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生物知识点

2024-08-19

广东高考生物知识点(精选6篇)

广东高考生物知识点 篇1

2. 形态大小相同、来源不同的染色体才是同源染色体。

3. 质粒不是细菌的细胞器,而是某些基因的载体,质粒存在于细菌和酵母菌细胞内。

4. 动物、植物细胞均可传代大量培养。动物细胞通常用液体培养基,植物细胞通常用固体培养基,扩大培养时,都是用液体培养基。

5. 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酶类分布在细胞膜内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细胞膜上进行(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光合作用的酶类也结合在细胞膜上,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如:蓝藻)。

6. 核糖体有游离的也有吸附在内质网上的,是产生蛋白质的机器。

7. 病毒作为抗原,表面有多种蛋白质。所以由某病毒引起的抗体有多种。即一种抗原(含有多个抗原分子)引起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有多种(一种抗原分子对应一种特异性抗体)。

8. 每一个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所以人体内的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受体是有许多种的,而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9. 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环素)只对细菌起作用(抑制细菌细胞壁形成),不能对病毒起作用。

10. 转基因作物与原物种仍是同一物种,而不是新物种。基因工程实质是基因重组,基因工程为定向变异。

11. 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的细胞分裂过程一定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12. 动物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

13.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14. 哺乳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兼性厌氧型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特例: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15.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广东高考生物知识点 篇2

近几年来,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在高考中拿到应得的分数, 考入理想的学府, 我们高中生物教师除了认真研究《教学大纲》, 领会新课改理念, 改变教学方法外, 还认真分析学生在高考应考中存在的问题, 并努力探寻解决的办法。下面, 我就近几年广东生物高考应考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的办法。

一、广东生物高考应考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 答非所问。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卷中, 我们看到了很多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答案, 这造成了考生的严重丢分。究其原因是考生没有完全看清楚题目就急于答题, 致使所答内容与题目要求差距较大, 甚至无关。其实高考试卷中的每一道题都是命题老师精心设置的, 有些时候命题老师会故意设置一些陷阱, 让那些不认真审题、粗心大意的学生掉入陷阱。例如, 2009年高考生物试卷第32大题的第二小题“一段时间后, 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 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 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两条) ”。一些考生在答题时因为不细心, 没有看到小括号里的“两条”, 只写了一条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结果白白丢了一半的分。

2.理解能力不强, 答题主次不分。很多考生因理解能力差、探究能力不强或答题时主次不分造成了严重丢分。例如, 2013年高考生物试卷的第29题, 以教材中的实验为背景, 考查学生对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的理解, 很多考生在答题时没有找到需要探究的影响因素, 不能正确分析影响酒精产量的因素, 导致大量丢分。此外, 一些考生在分析结果时, 还避重就轻, 甚至有些考生在答案中写了许多与题干无关的语句, 对于与题目密切相关的情况却谈得很少。

3.用词不够准确, 还有笔误现象。目前一些考生在答题时往往用自己的一些话表达, 抓不住能够得分的关键词, 导致答案不准确而丢分。例如, 明明答案是“呼吸作用”他写“呼吸”, 明明答案是“下沉”他写“不上浮”, 等等。还有不少学生因为过度紧张、慌乱, 导致自己所写的答案与自己心里想写的不一致或刚好相反, 从而造成笔误现象, 这也严重影响学生的高考分数。

二、生物高考应考对策探讨

1.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避免学生审题不清造成的丢分现象。例如,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等, 通过不断训练, 既可以避免学生在审题中出现的漏字现象, 又会使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 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等, 使学生快速地捕捉题目的有用信息, 提高高考成绩。

2.培养学生把握要点, 用词准确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训练学生把主要的对象说得具体些, 次要的对象说得简略些, 也就是说要答出关键点, 略写次要的内容。因为, 主要对象的给分点往往占到分值的绝大部分。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让学生认真推敲字词, 培养学生用词准确和使用专业术语的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告诉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多加与问题无关的语句, 尽量不要用自己理解的话代替关键词, 让学生明确答案不是多多益善才好, 不是写了就有分数。同时让学生学会检查, 防止笔误或审题不清的失误。

3.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不仅能明确考试范围、考试题型、高考试卷的长度和题型的大致比例, 更有助于了解高考命题的趋势与走向。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考试大纲》主要包括“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两个部分。教师只有多关注《考试大纲》的内容, 才能了解高考重点考什么, 重点要复习什么, 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 提高考生的应考能力。

4.认真分析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卷。我们从近几年的广东高考生物试卷中得知, 近几年的生物高考的测试目标、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整体难度基本上没变, 甚至同类试题或相近试题在高考试卷中年年出现。因此, 教师要大量搜集并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卷, 这样既有助于教师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 明确复习内容, 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同时,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素材的训练时也要注意归纳和总结、注意对以往题型进行重组。此外, 还要看到近几年试卷中发生的一些变化。比如, 是否加大了考查力度, 是否增大了实验设计、图表分析试题的比例等。教师只有胸中有丘壑, 才能提高高考复习的质量及学生的应考能力。

广东高考生物知识点 篇3

近几年来,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在高考中拿到应得的分数,考入理想的学府,我们高中生物教师除了认真研究《教学大纲》,领会新课改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外,还认真分析学生在高考应考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寻解决的办法。下面,我就近几年广东生物高考应考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解决的办法。

一、广东生物高考应考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卷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答案,这造成了考生的严重丢分。究其原因是考生没有完全看清楚题目就急于答题,致使所答内容与题目要求差距较大,甚至无关。其实高考试卷中的每一道题都是命题老师精心设置的,有些时候命题老师会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那些不认真审题、粗心大意的学生掉入陷阱。例如,2009年高考生物试卷第32大题的第二小题“一段时间后,湿地中出现了轮虫等浮游动物,可控制绿藻等浮游植物的增殖;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和鸭,为城市增添自然气息。请写出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两条)”。一些考生在答题时因为不细心,没有看到小括号里的“两条”,只写了一条可能存在的食物链,结果白白丢了一半的分。

2.理解能力不强,答题主次不分。很多考生因理解能力差、探究能力不强或答题时主次不分造成了严重丢分。例如,2013年高考生物试卷的第29题,以教材中的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知识的理解,很多考生在答题时没有找到需要探究的影响因素,不能正确分析影响酒精产量的因素,导致大量丢分。此外,一些考生在分析结果时,还避重就轻,甚至有些考生在答案中写了许多与题干无关的语句,对于与题目密切相关的情况却谈得很少。

3.用词不够准确,还有笔误现象。目前一些考生在答题时往往用自己的一些话表达,抓不住能够得分的关键词,导致答案不准确而丢分。例如,明明答案是“呼吸作用”他写“呼吸”,明明答案是“下沉”他写“不上浮”,等等。还有不少学生因为过度紧张、慌乱,导致自己所写的答案与自己心里想写的不一致或刚好相反,从而造成笔误现象,这也严重影响学生的高考分数。

二、生物高考应考对策探讨

1.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想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避免学生审题不清造成的丢分现象。例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训练学生的读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等,通过不断训练,既可以避免学生在审题中出现的漏字现象,又会使学生明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等,使学生快速地捕捉题目的有用信息,提高高考成绩。

2.培养学生把握要点,用词准确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训练学生把主要的对象说得具体些,次要的对象说得简略些,也就是说要答出关键点,略写次要的内容。因为,主要对象的给分点往往占到分值的绝大部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认真推敲字词,培养学生用词准确和使用专业术语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告诉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多加与问题无关的语句,尽量不要用自己理解的话代替关键词,让学生明确答案不是多多益善才好,不是写了就有分数。同时让学生学会检查,防止笔误或审题不清的失误。

3.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不仅能明确考试范围、考试题型、高考试卷的长度和题型的大致比例,更有助于了解高考命题的趋势与走向。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考试大纲》主要包括“能力要求”和“考试范围”两个部分。教师只有多关注《考试大纲》的内容,才能了解高考重点考什么,重点要复习什么,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复习备考的重点和方向,提高考生的应考能力。

4.认真分析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卷。我们从近几年的广东高考生物试卷中得知,近几年的生物高考的测试目标、考试的内容、题型、题量和整体难度基本上没变,甚至同类试题或相近试题在高考试卷中年年出现。因此,教师要大量搜集并认真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卷,这样既有助于教师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明确复习内容,又有利于收集高考训练的基本素材。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素材的训练时也要注意归纳和总结、注意对以往题型进行重组。此外,还要看到近几年试卷中发生的一些变化。比如,是否加大了考查力度,是否增大了实验设计、图表分析试题的比例等。教师只有胸中有丘壑,才能提高高考复习的质量及学生的应考能力。

总之,复习应考工作是学生高考取得胜利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掌握命题趋向,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使学生轻松应对高考并取得满意的成绩。

广东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及答案 篇4

1.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_,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且都有细胞壁,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D.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型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B.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空气中的病毒一般进行有氧呼吸

D.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中肯定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如图为某种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无叶绿体,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这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C.该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该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有_、分化能力

4.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的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

A.1:6B.1:3C.1:2D.1:1

5.关于小麦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B.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光合速率最高

C.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D.净光合速率长期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

6.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箭头所示方向,a→a段或b→b段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细胞中DNA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

D.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

7.下图为某种植物根尖细胞_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规律性变化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是有丝_间期,此时细胞内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B.低温处理导致④→⑤过程中染色单体不分开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⑤→⑥过程处于有丝_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与④对应时期相比增加一倍

D.⑥→⑦过程中DNA解旋酶可使染色体解旋变为细丝状的染色质

8.下图甲表示某精子,乙图中不属于该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图的是()

9.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甲的_能力最强,分化程度最高

B.过程①②中均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C.T细胞与B细胞内所含的基因不同

D.淋巴因子作用于膜受体体现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10.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_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11.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亲本的基因型是()

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

12.科研人员为探究某种鲤鱼体色的遗传,做了如下实验:用黑色鲤鱼与红色鲤鱼杂交,F1全为黑鲤,F1自交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杂交组F2总数F2性状的分离情况

黑鲤红鲤黑鲤∶红鲤

11699159210714.88∶1

2154614509615.10∶1

A.鲤鱼体色中的黑色是显性性状

B.鲤鱼的体色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

C.鲤鱼体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F1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中黑鲤与红鲤的比例为1∶1

13.下列有关染色体和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X和Y两条性染色体上所含的基因数量不同

B.染色体是由基因和蛋白质组成的

C.减数_时非等位基因都会随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生殖细胞中表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表达

14.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到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15.已知一条完全标记15N的DNA分子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经n次复制后,仅含14N的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则n是()

A.2B.3C.4D.5

16.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17.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_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_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水稻雄蕊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中则不能

18.如图是某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_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图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

B.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_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

C.丙图表明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D.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后代

19.下图中图1为等位基因Aa间的转化关系图,图2为黑腹果蝇(2n=8)的单体图,图3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则图1、2、3分别发生何种变异()

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20.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2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22.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2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

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核不都在b中

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24.下图中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丙图是乙图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B→A

B.C处,细胞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C.丙图中物质a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丙图的b如果不能与a结合,则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25.下列物质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合成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和胰蛋白酶D.抗利尿激素和RNA聚合酶

26.下图中X、Y、Z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切除Y,则Z的重量不变

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

C.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

D.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

27.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B.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C.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D.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所以说②③具有拮抗作用

28.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丙模式和甲模式体现了下丘脑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B.符合甲模式调节方式的靶腺体只有甲状腺

C.激素b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

D.激素c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

29.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是()

A.若A表示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

C.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只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来维持体温恒定

D.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使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量增加

30.下列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组织液中K+的浓度比组织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无机盐离子

31.西红柿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用杂合的红果肉西红柿自交获得F1,将F1中表现型为红果肉的西红柿自交得到F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无性状分离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F2红果肉个体中杂合子占2/5D.F2中首先出现能稳定遗传的紫果肉西红柿

32.某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且基因型为aa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AA∶Aa∶aa是()

A.3∶2∶3B.4∶4∶1C.1∶1∶0D.1∶2∶0

33.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雄蝇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中比例均为1∶1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34.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与眼色相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

组合P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果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1/16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黑身白眼占1/8

35.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8条,若染色体中的DNA全部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普通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两代,在第二次有丝_中期,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2条B.4条C.8条D.16条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6.(11分)如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规律。A~C为物质,①~⑤为过程。

(1)①~⑤过程中,在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中都能发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①过程的场所有___________。

(3)在化学成分上物质B与物质A的主要区别是物质B含有____________,决定物质C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4)②③过程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所需的酶是。

(5)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碱基对造成基因突变导致的。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

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37.(11分)回答下列与人类遗传病有关的问题:

(1)单基因遗传病是由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不含致病基因的人,(填“不可能”或“可能”)患有遗传病。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手段有和产前诊断等。

(2)若某人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若变异过程发生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则其后代(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含有控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基因。

(3)某致病基因h位于X染色体上,该基因和正常基因H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BclI酶切后,可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如图1,bp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患此病的遗传系谱。如果II-2的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99bp和43bp三种片段,推断其基因型为。II-3的丈夫表现型正常,则他们的儿子基因诊断中出现142bp片段的概率为。

(4)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一个正在_的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若图示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B与b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对夫妇所生育的子女在性状上有许多差异,则这种变异的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__。

38.(15分)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下丘脑将____________调节和体液调节联系起来。兴奋在反射弧中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原因是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当体内缺碘时,④⑥含量的变化情况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吃的食物过咸,刺激____________感受器,通过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活动,使________激素增加,该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是,最终导致尿量减少,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水平。

(4)若图中内分泌腺为胰岛,则其分泌的激素⑥________________必须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才能调节血糖浓度下降。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上述物质,则可能导致细胞________________摄取血糖,继而血糖水平过高。

(5)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过程都具有________调节机制,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9.(13分)下图所示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试管苗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要促进细胞_生长,培养基中应有营养物质和激素。激素主要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植物激素。

(2)此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应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繁殖方式为__________

(3)A和B阶段主要进行的_方式是,A过程为_____________,B阶段除了细胞_外,还进行细胞________等。

(4)B阶段需要光照,原因是。

(5)试管苗的根细胞没有叶绿素,而叶的叶肉细胞具有叶绿素,这是基因___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1-30题每题1分1,31-35每题2分)

1答案C2.答案D3答案B4答案B5答案B

6答案A7答案C8答案B9答案D10答案D

11答案B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C15C

16答案D17答案B18答案D19答案A20答案B

21答案C22答案A23答案D24答案C25答案D

26答案D27答案C28答案B29答案A30答案B

31答案C32答案B33答案B34答案C35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36.(11分)

(1)②⑤

(2)细胞核(1分)和线粒体(1分)

(3)核糖(1分)和尿嘧啶(1分)物质A(DNA或基因)的多样性

(4)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

(5)缺失蛋白质结构

37.(11分)

(1)一对可能遗传咨询

(2)不一定

(3)XHXh(2分)1/4(2分)

(4)基因突变(1分)或交叉互换(1分)基因重组

38(15分)答案

(1)神经单细胞体或树突(不全不给分)神经递质

(2)增加(2分)减少(2分)

(3)下丘脑渗透压抗利尿肾小管和集合管

(4)胰岛素胰岛素受体(糖蛋白)减缓(停止)(5)反馈

39.(13分)

(1)生长素(2分)细胞_素(2分)

(2)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无性繁殖

(3)有丝_脱分化分化

(4)芽发育成叶,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条件(2分)

广东高考生物知识点 篇5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9

生物技术实践

1.(2015·广东高考·T3)关于DNA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用兔的成熟红细胞可提取DNA

B.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延伸—复性三步

C.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

D.用甲基绿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提取DNA、PCR、二苯胺试剂、甲基绿。

(2)关键知识:DNA的提取与检测方法、PCR反应过程、甲基绿的作用。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的原理、选材以及试剂的使用。兔为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不能从中提取DNA,故A项错误;PCR每次循环都可以分为变性—复性—延伸三步,故B项错误;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变成蓝色,故C项正确;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不论是细胞核还是细胞质,只要含有DNA,都会呈绿色,故D项错误。

2.(2015·江苏高考·T11)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

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

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D.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固定化酶制作的目的是能够顺利从发酵产物中把酶分离出来,并能够使酶反复使用,故A项正确;溶解氧交换受阻会影响细胞呼吸,是固定化细胞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故B项错误;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获得细胞的代谢产物,故C项正确;将细胞包埋在多孔载体内部而制成固定化细胞,细胞并不与凝胶通过共价键结合,故D项正确。

3.(2015·江苏高考·T17)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

B.腐乳坯若被细菌污染,则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

C.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D.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腐乳制作的过程和材料处理的方法及目的。将腐乳坯堆积起来会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堆内温度升高,影响毛霉生长,故A项正确;正常情况下毛霉等菌种,会使豆腐表面长出一层菌丝,被细菌污染,腐乳坯表面会出现黏性物,故B项正确;适于做腐乳的豆腐含水量为70%左右,适于毛霉菌丝生长,再加水不利于腐乳成形,故C项错误;装坛时加入料酒,可抑制杂菌生长,故D项正确。

4.(2015·江苏高考·T19)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排)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倒平板的方法和接种的过程。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高压蒸汽灭菌加热结束后,让其自然冷却后再慢慢打开排气阀以排除余气,然后才能开盖取物,故A项错误;倒平板时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锥形瓶,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倒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培养皿皿盖,故B项错误;灼烧接种环之后,要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故C项错误;皿底的标记不会因为盖子混淆而混淆,故D项正确。

5.(2015·四川高考·T3)下列是以酵母菌为材料进行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产生的CO2

B.用酵母菌发酵酿制果酒,选择酸性重铬酸钾检测产生的酒精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D.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酵母菌”“错误”。

(2)关键知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鉴定原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设计原则及计数方法。

【解析】选C。本题考查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探究及种群数量变化研究。A项,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故正确。B项,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故正确。C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不同时间的取样即为对照,不必设空白对照,故错误。D项,菌落数若太少的话不准确,太多的话不好计数,一般选择有30~300菌落数的平板计数,故正确。

6.(2015·江苏高考·T24)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

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

C.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

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

【解析】选A、B、C。本题主要考查果酒的制作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发酵后期,底物减少、酒精浓度增加等因素,都会造成酒精生产速率减慢,故A项错误;发酵初期,由于发酵瓶中有氧气,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故B项错误;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故C项错误;发酵瓶漏气,会使醋酸菌等大量繁殖,从而形成表面可以观察到的菌膜,故D项正确。

7.(2015·山东高考·T35)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下:

(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宜用      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

(2)培养微生物L前,宜采用       方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3)纯化后的乳糖酶可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越。

(4)乳糖酶宜采用化学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进行固定化,可通过检测固定化乳糖酶的       确定其应用价值。除化学结合法外,酶的固定化方法还包括、、离子吸附法及交联法等。

【解析】(1)已知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宜用乳糖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凝固剂,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2)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培养微生物前,对接种环应采用灼烧灭菌。

(3)用电泳法纯化乳糖酶时,若在相同条件下分离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则其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电泳速度越快。

(4)固定化酶的应用价值与酶的活性(或活力)有关,因此用化学结合法固定化乳糖酶时,可通过检测固定化乳糖酶的活性(或活力)来确定其应用价值。固定化酶的方法包括化学结合法、包埋法、物理吸附法、离子吸附法及交联法等。

答案:(1)乳糖 凝固剂 选择培养基

(2)灼烧(3)小

(4)(酶)活性[或(酶)活力]

包埋法 物理吸附法(注:后两空可颠倒)

8.(2015·全国卷Ⅰ·T39)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

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        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    ℃设计后续实验。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词:不易挥发、直接计数、活菌数量。

(2)关键知识:提取油脂的方法、分解油脂的微生物的分离、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和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方法。

【解析】(1)脂肪可被苏丹Ⅲ(Ⅳ)染液染成橘黄色(红色),题干中说明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则可以采用萃取法提取微生物A中的油脂。

(2)油脂为有机化合物,富含碳元素,故为了从自然界获得能够分解油脂的单菌落,应以油脂为唯一碳源来配制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能分解油脂的微生物可以正常生长,其他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

(3)可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测定菌液中的微生物数量,活菌和死亡的细菌都会被计数,所以测定培养液中的活菌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4)在45℃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最多,则该温度下酶活性最低;由题干信息可知,40℃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的酶量最少。应围绕40℃设置不同温度梯度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1)苏丹Ⅲ(或苏丹Ⅳ)萃取法

(2)油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45 40

9.(2015·全国卷Ⅱ·T39)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

(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    ,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胡萝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      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弱光下视物不清”“萃取剂”。

(2)关键知识:胡萝卜素不溶于水;一分子β-胡萝卜素可被氧化成两分子维生素A;含水量影响胡萝卜素的萃取效果。

【解析】本题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

(1)根据双键的数目可以将胡萝卜素划分α、β、γ三类,β-胡萝卜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人或动物的小肠、肝脏等器官被氧化成两分子维生素A。胡萝卜素可以用来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夜盲症等。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是非挥发性物质。

(2)萃取的效果受到含水量、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要保证好的萃取效果,需要将岩藻进行粉碎和干燥。

(3)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为水不溶性有机溶剂,故选乙酸乙酯。

答案:(1)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 夜盲症 非挥发性

(2)需要(3)乙酸乙酯 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

10.(2015·广东高考·T29)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

(2)据题图,与第3天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pH值呈下降趋势,原因是。

(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5倍),拟参照资料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

【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pH随乳酸菌数量的增加而降低,随乳酸菌数量的减少下降速率减慢;亚硝酸盐的含量超过一定时间会降低。

(2)关键知识:乳酸发酵原理、实验设计与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泡菜制作原理及实验设计方法。

(1)乳酸菌是严格厌氧微生物,制作泡菜时用水密封泡菜坛,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无氧的环境。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其第一阶段的物质变化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均为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H]、少量ATP。

(2)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比较大,泡菜制作后一段时间才能食用,从图中曲线可看出第8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与之前相比含量较低。在此过程中乳酸菌进行了乳酸发酵,产生了乳酸导致泡菜坛内pH下降。

(3)设计的记录表中要包含乳酸菌类型、食盐浓度和发酵时间等自变量,因变量为亚硝酸盐的含量。通过相互对照确定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最适发酵条件。

答案:(1)隔绝空气,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丙酮酸、[H]、ATP

(2)亚硝酸盐含量较低 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增多

(3)两种乳酸菌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表

推测实验结论:与普通乳酸菌相比,“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时,相同条件下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低。

11.(2015·江苏高考·T31)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上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有关。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     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1)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的操作过程不需要显微镜。(2)涂布平板时,若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过多会出现积液,造成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3)试管口粘附的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4)菌株产生的降解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高,会使降解圈越大。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因其菌株菌落小,但降解圈大。(5)分析图中曲线可知,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而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所以J4菌株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答案:(1)③(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3)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4)量与活性 ①

(5)J4 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

12.(2015·浙江高考·T17)“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某工厂为了生产耐高温植酸酶饲料添加剂,开展了产该酶菌株的筛选、酶的固定化及其特性分析研究,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土样中的菌种筛选

菌株鉴定

优良菌株扩大培养

植酸酶提纯

植酸酶固定化

植酸酶特性分析

请回答:

(1)土壤悬液首先经80℃处理15分钟,其目的是筛选出。

(2)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过处理的土壤悬液进行   ,然后涂布于含有植酸钠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观察到    ,其周围出现透明水解圈,圈的直径大小与    强弱相关。

(3)筛选获得的菌株经鉴定后,将优良菌株进行液体扩大培养。培养时需要振荡,其主要目的是。液体培养基与固体培养基相比,不含有的成分是。

(4)在合适条件下,将提纯的植酸酶与海藻酸钠混合后,滴加到一定浓度的钙离子溶液中,使液滴形成凝胶固体小球。该过程是对酶进行。

A.吸附   B.包埋   C.装柱   D.洗涤

(5)温度与植酸酶相对酶活性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测试温度中,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0℃和45℃

B.测试温度范围内,固定化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性波动低于非固定化植酸酶

C.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相比,相对酶活性在80%以上时的温度范围较宽

D.65℃时固定化与非固定化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性因蛋白质变性而位于最低点

【解题指南】(1)关键词:“菌株的筛选”“扩大培养”“相对酶活性”。

(2)关键知识:选择培养的应用、筛选耐高温菌株的方法、扩大培养方法、包埋法的应用、温度影响酶活性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细菌的分离与培养及酶的固定化。

(1)土壤悬液首先经80℃处理15分钟,杀死不耐高温的菌株,筛选出耐高温菌株。

(2)将处理过的土壤悬液在无菌条件下稀释,降低细菌浓度,以便得到相互分离的单菌落。用含有植酸钠的培养基培养细菌,植酸酶活性高的菌株分解植酸钠多,其周围出现较大的透明水解圈。(3)菌株的扩大培养一般用液体培养基,它与固体培养基成分基本相同,但不含琼脂。用液体培养基培养优良菌株时,需要振荡,以便使液体培养基底部有较高的含氧量,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4)海藻酸钠遇到钙会形成凝胶固体小球,用此方法可将植酸酶包埋进来。(5)从图中可知,测试温度中非固定化植酸酶的最适温度为45℃,固定化植酸酶的最适温度为60℃,故A项正确。固定化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性波动范围约为75%~110%,非固定化植酸酶的相对酶活性波动范围约为10%~100%,故B项正确。固定化植酸酶相对酶活性在80%以上的温度范围为30~65℃,非固定化植酸酶相对酶活性在80%以上的温度范围为40~50℃,故C项正确。65℃时,固定化植酸酶相对酶活性高于最低点,故D项错误。

答案:(1)耐高温菌株

(2)稀释 单菌落 植酸酶的活性

(3)供氧 琼脂

(4)B(5)D

13.(2015·海南高考·T30)【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酶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这一实验的目的是。

(2)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其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试管16支,分别加入等量的果泥、果胶酶、缓冲液,混匀,平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5℃、10℃、40℃下保温相同时间,然后,测定各试管中的出汁量并计算各组出汁量平均值。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有

和。

(3)某同学取5组试管(A~E)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果泥,在A、B、C、D

4个实验组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和不同量的同种果胶酶,然后,补充蒸馏水使4组试管内液体体积相同;E组加入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将5组试管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各组的出汁量。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本实验中,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E组设计(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其原因是。

【解题指南】(1)题干关键信息:“果胶酶”“出汁量”“探究其最适温度”。

(2)关键知识:实验流程设计的分析与纠错。

【解析】本题以果胶酶为载体,考查拟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步骤以及设计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1)根据题意,设计的各组实验中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然后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可见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来源,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可用出汁量的多少来反映),所以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

(2)根据实验设计可知,该实验是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所以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果胶酶的活性(用出汁量表示,出汁量越多则果胶酶活性越高)。该实验方案中,应该在低温、适温、高温范围内设置系列温度梯度的实验组进行实验,且梯度差要相等。

(3)根据题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量,因变量是出汁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根据实验设置,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则E组应加入与实验组等量的缓冲液才符合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因此E组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答案:(1)比较不同来源果胶酶的活性

(2)温度范围设置不合理 温度梯度设置不合理

(3)不能 未加入缓冲液

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6

1.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基础:细胞代谢。生殖、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分裂和分化。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2.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是机体代谢和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

3.原核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4.原核细胞为二分裂。

5.蓝藻: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细菌可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一般来讲霉菌都属于真菌,但链霉菌是放线菌,是原核。

原核细胞还有乳酸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6.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7.噬菌体是细菌病毒。

8.植物分生区:细胞质浓,细胞核大,细胞个体小。近似正方体,排列整齐、紧密。核大,质浓,没有液泡,为幼嫩的、不成熟的植物细胞。无叶绿体。

9.HIV破坏T淋巴细胞

10.朊病毒(疯牛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侵染因子)

11.细胞学说的建立将生物界用细胞统一起来,揭示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共性,揭示了细胞结构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不足之处:未涉及非细胞结构的生命形式;对细胞内部的详细结构功能未认识清楚;未对不同类型的细胞加以界定;来源未揭示清楚;仅

细胞水平;缺乏实践指导

12.细胞学说三要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细胞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

13.细胞统一性;遗传密码通用

14.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15.高倍镜观察: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没粗准的事!

1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不是面积的放大倍数。

17.血红蛋白是指红细胞内的大分子物质,不属于生命系统。

18.血液属于组织层次。

19.真核藻类:衣藻、小球藻、栅藻、水绵、紫菜、海带

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20.最小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1.联系亲代和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

22.检查染色标本,光线强,未染色标本,光线弱。

23.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24.生物体有选择的从非生物界获取组成自身的物质。

25.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中主要成分为几丁质。

26.碳元素在生物界中含量较高,而在非生物界(最多的是O)含量

较少

27.P是组成ATP、膜结构PO43-(!叶绿体膜、基粒)的重要成分,叶绿体中DNA的构成成分。Ca、P(CaCO3)是组成骨骼、牙齿的成分,人体内99%的钙以钙盐的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中。Ca2+调节细胞内物质代谢,是许多酶的激活剂,促进凝血 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少了导致抽搐。Mg是叶绿素的成分,Mg2+对于DNA复制和蛋白质生物合成都是必不可少的。Fe(Fe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K+和Na+调节渗透压。Zn是构成多种蛋白质分子的必需元素,缺锌 人体免疫缺陷;锌多 顽固性贫血;促进生长素合成。Cu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系统中起着独特的催化剂,参与造血过程和及铁的代谢,参与一些酶的合成和黑色素合成。Co钴对铁的代谢,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红细胞的发育成熟等有重要作用。Cr3+是胰岛素参与作用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过程所必需的元素,也是正常胆固醇代谢的必需元素,六价铬如CrO2-4是有毒有害的致癌物。Mn锰是丙酮酸羟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精氨酸酶等的组成成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内分泌有影响。Se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流行的氟中毒是饮水或食物中高氟所引起的,甲状腺肿是缺碘的缘故。油菜缺B花而不实。

28.细胞内化合物:水85%-90%蛋白质 7%-10%

29.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H 相对含量最多的是O

30.自由水/结合水越大 生物的新陈代谢越旺盛 抗性越小

31.失去结合水的细胞失去生理活性。

32.自由水是各种代谢活动的介质 是良好的溶剂

33.人血浆ph 7.35-7.45

34.血液缓冲对:NaHCO3(KHCO3)/H2CO3NaHPO4

35.人类细胞不能合成8种氨基酸(甲来写一本亮色书),婴儿9种(组氨酸)

36.蛋白质变性后失活不溶于水。

37.有苯环的蛋白质遇硝酸变黄

38.人和动物的肌肉(肌肉蛋白肌球蛋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39.常考的蛋白质:生长激素 抗体 抗毒素 载体 胰岛素凝集素神经递质受体

40.葡萄糖 果糖 半乳糖 都是六碳糖 同分异构体

41.大豆种子含类脂很多

42.固醇:维生素D 肾上腺皮质激素(控制糖类和无机盐的代谢 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性激素(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胆固醇

43.糖类合成部位:叶绿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肝脏 肌肉脂质合成部位:内质网

44.还原糖:葡果麦

45.并非所有的糖类是能源物质(核糖 纤维素)

46.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这些修饰包括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新生肽链的折叠、组装

47.甲基绿派罗宁 现配现用 混合使用

48.生物体可直接理由的糖类有单糖和二糖

49.糖原是动物的重要储能物质,脂肪是良好储能物质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50.菲林试剂(0.05g/ml):混合加双缩脲(0.01):分开加 先碱后铜

51.花生子叶观察需用酒精洗去浮色

52.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两个氢

5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上一篇: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大生下一篇:我好想有一支爱心魔棒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