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2024-08-0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共11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篇1

四、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在教学上要把握几个原则。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教学之中,不但要服从一般性的教学原则外,还要把握下列几个原则:

1、学会学习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目标定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能力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掌握有序的学习途径,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定位,能使学生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2、任务适当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启动就是“任务”的建立和下达,建立难度适中的任务关系到该模式教学的成败.这个任务应该是学生通过适当努力能够完成的。所以任务设置要适当。

3、学用互促原则任务驱动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是通过“用”来促进“学”的,用然后知不足,用然后学,学以致用,学用互动,相互促进.4、合作交往原则在教学中要注意个体探究能力的差异。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合作探究结合起来。提供三个学习空间,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鼓励提出不同见解,使教学方式变成更为生动、活泼的全员探究合作教学。

5、教师参与原则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袖手旁观,应参与学生的讨论。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1)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教师要制定好策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求知欲。由于每个班的学生都存若干层次,尊重每一位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2)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教师一是参与讨论,在众多问题中能筛选提炼出最适合某个或某类学生探究、积极思维的问题。二是在学生的众争纷议中能恰当地梳理,进行必要的引导。(3)教学活动中调节与组织者。调节好三个学习空间的转换,控制好个别研究和集体讨论的步骤、节奏和深广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思维。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篇2

“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 ”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 实践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其知识点多、散、碎, 学生完全掌握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授课中必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敢于实践, 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 最初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 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具备以下特点: (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再是主导, 知识内容的教授和进度的把握也不由教师决定, 而是学生根据任务决定学习的内容, 把握进度, 教师只是起辅助指导的作用。 (2) 课堂教学内容不再以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 而是以“任务”为线索, 以“子任务”为模块,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 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 任务驱动教学法, 不但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学习动机, 让学生主动去分析任务, 发现问题, 想办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 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由“学会”到“会学”, 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 (4)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 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 结合教师的引导、交流, 使他们能够在讨论中理清思路, 相互取长补短,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共同去解决问题, 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和合作意识。

二、《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 》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 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其知识点多、散、碎。授课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根本出发点,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擅于总结、敢于实践。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特点非常契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点多, 涉及到的元器件种类繁多, 要一一记忆有很大的难度, 而且元器件之间还非常容易混淆,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 可以指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元器件的工作原理, 区分这些元器件的不同之处, 在应用实践中加深对元器件的认知。另外,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中涉及到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单纯的教学只能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 真正的掌握需要学生们在实践中去摸索,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过程中学习, 加深对多零散知识点的理解。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 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任务的设计是授课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 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任务的设计必须根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

一方面, 在教学时, 将内容设置成一个个综合任务来教学, 学生在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 自主学习, 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起来, 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同时对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异步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可以将任务分解, 每位学生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 共同完成一个综合任务, 这样学生在共同完成一个综合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互相讨论, 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学习, 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 “数字电子技术”的元器件总类比较多, 构造原理、功能各不相同, 记忆起来比较难。任务分配时注意任务需求式发布, 这样便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了解不同元器件的功能, 实践中实现不同的元器件可以设计同一个系统, 同时比较不同元器件设计出的系统的优点与不足, 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升华和梳理。比如, 在授课过程中, 先后会讲到译码器的原理和应用和数据选择器的原理和应用, 在应用过程中都涉及到函数产生器的设计。那么, 反过来先提出函数产生器的设计任务,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 让他们自己去挑选元器件, 采用不同的逻辑器件, 完成函数产生器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 不但学习了函数产生器的设计过程, 同时加深了对译码器以及数据选择器的理解, 在比较中学习, 能够为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 任务要求要明确, 要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对于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 本身包含着是电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学生首先要明确任务需求, 根据需求分析去设计方案。所以, 目标过于笼统、抽象, 学生很难分析安排实践步骤, 会无从下手。任务还需要易于操作, 保证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 真正掌握学习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实践验证意义。在任务设计中, 可以有意识地将问题的分析、设计、仿真验证、实物完成作为一个整体。这样, 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最终灵活地应用知识;同时还可以和别的课程融会贯通,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 任务的难度要由容易到困难, 有层次;任务数量要适度, 不能过多或偏少。过多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会让学生有挫败感, 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少, 达不到课程目标, 学生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知识。设计任务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安排难易度不同的任务, 确保安排给学生难度适中的任务。太难的任务会打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 让学生望而生畏, 无法充分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能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容易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学习知识, 达不到深入学习的目的。要注意给学生留一定的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同时, 教师要注意安排的任务数量要适中, 确保学生在规定学习时间内能够完成, 既不能因任务少造成学生盲目乐观, 又不能因任务过多使学生产生不能及时完成而产生的挫败感, 从而对数电课程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共同协同完成任务, 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强化知识,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 数字电子技术的任务安排要便于评价, 易于检查、考核, 最好有明确的结果, 最好是以系统设计的方式, 一个一个的电路系统设计来安排任务, 通过任务分析、变量确定、逻辑功能表、真值表、卡诺图化简、逻辑表达式、逻辑图、波形图这几个环节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避免学生一错到底, 及时进行修正, 改进薄弱环节。

数字电子技术有很好的仿真环节, 通过QuartusⅡ软件平台可以进行设计仿真, 验证任务的分析和设计结果, 让学生们自检任务完成的程度, 并及时进行更正修改。另外, 可以提供一些项目的子模块让学生参与, 锻炼学生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体会

1.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应围绕课程教学目标, 任务要具备综合型, 要有针对性、趣味性, 能够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以及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交通灯的电路设计具有典型性。任务要有实用性、可操作性, 任务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和中心, 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任务驱动法的特点是学生目标的驱动下, 分析问题, 带着问题去学习,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 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辅助作用, 不要对学生有过多的干预。在数字电子技术任务安排后, 因为数电的课程特点, 很多电路设计方案并不是唯一的,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尝试各种方案, 不要帮助学生去定方案, 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总结出问题, 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最后一点实践体会是:能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以前, 我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但是忽略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 我发现很多同学会学不会用, 不懂得如何去分析问题, 将知识点连贯起来解决问题,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 通过探究式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电子技术基础 (数字部分) 》课程教学中, 符合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特色, 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实践技能, 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7) :57-59.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篇3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003-02

计算机应用课程作为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必设课程和重点课程,它以高速发展性、综合性、理论知识的枯燥性成为制约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难点,我作为一名计算机课程的任课老师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这一点,为了课堂教学更好开展,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授课中必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所学知识真正能够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学习中。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比较适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下面我结合自己教授的《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工作谈一下有关“任务驱动”的看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具备的特点

1.“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2.课堂教学内容不再以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3.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但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去分析任务,发现问题,想办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由“学会”到“会学”,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

二、计算机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计算机课程教学注重实际操作,是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点多、散、碎。授课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根本出发点,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擅于总结、敢于实践。计算机课程教学特点非常契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以我现在给学前教育任教的《课件制作》为例,如果只是在授课过程中将教材中每个设置操作硬性的示范给学生,那么可能一年后学完整个课程,学生也不能做出一个完整的幼儿教学课件作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指导学生主动去学习PPT的设置操作,真正理解设置操作在实际任务中的应用;另外,课件制作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中还涉及到一节幼儿教学课件的流程设计,单纯的教学只能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的掌握需要学生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中学习,加深对各设置操作的理解应用。

1.任务设计联系实际,贴合专业。任务的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尽量与学生以后的工作紧密联系。在授课过程中,将要讲解的操作设置成一个综合任务,学生在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这样将各设置操作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同时对各操作点能够灵活运用,比如,在讲解《课件制作》中有关动作路径和触发器的操作时,我以一个让小朋友认识图形的课件“图形找家”为引导,带领学生分析课件中所用到的操作,然后将课件中的任务进行分解,各学习小组中的每一名学生成员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每组共同完成一个综合任务,这样学生在共同完成一个综合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互相讨论,将操作点串联起来学习,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

2.任务难度适中,保证课堂学习成就感。过多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和课堂容量,会让学生有挫败感,达不到理想的课堂效果,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少达不到课程目标,学生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知识。每节课上都保证学生能完成一个设计任务,看到具体的设置效果,保证学生上课时的学习成就感。在《课件制作》讲解动画设置时,我首先以一个“夜空”作品在其中设置简单的星星闪烁和月亮摇晃的动画,通过这个作品给学生讲解动画设置的一般操作,然后通过“红绿灯”的作品让学生运用简单操作完成一个复杂的作品,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基本操作方法也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完成具体任务,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体会

“任务驱动”教学法抛弃了以往学生跟着教师指挥棒转,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大胆尝试、自主探索,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十分有益。任务驱动法的特点是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分析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辅助作用,不要对学生有过多的干预。在《课件制作》课程中,很多任务设置效果并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尝试各种设置方法,不要给学生固定设置方法,要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总结问题,让学生学会对操作设置的灵活运用。

四、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篇4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实践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点多、散、碎,学生完全掌握这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授课中必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最初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具备以下特点:(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知识内容的教授和进度的把握也不由教师决定,而是学生根据任务决定学习的内容,把握进度,教师只是起辅助指导的作用。(2)课堂教学内容不再以以前的“知识点”为线索,而是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3)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但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去分析任务,发现问题,想办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且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由“学会”到“会学”,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4)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结合教师的引导、交流,使他们能够在讨论中理清思路,相互取长补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同去解决问题,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和合作意识。

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集知识与技能为一体,实践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点多、散、碎。授课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根本出发点,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擅于总结、敢于实践。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特点非常契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点多,涉及到的元器件种类繁多,要一一记忆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元器件之间还非常容易混淆,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指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区分这些元器件的不同之处,在应用实践中加深对元器件的认知。另外,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中涉及到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单纯的教学只能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的掌握需要学生们在实践中去摸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过程中学习,加深对多零散知识点的理解。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任务的设计是授课老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任务的设计必须根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

一方面,在教学时,将内容设置成一个个综合任务来教学,学生在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同时对知识点能够灵活运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异步时序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可以将任务分解,每位学生完成其中的一个步骤,共同完成一个综合任务,这样学生在共同完成一个综合任务的过程中就可以互相讨论,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学习,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

第三,任务要求要明确,要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对于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内容,本身包含着是电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学生首先要明确任务需求,根据需求分析去设计方案。所以,目标过于笼统、抽象,学生很难分析安排实践步骤,会无从下手。任务还需要易于操作,保证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真正掌握学习内容。

数字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具有很好的实践验证意义。在任务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将问题的分析、设计、仿真验证、实物完成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学生可以逐步深入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终灵活地应用知识;同时还可以和别的课程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四,任务的难度要由容易到困难,有层次;任务数量要适度,不能过多或偏少。过多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会让学生有挫败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少,达不到课程目标,学生无法深入系统地掌握知识。设计任务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安排难易度不同的任务,确保安排给学生难度适中的任务。太难的任务会打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让学生望而生畏,无法充分调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容易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学习知识,达不到深入学习的目的。要注意给学生留一定的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意安排的任务数量要适中,确保学生在规定学习时间内能够完成,既不能因任务少造成学生盲目乐观,又不能因任务过多使学生产生不能及时完成而产生的挫败感,从而对数电课程学习产生负面情绪。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共同协同完成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强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数字电子技术的任务安排要便于评价,易于检查、考核,最好有明确的结果,最好是以系统设计的方式,一个一个的电路系统设计来安排任务,通过任务分析、变量确定、逻辑功能表、真值表、卡诺图化简、逻辑表达式、逻辑图、波形图这几个环节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避免学生一错到底,及时进行修正,改进薄弱环节。

数字电子技术有很好的仿真环节,通过quartusⅱ软件平台可以进行设计仿真,验证任务的分析和设计结果,让学生们自检任务完成的程度,并及时进行更正修改。另外,可以提供一些项目的子模块让学生参与,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体会

1.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应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任务要具备综合型,要有针对性、趣味性,能够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和难点。比如,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以及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通灯的电路设计具有典型性。任务要有实用性、可操作性,任务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和中心,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任务驱动法的特点是学生目标的驱动下,分析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辅助作用,不要对学生有过多的干预。在数字电子技术任务安排后,因为数电的课程特点,很多电路设计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尝试各种方案,不要帮助学生去定方案,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总结出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最后一点实践体会是:能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以前,我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忽略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会学不会用,不懂得如何去分析问题,将知识点连贯起来解决问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篇5

项目教学法在Java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Java程序设计作为Java项目开发的基础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掌握Java语言的基础语法、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理念,能够用Java语言编写出较为复杂的程序,与后续的课程,如数据库技术、JSP技术等共同开发符合实际需求的应用系统。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反映,对于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程序的编写感到茫然。因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这与系统开发中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的素质教育不能同步。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结合实际,利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协作精神。

第 1 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篇6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设置成一个问题,在讲授前先向学生提出,让同学牵着问题去学习,在分析解决的同时掌握到新的`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其中一次课“排样设计”的教学进行举例说明.

作 者:秋艳 杨印安 作者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4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5)分类号:G71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 工程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篇7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程

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简介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堂教学目标物化为具体任务, 通过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交流, 梳理出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新旧知识点, 探讨细化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 最终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 从而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我校教师近一年的实践, 证明在使用该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参与度明显加深, 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确立。

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2.1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以相关的“知识点”为线索, 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子任务”为模块来组织教学内容, 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2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 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 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 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

2.3 能力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任务”来引导学生自学,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 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们进行的讨论、交流, 使他们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施

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需要突出的是任务的完成, 始终将相关的“任务”置于教学过程中心地位, 强调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各种“任务”

(1) 课题来源:本论文为河北省教育厅课题《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课题号:z2010329.

所以其应用实施分别为设计任务、分析、解决任务、任务评价三个过程。这样的模式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够明确学习的目的, 在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后, 进一步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并努力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宗旨, 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逐一说明建构“任务驱动”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

(1) 设计任务: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任务, 通过各种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思考的兴趣, 使学生真正从内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以积极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来驱动学习, 并能够自始至终维持浓厚的兴趣。可以通过向学生说明最终的目的或展示最终效果, 使学生了解最终目标。这样安排可以减少盲目性, 提高学习效率。

(2) 分析、解决任务:总体的目标应该根据需要进行步步分解。学习毕竟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 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资源。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性, 有的知识可以由教师提示、讲解;有的知识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指导, 但应尽量避免直接告诉答案, 首先要求学生尽量从教材和帮助菜单中获得答案, 也可以参考相应的案例等。总之, 提倡学生的动手尝试、同学间互相帮助、请教老师等多种方式来学习, 所以教师应及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作必要的讲解或提示, 发现有创意的方案、归纳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汇总, 程度较好的同学, 应鼓励他们去“改造”和“创新”任务, 为任务评价阶段做准备。

(3) 任务评价: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很强,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即所学知识的评价,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 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 还可以使得他们了解其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 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的点评要起到引导, 激励的作用, 充分尊重学生的原创性和思想。

总之, 通过上述三个主要的步骤, 通过问题的解决以及相互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完成本次任务的学习收获, 对本课、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汇总, 并且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大多数同学提供模仿性的练习题, 用以巩固所学知识, 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比较开放的、能够让学生去探究、去形成和体现个人观点的练习题, 提升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4 对此模式引用过程中的思考

采用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使用, 一方面,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可以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 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任务的方式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在完成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总结。因此该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基本是成功的。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有待改进的地方, 如任务设计阶段, 所设计的任务多样性不够,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 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时, 要注意与其他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学生技能,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丽, 陈青, 等.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现[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郭芳.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

[4]李克东, 谢幼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J].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5]J.A.纳格利尔里, J.R.柯尔比.认知过程的评估[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胡晓红.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J].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篇8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汽车专业教学 实践 探索

汽车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汽车专业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能更好地满足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实际需求。下面我们就对任务驱动法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一、注重科学的任务设计

1.任务目标的明确性

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目标引导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因而任务目标的设计应确保具有明确性,并通过细化,将其融入到各个阶段性目标当中,让学生通过对阶段性目标的逐步实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目标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递进性,如在自动变速器模块教学时,总的任务是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有四个分任务,一是零部件结构认识,包括零件的拆装顺序、零部件作用;二是自动变速器的各挡变速路线;三是自动变速器各挡油路;四是自动变速器的检验。四个分任务从最基本的认知开始逐步到最后的设备检验,逐层递进。学生在完成四个分任务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对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这一总体任务的应对能力,从而实现良好掌握专业技术与提升实践能力的目标。

2.趣味性与可操作性

任务的设计一方面要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应用到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热情,并让学生在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后,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并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任务设计的层次性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不同学生之间在基础和能力水平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应采取分层教学的思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任务中获得提升。如在发动机拆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基础层次任务设计为所有学生按要求进行普通发动机的拆装,而针对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提高层次任务可以设计为拆装可正常运行的发动机,还要保证组装完成后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二、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组织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效果主要是在教学组织环节实现的。教学组织环节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有效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创新,决定着任务驱动教学能否获得成功。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组织应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基础,设计“引导—尝试—交流—巩固—总结”的阶段性组织策略,通过不同阶段的组织教学逐步使学生经历“不会—会—掌握—巩固—提高”的能力提升过程。通过任务的驱动及教师的全程引导,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在实际的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任务目标及要求,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激励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实践操作,并要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的普遍难题与共性问题,针对性进行统一示范和重点问题的指导,对个别学生的问题也可进行单独指导,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接下来,教师应在实践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经验、分享收获,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在学生的交流中实现学生能力整体加强;在完成讨论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掌握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实践操作,并且提高实践操作的要求,帮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最后,教师应及时做好教学的总结,进行主要知识点的回顾,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性,实现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真正目标。

三、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科学的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进一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在汽车专业的任务驱动法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注意将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与水平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并从学生多方面能力角度综合进行评价,确保对任务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此外,科学的任务评价应能够对学生发挥激励作用,并能够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使学生对下一次的任务教学充满期待,在确保学生准确掌握当前阶段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为未来的教学活动开展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娅,高宏超.关于汽车专业课职业任务驱动型教学任务设计原则[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篇9

作者:黄顺 李臻 孙雪 徐明 黄蕊出自: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

2日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当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上的改革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高职园林技术专业 园林规划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法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改革

Application of Task-driving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Reform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ng shun, Li zhen, Sun xue, Xu ming, Huang rui, Suzhou Poly-techn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215008)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which belongs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echnique major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hina, the thoughts and measures of the Task-driving teaching approach’s reform in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curre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essay, working in the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activities, putting the ability-based of students at the first position and regarding typical tasks as carriers.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Technique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ask-driving Teaching Approach, Typical tasks, Reform

园林规划设计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城市各类园林绿地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求与步骤,能够读懂园林设计方案与施工图纸,学会常见中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及文本制作的手法。学好园林规划设计既是对园林技术专业基础类课程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的核心技能,同时也是景观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证的主要内容,还应具备合作共事、业务洽谈的社会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然而,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调查,发现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基本仿效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设计岗位的人数不足30%,难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因此,研究和创新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以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方针与政策为理论依据,结合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实际情况,拟就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初步探讨。1.存在问题

1.1课程目标定位问题

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各学校制定的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尚欠成熟,多数学校制定的大纲与本科院校差别不大,在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课时分配上前者占的百分比较大。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校在制定课程目标时,认为高职学生学制比本科少,因此将总课时由原来的120压缩到了80左右,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只好缩减了课程的实习时间。1.2课堂教学组织问题

在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演者,一般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板书什么,学生记录什么,忽视了学生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氛围、思考问题的深度完全由教师决定,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就是传统上的“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无味。

1.3教师专业能力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创造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现阶段,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多数是近几年刚毕业的园林本科生或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硕士生,缺乏在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往往以教材为中心,难以按照职业活动的过程和要求有效组织教学。

2.改革思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应该尝试采用以校企合作的生产项目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紧密结合景观设计师职业资格考核要求,将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园林设计项目,以项目为单元、以“典型设计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是近几年从德国引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模式,即“任务驱动教学法”,又称“行动导向教学法”。它打破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及课堂为中心的模式,通常按“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三大步骤组织教学,在此过程中不但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目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帮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还可以锻炼他们合作共事与协调的能力。

3.改革措施

3.1 制定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标准要打破传统的课程大纲框架模式,应以生产实践中的工作内容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进行编写。为了提高课程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意义,建议采用表现性目标表达方法,即用学生所能表现出的实际行为来表述课程目标。比如“掌握校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方法”,这是传统的表述方式,按照表现性目标的要求,它应表述为“能准确说出校园绿地规划的特点、原则、方法,并且能独立完成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图纸的绘制,能熟练编制设计说明书”。基本格式为“能(会)+程度用语+动词+学习对象”,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准确”、“独立”、“熟练”、“正确”等。

3.2 设计“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提出的“典型工作任务”应与相关企业制定的生产目标、生产流程相对接,并经过筛选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组织到教学中。如讲述“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设计”时,可将其划分为“中、小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大专院校绿地规划设计”、“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医院绿地规划设计”、“机关单位庭院设计”等几个规模适度的工作任务。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这些典型的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相关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课的比重,并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园林设计师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基本一致。

3.3 彻底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实施课程改革的策划者和实践者。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而实质上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创造性很强的课程,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从做中学,真正明白“先行后知”的道理。根据笔者多年一线的教学经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此课程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将完全从“授”转变为“导”,教师是问题的策划者,是任务的提出者,是方法的引导者,是活动的组织者,是形式上的主持人。课堂学习内容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园林企业的生产实际,熟悉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过程,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促使教师从学校走向生产实际,通过各种方式跟踪园林行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3.4 制定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试方式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等,这种考试模式,使学生学习变成了一种应付考试的学习,很难评价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根据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制定考核体系应以对应的职业标准为依据,目标评价与课程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模式,其中实践考核成绩不少于50%。同时关注考核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平时作业、设计实训、技能操作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5 做好“任务驱动型”特色教材的开发

特色教材开发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而编写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配套的高职教材乃当务之急。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掌握各类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的手法,因此我们应结合实例有目的地制定一个一个的设计任务,通过完成这些设计任务,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新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打破传统以学科体系为主的模式,具体可按照“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的思路和框架形式组织编写。

(1)提出任务:对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而言,“任务”的提出不能简单的来自于实践中的某个设计项目,而是应对同类多个项目进行综合与提炼,然后设计出一个真正能将教学目标贯穿其中的“任务”。也就是说这个“任务”应源于生产实践,且高于生产实践,既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又高度概况必需的知识点。

(2)分析任务:任务的分析一定要有导向性,通过分析任务把相关的知识点引出来,不要求知识的体系性,而应该是以“实用、够用、解决问题”为基本原则,尽量避免长篇大论,可将一些联系不紧密但学生又必需掌握的知识,包括行业新增的规范、标准附在章节后以“知识链接”的形式进行补充。

(3)实施任务:在任务实施部分我们应根据生产实践中的真实操作过程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如在编写“校园绿地规划设计”时,可按“校园绿地的调查研究”——“编制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校园绿地总体规划设计”——“校园绿地局部详细设计”——“图纸表现与文本制作”几个阶段进行划分,体现教学与生产的统一,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在我国高职课程改革中还刚刚起步,要深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关键要落实到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上,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答案。

参考文献:

[1] 李志宏,王伟,李津石.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4(01)

[2] 李青松,马春真.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3]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8(4)[4] 郭舜.浅谈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5] 杨学成,林云,徐正春.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篇10

邵祝燕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杭州 310053)

摘要:设计了多种适用于医学高职高专学生认知特征和学习规律的集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与医学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目的是为了增强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关键词:任务驱动;医学;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Design and Practice “task-driven”teaching model of basic Computer in Medical Vocational colleges

Shao Zhuyan(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Abstract:Many related tasks were designed to integrate knowledge,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which should be applied to medical vocational students,we teach in the way of task-oriented teaching model.The purpose is to strengthen medical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mprove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skills.Key words: The task drives;Medical science;Basic computer

医学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医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但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普遍还存在着以下弊端:理论课“满堂灌”,枯燥无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走上工作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差等。面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在近9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摸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探索,于2009年在我校逐步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1何为“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所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分析任务并给出完成该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任务驱动方法的采用,使教学内容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方法的采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老套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若干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建构[1]。2 任务的设计原则

对Excel、PowerPoint、Access、FrontPage、Internet教学内容分别设计为一个综合性任务,设计的原则是跟学生的医学工作相关的开放性任务,再把综合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的子任务,子任务的设计原则是包含大纲所要求的所有知识点,最后同学上交完成的任务。任务在设计上注重把能力的培养放在主要位置,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教师或同学获得帮助,另外安排一定时间,教师组织课堂及时交流、展示和讨论,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及时做出反馈、评价。例如:让学生制作一个与专业相关的网站,要求网页上设置有滚动字幕、背景图片及背景音乐等网页元素,设置相关的动态效果及超链接等,其它由学生自由发挥。在设计PowerPoint演示文稿任务的时候,给定综合任务及子任务要求,其它由学生自由发挥并组织小规模的班级PPT比赛等一些实践内容设计。

最后通过不断摸索总结研究设计得到一套适合于医学高职高专学生认知特征和学习规律的与医学相关的基于开放性典型工作任务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实践,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 3.1 教学内容

对于要从事医院管理和医院临床等工作的学生来说,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最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学习并熟悉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各项基本功能,了解和熟悉现代化医院的业务运作流程是非常有必要的[2-4]。

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内容设计上除了Windows、Excel、PowerPoint、Access、FrontPage、Internet综合任务教学内容外,另外还增加了“基层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教学内容。根据我校自编教材《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教学中以浙江飞易特公司的1+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1HIS)为实验内容进行操作。该系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操作简便、快速,软件界面通俗易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医院成功实施。该系统俗称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适用于中小医院、乡镇、私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通过该教学内容的安排,目标是使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临床实习和入职工作,缩短适应工作的实间,为医疗单位输送合格人才。3.2任务的具体设计及实践

以下以PowerPoint2003软件操作举例来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具体设计与实践:本操作软件的综合任务的设计是要求学生制作完成一个与自己医学专业相关主题的演示文稿,表1中列举了演示文稿的综合任务设计及分配的8个子任务,表2列出了综合任务中“动画设置”子任务的8个具体要求。表2中子任务的设计特点是根据教学大纲内容给出具体要求,但是具体每个学生可以选择设置不同的内容与效果,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开放性的演示文稿任务,最后每个同学交上来的作品都是唯一的,但都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保每个知识点的掌握。

表1 演示文稿“典型工作任务”设计 设计一个与自己医学专业相关主题的演示文稿,包括以下8个子任务:(附考核分数)一 创建演示文稿子任务(10分)二 幻灯片板式设计子任务(10分)三 幻灯片格式设置子任务(20分)

四 幻灯片中对象元素的插入操作子任务(10分)五 动画设置子任务(20分)

六 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子任务(10分)七 演示文稿超级链接设置子任务(10分)八 页面设置子任务(10分)

表2 演示文稿典型工作任务 “动画设置子任务”设计

五动画设置子任务设计 子任务的设计也具有开放性特点:(附考核分数)1.2.3.4.5.6.7.8.对任意一张图片设置“进入”动画效果(2分)对任意一张图片设置“强调”动画效果(2分)对任意一张图片设置“退出”动画效果(2分)

对任意一张图片设置“动作路径”动画效果,并设置动画出现的方向及速度(3分)

对其中一个动画效果设置动画的声音(3分)

对其中一个动画效果设置动画播放后的效果(3分)设置其中一个动画开始的方式(3分)

任选一张幻灯片设置任意一种动画方案(2分)

3.3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法往往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测试与评价不够,不能全面测评学生的实践技能。基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合的考核方法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因此,我们采用“任务评价”的考核方法,即对每一章完成的任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由三块内容组成:最终作品的考核、子任务的考核及学生互评,对于三个考核内容分别设定一定的比例,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对于最终作品的考核,考核方法为对额外完成的一些操作内容以及作品的整体性、美观性等进行考核。子任务的考核采用量化评价的方法进行考核,根据每一项完成的情况评定成绩。首先制定量表,定制的原则是根据“对评价起重要作用的要素”以及任务的重要性、难易度进行量化,例如表1中对于演示文稿的制作共分8个子任务,先对每个子任务进行考核分数分配(如表1),再对每个子任务的具体要求分配考核分数(如表2)。“任务评价”考核方法注重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操作能力的评价,重视考查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4 教学成效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每次评出优秀任务进行课堂展示,通过比较学生作品整体质量提高明显。(2)对我校笔者任教的2009级护理0949—0952班和药学0964—0967班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药学班作为试验组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护理班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以浙江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成绩的平均成绩、通过率及优秀率为对比项,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接受“任务驱动”教学的药学0964—0967班的通过率及优秀率明显要高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组。表3 接受两种教学方式的计算机一级考试结果的比较

试验组(115人)对照组(121人)平均成绩 75.75 67.28

通过率 95.65% 80.67%

优秀率 19.13% 5.04%(3)对于接受任务驱动教学的115名学生做抽样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12份。其中93位同学更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法,只有19位同学选择传统的授课方式。98位同学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更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以医学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每次学生完成任务后都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每个作品都是唯一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同学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成效明显。因此,该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实践能力,更是努力为医疗系统培养合格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温超.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网页设计》课程“层次推进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6):594-597.[2]李包罗.医院管理学-信息管理分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埃森哲咨询公司.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R].2008.[4]王世伟,周怡.医学信息系统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附:

作者简介:邵祝燕(1977-),女,浙江杭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科研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篇11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在“任务”的设置上要适当

所谓适当的“任务”,是建立在对学生的了解之上的,让学生通过适当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程序语言设计相对较难,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也是多方面的,相对于其他学科也有其独特之处。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地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容易感到厌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

根据学生的现状,本人把任务设计成几个有一定联系的几个任务。按进度分别提出:请你给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请你给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正确的显示“OK”,错误的显示“wrong”;请你给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每套10道题,每题正确的加10分,错误的不给分,并计算总分等。

当第一个任务提出时,学生都觉得很简单,但无从下手。本人围绕这个问题先开辟“有意义接受学习空间”,进行必要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也显得特别认真。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在教学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一个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步骤,有时先开辟“有意义接受学习空间”,围绕具体任务进行适量的概念教学和举例讲解,或开辟“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协作学习空间”,学生来完成任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目的是的通过完成任务,掌握学习内容,学会学习,培养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索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适时在班级交流,发现新思路,推广新思路,鼓励创新。教师进行比较、评讲、归纳,或由计算机执行,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引导交流,共同进步。如:

在读语句和写语句教学时,在教学前先提出一个任务,即:“请你给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围绕这个任务,讨论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程序需要提供的功能,需要通过那些途径来实现:出题显示要用一个写语句;出题要一个随机函数;回答问题要用一个读语句;答案显示也要一个写语句。

然后介绍读语句和写语句的格式及其功能、介绍随机函数。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上的例题;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或查看学生在电脑上的执行情况,或参与一些学生的讨论或探讨,发现问题,个别问题的个别回答,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在全班回答或讲解。

就在完成本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提出了正误判断问题,一次练习做多个题目等问题。由学生导引出了后续问题。“请你给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正确的显示‘OK’,错误的显示‘wrong’”。这是条件语句教学时的任务。循环语句教学时,任务是:“请你给学生编写一个加法练习程序,每套10道题,每题正确的加10分,错误的不给分,并计算总分”。数组教学时,提出对自己及班级的成绩进行统计的任务。

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感觉到编程是一件实用和有趣的事。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在用的需求下学,学以致用,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在前面提到的条件语句的教学,按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孤立地介绍有关概念,而是将同学们所关心的正误判别问题加以解决。这样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在教学内涵上是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的

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技能型知识,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能适合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紧紧围绕这一既定的目标,学习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在上述第一个任务进行时,就有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将逐步消除对编程的畏惧,还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供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三个学习空间,也鼓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采用这种方法,伴随着学生的是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将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主体

的基本要求。学生是有自尊心和活生生的、不断成长中的人。他们需要理解、尊重和鼓励。让学生主动而不是被动地学习,学会学习,获得主动的活泼的发展是素质教育教学观的核心所在。

上一篇:餐厅述职报告怎么写下一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顶岗实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