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点线的游戏-教学教案_[教案]

2024-09-04

美术教案-点线的游戏-教学教案_[教案](通用15篇)

美术教案-点线的游戏-教学教案_[教案] 篇1

?教案名称:美术教案,点线的游戏,教学教案 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美术教案 点线的游戏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素描的基础语言——点线的变化及其组合。

2、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意识,并运用多中形态的点对画面进行装饰。

3、通过绘画训练,激发学生的想像,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想像,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想像,运用多中不同的线有选择地对点进行连线,并适当运用不同形状的点进行装饰。

[教学用具] 挂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我们以前学习过了点和线的种类,首先请同学们说说有哪些点。(有沙粒点、雨点、虫虫点、水珠点、葡萄点、粗点、细点、长点、短点、方点、圆点等等)

2、再请同学们说说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线条,并请学生上黑板画出来。(二)寻入新课

1、大家都喜欢玩游戏,因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感到快乐,可以产生许多新的体验。

2、玩游戏有一定的规则的,违反规则就要被提出局,就回享受不到那么快乐了,因此要享受快乐,就必须严格遵守游戏规则。

(三)讲授新知:告诉学生今天做点线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认真听老师讲,开动脑筋,并大胆、细心地去做。

1、点中心点 , 现在把纸和笔准备好,我们开始做点的游戏。第一步要求在画纸的中心点上一个点。问学生懂得什么叫中心点吗,就是离上边和下边一样远、离左边和右边一样远的一个点。, 注意只能用眼睛观察,凭感觉,不能用手量,更不能用尺子量。目的就是要锻炼同学们眼睛的准确性。我先做一遍,大家要看

明白。确定的时候,一定要看看上下左右,不能上来就随便一点,那不一定是画面的中心。好你们来试试。(学生在画纸上找中心点,并点上), 点的还不错,稍微偏一点也没关系,不可能头一次都能点得非常准的,以后训练多了自然就会越来越准。, 大家看,这个中心点就把画面分成了上下左右四个小方块。接下来用刚才的方法点出这四个方块各自的中心点。(学生点出四个方块各自的中心点), 要大胆、细心,有时候凭感觉就能找到。, 通过以上几点,就把画面分成出了十六个小格,我们再把这十六个小方格的中心都点出来。(学生继续点中心点,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四)根据想像连线 , 现在纸上出现了21个点。我们现在可以用各种线条把它们连起来,就可以出现非常有意思的画。但是连的时候不要随便连,关键是一定要有想像。想办法把这21个点尽量用上,让画面充满些。你们看这些点像什么东西,(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想像), 同学们的想像力很好,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画。看一看他们在运用点线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学生观看后,回答。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画中心线的运用情况,如种类、长短、粗细、疏密等),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像,运用多种不同的线有选

择地对点进行连线。(学生继续点中心点,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大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再经过联想就把一副副画画出来了,这样就轻而易举地学会了画画的方法了。

(三)用点装饰 , 大家能通过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美好的想法勾画出来了,有的同学画得很细致,有的同学概括得很好,我们开始感觉到画画真有趣。大家注意游戏还未结束,现在继续进行。, 其实,除了这些常见的点,你还可以创造出自己的点,比如三角点、五星点等。如果把这些点用到你的画中,你的画一定是非常有趣的。试试看,你一定能画出许多独特的点来的。(学生继续点中心点,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五)小结

关于性状遗传教学的教案 篇2

1. 知识目标

①简述基因和性状的关系;②区别基因和等位基因;③区别基因型和表现型;④区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⑤区别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⑥说出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⑦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2. 能力目标

①运用图解方法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和规律,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同亲子之间在遗传学上的因果关系,养成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世界的基本观点。拒绝迷信,崇尚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等位基因等概念;②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③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2.难点

①等位基因分离随不同的配子传递给下一代 ②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前面学习的概念,基因、性状、基因型、表现型、显隐性基因、显隐性性状等概念还是有一定的生疏。需要加强对这些概念的区别来获得学习预测亲代和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基础。要从宏观的“性状”表现中让学生了解到微观的“基因”在其遗传中所起的作用,并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内容,这对于以感性思维为主,而理性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来引导。

四、设计思路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涉及的生物学概念较多,是本章教学难点之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等位基因之间、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配子在遗传中的作用,最后能够运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第二课时先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引导学生明确并加强要求掌握的概念,接下来通过探究活动,设立问题情景,学生在探究活动的思考中掌握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

五、教学简要过程

1.知识点的梳理

同学们阅读屏幕上的知识梳理,思考后对知识梳理进行补充。明确哪些概念需要掌握,并加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师生互动:同学回答,其他同学纠错,师生总结(6分钟)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控制生物体的( )

(2)若成对的基因是不同的基因,称为( )基因。如A和a。

(3)在等位基因中能得到表现的基因叫 ( )基因,它控制的性状为( ),而作用被掩盖的基因为( )基因,它控制的性状为( )。

(4)基因型和表现型

有耳垂和无耳垂属于( )型。基因组成,如AA或Aa或aa叫( )型。

(5)体细胞中染色体( ){填“成对”或者“成单”}存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目( ) {填“加倍”或者“减半”} 。

2.有关配子的计算问题

学会人体产生配子的概率问题的计算,通过1个相关问题的设置,来巩固提高同学对这部分的知识点的掌握。提问学生,发现不足,其他学生纠错。(4分钟)

3.探究单双眼皮的遗传是否有一定规律性

通过同学们汇报自己以及父母亲有单眼皮或有双眼皮的现象,同学会汇报出好几种可能的表现型。当有同学汇报出父母亲有双眼皮,而自己有单眼皮时,提出双眼皮基因可能是隐性基因吗?然后再预测双眼皮的父母亲的基因型,最后师生一起书写出遗传图解。写完遗传图解后让学生自己上台到黑板写出另一种表现型的遗传图解,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来纠正。目的在于提高同学对遗传的理解以及遗传图解书写的注意事项(要求比初中适当提升),(时间12到15分钟)

4.应用以及能力提升

非洲白化病人遭到迫害,目的在于引导同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提高同学们生物科学素养。 有关白化病的计算题目,目的在于加强同学们对于“预测亲代和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训练。(时间10到13分钟)

(1)应用。例题1:白化病( 白化病和表现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设A基因控制表现正常, a基因控制白化病)该题中基因型AA、 Aa 、 aa的表现型分别是:( )( )( )。如果父母亲都为白化病,则其子女的表现型为( )

(2)能力提升。例题2:有对夫妇表现正常,但是该夫妇各自的母亲都是白化病(aa)。

①该夫妇的基因型是( )和( )?②现在请问他们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③很幸运他们生下一个表现正常(没白化病)的孩子,请问该孩子是AA的概率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1)概念(基因 性状 基因型 表现型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2)配子的形成

奇妙的点线面组合教案 篇3

——奇妙的点线面组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使同学们体验生活中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2.知识目标:

对点、线、面有初步的认识,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3.能力目标:

运用基本造型要素,采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进行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面构成的构成方法及平面构成在生活中的体现。教学难点:基本形的设计及排列。

三、教具准备:图例、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彩色纸、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发现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课题。(通过欣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展播】 展播内容:两幅奇妙的图片。

【教师活动】讲述展播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在这两幅图片中,你能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观察、探究、议论。

【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由这种点、线、面组合的奇特、美妙的图形很多,那怎样才能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奇妙的图案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引入新课)

(二)、新授: 1.认识点、线、面。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说出自己对点线面有哪些认识。【教师小结】

点:是相对细小的形象,细小是相对周围环境而言。点可从形状、大小、颜色等分成不同的种类,越小的点,点的感觉越强,距离越近,相反就越弱、越远。

线:分为直线、曲线、折线、斜线。自然界中的面和体都由线来表现,如:树枝、灯柱、电话线等。

面:在生活中具有一定面积(通过对比)的形被看成面。如:大海、沙滩、草地等。2.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

【教师提问】用点线面三要素组合平面构成图有哪些基本方法? 【学生活动】

活动一:分四人一个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基本形进行拼贴,看能拼出哪些图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感知、了解这些构成方法。)活动二:将小组拼贴的成果上台展示。【教师活动】总结归纳这些方法。(展示课件)【教师提问】判断下列图片是采用的哪些构成方法?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图一是采用翻转的构成方法,图二采用了重复、翻转等方法,还进行了基本形大小的变化。【教师活动】结合课件补充挖补的构成方法。

3.点、线、面的组合在生活中的表现:(结合课件图例欣赏)【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欣赏图片(让学生体会点线面在生活中的应用)①衣纹或布料上的图案; ②地板砖图案; ③各种包装图案; ④灯具造型; ⑤标志图案

【学生活动】欣赏、观察图片。4.制作步骤:

【教师活动】课件演示每个步骤 ①、设计基本形: ②、选择构成方法; ③、组合基本形; ④、装饰、调整整张图形。

(三)作业:(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制作一幅简单的平面构成图。

要求:①、选择简单的图形作为基本形;

②、基本形重组时注意形与形的疏密关系; ③、构成图象美观、有创意。

(四)课堂小结

儿童点线面认识教案 篇4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点线面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讲授使学生认识点线面

(能力目标)学生能利用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构成美的画面

(情感目标)认识点线面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 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大树和小草。

(师)黑板上的树和草口渴了,我们能为它们下点雨吗?

很好,小树小草正向你道谢呢。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只

是添加了一些小竖点就使画面上出现了一场雨。看来这个点的作用还不小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动物我们来看看它的身上有什么样的点好不好?(展示斑点狗图片,从中发现豆点、水滴点、椭圆点)

小狗很可爱,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凶猛一点的它们是什么样的。(云朵点、圈点)演示介绍各种点-沙子点、星星点、波纹点、圈点、米字点

下面我们再来看另外的两种动物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种动物身上的特点(都有黑白条纹)这个和刚才我们看到的点一样吗?这叫线条,有的线条是直的,而有的线条是弯曲的。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什么样的线条呢?老师出示一组图片你试着把你看到的线条画下来,比比看谁画的多

直线,(横线、竖线、斜线、网状线)曲线、(锯齿线、弧线、波浪线、蜗牛线、螺旋线、回形线)虚线轻 轻松松画出的线象散步(画例)急促滑动的线象跑步象溜冰(画例)一起一浮的线象波浪(画例)

旋转的线象蜗牛的壳(画例)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线条,大家太棒了。的确生活中的线条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笔直的,有的是弯曲的。有的是粗的,有的是细的。还有的给我们的感觉是柔软的,而有的是坚硬的。

今天老师不止给大家带来了点和线还有一位朋友,它就是面。其实面就是点的括大化。点与面是比较而形成的,同样一个点,如果布满整个或大面积的平面,它就是面了,如果在一个平面中多次出现,就可以理解为点;

点线和面我们都认识了,让我们用它们组成漂亮的画面好不好? 其实用点线面装饰出来的画面很漂亮,大家想不想看看啊。(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从两边分别对折,得到四个小长方形,四个小长方形分别构成四幅画面按自己的意愿装饰画面。要求四幅各不相同)

板书

点:沙子点 水滴点 星星点 竖线点 波纹点 豆点 圈点 云朵点 米字点 线:直线:横线 竖线 斜线 虚线 网状线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2)了解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3)会根据定理和公理进行简单的线面关系的推理和证明,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体积或面积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空间事物的观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2)通过对空间图形的描述和理解,体验由图形归纳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图形归纳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2)又实际空间物体联想空间线面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空间中线面平行和垂直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2、教学难点:线面平行和垂直关系判定和性质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提问: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如何来证明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

【新课讲授】

根据空间具体事物,能够抽象地画出它的直观图形,并通过定理和公理进行推理证明是立体几何的基本问题之一.如何正确理解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能够通过定理和公理判断和推理证明平行和垂直关系是解决这个基本问题的途径。

1、高考数学(文科)考试说明的了解

2、针对性训练及讲解:

题组一:(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1)、已知两条不同直线l1和l2及平面a,则直线l1//l2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l1//a且l2//a B.l1⊥a且l2⊥a C.l1//a且l2a D.l//a且la

12(2)、已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m,则;

②若m,n,m//,n//,则//; ③如果m,n,m,n是异面直线,那么n与相交; ④若m,n//m,且n,n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简单点拨:题组一主要是对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以及根据平行或垂直有关的定理和公理进行判断,要求学生对性质和定理要熟悉。题组二:(线面、面面位置关系的推理证明和体积运算)(1)、如图,已知ABCDA1B1C1D1是底面为正方形的 长方体,AD1A点P是AD1上的动点. 160,AD14,BCPA1AD,则n//且n//

① 试求四棱锥PA1B1C1D1体积的最大值; ② 试判断不论点P在AD1上的任何位置,是否都有平面B1PA1垂直于平面并证明你的结论

B1D1AA1D1?

C1(2)、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主视图AA1B1B和 左视图B1BCC1均为矩形,在俯视图△A1B1C1中,A1C1=3,A1B1=5,cosA13.5①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若D是底边AB的中点,求证:AC1∥平面CDB1.②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求证:

BC⊥AC1;

③ 若三棱柱的高为5,求三视图中左 视图的面积.B1俯视图A1B主视图CC1ACB左视图BDB1C1A1C1B1B1C1A1CA点拨讲解:要进行平行或垂直的证明,首要是应用什么定理或性质,然后根据定理的内容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合适的条件。

3、课后练习: P67 1、4、12

阅读教学教案设计的返璞归真 篇6

一、教案宜“粗”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并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课题或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师授课的“备忘录”。

而课堂实录,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客观截取,可以是视频拍摄,也可以是文字记录,本文就文字记录而谈。其作用有二:其一,为他人提供样板,当作课堂教学的学习范式;其二,供自己或有关人士反思,以求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前者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式方法、教学环节、作业布置以及板书设计等以预设的文字形式体现;而后者体现在具体的过程中,当然,最终也体现在文字记录上。前者只能估计到师生之间的问答,而后者以记录师生之间的实际问答为主。总之,前者重在预设,后者在预设的基础上结合生成;后者是前者的非必然结果。

然而,目前一些语文教师设计的教案,却用大量的篇幅预设师生之间的问答。这些问答究竟因何而来,实在令人费解。或者说,具体课堂教学时,师生间的问答能完全依照预设进行吗?答案是否定的。既然不可能,那么作如此细致的预设又起何作用呢?

“新课程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但显然完全没有预设的教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关键是在课前要进行弹性预设,为课堂生成留足空白。”也就是说,教案要有“弹性”,就是宜粗不宜细,尤其在教学环节部分,大致交代预设的几个授课步骤即可。就如平常用餐,省去那些相互客套的繁文缛节,在简单而轻松愉快中享受美食。实际上,教案上如挤满了预设的内容,授课时很可能找不到要点,根本起不到备忘提示的作用。

当然,并不反对预设一些提示性的问句,如果一个课时教学鲁迅的《药》,就可预设“文中的华家有怎样的悲剧”“文中的夏家有怎样的悲剧”“两家的悲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何时悲剧汇聚”“‘华’‘夏’两家的悲剧的含义是什么”等问题,以作为各个教学环节的领衔之语。(后文将作细述)也可预设一些能估计到的学生的活动,可简写,用括号标注。实际上,这就是对学法的兼顾,是“生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总之,不必求一律,视教龄的长短和文本的生熟而异,就成熟的教师而言,教案应尽量粗疏简洁。

二、教案宜“活”

见到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发给教师的教案本,基本都有死硬的规定,尤其是教学步骤,硬性分为复习旧课、研习新课、拓展延伸、复习巩固等等环节;而在“研习新课”这一环节中,又分为整体感知、情景创设、文本细读、师生互动等等,实在令人哭笑不得。如此纷繁复杂的死硬规定,新教师望而生畏,根本无法适从;而对一个有探索精神的老教师而言,则完全限制了他个性的张扬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当然也就难以兼顾学生的具体情况了。

教无定法,授课不该有固定的程式;同理,文无定法,教案也不应有“标准”的格式。但几个内容必须具备:首先是学情分析,即“备学生”,能应对各种不同学生的教案未尝闻之;其次为文本分析,即“备教材”,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针对不同文本设计的教案不能强求统一;然后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方式方法、课时安排、教学步骤、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以上即“备教法”。教案中最不应该固定限死的就是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认知。宏观的教学环节,应包括以上所说“备教法”中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反思”诸层次;而微观的教学环节,即上文所说的“教学步骤”。就目前而言,微观教学环节,即“教学步骤”的优化迫在眉睫。实际上,语文教师所设计的教案的精华就应在此处,课堂教学的“出彩”也由此决定。过于死板的程式要求,一方面使新教师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严重地妨碍了成熟教师聪明才智的发展。

因此,最简单、最平民化的做法是,在每个课时中,将复习旧课、研习新课(整体感知、情景创设、文本细读、师生互动……)、拓展延伸、复习巩固等纷繁复杂的预设规定简化为四五个环节,就如上文对《药》所设计的四个问题。这四五个环节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直至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具体教学过程中,这四五个预设的环节就是“纲”。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织布”,这四五个环节就是预先确定的“经线”,在“经线”的指领下,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文本个性和课堂实际,灵活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作具体“生成”,这就是“纬线”,或复习旧课,或创设情景,甚至拓展延伸。如此经纬交错,最终成“匹”。当然,必要时也可以突破这四五条“经线”的限制,这就是宏观上的“课堂生成”了。

三、教案宜“紧”

设计教案必须时时处处紧扣教学目标,这是最为简单的道理。然而,一些教师设计教案时,却常有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出现,主要体现在“教学重点”“教学环节”“作业布置”以及“板书设计”上。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的设置

教学目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概念。教学目的由国家规定,是培养人的粗线条框架;课程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为学习该门课程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教学目标是授课者自己制订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见可测量的目标。相对来说,前者属于宏观层面,后者属于微观层面,这三者从抽象越来越趋于具体。前者对后者有制约作用,前者通过后者得以实施;后者通过量的积累有可能质变为前者——仅仅是“可能”而已,因为其中的情况比较复杂。

我们不能把“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在教案设计中,我们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微观的、能达到的、可测量的,应从“文”(体现知识和能力)和“道”(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个维度考虑设置,至于过程和方法,则不必也无法设置为显性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一个课时设置“文”“道”各一个目标,“一课一得”就足够了。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就如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和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为整个教案的灵魂。当然,“我们制订教学目标要依据对学科知识、学生、教师的分析。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知识的非线性和语文素养的复合性特点,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风格、元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能力等,还要考虑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特点、知能储备等,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扬长补短”。

然而,当今常见的教案上所设置的教学目标或依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三维设置,或“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并列,或“文”“道”只顾一头;或抽象之至,如“学习本文的叙事特点”……

我们认为,教案的前前后后都要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尤其是“文”的目标。然而,由于受固定套路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设计的教案往往脱离教学目标,“绕道而行”,尤其是“拓展延伸”部分。就如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偏偏到四川绕一个大圈子——当然,如时间充足,囊中充实,绕圈领略一下巴蜀风光也未尝不可。然而,我们的一节课毕竟只有45分钟甚至40分钟。更为可悲的是,有些行道者最后的终点竟然不是北京,而是到了西藏或者新疆。

所谓“重点”,指文本中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具体部位,如段落、语句、词语等等,即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研读反复玩味的部分。如把《白杨礼赞》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品味语言深入掌握本文的象征手法”,就得把教学重点定在第七自然段(四个排比句段)。然而,笔者所见的很大一部分教案中,所谓的“重点”,就是将教学目标照抄一遍,岂不悲哉!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

教学环节中的任何一环,都必须为本节课的终极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即每一个环节就是一个阶段目标的实施。如上文所说的从上海到北京,最恰当的路线是从上海出发,沿沪宁线、津浦线北行,必须经过的南京、徐州、济南、天津等几个大站就是阶段目标,经过它们才能到达北京。然而,当今很大数量的教案或教学环节不清,或某些环节目标不明甚至脱离。

还以《药》为例谈教学环节。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文本分析深入掌握本文双线并行的结构”以及“体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脱离群众”,作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分析文章的主线,即针对“文中的华家有怎样的悲剧”进行分析。当然,期间可有情境创设,之前可以有导入语。——此如从上海到南京。

第二阶段的目标就是分析文章的副线,即针对“文中的夏家有怎样的悲剧”进行分析。期间可对比分析主、副两条线索之间的不同。——此如从南京到徐州。

第三阶段的目标是分析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针对“两家的悲剧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何时悲剧汇聚”进行分析。期间必须细读文本,也可以拓展延伸,找来其他两条线索结构的文本拓展延伸;也可复习旧课,或对比,或类比。——此如从徐州到济南。

第四阶段的目标为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针对“‘华’‘夏’两家的悲剧的含义是什么”进行分析,也可拓展延伸到鲁迅的其他文章以作类比。——此如从济南到天津。

到天津后作一下归纳总结,北京也就不远了。总之,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必须清晰,在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案起的是提示作用,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围绕目标作具体的不同的处理。

(三)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也必须紧扣目标,如《药》的作业,应该也必须与两条线索有关。但这么简单的道理,往往不被正视。

板书(这里指下课前一刹那的最终达成的板书)必须是整堂课的总结归纳,必须是教学目标的视觉显示。也就是说,听课的学生课后能围绕板书回顾课堂教学情景,即使有学生未曾听课,看了板书,也能知道这堂课的大致情况。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板书逐步达成呈现课堂教学总目标的过程。就如上文的《药》,恰当的板书设计应该如下:

由于受现代化媒体的影响,声、光、电狂轰滥炸,愿意在黑板上写字的语文教师越来越少,更不要说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板书。

结语

由于“学案”的出现,一些地方“教案”被打入了冷宫,甚至有人认为“‘课改’如一股春风刮过教学大地,给传统而沉闷的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其中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以新型的‘学案’代替了传统的‘教案’,以往被教师奉为至宝的‘教案’正在作古”。 理性的教案本身就兼顾着教与学两个维度,以“学”代“教”,岂不是走上了另一条绝对化的歧途?或许是孤陋寡闻,笔者至今尚未见到与教案有着本质区别的学案。一般所见到的学案,无非是拓展了繁琐教案中的“作业布置”板块,甚至可以说,那些学案就是“繁琐教案+学生练习”。所以说,以学案替代教案的理由根本不存在。我们希望返璞归真的理性化的教案能坚守自己小小的立足之地,也希望真正意义上的、与教案有着本质区别的学案产生。

当然,教案的理性化绝对不是公式化,语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学情、文本情况和自己的特点设计出个性化的教案。

点线面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教案 篇7

点、线、面在服装款式设

计中的应用

姓名:赵艳霞

单位:延津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2014年6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熟练掌握点、线、面在服装款式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2、掌握服装款式中点、线、面的含义及分类。

能力目标:将点、线、面设计法则应用于服装设计绘画中,使服装款式更能突出风格特征、符合美学原则,并且能适应市场需求。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于服装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服装款式中点线面的含义及分类。

2、点、线、面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如何将点、线、面合理且完美地运用在服装款式设计当中。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现场调查的形式来导入新课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题:爱美的你在逛街为自己买衣服时,你选中一件衣服的第一个原因是什么? A、颜色B、款式C、面料D、其它

新课引言: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服装款式设计中点线面的组合形式。点线面是构成服装立体形象的主要元素,根据服装款式的变化合理地运用点线面,可以使服装达到和谐生动的视觉效果。

一、点

款式构成中的点是指较小的形态。

思考:在服装中的很多点的存在,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扣子、珠片、领结、胸花、小面积的图案、兜盖、拉链头等等

1、点的特点: 一是点的大小不固定 二是点的形状不固定

2、点的分类

一类是几何形的点 另一类是任意形的点

3、通过欣赏图片总结点的主要功能

二、线

1、线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服装款式的线是与点相比,线的形态明显使人感觉到“长”。分类:线的形状分为直线、曲线、折线三种。

2、通过图片欣赏总结出线在服装款式中的分类

从服装款式设计上来理解线,有装饰线和结构线之分。

结构线:在服装上表现出来的省道线、中分线、刀背线等。

装饰线:设计者利用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设计出来的用于服装的“线”。

3、实物展示

三、面

1、面的概念

款式构成中的面是比点大比线感觉宽的大块形态。

2、服装款式中面的含义

一是人们视觉上感受的面,点作为整体出现时是个“面”,线的加宽也构成了面,各种色块的拼面也可以组成面。

二是从服装造型的整体上来看,也存在着面,即面料。也可以说,服装上被结构线或装饰线包围的不同色彩、不同肌理、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衣片及大贴袋、大面积的图案等均可看做是面。

3、欣赏图片

四、知识拓展

1、单一要素的使用

2、多种要素的结合

五、学以致用

1、理论联系实际

同学之间相互观察彼此的服装上是否有点线面的存在

2、自己运用点线面在指定廓形中设计一款服装

六、小结

点线面是互为转变的,如点变大可成面,点的有秩序排列又可成为线,线变大可成为面,线排列又可变成线化的面。熟练掌握点线面这三种元素并恰当的运用,使之赋予服装设计作品以完美的视觉审美和永恒的生命力。

七、作业

1、完成点、线、面的款式设计各两款。

美术教案-点线的游戏-教学教案_[教案] 篇8

教案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不详 教案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边城》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2、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教学重点、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真正的艺术应当经得起两样东西的检验:一是纵向的生命力,那种产生时轰轰烈烈,经行中却经不起时间跨跃和时代洗礼的东西,绝非真正的艺术;二是横向的美感效应,即无论是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样熠熠生辉,使你能从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愉悦人心的美感效应。沈从文的《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美文,自它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便接踵而来,有人赞它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讥之为“有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70多年来,经过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洗,人们渐渐认识到《边城》是一颗闪光的金砂。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作品。

(投影、配乐、朗诵)“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这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小说写的就是这户人家的故事,其中的“女孩”名叫翠翠。她是怎样的姑娘呢,(投影,女生朗读)“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这就是翠翠。小说中天保、傩送这两兄弟都爱上了她,不禁为爱情展开了竞争,按当地

习俗,要在大月亮的晚上用歌声向姑娘求爱,阴历十四到了,月亮也快圆了,我们的课文中的故事便是从这儿开始的。

2、整体把握,梳理情节: 课前大家已自读了课文,下面我们思考两个问题:(投影)(1)课文三节内容有没有一个中心事件,(2)围绕这个中心事件,三节内容具体写了什么,(同学们讨论发言)明确: A.节选的三节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来写的,中心事件是“听歌”。B.三节内容具体写的是: 第一节:十四的晚上祖父与翠翠听歌的情景。

第二节:十五的白天祖父进城鼓励大佬继续唱歌,却意外得知唱歌的是二佬。第三节:十五的晚上祖父与翠翠听歌的情景。

3、深入研读,把握旨趣: 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它不同于一般小说以情节取胜,它向我们展示的是美。

沈从文说:“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意义的却很少。”

沈从文的《边城》就是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纯厚的世俗人情,来表现一种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我们一起来发现美、展示美、品味美。

自己选择课文的美点,认真揣摩,品味美在何处, , 景美——湘西的青山绿水

“我平常最会想像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沈从文对写景可算是一个圣手。《边城》写景处皆十分精彩。

例: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

(这样的月下情境在文中几番出现,同样是舒缓的语气,轻柔的文字,同样是那样的静谧、幽深、充满温情与凄美)小说里为什么要写景,——景是人物所在的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一部分,景即人。

例:孙犁《荷花淀》开头: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这女人编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着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例:“天快黑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这段文字,从气味、声音、色彩等方面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一幅湘西乡村所独具的古朴色调的黄昏图景。以景烘托情,以情渲染景,即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也使景物带有忧郁的情调,认人们自然而然感受到人物“内心薄薄的凄凉)” ,情美: 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

沈从文写翠翠的精彩之处,便是以其特有的诗性笔触,捕捉并描摹出一个山野少女灵动微妙的神思流露,轻而且细,我们不妨细读。

例: 小说开头:翠翠看到“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色薄云”,看到夜幕降临,祖父仍“忙个不息”,“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因为翠翠此时心中“好像缺少什么”,担心“这个日子过去了”,而这个日子恰是“规矩”中听歌的日子。由此可见这正是她对爱的朦胧渴求和向往。由于祖父不理解她的心事,她竟有点怪祖父,冒出“坐船走”,让爷爷“满城打锣找”自己的念头。还有后文写翠翠在梦中跟歌声各处飞以及第二天晚上等歌的情景,都表示翠翠对爱的向往。

当暮色笼罩一切时,阴郁的感觉也锁紧了翠翠极度烦乱的心境。她“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幕色所笼罩的一切。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且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从最初的心神飘忽,到后来难受得想哭又无理由可哭,再到莫名其妙哭起来,翠翠原来对爱的期待、兴奋和迷醉,已渐渐为无边际、无着落的烦闷和恐慌所淹灭。

沈从文曾说:“我是天生就一种理解女子的心。”的确,如此细腻的人生、人性,只有沈

从文能如此深细而精微地表达,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凄婉缠绵的情思。李商隐:“春心莫于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鲍照:“两相思,两不知”。翠翠这样一种没法对人诉说的朦胧的对爱的神往的表达,便默默地融入那片青山绿水,那片烟雨晨昏。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 翠翠对爷爷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更有深深的依恋。

爷爷对翠翠关爱的具体表现:在听歌的第二天,他找到大佬天保,“很快乐”地鼓励他继续唱歌。回来后又以“笑话”的方式委婉地劝翠翠要“懂歌中的意思”表明他为有人向翠翠求爱而高兴,尽心尽力地希望她有个好归宿。他同时也时时怀着对翠翠难以割舍的慈爱与依恋,一种相依为命的深情。如小说中翠翠说“万一跑了”时,爷爷说“我到那时可真像疯子,还怕大水大浪”。

补充赏析一段:老船夫向各个过渡本地人打听二老父子生活,关切他们如同自己家中人,绝望的体验已在他心上如阴云密布,终于承受不住而病倒了,躺了三天,人居然好了。心中惦念一件事,便预备进城过河街去,他仍不肯罢休,最后一次要去打听消息,也是最后一次,再想为那个愿望尽点心力。

美术教案-点线的游戏-教学教案_[教案] 篇9

关键词:教案;教材;电子课件;板书设计;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70-01

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指引和重要依据。备课对于教学开展来说是前提条件,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案是教师对备课中所做的各种课堂教学设想的最后酌定过程,是使教学内容系统、科学、完善、条理、深化的过程。备课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教学态度的重要体现。

一、教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一篇非常完备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一)教案的编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编写教案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教案的编写主要分为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计划的编写、教学内容的编写等等过程。

(二)教案是教学督导的重要依据。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可发挥积极作用,它具有监督检查、沟通协调、分析评价、指导激励、参谋咨询等功能。教案的主要作用是检验教师是否对课堂的教学内容熟知,教学水平的高低以及教学方式是否和现实相匹配的最重要的标准。

二、教案的基本环节

为了顺利的完成一节(双节)课,首先要准备好教案,写好教案的基本环节如下:

(一)要掌握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教学目的是通过每次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

(二)了解学员。教师若想教学有效,亦需要了解、掌握学员。

(三)课堂开始的半个月内完成。需要在前两个环节完成之后开展,将教案写好,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

三、教案的编写

(一)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 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为了方便教学目的的检查和执行,制定的时候要考虑其明确性,具体性,教学目的要紧紧的围绕着教学大纲、学生的素质情况、教材、教学的方法等实际开展,将全部的因素考虑进去。

2.对于制定教案的课程内容的重要性要有所熟悉,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同时对本节课的内容结合整个教材来研究重难点部分。

3.教学的选择是依据教学的原则以及教材的特点开展的,选择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硬件条件等来考虑和选择的,选择应该倾向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向。

(二)教案的设计。

1.教学板书的设计工作。教学板书在课堂教学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重点,所以在教案的编写当中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2.教案的一般内容和具体的要求:

具体到教案的内容是否需要详细是没有要求的,例如课堂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可以简写教案,而课堂经验相对不够丰富的新教师则需要详写方案。通常的情况下,教案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 (1)教学题目;(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及难点;(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

3.教案各个组成部分的详细说明。(1)教学目的。主要是用于表达教师课堂实施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2)教学的重难点内容部分。这部分在整个课堂教学当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点,教案当中重难点突出,对于学生掌握教学的整体性,师生共同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有利的。(3)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课堂的授课内容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来选择,要充分的考虑实际情况。 (4)教学内容的引入。这部分是课程开始的导语,导语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进行设计,导语内容要能够对新课的导入起到积极的作用,导语要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尽快的加入到学习的行列当中。 (5)教学内容。这部分是整个课堂的核心部分,上面所说的所有内容都是在为它的有效实施打好基础和服务的。

4.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1)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要做好教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要处理好学生认知结构的问题,所以教案的编写工作不仅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罗列,而是要将教案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结合在一起,将教和学二者的关系处理好。(2)教案的设计不仅需要围绕着大纲进行,同时还需要在内容上能够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做到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3)教案的环节、结构、思路等都应该具有科学性及严谨性,要能够确保对教学活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四、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的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整。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专业班级、授课时间等,这些内容在通常的情况下都是有固定的格式的,所以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所填写的内容要规范,若出现变动需要进行注明。

2.重难点内容的突出。这些必须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并且教学的开展需要和课堂的内

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要围绕着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来开展,重点内容要做到重点强调,难点内容要注重分析透彻。

3.板书设计要有创新性。教学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很多创新点的劳动,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能够在板书当中展示其个性及创新的地方的。

4.教案的内容要不断的进行充实及完善。在教案编写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内容进行充实及完善。(5)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容量大,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演示、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节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

美术教案-点线的游戏-教学教案_[教案] 篇10

教案作者:佚名教案来源:不详教案栏目: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竹石》教学设计之一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二小 李 莉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像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竹 石

郑燮

板书:

咬定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有趣的平衡_教学设计_教案 篇11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发现规律,初步感知杠杆原理。[2]应用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1.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并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思维的周密性、全面性。通过实验寻求规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积累动手实验活动的经验.丰富活动体验。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发现“左边的棋子数×刻度数=右边的棋子数×刻度数”这一规律。2.2 教学难点

体会杠杆原理,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

3.教学用具

自制的杠杆,棋子,塑料袋等实验工具,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检查课前布置的制作工具(简单杠杆)的作业: 学生对照制作要求,自查和同组互相检查。【多媒体展示】制作要求:(1)准备的竹竿长1m,尽量做到粗细均匀。

(2)在竹竿中点打孔,拴绳子时注意绳子的长度,同时注意检查拎起绳子后竹竿是否平衡。

(3)从中点处每隔200px做一个刻度记号,尽量等距离。拿出准备好的棋子和塑料袋。检查大小是否一样。[2]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你们在玩跷跷板时,什么时候能够保持平衡? [3]建立猜想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大胆猜测一下,可以写一写,画一画。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有如下想法: 生1:两端一样长时。生2:两端放的东西一样重时。

生3:重的一端短一点,轻的一端长一点时。生4:支撑点放在中间时。…… 【板书】

第六章 整理和复习第5节综合与实践 第四课时 有趣的平衡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杠杆

师:介绍杠杆、钩码及正确的操作方法等。

[2]实验活动一: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思考以下要探索的问题:

1、如果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相同的地方,怎样放棋子才能保持平衡? 生:思考,回答问题。“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

师:【多媒体展示】左边放3个棋子,右边也必须放3个棋子,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2、如果左右塑料袋放入同样多的棋子,它们移动到什么位置才能保持平衡? 生: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

师:【多媒体展示】左边塑料袋挂在刻度“4”的点上,右边塑料袋也要挂在刻度“4”的点上,这样才能保证平衡。

3、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要保证竹竿平衡:中点左右边两边棋子个数相同,且所挂位置到中点的距离要相等。即: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板书】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1]实验活动二:探索在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 【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思考以下要探索的问题:

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4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4上,放几个才能平衡?

1、如果左边塑料袋在刻度6上,放1个棋子,右边的塑料袋在刻度3上,放几个才能平衡?在刻度2上放几个才能平衡呢?

3、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一下你的竹竿。师:将你的发现填写在表格里,分析一下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小组汇报。师:引导学生概括规律。

要想使竹竿平衡,必须使“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板书】 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三、应用规律,体会比例关系 [1]应用规律

【多媒体展示】请学生思考以下要探索的问题: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呢?

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一下你的竹竿。师:将你的发现填写在表格里,分析一下能发现什么规律? 师:提供表格,引导学生展开活动。生:动手操作,填写表格。

师:从表中你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什么比例? 师: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师: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白:右边刻度数增大几倍,棋子数反而减少几倍;刻度数减小几倍,棋子数反而增大几倍。因此,右边的刻度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

生:观察表中右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的变化情况,发现它们成反比例。[2] 拓展延伸

出示问题:如果左边刻度2上放6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的棋子数是3时,那么对应的刻度数是多少?

师:从本节探究的规律我们可以知道,如果左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不变,则右边刻6,解方程可得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因此,如果我们设x,可以得到方程:3x=2×x=4,则右边对应的刻度数应为4。

[3]小结

师:以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拴绳子的那个点就是支点。一般条件下竹竿平衡的规律是: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如果左边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一定时,右边刻度数与棋子数成反比例。

师:生活中有那些的关于平衡例子?你能说说吗? 教师结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平衡的例子。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母女俩在玩跷跷板,女儿体重12千克,坐的地方距支点15分米,母亲体重60千克,她坐的地方距支点多远才能保持跷跷板的平衡?

提示:从本节探究的规律我们可以知道,体重和坐的地方距支点的长度成反比例。因15,解方程此,可直接设她坐的的地方距支点的距离是x分米。可以得到方程:60x=12×可得x=3,则她坐的地方距支点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解:设她坐的的地方距支点的距离是x分米。可以得到方程 60x=12×15 解方程得x=3 答:她坐的地方距支点3分米才能保持平衡。

2、杆秤的秤盘中放了一个物体,秤砣在如图的位置上,重500g,你能利用平衡的原理算出来吗?

解:设左侧物体的质量为xg。2x=5×500 2x=2500 x=1250 答:左侧物体的质量为1250g。

3、有一位菜贩很不老实,他有一架动过手脚的天平。这架天平的两臂不等长。有一天,当他向农民们购买实际重5千克的白菜时,就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短这一侧,这样称起来较轻,天平显示只有4千克重;而当他把5千克白菜卖出去的时候,他把白菜放在天平臂较长这一侧,这样称起来白菜会比5千克重,你能用所学的知识揭穿他的骗人的伎俩吗?

提示:他的这架天平,相当于我们上课时用到的竹竿,左边的刻度数小,右边的刻度数大,白菜的重就相当于我们用的棋子的数量。根据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可以知道,当把白菜放到刻度数较小的一侧时,另一侧上的棋子数和刻度数是成反比的,刻度数在棋子数就少,所以天平就显示比白菜实际要轻。如果放在天平臂长的这一侧,正好相反,显示的比白菜实际要重一些。这个菜贩就是利用这个来骗人的。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本课主要知识点:

1、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

2、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3、左边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一定时,右边刻度数与棋子数成反比例。

师:今天,我们通过做实验——有趣的平衡,了解了杠杆原理。今后,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进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

第六章 整理和复习第5节综合与实践 第四课时 有趣的平衡

在相同的刻度处左右两边放相同数量的棋子,竹竿就能平衡。左边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

论教学设计与教案之区别 篇12

根据翻阅的资料和自己的理解,谈谈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几点区别。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62-01

常常听老师说:“教学设计就是教案”。其实教学设计和教案是有区别的。

根据翻阅的资料和自己的理解,谈谈教案与教学设计的几点区别。

区别之一:概念和对应层次不同

教案又叫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教学内容文本,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内容都是。教学设计是一个泛化的概念。

区别之二:元素或组成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分析,教学进程,教具的使用,课的类型,教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等因素,从而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设计从理论上来讲,有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课件的使用分析及教学评价等元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讨论比较多的是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主要元素。

区别之三:表现形式不同

教学设计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教学设计,是准备课,特别是公开课等需要全面考虑的一份文档,附件可能有电子类辅助。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呈现形式一般地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

区别之四:教学评价不同

教案在编写过程中评价体现不明显;教学设计则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状况作出准确而及时的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区别之五: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教学设计与教案设计的出发点不同 ,教案是教材与教师意图的体现,它的核心宗旨是在对教学内容理解为依据的一种为教而教的“教”案。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

太阳的话_教学设计_教案 篇13

1.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识记“曦 暖 满 枕 抬 睫”6个生字,会写“暖 满 枕 抬 睫” 5个字,积累词语“花束、香气、温暖、露水、枕头、睫毛”6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背诵课文。

3、能读懂诗歌的内容,并展开想象对太阳说几句话。

4、体会太阳给人们带来的朝气和光明。

2.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识记“曦 暖 满 枕 抬 睫”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背诵课文。

2、能初步读懂诗歌的内容,并展开想象对太阳说几句话,想一想,太阳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上课之前,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吧。读一读:

圆又圆,像火球,一大早,准时到。

花草树木有了它,生机勃勃又一天。

2、揭示谜底:太阳,齐读。

3、师:太阳将全部的爱倾注给了我们,此刻她有心声,想对我们诉说。板书课题:

1、太阳的话

4、简介作者:艾青,现、当代诗人,是一个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的诗人,他的作品非常棒,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太阳的话》就是艾青作品中的一首诗歌。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边听边想:仿佛看到了什么?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想办法记住它。

3、检查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的情况。(1)同桌互相帮助,解决生字词。(2)四人小组互相抽查,互相正音。(3)老师检查生字词。(4)交流记字方法。

曦:重点指导右边的书写笔顺。

暖:三拼音,读好韵母是an的音节。右边是个“爰”,区别于“爱”。满:左右结构,三点水旁。枕:翘舌音,前鼻音。抬:区别 抬——拾

睫:重点指导右边笔画,书空。

4、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5、齐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词语。

(1)抽读生字 :各层次学生各抽读3名

打乱生字次序抽读(2)同桌开双轨火车,一人读生字,一人组词。

2、写字指导: 今天要写的5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暖:左右结构,左偏旁小的字,左边笔画要与右边笔画的上边取齐。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枕:左窄右宽,竖弯钩要写得圆润饱满。抬:左窄右宽,左边的竖钩要比右边高一些。

睫:也是一个左偏旁小的字,左边笔画要与右边笔画的上边取齐。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太阳这么早就起床了,他有什么心里话要对而我们说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听听太阳的心声吧!

课后习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曦 暖 满 枕 抬 睫(每个写3遍)。

2、抄写词语:花束、香气、温暖、露水、枕头、睫毛(每个写2遍)

小数的性质_教学设计_教案 篇14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出下列各数的小数部分分别是多少?

出示:6.23

3.5

3.34

8.01

120

2、指出120的小数点。

出示:6.230

3.500

3.34000

8.010

120.000

3、说一说现在上述各数的小数部分分别是多少?

4、老师在什么位置添上了0?

小数部分末尾的添上0后,小数的大小变了吗?生:没有。

二.新课新授:

(一)验证猜想

1、验证学生的猜想,先从简单的小数开始,出示:0.3和0.30

2、请同学们利用所给的学习单上的材料进行验证,当然还可以利用你所知道的生活经验。

3、学生讨论研究(利用学习单上的2个相等正方形涂色,数射线等方法)

4、交流汇报,总结方法。比较0.30和0.3的大小(1)

价格分别是0.3元和0.30元,这两个价格一样,都是3角钱。也就是说0.3=0.30。

比较0.30和0.3的大小(2)

(1)出示两张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涂出0.30和0.3,完成比较。

(2)生口述:0.30表示30/100,就是平均分成100份取了30份,这个正方形正好100个格子,取30个小格子,就是0.30;0.3表示3/10,就是平均分成10份取3份,那么这个正方形就应该10个小格子算一份,这样才是分成10份,然后取3份也就是取30个格子.

(3)生口述:这两个数相等. 即:0.30=0.3 比较0.30和0.3的大小(3)(1)在数射线上找点比大小。

(2)生口述:0.3是3个0.1,也就是3个大格,0.30是30个0.01,也就是30个小格,通过2个的位置,发现了两点位置重合(同一点),也就是0.30=0.3

(二)数射线找相等小数

(1)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29,用不同的找点方式,在书上的数射线上自己再找出3组相等的小数,并记录在横线上。

(2)生口述:0.50=0.5 0.60=0.6 1.2=1.20等。

(三)引出概念

(1)师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观察这几组相等的小数,这些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部分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教师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部分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课件出示概念)

(3)学生齐读,师板演。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本领“小数的性质”。(4)那么这些等式,从右往左看呢?小数部分的末尾又有什么变化?(5)教师强调:应用小数性质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改写小数。三.巩固练习

1.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下列各个小数

0.7 =()105.0900 =()

根据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0.4 =()1.850 =()2.900 =()0.080 =()12.000 =()

强调: 只有小数部分末尾的“0”能去掉,整数部分的“0”不能去掉,小数中间的0也不能去掉。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2=

4.08=

3= 师提示:想想什么是三位小数?

注意: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0。出示:4.0800= 继续练习:

0.9 =()30.04 =()5.4 =()8.18 =()14 =()3.判断题

(1)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8.8080中的0都不能够去掉。

(╳)(3)0.9=0.900(√)(4)0.18和0.180大小相等

(√)

4.思考题

3.14和3.141哪个大?

现在让你比较这样2个小数,你会比吗?想一想,说一说你觉得可以怎么比。同桌讨论,说说你的想法,生回答。

师总结:这样的2个小数我们可以先用小数的性质,把3.14改写成3.140,再用上一节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大小了。

请同学快速的完成书P30最后的试一试,我们来比一比哪位同学最快完成,而且做得又对。

课堂小结

四、本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在使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课后习题

美术教案-点线的游戏-教学教案_[教案] 篇15

以往的教案编写形式只是应付检查的样本,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在千篇一律地写着详案或几大格式框架。抄袭名师教案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教案的编写上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上课时用的却是不同的教案,等同于写两份教案,出现了教案与课堂脱节的现象。忽视教案个性、过分强调教案共性是教师频抄教案的原因之一。教案的共性关键体现在教案书写的格式规范上,一要写教学目标,二要写教学过程,三要写教学后记。这样,开头有目标、中间有过程、结尾有总结的一份教案,从理论上讲,至少是一份合格的教案。其实,这样的教案只抓住了教案的共性,没有突出教案的个性,它难以对课堂教学起规划指导作用,只会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

实用而有效的教案,既具有共性,又要突出个性,个性胜于共性。因为富有个性的教案需要教师对所教授的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对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并且还要考虑对象、内容与方式是否配套有效,能否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等。这就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编写出个性化较强的教案,才能真正发挥教案的应有作用。通常是教案与上课两层皮,甚至是复制教案,没有真正的把教案作为课堂实施的主体。只是一副框架而已,不具有实效性,因而把我们引入了一个误区,走了不少的弯路。回过头来一看,觉得那只是在做无用功,浪费时间罢了,没有真正地把备课与教案编写紧密联系起来。我校自实施《备课与教案编写实用性、个性化研究》课题后,我重新审视自我,更新观念,另辟蹊径,我采用了批注式与卡片式相结合的教案编写模式。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状况,抓住重点的问题或主线,降低难度,围绕这一主线提出问题,分散难点,使学生很快、直接地找出正确的答案,尝试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要及时地批注文本中一些学生不易发现的问题,提醒自己,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真正意图所在,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都要备课,备课通俗地说就是课前的准备工作。准备的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分析教材,分析学生。二是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用文字、符号图示在文本上表达出来,即客观的备课痕迹——教案。这种行为也可以说是教师把将要进行的教学在大脑里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理想化的彩排。因此许多教师理所当然的把教案看成是教学的依据,没有教案,教学将无从入手。教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教学三要素:教材、教师、学生,三者在教学环节中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也可以说是教学的媒介,学生是教学环节的末端,学生是教学内容的接受者。这三者里,可以肯定的是,问题不是出在学生身上,当今新课程改革也能证明这一点,改革并不是从学生方面改的,学生没有错,“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这个观点已是不争的事实。那问题出在教师身上?真的是教师自身水平不够,这也不可能,因为教师是教学的媒介,本质上他只起到传播教学内容的作用,与他个人的学识有关,但并不是必然的条件。既然不是教师的责任,问题的发生我们只能在教师的教案上来找了。那我们仔细审视教师的教案,在文章开头指出所谓教案就是教师把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用文字、符号图示在文本上的表达。认真分析一下,其实这种教案是极有限的、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因为教学毕竟没有进行,是未知的,无论你怎么猜测,在实际的教学中会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案的编写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说得不好听就一厢情愿意“单相思”,是其用自己的观点、立场对教学进行预测,是教师在“理想中的教学实践行为”。这样,他所教学的对象首先就是他自己,然后在实际的教学中去复制这个行为。问题就出在这,如果教师能意识到这一点还好,毕竟现实中面对的是学生,现代教育学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这么多年来,许多教师都沉浸在“理想的教学实践行为”,把有限的教案作为解决教学中无限问题的法宝,不是吗?许多年来,很多老师十几年就用一本教案。

说到这里,我也可以证明一点是,教案并不是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摆脱对教案的依赖。虽然这么说,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要做课前准备了,关键是怎样备课,需要编写什么样的教案,什么样的教案才能在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看起来是很棘手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改变“不变”的状况,活化客观的“文本教案”,使其“有限的文本”向“无限文本”方向延伸,根本做法就是教师大脑内存知识体系延伸。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时,只要把各个知识端口打开,和实际文本有机连接,必要时,可以完全放弃文本教案,直接使教学与“超文本教案”连接,当学生发出问题的指令时,立即做出响应,进行知识端口连接,这就是新的教案形式“超文本”教案。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是一种意识,心理下意识的努力方向。

个性化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源自于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与落实。个性化教案是教师尊重教案共性的原则下,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习惯,展示自己的特长、风格,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创造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欲望与接受能力;充分构思“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全面系统可行的框架;充分写“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灵活多样,而非一个模式到底。无论采取哪种模式,都要抓住“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两条线,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个性化教案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反映了教师钻研大纲、熟悉教材、充实知识以及准确把握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程度。严格讲,个性化教案是教师因材施教的起点,是教师个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最具价值的教学资源。强化教案的个性特色,既尊重了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又肯定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从而为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与落实奠定了前提与保障。

一般讲,个性化教案的编写应注意如下重点:①全面摸底调查教学对象,这是个性化教案的基础,但常因教师想当然的假设而重视不够;②教学重点与难点,这随着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不可能千篇一律;③教具和媒体使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④教学方法,要注重启发式教学;⑤教学过程,既要有逻辑性,又要有灵活性,既要有层次感,又要有节奏美;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传授,这是个性化教案的核心;⑦课后总结,教师授课后的心得体会,客观分析课前估计与讲课现实的差异,思考哪些地方讲得好,有什么经验?哪些地方讲得不好,原因何在?课堂上出现了什么意外问题,应注意些什么?授课方法的运用效果以及学生的反映如何,等等。教师若能严格遵照上述重点认真编写教案,频抄教案的现象就能得到有效制止,教案就不会再异化为“服务于检查”,而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上一篇:自律他律自由辩论下一篇:鄂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