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爷爷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2024-05-16

以爷爷为话题的初中作文(精选19篇)

以爷爷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

一件无袖的白色背心是爷爷的标准配备,不知有多少汗水在上面干了又湿,湿了又干,而透出淡淡的鹅黄色,领口更是因为时常拉扯破了大洞,虽然如此,爷爷还是舍不得丢,时常穿着就下田工作。头戴斗笠,身穿老旧的七分裤,脚踩轻便的拖鞋,露出黝黑的双手,专注地照顾着农作物,这就是我的爷爷 ─ 朴实而无华。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一首悯农诗道尽天下农夫的辛苦。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爷爷一年四季都不停歇,更得在日正当中的时刻耐着炎热,弯腰低头双脚踩在泥巴里,将一株株幼苗以细心仔细又温柔的双手栽进泥巴里,爷爷曾笑着对我说过:“这种需要耐心的工作,我们羚羚一定做不来的!”

收成的日子到来,稻穗在空中升起金黄闪闪的光泽,狭猾的雀鸟正日以继夜的觑视着稻田,爷爷用他因长期耕种而粗操的大手拉起我,祖孙两人直往稻田飞奔而去,悠闲的麻雀因这突来的骚动整群飞起,就像群聚的人们在一刻间突然散开,望着这壮阔的美景,连心里都漾起幸福。一包又一包收成稻米被收进仓库哩,爷爷脸上尽是掩不住的喜悦,他轻摸我的头说:“你如果工作比别人辛苦,收成的果实一定比别人的更香甜!”

我的爷爷,他没有什么高学历,没有读过书,他只是认真的过生活、认真的做每一件事,从生活中体会道里,更教会了我:要低下额上的汗水,才能捡起地上的稻穗。爷爷谢谢您!

以爷爷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2

一、自主学习的定义及重要性

自主学习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 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爱好为发展点, 引导学生热爱学习一种理念。教育学家研究表明, 当学生真正是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 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填鸭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机械的接受, 不动脑子, 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学生的任务。

作文教学一般常见的有几种形式: ( 1) 导向法。以学生为主, 教师引导为辅, 教师将写作思路一步一步启发给学生, 以明确写作目标———激发写作兴趣———自由讨论———即兴写作。 ( 2) 探索法。这是一种将问题列举出来, 要求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 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方法的途径。 ( 3) 自主学习法。在没有任何限制和要求的状态下, 学生自由创作, 完全不受思维限制的写作, 素材可以来自生活, 也可以是网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自控能力很强, 学习目标清晰的学生。

综上可以看出, 自主学习是需要阶段性的, 需要学生掌握了学生方法、阅读技巧、自控能力等一系列要点后才可以完全实施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 学习内容是自我选择的, 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的, 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的”, 那么, 他的学习就是自身意愿的体现, 是充分自主的。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1.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及其意义

作文课上, 教师会将写作要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接下来就要开始实际操作了———这时学生就犯难了: 怎么写啊? 写什么啊?写作卡了壳, 学生叫苦, 老师也是一筹莫展: 引导了半节课了, 还是写不出来! 这显然是与自主学习理念相违背的, 学生没兴趣, 老师没办法, 更别提教学效果了。笔者认为, 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动机, 不妨在作文课上先阅读相关的书籍, 包括作文范例、优秀作文展评等, 启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关于学生对作文的看法的问卷调查中, 学生对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有46% 的学生表示写作内容贫乏, 无话可写, 写作能力强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66% 。由此可见, 作文不是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阅读范围和阅读能力提高后的一种轻松表现。在调查中显示, 有60% 的教师是为了应试考试而让学生作文, 因此, 教师对作文的理解也存在偏差, 在对待激发学生兴趣这一观点时也有不同意见。但笔者认为, 作文不仅仅是学生考试的工具, 而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大有裨益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发现佳句、名人名言, 可以是一段优美的意境描写, 可以是社会热点, 用摘抄、剪贴等方式记录下来, 久而久之, 就会聚集一笔丰厚的知识财富。写日记也是不错的选择, 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对事物的评价用一种私密的方式记录下来,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也是对写作水平提高的又一途径。

2. 建立系统的作文教学, 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目标

作文体现的是学生的思维形式、对待事物的观点、生活感悟等, 这一过程在年龄中的体现非常突出, 小学生和大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一样, 所以才有了不同深度的感悟, 写出来的作文当然不在一个水平。但成熟的思维、娴熟的笔法都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能到达目标,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 建立系统的作文指导系统, 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不一样的作文指导是必要的。初中作文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掌握的词汇量、阅读范围, 从初一开始设立长远的作文培养计划, 而不能是一个老师一个理念, 学生永远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兜兜转转, 而自身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笔者建议, 在学校及教育部门的倡导下, 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毕业, 作文在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写作水平提高, 都需要长期跟踪, 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设定写作培养, 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细节, 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初中学生性格活泼、爱说爱动, 对他们说而言, 说话比写作文有趣, 他们愿意滔滔不绝的讲上一大堆趣闻, 也不愿意拿起笔把他们写下来, 问题就在于讲的是他们感兴趣的事, 自然如滔滔江河。把话变成作文, 需要的就是书面的词汇加上对身边事物的感悟。教师可以通过 ‘说话课’ 让学生一边叙述一边记录, 完成后学生会发现: 原来写作这么简单, 就是和讲故事一样。在学生有话可说, 有素材可用的时候, 再引导学生将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建议联系———这就用到了美言佳句, 当两者完美结合的时候, 一篇优质的作文就完成了! 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朗读美文, 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说话训练, 内容有学生选, 可以是故事, 也可以是表达看法。通过长时间的训练, 建立了学生对写作的信心时, 作文教学就容易了。

三、小结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担当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让学生自发阅读、热爱读书, 需要教师的引导, 需要学生的自我主动性, 也需要阅读氛围的营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边读边练, 边读边记, 当丰富的词汇积累到一定程度, 必定在写作质量上大大提高, 而不能完全依赖写作技巧、写作方法。

摘要:初中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 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探讨初中作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丹.从意义学习的视角谈自主学习.新课程研究, 2011, (02) .

[2]温耀林.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6.

以爷爷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3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以爷爷真能干为话题的作文 篇4

小时候,爷爷教我折纸,有小船、“猴子爬塔”、小口哨等。我最喜欢折小口哨,它是这样折的:用一支笔把纸卷起来,再把笔拿走,把前面弄大些,后面用胶水粘住,一吹,就响了。

有一次,我想让我的小汽车在水里漂起来,可总是沉。结果爷爷把我的小汽车里塞上泡沫,它就可以漂在水面上了。

爷爷有一个小工作台,里面什么工具都有,家里什么东西坏了,他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我真佩服爷爷呀!

以初中为话题的作文 篇5

家人的絮叨,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常说:“要多吃蔬菜可以长高”“要多看书以后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常说:“放学要立马回家小心有坏人”“要按时写作业以后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上初中的时候父母常说:“要专心读书才能考一个好的高中”“别打游戏了该看看书了”上中专的时候父母常说:“初中不好好学习现在还不努力以后怎么办”“晚上早点回家别玩太晚”。是啊,家人的絮叨是让我们最烦心但仔细想想也是我们最暖心的话语,仔细想想父母哪句话不是为了我们好呢?只有我们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父母才可以放心。

老师的絮叨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常常十个小时都呆在学校每天上课都在听老师在说“头抬起来看黑板”“交作业啦”“谁谁谁来我们办公室””你们现在不学失望的是你们的父母”一系列的言语,但是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个父母所以往常他们的絮叨其实也在为我们的未来着想,他不想让任何一个人以后没有出息因为我们毕竟都是他的学生啊!

朋友的絮叨每天我们都有许多心事不给父母讲不给老师讲只给朋友说,朋友也会对我们无数的唠叨,和父母吵架朋友会说:“别气叔叔阿姨了他们也是为了你考虑”和老师生气朋友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应该反省自己毕竟是自己做错了。”…但是朋友是我们最贴心也是最不能失去的一部分,

以爱国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6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来的时候,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祖国,你是一份荣誉,给炎黄子孙一个荣誉,使得他们有名头。祖国,你真是我们的骄傲。

多年来的战争,给了我们一个严厉的教训。当年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因为清政府,没有还手之力。1937年9月18日,日本人向中国开了第一枪,又一次多么残忍的“南京大屠杀”事件,30万人就这样被送了命。血流成了河,尸体堆积成了山,简直不敢想,真是国耻啊!不过,有些人热爱祖国,在战争中牺牲了:像抗日英雄赵一曼,抗美援朝的黄继光和毛岸英等战斗英雄,这是爱国的精神。

还有一些人给了炎黄子孙榜样:像詹天佑修筑了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神舟九号的三名宇航员顺利完成了任务,中国游泳健将—孙杨得到了奖牌。这些都是为祖国争光的人,也是热爱祖国。

以爷爷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7

关键词:议程设置,新闻由头,主流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麦库姆斯和肖提出, 基本内涵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 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1]目前, 这一假设已经经过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验证。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 其中一个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是:媒介设置公众的议程, 那媒介的议程又有谁设置, 即媒介议程设置的来源问题。粗略地看, 这个来源包括多个方面, 比如政府发言人、新闻当事者, 也包括媒体自身。“这一阶段也包括媒体间的议程设置, 即新闻媒体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2]

从信息流的角度看, 议程设置的影响是多个过程循环进行、共同作用。媒体报道新闻, 直接对受众产生影响是一个过程;部分受众接收新闻后对其他受众进行传播时可能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 这是第二个过程;媒体转载其他媒体的报道和由其他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进行评论, 这又是一个过程。第三个过程即是媒体对媒体的议程设置。不同媒体的影响力往往差距很大,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哪些媒体处于引领状态, 哪些媒体处于跟随状态、被其他媒体的议程所牵引, 这是一个值得考察的问题。

评论是媒体报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众多媒体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媒体都开设了评论栏目 (节目) 。评论不仅仅是在传达观点, 其本身也是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哪些议题值得评论, 哪些不值得。不同媒体提供的值得评论的议题的多少,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在设置媒体的评论议题中所起的作用。时评界一般将这种评论的议题称为新闻由头。

一、样本选择的基本介绍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的评论版“青年话题”为例来进行分析。“青年话题”创办于1999年, 作为国内报业较早出现的言论版, 其带动了时评的兴起与繁荣, 而时评也是当下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中最常用的评论形式。目前, “青年话题”在全国纸质媒体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选择它作为分析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样本分析中,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2010年6~9月“青年话题”中所有的评论进行分析, 共获得样本501份。本文主要考察的是两个问题:一是, 在提供新闻由头的媒体中, 不同类媒体的表现是怎样的;二是, 哪些具体的媒体表现比较出色?媒体种类有多种划分标准, 笔者将所考察的媒体分为4类: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专业、行业类媒体;都市报、晚报等, 主要是想观察这几类媒体的具体表现。

需要做出的解释有:一些评论, 是作者根据自身的亲身体验或观察到现象作为新闻由头,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按“其他”统计。有数量较多的评论并没有标出新闻由头, 这一般都是热点新闻, 即便不标出新闻由头公众一般也熟知, 在新闻由头的来源中标注为“不确定”。一些专业类媒体本身就是由中央媒体创办的, 比如新华社创办的《经济参考报》和《财经国家周刊》, 这些专业媒体在新闻由头中被都列入“专业、行业媒体”而没有列入“中央媒体”。

在新闻来源中出现的央视《新闻1+1》、央视经济信息联播、还有央视网, 都列入“央视”的统计范畴。同理, 新华网、新华社都列入新华社范畴;中新社、中新网都列入中新社;人民网和《人民日报》都被列入《人民日报》;《大河报》和大河网都列入《大河报》;环球网和《环球时报》都列入《环球时报》;中国之声和中广网都列入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这次统计总共出现了7次这种情况。

二、统计分析:不同种类媒体的表现

运用SPSS软件将每一类媒体进行编码, 输入数据后运用频数分析, 得出表一。

通过表一不难看到, 在为“青年话题”提供新闻由头、设置评论议题的媒体中,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占得比例最高。值得评论的新闻, 一般都是有争议的热点新闻, 由此可见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引发舆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央级媒体所占的比例与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从媒体总量上看, 前者要远远少于后者, 在这种情况下能占到19.6%的比例, 也说明其表现比较出色。另外, 中央媒体中, 《人民日报》主办的《京华时报》和《中国经济周刊》作为新闻由头获得的频数为22, 新华社主办的《经济参考报》、《财经国家周刊》、《现代快报》和《现代金报》获得的频次总共为17, 如果将这两个数字合并到中央媒体中, 其作为新闻由头的百分比将提到高27.3%。而评论议题最多 (频数为43) 的《新京报》, 其主办方之一也包括中央媒体《光明日报》。

地方党报的绝对数量比较多, 这不仅包括省级党报, 还有市级党报。但通过上表可以看到, 除去“其他”选项外, 地方党报在设置评论议题中的表现是最差的。而且, 地方党报中仅《广州日报》一家的频数就是22, 其后依次是《长江日报》 (频数为5, 下同) 、《南方日报》 (4) 、《大众日报》 (1) 、《济南日报》 (1) 。

专业、行业类媒体所占的比例不高, 这与《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是综合性评论而非专业化、行业化评论也有关系。这里的专业、行业类媒体, 根据统计主要是经济类专业媒体, 其中表现较好的有:《第一财经日报》 (频数为7, 下同) 、《经济参考报》 (6) 、《21世纪经济报道》 (6) 、《中国经济周刊》 (6) 。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媒体分布的地区来看, 不同地区的媒体表现也差距很大, 表现出色的媒体基本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和成都等城市。具体来看, (不含专业媒体和中央级媒体) 北京 (频数为75.5, 下同;一个评论用了两个新闻由头, 其中《北京晚报》频数按0.5计) 、广州 (45) 、南京 (23) 、武汉 (12) 、成都 (9) 、上海 (7) 。黑龙江、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新疆等中西部地区, 没有一家媒体入选。

三、统计分析:具体媒体的表现

本次分析共统计到97家媒体, 除去“不确定”和“其他”选项, 平均每家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频次为3.8。将出现频次最高的10家媒体进行列表, 如表二。

通过上表可以计算出前10家媒体作为新闻由头的平均频次为19.6, 是所有97家媒体平均频数的5倍多。而且, 这10家媒体总的频数, 占到了可以确定的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的一半多。由此可见, 在媒体提供新闻由头的过程中, 存在着比较明显地少量媒体设置较多评论议题的现象。

“这种精英媒体领衔与新闻专业普遍规范的作用, 以及其他一些因素, 共同带来一个结果, 也正如我们已经留意到的, 就是新闻媒介的高度同质化。”[3]麦库姆斯在《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一文的这段话, 在中国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还是以新闻由头为例, 一个评论写手写的关于同一个新闻由头的时评可以同时投给全国几百家媒体, 评论的地域色彩减弱, 全国各地的报纸往往都是同时评论一条新闻。而这些新闻由头, 大多是由为数不多的媒体提供。

麦库姆斯提到的“精英媒体”在美国具体是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 中国的情况则比较特殊。许多论者都将党报、中央媒体当做主流媒体来看待, 但通过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到, 地方党报在提供和设置评论议题方面已经与人们的期待形成较大的差距。在97家媒体中, 地方党报只有5家, 而且除《广州日报》外, 其他报纸的频数都非常低。

从表二可以看到, 《新京报》与《中国青年报》的频次最高。其中, 《新京报》自2003创办以来, 就一直以时政新闻为主打, 以高端读者为受众目标。在报道北京新闻的同时, 《新京报》还经常派出记者对全国各地的热点新闻进行报道, 这也是该报“核心报道”栏目主要内容。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6月3日的一篇评论《倘若“暴拆官员”奉命行事》, 引用的就是《新京报》对安徽阜阳官员暴力拆迁被问罪的报道。另外, 《新京报》还利用办报地在北京的优势, 报道了大量中央各个部门的新闻, 这往往也成为评论的热点议题。比如“青年话题”6月18日的冰点时评《公开“三公”支出到底难在哪里》就是以《新京报》对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高强的报道为新闻由头。

《中国青年报》是团中央主办的全国性报纸, 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新闻改革中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 比如备受业界和学界推崇的“三色”报道、《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等。新千年后, 《中国青年报》于2004年6月1日创办了特别报道栏目, 根据该栏目主任吴湘韩在2009年4月的一次讲话, “从2007年的数据统计来看, 报道重大公共事件的专题67个, 占56%;反映重大社会问题40个, 占34%;解读重大公共政策12个, 占10%。”[4]上述三类报道, 无疑都是评论比较偏好的新闻由头。比如《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7月8日的评论《媒体误报“批示”背后的真问题》就是以该报7月7日的特别报道《假“委员长批示”见报记》作为新闻由头。

另外, 《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调查”是国内媒体中周期比较固定、操作比较成熟的精确新闻, 其“所涉及到的选题多种多样, 包括时政报道、民生感受、青年发展和社会研究……关注弱势群体, 维护社会公平, 形成了鲜明特色”[5], 该栏目所做的调查也常常作为评论的由头。如“青年调查”在8月31日刊登的精确报道指出, 63.5%的家长期望教育部门规定教师不收礼。9月1日, 有评论在该报以此新闻为由头发表评论《禁止老师收礼扭不过腐败文化的“粗腿”》。《中国青年报》的其他栏目如教育、科学、法治等方面报道的新闻, 紧扣社会热点, 也是评论者经常引用的由头。

作为一份党报, 在其他地方性党报全面式微的情况下, 《广州日报》在此次统计中的表现格外显眼。显然, 这与该报的锐意改革是分不开的。“从1996年1月组建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 (即广州日报集团, 笔者注) 起, 它就明确了‘党报通过改革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党报不应把自己置身于市场竞争之外, 而应主动出击参与市场竞争’这一发展模式。”[6]在具体的操作中, 《广州日报》通过改版、自办发行、大力引进人才、从制度设置到经营管理完全企业化、积极容纳新媒体等措施, 实现了报业集团中无论舆论引导还是媒体经营, 都以党报为核心。自1994年《广州日报》广告收入首次跃居全国报纸广告收入的第一位后, 这一位置就一直都没有变动过。一系列的改革大大改善了报纸的内容, 在众多媒体中, 《广州日报》的报道有22次作为本文统计的评论的新闻由头, 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四、思考: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主流化转型与党报舆论引导的危机

无论从表一还是表二来看,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而地方党报的表现难以让人满意。这也是本文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 在谈到党报时, 往往都会将其列到主流媒体、权威媒体的行列。赵克强在《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中还对我国媒体按照主流媒体、次主流媒体、边缘媒体进行划分[7]。这其中, 地方党报也被划入了主流媒体中。但“主流媒体”不是天然的或者可以凭着某种“身份”就可以自然获得的称谓。党报能否真正做到“主流”, 需要读者和市场的检验和认定。

在媒体为其他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党报的新闻多大程度上为其他媒体所转载, 多大程度以提供新闻由头的方式设置其他媒体的评论议题, 可以作为衡量党报是否主流的一个观察视角。评论的新闻由头, 一般都是关于国计民生的热点新闻, 评论者很少把地方党报的新闻作为新闻由头, 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这类报纸在关于国计民生的新闻报道方面存在不足呢?

与党报相比,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则在逐步向主流化转型。我国非党报纸媒的报纸, 最早是晚报, 如《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这类报纸被定位为“日报的补充”和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内容的表上形式上强调“软些软些再软些”。1996年, 中国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 报纸定位为“市民生活报”, 此后, 都市报类媒体大量涌现。此时的“市民”还是个宽泛的概念, 既包括干部群众, 又包括知识分子, 还包括广大市民。内容设置上, “就是满足市民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娱乐的各方面的信息的需求, 强化新闻的‘实、快、短、热、活、宽’。”[8]按照赵克强的分类, 这样的媒体应该被列入次主要媒体行列。

“1998年3月, 时任《华西都市报》总编辑的席文举提出‘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 这是对原有定位‘市民生活报’的一次革新, 其后国内主要的都市报纷纷效仿。”[9]迈向主流媒体具体的做法包括:增加时政新闻、深度报道、开设评论栏目等, 整体内容变得更硬, 增强权威性、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成为部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新的诉求, 读者定位自然也不再是所有市民, 而是中高端读者。在报道范围上, 部分报纸经常超越办报所在地, 及时派出记者报道全国其他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热点事件, 力求在这些事件中把握主动权。

这其中, 《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还设有评论周刊, 前者还有《深度周刊》, 用以进行深度报道。这些报纸虽然在笔者的统计中也被划为了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甚至其报名中也有“都市报”、“晚报”的字眼, 但其新闻的操作理念、提供的新闻类型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 《南方都市报》就提出, 要“记录时代进程, 培育现代社会, 启蒙公民意识”。[10]在本次统计中, 除了表二中列出的媒体外, 其他表现较好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为:《现代快报》 (频数为7, 下同) 、《北京晨报》 (6) 、《北京青年报》 (6) 。

一般认为, 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是比较主流化的新闻, 社会新闻则是次主流化甚至非主流化的新闻;而党报在时政和经济新闻报道方面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都市报、晚报则更多地报道社会新闻。在都市报、晚报的发展初期, 其确实以社会新闻作为主打。但通过本次关于《中国青年报》评论议题的分析不难发现, 都市报、晚报在为评论提供时政、经济新闻的议题方面同样非常出色。利用SPSS交叉分析, 得出表三。

从上表可以看到, 无论是政治题材还是经济题材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 地方党报都远远低于都市报、晚报等媒体。本来就以社会新闻见长的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社会新闻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只有在经济类题材, 才有媒体即专业的经济类媒体提供的新闻由头作为评论议题的数量超过都市报、晚报类媒体。

当然, 都市报、晚报类媒体在向主流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低俗的社会、娱乐新闻依然大量存在, 软广告、广告与新闻不分的现象等时有发生。但这并不能掩盖这类媒体在提供重要、热点的新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角色。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的过程中, 部分都市报、晚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这些媒体的报道经常就作为其他报纸国内新闻版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评论主要的新闻由头来源。《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一文把部分符合条件的都市报和其他符合条件的权威报纸也列入主流媒体行列, 这在本文的分析中得到具体的印证。

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舆论引导, 首先是要吸引公众关注什么, 然后才可能影响其态度, 即这是一个选择性接触—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接受的过程。对于党报而言, 如果其内容报道中涉及社会热点、公众关切的新闻不多, 除了其本身难以吸引读者之外, 其他媒体也不会转载其报道, 或将其作为评论的议题。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 是扩大部分媒体社会影响力、掌握舆论主导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致力于引导舆论的党报而言, 如何通过改进新闻报道, 在媒体为媒体设置议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深入思考。

五、结语

本文从《中国青年报》评论版“青年话题”的新闻由头入手, 试图分析媒体为媒体设置评论议题的过程中, 不同媒体的表现。分析表明, 中央级媒体尽管数量少, 但在媒体议程中依然占有很重的分量。一些逐步向主流化转型的都市类、晚报类媒体的表现最为出色。而地方党报则处于弱势, 市场化改革较早的广州日报是该类报纸中最显眼的明星。如何切实提升地方党报的影响, 让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名副其实, 还需要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朱一.聚合还是分流——多元视角下框架理论和第二层议程设置之比较[J].消费导刊, 2009 (7) :191.

[2][3]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 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 2007 (3) :60.

[4]吴湘韩.网络时代纸媒独家深度报道的空间[Z].http://book.cyol.com/content/2009-04/20/content_2630161.htm

[5]青年调查, 这里报道民意[Z]http://zqb.cyol.com/node/node_6465.htm

[6]文远竹.党报要成为城市报业市场的野战军[J].新闻战线, 2009 (7) :19.

[7]赵克强.主流媒体与媒体主流化[J].新闻知识, 2006 (3) :3~4.

[8]李鹏, 陈翔.华西都市报的三次理论创新[J].新闻战线, 2002 (6) :67.

[9]赖大彬.南方都市报的主流化转型[J].青年记者, 2009 (9月中) :55.

以爷爷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8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以思乡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9

我的家乡在宁波,雨季有多长,我已经不大记得了,好像是一两个月,反正是比较长的。但是这雨并不使人厌烦。因为这雨就像一个顽皮的孩童,下了一会儿后,又不下了。停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了。空气是新鲜、清新的,让人喜爱的。

家乡的雨季是饱满的,亮丽的,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家乡的雨季是碧绿的,充满活力的。春天,草木的芽儿都争先恐后地从枝头冒出来,生机勃勃。

家乡竹笋极多。雨后,在竹林中闲逛,随处都可以看到探出小脑袋的小笋。笋亮相后,家家户户的饭桌上便多了竹笋这道美味佳肴的影子,又鲜又嫩,简直是人间美味。小笋色泽嫩黄,中吃不中看。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但是如果你把它做成油焖笋,再咬上一口,便立刻会完全改变对它的看法:这种东西简直是太好吃了!一入口中,便会笋香四溢。嚼一下,爽脆无比,保准让你赞不绝口。还有一种大笋,比这种小笋大了许多,却是中看不中吃。它浑身碧绿,看起来满身傲气,实在美丽,但它的味道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雨中的花儿,是栀子花。我家院子中就有一大丛栀子花,是外公几年前栽种的。雨中,豆大的雨珠打在白色的花瓣上,“啪嗒啪嗒”,颇有一分动态美。花香在雨中四溢,那浓浓的花香,沁人心脾的花香,带着一丝恬静,在雨中越飘越远……

漫步雨中,欣赏着各处美景,实在美好。走在小巷中,麻糍的香味弥漫在鼻孔中。碧绿的麻糍摆于盆中,让人垂涎三尺。

小时候,在雨中跳水坑,也觉得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雨中的小巷里,到处有大的小的水坑。我和小伙伴们各占一个水坑,比谁溅起的水花多。“咚,咚,咚”,水花伴随着落脚声到处溅开,十分有趣。我和小伙伴们开心地笑了起来,笑声久久飘荡在雨后的小巷。

以名人为话题的作文初中 篇10

说起常爷爷,小区里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问小孩儿,他们知道;再问大人,他们也知道;就连刚搬来的叔叔阿姨都知道常爷爷的好名声。虽然常爷爷只是个守门人,但在我的心中,常爷爷的地位很高。

常爷爷长得又低又瘦,力气却很大,有一次,我和弟弟刚放学,爸爸来接我们回家,走到我们居住的那个楼道里时,只见老常爷爷肩上扛着一桶水,手里也提着一桶水。我们小区的水桶和别的小区不太一样,我们的水桶是白色的,而且非常大。不用说,都知道这有多么的重。到了二楼,老常爷爷就累得大汗淋漓。爸爸便走上前说:“常师傅,你要往哪里送,我帮你提一桶吧?”而常爷爷却说不用,他可以提上去,让我们先走。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我的作业写完了,抱着一颗皮球下楼玩,正好碰到老常爷爷也在下楼,原来,老常爷爷才刚刚送完水。

老常爷爷还要打扫卫生,我们小区一共有八个单元,一个前院,一个后院,每楼有八层。一天早晨,因为我是值日生,所以七点多一点就下楼了,只见常爷爷正在扫院子,而且马上就扫完了。听爸爸妈妈说,常爷爷每天都要打扫院子和楼道,很辛苦。

谈初中话题作文的审题 篇11

那么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然后限定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它不同于以前的半命题、命题及材料作文,是一种崭新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作文样式。一般有三部分组成:提示性文字材料、话题范围、注意事项或要求。话题作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不限(即不限文体、不限主旨、不限具体内容及不限题目)一强调(强调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由于它在写作范围、文体形式、具体要求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创造力,能够让学生放飞心灵、放飞个性。话题作文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因此给大多数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但同时我也发现,因为开放,很多学生审题不仔细,误认为话题作文就是没有限制的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是像挤牙膏一样想一点写一点,到最后无话可写,就东拼西凑。这样怎能得到好成绩呢?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要审题准确。那么怎样审题呢?下面谈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读懂并吃透材料,理清材料和话题的关系

一般的话题作文都会有一段材料,材料对于审准题意非常重要,写话题作文,最主要的是要吃透话题材料理清材料和话题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话题材料起着由头的作用,要么提供一个事实,要么述说一段小故事,用意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写作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情景。揭示语要么对材料作解释,要么作补充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材料,拓展思维。话题是由话题材料延引出来的,是在话题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话题和材料的关系,既可以是话题范围仅仅在材料所蕴涵意义中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话题范围远远超过材料所蕴涵的意义。因此审题时,一定要把隐含在材料中的蕴涵意义和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体悟出来,并据此立意才能确保作文不走题。

二、读准提示语或导语,善于“化大为小”“以小见大”

一般来说,材料有难度的,下面多有提示语暗示,如果材料不难,则没有提示语。从审题来说,读准提示语是在读懂材料前提下的,借助提示语揣摩命题人意图是审题的关键,命题人提示你的肯定就是最准确的。还有一些习作前的导语,或激发想象,或启迪思维,或优美精粹,或含蓄深刻,能撩拨学生的写作激情。可别小觑这些提示语或导语,它们也是作文题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呢。

话题作文由于范围宽泛,给学生的把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写作前首先要读准提示语或导语,善于“化大为小” “以小见大”。如一个西瓜,洗净后只有切成小块才好下口。话题作文的写作也应如此。我们可以将话题化为几个契合话题的子话题,然后从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一个易写好的来写。不能什么地方都写,应只写话题中的某一个方面。“择其一点,不及其余”。还要从小处落笔,通过对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以阐明大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 不要人云亦云,没有个性。只有这样,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

三、审清作文要求

一般话题作文都有题目自拟和文体不限或者还有字数等的要求。对于这样的要求,很多同学掉以轻心。许多学生的文字功底很好,材料也选得不错,就是没有按照要求去写,结果也令人唏嘘叹息。要知道现在作文要求非常宽泛,题目可以自拟,文体你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不等于没有要求!

作文题目的拟定首先要准确,角度要小,内容要尽量具体,还可以在凝练、含蓄、新奇、优美上下功夫,力求使阅卷者“一见钟情”。俗话说,题好文一半。一个好的标题,能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整篇文章的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切记不要把话题当标题。命题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对自己将要写的文章进行立意和选材方面的思索、辨析、筛选和凝聚的过程,所以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文体不限”让学生在表达方式上有了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广的表达空间。但淡化文体,不限文体绝不等于不要文体,任何文章都是靠一定的文体样式来表现的。文体不限是指学生可以采取任何一种自己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而不能理解为写出来的作文可以不属于任何文体。就是说最好选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这样才能较好地展示自己的写作功底,另外选择一种体裁就一定要按照体裁的要求去写。切不能以为文体不限就是空前的解放,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事先既不做打算,不列提纲,写作中更随着思维的跳跃,任意挥洒,最终把作文写成"四不像":叙事不像叙事,议论不像议论,说明不像说明,抒情不像抒情。自以为突破限制便是创新,却不知如此为文非驴非马,不成文体,很难得高分。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初中化学教学 篇12

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门之前没接触过的新科目, 又因为其信息量大、知识点众多, 所以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该门学科的学习, 长此以往, 学生便会丧失对该门学科的学习信心与热情。但若是将信息技术巧妙地融入教学中, 便可以将知识点形象化, 将学习兴趣最大化, 将实验最优化和将课堂延伸化,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知识点形象化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大多为抽象理论知识的死板堆积, 而对于学生来讲理论知识是最难理解的, 且这种死板的课堂并不适合当代的学生, 所以课堂效率会十分的低下。若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融入其中, 就可以将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化。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影像等信息进行巧妙的结合, 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以图文并茂、视听相携的方式表现出来, 给学生带来一场不一样的“饕餮盛宴”, 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例如, 在讲解微观粒子运动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通过模型以及挂图进行讲解, 但由于粒子以及粒子的运动规律是无法通过肉眼看到的,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还是过于抽象。所以,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 将分子、原子结构制作成flash动画, 用以模拟演示微观粒子的运动。此外, 诸如此类的微粒问题, 均可采用这种动画演示的教学方式, 将知识点更加形象化。

二、将学习兴趣最大化

若想将一门学科学好, 兴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 兴趣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导火线, 是激发学习潜能的催化剂。所以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是教师们一直在探寻的问题。因为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所以笔者认为,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 已经不足以适应当今飞速革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才是当今教育体系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教学中巧妙地应用这些信息技术, 可以将图片与文字、影像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原本死板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 让原本丧失学习兴趣的学生重新建立起学习兴趣, 也让原本低效的课堂变得更有效率, 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例如, 在讲解酸雨的形成过程时, 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找到一些酸雨形成的视频资料或者是动画片。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

三、将实验最优化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 实验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因为实验具有高效性, 可以更加直观地将知识点表示出来。但是, 无论是学生亲手操作, 还是教师进行演示, 实验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实验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其次从摆放仪器到实验操作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 再者有些实验因为难以控制其渐进过程而不利于观察。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 就是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实验的相关课件播放给大家观看, 既避免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将课堂延伸化

课堂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因为时间的限制, 而不能将知识点完全表达, 就匆忙结束课程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 虽然时间是有限的, 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课上有限的时间加以扩展, 将课上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 从而让课上的理论知识与课后的综合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课堂延伸。

例如,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化学QQ交流群, 学生有不会的问题便可以在群里向教师提问, 或者在群里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把课件或者是总结的重点难点上传到群共享里, 供学生讨论参考。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 笔者相信, 学生一定会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将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其可以将知识点形象化, 将学习兴趣最大化, 将实验最优化以及将课堂延伸化。这为学生的未来发展, 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笔者相信, 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莘莘学子会在化学的海洋中放飞梦想, 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马志成.论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 (1) .

[2]白殿琴.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J].陕西教育, 2009 (2) .

以痛苦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3

夏日的阳光令人心浮气躁,两个月漫长的暑假,一直待在冷气房也不是办法。接到朋友邀约的电话,我还在踌躇着。海啊……不正是现在的我最想去、也最需要去的地 方?但是,我该怎么跟家人说?愈是犹豫,心情就愈烦闷。这迫使我作了决定—我要去!反正就这么一次,让我叛逆一次!

是海。海姑娘裹着一袭湛蓝的礼服,披上一层闪耀的薄纱,兴奋的跳着舞。偶尔淘气的风弟弟恶作剧,掀起她的裙襬,她便又害羞的恢复平息。

好舒服。风儿轻拂肌肤,沁凉的海水一波波袭来,渗入体内,带走我的焦虑。闭上眼,展开双臂,我拥抱着海!陶醉的我,不自觉的开始往前走……

忽然,海水的清香、朋友的笑声全都消失了。海水灌入我的呼吸道,呛的我倏地睁开眼,又一波海浪朝我袭来!下方彷彿有一只饿过了头的野兽,张牙舞爪的想将我拖进海底!我一急,身体失去平衡,踉跄的被某种尖物割伤了小腿。一阵痛楚电流般窜遍全身,此刻的海水冷得刺骨,我想游回岸边,但脚上的伤让我使不上力, 我只能在海中载浮载沉,努力挣扎着得到氧气!难道,这是惩罚?因为我跟家人撒了谎,跑来海边戏水?想到这里,我连撑住眼皮的力气都没有了,最后一口气道出:“对不起。”后,便失去了意识。

以亲情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4

亲情,是骨肉相连的深情。

亲情,是相互理解的默契。

亲情,更是无私的守护。

爸爸,有一双粗糙而有力的手,为了家庭为了事业在外打拼。

妈妈,有一双光滑而温柔的手,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在内料理。

两双手构成了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

每当在外受料理委屈,总是习惯泪水涟涟地跑去向父母倾诉。此时,总有一双温柔的手为我擦去眼角的泪水,然后柔声细语说:“别哭,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问题总会解决的。”

是啊!此刻,我明白了亲情就是轻轻为我抹去泪水的那双手。

人生道路上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每当被人生道路上的困难绊倒而觉得心灰意冷时,总有人为我轻轻地抚平心灵上的创伤,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次的失败并不是人生的结束,人生中的不如意是再所难免的,但只要用心去克服,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孩子,记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以爷爷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5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导入,方法

课程导入对于英语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课堂导入的好坏是决定整个课堂教学好坏的关键因素, 如果英语教师无法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在接下来的英语课堂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难再被激起, 其教学效率也会降低, 故此初中英语的课程导入对于初中的英语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借助视频导入

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英语教师在课程导入的时候可以借助视频进行导入, 因为视频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初中英语的课程导入中, 英语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来进行导入, 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Fashion教学时, 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时尚的视频, 比如播放巴黎时装周的视频, 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借助视频来进行课程导入, 一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为了更加生动地导入课程。比如, 在播放巴黎时装周的视频时, 在播放完后, 教师可以询问同学对时尚的理解, 然后在同学们回答的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进行单词的引入教学了, 比如当学生说到某个关键词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将这个关键词的英语单词说出来, 并从该关键词中引入相关的教学, 从而完成课程导入。

二、借助歌曲导入

歌曲进行导入, 也就是说在初中英语课堂开始的时候, 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播放相关的歌曲, 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一定要注意歌曲与教学内容的联系程度, 比如教师在要进行语法句式的教授时, 教师可以根据要教授的语法句式内容来收集蕴含该语法句式的歌曲, 然后从该歌曲进行课程导入。比如教师要讲解“as long as”时, 然后老师就可以事先在网上下载《As longas you love me》, 然后就从这首歌名入手来对学生讲解“aslong as”, 然后再通过对歌词的解读, 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as long as”的意思以及用法, 从而加强学生对“aslong as”的理解和记忆。故此, 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 可以借助歌曲来进行导入。在借助歌曲进行英语课程导入的时候, 教师也不一定要选择与课文相关的歌曲, 也可以选受欢迎度比较高的歌曲,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唱英文歌曲的兴趣, 通过学唱英文歌, 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口语水平, 还能加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

三、借助生活话题导入

在进行初中英语课程导入的时候, 教师还可以借助生活话题来引入相关的课文话题, 通过生活话题来引起课文话题,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和理解该课文。比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Friends”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就“朋友”这个话题来引入教学。比如老师可以借一些社会上关于“朋友”的例子来引起学生对“朋友”的定义, 通过相关的例子来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心目中的“朋友”是怎样, 从而引入课文。比如, 老师可以讲述一些社会上关于一些人骗取自己朋友的钱财或是网上交友的话题, 然后再让同学们讨论应该如何去结交朋友, 然后再让学生对朋友下一个定义。通过这样的引导后, 教师就可以很顺利地引入课文, 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再次加深对“朋友”的认识。故此, 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生活话题来进行课程导入。

四、借助故事导入

除了可以借助生活话题来进行英语课程导入, 初中英语老师还可以借助故事来进行课程导入, 通过故事的讲解来引入相关的课文。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借助课文里面所描述的人物的相关事迹来进行课程导入, 通过对课文主人公其他事迹的讲解, 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主人公, 然后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而且通过对主人公其他事迹的了解, 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从而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效率。除了可以借助课文主人公的相关事迹来引入课文, 英语老师还可以借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来进行课程导入。

五、借助游戏导入

初中英语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来进行课程导入, 在课堂开始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比如, 在进行“Robot”教学时, 可以以“你画我猜”的游戏来进行课程导入, 在刚上课的时候, 教师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表演, 然后轻声要求该同学表演机器人, 然后其他的同学就要根据该同学的表演来猜该同学表演的是什么, 猜对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品, 然后再引入课文。通过游戏的方式,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

总的来说, 加强初中英语课程导入的方式很多, 初中英语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来选择恰当的课程导入方式, 从而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旸.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环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16

【关键词】学生 中心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改革,关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式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的教学效率低下等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需要逐步建立“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新思想,并围绕该思想展开教学。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概述

在以往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都是把着重点放在生词方面,主要就是教师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的意思,然后再去做题,这样有优点当然也有缺点。缺点就是过于注重语言翻译,忽视整篇文章的脉络,教师和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未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去营造文章内容的氛围,将具体的阅读交给学生去完成,为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对于英语的阅读兴趣,从而极大的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式,但是也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策划和安排,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重要作用。

1.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应该结合自己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对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应该有个大致的了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首先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知道哪些对学生有难度,哪些对学生没有难度,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以学生的阅读水平、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文章。让学生明白当无法通读全文的时候,应该如何去理解文章,如何去答题。这就要求老师教授学生猜的技巧,要教学生如何从自己已知的信息中猜测出自己不理解部分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大意,解答出后面的阅读题。学生的词汇量很难达到老师的水平,学生也很难将一篇阅读文章的全部单词都认识,在很多的考试当中,考查者本来就有意识的设置一些生词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难度,因此,教会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猜不认识单词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2.转变学生角色。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占据主体地位。一般的初中英语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老师讲解,学生认真的听和记。为了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角色进行转变,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讲解,老师则在旁边听。当然,老师并不完全是倾听,老师需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引导,特别是学生在阅读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帮助的时候。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老师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学生的思维角度,对老师的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能够指导老师在以后的讲解过程中有所侧重,而且能够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以便老师更好的安排以后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同时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能够在老师和学生面前有所表现,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得到增强。

3.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初中英语课堂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个体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学习英语知识时的能力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等都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使得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根据每个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学习情况的不同,选择难度不同的阅读教学素材,尽可能的满足每位学生的阅读水平需要,使得学生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提升,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着极为巨大的帮助。

4.重视英语文化导入,培养学生阅读情感。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实施的时候,为有效的提升教学的效率,教师应当注重英语文化的导入,让学生结合英语的相关文化去阅读,培养起学生的阅读情感。因此对英语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英语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英语专业素质,能够根据英语阅读文章的需要,讲出相关的英语文化基础知识,对相关的英语文化背景做出讲解。最好能够以此讲解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趣闻趣事,吸引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

三、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确定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确保学生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根据自身的学习现状、学习兴趣去完成自身的英语阅读学习。可以更加有效的培养起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目前乃至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成文.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75-77.

[2]王素.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3]龚华.简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 总第5辑)[C].2015:1.

以钓鱼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7

到了钓鱼的地方,我们先拿一根钓鱼杆,把它一节节拉长,然后拿一条小蚯蚓穿在钩子上,再把钓鱼连同长线一起用力往前甩。只见浮漂漂在水面上,一旦它往下沉,就用力举钓杆,那准是鱼儿上钩了。

可是,等了好久,我的手举酸了,还是不见鱼儿上钩,结果蚯蚓被鱼儿吃完了。我第二次穿蚯蚓,蚯蚓总是扭来扭去,不好穿,弄了好久才穿到钩子上。我把蚯蚓穿好了,再钓一次,我等了好久。浮漂有点沉了下去,我就举起钓鱼杆,还真有一条鱼,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爸爸连忙走到我身边帮我取下鱼,连连点头夸我,我很高兴。

我高兴的不只是钓着了鱼,更因为我学会了钓鱼的方法,而且学会耐心了。

以感恩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8

父母就是我的天地,当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

妈妈从小时候到现在都一直在关心我的生活,我的学习管的少些。在学习上,她管的最多的就是考试成绩,每次考试她都会问分数。如果考得不好,她会跟我分析我的错误,之后就会有惩罚。一般会不让我看电视、玩电脑一个星期。就是因为不想再受惩罚了,所以惩罚完之后的考试都考的相当好。在受罚的那段时间,我从来不会惹妈妈生气,就怕这个惩罚还没完,又有了新的惩罚。那个时候的妈妈也特别的开心。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不惹妈妈生气就是对她最好的感恩了。

我的爸爸管我管的不是很严,只要我做完了规定的事(比如写作业),他就会随便我怎么玩。可是当我做错了什么事情,他的惩罚跟妈妈对我的惩罚来比,那就严重多了,不过我不经常在爸爸面前犯错误,就不会受太多惩罚。爸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太关注我的错误,只看好不好。如果考的很好,就会适当的表扬我。如果考的不好,也只会说说,不会说一大堆教育我的话。爸爸经常会帮我做一些我不会的题目,有些出得特别刁钻的题目就会令他十分头疼。有些题目如果我会做,我就不会拖到给爸爸来做,最好自己先做出来。这或许也是在感恩爸爸。

多为爸爸分担一些,这应该就是对爸爸的感恩了。

学校是感恩老师最好的地方了。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好好学习遵守纪律,尊敬老师,这或许就是我们对老师的感恩了。

以爷爷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篇19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生主体,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提倡以任务为依据, 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以真正培养学生综合的英语运用能力为目标, 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把学生看做能动的主体, 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笔者参考相关文献[1,2,3], 结合自身几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 从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四个角度, 阐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一、切实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 对事物敏感、好奇, 想象力丰富, 尤其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 模仿能力比较强, 主观上有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 此时教师应当找到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体, 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一) 在英语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并且自主学习, 全面贯彻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 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课堂的主角, 设置合适的教学场景, 让学生进入角色, 课堂完全由学生掌握。这样本来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使学生对教师不再依赖,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编自演, 为了演好角色认真阅读书本, 从根本上一改以往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 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 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增进师生交流。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需要一种民主、平等的和谐环境, 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助于人们的沟通、理解, 合作共事要基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下, 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表现出来。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的营造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 把学生当做是与自己完全平等的社会成员, 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对学生要充满热爱的情感, 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的爱, 就会“亲其师, 信其道”。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眼神、手势、姿态及适当的口语等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 通过这种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创造有利条件。此外, 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爱学生, 学生尊重教师, 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多方面提高自学能力

(一) 教会学生自 主学 习 英语的方法 , 培 养 学生 自 主学 习英语的习惯。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 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功课、背诵英语课文、记好课堂笔记等方面, 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安排中可以为学生留出一些时间, 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的交流, 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背诵某些重要的英语词汇和短语, 从课文中找出重要的句型和难点, 发现自己未能掌握的知识点, 自我思考和学习, 把学习内容简单化, 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 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要搞好初中英语教学, 教师必须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可以开辟一个英语交流的场所, 如英语角, 方便学生主动进行英语交流, 为学生练习英语提供语言交流的环境。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多看一些与英语相关的资料和知识讲座, 不断调整英语学习策略,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三、培养初中学生英语的创新能力

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是最生动的创新教育素材,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可抓住时机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

(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 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 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用自己的独特见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并鼓励学生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敢于“say No”, 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二) 通过生动有 趣 、富 于 启 发的英语 课 外 活 动培 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激发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种创造活动, 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 如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英语小品、创意制作英语小报和贺卡、英语演讲比赛、学唱英语歌等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四、提高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社会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 (A.Bandura1977) 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 其实质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自己的某种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 即是否相信自己或有多大程度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完成某项具体活动任务。初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由个人能力效能感和学习行为效能感两个相对独立的因素构成, 与其原有学习成绩关系密切, 但不存在性别差异。效能感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近期学习目标, 而且会影响长远的学习目标。

(一) 努力创设条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成功的阶梯目标, 将教学目标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 为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成功, 对自己的学生要抱有积极的信念和态度, 即使微小的进步也加以鼓励;要安排个性化的任务, 依据每个学生的当前学习能力和发展状况, 因材施教, 确定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要帮助学生制定恰当的、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既有短期目标, 有利于尽快实现, 又有长期目标让学生培养坚持不懈的奋斗动力。

(二)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初一、初二是中学教育的起步阶段, 也是欠发达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既有儿童“好奇”、“好问”的内心需求, 又有“懒动口”、“ 怕展示”的客观不足 ,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失败也在所难免,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成功时不简单地归结为运气, 失败时也不认为自己能力低下, 要学会正确分析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持续的学习能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暂时的成功与失败, 胜不骄, 败不馁, 使学生坚信只要不断努力, 必将取得英语学习的巨大进步, 并通过点滴的进步增强自我效能感, 形成良性反馈, 最终取得成功。

五、结语

提高教学质量是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理由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交流、总结和完善, 英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 从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等着手, 全面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宫东芳.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科技信息, 2008, 19:564, 598.

[2]霍瑾予.浅论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研究.校园英语 (教研版) , 2012, 12:126.

上一篇:末次会议讲话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如何在工作中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