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食堂浪费现象调查问卷

2024-05-31

高校大学生食堂浪费现象调查问卷(共10篇)

高校大学生食堂浪费现象调查问卷 篇1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调研小组。为改善高校食堂浪费情况、探索影响大学生浪费的因素进行此次问卷调查,希望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高校大学生食堂浪费的情况及其原因。调查问卷答案并无对错之分,您只需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情况如实填写,真诚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祝您学业顺利、生活愉快!

年级________________性别男 □女 □

1、您最经常的就餐方式

A学校基础窗口B学校非基础窗口C校外餐馆

2、您每次用餐一般吃几个菜(基础餐口)

A一份菜B两份菜C三份D三份以上

3、您在食堂就餐会出现浪费吗?(例如饭菜吃不干净,倒掉等)

A从不B偶尔C经常

4、您吃剩下的饭菜量一般是

A0—10%B10%—30%C30%—50%D50%以上

5、您对所剩饭菜的处理方法是

A打包回去B想打包,但因没地方热所以放弃 C直接倒掉D勉强吃下去

6、导致您剩菜剩饭的原因是

A口味不好B卫生影响问题C打算减肥D偶尔没胃口 E饭菜变凉,难以下咽F配菜太多

7、请问您每个月的伙食费为________元

A300以下B300—500C500—700D700—900E900以上

8、您会因为剩下饭菜造成浪费而感到自责吗?

A不会B会C偶尔会

9、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改变食堂浪费的现状

A在食堂自选窗口饭菜分大、小份,价格也相应改变B提供加热剩饭剩菜的地方

C宣传教育,让同学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D提高食堂烹饪技术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校大学生食堂浪费现象调查问卷 篇2

大学生论文造假现象分析

笔者在辽宁省锦州市的三所高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送问卷600份, 收回有效问卷530份, 有效率为88%。调查对象包括本科生的四个年级, 问卷的问题涉及大学生对论文造假现象的认知、态度、论文造假的现状、原因等, 调查问卷中的论文包括毕业论文、发表的论文、结课论文、日常作业论文。

1.大学生论文造假现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关于目前大学生学术的整体情况, 8.4%的大学生认为“很好, 不值得担忧”;31.8%的大学生认为“一般, 不诚信仅是个别问题”;59.8%的大学生认为“较差, 不诚信已成为一种风气”。在被问及身边的同学、朋友是否有论文造假现象时, 有49.8%的大学生认为“很普遍”;33.4%的大学生认为“较普遍”;而认为“几乎没有”和“不清楚”的大学生分别占6.6%和10.2%。关于完成论文的方式, 10.5%的大学生选择了“整篇复制”, 主要是这种方式被发现的几率比较大;42.3%的学生选择了“东拼西凑”, 可见这种方式既方便, 被发现的几率也相对来说也很小, 大学生采用此方法的比较多;27.9%的大学生选择了“大部分自己主笔, 小部分照搬”;仅有10.5%的大学生选择了“独立思考完成”。可见, 论文造假已成为一种风气在校园中滋生、蔓延, 为相当多的大学生所接受, 并且形成了一种浮躁的学术氛围。

2.大学生对论文造假的认知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 75.1%的大学生知道论文造假行为, 12.6%的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论文造假, 12.3%的大学生不能清楚地界定论文造假行为, 可见多数同学对论文造假并不陌生。大学生普遍认为是论文造假的行为有“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将他人的作品署上自己的名字”和“随意捏造、篡改科研数据”, 分别占76.5%、86.3%和82.1%。选择“大段复制引用他人论文中的资料, 且没有注明来源”的只占47.7%, 而事实上这种行为是严重的造假行为, 属于没有正确地引用他人论文, 同样是侵犯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在大学生的观念里, 认为“拼凑论文”是造假的仅占38.6%, 这也是大学生最普遍的一种造假方式, 但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以上这些行为,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模棱两可, 态度不明确, 导致一些大学生本无意违规, 却因无法准确界定论文造假行为, 最终造成了论文造假日益猖獗。可见, 大学生群体中对于论文造假行为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如何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论文造假的表现是减少此现象的基础。

关于“您认为进行论文造假的当事人都应该追究责任吗”这个问题的回答, 7.6%的大学生认为:“一切论文造假的当事人都应该严惩”, 45.4%的大学生认为:“只要批评教育即可”, 17.7%的大学生选择“可以谅解, 不必追究责任”, 其余29.3%的大学生认为:“只要没造成严重的后果, 可以不追究责任”。可见, 大多数大学生对论文造假的态度是相当宽容的, 他们没有意识到论文造假的严重性及危害性, 而正是这种容忍、认同和懒散的态度, 才更加放任了不良学术风气, 特别是论文造假现象的蔓延。

3.大学生论文造假的原因

关于“您认为论文造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 问卷采取了开放式回答的形式, 笔者对其进行总结, 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回答是“造假现象很普遍, 既然大家都这样, 多我一个也无所谓”, 其次是“没有足够的学术能力和精力自己完成论文”、“相关的惩罚规定不严, 被发现也无所谓”。可见, 普遍的造假现象形成了不诚信的学术环境, 这种环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 从而进一步促使论文造假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大学生论文造假现象, 是高校诚信环境受到冲击的体现, 也反映出大学生正面临着严峻的诚信危机。诚信品德的养成有赖于诚信教育和环境熏陶, 诚信教育离不开诚信环境, 诚信环境本身就是诚信教育。 (周可卫、樊姝《高校诚信环境建设探析》, 《高教论坛》2006年第5期) 可见, 构建诚信的高校环境, 提升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 对遏制论文造假行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要想提升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 净化学术氛围, 必须要重视在构建高校诚信环境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高校构建诚信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的诚信道德教育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我国的教育向来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 虽然在大学阶段德育教育地位上升了许多, 但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有些高校在德育内容上偏重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 但对培养大学生诚信观念的意识教育十分淡薄;许多教师认为诚信是一个道德认知问题, 而忽视了以道德情感为基础的、内化的诚信道德教育。许多高校衡量学生好坏, 评选优秀干部、三好学生仍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 大学生的心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慢慢将心中的天平偏向学习而非德育, 认为只要学习好一切皆好。正是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 导致高校德育教育方式还仅停留在道德知识的宣传和伦理谈话上, 教育活动也局限于课堂或学校有限的时空范围,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理论轻实践, 重灌输轻引导, 错误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划等号。 (苏艳霞、姜丽芳《对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思考》,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07年第9X期) 这都只是表面意义上的教育, 且掺杂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功力性, 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不但无法将诚信道德观念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 还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刺激他们做出道德失范行为, 更加恶化高校诚信环境。

2.个别教师未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大学生普遍有推崇榜样的心理和竞争意识, 因此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周围榜样的教育和感化, 并向其学习。因此, 教师人格如何、道德修养如何, 是否能够以身作则, 做到诚信正直、表里如一, 治学态度是否严谨等都影响着大学生正确诚信观念的形成。但部分教师没有做到为人师表, 屡屡发生失信行为, 如过分追逐名利, 为了在学术上取得成绩, 而在课题申报和发表论文上进行造假, 这些老师对科研的不严谨态度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论文造假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关于教师论文造假的新闻层出不穷:2008年, 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据调查, 他共发表8篇假论文, 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剽窃、抄袭原博士生导师实验数据, 以及一稿两投、部分图表数据张冠李戴、擅署他人名字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09年, 来自井冈山大学的两位教师被证明至少有70篇论文是伪造的, 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伪造或篡改数据”、“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未参加创作, 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等论文造假类型, 影响十分恶劣。这种学术道德的缺失严重损害了学术声誉和学术形象, 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诚信校园环境的建设, 具有负面影响。 (单鹂娜、武皓《高校诚信教育的途径及实效性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3期) 这种现象不仅给大学生树立了不好的典范, 同时也会影响他们不知不觉地效仿学习, 逐渐丧失诚信观念, 做出论文造假等各种诚信失范行为还不以为然, 恶化了学术风气。

3.诚信管理体制不完善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会阻碍高校诚信环境的构建, 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 部分高校的规章制度并没有把诚信道德规范的内容具体化, 教育者也没有对其进行更深层次地讲解与教育, 生硬的条条框框对高校诚信环境的构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 高校在执行现有的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时常常有不公正和不诚信的情况发生, 甚至对一些不端的行为也没有坚决进行处理, 没有体现出制度的严肃性与公平性。如对于论文造假行为, 只要不是抄袭过于明显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很多高校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态度, 处罚力度远远不够, 这会形成一种“诚信无关紧要”的氛围。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容易形成钻空子和得过且过的心理, 无法端正对诚信的态度, 这也是造成论文造假的重要诱因。而且目前高校的规章制度也缺乏教育和惩罚并重的机制, 大部分规章都只规定了怎样做是错误的, 犯了错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很少有教育大学生应怎样去践行诚信的条款, 没有对他们诚信品质的塑造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最好的方法应该是通过潜移默化地渗透式教育, 让大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真正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在大学校园里, 我们经常会看到到处明目张胆地贴着替考代考、代写代发论文等小广告, 而学校并未对此进行制止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间接助长了这种不正之风。一部分学生通过诚信失范行为而得到了好处, 这就导致更多的学生纷纷效仿, 造成大面积的不诚信行为, 恶化了整个校园诚信氛围。这些管理机制的漏洞在客观上为大学生的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加剧了其不诚信心态与行为。可见, 高校诚信环境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高校诚信环境的优化对策

1.积极组织开展诚信道德意识教育, 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高校应提高诚信道德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地位, 明确其重要性, 把诚信道德纳入大学生培养目标, 努力创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和校风, 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性。诚信教育应当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 让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诚信观念的洗礼。还可以开设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 让大学生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信守诚信道德。但空洞单调的理论说教, 只能让大学生从理性上初步了解诚信的重要意义, 还不足以让学生践行诚信道德。因此, 应注重诚信实践活动的开展,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诚信的真谛, 养成诚信习惯, 在不断循环中提高自身的诚信道德修养。如在全校内举办“诚信班级”、“诚信社团”等活动, 让大学生积极参与, 营造出争取诚信荣誉的氛围, 促使其将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诚信要求。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橱窗、广播、网络等校园媒体对诚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加大宣传, 将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方面环境及大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中, 从而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诚信道德教育, 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舆论环境, 使其无意识地接受蕴含于校园各角落的教育, 并在日积月累中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诚信的学风和校风的熏陶下, 大学生对学术诚信也会有更透彻的理解和认识, 从而自觉规范学术行为, 从根源上减少论文造假行为。

2.发挥教育者诚信道德的榜样作用, 树立教育者诚信形象

教师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具有权威性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和制度约束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带头讲诚信, 用强大的人格力量和诚信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 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和道德素养, 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 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教学和科研, 脚踏实地地去做研究, 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榜样作用, 帮助大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诚信的好习惯。高校也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凡出现论文造假等严重失信行为, 应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建设一支学术作风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其次, 教师要认真、严肃对待学生的论文, 严格把关, 并保证论文评审的透明化和公正化, 营造一种严谨、诚信的学术环境, 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大学生对诚信行为的选择。

3.完善诚信管理体制, 优化校园诚信他律环境

高校大学生食堂浪费现象调查问卷 篇3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考证热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xam for Certification"

LI Yanping, WANG Haiqing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Guangdong 516007)

Abstract In this study,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on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Exam for Certification" investigation, analyze their situation and the cause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research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xam for certific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1 调查的背景

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在高校学生中出现了“考证热”现象,大学生们参加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考试,为将来的就业积累资本。

2 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3月份对惠州学院各个教学系的学生按一定比例人数进行调查,主要对象是大一、大二及大三的学生,共520位。除此之外,还针对已毕业的2008级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并走访了惠州市的一些相关培训机构,进行采访交流。

3 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本次的研究从大学生本身、学校、和社会等角度出发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考证情况,对该现象进行利弊分析,并探索其深层次的影响,为解决90后大学生盲从考证问题提供参考性的建议,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考证,增强大学生在考证种类和范围选择上的应用性、针对性。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大学生考证的目的

调查显示,有64.04%的大学生选择了考取证书是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在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的时代,大部分同学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筹码,毕业以后能够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才去考取多个证书的。①在调查中,认为“考证热”是体现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占61.73%,很多人认为在校期间,是考取证书的最好时间,多一份证书,就能多一份机会。比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一级、二级是大多高校的毕业标准和职业的入门需求。因此大学生考证的目的很大成分就是为了增加毕业后的就业机会。

4.2 大学生考证的类型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有45.38%的大学生想考取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证书,其中考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的分别占了所有种类证书的73.46%和75%,这也说明了四、六 级和计算机二级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的基本要求和企业的入门标准,大多数大学生都把它当做必修课和考证的首选。普通话证书和教师证则在师范生中占较大比例,这些都是与自身专业有关的,体现了在考证方面比较注重所考证书与本专业之间的联系,也有31.73%的大学生选择考取自己喜欢的证书,兴趣是最爱好的老师,只要有自己的明确目标,不少人也会选择考取自己喜欢的非本专业的相关证书。另外,19.04%的大学生想考取当前热门的证书,其余的大学生选择考取其他的证书。

4.3 大学生考证的途径

大学生考证的方式大都是自学的,调查中自学考证的学生占了75%,他们认为自学不仅可以协调自己的学习时间与考证的时间,并且可以减少考证的费用。同时,自学的方式也各种各样,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时代,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65.58%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了解考证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了解考证信息既方便又全面,其次是通过朋友的占了54.81%,通过老师的是占了50.38%,有24.42%的大学生是通过了讲座了解的,其余的少数人是通过杂志、父母和其他各种途径去得到考证的信息。所以自学也是一种考证的便捷方式。也有9.04%的大学生是通过到相关的培训机构去参加培训的方式去考取证书,他们觉得培训机构的水平比较专业。

4.4 大学生考证的利弊

在专业课学习和考证学习时间冲突时,有18.65%的大学生是选择了考证,考证与专业课的学习本末倒置了,即使证书再多,专业成绩不如他人,竞争力反而变得更弱。有33.85%的大学生是选择了专业课,有47.5%的选择了视情况而定,说明大部分人对于专业课学习时间和考证学习时间无法做出明确的安排。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都会力争考多一些证书,这使考证的目的功利化了,考证只是为找工作提供法码,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就业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忽视甚至是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习,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投入到考证中去,并且所考证书很多是跨专业的、与本专业不相干的热门专业证书,可能结果得不偿失。②

5 反思及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考证存在盲从、确少职业规划及用人单位盲目以证书设立门槛等问题。如何理性地对待“考证热”现象,让高校学生在保证专业知识获得的同时获取相关资格证书?笔者以为:

5.1 大学生要辩证的对待“考证热”,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为减少一毕业就失业的苦恼,“考证热”已经风靡整个校园了。然而证书多不代表能力就强,考证的结果仅仅是一张证书,证书在一定意义上只是一种符号,不能代表学生的能力水平。③盲目的考证,只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也浪费财力。所以大学生要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辩证的看待考证,合理的安排考证与专业课的学习,一切考证都必需是在学好学校规定的专业课前提和基础上,利用课余的时间学习,在努力考证的同时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5.2 学校要正确的指导大学生考证,辅助大学生做好合理的人生规划

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专业课的学习和考证的关系,做大学生人生规划的指路明灯,做好辅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正确引导学生所考的证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同时帮助引领学生到相关的规范或权威的培训机构去参加培训,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考证环境,真正做到在学生考取相关证书上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指导,与此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既对专业课知识深入了解,又使所考证书对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更有帮助。

5.3 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应多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企业公司对应聘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过度看重证书,导致了大学生疯狂考证,以为有证书就有好的出路。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完善用人的标准和要求,不以证书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能力,改变证书是职业的敲门砖的这种观念,多给应届大学生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力,从而真正提高初职者的各方面能力。

简言之,证书不在多,在于精。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专业学习,把本专业知识学精学透,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在此基础上,把“考证”作为一种提升自己的手段,作为专业学习的补充,为自己增加一定的“附加值”。 而不能跟风盲目考证,更不能本末倒置。

*通讯作者:王海青

注释

① 叶璐.从考证热看大学生就业[J].职业教育,2010(10):17-18.

② 齐亚飞.析工具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证热.潍坊教育学院报,2011.24(2):20-21.

高校大学生食堂浪费现象调查问卷 篇4

同学,您好!

我们是安徽大学的学生。鉴于调查设计课程要求,我们将对当代大学生浪费现象进行一次调查。本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我们会对问卷的内容严格保密,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在此,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谢谢!

2013年5月24日

小组成员:陈艳红、钟荧、叶倩、高丹

性别: 男女年级院系专业

1.在你身边存在浪费现象吗? A很多B不多 C极少 D 没有

2.请问你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多少?A 500以下 B 500到800 C 800到1000D 1000以上

3.你认为你在哪方面消费最高?A衣服 B伙食 C零食 D交际 E高科技产品

4你合理规划生活费吗?A经常 B偶尔 C从不

5.你经常网购吗?A经常 B偶尔 C从不

6.是否有买但不用的东西?A经常 B偶尔 C从不

7.用完电器,你有随手关掉的习惯吗?A经常B偶尔 C基本不 D从不

8.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 A品牌 B价格 C质量 D其他

9.对于用旧物品如何处理?A扔掉 B循环利用 C其他

10.你有出现过剩饭的情况吗?A经常B偶尔 C从不

11.你如何对待打包问题?A从不B剩的多就打C剩的少就不打

12.使你浪费粮食的原因是?A时间B饭菜口味C胃口及情绪D金钱观E减肥等个人原因

13你如何看待浪费问题?A应当重视B小题大做C无所谓

14.您对当代大学生浪费现象有什么看法和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辛苦了,再次感谢您对本次调查的配合!祝您学业有成,事事顺心!

浙江省高校食堂补贴问卷调查 篇5

同学,您好!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学校对食堂的补贴问题的调查。问卷很简单,占用不了您多长时间,卷中所提的问题无所谓对错,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1性别

[单选题] A.女B.男

2你就读的学校

3年级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你通常在食堂每顿就餐的报价为

[单选题]

A.0-5元B.5-7元

C.7-9元

D.9-11元E.11-13元 F13元以上 5你觉得食堂饭菜报价怎么样?

[单选题]

A.很贵,难以承受B.较贵,但比外面便宜 C.可以接受 D.便宜 6你一周到食堂就餐的频率是:()...A5次以下 B5-10次 C 10-15次D15次以上

[填空题] 7你的校园是否有非校园人员平常在食堂就餐

[单选题] A.有,并且很多B.有,但很少

C.无

8你赞成外来人员在您校园食堂就餐吗

[单选题] A赞成 B.不赞成 C.无所谓

9食堂的饭菜和用餐工具是否卫生

[单选题] A.卫生 B.一般 C.勉强可以 D.不卫生 10你对食堂就餐环境是否满意

A满意B一般C很不满意

[填空题] 你对国家高校食堂的补贴了解多少

[单选题] A.没听说过

B.听说过,但不知道具体内容

C.十分了解 你所在的高校食堂有受到国家政策补贴吗

[单选题] A.不清楚 B.有C.没有

13你觉得国家补贴高校食堂降低了你在食堂的消费吗[单选题] A.明显有 B.没感觉

C.一点儿都没有 你认为饭补是应当

[单选题]

A均匀补给每个学生B重点补给经济困难的同学C只补给经济困难的学生 15 以下补贴方式,您更偏向于哪种或哪几种

[多选题]

A.把补助经费补助食堂,直接调低菜价 B.将钱打进学生的饭卡里 C.将钱打进学生的银行卡里 D分发现金E无所谓 您以为在现今经济环境下,每月应补助

17如果补贴食堂,您认为食堂应该怎样利用补贴呢

A降低菜价B提高菜的口味和种类C改善就餐环境D进行人员的培训 17您认为食堂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多选题]

A 开饭时间过早或过晚B 节假日开放窗口过少 C 饭菜供应时间过短 D 学校不提供夜宵等特殊时段服务 E餐具卫生、餐厅人员个人卫生、桌椅卫生、地面卫生还不够 F菜色单一,没有变化G其他

18您对学校食堂的建议或意见

大学生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篇6

勤俭节约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穿、住、用上渐渐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社会中开始流行起一些不好的风气,讲排场,铺张,挥霍浪费的现象层出不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似乎早已被大家彻底遗忘,学生中的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许多学生把吃不了的剩菜剩饭毫不怜惜的倒入泔水桶中,有些甚至没吃上几口。这种种现象令人深思!于是我们决定就研究我们身边的这种校园粮食浪费现象。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希望通过对学校食堂浪费现象的调查,向学生宣传节约粮食的思想,向学校有关领导及食堂提出节约粮食的方案和措施,达到降低浪费的目的。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有所改善大学生浪费食物的行为,加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唤起大学生节约食物、杜绝浪费食物的传统美德。

三、调查时间:20xx年4月7日―20xx年4月21日

四、调查地点:润泽苑食堂、图书馆以及校园

五、调查方法:

1、实地观察

分成三个小组,每组三至四人,在三个食堂餐具回收点观察,由两人通过记录剩饭人数和剩饭量并统计男女比例,另一人负责统计使用一次性饭盒人数,记好数据后进行分析。

2、问卷调查

在图书馆以及校园做问卷调查。

3、访问法

在食堂以及校园对学生进行随机的访问。

六、调查结果:

通过我小组对三十名大学生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男同学都是吃三个菜,并且能全部吃完,女生一般是两个菜,有少部分同学吃不完,造成浪费。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有浪费行为,少数人通常是在不好吃、不合胃口的情况下会浪费饭菜,而多数人则是在不想吃的情况下浪费饭菜。大多数同学每月的生活费都在500―1000元,而且大家都觉得不该浪费。80%的同学没有自带饭盒的习惯,都使用一次性饭盒、筷子,我们口头调查了几个同学,他们的回答是放学了回宿舍拿碗会浪费时间,还有同学说懒得拿,嫌麻烦等原因。

七、调查感想:

1、虽然有许多客观因素,如:食堂的饭菜很久不变一次,吃都

吃腻了,好像很有理由。但是,同学们要找找自己的原因,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就不能打少一点,够吃就行了?由此看来同学们对浪费饭菜的问题不太重视,不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这需要提高同学们的素质。要知道钱是你们的,但资源是大家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却日益淡化。高校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比比皆是。

2、虽然我校食堂有节约粮食的标语,但是饭桌上、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饭,大堆大堆的剩菜仍随处可见。学生挑剩下的尽是肉片,甚至整块红烧肉只咬了一小口就被扔了,鱼也只吃了半条就被“无情抛弃”。

3、让学校食堂尽量把饭菜搞好吃一点。经我们调查,食堂饭菜不知多久了都没变,我们都可以背出来了。所以希望换一换花样,让同学吃好点,避免浪费。

虽然同学们的浪费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请同学们想想我们这些理由是我们浪费的借口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开展节约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节约意识。我们还可以去体验一下边远山区的生活,这样的方式比口苦婆心的教育方式好得多得多。

八、解决办法:

为了解决大学生浪费粮食这一现象,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节约意识,从教育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食堂的管理,尽可能的提供给学生合适的饭菜。

九、自我小结:

人常言,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可是浪费粮食又是一个怎样性质的行为呢?我们都知道粮食是农民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晶,浪费粮食的行为是可耻的,是不可取的!在我们学校食堂里虽然标语随处可见:粒粒皆辛苦,请珍惜粮食等。但浪费现象总是丝毫未减,这种“不可取”正不断进行着。

每天在食堂吃完饭后,只要看一下餐厅的剩饭桶,总会看到桶里倒满了白花花的米饭,还有肉片、蔬菜据工作人员说,每天这样的剩饭菜要倒掉不止十桶。由此可见,我们学校饭菜浪费现象确实严重。一些同学是基于什么原因,倒掉这么多没有质量问题的饭菜呢?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 。发现除少数是因为身体不适胃口不好造成的,多数同学是态度问题。

而与此同时,学校里有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在为如何吃饱饭而奔波苦恼。我们身边的某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每天要做兼职来换取自己的生活费,还要把钱寄给家里补贴家用,他们每天都要严格控制自己的生活费,从来不会浪费一粒粮食。

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最近的5年里,全世界的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每天有8.4亿人在挨饿;在发展中国家,有五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在非洲,有三分之一的儿童营养不良。目前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陷入粮食危机,而我们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也有2610万。我国是农业大国,但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达到温饱水平,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

突出问题。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一靠增产,二就要靠节粮。“节粮”是指在保证基本粮食消费前提下尽量减少在粮食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不必要损失或浪费。从一定意义上讲节粮就是增产,就是开发“无形良田”。据测算1公斤大米约有米粒40000个,我国13亿人口若每人每天节约1粒大米,则全国每天可节约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节约1200万公斤大米可养活35000人。若以平均亩产1000公斤计,等于每年开发无形良田1亩。

当那些数字计算出来时,我们非常震惊;当看到那些贫困学生在艰难与困苦中奋起拼搏时,我们非常感动;当这样的现象及信息呈现在你我面前时,对待浪费,你是否还会无动于衷?

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每个人都需要扪心自问:“我们凭什么浪费?”因为花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钱是你们的,但资源却是大家的!因为饭菜不合口味吗?这简直是强词夺理,食堂的饭菜未必十全十美,但同样是劳动成果。在你把饭菜倒进垃圾桶的同时,就构成了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更是在挥霍父母的血汗。须知,任何人都无权浪费!不能无知和麻木到这种程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铺张浪费、比吃比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对于这种情况,我想说:节俭并不是贫穷的人无可奈何的下策,而是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具备的美德。

1.校园的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2.大学生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

3.过年铺张浪费现象的调查报告

4.小学生春节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5.关于校园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6.校园浪费现象调查结题报告

7.大学生资源浪费调查报告

8.大学生浪费情况调查报告

9.水资源浪费调查报告

高校大学生食堂浪费现象调查问卷 篇7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素质研究概述

1.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我国学术界在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可持续发展及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等问题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而目前国外学者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只是形成了一系列类似的概念和思想。“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创造性成果。

生态文明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泛的概念, 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理解, 本文采用的是俞可平教授的定义:“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 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

2.关于生态文明素质的研究

鲍宗豪认为:“市民文明素质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城区能否形成良好的发展‘软环境’的关键, 是‘软环境’建设的核心”。市民文明素质是民族文明素质的主导和标志, 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是民族文明素质提升中的一大难题。

黄艳等认为:“大学生素质生态水平是衡量大学生作为‘大学人’和‘社会人’是否实现全面发展的一面镜子”。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 “90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水平呈现正成长性的综合发展趋势。

只有国民拥有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 才能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高校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建设者, 其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 很可能会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要融入实践行动中, 处于“象牙塔”里的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塑造, 既是一种理想型的, 也是一种实践型的。高校的生态教育课会使学生激情澎湃, 但走出校园, 社会大众的实际行动很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从众心理和不坚定的决心会令他们做出错误的行为。学生生态行为的这种不稳定性, 是影响其生态文明素质的重要原因。

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的内容和目的

本研究组织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了高校学生的生态知识、生态文明素质、生态责任、影响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因素的自我认知4个方面, 能够全方位了解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 (见表1) 。

本次调查的目的, 在于调查了解当前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状况, 并通过对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出可行性建议, 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真正实现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2.调查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调查正式始于2013年11月, 历时1个月。选取了上海、南京、杭州三座城市中的8所高校作为调查样本, 选取的研究对象限于公办高校的硕士学生和本科大学生。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8所高校共发放650份问卷, 收回558份, 有效率为85.84%。

从表2可看出, 性别分布:男生占50.54%, 女生占49.46%。年级分布:大一占6.63%, 大二占21.33%, 大三占20.97%, 大四占6.09%, 研一占24.91%, 研二占12.90%, 研三占7.17%。学科分布:工科占37.81%, 理科占32.26%, 文科占29.93%。

3.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 运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方法, 分析影响高校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各种因素。

调查结果分析

1.高校学生生态知识分析

在分析高校学生生态知识方面, 笔者选择两个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是单选题1“‘生态文明’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并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的”, 二是单选题2“‘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其中, 单选题1 (正确答案为“十七大”) 回答正确的有207人, 正确率为37.10%, 选择“不知道”或选择错误的高达62.90% (见图1) 。

单选题2 (正确答案是“6月5日”) 回答正确率为51.61%, 仅过半数, 选择错误的占48.39% (见表3) 。

从回答状况可看出, 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相关政策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校不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设置的生态教学课程比较少, 学生系统学习生态知识的机会较少;二是在现代社会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日趋增大的境况下, 高校学生群体更多关注的是与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东西, 没有时间与精力去补充与前途“无关”的知识, 会疏忽对生态知识的关注, 影响着自身生态知识水平的提高。

问卷统计数据显示, 在生态知识方面, 男生回答正确的比例要高于女生。这是因为, 有关生态方面的知识很大程度上与政府政策、时事政治紧密相连, 男生相比于女生而言, 对时事政策关注更多, 导致生态知识掌握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2.高校学生生态行为分析

生态行为是生态文明素质的外化和集中体现, 是一种表现生态文明素质最直接的方式。高校学生生态行为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 生态恶化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另一方面, 在政府、社会、学校、大众传媒等各方主体宣传教育的影响下, 学生产生了责任感, 并将掌握的生态知识、生态技能转化为一种保护生态的情感和责任;另外, 学生将自身的生态责任和生态意识逐渐外化成生态行为。

从表4、表5可看出, 高校学生已逐渐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生态文明行为并付诸实践, 杜绝使用一次性物品, 自觉使用可循环物品, 参与绿色环保宣传活动等。但是, 在参与实践活动方面, 学生交付的试卷并不十分满意。这说明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并未完全转化为文明的生态行为, 在知与行、观念选择与行为选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除了以上两项生态文明行为之外, 高校学生作为具备较高生态素养和公德意识的群体, 也有其他的生态文明行为。问卷统计显示:超过76%的被调查者能够做到不随地乱扔垃圾;超过62.5%的被调查者能够做到购物自带购物袋;超过50%的被调查者能够向有关部门反映排放污水的行为。

根据调查数据, 现实生活中多数高校学生能够做到爱护环境, 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也愿意参与有组织的生态保护活动, 并身体力行通过多种途径做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事情。但是, 学生的生态行为缺乏主动性, 没有强烈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对环保和生态发展的责任感不强。一节生态教育课或者演讲后, 学生的热情被激发, 热情澎湃地要投身于生态环保建设中, 但离开那个特定的环境, 激情褪去, “随大流”的本性就会显露无疑。对于这种情况,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摆脱不了责任:幼时父母的教育、家庭的熏陶, 入学后教师的教导、学校环保活动的组织, 接触社会后社会风气的影响、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等, 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行为的重要因素。

3.高校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如何, 通过周围的生活环境就能体现出来。学生对自己周围环境状况评价的调查结果为:3.90%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好”, 29.00%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好”, 41.00%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 19.40%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差”, 6.60%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差”。这说明虽然政府近几年在大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去改善生态环境, 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久的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23%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是“非常好”, 20.61%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好”, 49.28%的被调查者则认为“一般”, 认为“比较差”和“非常差”的仍占21.33%和5.55% (见表6) 。同时, 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T检验值为2.108;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描述性数据, 是应用单因子独立样本变异数分析 (one-way ANOVA) 得出P值为0.356。这两组数据均表示, 针对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状况, 学生有理性的认识, 对其评价是相对客观的。而且这两组数据是相互关联的, 学生认为周围环境状况好的,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就会高;认为周围环境状况不尽人意的,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自然就会降低。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 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达73.70%的被调查者归责为“政府缺乏相关监督政策, 行动不到位”, 这又验证了被调查者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不高的结论。一方面, 是因为政府采取的改进生态环境措施正在实施中, 这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而当前生态破坏严重, 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另一方面, 有些部门在应付上级政府和公众, 未真正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我国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面对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应全面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 听取各方意见, 明确各方责任, 制定可行性措施。既要保证经济的发展, 又要做到爱护保护生态, 让社会群体切实感受到政府实际行动的效果。

4.高校学生自评生态文明素质状况分析

图2显示:10.21%的高校学生被调查者认为, 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非常好;45.70%认为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比较好;36.38%认为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为一般;剩余7.71%的被调查者则认为生态文明素质比较差或非常差。调查数据说明, 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自评还是不错的。

通过调查发现, 影响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因素有很多。在影响因素中选择“家庭”、“成长环境”和“朋友”的比例是较高的, 尤其是“家庭”这一项, 比例高达82.3%。这说明学生认为, 家庭教育对其生态文明素质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亲属尤其是父母的所作所为会影响子女的一生;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 在生态教育这方面的工作比较形式化, 缺少专业的教师任教, 生态宣传及专业活动组织不足, 无论是“软件方面”, 还是“硬件方面”都亟待改进。调查结果显示, 84.4%的被调查者认为, 自己所在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现状是“不重视, 这方面工作较少”。就高校的生态教育工作而言, 81.7%的被调查者表示, 提高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及其践行能力的有效措施, 是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教育课程, 成立生态环保社团组织。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学校生态教育工作已做得很成熟, 我国高校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发展学校生态教育, 设置相关生态课程, 成立专门的环保组织, 组织并带领学生参与环保活动, 逐渐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 提高其生态文明素质及参与生态行为的机会与能力。

根据调查数据做的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 (见表7) , T值为1.60。这份数据表明, 高校学生个人生态文明素质与性别关联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相上下, 生态文明素质不会因为性别之差而有明显差异。

5.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 高校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程度的高低, 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本次调查设置了一道主观题:“请谈谈您对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看法及建议”。调查结果显示:

(1) 学生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政府特有的角色决定了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政府作为政策的主导者, 其态度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2) 生态文明建设是政府、企业、公民的共同责任, 企业需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纳入其核心价值体系中, 自觉遵守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在企业盈利的同时, 也要对生态保护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3) 社会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承担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社会组织要利用其“人员多、涵盖范围广”的优势, 加大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 组织环保活动, 传递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提高大众的生态文明意识。

(4)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因此, 大众传媒应利用自身优势传播正能量, 呼吁公众保护生态环境。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此次调查研究显示, 大多数高校学生对当前的生态现状有客观的认识, 对自然环境的现状及其相关政策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 但其自身的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实践行为表现得却不尽如人意, 总体水平尚待提高。

(1) 高校学生的生态保护知识水平不高、认知不明确, 对基本的生态知识和政策缺乏关注和了解。

(2) 高校学生的生态意识虽已觉醒, 但生态责任感不强, 不能主动将自身纳入保护生态的角色中。

(3) 高校学生的生态行为虽已养成, 但明显滞后。日常生活中, 学生的生态文明实践行为与其掌握的生态知识、生态责任往往是脱轨的, 不能很好地将生态道德情感、意识、准则等应用到实际的生态行为中。

2.建议

(1) 在生态知识方面, 以自学为主, 学校教育为辅。生态知识是生态文明素质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它主要包括, 通识性生态学知识、生态保护知识和生态政策法规三部分。本文中的“生态知识”着重于后两者, 即生态保护知识和生态政策法规。高校学生拓展生态知识面主要应依靠自身, 主动阅读相关的生态书籍, 学习生态保护知识, 积极了解当前生态现状、生态环境建设状况及其取得的成就, 关注政府发布的生态政策法规等, 以此提高自身的生态知识水平。目前, 我国的高校教育主要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 生态教育体系还不完善, 更多的是一些德育课程。因此, 高校应在现有教学体系的前提下, 强化或增加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辅助学生学习生态知识。

(2) 在生态责任方面, 应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增强高校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高校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不会自发形成, 需要通过系统地培养逐步形成。一是重视家庭教育在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形成中的作用。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子女责任意识的形成。因此, 家长要为子女做榜样, 做到言传身教、言行一致, 培养子女的生态责任。二是充分发挥高校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高校应把生态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校园实践活动中, 使生态责任意识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同时, 拓宽学生参与环保的渠道,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生态责任感。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氛围。利用大众传媒的优势, 宣传生态责任新理念, 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增强其生态责任意识。

(3) 在生态行为方面, 拓宽参与实践的渠道, 改进高校学生的生态行为。要提高高校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水平, 良好的生态知识水平和生态责任意识必不可少, 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一是高校可通过制定校园行为规范制度, 强制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发挥校园媒体、环保团体等的监督作用, 督促学生将生态文明行为当做一种习惯。二是学生应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在生态实践行为中的主体作用, 主动参加生态保护实践活动, 进行严格的自我监督, 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

在当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下, 高校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 其生态文明素质水平还达不到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与期望。因此, 高校学生应认真学习生态文明相关知识, 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与习惯, 并争取能够利用所学知识, 从实践中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 为缓解严峻的生态压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 (4) .

[2]鲍宗豪.市民文明素质评价研究——以对北京东城区市民文明素质的评价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 2008 (4) .

[3]黄艳, 田辉玉.90后大学生素质生态水平的评价与预测[J].统计与决策, 2013 (23) .

[4]陈昌曙.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5]韩俊.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的信息行为研究——以杭州某社区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 .

[6]自然之友, 刘鉴强.中国环境发展报告 (2014) [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7]李玉明.生态文明视域下公民的生态责任建设[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5) .

[8]刘建伟.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与分析——以陕西省部分高校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9]蒙秋明, 李浩.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10]廖小平, 孙欢.环境教育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2) .

大学生粮食浪费现象调查总结报告 篇8

查 报 告

学院;能源学

姓名:尹国希

班级:石油工程一班

学号:201104010115

银杏食堂粮食浪费现象调查报告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浪费现象在中国随处可见,尤其是各大校园中普遍存在。在各大学校饭堂的饭回收处总可以看到大片大片剩饭剩菜。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我决定针对成都理工大学银杏食堂粮食浪费现象做出调查,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措施,为减少粮食浪费做出自己的一份力。为此,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查,每天15分钟。以下是我的报告。

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历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有充足的粮食供应。于是,某些奢靡浪费的现象就肆无忌惮了。餐桌上,一碟碟新鲜可口的菜肴原封不动地倒掉;食堂里,白花花的大米饭随意泼倒,雪白的馒头到处乱扔;农家灶边,一碗碗来不及吃的剩饭剩菜,或是根本没有入锅的青菜萝卜,被莫明的扔在了路边。难道粮食充足了就可随意浪费了吗?其实不然,中国13亿人口,仍有38%的人在温饱线上徘徊,节约粮食是社会交给我们的道德使命。

然而,有关调查表明,现今社会上的浪费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从市场上购买的食品中,大约有27%当作垃圾丢弃,其中仍可食用却遭丢弃的占18%,平均每人要丢弃他所购买的食品的四分之一。某慈善机构做了一项调查显示,只要回收到5%被丢弃的食品,就可以养活大约400万饥民,数量之大,实在惊人。

目的意义

通过对学校粮食浪费现象的调查,希望通过向学生宣传节约粮食的义务,向学校有关领导及食堂提出节约粮食的方案和措施,达到降低粮食浪费的目的.对学生自觉节约粮食,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小我们的教育告诉我们要珍惜粮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妇孺皆知。但是随着我们长大,饭碗里的剩饭剩菜却越来越多,可我们安之若素。也许是因为人大心大,对师长的教诲越加不放在眼里;也许是因为手头“阔绰”,那一些已可忽略不计了;也许越长大,对什么都不再在乎执着了。但仅凭我们的良知,谁都知道粮食节约迫在眉睫义不容辞。人大心大,要开阔眼界,在一定的规则界限内发展自己;手头“阔绰”了,也要花在有用之地;而年龄带来的宽容成熟却不能够原谅浪费,不仅仅粮食,还有水,电,各种能源……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有对国家和集体的热情与实现梦想的勇气,我们可以飞扬生命,但在粮食能源的节约问题上定要严谨,此中小节亦是大节所在。

现代社会没有战争,和平不会只带来物质的享受与国家的繁荣,还有人口的恒高不下与能源的急速枯竭。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为地球国家以及后代子孙谋求福利,为在温饱线下挣扎不上的人们多想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个社会一点都不公平。但我们还是有希望的,每个人都在响应节约,每个人都为自己恪守的话,谁知愚公难移山呢?这个调查只是一个引子,也许并没有多大力量,道德的坚守应重在哪个方面,我们也在寻找答案。在寻找中获得,在坚守中拥有吧。

调查步骤

一. 初步考察 问题研究

通过我在银杏饭堂的观察,发现粮食浪费现象尚不大严重,但仍旧存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是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还是由于个人口味,抑或是个人饭量偏小?而且,每天一日三餐,饭堂的粮食回收处都有被人们丢弃的剩菜剩饭,这样庞大的校园,每天该有多少粮食被浪费?

二. 对于学生方面------现场随机口头调查

在采访过程中,有位女生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她的饭盘干干净净,没有一粒剩饭和一个剩菜。在采访过程中,她表示:“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经常下田干活,收割稻谷,深刻的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也懂得珍惜粮食。当看着同学们浪费粮食的时候,我会觉得心里很不好受。昨天妈妈打电话来,告诉我她最近几天在家里收割稻谷。由于前段时间有暴风雨,很多稻谷倒在田里,被很多小动物吃了很多,产量减少了很多,付出了那么多的劳动但是收获却这么少,我觉得妈妈好辛苦。农民劳动这么辛苦,在我心里,我是多么的希望大家可以珍惜每一粒饭。”对于这位同学的回答,我们感到很欣慰。广受大家批判的90后人群中,有这样一位懂得悯农的女大学生,真是难能可贵。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有个女生的同样也引起我的注意。

当她起身准备倒饭盘的时候,我们拦住了她,并拍下了这张照片。当我们询问她是否已经吃饱时,她说:“吃饱了。但是由于这两天胃口不是很好,没办法,只能把这些都倒掉了。在饭堂每次吃这些,量都是固定的,这些对于我们女生来说还是有点多,每次都只能倒掉。饭可以按两来算,为什么别的就都不可以呢?”对这位同学的疑问,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思考。在采访过程中,我们移步到二楼,并拍摄了一些照片。

三. 问卷调查

如下,为我的发送的60张问卷的版本。其中43张为有效回收问卷。

1. 请问你在学校饭堂就餐是否会出现浪费现象? A经常 B很少 C从未 D不确定

2. 如果有,是什么原因使你浪费粮食?

A身体原因 B饭菜不合口味 C饭太多 D其他

3. 你会不会因为不浪费粮食而即使自己很饱也把它吃完? A经常 B看情况 C偶尔 D不会

4. 你觉得食堂师傅打饭饭菜量如何? A满意 B偏多 C偏少 D其他

5. 当浪费食物后,你会产生负罪感吗? A会 B不会

6. 如果条件允许,你会把剩下的饭菜打包吗? A会 B视情况而定 C不会

7. 你认为华工饭堂食物浪费现象严重吗? A严重 B尚可接受 C不存在浪费现象 D其他

8. 如果你同学与你就餐时粮食浪费情况严重,你会劝导他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9. 你知道世界粮食日吗?若知道,你清楚是哪一天吗? A知道但不清楚 B不知道 C知道且清楚

10.请你为改善校园粮食浪费现象提出你的宝贵建议

四. 问卷总结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总结分析,我发现

1.大多数同学在银杏饭堂就餐时粮食浪费现象并不是很严重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选择打包回去吃。

3.而出现倾倒事物的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饭菜不合口或者自己饭量太小。

4.当自己浪费粮食时,大多数人都会产生负罪感。

5.当身边人浪费粮食时,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对其进行劝阻。

6.关于世界粮食日,很少同学知道,即使知道,也并不清楚是10月16日。

而针对这次的问卷调查,同学们也提出了很多关于改善校园粮食浪费现象的建议,现经过我们的整理,结果如下。

1. 希望除了饭,别的食物例如炒米粉可以也按量计价,从而减少因食量小而造成粮食浪费。2. 建议饭堂增加病号餐,以照顾生病的同学。

3. 饭菜口味多元化,照顾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避免因饮食差异而造成粮食浪费。4. 增加可循环饭盒提供处,让同学们能够自主领取,打包剩下的饭菜。5. 对于浪费严重的同学,给予适当惩罚,例如在食堂做半小时的清洁工作。

五.调查总结

通过这3天的观察,我的发现如下

1.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注意节约粮食,在饭菜上面尽量做到不浪费,一小部分学生浪费的比较严重在经过身边同学以及我们的规劝下,决定再不随意浪费了。

2.饭堂方面,饭菜英超多元化发展,并且计价方式应更人性化。

看法:粮食浪费是所有人深恶痛绝的,但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我们学校的粮食浪费现象并不严重,或者可以说,挺好的!

六.感想

3天下来了,我的此次调查研究也进入了总结阶段,这一课题研究的酸甜苦辣都被我经历过了,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 课题研究圆满完成

从开始,在老师下达课程研究这一重要任务时,我从课题的确立,再到调查研究,都经过了一系列的繁琐过程,有时又显得枯燥,调查过程之后,经过我的努力,一份调查报告结果出来了,过程是艰辛的但成果是让我满心欢跃,因为我完成了我的课题,完成了我的总结。

学校食堂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 篇9

班级:

姓名:

性别:

请在每个问题的A、B、C三个选项中选择其中一个打“√”。

1、你对食堂饭菜的种类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2、你对食堂饭菜的口味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3、你对食堂饭菜的荤素搭配情况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4、你对食堂饭菜的新鲜度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5、你对饭菜的价格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6、你对食堂餐具消毒和饭菜的卫生情况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7、你对食堂的就餐环境和卫生情况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8、你对食堂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9、你对食堂服务人员的工作着装和个人卫生情况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10、从总体上来说你对食堂满意吗?

A满意

B基本满意

高校大学生食堂浪费现象调查问卷 篇10

1.1 调研的背景

目前全球经济还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还没有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在这种大的经济背景下,大学生本来就不乐观的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而众所周知,就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主动融入社会的积极选择,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

1.2 调研方法

主要是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和面对面交流访问式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结合了重点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00份,每个学校各种400份。回收问卷数1456,问卷回收率为91%。问卷基本达到了文理兼备,同时考虑到艺术类、体育类的学生。其中男女人数各占一半,以大三、大四的大学生为主,以大一和大二的学生为辅。

1.3 调研目的

问卷主体部分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设计,分别为个人看法、高校态度及社会政策环境。因为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比较全面地描述和分析大学生创业的意向,兴趣、动机和创业意志、品性、态度的情况,进而可以了解学生的创业精神现状,以及现在各高校中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情况和所起的作用,创业大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情况。

1.4 调研内容

(1)研究成都地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对创业的基本看法。(2)研究成都大学生所具有的创业素养,了解大学生的创业精神现状。(3)调查成都地区为高校学生创业所提供的环境,社会是否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提供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4)成都地区的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情况,以及各大高校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引导大学生积极的创业。

2 调研结果分析

回收问卷后对数据进行统一整理,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数据以更直观、更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初步整理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题目和选项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使用了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分析,对实际数据所反映的事实加以说明,辅以百分比的对比与饼状图、直方图等图表形式,更加直观地体现现实情况。

(1)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调研,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结果显示,有59.3%的学生创业的动机是为了挣钱,有40%的学生创业是为了解决就业,有30%的人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有24%的人是为了积累经验,有16%的人是为了为社会服务,有6%的人是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由上述数据可见,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目的集中在挣钱和解决就业,大学生创业大部分是为了追求物质方面的满足,而非精神层面的需求。

(2)为了验证猜测,我们对大学生创业的困难进行了调研。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有75.5%的人认为创业的最大困难在于缺乏资金,有78.3%的人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有18.7%的人认为困难在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有17.6%的人认为困难在于没有合适的项目,有33.8%的人主要是害怕失败带来的后果难以承担,有23.6%的人认为困难在于没有合适的伙伴。对于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大部分人集中在缺乏资金和缺乏经营管理经验上面。资金是创业的最大困难,除非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同学,一般大学生创业都需要贷款,这让许多大学生望而却步。

(3)为了今后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创业,我们为大学生整理出了创业所需要的几种能力,为大学生以后创业提供了参考意见。具体如图3所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63.5%的人认为拥有强烈的挑战精神比较重要,有73.6%的人认为拥有出色的交际沟通能力比较重要,有35.2%的人认为拥有较好的专业基础比较重要,有31%的人认为拥有良好的管理及领导能力比较重要,有45.9%的人认为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比较重要,有42.9%的人认为对市场的发展有清晰明了的认识比较重要。以上数据可以为大学生以后创业中,人才的选拔提供依据,选择各有所长,各司其职的员工,以上几个方面都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3 研究结论与建议

3.1 树立风险意识

从创业动机和面对失败的态度中可以看出,成都地区的大学生风险意识淡薄,对创业缺乏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没有正面意识到创业的艰辛、困难与失败的后果。绝大部分同学把创业等同于赚钱。这表明了一部分高校学生对创业理解的误区,没有意识到在创业的大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是以失败告终的,而且往往失败一次后就很难站起来。对他们来说,收获的与其说是金钱不如说是经验。因此学校和社会要积极地帮助大学生树立风险意识,全面了解创业的艰辛与失败带来的后果。创业者需要的是信心、勇气和平和的心态,还有恒久的动力,不断的自我激励。

3.2 解决资金瓶颈

(1)政府资金支持。通过相应的税收政策加大税收支持力度,减免各种各样的税收,减少纳税的手续,减少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资金压力。还可以给予专项资金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降低申请创业基金的门槛。

(2)社会资金支持。这部分资金支持主要来自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问卷调查表明,目前还有30.5%的人会很传统地选择向亲朋好友借钱,62.9%的人会选择向银行贷款,看来成都地区大学生的金钱观念还是比较保守。除了银行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息贷款、小额贷款外,还可以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让风险投资成为新创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例如:积极鼓励大型工商企业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发挥民间资金的巨大潜力,促进民间储蓄转化为风险资本;政府牵头设立面向大学生创业者的风险投资基金,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争取风险投资。

(3)学校资金支持。学校可以设立小额的创业基金,用于支持和鼓励大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创业点子,让许多好的创业点子不至于被扼杀在摇篮中。

3.3 利用网络媒体积极宣传,增长大学生的创业知识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获得创业知识的途径还是比较传统地受家庭、朋友的和自己各方面的影响,而没有从社会媒体这方面获取太多信息。我们应利用网络媒体积极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事迹,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利用网络强大的辐射性,引发大学生的强烈创业共鸣,从而可以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在大学生比较喜欢的几个网站首页上及时在线更新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事迹,创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让有创业意向和正在创业的人积极交流,获取经验与方法。

3.4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知识

(1)大学生要积极学习社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在调查中发现,有73.6%的人认为拥有出色的交际沟通能力比较重要,有31%的人认为拥有良好的管理及领导能力比较重要,有45.9%的人认为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比较重要,有42.9%的人认为对市场的发展有清晰明了的认识比较重要。而以上这些能力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学习是不能获得的,社会是个大学堂,对社会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经验:一是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组织和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子。二是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策划竞赛,通过竞赛了解创业流程,获得创业的经验。三是可以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或直接尝试创业,学习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与领导艺术,积累社会人脉,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四是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群体,在网络信息能力方面有优势,大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方便快捷的网络,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关注市场动态,不与社会脱节。

(2)大学生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加强创业知识学习,知道如何融资,了解关于税收和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怎样做商务活动策划,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如何制定公司战略,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熟悉公司整体运作和管理。

(3)大学生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素质。培养坚强的人格心理素质,如:强烈的创业欲望和意识,诚信,自信,执着。具备了心理素质还不够,还应该要有身体素质,所谓身体素质是指身体健康、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思路敏捷。大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以满足创业的需要。

3.5 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应主要包含帮助大学生制定创业发展规划和进行思想指导;建立统一的管理大学生创业的组织,该组织主要负责提供大学生需要的各种服务和咨询工作;建立创业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创业相关信息的公布和宣传,鼓励交流与沟通;建立创业价值评估和新创企业管理咨询体系;加强创业园区建设等。创业服务体系方面,成都市还做得远远不够。成都市的大学生创业大部分都是大学生的自发行为,成都市教育局、科技局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可以联合起来,为建立完整的创业服务体系努力。

3.6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师资。有了师资,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建设一支拥有良好创业素养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体验及实践。政府和相关单位应针对高校开展有质量、有规模的教师培训,严格选拔和培训创业教育教师,注重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

3.7 规范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教育

根据调研的结果显示,有39.6%的人希望学习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有26.1%的人希望学校财务管理方面的课程。有57.7%的人希望得到个性化方面的指导,有62.9%的人希望学习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有4.4%的人希望得到其他方面的一些指导。学校方面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建立相关的课程服务,规范教学内容。

3.8 加大政府政策的宣传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4%的人很清楚国家的优惠政策,有48%的人完全不清楚相关的政策,有48%的人也只是听说过一些,具体还是不太清楚。看来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国家的优惠政策还是不了解的。因此政府应利用各种途径,如网络、社会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以便学生能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林瑞青.大学生创业动力不足及其教育对策论——珠三角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鸡西大学学报,2010(5).

[2]韩希民.网络传媒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经管探析,2011(11下).

[3]刘兰兰.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机遇及环境探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22).

[4]周育红.广东高校学生创业精神的分析和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04-02-01.

[5]胡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4-01.

上一篇:人民代表大会教案下一篇:XX年办公室督查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