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2024-05-29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精选12篇)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1

【摘要】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重要,它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本文从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探讨如何趋利避害的进行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针对信息时代加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正确引导。

【关键词】

信息时代 网络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种工具,它集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与一身,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高校学生正值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接收知识速度较快,因此,网络也必然会对其思想、行为、价值观、政治态度等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种形式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将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网络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

网络技术毫无疑问是近代先进生产技术的代表作之一,它为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只要我们懂得利用网络,就可以找到大量的信息,从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二)网络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

网络的大量应用,不仅使得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得到了巩固与改善,还开拓出了新的教育渠道。它使得广大高校或或主动或被动的革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从而在增加了教学生动性的同时也满足了对信息量的要求。

(三)网络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连接全世界最重要的桥梁,它使得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之间的隔膜被捅破,极大的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对高校学生来说,网络也极大程度的丰富了他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使他们可以平等的参与文化交流,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眼界。

二、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信息太过杂乱和膨胀,高校学生却缺乏筛选信息的能力

网络具有隐蔽性与虚拟性两个特点,它会使得高校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感逐渐淡化。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并且,网络上的信息繁多、杂乱,高校学生社会经验缺乏,还未具备筛选过滤信息的能力,稍微不慎就会被误导。

(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侵蚀对我国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冲击

网络作为世界文化的传递桥梁,在带给我们健康信息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附带一些消极的、腐朽的思想进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拜金主义、唯我主义等腐朽思想现在已经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一小部分人,对我国的民族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很大挑战。

(三)网络的虚拟也导致了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危机

高校学生正处于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将会对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每个人都有着虚拟的一面,在虚拟的世界里,无需担忧自己的身份,也无需害怕社会与他人的谴责,因而比较容易做出一些不合理的行为,从而难以形成可靠的人际关系;比如欺骗行为等。

三、医学院校的人文氛围不能忽视

医学类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而言更为艰难,尤其在开展人文教育方面,许多医学类院校都遭遇过困境,但也努力进行着尝试和探索。医学类院校开设课程多,学生学习压力大,如何借助校园文化排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医学院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文氛围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医学校充分发挥现有人文学科的作用,并借助校外人文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教育,增强高校的人文氛围。

现在的信息时代在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如何利用校园媒体,如校园广播,系刊,校园网,网络推广等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进一步对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生活的丰富起到好的推进作用,也是我们思政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让思政教育进网络

高校应该把网络文化引进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来,合理利用和引导网络资源,建立积极的、健康的、主流文化阵地。由其是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在网站进行讨论,指导他们用科学发展观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还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加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地址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广大高校应该注重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等课程,帮助学生排除网络带给他们的不良影响。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针对当前部分学生道德和责任感的缺失,高校应该针对性的开展道德教育,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还应该将道德教育与网络管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建立一支高效的思政工作队伍

思政队伍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主导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思想素质。因而,高校应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加强工作机制与领导体制的创新,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同时,高校也应该建立健全思政队伍的激励和保障体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结束语

总之,网络信息在实际生活中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和挑战也将日新月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只有不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在新的形势下得到发展,在新的挑战中不断完善,针对信息时代加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2

网络信息技术消除了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地理和时空上的差异, 数量种类繁多的信息迅速传播。在这种情况下, 善于接受新鲜事务的当代大学生顺理成章成为网络信息社会的主要参与者。摆脱了现实社会的各种约束, 当代的大学生非常容易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遇到障碍。

近二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化的多元带来不同政治主张以及意识形态的传播, 直接影响到吸收网络信息的中国大学生。这些都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内容发生着激烈的冲突。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由于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发生非常大的改变, 沉溺于网络信息的虚拟世界中。由于匿名的缘故, 部分学生认为摆脱了现实的束缚, 无视纪律、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羞耻心。于此同时, 互联网上的信息真假难辨、思想良莠不齐, 容易混淆高校学生的视听。这些都使得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强调说教、固有僵化的工作模式远远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我们必须在网络信息时代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言传身教、由内而外的人格意识培养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切入点。

二、为什么选择人格意识培养

人格意识培养, 从字面意义来分析, 是教育者目的明确、计划有方地对大学生施加一定的思想意识方面影响, 使其具备理性、正面、积极人格的教育方法。关注人格意识培养, 这是由思想意识人格自身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 意识的自主性。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在暴涨, 思想活跃, 追求个性成为他们最大的特点。看待和处理社会问题时独立自主, 甚至排斥与大众相同或相似的观点, 追求“小众”或“非主流”。把握好这一特点, 就能为我们开展学生的人格意识培养奠定好基础, 能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发挥特长,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 自我的一致性。一个人在不断变化、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不论正确与否, 都能够在相对的水平上保持其道德或品格的一致性。虽然说大学生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群体, 但是作为一个生物个体, 也同样具有这个特质。我们试图把这个能够保值一致的人格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得更加理性与健全, 就能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从思想深处保持人格的相对正确与健康。

再次, 主体的不可分割性。这个特点是指构成道德人格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无法区别对待。大多数的人都会在思想和言行、内在和表象方面显示出相同的走向和趋势。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把握在正确的方向之后, 就能够间接地影响他的行为和处世方式。由此我们可以预期, 加强高校学生道德人格意识的培养能从内心深处彻底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长期面临的问题。

三、人格意识培养的功能

人格意识培养能够把学生为人处世的行为动机加以强化和修整, 实际工作中, 我们常常遇到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前后矛盾, 问题的关键就是因为没有形成合理的行为动机, 加强人格意识培养, 注重高校学生行为动机的整合功能, 才能从根本上使大学生有明确的是非观, 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

人格意识培养能够为学生行为提供动力。一个人之所以为一定行为, 其动力来源于自身的道德水平, 只有在健康积极理性的道德人格基础之上, 才能为正确的行为方式提供动力。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自身人格意识的自我调控, 只有为学生培养出高素质的道德人格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四、重视人格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新的时代背景下, 重视人格意识培养是高校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同样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 升入大学后, 很多学生发现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发展、有学历同样难就业等的各种矛盾。社会转型时期各方面干扰非常杂乱, 没有健康人格, 也就谈不上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 不符合大学生成长和求知的要求。从政治上讲, 这不符合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可见, 人格意识培养的成败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另一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文明的高速升级, 使得学生过早地进入竞争与利益角逐, 面对各种各样的困惑、压力和焦虑, 有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表现出脆弱封闭的特点。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人格意识的培养, 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他们进行帮助。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重点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心。

同时, 因为18-22岁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人格意识养成方面, 逐步向成人过渡与转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矛盾, 这些困难和矛盾解决得正确与否或者及时与否, 都有可能造成大学生人格意识养成的健康或扭曲。

社会转型, 经济飞速发展, 与高校学生有关的各项制度改革在逐步的深入, 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家庭、和人际环境越来越复杂和不可捉摸, 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无形中不断增大, 影响道德人格的社会负能量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地探索出一条把人格意识培养放在首位的教育路线, 才能使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成才方向发展, 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新一代。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电子商务、信息检索、虚拟功能的广泛应用, 网络迅速而彻底地改变着人们长期以来固有的社交方式, 对人类社会的传统意识和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中人格意识的培养成为目前高校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人格意识培养,网络信息,大学生,思想政治

参考文献

[1]张晔.高校思想工作中的人格教育[J].中北大学学报, 2005 (6) .

[2]肖龙飞.大学生人格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浅议[J].中国西部科技, 2004 (12) .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3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弊端;策略

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逐渐成为了我国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成为了高校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对于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它是一把双刃剑,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高校传播相关的信息,同时还能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的学习。就此针对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和网络教育的结合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一、将网络和高校思政相结合

从高校思政工作来看,网络逐渐成为了思想文化交流的新领域。高校面对网络的来临建立了局域网、校园网,利用网站发布了学校的一些紧急事件和一些重要的决定,学生通过这种渠道了解国内外所发生的事件。同时因为网络逐渐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伪的世界,成为了广大学生情感交流、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渠道。

但是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伴随着学分制以及院、校、系的明确规定,学生宿舍的电脑也开始从没有慢慢逐一增加,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佩带电脑上学,网络逐渐从学校办公领域走向了学生宿舍当中,成为了一种新思想政治教学的场所,逐渐替代了传统思政工作领域的填充。

网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同时给我国的思政领域提供了新的传输途径。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第一、利用网络模式提高思政教育的生动意识,不断的利用网络技术的多媒体,通过视觉、感官、听觉的刺激,激发学生的现实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真实的感受,提高思政教育的生动意识,使得网络教学能够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载体。可以针对高校思政的教育内容,建立相对应的视频文件夹,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每一段内容的过程中,都能够真切的领悟内容的含义和概念。

例如在讲解毛泽东理论、邓小平思想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新农村建设时代的一些图片和事件,来描述出邓小平思想和毛泽东理论的重要概念和意义,帮助学生不断的了解现实生活当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从而使得网络能够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第二、通过网络教学这种教育模式,拉近教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在线问答、网上辅导、网上论坛、一些聊天软件来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能够让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互动,这样不但能够交流思想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探讨一些问题,能够有效的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次数,使一些教师能够真切的听见学生的心声和想要表达的概念。

第三、通过网络媒介提高思政教育的服务意识。高校思政工作是否能够真正的凝聚青年学生,在于思政教育是否能够真正的满足于学生成才的需求。要通过网络教育不断的体现思政教育的服务功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认同度。网络可以通过信息服务功能,加强思政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提供一定的理念。而且,从思政教育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网站可以通过就业信息、就业知道以及心理咨询测试等服务栏目,以服务的角度进行分析,达到引导和教育学生的目的,提高网站和栏目的点击率,从而将主流价值和主流教育逐渐渗透到学生当中,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的启发和受到深刻的影响。

第四、通过网络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性。网络信息的容量是巨大的,同时为了能够有效的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不断的扩宽学生的视野,了解相关内容和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全方位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二、降低网络的不良影响

首先,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网络在教育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不良思想,教师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懂得使用电脑,并且掌握相关的技术。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要拥有坚定的政治理念,高尚的师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就能够在进行网络沟通和教学的过程中第一时间发现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其次,加强网络的监督工作,健全校园网络管理机制,通过相关的法律手段严抓紧打不利于学生自身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的黄色网站。通过一些相关的手段,维护校园网站的健康,有效处理好网络出现的不良现象。

再次,对于网络上所出现的一些言论现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要看到其中的闪光点,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这些内容,避免出现一些极端事件的,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正面能力,以高尚、健康、素质文化活动为主体,严重性的抵制低俗、腐朽的文化影响。

最后,坚持以传统教育为根本的教学理念,加强网络教学的辅导作用,通过利用网络教学的一些内容帮助传统教育顺利的进行,从而增加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学习,不断的进行完善和补充,提升现有工作的水平,取得更好地工作业绩。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政教育和网络教学的结合是必然的一种趋势。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教学,一定要把握好网络教学所存在的弊端,打击一些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网站,通过网络教学的辅助和传统教学的结合,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卫平.略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J].湘南学院学报,2010,(6).

[2]黄济.教育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9).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4

——xx学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与不足

在当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我院高度重视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工作,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认真做好对接需求、掌握规律、搭建平台、完善制度各环节工作。逐步构建了网上网下、虚拟现实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我院在网络思政教育方面的主要工作和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络思政教育工作中,注重构建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化引领、文明创建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机制、体制。充分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网络宣传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在工作中,学院领导率先垂范,带头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学院党委书记每天通过微博了解学院整体情况,为师生答疑解惑,做好思想疏导和引领工作,并通过微博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提高了学院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水平,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他的微博获得2012年新疆十大公职人员微博影响力榜第七名。各部门、各系院负责人也在学院领导的示范引领下纷纷开通了微博、微信,加强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师生所盼所思所想,及时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增强了做好思政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形成网络思政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学院基本形成了以单位为主体的网站和新媒体交流互动平台,在网络上形成网状交互式的微博矩阵,力求做到全面覆盖。学院现有新闻主页、白杨青年思政网、心理健康网、就业信息网、招生信息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专题网和部门系(院)等网站26个。同时,开设了学院官方微博、学院团委官方微博、系(院)官方微博等16个官方微博,学生社团,广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也全部开通了微博。学院新闻网、官方微博等网络媒介及时发布学院的重点工作和各类新闻信息,开通了“创先争优”、“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等专题网站,开辟不同专栏,最大限度地方便师生学习利用,同时严格落实专人编辑、专人审核、专人发送的制度。学院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力求多渠道宣传,多典型引领,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畅通政令、增强师生参与学院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力争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滴灌渗透和情感共鸣,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三)完善制度,把控风险,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

学院建立了《网络管理制度》、《网络舆情应急预案》、《学院网络传播媒介管理章程》等相关制度。学院和系(院)网站、QQ群等由专人负责,把网络引发的舆论危机的应对作为学院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常设的网上舆论动态调查机构,对网络思想动态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尤其是网络“隐性”群体的最新发展;形成 和完善舆论危机的信息收集、危机识别、发展预测、决策和处理等工作环节,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将舆论危机处理在萌芽状态;健全及时、透明、公开的信息发布机制,以具有公信力的权威信息媒介来引导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获取;建立舆论危机管理机制,协调有关力量,加强对舆论危机事件的性质、特点、类别、规律以及心理变化机制的研究。

(四)抓住机遇,创新思路,增强网络思政工作的吸引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学院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大学生关心的热点,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学院组建了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及时反驳消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积极整合学院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合力和正面舆论强势,积极扩大正面教育力度。

学院官方微博也力争做到每日更新,即时发布重要新闻和信息。对师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回复,并围绕学生喜欢的话题开展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和学生增强互动交流,让官方微博在大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官方微博相继举办了“直播开学”,“军训日记”和“我的梦想”等话题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转发数量和微博有效粉丝都大量增长。在重要宣传节点,及时播送相关的主题教育内容。如在“中国梦、学院梦、我的梦”、“光盘行动”活动期间,以师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宣传效果。官方微博 发送的“我院最美大学生”,报道了我院哈萨克族大学生阿娜古丽主动为一名血型为O型RH阴性的双胞胎孕妇献血的事迹,转发量和评论量达到260多条,并被新疆教育厅、昌吉发布和一些网络名人大V转发,让正能量教育入脑入心,成为学生喜欢和受益的宣传方式,微博提供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学院新媒体的使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学院信息的需求,也解答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疑惑,新媒体的应用增强了学院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学院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范敌对势力利用网络进行各种渗透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没有放弃,国内外“三股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我们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尤其是手机网络的渗透严重,特别是一些宗教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QQ、微信等网络信息中,学院对此方面的防范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二)内容和平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学院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如我院“白杨青年思政网”的内容比较单一,更新也比较滞后。大多网络思政内容在编排和组织上均缺乏个性化,对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走在时尚、潮流最前端的大学生来说,现行的网络思政内容,大多是转发或是照搬照抄书本知识,内容教条僵化,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制度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学院虽然有较为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但是网络宣传平台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有些部门官方微博更新不及时,内容缺少新意。需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激励制度,让每一个网络宣传平台都发挥效果,让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和影响社会的新工具。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和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思政综合门户网和微博等新媒体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信息、服务、娱乐等各类栏目“寓教于乐”、“寓教育于信息服务之中”,“润物细无声”,要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要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使思政综合门户网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二)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该包括专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一是要包括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干 部和党委宣传部、党办、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的网络管理人员、各校园网站的负责人及管理人员,更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骨干队伍,全面覆盖课程教育途径和非课程教育途径。二是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实现自我教育、相互教育,要把居高临下的单向灌输改变为平等的双向交流,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三是“专业化”和“专家化”相结合,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学院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树立网络育人的理念,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具备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实效性。

(三)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网络思政平台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5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基于当今网络时代背景,结合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作 者:孙莉群 作者单位: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430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年,卷(期):“”(12)分类号:G253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资源 文献资源建设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6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精心制订了整改落实方案,从而推进我院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育人为本,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坚持“以会计为主,多专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足南疆,面向全疆。

二、总体目标

以发展为主题,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通过我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三、组织领导 组长: XXX 副组长:玛XXX 成员:XXX

四、整改工作步骤

第一步 梳理问题、理清思路(X月X日-X日)第二步 明确任务,确定方案(X月X日-X日)第三步 采取措施,落实任务(X月X日-X月X日)第四步 自查、自评、自改(X月-X月)第五步 专家预评(X年X月)第六步 加强改进(X年X月)第七步 迎接评估(X年X月)

五、具体工作计划

(一)加强和改进组织建设 完成时期:2013年3月之前

主要任务:建立健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 长效工作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我院全体师生思想,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和行政效能监察制度,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发展。

1、实施党员政治理论提升工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进一步完善我院政治学习制度,加强党员教师、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度建设;健全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建立学生党员培训制度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制度。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开展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团组织进宿舍活动,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完善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制度,加强党员特别是教师党员、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督促工作;加强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党的队伍;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以党建工作带动和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加强我院人文环境建设 完成时期:2013年3月之前

主要任务:及时宣传我院发展和建设的新成就;改善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促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良好风尚深入人心,达到理论武装人、舆论引导人、效果鼓舞人、精神凝聚人的目的。

1、及时组织教师、学生学习宣传教育手册。利用班会、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应知应会》宣传册;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宿舍”工作。

3、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大力开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师德标兵评比活动。

4、加大校园环境区卫生(包括学生公寓)检查力度,建立并落实卫生检查制度;

(三)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力度,加强师德建设

完成时期:2013年3月之前1 主要任务:建立结构合理、学缘匹配、师生比适当、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和学术梯队;建立学科专业结构配置合理,强势专业、特 色专业相互匹配的学科专业群;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与培训,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1、名师工程。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开展教师教学比赛。

2、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加大鼓励措施;加强教研室活动的规范性和课程建设;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3、规范教研室活动和集体备课,紧紧围绕教法、学法、热点等内容展开集体备课活动,规范工作记录,条件成熟时进行优秀教研室的评优活动。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完成时期:2013年3月之前

主要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36个文明训练项目为抓手,巩固强化学生的文明修养,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推动我院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

1、抓党建、团建、促学风。加强学生党员基础知识教育工作;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规范主题团会、德育活动课、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按照上级有关工作部署开展主题教育。

2、抓学习、促成才。加强学生日常管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毕业率、职业资格证的取证率;积极为学生做好各项考前培训等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3、抓服务、促管理。多渠道做好学生服务工作;扎实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大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举行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做好党员、班主任、辅导员进学生宿舍的思想教育工作。

4、抓素质、促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根据我院专业特点开展以专业基础技能比赛为主题的学生活动,扩大 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参与面,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5、抓创新、促就业。实现就业咨询与服务的专业化、专门化;抓好就业的指导和管理工作,落实就业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

6、突出诚信教育,切实做好奖学金、助学金评选工作,扎实推进诚信教育活动,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制意识。

7、抓好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建设、培养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建立班主任、辅导员培训制度,定期部署工作,重点要加强培训工作。

(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完成时期:2013年3月之前

主要任务: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和安全意识,提高其安全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

1、加强法治、安全、纪律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维护安全稳定和自我防范的意识;强化安全系列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机制;加大投入,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2、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动力,以活动育人为目的,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教育。

XXXX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7

一、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 一) 盲目性思想的滋生

相对于传统媒体信息平台而言,网络信息平台在信息的发布速度,传播效率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广泛的信息量中存在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这一不良现象。例如: 敌对势力可以利用网络的多样性和便利性进行反动思想的传播。借以向学生们输出与我国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的价值观。而学生们作为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缺乏思想判断力的年轻人,无法对不良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过滤。在遭到此等信息不断冲击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在思想上造成波动,进而造成对反动思想的盲目信任并最终导致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产生动摇。

( 二) 急躁的心态和对现实的逃避

由于互联网科技的特点以及当今世界高速运转的特性,网络对于信息的传播几乎是即时性的。这种迅速的信息传递易于使人丧失耐心,产生急躁的情绪,对于血气方刚,精力充沛,尚未踏入社会,承担责任的大学生而言,这种情况尤其严重。此外,网络世界中所特有的虚拟性和非现实性使得大学生沉迷其中,走火入魔而不能自拔。高校校园中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就是这一现象的最好说明。对于网络的迷恋以及对于自身另一身份,即网络身份的扮演,往往使得很多学生无法走出虚拟步入现实,最终导致严重的逃避现实倾向等心理问题。此外,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有很多学生习惯于在网络上宣泄其在现实世界中所积累的怨气和不满,即所谓的网络暴力。而这种网络暴力又会对其他人产生连锁性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对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

( 一) 便捷的信息平台

便捷、快速的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可以更好、更高效率地将高校思政教育部门所要传达的信息传达给学生。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借助学生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网络平台,可以使思政工作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好地得到贯彻和执行。

( 二) 借助虚拟网络平台,实践学生自我管理

如前文所言,网络平台和社区中的虚拟身份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开办思政班级,社区等并让每个学生以虚拟身份参与其中,成为一个参与者与管理者,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

三、针对上述情况的对策

( 一) 将网络平台纳入思政教育体系

为了提高思政的工作效率和传播速度,应将网络平台纳入思政教育体系。采取信息平台、网络通道、网络发言人制度等一系列相应措施。同时,不能忽视广大思政工作者中普遍存在着,观念落后、计算机运用能力、新事物以及信息接收能力相对学生都较差等这一系列事实。如不改变这一情况,将会不利于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思政工作者也要担负起帮助广大学生辨别不良信息这一重任,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 在思政工作中引入时政和社会热点

思政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从以往的死板过时的说教模式中解放出来,做到贴近生活、接地气,进一步地增强其在学生之中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 三) 打造新时代的学生干部队伍

思政工作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网络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和观念更新往往要强于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应培养一支具有良好计算机运用能力和信息接受力,同时也能和学生们深入沟通的学生干部团队。借以学生团队的力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最新动向,最终达到在学生中顺利开展思政工作这一目的。为此,要注意将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吸纳入学生干部这一团体中来。同时,要给学生干部培训和锻炼的机会,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效率,更好地完成所安排的各项工作。最后,要完善奖惩制度,提高学生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军.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政队伍素质问题的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

[2]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龙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J].红旗文稿,2015.

[4]赵长明.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2015.09.

[5]赵长明.刑事侦查专业教学问题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4.10.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8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在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下,普通大学生上课积极性差,觉得思政课程枯燥无味,单调无新意,学生们普遍认为思政课程对以后找工作用处不大,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到课率很低,即使到了课堂,也无心上课,导致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差。在思政课的考试形式上,主要以开卷考试为主,这也导致了学生普遍对思政课程不重视。高校思政教育与现实的接轨和学以致用,一直是高校思政老师在寻找的平衡点,利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学,在课堂上怎样说才能使学生有兴趣、愿意听。怎么把思政教育与现实生活、学习结合在一起,这都是能否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成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中宣部、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后,全国高校于2006年秋学期开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新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根据新课程体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高校思政教学的特点,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思想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灌输、教学目的的实现,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决定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可以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教师教学主导性在双向互动中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情况看,任课教师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同一门课程,缘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以及学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教学效果迥然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作用远远大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对教学效果的作用。改革教学方法是当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各高校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通过课堂实践探索、课题立项研究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探索适合高校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

三、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新模式

1.利用视频、音频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

视频、音频是多媒体教育的典型形式,具有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吸引力。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相关安全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视频和音频资料播放,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关课改的老师采用了这中形式,学生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观看了视频,觉得内容更加易于接受,加深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有的相关教师还结合本校的事实进行思政课教育,增强学生把党和国家的要求变成个人行动的自觉性。因此,从实际教学中不难看出,利用视频、音频教学,吸引学生眼球,教学效果是非常良好的。当代的大学生好奇心、探索能力很强,非常乐于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和生活的教学形式,他们更渴望能从“老师说、学生听”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采用新兴的视频、音频教学,无疑是很好的教学形式。

2.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提高思政教学质量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其主要方式是人与电脑的交流与对话。主动学习、自我发展与完善、自我创新已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目标,教师作用由主导型变为辅助型,由显性变为隐性。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完成知识传授的工具,而是用来创造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好的网络资源对网络课堂的情境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和学习评价都提供了丰富多彩、操作性强的平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系统的开发、设计必须以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课程特点,结合当前改革开放现实成果,跟上时代的步伐,反应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协作共进。让学生明白资源的搜集与处理的重要性,并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使其增强探索的互补性。为帮助学习者完成任务,教师可以预先为学生选定并提供相关信息或网页清单,以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主题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漫游。这样学习者才会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内容,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程所要求把握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学习任务的同时,其学习方式也不断转变,因为在高中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进入大学后应该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形成探索型的自主學习方式。当然,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可引发思维定向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良性发展。教师可以建立相关思政课程网络平台,把课程的相关资料,包括课件、背景资料、视频、图片和案例等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上,学生通过浏览平台上的相关资料,用留言、论坛或短信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脉搏,从而在备课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线交流,包括使用手机、电子信箱、QQ、MSN等在线交流等,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利用课外的时间多查阅相关资料,体验快乐学习的乐趣。

3.制作多媒体课件,取代传统备课笔记

传统备课笔记,学生上课是看不到,只能靠教师板书,记下重点。这种方式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并且过程枯燥无味,然而将传统的教案更换成多媒体课件,贯彻启发性原则,打开学生创新的智慧,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表达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注意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可以将完整的教案内容呈现在大屏幕上,不再需要板书,学生则清晰可见学习的重难点,这种开放式教学,一目了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合理使用电子课件来取代传统教案,将进一步提高大学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始终是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物质手段或工具。无论如何都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与高校思政教师主体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大学思政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钰民.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学与研究,2007(5).

[2]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3]邓如辛,宋自芳.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3).

作者简介:

葛晓梅 (1978.4~),女,安徽亳州人,安徽大学政治学系,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等问题研究。

刘金?(1977.11~),男,安徽亳州人,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讲师,从事哲学、思想政治等问题研究。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9

摘 要 从信息技术对公共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础作用入手,对我国高校公共英语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探讨,进而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公共英语;网络教学;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70-02

公共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历史

伴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在世界教育信息化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引起全球广泛关注。在信息技术教育急速发展的现代,已经实现了从语言实验室到学习系统的转变,也实现了由单机到网络乃至于与卫星通信等其他科技的整合发展。信息技术的这种发展,使得传统教育受到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的缺陷得以被克服,进而带来教学改革的一大飞跃。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得计算机的网络平台教学对外语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凭借着计算机网络平台教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听说读写都从中获益。

从公共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来看,我国最早开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并且在90年代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上海交通大学于1985年建立了EST语料库,南京大学进行了IBM-PC的研制和推出等[1],这些来自高等学院的研究,为公共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近几年来,包括清华、北大一些名校在内的高等学校,都积极研究并推动公共英语网络教学的发展,如“新英语教程”光盘系统就是由清华大学研究推出的。此外,《大学英语听力》等多媒体配套教材也推动着公共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全面发展。公共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公共英语网络教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被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的学习环境和固有的知识建构模式,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发展。网络英语教学实质上就像是一种资源的整合,即把英语教学和充足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这种整合依托整个校园网和互联网提供的多媒体,进而将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引入英语教学课堂中去,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创造性思维理论。就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具有开放性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传统教学中纸质版教材所不能比拟的,因而其所具备的开放性也是前所未有的。网络资源的开放性表现在其资源的丰富性、动态性以及形象生动性三个方面:丰富性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教学信息,进而帮助其开拓思维;动态性能够确保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是最前沿有用的;生动性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

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具有创造性 在网络英语教学中,一般都需要对学生学习的资料库进行慎重选择。通过在互联网或者校园网上选择一个特定的资料库,在选择了学习的素材即资料库之后,如何对这些学习素材加以合理的选择和利用,则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创造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素材的选择,之后完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制作,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作品,然后通过邮箱等形式将自己的作品传送给教师,教师则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点评,如自己点评或者引导其他学生互相点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更丰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而帮助学生深化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避免人云亦云的学习。

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具有认同性 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具有认同性。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学而言,网络教学实现了主体的重置,即将原本附庸于教师的学生确立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全员参与、彼此协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双方的共同兴趣。尤其是在学生自主制作作品的时候,教师只是适当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使得学生自己对于这种教学有了主人翁的感觉,进而增强了对网络教学的认同性,相应地也就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 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克服了以往平面教学的不足和缺陷,而是将听力感受、视觉观看甚至于肢体触摸都融入到了一起,进而在整个教学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在这里,学生可以自主并且真实地进行学习,进而增强学习的效果。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育信息化程度不足 在我国当前的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中,存在信息化程度不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设备问题和资源库的构建上。在设备方面,由于受资金以及教育理念的影响,存在设备不足和设备功能更新慢等问题[2]。而在资源库的建设方面,我国的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资源库相对内容比较少,给予学生的可选择空间小,难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教师教学理念转变不足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变成了引导者,这种转变有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是与教育理念整体发展和教学现代化手段发展相矛盾的是,很大一部分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依旧没有实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由此导致尽管教学的设备和水平已经满足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师的理念转变不足,使得多媒体网络教学沦为教师教学的一种工具,依旧没有实现课堂主体的有效转变和教学形式的完全突破,进而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将教案搬到了PPT上,除此之外没有较大的改观,不利于多媒体网络教学作用的发挥。

学生缺乏自主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自己的英语学习,如线下的听力学习以及其他内容的阅读等。但是就当前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这一方面依旧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作用。学生在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的时候,集中存在的问题是使用网络观看视频或者玩游戏,很少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而教师对学生线下学习情况了解不及时,也缺乏相应的了解渠道,由此导致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浪费。提升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建议

加强多媒体教育信息化,做好硬件准备 在今后的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中,要想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必须要注重提升多媒体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其进一步的完善:一方面,通过对现有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以及相应的改进,使其与当今主流的网络教学技术相对应,保持网络教学的先进性特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则要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资料库入手,资料库类似于学生学习的资源库,因此要在资源的多样性、实用性以及趣味性上多下功夫,及时更新过时的资源库,实现多媒体教育设备和资源的双重发展[3]。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公共英语网络多媒体教育中,其设备以及资源库的及时更新是为之做好硬件准备,而教师的理念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相适应,则是必须要满足的软件。在转变理念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的培训学习来促使其完成,同时要在理念转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技能的增长,提高使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资源的能力。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避免学生不主动学习而浪费教育资源的现象发生,可以考虑设置学生利用网络多媒体学习的网上考核方式,如学习时间的最低标准设置,学习内容的熟练程度考核等。同时在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尽量创新,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10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盖逸馨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规范、指导、咨询、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网络在对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只有全面认清网络的利弊才能有所突破,开创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关键词:高校学生 管理工作 网络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7)》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学生网民规模达到7600万人,占到30%,而学生群体中大学生又是绝对主体,80%以上的大学生上网,而北京高校的学生上网率高达90%以上。通过校园网联接的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学习和生活,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高校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日益复杂,学生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突显出一定的滞后性。它忽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环境影响,内容枯燥抽象,手段机械单调,难以被大学生认同。而互联网却以其现代化的手段和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必须用新的思路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1.网络是将众多的电脑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以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集学习、通讯为一体的系统工具。它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而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社会需求快速发展,及时高效的网络将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需。第一,网络是巨大的资料库和信息服务中心。大学生们可以超越时空和经济的制约,最快的查找学习资料,学会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从信息中获取养料,完善知识结构。同时,网络又为学生提供角色实践的舞台,在这里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开拓。第二,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具有实效性。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学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大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大学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在一个比以往更加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积累社会知识,顺利参与社会生活。第三,网络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网络时代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取代了传统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四,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网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征。它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帮助大学生在广阔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发展和形成个性。尤其是校园网和思想政治网的建立和发展,为大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甚至可以了解到更为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多元的网络信息,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但有的信息则影响了学生健康地汲取知识的营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定型的重要阶段,心理上对新生事物都会有强烈的猎奇欲,而对事物辨别力的不足,极易导致其意识形态受到网络多元化信息的影响,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很难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第一,信息的隐蔽性使大学生法制观念淡化。网络社会的虚拟化环境,不像现实形态的可触可感,使部分大学生在不受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弃伦理道德于不顾,隐藏个人的真实身份,自由发布信息,包括一些暴力、色情等垃圾信息。甚至有些涉世尚浅的大学生为了表现自我能力的卓尔不凡,产生制造计算机病毒以破坏他人数据信息系统的过激行为,反映出忽视法制观念的不良心态。第二,网络快餐式文化使大学生思维僵化。大学生对大千世界的认识,本该更多的是用理性的思维,而网络的快餐式文化忽视了理性思考,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空间发展片面化,尤其缺乏逻辑概括能力和探求事物本质的精神。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在还没有来得及被大学生理性思考和判断就已经转化为他们头脑里的东西了,从而产生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僵化思维方式。第三,网络政治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对大学生思想的侵害。据资料显示,80%的网上信息由美国提供。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发展期,可塑性较大,容易受到外界政治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的侵害,使他们在文化和思想上受到冲击。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正确思想和文化的引导,容易产生崇洋媚外,忽视民族文化,价值取向扭曲等不良心理。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思路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规范、指导、咨询、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过程。网络在对传统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造成巨大破坏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它开阔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空间,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辐射和影响;它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它拓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它突出学生为主体管理工作模式,改变传统封闭式育人方式。只有全面认清网络的利弊才能有所突破,开创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1.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转变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现代化的传播载体,更重要的是它还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工作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信息时代,青少年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增强,主体地位不断突出,老师、家长的社会权威将会削弱。因为网络上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天然的权威,人们是在一个隐蔽的平等的环境下互相学习、互相影响。所以,虽然以前正规的教育、建设模式仍然不可或缺,但校园文化建设将更多依托校园网络的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就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来讲,应该充分认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加投人,加人校园网络建设力度,积极应对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形式来看,主要是通过网络上的非强制性的、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在校园文化渗透的各项活动中,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注意品格、情操的锻炼。

2.坚持正面引导,建立网络教育阵地,管理学生,服务学生。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果离开了网络这个现代化的信息传播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时空将会日益缩小,学生管理的阵地也会日益狭窄,教育的说服力和效果将会日渐苍白。因此,要设立校园文化网,让校园网成为大学生的第一个网络视角。同时,要加强正面引导,使校园网成为红色网站,在网上建立和壮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阵地,争取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性,让更多正面的声音和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空间,避免大学生的思想混乱。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交流思想的园地,是去梳理学生的思想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不单单是去管制学生。以正确、理智、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认识到那些是好的,是符合国情校情的,是可以借鉴吸收的,那些是糟粕,是应该予以摒弃的,消除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困惑,增强对网络文化的辨别力和控制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提高抵御西方腐朽文化渗透的自觉性,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监控。现代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从事校园文化建设的人员应熟悉和掌握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加强网络监控。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等,对各网站及其链接进行审查,并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制,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巡查。其次,建立校园网络行为规范。要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使网络管理逐步规范化,如上网的基本原则、权利、义务、责任等。第三,加强校园网络道德教育。校园网络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网络伦理教育方面,增强是非好坏的识别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识别良美。同时要进行校园网络规范和网络责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以道德理性规范个人的行为,从而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层次。

4.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文化服务。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价值标准和最终目标,努力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科学水平、技术层次、教育功能和信息交互作用,既要确保网上内容正确,又要使内容丰富,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受到学生广泛认同和欢迎,使校园网络成为学习的平台、生活的平台、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就业指导的平台、文艺娱乐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用道德规范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用理性来战胜情绪的盲动。如开设各种论坛、新闻快递、视频点播、网上讲座、网上资料、各种信息等,以此拓展第一课堂空间,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促进大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使他们在体力、智力、心理和伦理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从而带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11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语言艺术

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重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师普遍借助多媒体工具来实施思政课教学,有效提高了课堂教育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生的心里播种品德,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知荣辱,讲自爱,维护人格,不损国格,树立远大的理想,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精神。

一、网络时代的语言艺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

1.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加灵活化

运用网络技术呈现思政知识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完美结合,可以在提高大学生品德修养的同时,渗透人格教育。教师在传授思想政治教材知识的时候可以运用语言艺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并不热衷与环境保护工作,很多女生喜欢摘花,许多学生经常踩踏草坪,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工具来呈现语言艺术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花草和公物,例如“草儿青青,足下留情”,“留下花香,传递美丽”,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建设文明校园的情感。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灵活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学生的法律观念,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判断力,能够分清是非善恶,用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因为大学生会面对来自于学习、就业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有时候难免会出现心理不平衡的状况,教师在开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时可以用温馨的语言告诉学生,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压力和挫折,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要直面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动力,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养法律信仰。如果遇到困惑,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外出旅游来自我疏导,也可以寻求好朋友的帮助,阅读修身养性的书籍,倾听悦耳的音乐。难过时可以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首曲子富有强烈的生命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音乐天才贝多芬从小就饱受贫寒的困窘,后来又双耳失聪,屡次受到失恋的折磨,但是这些困难和挫折都没有吓到贝多芬,贝多芬并没有因为压力而犯罪,他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可以倾听《命运交响曲》,从而缓解内心的压力,提高音乐素养,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

2.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发挥了启发型教育的作用

网络时代的语言艺术富有亲和力,具有幽默性和风趣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教师在使用大众化语言进行思政教学的同时采用了启发型教育,将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重要内容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学生受到启发教育以后,会通过思考,自我反省,改掉不良习惯,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爱国精神和崇高的理想。

二、网络时代下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探讨

1.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网络技术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设备,教师应该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立体和动态的方式来展现思政知识,方便学生理解。课本上很多概念性的知识都过于理论化,即使学生能够记住这些知识点,也并不理解,例如在学习《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共产党宣言》的内涵,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让学生知道《共产党宣言》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会走向灭亡和社会主义一定会取得胜利。

2.选择合适的语言信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网络媒体提供的大众化语言非常多,也很复杂,教师在利用现代化语言备课的时候,要删繁就简,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而且,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用大众化语言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3.不过分使用网络语言

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不能过分使用网络语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如果一节课都用网络语言来讲课,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不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老师要合理运用网络语言,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网络时代的语言艺术不仅使高校思政课教育更加灵活化,扩大了学生的眼界,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而且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发挥了启发型教育的作用。教师在使用大众化语言实施思政课教学的时候应该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语言信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过分使用网络语言。

参考文献:

[1]朱潇潇.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0(05).

[2]郑翔.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思考[N].社会科学版,2014(2).

[3]常会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思考[J].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5(3).

[4]多虹.网络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语言艺术开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篇12

一、隐性教育与高校思政工作的联系

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的思政教育总的来说分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部分。相对于言传身教灌输式的显性教育来说, 隐性教育有它独特的魅力, 在大学校园的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中, 隐性教育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其影响更加的深远。另一方面, 隐性教育强化了思政教育工作。隐性教育利用暗示、诱导的独特优势, 以情育人, 在无形中延伸了思政工作的空间和时间。隐性教育的良好发挥, 能够有效的促进思政工作的开展。

二、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中的优势

新媒体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也包含着高校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 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 大学生群体对于新生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喜欢研究和尝试新鲜事物,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 新媒体更加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 因此更加有利于隐性教育的开展。

其次, 新媒体背景下, 网络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不但节约了时间, 同时还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新媒体在隐性教育中发挥着即时性的作用。

再次, 隐性教育涉及到学生的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当中, 新媒体能够充分发挥其个性, 关注其个体发展, 在安全的环境中开展教育, 保证人们的隐私, 满足其需求。然后, 新媒体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影响受众, 使得受众之间能够双向交流, 手段多样化、灵活化。

最后, 如今的大学校园大多都有网络覆盖, 学生可以轻松的利用手机进行上网, 学生在无形之中覆盖在学校的隐性教育之下, 大学生的情感、生活、学习都可以通过新媒体来实现, 新媒体在隐性教育中相当广泛。

三、新媒体对高校思政工作隐性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 思维封闭性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 思维逻辑性相对封闭一些, 虽然这种封闭存在着种种弊端,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和背景下, 还是对当时的思政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如果仍然采用封闭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如今的思想政治工作, 则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 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应当与时俱进, 开放思维, 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解决问题, 提高思政工作的质量。

(二) 传播的滞后性

高校思政工作障碍之一就是话语传播的滞后性,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 新媒体带来了新的传播媒介, 学校思政工作有时候不能与时代同步, 导致了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滞后性;另一方面, 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导致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时得到信息, 由此产生了话语传播的不对称。

(三) 教育结构不完整

现行的教育结构仍然不够完善, 其结果是引发了诸多消极因素, 这要求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注意: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信息传播非常复杂, 对于高校的思政工作有着很大的冲击, 高校的思政工作必须要创新,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特征, 更新教育内容。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途径

隐性教育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让他们在无形之中接受教育。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 高校的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应当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前提, 在实际的实践中, 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运用新媒体手段,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部分, 在传统手段的基础上, 高校可以将新媒体手段融入到其中, 增加学生的参与率和关注率, 扩大活动的影响。

(二) 建立网站, 加强思想引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网站, 制作相应的网页, 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对错, 培养学生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建设QQ群, 微信团队等等, 增强团队凝聚力和人文关怀。思政工作人员应当充分利用交流软件, 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 帮助学生处理情绪和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这要求思政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借助新媒体平台, 开展心理辅导等工作, 帮助困难学生, 将思政教育带到学生身边。

(四) 发挥微博的力量, 微博具有草根性和自主性, 深受大学生的喜爱, 高校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应当利用微博的力量, 在大学生之间形成互动, 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了解学生的实时动态, 打造交流的平台, 让微博发挥重要的教育功能。

(五) 充分利用手机, 增强教育和导向功能, 手机携带方便, 可以及时的传达信息, 又能够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几乎是大学生的必备物品, 这也给思政工作以重要的启示, 思政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手机, 建立手机思政阵地, 和学生取得联系, 让教育深入学生内心

(六) 建设思政网络队伍建设,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 高校应当加快建设思政网络工作队伍, 思政网络工作队伍要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服务, 运用新的手段, 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

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工程,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地结合新时代的要求, 结合实践, 不断完善高校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 推动高校的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孙钦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及实现途径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08) .

[2]代丽健, 白卫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隐性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 (06) .

[3]彭向阳.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02) .

上一篇:初中作文格式要求下一篇:离婚起诉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