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文

2024-09-10

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文(通用10篇)

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文 篇1

摘 要:“学生主体”样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当,不仅不能为新课程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还会影响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关系,是合理运用“学生主体”教学样式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师生关系

当前的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本理念指导下,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取以学生自主探索,张扬个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举措,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的教学样式。但是,有的语文教学课堂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沉闷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热闹了,实际上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少讲甚至不讲是否能达到教学目的,课堂上的热闹是否能成为评判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学生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言论是否能说明有创新精神等问题。难怪江苏省一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法研究的资深学者把这样的“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为“上课时间,学生讨论,尖子发言,全班小结”的“放羊式”、“记者招待会式”的课型。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问题,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如何履行教师职责,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教师不仅要知识面广,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在教学中要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论是进行“隐性知识”教学,还是进行“显性知识”教学,都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寻找最能体现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最易于学生接受和参与的教学方案、方法,确立教学点、切入角度,由易渐难、循序渐进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水平。缺少教师必要的分析、讲解、引导、参与等活动,学生自己就难以进行语文学习。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习得语文能力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师生共同合作的双边活动。片面强调和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甚至把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误解为围着学生转的“客体”,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陷入“儿童中心主义”、“学生中心论”的困境。

事实上,极端鼓吹“学生主体”论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他的那种“人本主义”教学言论在西方教育界也深受非议,就连他的法国弟子马腾斯也公开表示对他的理论“深深不以为然”。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习得活动,既表现为个人的自学活动,也是在教师指导下的特定的认知活动和练习活动。前者具有学生凭自己兴趣爱好来选择学习内容的特点,而缺少学习的目的性、系统性;后者经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习得语文能力。我不怀疑中学生天资聪颖,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并不表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习得就有最佳的途径和方法,对课文的文化内涵、基础知识、思想情感、价值取向等就具有清醒的、正确的感知力、鉴赏力、判断力和表述力。如果不经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只是突出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发现并解决疑惑问题,特别是对一些年代久远、作品内容相对复杂、主题情感不甚明朗的课文,学生自己是很难体会和领悟的。况且,学生在理解和吸收的过程中,由于个性差异,学习方式方法不同,所获得的知识在质和量上必然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进行调控、引导,使学习的目的更明确,教学活动更生动有成效。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力、分析评判能力、独特的.情感意志,但他们的审美能力、情感因素、价值取向及道德标准等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完善,还没有形成正确完善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事理的分析判断仍处于凭自己情感兴趣用事阶段,缺少理性的思考和选择。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养成坚持真理、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人生理想和崇高精神。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以及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时教师的引导、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导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该讲不讲、该评判不评判的原因究竟何在?

1.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和领悟《语文课程标准》精神。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由过去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要善于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在师与生的课堂双边活动中,要能够敏锐地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和问题点,及时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语文实践的习惯。“学生动起来了,绝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整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连续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1]但是,由于教师片面地理解新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简单地认为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语文实践”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合作”,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社会上、教育界对“满堂灌”声痛恶疾地讨伐批判,于是就出现了课堂上教师该讲的不讲甚至不敢讲,该评判的不评判甚至不敢评判的现象。

2.受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特点的影响。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视和强调学生自己多背多读,以量取胜,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过份夸大了学生自己“涵泳”“意会”的作用。这种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方法,“弄得好,最终于能够有些懂,并且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然而到底弄不懂的也多得很。自以为通,别人也以为通了,但一看底细,还是不怎么通,连明人小品都点不断,又何尝少有?”[2]况且在科学文化迅猛发展的现代教育中,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多,开设的科目多,每一学科都有具体要求和达标标准,学生是不能有充份的时间去“涵泳”“意会”的。有的教师没有对这一传统教学方法去糟粕、存精华地批判继承,甚至还把课堂让给学生自己去“涵泳”“意会”,去讨论研究。

3.盲目崇拜,仿效和追求名人效应。

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对国际国内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学习变得及时,甚至眼花缭乱,各种教法层出不穷,“优质课”、“比赛课”、“观摩课”等频繁活跃,特别是被冠以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所谓“学生主体”精神的教学样式,于是模仿和仿效的风气在语文教学中颇为盛行。有的打着“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与学生平等对话”,“服务于学生,尊重学生意见、人格”等幌子,课上热热闹闹,但教师该教的、学生该学的却始终体现不出来。模仿名人名家的经验和方法,而不结合实际情况去研究它的来源、理论基础,并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修正、补充、再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甚至还会出现“东施效颦”、“弄巧成拙”的尴尬局面。教材、教师、学生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对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处理,则会导致教育的失误和偏向。在传统的教育中,片面地追求“知识主体”、“教师主体”的功利教育、文凭教育、应试教育的教学样式,压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抑制了学生个性化及健全人格心理的发展,削弱了学生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往往没有被培养成为知识的主人,而是成了知识的奴隶、金钱的奴隶。这一历史教训,在语文教育改革中是要深刻反思的。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摆正教材、教师、学生的三者关系,语文教育改革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继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1).

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文 篇2

关键词:课堂,师生关系,和谐,策略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终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课堂中师生和谐关系的重要性

1. 有利于教学顺利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民主、宽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情舒畅。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高,感受性灵敏,反应迅速,思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也快,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能较为顺利地把老师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行动。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2. 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加深师生之间的理解,有利于减少摩擦,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理凝聚力,为心理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能给学生带来安定、愉快、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会给教师以莫大的欣慰和鼓励,使教师心情愉快,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教师尊重需要和成就需要,从而使教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理状态。

二、师生关系现状调查

通过对老师、学生、家长的抽样调查发现,师生不能和谐相处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学习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不和谐有以下三种类型:教师的批评型——学生的报复型;教师的惩罚型——学生的逃避型;教师的心罚型——学生的沉沦型。

1. 教师的批评型——学生的报复型。

经常听到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有的你越批评他,他越不听,批评后他还是我行我素,更有甚者他还有反感情绪,顶撞、唱反调。”这让老师很头疼。因此,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时,应该把训斥变为启发、疏导,耐心做到“晓之以理”,因为只有当老师的批评与学生的心理因素达到一致时,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 教师的惩罚型——学生的逃避型。

有的老师随意惩罚学生,使学生见到老师就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焦虑、恐惧、逃学、出走等问题。此时的学生对学校已由抵触心理上升为叛逆心理。学校里的一切在他们的心中已成为让他们害怕、恐慌的东西。此时疏导学生更要“动之以情”。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3. 教师的心罚型——学生的沉沦型。

有的教师对学生冷漠无情,不信任学生,特别是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以老师更不重视,使学生的心灵见不到阳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或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因人施教,用不同的标尺去衡量不同的学生,让他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三、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角度来考虑

1. 心理因素。

教师希望学生能中规中矩地学习,听话、懂事的学生最受老师欢迎。而学生的天性是贪玩,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不愿定下心来学习那些在他们看来很枯燥无味的东西。

2. 教师与学生知识储备差别的因素。

教师的学科知识、能力都比学生要高。因此,学生对老师产生崇敬、景仰的心理,学生以一个仰望的姿态来看老师,而老师也以一个俯视的角度来看学生,这也是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因素。

学生家庭的社会地位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学业成功的渴望和求成动机以及对学业的态度均有重要的影响。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教育期望值的不同,使不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同,而教师则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做得一样认真。

四、促进课堂中师生关系和谐的策略

1. 树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信念。

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师也要看到学生各方面还未成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支持者。

2. 课堂上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气氛。

教师的作用在于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照亮学生学习的道路。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我发现,从而引发课堂的和谐共振!我们既要关注课堂中预设的内容,还要关注过程中即时性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进行价值指导,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和谐的气氛。

3. 课后师生要相互交流。

作为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孩子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确保相互交流对他们的学习与思考有所启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弹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语想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教师的心灵话语和学生的调子越和拍,师生关系也就越和谐,课堂教学也越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国权.小学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赵萍.小学教育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4]刘维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华文出版社.2000

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文 篇3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构建;重要性

一、案例描述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和谐之境界。发生在我英语课堂上的一件事,更是让我明白,要想达到和谐交往,没有真正的平等是不行的。前几天,我准备上高一(12)班的第三节课,学生做眼保健操,我不急不慌的来到教室里,12班的班主任问我,第二节课到哪里去了,学生在办公室没找到我,这时,我才反应过来,我错过了第二节课,心里在想课怎么办时,看到音乐老师来了,就和音乐老师商量了一下,请他把课让给我,后面我可以换一节课给他,其实,在我内心我可能认为音乐和英语比,不重要,是否给他课自己也不确定,我的态度是高傲的,回到课堂,和学生说明白,首先,承认自己的失误,并且,和学生说本节课先上英语,以后可以还他们一节音乐课,有些学生已经不高兴了,并且不太相信,也不愿意等待我许下的未来上的那节音乐课,他们在下面嘟嘟囔囔起来,我的心情也不好起来,脾气也上来了,就说了,不上就不上吧,让课代表喊音乐老师来上,自己就回到了办公室,心里还是有点伤心的,毕竟这个班我带了大半年了,平时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是不错的,突然被他们嫌弃,心里还是有点接受不了,回到办公室里,心里怒火中烧,英语课代表接着就走进办公室,说还是有学生想上英语课的,问我是否生气了,我更觉得很尴尬,但我没有返回课堂,我怕自己控制不了情绪,和学生接着产生不愉快。

二、案例分析

其实,冷静下来之后,我发现我作为教师,扮演了主宰者的角色,建立师生平等的英语课堂首先要求教师消除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脱下“严师”外衣,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认识,探讨问题,争鸣观点。新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而不是完人、圣人,不是权,更不可能是知识的化身。本来就是自己的错,把课记错了,就单方面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强行决定,用音乐课来上英语课,都没有问一下学生愿不愿意这样,没有尊重学生的想法,而且,不上,我就认为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不能理解人,扣了一个不尊重老师的大帽子给学生,让有的学生内心不安,无形之中,我又把自己置于传统师生关系中的教师为尊的境地,教师成为知识的权威和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器,为师是从,记着老师的教导,成为无个性无思想的“复印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缺乏平等和缺乏沟通的关系,新课程改革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建立起真正的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只有看到学生的潜能,尊重和信任学生,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三、案例反思

我自己也开始反思,作为一名二十几年教龄的老教师,平时学习了很多理论,“师生平等”,这是新时期师生关系中呼声最高的字眼,在平时的实际的教学中,虽然也逐渐在做出一些改变,但有时往往很容易被传统意识所左右,就像本次事件里,我自以为已经给学生认过错,并和他们解释调课的安排,给自己造成很民主的感觉,但事实上,我的态度是不诚恳的,没有放下教师的架子,连自己都没打算真的还一节课,难道还希望学生相信吗?这件事让我感悟很深,在教育教学工作里,我没有真正读懂学生,所以我无法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后来我了解到,第二节课,虽然我没去,但学生已经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上了一节课的英语学习课,学生已经累了,他们很想上一节音乐课来放松,而我,没有换位思考,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关系,这样是无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英语相对于其他学科,自身语言上的压倒性优势往往使学生更觉得自卑和胆怯。由于长期缺乏英语交际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更多地表现为旁观、压抑和怯懦。在这种形势下,教师的严肃和权威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当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处,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大胆表达。

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文 篇4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突出师生关系这一侧面,这不仅因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痼疾,也是解决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所指出的那样:“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望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超成功首先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事实上,如果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不首先解决,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什么教学过程的优化,什么有效的教学,什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一种奢谈。所以在课堂上应努力构建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

一、构建互动的良好师生互动关系应自觉转变教师的角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这个交往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目的,以课程为中介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它是在同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的进行的交往。交往意味着平等,可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控制者,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这种领导的权威性表现的还十分严重,不管是课堂上,还是一对一的谈话中,教师往往拥有谈话的主动权,对学生的辩解严加训斥。学生似乎只有听的权利,汪风雄认为,新课程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强调教师的地位由主导地位转变为指导地 位,师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就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设计者,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要由传统的教学让位于学生的互教互学,应当把说话的权利让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真正的立场和对事物的分析和看法,在彼此的交谈中,形成共识。在教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时,我尽量让学生能开口,并注意自己的语速、语态,尽量作到亲切、自然。经常使用“我觉的是这样的,你觉的这样?或者是“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也不轻易否定,而是耐心的解答,直到学生满意为此。让每一位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坐下。让乐意发言的学生满意坐下,让胆小的学生能够发言。保护他们的创新火花,在教学口语交际课《可爱的小动物》时,我让孩子们说说身边的可爱小动物,只要孩子们说的有一点道理,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课堂十分热闹,平时一些不喜欢发言孩子都大胆发言。孩子们交流了自己看见过的可爱的小动物,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对“可爱”一词有了新的理解,大家发言都很积极,教师只作简单的提示与引导。口语交际课活起来了,这样的课程成了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学成了师生的交流合作,这种交流合作建立在教师的角色转变上,同时也对教师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二、构建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应以平等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 究热情,师生共同发展。

对于新型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人教版教材主编崔峦先生说:“老师应该在学生中间,而不是在学生之上、之前。要真正做到俯下身子,心贴着心,没有师道尊严,只有朋友间的友情、信任与合作,与学生零距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做学生的意识,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去享受到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在教学中应用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学生富有的智慧的创造思维。当孩子们在课堂上认可教师这个朋友时,指导才能收取更大的效应。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培养小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并从事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保护他们的科学创新的火花呢?我认为教师应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学生一起对科学探究进行积极的体验。在教学食物单元《大米的观察》时,同学们争论起来,一个孩子说:“老师,我们用放大镜子观察米,发现米会变大,不用就很小,我们把它记不起来了。”另一个孩子说:“不应该记,这不是米的特点。”“可这是我们的发现呀,就应该记下来。”我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这样争下去也没有用,你们怎么办呢?”那个反对的孩子作了让步,先记下来后,再找出它的特点。我这个流动组员有加入到其它组的学习中,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大,大家经过仔细观察,思路更加清晰,最终的发现更加接近了米的本质特征,而最初记与不记矛盾迎刃而解。我真没想到孩子们会有这么多的发现:米的颜色、米的形状,感性的、理性的、观察的方法也很多,掌握的知识也我的意料之外,他们所获得的对米的认识和掌握观察的本领不完全是我能教给他们的,他们所发现的米的特点也是我不曾注意到的,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对米的观察收获不少,而我也受益匪浅,在科学的探究上,我和孩子们是不平等的,全班孩子与我探得的收获也是共同拥有的,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科学探究这个领域,我给孩子们想象、创造的空间,让课堂充满智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主宰自己,能与老师平等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有思想的飞翔和生命力的舒张,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三、建立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应引导学生习得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受传统教育模式“授一受”的影响,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即使是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质疑、询问,学生仍然要“看老师怎么说”这明显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就必须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于发挥学生个体性的学习方式上来。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 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

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获得情感与体验。

新课程还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才能够建立。

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文 篇5

谈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则是主体。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由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 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重要意义却显而易见。我觉得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当好楷模,以实力赢得信赖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修养。如果教师要受到学生的尊敬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智慧去启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使学生和你协调一致,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热爱学生,以真情打动学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真情投入,让学生感受到你的`亲和力,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互相理解、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没有教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 三、满怀期待,以表扬鼓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一定会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巨大的影响,期待就意味着信任,信任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对人格的肯定和评价。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部分就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期待也是一种激励的方式,这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而热烈的情绪,使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攻克一切难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德、智、体等诸方面会逐步得到完善。 四、多措并举.以方法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激情感倾向。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活动法、故事悬念法、角色扮演法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外语课上才会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津津有味,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注重启发,以爱心点燃激情 “每个学生都是一支等待燃烧的火炬,而不是一支等待填充的容器。”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用启发式教学,话题提出来,并不一定要在课堂上把什么都讲完,应留有余地,也不一定有问必答,给学生一些启示,激励他们课堂外的自学。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告诉学生答案或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 总之,英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就必须重视师生关系的作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增强课堂教学的协调性和活跃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潜能,为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有爱生之心,宽容之胸怀,再加上善于运用赏识性的教育艺术,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会自然形成。

 

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文 篇6

一、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约弗夫(S.L.YOVEFF,1972)对28所学校中的1672名地球学专业的学生和43名教师做了调查。他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了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

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作用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良,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快乐的情境是学生喜欢的、趋向的,而在不好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不自觉的想要逃避。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情感也会泛化到学业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信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化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如助人为乐、追求成就、贡献社会、有远大理想等等。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出来,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师生关系对学生性格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奥马特拉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性格进行比较研究,他列出22项性格特征,对100名教师和他们所教的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的性格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有一些特征还很相近。

三、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我国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特别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父母的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他们享受到师爱的温暖,感到自己的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体谅和鼓励,他们体会友谊,充满力量,感到自信;学生与教师的真诚相处和进行智慧和感情的交流,他们就会相信人世间的真诚和美好。从而喜欢集体生活,喜欢社会生活,从而对人生充满希望。

这种愉快、安定、轻松的环境会培养出学生的各种优良品质,如善良、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信、合作、耐挫折等等,随之使学生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起健康的个性。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与学的工作。怎样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求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

当前的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而创造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发挥他们积极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目的感兴趣。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

但是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少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持不满意的态度。例如《中国教育报》在9月连续3版刊登了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调查。

师生关系不好的成分还占很大的比重,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形成一种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在观念上有所转变。

从我国的蒙学教育开始,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关系就是不平等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种观念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播,无形中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敢和教师进行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同时我们教师也很难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导致了在师生关系中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

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的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明确自己的任务。做一个好教师。

陶行之1931年4月在《师范生》创刊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新唐僧”“老孙,老孙,校长召你来,当个师范生。西天保谁去取经?小朋友是你的唐僧!”教师的职业就是带领学生取到“真经”,那么,就应该有不怕困难,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最令教师头疼的是落后生,怎么样帮助落后生,使之学业有成,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感情色彩。主动接近落后生,帮助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结果。多给他们一些爱心,多帮助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运用得当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可以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他们就会很高兴,自然会萌发向上之心。这不但是一种教学经验,而且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应当更多的关心学生,而不是如何的惩罚学生,“严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训斥。再次,要注意抓反复,反复抓。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但是,通过这些劳动,你会得到落后生的认可,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带着他们取到自己的“真经”。

三、要具有服务精神。

“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具有服务精神。这并不是要把学生当成“上帝”,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当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己汲取正确的知识,给学生全方位的`服务。

学生需要答案的时候,教师总应该在第一时间交给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顺其自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

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来吧,让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正象夏沔尊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四、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1、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制约着教育的成效,也影响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必然要求教师树立一系列科学的教育观念。

一是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生命是一个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学校教育过程是其生命历程的重要阶段。优化师生交往,实际上也是改善师生生活、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才能使师生倍加珍视学校生活,才具有共同建设学校生活的动力基础。

二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有不断探索、认识和把握气教育规律,才能有效地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对于教师而言,不断加深对于规律的深刻认识,是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的重大任务。教师必须克服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思想,要认识到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实际上是自我发展的过程。只有尊重教育自身的规律,教师才能够认真处理师生交往,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宗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协调统一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其中既有身体的健康发育和成熟,也有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等。教师只有遵循“以学生以本”、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教育宗旨来实施教育活动和处理师生关系,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得以建立。

2、课上关注学生,课后关爱学生

有人说,孩子是“家长心中的树,老师眼中的林”。这话不假。由于“独生子女”是父母唯一的宝贝,家长特别希望老师甚至所有老师都来关注关照这个孩子。而老师的教育教学是立足于几十个人一个班的整体,而家长往往缺少这样的参照系统。因而,很容易出现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表现优秀,而老师对其评价却一般的现象。所以重视每位家长的孩子,关注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才是让家长满意、达成合作的关键。可是,老师时时刻刻对班上每个同学都关注行得通吗?这里的技巧全在于老师心要“诚”、脑要“灵”、眼要“准”、嘴要“勤”、手要“平”地去课上关注学生,课后关爱学生。

心要“诚”――心诚则灵,该表扬时就表扬,该提醒时就提醒,该批评时择机批评,不做作,不卖弄,落落大方,诚心诚意,切忌为迎合学生和家长而所为。

脑要“灵”――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采取“好雨知时节”的不同关注方式,入情入理,幽默析理,触摸人心。

眼要“准”――老师要放大眼睛,扫描课堂每个角落、学生外在表现、内在心境,潜心留心意学生的“闪光闪念”,“一览众山小”地心中有数,不拘一格地与之随时交流。

嘴要“勤”――当学生一有进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时,老师要及时发自于内心地进行赞扬,由衷地在班上用恰当的方式表示祝贺,并通过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使学生感到自身的成就感。

手要“平”――喜笑褒扬皆教育,但要公正、公平合理,不能偏袒,不能过分,还要提防阴错阳差。这课前课后大大小小关注关心学生的事例太多了,举不胜举。

只要教师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学生的心灵需要,不仅仅关注他(她)“犯错误”的时候,更重要关注“闪光点”的瞬间,学生就会深感老师在关注关心自己,学生就会进步。而每个学生都希望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希望老师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同学、告诉家长。在肯定中委婉要求,在赏识中渗透指导,这样一来,一定能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尊自信,越走越好。

3、对学生要有研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记得我班上曾有那么一位学生,在我上计算机专业理论课时,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总感觉这位同学有点懒洋洋、萎靡不振的感觉。当让他做作业时,要么应付着在那边翻翻书像在找答案做,要么干脆回答“不会做”。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位学生,感觉原因可能就是这位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而且由于恶性循环使他根本就没有品尝到学习中的快乐以及努力学习后所带来的成就感。为了先找回他的自信,我时刻注意这位同学“闪光”的地方。后来在一次计算机上机操作中,我发现这位同学的实践操作能力很强,尤其是这位同学的打字速度更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对这一情况的发现,我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这位学生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以后,该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集中了好多,但有时还是有点管不住自己,有点走神。所以我又找这位学生谈了一次话,我说:“××,你最爱的表现很棒,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很多。你有没有发现,你以前回答我‘不会做’的题目现在大部分都能做出来了呢。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现在有这个‘心’要去学,有‘心’就能学好,所以以后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先不要轻易说不会,这可不是男子汉的表现哦!”。现在这位同学上课还一直做笔记,表现真的很不错。

4、让学生当主人

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我们学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从外部条件上讲,还需要有适宜的制度环境,推进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事实上的导向功能,它使教育活动按照教育评价规则去进行,不断实现教育评价的指标。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在教育评价制度上找到一些原因,师生关系也不例外。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对于师生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会对师生交往产生明显影响。当前中小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依然停留在知识的考核上,学生升学系于考试分数的高低;在对教师的评价上,最主要的依据也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就导致了教师只关注知识的灌输,学生只关注知识的获得,忽视相互间的精神交往。因此,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通过科学的评价制度来引导和推动。评价制度的变革能够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制度支持。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教师实用心理学》 开明出版社 1月第一版

2、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 中国城市出版社 4月第一版

3、卢元锴等《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 中国人事出版社 196月第一版

4、刘林平《爱的误区》 中国人事出版社 10月第一版

5、田玉荣《孤独 忧虑 烦恼》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年8月第一版

在音乐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7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多角度、多方位的,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随时调整角色。音乐教师既要做学生的好朋友,又要做能编会导的大导演;既能做个好老师,又能变老师为学生。教师只有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才能把音乐课上活上好。为了把音乐课堂装点得多姿多彩,建立新型的、现代的师生关系是前提和关键。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变严师为益友,创设教学上的民主平等关系,是教师教学能力和师德的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能营造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音乐教学在一种温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是集知识性、趣味性、情绪性、情景性为一体,注重音乐情感的感受与体验。人们常说,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严师益友,那么,在音乐课堂上教师怎样才能隐藏严师的一面,变严师为益友,与学生做朋友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朋友,对他们一视同仁,和他们交心、谈心,体察他们的思想情绪,并且要富有爱心,一切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这样问题就会更容易解决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爱你的事业,爱你的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非常可爱的,他们完全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个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刚开始因其是初学,所以与其他学习音乐较早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而产生了自卑情绪。我主动与他谈心,鼓励他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并客观分析了他自身的优点、缺点,让他多与其他同学交流,树立自信心。结果这名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试想,这名学生如果遇到的是一名非常严肃的教师,每天面无表情地给学生上课,即使这位教师的声乐演唱水平再高、钢琴伴奏再出色,也不能激起这名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我想,这名学生只会更加自卑,而不会树立自信心,更不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就取得那么大的进步。

(二)变演员为导演,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教师曾说:“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就看老师的表演了。”的确,音乐课上,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要极富表现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心”。但是,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以教师的表演为中心的弊端,学生成了忠实的观众——被动的接受者。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能动地去学,独立地去思考,自主地去选择,积极地去创新。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以教师表演为中心的音乐课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了,为了上好音乐课,我们的音乐教师不妨变演员为导演。这里说的导演不是我导你演的导演,而是能导会演的大导演;他并不排斥演员的一面,因为一节好的音乐课确实离不开教师的表演能力。经大导演之手锻造的音乐课,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讲“音的分组”这节乐理课时,先让学生看钢琴键盘上有几组键,然后让学生按照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的顺序依次排列,再让学生根据个人所在的位置说出自己是哪一组的哪个音名,并模唱出来音高。这样,教师变演员为导演,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且给学生创设了思考的时间、参与的权力,也就等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前提。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在引导、鼓励、肯定、赞许中激发出创新热情。

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和谐师生;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206-01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协调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关系的状况令人担忧。当前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以管理为中心的倾向,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关系,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有的还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出现师生关系的冲突和对立也就在所难免。因此,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笔者结合数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实践,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要形成“双向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在课堂中形成“双向型”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清楚哪些内容应“少讲”,确保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利用教材创设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情景,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少讲、对超越学习要求的知识少讲,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来获取知识、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感。

2、其次教师要清楚哪些地方应让学生多提“为什么”,多说“怎么办”

教师的“少讲”是为了让学生“多说”。教师要研究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多说”,怎样让学生“说”,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过程的和谐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说”为主线,在“精讲”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的主要环节多说。教师可以在几何证明时多说,帮助学生理清几何证明的思维过程及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展示思考过程时多说,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让生生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评价反馈环节多说,让学生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甚至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以实现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建立“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教学要有特色

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把自己教学过程的魅力展现给学生,流畅工整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简洁明快的上课节奏,声情并茂的内容讲解,生动和谐的师生互动等等,都可能成为教师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要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课堂经常处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化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教师就不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要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从而达到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这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学生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准备好下一步教学程序。要创设良好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我们在一起的,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需求不断提升,从而积极地投身到自主学习活动之中去,教师也要善于虚心地学生学习,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习惯和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以期待达到共同进步。

三、要塑造好教师形象

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要不断完善教师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教师的语言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融准确性、逻辑性、艺术性为一体,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现实中经常出现学生对有的老师上课漠然置之,而对他们喜欢的老师上课津津乐道,百听不厌。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学艺术水平。一言以蔽之,教师要用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课堂就会成为师生共同演绎充满乐趣与收获的全新的天地。

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文 篇9

摘要: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得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已逐渐被学生占领。新一轮的课改要求“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在英语教学中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师生关系,能适应语言教学时代性鲜明的特点,并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笔者分析了构建的意义,并提出要从六个方面在英语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以人为本 构建 新型关系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因此,“以人为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显得迫在眉睫,它是时代对教育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新形势下时代对教师提出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前沿。

一、在英语教学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风貌。学校中,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 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当一名学生害怕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无精打彩,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保持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潜能。

三)有利于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这不仅导致生机勃勃的英语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形成一种愉快、生动活跃的校园英语学习气氛。课外,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 Good bye!”。教师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英语交流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如:“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How do you like my English classes?”“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ies?”“Why are you feeling so happy?”有时,我们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出英语墙报,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甚至举行英语晚会,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活跃校园生活。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消除了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同时,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学好外语的关键在于多实践,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自由会话的环境和气氛。

因此,“以人为本”在英语教学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抓住英语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情商对智商的促进作用,激励一切有利于英语教学的非智力因素,大力促进英语教学。

二、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如何构建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笔者以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营造宽松型的课堂氛围

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童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心理驱动力,也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脸上的笑容无疑会像春风一般轻拂每个学生的心胸,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消除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学生在心理上从接受老师、认可老师到期待老师,形成一个飞跃,进而达到想学、乐学的境界。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将时刻提醒着学生:老师注重我,老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使学生产生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使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

激励性语言的使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技巧,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创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者要尊重学生,巧妙设疑鼓励思考,营造学生主动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杜绝“这个问题都不会,怎么搞的?”此类打击性的语言,多使用“好好想想”、“再思考一下”、“你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等鼓励启发性语言,形成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多讨论、多提问、多辩论、精讲授。

三)培养自由讨论式的课堂风气 教者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讨论,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切口。放手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这里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要达到这种效果,教者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基础实情,提出科学的讨论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要保持教学节奏,完成实际教学任务;其次要有教学机智,教者在学生讨论中要及时把握、及时引导,不但要求思维敏捷,而且要引导得时,信息吸收要迅速,这就要求教者备课时要备到学生。再次,为了保证一个讨论的“面”,教者要在课前、课后做好每个基础较差同学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也可事先进行适当引导,防止课堂讨论中产生“死角”。

四)提供多重式的成功体验

让学生获得成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巩固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比比皆是的现象是:老师讲授时学生抬头目视老师,老师提出问题时,他们立即低下头。纠其原因,不是此类学生不想学、害怕学,而是此类学生长期处在课堂教学的失败氛围之中,他们害怕嘲笑和惩罚,不敢正视老师,更不要说主动提问。事实表明,传统的强制性方法并不能释放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只有为学生搭建多重式的成功平台,才能使每个学生对知识产生如饥似渴的追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建一个成功导向的课堂,营造一个“持续的支持性环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更新教育理念,什么是人才?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人才,因此,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要获得成功。其次,要在大班授课制中实施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多层面、多角度的成功及愉悦,这仅仅靠一些激励性语言和高频率互动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使差生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支持,课前预习、课内外辅导等等;再次让学生合作学习,组织优生与差生建立帮学小组,并落到实处,这样做,使差生及时获得支持,扫清知识障碍,容易感受进步,从而感到自信,只有如此,“持续的支持性环境”才会建立,所有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形成,班级内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局面才能逐步形成。

五)树立研究型的学习楷模

研究型教师将是学生探究型学习的持续动力,我们教师为人师表,不仅表现在师德上,更多的应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探讨和追求上。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教法,研究新教材,努力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制定好 个人发展计划,研究专业领域新动态,积累各类资料,教师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情,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个学生,从而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心理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学生将更加崇敬老师,可以加速构建和巩固新型的师生关系。

六)运用现代教学方式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又依赖于教师。这就决定了教者必须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采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实践证明:学生获得的知识如果只靠听觉,3小时后只记住70%,72小时后只记住10%;如果只靠视觉,3小时后只记住72%,72小时后只记住20%;视听结合,3小时后记住85%,72小时后记住65%。可见,多媒体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效果好。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以及进行模拟、重复、微观化等方面的良好作用,可以产生在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知识表达及传递的效果。教者可用计算机、多媒体,将教学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学生即可获取信息知识,从而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适时的最合理的教养、教育和尽可能大的发展。”现代化的教育观能够更加突出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在学习Steven Spielberg一文时,学生可借助网上查找有关他的画像,生平及其电影作品。计算机上网使学生更易理解文章,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具备了足够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新形势下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提供了可能,这样的教育氛围更易于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这样的课堂上,教者是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是为他们的知识积累搭建平台的设计师。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英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积极 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培养自由的讨论式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多重的成功体验,才能激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兴趣和潜能,为进一步开展英语教学做好铺垫,从而大力促进英语教学。

主要参考书目:

1、张崇善、张峰: “新世纪教师如何应对三个挑战。”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2、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3、张秀琴、杨柳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年 第2期。

4、斐娣娜:“发展性教学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20-21。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08、2。

王 小 苗

课堂教学中构建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论文 篇10

王志亮

王凯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殊环境、特定时间内的一种平等交往与多边互动。因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由此看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强调过兴趣在学习中重要性,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会给教师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由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学科,正如《学记》中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2、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影响学生学习中的归因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及客观的评价,引导他们采用适当的归因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大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努力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3、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美国心理学家莫维尔认为:情绪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情绪能够指导认知过程和影响推理。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操作活动,沮丧、愤怒的情绪则不利于智力活动。教学实践中,教师深切的期望和爱护,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情愉悦,对智力活动起到良好的调节和组织作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获取成功体验的场所,学生的整体学力得到提高。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内涵

1、平等与民主:从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而言,要体现国家对学生教育总体目标的要求。从教学过程的特殊性看,教师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课堂教学的本质看,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 己的见解,特别是要允许和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学生的学习才积极、主动,才会更有兴趣、自信和动力。

2、尊重与信任:尊重和信任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要。所以,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社会人来看待,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令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为这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内驱力和精神支柱,是人自我意识的表现;其次是要信任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相信他们经过努力都会取得成功的。

3、理解与合作: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要在深入熟悉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理解他们,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等。在此基础上,同他们建立一种互助、合作关系,让他们时刻感觉到教师是在同他们一道学习,共同进步。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途径

1、与学生平等相处。

教师为学生的长辈,这是我国传统的礼仪道德。但正是这种辈份关系,影响着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长辈自居,唯我独尊,不知不觉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划上一道鸿沟,使学生不敢亲近,这与“亲其师,而信其道”严重背离。改变这一不良现象的途径有:

与学生交朋友:在课余时间,教师要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和对学习生活的感受等。

让学生谈看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上课时的教态、语言、知识点的讲授、提问方式,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引导学生象朋友一样坦诚相见,指出老师上课的不足,促进教学相长。

和学生共活动: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这是学生引以为荣的事,也是培养师生关系最佳时机。所以,在学生打乒乓球、下棋、做游戏等活动中,老师也应该参加,跟他们比一比、赛一赛,成为学生中的一员。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堂好课,应该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民主的气氛有别于无组织无纪律的吵吵闹闹,它是围绕知识的学习,师生之间展开讨论,质疑问难,把知识学得更广、更活。主要形式有: 让学生当老师:有些知识浅显易懂,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就可让认为“我”已学会的同学上台当老师,传授他所学到的知识,由其他学生逐步把知识补充完整。除此之外,还可让学生评价同学的作业,包括正误、书写格式、解题方法等。

让学生提问题:学生中有仔细的,有粗心的,有爱动脑筋的,有爱满足现状的,通过课堂学习,能提出一些问题来思考学习,这是一种很好的知识互补和复习。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尤其是容易疏忽、混淆的知识点,作为设问的主要内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让“后进生”质疑难:在课堂里,能质疑问难的学生应该并不多,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正是因为他们不懂不肯问,才成了学习上的“后进生”。老师应该特别关照他们,让“后进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解决。

另外,教师还要提高自己教学的艺术性。一个小玩笑,一个小游戏,一点点幽默,都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活跃起来,从而大胆展示自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以肯定和鼓励为主,侧重看学生的能力、思维是否得到和谐发展,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

3、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每个学生。

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娇气金贵,造成了自尊心和自信心较脆弱,个别学生人格也有一定缺陷,本能防卫意识强、逆反心理重、受人尊重的需要及愿望强烈。为此,教师必须:

(1)研究怎样讲,学生才喜欢听?

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获得学生的认可。一个不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教师,是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力,他的课学生不会喜欢听。因此,教师不仅要不断地学习本专业的最新知识,还要潜心研究怎样讲学生才喜欢听?

其次,要时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处理问题要一视同仁,批评教育千万不能“急不择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效果的统一,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尊重和自信生活学习在班级里,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积极配合、专心听讲、勤于思考、努力学习。

(2)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学生的错误,不管在何种情形下,首先要使自己冷静下来,过于激动会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尤其是在课堂上当学生言语中有冒 犯教师权威或尊严时,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宽容并非代表软弱,有时比严厉批评更有力量。

信任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教师能真心地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才会真心地相信教师,这样才会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并自觉地去改变自己。

4、爱而有方,有区别地塑造不同学生。

教师所面临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有些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一些心理上的异常和不健康,如孤僻不合群,无组织无纪律,自卑和自信心不足,等等。这些不同,促使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把情感和理智统一。

对于孤僻不合群的学生:教师要有意在其他学生面前和他亲近,与他谈学习、谈生活,问寒问暖;要有意安排与其他学生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有意让他为同学、班级做事而得到表扬。久而久之,一颗“小睡”的心得到“唤醒”,老师的亲切,同学的热情,集体的温暖,使他心情愉悦,学习的劲头随之而来。

对于无组织无纪律的学生,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因为这些学生多数是父母离异或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的可怜的受害者,他们缺少爱,缺少教育。首先,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告诉他们“你的身边还有很多人在关心你,爱护你”。然后,让他们懂得不遵守纪律,不好好学习将来害的是自己,人应该对自己负责。在这期间,对他们的行为作适当的评价,鼓励并督促他们,逐步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律、自控能力。

对于有自卑感和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注重挖掘他们的优点和潜力。我们的口号是:给学生多一点爱,少一点怨;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课堂上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感到自己也能行;评比先进时让他们榜上有名,以看到自己的优点。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教师应以“爱”为桥梁,让学生处于关爱、平等、尊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能直面教师,大胆、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效果。

5、建立互助、合作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相长。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信息交流、获取、处理、输出的流动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的交流应该 是双向的、同步的、互助的、合作的。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单向静听”的教学模式为互助、合作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放下架子与全体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帮助、友好合作,在真诚和谐的气氛中共同切磋、琢磨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不应再是仅仅从教师的传授中接受知识,而应是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中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因此,教师一定要打破“教师中心”旧的数学教学模式,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合作的首席。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思想动态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信息反馈,从而及时有效地做出学生需要的合理而有效反应,使课堂教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6、实施多元评价,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保驾护航。

上一篇:2018年英语教研计划下一篇:中石油信息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