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儿童艺术节

2024-06-26

草原儿童艺术节(共12篇)

草原儿童艺术节 篇1

2011-06-01 11:01 内蒙古广播网 张颖 我要评论0

字号:

呼和浩特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颖报道:5月29日,内蒙古第四届草原儿童艺术节开幕式暨全区中小学生书画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在内蒙古展览馆举行。

内蒙古第四届草原儿童艺术节历时2个月,主要由全区中小学生书画摄影大赛、“童心向党”歌飞扬红歌会、“童心向党、放飞希望”文艺汇演、献爱心图书捐赠以及北京、台湾、内蒙古两岸三地少年儿童主题夏令营等活动组成。其中,全区中小学生书画摄影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区各地的儿童作品1万多件,参加活动的作者年龄最小的3岁半,最大的17岁。作品主题突出、内容向上,反应了党的光辉照耀下,全区各族小朋友眼中家乡巨变和幸福生活的场景,也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草原儿童艺术节 篇2

《七月的草原》是一首具有新疆维吾尔民族音乐风格的抒情歌曲,通过热烈明快的节奏、优美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七月草原的美丽景色和那里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七月的草原》是f小调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分节歌形式。歌曲的前奏部分,在钢琴的中、高音区右手八度奏出主题片段,左手在中、低音区用舞蹈节奏即刻体现出欢乐、热烈的气氛。歌曲的第一乐段由4个乐句组成,是二乐句加二乐句的平行乐句,展现了秀丽繁荣草原的景色和人们载歌载舞的愉快心情,这一段小高潮的标志是“啊”字的出现。第二乐段是对第一乐段的变化、扩展再现,旋律起伏跳跃不断向高声区扩展,加上连连出现的华彩乐句,使全曲的高潮渐渐由欢快、热烈的情绪推出。

对于作品歌词从文学角度来看,具有鲜明的形象和非常清晰的画面感、富有诗意,尚德义对歌词加入音乐处理之后,抒情写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性花腔女高音艺术歌曲便形成了。特别是作品第二部分的歌词,尚德义仅从原词中提取出一个句子予以点题即“七月的草原真美丽”,通过衬词“啊”形成华彩部分,再运用花腔技巧使演唱者将美妙的音乐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他选用的歌词富有诗意、精炼短小,能给音乐以驰骋的空间,拥有激发音乐灵感的意境。通过对宋斌廷的原词和经过尚德义处理后的歌词的比较,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尚德义的这些追求,结构上得到的充分扩充和情绪上得到的充分宣泄都是通过歌词的反复和衬词的加入实现的。

这首作品主要是抒情性的旋律写作手法,如第10-21小节、第30-38小节。谱例1中的旋律由主音(f音)开始,大致是平稳进行,先级进上行再级进下行,而四度的跳进在第3小节出现,打破平稳进行,使旋律的起伏性稍稍加强,最后落在主音上结束。

作品第22-29、58-61等小节是花腔性的旋律写作手法,短跳音的运用使作品具有典型的民族特征,衬腔的旋律和节奏的完美结合也更加明确了新疆维吾尔民族欢快、跳跃的节奏特征。同时旋律发展手法运用移位重复的手法,乐句内部音型下行移位(如谱例2的第3小节和第5、6小节)的巧妙运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旋律手法。

作品采用了“麦西热普节奏型”,即及其节奏变体这种切分音节奏型是维吾尔族最典型的节奏音型,其节奏特点为欢快热烈、力度感强。作曲家将这种节奏作为母体,并把它进行发展(如谱例1中的旋律节奏),使之贯穿于歌曲中,从而向人们展现出草原的美丽景象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这样一副美好画面。

作曲家非常注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效果,在前奏、间奏、尾声方面都十分考究。该曲的钢琴伴奏织体一开始是分三个层次的前奏:运用弱起进入、八度同奏的旋律声部、八度同奏的低音部、和弦或和声音程的内声部,加之左手将低音部和内声部相结合演奏出的音响效果,这使草原的境界逐步显现于歌唱者的眼前。整首作品的钢琴伴奏以无旋律的伴奏为主,而在演唱者唱延长音时,用这一节奏作为钢琴伴奏来填充旋律声部。在伴奏织体方面,尚德义运用的伴奏织体与旋律声部巧妙的配合,综合运用了多种音型,如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柱式和弦等,给作品的音响带来不错的效果。

歌曲《草原之夜》的艺术魅力 篇3

关键词:《草原之夜》 意境美 抒情美 情感美

中图分类号:J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013-02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才可以称得起经典之作。《草原之夜》这首歌曲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由张加毅作词、田哥编曲,作为影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在经历50多年岁月的洗礼后至今仍然活跃在当今音乐会的舞台上,是中国式小夜曲代表作之一。作品的语言温婉情感逼真,在歌曲中可以感受到多种感情融为一体,由此想象到无限的深情,歌词的意境和情感的美更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那么它具体有什么样的艺术魅力呢?下面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歌词的意境美

作为音乐题材之一的小夜曲是用于表达对心爱之人感情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并在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开始流传。小夜曲在最初是由年轻男子在月光下对着恋人窗口表达爱意,深情倾诉,歌曲旋律委婉、优美、缠绵。与欧洲单纯表达爱情的小夜曲不同的是,在《草原之夜》中除了表达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又与使可克达拉草原改变模样的崇高的建设事业密切联系着。在歌曲中作者将人民之情和自己之情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歌词语言简练,不繁琐复杂,简洁明快的语言将人带入到那美好的草原之夜。

第一段借景思情,具有寂寞凄凉的感觉。战士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后,在美丽的草原夜色下借由琴声表达对远方的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悠扬的琴声由于山水之隔恋人是听不到的,于是便想到将自己的这份深情写下来寄给她,可是由于条件有限并没有邮递员可以帮他把这份情感送到,多么质朴的话语确是最真情的流露。或许,在美丽的月光下姑娘也同样在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等待着远方的他传来几句贴心的话陪自己入梦。但是又想到远方的心上人为了祖国的建设不能回来,那里路途遥远气候荒凉。思之不由急切的盼望恋人能早日把边疆建设的如家乡般美好,两个人就可以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第二段表现了小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草原虽美但需要开垦,虽然身处在艰苦的环境当中,但是战士们相信旷远、宁静的草原必将以它宽广的胸怀迎接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他们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冰雪会消融、春风吹绿草原,那潺潺的小溪,肥壮的牛羊,马儿的嘶鸣,嘹亮的牧歌终将会实现。这才应是大家心目中的草原,是梦想中的家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着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草原之夜》虽然是抒情歌,或者说是情歌,但在歌词中完全没有出现“想” 、“爱”这一类的词。听之光明、纯净,感人至深。比如开头两句“美丽的夜色多深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通过对草原、夜色、琴声的描写,寥寥几句就展现出了草原宁静的夜晚,以及年轻小伙对远方佳人深深的思念。

《草原之夜》的歌词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寓情于景,纯真自然,富于想象,让我们领略到大草原夜景安静迷人之美和战士们柔美的情怀。歌词质朴、淡雅的意境让我们深深的陶醉在草原美丽的夜色之中。

二、旋律的抒情美

该作品采用了民族五声调式,E宫调式,四二拍子。采用单乐章结构,乐曲中融入了新疆伊犁民歌的特点。这首作品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规整平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刚开始的8小节前奏运用下滑波音,模仿了新疆乐器冬不拉的音响效果进而引出平稳的低声区第一乐句。第一乐句旋律进行平稳,节奏主要运用附点音符和前八后十六分音符具有推动前进的效果。第二乐句高八度进入,与第一乐句形成音区的对比,给人一种舒展开阔的感觉。第三乐句节奏更加紧凑,旋律装饰音运用较多,更加表现出细致入微的情怀。第四乐句是由第一乐句变化发展而来,形成呼应,像是对前面乐句做出的回答,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肯定。整乐段结束后用一个衬字“来”重复使用,使得歌声悠扬婉转,余音缭绕。

《草原之夜》的旋律是曲作者田歌采用维吾尔族民歌《哈莱龙》的素材创作而出的。

《哈莱龙》的原型曲调是:

可见《草原之夜》沁人心脾的旋律即从上例变化、引申而来。

优美的旋律是作品的灵魂,《草原之夜》那婉转而又富于色彩的旋律在安静的夜色中悠扬飘荡,民族情,思乡情,爱情等多种感情让人无限的想象。

三、创作的情感美

1.词曲作者的创作背景

《草原之夜》是词作家张加毅和曲作家田歌于1959年为大型彩色纪录片《绿色的原野》而作的插曲。(1959年,张加毅来新疆前曾接到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第一要很好的歌颂兵团战士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热情;第二要反映新疆13个民族的亲密团结;第三要反映中苏友好。)来到新疆伊犁可克达拉草原之后,有天傍晚张加毅约田歌出去转转,他们骑马走了几十公里看见一群兵团战士一边在篝火上烤野兔,一边弹琴歌唱,他们歌唱着爱情,歌唱着劳动,歌唱着未来。日落时分,动人的歌声在美丽的草原上飘荡让人沉醉,看到战士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向往美丽爱情的精神,深受感动。然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大跃进,人们都在唱着……,如此缠绵的曲调很少听到。张加毅叹了一口气,在我们的作品里为什么要塞满拼命干死了算的这一类口号呢?晚上回去张加毅就写出了《草原之夜》美妙的歌词,随后田歌写了曲,写完马上就唱给战士们听深受他们的喜欢。随后这首歌很快传唱开,红遍大江南北。国庆节后在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庆功宴上,周恩来举杯向张加毅祝贺说《绿色的原野》为祖国争了光,尤其《草原之夜》这首歌非常好听,希望你再能创作出更好地作品。

2.词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

《草原之夜》问世以来受到了人们欢迎,尤其词作者张加毅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嘉奖。然而张加毅并没有因为得到总理的赞扬而摆脱以后的“运动”为其带来的厄运。在随后的反右倾运动中,《绿色的原野》及其它的主题歌《草原之夜》被视为“修正主义大毒草”“腐蚀青年的靡靡之音”等,作为词作者张加毅也成了遭批斗的右派分子,被撤销了导演职务知道1962年平反重返工作岗位,可“文革”期间又被当作军队的“文艺黑线”人物再次打倒,历经磨难,九死一生呀!

3.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草原之夜》创作于1959年,是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的佳作之一。

中国当代歌曲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凯歌声中诞生和发展的,主要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歌曲创作。 1949到1966年建国初期,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反右倾斗争”,还有“大跃进”等等政治运动,文艺政策就是紧密配合和伴随着各个时期的政治任务和党的各项具体政策。在这一时期作曲家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如如王莘的《歌唱祖国》,瞿希贤的《全世界人民心一条》,马思聪的《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美丽其格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等。但在“大跃进”时期由于政治“浮夸风”的影响部分歌曲中也充斥着“假、大、空”的现象。比如歌词中常见这样夸张的句子:“我们的人民公社真是了不起,小麦亩产九千七”----引自《真是了不起》一歌,但是这种歌曲缺乏真情实感,脱离了与现实的关系是没有生命力的。

还有一批作曲家深入学习边疆少数民族和中国各地区的民间音乐,创作道路向更宽广的道路发展,创作的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欢经久不衰。比如,刘帜编曲的《新疆好》,麦丁编曲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通福编曲《敖包相会》等。《草原之夜》就是这个时期的优秀作品,传唱至今,仍然是音乐会的佳作首选,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草原之夜》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东方小夜曲”的美誉,是我国迄今第一首被列入世界名曲的艺术经典。歌曲旋律优美,感情真挚、细腻,成为人们久唱不衰、百唱不厌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张加毅和《草原之夜》——记一首世界著名小夜曲的诞生 舒云 2003

[2].浅析歌曲《草原之夜》的创作背景与演唱 武鹏

[3].中国传统音调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梁茂春

[4].常建萍.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的艺术魅力[J].陇东学院学报.2012,(3).

草原儿童艺术节 篇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发展,围绕大局,突出重点,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好201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让广大儿童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节日。

指导思想:

通过激发少年儿童对艺术的兴趣爱好,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才能,使少年儿童在愉悦、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活泼健康地成长,使艺术之星脱颖而出,形成良好的平安和谐校园的文化氛围,学校特举办2010年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工作思路:

本届艺术节面向全体学生,以育人为宗旨、以展示特长为基础、以宣传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为主导,以平安和谐校园创建为核心,结合“中华诵”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深化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激发我校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对生命安全的关注尊重,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雅的艺术修养。

具体目标:

1、紧紧围绕“平安、和谐”这个主题,重在学生的参与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提倡形式多样化。

2、检阅全体师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情况,把“中华诵”系列活动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一次传统艺术的熏陶。

3、各教研组、各年级出一个精品节目,每一个选修特长社团出一个精品节目(艺术形式不限)。

4、展示教职工风采,党支部、团委、工会、大队部、德育处、教导处各出一个精品节目(艺术形式不限)。

活动标准:

1、以美育德,以德促美

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映我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主旋律,坚持“艺术育人”的宗旨,坚持先进文化的导向,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2、立足普及、重在参与

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艺术活动和单项艺术竞赛。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自我管理,形成“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个个展风采”的艺术氛围,有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3、突出安全、追求特色

在贯彻落实艺术活动总目标的同时,围绕,积极争创安全和谐校园、艺术教育特色校园。大力开展校级社团活动,发挥学生艺术团队在学校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4、倡导和谐、鼓励创作

注重开发学生和教师的艺术创造力,鼓励师生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文艺节目和艺术作品,通过广泛开展交流展示,形成精品。

组织安排:

一、领导小组:

组长:刘丽红

副组长:孙玉强 于红涛

成员:付晓卿 刘铭芳 宫玉婷 孟祥江 赵彬 陈颖

二、具体安排:

总指挥:付晓卿

具体负责:赵彬 宫玉婷 陈颖

下设六个工作小组:(注:除教工组每组从各班自选学生)

1、语文组:刘晓红 李婧

2、英语组:楚军锋 王娜

3、数学组:李玉芹 王丽

4、综合艺术组:赵彬 宫玉婷

5、教工组:孟祥江 陈颖

6、学生组:各班班主任

时间安排:

1、准备时间:5月10日——5 月27日

2、展示时间:2010年6月1日

活动内容:

1、展示师生素质:作品展览(书法、绘画、手抄报、摄影)

2、展示师生风采:节目展示

上报安排:

1、5月24日,上报绘画、手抄报参展作品。对象:一二年级为绘画作品;三到六年级为手抄报作品。每班优秀作品不少于5篇,以“平安和谐校园”或者“中华古今经典诗词歌赋”为主题。

2、5月25日,上报书法参展作品。对象:一到六年级。一二年级为铅笔字;三四年级为钢笔字;五六年级为毛笔字。

3、5月26日,上报摄影参展作品。对象:全体师生。分为教工组和学生组,以“平安和谐的校园”为主题。

活动要求:

1、艺术活动要求:

(1)5月24日下午,各组选送一个精品节目,在六楼报告厅参加表演。

(2)学生的摄影作品,原则上以校园景点、校园生活为主,班主任要给予指导。凡获奖作品,学校都将其放在学校网站上。

(3)书法、绘画、手抄报作品纸张要求另行通知。

九、评比奖励:

1、班级文化建设奖(个数不限,凡卓有成效者均可获奖)。

2、送评节目(作品)奖:凡送评节目(作品)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及参赛奖。

3、文化艺术节组织奖。

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篇5

摘要: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关注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开发,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的生活状态是灵活,开朗,充满想象力和快乐的,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儿童的生命发育需要自在轻松和照料滋养,需要天然的环境,需要整体的、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6岁至14岁”[1]的儿童时代开展艺术教育是世界教育共通点,通过对儿童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增强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增进儿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更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能力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但是,历来对儿童的教育着眼点在于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人格与情感方面,专注于儿童日常行为的规范指导,而艺术方面的教育只是附带其中。本文就儿童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艺术教育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儿童艺术教育与自然的`关系,艺术教育与儿童所处的环境几方面加以分析。

1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环节。“是指关于艺术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创作规律、鉴赏规律的教育。……还包括艺术实践、艺术创作技巧、手法的专门教育和训练。……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包含着美育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愉悦性等特征。”[2]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重点,并致力于艺术教育。美国政府曾颁布一项《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文件明确规定艺术对教育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其内部的价值,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是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断言“在教育中,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连接世间难以描述的和情感深刻的各种事物的桥梁。用最简单的话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3]进而系统介绍了艺术教育拥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另外法国和德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和艺术传统,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艺术教学的价值,都将普及艺术教育纳入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之中,使其成为国家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早在十九世纪初,达尔文就提出:“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对艺术爱好的丧失会引起心灵的另一部分———能够产生更高的意识状态的那一部分能力的———丧失。……事实上,失去这种趣味和能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幸福,而且还能进一步损害理智,甚至可能因为本性中情感成分的退化而危及道德心。”[4]如今,我国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指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枯燥无味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全生命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也极可能成为当代整个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改变之突破口。”[5]

2艺术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部分

儿童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艺术教育可以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启发智力,培养美育的独特作用。我国的艺术界和艺术评论家,平时研究和关注的也是关于艺术的问题,但多是针对成人的艺术,很少有人去研究儿童的艺术教育。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考虑。”[6]在他看来,尊重儿童兴趣和习惯,就是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如果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而忽视了生长的过程,那是极端错误的。儿童于主观上有欣赏艺术的本能,在自己所认知的艺术中寻找乐趣,得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在客观方面亦能得到艺术的欣赏,由感官感觉着事物之美,得到的是一种听觉、视觉和触觉的享受。儿童不论大小,都有爱好艺术的性情;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也能欣赏艺术。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当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成长需求,采取符合儿童要求和特点的艺术教育手段与方法,开展相应的艺术教育形式。

3结语

儿童的艺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传播一种艺术的趣味于儿童的心坎,陶冶儿童的美感,从而进一步健全人格,完善人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格的形成是教育的主要特长,其中艺术教育较之其他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一个受过崇高艺术熏陶的人,人格亦随之高尚。当代美学家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作用具有局部性质的话(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规范,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观点,哲学形成的是世界观,科学把人造成专家),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7]换句话说,艺术教育绝不仅仅是激发各人的审美能力,对于人格的塑造,艺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它特别侧重于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长久透彻、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最终趋于完美。在幼年时期就接收艺术教育的儿童,人格上的发展将会是日趋健全的,最终会走向完善自我的人生境界。

作者:李含笑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人民法院出版社法规编辑中心编.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出版社,,6.

[2]邱明正,朱立元.美学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79.

[3]美国.美国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艺术教育国家标准[S].1994:3.

[4]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华民族出版社,1985:21.

[5]孙玉兰.幼儿艺术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0.

[6]美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纽约:E.L.凯洛格出版公司,1897:16.

儿童艺术素质自我评价[大全] 篇6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自我评价的身影,自我评价是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自我评价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童艺术素质自我评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己。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刻苦努力,能独立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成绩优秀。一年来,坚持出满勤,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2、该生能很好地遵守校规校纪,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担任学生干部,能主动协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成绩优异,有理想,上进心强,是个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肯钻研,勤思考,学风踏实,时间观念强,能认真地按时、按量、保证质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成绩优异。能吃苦,帮助同学,尊敬师长。有理想抱负,各科发展全面,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4、该生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上升。是有理想有抱负,基础扎实,心理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5、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是一位诚实守信,思想上进,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心助人,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有体育特长,学习认真,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

6、该生能很好地履行中学生行为规范,能始终严守班规校纪,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在学习上肯下功夫,勤学好问,努力钻研,成绩稳定上升。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劳动积极。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高的好学生。

7、该生能以校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目的明确,刻苦认真,成绩稳定,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基础扎实,心理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8、该生能遵守校纪班规,尊敬师长,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勤学好问,有较强的独立钻研能力,分析问题比较深入、全面,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能保持前茅,乐于助人,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9、该生能以校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生活艰苦朴素,待人热情大方,是个基础扎实,品德兼优的好学生。

草原儿童艺术节 篇7

一、新疆草原动物雕塑浮雕类包括:新疆岩画、金属动物纹样浮雕、鹿石等

山地岩画和草原岩画共同构成了新疆岩画艺术的基础, 作为山地岩画代表的新疆阿尔泰岩画中百分之九十的内容为动物形态, 它是以野生动物及先民狩猎情景为主要题材。在阿勒泰杜拉特岩画中的野生动物多是角类动物, 如盘羊、北山羊、岩洋、羚羊等数量居多, 还包括一些鹿科、马科、驼科动物, 流露出古先民对成功狩猎的渴望。而草原岩画除表现动物、狩猎场景以外, 还涉及部分游牧题材。草原岩画中代表的是新疆木垒县博斯坦牧场岩画和伊犁地区岩画。从制作手法来看, 有刻凿法、涂绘法两种, 本文中的岩画主要是指凿刻型岩画。这种制作方法通常是在岩壁上敲凿为主, 形成描绘对象轮廓线分明, 而内部凿平的刻法。以此来表现原始社会狩猎、生殖崇拜等先民的早期的原始意识。另外, 新疆塞人所刻制的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中除了大量先民生殖崇拜的情景形象外, 还有对马、猴面人和虎形等动物图形, 表现了先民追求种族繁衍、生生不息的强烈愿望。在众多岩画中, 康家石门子岩画不仅是因为表达生殖主题的典型性的画面而独树一帜, 更是凭借它的雕凿工艺来值得我们研究。康家石门子岩画在物象轮廓线内一定层度上采用了浮雕的制作技法, 人物或动物的面部有了空间的起伏, 这在当时的新疆岩刻中是比较鲜见的。

新疆岩画主要分布情况:

接下来我们将考察草原动物雕塑的另一种类型--- 金属动物纹浮雕。这类动物浮雕主要体现在不同材质的器物上, 如兵器、马具、祭器和首饰等。新疆地区的金属动物纹浮雕主要是塞人动物纹和匈奴 (鄂尔多斯) 动物纹两大类。塞人动物纹浮雕题材有狮、豹、熊、鹰和狼等凶禽猛兽, 着重表现野兽的狂猛和凶悍, 动物多呈现出咬啮状及蜷曲状。浮雕以牌饰、带饰为主, 在有限的空间内显示了塞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匈奴动物纹浮雕主要有鸟兽型、蹲踞型、弯曲型和人与动物结合反映社会生活画面的场景, 与塞人动物纹特征相比, 匈奴动物纹浮雕中的咬斗纹并不多见, 相对温和多了。浮雕由单体的或不同动物组合发展到衬托花草纹和自然山、树等。新疆金属动物纹样浮雕的代表当属新疆哈密市郊、巴里坤、奎苏、木垒东城出土的塞人、匈奴风格青铜浮雕牌饰, 非常具有典型性。铜牌多是作为服装或马具上的饰品, 大小为十公分左右, 在铜牌后面有中空的小钮, 用来系绳线连于衣服或马具上。木垒东城双马相搏透雕牌表现为两马相互撕咬、搏斗, 外边框饰骨节纹 (或称竹节纹) 环绕。野猪透雕纹牌饰为圆形, 圆形中央为一只卷曲成环形的虎, 而五头野猪环列四周, 富余生活趣味。吐鲁番艾丁湖既有口衔山羊迈步前行的虎叼羊纹铜饰牌, 也有马背相连, 头尾相衔的卧马形态的双马纹饰牌。此外, 冠带饰也很典型, 新源县发现的冠带饰为空心管状对兽圆环、对虎圆环。在阿拉沟也有狮形金箔饰, 兽面银带饰出土。

金属动物纹浮雕主要分布:

新疆鹿石产生时间为公元前10 世纪- 公元前5 世纪, 主要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 有资料可查的约有70 多通。鹿石顾名思义是雕有鹿纹的四面体、圆柱体或石板, 最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泰南麓富蕴县恰勒格尔鹿石。该鹿石为高2.3 的长方形石刻, 在鹿石上刻画的鹿纹图形:“嘴呈喙状, 头部前伸, 像树枝一样的长角仰向后背, 鹿颈和身体偏长, 鹿腿短小与鹿身比例并不协调”。[1] (p246) 此外, 有的鹿石腿弯曲呈屈身状, 还有的鹿石将人与鹿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石头顶部雕成人头像, 而在身体处雕刻二方连续的鹿纹。在萨满教中, 鹿石作为萨满教中萨满通天的工具而存在。由于萨满的庇护精灵为鹿、鹰等物。鹿石上的大角鹿图形是萨满的庇护神, 而萨满的灵魂是通过鹿鹰等庇护神作为向导和保护者而通往天界的。所以, 有部分鹿石刻有象征太阳或月亮的图形或半圆形也就可以理解了。在富蕴县鹿石上的圆圈象征着太阳, 鹿与太阳成为画面雕刻主体, 表示出太阳与鹿在远古时期人类的世界观中占有中心位置, 表现了先民对太阳的无限崇拜。但并非所有的鹿石都具有鹿的形象, 阿勒泰青河县发现的鹿石上刻画了一幅不同以往的情景, 在鹿石上部的两道平行线中央刻有一圆圈, 而在石柱下部刻有一匹立马。这个圆圈应该是天空上的太阳, 其上横线为天, 其下横下线为地, 太阳居于天地之间, 最下部的马是逝者的象征, 反映先民对太阳和马的崇拜。新疆鹿石的形象是多样的, 基本包括了鹿石的各种类型, 是欧亚草原鹿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着古代先民的智慧。

二、新疆草原动物雕塑圆雕类包括:容器、兵器、工具等动物圆雕配饰

草原动物雕塑中的圆雕主要以小型的金属动物雕塑为主, 作为容器、兵器和工具等配饰, 加以点缀。已知容器类配饰圆雕目前多为方座承兽铜盘。在乌鲁木齐阿拉沟发现的方座承兽铜盘, 上部为方盘, 下部为喇叭状器座, 在方盘中间有两个蹲状小狮子, 鬓毛卷曲。这时期塞人的动物雕塑风格均已写实为主, 注重动物形象特征的刻画, 充分展示了动物的凶猛, 生动逼真。同一类型的铜盘方座还有伊犁巩乃斯方座承兽盘、青铜对虎相向踞伏圆环和圆雕双飞兽相对圆环。从承兽盘的制作来看它是分别铸出立狮、方盘、器座后, 再将三者焊为一体。方座承兽铜盘作为拜火教祭祀台, 是典型的塞人文化物证。在伊犁昭苏的发现的虎柄金杯, 在杯柄处雕为一只长身猛虎, 为突厥生活用具。这时期动物雕塑复功能性已向实用装饰性转变。

兵器类主要是动物兽头装饰的兵器柄端等器物, 如兽首刀。在刀柄柄首处塑造的动物多是鹿、熊、羊等动物。哈密花园公社鹿首刀长36厘米, 柄首为一鹿头像, 察吾乎沟青铜刀刀柄首为熊, 新源察布哈渠出土的为羊首刀。

工具类小型动物圆雕常常使用在车具、马具等工具配饰上, 如特克斯县铁氏里盖牛头像雕塑可能作为车辕上的装饰。还有些动物头像用在杆头, 作为杆类装饰。杆头饰是在举行祭祀活动时, 在仪仗杆头上的装饰, 这与原始宗教信仰有关。

金属动物圆雕主要分布:

三、新疆草原动物雕塑的发展情况

纵观草原动物雕塑艺术的发展, 可以看出, 在动物雕塑风格起源阶段人对自然神灵的无比的虔诚与忠实, 动物作为独立与人以外的物象, 成为人类实施巫术的象征物。先民主要是依靠模拟自然物态, 训练再现手法来了解自然世界, 所以, 在人类社会早期人与动物在思想上的区别还是混沌的, 万物有灵与交感巫术依然是动物纹雕刻创作基础, 草原动物雕雕塑以写实为主。而到了两汉时期, 草原动物纹雕刻的风格出现了转变, 这种转变源于萨满在草原文化的衰落。游牧文明在农耕社会文化的冲击下, 也发生了改变, 匈奴等游牧民族原始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动摇, 各式各样的信仰和意识形态充斥他们的神经。随着偶像的信仰的变化, 游牧民主动放弃了原有的信仰接受了神的庇护。这直接导致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中的动物形象变得纤细弱化, 简洁的轮廓, 具有装饰性的几何线纹成了新的艺术风格, 甚至他们的艺术职能也不限于服务于宗教, 富有阶层的趣味改变着艺术的流行趋势。这时的工艺技艺更加娴熟, 萨满巫术的目地成了次要因素。到了6 世纪, 突厥人的器具如马具、代扣、饰牌等动物纹样的复功能性已不复存在, 而进入到了生活审美领域的实用工艺阶段。草原动物雕塑早期创作者是塞人, 匈奴、鲜卑人乌孙人、大月氏等民族, 而后装饰性动物纹样是草原动物雕塑的余韵, 虽然还是在金属制品上雕刻, 但金银器通天的作用在减弱。

草原动物雕塑中巫术思想随着历史脚步的前进退出了舞台, 但远古的文明在后世的草原文化中继续闪着光芒。动物形象在新疆哈萨克、蒙古和柯尔克孜等草原民族民间图案纹样中以观物取象的象形方式继续存在, 尽管这些装饰化的图形形式化极强, 但并没有隔断草原民族血液中的民族化的记忆。动物雕塑也并没有因为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而消失, 游牧民族对动物偶像信仰没有断裂。如在牧民马鞍等生活用具上的金属浮雕装饰也经常出现这种图案化的形态。他们也善于以局部代替整体, 如以羊角代替整只羊, 以牛角代替整只牛, 并以抽象羊、鹿纹图作为主导图案, 以抽象变形取代了写实。

参考文献

草原儿童艺术节 篇8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首届校园艺术节。我谨代表学校,并以我个人的名义,真诚感谢各位领导的光临指导,并祝全体少先队辅导员及全体少先队员们节日愉快、万事如意!**实验学校整体运行近一年来,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到了全体师生的密切配合和艰辛

努力。我们按照“高起点、轻负担、厚基础、重特长”的办学宗旨,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开发师生智力与特长、致力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竞赛活动和德育实践活动。先后两次举办了全校师生乒乓球比赛、举办了教职工篮球赛、全校数学、英语、创新作文和中低年级百科知识竞赛活动;组织进行了2005年元旦文艺汇演活动;学校乒乓球、少年足球、舞蹈、绘画、书法、合唱、计算机、小学英语、文学等兴趣小组经常性开展活动,学校民乐团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扩容并经常进行训练活动。这些比赛和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校园气氛,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师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锻炼。本学期以来,学校把办好“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和首届校园艺术节作为重要工作,提早安排和准备。在这些活动的筹备过程中,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密切配合,可以说,一个集“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首届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活动、西岭文学社成立、“最暖的心———2005**之夏”诗文诵读会、从千余幅师生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制作作品中遴选办成的师生“四项作品”展在内的大型综合艺术活动已基本准备就绪。这些活动,将较为全面地展示**实验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成果,也必将有力推动**实验学校综合艺术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

最后,再次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体师生万事如意、阖家欢乐、事业有成。祝校园艺术节圆满成功。

艺术学习对儿童成长的意义 篇9

在观察儿童作画时,我们需要区分画出的线条是由视觉引导的,还是仅仅由兴趣所驱动的。哈斯以她纵向跟踪搜集到的892个儿童的大量数据为基础,对图画的发展进程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解释。这是一个高度发展的过程。

★ 简单的手势(手臂动作)在画纸上留下痕迹开始→创造出线条和图形→发展到对图画空间的理解。

儿童自己的身体动作、画笔在纸张上留下的轨迹以及想象中物体的运动都被在能够画出圆形旋转地视动动作之中。显然,肌肉动作和表征直觉此时融合在一起,这种状态被马修斯称为“动作表征”。动作——言语行为称为“象征性的”行为。符号化进程的程度依赖于图形符号与其参照物之间的可区分性,二者之间的混合并不是真正的象征动作。在图画过程中,他们能够体验到动作带来的快乐,画出的图形使他们感到惊讶,赋予动作以情感意义的心理表象和联想成为各种构成各种各样人物的基础。这些都确保了动作与符号之间的紧密联系。

★ 在生命的头三年中,儿童开始用线条描画故事中的形象,这反过来也会促进他们画出更多的线条。探索图画表征活动的根源是凯洛格,一位学前教育专家,她认为儿童早期的涂鸦图画是重要的,也是有意义的产品,早期涂鸦图画使我们了解人类大量图画语汇(graphic vocabulary)发展的一把钥匙。凯洛格指出,儿童的涂鸦画中存在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从简单的、很快可以扩展为涂鸦模式的一些痕迹开始,最终发展成为非图画的图样。凯洛格 强调人类知觉和创造图形所具有的普遍倾向性。在儿童最初或最早的涂鸦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创造图形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练习,直到能够手眼协调的整合图形、改变图形以及重新整合图形。通过重复的练习,儿童会发现隐藏在涂鸦线条中的形状,从而能够指引他们自己在图形领域中的发展。

草原儿童艺术节 篇10

关键词:民族音乐艺术,草原音乐,传承,信息技术

一、目前草原音乐在传承中的问题

草原音乐起源于我国西北部草原地区, 由游牧民族的人民创作而来, 其旋律悠扬, 以其纯净、朴实深受人们的喜爱, 被誉为“草原天籁”, 但草原地区幅员辽阔, 地理位置偏远, 这对草原音乐的交流传承和向外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目前草原音乐在传承和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传承方式落后

草原音乐的传播方式多以口耳相传为主, 这种传播方式集成了草原音乐古朴的特点, 使用这种传播方式主要是由于草原音乐的部分音调和吐词较为特殊, 且可能夹杂着部分地区方言, 在信息技术不是很发达的年代, 这种奇异的音调难以通过文字或乐谱进行详细的描述, 因此, 口耳相传的方式成为草原音乐的主要传播方式, 但是, 这种传播方式有其先天的弊端, 由于人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 在音乐传播的过程中时常出现误读, 使音乐内容出现较多的繁复和衰减, 一般在经过几代的传承, 草原音乐的内容与旋律已经与原作出现了一定的差别, 会出现一些优秀内容的丢失, 甚至会出现失传的现象。落后的传承方式是草原音乐在传播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也是草原音乐难以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

1.2缺乏传播竞争力

草原音乐发起于草原地区, 草原歌曲中, 包含大量的俚语方言, 吟唱方式遵循草原人的特有习惯, 在草原乐曲中, 演奏乐器多为草原地区特有, 演奏方式较为单一, 多追求旋律美。在目前这样一个艺术产业百花齐放的时代, 草原音乐虽悠扬动听, 但其难以学习的问题严重阻碍着草原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中国国家调查数据库”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我国音乐行业的主要消费者为18-30岁的青年群体, 在音乐市场中, 消费最多的为流行歌曲。草原音乐的市场份额只占到总市场的5%左右, 虽在近几年有上涨的趋势, 但总体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数据原因分析指出, 草原音乐传播现状主要是因为较流行音乐等缺乏传播竞争力, 在发源地以外的地区难以通过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传播。

二、信息技术对草原音乐传承的促进作用

面对目前草原音乐传播的困境, 需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 通过高速的网络信息环境, 促进草原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信息技术在传承工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突出贡献。

1、提升传播速度。现代信息技术以高速、便捷著称, 我国从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 至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信息技术在民族音乐中的使用, 大大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通过数字化的传播方式, 草原音乐形式得以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一改以往的口耳相传模式, 具有保真度高、传播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突出优点, 通过各类下载平台和音乐软件, 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草原音乐的全部内容, 且信息化技术的投入使用为草原音乐的保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草原音乐失传的问题。

2、扩大受众群体。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45%以上, 数码设备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6%以上, 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率已经几乎达到了100%, 信息技术的推广已经达到了“全民化”的水平。信息技术的使用, 不仅加速了草原音乐的传播速度, 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草原音乐的受众群体。“中国国家调查数据库”调查数据显示, 在2010至2014年间, 我国18-25岁的青少年中喜爱草原音乐的比例已经从以往的1.5%上升到22%左右, 且这一比例依旧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而参与调查的青少年中, 几乎100%的人是通过网络、音像出版物等方式获取草原音乐。这一点可以充分体现出现代信息技术对草原音乐传播的作用, 目前草原音乐的受众群体已经包含了10至70岁的各个年龄段人群, 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草原音乐的受众群体, 进而扩大了草原音乐的传播范围, 由此还带来了其他的一些好处, 目前现代音乐的创作受到草原音乐的启发, 引入了大量草原音乐的元素,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草原音乐拗口难学的特点, 提高了传播效率。

三、结论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民族音乐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在保护这种优秀文化形式的同时, 还大大促进了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它对民族音乐将有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230.

[2]孙继南, 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3:431.

草原儿童艺术节 篇11

甲: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乙:各位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甲:今天的风儿格外清新,吹拂着我们灿烂的笑脸!

乙:今天的校园彩旗飘舞,飞扬着我们心头的喜悦!

甲:正当我校教育创新研讨活动刚刚落下帷幕之际,我们又迎来了同学们自己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乙:为了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丰富活跃同学们课余文化艺术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激发同学们对艺术的爱好和爱好,在欢乐的“六一”即将来临之际,我校特举办这次“在歌声中快乐成长”艺术节活动。

合:——安陆市星火小学庆“六一”艺术节开幕式现在开始!

甲:小手做对长耳朵呀,小嘴唱支兔跳歌,跳过沟呀跳过河呀,勇敢的小兔就是我。下面,请欣赏一年级小朋友给我们带来的出色舞蹈——《小兔跳跳》。表演者:一(1)班。

乙:五个圆圈中的小白兔们拍着整洁的节拍,象征着团结、合作,圈中的一只小白兔蹦蹦跳跳,正在寻找自己的伙伴。看,小白兔们摆出了一个金灿灿的太阳造型,预示着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前程无量。

甲: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下面,请欣赏我校武术队表演的武当武术——《精忠报国》。表演者:六年级。

乙: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星星出来太阳去哪里啦?叶子绿了什么时候开花?花儿红了果实能去摘吗?果实种在土里能发芽吗?童年,总是布满好奇与幻想。下面请欣赏由二年级小朋友给我们带来的出色蒙古舞蹈——《吉祥三宝》。表演者:三(1)班。

甲:一盏盏灯笼就是一张张笑脸,红红的灯笼就是我们火红日子的象征,让我们的生活布满阳光,布满歌声,布满快乐吧!请欣赏表演——《欢庆》。表演者:四(2)班。

乙:红太阳,当头照,背着书包上学校。春风吹,春风好,千万不可耽误了。校园里春天来到了,万紫千红花儿笑,花儿笑。校园的晨曲啊,伴着我们,一天天在长高,在长高。下面,请欣赏——《校园晨曲》。表演者:一(2)班。

甲: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水,咱们中心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红旗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下面请欣赏舞蹈——《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表演者:五年级。

乙:一束束的山丹丹竞相开放,万山红遍。

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让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顽强学习,向着胜利,勇敢前进。下面,请欣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表演者:二年级。

甲:一轮喷薄欲出的朝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象征着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乙:队歌嘹亮,鼓号阵阵,红领巾在我们的胸前格外鲜艳!队员们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红领巾。在星星火炬的指引下,我们勇挑重担,描绘祖国更美好的蓝图!在这样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里,祝愿我们的少先队组织蓬勃发展!祝小朋友健康成长。

甲:今天的少年儿童,将是明天的建设者。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仅做一个合格小学生,而且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下面,全体合唱——《我要做合格的小公民》。乙: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甲:各位老师,同学们!

乙:在欢快的歌声中,我们共同度过了这个难忘时刻,愿今天的演出能给您留下美好的记忆和回味。让我们共同努力,祝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草原儿童艺术节 篇12

中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从70年代末起步,发展到今天已将近20年。现代化带来的经济繁荣和举国上下重视教 育的风气,以及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这项事业得到蓬勃迅猛的发展。如今,全国接受业余、专业等各种形 式的美术教育的少年儿童要以千万计,各种美术培训班、学校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的 相对落后和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师的素质不够高,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普遍性的偏差和误导,儿童美术模 式化、成人化、需同化的倾向相当严重。

目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有三种教学模式比较流行。第一种是“简笔画”教学法。一些教师以简笔画教材为 范本,将造型、构图、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儿童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和定型的公式组合。儿童的作品犹如 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画娃娃则大都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房子则三角形加长方形。固定的造型,规定的色 彩,千人一面,毫无生气和创造性。

第二种是“反复训练式”教学法。教师擅长于某一画种,如水墨山水,或水墨花鸟画。所教的弟子则反复 训练这一技法,以致于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培养了一批和这位教师一样风格的小画家,或是能画出“徐悲鸿 的马”“齐白石的虾”的所谓“神童”。

第三种是“专业技能训练式”教学法。这些教师将专业绘画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为儿童学习绘画的目的,就 是为了将来孩子考专业院校而最终成为画家。于是过早地将专业院校的课程硬搬过来对付天真活泼的孩子,机 械地让他们画静物、画石膏、画素描,去临摹成人的作品,讲一些连专业院校的学生都弄不明白的绘画规律和 高深理论,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打瞌睡。画出的作品,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以上教学 法则重点都在知识技法上。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儿童在学绘画时,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知识技法是美术课的主要 内容。但是,学习笔墨技巧并不是学习绘画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教师如果只教授知识,技法,教得再好,充其量只能算一个二流教师,所办之培训班充其量只能叫做“技法培训班”,还算不上儿童美术教育。既然叫 儿童美术教育。“教育”两个字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两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就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首先,教 育的对象是活

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法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通过教育,使儿童 得以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宗旨。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思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 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点:智慧成长、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 成长。”这对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人是很有启发的。

具体来讲,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这是基于儿童美术教育是美 育、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让他们 从小学会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 的态度,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使他们的心身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那么,什么是艺术感觉呢?艺术感觉又叫艺术气质,人有没有艺术感觉,其差别是很大的。有人认为艺术 感觉主要是天生的,我认为艺术感觉更重要在于后天的培养,特别是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艺术感觉包括“多 情善感”“浪漫超脱”等等。

具有艺术气质的人是比一般人更“多情善感”。“多情”就是感情丰富。感情是艺术的最重要因素,没有 情就没有艺术,人的感情,一方面是天生的,人有七情,这是天性。另一方面是后天培养的,特别是一些崇高、美好的感情,一些社会性质的感情,是要靠情感教育来培养的。比如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 爱祖国,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等等。通过教育、孩子由不懂到懂,由感情较平淡到浓烈,更纯正,就如酿酒一 般,所以在美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孩子美好、健康、丰富的感情上,让 他们懂得爱懂得恨,富有同情心,用人类各种各样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教师教孩子画花,有一小 朋友就马上去摘了一朵花给老师,这时这位老师不仅仅是拿这朵花作示范,教学生怎样画花,而且还告诉小朋 友,花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被折断了腿,非常伤心,花孩子也非常痛苦,不久将死去。小朋友受到了情感教育,还画了一幅花妈妈拥抱花孩子的画。

平时人们的感情都是处于相对平静、抑制状态,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营造一种气氛,努力将孩子 的感情激发出来,使之动情,冲动,激情澎湃,有时甚至处于癫狂状态。好的教师这时如同催化剂,使学生们 兴奋激动起来,千万不要限制和压抑孩子的感情,而应该引导他们去尽情表现、抒发、渲泄。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抒发,表现自己的感情。

“善感”就是容易动情,容易被感动。有艺术气质的人往往都感情丰富,所以见到什么都能掀起他心中情 感的波澜,或是将感情移到别的事物上,这在美学上叫移情作用。小朋友的感情也较纯真丰富,在他们的眼里,很多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太冷静,也应该充满激情、用高尚美好的感情去感动他 们。

“善感”还有比较敏感的意思。有艺术感觉的人,对美的感受力特别强,能从平凡的、很多人视而不见的 事物中发现美,学生的感受力可以进行培养训练。感受要靠人的感官,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感官训练。美术最重要的感官是视觉,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对色彩、造型、结构等较敏感。除此之外,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肤觉、还有通感等等的训练也很重要。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听、去摸、去闻、去踩……然后把 自己感觉到的说出来,最好能画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感受力一定会比别人更细腻、更敏锐。对美的东西具有特殊的感受力,这是美育应该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要能感受美,就要懂得欣赏美,所以 艺术欣赏课是必不可少的。欣赏的内容应该广泛,自然风景美,动物美,人体美,建筑美,服饰美,生活美等 等,以及各类艺术的美。至于美术这门艺术,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美术的形式感。美术方 面的形式感包括空间感、均衡感、节奏感、色彩感、韵律感、透视感,形象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变形和比例 的把握等等。教师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这些感觉,然后让学生学会用这些美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新 的美,新的艺术就被创造出来。“美是将情感变为有形”(桑塔耶纳语)。“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苏珊朗格语)。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各种各样事物的兴趣。尤其是对儿童来说,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感受力的 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会好。只有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地看、听、摸、耐心地体验观察的感受。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开的,对什么东西有感情,就会对 它十分感兴趣,对什么东西越感兴趣,对它的感情也就会越深。兴趣越广泛的人感情也就越丰富。对什么都不 感兴趣,亦无所谓爱好的人,是谈不上艺术感觉的。这样的人生活也就没有什么意思,麻木不仁,人们也不愿 与他交往。我常听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对绘画不感兴趣,对音乐也不感兴趣,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就 随他吧。有的老师也错误地认为,没有兴趣就不要学。其实消极放任是很危险的,将会害了孩子。应该采取积 极的态度,没有兴趣就更应该培养,没有艺术感觉就更要培养训练,否则将会成为一个没有意思的人,感情淡 漠的人,麻木不仁的人。

“浪漫超脱”主要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态度大多是功利实用的,比如市场 上有一头牛、一个牛贩子,商人来了,他眼里看到的是经济价值,是否能为他赚钱;农民来了,他注意的是牛 的筋骨是否强壮,能不能为他耕地拉车;食客来了,他看到的是美味的牛排,新鲜的牛肉,这些都是实用功利 的态度。而艺术家,具有艺术感觉艺术气质的人,却可超脱那些现实功利的目的,完全用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 待它。牛的毛皮是多么光滑油亮,色泽是那么美,牛的肌肉是多么的发达,整个造型是多么伟岸,那是力量的 象征。牛虽然默默无言,却有一种忍辱负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都引起了审美者内心的愉悦 和情感的颠动,这就是审美态度。如果一个人只有现实态度而没有审美态度,就不免庸俗,单调而且痛苦。

美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超脱现实的审美态度。其实,儿童的心灵是纯洁的。所谓“ 纯洁”就是很少功利的目的,现实的态度,天然就是一种超脱审美的态度。教师应有意识地保护儿童的这种心 态,千万不要用功利的色彩来污染了那纯净的心灵世界。很多教师不理解这一点,常常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大多是现实的理解)生硬地灌输给孩子,或是指导他们搞一些时代,政治需要而应景之作,更甚者为了参赛获 奖的功利目的而临摹抄袭,或是成人为他构思代笔。不少家长的功利性也太强,我花钱送孩子学绘画,就是为 了将来考美术大学当画家,于是为孩子制订了目标,若感觉没有达到或是太慢,就会横

加指责。这样给孩子造 成了压力和痛苦,孩子学习,作画完全是为了成人的功利目的,丧失了自我,成了被动的工具,“为地主干活 的长工”哪里还有半点审美愉悦。

培养艺术感觉,应该有意识地与现实拉开距离,美学上称为审美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以美的眼光看 待事物,从而发现美,挖掘美,欣赏美。比如现实生活中的猪又脏又臭,又懒又笨,看见它只会联想到吃猪肉,而教师教学生画猪,却是以审美的态度,给猪涂上美丽的色彩,加上漂亮的花纹装饰,猪的神态也画得乖巧 可爱,变成了学生的好朋友。这时的小朋友,对他们所画的猪完全是一种审美态度,加进了感情因素,再不会 有谁想到要吃猪肉。

“浪漫超脱”还表现为很容易忘掉现实生活,进入角色,进入一种境界。一是靠幻想,做白日梦,进入自 己幻想的世界。而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童幻世界,儿童尤其爱幻想。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他们去幻想,去想 象,为他们营造一个幻想的氛围。用形象生动的,充满激情和梦幻色彩的语言去激发他们,使他们身在教室,神游四方,上天入地、自由翱翔。其二是靠想象,进入别人描绘的境界中去。入,就是神游,仿佛进入了书上,画中、音乐中所描绘的境界,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时甚至自己变成了作品中的人,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入,就是感情投入,与作品中 的人同喜同悲,同爱同恨。这就要求我们的美育教师,不但能理解作品,欣赏作品美,还要有一种本事,就是 用语言,用激情,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情景中去。教师要会“引”,学生才能“入”。只有真正进入作品情景中 去,学生才能陶醉其中,得到强烈的审美享受。

人生就是体验。有艺术感觉及气质的人,不仅能够深刻地体验自己的人生,还能通过艺术作品体验别人的 人生,所以他们的生活特别丰富。好的演员,就是能够体验各种角色,然后表演各种角色的艺术感觉好的人。从事任何艺术,都需要这种浪漫超脱的艺术感觉。什么叫自我感觉呢?

自我感觉包括自信心,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所谓自信心,就是自己认为 自己还不错,有能力,自我感觉良好。儿童由于不能对自己进行评判,所以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教师和 家长的评价,认可,以确定自己是否还行。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说他不行,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甚 至破罐子破摔而无所作为。有的教师和家长不懂得这一点,轻易指责儿童,说孩子这不行,那不行,而且往往 以成人的标准和过高的要求去错误地评判他们,这样做只能使他们丧失自信心,说严重一些甚至会毁了他们的 前途。所以,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和家长应多采用鼓 励,表扬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 害他们的自尊。只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人的潜在能力才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当然也不能一味地不切 实际地乱表扬,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要把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又 要教会他们懂得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所谓独立意识就是不依赖别人。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比较娇气,由于家长爱之殷,忧之太勤,寸步不离,就 象忠实的奴仆侍侯皇帝,干什么都巴不得为他代劳。这样,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没有大人在身边就像丢了魂,无所适从,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要求他们不依赖别人,独立完 成自己的作业。要即时表扬那些勇敢的,不要家长帮助的孩子,让那些娇气的孩子有学习的榜样。有目的地训 练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学会走路。

自主意识也叫主体意识。就是自己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自由和有独特的个性。儿童由于幼稚,所以往往 处于被动(受体)的地位,而我国长期的以“听话”为乖娃娃的教育也是将儿童处于被动地位进行的。孩子总 是被要求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无条件,无选择

地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技能,采用机械的填鸭式教 育,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现代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 的个性。艺术更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 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切不可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启发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 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得到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 造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得以自由地运用。

上一篇:徐州沛县会计职称考试报名:10月10日-30日下一篇:家长学校教师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