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的好孩子教案

2024-09-05

爱学习的好孩子教案(共9篇)

爱学习的好孩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学习的好处,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做一个爱学习的学生。教学难点: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教法:阅读自学法,讲解法。教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的好处吗?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新课(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我们先来读课文“万花筒”!

问:同学们你们读了课文后说一说学习应该怎样学。

2、学习应该感受。(1)你喜欢上学吗?(2)你喜欢听老师讲课吗?(3)你觉得小明做得对吗? 为什么呢?

(4)做作业时你是很不情愿,还是很乐意去做呢?

3、心灵加油站 你发现学习快乐吗?

三、讨论:

怎样做才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小结: “芳草地“。

五、作业: 交流学习经验。

六、板书:

爱学习的好孩子教案 篇2

1. 灵活使用教材, 让孩子乐于学习

课改后的教材注重从学生的视觉去认识数学, 教材本身拥有许多内容鲜活、设计新颖的实例, 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生活画面, 必须用足、用好。教师要充分备课, 理解教材思路, 努力展现教材,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反思等方法, 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同时, 教材面向的是很大范围的学生, 有些内容是适合城市孩子的, 有些是适合农村孩子的, 教师还应在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加工, 使之更符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笔者在调研时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 (上册) 《认位置》的课, 上课的老师没有利用教材中小朋友上课发言举手来创设情境, 就直接问:“你们知道老师的右手是哪一只吗?”因为老师是面向学生的, 小朋友也不清楚怎样去判断, 说什么的都有。教师应利用课本的图,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描述上下、前后、左右, 尽量降低难度, 不造成歧义。其实老师还可以问:“小朋友, 要发言的请举右手, 你应该举哪只手呢?”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此外, 在进行教学时我们也不能机械地把眼光只放在教材上, 而应在把握、分析、考虑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创造性应用教材。笔者在一个村级小学听了一年级 (上册) 《分与合》的课。课本有一个情境图, 把4个桃放在两个碟子上, 可以怎样分?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图, 演示给学生看, 展示分桃的过程。教师没有灵活地使用教材, 假如教师上课时准备好教具, 哪怕小石块也好, 让每个学生都来分一分, 动手操作, 就会比教师只在黑板上画好得多。像这样的例子很多,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挖掘教材, 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 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创设有助于农村孩子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又充分运用了教材所提供的基本学习思路, 让教材在学生的头脑中真正活起来。

2. 倡导合作交流, 使学生乐于探究

我们在农村学校搞教研活动时常发现, 农村小学的教师上课和城镇老师的教学步骤差不多, 每节课都少不了小组合作交流这一环节。但有不少的教师在这环节中没有设定好目标, 流于形式, 没有做好准备工作, 因此也没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听一节一年级 (上册) 《9+4的算式》的课, 教师通过小猴数桃的情境引入9+4的算式后, 就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9+4等于多少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讨论只限于得到结果, 没有好好利用这个合作的机会, 充分讨论自己的想法。假设老师在讨论前引导, “你打算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的其他人, 最后看你的算法和谁的算法一样?”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投入到小组交流之中。因为有了较明确的目的, 学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 也会去听别人的想法。合作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通过探索、讨论、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做的是:做好充分的准备, 强调人人动手, 互助合作, 共同完成, 并尽量设计一些个人操作不方便, 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才能操作的内容, 充分体现合作的优势, 促进学生合作习惯的养成。教师还要尽量多走动、多观察、多倾听, 深入到小组当中, 参与其中。

3.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

我们知道, 学生都有自尊心,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别人的承认, 肯定成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信心, 产生动力。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的评价至关重要。笔者在乡下听课时总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多或不够恰当。比如:教师讲《加和减》, 出示一些小卡片:“20+40 70-20 10+40 80-50”, 提问了一个举手的学生。因为有很多教师在听课, 这个学生有点紧张, 张口就说错了一个答案。教师就说:“这么简单怎么就答错了呢!”这位学生就更紧张了, 接下来又说错了一个答案。老师又说:“你坐下吧, 我叫一个聪明的同学来帮你!”教师没能很好地评价这位学生, 没有肯定他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接下来答错了也没帮他找原因, 最后也没给他纠正错误的机会。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 往往会摧毁一个人的自信心, 甚至因此抑制了其学习的欲望, 因此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非常重要。

4. 尊重个性差异, 让学生享受收获的快乐

每个人对数学的感知能力各不相同, 因此, 教师要允许学生的个性差异, 要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知识。笔者发现有个别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没有差异, 如在计算7+9时, 有的学生会用凑十加的经验把7拆成1和6, 让1和9先加得10, 再加6得16。还有个别孩子用数数的方法。这位教师觉得这种方法不是很好, 让这位学生到黑板上反反复复地给他讲凑十法, 弄得这位学生很不好意思。像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提倡算法多样化, 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 逐步向比较简便的方法过渡。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篇3

一、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教育方法

“先学” ,即前置性预习,“先学后教”就是指学生在课前借助磁带、光盘和课本中的剧本中文翻译来理解课本剧情节并试着学习。在这个方面,我一般按以下几个要点去做:(1)时间的安排: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布置下一课的预习,并尽量选在星期五,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2)对知识的初步感知:一般会在学生学完前一课的那节课上,留出一点时间播放下一课的录像给学生看,或用演哑剧、小品表演、放映相关课件等方式,让学生对新课有一个初步的感知。(3)先学的具体要求:让学生通篇听几次,学会他们最喜欢的句子;或者让他们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来学习;或者让他们把自己最难学会的句子找出来,并努力学会等。(4)家庭教育的配合:老师要尽可能争取家长的配合,可以让有能力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表演课文。由于教材内容多是孩子们喜欢的中外童话、历史故事、生活故事等改编的课本剧,所以孩子们非常乐于去学习。

“以学定教”是指教师要先检查学生自学、预习的情况,在了解班上的学习情况之后,再根据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检查学生的“先学”情况时发现的问题,去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对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就不用在课堂上反反复复地教,可以放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在小组内互学互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教而教”。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应该放在大部分学生在自学、预习中觉得困难的地方,而不是教师自己备课的时候认为困难的地方。我们经常希望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将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备课方面,即更加注重课前对课堂教学的预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一些无法预知的难点和无法预设的精彩。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可以设计一间房子,可以设计一场聚会,可以设计一件衣服,但我们无法设计有思想有生命的人。所以“以学定教”,随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去调整我们的教学设计,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立动态的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

1.两人互助式

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和操练英语的机会。

2.四人合作式

这种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Part A部分的课本剧排练和表演就经常采用这种形式。

3.大组竞争式

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把这种分组形式用于Part B的单词竞赛,Part D的游戏和解决难点的游戏、比赛等活动当中。

4.自由组合式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我经常让学生们在课外利用这种方式来互学、互教、互演;或者在课堂上,利用每个unit的最后一个课时,让学生们在相对固定的四人小组表演完了之后,再自由组合,进行交换角色表演或拓展表演。

教师是合作者、参与者、开发者,学生是需要点燃的火把,因此学生在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要不断地巡视,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并对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开展合作活动顺利的小组进行及时的表扬,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能避免“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效。

三、遵循“大表演——小认识——勤熟悉”的教学途径

“大表演”指小学生本英语是以课本剧的学习和表演为中心的。在前置性预习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布置和学前的指导下对课本剧进行先学,为表演作好准备; 在课堂学习方面,学生通过四人小组、自由组合小组、大组竞赛等形式去学习和表演课本剧; 在学完一课之后,又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改编、表演,或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对课本剧进行整合和拓展表演; 在全班面前进行单独的小组表演时,其他学生又在欣赏其他小组的表演过程在学习英语; 课后,学生还可以和自己的朋友或亲人表演课本剧。每一个步骤都与表演息息相关,在一遍又一遍的表演中自然的学习英语、熟悉英语。因为英语是第二语言的学习,我们没有这种语言环境,因此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运用,不断地创造各种机会、各种环境去学习这门语言,是一种最佳的学习途径。在不断的表演当中,在做到“勤熟悉”之后,学生就能巧用这门外语,并真正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来掌握。

“认识”指的就是在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表演机会,在“大表演”和“勤熟悉”的基础之上,课本剧里的那些语言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因为他们已经不知不觉的在表演中掌握了课本剧中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子,而且大多能脱口而出,并在日常的活动中去运用。有一次,我在操场上看到孩子们无须排练、熟悉地运用学过的英语去玩“老狼老狼,几点钟? ”这个游戏时,我被震撼了,我也懂得了: 教材是死的,可是人是活的。“熟能生巧”,我们无须担心他们没学语法,不会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孩子的潜力是估摸不到的,当你放开扶他的双手; 当你给他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当你给他自主学习的权利; 当你相信他们,并给他们机会时,你会发现,他能行。

四、尊重学生,多用欣赏的眼光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总是用赞许和肯定的目光鼓励他们,并用“Very good!”、 “Excellent!” 、“Well done!” 、“Wonderful!” 、和“Perfect!”等语言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愿望得到了满足,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总之,我们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给了孩子们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力,让我们的孩子乐学、爱学,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会认字”,正确书写两个带有金字旁的生字“错、钉”。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好多音字。

3、通过读书体会“小男孩是个爱发脾气的孩子”。

4、、运用多种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认识14个“会认字”,正确书写两个带有金字旁的生字“错、钉”。

三、教学难点:运用多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

1、教师讲《小鹿的故事》,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鹿?

2、、导入:是啊,小鹿爱发脾气,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生活中也有一个像小鹿一样爱发脾气的孩子,不过啊,他可比小鹿强,因为他后来改掉了爱发脾气的坏毛病。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样改掉这个坏毛病的吧。

3、出示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了难读的字词可以用一个小三角标记在它的下面,并且多读几遍。

2、指名交流自己遇到的难读的字词。

师:看来课文中不好读的地方还不少呢!小朋友们赶快自己读一读课后需要认识的生字吧,争取读准字音,开始吧!

3、生自由读生字。

4、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读对了,全班跟读;读不正确,请同学帮助。

师:生词大家读准确了,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发现小朋友们有一个句子读得不太准。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5、指导正确读好多音字“钉”。

(1)出示句子:“下次你再要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一颗钉子,等你想道歉了,再把这颗钉子拔出来。”

(2)指名读句子。

师:这个句子中加粗的“钉”字是个多音字,课文中有两个读音的注音,自己读读。什么情况下读“dīng”,什么情况下读“dìng”,自己动手查查字典。

(引导学生了解作为动作时读“dìng”,作为事物时读“dīng”)

(3)小结学法:当我们遇到多音字读不准字音时,可以借助字典,了解了不同读音的意思,再联系词语读正确。

(4)全班读这个句子。

(5)字音巩固。

再出示一个句子:“过了一段时间,爸爸发现新钉的钉子少了,开始有了拔出钉子留下的洞。”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师:难读的句子我们也读好了,相信课文也一定难不倒同学们,请一组同学开火车,同座两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6、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视学生朗读情况指导读通课文。

三、品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把课文读得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真了不起。相信对文中的主人公小男孩也有一定的了解,请你自己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了解了小男孩的哪些情况?

1、生自己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交流:你了解了小男孩的哪些情况?

3、指导理解“不顺心”“大发雷霆”“满不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1)理解“不顺心”,运用字理分析“顺”从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2)学法小结:理解词语可以采用抓住关键字,分析字形,了解它的意思。

(3)理解“大发雷霆”,让学生联想打雷时会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小男孩“大发雷霆”时会怎样做?

(4)学法小结: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3)理解“满不在乎”,运用积累的词语换词的方法学习。

(4)学法小结:、看,我们帮助它找了一个意思非常相近的词语,就帮助我们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了。

4、当小男孩的朋友越来越少时,他是心情会怎样?指名交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感受小男孩的心情)

师:是啊,朋友少了,小男孩会感到孤单,会感到不快乐,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5、指导读好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爸爸为了帮助小男孩改掉爱发脾气的坏习惯,是怎样做的呢?找出爸爸的做法读一读吧。

6、学生找出句子读。指名读。

7、你对爸爸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学生交流。

8、教师小结:对于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爱发脾气,聪明的爸爸采用了独特的方式,帮助儿子改正这一错误做法。

四、生字书写指导

1、学习“错”字的写法。

(1)师:看这个词“错误”,读两遍。这个词中的“错”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写的一个字。请你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说一说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对说得正确的笔画占格给予肯定。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边范写,边讲解笔画的占位)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给予点评。

(5)出示一位学生写的字,全班评价。

2、分析比较“错”字与“钉”字写法的不同,练写“钉”字。

师:课文中还有1个带有金字旁的字需要我们来写呢!是哪个字?

(1)学生观察“错”字与“钉”字在写法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分析“错”字左窄右宽,“钉”字左右等宽。

(3)思考:同是金字旁的字,书写起来为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观察

两个字右边的笔画)

(4)学法小结:同一部首的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时我们要注意它的另一

部分比它的笔画少,书写时就要左右等宽;如果另一部分比它的笔画多,书写时就要左窄右宽。

(5)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边范写,边讲解笔画的占位)

(6)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摹,教师巡视指导,给予点评。

五、小结课文

爱学习的好孩子教案 篇5

1.树立榜样,家长对学习要表现出兴趣来

如果孩子让家长读一个故事,家长表现出对书完全没兴趣的态度,甚至说:“我才没工夫看这些没用的东西呢!”这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沉重地打击。爱看书,爱问为什么的家长,往往也能带动孩子去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任何时期都应该学习。

2.接触大自然,开阔视野

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通过对自然界的好奇,可以将这些好奇心运用于学习,更加主动地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3.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应该被多方面的培养,包括体育、唱歌、书法、钢琴以及绘画等。

4.引导孩子学习

家长要通过话语引导孩子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比较、鼓励等方式正确引导孩子主动学习。多给孩子讲一些励志故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不要强加于他的思想。

5.刻意变换孩子的学习环境

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尤为重要,孩子能安静的学习。对于一些活动性的学习项目,应该提供适合活动、能引发孩子主动性、积极性的场所。

6.其他提高孩子兴趣的方法

如用激将法促进孩子学习,利用危机意识促进学习效率,保持新鲜的学习内容,用不同的科目调节读书气氛。

培养孩子的注意事项

好奇心是孩子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的将答案告诉孩子,告诉孩子答案远不如孩子自己去思考。

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各种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培养,带孩子去公园、去野外,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去探索大自然,去观赏自然万物的变化,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开阔眼界,丰富了感性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培养孩子爱学习的方法 篇6

孩子在很多时候学习兴趣比成绩更加重要,如果孩子出现了不喜欢学习的情况,那么将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及时进行应对,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与孩子进行交流。

一定要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因为孩子不爱学习,往往是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沟通将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孩子心理有想法可以随时说出来,我们帮助孩子消除顾虑。

纠正不良习惯。

每个孩子都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喜好,或者说是习惯,当然,有些习惯并不是特别好,比如,可能是孩子喜欢边学边玩,或者迷恋上了电子产品以及电子游戏等。

寻求学校帮助。

如果孩子就是不喜欢学习,我们家长又无能为力的话,可以寻求学校和老师的帮助,因为,老师接触的孩子非常多,也非常有经验,所以,可以有效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

多给孩子辅导。

孩子不爱学习,也可能是孩没有学会,落下了课程,而孩子因为学不会就不认真学了,这样的情况也很普遍,所以,家长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给孩子一些辅导。

树立远大理想。

孩子的学习,应该是有目标的,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树立目标,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只要有方向,才能去努力拼搏,实现自己的梦想,那么,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动力。

注重心理健康。

爱告状的孩子们 篇7

“老师, 某某拿了我的铅笔盒。”“老师, 某某把水洒了一地。”“不好了, 某某哭了。”……诸如此类, 都是每天在我面前不断重复的剧目。刚开学的时候, 也许是出于新鲜, 我一一细问情况, 然后再处理, 一天、两天下来还不觉得什么, 可随着时间的积累, 我发现自己的耐心也在挑战极限, 因为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 闹意见, 是学校每天都要发生的事, 而我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却发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班主任干预这种事越多, 理评得越细, 这种事情发生的频率就越高。班主任就像救火队队长, 东堆火还未扑灭, 西堆火又起, 大量的宝贵时间都用在调节、核实、规劝上了。我静下心想着:孩子们之间的小摩擦是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 “有求必应”很不现实, 我作为教师势必疲于应付, 从而影响其他工作。

为解开心中的这个烦恼, 我加强教学过程中的阅读, 通过阅读各类教育学、心理学书籍, 我找到了心中困惑的答案:几十个年龄相仿的学生相处在一起, 由于性格、志趣、气质各不相同, 磨合中产生矛盾冲突是必然的, 而这些矛盾绝大多数是非原则性的, 学生是能够自行化解的。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有效处理。是呀, 许多时候刚还哭哭啼啼告状的两个孩子, 等到老师去了解情况的时候却又看到他俩开开心心地一起做游戏呢!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也有自我认识, 自我劝归的过程。教师对此可以不予受理, 或者对某些问题采取适当地“冷处理”。

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千篇一律地按照统一模式来处理。生活中, 我慢慢地发现, 面对孩子的告状, 一概敷衍, 当它是小孩子过家家, 不去认真理会也是不行的。一些确实受委屈的孩子寻求帮助, 需要老师的呵护树起自信心, 还有一些孩子是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 渴望求得关注与认可。这些都是需要老师给予正确引导的。理解、尊重、帮助不正是少时的我最渴求的吗?最近我认真阅读了欧阳炳焕、徐书云的《班主任工作范例与经验》, 鲍忠仁老师的《师生心理冲突成因与平衡》等文章, 受益匪浅。我明白了, 教师光靠主观愿望好是不行的, 光凭不怕辛劳的精神也是不行的, 教育要讲科学, 要按教育规律办事。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 孩子们不知如何应对, 于是, 爱告状的孩子应运而生。但如果当老师的, 你一点点将为人处事的方法, 用一种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教给他们, 爱告状的孩子会越来越少。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 我们要试着给孩子的复杂心理把准脉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让孩子爱学习,战胜“三问题” 篇8

情景一

放寒假了,上5年级的小川和几个小伙伴相约一起去游乐园玩。但正当大家玩得高兴的时候,小川却忽然大喊了一声:“糟糕!”伙伴们忙问他怎么了。小川哭丧着脸说:“我得赶紧回家!我忘了看时间了,今天的功课我还没做呢!”

伙伴们纷纷说:“现在是放假啊!这会儿还有特别要紧的功课要做吗?你学糊涂了吧!”

小川垂头丧气地说:“是我妈给我留的作业。她回来要检查的,要是今天的作业没做,她非得骂我不可。如果她再告诉了爸爸,我会被打得很惨。”小川说完,飞快地向家跑去。

不得不说,小川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将来无论他走到哪里、做什么,学习这座大山都会如影随形。而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份负担还来自于他的父母。也就是说,小川的学习目的竟然是为了不被妈妈骂、不被爸爸打,他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了。

情景二

有一群孩子经常在一位老人的家门前大声嬉闹,喜欢清净的老人觉得很是难以忍受。

一天,老人站在门口给了那些来玩闹的孩子每人25美分,并对他们说:“你们的活力让我觉得自己也年轻了不少,这些钱是为了感谢你们让这里变得热闹的。”

孩子们非常高兴,第二天继续来嬉闹,老人依然站在门口,这次只给了他们每人15美分。老人说,他没有收入,所以这次少给一些。孩子们觉得既然有钱拿,少一些也无所谓。

但到了第三天,老人却只给他们每人5美分。这群孩子不高兴了:“一天才5美分,我们每天来也很辛苦的!我们发誓,再也不为你而玩了!”他们生气地离开了,老人门前自然也就恢复了平静。

这一群孩子最终变成了为了钱而玩耍,聪明的老人显然已经颠覆了他们玩的初衷。现在许多孩子的学习不是也和故事中讲述的一样吗?他们为了能得到父母的夸奖而学习,为了不被老师责骂而学习。故事里的孩子不是为自己而玩,所以他们失去了玩的乐趣;现实里的孩子若是不知道为了谁而学习,那么他的学习也将会失去意义。

特别采访

杨夕远(某科学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学理工的。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对各种科学现象特别着迷。为了弄懂收音机里声音的秘密,我拆坏了家里的三台收音机;为了能体验一下被闪电击中的感觉,曾很多次在大雨中背着父母故意跑到大树下……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很开明,对我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总是想方设法予以满足,给我买各种科学图书,带我参观各种博物馆、科学馆等,也正是我对科学知识的这种渴望,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

陈光博士(家庭教育专家,儿童媒体主编):回忆一下学生时代,清晰地记得有那么几股力量激励着我去学习:小时候家住王府井附近,每天上学时,都经过几座特别漂亮的写字楼,听大人们说,在写字楼里办公的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当时像那样的写字楼还不多,心里特别地向往。并暗暗发誓,长大后,自己也一定在这样的写字楼里上班,这种强烈的愿望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同时,和同学、朋友之间的竞争也让我对学习不敢放松,我很在乎自己每学期间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及考试后学校的各种奖励,我总想在这些方面比同学或朋友更优秀,自然,在平时的学习上从来不敢放松,唯恐被同学落下。

李老师(大学教授):对于出生在农村的我来说,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就是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生活环境,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农村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很艰苦。我有一个叔叔通过上大学留在了省城,他每年都要回家一趟看望我们一家,我也渴望叔叔能多回老家几趟,因为他带给我们的吃的、用的还有一些我从未见过的书或玩具能让我高兴很长时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叔叔回家甚至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在我11岁时,父亲带我去叔叔家住了几天,这几天的城里生活不但让我这个农村娃开阔了眼界,更有意义的是,它在我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我也要成为城里人。而在那个年代,成为城里人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考上大学,留在城市里生活。所以,刻苦学习对虽是小小年纪的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

甄真(跨国企业财务总监):说到我小时候的学习动力,父亲给我心中种下的名人志向及哥哥姐姐的榜样,应该是最主要的。我在家里排行最小,我上面还有哥哥、姐姐。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他读书很多,知识渊博,尤其喜读名人传记,他每天在我们兄妹睡觉前,都要给我们讲一下他最近读到的名人故事。父亲在讲述中,主要侧重的是名人如何立志、如何奋斗……这些讲述犹如广撒的花种,让我们兄妹的心中在成长的岁月里开满了鲜花。不仅是父亲的名人激励,同时,哥哥姐姐的足迹也给我立下了学习目标。高中毕业后,我的哥哥姐姐都考入不错的大学,并被派往国外留学,现在他们工作的都很有成就。所以,在学习上,我从不敢放松,唯恐自己成为家里最差的。

点评:由以上人士少年时代的学习过程可知,他们都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励孩子去行动以达到一定学习目的的内在原因,是学习行动的动力和内驱力。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不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需要,只有当这种需要转化为孩子的学习目标、理想、信心和兴趣时,才能发挥它的激励作用。换句话说,孩子的学习动力最终来源于孩子树立的目标、理想,来源于孩子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目前,我国少年儿童普遍存在内在的求知欲望不足、学习动力不强的问题,而不少家长把精力放在了外在力量上,不仅对孩子的学习动机毫无积极影响,而且激起孩子的反感。立足孩子的当下情况,为了让孩子逐步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理想,激发孩子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培养孩子长久的学习动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与孩子订立短期的、有能力达到的目标,经常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随口就给孩子定出一个目标,比如原来孩子考试考全班第20名,就不要给他提争取学期末考前5名的要求。为什么呢?其一,一个学期太长,孩子没有这么大常性,他做不到一学期都坚持努力的这种状态;其二,孩子能不能考前5名,还应该取决于班级上的其它人,这不是孩子一定能做到的。所以,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能够比较容易实现的。比如,孩子有马虎的毛病,家长就可以给他定一个目标,以一星期为限,与孩子签订一个协议,规定:如果他一星期的作业没有因为马虎出现错误,就把原来允许孩子每星期上网两个小时再增加半个小时。其实,孩子的想法比较简单,他就为了这多出来的半个小时的上网时间而认真写作业。如此训练孩子三个星期的时间(习惯初步养成是21天),他的马虎的毛病一定会改掉。孩子在获得成功后,下回他还会在其他方面做出努力。

第二,不断表扬孩子在各方面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长进。比如,上次孩子考试倒数第三,这次他考了倒数第四,这也要表扬孩子,因为这也是在肯定孩子的进步。上次孩子考了60分,这次也是考了60分,但是这次他因为马虎扣的分比上次少3分,也要表扬。

第三,经常鼓励孩子,使他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现实和困难。有一个孩子很聪明,知识面很广,他的父母并没有多少文化,所以,他的父母没有办法应对他说的话。但是因为他不往学习上用劲,他的这种聪明、才智在学校里就不能获得大家的认同。很快,这个孩子就学会了反叛、愤怒。后来,一位心理医师和这个孩子谈了一次话,一开始就用很具体的事例肯定了他的聪明,然后和他一起分析了学习上的失败,充分肯定了他,并对他指出,他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现状。果然,在得到正面鼓励后,孩子真的就努力学习了,而且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四,帮助孩子分析、纠正失误,切忌劈头盖脸地责难和挖苦。比如,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好,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分析什么地方不对,问题出在哪里。而不要说那些完全没用的挖苦的话。

第五,切勿过分挑剔、批评、鄙视孩子的各种表现。好多家长容易犯这个毛病,经常有类似“你笨死了”等这样的口头禅,这是对孩子人格的贬低,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

第六,有计划地带领孩子去参观一些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机构,去参加一些音乐会及歌舞、戏剧演出等活动,讲历史、讲现实,帮助孩子树立理想,为未来好好学习,这是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必要手段。

第七,引导、帮助孩子解决功课上的具体问题,避免使孩子因感受失败和困难而丧失自信心,造成不良的失败心理。在这一点上,家长切记:是引导、帮助孩子,而不是替代孩子去做。如;帮孩子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指出解决的方向等。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振奋情绪,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第八,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榜样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具有不可低估的诱发力。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身边最近的、最好的学习榜样。如果父母在家中经常表现出对知识的轻视,对学习的漠视,那么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就没有说服力。所以父母在家中要勤于读书、乐于学习,并且对学习抱有持久的兴趣和爱好,孩子就会在家长的带动下,在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问题二:怎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本可以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但在繁重的作业、频频考试等因素影响下,孩子也许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如何才能让孩子发现学习的真正乐趣,从而主动去学习呢?这就要从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做起……

读3年级的泽毅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他却有很明显的厌学情绪。一天早晨,天气比较冷,他却只穿了一件衬衫去上学,妈妈让他再加件外套,他却说不冷。结果,他那天被冻感冒了,第二天发烧不能去上学了。

后来,妈妈发现这种事频频发生:泽毅在降温的天气故意穿得很少,或者明明带了伞却故意淋雨,想尽一切办法生病,给自己制造不上学的机会。

多少父母想听到孩子发自内心地说“妈妈(爸爸),我爱上学”啊!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喜欢上学,爱上学习呢?

孩子的厌学情绪多是由以下一些原因造成的:

第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他的心理压力增大。

第二,父母采用不适当的说教方式,如“现在不好好读书,将来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学习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是被动地学习。

第三,父母天天陪读,导致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第四,孩子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式,不会学习。

了解到孩子厌学的原因,父母就可以针对这些原因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效避免孩子出现厌学情绪。

正確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

获取知识本身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孩子之所以认为学习枯燥,是因为父母常会用成绩来衡量他的学习情况。

成绩固然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如果父母过分关注成绩,就会无形中偷换了孩子学习的目的,让他认为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个好成绩。从此,学习就变成了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当然,父母更希望孩子既能快乐学习,又能取得好成绩。其实,快乐学习与取得好成绩一点都不矛盾,只不过父母错误地认为只有“玩”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事实上,只要父母不对孩子的成绩抱有过高的期望,孩子就不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学习便不会是件枯燥的事。

对于孩子的学习,父母应抱有这样的态度:只要孩子喜欢学习,能够快乐学习,取得好成绩是迟早的事,所以不要因为孩子一时成绩不理想而强迫他努力学习,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新鲜感

在筱筱学习珠算前,爸爸说:“你很快就要学习使用一种计算工具了,这种计算工具可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

“2600多年?什么计算工具啊?”筱筱吃惊地问。这时,爸爸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算盘。筱筱不以为然地说:“算盘啊?”爸爸神秘地说:“可不要小看算盘,它不但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而且能让人的手脑配合越来越协调,让人变聪明哦!”

“哦,是吗?”筱筱摸着算盘出神。第二天,学习珠算的时候,她开始用心了。回到家,她兴奋地说:“爸爸,我又发现了算盘的一项优点,我们老师说算盘用熟了,它并不比计算机慢呢!”

任何新鲜的知识对孩子都是充满诱惑力的,主要看父母如何引导。

纠正孩子消极的学习观念

13岁的悦悦最近学习不努力,回到家不是听音乐就是照镜子,妈妈批评她两句,她就说:“学习有什么用?将来嫁个好老公不就行了!”

妈妈说:“要是你未来的老公也想‘学习有什么用,将来找个好老婆就行了’,你会怎么想?”悦悦说:“那我可不喜欢。”妈妈说:“同样的道理,好男孩也不会喜欢没有知识的女孩子的。你不是喜欢杨澜吗?她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就,可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优秀的女人是不会只依靠老公的!”

悦悦沉默了一会儿,说:“好了,知道了。妈妈别说了,我要写作业了。”

生活中,不少孩子有这样的看法,认为“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习不如做生意赚钱”、“学习好不如有个好爸爸”,等等。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样消极的观念时,要及时帮他纠正,并时常以名人刻苦学习、努力奋斗的事迹来激励他,让他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问题三: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是指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主动地获取知识。当然,孩子的这种能力绝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父母耐心地培养。

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是他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父母增加孩子在学习中的成功体验,当他因为学习体会到成就感时,也就会主动去学习了。比如,在学习英语方面,父母不妨拜孩子为师,虚心向他请教。这会极大地激发他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可以提高他的认真程度。

此外,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有时还可以适当地降低学习难度,以增加孩子的信心。

为孩子创造自主学习的家庭环境

一位父亲白天种地,晚上陪着儿子学习。每次儿子学习,他也埋头写些什么。多年后,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疑惑地问父亲当年都写了些什么。父亲说:“当初我根本不识字,每天坐在书桌前学习拼音和汉字!如今我已经能看报读书了。我之所以这么勤奋,是想让你知道人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要你肯学。”

孩子的学习习惯与父母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密切相关,可以说是在父母的影响下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父母先要以身作则。

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

8岁的莉莉正在写作业,突然眉头一皱,拿着作业本,跑出了房间,问:“妈妈,应该是什么样的阳光啊?”爸爸妈妈齐上阵,说:“金色的阳光,灿烂的阳光”莉莉听了,问:“ 灿 字怎么写?”爸爸拿起笔,帮她写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莉莉又拿着作业本跑了出来,说:“爸爸,看看我算的对不对?”爸爸接过本,耐心地给她检查了一遍。

莉莉的这种现象在很多家庭里很普遍,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一些父母有问必答,一般都直接告诉孩子结果。父母自以为是在帮孩子,实际上却使他失去了很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难题的机会。

不将孩子的学习局限在课堂知识上

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绝不只局限在课堂知识上,课外知识的丰富对孩子来说也很重要。父母应该让孩子广泛地学习知识,培养他探索新事物的能力,比如,研究植物、动物,读读地理、历史故事,做做实验,等等。当学习不只局限在书本上时,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随着内容的丰富变得更大,也就会主动学习了。

利用网络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利用网络资源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开阔眼界,父母还可以利用其生动的画面以及互动性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位妈妈利用网络教6岁的女儿学英语。最初妈妈会在一些儿童英语网站上搜寻一些英语动画、儿童歌曲,鼓励女儿跟着一起读,偶尔还鼓励她表演一番。看着视频中生动的画面,再加上动听的歌曲,女儿从小就对英语充满了兴趣。如今,她的女儿已上小学3年级,英语成绩一直很好。她还学会了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看新闻等。

网络资源的可选择性、动漫表现形式的鲜活生动性以及互动性都极大地丰富了视觉效果,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失为孩子学习的有效途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语文教案素材 篇9

1.学会筛选信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领悟父爱与母爱的博大、无私与精深,从而感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初步把握作者观点,感知主要内容。

2.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

一刹( )那 给( )予 罪孽( ) 咄咄( )逼人 辨认 渊( )源 履( )行 归根结蒂( ) 秩( )序 休戚( )相关

3.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故事:(幻灯片)当年唐山大地震,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正一边织毛衣,一边用脚踩着摇篮逗她仅五个月的宝贝女儿。在这静谧的时刻,传来天崩地裂的声响,母女一起坠入黑暗无边的废墟,所幸的是母女都安然无恙。惊吓后的孩子在母亲怀里睡着了,醒来时啼哭不止。母亲知道她饿了,忙开怀喂奶。一天一夜,滴水未进的母亲奶水枯竭,孩子的哭声却越来越弱。绝望的母亲这时触摸到毛衣针,心里猛地一动…… 一周之后,人们发现了这一对母女。孩子一息尚存,小嘴仍吮着母亲的手指头,母亲已然气绝。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母亲的个个手指头都破了一个小洞,脸色象雪一样洁白。年轻的母亲为孩子流尽最后一滴血奶……

年轻的母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之颂歌。母爱,让我们感动,父爱,也一样让我们震撼。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个题目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从小就在父母的爱中长大,随着你的成长父母也开始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以往我们的感受都是很具体和感性的,而我们今天就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份爱。这篇文章是从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这本书主要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如何来理解以上观点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展示目标这堂课我们主要的任务是:

二、背景资料 (幻灯片)

弗罗姆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他的社会精神分析学说在梦的分析、精神治疗及人格、伦理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他集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于一身,且著述甚丰,内容广泛,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社会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对弗罗姆的心理学思想特别是他企图用人本主义调合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而实现二者“综合”的理论进行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三、问题探究

1、 基础知识

一刹(chà )那 给( jǐ)予 罪孽(niè ) 咄咄(duō)逼人

渊(yuān )源 履(lǚ )行 归根结蒂(dì)秩(zhì)序 休戚( qī)相关

2、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大家马上就会想到父母之爱。从小到大,我们感受到的或听说过有关父爱和母爱的描述应该是数不胜数,如果要问对父母之爱的感受,恐怕每个人都可以象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滔滔不绝说上三天三夜。但老师现在要求只用一个或两个词来形容(或概括)父爱和母爱的特点。 在同学们的心中父母之爱是——伟大、无私、含蓄的,那么在弗洛姆的笔下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

如何筛选信息?

筛选并提取有效信息是高考必考内容,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明确目的,即题干的要求是什么,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②、依据题意框定答题区域,找准与题干要求相对应的原句。有时可能找到好几处,要进行鉴别取舍,也可能这几处是相互补充的。

③、抓文段中的指代语、概括句、关键句、主旨句、过渡句等。

④、归纳概括,从文中择其所要的材料归纳整理,用自己额的语言表述出来。

(1)母爱的特点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无论你身在何地,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2)父爱的特点: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

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

(3)母爱和父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面对父爱与母爱各自的特点,谈一谈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从而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

面对母爱,我们应该成为健康、善良、快乐、有安全感的人;而面对父爱,我们应该变得有责任感,坚强,理性,自立,大有作为。

3、弗洛姆用理性的眼光给我们概括了父爱和母爱的特点。不过,他仅仅是想告诉我们父爱和母爱的性质特点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题目包括“父爱、母爱、孩子的爱”三者的爱,(幻灯片)那么在文章中“孩子的爱”是怎样的?即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

年龄段 特 征

刚出生阶段 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 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 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

的力量 ,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

成熟时期 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成熟的爱。

●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幻灯片)

4.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这两种原则的区别在哪里? (幻灯片)

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幻灯片)“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

(爱不是与生俱来的!很明显,在10岁之前,孩子还没有主动去爱的意识,如果说他爱自己的父母,那也只是因为像弗洛姆书本上说的“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父母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马上消失,大哭大闹。自己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能不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再看看,生活中的孩子在父母或奶奶爷爷之间,有谁在一段时间内经常满足他的要求,在那一段时间内他就会跟那个人比较好。是不是?这就是弗洛姆说的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说得是太好了!

那么我想,我们在坐的各位,没有哪个是10岁以下的,可是同学们想想,我们中间现在有没有这样的人:他像10岁以下的孩子一样,因为被人爱,才去爱;因为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甚至是连自己正在被爱的感觉都没有,对别人的爱无动于衷,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有吗?我们背负着父母沉重的期望在这里读书求学,父母时时的想念着我们、牵挂着我们,而有的同学整天浑浑噩噩、混天敖日,对得起谁呢?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不知爱父母。

在学校,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使用优良的教学设备,不知爱社会。在课堂上,教师上课他打瞌睡,个别人还看课外书,教师苦口婆心的规劝他视为耳边风,不知爱教师。享用着大自然赐给我们的一切,不知感激和保护它,反而随意破坏它……这些人常常是“要求”多于“爱”,只顾自己的利益,将父母、亲人、师长、朋友、同学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可见,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力。)

四、讨论:

1、可是我们生活中面对已经超过10岁的这样的人的时候,经常听见这样的话:还是孩子,等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就会爱了。想当然的认为,“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读了课文之后你赞同这句话吗?

我不大赞同这样的话,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力。巴拉塞尔士说: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爱的能力。

2、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我们爱的能力,应该学会用成熟的爱的原则去爱我们的父母,爱周围的人,而成熟的爱来自于成熟的灵魂。在文中,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具有成熟灵魂的人? (幻灯片)

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父亲的良知,在内心建立起两个形象,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达到一种综合的状态,这才是拥有了成熟而健康的灵魂。9

于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与父母分离,在他心中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他独立了,成为了自己的父母。这就是人的心灵世界发展完全的标志。

五、结语:

高一新生初次离开父母,想家,想念父母,——这是一种幼稚的爱,因为需要父母(联系课文“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这篇文章学过之后,有什么启发,今后该怎么去做

同学们现在是青少年了,如果像弗洛姆说的应该是“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的阶段了,我们来想想怎样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训练自己对父母的爱? 这些你做到了吗?(展示幻灯片)

爱是交流的。孩子领受着父母的爱,也想着应该怎么回报父母。只有当你有爱父母、爱他人的能力时,才可以说你时一个灵魂健康和成熟的人。所以我们要学会爱他人,学会珍惜,我们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要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有这样一篇文章:

母亲的牵挂!

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离家乡100公里以为的城市。父亲早逝,身为长子,每个月他都雷打不动地回老家看望母亲。

返乡的车票是用质地较厚的彩色胶纸印刷的,每次,母亲都对他说:“孩子,你的车票挺好看的,送给我吧!”他笑一笑,就把车票送给母亲,晚上他就睡在母亲的土炕上。后来,母亲就开始随便地翻他的衣袋,只留下那张车票。

后来,他恋爱,结婚,生子,开始每两个月回一次家。、在后来,他担任单位领导,更忙了,有时甚至半年才回一次家。尤其是他有了专车,没必要再坐长途汽车,他开始适应不了长途车的颠簸。母亲慢慢地也就不再向他索要车票了。

过去了,他已是市里的一位市长。有一天晚上电话响了,老家的弟弟来了长途,说母亲突患脑溢血,生命垂危。

100公里对他来说是短途,一个多小时以后,他便见到母亲。这时,他突然母亲已是白发苍颜,衰老憔悴。见了一面,天亮时母亲就去世了。

他带领兄弟姐妹们,安葬了母亲。

整顿母亲的遗物时,他从那只祖传的樟木箱子里翻出了一本中学课本,,那是昔日母亲用来塞鞋样的。他翻开来,啊,书内竟整齐地夹着一叠车票——他当年每次返乡看望母亲时留下的车票。

他的泪水又一次地涌出,他后悔,为什么母亲健在的时候不多回几次家,他还突然想起,这么多年来,母亲还从未到过他的四室二厅里住过一夜。

回城市时,他只携了那一叠花花绿绿的车票。

他常常把车票的故事讲给父母尚在的朋友们,极力使他们意识到父母对子女有一种深深的牵挂。他说,多回家看望几次老人吧,哪怕只停留片刻,否则,也许你也会有深深的懊悔的那一刻。

评:人世间最难割舍的亲情恐怕就是母子情了,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母亲对子女永远有一种深深的牵挂,这牵挂是那样的纯洁,无私和默然,如夜晚天空中的明月,柔静地照耀在儿女们的心中。当我们品味了那“一叠花花绿绿的车票”背后的牵挂,体味了作品的“深深懊悔”的心灵受到了怎样的震撼,头脑受到了怎样的启迪呢......我没不能不体验到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字眼,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情感,我们每一个做子女的都不能不深深的礼赞我们的母亲。父爱依然。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涌泉,他们生命不息,这爱的源泉就不会停止。这爱写不尽、唱不完,这爱是大海,每一道波纹里都能奏出美丽动人的诗篇。亲情是残酷的轮回,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的感情永远是欠缺的。明白了这些,同学们,下一步外贸应该怎么做呢?

六、作业

1、摘抄出100字左右你最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并写出感想。

上一篇:和静县第二中学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整改报告下一篇:公司如何关心员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