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的格言

2024-05-04

关于书的格言(精选7篇)

关于书的格言 篇1

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3.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4. 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5. 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6.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7.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8.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9.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10.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11.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12.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3.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14.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15.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16.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17.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18.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19.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20.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21.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22.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3.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5. 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26.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27.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8.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9. 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31.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3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3.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34.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3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6.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37.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38.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39.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关于书的格言 篇2

《只有医生知道的血管健康书》从疾病的根源——血管讲起,讲到血管的重要性,讲到血管问题对应的疾病,讲到如何识别血管发出的信号,讲到血管健康的管理方法等等。读者可以根据血管发出的信号,对照本书了解自己所患的疾病,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 告诉你什么情况下血管壁已经在增厚了,这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另外,还介绍了如何让自己的血管保持年轻状态的方法。

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手脚冰凉、四肢麻木、身体和腿浮肿、腹部肥胖、头痛和眩晕、健忘症和痴呆、黑眼圈等读者不太重视的身体症状与血管的关系。如,在介绍黑眼圈和血管关系的时候, 书是这样描述的:患有黑眼圈的人指甲周围的皮肤也会发暗。因为这两处的毛细血管的分布和结构相似,所以可以利用指甲毛细血管测量仪检查指甲周围的毛细血管。如果毛细血管细小或血管发青,就可能患有低血压或贫血,这时,眼睛就会出现黑眼圈。

图书的第四部分还详细介绍了血管减速肥计划,分为三节:一是按照星期实行的七种生活习惯(包括拍掌、悠闲地散步、喝水、放松身体、 慢慢地呼吸、经常笑、多躺着休息);二是按照星期实行的七种运动习惯(包括脚腕、小腿的水泵动作,徒手体操,伸展运动,有氧运动,泡热水澡,按摩,瑜伽);三是按照星期实行的七种指压习惯(包括暖手,暖脚,醒脑开窍,暖腹, 舒缓心情,疏肝理气,气血畅通)。这些是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在生活中可以实行的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古人云,“医食同源”,意思是说,医药和食物的来源一样。药性大的作为药物来使用;药性弱而且味道好,有独特口感的作为食物。图书的最后分三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食疗塑造有弹性的血管:请多摄入有益于血管的食物,请远离危害血管的食物,清理血管的药茶疗法。据此,读者可以了解、购买有益于血管健康的食物。

总之,这是一本关于血管健康的百科全书, 读者朋友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酌情按照书中的计划执行,必会使自己的血管健康。

关于书的书 篇3

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小说家安贝托艾柯,与法国电影泰斗、法国国家电影学院创始人让·克洛德卡里埃尔对话,讨论书籍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以及网络时代纸本书的未来,结集成了《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吴雅凌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这两位嗜书如命的古书珍本爱好者,其对话第一部分的标题是“书永远不死”。

我也相信“书永远不死”,但书籍存放在博物馆、图书馆、个人书库,还是每日使用的书桌上,效果大不一样。你看艾柯说的:“书在未来将只吸引一小部分爱好者,他们会跑去博物馆和图书馆满足自己对过去的趣味。”(6页)若真的这样,情况很不妙。卡里埃尔则极力为书籍说好话:“想想2006年7月纽约那次电力大故障吧。假设范围扩大,时间延长。没有电,一切都会消失,无可弥补。反过来,当人类的一切视听遗产均消失时,我们还可以在白天读书,在夜里点根蜡烛继续读。”(19页)两位对话者对纸质书的未来“坚信不移”,因其除了读书、写作、拍电影外,还对书籍本身有一种纯粹的热爱,肯为某本自己迷恋的书籍“上穷碧落下黄泉”。

读书人不一定藏书,藏书家不一定读书,这我们早就知道了。清代学者洪亮吉《北江诗话》分藏书家为五类:一是“推求本原,是正缺失”的考订家,二是“辨其版片,注其错伪”的校雠家,三是“搜采异本,补石室金匮遗亡,备通人博士浏览”的收藏家,四是“第求精本,独嗜宋刻”的鉴赏家,五是“贱售旧家中落所藏,要求善价于富门嗜书者”的掠贩家。其实,还有另外三种藏书家,一是喜欢书,而且真读,这是“爱书人”;二是兼及阅读、考订与阐发,这是学问家;三是既读书,也收藏,还考虑增值问题,二十年前我就知道这个道理,可惜没能实践。

最近十年,关于读书,有两种潮流值得注意。一是公众的收藏趣味转向了书刊,不仅宋元珍本,连民国年间的平装书以及旧报刊,也都被人争相抢购。几年前,鲁迅、周作人的《域外小说集》上拍卖会,自3万元起拍,到27万落槌,加上佣金合计29.7万元。平装书不会都这么贵,但“奇货可居”的,都会有人抢。二是书籍装帧明显上了一个档次。即使不参评“最美的书”,读者与出版社也开始合谋,特别关注图书的外形——纸张、开本、装帧、设计、插图等。买书人不仅阅读,而且把玩、欣赏、收藏。于是,同一本书,除了平装本,还有各种精装版、特藏版、毛边本、签名本等。

你也许觉得,这么关注图书的外在形式,岂不是买椟还珠,或者说附庸风雅吗?我曾经谈过这“附庸风雅”对于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贡献(参见《大学有精神》246~24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在我看来,“附庸风雅”比“假装流氓”好,因为二者都有可能经过一番努力,越学越像;另一方面,没有一大批半懂不懂的受众的追随与消费,任何文学艺术都不可能发展壮大。

谈论书籍,最好兼及“精神”与“物质”。不谈别的,就说书籍装帧吧。洋装书的兴起,以及国人对于封面装帧的重视,使得其呈现不同于宋元精刊的另一种美。这是喜欢书的人很容易感觉到的。我曾撰写《作为物质文化的“中国现代文学”》(收入《假如没有文学史……》,三联书店,2011),评述中外若干书籍史著作,谈论二十世纪中国的书籍装帧,探讨从“物质文化”角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可能性,以及“新资料”如何带出“新问题”,有兴趣的朋友请参阅。

(本文原载《中华读书报》)

书的格言或名言 篇4

关于书的格言或名言

1、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关于书的格言。——别林斯基

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4、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5、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6、书籍——举世之宝。——梭罗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9、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10、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1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2、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3、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14、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5、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16、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7、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

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悔读书迟。——颜真卿

2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25、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26、书籍陶冶情操——博维

27、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28、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遭遇和寿命。有的书毁于一旦,有的书却能流芳百世。——马尔夏克

29、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xx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高尔基

30、我需要三件东西:爱情、友谊和图书。然而这三者之间何其相通!炽热的爱情可以充实图书的内容,图书又是人们最忠实的朋友。——蒙田

31、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32、没有书籍,就不能打赢思想之战,正如没有舰就不能打赢海战一样。——罗斯福

33、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鲁宾斯坦

34、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35、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巴尔扎克

36、图书出版业是思想重炮。——布埃斯特

37、漫长的岁月,既毁坏了坟墓,又损坏了墓碑,可是光阴对于书却无能为力。——瓦鲁阿

3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39、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阿尔考特

40、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1、任何一本书的影响莫过于使读者开始作内心的反省。——卡菜尔

42、书是思想的产儿。——斯威夫特

43、在我看来,最好的书是那些能够提供最丰富的思考材料的书,名人名言大全《关于书的格言》。——法朗士

44、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莫利

45、书籍的唯一真正用处,是使人能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不能引人思考的书,便不值得占书架一席之地。——拜耶

46、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47、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霍姆斯

48、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伏尔泰

49、书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马克思

关于书的格言 篇5

1.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

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板桥

4.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

5.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6. 能克服困难的人,可使困难化为良机。丘吉尔

7.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8.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爱默生【美】

9.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 多 芬

10.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爱 迪 生

11.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12.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 板 桥

13.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 启 超

14.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 迅

15.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茅盾

关于挫折苦难的格言

1. 灰色的理论到处皆有。我的朋友,只有生活的绿树四季常青,郁郁葱葱。——歌 德

2. 你的意志已准备好了,你的脚步也就轻快了。——赫尔巴特

3. 要生活啊,信我的话,别等待明天,就在今天采摘生命的玫瑰吧。——龙 沙

4.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与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5. 我们关心的,不是你是否失败了,而是你对失败能否无怨。——林肯

6.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7. 一次失败,只是证明我们成功的决心还够坚强。——博维

8.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俾斯麦

9. 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10. 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11. 乐观使你倾向于幸福健康事业顺利,悲观使你倾向于绝望患病失败忧郁孤独懦怯。

12. 一个羞赧的失败比一个骄傲的成功还要高贵。——纪伯伦

13. 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14. 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5.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兰

关于苦难的励志名言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盂轲

2.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

3.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巴尔扎克

4. 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拿破仑

5. 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雨果

6. 成功与失败都是一种表现方式,是一种对结果的评价,可以从中得到经验。

7. 要成功就要周详考虑谋定而后动,一旦决定即雷厉风行一干到底,害怕失败什么都别干。

8. 经理人员应该具有尝试失败的勇气,力求改进;而不应畏惧风险而停滞不前。——葛汉.克拉克

9. 失败缘于忽视细处,成功始于重视小事。——《成败训》

10. 失败就是迈向成功应付出的代价。——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11. 酸甜苦辣都是营养,成功失败都是经验。

12. 晋之失败,贿赂己耳,交游己耳。——王夫之

13. 经营企业,是许多环节的共同运作,差一个念头,就决定整个失败。——松下幸之助

14. 考虑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败,技艺再精巧若缺乏真诚也无法成功。——顾图河

15. 不要轻视失败者的劝告,他在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上是权威。

16. 谁不经过失败挫折,谁就找不到真理。

17. 没有十全十美,也没有人不可或缺,每个人都有这种或那种弱点。当他失败时,这种弱点将会缓解他的沉痛之情。——拉布吕耳尔

18. 在所有的失败中,想说俏皮话却没有说成是最大的失败,而说得拖泥带水则是更惨的失败。——兰多尔

19. 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在于本身性格的缺点,与环境无关。——毛佛鲁

关于书的作文 篇6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书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书的作文1

我书架里的书有很多,有的是一些名著,有的是一些故事,总之,只要是有益处的书,我都爱看。

在家,妈妈总管我叫“小书迷。”每当放学后,我做完作业,我都会津津有味的读上一两个小时,在这期间,就是有天大的事,我也会置之不理。

到了双休日,我总是缠着妈妈领我去新华书店,由于我家离新华书店很远,所以必须乘公交车去。有一次,妈妈实在是没时间,而我又控制不住书“瘾”,就自己去了新华书店。结果下了公交车却迷了路,最后还是一位好心的姐姐把我带到了新华书店。现在去新华书店,即使被蒙了眼睛我也不会走错路。只要进了新华书店,我一呆就是半天,有时我竟因为看书着了迷,忘记吃中午饭,虽然肚子饿的咕噜咕噜叫,却让我吃了个书饱。

在学校,同学们给我起了个绰号—“小书虫”。只要一下课,我就会跑向学校的图书馆,在那里,总能看见我的身影。每当我在图书馆里品味那淡淡的书香时,我就会感到有无限的乐趣。

现在,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随着知识的增长,我爱上了好些美妙绝伦的古诗词,它们实在是好美好美——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那些温婉的词语,各个令我魂牵梦萦。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爱看书,也许是那些动人的故事吸引了我,也许是那淡淡的书香陶醉了我,也许...书是一个美丽的天使,带给了我无限的乐趣,书香悠悠,伴我成长。

我应该算是个喜欢读书的人

总是喜欢在寝室里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读着,这是如果是雨天就更有情趣了听着窗外的雨声,再配些饮品简直是乐趣无穷o室友说我看书都不忘记享受,我不置可否,仅有这样才能更深的体会书中的乐趣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因着封建的束缚,陆游与唐婉的爱终究是无奈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是对家乡的思念“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这是深闺怨妇的惆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奋斗目标的执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对亡妻的追思与诗相比,我更喜欢词词虽不象诗一样对仗工整,但读起来也因这每句长短不一而更显独特诗是规规矩矩的,就如同着正装的人,庄严正式而词就稍显随意,如着休闲服饰的人,亲近自然

每每读词时,我都喜欢为自己泡一杯茶,顿时清香四溢o正如词带给我的感觉一样,清新明看着茶叶在水中上下漂浮,我想起有人说过人生正如同这漂浮的茶叶,起起落落之后才会得到安定我觉得这话颇有道理,平淡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只有经历这起起落落,人生才会绚丽而多彩我很喜欢品茗读词的这份安逸

《基督山伯爵》是一场引人入胜的奇特的复仇故事《复活》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净化《阿Q正传》是鲁迅对国民精神麻木的批判《老人与海》表现的是同生活搏斗的勇气《爸爸爸》透过畸形的现实去寓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糟粕《聊斋志异》通过对鬼妖的描写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

读小说的时候我喜欢为自己冲一杯咖啡,顿时满室浓香,正如小说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o咖啡是深沉而浓郁的,从咖啡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做人应该有内涵“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内涵修养是极其重要的《背影》中的父亲那步履蹒跚的形象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白发苏州》我们似乎在淡忘自己的文化与历史,这让我唏嘘不已读《道士塔》更多的是愤恨与无奈.《野草》是对封建社会的憎恶,也是作者的自我剖析与散文相配的是白水,散文蕴含的情感是丰富的,有悲愤,有哀愁,有喜悦每每读到口干舌燥时,一杯白水便可消去内心的悸动,我认为水有令人心情平静的功效我们应该有水一样的态度,淡然,平静,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应该保持淡定,用淡然地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得到了很多乐趣o我很喜欢这种惬意的读书生活

关于书的作文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作为一个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大国,文化底蕴自然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这五千年的文明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当然要感谢我们的大功臣—书。

在那些没有老师和拼音的时代里,历史和文明均依靠文字记录才得以流传,书籍的存在便尤为重要。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甲骨文。这些刻在兽骨、龟甲上的文字,成为了我国最早的书籍。这一记载文字方式的出现,为我国书籍的演变发展拉开了帷幕。

随着时光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用更为轻巧方便的竹片和木片来记载文字,称为“牍”。这种方式虽然改善了甲骨的记录方式,但仍旧有许多不足之处。竹木之物易干裂、易被虫蛀,并且一片竹片虽轻,但数片竹片组成的书籍却是十分沉重,不方便携带,也不方便人们阅读。古有例,一大臣向帝王上奏折,洋洋洒洒的由竹片制成的奏折,装得满满一箱,需八个大汉方可将其抬起。以竹木之物记录的弊端显而易见。后来虽有人用丝绸布帛书写,但因材料价格高昂,无法推广使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东汉时期。东汉出现了一位历史性的关键人物,他改善了纸的制作过程和原材料,使纸张得以被广泛使用。他就是—蔡伦。虽然西汉已经有了纸的存在,但并不普及,但是在蔡伦改善后,纸张变成了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的物品。自此,记载文字的材料,终于完成了质的蜕变。

在纸普及后,相应而出的是文人墨客、名流雅士,以及众多的文学作品。这时,书籍如何广泛推行成为了新的问题。如果手抄,效率太低;如果让人们口头传递,怕是“鹅”都会变成“讹”。不过,我华夏泱泱大国,从来不缺天才奇人,雕版印刷应景而生。这的确是一场雪中送炭的及时雨,拯救了许多书籍,让翻刻书籍变得容易和快捷。但是种方式仍旧不完美,一块模板因一字出错便会整块报废,即要求印刷工人技术精湛,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但在我国人民的智慧面前,一切拦路虎,都是纸老虎。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由数个字块来组成一整块模板,不但减少了报废材料的比例,字块还可以反复使用。从此,我国的印刷术步入正轨。纸质书籍便长久地得以流传。

现代,纸质书籍的形式虽已固定,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电子书籍也随即产生,并日新月异地得以完善。现在书籍分为了两大流派:实体书和网络书。

网络书虽然作为新晋后生,但实力却不容小觑,因为网络的方便和快速,得到了年轻一辈的狂热喜爱。只需互联网上手指轻轻一动,便可以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浏览携带方便轻巧,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让人们随时随地的便可以阅读。

随之发展起来的是广大网络作家和作品,类似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我爱西红柿的《盘龙》,都是人们狂热追求,甚至挑灯夜读的对象。这一类的作品,也被称为“速食快餐”。不过,许多经典名著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虚拟版,让人大饱眼福。

虽然网络阅读盛行,但是大多数人更愿意购买实体书籍阅读,因为人们对于纸质书籍都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人们还是喜欢享受将书捧在手中一页一页品读的滋味,那种书墨的香气,让人流连忘返。品读实体书,也是在吃一顿细嚼慢咽的“饕餮盛宴”。

不管是玄幻精彩的网络小说,还是意义非凡的经典名著,我们从中都可以有所收获。我酷爱《斗罗大陆》,它让我明白了团队力量的强大,明白了天才也需要通过努力的拼搏才能成功,明白了你的实力就决定着你的眼界和命运。我喜欢冰心的《繁星·春水》,它让我明白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明白了母亲的细腻与慈祥,明白成为伟大作家的前提是你的思维方式……

从古至今,书的介质像带着面具,经过千变万化,流传至今。为什么读书会这么盛行?因为每个人都不想被社会所淘汰,从书中获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新时代知识青年吧!

关于书的作文3

许仙被关在金山寺里,死活也不肯头发做和尚。关了半月,终于找着个机会,逃了出来。

许仙回到保和堂药店,看看白娘子和小青都不在了,人去楼空,真叫他伤心!又怕法海和尚再来寻他生事,不敢住在镇江,只得收拾起一点东西,关了店门,仍旧回到杭州来。

许仙一直走到西湖断桥边,看看那株大柳树,依然是青枝绿叶,长得很茂盛;想想自己和白娘子一对恩爱夫妻,活活被法海和尚拆散,心里越想越疼,不觉泪珠扑簌簌地滚下来,顿着脚叫喊道:

“娘子呀娘子,你到哪里去了呀!你到哪里去了呀!”

这时,白娘子和小青正在西湖底下练功夫,隐隐约约听得湖上有人叫喊,这声音很熟悉,侧耳一听,原来是许仙。她俩大喜,马上从湖底下钻上来,捞片树叶,吹口气,变成一只小船,于是打起双桨,慢慢划着,来寻许仙。

许仙抬头一看,船上正坐着白娘子和小青,还疑心自己眼睛花了呢!再仔细看看,可不正是!慌忙大声喊道:“娘子靠船,娘子靠船,许仙在此!”

小青轻轻靠了船,扶白娘子登上岸,夫妻俩又在断桥相会了。两人谈谈别后情形,真是又难过又高兴,说着说着,不禁都流下泪来。小青在一旁见了说道:

“大家碰也碰到了,哭什么呢!还是找个落脚的地方吧!”

于是,三人坐上小船,划到清波门上岸,仍旧寄住在许仙姐姐的家里。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过了新年,元宵节下,白娘子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许仙乐得整天合不拢嘴巴,见人老是笑。

伢儿满月的那一天,许仙家里做“汤饼会”,办“满月酒”,许仙姐姐和小青忙着里外张罗。白娘子清早起身,在内房梳妆打扮,许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妻子,见她红娇娇的脸,乌光光的头,比以前更好看了。他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今天娘子要抱伢儿出去跟长辈亲友们见面,讨个彩头,可惜她头上戴的首饰都丢了……正想着,忽然听得大门外弄堂里有个货郎在叫喊:“卖金凤冠罗,卖金凤冠罗!”

许仙一听是卖金凤冠的,便三脚两步奔了出去,找到货郎。拿过来一看,哦!这顶珠宝串成的金凤冠,金光闪亮的,美丽极啦!许仙越看越中意,便把它买下来,拿进房里,对白娘子说:“娘子,我给你买来一顶金凤冠,你戴上去试试,看看合适不合适?”

白娘子看看那金光闪亮的金凤冠,心里也很喜欢,就让许仙把它戴到头上。不料这金凤冠一戴到头上,就紧紧箍住啦,再也脱不下来。

它越箍越紧,越箍越紧……白娘子这时只觉得头重脑疼,眼前金星乱冒,支撑不住,便一头倒在地上昏晕过去了。

这场飞来大祸,把许仙惊呆了。他急得双脚乱跳,慌忙奔出门去,要找货郎算帐。奔到门口,一看,货郎不在了,只见法海和尚横着青龙禅杖,挡在门外。原来那个卖金凤冠的货郎就是法海和尚变化的。

自从许仙逃出了金山寺,法海和尚便满世界地寻找他,今天来到杭州,打听到许仙正给他的儿子做“汤饼会”,办“满月酒”,就用金钵变顶金凤冠,自己变化成为货郎,走上门来叫卖。

法海和尚见许仙气急败坏地奔出来,面色都变青了,料想已经入了圈套,就冲着他“嘿嘿”一阵冷笑,说道:

“施主,好言相劝你不听,今天我上门收妖来了!”

说着,法海和尚便大踏步闯进房里,许仙要拦也拦不住。法海和尚朝白娘子头上吹口气,金凤冠就变成金钵。金钵万道金光,把白娘子团团罩住。小青扑过去要跟法海和尚拚命,只听白娘子在金光里面喊她:

“小青快走,小青快走,你练好功夫,日后再来替我报仇吧!”

小青自量也斗不过法海和尚,就化一阵青烟从窗口遁走了。许仙死死抓住法海和尚不放,只听白娘子在金光里面喊他:

“官人珍重,官人珍重!你要好好抚养孩子呀!”

许仙是个凡夫俗子,他更奈何法海和尚不得;只好从床上抱起伢儿,让白娘子再看上一眼。白娘子泪痕满面,她的身体在金光下面已渐渐缩小,渐渐缩小……最后,变成了一条白蛇,被法海和尚收进金钵里去了。

法海和尚收了白蛇,在南屏山净慈寺前的.雷峰顶上造了一座雷峰塔,把金钵砌进去,镇住白蛇,自己便在净慈寺里住下来看守着。

关于书的作文4

当今全民教育搞得真是普及。孩子向家长要吃的,不准;要穿的,不准;要玩的,更不准。只有要书,家长才会如昙花一“笑”,很慷慨地摸出钱包:准了。

有需求就有生意,这是古往今来的买卖准则。商家搞经营砸了,炒股票套了,倒房地产又黄了,正灰头土脸时,忽然眼珠一转,卖书倒是个好行业。于是摘下墨镜,摇身一变,连自己也成了什么什么特级教师了,并且还将大名用铅字工工整整地印在封皮上,省得去签让人看不懂的草书了。

前几天,某君抱来一挥子辅导书。我懒懒地翻了几本,却吓了一跳,原来这些书竟这么恐怖!再到书店翻一个遍,一样地让人望而生畏。我回到家,冥思苦想,终于总结出当今辅导书的三大特征,现向各位看官公布。

一、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当今社会上,只要是书,就必有这个特点。谦逊的言语,满本子只有一句,而且千篇一律:“本书若有疏漏之处,还请指正,编者不胜感激。”当今书的介绍越来越向广告靠拢,甚至有些干脆照抄了事。“一旦拥有,万事无忧”,我乍一看还以为是介绍飞亚达表的,再一看却不是。这可真是当之无愧的“超级模仿秀”。另一类虽然别出心裁却不免不切实际,有的书号召大家:“有话大声说,我要上清华,我要上北大。”我们班倒真有敢这么对父母喊的。结果呢?他父亲却说:“去去去,就你这二两油,哪儿凉快哪儿去!”不但碰了一鼻子灰,还成了全班的笑料。这也罢了,还有第三类,仅书名就能让你啼笑皆非。花几十元钱,就能抱一本《xx科复习葵花宝典)回家,有这样便宜的事,武林岂不是要闹出乱子?

二、“精兵简政”,害人不浅。我怀疑编书组是否“精兵简政”过了火,竟然连校对这一行也吩咐下岗。不然这一本书里何以错得天花乱坠呢?有一本书这样写:"1931年9月2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九’事变。”呜呼,这样的人,这样的校对,也好意思把名儿放在书前面!但我同时也可怜他:这种人,有一万个看他校的书的,他就得挨一万次骂!课堂上老师若要推荐书,总要加上一句:“这本书挺好,错的地方很少……”呜呼,中国校对这一行若如此堕落下去,中国的书可真是前途无“亮”啊!

三、红皮柑橘,中看不中吃。水果店老板生意兴隆,门前自上而下摆了五排水果,其中不少还是洋货。店主用标签在每类水果上标了一个英文名,生怕别人不识货。于是便有不少人来访,更有些先生小姐边大口咀嚼边赞叹:“好!好!”我也好奇:洋水果真比土水果甜?于是买了半斤红柑橘,回家研究,剥开皮来,果然瓤红似火,蜜汁欲滴,但往嘴里一送却酸得我差点儿把牙吐了出来,但也仍忘不了喊一句:“好!”辅导书也是如此,几乎每一本都会搬出几个“名师”来,将封皮装扮得鲜艳可人。但内容往往具有两大特点:一、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一个简单问题,却不惜笔墨锣里哆嗦大大解释了一通,看得人眼花缭乱。其实你只要用一种方法,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解题了。二、将复杂问题朦胧化。一碰到复杂问题,他却往往三两句话了事,弄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了等于没看。莫非“名师”之言非冥思苦想方能领会?看此类辅导书的学生,犹如手捧一个色彩鲜艳的红橘,却怎么也送不进嘴,即使偶尔发狠啃上一口,也必是酸涩难当。但我不明白的是,这样的柑橘,这样的书,竟然还有人爱不释手,并且能喊出一个“好”字!

这天,某君又抱着几本辅导书走进来,手里的书页崭新,脸上却挂着乌云。哈,我知道你愁什么!或许这几本里还有我们未发现的问题,来来来,咱们研究一下。

关于书的作文5

从我对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后,就一直希望有这么一本书可以交心,可这何其困难,以至于它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无法相信。《 目送》—— 当我打开它的那一刻,就再也无法放手,开始了一段手不释卷的生活。

翻来覆去,反反复复……

一开始是被文章里充斥的悲伤感动,看到那一句句,仿佛一个孤寡人用自己的笔向读者诉说这三代人的故事。后来,读多了,不在没出息的把眼泪一滴滴落在纸上,而是对文章用词感到佩服,全文没有刻意加四字成语,复杂的字来炫耀自己的文化底蕴,但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文字,每一个都有自己的风采,越读越有味道,你试图换掉一个词,可找不出比此更合适的。而后的某一天,我与妈妈发生了争执,我觉得委屈,我觉得我妈妈不理解我,觉得她的世界不若我五彩缤纷。跑回房间,坐到桌前,转眼间,我看到闲置了一段时间的《目送》,打开……我看到的是一个与上次天壤之别的世界,就像玩游戏偶然间打开了通往终极boss的副本。轻轻地,合上书,墨香萦绕。

文章蕴藏的情感哪里是悲伤这种单调的产物,而是一次关于亲情的坦言。闭上眼,脑海中穿过无数场景,那是我和母亲,太多了,也太快了,我无法捕捉一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最后,定格在这句话。而我的身体似乎也失了控,在大脑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它已经推开椅子,冲出房门,在楼梯口看见了在楼下拖地的妈妈,夕阳透过后面的窗口洒在妈妈的脸上,使那纹路越加清晰,宛如苍天古树。我飞扑而下,埋进她怀里的那张脸,已找不到一片未被泪水攻陷的领地。妈妈显然被吓到了,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未在她怀里哭过,甚至在她面前哭的次数都屈指可数,但她也只是在身体一僵后,搂住我,轻轻拍着,有几次似乎想说什么,却未开口……我站在苍天古树下,背后是夕阳西下。我总会忘记,身后那个随时随地都可以依靠的肩膀,它的主人永远原地待命。

晚上,坐在妈妈的车上,我们默契的没有提起刚才的小插曲。一片沉默,连车外风吹树叶沙沙作响声都一清二楚。我刚想拿出耳机与音乐相会。不知怎的,想起文章中的一句话“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 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我不想把妈妈关在门外,于是我主动和妈妈唠起了家常,但话不投机,我不再搭话,偶尔回个“嗯”,妈妈似乎也发现了我的兴致不高,“我最近听见几首歌,你肯定喜欢,我给你放一下。”不是所有英文歌我都喜欢,我张了张口,却没出声。她还说起了我的idol,我最喜欢的综艺节目,我想去影院看却没看的电影,她说的都是一些我早看腻了的周边新闻,她也不知我早已换了偶像,那个综艺节目已不再播出,电影后来我看了……她都不知道,但这些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再说,不让她知道的是谁呢,不就是我吗?我侧过头,车窗上映着的是一双波澜的眼。我感觉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残忍,我因为那些有的没的事情而不去理睬我亲爱的妈妈时,她却在为和我能多有一点共同语音而努力着!我看向妈妈,心中万千句话化为一句,我爱您。

我在想,如果我没有读龙应台的《目送》,没有在与母亲发生争执时,翻开它,今天的我们又是什么样呢?是否我还活在自己的堡垒里,一味的拒绝母亲的付出。《目送》不仅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巨著,历史潮流上含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于我,更像一个心灵导师,在我急于成长,把自己与父母封闭的时期,给予我帮助。让我看见了我身后不愿与我分离,却无奈目送我离去的父母。

或许,在作者与儿子,作者与父母亲三代人角色扮演中,在消逝的时光中,她目送一个背影,看着另一人走下去。在这长长的目送中,作者写下了《目送》,我想,她是为了其他人不要再有这样无助的目送……

我愿和我的母亲,我的父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许我陪他们走到生命尽头,或许白发人送黑发人。

文字总给人以不同感受,以上是《目送》予以我的情感,以及我和《目送》的故事。

关于书的作文6

书,是一种精神粮食。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喜欢这种精神食粮的却人越来越少的,低头族却越来越多了,但我们班却有很多和我一样喜欢读书的同学,对于这一点我很自豪。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煮书”的读书方法,所谓“煮书”就是将书中的知识一点一点地钻研透。而我却并不喜欢这一种读书方法,因此我另辟而行,采用一种我自称为“品书”的读书方法。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本我品过的书吧!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的是我自认为我所品得最为透彻的一本书——《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从我品书的角度看,它无疑是存在优点和缺点两类。下面我就先来说它的优点:《三国演义》的优点在于根据前人留下的历史文献、传说来编写和整理的一部小说,故而它的可信度很高,这是一大优点。它还用了许多生动的人物描写,来告诉我们三国时期各个不同的人物特点。书里精彩绝纶的写法把这些历史人物写得鲜活生动,有血有肉。这样就可以让我们这些读者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穿梭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真真实实地面对着当时的那些著名人物,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着他们的“先天下之犹而犹,后天下这乐而乐”,这是它的第二大优点。这本书的最大的一个优点在我看来就是作者对三国时期每一段战争中智谋以及小说中故事情节的描写,写得悬念迭起、荡汽回肠、扣人心弦。有时明明已经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了,可是作者却用他智慧的头脑,精湛的写法来了个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我还从本书上品出古人的智慧也是无穷大的,有些我认为是我们这些现代人都无法比拟的,所以我很不赞成有的人说:“愚蠢的古人”,其时我们有时还不如古人呢!

我自认为我知识有限,还无法去评价这一部历史巨著。也无法总结它的缺点,所以我借鉴了鲁迅先生的观点。鲁迅认为,“容易招人误会”是《三国演义》“缺点”之一,《三国演义》叙事“有七分是实的,三分是虚的”,这“实多虚少”,致使“人们或不可免并信虚者为实”,并举例王渔洋写“落凤坡吊庞士元”说明“被它闹昏了”的情形。鲁迅还认为《三国演义》的第二个“缺点”是“描写过实”,表现为“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作者“只任主观方面写去”,人物“往往”“出乎情理之外”。其实,《三国演义》中“好的人”也有“坏处”,“坏的人”也有“好处”,并未“出乎情理之外”,人物性格不仅丰富多彩,也复杂矛盾。何况,小说中还有一些根本无法简单用“好”和“坏”来概括的人物,就看你是在站在谁的立场好。且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鲁迅先生还认为《三国演义》的第三个“缺点”是:“文章和主意不能符合——这就是说作者所表现的和作者所想象的,不能一致。如他要写曹操的奸,而结果倒好像是豪爽多智;要写孔明之智,而结果倒像狡猾。”所谓“文章和主意”大约相当于现代文学理论上所说的“形象和思想”。其时每一个作者希望自已的文章和思想能相符合,但事实上往往是事与愿为,二者很难完全“符合”的。比如说我们要写一篇作文,想的是一样,但写出来的却和想象的总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只能力求两者尽量符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作品具有永久的魅力,才能常品常新,才能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有争议。如《红楼梦》等巨著即是这样的作品。当然像《红楼梦》这样的巨著是我们所不能比的,不过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还是应该尽量让我们的作品有自的特点,让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品读它,欣赏它。

其时我认为我们不管读什么书,都不能只是浅浅的读一遍就认为自己已经读懂它,这样其时是对作品的一种不负责任。读书是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书,更应该决定于怎样读。很多名人也有很多自己的读书方法,我们不仿借鉴一下。

而我的读书方法是:通读、细读、精读、品读。希望各位朋友也能分享一下你们的读书方法。

关于书的作文7

钱中书先生的好友、我的老师郑朝宗先生在一九八六年一月六日给我的信中说:“《围城》是愤世嫉俗之作,并不反映作者的性格。”确乎如此,但钱先生在《围城》中所批评的文人喜作悼念文章,却也反映他内心的一种真实:不喜欢他人议论他、评论他,包括赞扬他的文章。钱先生对我极好、极信赖(下文再细说),唯独有一次生气了。那是一九八七年文化部艺术出版社,出于好意要办《钱书研究》的刊物。出版社委托一位朋友来找我,让我也充当一名编委,我看到名单上有郑朝宗、舒展等(别的我忘记了),就立即答应。没想到,过了些时候,我接到他的电话,说有急事,让我马上到他家。他还特地让他的专车司机葛殿卿来载我。一到他家,看到他的气色,就知道不妙。他一让我坐下就开门见山地批评我:“你也当什么《钱书研究》的编委?你也瞎参乎?没有这个刊物,我还能坐得住,这个刊物一办,我就不得安生了。”他一说我就明白了。尽管我为刊物辩护,证之“好意”,他还是不容分辩地说:“赶快把名字拿下来。”我自然遵命,表示以后会慎重。第二年我回福建探亲,路经厦门时特别去拜访郑朝宗老师,见面时,他告诉我,钱先生也写信批评他。郑老师笑着对我说:“这回他着实生气了。不过,他对我们两个都极好,你永远不要离开这个巨人。“最后这句话郑老师对我说过多次,还特别在信中写过一次。八六年我担任研究所所长后,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你现身荷重任,大展宏才,去年在《读书》第一、二期上发表的文章气魄很大,可见进步之速。但你仍须继续争取钱默存先生的帮助。钱是我生平最崇敬的师友,不仅才学盖世,人品之高亦为以大师自居者所望尘莫及,能得他的赏识与支持实为莫大幸福。他未曾轻许别人,因此有些人认为他尖刻,但他可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我与他交游数十年,从他身上得到温暖最多。一九五七年我堕入泥潭,他对我一无怀疑,六十年摘帽后来信并寄诗安慰我者也以他为最早。他其实是最温厚的人,《围城》是愤世嫉俗之作,并不反映作者的性格。你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巨人,时时向他求教。

郑朝宗老师是钱先生的知音挚友,对我又爱护之至。《管锥编》出版之后,他一再叮嘱我要“天天读”。我果然不忘老师教诲,二、三十年从未间断过对《管锥编》的阅读,也终于明白郑老师所说的“巨人”二字是什么意思。钱中书先生绝对是中华民族空前绝后的学术巨人,是出现于二十世纪的人类社会的学问奇观。如此博学博识,真前不见古人,后也恐怕难见来者。尽管我对钱先生的学问高山仰止,但对《围城》却并不特别喜爱,对此,我请教郑老师:我的审美感觉不知对否?郑老师回答说:平心而论,他的主要成就是学问,不是创作。

钱先生对《钱书研究》一事如此认真的态度,绝非矫情。他的不喜别人臧否的态度是一贯的,他自嘲说:我这个人“不识抬举”(参见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写给郑朝宗的信),这也非虚言。一生渴求高洁、安宁,确实是他的真情真性。只是求之太真太切,往往就对“抬举”之事怒不可遏,言语过于激愤。一九九六年,我听到法国的友人王鲁(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编辑)说,他看到国内报刊有一消息,说李希凡等人联名写了呼吁信,要求制止江苏无锡把钱先生的祖居旧址夷为商场,以保护国宝文物。知道此事后,他就致函杨绛先生,询问此事是否需要声援一下。杨先生在回函中传达了钱先生的话:“我是一块臭肉,所有的苍蝇都想来叮着。”一听到这句话句,我就相信这是钱先生的语言,别人说不出如此犀利透彻的话。难怪人家要说他“尖刻”。然而,这句话也说明他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宁与高洁是怎样的不留情面。

关于书的作文8

书,是我的知己,与书为伍,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清纯;少一份粗俗,多一份儒雅。潜心书海,酿就读书人无拘无束的快意。常话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吗?

读书是我的嗜好,自小我就喜欢阅读各种书籍,无论是漫画、小说,还是……我都爱不释手。每逢和妈妈一起上街,总会选购一些我所喜欢的读物,在书店的书海里尽情的遨游,直到妈妈等得不耐烦生气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诱人的书海。每一次都是那么的流连忘返。年幼时的我,有充沛的精力阅读各种书籍,让我在童话般美丽的世界中度过了一个多彩的童年。感谢书,让我拥有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

读小学时,我读的书也变了,买的书大部分是武侠小说。这时,武侠小说成了我的知音,为了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总有《射雕英雄传》的“儒家之侠”郭靖、《侠客行》中的“若愚之侠”石破天、《鹿鼎记》中的“街痞之侠”韦小宝与我作伴。刀光剑影,风雪飘飞,艺术的美妙,人生的感叹都会一齐现于眼前沁入心底。忘却了白天的紧张与劳累,处事的烦恼与愁绪也消失了。待读到会心处,击掌而笑,与古人交谈,或临窗而立,看星月移动之形,听树影婆娑之声,真是其乐融融。

时间如离弦的箭,逝去的再也无法挽回,回忆童年那一个个沉迷于小说、故事、漫画中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的情景,真让人有几分留恋。转眼间,步入了中学,更多的时间是学习,然而读课外书的时间大大的减少了。尽管如此,但并未改变我对书的喜爱之情,我酷爱读书,书是我的知心朋友。

书——是最亮的一盏灯,书为我打开了另一个全新的视野,作为一名中学生,仅仅以课本为圆心是不够的,整个世界在我的眼里既是新鲜的,不是陌生的,我渴望了解,渴望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书就以各种独特的形式,为我填补了关于娱乐、风光习俗、天文地理等我不了解的知识。如《神雕侠侣》开头就引用了宋代词人欧阳修的额《蝶恋花》,而《天龙八部》中更有“珍珑”之妙局……通过对书的阅读,我的眼界得到了开阔。

读书不仅能给读者以强大的心理震撼,还能使人找到生活的希望与目标;而且还是迷茫徘徊的精神探求,它使人回到有价值的生命世界。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写到:“书富如入海,百华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以收尽取。”不错,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即使用我们的一生也无法将其学完,但是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的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书是我的好伙伴。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思维使人善辩。”“读”一切都来自于书,多读书,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读书兴趣,增加文学底蕴,提高文学水平,明白事理,陶冶情操……感谢你,是你使我快乐地成长。

现在,书几乎与我是孪生姐妹,常常陪伴在我身边,让我们结下了这浓浓的亲情,书成了我的贴心姐妹,时刻激励着我要专心学习,读书虽苦,了在其中。

如今,我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当我在千谷万壑的“题山”迷茫,我心中充满了焦虑、痛苦和苦闷时,阅读幽默的书籍,使自己的大脑放松一下,这样也可以调节一下心。同时,也要多读一些与课本联系紧密的书,读这类书有利于我对课本上的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同时可以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能帮助我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海洋,能托起我的智慧之舟;

书是火红的太阳,能照亮我心中热切的希望;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能伴我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关于书的格言 篇7

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是又一个总产出超万亿元的行业,年出书品种和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阅读从行为看是一件私事,从效果看又是一件公事。它既关系个人成长,又关系民族的气质和力量,更关系国家的钱袋和前途。

最近5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全民阅读活动的支持力度。湖南首推城市阅读指数。书单,成了官员、书商、媒体、公众共用的一根阅读指挥棒。

书籍,既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又是人类进步的脚印,折射出人们精神走过的印痕。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思想会客厅。书架是一个国家的思想陈列室。书单,是中国人这一年精神餐桌上的菜单。

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国的“书事”如何?

散页的新闻理想,合页的社会主张

媒体负责呈现问题,又用荐书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一位法官读者问同样作为法官的译者何帆,《批评官员的尺度》书名为何不直译为“权利”,而改作“尺度”。这是一个获得现场掌声的问题。一词之差,似乎正显示出在主张与现实之间的拿捏。

本刊观察各方书榜,入围图书,社科比例较重,思考略显沉重,书籍反映着社会的载荷。

立场差异,看待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同。或以建构的方式整合社会,或以解构的方式剖析时代。比如,同是“中国模式”这个话题,光明书榜2011年度图书中《中国震撼》入选,而蓝狮子2011最佳商业图书榜选择了《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隔空完成一场激辩。

书单是媒体的价值观,一家成熟的、风格化的媒体知道用怎样的书单表达自己。所以,书单虽不神圣,但对读书的倡导值得尊敬。

当然,其中也有地域差、文化差- - -《深圳十大观念》注定热在深圳,周立波的《诙词典》大抵出不了沪宁高速公路收费站,《侯卫东官场笔记》在《新京报》书榜上盘桓了14周。

无论哪门哪派,上榜图书都在呼应着社会热点,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这样,图书就获得了一定的新闻属性。深圳2011年好书榜,10本中有8本与社会关切的话题有关。《新京报》每周图书排行榜,串起来是一条年度新闻话题的曲线。

散页的是新闻纸,合订页的是图书,这两者的统一,一是在iPad的屏幕上完成,消除页的格式,归结为屏;二是诞生了跨界产品MOOK(杂志书)。

年轻作家出任主编创办杂志书渐成风潮:《独唱团》、《大方》、《天南》、《文艺风赏》、

《超好看》、《千城》、《私.念念不忘》、《白纸黑字》……然而春未成潮,百十来种刊物相继停休,平均3天一种。

“以书代刊”从一个行业话题,迅速转变为公共话题。尽管它撬动了市场、拨动了人心,仍然没有一本MOOK上榜。

到达历史的两种方式:穿越、考据

关于历史热有两种说法,盛世修史、变世读史。2011的历史书籍热,则可以解释为情形性因素:纪念建党90周年的约200种,重温辛亥百年的图书近300种。

“参选书目”多了,入选榜单成为必然。

历时16载,世界第一大党党史-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终于在2011年与读者见面。这距叶剑英、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出要编写一部信史,过去了34年。

辛亥题材是主流书榜中必有的一本,生活史、妇女视角、细节与故事、对历史人物的再评价等等,时下流行的历史学研究方法杂糅着传播学技巧,共同反刍百年老料。

杨天石与陈夏红合编的《辛亥革命实绩史料汇编》,以原味带来了清新感,述而不作、还原真实历史就是最好的史观。

《我想重新解释历史:吴思访谈录》以“潜规则”和“血酬定律”的理论阐释历史。

《步步惊心》作者桐华认为,我们在时间面前都有无力感,我们都对时间好奇。所以,有了“穿越”。我们抵达历史的方式,一是考据,第二是穿越剧。

时间是不依赖“那些发生于其中的事件”而独立存在(柏拉图),或仅仅是事件发生先后的时序关系(亚里士多德)?穿越剧的编剧们倾向于帮亚里士多德调整时序。

电视剧《步步惊心》的热播带动了同名小说的销售线,带动了“四爷”吴奇隆的事业线,“你穿越了”成为乏味会议和课堂上走神的新说法。

刘心武把自己穿越到悼红轩中续红楼梦,续高鹗的续,“狗尾上再狗尾续貂”。这本书同时也入选了某家机构发布的“年度最失败书榜”。

穿越有风险,同好需谨慎。

底层视角、他者视角

感时忧世和士大夫的身份想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被抬举与自我抬举。

爱谈中国,爱谈世界,爱从世界角度谈论中国。

《中国震撼》、《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现代中国的历程》、《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中国,少了一味药》,“中国”成为各书榜的最大公约数。

底层视角、他者视角是2011年的图书观察、呈现中国的两大视角。

《底层立场》、《倾听底层》、《中国女工:新兴打工者主体的形成》,讲的就是底层中国。

熊培云《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讲的也是底层中国。底层,就是村庄。读懂村庄,读懂中国。

古炉村是贾平凹笔下的村子,小说《古炉》讲述底层人的“文革”故事。与伤痕小说中知识分子式的“文革记忆”相比,《古炉》的“底层文革”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视角。

《一句顶一万句》类似明清野稗日记,与《城邦暴力团》不谋而合。

学者、记录者和作家,目光在齐刷刷地“向- - -下- - -看- - -齐”,中下阶层日渐成为社会议题。

他者视角有助于看到繁荣的中国在全球化体系中的大国认知与处境。《宅兹中国》,在“交错的历史”中,把“亚洲”作为背景,“从周边看中国”。

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既底层、又他者。

当下中国的问题已经进入一个复杂而务实的阶段。无论是财经书、小说,还是社会学调查报告,这股出版潜流告诉我们中国的发展与问题正在得到全民参与。

“为什么”、“怎么办”、“何以能”等特殊疑问词频频出现在书名中(《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反映了对这个大时代的思索。

向世界借智慧,《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私有化:成功与失败》的畅销,说明人们希望更清晰地认识世界,再反观自身。

向先生借智慧,“老方子”管用,106岁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拾贝集》,将他常年积累的读书笔记和摘抄浓缩成精华,杂以对人类文明和中外历史经验的理性反思,对当下国家社会种种问题的精辟评论。81岁的资中筠,不仅出版了5卷自选集,还身体力行,四处演讲,针砭时弊。

用一本书去代表整个国家,这是著者与识者的终极诱惑。中国士大夫的梦想是“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个优美而简单的模式就像早年科学家想用一条公式去说明整个宇宙的诞生和演化一样,很难实现,但它告诉人们读书于治国是有用的。

理想藏书,理想生活

追过影视追名人,刮过“养生风”又捧“育儿经”。2011年的家长代表当属“虎妈”和“狼爸”。《开明国语课本》、《民国小学生作文》热卖。一边是人们爱看那些简练又干净的语言,实际上怀着的是改变教育现状的某种期待。然而,一边又向着虎狼爹娘看齐。

于丹作为专家的另一面是可爱的,她的《于丹趣品人生》引导大家从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寻求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亦即“幸福指数”。虽然这盏心灵鸡汤流于《知音》化、《读者》化,但是这种寻找幸福的思路还是有启发性的。将关注从大事件移到“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来自村上春树的随笔),心情确乎会明朗许多。再说,现在一线写作的“70后”,谁的人文启蒙读物不是《读者》?

诺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描写的就是日常小事,“通过精炼而朦胧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鲜活的现实生活”。特朗斯特罗姆花几年时间写一首诗,本身就是一种慢生活的态度。

《冷浪漫》是为数不多的科学类畅销书,它又是生活书,包括色、爱、和、美、宅、酒说、新生、艺术等8个主题,用科学理解了的生活更有操控感。

倪萍的《姥姥语录》在“絮叨”着处事、做人,告诉我们哪些不端是要被戳脊梁的。

一手码钱,一手码字

书中自有黄金屋,说的不是卖书,也不是写书。

2月,一个送玫瑰的季节,几家售书网站打开了价格战。大家奔走相告,抱着电脑哼着歌,点着鼠标抢着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这是世界读书日的由来,我们这种组合送法,纯属经济因素。

四折售书,已经低于成本,培养了读者书非打折不能读也的“恶习”。价格战的结果是倒逼第三极、风入松、光合作用等民营实体书店纷纷倒闭。英国诗人多恩说过:“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人买书,也没人卖书,文化就完了。”

我们在追求快速,要求提速,谁还有时间停下来去关照一家书店?

相当多的人不会用买咖啡的20多元钱买一本书,而卖一本20多元钱的书,利润比不上卖一杯20多元钱的咖啡。

书店是城市中勉力支撑的文化空间,网络售书是个虚拟空间侵吞现实空间的残酷案例。实体书店行业规模的萎缩,不但会让出版产业链的下游渠道收窄,也会让很多社区和乡村失去了一片文化绿洲- - -不同于网店,在地理上的“毛细血管”中,书店与邮局原本促进着微循环。

写书也不太赚钱。写书,是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有出书的情结,不为赚钱,只为一种“成名的想象”。

著名“码神”唐家三少一手码钱,一手码字,每月码字30万,年收入7位数,文学理想与财务自由并举。但是,大多数撰稿人还在享受着1999年6月1日的稿酬标准。

每个网站都有读书频道,每张报纸都有读书周刊。读书已成一个“卖点”,具有商业开发价值,可是,写书、卖书似乎都不那么赚钱。

多处上榜的《朱基讲话实录》,是一本朱基叮嘱“一定要让老百姓买得起”的书。体

线上线下,屏里屏外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中国搞掂《百年孤独》的版权,用了25年。百度只用一纸声明就将50名作家出版人打发了。这就是新媒体的强势。

然而,网络文学仍然要为继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被纳入参评范围后,又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准入而欢欣鼓舞,一些网络语言仍然要为被《人民日报》引用而沾沾自喜。那么,网络真的就强势了吗?

融合,才有真正强势。融合,是2011年书榜上的又一關键词。

首先,是线上、线下的融合。网络文学主动从屏幕里爬出来拉作协的手,网络作家唐家三少、当年明月当选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阅读正在发生变革,阅读的载体不一定是纸,阅读的动作不一定是眼睛做出的。阅读的未来是解放眼睛,把文字变成声音来赏析。

其次,是屏里、屏外的融合。《金陵十三钗》、《千山暮雪》、《失恋33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等上榜书与影视作品实现了日月同辉,日是影视,月是书本,月亮反射太阳光辉。更明显的例子,电影《建党伟业》上映前后,8家出版社推出9本党史类图书,共用一个名字:建党伟业。

看好了这条道,有钱的出版公司直接投资影视,缺钱的出版社变着法儿地想搭上影视的顺风车。就连一些实体书店,也开始办影城、办网店,全力拓宽经营路线。郭敬明则与“响想电影”签约,其作品《小时代》系列3部作品即将被改编成多部电影、电视剧、话剧等。

林青霞的《窗里窗外》热卖,首发式的那天,堪称是林青霞的影迷会。《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风头盖过《吴宗宪的幽默之道》,这也正好验证“康熙”和“你猜,我猜”目前在大陆的影响力。

生前刷我们的卡,死后刷我们的屏。乔布斯才真正缔造了一个从线上到线下、从实书到电子书的全方位图书出版事件。围绕着正版《史蒂夫.乔布斯传》,《苹果教父乔布斯传》、《乔布斯图传》、《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早早摆上了中国的书架,《乔布斯语录》与《姥姥语录》并排、《乔布斯革命》与《辛亥革命》并摆,版本比山寨版iPhone还多,卖得都还不错。

书榜的能与不能

年度好书,谁说了算?制定了书榜的推荐者,这些书你都看过吗?读书越来越成为个体的私人生活,再也不太可能出现几亿人同读一本书的盛况。那么,书榜意义何在?

一张书单能够满足读者越来越长尾化的需求吗?而书榜又是一个为市场而造的概念,商家一方面大谈如何重视长尾理论,另一方面竭力往20%的“头”上靠。

评选自有一套计算方法、标准。光明书榜秉承“强调主流价值和影响力”理念,《新京报》本着“公共立场、专业品格、独立思想、现实情怀”的评审原则。一个有趣的注脚是,《新京报》的年度好书中,《资中筠自选集》、《春尽江南》、《批评官员的尺度》、《帝制的终结》均没有在该报每周的分榜中出现过。

进榜与升榜通常不是孤立的事件,与社会热点、作者本身的知名度等有关,通常新人很难跻身,此时,书榜便又成了一种权力空间,阻止了自由进出。这根指挥棒所产生的羊群效应,又使畅销书愈畅销,沉默者愈沉默。

同时,它对精英也有点不那么公平。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同台竞技,只拼销量,作为永远少数派的精英肯定有些吃亏。不能忽视作品本身的影响力,而影响力的大小一是由一次销售本身决定的,又与被转载、被引用等二次传播有关。

若书榜的决定因素是销量,那么为什么作家富豪榜的头牌与书榜的头牌不相符?若书榜讲求的是公信力,那么为什么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名单与书榜也不相符?

书榜并不高于图书,它只是像一本书一样的一家之言。选书单如选书,我的书单我做主。

上一篇:小学第一次掰玉米作文下一篇:乡风文明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