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实验报告

2024-07-15

实验一 实验报告(通用8篇)

实验一 实验报告 篇1

实验名称:Winsock编程接口实验 实验类型: 验 证 型

一、实验目的

 掌握Winsock的启动和初始化;

 掌握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AdaptersInfo()等信息查询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设计

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能同时实现对多个域名的解析。比如在控制台输入:getip 对应的IP地址列表。

2、编写程序获取并输出本地主机的所有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MAC地址。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程序:

1、对相关域名进行解析,利用gethostbyname()完成解析,用到的结构体为:

struct hostent{ char FAR*

h_name;char FAR* FAR* h_aliases;short

h_addrtype;short

h_length;char FAR* FAR* h_addr_list;}

得到的IP地址列表由h_addr_list存储;

2、利用GetAdaptersInfo()函数获得本地主机的相关信息,通过IP_ADAPTER_INFO结构体返回所需信息。

IP_ADAPTER_INFO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_IP_ADAPTER_INFO {

struct _IP_ADAPTER_INFO* Next;

DWORD ComboIndex;

char AdapterName[MAX_ADAPTER_NAME_LENGTH + 4];

char Description[MAX_ADAPTER_DESCRIPTION_LENGTH + 4];

UINT AddressLength;

BYTE Address[MAX_ADAPTER_ADDRESS_LENGTH];

DWORD Index;

UINT Type;

UINT DhcpEnabled;

PIP_ADDR_STRING CurrentIpAddress;

IP_ADDR_STRING IpAddressList;

IP_ADDR_STRING GatewayList;

IP_ADDR_STRING DhcpServer;

BOOL HaveWins;

IP_ADDR_STRING PrimaryWinsServer;

IP_ADDR_STRING SecondaryWinsServer;

time_t LeaseObtained;

time_t LeaseExpires;

} IP_ADAPTER_INFO, *PIP_ADAPTER_INFO;

三、实验过程(包含实验结果)

1、分析题目,编写程序;

2、将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运行,输入题目给定的内容,完成题目要求; 结果如下:

第1题:

第2题:

四、讨论与分析

思考题:

1、Winsock初始化的作用:只有调用了WSAStartup()进行初始化之后,应用程 序才能调用其他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实现网络通信;

2、函数原型为:

DWORD GetAdaptersInfo(PIP_ADAPTER_INFO pAdapterInfo,//接受数据的缓冲区

PULONG pOutBufLen

// 数据的长度大小);

3、域名解析时出现域名对应多个IP,原因:该域名存在于多个服务器。

五、实验者自评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Winsock的启动和初始化以及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AdaptersInfo()等函数查询的使用,加深了以前对课本知识的认识程度。

六、附录:关键代码(给出适当注释,可读性高)

第1题代码:

////////////////////////////////////////////////// // GetAllIps.cpp文件

//#include “../common/InitSock.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pragma comment(lib, “WS2_32”)// 链接到WS2_32.lib //CInitSock initSock;// 初始化Winsock库

void main(){

char szMessage[256];// 取得本地主机名称

// 初始化

WSADATA wsaData;if(WSAStartup(MAKEWORD(2,2), &wsaData)!= 0){

exit(0);}

// 通过主机名得到地址信息

printf(“ Get IP::”);gets(szMessage);

// 获取主机信息

hostent *pHost = ::gethostbyname(szMessage);

// 打印出所有IP地址

in_addr addr;for(int i = 0;;i++){

char *p = pHost->h_addr_list[i];

if(p == NULL)

break;

memcpy(&addr.S_un.S_addr, p, pHost->h_length);

char *szIp = ::inet_ntoa(addr);

printf(“ 服务器 %s IP地址:%s n ”,szMessage, szIp);

printf(“服务器名字: %s n”,pHost->h_name);}

/////////////////////////// ::WSACleanup();

}

第2题代码:

// 获取并输出本地主机的所有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MAC地址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 “IPHLPAPI.lib”)

void main(){ // 定义变量

IP_ADAPTER_INFO *pAdapterInfo;ULONG ulOutBufLen;DWORD dwRetVal;PIP_ADAPTER_INFO pAdapter;

pAdapterInfo =(IP_ADAPTER_INFO *)malloc(sizeof(IP_ADAPTER_INFO));ulOutBufLen = sizeof(IP_ADAPTER_INFO);// 第一次获取适配器信息,得到ulOutBufLen的实际大小

if(GetAdaptersInfo(pAdapterInfo, &ulOutBufLen)!= ERROR_SUCCESS){

free(pAdapterInfo);

pAdapterInfo =(IP_ADAPTER_INFO *)malloc(ulOutBufLen);} // 第二次获取适配器信息,获得了pAdapterInfo信息

if(dwRetVal = GetAdaptersInfo(pAdapterInfo, &ulOutBufLen)!= ERROR_SUCCESS){

cout<<“GetAdapterInfo Error!”<

// 打印MAC地址信息、子网掩码以及网关

pAdapter = pAdapterInfo;while(pAdapter){

cout<<“MAC Address:

”;

for(int i=0;i

AddressLength;i++)

{

if(i ==(pAdapter->AddressLength-1))

{

cout<Address[i];

}

else

{

cout<Address[i]<<“-”;

}

}

cout<

cout<<“IP 地址:”<

IpAddressList.IpAddress.String<

cout<<“子网掩码 :”<

IpAddressList.IpMask.String<

cout<<“网关 :”<

IpAddressList.IpAddress.String<

cout<<“****************************************”<

pAdapter = pAdapter->Next;}

// 释放资源

if(pAdapterInfo){

free(pAdapterInfo);} cout<

实验一 实验报告 篇2

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实验在中学阶段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但相关的习题却出现不少, 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因理解不透彻, 产生困惑出错较多, 比如弱电解质醋酸与氨水混合导电性为什么会显著增强、为什么导电能力会有显著变化?两种强电解质溶液混合, 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混合, 导电能力为什么没有明显变化?稀释弱电解冰醋酸时为什么会出现导电性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呢?我在讲这一类问题时, 明显发现学生不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这些问题, 而且这块内容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中并没有出现较多的解释, 教学要求在高中阶段没有明确提出, 但所涉及的习题却比较多。我想能不能通过实验来对理论进行验证和解释呢?这不仅能解决学生对理论的正向理解, 而且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实现素质教育。正好我在讲这一节的理论知识的时候, 也有学生和我提出要实验的想法, 于是我对这一内容多加了一堂实验课。

在设计这一堂实验课的时候, 我通过三道习题引入:

1.用1mol/LCH3COOH进行导电性实验, 发现灯泡亮度很低, 用氨水进行导电生实验, 发现灯泡亮度同样很低, 但若将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进行导电生实验, 灯泡亮度显著增强。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2.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mL液体中, 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1盐酸

C.0.5mol·L-1醋酸

D.0.5mol·L-1NH4Cl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 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 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没溶解, 无电离。

(2) a、b、c三点处, 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

当我向学生了解这三道题的解题思路时, 发现学生对已经在课堂上处理的习题认识不深刻, 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透彻, 于是我设计了以下四组分组实验:

Ⅰ相同体积的1mol·L-1BaCl2与2mol·L-1Na Cl导电能力对比

Ⅱ相同体积的1mol·L-1HCl、1mol·L-1NH3·H2O、1mol·L-1CH3COOH、1mol·L-1Na OH、1mol·L-1Na Cl的导电能力对比

Ⅲ相同体积的1mol·L-1NH3·H2O、1mol·L-1CH3COOH混合前后的导电能力对比

Ⅳ相同体积的1mol·L-1HCl、1mol·L-1Na OH混合过程中的导电能力变化

学生实验结束后, 分组总结现象并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 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实验, 学生获得了理论教学无法感受到的最直接的认识, 亲身体会到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有关, 导电性变强与变弱, 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关, 知道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 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 离子浓度较小, 是其导电能力不强的本质原因等等。

学生实验结束后, 当我问及前面提到的三道习题时, 由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刻了, 所以上述习题自然迎刃而解, 随后我又展示了另一道试题, 让学生试着解决:

有一实验如图所示, 将20mL0.1mol·L-1Ba (OH) 2溶液置于烧杯中, 然后边慢慢加入0.1mol/L某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某酸溶液共25ml。加入酸溶液的体积V与电流强度I的I-V图如图所示。

(1) 此酸的化学式为:%H2SO4%%%%。

(2) 处于C点时溶液中导电的阳离子主要是:Ba2+。

(3) 处于F点时, 溶液中导电的阴离子主要是:SO42-。

(4) 烧杯中刚加入酸时, 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沉淀。

(5) 从A→E电流强度I变小的主要原因是:硫酸中和Ba (OH) 2溶液产生BaSO4沉淀;Ba2+与SO42-浓度降低。

这道试题难度较大, 综合性较强, 但是学生在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基础的指导下, 对于解这一类习题有了较好的认识, 能较顺利的完成这道题, 可见单一的理论与实验的完美结合在解实验习题中结出累累硕果。

实验报告(一) 篇3

摘 要:本文提出英语学习中的最大障碍是词汇理解、记忆和应用,合理利用“核心爆破英语”特色课程,解决英语学习的瓶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实现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提升。

关键词:词汇学习;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学习的整合;自主式学习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语言,是中学课程中的一门主要学科。我国目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与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英语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500个词汇和 400-500 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英语新课标在“目标描述”中对各个级别的课外阅读量也作了具体要求:八级要求为30万词以上。同时,课程改革英语新教材是以话题为主线的编写方式,不同的话题需要由不同的语言材料构成,因此词汇的重现率比较低,这样的安排不利于词汇记忆。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如果词汇记忆环节出问题,学生就会感到英语难学,逐渐失去信心。而 “核心爆破英语” 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的问题,从把词汇学习作为突破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词汇学习和学生理解、记忆的基本规律,从学习手段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学业成绩,我校研究决定开设由北京师范大学安博教育研究院研发的“爆破英语”这一实验课程,以探索和实践高效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实验过程和方法

北师大“核心爆破英语”课程是利用美国硅谷科学家历时十余年的研究成果——“记忆引擎”这一国际专利和智能化平台来驱动的全自动英语学习智能专家记忆跟踪系统。这项高科技技术已在全球申请了专利。“核心爆破英语”课程是国家“十五”重点教育课题的成果,由于其方法独特、效果显著被纳入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石家庄第一中学是秉承“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拥有勤奋好学的学生群体和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在校领导的支持和网络中心的帮助下,我校高一年级九班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

2.1学前:

进行学前测试并记录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习成绩稍差,对提高成绩有强烈需求的学生进行爆破英语实验。因此选定了高一(9)普通班的60名学生来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之前组织老师学习培训,学校最终决定由曹九珍、郭亚、李超、王忻瑜四位老师作为此次爆破英语的授课教师,并由张亮老师作为计算机管理支持。另外将授课时间定为一周两节课(周一和周五第八节课),每课时40分钟。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网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进度。

2.2过程:

在爆破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各位老师悉心管理,认真负责。在每一次的学习结束后都对综合学习效果及心理变化进行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优势,总结不足。再根据评估结果,做出调整方案,制定教学计划。(见表格1、2)

2.3数据分析:

在学习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前后的比较,发现所有学生的单词记忆都有所提高。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程度也不一样。爆破英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每位学生既不影响他人又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控制进度,充分体现了课程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来说,进步效果更明显,所以说爆破英语能够使学生摆脱学习成绩落后的状况。(见图1)

从必修第一册的学习效果图可以看出,通过爆破英语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整体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差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37.50上升到66.14,中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46.87上升到83.40,优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72.01上升到93.69。其中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成绩提高最明显。差等生提高幅度为11.21%,中等生提高幅度为10.24%,优等生提高幅度为8.89%。在实验课程的学习中,每一课时学生平均记忆的单词量为80个,这与之前学生的自主单词记忆相比较来看,增加了一倍左右。所以说词汇爆破对于学生掌握单词背诵,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的。(见图2)

从必修第二册的学习效果图可以看出,通过爆破英语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整体的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差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35.51上升到69.15,中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47.23上升到78.88,优等生的平均测试成绩由之前的63.08上升到90.55.其中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成绩提高最明显。差等生提高幅度为9.11%,中等生提高幅度为11.27%,优等生提高幅度为6.9%。在必修第二册的实验课程学习中,学生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样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爆破英语学习之后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重要的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词汇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2.4方法:

高一学生年龄特点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较差,因此学校安排了固定的教师进行管理,每次课程结束后都对学习效果进行测验,因材施教。另外,爆破英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动调整学习内容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爆破英语实验课程还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优化他们的学习方法,使每一位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验总结

3.1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实验课程,高一(9)班整体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并且通过爆破英语的学习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另外单词记忆牢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也被激发出来,学生变得乐学,善学,并且更加善于学习,这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对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已经可以脱离老师的指导,自主、自觉地进行词汇学习了,而且学习效果并不会受到影响。这就说明“爆破英语”课程是一个只要有电脑网络,就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

“爆破英语”高中课程,与学生在校学习的英语教材为基础,可以实现对学校学习的内容的补充和加强,利用计算机的智能化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优化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用这个课程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掌握三年课程的核心内容,而且学生可以在家学习,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家长也可以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分享学生学习的乐趣和进步的喜悦,增进亲子感情联系。

“爆破英语”课程是根据学生单词学习遗忘曲线图来开发记忆的培训课程,该课程的独到之处在于其学习过程由世界领先的人类记忆管理优化专家系统——记忆引擎来启动,从而达到人脑所不能达到的超常记忆效果。记忆引擎可以通过记忆物理的方法模拟和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确定最佳的复习时间点,通过最佳时间词汇复现将学生的记忆过程建立在 “记忆 - 遗忘 - 再记忆”之上,进而形成长期记忆,有效避免了“今天背,明天忘”的结果,将知识牢固地锁在大脑中。

3.2爆破英语的优点及不足

3.2.1爆破英语的优点

“核心爆破英语”在教学实践中易于操作,易于与本校特点融合,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形成适合本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校本特色。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爆破英语” 网络学习操作简单,快速增加词汇量的同时,确保以前学过的单词不被忘却从而形成终生记忆。对于教师而言, 我们可以自动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爆破英语”采用纯正的美语发音帮助教师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学生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系统自动激活篇章阅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掌握的词汇,系统还内置了词汇学习游戏,这些游戏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遵守词汇学习的客观规律,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核心爆破英语”注重学习的模仿性、直观性和启发式;内容生动活泼,方式灵活多样,能够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强化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该课程讲究适当监控,激励为主,宽于理解,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学生只需一两周就能记完一学期的词汇和短语,阅读理解能力也会有显著提高。

3.2.2爆破英语的不足

“爆破英语”课程为网络学习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的需求较高,如果网速不够,就会影响到学习网页的打开,所以为了学习效果,就必须保证网络的畅通。在学校开设爆破英语实验课,对学校的教学设备要求也很严格,对那些家庭条件不允许的学生来说有些不方便。另外,由于要面对计算机进行学习,对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们的视力有一些影响,因此必须要保证每学习一个课时就要放松休息。

这个实验课程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很实用,对于他们成绩的提高也最明显。而本身成绩不错的学生在词汇学习效率提升和进步幅度方面效果不太明显,课程该再多一些水平高的练习来帮助优等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余文森,《新课程系列专题报告提纲》[r]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03年1月。

[3]《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爆破英语学习导刊》第四版。

社工实验报告一 篇4

分析案例“别再加压了,好吗”。

案例中所呈现的问题是:文中主人公姜峰面临工作单位和家庭双重压力,由心理压力发展到严重的焦虑症,诱发身体疾病,丧失了对工作和家庭生活的信心。导致案主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

第一、工作环境的变化。主人公工作岗位的变化使主人公面临的社会压力增加了。

第二、缺乏家庭成员的关心和支持。外在环境变化的同时,家里不但没有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反而要求其为家庭作出更多的贡献,进一步增加了案主的生活压力。

第三、面对这两个方面的压力来,主人公调适能力低下,无法及时化解生活压力,反而忧心忡忡,从而演化成为严重的焦虑症,最后消极地逃避问题。

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精神分析的基本前提就是潜意识的存在。他说:“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理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潜意识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和本能冲动的替代物,其基本特征是非理性、非道德性、反社会性、无时间性和不可知性;而意识则是由潜意识过程衍生而来的,是心理的表层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稍纵即逝的心理现象;在潜意识和意识之间还有一层前意识状态。

案例中主人公姜峰自从当上公司经理后,任务繁重,得了焦虑症,总担心企业会被自己搞垮,整天忧心忡忡的,一方面担心有一天100多号职工都来向自己张口要饭吃怎么办,另一方面担心没有他的全力协助孩子会考不上大学,他对未来完全失去了信心。很明显,潜意识的存在,导致姜峰精神的混乱,整天忧心忡忡。

二 运用人格理论分析案例

弗洛伊德用人格结构理论来代替了早年的意识分层说。他认为人格有三个主要系统所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互相制约。本我是生物的我,它总是想冲破一切障碍获得满足,从而获得生存空间;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人格部分,如:婴儿饥饿时就会哭泣;它根据享乐原则行事,属潜意识层面。超我则是社会化了的我,对本我的破坏性冲动起制约作用,它根据道德原则行事。而自我则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平衡作用,调和内部生物本能与外部现实环境,满足需要;它根据现实原则行事,是理性的我。弗洛伊德指出,一个健康的人格应是这三部分的平衡。本我太弱,会没有了生存愿望;超我太强大,也会出现精神疾病。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中,本能是最根本的推动因素,是个体释放心理能的生物力量。他认为本能主要是由自我保存的本能和性本能。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发展需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崇拜期、潜伏期、生殖期。在五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和作用,而且在阶段过渡的过程中人会产生焦虑,如果不能克服这些焦虑,则这些焦虑可能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六岁之前已经大致发展完成,以后的发展主要是加强这些基本结构。因此,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对于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中,案主姜峰,在本我获得满足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超我,但是自我没能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平衡作用,调和内部生物本能与外部现实环境,满足需要。由此看来,超我的实现,并非都意味着是好事,过分的超我就会使人产生精神疾病。姜峰即是过大的压力,导致精神的紊乱,以致不能理性的行事,在单位,他坐立不安地惦记着家里;在家里,他辗转反侧地想单位的事。他妻子呢,不但不替他着想,还常常奚落他。他终于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犯起来不是前心疼,就是后背酸,要不就是肝区压痛,甚至一连几天胃胀腹泻。医生下了一串打问号的诊断,说难以确诊。迫于无奈,姜峰只好双卸任了,把企业交还给上级,把独生子推给了老婆。

运用认知理论分析案例

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由于文化、知识水平及周围环境背景的差异,人们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例如:同样的一所医院,小孩可能依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把它看成是一个“可怕的场所”,不小心就会被打针;一般人会看成是“救死扶伤”之地、可帮其“减轻痛苦”;而有些老年人则可能把医院看成是“进入坟墓之门”。所以,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在案例“别再加压了,好吗”中,案主姜峰显然是认知能力不够强,对于自己的升任,并不意味着将辅导儿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妻子,生活是两个人的事情,即便任务繁重,但是仍可以与妻子协调好,而不是直接推卸掉自己的责任。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需要的是父母双亲的庇护才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认知疗法”强调,一个人的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因此,行为矫正疗法不如认知疗法。”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认知疗法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认知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和由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观念来纠正本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或行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所以说案主姜峰应该理性的认清自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才不好导致精神的紊乱。

运用系统理论分析案例

系统理论是在社会学领域的功能主义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系统论的主要概念有:(1)系统,即一个由发挥着各种功能的、相互依赖的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又可以分为:封闭系统,即不与外界发生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即与外界进行交换的系统。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要大于系统之间的交换。(2)输入,即能量被允许穿过边界进入系统内部。(3)生产能力,即能量在系统内部如何被使用。(4)输出,即能量穿过系统边界进入环境之中。(5)反馈,即系统对环境的输出会以信息或能量的形式反馈给系统。(6)熵,即系统使自身的能量保持下去的倾向。

系统论把人与其生活环境也看成是一个系统。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他所面对的工作对象也是处在某种生活环境,即:特定的系统之中,社会工作者要想对其工作对象进行治疗就必须关注他所生活的系统环境。一般而言,下列三种系统对于个人来说是有益的:

(1)非正式的或者自然的系统,例如:家庭、朋友;(2)正式系统,例如:社区群体、贸易联合会;(3)社会系统,例如:医院、学校。

但是,行为有问题的人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些系统,这是因为:第一、这些人的生活中可能不存在这些系统,例如:一个人可能没有什么亲戚朋友;第二、人们不了解或者不想使用这些系统,例如:一个受到父母虐待的儿童不知道到哪里寻求帮助,或者害怕向警察救助;第三、这些系统可能会给这些人带来新的麻烦;第四、这些系统可能会与其他的系统相互冲突。

从案例中不难看出,案主姜峰不能够很好地协调好家庭与事业这两个系统,环境的因素导致问题产生了分歧。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需关注私人事务与公共事务之间的关系,因为个人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所以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

(1)帮助人们使用和改善他们自身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学习与家人相处的技巧;

(2)在个人与资源系统之间建立联系,例如:帮助一个残疾人进入社区生活中心,并且使他不至于因为自身的残疾而受到嘲笑或歧视;

(3)改进个人与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例如:帮助一位因性别歧视而丧失工作机会的人获得合法权益;

(4)改进资源系统内部人们之间的互动,例如:家庭成员之间,工作单位内部同事之间;

(5)帮助发展和改进社会政策,例如:通过努力促使国家对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歧视问题进行立法;

(6)给予实际的帮助;

实验一 实验报告 篇5

1 试剂及仪器

1.1 使用试剂

1.1.1 抗HIV-1标准物质 (购自康彻思坦生物公司) 。

1.1.2 艾滋病抗体检测试剂 (由市疾控中心提供) 。

1.1.3 人源血清 (由我实验室收集自制) 。

1.2 使用仪器

生物安全柜:HR40-ⅡA2, 酶标仪:SM-3, 恒温箱:HH300, 洗板机:ZMX99813, 微量移液器:HT26001。

2 方法

2.1 实验方法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09) 版》要求的方法。

2.2 操作步骤

2.2.1 实验数据检测

2.2.1. 1 抗HIV-1标准物质稀释:

吸取抗HIV-1标准物质50μL, 加入人源血清50μL中 (此时稀释度为1∶2) , 再吸取稀释后的血清50μL, 加入人源血清50μL中, 依上述方法连续作1∶4、1∶8、1∶16、1∶32, 4个稀释度, 共计5个稀释度抗HIV-1标准物质稀释液。

2.2.1. 2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稀释度液体OD值, 见表1。

2.2.1. 3

选取OD值为0.523, 稀释度为1∶8的抗HIV-1标准物质稀释浓度为本次实验稀释浓度, 分5批次 (用时5 d, 每天1次) , 每次4孔, 用酶联免疫法 (方法同2.1) 检测得20个OD值。见表2。

2.2.1. 4 统计各OD值, 建立质控图参数:

根据检测所得数据, 计算 (代表本次20个质控血清的S/CO值的均值) , s值 (是描述测量值与平均值之间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 简称标准差) , CV值 (是反映各次S/CO值相对于均值离散程度的一个指标, 即变异系数, CV值应<0.2)

计算得:靶值OD值=0.562, =2.443 s=0.067 CV=0.119 (CV<0.2) 。

建立质控框架:根据上述计算所得参数建立质控图框架, 从而可以绘制控图。

2.2.1. 5 绘制质控图

质控图是把检测数据与已确定的 (计算出的) “控制限”进行比较的图, 首先将±2s和±3s分别作为第21次起每次所测数据的4个控制限 (即从第21次检测数据起, 每次所测得的X值如果大于+3s, 或小于-3s, 即视为失控;如果处于±2s与±3s之间, 即视为告警值, 需作出告警分析;如果处于±2s范围之内, 则视为在控) 。然后, 根据所测数值与控制限的关系 (即与质控框架的关系) , 绘制后即得质控图。

从第21次起, 分3批次, 每次1孔 (用时3 d, 每天1孔) , 检测序号为1号、2号、3号的3个OD值 (方法同2.2.1.3) , 依次为:1号、0.535 (2014-08-18) 、2号、0.565 (2014-08-19) 、3号、0.552 (2014-08-20) 。

将3个结果依次录入该质控表中, 检验进入表中3点的质控状态是否受控, 见表3。

绘制的质控图见图1。

3 结果

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09) 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 本次自查的3个质控点均在受控范围内, 无告警、失控、漂移等出现。

4 讨论

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有20余年, 随着感染者的不断增加, 感染人群的变化和临床患者也在日益增多, 艾滋病患者的分布也有由原来的以大中城市为主, 逐渐发展为向小型城镇蔓延的趋势, 艾滋病检测工作量也因此在逐渐加大。在这种情况下, 艾滋病的初筛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左云县以矿产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著称, 而且开采条件良好, 加之便利的交通, 形成得天独厚的优势。县政府更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大力发展我县域的煤矿经济, 因此外来务工人员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 我县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量也在加大, 我疾控中心实验室的艾滋病初筛工作也变得更为重要。

由于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 常引起人们的恐慌情绪;尤其是有艾滋病接触史的高危人群, 身体一有异常, 就急忙去大中城市的医院就诊, 造成大中城市医院的患者拥挤现象, 加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问诊的困难。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作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的前沿哨所, 担负着对我县自愿咨询者、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吸毒人员、部分在押人员的艾滋病抗体初筛工作, 这就要求实验室人员一定要注意自身能力培养,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与实践煅练, 做到业务精良, 精益求精, 使我县人民不用再舍近求远, 使他们有信心在本地进行艾滋病咨询和初筛工作。

本次实验室自查合格, 证明我实验室有能力完成好国家委托的艾滋病筛查任务。但在此次自查中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忙乱, 情绪紧张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努力提高。

艾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我实验室一定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 努力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尽最大责任, 为我市、我省乃至全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目的 通过对质控品的检测与分析, 了解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该项技术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水平, 促进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规范化, 确保艾滋病检测工作的质量。方法 依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09) 版》的要求, 对质控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本次实验数据在控。结论 本次实验室自查合格。

从实验学化学(一) 篇6

1.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A. 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 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 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 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2. 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

A. 用水鉴别乙醇、甲苯和溴苯

B. 用燃烧法鉴别乙醇、苯和四氯化碳

C. 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

D.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环已烯和环已烷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 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1的Na2CO3溶液

D. 金属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4. 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①将水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尾气用碱液吸收 ③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金属钠或钾要放回原瓶 ④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然后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⑤干冰可用于钠、镁等金属的灭火

A. ①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5. 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6. 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

B. 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1+S2-=Ag2S↓+2C1-

C. 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

D.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3-+Ca2++2OH-=CaCO3↓+CO32-+2H2O

C++ 实验一总结报告 篇7

实验一 VC++ 6.0开发环境应用入门 1.实验结果:

2.实验结果分析:

该程序是利用C++输出两句话,练习输出格式。实验二 C++简单程序设计

1.实验结果:

2.实验结果分析:

求一个图形的面积要先判断是哪一种图形,用switch语句就可以解决,再利用公式即可。如输入1为圆形,再输入边长3,利用面积公式,它的面积就是28.2744。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果分析:

复习i++与++i的运用。i++在当前语句时,此时i的值是没有变化的,直到此句执行结束,i的值才会+1;++i在当前语句执行之前时,i的值就已经+1。实验三 函数的应用

1.实验结果:

2.实验结果分析:

函数的递归作用,先声明定义一个函数,输入形参n的值,然后进行比较,小于3的直接返回1;大于3的就继续递归,直到得到的形参值小于3,返回1为止。从程序结果得知,返回n个1就最终递归返回n。

3.编写一个函数把华氏温度转换为摄氏温度,转换公式为:C =(F-32)* 5/9。

4.使用系统函数pow(x,y)计算x的值,注意包含头文件math.h

程序:

y

实验总结:

1.基本掌握如何操作C++的界面,包括运行,编译,调试等过程;

2.学会编写简单的C++程序,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变量和常量的应用,运算符与表达式的应用;

3.学会使用VC++6.0开发环境中的debug调试功能:单步执行、设置断点、观察变量值;熟练使用F10,F11,shift+F11,ctrl+F10等快捷键的使用。

4.基本掌握函数的运用,并对C语言的复习与运用,认识了C++与C语言的异同。

实验报告

实验四 C++程序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的作用域、生存期和可见性;

2.学习类的静态成员的使用;

3.学习多文件结构在C++程序中的使用;

二、实验任务

1.运行下面的程序,观察变量x、y的值。

#include

cout << “Step into fn1()...” << endl;

using namespace std;

fn1();

void fn1();

cout << “Back in main” << endl;

int x = 1, y = 2;

cout << “x = ” << x << endl;

int main()

cout << “y = ” << y << endl;

{

return 0;

cout << “Begin...” << endl;

}

cout << “x = ” << x << endl;

void fn1()

cout << “y = ” << y << endl;

{

cout << “Evaluate x and y in int y = 200;main()...” << endl;

cout << “x = ” << x << endl;

int x = 10, y = 20;

cout << “y = ” << y << endl;

cout << “x = ” << x << endl;

}

cout << “y = ” << y << endl;

2.实现客户机(CLIENT)类。声明字符型静态数据成员ServerName,保存其服务器名称;整型静态数据成员ClientNum,记录已定义的客户数量;定义静态函数ChangeServerName()改变服务器名称。在头文件client.h中声明类和实现类,在文件client.cpp中测试这个类,观察相应的成员变量取值的变化情况。

程序:

//实现客户机(CLIENT)类。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Client { private: static char SeverName[10];static int Clientnum;public: Client(){

cout<<“Client构造函数被调用”<

Clientnum++;}

~Client(){

cout<<“Client析构函数被调用”<

Clientnum--;} static void ChangeServername(){

cout<<“请输入服务器的名字:”<

cin>>SeverName;

} void show();};int Client::Clientnum=0;char Client::SeverName[10]=“abcd”;//Client.cpp void Client::show(){

实验五 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一、实验目的 cout<<“该用户机的服务器端名字是:”<

//Client.exe void main(){ Client::ChangeServername();Client a;a.show();Client::ChangeServername();Client b;b.show();Client::ChangeServername();Client c;c.show();} 1.学习使用数组数据对象;

2.学习字符串数据的组织和处理;

3.学习标准C++库的使用;

4.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

5.练习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的内容;

6.练习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实现动态数组,并体会指针在其中的作用;

7.分别使用字符数组和标准C++库练习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编写并测试3×3矩阵转置函数,使用数组保存3×3矩阵。

程序:

#include cout<<“该矩阵的转置为:#include ”<

for(i=0;i<3;i++)cout<<“请输入一个3*3的矩

cout<

cout<

for(j=0;j<3;j++)}

cin>>a[i][j];2.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生成动态数组来重新完成上题,使用指针实现函数的功能。

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int i,j,t;

cout<<“请输入一个矩阵元素个数n*n=”;

cin>>t;

int *p=new int[t];

cout<

for(i=0;i

cin>>p[i];

cout<<“该矩阵的转置为:”<

for(j=0;j

{

for(i=0;i

{

cout<

i=i+sqrt(t);

}

cout<

} }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要求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不要使用系统函数。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int i,j;

char a[20],b[10];

cout<<“请输入一个不大于10个字符的字符串:”<

cin>>a;

cout<<“请再输入一个不大于10个字符的字符串:”<

cin>>b;

for(i=0;i<10;i++)

if(a[i]==')

{

j=i;

break;

}

for(i=0;i<10;i++)

{

a[i+j]=b[i];

if(b[i]==')

break;

}

cout<<“两字符串的连接得:”<

cout<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char a[20],b[10];cout<<“请输入一个不大于10个字符的字符串:”<

cin>>a;cout<<“请再输入一个不大于10个字符的字符串:”<

cin>>b;cout<<“两字符串的连接得:”<

5.声明一个Employee类,其中包括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以及change_name()和display()等函数。display()显示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change_name()改变对象的姓名属性,实现并测试这个类。

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class employee { protected: char name[10];// 姓名

char street[20];// 街道地址

char city[10];// 市

char prov[10];// 省

char post[7];// 邮政编码

int no;// 记录序号 public: employee(char [],char [],char [],char [],char [],int);void change_name();void display();};employee::employee(char n[],char s[],char c[],char p1[],char p2[],int num){ strcpy(name,n);strcpy(street,s);strcpy(city,c);strcpy(prov,p1);strcpy(post,p2);no=num;} void employee::change_name(){ char n[20];cout<<“记录”<>n;cout<obj2.display();obj2.change_name();obj2.display();}

6.声明包含5个元素的对象数组,每个元素都是Employee类型的对象。

//声明包含5个元素的对象数组,每个元素都是Employee类型的对象。#include #include class Employee { protected: int Math;// 数学

int Chinese;// 语文

int English;// 英语

int Sport;// 体育

int Num;// 序号 public: void N(int n){Num=n;} void M(int m){Math=m;} void C(int c){Chinese=c;} void E(int e){English=e;} void S(int s){Sport=s;} void display(){cout<<“输出序号”<>j;for(i=0;i

cout<<“请依次输入序号、数学、语文、英语和体育成绩:”<

cin>>n>>m>>c>>e>>s;

date[i].N(n);

date[i].M(m);

date[i].C(c);

date[i].E(e);

date[i].S(s);} for(i=0;i

date[i].display();}

实验六 类与对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类的声明和使用。

2.掌握类的声明和对象的声明。

3.复习具有不同访问属性的成员的访问方式。

4.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执行过程。

5.学习类的组合使用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声明一个CPU类,包含等级(rank)、频率(frequency)、电压(voltage)等属性,其中,rank为字符型,其值可以为P1、P2等;frequency为单位是MHz的整型数;voltage为浮点型的电压值。

公有成员函数包括:GetRank()、GetFrequency()、GetVoltage()用来获取等级、频率、电压的值;SetRank、SetFrequency、SetVoltage用来设置等级、频率、电压的值;run、stop中run里面要求输出“CPU开始运行!”;stop里面要求输出“CPU停止运行!”。

构造函数里面需要输出“构造一个CPU”,析构函数里面需要输出“析构一个CPU”。观察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调用顺序。

程序://声明一个CPU类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enum CPU_Rank {p1=1,p2,p3,p4,p5,p6,p7};class CPU { private: CPU_Rank rank;int freauency;float voltage;public: CPU(CPU_Rank r, int f,float v){ rank=r;

freauency=f;

voltage=v;

cout<<“构造一个CPU!”<

单片机实验报告一 篇8

学生姓名:曾华兆

学号:

6110116078 专业班级:

电子163班

实验类型:⃞验证 ⃞综合 ⃞设计⃞创新 实验日期:

2018.4.17

实验成绩:

实验一 单片机软件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51单片机keil软件集成开发环境,能够使用汇编语言编写应用程序。

(二)设计要求

熟悉51单片机的keil软件集成开发环境,使用汇编语言编写“1+2+3+„+100”的程序。

(三)实验原理

KeilC51软件使用

在KeilC51集成开发环境下,建立一个工程并编辑源程序,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下各种菜单、命令的使用。

(四)实验设备

电脑(软件:Keil uVision5)

(五)实验结果

(六)结果讨论与心得体会

第一次使用Keil C51软件,初步了解了软件:Keil uVision5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了Keil软件中程序的编辑,新工程的建立运行,初步对单片机实验进行了了解,加强了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七)附录:实验源代码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50H

MAIN:MOV R3,#00H

MOV R4,#00H

MOV R5,#01H MOV R7,#64H MOV A,#00H CLR C

LOOP:MOV A,R3

ADD A,R5

MOV R3,A MOV A,R4 ADDC A,#00H MOV R4,A INC R5 DJNZ R7,LOOP MOV 50H,R3 MOV 51H,R4 SJMP $

上一篇:初中夏洛的网读后感下一篇:让关爱的阳光洒满心灵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