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高中生读后感

2024-09-11

爱的教育高中生读后感(共15篇)

爱的教育高中生读后感 篇1

这本书的主题是爱,他把主人公描述得十分透彻。在《弱者》一文中,同学互相互爱;在《父亲的陪伴》一文中,写出了父亲对子女的爱。这是一个很爱儿子的父亲,在冬天的一个晚上,很冷很冷,父亲看儿子还在写作业,就去端了一杯水给儿子。父亲的这个小小的举动让我很感动,让我明白每个父亲都爱自我的子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感人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爱无处不在。

以前,我一向抱怨父母这么啰嗦,看了这本书后,我改变了以往的想法。我明白了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我好,不然,他们能够完全不理我,随我去。他们用小小的举动书写着伟大的爱。

所有的父亲都深深地爱着自我的儿子、女儿,不求我们长大了、懂事了回报什么,只期望我们健健康康、快欢乐乐的活着。

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生活中只要多一点爱,世界将会更加完美,更加美丽!《爱的教育》让我更理解这句话了!

爱的教育读后感7

今年暑假,得闲在家,于是,我读了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这本书以“爱”为主题,它集中表达了亲情、友情等其它人与人之间最完美的情感。

这本书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并从中感悟了幸福。

这本书的主人公安利柯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待人诚恳、友善,并且他其实就是作者艾德蒙多的童年真实的经历,这些经历让作者在爱的海洋中成长,从而使得他以后成了一个大作家。

书里的很多故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多我都遇到过。所以,我读起来很趣味,很生动、也很感人。他让我明白,感动就在生活的每一个小事里,也许是一句问候、也许是一个微笑、也许是一声祝福······这些都让我们幸福。

书中,我还喜欢斯戴蒂,他虽然长相不太好看,但他有有坚忍心,学习刻苦,爱读书,自我买了很多书,在家设了个小小的图书馆,曾带安利柯去参观过呢;我还喜欢泼来可西,他是铁匠家的儿子,他虽然身体瘦弱,但学习十分用功。原先常遭受酗酒的父亲的打骂,但只是忍气吞声,不愿让同学明白。后经过努力获得过奖牌,也使得父亲发生改变。这就是爱的力量!

爱的教育高中生读后感 篇2

卡罗菲玩雪时不小心打伤了老职员的眼睛。尽管他当时非常害怕, 但还是在同学的鼓励下, 来到受伤者家中, 勇敢地承认了错误。他强忍眼泪, 把最心爱的宝贵得像生命一样的邮票送给了老人, 作为回报老人原谅他的礼物。出人意料, 老人康复后, 又把邮票还给了卡罗菲, 还送给他三张更加珍贵的邮票。

是啊, 这就是爱!如果没有同学的耐心开导和鼓励, 卡罗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站出来的, 那就将有无辜的人当替罪羊。正是同学的关爱使卡罗菲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卡罗菲也以爱心和诚意得到了老人的谅解。老人不但归还邮票而且又赠送邮票, 这难道不是更伟大的爱吗?故事充满了爱, 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发展、升华……

于是, 我想到了自己, 想到了同龄人。爱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能继续传递吗?现在的我们, 除了书本上的知识, 还学到了些什么呢?我们已经忽视了身边的爱而习惯了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自己的学习用品是给自己用的, 即使别人来借, 也编出充分的理由不借;爸爸妈妈应该为我们准备好一切, 因为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老师对我们应该是循循善诱, 呕心沥血, 因为这是老师的工作……反观这一切, 不是因为我们身边没有爱, 而是我们心中没有爱。故此, 无论世界有多美好, 我们仍然感觉苍白。所以当“吾日三省吾身”, 从我做起, 去爱爸爸妈妈、老师同学, 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去关心身边的事物, 去拥抱美好的一切。让我们像故事中的人学习, 学会爱, 敞开心扉去爱。让爱在你、我、他之间传递延伸, 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绚烂多姿!

(指导教师:刘富红)

《爱的教育》读后有感 篇3

[关键词]爱的教育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儿童小说《爱的教育》,看那完后深有感触,它描述了一个学年里男孩恩里科的生活感受,把“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大至国家,民族,社会之爱,小至父母,老师,朋友之爱,都极为感人。

书中叙述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对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读了这本书脾气要好上十倍,由此联想到自己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更要用爱心来呵护童心。

我们的老师这一章节体现了做为一名老师爱的能力,他觉得老师更是医生,是比扁鹊,华陀更神乎其神的大夫。他们能把孩子的心连根拔除,矫正孩子的行为偏差,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孩子健康的度过他的学习生涯。你瞧,这是不是比华佗更神通广大?

有些孩子每天都会上演和你斗智斗勇的故事。而且对待孩子你说的话,必须做到。孩子的世界时那么的神奇,她需要你在平时生活学习的点滴中不断仔细的去观察分析,用爱去包容孩子,当一个不敢大声讲话的孩子敢提高甚至只有一度的嗓门说着最简单的言语。当一个从来不听课的孩子举手回答第一个问题,当一个成天打打闹闹的孩子今天没有主动打人的行文了,当一个平时小气到不肯个任何一个人分享自己带来的玩具的孩子却在某一天带来一张小小的贴纸分给大家,当一个不敢走独木桥的孩子今天却有跃跃欲试的神情……这些细小的变化我们都不能轻易地忽视,或许这就是你爱的教育使他们变得自信,认真,大方,勇敢地第一步,这么重要的第一步,你能视而不见吗?

安利柯的老师在书中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也让我对这群学生十分羡慕。

爱的教育读后感初中生 篇4

我喜欢温柔可爱的玩偶,也喜欢甘甜如蜜柿子,但比起这些来,我更喜欢一种给予我数不胜数的知识与力量,令我受益匪浅的东西——书。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名字叫《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作家埃德.阿米琪斯。书的形状是一个标标准准的长方形,封面是紫色的,上面有不可计数朵花,三五成群的交错在一起,这些花的花瓣的颜色是白色的,因为紫里白比白里紫更显眼。这些花的姿态各有千秋,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张开了一个儿小嘴,有的羞羞答答地露出了半边脸,还有的毫不拘束的绽开了笑脸......看完这本书的封面,就看主要内容了,这本书主要讲作者以一个孩子恩里克的身份,写他在都灵与他的小伙伴、父母、老师一学年的喜怒哀乐,其中有90%是写朋友们互相宽容互相帮助的事情,书中令我映象最深的是这件事:刚开学不久,一个四年级学生罗伯弟一边唱着歌,一边准备穿过车水马龙的托拉.哥罗萨大街时,清晰地看见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匆匆忙忙地与他妈妈告别,就快如闪电地奔向学校,不知是快迟到了还是学校里有急事,他像着了魔似的狂奔,在马路中央小男孩被一块磨盘大小的石头绊倒在地,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辆马车,眼看小男孩就要遭到血光之灾了,罗伯弟忽然箭步如飞地冲了上去,仗着自己眼疾手快,一把把小同学推开,自己却因为来不及躲闪,被轧断了一条腿。读到这里,即使铁肠石肝的人也会泪如雨下。就是因为看了这个故事,我不顾一切地冲进我的房间里面并失声痛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罗伯弟,虽然你永远残疾了,但你的英勇行为告诉了人们你是个百折不屈的孩子,从此,你会像一颗永不坠损的卫星一样,永远的在人记忆的宇宙中绕着边缘一圈一圈地转着,使大家永远无法忘记你!”

爱的教育高中生读后感 篇5

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没有跌岩起伏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悬念,但是,其中流露出 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 受动不已。这也是亚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处。《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字里行间,都抒发了作者本人对爱的理解。这种情感是普通的,确实不平凡的。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这也是为什么爱的教育被评为爱的魔法书的原因。《爱的教育》告诉我们: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

爱的教育高中生读后感 篇6

《爱的教育》与《续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意)孟德格查 320千字 2008年1月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读过《爱的教育》与《续爱的教育》,这两本书是合在一起的,《爱的教育》与《续爱的教育》读后感。在我的记忆中一直有安利柯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前一段时间我自己独立地阅读了这本书。这一次阅读让我走进了安利柯的世界,更深刻体会了爱的教育。

这本书是由一篇一篇的日记组成。安利柯是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这些日记就是安利柯用自己的眼光观察、注视周围的世界,发现身边社会的温情。他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和爱关怀他们。

在安利柯与父母、同学、老师以及各种各样的人中,有伸张正义的卡隆,品学兼优的代洛西,爱学生就像爱自己孩子的先生。《少年侦探》教导人要爱国,《玩具火车》叙述可贵友谊,《爸爸的看护者》表现博爱,《少年受勋章》讲荣誉,《雪球》告诉我们要诚实,读后感《《爱的教育》与《续爱的教育》读后感》。书中的每月例话都是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在读故事时我们就受到了教育。这些例话使人感人肺腑,还有父母、姐姐劝诫启发的信,都让我感动,使我想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志向、讲情义的好公民。

每当我读到每月例话《少年笔耕》时,我都会感动得流眼泪。十二岁的黑发白皮肤的叙利亚,这么小就懂得帮助爸爸做事情,而且在受到家人误解时,他没有申辩,而是默默忍受。误解也没有改变他对家人的爱。当叙利亚由于过于劳累而生病时,真的让我非常心疼他。

《六千英里寻母》也是一篇让我感动落泪的故事。玛尔可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工人家的小男孩,他非常勇敢,独自一人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到南美洲去寻找母亲。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南美洲,一次一次地以为找到了妈妈,结果一次次地扑空。最后终于找到妈妈,而且用医生的话说,是玛尔可自己就活了病重的母亲。玛尔可心中是怀着对妈妈多么强烈的爱啊,才能忍耐这么多的磨难和痛苦。每次当我想到玛尔可对妈妈的爱都会让我流眼泪。

爱的教育 篇7

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是用深情融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的暖阳。”的确, 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 在几千个默默耕耘的日子里,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职业就是付出爱的职业,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爱与教育, 犹如池塘与水, 没有水的池塘不能称之为池塘, 没有爱的教育同样不能称之为教育。教育是一种温暖的爱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记得三年前, 当时在我所执教的六 (7) 班中有一位留守学生, 名叫斌, 平时寡言少语, 很少与同学、老师主动交流。对学习毫无兴趣, 课堂上, 从不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总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拖欠作业更是“家常便饭”, 每次课堂作业得三番五次催促才勉强完成, 每次考试必是“掌舵者”。更为奇怪的是开学不到一个月, 我便发现三天两头总有些不三不四的人来找他, 放学后他也总是迟迟不归, 问其原因, 他总是闭口不言。他的这种异常举动, 不得不令我为之担忧。这样过了一些日子,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 天色已晚, 我发现斌居然还在教室外徘徊, 见状, 我便立刻上前与他聊起来, 他话语中的躲躲闪闪使我更生疑惑, 我决定亲自送他回家。我俩一同走出寂静的校园, 来到他家楼下时, 他忽然抽噎着说:“郭老师, 我不想回家, 我要到你家里去!”我愣住了, 忙安慰他, 他这才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原来他父母均外出打工, 忙于工作的父母无暇照顾他, 放学回家后他面对的常常是空荡荡的屋子, 从未享受过家庭的温暖。于是, 他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良孩子, 每天放学后便泡在网吧, 以寻求刺激来排遣心中的孤独。听了他的一席话, 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 他毕竟还是个年仅十几岁的孩子, 他应该得到的是父母关怀备至的呵护, 可是他却承受着这样的情感压抑, 承受着这样的孤独寂寞, 他误入歧途正是因为缺少爱的滋润啊!当晚, 我把他带回了自己家中, 我亲自为他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 并与他谈理想、谈生活、谈对待人生的态度。从此, 每天放学后, 我便与他促膝长谈, 一次次的心灵交流与碰撞, 渐渐的, 他懂得了自立, 也重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笑容又重新绽放在他的脸上。他的学习兴趣也更浓了:课堂上能常常看到他那高高举起的右手;课余时也能常常见到他那奋笔疾书的身影。期末考试时, 他的语文成绩居然还得了75分。他捧着试卷, 激动不已!新年到来时, 他给我寄来了一张精致的贺年卡, 上面写道:“老师, 是您的爱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 您的爱永远是我成长的不竭动力!”多么诚挚的言语啊!这是我得到的最好回报。有人说: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 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 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 他就学会了自爱。爱是阳光, 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 可以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 可以点石成金。于是我坚信:给孩子一个希冀, 他必将还你一个喜悦;给孩子一份期待, 他必将还你一个奇迹。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者, 我们应该深知在我们手中捧着的永远是生机盎然的春天, 我们应时时让自己化作缕缕春风, 催生每一个花季, 每一个花骨朵;时时警醒自己, 要用无私的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因为爱是甘泉, 它可以灌溉生命之树;爱是春风, 它可以吹绿人类心灵荒漠的绿洲;爱是一条无形的纽带, 它能架设起师生的桥梁。作为新世纪的教师, 我们应该满怀激情地站在风雨的渡口, 以爱为舟, 以心为桨, 把每一位学生载向成功的彼岸。♪

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篇8

教育艺术教学活动批评鼓励爱记得曾经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由于我执着于对叶的事业的追求,自己毫无怨言地选择了做一名人民教师,尽管自己的工作岗位非常平凡,但是我始终把“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当作我从教的最高准则,为了他们,我甘愿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

一、用心去爱,走进学生心灵

案例:

记得刚接手高二十班时,就听其他老师说了张永明的情况。他,一个音乐生,学习学的很差,地理学的一塌糊涂。当大家说他没救了放弃吧的时候,我却暗下决心,用我的爱去拯救他。知道这些情况后,我就利用课间经常与他谈心、交流,使得他慢慢地能够接受我,愿意与我交流一些事情。在每节地理课上,我总是抽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每当他回答正确时,我总是对他竖起大拇指表扬她,不断地给他信心。课后抽空辅导他,鼓励他背地理问题,哪怕是一点一点给我背。久而久之,他开始喜欢上地理课,而且每节地理课上总能看到他积极举手发言,每次的课堂作业他总是很及时地给我批改,每节地理问题他总是很认真积极地背给我听。渐渐地,他的脸上现出了学生自信笑意。他看见我不再游移躲闪,而是大方又快乐。之后,他的学习进步很快,从以前的不及格到期中考试的及格,其他老师表扬她,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课间同学们都在议论说他进步真的很快。从那以后,他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更强了,这对于他来说是多么得不容易呀,虽然在对他的辅导过程中我也出现了不少烦恼,但当我每次看到他进步时,都感到无比欣慰。

反思:我们经常说,老师的行为,会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可能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创造一个奇迹;也可能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会扼杀一个人才。所以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一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争强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可见,只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使学生们更喜欢上课,期待上课,于是我总是精心设计上好每一节课,使同学们在无意中喜欢上我。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因为我明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清澈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了肯定后,良好的情绪会给你带来下一次成功得到肯定的可能。大人如此,学生亦如此。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令学生更加的自信和可爱,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出回应。就像魏书生所说的:“我们教育子女、教育学生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我们应适当地用上糖衣良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句表扬乃至一个微笑就是鼓舞孩子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孩子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二、批评也是一种爱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对待学生要恩威并施要做到及时批评,适时鼓励。

案例:

今天在高二十一班上课时,讲解昨天的自习课的卷子,自己随意抽查了十几份试卷,结果发现有部分学生一点也没有做,上一节课自习课学生除了做卷子什么也没有做,自己真的很生气。这段时间一直鼓励十一班的学生,几乎没有批评过学生,致使有一部分学生作业拖拖拉拉甚至一点也不做,为此自己让没做学生上办公室做卷子,课堂也以学生自己复习为主。在办公室问他们没有做的原因,并适时谈论高二地理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反思:现在普遍认为:“教育不需要批评”需要赏识,于是老师们也不轻易批评学生了,似乎批评学生就是不尊重学生,可是事物有两面性,学生总是学生,他们踩着歪歪斜斜的脚印长大,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有时批评适时鼓励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让学生在接受批评中感受到你的爱,那批评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及时批评是一服良药,它能造就一个好孩子,只要教育者把握好尺度。爱不仅是教育的诊治性力量,同时还是教育的本质和对话的基础。缺少爱的教育,无论多少赏识也不过是廉价的矫情,迟早会被学生拒绝的爱的教育不能没有批评。

我深知要作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我十分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时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激励学生,为学生和同行树立了榜样。在今后我要不断的学习各种知识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为以后的工作做好理论上的准备。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各位同事学习经验,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独立办事能力。我希望通过不断锻炼、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把工作做的更好。

我是教师,就要奉獻,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已作为我的座右铭。为了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也为了我心中的那份爱,不断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有爱才有理解,有爱才有和谐,有爱才有希望!让爱永驻我们心中,呵护学生的梦想吧!

爱的教育高中生读后感 篇9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在读时,我感受到了无边的爱的沐浴。

这是意大利的一名叫亚米契斯的作家在三年级写的共一个学期的日记,日记里写了每月故事中的人物和在学校的同学关爱同学、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尊重残疾人„„的精神。例如,《一个不幸事件》中,罗贝蒂为了救一个快被车撞到的男孩,不幸被轧断了一条腿;《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中的朱里奥为了减轻爸爸写封套的劳累,他准时晚上12:00起来偷偷地写封套,却因白天劳累遭到父亲误解;《伦巴第的小哨兵》中一位弃儿受命令做了哨兵,不顾子弹袭击,爬上树侦查情况,不幸中弹身亡„„而这些事的思想,都出自同一个思想,同一个信念,那就是“爱”。爱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弱小的,需要我们去做,去发现。

我记得还在上幼儿园时,看见了一位残疾人,他走路手一拐一拐的,脚也跛了。当时我不懂什么,也学着他的样子走,觉得好玩,结果小伙伴们都笑掉大牙。现在,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没有尊重他,如果他知道,一定会让他心里永远留下这样一道伤口。

在我们生活中,爱是到处都有的。我们也应该学会并做到关爱同学、孝敬父母、热爱祖国、尊重残疾人„„这样才能做个好学生,还会得到同学、老师和父母的赞许和尊重,这就是爱的强大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爱,离我们并不远,只要我们做到。

《爱的教育》教育名著读后感 篇10

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吧!加洛费不小心把雪球砸到一个老职员的眼睛上。使老职员受了伤。加洛费感到非常内疚。我发现,加洛费竟把自己平日费尽心思,像宝贝一样珍爱着的集邮册拿来当作回报老人的礼物。

加洛费这个成绩平平的人竟然会把自己的宝贝拿来当作回报老人的礼物,让我很惊讶。原来我读这部小说的时候,认为加洛费那么小就要赚钱,不怎么瞧得起他,而通过这件事,却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让我很佩服他。如果我是加洛费,要把自己的宝贝给老人,也会好好地考虑,考虑很久。这给我的感受很深。

赏识——爱的教育 篇11

多年的教学使我深深感触到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情感是沟通思想的桥梁,爱是开启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钥匙,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只有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领悟到教师的一份责任和爱心。爱应是具体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予以端正,纪律松弛,予以引导,身体不适,予以关怀……爱学生绝不是对学生的放纵,赏识教育恰恰是爱的教育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指出学生缺点的同时,多鼓励其优秀的一面,这将十分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带动短处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不是只有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所有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一)对现实中表扬现象的分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度,如果超越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表扬要有一个“度”。

第一 偏激表扬

如“你真聪明”类的表扬话,可使学生产生自满心理。它必须和相应的智力因素联系起来。

第二 低层次表扬

如“你真棒”这是很单一的,也是低层次。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两种,一是直接与学习活动本事相联系的学习动机,二是远大的理想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协调起来,才会更有效果。

第三 频繁表扬

这种表扬方式会导致学生自认为很优秀,很成功。这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没有一点经受挫折与困难的思想准备。

二)理想中的表扬原则

第一 表扬具有目的性,即要对症下药。

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些学习差的调皮学生,因平常受的批评多、表扬少,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逆反心理。做为体育教师我们则应善于在体育教学中发现他们闪光的地方。他们好动,往往,思想放得快,动作协调,体育项目中的技术动作掌握较快,较好。那么在体育教学,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优势,更能集中激发他们的顽强拼搏精神和培养集体主义品质。我们应抓住机遇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已聪明才智而一展风采的机会。适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与他们表扬,培养他们成为体育尖子做示范、作裁判、协助教师参与保护帮助,借收体育器材的责任感,再把这种逐步培养而形成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转到对文化学科的学习上去。

第二 表扬的同时要进行受挫教育。

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把赏识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每节课中,但并不意味无原则地表扬。在表扬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受挫教育,尤其90后的学生。因此,我认为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在授课中常常安排难度适当的内容,辅导学生不断战胜困难和超越自我,增强勇气和信心。通过组织竞赛,经受成功和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在逆境中的承受力。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克服困难的实践中锻炼自己,逐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个性得到更为充分的发展。

第三 表扬的方式应丰富多彩。

提高表扬效率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创造出符合自己特色和具有个人特色及灵活多变的表扬方法和手段。那么学生一定会在浓浓的“天生我才”中得到无穷的力量。从而健康的成长。

当然,自己在教学中有时也会常常迷失方向,过多地谴责学生,批评学生。但心中的清泉常常又点醒我,使我清醒。正如,美国著名作家---桃和斯诺特先生在《人这样成长》中所写到:

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

他学会了自信。

一个孩子在充满肯定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一個孩子在充满友善的环境的中成长,

他学会了热爱人生。

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城市的环境下成长,

他学会了正义真理。

教育就应以人为本,教育事业的本质是让爱在每个幼小心灵中生根发芽。那么,爱自己的学生就要多欣赏他们吧!这时候你会发现更多的快乐。爱自己的学生就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我们做教师的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与成功。

爱的教育高中生读后感 篇12

一、让“爱的教育”在游戏里播种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 对新鲜的他们没有接触过的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儿童的活动和学习是从游戏开始的, 哪里有儿童, 哪里就有游戏。如果教师把特定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之中, 将大量生动有趣的游戏引入品德课堂中来, 有目的、有计划、有趣味、有组织地开展游戏活动, 学生也会处于心甘情愿、积极响应的状态下, 活泼有序地活动, 它可以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 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发现爱, 感受爱。因此, 游戏教学是播种爱的种子的最佳途径, 适当采用游戏教学无疑是爱的教育的捷径。

1. 在角色扮演中发现爱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这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言, 同样, 生活中不是缺少爱, 而是缺少发现。爱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有些学生能感受到爱带给他的幸福, 但有些学生整天怨天尤人, 根本感受不到亲人朋友以及师长对他的爱。究其原因, 父母的行为, 每天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习俗好恶、道德导向以及社会公德, 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 使孩子形成思维定势, 其阴影在孩子心头筑巢栖息, 渐渐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扮角色游戏是发现爱的重要手段, 可以激发情感, 让学生带着爱的情感、爱的眼光去参与游戏, 有助于提高学生感受爱的力量, 并付诸于行动, 将爱传递。游戏时根据课本中提供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一些学生担任角色, 并出场表演。如教学《可爱的社区人》时就可以采用游戏娱乐活动的教学方式, 让儿童亲自到社区去, 观察社区的环境, 亲近社区各行各业的工作者, 感受在社区得到他人的帮助, 激发学生在社区活动的乐趣, 更增强了孩子热爱这个“大家庭”的情感。课堂上, 教师创设社区各行各业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有了爱的情感, 学生就会在角色扮演中发现周围有许多人在关心他, 在爱护他, 不仅能在父母师长的称赞中发现爱, 也能在批评中接受爱。在“商店”买东西, 乘公共汽车去上学, 去医院看病, 孩子会从“售货员”的微笑中寻觅爱, 从“售票员”娴熟的搀扶老人的举动中感受爱, 从“医生”亲切的望问诊切中体验生命的珍贵……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 还引导学生边演边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 才能理解各行各业的人们, 才能活出精彩人生。

2. 在亲子游戏中播种爱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 是学生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家庭生活的经历, 在亲子游戏中, 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逃不出父母的眼睛, 孩子的一个眼神, 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 情感表达和游戏刺激越积极, 学生往往越会流露出真我, 儿童对父母的反应及游戏行为就会越积极。通过游戏使学生体验父母的一片苦心, 感受家庭的幸福, 也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及时纠正, 从而感受家的快乐, 感知父母的恩情, 使爱的种子在家庭中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把家长请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活动, 为课堂扩展了空间, 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安抚, 体验爱的温暖。充分利用了家长这一课程资源, 让学生将家庭的环境和感人的场面搬到课堂这一舞台上,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切感, 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 感受家带给他的快乐, 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如有位老师在教《我爱我的家》这课时, 课前让大家准备了一些家庭生活的照片或资料。课堂上, 老师请来了几位平时家庭关系比较紧张的孩子家长, 想借此机会缓和其家庭关系, 让这些孩子介绍自己的家庭曾经的温馨和快乐, 再进行“找亲人”亲子游戏, 让孩子和家长分别蒙上眼睛寻找对方, 当父母很快地找到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兴奋地找到自己的父母, 牵起父母的手的一瞬间, 父母与孩子所感受到的是心灵的相通, 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父母介绍抚育孩子的艰辛历程时, 多少孩子潸然泪下, 因为有了这情感的激发, 蕴藏在孩子心灵深处的爱的种子被激活了, 就会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家。

3. 在竞赛游戏中孕育爱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新时代里, 不懂得竞争就意味着将被社会淘汰, 可见, 有无竞争意识已经关系到孩子是否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那么要使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品德老师应重视孩子竞争意识的培养。小学生好胜心强, 把竞争意识注入学生心灵深处, 激活并诱发他们跃跃欲试的愿望, 让其积极参与竞争的活动中不是件难事, 竞赛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但有些孩子在竞争中不择手段, 采取暗中算计获胜, “置人于死地而后快”;有些孩子采取“封闭”和“不合作”的“策略”, 对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不外传, 不帮扶, 这些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竞争, 总会伴随成功与失败, 正确对待输赢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竞争能力, 竞争最终将是“爱的博大”的较量。因此, 教师在组织竞赛性游戏时, 有时应该让孩子尝试一下失败的滋味, 来调整孩子的心态, 让孩子感受到失败并不可怕, 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竞争的胜利与失败, 引导他们化竞争为内驱力, 化竞争为求知欲, 不要把竞争变成争名夺利的活动。只要以公平、公正的方式与对方竞争, 失败也能成为成功的动力。取得竞争胜利的同学, 要知道“山外有山, 人上有人”, 要懂得帮助失败的同学, 就能得到更多人的爱。竞争者不应具有狭隘、自私的心理, 而应具有像海洋一样宽广的胸怀;竞争比赛不排除协作, 而应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广博的爱, 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 也要孕育爱的激情。

二、让“爱的教育”在音乐中传播

爱是品德教学的生命线, 是教学的灵魂, 只有充满爱的教学才是持久、诗意、灵动的。音乐, 能拨动人们的心弦, 触动人们的灵魂, 对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中国的音乐发展史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如果在品德课中融入音乐, 唤起学生爱的体验, 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1. 在选择音乐中感受爱

音乐不是通过枯燥乏味的说教来打动孩子的心灵, 而是以丰富的音乐形象、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节奏、悦耳的和声及健康向上的歌词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在音乐作品的审美过程中, 会被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 并以此为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反映。这种审美情感所提供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形象, 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 并在对比中体验到爱的真情, 这样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 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从音乐上转移爱的情感, 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 成为真诚、善良、优雅的人, 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因此, 我们在选择音乐时, 应根据教学内容, 选用合适的音乐, 能让学生随其喜而喜, 随其悲而悲, 随其怒而愤, 随其虑而忧, 旨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品德诸要素的协调发展, 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在聆听音乐中传递爱

“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围墙, 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音乐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 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 找到灵魂的归属。”一首好的歌曲能在社会上广泛而持久地流行, 并能涤荡某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 可见好的歌曲具有很强的美育价值。因此, 通过“寓教于乐”“寓理于情”, 生动、深刻地引导孩子们聆听经典音乐, 无论是情绪低落还是心情烦躁时, 只要学生能静下心来聆听, 或激情澎湃的交响乐与进行曲, 或温柔清婉的轻音乐, 都能引领学生求真、向善、爱美, 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优良品格, 培养高尚情操, 使之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

3. 在欣赏音乐中传播爱

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部分。当音乐的力量渗入学生的心灵时, 就会使人在音乐中获得“爱的蜜方”, 从而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如在教学《小脊梁大希望》这课快结束时, 让学生欣赏《站在世界领奖台》《大雪无情人有情》和《爱的奉献》, 学生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时, 通过体验音乐再次升华跳动的心灵, 撞击出一束束爱的火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乃至热爱祖国, 那份赤诚的爱的声音在教室里萦绕, 在学生心里滋生, 产生情感的共鸣, 心灵的交融, 叩开了学生爱的心门。

三、让“爱的教育”在成长中延续

“有一种爱, 四季都常在, 撒播在大地, 引领着未来, 写下我们地久天长的诺言;有一份期待, 是心的关怀, 我的真情, 你的笑脸, 让我们彼此相惜在这花香里, 一起分享友爱的美好, 愿我们的友爱继续延续下去。”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用他们的真情将爱延续下去?我认为从以下两方面去实践和思考, 会有意外的收获。

1. 在大量阅读中积淀爱

英国吉伯特·海埃特说:“排列在书架上的, 并不是一页页无生命的白纸构成的书本, 而是一颗颗跳跃的心灵, 从每一本书中发出的声音, 仿佛按下电唱机的按钮, 可以使每一个房间充满音乐一样;一个人只要打开书本, 就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聆听智者的箴言, 并和智者促膝谈心。”我作为一名品德老师, 又是校长, 也积极为我校的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我们的学校里, 每一位学生都会带着几本课外书, 早上到校就开始自由阅读, 课间图书角随意翻阅, 午间开放图书室进行全员大阅读, 开展灵活多样的阅读活动, 努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亲子阅读、图书漂流跳蚤市场、好书推荐会、名人追星族、每月读书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校园散发了浓浓的书香味, 经常进行故事会、阅读明星、书香班级的评比, 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积极主动地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 在读书中增长知识, 在读书中明白事理, 在读书中陶冶性情, 在读书中积淀情感。当学生需要帮助时, 让书为他们解难;当学生感到不幸时, 让书为他们抚平伤口;当学生在布满荆棘的人生路上迷失方向时, 让书为他们指明航程……在读书中享受那份珍藏在心底的真爱, 让学生用那份积淀的真爱挥洒在学校每一片绿土上, 用真善美来装饰一颗颗水晶般的童心, 那一串串爱的音符将能谱写出孩子灿烂的人生。

2. 在知恩感恩中回报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3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的《爱的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从中使人感受到了人类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呀,而这种关心、理

解,都离不开一个最核心的东西——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受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

收不到妈妈的信,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相信了这个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

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肃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同样的岁数,却显得样无知,只要发生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妈妈身上撒。真是太不应该了……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爱、朋友间互相安慰与鼓励……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

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爱的教育》宣传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最伟大的人,是生存于正义、劳动和理想中的人。它宣传“亲人之爱”的教育。“噢,安利柯,母子之爱是人类情感里最神圣的亲情,不要去践

踏它。”宣传“祖国之爱”的教育。

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朋友们,让我们学学卡罗内、洛贝谛他们吧,多献出一点爱,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人们的心扉,那么

爱的教育读后感 篇14

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意大利亚米契斯住的《爱的教育》,我非常高兴,一口气就读完了。

“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有何其难﹗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师如此细腻的用行动教会孩子怎样去爱。《爱的教育》中,作者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老师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女儿;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你们之中,我一个都不愿意责罚,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让我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籍,给我荣誉”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这位老师的坦诚深深地打动我﹗他让我们意识到,老师或家长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么重要!

每个人在生活中,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错误,可是我们作为小孩子,却常常说到严厉的批评;而我们的进步却常常会被忽略!每个人都不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妈妈不喜欢的坏孩子。“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老师给我们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爱。

这本书教会我们要真正的把爱心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应当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从换位思考做起,学会理解、原谅和宽容。这不仅是大人们的事,我们逐渐长大了,很多事,同样也徐璈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们的老师,和养育我们的父母。

七(3)班

教育是爱的共鸣 篇15

泡一杯清茶,深夜灯下,静静回想9年来高中教学的点点滴滴,时而会心一笑,时而些许懊悔,更多的还是对工作的反思。爱心、耐心、责任心是教育成功的不二法门,只有三者汇聚一身才能实现教育的成功,成为成功的教育者。

一、爱心是教育产生共鸣的“助推器”

爱心不单单是关爱学生这么简单,而是对教育的一种持久的执着迸发出的正能量。农家子弟的我,高中时因家庭拮据险些辍学,危难时多名老师给予了我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极大关爱,风浪中又一次扬起风帆,那时,我便立志做一名老师,帮助像我一样的学生。这股能量汹涌澎湃、动力不竭,从报考师范类大学,到融入高中教学,矢志不渝。

爱心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真诚感化学生,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这时教育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还记得每次学生们开运动会时,我都会买上巧克力送给可爱的学生们,他们奔跑就是我在奔跑,他们疲倦了我也很疲倦,他们拿到巧克力时会心的笑容本身就甜似巧克力。上课时,发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滑,我会利用课下的时间找他们谈话,及时弥补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排除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有时学生生病时,我也会不自觉的从心底担心,就像自己3岁的女儿病了一样,叮嘱他们多喝白开水,加强课余时间的身体锻炼。遇到学生情绪低落时,主动找学生谈谈心,从家庭动态、学校生活、班中情况、人际关系等不同角度去摸清低落的本因。点点滴滴的小事,汇聚成爱的河流,滋润了学生心田的同时,也让我自己获得了为人师的快乐,因为我的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温暖,产生了爱的共鸣。

二、耐心是教育产生共鸣的“稳定剂”

我所理解的耐心是持续激励学生上进的一种平稳心态。用不吝啬夸奖的话语,用赏识的眼光去鼓励每一个学生。即使在自己情绪起伏时,依然能够做到心态平和、气定神闲;即使学生成绩不见起色时,依然能够为孩子们加油打气,包容他们的过失,理解他们年轻的心。

特别是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明显的问题时,老师不能急躁,更不能漠视,要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抓住时机一举攻破学生的“顽疾”,让学生身上微小的闪光点迸发出耀眼的光亮。

记得04年第一次当班主任时,班上有位同学老是爱看漫画书,所有任课老师几乎用尽各种方法试图纠正这种行为,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愈演愈烈。这件事情让我头疼不已。就在元旦期间,我意外收到了这位同学亲手制作的卡通贺年卡,上面的落款是“让你失望的未来漫画家”,这个落款颇有火药味,透漏出来了两层意思,一方面他觉得他的行为让老师们失望了,他有些内疚,但更多的是他坚信将来他一定能成为漫画家,即使目前被人“误解”。于是,我决心用他“仅存”的“内疚”之感来点亮他的人生“志向”,耐心的寻找与之交流的恰当时机。终于,在一次课间间隙,他依然在看着漫画书,我递上一套从淘宝邮购来的日本知名励志漫画《棒球英豪》全集,转身离去。几天后,他主动来到我的办公室,手里提着一大书包漫画书,让我替他保管,直到他考上大学为止。如今,这名同学早已经大学毕业并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虽创业艰辛,但却乐在其中。我想,当初我如果没有足够耐心,这名同学的理想之路很有可能要付出更加辛酸的青春代价。

三、责任心是教育产生共鸣的“催化剂”

世人习惯把各种赞美之词毫不吝啬的送给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的蜡烛”等等。可曾想,教师及其家庭成员为这些殊荣而默默无闻奉献几何?其中艰辛局外人谁能真切体会?

奉献是好事,是大力值得提倡的事,本无可争议,但是如果怀着一颗较高层次的责任心会让奉献变得更加值得,让奉献更能发挥能量。

教师的责任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绝对不是早来晚走、抛儿弃女、累倒在工作岗位这么“直白”。

我所理解的责任心,首先就是对学生的前途负责。不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不应把自己划定在无责任的真空地带,对单个学生成绩的起伏漠视,甚至归咎于其他因素。而是应该课上课下统一,杜绝下课走人的现象,认真钻研教材,杜绝匆忙上阵,还应克服懒惰,消除不良情绪。

其次是对所有学生负责。偏爱优秀生不自觉疏远后进生的现象客观存在,但是教师决不能对后进生进行任何形式任何借口的人格侮辱,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而我认为“贤俊者更需鞭策,顽鲁者亦当不弃”。

再次对传授的知识负责。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含糊不清,心理学中的“首因效应”有力证明了传授知识的不可逆性。这就要求教师打铁还需自身硬,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横向学识,更要有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让学生首先能站在一个高度来审视知识网,进而学习知识点,最后打造一个灵活高效的知识堡垒。

上一篇:熄灯后宿舍说话检讨书下一篇:班上开卷的辩论会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