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

2024-06-10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共13篇)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 篇1

南召县皇路店一初中

景永蕊

[摘要]:兴趣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能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

[关键词]:数学

兴趣

培养

激发

方法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吗?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1、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需要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理解数学概念,进行推理论证,解答应用问题,都要广泛应用逻辑的统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的理由律等基本规律,并利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重要思维方法,它能养成人们从事确定的、不矛盾的、有序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所以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使人变聪明的特效药”。从而给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 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体验成功法

情感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唯一的标准,而应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肯定的分析评价法。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尤其对差生更要“错中找对”“单项表扬”,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创设问题情景法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

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加深。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3、教具法

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奇妙的效果,如有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又如某老师提一副麻将牌到教室,同学们猜想,老师不会是在教我们玩麻将吧!那又干什么呢?只见老师把牌一块块地等距地摆在课堂上,后来才知道老师正在用多米诺骨牌原理讲数学归纳法。

4、竞争法 实践表明,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积极参与性远远高出平时,因而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的比赛。读背法则,定义的接力比赛,默写公式比赛等等比赛方式,会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这种方法对激励学生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尤其有效,因为它使学习活动更富有刺激性、挑战性和参与性,从而引发竞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使比较的抽象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学生则以一种积极的主动方式自觉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通过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观的视觉会给学习数学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为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而且,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开放,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专题讲座、数学学习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开展数学实习作业等来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上练习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 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视师生情感受的培养,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学业落后,考试不及格,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如何改变学生这种对学习数学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呢?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感具布两极性,其一是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沉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教学功能,尽量避免消极作用。例如: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想法时,有自信的同学便主动举手回答,于是会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和嫉妒而产生不同的心态,教师可适当引导,促成其他同学培养自己的信心。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例如:作为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的例题教学中,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板书展示,教师再用时激励。如自己思考能提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展示自己板书,能锻炼自身的信心等,在经过多次实际操作后,很多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提问及给出自己思考的入手点和正确的板书展示。如果能个别辅导,融情于教学中,学生的感触就会更加深刻了。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就更具有持久性、深入性和主动性。有时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就表明了情感教育的激励功能对数学教育有不可忽视的功效,师生情感的良好培养,内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意志。

总之,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景永蕊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 篇2

一、着眼于趣

1. 意趣。

从学习的动机、目的、意义入手, 利用现实的例子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兴趣的基础和本质是需要, 激发学习的动机, 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所以教师既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又要介绍学好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既要讲中国中学生在世界数学大赛的辉煌成就, 又要用班级中刻苦学习, 取得良好成绩的学生作为榜样, 让学生树立好数学的信心。

2. 情趣。

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 他们渴望真情和爱, 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成功欲。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善于“以情动人, 以爱动心”, 摸准学生的动情点, 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热心帮助差生。教师一个亲切的面部表情, 一句鼓励的话语, 都有会给学生一种愉悦的体验, 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3. 境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 尤其是课堂学习活动, 是在一定的情境条件下进行的, 学生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 不仅与学习内容的刺激有关, 而且与环境条件的刺激有关, 过强、过弱或单调呆板的刺激都有不易引起大脑神经的正常兴奋, 自然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创设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以达到激发兴趣的功效。

(1) 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 要体现出问题启发的实质。如在“用平方差公式公解因式”一节教学时, 先以分解2 (a2-b2) 一步, 此时提出问题:

(1)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何关系?

(2) a2-b2能等于 (a+b) (a-b) 吗?

(4) 你能继续分解2a2-b2吗?试分解之

(5) 你能命名所用公式吗?

(6) 此公式具备什么特点?

(7) 你能编一个直接应用公式分解析多项式吗?

要求同桌交换完成, 就这样, 教师一边引导, 一边启发, 让学生始终带着探究的欲望去学习, 去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课堂教学的引入, 要体现出自然、生动、有趣。引入的方法有很多, 诸如发现法、研究法、反馈法、趣引法、类推法、联想法、设疑法等, 不论何种引入方法均应引人入胜, 置疑、置奇、置变、置实。

(3) 课堂小结要重在体现出系统、概括、和谐。事实上, 课堂小结的方法也很多, 如概括强调法、学生自己小结法、首尾相映法、问题法、图表法等, 不论何种小结方法都能体现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概括;都能从总体上对知识加以掌握, 同时为下面所学知识埋下伏笔。

(4) 课堂板书要体现出特色。有特色的板书是一幅新旧知识前后联系的系统画面, 只有标题醒目, 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版面清晰的板书, 才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有利于学生鲜明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兴趣。

4. 语趣。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换思想、交流感情的桥梁, 行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恰如一根线, 它启发兴趣、增强吸引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深远的。如在介绍有理数的乘法时, 为了让学生认清指数、系数、底数的位置, 可以说:“左肩上扛着的是指数, 手里领着的是系数。”不但形象而且直观。

二、着眼于理

从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入手, 掌握数学知识的原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鼓励学生摆脱固有模式, 大胆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去思考问题。如分解二次三项式的首选方法是十字相乘法, 但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 使用此法常需经过多次观察和试验, 能否把二次项系数转化为1来考虑呢?引导学生采用变换的方法来解决, 则会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概括归类、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 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导着向纵深发展。如在“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中, 许多问题最终可以化归为二次三项式的分解, 如分解X (X+1) (X2+X+3) +2可采用换元法, 令X2+X=Y, 将原式化为Y (Y+3) +2转化成二次三项式来分解。另外, 既可用“比一比, 赛一赛、即时作业、限时练习、快速抢答”等方法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 来提高和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敏捷性;又可引导学生分析作业和练习的结果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习惯, 同时, 对学生有理有据的观点要多给予指导, 鼓励学生多思考和提出问题, 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着眼于用

认识到知识有用, 才会有学的兴趣, 因此, 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样, 会形成学生乐学会用的氛围。另外, 通过组织开展“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做数学实验、办数学小报、制作数学模型、讲数学史、组织数学讲座和竞赛”等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 也可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能力, 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3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和谐的关系是知识信息交流的良好条件,而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尊重与关爱基础上的。一个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把这种情感迁移到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中去。因此,教师应当从他们的思想、学习等实际入手,关心爱护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对待性格内向、孤僻,成绩不好的差生,教师在教学中更要优先照顾,让他们心中充满阳光,生活在希望之中。长此以往,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就能化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为学好数学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入中,设计:甲乙两村要在公路旁台建一所小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甲村人希望在A处,乙村人希望在B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村距离都一样?学生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看似抽象的问题。”这马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再如:学习a=bc型数量关系时,对课本的一个开放型问题作如下改编,导入新课:张三家房屋进行装修,买来一大捆粗细均匀的电线,现要确定其总长度,怎样做比较简捷?学生讨论热烈,兴趣很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一种较简捷的方法,抽象得出e=bc型数量关系,然后再结合其它生活实例探究,发现a=bc型数量关系中,b、c和a的倍数关系的规律。在此过程中,学生对a=bc型数量关系加深了理解,并深刻体会到其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练习,激发兴趣

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题海战术”的目的明显表现为应试,它只能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精选练习题,新授前的基础性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是为新授做铺垫的,新授后要有针对性较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做文章。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要多设几问,做到大题化小题,分散难点、突破重点;对于可操作的练习题,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可让学生利用废弃的纸盒拼接出一个个形象直观的立体图形,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口述性练习必不可少,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清楚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

四、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易于诱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尽量用学生较为熟悉,容易理解,而且具有诱惑力的语言,这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有良好的作用。一节让学生感到有兴趣的数学课,主要体现在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的魁力上。实践证明,风趣幽默的语言具有神奇的诱惑力。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化意识。

五、从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辅导支持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的资料来进行学习的途径,学会大量信息的收集,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同样,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对这科产生极大的兴趣中,形成一股积极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教师要重视的问题。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因此,当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环境,从而真实地体会到数学的好。

最新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4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征,采用生动有趣、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的点滴做法: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我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播放歌曲“美丽的森林”,展示情境图:绿绿的草地,茂盛的树木,清清的小溪……多美丽的景色呀!同学们决定在这里露营。那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能解决哪些问题呢?这样引入,增加了教学的诱因,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

二、联系生活,唤起兴趣

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更多的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例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我充分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筷子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了一个客人入席之前摆筷子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加深了对2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手脑并用,促进兴趣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边动手时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折、剪、拼的教学环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使教学过程变成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

四、质疑问难,引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出了两道除法题让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第一题能除尽,第二题不能除尽。当学生计算到第二题时纷纷举手,问:“老师,您是否把题出错了?”时,我便开始了新知识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五、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教材中很多练习题的编排形式多样、新颖有趣,提供了丰富的游戏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利用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游戏……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如在教学2~5的乘法口诀后,在巩固练习时,我设计“对口令”“送小鸟回家”“快速接龙”等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兴趣极佳。

六、人文评价,保护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尽量采用激励性语言,更多地倾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赞赏、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哪怕是一句“你讲得真好!”“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真聪明!”一面红旗,一颗星,都有着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数学知识蕴含着许多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将之体现于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命题说明

一、命题指导思想: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本学期所学教材所涉猎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切入点,贯彻“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的教育思想,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命题出发点: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认知需求,以激励、呵护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

三、命题原则: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5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由此可见,“兴趣”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作为数学老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最好的方法就是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 者:尤维石  作者单位:盐城市射阳县盘湾小学,江苏,盐城,224300 刊 名:中小学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TEACHING RESEARCH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 篇6

青岛第六十二中学

李欣欣

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根本。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是深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也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尽可能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样学生才会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古语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甚至主动亲近老师,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学数学,引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求知。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信任、期待、理解、特别是对“后进生”热情的辅导、真诚的帮助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增添勇气和动力,即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放弃。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提问题的机会,并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倡导一题多解,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有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把民主、和谐的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就会轻轻松松、兴趣盎然的学好数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及其新颖的命题、奇妙的解法都能引起学生好奇与思考的教学内容,巧妙的设疑问题,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学生们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始终把学生置于急于解决未知问题的氛围中,切实将数学问题情境化,并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奋力激发学生思维,在“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本来就枯燥无味,如果老师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会对数学课越来越失去信心。让多媒体走进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声、色、光、图于一体,既能让学生目睹,也能让学生耳闻,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面动成体”这一知识点时,在屏幕上先给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以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就成了圆锥。学生看了相当直观,印象非常深刻。这种独特的方式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受到剌激。它能够化静为动,一目了然,实现传递与反馈的快速交互。利用它既能呈现事物的外部形象,又能将物体分解成若干部分、突出事物内部位置间的关系,使肉眼难以看到的现象变得清晰可见。这就给我们在教学中把抽象化为具体、复杂化为简单、静止化为运动、枯燥化为有趣提供了直观的展示平台。运用它不仅能把繁、难、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使教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学生易懂,而且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四、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学习就会产生疲劳感,注意力就会不集中,课堂效果差,而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难记住,唯有亲自动手的才容易学会。认真组织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做一做,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等等,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所有学生都获得比较完整的感知,为所学知识向理性过渡作好铺垫。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对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特别是那些抽象复杂的问题都能够得到顺利的解决。

五、获得成功体验,升华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上往往怕遇到困难,但是由于他们心理上的好胜,还是期盼自己学习成绩优秀。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对每一个学生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表扬,每一次热情的参与都要真诚的鼓励,每一次经过努力所取得的成功都要充分肯定。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条件,让学生人人都体验成功。那怕是点滴的、经老师诱导获得的或者是与同学协作取得的,都要及时评价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欢乐、胜利的欣慰中,激起再次追求成功和胜利的信心与力量来升华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7

1. 营造民主氛围,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兴趣, 而不是一种任务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 讲究师道尊严、教师是活动的管理者、讲解者。在严肃的教学中, 学生是被管理者, 仅用耳朵听, 没有自己的思想, 一味地接受强加给自己的知识、结论, 机械地接受, 像个容器, 只盛知识, 不知去探索、发现、寻找, 更不用说兴趣了。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有了表现才干的机会, 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出来, 兴趣愈浓厚。

2. 通过基础知识的掌握,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逐步调动起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 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的练习, 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特别是一些基础题, 让他们感到学习如此简单, 稍加思索就可获得正确答案, 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基础知识是学好其他知识的前提, 没有好的基础, 要想学习好是万万不能的。基础对每个学生都很重要, 因此通过基础知识的掌握, 可以给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跳一跳就能摘得桃子”, 我们不妨把“桃子”奖励给他们,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 利用故事, 引起兴趣

一说讲故事学生就会兴高采烈, 故事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引入这样的故事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上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1988年, 我国拉面高手在一次烹饪大赛上, 拉出了14扣, 共16000多根细面, 获得“拉面大王”的称号。在1988年3月的一次表演中, “拉面大王”用1kg面粉轻松拉出18扣, 共262144根细细的面条, 累计长度达到508559.36m, 并因此成为世界“最细的拉面”第一人;2000年他用1kg面粉拉出20扣, 细面总数1048576根, 累计长度达到2352897.28m, 相当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266倍, 可绕地球赤道58圈, 面条细如蛛丝, 一根针眼可穿过18根, 第三次创出新的吉尼斯纪录。2000年11月他的儿子又代替了他成为当时世界“最细的拉面”第一人。讲到这里, 教室哗然一片, 问题自然而然被提出了:面条的长度和根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通过讲故事既引出幂的乘方, 又让学生了解幂的运算结果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样的教法既有趣味性的探索, 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处, 能给学生造成较深刻的印象。

4. 动手操作, 引起兴趣

动手操作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事前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木棒都能组成三角形, 从而自然地提出问题:三条线段满足什么关系才能组成三角形呢?学生急忙拿起事前准备的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操作起来。结果很容易得出, 学生兴趣也得到很大提高。

5. 在游戏中, 激发兴趣

游戏隐藏了许多数学知识, 在游戏中学生就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课堂中, 我们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游戏“抢30”, 这个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第一个人先说“1”或“1, 2”, 第二个人要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 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 再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 这样两人反复轮流, 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 但是不可以连说三个数, 谁抢到30, 谁就得胜, 游戏开始后, 双方报数要快, 不允许拖拉。在做游戏的过程中, 结果总是我赢, 学生觉得很奇怪老师怎么总是赢,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感觉这一定有什么规律和诀窍, 也就激发了学生质疑探究的积极性。

6. 揭露矛盾, 引起疑问, 激起兴趣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求知欲越高, 兴趣欲浓, 他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 越能主动积极地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教学中常用激发学生疑问的方法可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中学生好奇冲动, 爱幻想, 争强好胜,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心理特点培养其认知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建磐.数学--初中一年级 (七年级) (下) 教师用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8

敬而远之,那样,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让学生体验身边的数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如教“图形旋转”时,我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风扇,和我手里的玩具风车等等,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普通、熟悉的现象中探求数学概念、定理,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容易较快进入学习角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形象,增加数学的趣味性

许多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缺少语文的具体描述性,也缺少美术那样的直观性,各种概念的叙述既枯燥又乏味为。要想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变的具体,就要观察生活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这些现实的身边的数学知识来提高学习兴趣。

比如下列两幅图是随便从日历中摘出的。学生看到这样熟悉的图片,首先就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是这种熟悉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最终目的却是要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规律。如下图框中的黑框中的9个数字再平常不过了,但是如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仔细研究,学生就会发现四周的数字之和等于中间的数字的8倍。那么,这种规律是不是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日历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其中有规律可循:

图中四条黑线两端数字之和恰好是中间数字的2倍,所以8个数字之和就是中间数字的8倍。用代数式也可以列出来,(a-8)+(a-7)+(a-6)+(a-1)+(a+1)+(a+6)+(a+7)+(a+8)=8a。通过类似的趣味题,在学生接触新知识时,就可以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如,教“长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区别”时,我用了三句

话(线段是一段儿,面积是一片,积是一块儿)来形容这三个概念的不同点。这样相关的概念就是在脑海

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全方位参与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 篇9

总口管理区小学 刘 强 陈传林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知道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俄国思想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众多的例子看,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也往往从兴趣开始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 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得到了一些启迪:

一、用儿童的语言激发兴趣

一年级新生年龄大多在5岁半到六岁,爱玩、爱动、爱说。上课后没几分钟是不能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这时老师要用哄小孩的方法引导学生入到学习状态,可以说你们真乖,真是听话的孩子,你看某某同学坐得多端正,你们都要向他学习。这时所有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会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要抓住十几分钟的有利时间,引导学习,尽可能用简短,有趣的话和他们交流。比如认识“>、<、=”可以说尖尖向右是大于符号,尖尖向左是小于符号,等号就像两根横着放的筷子。在用“< ”、“>”、“=”比较两个数大小时,学生往往弄不清该填哪一个,我们可以用儿童的语言说尖尖那头是小数字,开口那头是大数字,等号两头是一样的数。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前后”时,要求学生能分辨前面和后面。书上用的是“前面、后面”来表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由于生活地域的关系,学生大多用“前头、后头”来描述。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得内容感兴趣,我们可以按学生的语言习惯对学生讲课。北师大教材中出现的很多动物名字,都是以普通话作标准的,由于地域的差别,说法不尽相同,在用情境图教学时,如果一味的使用书中的名称,学生不是很感 1 兴趣,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习惯,作一些必要的调整,用一些孩子爱说的话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如果喜欢一个老师,他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很高的兴趣。所以数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用关心,爱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1、生活上关心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开始都很喜欢自己的老师,他们也很希望得到老师的喜欢,如果得到老师的赞扬,或者能在课堂之外有所单独的接触和交流,学生会表现得很兴奋,这些学生对这一老师所教的学科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特别是现在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学生,他们是很需要有人来爱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比如学生热了,给他擦擦汗,学生冷了,给他添加衣服,学生饿了,给他们吃点食物,学生受了委屈,就给他消消气。有时还要给个别的擦屁股,其目的是让学生先喜欢这个老师。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老师是保姆,老师是公安,老师是警察。如果我们当老师的做到这一点,能使学生从老师给予的爱中获得学习数学的动机。,2、学习上帮助学生:

一年级学生年龄都还小,特别是生源不足的地方,不满六岁的小孩大多入学了。由于学校家庭以及教材的因素,一些学生明显跟不上教学进度,在完成平时的作业或是测试,感到非常吃力。这些学生往往信心不足,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耐心细致的帮助。

首先要培养他们认真学习的习惯,要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上来。,讲课的时候多注意他们,多给他们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要多表扬,多鼓励。对接受慢的待进生要单独做辅导,对他们的课堂作业或是家庭作业要及时的检查讲解。

再者要和家庭取得联系,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参与查漏补缺。这样让学生从点点滴滴的帮助中逐步转变,让他们渐渐喜欢数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要关心学生生活,学习上帮助待进生等方式之外,好好把握40分钟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短短的几十 2 分钟呢。那就要我们在优化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我的做法是:

1.用新颖方法导入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有人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上课前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使用情境导入、演示导入、设疑导入、故事导入、猜谜语导入等。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烈,不同方式的导入是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来源,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极高。

比如,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以小白兔请客为题,讲小白兔是怎样种果树,怎样管理果树,怎样收获果子,怎样请好朋友做客的故事,使学生对学习20+30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再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学生都显得热情很高。由此可见,好的内容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都有显著地提高。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教学数学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是教一系列的“+” “–”符号,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可以想象,学生在学习时是多么的无聊。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这样才会使学生产一种学习数学的积极情绪,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把学习数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教学请境来达到目的。如小学生爱吃的食物,爱穿的衣服,爱玩的玩具,爱听的动物故事,爱做的游戏等都可以拿来做情境。这样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模仿活动,增强学习兴趣。

教育学表明,小学生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模仿,参加活动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兴趣的好方法。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很高。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我们可以一个超市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基础上,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作顾客,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买卖交易。学生模仿顾客讨价还价,模仿售货员介绍商品。不管是哪个角色,都要积极的进行人民币的对换计算。经过这种方式的活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都掌握的快,记得牢。

四、设计多种方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老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将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上来。但进入练习时,由于练习的题目偏难,偏多,学生会表现的没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做练习是必要的,因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老师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方式。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有的学生爱好练习,这部分学生格式正确,速度快。而有的学生面对练习题会无动于衷。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练习时都能积极的行动,就需要老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做到多层次多样化趣味化,使其难度逐渐提高,同时尽量设计到适合班上每一个学生。

1.让学生多动口: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他们都爱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布置作业应该以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可以用补充完整一句话;观察情境图,有条理的说出图意;和同学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这些动口的方法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要善于运用。

2.让学生勤动手:

小学生爱动口,也爱动手。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要多出些动手题。比如把和数相对应的图涂颜色,数与图连线,数与图找朋友等。只要是学生喜爱的方法都可以用上。学生在动手同时都能体验到成功。

3.综合实践:

动口说,动手做,让每个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综合实践更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做法是让学生进行数据小调查,结合生活经验自编数学题,用算式说小故事,扮演有数据的小动物等,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是不可缺少的。学习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不断的尝试,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践不断总结,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随着教师的努力而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 篇10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点做起:

第一,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第二,紧密结合教学活动,严格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计算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这样做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寻找简便计算方法,而且还能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学生明白了,就会认真审题,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第三,多一些赞赏鼓励性评价。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对有抄袭作业等有坏习惯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1

一、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无时无刻运用数学知识

教师要联系与生活有关的数学史知识,如古埃及、罗马和中国的数制,二进制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勾股定理的发现等数学史话题开展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理解数量和图形的有关概念在人类活动中的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利用数列、指数函数考虑储蓄、贷款、电话费等问题?通过对这些人们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进行数理考察,使學生了解数学的实用性,丰富学生数学的认识方法和思考方法。

二、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兴趣的开始

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大大地促进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对老师总是怀着看法和敌对情绪,那么他不可能很好地、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并能正确地评价学生。特别是对于后进生,应多给鼓励与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渐渐地学生就会把对老师的喜爱情绪转化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之中去,提高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手段

1.重视导课,激发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重视新课的引入,创设教学情境,在“兴趣”和“疑问”中引入学习,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教师可先讲述数学王子高斯从1加到100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接着追问学生,高斯是如何计算得来的,经教师点拔,学生会积极思考,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

2.因材施教,发展兴趣

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为了能够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要求,精心准备一些有梯度、有层次的题目。例如,下面这个题目:已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他们的积是8,和是7,求这三个数,根据条件求解,可设这三个数为x、y、z,教师给予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如果把等比的条件考虑进去,改变一下设法,将会怎样?这时会有一部分学生这样设:设这三个数为x、xq、xq2,减少了一个未知量,教师再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努力思考的价值。然后继续启发学生,再如何改变一下设法,计算将会更简单?基础好的学生经过思考之后会想到设比三数为x/q、x、xq再求解,这样,整个过程都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己主动探索解题的途径,化难为易,此时,教师可抓住实际,向基础好的学生布置如下的思考题:

(1)一般情况下,如果三数成等比例列,其积已知,如何设这三个数?

(2)如果四个数成等比例列,其积已知。又如何?

这样,既照顾了全体学生,又让成绩好的学生有所探索,有所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从一道题当中不同程度地品位到了自己努力思考的价值,既发展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

3.通过实例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化难为易,激发兴趣

教师在讲课时,可用简单易懂且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突破难点,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用富有特色的图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在讲《集合和逻辑用语》中四种命题关系时,原命题:“牛有两只角”是真命题;逆命题:“有两只角的动物是牛”是假命题。从这生动有趣的实例中,学生深刻领悟到原命题和逆命题是不等价关系。从这个生动浅显的例子,学生学到了知识,突破了难点,加深了记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四、锤炼自己,熏陶学生

虽然课程对教师来说都已非常熟悉,但对学生来说都是从未见过,因此教师应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探索精神,课堂上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自始至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否则教师本身就缺乏激情,语言平淡,气氛沉闷,教学过程平铺直叙,学生自然兴趣不高。同时教师的形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上课时讲普通话,使用规范的语言,语意明确简练,清新自如;使用形象的比喻、使用精确的描述、轻松的幽默、亲切的教态都会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漂亮而流畅的板书,扎实的徒手作图功底,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仰慕,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喜欢数学。

总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多方面去挖掘,在日常教学中要时时注意采用各种手段和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走出学习数学的困境,真正地乐意学数学。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2

1. 展现数学之美,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海森堡曾指出:“科学的探索者们最初往往是在美的光辉照耀下去认识和发现真理.”美的事物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理, 热爱心理, 向往心理, 孜孜以求的心理.数学是人类理智中共同美感的一部分, 是一种美的综合体.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 欣赏数学中的美, 就能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理, 热爱心理, 向往心理, 孜孜以求的心理, 从而产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进而创造数学之美.

那么数学美在何处呢?

(1) 和谐、对称之美

(2) 简洁、明快之美

简单、明快既是数学美的直观显现, 又显示了数学的内在美.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说过:“数学中的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所谓美的解答则是指对于困难和复杂问题的简单回答.”也就是说, 数学美是指追求用最容易、最清楚而且更经济的方法来解题.

1644年, 数学家梅森宣布:当p=2, 3, 5, 7, 13, 17, 19, 31, 61, 89, 107时, 2p-1都是素数.以后, 人们把可以写成2p-1形式的素数都称为梅森素数.在几百年的时间内, 人们又找到另外25个梅森素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是2216091-1.长期以来, 人们曾以为267-1也是素数.1903年,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 大家要求科尔教授作报告, 科尔走上讲台, 在黑板上计算了267-1, 然后又计算了193 707 721×761 838 257 287, 两式的计算结果完全相同.科尔一句话也没说就回到了座位上.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也许, 这是有史以来最简洁的一次学术报告———这就是数学方法的简洁美.

(3) 雅致、统一之美

欧拉公式

当x=π时, 得

上述左端四个数:1, i, π, e的复合运算的结果恰恰得到右端的数0.这个等式被称为欧拉等式, 它是联结5个数学中重要的常数中性数0、基数1、虚数单位i、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数e的纽带, 它集代数数0、1、i超越数e、π为一体, 是最美的等式, 的确雅致极了, 妙极了.

(4) 新、奇、趣、巧之美

数学中常有新、奇、趣、巧的问题或解答, 探求数学中的新、奇、趣、巧,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列极限的教学中, 对学生提出芝诺悖论:乌龟和兔子赛跑, 龟在兔前100米, 两者同时起跑, 兔的速度是龟的10倍, 兔能否追上龟?结论显然.但如果换个角度分析:以上条件不变, 兔跑完100米, 龟已前进10米, 因此没追上;兔跑完10米, 龟又前进1米, 还是没追上;兔又前进1米, 龟又前进0.1米, 如此下去, 兔子不是永远追不上乌龟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此时适时地引入数列极限的概念, 龟兔距离差构成数列:102, 101, 100, 10-1, 10-2, …此数列的变化趋势为零, 在无限变化的过程中, 兔子追上了乌龟.在有限到无限、近似到精确的过程中, 事物发生了质的变化, 学生的认识水平也产生了一个飞跃.

2. 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合所学内容, 联系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用数学结论, 解决地砖图案问题;用数学知识, 解决无盖图形容器的最值问题;用数学思想, 解释摸彩游戏的中奖率问题;用数学方法, 揭穿江湖骗子的猜数 (猜姓) 游戏等等.只要引导学生善于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他们将看到数学在广阔的现实中所闪现的巨大价值, 并以此来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也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3. 让学生体验成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 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取得成功, 会带来内心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 从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 这有助于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1) 通过作业中一些积极的评语的心理暗示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学生的作业中写这样一些积极的话:“你是一个学习自觉性很高的学生”, “你的领悟力很好”, “你写字很认真”, “你的解题的格式很规范”, “你这道题的解法很新颖”, 等等.

(2) 让学生体会到做题中的无穷乐趣

做数学题有时很费脑筋, 但其中也有无穷的乐趣, 如有学生在随笔中这样写道:“我喜欢数学那种飘忽不定的演算, 那种把人的精神提到忘乎所以的境界, 并从中享受的无穷的乐趣.有时为了证明一道题而绞尽脑汁, 冥思苦想, 偶尔思路一打开, 不费吹灰之力即可证出来.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啊!”经常让学生体会到这种乐趣, 学生自然会对数学产生极大兴趣.

(3) 教学方法竞赛化

中学生争强好胜, 一听比赛就跃跃欲试,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竞争机制, 把一个班分成实力相当的几个组, 每个组之间开展竞赛, 都有得胜的可能.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 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多样性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一的教学形式, 枯燥无味, 必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丰富多彩, 用新奇的、不断变化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如新课引入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相结合,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方法相结合.再如课前两分钟的唱歌、猜谜语活动, 上课期间发现学生累了, 也可以插入一些这样的活动, 这样不但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 而且学生也喜欢这样做,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多样性的课外数学活动

由于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限制, 所以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其形式更灵活多样, 更能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出版数学墙报, 可以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作数学教具, 进行数学课外测量, 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阅读数学课外读物, 听数学讲座和数学家的故事, 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及早接触一些新的数学思想;举办数学文艺晚会, 观看数学电影和开展数学猜谜活动, 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阔知识视野, 陶冶情操, 发展智力……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喜欢做的, 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利用情感化的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性活动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情感性活动过程.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 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 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 创造出教学活动中的意境美, 就可以使数学课满堂生辉, 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

教师的语言是表达思想、传授知识和塑造学生心灵的最基本的工具, 一个吐字清晰、语言生动、抑扬顿挫、情感丰富的教师总是被学生青睐, 在教师优美语言的引导下, 学生往往产生愉悦心情, 涌起对老师的尊敬, 涌起对教学内容的探求, 使学生对教师的课产生兴趣, 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课堂上和学生的谈话应和蔼可亲, 对学生回容问题时, 答对的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 使学生感到愉快、有信心;答错或不会的, 要给予启发、引导, 诚恳相助, 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去感染学生, 使学生愿意学数学, 把学习数学作为一种志趣而不是负担.

6.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特别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 创设情景, 激发情趣,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化静为动, 发展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能力.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论文 篇13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1、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需要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理解数学概念,进行推理论证,解答应用问题,都要广泛应用逻辑的统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的理由律等基本规律,并利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重要思维方法,它能养成人们从事确定的、不矛盾的、有序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所以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使人变聪明的特效药”。从而给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史料法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古今中外的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它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多读点数学史。

2、故事法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对数应用时引用印度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

上一篇:急性胰腺炎的中医学定位下一篇:读《优秀教师的修炼之道》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