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2024-09-06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共12篇)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1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 大,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老师讲课缺乏激情,语言乏味,一节课自始至终平铺直叙,一个腔调;有的教师,不会挖掘教材,只会照本宣科,为了教教材而教;有的教师急功近利,不讲知识的来龙去脉,只重视公式定理的运用,过分强调会做题,把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器;有的老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不了解学生的特点,不能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死守那点经验,墨守陈规;还有的老师甚至讽刺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成绩自然不理想。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不重视对概念的理解,对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有的同学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3.态度不端,被动学习。有的同学在学习数学上态度暧昧,说不清楚是进取还是退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维持还是改进,他们勤奋学习的决心经常动摇,投入学习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维通常也是被动的,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不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只听热闹,不听门道,所学数学知识只是浅层的和粗放的,所以数学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

4不重视基本技能。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 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 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从学生试卷的自我分析上看,会做而做错的题不在少数,且出 错之处大部分是运算错误,并且是一些极其简单的小运算,我所教的学生中就有一个这样的 孩子,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常常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他已经脱口而 出了,但是考试的时候却从来没得过高分,那些基础的甚至是做过的原题也会出现这样那样 的错误,究其原因终归是眼高手低,轻视基本技能。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 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不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问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6.心理素质不过关。

有的同学平常数学成绩很好,在考试时总考不出自己的实际水平,拿不到理想的分数,究其原因,就是心理素质不过硬,考试时过于紧张的缘故,还有就是把考试的分数看得太重,所以才会导致考试失利,人们常说,考试考得三分是水平,七分是心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理,过于地追求往往就会失去,就是这个缘故。

针对上述几个方面,作为一线的数学老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提高 数学成绩:

1.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他对数学问题会更加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只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出一些数字、公式、定理、定律等所蕴涵的数学美,学生一定会在享受美的同时,爱上数学,只要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他们自然就能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去学好数学。就需要数学教师通过讲解、剖析、图形、图像、幻灯片、多媒体等,使数学的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从对数学显性的认识提高到对数学的认识;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而应用数学。

2.给学生正确的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老师要严格要求,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给学生预习提纲,让学生知道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同学上课才能专心听课,他们才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3.循序渐进,狠抓双基。

由于学生心理不成熟,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 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 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 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 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4.因材施教,加强辅导。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我们这样的县级高中,有的学生只要老师稍稍点拨,就能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也有的学生,一个概念解释了好几遍,还是不能理解,对于例题,生搬硬套,比猫画猫还行,画虎就找不着北了。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充分留给学生消化的时间,不做夹生饭,同时,对学生分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会收获的喜悦,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课下,老师还要加强对层次比较低的学生的辅导,进一步帮助他们消化吸收当天所学,不留后遗症。将出现的错误提出来让学生议一议,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通过变式练习,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久而久之,学生的节拍就能和老师的节拍合起来,学生的数学成绩自然也会逐步提高。

5、培养自信心,锻炼心理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并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要求学生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即把考试当成一般的作业,理清自己的思路,认真对付每一道题。多赏识你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总之,如果学生能做到以上几点,教师在高中数学初始阶段的教学中,设置适宜的难度,进行科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你的学 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会增强,数学成绩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针对上述几个方面,分享到: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 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较大尺寸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2

一、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在实际教学中, 出现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把握不够、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联系实际不紧密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 只有有效地诱发学生主动进行探讨, 将学生放到主动学习的位置上, 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2. 总结、评估时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形成的方法和策略, 需要不断巩固和提高”。因为前阶段形成的知识和理论需要进一步发展, 才能得以正迁移, 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将老问题进行创新性改编, 改编成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发散性思维。在学生学习过程结束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估。对于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 需要区别对待, 不能仅仅考虑“塔顶”的学生, 还需要考虑“学困生”。总结和评估不能就题论题, 仅仅在表面进行探究, 因为问题具有联系性和拓展性, 所以最优方法、最佳结论才是进行探讨的主要目的。

二、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对策

1. 激发兴趣, 探索规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 学生才可以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比如, 在对“椭圆”的学习中, 可以尝试让学生对于椭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椭圆的例子, 比如, 学生给出跑道是椭圆形的、妈妈的项链是椭圆形的、地理中学习的月球环绕轨道是椭圆形的等之后, 再出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椭圆的形成机制。探究主要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或以实物模拟来展现。即把一根细线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端点, 在拉紧细线的情况下移动笔尖, 画出的轨迹就是椭圆。最后以几何画板的方式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椭圆的基本认知。

2. 转换思维, 逆向反推。

对于数学问题的探究不能“一条道跑到黑”, 因为探索问题的角度不同, 要得到相同的结论, 所耗费的时间是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说解题的效率是不同的。有时候, 正推出现困难时可以选择逆推, 可以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例如, 对于函数的反函数进行判断, 就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因为直接求出反函数, 在判断其奇偶性, 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可以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因为原函数和反函数是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 所以可以先判定题目中给出的原函数为奇函数, 并且在 (0, +∞) 上单调递增, 故所求函数也是奇函数, 且在 (0, +∞) 上单调递增。

3. 总结评估, 在兴趣中提高。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固有的教学模式,对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张以学生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小组分组,在学习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主动探究课堂学习的知识点。高中数学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理解空间矢量以及数量关系的变化,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明显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很多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合作学习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流于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目的

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目的,而是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附属工作,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合理地安排学生参与思考的环节,依旧遵循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即使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也没有真正安排适合学生的讨论话题,发挥合作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能真正体会到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反而成为一种课堂负担,既没有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

2.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难以掌握

在合作学习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推广过程中,最让数学教师头疼的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自行讨论环节,很多教师反映,掌握好讨论的时间和学生的参与度是一项特别困难的事情。讨论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浪费课堂时间;讨论时间过短又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提出的问题没有被学生理解掌握。对此,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互相磨合,逐渐达到一定的默契度。

3.教师在上课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合作学习表面上是要提高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参与分量,转变教学主体,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探究式的教学。而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考验。很多教师认为既然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于是忽略了上课前的备课工作,导致在课堂上没有提出适合学生知识理解范畴的问题,使学生讨论半天也没有实质性的学习进展,最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事倍功半。

4.教师对学生的个性了解不足,没有合理安排学生的分组

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句经典名言,传承千年自有其深刻的道理。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掌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于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互动参与度参差不齐,小组中也只有性格外向、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发言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已经失去了平衡,很难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效率的方法

1.正确对待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转变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非常枯燥乏味,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了很多弊端。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端正态度,认真探索和接纳新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中,积极与学生进行探讨,认真准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思路,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容易产生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关注度,并且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在很多地方都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摒弃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走到学生之中,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真正需求。在课堂上合理安排学生的讨论时间,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

3.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合理进行分组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分组之前要充分掌握全班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擅长的方面。这样才能均衡地分配每个人在小组中的位置,使小组成员能够合作默契,共同提高学习效率。

4.明确考评机制,公正全面地评价每一名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学生方式单一,常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优劣的唯一标准。新课改中明确要求要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改进以往的考评机制,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思考能力、发散思维以及参与度纳入考评机制中,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高中数学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经过近年来各级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推广,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效,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认可。我相信经过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不断探索,一定能够使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更加完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金立明.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探讨[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3).

[2]张莉莉.落实合作学习“三需要”促进高效数学教学[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3(4).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4

[摘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做好创新工作,充分运用好信息技术,进而促进数学课程顺利进行。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查找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教师方面及学生方面问题,提出加强培养教师教学的新理念,使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紧密结合;注重新型教学模式和设计的构建,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明确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目的;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整合;问题;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高中数学教学已从以往的知识体系为基础的教学,转变为问题取向的创新型教学变革,这也是激发数学课程整合的重要内在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的研究、设置、教学的设计以及评价方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正推动着数学及教学的改革,促进了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变革。这促使我们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以便总结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数学课程的结构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以及更具多样性,所以,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的整合成为热点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运用理念不先进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强调整合和融入,整合和融入是从课程整体效果出发来考虑的,强调采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来进行课程与教学设计。那么,究竟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呢?有的教师只有在公开课或学校要求时才使用信息技术,还有的教师认为从必修到选修的每一章、每一节都需要有信息技术的辅助,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整合和融入应使教师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理论相融合,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科内容相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知识能力基础相融合,只有做到这三个最基本的融合,才能使信息技术自然融入数学学科课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需要或学生学习需要时才使用信息技术,大部分教师对于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技巧不熟练

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教学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一些教师己经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木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但是其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平与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教师迫切需要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吸取信息技术在其他科目上的教学成果,提升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效果。学科硬件设施不足也是制约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整合的主要障碍,学校应加大硬件建设经费的投入,搞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快校园网的建设步伐。黑河地区的学校应加强计算机的管理,扩大机房的自由开放时间,提高教师和学生课内、课外使用计算机的方便程度,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3.信息技术利用目的不明确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将教学内容搬上屏幕,并没有将既定的教学目标积极按教学规律进行实施,有些教学内容甚至是别人做好的,并不符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违背了教学原则,这样做是不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教学的效果,在进行整合时要注重简洁朴素、讲究实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科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应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使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受益多,教师选取的活动使学生感兴趣。不能只顾表面上的漂亮和形式上的热闹,那些仅重活动形式、片面追求热闹而教学效率不高的整合课,其教学目的并没有达到,是不可取的。使用信息技术后,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

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主要目的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动?C、学习方式和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同,这些都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影响整合的因素除了环境和教师等因素外,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为解决学生的知识积累问题以及知识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学校应尽量在校园网中建立大容量信息,在校园网上建立教学资源库,把有关的图片、声音、动画、教案、习题和课件等分类存放,学校也可以购买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库。教师可以尝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教室,教师教会学生搜索获取学习内容,并教学生加工和保存信息的方法,还要布置学习目标和研究任务等。对于作业,要限时完成,教师做到认真督查和反馈。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除了可以向教师请教外,还可以向互联网求助。上网搜索学习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自主理解并完成学习目标,快捷、方便且有实效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对策

1.加强培养教师的教学新理念,使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紧密结合

教师的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行为。许多教师在职前学习中更多地关注技术,并不具备把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与技术学习转化为一个个具体教学任务的能力,教师往往对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技术的重要意义缺乏深刻和切身的体验和认识,基于这些原因,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的培训时,可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进行这种学习培训时,学员兴趣浓,学习效率高。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能使数学教师熟悉和亲身体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环境,形成信息技术是教学的一个天然组成部分的意识,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也把信息技术作为有力的工具。

2.注重新型教学模式和设计的构建,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活动

课堂上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其中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是基本保障。但是,如果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提高了,而教学思想依旧落后,那么,信息技术只能成为传统教学的附属物,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只能作为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如果教师在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同时,具备现代教育思想,那就能正确理清教师、学生、信息技术等教学要素的关系,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去其他学校观摩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可以在学校内开展活动。在开展活动时,教师需要分析他人的成功经验,发现他人在整合中的不足或值得思考的地方,深入探讨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机、环节和作用,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同时把数学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3.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明确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目的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出发点是人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在具体整合活动中是有一定程序的,程序往往不是一次性、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数学教师要有较高的数学教学专业知识,只有摆正数学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明确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掌握基本的数学教学原则和方法,了解数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将信息技术变成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才能实现教学改革上的进步,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4.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教师要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学生也要将信息技术运用自如。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学习时,学生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在学校,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课提高操作水平;在家时,可以由家长辅导,从而提高操作水平。高中数学的理论性强,内容较为抽象,灵活性大,应根据教材的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之后再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在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程中开拓思维、大胆想象、自己动手,由计算机软件验证自己的猜想。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主动的,能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让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做好整合工作,运用好信息技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理解好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5

摘要:针对现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主动、缺乏思维流动、缺乏正确认识磨合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从优化分组、合作意识的调动,明确分工、激励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力求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果有效率。

关键词:缺乏合作意识、缺乏主动、缺乏思维交流、缺乏正确认识磨合当今的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可以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今天的教育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已被我们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为此我们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在真正的运行中,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和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缺乏主观上的真正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要通力合作,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究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第一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在家中孩子就自私惯了,大多喜欢独立,个性化强。不愿意合作或者说是缺乏合作的主观意识;其二不同的层次孩子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心理的距离,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不屑于和后面的学生交流,甚至是怕影响自己的学习,后面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低存在自卑的压抑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中间的学生应该成为合作组的主力成员,但是相对于后面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自信和优势相对于前面的学生来说也是缺乏一定的自信和底气,他们也需要后面的学生的支持和前面的学生的鼓励和引导甚至是认可。

分析思考,从学生实际入手,首先充分调查不同的学生的地域、个性、学习科目的强弱、人际关系、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主客观要素,以此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采用自由结组和计划统一规划相结合的方式,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优化分组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树立平等意识、优势意识,相互学习和发挥个性特长分工合作的必要意识、家庭的团队意识,我以 “合作抄习题”为话题交流,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其他成员欣赏和学习的长处,有了平等,有了各自的优势,就有了相互学习和合作的必要。

二、主动性差,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但很遗憾的是在最初的运行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效率。这一遗憾告诉我怎样发挥小组的各种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扬其长, 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这样就能调动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事干,也能干,更要干好.我的做法是每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和管理的集体,在合作的的学习中既要有纪律组长、学习组长、学科带头人、发言代表、记录代表、巡检代表、而且要轮流交替,充分发挥个性的特长。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三、表面热闹,思维不动

在合作中由于人员集中,七嘴八舌,甚至有辩论等显得课堂很是热闹,学生都动起来了,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动,真正的意义的动是思维的动,只有思维真正的动起来,才会带动口、眼、手的主体的动,自然的动,课堂才真正的充满了活力。

四、座位集中,容易出现纪律干扰、学习不专心、精力不集中、各种矛盾冲突等相互干扰的负面影响。

合作学习运行的初期,因为学生初次合作,激情很是高昂,但一段时间后马上出现这些负面的影响,压力大大,很多的师生产生了想退回去的消极想法,合作运行面临着决定性的挑战,在困境中我反复思考论证认为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反弹,也是必经的过程,针对以上问题,调整完善如下:

1、进行多层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1)、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即使己有不同的看法也要也要文明辩论,不能鼓倒掌喝倒彩甚至是挖苦讽刺;同时也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2)、正确对待成员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合作中的摩擦是避免不了的,就像居家过日子一样,要学会谦让,学会正确处理矛盾和摩擦,化矛盾和摩擦为有益的友谊形成的考验,尤其是要正视学习辩论的摩擦,不要他这种情绪扩大化,辩论是就问题而言,不是针对人。

(3)、依纪律治组,引导教育小组成员要有纪律意识,没有纪律,就没有战斗的合力,对待小组之间的出现的纪律的问题,不是消极的整治,而是充分调动小组整体的力量和正义,以“连带”的政策给小组和出现纪律的成员施加心理压力,也就是把个别的成员的纪律问题放到整个小组的团结力里来处理,从而从间接的渠道激励后进生的自觉转化。

(4)、正视合作学习中的起伏,充分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型的上升曲变,不要报抱有即刻见效和永远的一帆风顺的幻想,只有大家的团结和智慧,才是前进的保障

2、评价考核激励竞争使合作学习充满新的活力 在合作学习中要想有活力必须引进激励竞争的机制,为此我们设计了合作学习考评竞争量化表分别从课堂的主体参与,团队的合作力、小组的纪律、工具学习习惯和方法、作业笔记、优差互帮等几大的方面从手优分设相应的细则每项讨论制定赋分的标准精良做到可操作性、数据统计分值性、组别评比对比性、根据量化分数定期评出优秀组别,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的张扬的特点,把个人的得“星”和小组的得“星”相结合起来,小组的得“星”的同时每个成员都获得“星”,每个成员的得“星”的总数正好是小组的整体的得星的基础,而评价的真正的运行者也是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赋分,最后加入全体成员的对评价考评小组的人气指数得分,这样就使评分量化渐趋公平化,也使学生的自己操作的量化评比真正的落到实处,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小组合作,小组量化评比考核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6

一、灵活呈现数学导学案, 有效提高导学案的趣味性

导学案在设置上必须注意趣味性的要求。要是导学案缺乏趣味性, 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学习。以往, 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对课本内容进行简单罗列, 然后让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这种导学案的设置不仅局限于书本内容, 同时还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很显然, 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灵活呈现数学导学案, 注重导学案的趣味性设置,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水平。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 (2)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中“空间几何体”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 教师应该灵活呈现数学导学案。“空间几何体”的知识内容涉及到几何体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这些几何体主要为棱柱、棱台、棱锥、圆锥、圆柱、圆台和球体。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主要接触的是平面几何, 而这些内容属于空间几何的知识, 所以学生学习起来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事先准备一些几何体模型, 然后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根据这些模型理解所学知识。这些几何体模型会让学生觉得新奇和有趣,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几何体的结构和概念。所以, 教师应该增加导学案的趣味性,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 教师在设计数学导学案时, 都只是泛泛而谈。教师虽然在设计导学案时也会考虑到数学教材中的内容, 但是导学案和教材联系得并不太紧密。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十分盲目, 抓不住重点。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在设置导学案时应该凸显出教材中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把握导学案的要求。这样的导学案更具有针对性, 学生能够根据导学案找准学习目标,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比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 (1) 第二章“函数”中“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 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涉及到“零点的概念”、“零点存在性的判定”以及“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判断方法”等知识点。这些知识较为抽象, 教师应该针对这些知识点设计导学案的内容。教师不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函数进行学习和理解。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接着, 教师在让学生从类似的方程中归纳出相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从方程到图形进行理解, 可以使学生把握一元二次方程和对应的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所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教师应该由易到难设计导学案的内容, 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数学导学案的层次化设计, 帮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学习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的过程, 当然这对于导学案的设计而言亦是如此。以往,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很少考虑到这一因素, 他们设计的导学案过于复杂, 使得学生不能够马上就领会导学案的思路, 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数学导学案的层次化设计, 也就是在导学案中注重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 让学生能够从易到难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再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更好地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 (1) 第二章“函数”中“函数的奇偶性”知识点时, 教师应该注重数学导学案的层次化设计。该部分内容涉及到定义域、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区别。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对奇函数的定义域加以了解, 在此基础上, 再对奇函数和普函数的区别进行分析。学生根据导学案, 能够从易到难把握奇、偶函数的性质, 并对函数的奇偶性加深认识。学生分步骤地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 并按照要求解决其中遇到的学习问题。所以, 教师应该注意导学案的层次化设计, 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 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设置导学案,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方式, 推动导学案教学。首先, 教师应该灵活呈现数学导学案, 有效提高导学案的趣味性;其次, 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最后, 教师还应该注重数学导学案的层次化设计, 帮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学习。

摘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所学内容。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设置, 能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并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教师应该灵活呈现数学导学案, 有效提高导学案的趣味性;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导学案, 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应该注重数学导学案的层次化设计, 帮助学生从易到难进行学习。

关键词:学案,高中数学,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赵赞民.构建内涵丰厚的高中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 (04)

[2]郑金才.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14)

[3]李敏.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28)

[4]张丽, 付庆龙.如何有效实施高中数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07)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7

一、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中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现在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四个“缺乏”上。

首先学生在记单词时缺乏策略,绝大部分同学记单词还停留在拿到课本后面的单词表,反复朗读,反复拼写这种死记硬背的机械的方法。众所周知,这种记单词的方法效率是极其低下的。第二个缺乏体现在缺乏联系词汇语境和用词的环境。学生往往是盲目地,孤立地去“背”某个单词,殊不知单词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体现它的意义和作用,才能真正地让这个单词活起来。其三,记单词缺乏工具。即不善于利用词典,笔记,工具书等材料上。他们记单词主要是被动地记课文中出现过的粗体单词,而不会主动地利用词典等对单词进行拓展与归纳。而这却是一个增加词汇量的重要方法。其四。缺乏应用。大部分学生只记单词而甚少使用单词去进行说和写的活动,而脱离运用的单词只能掌握一时,却难持久。

二、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记单词中存在记忆效率低下的问题,并非学生一方之过,教师同样难辞其咎。因此,要提高学习单词的效率,就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1.作为教师

首先,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鉴于不同学生词汇掌握的水平不同,在正式教授单词之前,教师必须要对不同的单词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掌握到不同的程度做一个系统全面的分析,然后再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切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否则,程度好的学生觉得单词学习毫无负担和挑战性,程度差的学生觉得难以全部消化吸收,最后造成学生学习缺乏成就感,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明确教师的任务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具体如下:

①教会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词典,利用词典来理解和记忆单词。②归类和记笔记的策略。教给学生基于单词的共性、把单词进行重排、重组,利用此机会交给学生懂得构词法的知识,可以大大提高记忆单词的效率。还得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同时把课内外所学的生词及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和运用,这样可以加深对所学词汇的印象。同时还利于自己总结找规律,通过翻阅笔记复习所学的词汇,一举两得。③猜测、演绎、推测策略。查字典固然是解决生词的有效途径,但是在阅读中学习单词切忌背词典,必须学会根据上下文猜单词的技巧。④重复和实践策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和遗忘作斗争,应科学、合理分配时间,对学过的单词进行复习、巩固。为了加深印象,词汇巩固应放到实际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引导学生在说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中用到所学的单词。

再次,教师要创造设计多种课堂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学习和记忆单词的热情与效率。如,利用创设活动情境,在活动中记忆单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根据科学的规律记忆单词,以及通过绕口令,笑话,歌曲,谜语和诗歌等进行辅助记忆单词。最后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帮助学生定期的总结自己学习词汇的成功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

2.作为学生

首先,最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习贵在主动与创新,有了好的态度,学起来自然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其次,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监察。主动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环境,并及时改正自己学词汇中的错误的方法。

再次,求助、合作策略。要明确在遇到单词时,求助词典不是唯一的办法,在自己的周围,教师和同学就是宝贵的资源。和他们探讨学习词汇的方法,用英语与他们交谈,相互批改写作,相互竞争和互动,这样就能调动一切学过的词汇,真正地使所学的单词“活”在了日常实践和运用中。

总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确在词汇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教师教学须以合理性、趣味性、生动性、实效。性为原则,引导学生怎么进行自主性学习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更加注重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学生也应克服词汇学习中的困难,掌握学习词汇的规律,从而使单词学习不只停留于强记词语的表面形式与意义,更能从词语的内在规律与文化背景去理解和运用以至真正“学会”英语单词。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8

一诺教育洪家楼校区负责人张老师根据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中小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以下:

一. 粗心大意型

学生特点:失分全是“粗心”惹的祸

解决方案:确定自己是“真粗心”还是“假粗心”

“真粗心”属于“偶然性”发生的错误,下次稍加注意即可改正、“假粗心”属于“经常性”发生的错误。此类同学在处理问题上缺乏严密的逻辑性,追根溯源时只是结构和脉络掌握的不是很清晰。这就需要巩固基础知识,加强训练,并通过心理疏导来彻底杜绝粗心。

二. 一做就错型

学生特点:基础不扎实,解题方向不明朗

解决方案:学懂学透夯实基础,多做题目触类旁通

症结如下:

1、对简单题掉以轻心,漏题丢分;

2、对中档题分析不清楚,模棱两可;

3、对复杂题缺乏分析能力;

三. 基础薄弱性

学生特点:缺乏自信,学习底子不牢。

解决方案:薄弱在学科上,不要薄弱在心理。

基础薄弱型的学生最容易通过专业辅导提高成绩。由于这部分学生长时间对成绩缺乏信息,缺乏向上的决心,因此针对基础薄弱型的学生重在“补”心态。

四. 苦学无效型

学生特点:学习很努力,但学习效率不高

解决方案:学业诊断很重要。找到对方法进步快

该类学生是没有找对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上缺乏技巧,导致学生效率较低,只要通过学科诊断,找准个人症结所在,并扎实落实老师制定的个性化方法,才能提高成绩。

五. 知识生疏型

学生特点:做题太少,需要强化训练

解决方案:培养快速解题能力,拓展发散思维

如何在高中数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篇9

[摘要]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的新尝试,是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本文就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做点粗浅的探索,概括和阐述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及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过程,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 开展 课题 开放题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数学研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过程。

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教师自己提供的,而且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思考、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甚至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提炼成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椭圆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油罐的侧面曲线具有什么性质,及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别对绳长2a与定点距离|F1F2|的三种大小关系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椭圆的形成有一直观认识,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要有定量的评价也要有定性的评价。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感到研究性学习不应只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发,还应作为学习的方式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如果研究性学习还仅停留在活动课的层面,不能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就会出现高一轰轰烈烈搞研究性学习,高三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的现象。能否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即把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渗透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下面我们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1、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教与学关系的处理实质上就是师生关系的处理。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从教知识转变为导知识,从主动型转向主导型;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从被动接受型转向为主动投入型。可见研究性学习体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教学内容是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大的困难在哪里?就在教学内容的设计!由于学生自主习得的知识是一种认知形态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认知形态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背景知识。这对教师设计学习材料提出了高要求。这里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呢?数学教学内容包

含两个方面:结果(知识)和过程(方法)。

3、数学教育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通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学生就可以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究构建起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学生自主建构的方式、速度和深度是不一样的,这种认知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要努力去消灭它,而要努力地利用它,因为这种差异之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很强的互补性,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按自己的认知方式主动建构。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建构起一些知识,同时有些知识学生不能很顺利地构建起来。不同的学生建构起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因此研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和反馈,通过资源共享,检查、落实教学目标。交流、评价和反馈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三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

4、研究性学习是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协调统一。强调教法、学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介的有机整合。至此我们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这种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教师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认知形态的知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教学反思,我们感到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注意两个关键问题:研究性学习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研究性学习必须服务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要求。如何在一节课中把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我们的体会是:一节课学生研究的问题不能太多,至多两个,最好一个;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要相信有些知识学生可以自主建构,或者有些问题本身就不是一节课能解决的,因此教师应致力于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此设计研究性学习主题,并设计微型研究活动和反馈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5、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传授”或“满堂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及时鼓励点拨,适时提醒鞭策。营造一个宽松而又紧凑的、平和但又充满挑战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更主动、灵活地获取知识,既夯实双基,又提高综合能力,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与编制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选取课题时不妨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但掌握知识并不一定具备能力,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编制出开放题,面对实际问题情景,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情景,根据自己的理解构造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尝试求解形成的数学问题并完成解答.如: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数学中的定理或公设是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中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常常是已有的定理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或者是学生暂时还不

知道,因此我们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例如: 在讲解直线方程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预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很大的正方形,要求学生用很小的三角板(长度不足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将大正方形的对角线连结起来。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研究,总结方法。最后得出结论:由一个点和一个角也可以画一条直线。”

3.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在实际问题中,条件往往不能完全确定,即条件的不确定性是自然形成的或是实际需要,其不确定性是合理的。如包装的外型,花圃的图案,工程的图纸这些是需要设计的,而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设计者的知识背景、价值判断不同,得出的方案也会不同。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出设计类型的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19届国际数学教育心理会议的公开课问题:“在一块矩形地块上,欲辟出一部分作为花坛,要使花坛的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请给出你的设计。”是一道公认的开放题,花圃的图案形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解题者可以进行丰富的想象,充分展示几何图形的应用,这种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编制的开放题往往有趣而富有吸引力。如教材中的“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等”。

将数学开放题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首先必须有适合的问题,如何编制能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这是值得研究的。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有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的参与,必将促进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谌业锋

2、《探索现代教学媒体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教学中的作用》

3、《浅谈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4、《中学数学教与学》,陕西师大出版社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10

【关键词】导学案 教研活动 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95-01

一、引言

近年来,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需要对现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如何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这都是现代高中数学教师考虑的问题。现在的导学法有利于学生教学兴趣的激发,是比较遵循现代的教学整体规律的一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的逻辑、抽象思维的发散,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现阶段,这种导学案在各地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教师有时想当然的编制导学案。在编制的时候,一些教师只是一味地应用将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搬到自己的导学案之中,教学过程的没有考虑到现代的教学主要还是以引导为主,要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角地位没有充分考虑,还是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抽象性较强知识内容的生活化的案例考虑的过少,例如,解析几何中的椭圆这一部分的内容,很多相对比较抽象,很多教师就是将课本上的例题搬到自己的导学案之中,导学过程缺少了相对的生活化案例,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抽象,很难理解。

(二)客观的教学内容过于紧张使得导学案的内容过多。现代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教学的整个性把握较强,很多教师在编制自己的导学案的时候,缺乏整体教学的统筹考虑,只是一味的抄录课本中的教学案例,然后开展教学,考虑案例的精炼程度不够,出现了一些重复的例题。由于整体的教学时间都很紧张,一些教师很难做到重点、难点突出,张弛有度。最后发现时间不够了只能加快速度讲解相应的内容,或是积压其他的教学时间。(班会课、自习课的时间)

(三)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不足。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教研活动是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教师可以在教研活动中不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教学的整体性把握更加恰当准确。但是很多教师存在教学任务中,教学内容不能完成等理由,不参加教研活动,使得很多教学新思想、新方法手段无从知晓。

(四)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收录的习题过多。教学过程缺少比较选择性,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整体性的把握,总是怕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相应的知识点,在自己的导学案中收录了大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之用,这就陷入的题海戰术之中,一方面不利于整体教学时间的统筹安排,另一方面题海战术最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三、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出导学案编制的有效性、针对性。在整个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及时召集相应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积极参加,不能以教学任务中,工作时间紧张为理由拒绝参加。因为只有在不断的参加教研活动的过程之中,教师之间才能进一步交流教学心得,互通有无,整个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的优化才能进一步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不断应用到教学实践之中,集全体教师的智慧来编制导学案,其效果才是最佳的。具体做法;第一步,将相应的教学内容分解,按照不同的内容、重难点以及课时的实际情况等,对整个导学案进行总体的安排统筹;第二步,导学案的具体编制过程主要有教师自行完成,不同任务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收集相应的资料和案例;第三步,在整个教师的导学案编制完成之后,召开教研讨论会,集体研讨整个导学案实施的可行性,其中的案例是否得当,教学时长的把握是否准确,教学重难点的协调是否正确;第四步,讨论出来结果之后,组织相应的教师再次修改,修改完成之后在提交讨论;第五步,将最终集体讨论通过的导学案定下来,开始实施。

(二)有针对性的开展导学案教学过程的日常监管。经常性的开展听课督查活动,检查教师是否按照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整个教学的效果是否明显,教学的针对性是否显著,将整个评价过程进一步细化、量化,最终可以将导学案教学的实施纳入教师年终的绩效考核之中,不断激励教师按照导学案实施教学活动,同时针对性地查找导学案实施过程是否还存在一定问题,最后可以汇总结果,进一步修订导学案,实现优化,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三)导学案教学过程要有针对性的调整。导学案的编制主要是全体教师对高中数学课本的理解及其对上几届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些问题的经验结晶,这种导学案一般都是反复修订,经过多年实践验证的,很多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有时过分依赖这种教学手段,就是针对导学案中的教学要点开展相应的教学,这也是容易出现问题的,因为教学过程具有时效性,教师每一届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他们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导致不能适应统一的导学案开展教学,在实际教学之中也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调整,整个教学活动才能更加贴近实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整个教学过程优化整体导学案的使用率。导学案最本质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高中数学知识,引导他们运用相应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在导学案的整体部署下,教学过程可以进一步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协调合作的相统一,让学生知道解决问题有时不能只凭一个人的力量,要依靠集体的作用才能完成。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相当比较重,知识点的抽象性、逻辑思维的应用更多,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很不适应数学的学习,这种导学案的教学方式是针对现代教学改革的一种较为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纠正导学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有力促进高中数学的教学效果的显现。

参考文献:

[1]范刚强.“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2013,35(27):112-113.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11

一是初中生参与互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情感是学习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思想保障. 部分初中生学习群体在互动学习活动中, 经常表现出消极应付的学习状态, 不愿参与生生之间的双边互动学习活动. 其原因之一, 是初中生所处的特殊心理发展时期和情感发展特性所决定. 同时, 加之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忽视学习主体能动潜能的挖掘, 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 限制学生的活动空间, 压制学生的学习潜能, 致使学生成为被动“听”教师讲的“工具”.

二是初中生互动学习活动形式单一. 初中生在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中, 经常只采用“同桌之间”的互助合作形式, 互助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 这在很大程度降低了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的效能. 原因在于,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未能深刻认识互助学习活动在促进有效教学、提升学习效能等方面的功效, 组织开展互助学习活动时, 存在应付了事、走形式的现象, 虽然开展互助活动, 但活动的形式仅仅限于“同桌互动”这一种, 这在很大程度上, 限制了互动学习活动的能力培养功效.

三是初中生缺少互动学习活动载体. 部分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在实施互动教学活动中, 直接将要探知的问题或学习的要求“和盘托出”, 不注重互动学习活动载体的创设, 未能在如何创建有效互动学习情境上下功夫, 导致初中生进行互动学习时, 缺少有效实践的平台, 降低了互动学习成效.

四是初中生缺少对互动学习活动过程的指导. 互动学习过程, 实际就是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发展过程. 但由于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未能发挥主导作用, 只重视互动活动过程的开展, 忽视学生互动学习活动阶段性的指导和评价, 导致初中生不能够及时对自身互动学习活动表现及学习方法有具体实时的掌握和了解,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初中生互动学习效能.

二、解决策略或方法

一是提供初中生互动学习的教学情境. 初中生能动参与互动学习活动, 其首要前提就是要保持愉悦的学习情感, 积极的学习情态. 教学实践证明, 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对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和培养, 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和渲染作用. 因此, 在引导初中生开展互动学习活动中, 初中数学教师应将教学情境的创设作为激发学生互动能动特性的有效抓手, 抓住初中生情感发展特点以及认知发展规律, 利用数学学科教材内容的情感因素, 设置具有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的情感发展“活跃区”得到有效“激发”, 主动参与互动双边活动. 如, 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探知的活动潜能, 设置了“现在有7, 8, 10, 19等三根木棒, 现在要拼接成一个三角形, 可以有多少种方法?”的动手操作的学习情境, 此时, 初中生动手实践的欲望得到激发, 并在实践操作进程中, 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探讨活动, 推进了教学活动进程.

二是强化初中生互动学习技能的传授. 教学实践证明, 初中生互动学习活动效能的提升, 离不开学习技能的有效保障.初中数学学习效能低下以及主动互动学习欲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学生未能形成有效准确的解题策略和探析技能.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学习活动中, 要将学习技能传授作为重要任务要求, 引导学生组成学习探究小组, 进行双边互动探析活动, 探知问题条件内在关系, 找出问题解答思路, 教师应做好全程跟踪指导工作, 与师生进行归纳总结解题策略互动活动, 从而使初中生在教师有效指导和双边互动探析中, 实现解题策略的有效掌握, 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 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问题案例互动合作探析活动中, 教师将探析问题策略与互动学习活动进行有效融合, 让学生在互动探析中找寻解题策略, 结合教师指导, 促进初中生解题策略的有效掌握, 互动活动效能的有效提升.

三是注重初中生互动学习过程的点评. 实践证明, 有的放矢的点评活动, 不仅有助于互动活动的开展, 还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初中数学教师在初中生互动学习结束后, 不能做“甩手掌柜”, 而应该实时的总结归纳初中生在互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进行实事求是的总结和点评, 既肯定所取得的成绩, 又客观评价存在的不足, 并指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使学生能够扬长避短, 养成互动良好习惯. 也可以让学生做“点评员”, 鼓励学生个体之间、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点评活动, 相互学习、相互指正, 将点评活动变为互动互补活动.

总之,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发挥教学活动双边互动特性, 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指导, 将学生引入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 重视对学生互动过程的指导, 教授互动学习的技能, 实现初中生互动学习能力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宇.例说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学情境教学互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高中生在学习数学建模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篇12

也谈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者/黄成柱

【摘要】高中生因为语文学习目的不明确,目标不明晰,导致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陈述了高中生的此一语文学习困惑及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高中语文教学优质高效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问题解决 对策

为什么要学语文?学习语文干什么?学习语文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怎么样才能学好语文?这些问题恐怕是大多数学生思想深处埋藏的困惑。而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学的缺陷又是这种状况无法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致导致许多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投入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语文学习效率低下。对于高中学来说,如果不学好语文,一方面会影响他们一生的语文素养会,另一方面无法具备以后就业或升入高一级学府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履行职责,担负起为学生消除学习语文困惑的责任,积极探究对策,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一、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形成原因1.在语文学习中一些因素的缺失

⑴语文学习目标意识的缺失。一些学生不明白语文学习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不明白语文学习的中心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核心能力是听、说、读、写、思,不明白语文学习最终是服务生活、服务社会,为适应现代社会和创造美好未来打下能力基础与知识基础,只知道为语文考试而学习。为着考试而学习的语文目的观,使得我们部分学生极为功利,哪些学科能迅速增分,哪些学科能立竿见影,就去抓这些学科,以致严重忽视了对自己一生来说最重要的语文学科。

⑵语文学习积累习惯的缺失。语文学习,有大量的东西需要存贮,这就要有积累的习惯,而一些学生缺少的就是积累的习惯。不愿意去背诵,认为背诵是“笨”的表现;不愿意写日记,哪怕是周记也舍不得花上时间;不愿意读,受各科时间挤压,早读、晚读情愿做其他学科的习题,也不愿意去开口背诵,因为语文要读的范围太广,读了效果也不能立竿见影,不如不读;误认为语文就在课堂,因而忽视了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感悟、生活语言等生活积累的重要性。

⑶语文学习提取能力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学生缺乏语文积累习惯,所以也就无法进行语文提取;另一方面是一些学生有所积累,但没从语文教师那里学到存贮的技巧,所积累的东西混乱不堪。这样一来,就不知提取什么,或如何去提取。从语文积累来看,大致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素材、语文经验方法等,而这三方面又包括众多的内容,这就得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分析,分类贮存。从语文提取能力来说,一是要有意识。有的学生宁愿胡编乱造,而不愿从语文课本中提取素材;有的学生从文言词义推断,不善于温故知新,由今而古。二要讲方法。语文提取是讲智慧的,首先要思考提取什么,其次要考虑从哪里提取,如何提取,最后要分析提取的东西如何用好。

⑷语文学习运用意识的缺失。语文是运用性极强的学科,语文源于生活,又将走向生活。如何学好语文,可利用广阔的生活空间学习语文,而不仅限于课堂;如何学好语文,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社会生活,为自己服务,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一句话,为生活服务。语文运用意识淡漠,需要语文教师加以引导。

2.在语文学习中问题形成的原因

造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原因之一:教材内容衔接脱节。高中语文教材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严重脱节,表现在初中语文的教材减掉了必要的汉语语法知识和逻辑知识,降低了文言教学的难度,而高中语文教材又没有补讲必要的语法知识和逻辑知识,文言教学一下子提高了难度,不仅要求诵读、翻译,还需要探求词法与句法。如,我们在周测、月测或单元测试中考查句子语法毛病的题目,一个班里,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顺得做对,而大部分学生面对试题,却心中无主,无从下笔。

原因之二:教学与考试脱节。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会出现学生所学与所考内容相去甚远的.现象,尽管考点在课内,但考试材料学生在课内见到的极少、课外陌生的内容大量存在,有些甚至是师生从没见过的。迁移并运用语文知识,对学生来说,无疑难度与强度都大了些。

原因之三:教师语文一体化研究缺失。

初高中教师缺乏语文一体化研究,在衔接上高中教师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不知晓,或因时间,或因意识而着力不够,在学法导引上缺乏深层把握,在学生的兴趣度、参与度与接受度的研究与实践上还显得薄弱。

二、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面对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及问题,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反思和总结语文教学经验,寻找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的方法和途径,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断巩固,让学生们的困惑和问题点点滴滴获得解决。那么,作为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改变学生们的这种学习状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实效呢?

1.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高中一线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除了要学习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广泛地学习,才能渊博自己的知识,课堂上才能够能够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游刃有余。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条江河。要避免上课时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说教式地讲授知识,这是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互动性和探究性的,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2.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

目前有部分教师,特别是少数的青年教师备课不充分,有的甚至是“火线”备课,匆匆忙忙走上讲台,由于对教材不熟悉,课堂中只能依赖“教学参考书”,“照葫芦画瓢”,甚至天南海北胡吹一通,掩盖自己对教材研究不深的窘境。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感兴趣?学生怎么能学到该学的知识呢?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面对新教材,都应该认真阅读,刻苦钻研,细细品味,备课时应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到准备充分。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沉着应对学生提出的一切问题,也才能让学生佩服、敬重你,产生学好语文的积极的心态。

3.适时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语文教师上课尤其要充满激情,以自己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上课切忌平铺直叙,缺乏生气、活力。对文本的分析,语文教师一定要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表现出来,不能将一篇优美的、富有感情的文章按照预设好的所谓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几个题目肢解开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挂一漏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

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突出主体

倡导生本教育实践的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说: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要退后,教师的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要求改变旧式的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独霸课堂的教学模式,代之而起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现在的课堂教学仍然有部分教师不放心、不愿也不敢将课堂放手给学生。仍然是课堂中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有的课堂看上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热闹闹,但是,学生有没有真正互动起来,有没有真正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是部分参与,还是全体参与,我们不得而知。

总之,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远不止这些,笔者提出的几点解决高中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对平时教学实践的思考,还望各位同仁雅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叶圣陶著:《叶圣陶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3.魏国良著:《现代语文教育论》,华东师大出版社,.8.

上一篇:余秋雨《闲读梧桐》练习及答案下一篇:县工商局帮扶发展食用菌订单农业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