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文化

2024-08-05

强化企业文化(共8篇)

强化企业文化 篇1

制度的深化,关键是执行。感到做事不顺,管理不顺。其根本的原因有二个,其一,各领导者重视不够。其二,就是执行力问题。脑子里都根本没有制度的概念,我行我素,怎么方便怎么做,工作随意性,不按规章办事。有的甚至以欺上瞒下、长官意志、家长制来管理企业、来办事。我们说执行是金,有制度一定要执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我们要在实践中去完善、去健全制度,任何一项制度不可能一出来就十全十美。

人才问题是困扰所有企业的大问题,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我们要制定好人才战略,在用人上我们一定要坚持责任、胜任、善任、信任的人才理念。培养所有的中泰人有责任心、有专业精神、有事业心,同时要有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让新员工接受、认同企业文化,让老员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建立良好的用人环境,以感情、事业、待遇全方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

中泰用人的第一标准就是“德”的问题;有德无才不足以堪大任,无德有才足以售其奸,中泰人应该诚实、守信、谦虚、团结、有胸怀、有整体荣誉感,对缺乏公德、缺乏责任心、缺乏职业道德的人,无论才能有多高,能力有多强,中泰坚决不予录用,坚决给予清除。中泰用人,任人唯贤,不分进入中泰时间长短,不分地域国界,不分亲朋好友,都以德、才、绩论英雄。所有员工都是自己人,给予充分的信任。

强化企业文化 篇2

随着我国进入国际市场, 使得我国的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 而对其竞争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则是企业自身的软实力即企业文化。同时, 我们现今所处的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对于企业自身的软实力来说, 除了需要企业不断的丰富自身企业内涵以及技术产品之外, 也应当能够借助新闻文化宣传的力量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传播以及软实力。

2 通过新闻文化宣传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方式

2.1 把握企业脉搏

首先, 需要企业能够以一定的高度入手, 来把握好自身新闻文化宣传的开关。对于现今社会的新闻文化宣传工作来说, 其是一项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以及敏感性的工作, 所以说对于企业内部的内容哪部分需要宣传、而哪部分不需要宣传, 以及对于不同内容进行宣传的力度等等都需要我们能够对其进行广泛的把握。所以, 作为企业的新闻发布者就需要能够以扬长避短的方式在对企业内容文化良好分类、辨别的基础上更为科学的开展新闻文化宣传工作。总体来说, 企业新闻文化的宣传工作应当首先能够保证围绕企业自身的发展中心,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内部刊物、外部网站以及新闻媒体等等形式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外部资料进行宣传。而在实际宣传的过程中, 则需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 加强亮点策划

对于企业的新闻文化宣传工作来说, 其职责就是负责对企业在市场中的舆论进行引导、并在此过程中更好的传播自身文化。而要想使文化宣传工作真正的能够对人进行引导以及影响, 一定的亮点是必不可少的, 这也是提升宣传效果的重要方式。对此, 就需要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核心工作, 对于新闻宣传工作做好提前的规划, 比如在本年宣传工作中的重点等等进行提前的确定以及创意等等, 并在此基础上将企业自身宣传的重点逐渐提升到舆论自身的监督以及策划水平中去, 从而能够使不同的舆论工具都能够在和谐发展以及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 企业的宣传工作也需要能够对企业本年度的工作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策划, 从而对企业本年度的重点工作进行全程的引导、跟踪以及评估, 更好的将企业重点工作得到全面的宣传。

2.1.2 强化新闻资源挖掘意识

由于企业自身的信息资源数量较多、范围较广, 这就需要企业的宣传人员能够以宽领域以及全方位的形式去寻找不同资源中的闪光点, 并能够对国内外现今引起较大影响的成就、举措以及典型等等进行重点的策划以及设计, 从而以更具规模以及重点的方式对其进行宣传, 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宣传的效果进行体现。

2.2 打好借力效应

在企业对于自身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 也需要能够抢占媒体制高点, 抢头版、挤头条, 从而以立体化、集群式以及系列化的方式做好企业的新闻文化宣传工作。

2.2.1 同社会媒体进行联动

要想做好企业的新闻文化宣传, 就一定需要借助社会媒体的帮助。对此, 就需要企业能够对社会媒体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从而能够以双方深化合作的方式提升宣传工作的档次和质量。首先, 需要企业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身宣传工作的能动性, 集中优势资源对原有企业的新闻文化进行更为深化的报道, 以最大努力获取新突破;其次, 也需要企业能够良好的对自身的不同方向力量进行良好的协调, 从而形成“重点稿件造影响, 面上稿件造声势”的良好态势。

2.2.2 树立模范意识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 离不开社会群众的了解和外界环境的支持, 而对于社会的环境来说其也离不开企业内部的详细资讯。对于企业来说, 其在社会公众心中具有怎样的印象、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企业自身的文化以及企业目前经营实时状况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社会外界对于企业目前的运营情况、知名度、市场同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信誉情况不够了解, 那么其也很难同企业进行合资合作,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而这就需要企业能够通过新闻宣传的方式加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以及曝光率, 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2.3 注重品牌效应

对于企业的新闻文化宣传工作来说, 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良好的宣传来树立起自身品牌效应。而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 从而从管理的层面上对于企业目前新闻文化宣传的现状以及目标等等进行实时的研究与规划。并通过良好的宣传方案实施真正的将企业的品牌传递到社会中, 并真正的将企业做强、做大。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 在现今的多元化时代下, 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 适当的新闻文化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文中, 我们对于强化企业新闻文化宣传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 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也需要我们能够良好的结合实际, 从而以更具针对性的方式做好企业的文化宣传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 经济步伐的推进, 我国的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使得企业自身竞争力对于企业自身的未来发展也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而其自身的软实力则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在本文中, 将就强化企业新闻文化宣传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强化企业新闻文化宣传,企业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刘广玉.论企业文化对合资企业管理理念的提升[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10) :101-103.

[2]李德昌, 廖梅.复杂系统及势科学原理——信息人社会与势科学理论研究之一[J].阅江学刊, 2010 (04) :20-28.

强化企业文化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安全文化;企业发展

本文结合测井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阐述测井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具体实践,肯定了安全文化建设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测井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石油行业是一种高危险性行业。从安全的角度分析,公司存在三大安全风险:交通、爆炸品、放射源。这三大风险,任何一个环节、一道工序发生事故,都可能影响公司整体发展。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测井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目前测井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子系统,只是把它作为了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没有形成单独的、至上而下一以贯之的系统规划,大部分还停留在遵循上级的相关活动要求上,未形成测井自身特色亮点。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氛围不到位。一些基层单位员工中还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存在一知半解、不愿了解的现象。尤其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层层分解的指标、考核、问责等,基层单位更为看重安全管理“硬指标”,认为安全文化建设是做“虚功”,搞“形式”,耗时、费力,出成绩难,主观上根本不予点赞。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以人为本,保护人、尊重人,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

三、测井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具体实践

(一)加强观念文化建设,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培养员工树立牢固安全意识,全面提高防护能力,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是关爱员工生命的具体体现。

一强化理念宣贯,营造文化氛围。201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共收到征集的80余条安全格言、安全理念、安全警示语。

二实施亲情互动,拓展文化外延。通过亲情温馨提示,征集安全家书、节前向员工家属致一封慰问信,召开驻外职工家属座谈会等形式,用亲情感化员工,提醒遵章守纪,杜绝“三违”现象,避免事故发生。

三依托活动载体,丰富文化内涵。公司每年坚持依托“安全生产月”活动,树立员工安全意识,日常工程中,深入开展“青年安全示范岗”、“HSE先进个人评比活动”等,“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项目评比表彰”等,强化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工作成为员工的自觉性、习惯性的工作,员工安全意识逐步向“我要安全”转变。

(二)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员工的行为是建设安全文化的基石,也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的命运。

1.建立安全提示机制,不仅是对员工安全操作的“备忘提醒”,也是加强员工学习培训的新方式。为此公司在各种会议、关键部位、关键时期进行安全提示,张贴警示标志。

2.坚持安全培训制度,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以“培、学、演、赛”为主要手段,提高员工安全技能。通过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力度。强化员工对操作规程、技能的学习。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地充实、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这也是企业安全管理价值观逐步具体化的传播过程。在实施安全文化过程中,严格执行QHSE体系,建立精细、标准、预防、激励四法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使安全工作始终受控,达到安全与生产高度统一。

一抓精细。坚持制度化地查找设备设施的危险状态,查找工艺过程的危险因素,查找工艺流程、操作规程是否执行到位等,建立层层评价工作制度,多双眼睛关注安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抓标准。把QHSE体系的贯彻和执行作为核心工作来落实,将体系贯彻到每一环节、每一活动、每一岗位、每一员工,员工不仅要熟悉操作规程、程序文件等,而且要求严格执行落实受控,从而实现生产经营工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受控,确保本质安全。

三抓预防。推行“装置无隐患、设备无隐患、环境无隐患、岗位无隐患”,严格开展隐患调查、普查、登记、分析、建档、评价、整改、消项,实现“无隐患管理”。

四抓激励。按期评比HSE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制定HSE绩效考核办法,对真正长期做到安全生产、达到安全规范、排除安全隐患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忽视安全、违章指挥和作业的员工给予严厉的惩罚,激发员工维护安全的积极性。

(四)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优化员工工作环境

强化企业文化 篇4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为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全行职业道德建设、行业作风和文明示范窗口建设再上新台阶,行党委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早部署、勤检查、抓落实、重实效。根据《中国农业银行菏泽市分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工作目标明确。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计划和长远规划,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步实施。二是工作思路清晰。做到机构健全,队伍精干,责任明确。结合市分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我行实际,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总目标,把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党员示范岗和“一先双优”等文明创建目标具体细化,分解到各职能部室和营业单位。各单位再根据各自实际,层层落实,分解到人。三是工作机制健全。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与业务经营融为一体,做到两个文明建设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把思路定位于“深化、完善、巩固、提高”八字方针上,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展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四是把规范化服务和提高经营效益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根据市分行客户服务联动管理办法和我行实际,修改完善了文明优质服务考核办法。建立各种检查奖惩考核机制,加强对服务、营销、清收盘活和文明创建等工作的奖惩考核,真正做到罚不心疼,奖不手软。全行上下牢固树立“服务无小事”意识,机关为基层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全行为客户服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建造一支“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

行党委领导班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树品牌、增效益为中心,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突破口,以争创一流业绩为根本目标,从抓好规范化服务入手,提出了“打造金融第一品牌,力做客户首选银行”的文明创建目标。首先从自身抓起,从中层干部抓起,营造团结协作、士气高昂的良好工作氛围。其次结合新时期特点,抓好爱岗敬业教育,把行风建设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上。为各支部建立了集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为一体的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学习资料和娱乐健身器材,结合争创“党员示范岗” 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党旗添光彩”“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揽储、业余营销金融新产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团员青年中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在全县形成了良好的文明创建氛围。三是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制定了思想政治学习制度、学习检查评比制度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思想政治领导小组定期深入各单位抓好学习制度的落实和辅导,定期组织测试,巩固学习成果。经常把系统内外和本单位的先进典型事迹整理成材料,印发至各单位组织学习,使全行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单位内部形成了 “学先进、超先进、比贡献”的良好风气。认真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事业进取心、敬业爱岗意识。坚持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和员工行为排查制度,及时了解一线信息,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把准员工思想脉搏,找准员工思想兴奋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作为每个员工的基本理念,使员工对自己的岗位目标、服务要求、操作程序牢记在心,实施在手,并且不断有高层次的创新和追求。四是抓员工培训,塑造复合型人才。每年年初,都根据实际制定培训计划,注重对员工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市场营销、业务机能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听取专家讲座、宣讲教育、以会代训、经常性的岗位技术练兵、季度测试、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2003年相继组织了储蓄、信贷、计算机操作、市场营销等培训班153期,受培训1380人次,培养了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2003年,在全市“十六大知识竞赛”中,我行参赛选手荣获第三名;在全市农行系统演讲比赛中,我行选手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在全市农业银行系统柜台业务技术比赛中,我行代表队荣获七个项目的五项冠军,三项亚军,两项第三名,从而在10个参赛队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战绩;2004年3月,我行选手陈斌在省分行组织的业务技术比赛中,荣获传票算比赛项目第四名。五是创建工作锦上添花。营业部被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授予“青年文明号”三连冠奖杯,2002年被市委授予“巾帼建功文明示范岗”,被县人民银行评定为郓城县金融系统唯一的“优质支付结算单位”。东门街分理处自2000年连续三年保持了省级“青年文明号”,城区办事处、临城路分理处被市分行授予“青年文明号”。武安办事处被市分行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高笑梅同志被省分行授予“青年岗位能手”和“优秀共青团员”,并被推荐为农总行“优秀共青团员”,吕宗椿和陈雪冬同志被市分行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三、硬件服务上档次,软件服务上台阶,力做客户首选银行

我们内抓服务,外树形象,力争硬件服务上档次,软件服务上台阶,力做客户首选银行。首先,加强网点硬件建设,提升农行外在形象。我们先后对城区办事处、临城路分理处、育才路储蓄所、北城分理处、黄安营业所、郭屯办事处等网点进行了高档次、高标准的改造,对各营业室配备了供客户休息的高档座椅、饮水机、一次性水杯、自动擦鞋机、雨伞、打气筒等便民设施,为支行机关、城区办事处、临城路分理处、开发区分理处和自助银行等单位安装了射灯,为县行机关和农村处所建设了小花园,栽植了月季、冬青、柏树等花草树木,使营业网点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为客户提供宽敞、整洁、服务设施齐全的温馨服务环境,塑造了现代化银行形象。其次,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改进服务方式。1997年,在东门街分理处率先开设了“夜间银行”,2001年,在繁华的金河路上又开设了城区办事处“夜间银行”,实行“36589”服务承诺;2003年春节,在繁华的金河路与东门街交叉路口建设了我县第一家自助银行,既满足了客户的金融需求,又树立了现代化农业银行的崭新形象。第三,用足“内功”,抓营业网点管理。行党委向全行员工和社会各界郑重承诺“谁砸农行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支行坚持每季度至少对各营业单位检查一次,并根据检查结果全行通报,进行排名评比,强化监督考核措施。第四,借助“外力”,促文明服务上台阶。我们定期召开党政、新闻、黄金客户方面有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走访、寄信、发放贺年卡、短信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对我行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向社会各界公布服务监督电话和违规违纪举报电话,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抓服务、树形象活动更有生动性,更富有活力。第五,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为载体,积极引导全行员工立足本职,开展文明争创活动,实现了员工着装统一化、网点服务规范化、库房管理军事化的标准化建设。第六、全方位、立体式展开宣传,让千家万户了解农行、认知农行。我们在县广播电台开设了“农行之声”,每天都在固定时段播放农行产品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就;与县电视台签订了长期协议,每月至少有两期农行的新闻节目;在城区公交车和“招收停”做了独具特色的农行车体宣传广告;定期利用集市日在繁华路口设立咨询站,由农行员工身披绶带,广泛向客户宣传农业银行的产品优势、科技优势、服务优势;建立强有力的宣传报道队伍,广泛宣传农行两个文明建设成就,2003年,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834篇,支行被推荐为省分行级“宣传报道先进支行”。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加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我行每年都制定员工文体计划,并定期组织实施。每季度组织一次军棋、象棋和够级比赛,每半年组织一次乒乓球和拔河比赛,每年组织两次演讲比赛和读书比赛,逢年过节都举行文艺晚会,极大的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陶冶了员工情操。每年组织员工“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探望、慰问苦难员工和离退休干部,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农行的温暖。我行在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十六大”精神学习演讲中取得了第一名和优秀组织奖,“公民道德知识竞赛”颁奖晚会上表演的三句半《水浒故里好景观》受到了各界领导的好评。在县总工会举办的“五一职工运动会”和“迎国庆乒乓球”比赛中,我行选手分别荣获象棋、自行车慢骑、篮球和乒乓球女子单打第一名,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市直企业文化建设文艺汇演中,我行小品《相亲》节目荣获一等奖、优秀组织奖和创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加强了队伍建设,增强了团队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且也使农行知名度大大提高。

强化企业文化 篇5

运输生产安全是铁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决定着铁路各项工作能否健康有序发展。如果运输安全出现大的问题,很可能延缓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尤其是随着铁路大建设、大发展,高负荷运输、高密度施工、新装备使用、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等,既为安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又使安全生产面临巨大的压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持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从更深的层次、更广泛的领域,更好地把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安全管理经验提升到安全文化的高度加以定位,形成能为广大干部职工普遍接受的理念和价值观,为确保运输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推动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是当前铁路运输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为了确保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越来越健全,经济奖罚力度越来越大,监督管理越来越严,但职工不安全行为还是较为普遍、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其根本原因在于少数干部职工缺乏一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缺乏一种有内在驱动的自控力,缺乏一种在安全上追求卓越的共同价值观。这充分表明,加强安全管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固然必不可少,但同时需要文化手段的支撑,需要安全文化提供思想保证,这就为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生产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广阔空间。从当前来看,迫切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借助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促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并以此引导日常管理和作业行为,最终达到确保运输生产安全的目的。

虽然安全文化建设在铁路运输企业深入推进,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整体发展还很不平衡,实际效果还有待强化,特别是有的单位在思想认识、管理理念、机制运作、制度落实和工作作风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在管理层面,突出表现为一些管理人员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不能认真履行安全职责,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安全上,有时尽管抓了,也是一般号召多,具体落实少,没有真正把安全工作要求落实到车间、班组、个人,没有实实在在地把安全生产抓到底,对事故责任的追究查处不严厉、不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作业层面,突出表现为有的一线职工安全意识不强,没有真正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置,重完成任务、轻安全把控,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不能严格执行作业标准,甚至存在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思想,发现别人工作中的事故苗头“视而不见”、“避而远之”,工作凭经验,标准不清楚,惯性问题熟视无睹等不良现象,违章违纪屡禁不止,非常容易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工作制度与现场实际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站段、车间、班组的管理跨度加大,管理难度增大,但一些单位的安全管理还没有完全纳入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突出表现为一些单位不同层面的管理权责不明确,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影响管理效能;还有的单位在设计相关制度、规定、办法时,缺乏必要的调研论证,仓促出台,随意更改,制度的针对性、可行性不强,不仅让职工无所适从,而且影响制度、规定的有效执行;有的单位的规章制度繁琐、内容陈旧,很多规章制度只考虑了生产需要,却忽视了安全要求,没有从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单纯为了生产而制定制度;一些基层单位,尤其是车间、班组内部不成文的“小规章”、“小制度”处于原始状态,无序管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大量存在,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三、安全行为规范不健全、执行不力

一些决策者在安全管理上无视客观规律,主观性强,随意性大,致使一些安全法规、规章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尤其是一些站段的逐级负责制不能完全落实到基层一线,车间、班组日常管理和职工良好行为养成的工作力度明显较弱。由于“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侥幸心理的存在,现场作业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情况大量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安全文化素质不高,以至作风飘浮,管理松散,安全管理或者“失之于宽”,对工作标准要求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规章很全但是落实简化,要求严但是执行随意,问题很多却视而不见,出了事故想安全,不出事故忘安全;或者 “失之于软”,安全管理知识更新不足,对新法规、新技术、新设备、新制度不通甚至不懂,要求职工做的自己做不到,检查指导说外行话,从严要求“底气不足”,遇到问题不敢管、不愿管,瞻前顾后避重就轻,考核讲评搞平衡;或者“失之于懒”,现场管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照搬照抄工作模式,主次不分,工作简单化,习惯于“推一推,动一动”,认为看到了问题就等于抓住了问题,想出了办法就等于干好了工作,不去深入查找问题的原因,甚至不去追踪落实与检查监督,听之任之。

四、安全生产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安全生产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职场环境和一定的技术装备条件。但一些单位对舆论环境建设不重视,认为这是“软”指标,可抓可不抓,对安全工作的舆论引导时断时续,缺乏持续性、有效性,主题不集中,导向不鲜明,不能时时、处处对职工产生促动和影响作用;有的单位职场建设不规范,重投入、轻管理,重表象、轻内涵,就职场建设抓职场建设,不能充分将安全理念和价值观有机融入职场环境建设,失去了强化职工思想认识的一个有力阵地;有的单位对技术装备投入缺乏足够重视,新技术推广力度欠缺。设备养护不到位,安全隐患整治不及时、不彻底,设备质量存在不足。即使能定期开展一些设备专项整治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走过场的情形,把安全整治“活动化”,存在短期行为,不能形成长效机制。这种状况的存在可,不仅无法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且很容易对职工产生错误的导向。

针对安全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应注重从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环境文化建设四个层面入手,坚持用安全文化凝神聚力,用安全文化提升管理,为确保运输生产有序可控、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一、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构建安全理念体系

1、努力培育全员“安全第一”的共同价值观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着力探索铁路运输安全的规律,通过多种举措,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运输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牢筑于心。多年来,我段要切切实实按照“安全工作是考量各级干部政绩的第一指标;是体现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第一现场;是实现职工自我价值的第一平台”的定位,始终把大力培育干部职工“安全第一”共同价值观、打牢安全思想防线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不仅坚持抓好这方面的教育引导,而且通过一些细微的环节时时处处向干部职工传递这一理念,如:路局每年的1号文件都是部署安全工作的文件;每年的职代会暨工作会议,都把研究和部署安全工作作为重要内容;每实现一个安全百日,都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此不断强化全员这一观念。通过长期不懈的宣传与灌输,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价值认同,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严格安全管理、落实作业标准、强化设备质量、确保运输安全上来。

2、在管理层筑牢“从严管理,持续安全”的思想

严格管理是确保运输安全的基本要求,是铁路企业管理必须贯穿始终的一个硬道理。没有从严管理就没有铁路运输的持续安全,就没有铁路企业的发展,更无法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切实加强引导,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落实从严管理、实现持续安全的内动力,确保路局各项安全工作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着力正面引导,通过集中宣传、以会代训、举办各类管理培训班、举行现场会等方式,促进各级干部对管理思想的认同,为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奠定了思想基础,引导全员树立了“从严管理是对干部职工最大关爱”的理念,大大减少各级干部严不起来、严不到位和职工逆反抵触的现象;着力价值导向,通过完善公正透明的分配机制,打破“大锅饭”,坚持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的高素质职工倾斜,向安全生产上的有功人员倾斜,利用经济杠杆引领干部职工树立“确保安全就是确保切身利益”的价值取向;着力管理导向,按照“严格公正、关怀激励”的总体要求,清理修订各项岗位作业标准、规章标准,建立完善干部绩效管理机制、关键重点岗位管理机制等制度办法,使从严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靠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打造从严管理的浓厚氛围。

3、在作业层强化遵章守纪的作业理念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个事故隐患。”同样,对于铁路安全生产而言,每一起事故的背后都有一系列的违章现象。这些违章一旦造成事故,其后果不言自明。铁路运输企业发生的血淋淋的事故也一再证实:“违章就是犯罪、就是杀人、就是自杀”,铁路运输企业的每一条安全规章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确保运输生产安全必须从标准作业、杜绝违章做起。长期以来,我段要始终把事故案例教育、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和日常班前教育作为灌输作业理念的主要手段,在全体职工中大讲违章违纪的严重危害,大讲违章违纪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大讲违章违纪给个人带来的痛苦。

二、细分安全管理层面,建立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

1、以强化基础管理为目的,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天平和准绳。没有健全的制度体系,管理必然陷入混乱无序。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和生产力布局调整后,路局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运输生产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劳动组织的实际,结合新技术、新设备发展的要求,对各单位《站细》、《段细》等安全管理基本规章进行了修订完善。同时,结合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一些基础制度进行了完善,如:以安全逐级负责、领导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准确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情况为重点的安全信息管理制度;以有效解决运输安全问题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决策制度;以提升科技保安全水平为重点的安全技术装备修管用制度;以强化安全生产激励约束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制度;以严肃事故处理为重点的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等,有效强化了全局的安全基础,推动了安全管理的稳步前进。

2、以强化专业管理为目的,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规范安全标准既是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我段要把强化安全重点攻关作为进一步深入标准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通过开展重点攻关,对营业线施工安全、车辆防溜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不仅让专业部门的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要使技术作业标准管理、设备设施质量管理得到了全面强化。

3、以强化站段管理为目的,构建基层单位安全控制体系

站段是安全运输生产的基本组成单位,强化站段的自我管理,一方面是按照逐级负责的要求建立站段、车间、班组的安全防控机制,另一方面是按照岗位负责的要求建立现场作业人员自控、他控、互控工作机制。各基层单位要按照路局的要求完善安全交班、分析、预警和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建立自控型班组、标准化车间建设考评机制,通过深入开展岗位达标、自控型班组、标准化车间创建活动,提高站段对现场安全的自控能力。

三、规范安全行为,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

1、加强技术业务建设,提高职工标准作业的能力

掌握过硬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生产的能力,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岗前培训方面,认真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严把入口关,对新接收职工全部进行中专及以上专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在脱产集中强化培训方面,以职工专业技能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新知识的培训为重点,充分发挥职工教育培训基地作用,有效调度教学资源,积极开展远程网络、电化、案例和模型教学,提高了集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在日常教育方面,着力发挥各站段的主体作用,建立各工种“应知必会”题库,推行学分制、等级认证和职工业务素质“星级达标”考核,实施首席职工评比,并将学习质量、技能水平与岗位等级、收入分配相挂钩,增强了职工自觉学习的内动力。同时,党群组织也要有效切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提素”活动。党支部在安全屏障工程中,实施党员业务骨干一对一帮带活动;工会组织在职工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和学技练功、技术比武活动,有效提高了职工落实标准、把控安全的能力。

2、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职工行为习惯养成

切实选树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安全生产先进典型,不仅是安全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也是引领职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力量。要在主要工种中开展了安全竞赛活动,为一线职工展示才干搭建平台,为安全先进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通过以先进人物姓名命名工作法、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组织先进典型巡回报告等措施,使安全生产先进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在全局形成了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广大职工学习先进、赶超先进,认真落实“遵章守纪、标准作业”要求,不断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在推动安全运输生产的实践中共同打造了与安全理念相一致的行为文化。

四、突出以人为本思想,创造安全和谐的铁路运输环境

1、营造安全生产的舆论环境

注重发挥逐级管理主体的作用,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引导,形成浓厚氛围,是安全环境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我段要结合不同阶段安全工作重点,坚持在干部职工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的有关知识、政策、法规和要求;基层站段充分利用段报、段刊和其他宣传阵地,开展安全形势任务教育、安全责任意识教育,深入宣传路局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措施;一线车间、班组按照“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要求,建立安全立功台和反面典型曝光台,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中的动态信息。同时,为有效发挥局内新闻媒体在安全生产中的教育、引导、激励和监督作用,在段报开辟多个安全生产特色专栏,通过深度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把舆论引导的重点始终聚焦到推动安全的有序可控上,把职工群众的注意力引向确保运输生产安全上,在全局营造了人人关注安全、人人确保安全的舆论氛围。

2、建设充分展示文化内涵的职场环境

致力于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优美的环境让职工舒心愉悦地工作,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尤其是铁路企业大多生产作业场所分散、各单位生产设施和环境特点各不相同,更需要不断强化职场文化建设。我段要充分调动各单位的主动性,以基层单位职场文化建设地不断强化推动全局的整体提高。部分单位要以多种形式展示路局的安全理念和职工自己的岗位安全格言,提升职场环境的文化品味;或者以星级、优质标识等形式来标注设施设备的质量状态,通过硬件管理的受控状态体现文化内涵,让职工在作业中感受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强化企业文化 篇6

2016-06-28 10:20:56 来源: 作者:7天论文网 【大 中 小】 浏览:4次 评论:0条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81年由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z 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当中提出的,但其最早产生并实践是在日本。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实践的核心,推动着组织的发展,凭借着人本管理的理念成为企业致胜的法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沙因曾说“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核心竞争力”。20世纪80 年代之后,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传入中国,逐渐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企业经营思想、企业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风俗、精神风貌等。“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才就是企业之本”联想集团柳传志如是说。可见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涵盖六大板块,即: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总的来说,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主要可以通过人员招聘、培训以及绩效考核来体现,那么到底怎么有效地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融合起来呢?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诠释企业价值,重视招聘工作

公司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要什么样的员工,不要什么样的员工,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计划和政策又决定了企业要在当下招聘符合什么条件的员工,所以具体而言,在员工招聘过程中,面试官应该将企业文化和公司的用人标准有机结合,在诠释企业价值的前提下对应聘者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以此选择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而且实践证明只有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员工才能在公司内部得到长久的发展,如果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悖,那么员工就会和人力资源部门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同时由于员工的价值观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不一致,会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产生消极怠工、擅自离岗,甚至离职等现象,进而影响组织效率; 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企业文化的无所作为,又反过来使得企业的核心力量削弱,企业文化也成了一个假大空的东西。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进行招聘时不能再仅仅以面试者的个人表现和资历作为评判标准,一定要考察求职者的个人动机、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招聘过程中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从源头把关,重视员工招聘。

正如宝洁公司的价值观: “ 领导才能、主人翁精神、诚实正直、积极求胜、信任”,这构成了中国宝洁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而在宝洁集团校招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影响也体现得尤为明显,先是公司在宣讲会过程中进行的企业文化宣扬,其次是笔试阶段对企业文化的考察,最后是面试流程中对面试者关于企业价值观的提问,所有的这些招聘环节都保证了宝洁集团招到的人是认可并拥护宝洁文化的,这样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因此才有“我骄傲我是宝洁人”这样的说法。

二、结合企业精神,稳抓培训工作

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所具有的约束功能和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约束机制不谋而合,而两者能够相互融合之处就是员工培训。然而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员工培训一直是一个让人力资源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因为这项工作关系企业未来发展却又很难开展。培训的过程不仅是向员工展示企业特色文化、传递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是员工接受企业文化输入,快速了解企业的有效途径。于是很多管理者开始抱怨在员工培训上确实也花费了不少精力和物力,但就是看不到效果,最后也只得慢慢流于形式了,这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将企业文化和培训工作较好结合。员工培训是指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的,因为公司业务发展及培育人才的需要,采用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员工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活动。一般培训内容涵盖企业文化、员工基本素质、工作内容、业务技能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教育,现在的培训方式主要分为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和培训方式的多样化让培训工作变得复杂而难以控制,所以如果企业只是一味的对员工进行“ 洗脑教育” 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培训工作应该是使企业文化更深化的载体和落地的途径,适当的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培训工作中才能达成培训的目的。比如在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中就说明公司到底是硬汉文化还是赌注型文化? 是强文化还是弱文化? 是过程型文化还是结果型文化? 这些文化的诠释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认同和信任企业,从而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并提升对公司的忠诚度。松下电器就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下,把企业文化的导入作为培训的重点,1964 年松下在大阪建起了占地14.2 万平方米的大型培训基地,一年开支40 亿日元(占总销售额的0.1%),大规模的人员培训在提升松下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基础之上,又为松下集团的创新注入动力,使得企业的新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向世界市场。松下幸之助对企业文化的诠释是“松下电器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即:员工至上。这样完美的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培训中当然为松下电器的人才培训和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融入企业文化,完善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管理程序,制度是程序的保障,程序是制度的落实,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在符合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前提下考核员工业绩水平。企业常常将考核的结果与员工晋升、职位调动、薪资福利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在实现员工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达到组织预期的目标。麦格雷戈认为从管理的实践来看至少反映出一种心照不宣的信念,即: 认为激励人们去工作是一个“机械学的”问题,在相当的程度上,一个人被看作是一个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必须有外力的作用才能让他运动起来———激励他去工作。所以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公平的绩效考核标准来考核员工的业绩,激励他们更好的参与到日常工作中,因为绩效管理的标准无形之中就在引导员工产生相应的行为,例如在硬汉型文化的公司中,员工内部可能更倾向于相互竞争来获得自我认同; 而在赌注型文化的企业中,员工就需要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因为一个简单的决策,员工可能就需要等待若干年才能知道这一决策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收益。

企业文化在绩效考核方面主要是体现其引导和激励功能上。企业文化的牵引导功能可以使企业形成一种“ 文化定势”,能把全体员工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 激励功能主要是指通过建立一系列合理的激励体制,使得员工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例如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形成竞争意识,从而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便人力资源部门开展各项工作,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良好的绩效标准是能将科学的激励体系与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相结合的,而不是只一味强调工作效率而忽略了对员工的关爱,这样只会造成更多“富士康式”的悲剧。

河南省著名民营企业———胖东来商贸集团,就是以“ 公平、自由、快乐、博爱” 的企业文化而举国闻名的,其还被称为“零售界的海底捞”。轻松、自在、快乐的工作氛围让每一位胖东来人都更好的享受工作的乐趣,也做到了为每一位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当然因为零售行业的考核重点是在顾客满意度上,所以企业也根据其实际情况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严把关,如: 专门设立了“ 顾客投诉奖”,出台了《星级评定考核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企业文化中的负强化和正强化都有效的融入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层面,让企业的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同时也使得企业达到了每年50 多个亿的销售额。四、渗透企业之魂,培养礼仪礼节

麦格雷戈在其著作《企业的人事(性)方面》曾说过“今日美国在管理人力资源产业上若干令我们最为挠头的问题,可直接追溯到“权威是绝对必需的”这一设定,并追溯到从这一设定引申出来的控制人们行为的很不适合的企图”。

这说明了绝对的权威和完全的制度化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大问题,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教育才是更加有效而且人性化的手段。

关于文化礼仪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最初是由特伦斯·迪尔和艾伦·肯尼迪在他们的著作《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当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企业的日常惯例和常规活动可以向员工们表明企业所希望他们产生的行为模式。例如公司每年的年会、每月的部门汇报、每天的例行晨会、每次开展的员工素质拓展活动等等,都属于企业的礼节和礼仪。坦德姆公司每周五下午人人都要参加“啤酒联欢会”,这个仪式远远不止让员工在一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放松这样简单,而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让工作群体之间进行非正式的沟通和联络,更好的诠释企业“ 创造活动体会快乐”的理念。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才是更好的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也是能够更好强化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凝聚功能。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也变得愈加激烈,任何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在寻才、识才、留才和育才之上,这就强调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人才为公司服务的前提是他们认同并支持企业的企业文化,而文化作为组织的无形资产和精神支柱,又对员工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企业文化不是知识修养,而是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 不是利润,而是对待利润的心理; 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人生处世哲学; 不是企业管理活动,而是造成这种管理方式的原因。有效的将企业的文化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必定会给组织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强化企业文化 篇7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 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的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基本信念、风俗习惯和传统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员工们的共同信念与价值观, 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价值观的塑造激发员工使其有共同的价值观取向。

二、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 二者的联接点是人——这个企业中最大的财富。企业文化是人的观念层次上的一种群体价值观, 它渗透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也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生成、巩固与发展, 二者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

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的两个方面统一在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上, 毕竟一切企业行为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 但企业行为对人是有要求的, 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引进适合的员工和培育员工等途径来实现, 这一实现是一个内在的和外在的双重化过程, 而这正好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种企业行为的功能, 二者的结合和相互促进必会造就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去推动企业的发展。

三、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功能

1、人力资源管理导向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整个流程与企业文化都是息息相关的, 从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考核、晋升通道、任职资格体系、素质模型到战略规划, 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文化相关。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有导向功能, 主要表现在: (1) 在人力资源的招聘中, 要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用人标准结合起来。 (2) 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 要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 (3) 将企业文化的要求溶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 大部分企业在评价员工时, 以业绩指标为主。 (4) 在员工的薪酬系统上, 企业应真正建立起符合其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原则的薪酬系统。

2、人才吸引与保持功能

企业是否对人才有吸引力取决于它作为雇主的品牌形象 (报酬制度、个人发展空间、企业环境等) 是否能为人才所认同。企业作为一个雇主, 其品牌形象常常会以综合的形式把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昭示于众。企业文化通过提供各种诱因与贡献的相互平衡, 即“诱因引导与成就驱动”的平衡使人才认同来达到吸引人才、维系人才的作用。这是企业文化所特有的魅力, 通过这种魅力把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牢牢吸引并保持在自己的周围。

3、人力资源激励功能

人力资源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企业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对文化行为主体产生激发、动员、鼓动、推进作用, 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事实上, 企业文化不仅对员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力”, 而且还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优秀的企业文化, 常常可以使企业员工懂得自己所在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和自己作为企业一员的意义, 从而产生使命感与责任感。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激励功能具体宣泄激励。

4、人才培养功能

企业文化的人才培养功能是通过文化本身的行为约束功能和价值导向功能来实现的。首先, 企业文化的行为约束功能的人才培养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和企业伦理的作用。一方面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非常明显, 而且是硬性的,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而且, 企业中的规章制度反映了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共同利益和要求, 理所当然会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 企业伦理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员工都必须遵守, 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韧性约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员工。其次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也具有人才培养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心理, 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 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来实现, 从而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因为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 对企业成员个体和企业整体的价值观进行导向。

摘要:企业文化重在建设。文章通过分析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出在强化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更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2]李燕萍.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3]秦海金.浅谈我国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J].市场研究, 2004, (11) .转贴于中国.

强化企业文化 篇8

关键词:强化供电企业服务;供电企业服务;企业服务文化建设

具体的供电部门服务文化是指,全面赢得客户信心、客户满意。充分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为主要目标,具体的企业服务文化内容包括:一是,要全面形成服务性价值认知;二是,形成服务行为规范等。

一、我国供电企业部门进行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供电企业部门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具体包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需求、客户价值提高的总需求、供电企业部门全面持续发展的总需求、我国国家电网品牌的总需求等。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需求

当前经济不断发展,因此,各行各业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供电行业的不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总需求,供电企业部门服务文化建设和社会各界的发展有一定联系,是建立和谐美丽社会的重要依据。

(二)客户价值提高的总需求

供电企业部门加强供电服务文化建设是当前客户价值提高的总需求。我国供电企业部门给客户提供的价值资源所在表现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进行全方位的服务过程[1]。

(三)供电企业部门全面持续发展的总需求

伴随当前供电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供电企业部门由传统的生产型和垄断型以及计划型向现代的市场型和经营型、竞争型和服务型的方向发展。因此,供电部门进行全面转变的核心是,逐步提高供电企业部门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水准。目前社会发展给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具体挑战的表现为: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我国政府监管力度上升以及国人舆论监督效果提高等等。供电企业部门要想充分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要提升供电企业部门的工作,具体包括:一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提升发展空间;二是,利用文化的作用将员工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进而形成有效的供电部门文化服务理念[2]。

(四)我国国家电网的品牌总需求

国家电网的品牌要求,最基本的是提高供电企业部门的服务行为,进而提高社会的认可度,积极树立国家电网工作人员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全面打造良好的、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供电企业员工。

二、我国供电企业部门服务文化建设的情况分析

我国供电企业部门服务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包括:树立供电部门服务文化的作用、我国供电企业部门缺乏文化整体建设[3]。

(一)树立供电部门服务文化的作用

供电服务文化观念的形成,将教育宣传以及强势推进共同进行,双管齐下。供电企业部门对于提高供电企业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全面掌握,因此,供电企业部门的管理者要做好供电经营管理工作。

(二)我国供电企业部门缺乏文化整体建设

我国供电企业部门缺乏相应的服务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非常繁杂工程,供电部门的文化建设需要长期进行。虽然目前我国众多供电企业对于文化建设十分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将系统性以及整体性不足的情况严重暴露。

三、针对我国供电企业部门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我国供电企业部门建立服务文化的措施,要逐步的进行,同时,要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融入到供电服务文化的建设中,全面坚持一个定位、将两个目标逐步实现、履行三项基本原则、全面采取思想手段等。

(一)全面坚持一个定位

我国供电企业部门要以科学的发展为总目标,积极遵守国家的政策方针,全面建立和谐的供电关系,将国外先进技术以及服务理念进行有效吸收和借鉴,开拓进取,积极创新,完善思想,积极实践等,进而将我国供电行业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高[4]。

(二)将两个目标逐步实现

(1)要形成文化服务价值目标,利用供电文化服务建设,带领供电企业部门员工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充分满足供电企业部门员工的需求。(2)供电企业部门要逐步形成行为规范,利用供电服务文化的建设理念,使供电企业员工自觉形成行为规范。

(三)履行三项基本原则

(1)供电企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要逐步遵守诚信原则,重视供电企业部门的诚信建设;(2)供电企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要遵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社会企业的需求进行有效分析,同时,根据供电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文化服务活动;(3)供电企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要遵守持之以恒的态度,正确形成良好的企业服务文化。

(四)全面实行技术手段等

供电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充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充分将现代化作为媒介,将科学技术手段全面应用到供电部门的建设中,进而全面推动供电服务文化的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服务文化机制,全面建立有效的供电服务平台。

结束语:供电企业部门服务是提高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其基本的立足点以及出发点要以供电企业部门服务为主,把当前国家电网的服务文化作为国家电网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山版社[J],2013,13(33):99-103.

[2]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企业文化.北京:三联书社[J],2013,13(22):112-130.

[3]托马斯·彼得斯,小罗伯特·沃特曼.追求卓越.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J],2013,19(44):119-123.

[4]理忤德·帕斯片尔,安东尼·阿索斯.日本的管理艺术.北京:科宁技术出版社[J],1987

上一篇:英语口语培训总结下一篇:小学生周记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