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2024-06-07

高中体育与健康理论课(通用8篇)

高中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篇1

第1次课

主要内容:学校情况说明和新学期要求以及本学期体育课等工作安排。

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提出上课新要求,让他们在室外课中对自己行为有一定约束,保证体育课更好地开展,增进体质健康,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从而有更充沛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学校情况说明和高中学分制情况说明,提出新要求

二、新学期要求

(一)、课前常规

1、整理好上室外课的服装、鞋子,并提前到达上课场地(不穿牛仔裤,女生还不穿裙子;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凉鞋、拖鞋)

2、体育委员主动与教师联系,并与值日生一同按老师要求准备场地器材

3、女生例假需向老师说明并作好请假记录,在旁为见习生;其它请假需写好请假条经班主任同意并签字后,再向体育老师请假并作安排。

4、没有特殊情况:①不准迟到②不准早退(溜到餐厅、溜到教室、溜到寝室、溜到医务室、溜到图书馆等)③不准缺课。违者将按学校管理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并报班主任或学校政教处处理。

(二)、课上常规

1、上课铃响,体育委员立即集合整队,并向老师报告出勤情况,师生问好。

2、认真上课,积极主动参加练习,严防伤害事故发生。

3、要爱护学校体育器材,上课中丢失或有意损坏器材者要赔偿。

4、认真参加体育考核,不弄虚作假,缺考者要补考。

5、上课内容必须服从老师安排,积极参加练习。

6、课结束前要集合整队,查实人数,并做放松活动后,教师总结课的情况,再宣布下课解散。

(三)、课后常规

1、下课后,值日生整理好器材并按要求归还。

2、下课后,不要大量饮水,并为下节课做好学生心理、生理调节。

3、体育课存在最大问题——女生不喜欢运动,男生对不感兴趣运动项目练习不积极(造成后果:身体虚弱精神差、头晕脑胀,使身体由健康→亚健康→不健康→直接影响学习)。

4、积极参加不同运动项目锻炼身体效果最佳。

三、本学期体育课等安排

1、田径课18节、健康教育专题6节、篮球4节、排球课4节

2、阳光锻炼时间每周一、三下午4:55——5:40

3、本学期体育活动安排:学校田径运动会和高一年级拔河比赛

高中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篇2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 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的目的和任务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运动技术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要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及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 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 奠定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基础和知识基础。

然而, 在实践中, 即使是在室外课上, 体育教师也常常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单纯模仿技术动作, 不注重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的教学。长期以来职业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个哨子, 几个篮球, 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因此, 学生缺少体育科学知识, 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明确, 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了“体育课就是准备活动加自由活动”的错误认识。那么,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又从何谈起呢?

由此可见, 要使职业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所改观, 完成职业中学体育教学任务, 就有必要在督促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 开展系统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育, 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传统健身中部分迷信方法及社会不良保健广告的误导。

从硬件设施看, 我国农村中学及相当数量的县、市中学, 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 基本上都是一片田径场加几片篮球场, 不具备体育馆、风雨操场等适合于雨、雪天及冬季冻土时上室内技术课的条件———职业中学的硬件设施则更为糟糕。所以, 遇到雨、雪天及冬季冻土时技术课就被迫停止已成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根据我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本地 (长江中下游) 每学期雨、雪天及冬季冻土时间约占全学期体育课的1/4。在这种情况下, 中学的雨、雪天及冬季冻土时体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据我对本地30余所中学的了解:在普通高中, 雨天《体育与健康》课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文化课的占80%, 10%的《体育与健康》课是让学生自习;在职业中学基本不存在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文化课的情况, 但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主性不足等原因, 体育教师为学生精心备课、用心上理论课的积极性更低, 通常都是让学生自习, 自己则一张报纸一杯茶。

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与环境, 我们可以有许多理由为自己的懈怠找到借口, 我们体育教师也非常迷茫, 经常扪心自问:我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吗?

为此, 我对中等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教材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总结出了一些适合于日常教学的方法。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的中等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教材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 对健康知识、运动基础和个性化时尚运动分别做了介绍。该教材非常适合我们在教学中的操作。

对教材上篇《省思健康———解读体育与健康, 懂得健康快乐生活》部分的14节课题应尽量详尽的讲述。在高一年级开学之初, 可以打乱编排顺序将第5节《现代奥运会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到前面, 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切入点阐述奥运会的宗旨、精神, 历史、现状及发展, 调动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的关注与兴趣。并就此展开体育的分类、竞技体育的项目、各种重要的体育赛事、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讲述。

中篇《置身实践———学练田径类运动拓展基础运动能力》中的第二、第三章与下篇《张扬个性———选学某项体育运动, 培养运动爱好与专长》中的第五章《球类运动》、第六章《体操运动》主要穿插在室外课的技术课中进行讲解, 也可以在某个单元教学中的雨天的理论课上讲述。教师也可以在课上对某一类项目进行拓展或删节, 如球类中可以少量加入垒球、棒球、网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的介绍,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跆拳道、散打、街舞、轮滑、定向运动、野外生存等近年来首先在都市中渐渐流行起来的新兴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 一般学校无法普遍开设。但这些项目在学生中较有影响, 也要在理论课上作一定的介绍, 并能对部分感兴趣又有条件的学生加以指导。

如何上好中学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篇3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方法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是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许多人认为理论课不重要,没什么好讲的,讲了学生也不愿意听。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我认为,我们应该把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的教育,更好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许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只想上室外课参加活动,对室内理论课非常不理解,甚至不愿上。为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把理论课为什么要上,它对学生身体健康有哪些好处,体育理论如何在运动中更好地指导运动实践这些问题仔细地向学生进行讲授,并在实践课中加以运用,使之对理论课有正确的认识。

二、合理选择教材

体育与健康课理论知识以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为目的。首先,教学内容应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问题,联系日常生活从实际出发。目前,中学生近视问题比较严重,好多患近视的学生对用眼卫生和眼保健问题比较关心。我们可以在体育锻炼与健康成长课题中适当增加一些关于眼保健的内容,这样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还可以使一些学生了解一些卫生小常识,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结合教材,领会教材思想性,制定品德教育具体任务。如,在观看教学比赛录像时,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三、制订明确的核心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对于理论课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目标明确,我们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教学目标存在显性教学目标与隐形教学目标之分。隐性目标多涉及学生的兴趣、态度、爱好、情感、直觉、灵感、想象、顿悟、积累、底蕴、心智模式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在实际教学中不好把握。因此,要重点放在制订核心教学目标上,核心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做到可观测、可评价、可操作,能够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有效落实。

四、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应适当采取各种有效方法进行教学。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练习法等各种方法相互结合来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例如,在《生活方式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讲授法与讨论法结合运用。教师首先应提出明确问题“什么是健康”,然后學生针对这一问题分组展开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充分讨论后分小组发言,教师将各组学生的观点写在黑板上,归纳并总结出正确的健康概念。

五、教师理论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理论课的讲授往往按照课本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感到乏味、无聊甚至有厌倦情绪,所以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而且要做到语言生动、通顺、易懂,并对平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够进行解答。如,有些学生在理论课中对近视形成原因了解后,还会提出远视、散光等一些常见疾病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讲授内容非常熟悉,而且对一些和本课题有关的一些问题也要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只有更好地学习使自身理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将理论课讲授得更加生动具体,才能使学生对理论课的讲授更加感兴趣。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之中,多媒体设备和大量的多媒体教材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学生传授各种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使形、声、文字结合,教学形象更加直观,图文并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如,在讲授《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时,可以采用PPT课件,播放一些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受伤的片段,结合受伤部位的图片以及紧急处理过程的视频使学生对运动损伤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从而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有足够的了解与认识,为学生正确预防和紧急处理运动损伤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只有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及时总结理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了解学生,重视学生在理论课堂上的自我调控和评估,才能将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上好。

参考文献:

[1]刘俊强.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知识课[J].快乐阅读,2011(7).

[2]张鹏.谈体育与健康课的改革与创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校,2010(2).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课教案 篇4

-----李小丽

一、教学目标

使全体学生知道健康的定义与衡量标准,科学健身的新理论,明确现代健身的新观念,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能自觉认真的上好体育课,有目的的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保持有健康的身体,现在能担负起繁重的学习任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理论上讲清健康与亚健康的辨别。

三、教学难点

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说明科学体育锻炼的新概念,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提问与讨论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讲授与展示图表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学内容与程序

(一)课的导入

21世纪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年代,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根本,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实力和进步。参与健身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不仅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且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锻炼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保持健康的体魄是现代人追求的重要生活目标之一,但如何科学地达到这个目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掌握的,我们大家都要认真的学习。养身是潮流、锻炼成时尚、运动讲科学、健身出效果。

(二)、了解健康的含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三)、健康的十项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6.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洁白,无缺损,无疼痛感,牙龈正常,无蛀牙;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肤有光泽,有弹性,走路轻松,有活力

(四)、什么叫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五)、亚健康的几种表现:

1、身体成长亚健康: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同时存在,体质较弱。

2、心理素质亚健康: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引发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反复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等,抗挫折能力较差。

3、情感亚健康:本应关心社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冷漠,使自 己的“心理领空”越来越狭小。

4、思想亚健康:思想表面化,脆弱、不坚定,容易接受外界刺激并改变自我。

5、行为亚健康:表现为行为上的程式化,时间长了容易产生行为上的偏激。

(六)、测一测自己是不是属于亚健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早上起床时,常有较多的头发掉落。5分

(2)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发呆。5分

(3)昨天想好的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10分

(4)害怕走进学校,觉得学习令人厌倦。7分

(5)不想面对同学和老师,有自闭症趋势。5分

(6)工作效率下降,成绩不满意。5分

(7)学习一小时后,身体倦怠,胸闷气短。10分

(8)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人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5分

(9)一日三餐,进餐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口味非常适合自己的菜,近来也经常味同嚼蜡。5分

(10)盼望早早地逃离教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5分

(11)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休息身心。5分

(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3分

(13)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10分

(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10分

(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季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难逃“流”运。5分

参照标准:

如果你的累积总分超过50分,就需要坐下来,好好地反思你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和营养搭配等;如果累积总分超过80分,赶紧去医院找医生,调整自己的心理,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

(七)、体育锻炼的好处: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我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组织等系统的提高。同时可以解决各种压力给我们带的烦恼。

呼吸系统——提高肺活量,增加摄养量,提高血红蛋白运养能力

心血管系统——心脏运动性增大,心跳减缓,血管富有弹性,输血能力加强

肌肉组织——男生肌肉发达身体强壮,女生身材曲线优美

(八)、氧气对运动的影响

体育运动有很多种类,但从肌肉供氧方面来划分,它只有两类: 有氧运动:血液中有足够的养提供给肌肉使用,运动后机体不会出现酸痛现象。运动时呼吸平稳。运动时心率在110—130左右

无氧运动:在短时间内血液中的氧无法满足肌肉的需求,运动后肌肉会出现酸痛现象。运动后呼吸急促,运动时心率在150以上 举例:

有氧运动:长距离你的游泳、慢跑、慢走、骑车等 无氧运动:短跑、力量性练习、短距离游泳等 相混合:篮球,足球,羽毛球等

(九)、如何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

1、锻炼时要把握好运动的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量度,遵循由小至大的原则,切勿突然增加运动量而造成运动损伤

2、锻炼的时间,每次锻炼不小于30分钟,减肥的不少于45分钟

3、经常性原则:每周不少于三次

4、锻炼前热身和锻炼后放松

5、锻炼时的心率130以下

(十)、获取体育知识的途径:

1、课内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学习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学设计(二) 篇5

(二)——体育锻炼中几种意外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预防与简易处理 厦门市禾山中学陈文斌

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中几种意外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懂得如何预防,以及掌握临场的急救处理方法。通过智力竞赛的教学组织,促进学生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对象与教材: 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由于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学生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且好胜心较强,情绪容易被激发,学习积极性容易被调动,因此,采用智力竞赛的组织方式对“体育锻炼中几种意外伤害事故产生原因、预防与简易处理”进行教学,确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想象,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意外事故的原因、预防与处理方法。难点:处理方法的熟练运用。

四、教法与手段:教法:讲解示范法、启发诱导法、提问作答法、智力竞赛法等,达到传授知识技能目的。手段:主要应用多媒体及图片。

五、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小组协作学习为主,通过相互间的讨论,促进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常规导入:

1、师生问好,介绍本课教学目标、内容及有关事项。

2、播放体育精彩片段和有关图片资料学生观赏后教师引入正课。

(二)教师介绍本堂课的组织教学形式:

1、以小组协作学习、讨论的方式进行。

2、以智力竞赛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参与中,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诱导,提出智力竞赛的问题,学生协作、共同讨论、体验乐趣,进行必答和抢答:

1、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必答)

2、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哪些?(必答)

3、如何预防常见的运动损伤?(抢答)

4、遇运动损伤如何处理?(抢答)

(四)经过两轮的激烈争夺,展示各组的最终成果。

(五)归纳本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回顾与回答,并动手实践急救处理的基本手法。

(六)小结本课、简介下次课内容、布置作业:对本堂课的知识点,在实践中加于应用。

七、预计效果:90%的同学能了解体育锻炼中几种常见意外事故产生的原因,80%的同学懂得如何预防,并较好的掌握处理方法及

八、场地与教具:

1、多媒体教室

2、体育教学课件、挂图等

九、按室外实践课的学习小组6-8人,三面围坐,面向讲台:

XXXX

XXXX

XXXX

XXXX X

X

X

X

X

X

X

X

XXXX

XXXX

XXXX

XXXX X

X

X

X

X

X

X

X

Δ

厦门市禾山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计划

班级初二1—10

人数 58-61

单元课次 2

教师陈文斌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中几种产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和如何预防,并初步掌握几种意外事故的简要处理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几种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促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团结向上的精神,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

体育锻炼中几种意外事故的简易处理

课型

新授理论课

重点

体育锻炼中意外事故的原因、预防与处理方法

难点

处理方法的熟练运用

时间程序

教学内容

组织与教法

组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要求

3’ 常 规 导 入

一、师生问好,介绍本课教学目标、内容及有关事项。

二、展示体育比赛精彩图片或播放比赛精彩片段(有条件),学生观赏后教师引入正课:同学们,体育锻炼给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在体育锻炼中常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本堂课将对此展开学习与讨论。

按室外实践课的学习小组6-8人,三面围坐,面向讲台: XXXX

XXXX X

X

X

X

XXXX

XXXX X

X

X

X

Δ

宣布目标内容、注意事项,以激昂的语言切入主题。

认真听讲

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2’ 介 绍 组 织 教 学

三、教师介绍本堂课的组织教学形式:

1、以小组协作学习、讨论的方式进行。

2、以智力竞赛的方式,评价各组学习效果,第一轮必答,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第二轮抢答,答对一题加10分,错倒扣10分;

1、以智力竞赛的方式进行,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协作,提高学习与交流的效果。

2、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不明确的地方,举手提问。

介绍智力竞赛方法与规则,提出要求

听取介绍不明确的地方,举手提问

认真听讲

15’

学习体 验 协 作 参 与

四、第一轮必答,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 问题一:运动中常见的伤害事故有哪些?(参考答案)

1、小腿腓肠肌痉挛;

2、高温中暑;

3、运动中的腹痛;

4、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关节韧带损伤);

5、肌肉拉伤;

6、关节脱臼、骨折;

7、运动性休克等等;

1、提出必答的问题,问题一与问题二分两次必答。

2、各组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进行讨论,把答案写在纸上。

3、各组上交答案,并由小组长(有条件通过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

讲明方法说明要点提出问题

启发诱导发散思维激发想象促进参与鼓励上进

小组讨论同学协作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时间程序

教学内容 组织与教法

组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要求

学习体 验 协 作 参 与

(继上)问题二:运动中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有哪些?(参考答案)

1、思想麻痹、缺乏安全意识;

2、运动前准备活动不足;

3、动作粗野、动作技术错误、不协调;

4、运动负荷过大、时间过长;

5、身体状况不良;

6、运动场地器材存在安全隐患;

7、尽量选择气候较适宜的时间;

8、缺乏保护与帮助;

9、冷刺激等等。

4、教师浅析各组答案。

5、在黑板上列出各组得分情况。

6、教师以鼓励的语言激励后进的小组。

讲明方法说明要点提出问题语言诱导 鼓励上进激励后进

小组讨论同学协作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15’ 学习体 验 协 作 参 与

五、第二轮抢答:

问题一:如何预防运动中造成的伤害事故?(参考答案)

1、加强安全意识,杜绝麻痹思想;

2、运动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放松;

3、改进技术动作、动作规范;

4、控制好运动负荷与时间;

5、保证良好的身体状况;

6、选择与检查场地器材;

7、尽量选择较适宜的气候与时间;

问题二:遇运动损伤如何处理?(参考答案)

1、小腿腓肠肌痉挛:让患者平坐或仰卧,伸直关节,牵引痉挛的肌肉。还可配合局部按摩,如重推,按压,(承山、委中等穴位)使之缓解。

2、高温中暑:迅速脱离热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采用降温、消暑等措施,如患者昏迷不醒时进行穴位按摩,如十宣穴、人中穴等。如患者昏迷还不醒时应送医急救。

3、运动中的腹痛:加深呼吸,调整呼吸与运动的节奏,按压疼痛部位,疼痛常可减轻或消失。如疼痛没减轻,甚至加重应停止运动并进一步鉴别诊断和处理,如果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疼时,可用手指点、揉内关穴位。如果以上方法不见效,可能是腹部慢性疾病发作就要送医急救。

1、教师讲明抢答规则:不得抢时、不得抢而不答;答对一项加10分,答错一项倒扣10分,每次回答问题限时10秒,每10秒为一抢答小节。

2、分多个抢答小节,为每小组提供同等机会。

3、问题一与问题二分多个抢答小节完成。

4、浅析各组答案。

5、在黑板上列出各组得分情况。

6、教师以鼓励的语言激励后进的小组。

讲明规则

提出要求语言诱导浅析答案激发思维激励上进

小组协作动手动脑善于思考积极抢答 遵守规则

时间程序

教学内容

组织与教法

组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要求

学习体 验 协 作 参 与

(继上)

4、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关节韧带损伤):停止运动,抬高伤肢,用拇指压迫痛点止血,用冰块、冰水敷在患处或凉水浸伤肢,加速止血。

5、肌肉拉伤:停止运动,抬高伤肢,作冷敷后,加压包扎。

6、关节脱臼、骨折;立即停止运动,固定损伤部位,送医院就诊。

7、运动性休克:平卧或下肢略高,解开衣扣,通风透气,按压人中穴,苏醒后,补充适当的葡萄糖,严重必须送医院救治等。

组织方法同上

讲明规则

提出要求浅析答案语言诱导激发思维激励上进

小组协作动手动脑善于思考积极抢答 遵守规则

2’

激动一刻

六、经过两轮的激烈争夺,展示各组的最终成果。

师生互动

适时评价表扬鼓励以利发展

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掌声鼓励

7’

知识回顾

七、归纳本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回顾与回答,并动手实践急救处理的基本手法,选派代表上台表演。

让学生归纳回顾本堂课的知识点,并对急救处理方法进行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师生参与适时讲解表扬鼓励激励上进

回顾知识踊跃发言动手实践 相互辅导相互纠正 上台表演

积极参与

1’ 尾 声

八、小结本课、简介下次课内容、布置作业:对本堂课的知识点,在实践中加于应用。

小组形式

教师讲解鼓励为主

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 具

1、多媒体教室

2、体育教学课件、挂图等

高中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篇6

作者:孙海力时间:2013-09-29

教学内容:1.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原因

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及发生原因。

2、对常见的的预防。

3、运动损伤的基本治疗与保护

教学步骤: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

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运动损伤的基本治疗与保护

思考题:

1、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有哪些作用?

2、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高中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篇7

潘绍伟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225009) 对于课程内容的解释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施系列 (三)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内容问题, 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绕不开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也是2011年教育部制定颁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 中回答和建构的重要问题。

在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2001版《课标》) 中根据课程的五个领域目标, 设置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具体选择创编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与标准。因此, 有些一线体育教师认为2001版《课标》只有目标, 没有内容, 部分体育教师甚至认为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想怎么教就怎么教。2011版《课标》根据国内专家学者与一线体育教师的意见, 教育部统一要求将“内容标准”表述改为“课程内容”, 将原来的五个领域课程内容改为四个方面。那么, 如何正确认识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2011版《课标》有没有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规定与要求?是不是体育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想怎么教就怎么教?2011版《课标》是如何表述课程内容的?2011版《课标》对课程内容的表述与以往的差异在哪里?如何正确理解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

一、如何正确认识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对于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思考与回答是理解和建构的基础与前提。

1. 什么是课程内容

在我国对于“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对上述三个词语运用有些混乱, 本文暂且作为一个词语) 的解读, 由于不同的学者站的角度不同、看待课程的视角不同、依据的课程理论不同, 加上有一段时间我国没有课程概念 (认为课程仅仅是教学内容而已) , 所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阐释千差万别。但就其本质而言,

一是课程内容即教学内容, 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各个领域所积累的并选择准备传授给学生的关于世界已有的认识、知识、理论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课程) 对课程内容的定义为“课程内容是指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等等” (江山野主编译, 《简明国家教育百科全书 (课程卷) 》,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第110页) ;施良方教授指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 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施良方著,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方法》,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106页) 。这些认识的核心是将课程内容定义为外在于学生的客观存在的知识、认识、理论的总和, 课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已有的、外在于学生的内容。

二是课程内容即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知识、学习方式、态度情感价值观, 以及获得经验的体系。如, 钟启泉教授认为“课程与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实施、观点、原理核问题, 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它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学科知识、社会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对有关知识经验的概念、技能、方法、价值观等的选择和组织而构成的体系” (钟启泉、汪霞等编著, 《课程与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68页) , 就是说课程不只是“内容”, 而是关于“内容的理论”, 即课程是关于特定内容是什么的观念、认识特定内容意味着什么、教师教授特定内容要达到何种目的 (转引自张华著, 《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89页) 。以上的界定表明课程内容不仅仅是外在于学生、外在于课程价值追求和目标的客观知识的存在, 这些知识、认识、理论一定是与课程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改变相联系, 才能真正成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创编本质上是教育价值的选择, 特定的教育价值观、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是选择与创编课程内容的基本前提。

2.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国内学者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解释与对课程内容的解释有一致的地方, 关于体育课程内容的认识也是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目标而采用的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的总合。如, 《学校体育大词典》中指出“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总称。包括身体练习及体育基本知识两大类” (陶景阳等主编, 《学校体育大辞典》,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480页) ;而李祥主编的《学校体育学》提出“体育教学内容是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 (李祥主编, 《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56页) ;还有学者认为“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出来, 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的, 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原理、运动技术和比赛方法” (毛振明、于素梅主编, 《体育教学内容选编技巧与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年版, 第1~2页) , “体育教学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 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 经过组织加工后的, 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 (毛振明等编著, 《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第3页) 。

二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不仅仅是外在于学生的知识、技术;还应包括内化于学生的技能能力, 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载体, 为实现学习目标提供了中介, 制约和影响着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所选择与组织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 以及师生间的活动性经验的总称。有学者认为“广义的体育教学内容内涵包括三个侧面:教养、教育和发展。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养侧面是指学生应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本身, 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教育侧面是指隐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那些关于学生体育道德、体育精神、思想作风、良好的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 这是隐蔽性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还应有第三个侧面, 即发展侧面, 它是指内涵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关乎学生生理、心理、情感、态度、文化等发那个面的内容, 这也是隐蔽性的教学内容” (毛振明主编, 《体育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193页) 。

从哲学的角度看,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手段之一, 是一种有助于或人们认为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手段。有什么样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就应该选择与之相吻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独立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课程内容是不存在的, 没有任何一个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运动技术等本身就具有实现目标手段的属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只有它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而被使用时才是一种手段。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是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所知道的和认为的可信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与假设。设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意味着从一系列可能的目标中或期望中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同理, 设置课程内容也是从数不胜数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术素材中选择其中的有限的一部分。基于以上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理解,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包括:

1. 基于目标选择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

在人类社会的体育发展和对人类健康关切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社会逐渐积累了人们关于体育锻炼、体育休闲、运动健身等知识与认识, 并逐渐形成体育的理论、健康的知识与理论体系。与此同时, 还形成了许多具体的运动形式, 即各种身体练习、运动活动、体育游戏、竞技运动项目的运动形式。只有掌握了有关体育锻炼、体育休闲、运动健身、健康的原理与方法的相关知识, 才能更好地、更为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与健康活动。

2. 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的心智技能和运动技能, 体育与健康的实践能力

为了正确、合理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 需要发展学生学习、掌握、运用体育与健康技能与方法。体育与健康知识不能对学生自然发挥作用, 只有学生学习掌握, 并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的条件下的体育与健康技能与能力, 这些知识才有可能是有用的。而这些技能与能力只用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发展,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所言“技能与能力唯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发展” (裴斯泰洛齐《天鹅之歌》转引自日本佐藤正夫著, 《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钟启泉译, 1996年版, 第50页) , 运动技能只有通过实际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活动才能得以发展。因此, 发展这些技能与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发展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技能与能力, 必须组织学生进行那些体育与健康的学习练习活动, 并通过这些活动才能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3. 态度、情感、价值观形成的经验

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发展体育与健康技能与能力的同时, 形成有关自然、社会、人生的目的与意义的认识, 形成一定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方法与技能的过程中, 如通过“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的学习, 建立有关健康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在耐力性的体育项目锻炼过程中形成坚毅、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态度;在既有竞争, 又有合作、协同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概而言之,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经过改造、加工的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与理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掌握与运用的技能与能力;体育学习方式和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关于体育与健康对于个人、家庭与社会、当下与未来的意义与价值, 正确体育与健康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

在这些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之中, 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发展相关的体育能力, 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核心。因为, 无论是对待体育与健康的认识, 以及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还是良好的身体锻炼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养成等, 都是在学习运用掌握身体练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改进、巩固、提高与运用运动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2011版《课标》对于课程内容是如何表述的

我国的辞海指出“课程标准是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各门类的水准和基本内容的规定”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版, 第1248页)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 (地区) 教育部长会议中提出“课程标准是我们希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明确的阐述”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第172页) 。

依据课程标准的定义, 可以将2011版《课标》理解为, 是国家对于初中毕业时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等学习结果的纲要。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中引申出来。为此,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不仅仅要从体育运动、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的逻辑观点出发, 还要能够培养接受过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人的理想, 即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来思考与建构。2011版《课标》中的课程内容, 具体界定了课程的内容范围和程度, 为课程实施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编指明方向, 提供思路。

2011版《课标》中课程内容 (标准) 主要说明的是给予一定的价值追求, 为了达成课程目标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活动与经验。正如美国课程专家在《课程分析》中所阐述的任何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运动技术都可以用多样化的形式来组织。“如果把体育学科理解为运动的体育课程可能会强调运动的规则与技能, 也会强调在竞争性团队运动中的参与。不过, 如果一门体育课程把体育理解为能促进身体健康和健美的那些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 它可能就会是强调某些科学, 如生理学、运动机能学、营养学和训练项目” (乔治·J·波斯纳著, 钟启泉等译《课程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88页) , 选择什么、强调什么是与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和课程目标设置紧密相关。

1.2011版《课标》对课程内容的表达方式

2011版《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包括了两个维度。一是选择体育、健康的知识点, 以及体育运动技术的方向与范围;二是明确指明学生在学习后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 (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 。即动词表达了行为, 动词的目标则表达了内容。例如水平一课程内容的“做出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 内容是“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 行为是“完成上述动作”。

2.2011版《课标》对课程内容的具体建构

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 (标准) 是以课程学习目标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 (维度) 组织与建构。如2011版《课标》水平一的部分课程内容这样表述, 运动参与的内容是“积极愉快的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的知识内容是“知道所学运动项目或体育游戏的名称活动或动作术语”和“知道基本的安全运动知识和方法, 注意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运动技能中的技能与能力是“做出身体活动动作”和“初步学会常见的球类游戏”;身体健康内容知识是“知道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内容是“体验体育活动中的情绪变化”和“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同学的关心与爱护, 乐于帮助同学”。上述表述, 不仅仅包括外在于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等, 同时也包括内在于学生的技能、体验、经验、行为等。2011版《课标》这样表述力图实现“内容”与“目标”的统一, “内容”是指与知识与技能直接相对应的要求和规定, 适合相应水平的学生学习的特定的体育与健康的事实、概念、术语、原理、规律及其应用, 以及相关的运动技能、健康技能等;“目标”指学生的智力认知、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锻炼过程, 即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及运用知识和技能, 做出价值判断, 获得情感陶冶、创新精神与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是以内容为依托, 内容又是以目标为方向展开。

四、如何理解2011版《课标》与以往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差异

从2001版《课标》到2011版《课标》, 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对于课程内容的表述存在明显的差异。

1.“教什么”与“得什么”的差异

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是为了达成课程目标提供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经验, 是在明确制定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分目标、水平目标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为学生提供学习经验, 即课程内容。2011版《课标》中课程内容不仅仅是指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知识点、运动技能, 而且指明这些知识点、运动技能所包含、反映、支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为各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提供选择与创编课程内容的标准与范围。2011版《课标》是规定与指明学生能够知道, 并能做到什么, 是对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后在认知、技能、能力、态度行为目标的细化和内容化, 即2011版《课标》是学生在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后可以作为学生已经达成目标证明的活动范例, 以及规格。以往的“大纲”是关于“教与学内容的纲要”, 是具体的知识点、运动技术等, 强调的是对具体教什么的精确表达, 罗列所有需要教的知识点, 忽视学生通过学习发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变化, 以及行为改变。

2.“发展维度”与“运动本位”的差异

2011版《课标》是以课程学习目标的四个方面 (维度) 建构课程内容, 一以贯之以实现目标与内容有机融合与统一。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强调传授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同时, 关注通过创设适当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生的经历、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如2011版《课标》水平二“通过多种练习形式 (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等) 发展跳跃能力”的课程内容, 可以通过跳跃的方式 (原地和行进间的双脚跳、单脚跳、跳格、前后跳、左右跳、跳上跳下、跳转等;徒手跳、持物跳、障碍跳、合作跳等;“快乐的小袋鼠”、“挑战小勇士”等) 发展跳跃能力;还可以通过跳跃方式的变化 (方向的变化、参与部位的变化、参加人数的变化;“看谁变化快、看谁变化多”等)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思维能力;另外, 还可以通过各种跳跃活动或方法的设计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 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与交往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以往的“大纲”是以运动项目、身体素质、人体的解剖部位等来分类与建构教学内容体系, 容易导致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只见教材 (运动技术、战术、身体练习等) , 出现目标与内容的游离。

3.“校本创设”与“照本宣科”的差异分析

2011版《课标》中对课程内容的表述, 在一定意义上讲还是一种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的结合, 它本身并不能直接成为教学内容, 而是为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具体选择教学内容与创设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向、限定确定的范围、提出明确的要求, 各地、各校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情境的自主创设, 并以此为载体, 开展与评价体育教学活动。而以往“大纲”则是关于“教与学内容的纲要”, 明确制定了各年级教学的具体内容、时数分配、考核项目与标准;各地、各校的体育教师只能依照大纲的规定照葫芦画瓢、照本宣科制订体育教学计划, 开展与评价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教师只是“大纲”的执行者。

总之, 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不是没有标准, 没有要求, 也不是教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更不是学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是以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制约、指导内容的选择与创编, 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的表述有利于从“运动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有利于体育教师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 体育与健康课程才能真正成为学校教育“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既育体又育人的目的。

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修订核心组成员、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体育与健康学科组长、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与发表著述近300万字。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曾宪梓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和奖励。

学习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耿培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艺术分社, 100081)

2011年年底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同时印发了包括体育与健康学科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认真学习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 依据《课程标准》实施好体育与健康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是今后较长时间内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客观看待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教育部印发的《通知》指出:“2001年, 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 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 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 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通知》客观评价了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是政府主管部门对课程“有待调整和完善”的承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经过十年试验, 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有目共睹, 得到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理解与认同。尽管在试验前期曾经面临不少困惑, 但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专家学者, 特别是一线体育教师的支持与努力下, 不仅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取得了重要进展, 而且也促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反思与融合, 推动着课程和教学的发展。

(一) 十年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

回顾十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取得了许多成绩, 个人认为主要的成绩有三个方面。

1.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新变化

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课程改革这件事物的客观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意识。观念意识发生了变化, 教育教学改革行为随之变化。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几个核心观念上, 即“健康第一”、“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育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十年课改, 这几个核心观念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并且深入人心。核心观念指向的是教育观、学生观与知识观, 即教师用什么样的教育观从事教育活动, 用什么样的学生观与知识观教育学生。核心观念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质量。实践证明, 影响课程改革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而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最基本的。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才能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2.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体育教师, 积累了众多优秀成果

十年课改, 一大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反思的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研究、地方课程研究与实践、学校课程研究与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改革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课改之初到现在, 无论是国家层面、省市层面还是学校层面, 课改成果从试验初期的表浅、宽泛到现在成果深入到课程理念、性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如何落实到教师、教材、学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 深入到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规律的探索上。这些成果不论是真知灼见还是略有瑕疵, 都是宝贵的财富。

3.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提高, 学习方式有新的变化

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看学生是否受益。十年课改, 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学生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真实主体。主动的参与、有效的学习、适宜的合作、有效的探究等方式涌现在体育课上,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能力不断提高, 这对他们终身学习和终身体育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浅议 篇8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兴趣;道德教育

当前体育教育以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有个性的人作为教育的重点目标。因此,新的课程目标定位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机联系起来,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小组评价等方法,达到增进健康和完善人格的目标。

一、注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现在有人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淡化运动技术教学,只要活动起来,身体受到锻炼,精神得到满足,就达到了体育的目的。但是学生不掌握最基本的运动技能,不具备基础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力不从心,对体育课失去信心、失去兴趣,今后走向社会就不可能在体育锻炼中挑战新的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必须以一定的基础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的。

二、对传统教材优化、整合,对竞技性内容进行改造

前面我们已谈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田径项目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其内容的开设是必须的。对于铅球、背越式跳高、跨栏跑等趣味性较差、技术要求高、难以掌握又无益于终身体育的项目可只作介绍,对有些项目,在体育教学中不一定学习过于繁杂的竞技技术和追求运动技术,但可以对这些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新的课程内容;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讲解一些动作要点,提出教学要求。

三、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成长,实现灿烂的绽放,充分体现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的强化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正确处理了学生本位、学科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不再只是一句动听的教育口号。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健康概念,那就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过去体育教学的任务是锻炼学生的身体,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然而今天的新教材明确提出:“全面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并给予它新的内涵,包括身体机能、素质、运动能力和身体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增加了“韵律操和舞蹈”,对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很多独生子女在物质生活非常充裕的同时,形成了不好的性格及行为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循循善诱。特别是体育教师应深刻钻研新课程的内涵,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四、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专项选修课的开设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丰富了高中体育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专项选修课的开展提高了学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更新观念,钻研专项运动的特点和要领,根据每个专项不同的特点对教材、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做出相应的改革,编制适合本校的教材即校本教材,增强选修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中贯彻落实“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

五、正确把握“淡化运动技能”

上一篇:2015注册安全工程师试题下一篇:用接纳成就孩子的一生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