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

2024-05-22

登泰山(精选11篇)

登泰山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2.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3.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

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三、设计线路

根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

――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

2.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

四、安排游程

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

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

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2.泰山日出图。

姚鼐描述: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语言描述日出奇观。

参考文字:

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间,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六、送客(作业)

登泰山 篇2

从这期开始,大脸猫要和小朋友一起游历祖国的大好山河、异域的瑰丽风光。每期一个或几个目的地,由小作者担当导游,带领QQ糖们赏美景、品美文,我们的思想永远在路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天,我终于登上了那云雾之巅上耸立着南天门的泰山。

在泰山脚下乘坐大巴,经过一段蜿蜒的山路后,扑面而来的是刻在石缝间的一个个秀美飘逸的字:有的刚劲沧桑,笔力遒健;有的潇洒不凡,一气呵成;有的粗犷豪放,洒脱不羁。这石头上的字仿佛就是这么生长在石头上的,浑然天成,与山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赞叹。

一路伴着秀美飘逸的字拾阶而上。石阶起初是平坦的,磨得光光的,恐怕是无数游人的鞋底踏过的“杰作”。越往上走,山石越陡峭,再加上云雾迷蒙,涌动在山谷之上,飘飘悠悠却又捉摸不透,忽远忽近,忽高忽低,层层叠叠,时而与巅峰为邻,时而与低谷为伴,时而又与山腰齐平,往下眺望,吓得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飘飘悠悠的泰山云雾中,“五大夫松”风姿绰约,虬枝欹斜着,枝叶葱郁着,在山壁上犹如一把巨伞。这棵曾经为秦始皇遮风挡雨的松树,可能已经有两千二百多岁了呢!

再往上,就是闻名遐迩的南天门了。红漆的墙,黄漆的梁,凌空的龙,处处金碧辉煌,处处雅致柔美。庙里有许多小摊,专门卖烙饼。泰山特色的烙饼,滚了酱油,包着小葱,可香了!还有卖千奇百怪的玉石雕和瓷器的小贩,正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自己的石头哩。

再进去,有一只香烟缭绕的大铜鼎摆在正中央,两旁的屋子里分别供奉着山神和碧霞元君,还留有元君当年夺得泰山时穿过的那双布鞋。

下山的时候,我们坐的是缆车。缆车是透明的,高山与峡谷仅一臂之遥,山川、河流、树木,相互映衬。怪石丛生的山峦,云遮雾涌,神秘莫测。阳光与云雾一起在林中欢乐地奔跑、追逐、嬉戏。

质朴的石头,飘逸的书法,静默的山峦,调皮的阳光……这一切让泰山的厚重、静默、苍翠,无声地留在所有登山人的心中。

登泰山而小天下 篇3

泰山古称“岱山”“岱宗”。《风俗通》云:“泰山之尊,一日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故为五岳长。”易曰:“天地交泰。”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是与天日最接近的,故以“泰”命名此山,将其视为天地相交之处、沟通人天之处。泰山因此享有“五岳独尊”的美誉。

《泰山志·序》如此赞誉泰山的悠久历史文明:“善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山的文化史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同龄。从《孟子·尽心上》对孔子的赞誉“登泰山而小天下”,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杜甫登临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句,再到我们熟知的成语及典故如“人心齐,泰山移”“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北斗”“稳如泰山”等等,泰山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国山”。

泰山文化的魅力离不开其独特的包容性,而这在中外名山中绝无仅有。

早在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齐鲁就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以后历经奴隶制社会、春秋战国、秦汉魏晋,绵延至唐宋元明清,到中国的近现代,一直是文化的发祥地和集散地,几乎所有的文化成果都可以在泰山找到存在的踪迹。

泰山不仅有自己的地方宗教信仰——泰山神文化,而且还是以佛道儒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存之地。泰山的宗教布局基本以道教为主,从山下的岱庙、王母池,红门附近的红门宫、一天门、斗母宫,一直到山顶的碧霞元君祠,无不充斥着道教文化的踪迹。泰山距离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曲阜只有几十公里。如今泰山上还有许多孔子在泰山活动的遗迹和传说。从“泰山岩岩,鲁帮所瞻”到“登泰山而小天下”,再到《临终歌》:“泰山其颓乎,梁柱其摧乎,哲人其萎乎!”孔子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还产生“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将孔子比作泰山之说。佛教也在泰山生根,佛教诸寺供奉释迦牟尼、弥勒、观音、罗汉等,虽然寺庙位置偏僻,香火不是很盛,却也自成一格。可见,泰山真实再现了儒释道三教共生的奇观。

在这个浓缩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圣山,帝王封禅是其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章。

封禅是古代帝王举行的祭祀天神地祗的最高仪式,包括“封”和“禅”两部分。所谓“封”,即在高山之顶筑土为坛以祭天帝,增高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禅”,就是在山下的小丘上积土筑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可及于泰山”,泰山是一座可以与天地对话的大山,历代君王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祈求保佑。

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历史上对帝王封禅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要达到三个条件:一为“受命”,表明自己受命于天;二是“功德”,须国家太平、德及天地;三则要有“符瑞”。封禅,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帝王功高德显,国家兴盛,天降祥瑞,这时帝王要用一种方式回告上天,就是封禅大典。

“崇拜”的“崇”字由“山”“宗”组成,泰山崇拜便是封禅的原型。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史记·封禅书》中所谓七十二帝王于泰山祭祀天地的记载,便是封禅的雏形。《史记·封禅书》齐桓公称霸后想行封禅之祀,管仲反对,认为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有七十二代的帝王,著名的有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十二位,皆受命然后得封禅,其间有嘉禾生出,凤凰来仪,祥瑞不召而至。而春秋之时,蓬蒿黎莠茂,鸱枭数至,齐桓公欲封禅而不得天时,只得作罢。

封禅泰山有史可考,是由秦始皇始。保存在岱庙的两块残石由丞相李斯书写,俗称秦刻石,原本立于岱顶,碑文记述了秦始皇兼并天下后登上泰山,周览东极的赫赫功业。汉武帝刘彻七次到泰山,循封禅之礼,求长生之术,发出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因病未能随行,成为其终生大憾,临终之时“执迁手而泣”,悲叹:“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此言使司马迁刻骨铭心,以刑余之身,殚精竭虑撰写史书,终成一代大家。唐玄宗举行泰山封禅时,正值开元盛世。玄宗的封禅队伍备有千乘万载,浩浩荡荡由长安行往泰山。所过之处,“原野为之震动,草木为之风生”,行礼时群臣高呼万岁,声音撼动山岳。封禅盛行于秦汉至唐宋时代。宋代以后,封禅大典不再举行。

登泰山有感 篇4

夜登泰山看不清前方的路,也不知道路途有多么的曲折艰险,但心中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登上最高峰。我想就是这个目标支撑着我,使我征服了泰山,征服了海拔1545米的玉皇顶,来到日观峰,看到了云海日出。

山路漫漫,好在夜幕里感觉不到山有多高,路有多长,只一味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向前迈动脚步,只知道每跨出一步,就离山顶、离胜利更近一步,当上到最险要而陡峭的十八盘时,望着山脚下城市中的灯火与闪烁的群星遥相互应,我不觉有些恍惚,今夕何夕我置身天上还是人间?山谷中的树与石朦胧着又是那般静谧……

终于在日出之前登上了日观峰,所有的疲劳都已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实现目标的快感。霎时间泰山的面貌尽收眼底,云雾缭绕、波澜壮阔、奇峰陡立、壑深瀑飞、古松争奇,气势之磅礴,非言语所能。

远望泰山:壮观自然,宁静又深远;走近泰山:自若坦荡,博怀又慈祥;深入泰山:重峦叠嶂,峰奇石怪。庙宇楼台,祈福还愿。王侯将相,留字题词。名人雅士,表情抒怀。古柏奇松,雄姿泰然。犹如画卷,争奇又斗险;体会泰山:锤炼意志,勇敢登攀,不畏苦又不怕难;感受泰山:登高望远,美景奇观,碧空万里还我云舒风展。如果把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比做泰山,上山之前又把泰山比做一个大问题,那么现在当我们终于把泰山踩在了脚下的时候,所有的问题和困难也都不算什么了,在高大的泰山面前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犹如人生中的琐事与烦恼同人无比博大的胸怀相比,实在不值得计较。当那轮鲜红的太阳从云海的地平线上跃然而出的时候,平生第一次我确实感到了今天的太阳同所有的日子里升起的太阳都那么的与

众不同!

登泰山日记 篇5

登泰山日记 篇1

今天我们一起去登泰山。一大早,我们背着照相机和水就出发了,到了泰山脚下抬头望去,哇,泰山真高啊!由于我们去得太早,没有缆车,我们决定爬到山顶。我们爬了一会就觉得累了,我跟妈妈开玩笑让妈妈给我加点油吧,妈妈笑着给我买了根黄瓜,吃完后继续爬了2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了南天门。眺望远处,白云缭绕,风景真美啊!再累也值得啊!

登泰山日记 篇2

泰山是五岳之尊,以前许多帝王都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汉武帝曾八次来到泰山,还在泰山脚下修建了岱庙。杜甫在泰山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句,李白也写下了著名的《游泰山》。我一直很向往去登泰山,今天,我终于可以如愿了。

进了山门不久,我们就来到了孔子登临处石坊,苍翠浓密的青藤挂在石坊上方,显得格外典雅端庄。紧接着,雄伟的红门挡在了我们面前,穿过红门,望着高耸如云的泰山,我不禁有些泄气:这么高,我爬得上去吗?何况天还这么热呢!不管怎样,我还是顶着炎炎的烈日,奋力向上爬去。山路的右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名叫中溪。溪水在微风的吹佛中,泛起层层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我赶紧过去在一块刻有中流砥柱的巨石下玩了把水,感觉精神了许多。

爬呀爬,不知不觉就爬了好长一段路,一直没什么新的变化。我有点后悔了,一路都是这样的风景,有什么意思呢?可是来都来了,我只好继续往上爬。经过四槐树,我们来到了峰回路转,到了这儿,就意味着中天门快要到了。不久后,我们到了中天门。我感觉很累,就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疲劳散去之后,我们又继续向上爬。

到了云步桥,一条银色的瀑布挂在我们面前,像一条微微飘动的丝带。周围还有许多摩崖石刻,风景似乎一下子好看了许多。我越爬越带劲儿,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后,我们来到了十八盘。

十八盘上的台阶非常陡峭,我扶着扶手小心翼翼地爬上去。又过了好久,南天门就在我们眼前了。我和妈妈一股作气,终于到南天门了!这时太阳即将落山了,红彤彤的太阳在云层中若隐若现,日落很美,但我更期待明天看到更美的日出。

接着,我们走到天街上,那儿凉风习习,人来人往,望着山下灯火辉煌的泰安城,我感受到孔子的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的情怀。我期待以后攀登更高的山峰。

登泰山日记 篇3

昨天下午我们就抵达了泰安,为今天登顶泰山而准备着。

清晨天刚朦朦亮,我们就启程出发,为的是错开高峰,早点登顶泰山。但是当我们到达游客中心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想去目睹泰山雄姿的游客。

为了照顾外公外婆的身体,我们选择坐缆车直达南天门。那南天门可是天庭的大门,在此由下仰视,如同天上宫阙。登到此处,也就离那峰——玉皇顶不远了。从南天门往上走了一会儿,便到了天街,这里商铺林立,如市如街,颇有独特的风味。

走到了一组十分高的阶梯时,忽然我惊奇的.发现了一只黑色的松鼠,那可是我见到的第一只野生松鼠。哦。看来这里的生态环境真不错啊!顺着石阶朝上走,旁边的山壁上题满了古今名人的诗词及题词,十分珍贵。

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路过了几座祠庙,来到了“五岳独尊”石刻处,玉皇顶也离我们一步之遥。往下看,果然是“一览众山小”呀!这儿景色十分优美,绿水青山、云雾环绕、陡坡峭壁,众物皆收于眼底,刚才经过的地方也都显得十分渺小。这美丽的景色,令我久久不想离开。难怪有五岳之首的美称呀!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为了不错过沿途的风景,我们还是决定走下山去。一路的风景确实美,云里雾里的感觉让自己好象身处仙界。雾会使人产生扑朔迷离的感觉,雾像轻纱一般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氛。轻轻的薄雾,使这座山显得格外温柔、可亲,只见灰濛濛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这使我忘记了劳累,陶醉其中。绵绵的小雨冲散了云雾,却为这一路的风光增加了些许情趣与清新。我们在雨中游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布。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直到回到酒店休息,我才发现自己的小腿已发麻……

登泰山日记 篇4

今天,我们全家去登泰山。

泰山高1545米,是五岳之首。来到泰山脚下,仰望泰山,它是那么得雄伟,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进了山门,坐上中巴车,经过弯弯曲曲的山路,到了缆车站。我们上了缆车,从高处往下看,每个东西都是小小的,还见许多人在爬山呢。过了十多分钟,我们下了缆车到了天街,天街一边是商店一边是悬崖。山上一会儿有雾,一会儿出太阳,景色很美。

泰山真壮丽!

登泰山日记 篇5

暑假里,我们全家人和爸爸的同事一起去登泰山。

一开始,有一辆大巴车把我们送到半山腰,我看见很多人都买拐杖,我和哥哥每人都买了一个。我看到许多人在坐缆车,我说:“妈妈我们坐缆车好吗?”妈妈说:“不可以,因为我们是专门来等泰山的,男子汉不应该害怕困难。”于是我打起精神,继续向前,走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妈妈和爸爸给我们拍照留念。中途我几次想要放弃,因为泰山太高太陡了,但爸爸妈妈继续鼓励我,还有几个好心的叔叔拉着我,最后我还在爸爸妈妈的前面到达了泰山的顶峰南天门。

登泰山日记 篇6

暑假里,我们来到了泰安,准备登上中国五岳中的东岳——泰山。

那天早上,我们来到了天外村广场,看到了十二根龙柱,柱子上雕刻着龙,它们代表着十二个皇帝来泰山封禅。正前方还有几座直插云霄的山峰。

我们直接坐车来到了中天门,就开始登山了。走到快活三里,是一段平路,泰山只有这一处是平的,其他全是台阶。过了快活三里,就是云步桥,据说那云步桥就是在云上面的桥。五大夫松,原本只是一棵普通的松树,宋仁宗到泰山封禅的时候,天降大雨,宋仁宗就在这棵松树下面避雨,雨过天晴后,宋仁宗就封这棵松树为“五大夫松”

接着就到了泰山十八盘,从这里到南天门有十八个弯子,最后一个弯子叫“紧十八”,台阶大约只有20厘米宽,坡度约有六七十度,必须扶着栏杆才能上去。

南天门那里有一块空地,站在那可以看见一朵朵棉花似的白云。从南天门上往下看,多么陡啊!上得来,下不去。下面的人都非常小,跟蚂蚁似的。

玉皇顶——泰山极顶,海拔1545米,据说,玉皇顶挨着天了,玉皇顶是玉皇大帝的宫殿!玉皇顶前有一个“无字碑”,上面一个字也没有。据说,那是女皇武则天来泰山立下的一块碑,她无法评价自己的一生,所以留下一块碑,让后人来品评。随后,我们去了日观峰,一个青蛙似的石头立在那儿,头对着天,好像正在呱呱叫。这是泰山最早看到太阳的地方。在这里环视一周,周围的山仿佛都变小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点儿也不假。

登泰山小学作文 篇6

以前见你只是望而止步,这天千里奔袭却只是为了见你,来一次豪放不羁的小天下。

都说“登泰山而小天下”登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变小了。但泰山那“庞大的身躯”却早早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裹上厚厚的衣服就战战兢兢的上山了。

但上山时本来高大的身影只剩了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台阶,霎时仿佛预知到了腿的酸痛,上了两段台阶腿就酸的不行,不知是我平时的体育锻炼有所松懈,还是那久违的心理作用。抬头看着李校迈着与众不同的步伐,虽然背着看似沉甸甸的行李,但却丝毫不累。于是跟在后面也学了起来,走出了一连串的Z字形,真的就像走路一样轻松。

看着自己的班级消失的无影无踪,叹了一口气,像蜗牛一样慢慢的往上爬。也终究从刚开始的摩拳擦掌充满斗志到了筋疲力尽的慢慢移步。一会时间,竟不知不觉登上了十八盘,台阶已经将近立起来了,在最后得一点路程里,山路越来越陡,和李校一起手脚并用的慢慢爬行,换来的是行人的笑声和诧异的目光。也管不了了好似稍微一动就会跌落于山下。

登泰山作文 篇7

一开始爬山,十分轻松,大家有说有笑,一大段路上也就三四级台阶,这么点运动量一下子就打消了我们准备“奋战到底”的心态,路边的花和草也显得闲适幽静。

到了差不多六分之一处,原先并不起眼的三四级一下子上升到了十级,可大家仍不觉着累,晚上爬山的人很多,男女老少个个都洋溢着轻松,人很多,但并不显着拥挤,大家走得井然有序。路上顺便拍几张夜景。

就是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里,为登山开了好头;就这样,在人群的簇拥与递增的运动量下,我们来到了泰山最陡、最险的“十八盘”。

刚到十八盘,便被它雄伟的气势震惊了。真多啊,盘由十八个台阶组成,每一盘至少有百八十个台阶,弯弯曲曲,互相环绕,气势显得那么磅礴,那么壮丽!真陡啊,每一级台阶比起之前,都显得并不平整,参差不齐,让人更加望而却步。真险啊,每一级台阶似乎没有多宽,只有四分之三甚至二分之一手掌的大小,脚必须横着才正好平齐,仿佛一个不小心就会踩空摔倒,想到这儿,不禁让人对十八盘望而生畏。

终归在时间的催促下还是登上了泰山,看到写有“南天门”的牌匾时,心头涌起了自豪。站在山顶上,任由清风吹拂,雨也下起来了,不大,混在空气里,空气更加湿润,一切更加富有活力,路边的青草树木在小雨的滋润下更加富有生命力。从山顶向下俯视青山连绵起伏,在一片朦朦胧胧的雾中,更传神、更有仙气了。早就听闻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今日身临其境,果不其然!这些大自然的景色,一下子便让我忘却了学习中的不顺心与生活中的烦恼,原来回归大自然,方可忘记一切的琐事和慌张啊。

登泰山日记 篇8

那天早上,我们来到了天外村广场,看到了十二根龙柱,柱子上雕刻着龙,它们代表着十二个皇帝来泰山封禅。正前方还有几座直插云霄的山峰。

我们直接坐车来到了中天门,就开始登山了。走到快活三里,是一段平路,泰山只有这一处是平的,其他全是台阶。过了快活三里,就是云步桥,据说那云步桥就是在云上面的桥。五大夫松,原本只是一棵普通的松树,宋仁宗到泰山封禅的时候,天降大雨,宋仁宗就在这棵松树下面避雨,雨过天晴后,宋仁宗就封这棵松树为“五大夫松”

接着就到了泰山十八盘,从这里到南天门有十八个弯子,最后一个弯子叫“紧十八”,台阶大约只有20厘米宽,坡度约有六七十度,必须扶着栏杆才能上去。

南天门那里有一块空地,站在那可以看见一朵朵棉花似的白云。从南天门上往下看,多么陡啊!上得来,下不去。下面的人都非常小,跟蚂蚁似的。

玉皇顶――泰山极顶,海拔1545米,据说,玉皇顶挨着天了,玉皇顶是玉皇大帝的宫殿!玉皇顶前有一个“无字碑”,上面一个字也没有。据说,那是女皇武则天来泰山立下的一块碑,她无法评价自己的一生,所以留下一块碑,让后人来品评。随后,我们去了日观峰,一个青蛙似的石头立在那儿,头对着天,好像正在呱呱叫。这是泰山最早看到太阳的地方。在这里环视一周,周围的山仿佛都变小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点儿也不假。

登泰山作文 篇9

在泰山脚下,抬头仰望,满天的繁星。北方的天空中, 有几颗“星星”特别亮。哦,那不是星星,原来是泰山顶上 的电灯!

山路高低不平,曲曲弯弯。渐渐地,山路被石阶所代 替。过了几道山门,两旁的树多了起来,树丛中,怪石林立,阴森可怕.脚下漆黑,走起来要特别小心,正走着,忽 然有人叫:“瞧,前面是‘十八盘’。”我抬头看去,“十 八盘”像白色的梯子笔直地立在那里。我心里暗惊:我的妈 呀!这么陡。走近了才看清,原来不是什么“十八盘”。而 是两根并排竖着的电线杆。一场虚惊!其实,这里离中天门 还有一段路程,更不用说“十八盘” 了。

越往上爬,台阶越陡。刚上山的时候,一段台阶接着一段平道,前面又是一段台阶.这样,爬过一段台阶以后,有―个喘息的机会。可现在,一段台阶接着又是一段台阶,而 且越来越陡,我已经不那么轻松自如了.每爬一台阶,都感到很吃力。“怎么还不到中天门? ”我嘀咕着.忽然,左前 方出现了几盏灯光。啊,中天门到了.

抬头向上看、天上星光闪烁;低头向下看,地上也有―片星星一泰安市的万盏灯火。

在中天门休息了一阵儿,我们继续向玉皇顶攀登…… 渐渐地接近了 “十八盘”,石阶更陡了,陡得使人发怵.我不敢回头向下看,也不敢抬头往上看。我累得腰腿发软,浑身是汗,气喘吁吁。这哪里是登山,简直是登天! 一手攀着旁边的栏杆,一手支撑着膝盖,艰难地向上爬,每爬 ―步,不仅腿要用力蹬,胳膊用力拽,就连牙齿也要使劲, 两条腿如铅铸的一样沉,身上背的包像石块一样重。加油, 加油!我给自己鼓着劲。

终于登上了南天门,我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拿过水壶 来,咕噜噜地喝起来。接着,又吃些食物,在这里休息了片 刻。离玉皇顶不远了,像万米长跑的最后冲剌,我几乎小跑 着登上了泰山极顶,我也感到奇怪;自己哪来这么多劲?

刚刚凌晨4点钟,东方已经发白,周围景物渐渐清晰起 来。站在这海拔1500米的高峰俯瞰山下,四周的许多山峰比 泰山要矮得多。但这些山峰千姿百态,郁郁葱葱,颇为秀 丽。层层叠叠的云雾缠绕在山峰上,山穿云,云套山,连绵 不断,看不到边际,显得气势磅礴。天边有一条隐约闪亮的 银带,有人说,那就是黄河。

东方天际上出现了一条红橙色的巨大光带,中间凸起, 显然,太阳将从那里升起。"出来啦!太阳出来啦!”有人 喊了起来。人群哄动了一下,大家立刻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光 带中间凸起的部分。果然,太阳从光带之中跳出小小的一 半。它红彤彤的,t得那样鲜艳、那样可爱.刹那间,万山 红遍,霞光如火一般。太阳继续轻盈地向上跳着,给人以奋发向上的感觉。在太阳的光辉照耀下,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就在这一时刻,我突然想到了攀登十八盘时的艰难步 履.没有艰难的攀登,岂能看到这泰山曰出的奇观?岂能欣 赏到这壮观无比的大自然的美?我还想到了诗句“江山如此 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的,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有多少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抛头颅,洒热血,一 瞬间,我似乎明白了许多道理。

登泰山作文 篇10

那天大约早上七点,我们乘车来到了泰山脚下。

太阳虽然刚刚升起不久,却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热情。好在身边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替我们挡住了一些暑气。

我仰头望去,泰山真的跟我想象中的那样,好高啊!我瞪大双眼,居然也看不到山顶,半山腰缭绕着的白云挡住了我的目光。我在心下惊叹:这就是高耸入云啊!

我们沿着石板路前行。在妈妈的提醒下,每人买了一根木杖,做好了登山的准备。

旭日渐高,空气又比刚到时热了许多,渐渐有点儿烤人的感觉了。妈妈催促我们赶紧乘车赶往中天门,开始登山。

我们同学四人抬头看看眼前的山梯,踌躇满志,挥挥手上的木杖,争先恐后地开始了我们的泰山登顶之行。

一开始,我们都没有感觉到累,一边爬山,一边东张西望地看着风景。

山脚下,绿树丛中,一条小溪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夺目的金光。近处几座小山头,茂密树木的掩映下,藏着几户人家。生活在这里,大概就算是我们平时说的“神仙过的日子”了吧。再往远处看,又是一片云雾,在阳光下涌动着,就像我们青岛薄雾下的大海。

太阳越来越热,山梯越来越陡,双腿越来越重,呼吸越来越急。四个人开始还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笑话,慢慢地就都默不作声,只顾着不停地擦汗。

木杖也终于派上了用场。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们还是咬紧牙关,一鼓作气爬到了慕名已久的十八盘。

指示牌上显示:十八盘共有近两千级台阶,仰角达八十度,在不足一公里的距离内升高四百米。这就是诗里说的“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我们几个人看了这组数字,都禁不住面露难色:原来艰苦的路程才刚刚开始。

妈妈给我们打气:“胜利在望,加油!”

我们抬头仰望,南天门真的就像是在天上一样!

我们平视眼前的台阶,脚下用力,又借力木杖,一级一级努力向上攀登。

这时,云越来越多,我们也慢慢走进了云里,薄如细纱的云片环绕着我们的身体,轻抚着我们的脸颊。我们也都成了云中仙童。

本想好好体验的十八盘,留给我的印象却是那么的简单而又深刻。我边爬边总结出了两个字:一个是“爬”,不停地爬,不停地爬,却总是爬不到头;另一个就是“累”,腿像灌铅,汗流浃背……

终于到了南天门,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差不多筋疲力尽了。

登泰山记 篇11

教学目标

一、学习写游记要体现景物的地点特点和时令特点

二、文章语句简练的特色。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学习写游记要体现景物的地点特点和时令特点

二、以自读为主,因为文章语言浅显。

教学时数

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作者介绍;诵读第一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步骤

一、作者简介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住室名惜抱轩,也称惜抱先生,清代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安徽桐城县人,又是桐城人刘大槐的学生,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古文辞类纂》,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的名作,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本,流传很广。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

本文是姚鼐在1774年冬游泰山后所写的游记。文章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峥嵘苍劲的泰山。体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文章的顺序是:总写泰山的位置,记述登山的过程,山顶看日出,返回记建筑和观石刻,补记自然景观,循序渐进,有如一线贯穿,引人入胜。文章写景用笔不多,但能传出景物之神。侧面烘托为本文的主要写法。

二、全篇理路解说

泰山山脉绵亘于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向东北延伸至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俗谓登泰山,指的是攀登它的主峰玉皇顶。玉皇顶则位于泰安市城北,古称东岳;亦称岱山、岱宗,主要景点有南天门、仙人桥、日观峰、舍身崖等,著名建筑有岱祠、碧韦元君祠等。这些都跟文章理路有关,所以先做交代。

一般人游泰山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日观峰看日出,因此,本文先以汶水和济水为参照物,指出泰山山脉的地理位置,再以古董长城(齐长城)为参照物指出日观峰的位置,这就预示了作者将有登山之举。以下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按游踪写,分两大层:前一层记登山及观日出;后一层记泰山古建筑、石刻、地质状况及动杆物等,皆游中所见。在记游踪时也标明了时间,如登山是12月“丁示”日(28日),“望晚”到达山顶;观日出是“戊申”日(29日)“五鼓”,日出后再参观古建筑及石刻等。文章脉络十分清晰。

《登泰山记》记述了作者同友人登泰山的两天游程,再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是山水游记中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

全文共五段,以登山为线索,记叙了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登山的时间、路程,有重点地描写了沿途所见的景物。

第一段,交代泰山地理位置。

先从大处写泰山的全貌,再分写泰山南北有汶、济二水及其流向,引出古长城高踞泰山的南北分界之处,最后点出最高处日观峰的位置。重在写是日观峰高出群山之上,可使读者油然而生登高望远之意,并凭借想象置身于泰山四周广阔的天地之中,而襟怀顿开。

第二段,写作者与友人登泰山的路程和沿途所见的景物。

这一层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至于泰安”。写京师到泰安的旅程。这是登山前奏,“自京师乘风雪”,兴致勃勃来到泰山脚下的时间、路程。兼为下文“道中迷雾冰滑”“苍山负雪”等语设伏。这一段写得极为简洁,虽然行程非止一日,但作者是兼程到达,因此用“自、历、穿、越、至于”几个词,写出兼程赶路,略无耽搁的浓厚兴致。同时为下文的写景规定了突出时令特点的要求。

第二层,从“是月丁未”至“磴儿不可登”。写从泰山南麓上山颠的路线。先交代登山的时间、游伴、路程。接着总说登上的全程“四十五里”(里数),石级“七千有余”(高度),具体写路。据此,则攀登之难尽在不言中矣。如此之法何等简练!然后写登山有两条路线,以作者登山路线为主,穿插介绍另一条路线。文章先用“泰山正南有三谷”这句提挈下文。这决非闲笔,因为作者的`登山路线是由中谷入,越中岭后,复循西谷登上顶峰。末了,再补充交代东谷乃古时登山之路。这正是“用虚实相济”之法写登山,内容很全面。

最后回顾登山途中艰难情景。按:作者循中谷而入,当经一天门、二天门;至中岭,经中天门;再循西谷,经云步桥、升仙坊至南天门。文中仅以“崖限当道才,世皆谓之天门云”一句带过,也是省笔之法。“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与前面的“道皆砌石为磴”相照应,山高路险,突出游兴。

第三层,从“及既上”至全段结尾。写登上山顶,极目远眺泰山南部的景色。上了山顶,只见青山铺着白雪,雪光映着南天。远望夕阳着的城郭,汶水和徂徕活像一幅山水画,半山腰还停留着雾气,像条腰带似的。这层是写雪景。“苍山负雪”,把苍山拟人化,写活了,表明雪很厚,仿佛很沉重似的;“明烛天南”,形容雪光亮如烛光,把“烛”这个名词用作动词。这两句是写高处之景。而“汶水、徂徕如画”这个比喻,写出山川景色的美丽,这句是写低处之景;“半山居雾若带然”这个比喻,写出半山凝聚的云雾的形态,十分确切。“居”字又写出了云雾的动中有静的情态。这是写山腰之景。这三者都是俯视所见。这是泰山雪后晚晴所独有的奇丽动人景象。这一层写得非常的好,以动写静,有形有色,有光有神,写出莽莽苍山奇丽雄伟的山区特点和冰封雪盖,漫天皆白的时令特点。城郭、汶水与开头一段照应,半山云带与“道中迷雾”照应,不虚此行之意溢于笔端。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诵读第三、四、五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步骤

第三段,写日观峰日出的壮观。这是全文的重点。

先具体交代观日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雪中待日出的情景。“大风“二句渲染待日出时的氛围。哪怕风雪迎面扑来,脚下大雾弥漫,也要坐看日出,可见冒雪观日出的兴致极高。接着,按时间顺序写日出的奇观。“稍见”一句写曙光初现,是隐约看见云海之中的白色的雪山顶。日观峰下负雪的群峰,好象“白”,这个比喻十分新颖,“白”字还是在写雪。“极天”二句写亮度增大,这是日将出之时,先是天边一线异色的云,很快变成五彩颜色,“日上”四句写日初出之时,接着就看到红得像朱砂的太阳升起来了。下边还有红光托着。虽然只有简洁的几笔,却写得有色彩,有动态,使读者看到了瞬息万变的鲜艳色彩和日出的动态。“回视”以下四句写日既出之时,由于山的高低不等,有的山峰被阳光照射得成都市绛紫色,有的山峰没被阳光照射到,仍然一片雪白。“皆若偻”,写出日观峰以西山峰的矮小,反衬出日观峰是“最高”的。这段描写,重墨浓彩,尽为渲染,却又要言不每繁,恰到好处。这一幅幅画面都异常逼真、生动,而作者仅用了67字。

第四段,写日观亭周围的名胜古迹。

上一篇:18周年公司年会主持稿下一篇:规则作文高二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