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复习题

2024-09-08

普通地质学复习题(共8篇)

普通地质学复习题 篇1

对象:地球(既固体地球最外层—岩石圈)研究内容: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分类、成因及其演化规律的分科;研究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及其成因;研究地壳的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研究地质学的应用分科;地质学的边缘学科、综合及新兴学科

2、在地质学的研究过程中为什么特别重视野外地质调查?

地质现象是地质作用的结果与产物。通过对其观察,可以找出地质作用的特点及规律,而野外地质调查是研究地质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3、地质学研究中运用的基本分析推理方法是什么?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方法:历史比较法

基本思想: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的地质

4、何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有什么特点?地质作用有几类?

何为: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特点: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

种类: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5、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几种类型?外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

内动力: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地球内热为能源)

外动力:(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河流、冰川、地下水、海水、湖泊、风沙)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6、稳定同位素:原子核稳定;放射性同位素:由于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放出射线而具有放射性 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或具有天然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矿物)

非晶体:内部质点排列不具备格子构造的矿物

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不同晶体结构的现象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部分被化学性质相似的它钟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

显晶质:较粗的用眼睛或放大镜可看出的晶粒

7、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光学性质有哪些? 矿物分成几大类,代表性的矿物你知道吗?

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磁性、电性等

光学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

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

(摩氏硬度计:

1、滑石

2、石膏

3、方解石

4、萤石

5、磷灰石

6、正长石

7、石英

8、黄玉

9、刚玉

10、金刚石)

8、矿物的定义:有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单元

9、分类:自然元素矿物(自然金、自然铜、自然硫、金刚石、石墨)

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黄铁矿FeS2、毒砂FeAsS

卤化物矿物(萤石CaF2、食盐NaCl)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石英、刚玉Al2O3、水镁石Mg(OH)2)

含氧盐矿物(碳酸盐类的方解石CaCO3、硬石膏、钠硝石、硼镁石)

10、岩浆和熔岩

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的一种含有挥发组分、成分复杂的硅酸盐高温熔融物质,具有较大黏性的流体(温

度越低、气泡越多、SiO2含量越多,黏性越大)

熔岩:喷出地表失去大部分挥发分的岩浆(火山液体喷发物)

11、喷出作用、火山喷发

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过程

喷出作用产物:喷出岩(火山碎屑岩及熔岩的总称)喷出岩类型:超基性岩(科马提岩)、基性岩(玄武岩)、中性岩(安山岩)、酸性岩(流纹岩)

火山喷发产物:气体喷发物(以水为主,还有CO2、硫化物)、液体喷发物(熔岩)、固体喷发物(火山碎

屑物等)

12、火山有哪些机构?

火山通道、火山口、火山锥

13、火山有几种喷发方式?

方式:裂隙式喷发、中心式喷发

14、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死火山:不仅形成久远,而且被证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再喷发的火山

活火山:现在仍在喷发或有历史记载喷发过的火山(各国划定活火山的时限长短不一,比较普遍的界限是

将一万年以来有过喷发活动的火山都称为活火山)

休眠火山:火山在一次喷发之后处于静止,但仍可能喷发,或在两次喷发之间较长时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仍属于活火山的范畴)

15、世界火山的分布有何规律性?其原因是什么?

规律:环太平洋火山带(安山岩线)、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洋脊火山带、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 原因:火山主要分布在地壳厚度薄、构造活动剧烈的地区

16、侵入作用、同化作用、混染作用、结晶分异作用、鲍温反应系列。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

同化作用:岩浆熔解或熔化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

混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成分的过程

结晶分异作用(分离结晶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质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

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的作用(熔点高、密度大的矿物先结晶)

鲍温反应:见提纲(书P38)

17、侵入岩有几种产状?

岩基、岩株、岩床、岩墙、岩盆、岩盖(岩盘)

18、侵入岩主要类型:超基性侵入岩(橄榄岩、辉石橄榄岩)基性侵入岩(辉长石)中性侵入岩(闪长岩)酸性侵入岩(花岗岩)

19、火成岩有哪些主要的结构与构造?

火成岩结构:(1)就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2)就矿物颗粒大小:1绝对大小:显晶质结构(粗粒、中粒、细粒、微粒)、隐晶质结构2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

(3)就矿物形态:全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

(4)就组成岩石颗粒的相对关系:辉长结构、辉绿结构

构造: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晶洞构造、带状构造

20、火成岩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有几种形成环境。(p35 表3-1)

21、肉眼识别超基性、基性、中性、和酸性四种岩类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

色率(即深色矿物含量)超基性岩>75基性岩35-75中性岩20-35酸性岩<2022、肉眼识别喷出岩和侵入岩的最主要标志是什么?

喷出岩常有层状构造,还可出现气孔构造、流动构造、杏仁构造,大部分为隐晶质结构;侵入岩常委致密块状构造,大部分为显晶质结构

23、沉积岩的形成与哪种地质作用有关?外动力地质作用

24、沉积岩可分为几大类。

外源沉积岩(火山碎屑岩、陆源沉积岩)内源沉积岩(碳酸盐岩、生物化学岩、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可燃性蒸发岩)

25、沉积岩中哪些沉积构造能确定地层的产状是正常还是倒转?

沉积岩的指向性沉积构造:斜层理、泥裂、粒序层理

26、石灰岩与白云岩的区别标志是什么?

石灰岩由方解石组成,晶粒较细,硬度较小,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晶粒较粗,硬度较大

27、怎样判别层间砾岩与底砾岩?底砾岩有何地质意义?

判断:层间粒岩分布于沉积岩层之间,底砾岩分布于侵蚀面之上

地质意义:推断古海岸线位置,确定古水流方向,判断侵蚀源区的位置及母岩性质

28、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温度、压力、具有化学性的的活动流体

29、变质岩有哪些结构与构造?

变晶结构(等粒、不等粒、斑状、粒状、纤状、鳞状)变余结构(粒状、泥状)

变成构造(斑点状、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块状)变余构造(原岩变质后仍残留原岩部分的构造特征)

30、变质作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

接触变质作用(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区域变质作用(埋藏变质作用-特殊的区域变质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过渡性成岩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岩石在强烈定向压力下发生的变化)

31、肉眼怎样区别片岩和千枚岩,这两种岩石均由页岩变质而成的吗?

区别:片岩的晶体较千枚岩大,片里面更粗

原岩:粘土岩或凝灰岩

32、地层、岩层、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律、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单

位岩石地层单位。

地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石

岩层:层状岩石统称为岩层

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绝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年龄(用测定某种岩石样品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获得,用距

多少年表示)

地层层序率:原始产出的地层下老上新的规律

生物层序率:不同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或化石组合,地质年代较老的地层含有较老的生物化石,含相同

化石的地层是同年代形成的切割率: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侵入者年代新,别侵入者年代老,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包裹者新,被包裹者老

地质年代表(三宙、十代、二十一纪):各地址年代单位、名称、代号、同位素年龄值,无机界与有机界的演化顺序、过程、阶段,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岩石地层单位:根据地层的岩性特征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将地层分层,可分为群、组、段、层(仅用于

地方上的对比)

33、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其道理何在?

依据:地层层序律

道理:即利用沉积岩的指向性沉积构造(斜层理、泥裂、粒序层、交错层等)恢复原始层序,以确定新老

关系

34、你能由老到新顺序写出相对地质年代表中宙代纪的名称和代号吗?

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代: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

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中生代);

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新生代)

35、地震、海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中定位方法、地震波、地震震级与烈度。

震源:底下伸出发动的的证、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

震中定位方法:根据三个地震台所测得的震中距,以交会法确定震中的位置(即分别以三个地震台为圆心其测得的震中距为半径做圆,三个圆的交点为震中)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部分能量以弹性振动波的形式在地球中传播

36、世界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三个带上?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脊地震带;大洋中部为洋脊区域,均为浅源地震

37、确定地球内部构造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地球内部有几个一级界面?有几个次级界面?各层圈的物质成分及其状态如何?

确定地球内部构造的主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状况(地震波的P波和S波传播速度随深度而变

化。密度大的固体物质,地震波传播速度快;② 在固体内,P 波、S波均能传播,但波速不一样;而在液体内,S波不能传播,P波减速。③ 当地震波传播中遇到两种不同物理性质分介面时,由于波速变化,P波和S波便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而且部分还可相互转化为另一种波继续传播)

地球内部一级界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次级界面:康拉德面、上下地幔界面、岩石圈与软流层界面、内外地核界面

38、构造运动的两种基本方式是什么?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39、确定断层存在的证据有哪些?

构造标志:地质体的不连续、擦痕与镜面、阶步与反阶步、拖曳褶皱、断层岩(2)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地层产状突然改变(3)地貌标志:断层崖和三角面山、山脊的错断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运动的结果、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接触带往往是大断层的标志(4)水文标志: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改向以及错断河谷等均为断层存在的标志。

40、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转换断层、极块俯冲带(消减带)

大陆漂移:即地壳的水平运动。在地质历史中海底扩张、板块构造、转换断层、极块俯冲带(消减带)

大陆漂移学说主要论点:魏格纳认为,大陆是由较轻的刚性硅铝质岩层组成,它漂浮在其下黏性较大的硅镁质岩层上。晚石炭纪地球表面只有一个大陆,称为联合古陆或泛大陆。犹豫受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潮汐力的影响,侏罗纪开始,联合古陆裂解、漂移,最终形成现在的地理格局

大陆漂移的证据是什么?(1)地形相似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轮廓非常吻合,即南美洲和非洲可以拼接;(2)地层证据:非洲南部开普山脉的二叠纪地层向西延伸至南美的布宜诺思艾利斯一带;(3)古生物证据:大西洋两岸许多浅海和陆生古生物种属相同(4)岩石证据:非洲的前寒武纪片麻岩可与巴西的同类地层对比(5)构造证据:北半球的挪威-苏格兰加里东褶皱带越过大西洋后出现在加拿大和美国海岸(6)冰川证据:在印度、澳大利亚、非洲、南美洲和南极大陆发现石炭纪一二叠纪的冰川遗迹,而冰川遗迹指示的古冰川运动方向均符合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存在的问题:(1)大陆漂移机制问题: 魏格纳以地壳均衡观点出发,强调大陆硅铝层在硅镁层之上漂移,并认为硅镁层在硅铝层长期的荷载下可呈塑性流动。因此,遭到杰弗里斯为首的地球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反对。反对者认为硅镁层也是刚性体,不具塑性流动性,硅铝质陆壳绝不能在硅镁层上漂移。(2)大陆漂移的驱动力问题:魏格纳以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潮汐摩擦力作为大陆漂移的驱动力,但是,两个力的量值比推动漂移所需的力要小几个数量级。

有什么证据说明海底在扩张?(1)古地磁学成就:海底地磁条带的确立(2)深海钻探成果:洋底岩石年龄小于2亿年从洋脊向两侧逐渐变老(3)洋中脊考察(4)转换断层的发现(5)新大陆拼接法的验证

普通地质学复习题 篇2

然而野外实习面临时间紧, 地点多, 线路复杂, 学生差异大等复杂情况, 有的问题影响了实习的效果与质量, 每个实习指导老师甚至教学体系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通过对《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的思考, 总结经验, 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利于提高实习质量。

一、就近寻找良好的实习地点

实习地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 典型性, 并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做适当调整。

当描述“长江滚滚, 嘉陵悠悠……”时, 学生们马上联想到河流作用的磅礴气势与巨大差异性;腾冲火山热海的壮丽景象使人感受到火山作用猛烈的爆发力。诸如此类特征显明的地质事物直观形象,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因此, 在有条件下的情况下, 许多学校地质学的野外实习毫无疑问选择路南石林, 楚雄元谋土林, 武定狮山、金沙江, 远到四川的峨嵋山, 广西的桂林山水等作为表现各种地质作用的实习地点。

在认识地层及地质剖面时通常选择昆明筇竹寺剖面。在云南昆明筇竹寺东南六七百米处, 有一条关山大沟, 沿沟有层状页岩出露, 质地细腻, 呈黄色和绿灰色, 达数百米厚, 这就是筇竹寺剖面。由寒武纪早期浅海中的泥沙层层沉积而成, 原为水平岩层, 由于地壳运动, 岩层向东北方向倾斜, 出露之后, 看起来就像一排斜立之书, 层理中常可见“三叶虫”化石。1941年, 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卢衍豪到此进行地质考察, 见此页岩露头良好, 层序清楚, 界线明显, 三叶虫等化石丰富, 极具代表性, 即测制地质剖面图, 列为我国寒武纪早期地层的标准剖面, 为研究五亿年前地质历史演变的重要依据。以前在筇竹寺附近很容易打到三叶虫化石, 但现在关山大沟很本不让采集, 也很难找到化石。

原来一些地层出露好, 地质构造丰富的实习地点, 由于开山采石、采土, 很多地层和地质现象都已经被开采掉, 使实习路线遭到破坏, 甚至连行走也不安全。另外, 有些地质地貌被当地政府部门开发成旅游景点, 人文景观增多, 门票较贵, 游人也多, 已不能再作为实习的首选地点。

就近寻找良好的实习地点成为部分学校野外实习急需解决的问题。类似实习基地、开辟固定的实习线路等模式, 其重要性将逐渐凸现。

二、充分利用室内实验的纽带作用

室内实验是联系课堂讲授与野外实习的纽带, 如果对室内实验教学没有充分重视, 会严重影响野外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课堂讲授完地质知识后, 根据需要安排室内实验教学, 能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再教育, 巩固所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普通地质学室内实验包括讲授和认识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岩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 地质构造等。但在实验中有些学生仅凭兴趣, 把注意力和时间更多地放在色彩鲜艳、外形独特的标本上, 忽视了对岩石矿物的全面认识。所以通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典型的、常见的岩石、矿物的观察及特征描述, 然后留有余地, 用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观察其感兴趣的标本, 提出疑问, 单独指导。当有的学生不清楚实习程序, 漫无目的或无从下手时, 教师做针对性强的示范, 让学生理清头绪, 循序渐进, 熟悉观察过程, 达到实习目标。

室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开发和挖掘校园周围, 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 地质事件, 激励学生主动去发现身边存在的各种地质现象, 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实际, 让“枯燥”的地质知识鲜活化。学校之间加强联系, 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如: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等, 很容易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 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 理解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有了室内实验的基础, 野外就不必浪费大量的时间讲授岩石及矿物, 可以直接对地质构造特点等系统性知识直接讲授;也可以提供野外观察的方法, 技巧。提高效率,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高标准, 严要求地做好室内实验。

三、适时鼓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地质工作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事业, 野外实习不仅使学生具备专业知识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坚韧不拔的意志。如何让学生“趁兴而去, 尽兴而归”, 在不断的实习中, 积累地质工作者的优良品格, 这就离不开适时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开始实习时学生的兴趣普遍高涨, 准备充分, 各种实习工具, 包括装化石用的袋子, 生活用品等无不俱全, 可安排劳动强度稍大的实习内容。但应避免把野外实习当成一次集体旅游, 学生不积极进行观察和测量, 甚至不做野外记录, 也不愿意动脑思考看到的是什么地质现象, 只想听老师直接讲正确答案。造成资源的浪费, 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队伍前后拉得较长时, 对于那些走在“后面”的学生, 更要多加关心。对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 不仅学生满意, 还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

实习将近过半, 学生已掌握观察方法、具备一定地质调查能力, 但兴趣有所下降。这时应采用启发式指导,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观察, 提出自己的认识, 进行现场讨论, 必要时分小组竞赛。比如描述地质现象, 分析地质成因等, 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维和想象空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他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这种生动、活泼的氛围, 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野外工作能力, 又能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和成就感。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 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 (化石) , 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 使学生了解漫长的地壳发展史。既感受了时空的浩瀚无边, 也增强探索时空的学习兴趣。而参观煤矿等生产点, 不仅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知识技术怎样应用到生产中, 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一线生产工人的辛苦, 贴近现实, 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用科技的进步促进生产的发展。

实习快要结束, 可与学生拉家长, 做一些娱乐活动等缓解疲劳, 放松心情:让学生整理实习收获, 同时鼓励学生认真撰写实习报告。

在整个过程中, 通过实习内容的搭配、心理的调适等产生张驰有序的心理控制机制, 使野外实习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地质基本素质的目的。

四、严格管理制定恰当的奖惩措施

如何使实习顺利圆满的完成任务, 达到预期目的。离不开严格的管理, 合理可行具体的奖惩措施。

实习动员大会形式多样, 组织灵活, 使学生明白在实习期间自己的言行依什么为标准, 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起到事先预防和引导作用;在实习过程中, 教师要言传身教时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行为准则, 使学生的言论、行动健康发展、顺利完成野外实习任务;实习结束或返校后对实习期间的情况进行总结, 不断积累经验, 完善方法。

过程管理要认真仔细。随时随地, 及时指出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鼓励先进, 做好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学生, 勤检查、常提问、多总结。勤检查学生的野外记录本, 素描、信手剖面图, 特别是对那些不爱提问的学生, 可以起到随时督促、指导的作用。每天出队前总结前一天的实习内容, 收队前总结当天的实习所得。

在野外实习中对学生进行管理时, 还要根据具体情况, 制定一些奖罚规定和具体办法。把实习态度、考勤、遵守纪律等情况与实习记录、作业, 报告等方面综合起来加以考核。采用评选优秀实习小组, 优秀实习员等奖励措施。

高职高专要求培养社会各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实践性教学尤其重要。用实践验证理论, 在实践中提升理论。让我们关注《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的教学, 提出更多更合理的建议, 使野外实习更上一台阶。

参考文献

[1]钱建平, 余勇, 胡云沪.基础地质学实习教程[N].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9.

普通地质学教学改革初探 篇3

关键词:普通地质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8-0087-02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对地质类专业的印象还停留在20世纪60年代里,认为地质工作风餐露宿,条件艰苦,很多家长反对子女报考地质类专业。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地质人才的大量需求,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相对容易,在就业的压力下,很多学生被动地选择地质类专业。因此,很多新生对地质专业产生畏惧心理,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质科学,提升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普通地质学是针对地质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时间通常是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本门课程涵盖地质学科研究的各个领域,是引导新生走进地质科学殿堂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另外,普通地质学作为地质类专业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更突显出其在地质学科中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理论和时间证明兴趣是可以转移和培养的[1]。因此,如何在地质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普通地质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加深专业思想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实践教学方面,对提高新生学习兴趣进行探索和思考,获得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加深专业认识

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专业思想教育对大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专业兴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对所学专业不了解、畏惧艰苦的野外工作等。因此,要从初入大学的新生作起,加大对培养专业思想的力度[2]。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在普通地质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普通地质学的教学工作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在讲授课程期间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讲座和科技报告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科学,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及以后的就业方向。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 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讲授基本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了解前沿的科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会取得很好的效果[3]。例如,在讲授岩浆作用时,结合我国华南钨锡等金属矿床的成矿实例,讲述岩浆岩与多种金属成矿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些具体的教学实例不但让学生明白岩浆岩与矿产资源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将学到的有关岩浆岩的知识与有关的学科联系起来,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悟”的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认知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二)讨论式教学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漫长的演化过程,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现在对很多地质问题的认识尚未统一,也许我们今天认为是合理的解释[4],若干年后可能会发现是不完全合理的,因此,在对学生传授知识时不能局限于一种理论的解释。对于同一地质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去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如果教师能够因势利导,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竹叶状灰岩成因时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成因机理,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文献查阅,资料整理,并给出自己认同的观点。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对不同小组的观点进行分析、辩论,创造一种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只是一种角色,同时也担任朋友、团队成员这种平等的关系[5],与学生共同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得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改进教学手段

(一)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地质类专业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师首选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减少抽象的文字描述的同时,可加入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直观,使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得到满足,同时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6]。如在讲授河流的地质作用时,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现河流从幼年期发展到壮年期及走向老年期的整个过程,同时辅以典型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现代河流图片,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河流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的特点;在讲授内动力地质作用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火山》、《地震》等视频,还可用动画演示汶川地震的成因;在讲授外动力地质作用时可以让同学们观看有丹霞地貌形成的美景,领略流水创造出的变化莫测的溶洞和秀美的桂林山水等。通过这些不仅让学生学到地质知识,还增加同学们对地质现象探索的欲望,增强对本专业的兴趣。

(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多数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喜欢某位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的喜欢其课程;哪门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就喜欢哪门课,因此,在授课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比如,生动的教学语言,富有哲理的思想及融洽的师生关系等,这些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利用心理学中的负强化理论,积极鼓励学生,鼓励他们勤于思考,大胆提问,是学习成为常态而不是负担。实践证明,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一)精选野外实习线路

普通地质学教学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除了室内的实验外,还必须进行野外调查工作,运用“将今论古”的思维方法,使每个新生能从地质实践中认识分析典型的地质现象,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普通地质学的野外认识实习是新生第一次野外地质实习, 这就要求选择的实习内容要具有简单和典型的特点。通过地质认识实习, 首先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基本知识,如认识一些常见的造岩矿物和三大岩石类型,掌握在野外如何鉴别与描述岩性、构造及地层的方法[7]。除了选择地质现象丰富的线路外, 还要考虑选择景色优美的地方作为普通地质学认识实习地点, 这样可以让初次接触地质的大学新生感受到自然的美, 从原先枯燥乏味的书本中体会地质工作的“乐趣”,化解对野外工作的恐惧心理,增强对本专业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二)将地质现象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普通地质学”教学内容,除了对实验室的标本观察描述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建筑中保存的各种地质痕迹和地质现象[8],如

在校园教学楼内的地板砖、墙面、柱面很多都是由晶粒粗大的花岗岩、雪白致密的大理岩、晶形完整的闪长岩、辉长岩等石材装饰。在这些装饰石材表面不仅可以看到清晰地岩石结构与构造,还可看到一些常见的造岩矿物,如晶形完整的石英、长石、辉石、角闪石等。校园中的假山主要为石灰岩与白云岩,在这些岩石的表面可看到溶沟等溶蚀痕迹,在白云岩中可看到白云岩发育清晰的刀砍纹构造。在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地质陈列室的优势,安排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典型的地质构造、矿物岩石标本、模型、生物化石等,让学生随时都能观察与感受地质现象。通过这种将课堂、实验室和室外观察结合起来,利用自然界丰富的地质现象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三)组织地质科普活动

为了激发大家学习地质的兴趣,发挥实验室、实习基地的作用,每年都会组织地质专业学生对非专业学生进行科普宣传活动。活动的主题,展出的图片、模型、矿物岩石实物均由学生自己选择,解说工作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团队进行讲解。俗话说,要想给别人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查阅诸多相关资料才能达到为他人讲解的能力。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本文对新生对地质类专业缺乏兴趣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通过普通地质学来激发新生学习地质的兴趣的一些途径,首先,对地质类专业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加深专业认识,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方法、目标及就业方向等;其次,普通地质学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出发来培养大学新生学习地质的兴趣。总之,在教学活动中要时时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激发同学们对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最终达到献身地质行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凤根,骆祖江,候玉宾.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

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J].中国地质教育,2009,(1).

[2]陈勇,周瑶琪,陈世悦.谈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地质学专

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地质教育,2008,(3).

[3]杨仁超,樊爱萍,韩作振等.“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

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2010,(3).

[4]刘海燕,李增学,吕大炜等.地质类专业提高课堂教学质

量的探讨[J].时代教育,2010,(11).

[5]王锋.试析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多重角色[J].河北

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6]王华.关于提高电路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河北工程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7]杨高学,李永军,杨宝凯.如何提高地质类大学生实习质

量[J].中国地质教育:2010,(4).

[8]王家生,谢树成,龚一鸣.“普通地质学”野外和室内实践

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篇4

第一部分 地球圈层

绪论 地质学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和任务、历史比较法,二十一世纪地学面临挑战与前景。

第一章 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特征、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带,地球表面形态特征。

固体地球圈层划分及划分依据:地壳、岩石圈、软流圈、地幔、地核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地壳结构与类型;地球物理性质(重力、磁性、弹性);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及克拉克值。矿物和岩石基本概念,常见造岩矿物及三大岩初步识别(详见实习一、二内容)。

第二章 地质年代:化石的概念;相对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的关系;地质年代表。

第二部分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三章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概念: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与生物风化作用:影响风化作用因素、化学风化过程中元素迁移概念;残积物、土壤。风化壳与古风化壳过概念。

第四章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

河流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侵蚀基准面与向源侵蚀概念。河流的搬运与沉积河曲、蛇曲与牛轭湖的形成、河漫滩沉积与二元结构、阶地概念。片流、洪流地质作用与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特点。岩溶地形、岩溶发育条件。冰川刨蚀作用、冰蚀地形及冰碛物特点。冰期与间冰期概念。

第五章 海洋与湖泊的地质作用

基岩海岸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滨海区碎屑沉积及主要沉积地形;浅海区碎屑沉积、浅海区化学沉积方式及主要沉积物;浅海生物碎屑堆积及珊瑚礁;半深海一深海区大洋软泥、大洋粘土及锰结核。干旱气候区与潮湿气候区湖泊沉积方式及主要沉积物。海洋环境分区、泻湖的形成及沉积物特点。

第六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一般规律

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沉积岩形成);成岩作用方式与概念;地表地质作用规律与影响因素,沉积岩层理与面理构造,常见沉积岩类型。

第三部分 内动力地质作用

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断层产状要素:古构造与新构造概念;古构造运动表现、褶皱构造及其褶皱要素、断层及其基本类型。

第八章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岩浆概念、岩浆的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火山喷出产物、火山地形、火山喷发类型,现代火山分布,侵体产出状态与围岩概念;常见岩浆岩类型。变质作用概念及代表性变质岩。

第九章 全球板块构造

大陆飘移的提出与证据:海底扩张与证据;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板块边界类型,板块学说存在的主要题。

第四部分 地质环境与人类

第十章 矿产资源概念;矿产分类;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主要种类。

第十一章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概念,地震成因: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的危害与防治。水土流失及沙漠化的危害与防治,地下水污染及全球气候变化。

注:第一部分14学时(28%);第二部分18学时(36%);第三部分12学时(24%);第四部分6学时(12%)实习一 常见矿物初步识别

根据矿物的晶形、集合体形态、光泽、条痕、硬度、比重、解理、磁性等特点,认识最常见矿物:长石、石英、云母、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方解石、黄铁矿、磁铁矿、褐铁矿、高岭石。

实习二 初步认识最常见三大岩类岩石

普通地质学复习题 篇5

2.我国地史中,古生代划分为哪几个纪? 答: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碳纪、二叠纪六个纪。

3.岩石按成因分为哪几类? 答: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4.岩浆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答: 长石(正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六种。

5.何谓联合古陆? 答: 二叠纪时的一联合超级大陆,后在三叠纪时开始裂开。

6.何谓冈瓦纳古陆? 答:又称南方大陆。由非洲、南美州、南极州、澳州和印度组成的南半球超级大陆。

7.何谓劳亚古陆? 答:由称北方大陆。由北美和欧亚大陆所构成的北半球超级大陆。8.何谓大陆漂移? 答: 指大陆在水平方向大尺度运动,岩石圈在软流圈上飘逸,大陆分裂形成大洋。

9.何谓矿物?答: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结构的自然单质和化合物。10.何谓褶皱? 答:岩石受力发生弯曲成为褶。

11.褶皱几何要素有哪些?答:一是核。泛指褶皱弯曲的核心部位。二是翼部。泛指褶皱核部两侧的岩层。三是转折断。泛指褶皱两翼岩层互相过渡的弯曲部分。三是枢纽。褶皱的同一层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叫枢纽。枢纽可以是直线、曲线或倾斜线。四是轴面(枢纽面)。连接褶皱各层的枢纽构成的面。可是平面,也可是曲面,其产状同样用产状三要素表示。五是脊线和槽线。背斜中同一面上弯曲的最高点的连线称脊线。向斜中同一层面上弯曲的最低点的连线称槽线。七是轴迹。轴面与包括地面在内的任何平面的交线,均可称为轴迹。12.何谓背斜和向斜?答:所谓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位岩层老,两翼地层新。背斜受剥蚀后,在平面上,从中心向两侧,岩层从老到新对称出现。所谓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心部位地层新。向斜被剥蚀后,在平面上,从中心向两侧,岩层从新到老对称出现。13.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动力地质作用?答:外动力地质作用以是以外部能为主要来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主要类型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坡运动。内动力力地质作用是以地球内部能为能源产生的地质作用,主要在地球深部进行,可波及地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内动力地质作用主导,外力加工塑造,共同作用。

14.何谓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枢纽断层?答: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下移动的断层称为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向上移动的断层称为逆断层。断层两盘延断层面走向相对移动的断层叫平移断层。一个断层面上各点位移不等,意味着断层的运动具有旋转的特点,常被称为枢纽断层。

15.何谓节理?答:节理是断裂构造的一个美容,是断裂构造的先期生成形态。通常是相对连贯和贯通的破裂,延破裂面曾有不可察觉的运动。

18.何谓双晶? 答: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晶体有规律的连生在一起。是同种物质、同种晶体的规则的连生,其中一个个体可以通过一平面的反映,或绕一直线旋转180度后,即和另一个个体重合或平行。主要包括嵌入式双晶和接触式双晶。

19.何谓沉积相? 答:能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物特征和生物特征的总和。20.何谓岩基、岩株、岩盖?答:岩浆侵入作用形成岩体,根据大小、形状和围岩的关系分为不同类型。规模大,地表面积大于100公里,称为岩基。规模较小,地表面积小于100公里,称为岩株。顺层侵入,顶起上覆岩层;底部平,上部呈弧形,直径约2—6公里,厚1公里,称为岩盖。

21.何谓海沟? 答: 海沟是真正的陆洋分界线。位于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过渡地带,海底的长条形洼地,泛称海槽,其中较深且边缘陡峭者称为海沟。

22.何谓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安第斯型大陆边缘?答: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以大西洋为代表,其特点:由大陆、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阶、大洋盆地组成,无海沟。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以南美州西缘为典型,无海沟,并在大陆上有与之并行的山脉。

23.何为整合、假整合(平行不整合)、(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答:所谓整合,即上下地层沉积是连续的,无明显间断。是长期整体下沉,连续沉积所致。所谓假整合,不同时代的岩层平行接触,中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是下降沉积—上升剥蚀—下降沉积所致。所谓不整合,即上下地层有明显沉积间断,而且两套地层以一定角度相接触。是强烈的地壳运动所致,如造山运动。

24.何谓岩层、岩层真厚度?答:具有一定厚度的和上、下顶底界面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所谓岩层真厚度制岩层顶底面之间法线上的垂直距离。

25.何谓河流阶地? 答: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6.何谓岩石圈、软流圈?答:地壳和上地幔的坚硬部分。因为莫霍面上下均为固体,机械力学性质区别不大,所以称为岩石圈。软流圈位于深度60—400公里。S波速度过莫霍面突增,在60—400公里下降,而后回升。个别地方S波不能通过。软流圈是全球性的,边界渐变,界面不平整,有一定起伏,是塑性较大的层圈,部分熔融,温度达700—1300度左右。软流圈是固态的,但其是液态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个较软、易流动的岩圈。27.简述矿物的颜色。答: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在日光照射下,吸收某些波段,反射某些波段引起的。看矿物颜色要看新鲜面,因为矿物颜色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自色。即矿物新鲜面的表现。是矿物固有的颜色,有矿物的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所决定。二是他色。由杂质所引起。如气泡和其他矿物被包裹,石英含镁变黑就是其中一例。三是假色。纯物理效应引起的。如矿物表面氧化薄膜。如,黄铁矿的自色是黄铜色,兰色和褐色的黄铁矿是假色。假色无鉴定价值。要注重自色,即观察新鲜面。

28.简述岩浆岩的化学组成。答:通过对岩石圈外部16公里岩带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比例分析得出,八种元素占此岩带重量的98%。分别是氧(O)、硅(Si)、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其中氧最多,镁最少。氧化硅占总量的3/4。因此地壳中硅酸岩矿物最丰富。特别是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和辉石。

29.简述影响风化的因素。答:一是岩石的性质。其中:超基性岩(超铁、镁质)最易风化,基性岩(铁、镁质)易风化,酸性岩(硅、铝质)不易风化,尤其是细粒。同时还与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有关。二是气候因素。气温变化,降水多寡,生物作用等。根本的是太阳热机器,综合地理环境因素。三是地形。影响风化的速度、强度、沉积物的厚度。四是时间因素。岩石暴露在空气、水中时间越长,越易风化。

30.鲍文反应序列、特点。答:各种岩浆岩因所含矿物及其比例不同,化学成分也有所不同。一般按岩石中Sio2的含量将其划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其名称为岩石学的习惯用语,反映Sio2含量的相对高低,并不具通常化学上的涵义。分类 Sio2含量(%)矿物类别

酸性岩浆岩 75-65 以浅色矿物为主(长英质岩石)

中性岩浆岩 65-52 浅色矿物稍多于暗色物质或大致相等。

基性岩浆岩 52-45 般暗色物质(铁、镁质岩石)与浅色矿物大致相等或前者略多

超基性岩浆岩 <45 一般无浅色物质或极少,主要由暗色矿物组成超铁、镁质岩石

随Sio2含量增加,一些元素含量随着增加,另一些元素含量随之减少。如岩石中Sio2含量降低,钾、钠一般也相应降低,而镁、铁、钙则响应增高。按Sio2分类的另一原因是氧化硅在岩石中普遍存在。另有少数岩石钾、钠含量特高,称硷性岩,成分为Al2O3

岩浆冷凝,随着温度的降低,岩浆的主要成分按一般的顺序结晶。其结晶顺序称为鲍文反应序列。

不连续序列 连续序列 温度

二氧化硅SiO2含量 主要岩石 钙长石 1100℃ <45% 超基性岩 橄榄石 橄榄岩钙长石 倍长石 52-45% 基性岩 灰石 灰长石玄武岩 拉长石 65-52% 中性岩 角闪石 闪长岩安山岩 中长石 75-65% 酸性岩 黑云母 粗面岩正长岩 更长石

钾长石 钠长石 573℃

白云母

>90% 石英 花岗岩流纹岩

注:横向为其组合关系

特点:(1)岩浆作用的温度和范围很广,从1500℃开始到500℃,深度范围为地表以下几十公里到几公里。(2)不连续序列自橄榄石开始,表示富镁、铁的矿物开始结晶结晶顺序。橄榄石具有岛状的硅氧四面体[SiO4]群结构,当温度不断下降,这些[SiO4]群则聚合成单链[Si2O6]n、双链[Si4O11]n和层状[Si4O10]n。连续序列自钙长石[CaAl2Si2o8开始,结束于钠长石(NaalSi3o8)。(3)反应趋势是越来越酸性,更加富氧化硅。(4)连续与不连续两序列间有共结关系。(5)随岩浆结晶作用的进展,酸度越大(SiO2含量增加),结束早期形成的岩石越基性,晚期形成的岩石越酸性。

31.简述剪节理的主要特征。答:剪节理是由切面剪切面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理论上剪节理应成对出现,自然界的实际成矿也往往如此,不过两组节理的发育程度可以不等。其特征如下。一是产状稳定延伸远(不受岩性控制)。二是平直光滑的节理面(切割砾石、胶结物或结核)。三是两壁闭合间距小(常密集成带,受岩层厚度影响,厚层间距稍大,薄而软的层间距小,后期风化,溶蚀可扩大间距)。四是常有擦痕与磨擦镜面(可判断相对运动的方向,位移量不大)。五是羽列现象很常见。若干条方向相同,首尾相接的小节理呈羽状排列。沿小节理走向向前观察,后一条小节理(重叠)在前一条小节理左侧,是左行(左旋),反之为右行(右旋),可判断两侧岩石相对运动的方向。五是尾端变化有个:折尾、节理叉和菱形结环,反映两组节理共轭的不同方式。

32.简述张节理的主要特征。答:垂直于张应力方向产生的割裂式破裂面。主要特征:一是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单个节理弯曲且短。二是节理面粗超不平,且绕砾石而过。三是两壁张开距离大,开口状或楔状,内充填岩脉。无擦痕与摩擦镜面。尾端变化有两种,树枝状分叉与银杏状结环。

普通地质学复习题 篇6

一、名词解释(20分)

1.结晶分异作用2.风化作用3.捕虏体4.逆掩断层5.不整合接触

二、问答题(40分)

1.热变质的代表岩石以及其原岩。(6分)

2.地球不是一个标准的圆,请简述地球外部的形态(6分)

3.白云岩的特征和形成过程(6分)

4.世界生物大爆发即生物体大量繁殖的时期,中国地质工作者在那个地方发现了中国的生物大繁荣时代的化石。(4分)

5.变质作用于岩浆作用区分的界限。(6分)

6.沉积物有那几种胶结物。(6分)

三、看图填空(45分)

1.给的是《普通地质学》P84页地球内部的分层表,填其中的几个空。(5分)

2.给的是《普通地质学》P68页地质年代表,填时代和对应的生物特征。(8分)

3.给的是一个等高线图判断冰川,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6分)

4.给的是四个卫星照片有关褶皱的,根据褶皱的长与宽的比定义褶皱来判断图中褶皱。(8分)

5.意大利那不勒斯太阳神庙的石柱有一段附着着贝壳,现在底部出露在地表,判断经历过的构造运动的过程。(6分)

6.图中给的是大洋中脊。转换断层。海沟三种立体地形,判断那里是毕鸟夫带的特征。(6分)

7.给的两幅图一个是硅酸盐的电镜片,一个是碳酸盐的电镜片,问题是深海软泥按成分的分类。(6分

四、作图题(15分)

给的是河床沉积物的柱状图,分析河床沉积物从底到上的沉积相。

五、论述题(30分)

1.海底扩张的提出者;海底扩张的主要观点;海底扩张的证据。(7分)

2.什么是沿岸流,形成那些特殊的海洋地形。(8分)

农村普通中学高三语文复习之我见 篇7

一、重视教学对象学情研究

对于决策者而言, 收集信息是制定正确决策的必要前提。只有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因地制宜, 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因此, 教师组织复习教学时, 应先搞好调查研究。调查的对象是学生, 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基础状况、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个体差异, 以便做到“对症下药”。研究的课题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如何制定最优的教学方案, 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大纲、考纲以及复习不同阶段的信息反馈。调查研究具有阶段性、连续性、持久性特征。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内容, 在复习的每一阶段都要进行调查研究。一切复习方案的制定都应以调查研究为前提, 以学生的信息反馈为依据, 根据学生的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盲目性。复习方案的选择离开了教学对象的实际, 离开了教学大纲和考纲, 随意拔高和降低知识的难易度, 都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特别是高考的语文考纲每年都有一定范围的变化, 如果不及时让学生根据实际适应新的考纲要求, 就是“瞎子摸象”, 很难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家, 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女神雕像。他把雕像当成是有生命的美丽女郎, 日夜倾诉自己的期望。在雕塑家的期望和爱护下, 雕像真的变成了真人, 与他共浴爱河。心理学实验表明, 教师对学生的美好愿望也能使学生发生质的飞跃。教师的期望值越高, 越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可使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从而走向成功。对于这种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望意味着一种信任。而信任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它代表着一种对人的价值的积极肯定与评价。如果学生能真切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巨大期望, 就会对他们产生激励作用。他们会从教师奖励式的微笑中看到美好的希望和光明的前途, 增添了一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力量。在教师美好期望的激励下, 在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下, 他们理想的风帆也许从此就会远航。这种教育模式的激励作用是按照“给予信任———期望获得成功”使学生走上成才之路的。这与“获得成功———再给予信任”的通常模式是背道而驰的, 但这两种不同途径的效果却殊途同归, 其实质都是由于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普通的人由于偶尔受到期望和信任的激励, 从而迈上了成功之路的例子。例如, 华罗庚年轻的时候曾给当时的大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写信指出他论文中的瑕点。熊庆来回信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这种对“无名小辈”的信任和期望, 其激励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还有许多一时误入歧途的人, 也会因受到信任和期望的激励作用而重返正道,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除了亲情、友情, 来自社会其他方面的期望和信任, 也会使人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离开了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和信任, “浪子”也难“回头是岸”。

一般说来, 为人师者往往对自己的学生寄托着许多美好的期望, 但是要把这种美好期望和信任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却很难。所以, 教师必须找到正确的传递途径和方法。如果感情的载体不存在, 学生就无法真正领悟教师那份期望和信任, 有时还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我们不能把教师的高期望简单地理解为高压力。在施教的过程中, 教师应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 抓住有利时机多鼓励和引导, 把教师的期望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 使它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而简单粗暴的方法只能使期望变成失望。对基础普遍较差的农村高三学生而言, 保护学生自尊心, 增强学生自信力, 这点尤为重要。

教师对学生的美好期望, 往往能神奇般地化为现实。其实, 学生对自己的美好期望, 经常也能够化成强大的自信心, 激励自己。例如, 前世界重量级拳王乔·佛雷基经常在比赛前, 在寝室天花板上张贴一张写着“Yes, I Can”的大纸。佛雷基说:“哪怕是受到对方猛烈一击时, 只要想到这几个字, 便会有一股奇妙的力量产生。”这就是“自我激励”, 只要使用得当, 便能令人发挥爆炸性的威力。只要有信心, 便会有超人的表现。无怪乎有人说:“这个世界是由信心创造出来的!”再如, 日本有一所新技术革命浪潮中诞生的举世无双的学校———“鼓气学校”。 该校的宗旨是把日本的企业领导者铸造成最优秀的人才。学期只有13天, 而且, 课程极为特别。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天数次在大街上高呼:“我是最优秀分子! 我能胜! 我能胜!”上课时, 教师领读, 学生重复:“我能干!我一定会成功!我年轻!……”该所学校的校长说:“学校的办学方针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信力。”“目的就是要把每个学生推到极限, 然后战胜极限。”

当然, 我们不一定完全模仿这所“鼓气学校”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写读书心得、办宣传刊物等多种形式开展树立自我信心的教育活动, 由学生“自我奖赏”的满足感, 达到增强学生自信力的目的。教师在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培养学生自信力时要掌握好适时、适度的原则。只有逐步培养他们敢于争先、敢于胜利的积极进取精神, 方能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远航到胜利的彼岸。

三、以分类复习为关键点和突破口

部分教师组织复习教学时, 对分类复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高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 分类复习是最好的突破口, 最适宜于弥补知识缺陷。要真正做到夯实基础, 必须从分类复习抓起, 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首先, 教师要按考纲要求, 对知识点梳理, 并配合以典型例题分析, 然后让学生做好针对性训练题, 不间断地收集反馈的信息, 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 对优生可提出更高的复习要求。教师必须根据阶段复习效果的优劣确定是否进行第二阶段的复习。在某个知识点还没有复习好之前, 切忌一晃而过、盲目求快。如果某个知识点的复习需要“返工”, 就必须进一步强化训练。只有踏踏实实做好分类复习和专项训练, 才能进一步搞好综合性实战演习。没有这个过程, 或者忽略、轻视这个过程, 任何大量的综合性训练都不能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

我在组织复习教学时, 字词句段训练的学时总数占40%, 阅读训练占40%, 作文指导占20%, 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课外作业题主要是两类:一是每个学生每周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周记, 二是熟读或背诵一篇优秀作文。

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 也体现在组织高三的复习方面。教师应随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对“精讲”的理解, 不能只局限于选题数量上“精”, 还应该讲授方法上“精”。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教师不能充当主体, 形成“满堂灌”或“一言堂”, 只能起到“导”的作用, 以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要求学生备好一本错题分析集。学生每做完一套训练题后, 应将典型错例记在笔记本上。然后, 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制定弥补方案。如果在以后的训练中不再出现类似错误, 学生就可以把它从笔记本上划掉。通过“减少错误行动计划”的落实, 既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又做到了针对性, 避免了盲目性。

普通高中提高政治复习实效谈 篇8

关键词:复习实效;集体备课;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142-01

普通高中面临的基本情况是,生源素质差,而选修政治学科又是其他学科学不好的同学的无奈的选择,是属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就教师而言,总体结构趋于年轻化,虽有热情,但缺乏经验,对高考的研究缺乏深度。这样的师资和生源如何去扬长避短,提高复习实效,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

一、强化集体备课

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这一环节,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每一个高三政治教师的智慧。集体备课的具体做法是:每周一集体讨论下一阶段复习内容,各自阐述复习时注意点,提醒复习的热点、重点、难点、冷点和易错知识点,然后由大家交流定夺,形成统一复习教学案,按这一集体备课教案上课操作时,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适当作一些相应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夯实基础知识

高考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高考中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因此夯实基础对于普通高中来说,无疑是攀登高峰的云梯,也是高考复习的最终落脚点。为此,要首先根据考试大纲就政治高考考点进行逐一梳理,一方面要学生从纵向上弄清考点知识内涵,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入手;另一方面从横向弄清这一考点与其余考点之间的联系,包括这一考点与高考的热点材料的联系,做到用理论联系实际。其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时如果老师跟的不紧就会出现你说你的,我行我素的情况。因此可以将每一个考点编成一个个知识问答,要求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记忆与默写。另外,为夯实基础,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每周一练来了解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总之,在高考基础知识复习中,我们铭记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的一句话:真正的伟大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得更实一点。

三、优化课堂结构

首先是多种课型相结合,过去政治课教学,教师是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而现在的复习课,教师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时政讨论课教学、考点知识结构教学、问题教学、以及练习课等等,都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练习课,培养学生动手做的能力,练习题采取“剪刀加浆糊法”精选而来,做后必改,发现问题及时讲解,每次考试的时间与试卷分析的时间比例为1:1。其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现在的高考仍然注重考查学生对身边的实际问题的认识、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关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第三,重视教学的艺术,政治课教学一直被人们理解为枯燥无味课,因此,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对提高政治课教学复习时效,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四、注重解题的指导

(1)从做题的关系顺序来看,常规来说按试卷先后顺序来做,这种由于学生刚拿到试卷,思维有时可能还不能完全调动大脑中潜意识的知识,有时可能思维还处于浅层次的考虑之中,因而做选择题时,正确率还不是很高,因此,可建议学生先做一条简答题,使大脑处于充分集中兴奋状态,做完后再去做客观题。

(2)从解题思路来看,在训练学生解题能力时,要求学生有的题目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层次分析,有的题目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有的则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等等。总之,要求学生用历史的、阶级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3)从学生组织答案来看,一方面要求学生从考点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内容角度组织答案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一定要结合材料,尤其是主观题材料列举的文字、数据、表格内容等都是答题的信息源和思维的出发点,所以要求学生要分析材料中的内在信息,从中找出答案的要点。

五、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上一篇:绿地实验学校开展庆祝建党93周年活动总结下一篇:高三物理课时作业(十五)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