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24-08-30

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通用9篇)

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1

秦建华

时下,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曾在农村工作中打头阵的民兵队伍现状如何?笔者在自己工作的乡镇——秭归县归州镇做了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得出了农村民兵工作“七分成绩三分不足”的结论,“三喜三忧”。

一、民兵工作七份成绩,令人三喜。

一喜民兵工作受到基层党组织的重视。近年来,归州镇党委始终坚持“党管武装原则”,镇委书记任民兵营教导员,村支部书记任民兵连指导员,11个民兵连长全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党管民兵”、“一把手”抓民兵建设成为全镇雷打不动的制度。镇委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的“议军会”,把民兵预备役工作纳入党委重要的议事日程,为民兵建设排忧解难,保驾护航。村党支部每年也至少召开一次“议军会”,审议民兵工作计划,安排落实阶段性工作。2008年,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主持下,全镇共调整连、排两级民兵干部10余人,为民兵连安排了专门的工作经费。各村党支部共组织民兵开展活动10余次。周家湾村党支部发动民兵参与火石岭滑坡现场执勤,官庄坪村党支部组织民兵参加村级道路修建等,党支部对民兵队伍的信任和重用,提高了民兵组织的地位,加快了民兵队伍建设步伐。

二喜阵地建设有了大改观。由于抢抓移民迁建和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的机遇,归州镇民兵“一室一家”阵地建设有了大起色。

一是硬件设施有了大改观。11个连队均具备了较好的办公条件,普遍具备了“五大件”:房子、牌子、旗子、柜子和桌子,办公室平均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从2005年开始,各村每年按5%到10%的财政转移资金落实民兵建设,部分库区村实际投入的经费超过了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10%,香溪村2006年、2007年均超过13%。目前,六成连队办公有“五有”:一有固定电话,二有纸、笔等文化用品,三有报刊杂志和书籍,四有木椅、沙发,五有水瓶、热水器。官庄坪、向家店等7个村还有值班休息室。11个连队的固定资产(不含房屋)平均在0.5万元左右。

二是办公室布置较规范。该上墙的上墙,该上桌的上桌,该进柜的进柜。一是职责和制度上了墙。各连队 办公室墙上均镶嵌有连长、指导员职责牌和“民兵活动制度”、“外出民兵双向联系制度”、“民兵政治教育制度”等制度牌,开辟有国防教育专栏、民兵学习园地和科技兴村黑板报。2007年,每个连队平均办国防教育专栏3次,办学习园地4次,办黑板报5期。二是报刊杂志上了桌。《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等专业杂志成了连长案头的必读物。三是资料进了柜。连队不断加强对资料的规范整理。基干民兵花名册、普通民兵花名册、退伍军人花名册、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人员花名册、预征对象花名册和专业分队人员花名册等“六册”全部装订成册进了柜。去年,镇人武部对连队档案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合格率100%。部分连队根据工作需要还作出了特色布置。屈原庙村在办公室设立了民兵政策法律咨询处,周家弯村设立了外出民兵回访记事簿。

三喜民兵队伍素质有了大提高。

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归州镇民兵建设紧紧围绕“组织健全、思想教育、干部素质、活动制度和任务落实”五大目标开展工作,民兵队伍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一是民兵干部素质在优化调整和教育管理中得到提高。近年来,归州镇根据“政治合格、军事过硬”和年轻化、知识化等标准,不断对民兵干部队伍优化调整。目前,现任连长均为中共党员,平均年龄34岁,全部为高中和中专以上学历,90%以上参加过军训,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排长中退伍军人已经占到总职数的70%。镇人武部狠抓民兵干部的教育管理,每季度召开一次连长工作会,组织连长学习、讨论,努力提高连长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民兵干部处处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3年来,3名连长2名排长被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3名连长被评为镇农村优秀干部。

二是一年一度的民兵整组和民兵政治教育活动,使队伍结构更趋合理,人员素质全面提高。全镇基干民兵55%为高中学历,普通民兵也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每年春秋两季,各村集中开展民兵政治教育活动。采用印发资料、请进来走出去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等方式,对民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民兵教育落实面在80%以上。

三是通过选派人员参加上级军事机关组织的集训,骨干民兵军政素质得到提高。由于强化带队的教育管理工作,参加集训的归州民兵训练成绩一直走在全县乡镇的前列。2006年,参加宜昌预备役高炮部队集训的归州民兵在武昌梁子湖高炮实弹射击中获得优胜奖,2007年,参加县人武部集训的归州民兵应急分队在全县军事比武中再获团体奖。

四是连队组织经常性活动整体提升了民兵素质。近年来,全镇民兵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移民拆迁点的执勤、参加街道社区的治安巡逻,参加文明创建和抢险救灾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在各村民兵连的组织下,先后有3700人次的基干民兵参加了彭家坡、向家店、周家湾、香溪等村的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基干民兵的危险到点率达90%以上。广大民兵在活动中思想得到洗礼,能力得到锻炼,道德素质、文明程度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2007年,在“3加1”文明家庭创建评比活动中,114户民兵家庭被评为“文明家庭”,占全镇文明家庭户的40%以上。镇党委书记、民兵营教导员谭建国在全镇文明创建表彰大会上动情的说:“我镇民兵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我们抓民兵工作就是抓生产力和战斗力的提高。”

二、民兵工作三份不足,令人“三忧”

一忧不平衡。一是工作不平衡,由于自然条件和重视程度的差异,各村民兵工作进展不一样,成绩有好坏。近三年,少数村对民兵工作的投入少,个别村甚至没有专门的民兵工作经费,没有组织一次象样的活动发挥民兵参建的作用。征兵“光头村”,先进连队、优秀民兵“空白村”,民兵工作任务“欠债村”时有出现。二是“一室一家”建设不平衡。受各种因素影响,“民兵之家”建设情况令人扼腕,“民兵之家”有名无实。“三无”是“民兵之家”的真实写照:一无固定场所,房门外加挂一块牌子就算“民兵之家”;二无文体设备,全镇没有一个连队有乒乓球桌、羽毛球拍等供民兵锻炼的体育器材,也没有供民兵健康娱乐的工具,更缺乏必备的报刊杂志和书籍。全镇每年为“民兵之家”订阅的报刊杂志平均不到1.5份,专门为“民兵之家”收藏的图书平均不到20册。三无活动。近三年来,全镇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一次“民兵之家”活动。

二忧人员外出。“墙上的连队”、“抽屉里的兵”等现象随着打工潮的加剧越来越突出。2007年,全镇外出务工农民近50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0%左右,而且多数为中青年农民,其中不少为在编民兵。据不完全统计,外出务工民兵占全镇基干民兵的40%,占普通民兵的50%以上。民兵大量外出,降低了民兵组织化程度,民兵集训、政治教育和各项活动常因“人手不够”而大打折扣。“拉不出、练不了、到点率不高”成了专武干部最头疼的事情。

三忧经费不足。支持民兵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各村当家人共同的苦衷。“一室一家”也好,平时活动也罢,没有经费什么也做不成。乡镇税费体制改革后,村里的经费越来越紧张。以人口最多拨付转移资金最多的向家湾村为例,全村村、组干部11人,去年拨付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只有4.1万元。除去干部工资等开支外,办公经费不足1.6万元,大村路远工作多,什么都要钱,运转的确很困难。而民兵工作相比计划生育等工作又显得“不紧要”,紧缺的资金自然不会轻易投到民兵活动中。同时,在不准举债搞建设的硬性规定下,村里实在是没有能力来建“民兵的家”。

三、对提升民兵工作的两点思考

制约民兵工作的因素很多,但瓶颈还是人员和经费问题。队伍要壮大、要稳定,人员是最基本的保证;阵地要巩固,活动要经常,专职干部和参建民兵的待遇要提高,经费是最基本的保障。稳定队伍、保障供给,是当前开展好民兵工作两项重要任务。

(一)、民兵建设经费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扶持。从目前情况看,依靠镇、村两级的投入是不现实的。“一室一家”的阵地建设所需资金缺口虽然不太大(按一般标准算,每村不会超过3万元),但镇、村两级财力有限,靠财政转移支付的那点资金简直是杯水车薪。当前,国家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不仅有基础设施的项目资金,农村文化、教育、医疗以及村组织阵地建设等都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如果把民兵阵地建设纳入国家对农村建设的扶持范围,按照“国家出大点、地方(财政)补一点、村里再筹一小点”的办法,“一室一家”的建设就不会在是一句空话。同时,力争把民兵活动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适当增加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额度,解决民兵日常活动所需经费的开支,增加民兵干部和参建民兵的待遇。

(二)稳定队伍要靠搭建平台、凝聚人心。农民外出打工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埋怨没有任何作用。民兵积极性高不高,要看连队组织有没有凝聚力。要解决“墙上的连队”、“抽屉里的兵”的问题,靠阻拦人员外出是不现实的。加强与外出民兵的双向联系,掌握他们外出的动态,作好他们“遥控”管理,特殊时期及时动员他们回家只是工作的一个方面。通过搭建平台,积极鼓励骨干民兵回家创业,也是稳定民兵队伍的有效办法。近两年,全镇通过工作,已经有10多名民兵能人放弃了漫长的打工生涯,回到家乡开始了新的创业,对还没有外出的民兵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从民兵的角度看,当“兵”有没有“劲”,还是在于活动是不是有意思,自己是不是受了益。这个益既有物质的,更有精神的。连队没有自己的家,民兵没有学习、娱乐的场所,平时也没有什么可以参加的活动,时间长了,很多人就差不多忘了自己还是一个“兵”。人们对民兵良好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那火热的场面上。因此,建好民兵之家,组织民兵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巩固、壮大民兵组织,造就一支“拉得出、能取胜”的民兵队伍。

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2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调查

衡南县位于湖南东南部, 全县总人口101.04万人, 其中农民85.4万人。衡南县新农合制度自2007年实施以来, 该项工作稳步开展, 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开创了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政府得形象的良好局面。为了更好地推进衡南县新农合工作, 笔者采取深入乡镇召开座谈会、走访部分医院和农民群众、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 就衡南县新农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1 衡南县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

1.1 缓解了农民群众的就医压力

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 全县参合率不断提高, 2009-2011年全县参合人数为66.39万人、75.44万人、75.76万人, 参合率达80.1%、91.1%、91.4%。受益面不断扩大, 2009-2010年从7.26%提高到9.37%, 人均住院补偿标准从654元提高到861元, 直接受益11.89万人次, 补偿医药费8640.68万元, 其中住院支出达98%以上。农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1.2 助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 参合农民大多选择就近医疗, 乡镇医院的住院人次明显增加, 仅2010年全县乡镇住院人数就占住院总人数的70.9%, 同比增加47.7%, 其中古山、云集、龙确、妇保院等4家医院增幅达200%以上。

1.3 促进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严格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管理农合基金, 全县没有出现重大基金风险。在调查的过程中, 绝大部分农民群众对新农合制度非常看好, 认为它是一件惠农利民的大好事。

2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政策宣传不到位

一是宣传方式不科学。目前衡南县采取的宣传方式主要是发放宣传资料, 且资料发放时间只局限于筹资初期阶段, 加之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以致实际宣传效果不很理想。二是宣传对象不全面。农民外出务工或举家外出的人员比较多, 造成宣传对象覆盖不全面。如洪山镇光辉村有340余人举家外出务工, 占全村总人数的16%。三是宣传发动不积极。个别镇、村干部认为, 多宣传多发动, 就需要投入更大的人、财、物力, 觉得不划算, 因而宣传发动不够积极。

2.2 筹资工作难度大

一是农民筹资积极性有待提高。在调查中发现, 由于不少农民对新农合的理解不透, 补偿期望过高, 以致出现了不信任、等待观望和被迫参合的现象。如洪山镇光辉村村民邓飞燕, 2009年在市妇幼保健院剖腹产花费1万余元, 按县卫生部门规定剖腹产只兑付400元, 结果与当事人的兑付期望差距太大。二是筹资时间太集中。新农合筹资时间主要集中在年底的11~12月份, 而这一时段不少农民外出务工未回, 村干部难以收缴, 等当事人回来时, 却已超过缴费时限。三是村干部情绪大。由于各乡镇大都硬性要求村里完成上级提出的参合率目标。因此除农民自觉自愿参合外, 都不同程度地以村级资金、村干部工资待遇或村里老板垫付, 不少村干部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很大。如:洪山镇光辉村三年共垫资11980元, 五塘村4000多元, 古城村33000多元 (老板垫付) ;松江镇月堡村5000多元, 东塘村3000多元, 高江村15000多元。

2.3 农民兑付不满意

一是对兑付方式不满意。由于在衡阳市区医院就医的参合群众都要到县农合办集中兑付, 这样就增加了往返车费、生活费、往返补办发票、补充证件, 增加了支出, 浪费了时间, 参合群众对此反响强烈。如洪山镇古城村一农民反映, 看一次病跑了3次才能办好兑付手续, 而且只能兑付100多元。二是对兑付比例不满意。大多数农民认为目前起付线门槛较高, 兑付比例偏低, 兑付后真正得到的实惠不多。如一个小儿科肺炎病人, 住4天院, 按每天50元计算, 总费用200元, 减去现行的起付线100元, 按比例实际只能补偿70元。三是对兑付范围不满意。农合基本药物目录对医院的限制较多, 很多常用药品均列入自费药品的行列, 对不能兑付的自费药品农民意见较大。

2.4 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不强

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尽管近几年乡镇卫生院的硬件建设有所加强, 但大多数仍然较差。部分农民反映, 在卫生院住院吃饭、喝水很不方便。二是医疗技术跟不上。据调查反映, 有的乡镇卫生院只有治疗伤风感冒之类的技术水平, 根本无法达到常见疾病不出乡的功能要求。三是服务水平差。个别乡镇卫生院管理不严, 少数医、护人员病历书写不规范、不完整, 一些医生使用自费项目和药品未尽到告知义务, 造成农民医疗费用的报销率低, 获得兑付少。四是服务网络不畅通。调查中我们发现, 因农村医疗服务网络不畅通, 农民缴费取证以及补偿兑付有时需要等待两个月后才能办结。

2.5 监督管理严重乏力

一是体制不顺。在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 县农合办隶属县卫生局管理, 县卫生局既当“裁判员”, 又当“运动员”, 这样既不符合监督法则、市场经济规则, 也不利于对新农合的监督管理。二是农合办队伍素质不高。县农合专职审核员大多是从医院抽调的, 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懂医学、会财务、善管理的人员少。三是少数定点医院弄虚作假。少数定点医疗机构存在加大药量、虚高药价、延长治疗期、小病当作大病医、挂床等作假现象, 甚至瞒报、虚报以套取农合资金等不规范行为。四是次均费用设定不合理。县农合办设定乡镇卫生院次均费用控制在700元以内, 超过部分由医院自负, 医院对此反响较大。医院为了减少损失, 工作中就片面执行政策, 有时不得不少收患有大病、重病的病人, 多收一些可收可不收、病情较轻的病人, 无形中浪费了农合资源。

3 巩固发展衡南县新农合的几点建议

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新思维、新举措。为巩固、发展衡南县新农合工作, 仍需从制度和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3.1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参与程度

一是加强农合政策的宣传。要注意突出宣传“大病救助、互助共济”、“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新农合精神, 以免农民群众因过高期望未能满足而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加强典型事例的宣传。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 现身说法, 增强新农合制度的吸引力。必要时可在学校学生中进行专题宣传。三是加强兑付公示栏的宣传。要在各村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新农合宣传公示栏, 张贴兑付手续和程序要求, 定期公布住院补偿报账费用, 增加透明度, 提高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

3.2 创新筹资机制, 提高农民参合率

一是创新筹资方式。建议以村为单位设立筹资窗口, 实施“常年筹资”新方式, 以方便外出务工人员能随时预交下年度新农合筹资款, 这样既能减轻集中筹资的压力, 又可降低筹资成本。二是创新筹资机制。在坚持以常年上门缴费参合为主的前提下, 积极探索新的筹资方式。如实行“协议筹资”, 即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批准从中央粮补资金中代缴农民个人参合资金, 操作时必须积极稳妥, 在宣传到位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 村组与农户签订协议, 户主亲笔签名委托金融机构代办, 农合办统一收费并核发合作医疗证。

3.3 完善兑付机制, 提高农民受益度

一是成立乡镇农合站。建议在各乡镇成立乡镇农合站, 人员由乡镇分管领导、财政所抽调一人、乡镇农合审核员组成, 这样既方便农民参合, 又节约了兑付时间和经费开支。二是简化兑付手续。县农合办要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前提下, 提前预拨部分资金到乡镇卫生院, 使参合农民在出院结算时就能及时兑付;不能及时兑付的, 医院结报员在病人出院时要告知大概兑付的工作日和兑付比例, 让参合农民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实现信息化管理。财政可一次性投入为农民办理参合IC卡, 取代现有的合作医疗证, 实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

3.4 加强医院监管, 提高医疗服务功能

一是扩大医疗覆盖面。要从方便农民就医出发, 认真研究偏远、分散、交通不便的村级医疗室设置问题, 尽可能达到“一村一室”的要求, 真正做“小病不出村”, 尽快实现“全覆盖”, 扩大政策的“惠及面”。二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以规范服务行为, 提高服务质量, 增加人们对医院的信任度,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三是加强药品市场监管。新农合定点医院所需的药品和医用耗材, 由政府集中捆绑采购, 统一配送, 切断医院、医生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灰色链条, 减少中间流通环节, 打击非法经营, 逐步实施药品实物管理, 降低医药费用。四是控制目录外用药。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统一制定的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 让农民群众对医疗知情, 有效控制农民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

3.5 加强基层卫生院建设,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改善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按照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规划, 加大投入, 改善医疗设施和服务设施, 尤其是乡镇卫生院, 要增添必要的医疗设备和陪护设施, 如增加能为住院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简单洗漱用水和可烧饭的用具和场所。二是提高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 对医护人员实施定期强化培训, 开展职称评定, 严格考核。同时, 积极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优秀医疗人员到基层工作, 改善和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三是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对考评不合格的坚决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对有其它违规违纪行为的要严肃查处, 不断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 确保参合农民的合法利益。

3.6 加强农合办建设, 提高农合监督效能

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3

一、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日益凸现

福建省将乐县万安中心小学目前全校学生数有498人,留守学生就有230人。其中双亲同时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02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88%;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28人,占留守学生总数的12%。由此可见,农村小学中留守学生占了学生总数的近半数,而双亲外出务工的学生又占留守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孩不是个别的家庭现象,已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劳务输出比仍在逐年增加,这就说明农村留守儿童还在持续增加。农村留守学生问题应引起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忽视

(一)农村留守学生现状令人担忧

1. 性情孤僻。在对各班进行调查的这230名留守学生中,性格健康开朗的167名,占72%,内向胆怯、任性自私、孤独封闭的63名,占28%。一位二年级的男孩,父母双亲均外出打工,虽常有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但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造成该男孩性格特别孤僻,沉默寡言,平时不爱与同学、老师交流。学习当中有了困难或出了问题,无论老师如何询问,他都三缄其口。前段时间,该生从家中私自拿了200元钱,因怕同学告发自己,所以到校后用当问起他有关父母的问题,整整半小时,常年沉默寡言的她痛哭不已,只断断续续说了两句话:“我不想父母。”“我不希望他们回家。”

2. 学习滞后。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无力,留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在抽样调查的230名留守学生中,成绩优秀的55名,占24%,较好的65名,占28%,中等偏下的65名,占28%,较差的45名,占20%。一位双亲外出的13岁的留守学生,一人独自生活,按照父母的要求,还养了一头猪,每天回家后,要割草喂猪,洗衣做饭,天天上学迟到,无心听课,家庭作业也草率了事,学习成绩与父母外出前比较大幅度下降。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

3. 生活习惯差。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多数留守孩不讲卫生。不洗头、不洗脸、不洗澡、不洗脚、不理发、不修剪指(趾)甲、不换衣服,还有的长期不吃早饭。有老师介绍说“家长外出,有的留守学生一个月难换一次衣服,半年难洗一次脚,一年难洗一次澡”。还有,家庭是青春期教育的第一课堂,具有青春期教育的优势环境和责任义务,但家长的外出,家庭青春期几乎成了空白,使青春期的留守学生盲然不知所措。

4. 安全无保障。留守学生不仅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一般安全问题,而且面临三个方面的严重安全隐患。一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多数农村孩子上学都比较远。年幼的留守学生起早摸黑行走在几公里崎岖的小路上,没有家长护送非常危险,特别是女学生。二是双亲外出,没有临时监护人的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独自一人住在家里,也十分危险。一位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一人守着三间屋子,因为害怕,每天晚上都要很晚才能入睡。三是由于双亲外出,又无临时监护人,留守学生病了,除了老师、同学的关心,回到家无人照顾,如果在家突发急病,就更难办了。

5. 违法违纪增多。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无疑会影响到他们人格发展。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时间一长形成了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在抽样调查的230名留守学生中,行为习惯较好的57人,占25%,一般的123人,占53%,较差的50人,占22%。

(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严重不足

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另外,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是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

2. 临时监护人教育精力不够。临时监护人要承担繁重的农业劳动,还要承担繁琐的家务劳动,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引导孩子,特别是学习辅导。作为祖辈,年龄大、身体欠佳,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对近70岁的老人,照顾三个儿子留下的4个孩子,除了家禽喂养,就孩子的一日三餐和洗衣洗头就够他们忙的了,他们根本管不了其他的。其他亲朋好友在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后,在确保留守孩子吃饱、穿暖后也无暇顾及其他了。

3. 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亲朋好友作临时监护人多是精力有限,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而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他们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教育,造成留守孩子道德教育的缺失。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中文盲率超过80%,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4. 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外出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调查中单亲外出的留守学生家庭中同样存在由于生产劳动、家务劳动落在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人身上,造成家庭教育精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单亲外出的留守学生教育仍然不容忽视。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喜欢学习,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5. 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有的音讯全无,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中有不少的人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出现性格缺陷。有的人每天将父母的照片放在书包里或衣袋里,有的人流着泪在自己日记中千万次地呼唤:“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其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离婚率逐步增高,而离婚时,父母双方往往提出不要孩子,给孩子的身心造成巨大的伤害。

6. 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孩教育不科学。在调查中发现,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月或半年才与孩子联系一次。相当部分的外出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这不仅影响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有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得不到正常的抚爱,他们感到孤独,有的甚至自我封闭。有些在外务工父母因愧疚心理,往往以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误导了留守儿童价值观的养成。另外,还有些家长在认识上产生偏差,认为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学习不闻不问。

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认真解决

1. 社会必须热心关注。一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保护合力。乡、村、社等基层组织及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结对帮助留守儿童。二要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第一种是以学校为单位实行寄宿制,这种模式的管理办法已经有成熟的经验。第二种是以村为单位,创办托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生活、教育、安全等。第三种是以有能力管理辅导的家庭式的寄宿制,如“代理妈妈”。福建省将乐县从2007年6月起已开始发起“代理妈妈”与留守学生手拉手活动。

2. 学校必须特别关爱。一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施。二要发挥主导作用,探索教育新路。应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面对留守学生,学校应承诺:永不放弃!

3. 家庭必须强化责任。一是更新监护观念,提高监护水平。二是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应加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对侵害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的责任人,特别是家长应追究责任,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权、人身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4. 建立专门档案。这些孩子除了极少数经济困难外,最缺的不是财物而是情感。因此,不论是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都应当把他们作为教育的重点,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调查来看,有少数学校对其关注不够,极个别的甚至漠视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及时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对他们生活求助及时帮助,心理困惑及时疏导。

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4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和关键,尽管近几年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受到财力的限制,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进展依然缓慢。作为税费改革后的新生事物,“一事一议”对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一事一议”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一事一议”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事一议”作为税费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村民自治、村务公开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调查,发现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动群众难,不愿操作。大多数村民认为,现在国家政策好,农业税全免,“两工”没有了,“三提五统”没有了,而且国家还拿出大量的钱为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对国家投资还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政策不知道,认为国家已经给钱了,如果要出劳力,就要付工钱,要按照市场价出工,少了不干。据村干部反映,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请农民工,都付工钱。同时,有些村干部以权谋私,借建设本村公益事业之名套取国家资金,项目建设根本不实施,这也是导致群众不愿配合的原因。这主要是乡镇和村对一事一议的政策宣传得不多,不够深入,老百姓对政策不理解。同时,少数村干部存在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

二是执行制度难,不敢操作。在调查中,许多村干部反映,“一事一议”制度严,程序强,稍不注意,就会违规。如果群众一举报,就要查处。最后好心得不到好报,思想上有顾虑。还有另一种情况,虽然“一事一议”通过了,并形成了决议,但少数人拒不交款或是拒不投劳,村干部们通过反复做思想工作,还是做不通。村干部不愿得罪这些人,而现行又没有法律依据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最终让大多数老百姓觉得这样做不公平,从而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今后开展工作。

三是程序到位难,不会操作。按照政策规定,“一事一议”项目必须有预算、有村民开会通过记录。方案实施前必须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再报县农监部门复审并批复,经批准后方可执行。由于乡镇和村级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对操作的程序没搞清楚,对具体的筹资筹劳标准模糊不清。想议想做的“一事一议”的项目,本来都是好事,因为不按照程序操作,就违背了政策,好事到最后可能会变成坏事。

二、推进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建议

必须针对我乡当前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让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最大效益,实现村级一事一议与新农村建设“双赢”。

(一)加强教育,积极引导,解决“不愿”问题。开展一事一议,关键在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依法行使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一方面,村干部要努力适应税费改革后农村形势,切实加强学习,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转换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法,真正从要钱要粮的圈子中走出来,变过去的行政指挥为现在的服务农民,组织农民,提高农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特别是针对部分农民片面理解国家政策,只看自己该享受的权益,不看自己应尽的义务等现象,要做好政策宣传和农民的思想工作。

(二)分类指导,规范程序,解决“不会”问题。严格坚持“一事一议”程序是搞好“一事一议”的基础。按照《舞阳县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方案》的程序要求,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第二要张榜公示;第三要召开村民大会,并且必须有半数以上的代表通过;第四要报乡镇政府及县级主管部门审批备案;第五要向群众公示筹资筹劳情况及财务开支情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在全村范围内推荐办事公正、责任心强、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全程监督工程进展情况和财务开支情况。要求各村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作为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予以全面公开。要把为群众所做的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同时,要量力而行,分类指导,一切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利益出发。

(三)因地制宜,惠民为本,解决“不敢”问题。出台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一项举措。随着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村级一事一议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需要丰富内涵,与时俱进。一方面,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修改、充实、完善有关内容,另一方面,根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要因地制宜,从便民、惠民出发,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四)完善制度,创新方法,解决“不便”问题。推行一事一议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充分联系本地实际,把一事一议的议事规则写进《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要尽快规范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的相关政策法规,做到一事一议有法可依,让一事一议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不断提高村民的议事意识、议事水平和议事能力,确保一事一议规范运作。对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并签字后,不筹资筹劳的,按违反合同论处。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愿意,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大家管的前提下,通过村规民约健全约束机制。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

农村税费改革将兴办村内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渠道由原来征收村提留和“两工”改为“一事一议”制度,这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创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建设进程的推进,充分发挥“一事一议”制度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1)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体现了群众当家作主的基本要求,能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2)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有利于推进农村民主建设进程。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的管理制度,促进了村级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提高了农民的民主意识,初步体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要求,必将促进农村民主建设进程。

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5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增进人民健康、实现卫生公平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改善我县城乡居民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就乡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了调查和走访,现将调查情况和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报告给上级,供领导参考。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含的内容

我县全面启动实施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对城乡居民健康、农村地区妇女儿童以及特殊人群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使城乡居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阶段主要包括10个项目,按人群和疾病划分,包括三类服务:第一,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卫生监督协管,为辖区的居民创造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第二,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儿童保健,为0-3岁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1次产后健康检查,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服务。第三,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白破、麻疹、麻风、麻腮、麻腮风、甲肝、乙脑、流脑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等;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重症精神疾病管理,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等。

二、乡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然比较薄弱,农民主要健康指标的改善幅度减缓或停滞,城乡居民健康差距进一步加大。主要表现在:

第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是一些领导对公共卫生低成本、高收益的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的作用认识不够,“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比较突出,习惯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医疗服务上,没有将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摆上应有的位臵。二是新闻媒体在重大传染病流行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才密集报道和宣传,平时宣传报道不多;三是部分群众缺乏防病意识和健康保健知识,疫情发生前的主动预防意识不强,甚至将上门进行健康建档的医卫人员拒之门外。

第二、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缺乏。一是专业人才不足。目前我县很多医院的一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多年未招录大学毕业生,个别岗位甚至没有相关专业人员,直接影响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和相关工作的开展。二是高学历职称人员不多。特别是高、尖、专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才不多。三是大部分医院的公共卫生科室人员不足,队伍的组建有拉人头之嫌,卫生院老的,工作能力差的,其它工作兼职的,全部成为了公共卫生工作的主力军,虽经数次培训,仍不能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知识和流程合理掌握。较大的影响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推进,远远不能适应公共卫生服务的步伐。

第三、待遇低下,职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公共卫生科一直以来就是二线科室,职工的待遇相应比临床的少很多,一年下来和临床的相比要相差七八千,临床上和患者直接接

触,干的事是多,但是公共做的都是些细致活、长期活,工作压力不亚于临床,但是在待遇发放的时候差别很大,长期以来,致使职工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缺乏工作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第四、运行机制不够完善。郧西以大山为主,辖区人口比较分散,就得村镇全配配合。对一个卫生院来说,业务开展是个吃饭的碗,公卫服务是医院的脸。乡镇卫生院既要谋生存,保障医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又要谋发展,添臵医疗器械设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同时,还要承担公共卫生,财政对卫生的投入使乡镇卫生院举不维艰,公共卫生服务相应投入的人、财、物,自然而然的相应削减。加之村卫生室网底较薄。大部分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部分村医务人员是原来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业务不精。

第五、经费投入不足。当前在医疗业务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公共卫生工作按上级要求,需要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是较大的。主要表现在对6类人群的体检项目上和一年N次的下队督导中,全部兑现6类人群的体检项目,让群众满意,无疑是当前卫生院列支当中的大项目,至少当前是难以做到的,而正因为如此,因为对6类人群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下降,导致6类人群接受服务的意愿不强,而且因为服务水平低,导致部分人群戏称6类人群管理有“做秀”之嫌。

三、针对乡镇公共卫生工作几点建议

第一、强化宣传力度,营造关注公共卫生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充分认识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落实相关部门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二是要充分发挥电视、报纸、宣传栏等舆论媒体作用,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广大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和各种疾病防治知识,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疾病预防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增强群众主动参与公共卫生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为公共卫生提供组织保障。一是要建立公共卫生队伍有益补充机制。根据公共卫生工作需要,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人员准入标准和条件,从制度上保障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疾病预防控制队伍,提高防保人员的整体素质,满足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二是要加大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三是要适时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待遇。适当提高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补助标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切实激发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一是保障规定的房屋设施、仪器设备的配备,尤其是在仪器设备配备上应全力予以保障,增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

处臵能力,努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二是要加快农村卫生室建设。给予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村卫生的支持和帮扶。

第四、健全运行机制,确保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一是不断增加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保障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要整合卫生、医疗、计生资源,实行防、治分离,完善镇村公共卫生网络。三是要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公共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机制,动员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6

当前,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推动下,传统村落向农村社区、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已成为发展趋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变化、新要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近年来,北仑区依托九峰山农村新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区域化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整合区域资源,力促实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最近,北仑区委宣传部组织调研组,深入九峰山农村新社区,采取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报告。一、九峰山农村新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北仑区根据九峰山区域的实际,不断创新传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积极探索更加开放、多元、灵活的区域化宣传思想工作新模式。

1、架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组织网络,扩大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一是建立九峰山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采用“1+N”模式(“1”为社区党委,负责协调管理九峰山区域内的党员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N”为九峰山区域内9个行政村党支部、驻区部队党组织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强化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联系、动员、整合、协调该区域各类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二是建立九峰山社区和谐共建理事会。理事会由九峰山社区内各村、驻军部队、九峰山旅游开发公司、两新组织、新老市民等单位人员推选组成,主要研究、协商区域社会公共事务,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活动,兴办社区公益事业等。三是设立九峰山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将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属于街道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事项延伸到农村区域,同时将一些行政村感觉工作压力大、不愿意承担的部分村民服务职能承接过来,为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供了合适的平台。

2、统筹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实现区域内资源共用互享。一是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实施。将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坚持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谋划、同步实施,建立服务9个村新的假日学校、文明课堂、文化场所等阵地,建设多功能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广场、九峰山景区广场、景区小舞台等文化设施。二是多途径搭建文化舞台。依托多功能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广场、九峰山景区广场、景区小舞台等文化设施,搭建“九峰新韵海享文化大舞台”、月光下的文化行、欢乐星期五、九峰歌会等宣传文化活动,打造民间的星光大道。三是整合建设区域宣传文化阵地。规划建设廉政文化、乡风文明、民俗文化、统战文化、主题实践五大类九项文明景观群,如城联“和风”桂花苑、城联“古韵新闻”沿溪公园、社区婚育文化公园等一村一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3、有效拓展工作途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一是与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将区域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传统节日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文艺节目中,组建农民铜管乐队、农民剧团,举办九峰山梅花节、文化惠民戏曲展演、新农村民间文艺展示、九峰巧娘等活动,探索建立“草根之星”文体骨干人才库,促进社区与群众间、党员与群众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社区和谐。二是与有效服务居民有机结合。发动社区工作者、大学生村官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广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社情民意记一记、社会治安问一问、党员骨干聊一聊、老弱病残陪一陪、共建单位走一走”,全面掌握社区情况,加强区域管理和服务,让居民能够充分享受社区化服务的实惠。三是与培育社团组织相结合。组建志愿者协会、乡风文明促进会、“蒲公英”宣讲团等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展“好邻里”为品牌的居民自助服务,动员社区内部力量,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延伸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触角。

二、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

1、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强化。受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硬轻软”思路的影响,基层干部群众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量化考核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部分基层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耍嘴皮、做虚功,农民看重的是物质利益,上级重视的是政绩,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让位于经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难落实,“只要把村级集体经济搞不去了,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就上去了”。

2、农村社区群众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调查发现,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社会日益分化,农民独立活动空间随之大大增加,农民接受外界各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使得农民思想状态活跃多变、价值观念复杂多元。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途径比较有限,思路不够开阔,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上多侧重于“上大课作报告”、“单向灌输”等老套路,偏重有形的文化娱乐活动,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少,使思想政治工作在解疑释惑、深入人心等方面不能取得较好效果。

3、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还比较狭窄,工作合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家之事,而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社会化工程。由于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相对松散,各行政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有干部说,农村是熟人社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本村人做工作比较有效,村与村之间还存在着各自为政、各管一方的现象,优势互补、集成协作的局面没有真正形成。

三、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态势,我们认为,九峰山农村新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较好解决了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分散、单打独斗等问题,对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服务农村社区建设具有现实借鉴意义。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可以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优化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优化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就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稳步推进,实现任务目标明确、考评奖励科学、监督保障有力、协调配合有序。一是优化领导机制。区级、街道(乡镇)层面完善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统筹协调、党政各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直接领导本区域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二是优化保障机制。健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考评机制,把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细化、量化,进行年度考核,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同时根据需要建设硬件设施,适当增加经费,建立互动平台,实现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化。三是优化评价机制。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效益评估系统,坚持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借助管理科学中的检测、评估方法,对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结果进行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估,在此基础上实行奖惩激励政策,进一步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

2、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要卓有成效,必须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工作队伍。要采取切实措施,调整结构,选拔人才,提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整合现有宣传思想文化队伍资源。在加强区域党建联席会、区域和谐共建理事会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的专职队伍基础上,有效发挥基层党校讲师团、老干部讲师团、大学生讲师团、“蒲公英”宣讲员、乡风文明使者老娘舅、文化志愿者队伍、文明创建志愿者等队伍的作用,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二是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社区的网络。根据农村社区区域特点划分片区,在各村村民小组长中,选出敢于负责、坚持正义、乐于参政的人员,与村干部一起分别担任区长、片长和小组长,每个区、片都有两人负责,每个小组设若干成员,每个负责人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分工,做到定岗、定责,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建构覆盖每一位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三是培育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将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训工作纳入基层农村干部培训范围,积极创造条件,增加经费支持,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者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开阔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造就一支政治敏感性强、思想水平高、业务素质过硬、勇于又善于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骨干队伍。

3、进一步拓展农村社区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广度。从本质上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农村社区居民群众的需求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农村社区区域内的资源,因地制宜加以推进。一是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充分用好基层党校、海享理论大讲坛、海享文化大舞台、假日学校等阵地,不断拓展市民素质工程点、文化长廊、特色场馆(如书画创作基地、农家文化大院、景观带)等综合阵地,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同时整合区域内本身具备的各种旅游资源,加强村与村之间的联系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成协作。二是扩大教育覆盖面。针对新经济组织着各类社团不断增多的新情况,根据党组织、群团组织的组建进度,及时跟进,选配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这类群众的教育管理。同时结合农村老年人多、妇女多、青少年多的实际特点,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完善区域化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功能,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三是健全舆情分析系统。坚持和完善农村社区群众思想分析制度,加强对群众思想状况和社会矛盾、社会心理变化的调查研究,根据农村社区发生的情况,村民反映的意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针对不同对象开展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按需施教,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7

一、邢台基本情况及其民俗文化发展简介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 太行山南段东麓, 华北平原西部边缘。东以卫运河为界, 与山东省相望, 西依太行山, 与山西省毗邻, 有3500年的建城史, 是河北省乃至华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先后做过商朝、邢国、赵国、常山国、后赵一朝四国的国都。邢台市辖2个市、15个县和2个区, 面积12439平方公里, 人口673万人。

邢台悠久的历史凝结成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民间流传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式, 历久而尔新, 构成了独道的地域特色。太平道乐源于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为推翻汉朝而发动的太平道起义, 有通神、悦人、治世和天地的功用, 多演奏于民间庆典、祭祀、节日联欢等。乱弹是流行于邢台、邯郸一带、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 其唱腔高亢、朴实, 乡土气息浓, 剧目大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及古代传奇。邢台地区的威县有中国唯一的专业乱弹剧团, 先后排演了众多剧目, 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划旱船和推太平车是用竹、木和秫秸扎成船或独轮车的模样, 外边蒙上布, 套系在女舞者的腰间, 另一个人头戴毡笠, 手持木桨或推车, 两人边行边舞, 表现喜庆的劳动和爱情的场面。隆尧秧歌产生于清光绪年间 (公元1875—1909年) , 原是农民锄苗插秧时唱的一种歌谣, 后来演变成为娱乐性演唱, 音乐伴奏全为打击乐器, 演出的剧目多是生活中的小戏, 人物多为小生、小旦、小丑, 曲调单纯, 真切动人。另外, 邢台还有梨花大鼓、八仙七巧灯、龙灯狮子舞、扇鼓舞、高跷和大头舞、邢台四弦琴、广宗梅花拳等在民间广泛流传。

二、邢台地区民俗文化建设基本经验

(一) 秉承传统, 挖掘自身资源。

每逢传统节日, 邢台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全力组织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积极开展各种民俗文化活动, 组织民间艺术汇演, 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多种文艺形式, 为城乡群众营造出欢乐、喜庆、和谐的节日氛围, 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同时邢台还挖掘自身资源, 开发位于当地西部的天河山生态旅游区, 有天河梁、老牛岩、牛郎庄、织女峰、鹊桥等大量有关牛郎织女传说的人文遗迹。自2005年开始举办的“七夕”文化节, 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七夕”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质和坚贞不屈的爱情观, 对于构筑和睦家庭、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 2009年7月邢台首届太行山文化节活动成功举办, 对于弘扬太行精神, 传承太行文化, 发展太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二) 正面引导, 活动彰显特色。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升。在对村民走访调查中, 谈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你认为哪一方面更重要?”这一问题时, 约16.2%的村民认为精神文明更重要, 35.4%的村民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同等重要。由此可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认识到这一点, 邢台市委、市政府在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 探索出了一条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即在政府的引导下, 利用民间自发组织及文化专业户, 围绕重大节日、集市庙会及重大事件开展活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磊大力提高, 各种各样的民间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广泛。仅邢台县在2008年共组织大型文艺演出124场, 观众逾20万人次;举办种类多样的文化活动培训班143场, 培训各类人员近3000人。全县参加各类宣传文化队的有6857人, 全年开展文艺娱乐活动3259次。

(三) 施教于乐, 培养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树人, 人是新农村建村建设的主体, 又是被改造和提高的对象, 如何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可取代的作用, 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理念, 一旦这种文化理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 就能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鉴于此, 邢台很多乡村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科技服务活动, 形成村村有舞台, 户户有节目, 人人都上阵的红火场面。内容健康、格调清新又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寓教于乐, 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 满足了他们求富裕、求安定、求健康、求教育、求文明、求民主的需求, 同时, 也在各种活动中体现了集体团结的力量, 培养了新型的干群关系。

三、邢台地区民俗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民俗文化研究, 以开放的姿态面对现有民俗文化资源。

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使得邢台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类型丰富, 但同时也造成了各种资源良莠不齐的情况, 因此对于现有的民俗文化资源, 我们要持一个开放式的态度, 加强相关研究, 采取不同有效的针对性措施, 对有利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和农村地区社会风气的健康、积极向上的民俗文化, 要大力发扬;对不利于改善农民精神面貌和农村地区社会风气的腐朽、迷信落后的文化, 要坚决摈弃。任何文化的发展都要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当前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 政府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以开放的姿态对现有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研究, 根据需要有舍有取, 这样才能符合党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促进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二) 加快民俗博物馆建设, 提高民俗文化保护的技术含量。

农村地区文化表现形式丰富, 所需要保护的民俗文化类型有着多样性的特征, 不同类型的民俗文化又面临着不同的生存状态。因此随着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对于濒危的优秀民俗文化艺术及其载体 (歌舞表演及其道具等) 、逐渐从农村地区生产生活中退出的物质民俗 (生产工具、礼仪用品等) , 国家政府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 建立民俗博物馆加以保护, 提高民俗文化保护的技术含量, 改善保护条件, 对相关民俗文化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示范性保护 (抢救性保护主要针对民间保护缺乏积极性的民俗文化类型, 示范性保护主要针对民间保护可以开展但需要科学引导以保证本真性的民俗文化类型) 。

(三) 重点培养年轻化民俗文化人才。

我们在对邢台民俗文化进行调查时了解到:会民间文艺技能的村民中, 50岁以上的占50.9%, 30岁至50岁的占33.3%, 30岁以下的占15.8%。由此可见, 邢台地区民俗文化队伍中老人占大多数, 而年轻人却很少。队伍结构严重老龄化, 新生代的后备人才不足, 导致邢台民俗文化可持续发展形势极为严峻。抓住邢台现有的民俗文化人才资源, 围绕这一批人进行科学整合, 着力培养年轻的新一代文化人才, 使民俗文化队伍年轻化、现代化,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把农村民俗文化引入农村学校教育, 开设动手性、表演性强的项目, 把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作为对学生素质教育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从而实现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 农村民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来源于民间, 贴近于生活的文化, 也是广大群众认同性较高的文化, 不仅凝聚了人气, 占领了农村市场, 而且作为传播知识、连接友谊的有效平台, 受到村民们的青睐。通过此次社会调查, 我们看到了邢台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看到了良好的民俗文化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迈进, 邢台民俗文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但其发展前景有目共睹。

参考文献

[1]马琳.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3) .

[2]刘福兴.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6, (10) .

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8

关键词:桂东农村文化建设

0引言

桂东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井冈山南麓,西傍资兴市、南临汝城、北接炎陵、东北毗江西省的遂川县、东南连上犹县和崇义县,总面积1452平方公里辖3镇15乡,1个自然保护区,155个村(居)委会,1507个村(居)民小组。目前,总人口20.20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7.06万,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桂东县农村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与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相差甚远。

1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观念陈旧、认识不够调查显示85%的乡镇领导干部在对经济、文化建设上仍然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认识问题。他们认为经济是实的、有形的,而文化是虚的、无形的,抓经济建设,容易出成绩,效果明显,抓文化建设不但要花精力,还要增加资金投入,不能立竿见影,没有认识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因此,未把文化建设放到心上、抓到手上,致使农村文化建设缓慢,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1.2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桂东是一个贫困小县,2007年财政收入为3790万元,2008年财政收入为4044万元,由于其财政财力不强,无疑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就少,这直接导致文化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时至今日全县18个乡(镇),目前只有沙田和寨前两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而且缺乏配套设施。绝大多数的村无文化活动室,无农家书屋,一些必要的文化活动因经费缺乏难以开展,如图书购置、文物维修、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都难以得到保障。

1.3人才匮乏、力量不强自机构改革以来,桂东文化系统除局机关干部外,其他人员基本上没有交流。一是受体制限制无法进入,二是因经费没有保障,系统外的文化人才不愿进来,形成了整个文化系统年龄老化,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目前我县从事文化工作的专职人员有69人,平均年龄在44岁,乡镇专职文化专干中有7人,其余11个乡镇由乡干部兼任,他们多数专业不对口,更谈不上有专业特长,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进程。

1.4传统美德淡化、不良文化有所抬头近年来,受市场经济驱利意识的影响,部分农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传统美德淡化,不尊敬老人、不孝敬老人、不赡养父母,殴打妇女、虐待女婴,缺乏团结、友爱、互助精神,不守诚信、不守诺言,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封建迷信比较盛行,个别乡村大仙、神叟、巫婆“深入人心”,生病不吃药,求财拜菩萨,算命、看相、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经常出现;三是赌博之风蔓延,有的乡村不论男女老少、不管农闲农忙、不分赌资大小,各种赌博现象随处可见。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势必影响农村文化的建设,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稍一不慎,必将影响农村文化的建设。针对我县的实际情况,应找准问题,重点突破,积极应对。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一是县、乡主要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消除片面认识,与时俱进,牢固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必须清醒认识到当今社会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辐射力、对人才成长的铸造力的重要作用。二是要站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县乡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三是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2.2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完善基础设施是关键。针对目前农村实际,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建议中央、省(市)按照一定比例出资成立农村文化建设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大力宣传,积极发动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支助农村文化建设。三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资金、物质保障。

2.3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一是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逐步完善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配备,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文化工作,选拔有较高学历、较强文化管理能力的年轻干部,充实农村文化干部队伍;二是抓好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和文化社团建设。鼓励农民组织各种文化队伍,经常性开展活动,让农民不仅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受惠者,更应该是农村文化的建设者。三是注重发现和培养乡土艺术家。通过举办文化骨干培训班等方式,积极培育民间文艺传人,让他们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带头人,成为村落文化的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和传播者,激发农村的文化活力。

关于农村民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篇9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征用农村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拆迁范围越来越广。在征地拆迁开发中,由于征用农地、拆建农房制度上和工作中的缺陷,各种矛盾日益显现,全国各地因征地拆迁引起的群体性纠纷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编者通过对最近热点征地拆迁纠纷案例的研究,总结如下看法和建议。

一、现状与问题

调查发现农村征地拆迁与安置补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且造成目前征地拆迁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制度上的,也有工作方法上的。

1、政府征地拆迁不走正常法定程序,野蛮拆迁,强行征地。政府担当双重角色,造成“仲裁人”缺位,协调机制缺失。由于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政府直接担当“拆迁人”,因此当房屋拆迁补偿出现矛盾,农民新村建造出现质量问题时,政府无法居间调和。

2、农房拆迁自建补偿标准,征地补偿标准偏低不符合法律规定。国务院在征用耕地补偿办法中规定按照耕地近三年平均产值的六到八倍赔偿,而现实中却按照原本产量赔偿,有地甚至不到原产值。现行农村房屋完全重置价,价格组成是否合理,建筑材料价格弹性如何体现值得商榷。近年来,各种建材价格起伏幅度大,建筑人工费翻了一翻,据测算,建房成本每平方米相差幅度超过二百元,拆一处根本建不了同样一处。

3、处理违法建筑难,影响整体拆迁进程。有关部门职责不清,农村宅基地管理弱化,造成违法建筑现象严重。由于受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影响,部分村民为争村主任拉选票,借机私下许愿,乱批乱放宅基地。农房住宅建设出现未批先建和不审批等现象。在原宅基地上扩建有之;在承包土地上新建有之;将承包地换给他人建房有之;给已出嫁女儿建房有之;给户口已迁到城镇就业(非征地、买户口对象)者建房有之。违法建筑面广量大,且各有历史原因和现实问题,给征地拆迁工作增加了难度。

4、农村补偿分配问题,诱发农民抵触情绪。目前农村征地补偿分配存在二难:一是确定分配对象难。以户口分类,存在农业人口,村居民组人口、征地上迁入人口,出嫁未迁出、嫁入未迁入人口的矛盾;以土地承包对象分类,存在有承包地但户口已外迁人口,因出生迟未分到承包地的农业人口,死亡人员的矛盾。二是确定分配方法难。土地征用时,对一个行政村往往只是局部征用,前后征用又有价格和人口变动差异,存在以村还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分配的矛盾,各自围绕自我设定分配方法,只要不顺他心就产生抵触情绪,拒绝配合、拒绝签字、拒绝拆迁。

二、思考和建议

1、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履行政府职责。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政府及其部门必须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必须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拆迁人应是项目业主或受托的社会中介机构,区、乡政府及其部门必须代表辖区农民的合法利益,不能越俎代疱,充当拆迁人。

2、加大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对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城建规划及拆迁法的宣传,教育农民必须服从规划,服从国家拆迁条例,自觉遵纪守法,依法保护自身权益。政府应按规划严格实施建设,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审批管理,建立农村人口居住地管理网络,理顺人户分离关系,防止有人多处批地,多头建房,坚决刹住违规占地建房之风。擅自在承包地上建房,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依法收回承包权。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旧村改造、新村建设。

3、逐步完善市场化的拆迁赔偿机制。农房拆迁价格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确定价格应举行由专家学者、有关部门、农民代表参加的听证会。价格构成应有一定的材料成本指数弹性。总价格应适当向失地农民倾斜。赔偿政策应适当细化,要考虑合法建筑与违章建筑的区别,严格界定合法与违法,科学制定赔补办法,保护赔足合法的,削减少赔违章的。

4、创新补偿安置机制,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老有所养。补偿安置要结合实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方法安置被征地农民。①强化保险安置:经被征地村同意,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被安置人员将部分安置补助费作为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用费,向市社会保险主管部门交纳,按有关规定领取保障金。②鼓励用地单位就业安置,用地单位应优先安置被征地村的失地农民。③慎重使用一次

性货币安置。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调地安置:通过村内机动地、交回的承包地、流转地及土地开发整理新增加的耕地等,使失地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⑤预留土地安置:城区内人均耕地在0.3亩以下的被征地村,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按被征地数量的10%,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预留土地,但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开发。预留的土地原则上不允许转让,以确保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长期稳定的收益。具体操作中五种方式可以多选,也可以单选,但单选货币安置要慎重,应结合保险安置进行,防止个别农民老无所养,生活水平下降,成为政府的济困户。

上一篇:酒类销售经理任职要求下一篇:办公室基本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