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作用

2024-07-22

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作用(精选8篇)

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作用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意义,教育孩子是繁琐的,如果不是爱心、责任心、欣赏心作为动力,是无法坚持下去,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作为我们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其实也是一门课程。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心得。

一、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天我关心的是孩子身体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早上起床让孩子给自己一个笑容,希望这一天都快乐。孩子放学回家,我都会笑眯眯地问孩子,你今天过得快乐吗?孩子就会告诉我,她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哪些事情她过得很愉快,哪些事情她不是很愉快。能过她的描述,我知道,她很满意她目前的状态。当她害怕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我告诉她,老师就是她的二个妈妈。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生活,就是最理想的!

二、相互沟通、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我并没有刻意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还是要的。首先是要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母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他谈心。同时,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小看他们,他们有时的想法和一些话语有时候会让我们大人都大吃一惊,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真聪明。因此,需要我们家长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随时了解他们的心声,成为他们最知心的朋友,尽力给他们创造一个 健康快乐的童年。

平时,只要有时间就陪他玩和他一起做游戏,打扑克,在玩的过程当中寻找机会达到教育和培养的目的。经常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的交谈、倾听他的诉说,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让他做自己做喜欢的事,这些都是让孩子把你当成贴心朋友的有效做法。另外,孩子会提出许多问题让家长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长一定要认真解答,如果让孩子失望了,他将越来越少提问。

三、善于发现孩子的不足。

我的孩子有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胆子有点小,我非常关键,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缺点。人的一生中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然你就会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说一个人再有本领,如果不与人接触就施展不了你的本领。因此我必须设想培养和锻炼他。我经常鼓励他和不同的小朋友玩,鼓励他在人前大胆说话,他的每一点进步,我都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一步步地诱导他,我总是去发现他表现好的方面从这些方面着手,给他自信和勇气,所有能锻炼他的大小场合,我都尽最大的努力跟他做工作,让他去经受锻炼。让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虽然不能与其他胆大的孩子比,但比起来去来大有进步。我的孩子在万壬孩子中,他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在我眼里,他就是最棒的!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肯定自己的孩子,那孩子怎么可能自信呢?

四、加强与班主任及老师的沟通和联系。

主动向班主任及老师介绍孩子的情况。比如我们在刚开学时就向 班主任重点介绍:孩子胆小、老实,请老师给予关注。之后,经常向班主任及老师了解情况,将孩子的点滴进步向班主任及老师汇报,这样便于和班主任及时沟通。孩子是否能顺利成长,虽然老师是关键,家长是否能与老师沟通也很重要。我相信我的孩子在优秀老师的培养下,一定能成为大方、聪明、优秀的好孩子。

在学习中,我是怎样陪同我的孩子一起走过的呢?我总结成了以下几个方面:

帮孩子端正态度

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的责任感,要让孩子明白,每天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是他必须要做到的,是她作为一个学生应尽的职责,就像爸爸妈妈每天上班时都要尽心尽职地完成本职工作一样,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家长还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的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孩子明白做作业是掌握好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学习的延续和拓展,是巩固知识和提高学习成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努力提高孩子兴趣

兴趣是影响人的行动的重要因素,它能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但有些孩子学习兴趣低落、学习自觉性较差,于是他们每天做作业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老师和家长,能拖就拖,能不做就尽量逃避。对于这类孩子出现的作业问题,父母应当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要想办法改变孩子对学习是“大人逼我学”的状态,要让孩子能够变成“我爱学”、“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注意劳逸结合 孩子做作业是要动脑筋的,如果孩子连续思考问题的时间较长而得不到休息,大脑就会疲劳,就会出现大脑运转速度缓慢的现象,这时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会下降,错误率也会增高,这时如果让孩子适当的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后其学习效率反而会提高。一般来说,小学生连续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1小时。

先复习后作业

作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定义、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孩子完成作业的好坏是建立在对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课堂知识没掌握、所学的内容没有消化和理解,作业自然就做不好,因此为了顺利地完成作业,可以要求孩子在做作业前先看书和参考资料,复习完了之后再动笔写作业,而不要图省事,回到家抓起笔就写。

适当帮助孩子作业

有的孩子学习上的欠账太多,很多作业根本就不会做,做作业时会有大大小小的“拦路虎”挡在前面,他们对写作业的畏难情绪十分严重,很害怕写作业,作业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产生烦躁感。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当耐心的帮助和辅导他们的家庭作业,孩子在课堂上没有搞懂的东西,只好由家长在家里给及时补上,争取不要让孩子的学习再出现新的欠账,另外还要注意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家长自己本身没有这么多时间或没有能力 辅导孩子,就应当适当请一些家教,将孩子在知识上的漏洞都补上。要从精神上多给孩子们一些激励,在孩子人生道路上不停的为她加油,成长的道路很漫长而且很不平坦,家长应该给孩于们加倍的温暖和关爱,才能使他们有战胜失败的信心。以上是我本人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当然这一点是不全面的,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还要多想办法和多总结,争取做得更好更全面。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黄田训

舒城县舒茶镇舒茶中心学校

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作用 篇2

一、做一个“示范型”家长

一个用心的有责任感的家长, 应该知道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份量和在孩子面前的示范作用是何等重要, 更知道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 父母不错, 孩子就错不了;父母用心, 孩子就有心;父母示范了, 孩子就养成了。父母的示范作用, 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1、爱学习方面的示范。学习和读书, 是一个人的终身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是否喜爱读书和学习, 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就, 特别是孩子在家的读书活动尤为重要。作为家长要恰当地把握孩子在家的读书活动读书, 如:孩子看书类别的正确选择把握, 定期给孩子作读书思考指导, 给孩子订适合孩子发展的书等等。

2、好修养方面的示范。俗话说, 跟什么人, 就学什么人。家庭就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 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修养就是孩子的第一手教材。在家这个社会里, 父母、亲朋等的相互影响倍加重要, 特别是家长的示范作用将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和成就产生影响, 决定孩子一生成功关键的因素如美好的品质、良好的修养、完美的人格、健康的体魄等等素质尤为重要。

3、爱孩子方面的示范。真心关爱孩子, 孩子就会健康的成长, 父母做出榜样, 孩子也会感恩。有的家长忙于工作, 很少有时间关心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有的是时间, 但是没有把关心孩子放下心上;有的家长有时间也用心, 但是就找不到恰当的方法来关注和帮助孩子的成长。我觉得家长再忙也要把孩子的教育放在心上, 而且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

二、做一个“教练型”家长

(一)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也就要求家长要懂得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加强在家的家校联系。家长要经常联系老师 (或者到校了解) 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同时针对情况采取必要的教育和学习措施。我常常把孩子在家里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告诉老师, 与老师共同探讨并联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通过联系和交流, 注重了家校教育的结合, 杜绝了家校教育的脱节现象。二是加强在家的学习掌控。无论怎么忙, 家长也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抽背和读写任务, 定期查看孩子的作业情况和每次考试试卷, 认真分析孩子的出错原因, 向孩子解说错在何处, 为什么错了, 然后给孩子详细讲解没有掌握和出错的知识点, 并及时与孩子的学科教师联系。三是加强在家的学习辅导。根据孩子学校的教材, 家长每学期都可以再给孩子买一两本教辅资料, 让孩子在完成学校作业的同时完成教辅资料, 对书本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和深化, 并进行一系列的考量。2、制定适应孩子的学习计划。恰当的在家学习计划能减少孩子学习在家的盲目性, 使孩子能有效地开展在家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每隔一段时间 (一般半期) ,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调整、制定、更新《在家学习生活目标和计划》, 系统安排孩子周一至周五, 周六至周日在家里的学习生活, 使孩子有计划地高效地开展在家学习, 同时还要注意对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即使家长不在家或者暂时无法关心孩子的学习, 孩子也能按计划有效地开展在家学习, 真正实现了对孩子在家学习的有效掌控。

3、确定适合孩子的学习目标。

恰当的在家学习目标有利于孩子的学习, 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根据孩子班上同学的学习情况, 家长应该定期调整孩子在家的学习目标, 把班上成绩和表现好的同学确定为他的学习目标, 经常有意的把他们进行对比, 引导孩子与他们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 孩子自己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同时家长要适时帮助孩子分析不足的原因, 以便孩子能正确认识自己, 克服困难, 树立信心, 更好地投入学习。实践下来, 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可以和朋友们一较长短。他们既是最好的朋友, 又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在家一样, 在校一体, 真正实现了家校合一的教育模式。

4、树立适合孩子的学习理想。

没有理想, 就没有动力和希望;没有理想, 就没有视野和想象;没有理想, 就没有成功和方向。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知识和阅历, 以及生活的实践和思考, 在家有意启发孩子的思维, 引导孩子理性思考并树立他的人生理想, 从孩子的志趣和爱好的角度, 以及终身发展的层面启发他树立适合他的人生理想, 激励他为理想而努力学习和成长。理想高远, 孩子就动力十足;理想深远, 孩子就信心十足;理想致远, 孩子就创造成功。

5、施加适合孩子的学习压力。

没有压力, 就没有前进的动力, 生活中每个人需要压力, 但也需要减轻压力, 孩子更是如此, 他们太年轻太脆弱, 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 如果老师家长不适时施加压力, 他们就会松懈, 就会放弃, 就会失败;如果施加的压力过大, 他们就会被压趴, 就不得不放弃, 结果甚至比失败更令人遗憾。因此, 教育的孩子成败, 就看对他们施加的压力是不是“适度”。针对孩子在家的松懈和懒散, 家长要适时施加一定压力, 甚至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判断孩子的持续力的周期, 定期对他们打压和敲警钟;同时, 针对孩子学习压力大、功课多、性格脆弱等因素, 家长要采取降低考试目标, 定期小朋友聚会, 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灵活实施学习计划、陪孩子锻炼身体、娱乐游玩等方法减轻压力, 使孩子在家能张弛有度, 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6、借助平台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

借助平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增加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借势促行, 这是很多家长在家教育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去年, 由于孩子母亲在外地外企工作, 而我到郊县挂职, 我很担心孩子的成长。那一年, 我采取了每天早上上学、下午放学、晚上睡觉前给孩子打电话, 每周回家一次陪孩子, 每周与老师联系等措施来陪护孩子。尤为可贵的是, 我选择了在孩子10岁生日的时候, 把孩子一到四年级的作文收集起来, 略加修改编辑成册出版了《闪亮的童心》一书, 送给孩子的每个同学、老师、学校和他的长辈们、朋友们, 并且还给他办了隆重的生日派对。这样, 孩子的同学、老师、学校领导甚至我的朋友等都成了他的读者。我借助这个外来的平台, 成功地增强了他的信心, 使他顺利的度过了他人生中第一个父母同时不在身边的困难的时期, 圆满地完成了学习和成长任务。

(二)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习惯。

家长在家要启发孩子体谅父母的难处, 强调和要求孩子必须学会自理, 培养和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 但首先是家长要提要求, 做示范, 大胆锻炼孩子。平时在家我就注重对孩子的自理的要求:煮饭、洗衣、扫地等给他示范, 提醒他用水用电用气和防火防盗安全, 教他认人识路以及如何躲避自然伤害, 还要求他自己外出购物和缴费, 自己组织同学聚会和交流等。在我们工作忙或者不家的时候, 他就能自己做饭、洗衣、扫地、洗碗和学习, 还经常组织同学们学习、锻炼、开展户外活动等交流, 闲下来的时候就独自跑解放碑新华书店看书等。现在,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上基本可以自理, 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强。近来我每天早上6:30起床, 6:40出门去上班, 他一个人还在睡觉, 我7:25分给他打电话, 他就自己起床洗刷, 吃饭, 然后上学, 已经成为习惯。

(三)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习惯。

在家里对孩子的培养中,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耳闻目睹的天文地理、环球时政、人情世故等事情, 以及为人处事、品德意志、性格思想、安全健康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启发, 启发孩子独立认识、辨析和思考问题, 培养孩子对生活实践的反思能力, 以及独立思考、处理和驾驭问题的习惯能力, 这种习惯和能力, 将对孩子的一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 培养孩子团体合作习惯。

家长在家里还要注重孩子的集体荣誉和团队精神培养, 要求和启发孩子要珍惜和维护集体荣誉, 团结同学, 合作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孩子所出的小团体, 对团体成员的上学放学、锻炼身体、生日聚会、外出活动、学习讨论等, 都要提出明确的团队合作精神要求。例如我家孩子的朋友们中期考试都失误了, 我就激励他们, 要团结队伍, 互相鼓励, 相互竞争, 共同进步, 在后面的月考中, 他们都进步多了。

(五) 培养孩子良好个性习惯。

在对孩子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 家长也要强调对孩子个性的培养, 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 以及孩子志趣的选择。在实践中重点强调孩子的独立生活、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等习惯的培养,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仪、爱校爱家等意识的培养, 以及健康诚信、多智感恩、忠诚宽容、勤劳善良等品性的培养, 使他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德习惯, 为孩子一生的成功奠定良好的个性基础。

关注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篇3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家长

现在的家庭,通常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在家长过分的溺爱中,孩子们忘记了许多本应力所能及的事,他(她)们已经迷失了方向,根本认不清自己。到了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开始认识自己,教他们学会独立,并改正自己身上的种种不良习惯。有许多家长却认为这是在伤害孩子,他们毅然对孩子娇生惯养,凡事一味包揽,纵容孩子的种种不良行为。这不仅使幼儿园教育受到极大的阻碍,更重要的孩子们在不良的家庭教育中变得自私,霸道,遇事缩手缩脚,经不起挫折,在困难面前只会哭。这是让我们极为头痛的一点。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案例一:这天下午的区角活动,雯雯和几个孩子去了图书角。孩子们在一起看图书。有些图书是孩子们从自己家里带过来的。这时,突然传出了雯雯的哭声,我赶忙走上前去询问,原来是子浩打了雯雯,我便问子浩问什么要打雯雯,子浩振振有词的说:“这本书是我从家带来的,我妈妈说的,自己的东西不让别人用。”任凭我怎样教育,从他不情愿的表情看得出,他是一百个不愿意。

案例二:这天的午点是苹果,保育员王老师早早的就将苹果洗干净,切好放进盘子里,我组织孩子们在座位上做好,孩子们开始吃苹果。午点结束后,地上有许多的苹果皮,我发现是小毅吐出来的,于是我问告诉小毅:“苹果皮洗干净是可以吃的,吃了帮助消化。”可小毅却告诉我,在家吃苹果的时候,爷爷奶奶都是给他削皮以后才吃的。

由以上两个案例看得出,父母的教育观念已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根深蒂固了。这也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通病:自私,霸道,这是我深有感触的一点!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教育本身很难奏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教育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当我在与家长的言语交谈中,发现多数家长更多地是希望教师能传授一些育儿经验,以便他们更好地教育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我觉得家长只要重视几项细节,那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成功一半了。

首先,家长应重视与孩子的谈话

和孩子谈话是一种艺术,如果我们冷靜地观察父母和孩子的对话,便会发现一方总是批评和教训,另一方则总是否定辩解.这种思想交流的失败在于父母对孩子缺乏了解,那么如何与孩子谈话,赢得他们的信任呢?

第一,作为家长,应善于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认为,孩子们表达意见很少直来直去,他们说话的目的总是隐藏在一种暗语之后,只有透过暗语,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弄清他的真实意图。例如:妈妈去接孩子时,孩子对着妈妈迫不及待地说:“××小朋友,把××玩具弄坏了,老师都不知道”。(其实是孩子自己做的,只是不敢承认而已)这时,作为家长你可千万别直截了当地说:“这个孩子太不当心,老师知道了肯定要骂了”。而是应该告诉他:“玩具弄坏了不要紧,只要告诉老师,是因为自己的不小心的,老师会原谅的”。这样的回答会使孩子得到他希望的答案,他不必担心,做了错事会受到惩罚。而是了解只要能认识到自己不当的行为,并取得他人的谅解,就可以了。这时他会为妈妈的理解而感到高兴。

第二,作为家长,应学会做一名聆听者。幼儿刚开始学说话,词汇不丰富,不善于将连贯的语言表达明确,而是吞吞吐吐。这时有些性子急的家长往往会对着孩子说:“你说清楚,什么乱七八糟的,我听不懂”。其结果适得其反,孩子变得更胆怯,不敢和父母谈话了。像这种情况,作为家长应该做一名耐心的倾听者。在听孩子谈话时频频点头,不断地说“是”“对”,以此来表示妈妈已听懂你的话,你的话很有道理。当孩子认为父母对他的话感兴趣,并理解他的话时,他就会对自己的谈话产生自信,自然会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向你倾诉。

其次,家长应重视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我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每个家长应努力的方向,而让孩子在家中承担家务,无疑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途径之一。如何让孩子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家务活呢?

第一,家长应安排给孩子符合孩子能力的家务活。如,3岁前的孩子,主要让他完成一些自我服务性的劳动,像自己吃饭、穿衣;卫生间的灯不用时会及时关掉;把洗净的衣服放进自己的衣柜等。4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做一些像擦桌子、定时给花儿浇水、活动房内的玩具自己整理等。5岁左右的孩子,应让其洗一些自己的物品,如手帕、袜子等;在节假日,会和父母一起打扫卫生;或是帮父母折叠衣服等。

第二,用具体言行指导孩子做家务。家长在家要求孩子做家务时,对孩子陈述的语言应该具体形象。比如,当你对孩子说:“把玩具收拾好,该睡觉了”。过十分钟,很可能还是一片狼藉,其原因在于你给孩子下达了抽象、不明确的指令,使孩子不知所措。你不妨这样对孩子说:“把图书摆在一起,放进第一格的书柜内;把积木放在盒子里摆好,放进下面的柜子”。这样有了明确的指示,孩子才知道该怎么做,并且逐步学会做事的条理和步骤。

第三,及时赞扬孩子的成绩。对于孩子在做家务的点滴进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肯定。但在孩子做家务失败时,父母不要显出不高兴,应尽量赞扬他的成绩,亲切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这样你会使孩子增强信心,勇于接受新的工作。

最后,家长应重视对孩子的承诺

在家中,由于孩子在某方面的表现不错,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你太棒了,我××时候带你到××地方去玩”。可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却没有兑现承诺。这样的话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苦恼。

第一,经常与孩子谈论自己的工作。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工作性质、职责、时间和在工作中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告诉孩子,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孩子带自己的工作岗位参观,让他看看爸爸妈妈以及叔叔阿姨们认真而紧张的工作情景。这样一方面可让孩子明白父母上班是很辛苦的,另一方面可促使孩子理解父母的工作没有稳定性。所以不兑现承诺是由于工作的原因,而他们的工作既是维持生活的手段,也是在为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不要忽视零星时间的利用。父母虽然因为工作的缘故,没有办法出去玩,但是却可以利用零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游戏。如:每天早起一刻钟,从从容容地把家务安排好,和孩子共进早餐。临上班或送孩子到幼儿园时,可以给他一个拥抱以及鼓励的话。下班以后也许你会很累,不妨先不要急着做家务,抽出5~10分钟的时间,陪孩子下盘棋或搭会积木。洗衣洗菜,给孩子洗澡,孩子临睡前等等时间,都是和孩子增加感情的好机会。这些都将会使孩子心情愉快、满怀信心并且一扫父母没有兑现承诺的不快。

除了以上的这些建议,幼儿园的教师还应做到,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统一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以上这些仅是我对目前家庭教育方面提出的粗陋和不全面的建议,当然,这些建议还很不成熟,但确是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发自内心的心声。我们期待,也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会有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教育形式是一致而统一的。他们会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

[2]《中国论文网》

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作用 篇4

通过阅读“青春期”这一单元,给我提出了很及时的忠告,即我的孩子马上也就要进入青春期,遇到问题该怎么去做,文章指明了方向,首先要和孩子处在一个平等地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情感,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其次和孩子多沟通,平等和尊重是打开与孩子心灵沟通的钥匙,拥有这把钥匙孩子就不会拒父母于千里之外。孩子烦躁时,家长不能急躁,要有耐心的倾听孩子说心里话,让他们把内心的矛盾和苦闷说出来,然后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关系,让孩子自己做主去分辨事情,做出正确的选择。

“焦虑”每个人都可能存在,只是每个人轻重而已,轻微的焦虑并不可怕,孩子总是在“问题”中成长,不值得家长大惊小怪的,家长的心态直接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所以家长要自信,要有博大的胸怀,不能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对一些细小问题不可过分关注,给孩子造成问题严重的现象,加重孩子的焦虑,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

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作用 篇5

以前,每每发现孩子的不好习惯,总认为孩子自己不听话,从没从自身检讨我们家长自身的不足之处。其实,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生活基地,父母是家庭教育和影响孩子行为的先行者,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没有不懂教的父母,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需要我们先从自身做起,注重孩子的品行教育,习惯培养,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是孩子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也逐步形成。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身教胜于言教,我们将从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座,与同学团结关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担当,碰到困难从自己做起,铸就孩子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其实,孩子的许多习惯都受大人影响,所以我们家长本身约束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比如养成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的好习惯,爱劳动、讲礼貌、讲卫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儿子在这个暑假里在这方面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己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自己来做,还帮妈妈洗碗、拖地,照顾妹妹。暑假里有时我加班回来晚了,儿子还会把饭给我们做好。今年升入初三,他更懂事了,基本不惹父母生气,平时周末值班时,儿子还会主动要求帮我洗衣服。曾经是心里有些舍不得,男孩子总让他做家务活,但看到儿子的点滴进步,我感到非常欣慰。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与穿扁喝壮估憋台铂郡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从《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里,我们能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结合实际,掌握方法及时与孩子沟通,及时疏导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让孩子着实能够健康起来,其实,我们做家长的在与孩子沟通上都犯一通病,就是不讲方式、场合地批评孩子,有时批评十分尖锐,却不完全正确,甚至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渐渐引起了孩子内心的埋怨,甚至记仇,所以批评孩子前首先要弄清原由,不要乱批评;批评时需注意语气,场合和方式最好是一对一,以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有的家长包括我自己,总是当着其他孩子和家长的面,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不经意就会说自己孩子不爱听的话伤孩子的自尊心。虽是言者无意,但却孩子有心啊,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多表扬孩子,给孩子各方面都树立自信心。

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作用 篇6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孩子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公正的人。

有这样三位母亲:

第一位母亲拿回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相同,她的两个儿子看见了,都想要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弟弟抢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为母亲听了很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责备了他。哥哥明明想要大的苹果,却灵机一动,改口道:“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母亲听了非常高兴,在哥哥的脸上亲了一下,表扬他是个好孩子,还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给了他。哥哥“悟”出一个“道理”:说谎话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此,他学会说谎,又学会了偷盗,抢劫,为了想要的东西,哥哥不择手段,直到被送进监狱。

第二个母亲也拿来几个大小不一的苹果,两个孩子也都急着要大的。这位母亲把那个最大的苹果举在手上说:“你们谁都想得到它。那么我们现在来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两块,你们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的又好又快,谁就有权得到它。”比赛结束后,哥哥得到了那个最大最红最好吃的苹果。从此,哥哥明白了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取做得最好。你想要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后来,他成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第三位母亲拿回来一筐苹果,她每天给儿子`丈夫和自己各分一个。时间一天天过去,筐里的苹果一天天减少了,最后筐里只剩下一个苹果了。吃罢晚饭,这位母亲把苹果交给儿子,说:“孩子,这最后一个苹果就由你来分吧!”儿子接过苹果,拿来水果刀,一分为三,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各一份。这位母亲笑了,说:“孩子,你学会了公平--这正是我希望于你的。”后来,这位孩子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法官。他就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任首席法官约翰.杰伊。

一个苹果,既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这虽然是个“个案”,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有普遍意义,那就是母亲的引导和教育对孩子的未来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位教育家说:“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人的行为,习惯,品质将形成人的最终命运。”

而母亲的引导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质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有这样一些众所周知的伟人----孟子、柳宗元、徐霞客、林肯、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他们的成功显然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母亲的正确引导。

(一)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里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柳宗元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三)徐霞客

徐霞客(1586-1641)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个没落世家。家境虽然已经衰微,但是家中藏书却不少。尤其幸运的是,徐霞客有一位很好的母亲。母亲思想开朗,勤劳贤良,知书知礼,富有理想。全家的经济掌持和对子女的教育,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徐霞客幼小的时候就开始听母亲讲历史故事,讲为人的道理,激起了他求知探奇的强烈愿望。一次,母亲讲《左传》,讲到“民生于勤,勤则不匮”的句子时,徐霞客说:“妈妈,我知道这其中的意思。”“说说看,看你理解得怎么样?”徐霞客解释说:“这是说,一个人无论织布、读书和做其他事情,最重要的是勤快,只要勤快,就什么都不会缺少的。”母亲听后满意地笑了。

从此,徐霞客除了吃饭时间,几乎都在父亲的书房里精心读书。他读完整架整柜的书籍后,又把那些心里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集中起来,反复阅读。进了私塾以后,他还经常把这些书揣在身边。他觉得从这些书里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了解民族的历史,使人心胸开阔,产生力量。后来,他决定放弃科举,绝于仕途,准备遍游祖国的山川。

恰在这时,霞客的父亲去世了,身边只有一位年老的母亲,他实现宏愿的决心有些踌躇。母亲了解到儿子的心意,便鼓励说:“孩子呀,身为男子汉,应该志在四方,不能为了家庭的缘故而放弃自己的志愿,像一只因在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狗。”为了激励儿子,母亲还亲手为儿子赶做了一顶“远游帽”,让他戴着踏上了征途。

开始,霞客出游大都是在比较近的地方,行期也有一段间隔。每次游罢归来,霞客总要把异地的风光见闻一五一十地讲给母亲听。徐母总是为儿子的学识不断长进而感到高兴。后来徐母发现,既然远游,为何频频归来?当他知道霞客仍然是为了照顾自己时,便对霞客说:“我虽然年已老迈,但身体还根结实,你用不着惦记我。不信,我还可以出去一游。”她硬叫儿子陪她去游览了附近的荆溪和勾曲,而且一路走在儿子的前面,全不示弱。

得到母亲的鼓励,徐霞客激动不已。他开始了对祖国万里河山的游历。他30多年不避寒暑,不畏艰险,靠两条腿考察了华东、华北、东南沿海、西南云贵等17个省区,对大半个中国的地理、水文、地质、动植物,特别是有关我国石灰岩地貌作了数百万字的游记记录,--在母亲支持下,徐霞客游遍祖国万里山河,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四)林肯

林肯母亲南希是位个性善良,甚至有些羞涩的妇女。在决定事情时由于胆子小,通常是不采取主动,但林肯5岁时,她突然变得胆大起来。

“孩子必须上学”她说。林肯父亲托马斯开始反对:“读书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家是不要紧的。另外,你需要他们在家帮忙,他很快就是个好帮手了。但在母亲的坚持下,林肯和姐姐都进入了两英里远的一所学校。

“你们今天学了什么?”尽管很累,但南希还是常常的问。一次,林肯天真地问着他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名词:“妈,什么是解放?”南希屏住了气,用目光注视着他:“解放,就是自由,就是一个属于自己而不象奴隶一样属于别人。这是每个人应当有的权利,不管是什么肤色,这一点一定不要忘了。”

孩子严肃的点了点头。南希心里轻松了,虽然她无法确定这番话对这个幼稚的孩子所产生的兴趣,后来历史却证明,她的这番话,影响了一个国家的进程,这番话对孩子心灵的震动是无法形容的。

就是这个令人尊敬的母亲给予自己的孩子以崇高的品质。

林肯聪明乖巧,加上受到母亲的教诲,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从一位平民到总统,可以说,林肯经历了许多令他难以忘怀的痛苦的过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倍受艰辛的人,改变了美国历史的进程,不可否认,这与他勤奋刻苦的精神、不屈的斗志及良好而珍贵的家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林肯的早期教育来看,除了聪明的头脑以外,母亲的爱与坚持十分重要,影响着林肯的人生观和人格品质,最终才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

(五)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为科学界和整个人类所作出的贡献都是无人能及的。他的天才与成就,都是与父母对他的早期教育密不可分的。

爱因斯坦刚生下来时,脑袋特别大,与他身体的比例很不协调;尤其是后脑勺,不但大,而且有棱有角。

长到2岁的时候,爱因斯坦却不能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开始咿呀学语,而且孤僻缄默得让人生疑,人们再联想起那颗不甚正常的头型,又开始怀疑起来:“这孩子会不会是个哑巴或者痴呆?”

对于别人的怀疑与议论,爱因斯坦的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他对爱因斯坦的母亲说:“他的脑袋大,是因为里面装的智慧太多了!”

爱因斯坦到3岁的时候仍然不会说话,他的母亲急了,她问丈夫:“亲爱的,你不是说咱们儿子大脑袋里装满了智慧吗?可是他都这么大了还不会说话,那脑袋里究竟装了些什么呢!”

父亲又笑笑,他对妻子说:“你别看他说活晚,等到他会说的时候,一定说起来就没完!”

4岁的时候,爱因斯坦还是没有开口说话,相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他实在是太沉默了。直到后来,小爱因斯坦终于说话了,但是他也不愿意跟别的孩子一起玩。他只喜欢一个躲在安静地地方沉思。

母亲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来和小爱因斯坦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他从封闭的世界中拉出来,促进其语言的发育。只要她的儿子能够把自己所想的事说出来,那么她就可以帮他了。

爱因斯坦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对音乐却极为敏感。

有一次,母亲在自家的花园里弹钢琴,当她正弹得起劲的时候,突然发觉后面有响动,她回过头去,发现小爱因斯坦正歪着大脑袋,聚精会神地听她弹奏,而且看那样子,分明是已经听得入迷了。她微笑着拍拍爱因斯坦的头:“我可爱的宝贝,看你入神的样子,难道你听懂了吗?”

接下来,每当母亲坐在钢琴前演奏贝多芬等一些著名作曲家的作品时,他都会悄悄地坐在母亲的旁边静静地倾听。小小年纪的他就懂得音乐不仅可以抒发内心的情感,还可以像画笔一样,描绘出蓝蓝的大海和柔和的月光,真是太美妙了。

母亲通过一次次地观察,认为“大头儿子”肯定有音乐的天赋,于是请来城里一位最优秀的小提琴手,做爱因斯坦的家庭音乐教师,专门教他演奏小提琴。爱因斯坦进步虽不是很快,但他非常地刻苦。渐渐地,他已经可以断断续续地演奏部分莫扎特作品的片断了。

小爱因斯坦不会说话,就进入了音乐的世界,究竟在这个世界他看到了什么,谁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找到了自己所希望的东西。

(六)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他和两个姐妹一起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是西雅图的一名律师。他们的已故母亲曾任中学教师、华盛顿大学的校务委员以及的女主席。

小盖茨三四岁时,母亲外出总是把盖茨带在身边,当他在学校里向学生讲解西亚图的历史和博物馆的情况时,盖茨总是坐在全班最前面,尽管盖茨是个好动的孩子,但在教室里他表现得比其他学生还要专注、认真。

小盖茨的父母还尽可能鼓励和提供他各种机会,在他逐渐长大时,父母鼓励他参加童子军的野营活动,有一次暑假童子军的80公里徒步行军,时间是一个星期,他穿了一双崭新的高筒靴,显然新鞋不大合脚,每天13公里的徒步行军,又是爬山,又是穿越森林,使他吃尽了苦头;第一天晚上,他的脚后跟磨破了皮,脚趾上起了许多水泡。他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第二夭晚上,他的脚红肿得非常厉害,开裂的皮肤还流了血。同伴们都劝他停止前进,他却摇摇头,只是向随队医生要点药棉和纱布包扎一下,又要了些止痛片服用,继续上路了。就这样他一直坚持到一个途中站检查,当领队发现他的脚发炎的非常严重,下令医治,才中止了这次行军。盖茨的母亲从西雅图赶来,看到他双脚溃烂的样子时,难过地哭了,直埋怨儿子为什么不早点停止行军。盖茨却淡淡他说:“可惜我这次没有到达目的地。”

中学毕业后,比尔盖茨很想到哈佛大学去读书,这也正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幸好,比尔盖茨的父母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私产,必须让孩子们来完成父母喜欢的事。经过冷静思考后,父母放弃了让儿子当律师的想法,让比尔盖茨在大学领域里自由发展。这一点帮了比尔盖茨的大忙。

但一年后,更大的难题摆在了比尔盖茨的父母面前:比尔盖茨要离开哈佛,放弃进修学业,与别人一起创办计算机公司!比尔与父母多次交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了解儿子秉性和志向的父母又能说什么呢!或许儿子的天赋与计算机事业是最佳的切合点吧!比尔盖茨便毅然离开了令亿万学子向往的哈佛大学,开始在软件领域大展鸿图。1975年比尔正式创办微软公司,二十多年后,成为世界顶尖首富,个人资产近200亿美元!

比尔盖茨的成功是个人天赋与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尔的故事告诉我们:一、我们应不断激活孩子的天赋,注重对孩子天赋的培养与保护。二,培养孩子的爱思考的专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可见,从古代的“孟母三迁”到当代的比尔盖茨,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母亲

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大。

当今很多有智慧、有才华的妇女纷纷投入社会去工作,对于社会国家的贡献可以说非常的大。我觉得,有志的妇女应该有另外一种思考模式:就是把自己的才德、才能放在你的家庭中,为家庭做贡献。虽然家庭的成员不多,可你将来教育出来的子女有可能成圣成贤,也一样可以在未来帮助国家,造福人类社会。所以,即使你受过很高的教育,如果把所学的付出在子女教育上,相信将来所得到的一定不是现在所能看到的。现在妇女大量投入职场后,家庭的力量反而单薄了。我们付出很多心血、很多代价投入于社会上,所换来的却是无法弥补的家庭缺憾――妇女纷纷走出家庭后就失去了家庭教育,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关键问题。何以故?孩子无法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后,在学校所接受的多限于知识性的传授和科技类的实践。但科技知识的传授无法培养人的内在德性。人的德性包括人的品德、人际相处能力、人的威仪、人的礼貌……这些都要从家庭教育来教导和落实。妇女离开家庭后就失去了家庭教育。其后果就是我们看到当今社会人与人交往,不要说道德,就连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信义和信用都将没有了。

所以,作为母亲,应该重视自己的价值,要力求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和熏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也是做母亲的最大的心愿。

家长在家庭教育的作用 篇7

一、父爱缺失———中国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 在第一期“爸爸去哪儿”的第一站, 我们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孩子们离开妈妈后大哭大闹的场景, 面对孩子们的嚎啕大哭, 爸爸们绞尽脑汁, 但依然手足无措, 一脸茫然与无奈, 不知道怎样去照顾孩子。这就折射出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父爱缺失:与孩子沟通少, 不了解、不会照顾孩子, 因此, 当孩子走出家门, 远离母亲之后, 问题频发。五位星爸一开始的表现也反映了在中国家庭教育中, 父爱缺失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 多数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外出挣钱养家, 在家的时间比较少, 教育孩子自然而然就成了妈妈的责任。或许正是在我国这种传统思想和观念的作用下,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参与得越来越少, 甚至渐渐淡出了家庭教育, 对自己的孩子知之甚少, 对育儿更是一无所知。

二、不可或缺———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

在传统家庭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之下, 我国的家庭教育中, 父亲的角色相对于母亲而言, 总显得不如母亲那么重要, 孩子也总是更依恋、亲近母亲。然而, 越来越多探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研究表明, 父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与母亲不同的独特作用。土耳其阿狄家庭教育暨康复中心心理研究人员加利斯撰文称, 从出生到入学前是子女最重要的成长阶段, 包括心智、情绪、及适应周边环境的能力都在这一时期养成, 而父亲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他还指出, 以协助子女人格成长而言, 包括子女在智力、情绪表达和适应社会能力方面的成长, 一位尽责父亲对子女的照顾较母亲对子女的照顾可增加25%—30%的正面成效。因此, 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现代家庭的父亲既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要责任, 又要扮演好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角色。

我认为, 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 父亲和母亲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对孩子成长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二者同样重要。母亲情感细腻, 在生活上可以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在亲子游戏中, 母亲更倾向于和孩子玩较传统的、带有语言和教导性色彩的、非剧烈性活动的游戏, 因为出于安全和健康的需要, 母亲往往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动。从母亲那里, 孩子学会了同情、善良、关心他人等方面的情感体验;父亲则倾向于与孩子展开形式各异的不同类型的游戏, 游戏形式更多变, 更具刺激性。另外, 父亲往往偏于理性, 从父亲身上, 孩子们可以形成独立思考、果断、自信等品质。由此可见,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截然不同。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没有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意志薄弱, 常表现出自卑的情感素质和性格特征, 这类儿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抑郁、孤独、任性与依赖行为等较为普遍, 有些心理学家将其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这一点,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第一期中林志颖儿子小kimi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离开父亲就会大哭, 做什么事情都要父亲陪同, 直到在第一期节目快要结束时, 小kimi过分依恋的行为才有所好转, 能够离开父亲, 跟小伙伴一起去完成任务了。

我认为, 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 父亲的角色不容忽视, 对于女孩来讲, 父亲参与到家庭教育可以为女儿提供一个最初的与异性交往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以致影响到她以后的婚恋观。许多研究证实, 5岁前失去父亲的女性, 难以了解男性如何生活及其与女性的区别, 并且在青春期与男性交往时, 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而对于男孩来说, 父亲可以为其提供男性的榜样, 通过观察、模仿父亲的语言和行为, 逐步树立做个“男子汉”的价值观。相反, 从小父爱缺失的男孩往往缺乏攻击性, 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过分依赖、喜欢非刺激性的活动等。这也是许多学者建议加大力度培养幼儿园男教师, 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男性缺位造成的性格缺失的主要原因。

三、父爱回归———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事实上, “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热播之后, 公众呼声最高的就是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父爱回归, 众多网友大呼, 父亲们理应参与到家庭教育当中去,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确, 通过节目的播出, 人们认识到了我国家庭教育中父爱缺失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通过爸爸们的表现和孩子在一期期节目中的成长变化, 我们也看到了爸爸们可喜的成长:他们越来越了解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会照顾孩子, 爸爸们相互取经, 对育儿越来越感兴趣。我走访调查后也发现, 许多“80后”的爸爸在看完节目后, 纷纷表示自己之前做得不够, 以后一定多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去, 因为节目让他们发现育儿也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事实证明, 只要用心, 每个父亲都会是一个合格的好爸爸, 父亲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也是不容撼动的。我也走访了几个家庭, 爸爸们都表示看完节目之后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失职, 纷纷表示努力改正, 这或许就是“爸爸去哪儿”节目的教育意义所在。

鉴于此, 笔者呼吁家庭教育中父亲们的积极补位和归位, 走进孩子的世界, 了解孩子的需要, 与孩子共同成长, 做合格的好父亲。

参考文献

[1]陈亚鹏.家庭教育要想好, 父亲作用少不了[J].青年教师, 2005 (6) .

浅析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篇8

【摘 要】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人们对智能手机、电脑等高科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网络技术在学习生活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自然会与网络产生不可避免的碰撞。本文以教育游戏为立足点,调查其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并对结果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教育游戏;家庭教育;互联网;对策

网络时代的兴起带动了网络技术的全面渗透,在推动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革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以及家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创新。作为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教育之一——家庭教育,在如今的形式下必然会面临不小的挑战。网络和现代社会不断变化发展使得传统家庭的教育的缺陷被不断放大。家庭教育的问题不仅是每个家庭内部的问题,更上升为国家关注的社会问题。此时,教育游戏这一新产品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契机。当教育游戏能在学校教育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的助力时,我们可以预计教育游戏在家庭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家庭教育的部分劣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变性和不可测性的人才。

一、教育游戏的内涵与设计

教育游戏是什么?顾名思义,它是“教育”与“游戏”。

作为一款游戏,它具有游戏的特性即娱乐性、可选择性、开放性、社会性等。然而教育性是它的灵魂。可以笼统的说教育游戏是为完成“教育”这一关键任务而存在的游戏。因此,教育游戏的设计必须以能够教育游戏者为前提,对选材、游戏尺度的把握、关卡难易程度的设计有更多要求。

教育游戏的目标受众是学习者,它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目的是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或者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设计者必须以此设计理念为基础,将教育性贯穿游戏的始终;除此之外,教育游戏必须具有挑战性。与普通意义上的游戏不同,教育游戏不仅要在关卡难度的设计上要从易到难,在内隐知识的渗透上也要由浅入深,激起学习者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的欲望。

二、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与传统的观念不同,游戏和教育不是两个相悖的概念。教育游戏能够在学校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也证明此言不虚。那么教育游戏是否能被家长接受、采纳,成为一种新型的家庭教育的工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关于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通过对得到的初步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分析后,得出结论: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远不及它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30%——40%的人表示不曾听说过教育游戏,在我们讲解后也显得兴趣缺缺。但30%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游戏是有用的,也表示乐意尝试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但也会担忧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游戏设计不合理导致孩子沉迷其中,或是能达到具有“教育性”这一目标的太少等。约35%的家长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或者精力去研究如何正确的使用“教育游戏”这一工具。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是一个新的概念,于大部分家长而言依然陌生。教育游戏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会让部分家长望而却步。但对于教育理念较为现代化的家长而言,教育游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式,能在家庭教育中起积极的辅助作用。

三、影响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的原因分析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之后,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影响教育游戏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从教育游戏本身来看,教育游戏作为独立于游戏和普通教育技术的新型工具,设计者花费的时间会更多,且会有很多地方难以兼顾。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问题,如任务关卡设计的不合理——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设计者没有把握好学习者的身心特征;与教育融合的程度不够——娱乐性太强或是内容单调乏味等。

从家庭层面来看,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也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其中部分家庭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没有给孩子提供教育游戏这一工具的条件。此外,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不够,即使能给予基本的照顾,也没有精力去培养或挖掘孩子的天赋。教育观念的陈旧、教育方式的滞后以及不可避免的社会压力让家长过分关心孩子是否认真学习,而忽视孩子是否快乐成长。

除了以上的两个方面,教育游戏和家庭成员之间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也会影响教育游戏的应用。如家庭成员受到传统教育观点的桎梏、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认知、对教育游戏的不满意等,都会让他们对教育游戏避之不及。

四、在家庭教育中应用教育游戏可行的对策

教育游戏是将教育和游戏有机融合的新型游戏模式,在推行的过程中必将会受到阻碍。在知晓教育游戏面临上述窘境之后,我们能否采取一些对策来积极应对呢?我们在咨询相关老师、查阅有关资料后总结出以下几条可行的对策,希望对教育游戏的推行有所帮助。

(1)教育游戏的开发必须遵循相关规则。不但要满足“娱乐性”与“教育性”并存这一基本条件,也要充分适应使用者的生理、心理所处的层面。

(2)社会对教育游戏的开发和应用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普及教育游戏,必须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家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只有社会大环境认可教育游戏,推广教育游戏,才能使其在家庭教育中才占据一席之地。

(3)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也必须得到革新。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加以宣传、指导。如:成立家长学校等。把家长的注意力吸引到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上,如此一来,在发现问题后也能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琪,陈琳. 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及展望[J]. 开放教育研究,2009,05:107-112.

[2]张文兰,刘俊生. 教育游戏的本质与价值审思——从游戏视角看教育与游戏的结合[J]. 开放教育研究,2007,05:64-68.

[3]史忠翠. 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

[4]张瑛. 网络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7.

上一篇:工厂安全规范下一篇:二年级叙事作文主题雨中即景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