讲述自己参加团体比赛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材料:一次亚运会上,中国女排的主攻手郎平连连扣球,使对方手忙脚乱,败下阵去。郎平下场后,人们向她竖起大拇指,她微笑着对大家说:“取得胜利的不是我,而是全体队员,如果没有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只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教师归纳发言,得出创建班集体的重要因素:团结协助,互助前行。(板书)

三、应用发展,归纳小结 活动三:全班联名绘诗篇 教师将本班名单发给每个学生,请大家将全班同学的姓名的最后一个字联成一首诗。

通过此活动,使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为创建班集件创造了人文条件。

最后请同学对今天这节课小结。一方面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另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总结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设计案例 篇2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进行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1.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初中思想品德课对于青少年思想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但是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却存在各种问题。首先在于教学内容过于片面,一些教师往往认为只要将课本中的文字内容灌输给学生变可以了,但是殊不知简单的记忆、背诵其实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关系,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其次,教学方法的简单程式化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问题之一,教师往往采用复习、讲新课、小结、布置回家作业等简单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也显得较为沉闷, 这很显然无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学生以及思想品德课本身的诉求。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这个阶段渐渐地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这种基础上,他们往往渴望和人交流,因此枯燥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相反,如果在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的话,能够在充分认识了学生思想、情感之后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另外,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为了提高学生思想、情感、品德等的健康发展而设立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它本身就比较适合情境教学这样的方法, 而且新课程也要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是学生和思想品德课自身的诉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策略

1.利用问题导入情境。为了更好地进行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先使用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适当的问题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促使学生思索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考虑设置那些有创意且能引发思考的问题,多用开放性的问题来鼓励学生进行思索,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来使得学生的思维逐步得到锻炼。

2.多种方式展现情境。在进入教学之后,教师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展现情境、描述情境。单纯的阅读课本过于枯燥,无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来描述情境,或者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来展现情境,通过这样有趣味、 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情境教学之中。例如在学习 《法律是我们的 “保护伞”和“守护人”》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图像展示的方法,将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人民法院等各个部门展示在一把伞下,用生动的形象告诉学生课文的主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形象生动而且具有感染力的故事来让学生明白法律是如何保护人民群众的,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告诉学生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不法之徒的话该如何寻求法律的保护。生动形象的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既能让学生把握住课文的关键,也能够让情境教学的效果提高。

3.参与活动融入情境。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以此来提高情境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去,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来模拟角色,并且演绎一个和教材有关的事件。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在课堂上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4.投入实践完善情境。理论联系实践永远都是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创建情境教学以外,还要将情境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完成各种有创造性的回家作业, 以此来完善情境教学。例如在学习了 《天下父母心》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以报答父母的恩情,同时还要将整件事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演讲,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其中的感受。课余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让学生撰写文章以外,办黑板报,参观展览,进行公益活动,开展社会调查,这些也都是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74-01

《普通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重视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实质就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推进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境创设可以有以下方法:

一、运用生动语言

法国作家蒙田指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在课堂教学中呆板、枯燥的言辞认人感觉乏味;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语言能够激发听者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要通过语言的语义、声调、感情色彩等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一些无法展现实体情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通过语言情境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的。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时事新闻、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的恰当运用可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明、化呆板为生动,特别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思考。

二、进行情境推理

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推理又是思维的关键。推理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方式,也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思维形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更为广阔的讨论和交流的推理平台,让学生在推理中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填补各自的知识空白,使学生个人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提升。

三、利用音乐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美感来渲染学生情感。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教学中来。但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如“难报三春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父亲》(刘和刚演唱),让学生从音乐情境从中感受父母无私和伟大的爱,为教师讲授孝敬回报父母创设意境。另外,在教学中利用图片作为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再现教材中情境,能很好地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向学生出示历史事件、社会问题、自然环境、文化体育生活等图片资料来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四、开展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它的效果是单纯的讲授不能代替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学生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创设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积极和谐的气氛。活动形式有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情节表演、小品等,如“礼貌显魅力”这一内容教学中,让学生表演在新华书店两学生买书的故事,使学生对文中的角色产生认同感,将自然地加深学生内心体验,然后根据这一情节分析其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既烘托了课堂气氛,又能做到了寓教于乐;也可以是课堂讨论、辩论等,如“男生 女生”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中,分别开展男女生交往的益处的课堂讨论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课堂辩论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如组织社会调查、春游秋游活动,以社会、自然情境激发学生体验情感。

五、运用“生活实例”

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关键是要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实践证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距离越近,效果越好。比如:在讲授“艰苦奋斗,振兴中华”内容时,笔者根据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创设了几个情境,(1)几个原来居住在闹市中心的学生因市政建设动迁到近郊,但他们无论刮风下雨都坚持准时到校学习;(2)在春游中几个学生互相攀比;(3)学生抄袭作业和测验作弊。接着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耳闻目睹的情况分析以上三种现象。学生们一致赞扬了那几位准时到校上课、在风雨中磨练意志的学生,同时指出那种抄袭作业或测试作弊的学生是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表现,纷纷表示在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知难而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德、智、体等各方面努力发展自己,实现报国之志。这样的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把握和理解知识点,而且还可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六、运用漫画教学

初中思想政治学科中的概念、理论、观点一般比较抽象、枯燥,而教材中的漫画,其表现手法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漫画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疑中学、图中悟,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启迪学生思维,起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的作用,能达到“一石多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节时,我动手绘制了一幅漫画:一个消费者被热水器炸得毁容躺在医院床上,还拉着其兄的手不让他去找商家赔偿,怕惹是生非。通过这幅画让学生思考,如果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也由原来教师一人独讲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自觉查找课本上的理论依据,自我组织答案并踊跃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生动局面,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心情较为舒畅,学习劲头明显提高。

七、运用小品故事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设计案例 篇4

一、出售青春

【案例】某青春销售店在电视台播了一则“出售青春”的广告。广告称:本店有青春可售,批发零售皆可。欲购从速,相关事宜面谈……

某位年近40岁的女士来到了青春销售店。她对售货员说:“给我一份18岁的青春吧。”好的,请你拿一张18岁时的照片,一个星期后取贷。一个星期后,该女士如期而至,没想到商店给了她一尊18岁时的腊像,并且要价5000元。该女士不解的问:“你们不是出售青春吗?怎么出售腊像了。“哦,腊像只不过是添头,真正的青春都在产品说明书里。”

该女士迅速打开产品说明书,只见里面有这么几句话:欢迎使用你本人的蜡像,要想恢复如初,我们有以下建议:

①保持18岁时的无忧无虑、敢作敢为的心情;

②睡好觉吃好饭;

③多做有益的事,当然包括多做运动;

④每天早上面对腊像问自己:今天,我18岁了吗?

该女士看后,频频点头,似有所悟……

【解读】青春不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变化,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动的一种全新的感觉,意味着一种新的精神境界。在青春期,我们会有很多苦恼,有时甚至怅然若失,但青春更多的是梦想,是激情,是幸福,而这种幸福是需要我们仔细体味的。青春是美好的,需要我们仔细体味;青春是易逝的,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珍惜青春是我们把握未来的好机会,我们青少年需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努力充实自己,为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作准备。

二、猴群带给我们的思考

【案例】在某一个地方,人们吃猴子就如同吃猪或者鸡鸭一类的牲畜家禽。一户人家的一个笼子里面关着十几只大小公母不一的猴子,每次有人打开笼门,猴子们都会十分恐惧,争先恐后地往笼子的角落里钻。总有一只被选中,当他们中间的一只被选中拎出笼子时,其余的猴子就会放下心来,快乐地在笼子中嬉戏……

猴子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一只,当笼门再打开时,这只猴子拼命躲向角落,试图离那只抓它的手远一点,无奈的是,它只要逃不出笼子,就一定会被抓到。在出笼门的一瞬,猴子咬了抓着自己脖子的那只手一口,鲜红的人血流淌到猴子小巧光滑的身体上,手的主人十分愤怒,一刀结果了猴子的性命而后说:“多亏只是一只来咬我,要是多来几只恐怕还没有办法对付呢。”

【解读】“多亏只是一只来咬我,要是多来几只恐怕还没有办法对付呢。”换言之:如果起初猴群能够团结一致、采取共同的行动的话,或许它们尚有一线生机。猴群的悲惨命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个人离不开集体,而集体要成为一个有着持久生命力的优秀集体,其内部成员必须团结互助,在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目标一致、情感上共鸣,只有这样,这个集体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才能产生强大的“合力”,战胜个人所无法克服的困难。

我们每位同学都在一定的班集体中学习、生活,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最优美的班级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三、爱吃鱼头的母亲

【案例】有一位母亲,以爱吃鱼头闻名,每逢她家里吃鱼,子女们总是把鱼头先夹到她的碟子里;朋友们聚餐,大家也必然将鱼头让给她,只是在外面她比较客气,常婉拒大家的好意。

不久前,她去世了,临终,几位老朋友到医院探望她,有位太太还特别烧了个鱼头带去,那时她已经无法下咽,却非常艰苦地道出一个被隐瞒了十几年的秘密:“谢谢你们这么好心,为我烧了鱼头,但是,到今天我也不必瞒你们了,鱼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辈子,却从来没有真正的爱吃过,只是家里环境不好,丈夫孩子都爱吃鱼肉,我吃,他们就少了;不吃,他们又过意不去,只好装做爱吃鱼头。我这一辈子。只盼望能吃鱼身上的肉,哪曾真爱吃鱼头啊!如今,每当我听说有人爱吃鱼头,总会多看他几眼,心想:他是“爱吃鱼头”呢?抑或“吃鱼头为了爱”?

【解读】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母爱是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胸怀;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着儿女茁壮成长。为了让儿子多吃鱼肉,案例中的母亲一直谎称自己爱吃鱼头,母爱的博大、无私在她的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四、尊敬老师的居里夫人

【案例】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解读】居里夫人在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帮助老师完成重游法国的愿望;自豪地将白发苍苍的老师从幕后推向了台前,和她一起接受人们的尊重。这些举动都折射着居里夫人对老师深深的敬爱之情。

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在传授给我们知识时候,也在用她的情感在感染、唤醒着我们:在我们失败的时候,老师鼓起我们前进的风帆;当我们成功的时候,老师和我们分享成就和喜悦。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师耐心细致地拨正我们的航向;在我们取得一点点成就而沾沾自喜时,老师是我们的清醒剂。

老师是我们的良师,也是我们最真挚的朋友。我们应该以居里夫人为榜样,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尊敬、爱戴自己的老师,尝试与老师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这样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地前进。

五、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案例】周幽王,西周第十代国君。他贪财好色,昏庸残暴。一次,他得了一个美女叫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后从没笑过一次,为了引她一笑,周幽王带褒姒上了骊山。原来,为了防御西戎的进犯,在骊山一带建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一座。西戎军队打来,就燃烧起烽火,一个连一个传递消息,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救援。

周幽王来到骊山,让人燃起了烽火。附近的诸侯看到了警报,以为敌兵来了,就急忙带兵救援。可赶到了骊山下,一个敌人也没看到,却听到了山上的鼓乐之声,大家都愣住了。周幽王便派人告诉他们:“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你们回去吧。”诸侯们生气极了,山下一片混乱。褒姒见到这场面却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后来西戎军真的攻打都城丰镐时,尽管烽火台上连举烽火告急,却没人理会了,诸侯们认为这是周幽王的胡闹。结果西戎军队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把财宝洗劫一空。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现河南省洛阳)历史上叫东周。【解读】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为了博得美人一笑,而最终的结果是自己死于骊山之下。究其原因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失去了诚信。一些人不能很好地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往往是因为对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缺乏正确的估计和判断。一些该做的事没有做,不该做的事反而做了。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四、勇于承认错误 敢于担负责任

【案例】陈任和张明新到一家速递公司,被分为工作搭档,然而一件事却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一次,陈任和张明负责运送一件昂贵的古董。在交货码头,陈任把邮件递给张明的时候,张明却没接住,古董掉在地上摔碎了。

张明趁着陈任不注意,偷偷来到老板办公室对老板说:“这不是我的错,是陈任不小心弄坏的。”随后,老板把陈任叫到了办公室。“陈任,到底怎么回事?”陈任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老板,最后陈任说:“这件事情是我们的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

后来,老板把陈任和张明叫到了办公室,对他俩说:“其实,古董的主人已经看见了你俩在递接古董时的动作,他跟我说了他看见的事实。我也看到了问题出现后你们两个人的反应。我决定,陈任留下继续工作,用你赚的钱来偿还客户。张明,明天你不用来工作了。”

【解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的一生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些过失,难免会犯一些错误。面对过错,人们往往怀有恐惧感。因为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往往会与接受惩罚相联系,所以总会象案例中的张明那样,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企图推卸责任。但这些理由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这些借口不会减轻你所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甚至可能会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付出更大的代价。相反,一个主动承认错误的人至少是勇敢的,而且有勇气去面对错误、承担责任。材料中的陈任主动道错并勇于担负责任,结果却得到了老板的谅解。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设计案例 篇5

摘要: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适当穿插优秀歌曲和趣味故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并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具体场景,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用得最多的一个模式。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课 创设 教学情境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谈一下自己在思想品德课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几点尝试:

一、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

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来。例如,在讲授“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时,我借助多媒体,通过图片和相关资料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又使其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在讲到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运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图片;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的变化:通讯方式的变化、交通工具的变化、衣着服饰的变化、住房条件的改善等,这样就拉近了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现象联系在了一起,使思想品德课中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课堂激情。例如讲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漫画《红与黑》,通过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经济结构仍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土地乱占滥用仍很普遍,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相当严重,部分地区已经超过临界状态,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相当尖锐。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我国资源环境的现状,以增强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适当穿插优秀歌曲和趣味故事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把情感目标放在第一位,所以只有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感、社会情感和思想品德情感,才能真正体现本学科的德育功能,完成德育任务。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穿插一些寓意深刻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来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情感的一个有效手段。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例如讲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讲到“科教兴国”时,播放《中国创造》;讲到“全面小康”时播放《越来越好》和《好日子》等,就可以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例如讲到“爱是高尚的情感”时,引入《骆驼妈妈》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集中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还可以借助这一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从而达到使学生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去爱母亲的德育目的。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例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例如讲解“直面风风雨雨”一框时,由学生自己举出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积极对待挫折,勇于战胜挫折,使他们增强承受挫折和战胜挫折的能力。这就变单纯的说教为中心的指导,变知识的传授为思维的训练,增强学生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由此可见,问题意识、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潜意识中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以达到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上,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设计案例 篇6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不断提炼或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案例 思想品德教学 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课,运用案例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通过师生双方对案例的分析、探讨、不断提炼或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现实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把真实而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体现了新课改的的要求,在品德课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尽管学生有时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理性思维的认识和收获,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相对深刻。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例如在讲到环境保护知识时,我首先口述新闻联播中播放的入秋以来,北京受到沙尘暴袭击的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京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而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结果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正确的看法和大胆构想,达到了培养能力的目的。

3、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亲自体验感受,从而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德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单凭教师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案例运用得越多越好,这样会把品德课上成“故事会”课,学生会迷失方向,只顾听案例而忽视了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教学中所引的案例应有的放矢,能与所授知识点紧密结合,而不能只停留在事例的简单堆砌上,我认为选用案例还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正面性。选用案例应以正面 教育 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应、少用。

注重时效性。引用的案例不应是陈年旧事,而应紧跟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如讲我国的科技 发展 时,可举神舟七号飞向太空的事,而不能老是列举袁隆平研发杂交水稻的事,只有运用这种新鲜的时政新闻,切中学生的关注点,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注重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举案例应形象、生动,生活化、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口味,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注意精确性。引用的案例应尽量真实具体,不宜胡编乱造,不能自圆其说。

注重本地性。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步骤与方法

1、精选案例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2、展示案例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3、学习理论 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问题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解决简单的知识点,记录好个人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4、讨论案例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的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 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 教育 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

5、总结点评 教师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

体行动。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设计案例 篇7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有效创设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呈现过程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开观点, 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 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融意情行为一体。情境教学是思想品德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通过创设情境或案例, 将学生置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进行交流和反思,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实现价值引导的目的。为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在创设情境时, 教师应当重视以理服人、以真信人、以效示人、以诚感人。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 , 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观念, 课堂教学要做到“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在生活中求知, 在求知中生活。因此, 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的点滴渗透到教学情境的创设中, 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生活”中思考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一、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决定教学性质

长久以来, 课改前的教材充斥着高度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其强势的理论性和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使处在思维认知较低状态的学生很难接受这种高位状态的思考方式, 总有“坐飞机”的感觉。因此思想品德课很难得到学生的喜欢。如果学 生游离于课堂, 那么教师的教学如同空塘垂钓, 将一无所获, 思想品德教育目的难以达到。而情境创设正是把教师和学生引入到于人于己均有莫大关联的生活中, 势必引发师生对学习深度的思考, 同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经加工的案例要站得住脚, 以真信人

教师要善于捕捉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素材, 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由于并非所有生活素材都可直接引入课堂,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 对准备提供给学生的情境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改造。对生活素材要按照教学需要进行改造和加工, 以不失科学性为前提。只有真实的、科学的情境, 才具有说服力, 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三、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1.活动情境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 将学生带入社会中, 从生活中选取某一个典型情景, 并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情境展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之中,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魅力, 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 教师最后进行小结。这样学生不仅兴致相当高, 还能在活动中锻炼能力, 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2.问题情境教学法。教师应当创设问题情境, 并且提供某种刺激性模式, 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期望, 从而拨动学生心弦,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 学生的思维若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 会得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快乐。

3.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有生动性、形象性及直观性, 而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依据学生的特点, 利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对于调动广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创设合理情境, 形成浓郁的课堂氛围有积极作用,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新奇、惊讶与新颖, 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能吸引学生的关注,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从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现更好的教学成效, 让学生在愉悦之中掌握知识与培养想象力, 同时融入对心灵的美的陶冶, 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4.故事情境教学法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故事, 并将教学内容贯穿其间, 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若依据教学内容, 合理穿插一些生动形象、趣味性比较强, 而且寓意较为深刻的故事, 则可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从而提升初中生的思想觉悟。

四、典型的素材要用得全, 以效示人

近年来, 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一词广为流行。社会倡导的“低碳”是通过科技和创新, 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课堂教学同样讲究“低碳”、高效, 即通过挖掘、剖析, 尽可能选择典型素材, 让学生从平凡、简单的情境中感悟出深刻道理。自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意识大大增强, 积极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然而有些老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性不是很明确, 运用时剖析不够, 造成大量素材堆积, 有的交叉重复, 有的偏离教学目标, 有的前后知识联系不到位……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和学生思想的混乱, 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五、形成师生平等的情境教学气氛

师生平等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展情境教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专制且高压的课堂气氛是否适合情境教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唯有实现师生平等, 才能促使师生间更情投意合, 才能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 从而更好地追求进步。

六、放出去的话题要收得回, 以诚感人

以思想交流思想, 以情感交换情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创设的情境与问题, 应有利于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 有助于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中矫正其思想偏差。当话题涉及一些敏感问题时, 教师一定要精心预设, 对问题收放自如。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创设 篇8

1.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形象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合理的教学情境中感悟道理。多媒体教学能将音乐、图画、视频、文字统一在课件中,使课堂更加新颖生动,引起中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调动他们钻研教材的欲望。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对故事的感悟中自然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创新在我身边》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个价值一千亿的名字》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袁隆平的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的重要性,进而产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语言创设虚拟情境。

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引入,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口头表达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通俗易懂的讲述中,化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为形象的故事、情感。针对思想品德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将诗歌和名人名言引入课堂中,结合教学目标,恰当导入诗歌的朗诵或者名人名言的阐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增强对思想品德学习的自觉性,产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更好地实现品德课的德育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例如,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朗诵诗歌《地球母亲》,让学生在教师的动情吟诵中,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产生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3.设疑导思创设问题情境。

创新和进步的前提是勇于质疑,对问题的思考和疑惑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和热情。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科学性、启发性的设问,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化思维和意识,增加看问题的理论深度,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组织合作探究创设交流情境。

探究与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学生要自主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拓展思维,产生初步的观点和看法。在独立思考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和互动中,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精神,在辩论与协助中逐步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向往和追求正能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与意志品质。例如,在《感悟青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青春是什么?然后小组讨论:青春的幸福有哪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审视和体验了青春,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时光,对未来会做出更多的期望和努力。

5.契合思想品德目标创设生活情境。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枯燥灌输大道理,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没有实际用处,因而产生对课堂的反感和应付情绪。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与个性,因此,教学中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教材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参与社会的体验统一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联想,产生正确的体验,实现心理的共鸣,更好地接受教材观点。例如,在《诚信是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问:你在平时经历中,是否发现自己周围有对人不守信用、对事情不负责任的现象?你怎么评价呢?你是否有过这类行为?你做过后心里有哪些感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反思,体验到诚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蕴含在生活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实现思想和觉悟上的升华。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情境创设注意事项

1.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符合学情。

情境教学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如果情境脱离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设想和任务,如果问题太简单,会使学生感觉无趣,丧失注意力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的情境内容必须与自己学生的实际知识与经验相适应,预设问题最好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努力中获得结论。

2.教学情境应该结合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方式和手段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课堂情境不能为了热闹和新鲜而设置,必须符合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理解和记忆思想品德的道理、知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构建高效课堂。

3.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体现层次性。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叛逆,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的学习习惯和基础逐步拉开差距,教师要改变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设计情境问题时应该具有层次性,思维从浅入深,在循序渐进中得到进步,让每个梯度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三、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设计案例 篇9

和耀光

本学期,我担任初中三个班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上学期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由于所授班级较多,而且学生的基础又参差不齐,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为提高每节课的效果,教学质量,我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结合身边事例,使知识通俗易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行解决能力范围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集体精神。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我们的学生基础整体而言是不容乐观的,因此批改作业是一件很棘手的工作。针对练习册里题量过多,难度过深的不足,我始终坚持结合学生实际,自己出题的原则,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篇10

篇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我多年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通过学案式教学>培训,我认识到,应该紧跟形势,加快实施素质教育,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要倒给学生一怀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因现在中考只作为等级,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我解释教师也有犯错误时。就这样我迎得了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理话都与我说。请我为她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在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教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一听,立即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单独找学生谈话。事后我还对学生说谢谢。就这样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融洽。也是我不断反思的结果。

二、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六、合作探究,拓展升华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对于合作学习,国外学者做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例如美国的弗彻斯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小组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小组规模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影响。弗彻斯等人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可简要概括如下:第一,合作学习情形都明显优于独立作业情形。在对复杂作务的完成方面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互动质量。第二,在异质二人小组中,复杂任务的学习可明显地促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在参与水平上,二人组成的小组明显高于四人组成的小组,差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四,不论哪种背景情况,差生的参与度都明显低于其他成员,这意味着调动差生参与积极性是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方面。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学习目标的方向性更强。②具有较强的生活实践性。③研究手段的多样性。④更加重视学习过程的操作。概括起来讲,在新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适度的探究。我们之所以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其理论依据是: 1、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思考。20 世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教学观点。之后,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源于“以学生为本”,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和尊重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学会学习的思考。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部影响巨大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明天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向全世界教育机构发出的警告。随后,国际21 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5 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里,把“学会求知”作为未来社会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对教学实践而言,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合作的学习方式,这里应注意合作的必要性,有无必要合作;合作的有效性,能否解决问题;合作的组织性,几个人为好,分工如何;合作的科学性,如何通过有效合作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小论文的形式出现,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吸引学生研究学习、生活中的有价值的问题,阐述意义价值,寻找形成原因,探究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政治教学要求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实践展现出来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我们的某些教学行为,反思 如下:

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能否有效达成。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有些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只是一种点缀。例如,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比如:讨论几乎是我们每节课都要采用的教学形式,但是有些问题根本就不具有讨论性,甚至有些问题书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给学生时间看书,学生就能归纳出来,讨论实在是画蛇添足,不但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争论,进出火花,久而久之还会泯灭学生思考的热情。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

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不能轻视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教学实施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乐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在气氛热烈、民主的课堂里却只能看到学生的风采,老师扮演的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有这样一节课,老师在课前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把问题布置给学生,课前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本小组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由于各小组准备充分,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也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受年龄、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完整,有些观点也有失偏颇,老师在小组总结时应该予以补充和纠正。可是在一节课里老师只是在各小组间穿行,把权利从一个小组传递到另一个小组,就像一个置身于世外的旁观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但这种“自主与探究”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需要指导、点拨和帮助。这个时候的教师就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把他们从偏执引向正轨。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外,更应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策略,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观点与结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通过创新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师能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篇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我从事了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

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 经验+ 反思。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的这些年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有人说:“ 课堂教学是—— 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 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 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在教案书写中,除了符合学校要求外,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我都会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 病历”,并且对这些“ 病理” 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提出解决这些教学“ 病理” 的对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时我还非常珍惜并利用外出交流学习等渠道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少;师生一问一答多,学生探讨研究少;教师启动问题多,学生启动问题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等等。这些倾向妨害和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每一节课做起,要敢于在师生关系的改善、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 另辟蹊径”、“ 独出心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我认为,反思就是创新的开始,就是对教育认识的进步与升华。

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11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建立师生之间、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良好情感氛围,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环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应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合理的教学情境呢?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创设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入手。

一、创设故事情境

一般来说,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讲故事来给学生教授知识。洛克曾经说过:将每名学生的精力集中起来是老师的成功之处。有趣的故事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判断力。因此,教师要将故事引入教学,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例如,在教学“直面挫折”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讲述居里夫人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居里夫人是著名的科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幼年的居里夫人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一边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赚取生活费与学习费用,一边努力学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她坚持钻研放射性问题,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就能明白,在遇到挫折时不能逃避,要以顽强的毅力来面对,争取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情境具有激发求知欲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讨新问题、学习新内容、获得新感受。对此,教师可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创设活动情境

教师要有计划地搜集相关资料,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考、轻松学习。

例如,在教学“怎样做一名有正义感的人”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如何与坏人斗智斗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

此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创设情境,不可盲目创设;②所创设的情境要适度,不可过于热闹,以免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③所创设的情境要有意义,不可为了取悦学生而创设。

上一篇:绩效管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下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