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及开发论文

2024-06-15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及开发论文(共9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及开发论文 篇1

关键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特点;开发策略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和民间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我们有了相对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对其的理论科学研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也被开发出来,如民运会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健儿在赛场上一决高下;在民族节庆时用以庆祝节日;在电视节目上登场演出;都极大的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传播。

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的必然性

1.1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文明的国度内闪发着各种优秀的文化思想。无论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再或者是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等等都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史上各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继产生,并在整个中国的文化历史上扮演者重要角色。大家所熟知的武术瑰宝太极拳,其正是由阴阳学说理论、还有其它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再加之以科学完整的套路动作作为习练内容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拳种[1]。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将更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1.2与人民健身娱乐需求的契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也在不断增强。如何在工作之余娱乐身心,健康体魄成了多数人民所迫切期待的。而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紧密的和大众健身娱乐联系在一起。在社区,公园、广场等人民健身娱乐的主要阵地可以轻松的发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子。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这些项目深受中老年健身人群的喜爱,原因在于其有很好的健身养生的功效;其次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其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低,也使得其有众多的参与人群。

1.3丰富和繁荣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体育文化事业发展中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将对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不断发展和研究将有利于丰富和繁荣我国的体育文化事业。例如河南登封少林寺以“少林功夫”、“少林文化”为依托,大力开展少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的全球掀起“少林功夫”热,因此促进了少林寺旅游资源的发展,更是每年给当地政府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入。再例如太极拳起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其以太极拳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开设太极拳馆;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和练武爱好者来此处消费。其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经济水平的提高将更加有利于太极拳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2]。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特点

2.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的定向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主要在民间进行,这与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条件有关。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形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传承特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形成了定向性传播,通常表现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因此给民族传统体育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局限性,甚至导致一些项目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传承人而失传。

2.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的开放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很多项目资源也开始由内向外,由国内逐渐走向国外。例如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在国内已经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各种太极拳馆在国内的大小城市相继开馆;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太极拳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外广泛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迅猛发展得易于其传承的开放性,使其更好地适应文化传播发展的环境,抢占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的战略高地。

2.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的区域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具有区域性,这与我国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等有关。例如在北方受寒冷天气时间较长的影响,产生了很多滑冰,滑雪类项目;而在南方受水之源丰富的影响则诞生了很多水上项目如龙舟竞技,独竹漂等项目。而且由于区域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其项目只能在特定的区域性传承和发展。

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原则

3.1保持原汁原味的开发原则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有着其自身特立独行的思想内涵,这是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本质区别。而且其的产生还受到历史环境和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有其难以剥离的生存土壤[3]。所以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时一定要保持原汁原味的开发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其更好地背负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

3.2科学的开发原则

当今社会是知识的社会,更是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社会。要想更好地做好一件事情,如何科学的计划,如何科学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开发自然也要遵循科学的开发原则,否则只能与希望和目标背道而驰,越走越歪,越走越远。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遵守自然的发展规律,尊重客观事实、然后精心计划科学有效的开发原则、才能使其朝着又快又好的发展之路上前行。

3.3符合市场需求的开发原则

市场是资源开发的风向标,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开发出合适的产品,人民才会买单。否则就像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够看而不能够用,那样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这正所谓是做了出力不讨好的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亦是如此,只有找准市场定位、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加之合理的推销模式、定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要遵循市场需求的开发原则,充分发挥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这样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发展的更好。

4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

4.1与旅游联姻的开发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要走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路子,让其在人们休闲娱乐之余很好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有力支持者。通过与旅游业结合可以增加有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的经济收入,收入得到了保障则将有利于更好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4]。因此开发时北方可以借助冰雪天气长的特点开展以滑冰,滑雪类的旅游项目;让人们欣赏壮美北国风光之余也可以体验到滑冰和滑雪地乐趣[5]。而在南方受水之源丰富的影响则诞生了很多水上项目如龙舟竞技,独竹漂等项目[6]。

4.2与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结合,开发,打造精品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目前已经在大中小学校开发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砸沙包、拔河、狩猎、蹴球、板鞋竞速、武术类等。其中以武术类最为多样例如在小学就有五步拳、少年拳、初级长拳、24式太极拳等基础武术套路[7]。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相应教育阶段的体育锻炼强度和内容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和丰富。一些学校因受地理环境,人文背景的影响也开设有其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例如东北的有些高校有珍珠球,滑冰等项目;南方的有些高校开设有龙舟课;还有广西某些学校开设的抢花炮等。我相信如果能很好地结合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打造更多适合的,适应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地区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4.3通过竞技体育的开发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竞技体育的开发可以更好的让其发展,创造适应的发展环境,促进其快速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如武术作为亚运会的比赛项目,其精彩刺激的武术动作成为了比赛的亮点,同时也为后期的武术人才的发展和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持。再比如在我国民运会上,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轮番上场,给观众奉献了精彩有趣的比赛[8]。同时也在无形的促进各个参赛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4.4在民俗节庆中的开发

民间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阵地,如何发挥好这块阵地的作用,则直接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的发展之路。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文化历史源流,因此也创造了很多有意思,有内涵的民俗节庆活动。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在丰富中华灿烂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娱乐需求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民俗节庆活动过程中,一般会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这自然就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如广西三月三抢花炮,端午节划龙舟等[9]。在民俗节庆中开发民族传统体育将更好使其为人民大众服务,同时也为其自身发展创造可依赖的生存环境。

4.5通过电影,电视节目来开发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媒体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使人们能更快的认识一些事物,从而促进这些事物的广泛传播和发展。最直接的传播方式有电影、电视剧还有一些电视类节目等。它们都极快,极广泛地传播着民族传统体育。例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使人们掀起了学习少林功夫的热潮,也推进了“少林寺”旅游的热潮。再如武术大师级人物李小龙正是因为功夫电影的拍摄,才使其为世界功夫迷所熟知,其截拳道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学习浪潮。再例如央视2007开播的康龙武林大赛,更是把中国功夫推上了电视银屏,使广大观众更加直观的了解认识,从而加大了中国武术的传播。还有一些赛事的转播也直观地把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更好的呈现给观众。

5结论和建议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最终还要落实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上,通过论文可以看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十分有意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承我们可以从其传承特点上做工作,如保护传承人,给予其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然后逐渐提高。保护特定的传承区域,使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更好的为保持其固有属性服务。加大市场的传播力度,用市场的需求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走出去。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肯定还有很多,但既适合所有区域,又符合当地市场选择的方法就比较少了;因此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时一定要遵循适应性开发的方针,切不可照搬,要做到活引活用!我相信只要科学合理的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定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支川.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47-49.

[2]马磊.河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传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3):326-330.

[3]陈永辉,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J].体育学刊,2009,16(5):91-94.

[4]朱岚涛,陈炜.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0,(3):146-153.

[5]赵忠伟.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9(6):14-16.

[6]倪依克.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23-26.

[7]何金,刘永风.江苏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开设现状调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4):51-53.

[8]闫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2,34(5):1-4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及开发论文 篇2

关键词: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1 “文化强省”的必要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下国际社会的竞争当中,传统的民族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软实力的文化输出和输入比重不断增长,如何借助本土的特色文化,来保持其国家发展的鲜明特色,夯实综合国力,是在当下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控的方向。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近年来,国家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之上。体育作为文化传承的直观体现,形式多样,而且独具民族特色,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衍生出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各个民族在包容的大环境之下,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细分来看,各个省份的由于民族的不同,也形成了一些较为鲜明的特色。湖北省当中的武陵山区、巴山一代都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它们拥有十分鲜明的民族色彩,而且传统的体育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记忆,在实践的传承当中,不断进行改进和发展,实质上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商品的流通可以限制,但是文化的传播没有明确的直接限制,只要拥有明确的信仰,拥有文化的解读者,那么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一样可以遍地开花。从马克思哲学辩证的角度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经历了反复的实践之后发现,没有一个国家和时期或者民族可以丢掉传统的文化。

因此,在当下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过程当中,借助发挥文化特色,来使得其自身拥有更强的支撑力,打造良好的形象,保持原有的特色,将其弘扬发展,才是当下所谓的创新社会当中,最好的创新,也是湖北省在对外发展和宣传当中,最好的“名片”。而且从湖北省长远发展来看,物质的硬实力还需要借助文化的软实力将其更好的深化,通过提升内涵,从而确保其在发展当中,拥有坚强的精神后盾,拥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大的精神动力,才是文化价值发挥的重要方向。

2 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湖北省处于我国的第二阶梯之上,在第二阶梯省份当中,湖北省的民族数量较多,而且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长阳、武陵一代。它们的地理位置相较而言比较特殊,因为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地理上的分布大多数是以西南、西北为主,作为一个中部发展省份而言,在地理位置上极具代表性。湖北省是东部发达地区与西南落后地区、集约农业区与粗放林牧业区的过渡地带,处于承东启西、东靠西移的战略地位,经济地理位置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湖北省的少数民族当中,长阳、武陵一代是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全边区46 个县市有32 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布依族等30 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00 余万,占地区总人口的56.2%,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他们的地域具有一定的闭塞性,湖北省虽然处于中部省份,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却因为褶皱山地,远离湘、鄂、川、黔四省中心城市,地域封闭,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但是也正是因为地域封闭、交通不变,他们本土的民族文化更具特色,没有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保留和传承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文化。

传统体育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劳动文化,是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健身性、大众性、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由于生活习性的共性,体育文化会得到发展,但又因为民族习惯、信仰的不同,湖北省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独具特色。这些特点决定了新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应顺应文化发展形势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任其随波逐流。

3 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瓶颈

3.1 外部环境阻隔因素过多

湖北省内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山势崎岖,而且土地贫瘠,地貌复杂多样,交通不便,虽然过于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得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形成,但是在当下的发展过程当中,外部因素也会带来诸多的阻隔和不便利。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赖以生存的环境,长期闭塞,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从而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在这样的环境因素影响之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也会因此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处于停止发展的状态。所谓“物极必反”,从而导致过分的闭塞,影响到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3.2 民族体育文化形式单调缺乏相应的传承保护

通过对于湖北省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调查发现,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形式近年来在逐步减少,非物质形式的传播虽然是主流。但是由于湖北省内的少数民族当中,许多民族都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因此没有翔实的文献记录和保护,单凭依靠传统的民间故事、祖祖辈辈相传,也很难保证不出现以讹传讹的事情,从而使得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在传播流传过程当中,因为没有缺乏相对科学的形式,而使得其传承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样,不仅仅是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损失,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发展,必然会导致民族体育文化濒危。

3.3 传统体育文化挖掘传承不足

经济的发展使得少数民族当中的青壮年也开始走出大山,对于传统的民风民俗虽然也有认识,但是在传承上,已经有明显的不足。而且对于湖北省传统体育文化挖掘研究整理的人员十分少,加上民风民俗领域针对性的缺失,民族体育文化的记忆碎片较多,而且没有整理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民族特色文化体系,从而进一步挖掘完善起来十分困难。

4 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

4.1 取其精华,明确保护和发展方向

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当中能够,取其精华,是确保其可以更好的传承发展的关键。发展文化具有传承性、包容性等特点,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湖北省的传统体育文化当中,保护是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之上,通过同传统的文化相结合,来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才可以保证其可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其它丰富的文化成分。同时,在进行传统的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不但要注重与本民族其它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还要吸收外来的和其它民族的先进体育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但是,要注重取其精华的核心,而且不能够照抄照搬,这样不仅会舍本逐末,长此以往,也会失去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4.2 建立体系,深化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

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当下最紧急的就是建立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一方面,要丰富挖掘整理的方法,将参与观察、野外考察和现代科技手段等纳入到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中。通过多方面的整合、收集各类的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的收录和研究,来进行对于已知传统体育文化的收录和保护。改变过去研究零碎、不系统的状况,对部分原始文化风貌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调查,以最大程度地抢救搜集整理各少数民族频临消亡的传统体育文化。这样,才能够确保湖北省少数民族的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也是民族文化不断完善的一种有效尝试。另一方面,要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纳入科学的规划之中,加强科研立项,从而确保投入研究和保护更加区域专业化、地域化、科学化。

4.3 因地制宜,借助旅游传播和发展文化

湖北省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近年来,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能够快速有效的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各个省市已经将其纳入当地发展战略当中的重头戏。实质上,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虽然文化自身有其独特的发展方式,通过与旅游的联袂,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相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的发掘和传承,而且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值增值甚至是创新,旅游业不仅借助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参与其中,使得旅游内涵更加深化,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也可以得到弘扬,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与旅游联袂,一些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显示出了勃勃生机。旅游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功能。另外,借助旅游也可以改善当地的综合环境,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对于促进湖北省的更好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4 支持政策与资金投入

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当中,政府职能建设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借助政策的支持,来更加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确保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当中,拥有科学明确的外部环境,而且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从长远来看,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明确相应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外部条件十分有利。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促进其发展有更好的推动作用。加大对于资金的投入,不仅是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收集整理当中,进行相应的科研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为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统一协调发展。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投入的价值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也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从而充分发挥它的智力支撑作用。

5 结语

对于当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而言,它是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璀璨一员。在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意义十分深远,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它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民族团结,而且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当中,加快步伐,优化方式,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在不断优化的道路上真正实现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传承。通过对于文化产业的有效实践,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广,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当中,体系更加科学化,经验办法也在不断的总结和改进,相信在湖北省未来的发展当中,进一步促进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更好的促进湖北省综合的发展也会充分发挥软实力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咏.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06).

[2]郝国栋,石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1(02).

[3]范维,刘思阳.探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传承国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篇3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历代优秀文化中的积淀与升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虽然不可能再度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文化的生長点。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世界各国都在不断的了解中国,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智慧开始风靡世界。很多国家都开设了孔子学院,学习中国的儒家思想,并应用到各个领域中。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哲学思想上的著作,和西方截然相反。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是几千年前的著作,但是人的思想哲学及做人的根本是不会变的,老祖宗几千的文化与思考的积累是最好的人生指南针。

我们的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相结合后,衍生出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武术、饮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能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中国大学扩招已经有些年头了,大批的大学生毕业后奔向了社会。他们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些充满了东方智慧的学子将会把中国带到世界舞台最闪耀的位置。

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从时间上讲,中国传统文化大致是指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文化。因为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中国文化开始大幅度的震荡,调整。这种变化一直持续至今。从地域范围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传统的中国地理概念,还包括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清晰的地域界限。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

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今天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为仍在不自觉中深受其影响。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方面。

传统文化的文化特征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

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

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面对日益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有识之士无不在努力寻求救世的良方。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的推广和实践;已被废黜达近百年之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上急需拯救。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必会带来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可持续地发展也就得以平稳实现。

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

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是由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大惠发起的,从2008年创办到今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已达30多场。陈大惠团队所到之处全部是公益行为,不收取任何费用,团队所有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忏悔自己的过错,以独特。的形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每场论坛多达4000人,少则500人,很多观众因一场论坛改变自己的人生,反响强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汇报团是一个以致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志愿者团体。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专家学者、影视明星、企业家、官员、农民、普通市民等,他们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践行道德,和谐了身心、和谐了家庭,提升了生活和生命质量,获得了美满幸福的人生。如今,他们奉献社会,以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在全国各地巡回报告。目前他们已在全国各地以论坛形式做过30多场专题报告,受到各地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支持和热烈响应,使数以千万个观众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 篇4

2011-06-07

今年(2008年)两会,以名人故居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名人故居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很多人文资源,是历史文明积淀的载体和象征,可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大批的故居、还有风情独特的古村落以及其他遗址正在遭到破坏,大批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因各种原因失去传承。有关专家估计,如果现在还不采取有力措施去保护和抢救的话,20年以后,至少有一半民间传统文化将化为乌有。名人故居就是物质的史书,如果我们没有足够重视,不好好地保护,在不久的将来,很多将不复存在,那时再意识到故居、文化场所的重要性可就为时已晚了。

从我们对待名人故居的态度扩散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重视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屹立世界、振兴中华的根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容易走向世界,越容易被世界所接受。最近刚开幕的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就以典雅的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风格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它的一些照型,感受一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妙: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主题:“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也切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馆的正面的墙壁上面有中国传统十二生肖图案,侧面的墙壁上是百家姓的浮雕。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突出了中国的特征。

中心展区的生命之树是模仿自然界水珠悠然溅起的优美姿态和植物叶脉舒展生长的形态,加以艺术化的提炼,利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宣纸制造工艺,结合现代影像投放技术而形成。营造出万物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智慧。

中国礼品售卖厅,设计取自具有中国意象的植物——竹,以竹竿的造型围合而成。接待室的外观和内景都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意境和韵味。

中国馆的设计自始至终渗透“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国的文化就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线,至今仍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天人合一”的意思是指: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要在服从社会群体中去实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种,需要服从自然。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强调和谐意识,强化了人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强调了人的奉献精神。同学们可以细细地领悟“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你悟透了,作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那你的实践离成功就不远了!

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深邃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东亚大部分国家文化的归依。日本皇太子其乐融融的的长女取名:爱子,称号:敬宫,其“爱”和“敬”出典于中国古籍“四书五经”之一的《孟子·离娄章句下》中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爱之”一句。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几千年一脉相承至今,博大精深,这是我们立足的根。俄罗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性格,没有国民风貌,就不是生动活泼的有机体,而是机械的实验标本。”我们为我们的文化而自豪。

可是在今天,我们的文化也面临挑战,整个世界的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随之而来,它一方面为各民族文化互相沟通、互相交融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给了强势文化吞噬弱势文化、西方文化主宰世界文化以借口,对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形成了挑战。我们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应对这种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我们振兴中华的思想根基。民族精神:民族团结、和谐融合的源泉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只有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大范围地团结海内外同胞,求得华夏民族的最大共识,从而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前提。

我们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精魂就是一个“和”字。“和”,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合、和祥等。这种“和”的哲理,充分体现在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仁义”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而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就要算“太极图”了——阴阳鱼合抱,两条鱼的内边天衣无缝,外边为正圆,黑的鱼眼跑到白的上面去了,白的鱼眼跑到黑的上面去了,它揭示的是阴阳对立而又互补的原理,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哲学上讲三层意思: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用这个“太极图”道理去观察世界,可谓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分裂,但与统一相比,其时间毕竟相对短暂。由于统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绵延不断,国家的尊严和独立得以维护,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不断发展。

中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努力开发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于周边地区,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同中原地区的汉族互相交流。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形成了自然的凝聚力,再加上长时间密切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各民族交往、团聚和统一的过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特征。从而今天民族精神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源泉。民族精神:传承文化、文明做人的核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道家的清幽自然,也有佛家的博大慈悲,还有诸子百家的丰富精微等等,其中儒家唯物而现实的思想体系最具有代表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它对个人的文明养成、健康成长有很现实的意义。两千年前,孔子就倡导“仁”的思想,这是对个人品格的修炼和要求,是人自身所具备的一种素养,如果不去修行和实践,这种素养就会被溟灭。这些年来,我就在想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缺失了最基本的道德,致使刑事犯罪和腐朽思想的抬头,甚至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这都是人性中“仁”字精神的丧失。孔子还倡导“礼”,“礼”乃世界之大道,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要求。孔子“仁”与“礼”的思想不仅在中国人的行为和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在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也广泛传播。这说明儒家思想具有人类思想意识的共性。

在台湾、新加坡等地,他们受到的儒家文化的影响比我们大陆深得多,所以从文明的总体程度上讲,他们比我们更讲礼仪、仁和。现在我们要重新培育、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为个人的文明成长、健康发展服务。

综上三条可以看到,民族精神对现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现在在同学们中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俭自强精神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有一项针对上海市3300多名大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在文化相对开放的上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已显现疏离与隔膜。所以现在提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十分必要,而且紧要。

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精华培育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又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和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维志趣与情感心理的集中体现。

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着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将分散的部落融合成统一的民族,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的是英勇抵御异族的侵扰,保卫本民族的家园和生命财产;有的是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这种精神汇合成一种核心精神,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民族精神也是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是我们全面推动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依托。

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渗透传统文化的魅力。小说中人物的精神风貌,他们身上的侠气,最令人神往。什么是侠气?就是既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又能冲破各种名利,笑傲江湖,独立于天地之间。《天龙八部》里的萧峰,我觉得中他达到了侠的最高境界,在他身上正是体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我剪辑了一段电视剧《天龙八部》的片段,请大家领会一下萧峰身上存在的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侠的最高境界。

刚才这一段是萧峰自杀的场景,萧峰念念于心的,是苍生百姓的安危幸福,他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宋辽两国的平安合睦,百姓的安居乐业。辽国百姓也免去征战之苦,天下苍生得以平安,他是为了民族的利益,也是为民造福。

金庸笔下侠义英雄的民族大义,是秉承汉魏以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的。一部中国历史,其实就是汉民族和周边民族互相争斗、交融的历史。民族间的矛盾来源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也源于不同的信仰和教化。在中国传统伦理中,民族气节从来都是放在首位的。天下为怀,苍生为念,这是侠的最高理想,这也是金庸的侠意识。萧峰这个人物,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做了一个最好的注释,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我们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前面讲了在当前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以及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接下来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做,从而来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意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实现统一,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更多地强调国家意识。国家意识应该包括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感。只有在国家利益为上的道德观基础上,面临各种诱惑时,才能毅然做出正确的选择。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国家也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个人的权利。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增强文化认同

认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文化认同要回答是什么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它包括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风俗、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养料,“文以载道”,我国民族精神的内容大量地存在于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要多看,从中多吸取养料,还要在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课程中学习。在增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要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

民族语言——语言文字是民族意识、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载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维护母语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导地位;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礼貌用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民族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高度认同党的历史功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革命传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这些精神都以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人文传统——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自身人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人生价值观和道德,重视“做人”的准则。弘扬民族精神,要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与道德伦理紧密结合的精华,完善人格。

在完善人格的过程中,要把承担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承担责任——增强自身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明确自身的权利,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诚信守法——养成以诚待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

平等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勤奋自强——从小事做起,养成勤快、勤劳、勤奋、勤俭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盲目攀比;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联系到我们学校,重点中学是文明的高地,绝大多数的同学在文化意识、文明程度、完善人格方面都做得不错,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做得不够好的情况,从小处而言比如礼貌不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你看待世界的一种心态,你是友善热情的,还是冷漠孤立的,其实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整个人的气质就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征文 篇5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许多杰出的历史学家。从小我就听妈妈给我讲司马迁的故事,今天在这本书中,我再次看到了他。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继承父业,著述历史,用毕生的经历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初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多字,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整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的鸿篇巨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走出家门游历四方。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到过长城,渡过黄河,登过泰山,经过长江,一路上采访民间传说,考察文物古迹,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使他获得了大量史籍上没有的史料。

正在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几次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写下了一行有一行工整的文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终于完成了一部辉煌巨著——《史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司马迁的人生观,他认为自己的死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这种信念,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宫刑,遭受了冷落,但他却在史书中有权评价每一位帝王将相,他在史书中,自己就是统治者。

在司马迁的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个刑余之人,可在我眼里,他是个大人物,因为他是个敢于指责黄帝的人,他是个大丈夫,因为他可以忍辱负重,他是个圣人,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史记》

真正的大人物,并不是大权大贵之人,而是那些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可以忍辱负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马迁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写照,生活上的成功并不在于权贵,而是在于一颗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及开发论文 篇6

一、长征精神篇

【时事材料】

1、2006年10月22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70年前,中国*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专题训练】

一、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历史探究〗

1、长征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假如我们重走长征路,你会经过哪些地点,并说明理由。

江西瑞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转移开始长征;陕北,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甘肃会宁,1936年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了最后胜利。

3、红军开始逐步改变长征被动局面的标志是什么?

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4、长征经过了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我国共有多少省级行政单位? 34个。

5、长征起点、终点分别属于第几极阶梯?其分界线是什么?

第三极阶梯和第二极阶梯。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理论探究〗

1、长征精神体现了哪些民族精神?

长征精神体现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弘扬长征精神有哪些重要意义?

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教育广大于部群众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3、长征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中学生应如何在实际中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的胜利,靠的是中国*的正确领导,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怕艰难困苦、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坚定信念,要确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有坚强意志,要培养坚强意志。

4、弘扬长征精神属于精神文明的哪个方面内容?该内容的核心、重点、原则分别是什么?

思想道德。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重点是诚实守信;原则是集体主义。

5、我国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实践探究〗

1、为了发扬长征精神,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活动形式?

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

2、红军在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启示我们,面对挫折和逆境该怎么办?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要正确的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学会自我疏导。

3、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有坚强意志,要培养坚强意志。我们如何磨砺坚强意志?

树立明确目标;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善于管理自己;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4、请你以宣传长征精神为主题拟定宣传标语?

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弘扬长征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5、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

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6、红军长征途中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顺利经过少数民族地区,请问: ①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③现在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在民族问题上,我们要履行什么义务,具体该怎么做?

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我们要尊重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⑤说出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省份之一。

云南。

⑥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平等、团结、互助。

二、感动中国2006年篇

【时事材料】

1、感动中国2006人物颁奖盛典于2007年2月26日隆重播出。获得“感动中国2006人物”荣誉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入选。“感动中国2006人物”颁奖典礼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特别的致敬!最终将集体奖授予老红军代表。

【专题训练】

一、获得“感动中国2006人物”荣誉的孔祥瑞: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1、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证明了课文中的哪些观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2、孔祥瑞事迹告诉我们,成功创业应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坚强意志、创新精神等

3、我国在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多家媒体组织感动中国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育和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二、“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1、“微尘”的事迹体现了什么中国传统美德?

乐于助人。

2、学习“微尘”的事迹有什么意义?(从国家和个人角度)

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育和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利于提高我们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3、根据材料谈谈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树立“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

4、根据材料谈谈我们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承担责任。

三、2006年8月16日中央文明委发出通知,部署在全国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

1、在你身边,你发现有哪些不文明行为?

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

2、针对诸多不文明行为,我们青少年该怎么做?

从自身做起,监督他人;组织各种文艺活动积极宣传公约;树立主人翁意识,敢于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

3、材料体现了我国什么方面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

4、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及开发论文 篇7

1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旅游资源的理解

1.1充分把握理论概念

传统体育旅游资源主要指一个地区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之中, 人们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实践开发出一套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将这些特色体育项目加以开发和利用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来吸引不同地区的体育运动爱好者前来观赏和体验。从体育旅游资源的概念来看, 体育运动资源具有历史性、创新性、独特性和地域性, 正是体育运动项目的这些特点才使其成为旅游资源的可能。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和旅游的特殊组合, 体育资源依据自身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地游客, 成为了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内容, 而当地的旅游资源以其组合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 最终实现二者的完美融合,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文化复合体。

1.2云南地方旅游资源的类型

体育旅游资源与其他的旅游资源一样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云南的地区特色、民族情况、旅游资源的分布等很多的特点。从其旅游的目的还可以分为运动、休闲、健身、观光等不同的类别。从民族文化上可以分为聚居区的体育项目和杂居区的旅游项目。这些分类十分复杂, 在人文和自然旅游项目下可以根据功能、文化等分成不同的类别。这些大类别下面还有次级分类。这种多角度的深度分类可以很好地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具体情况, 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探索, 使其层次更加分明, 更加易于管理和推行, 有利于通过分类的不同方面体现云南少数民族体育的独特魅力。

1.3依据地方实际总结资源开发要素

旅游是云南省最重要的产业, 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旅游大省, 大量的游客给当地的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合理利用云南地区的传统体育旅游资源需要深入的调查, 了解云南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创造性的长远规划, 最终实现对于该地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云南地方的民族传统的体育旅游项目具有地方特点和地域特色, 应该把不同地区的传统体育的旅游资源整合在一起, 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可以更加吸引旅游, 提高各地区的经济效益。此外地方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考虑还需要考虑该地区的客流承载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测算, 形成一套最为科学的规划方案, 实现地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措施

2.1加强对旅游区群众的教育

作为景区旅游资源最重要的一部分——景区群众对于提高景区的人文环境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主要是积极引导景区的群众进行文明旅游, 严格遵守景区的规定。使景区的群众通过参与和体验不同的体育项目了解我国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增长知识的同时, 锻炼了自己的体魄, 实现民族体育文化对自身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在运动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了达到对旅游的群众进行教育的目的, 需要加强对于景区的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景区管理制度, 使游客在旅游体验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规定, 长期以来形成了这个景区的旅游文化。使其在这个积极遵守纪律的氛围下受到影响和教育。

2.2促进休闲旅游产业的组合发展

少数民族的体育旅游资源是地区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新兴的旅游产业本身具有很多问题。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还处于比较混乱的阶段, 还没有像传统的景观旅游那样具有一套成熟完整的旅游链条。为了实现对传统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体现自身的时尚和生态文化特色, 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顺序, 做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与景观旅游项目穿插设置, 使游客在健身之余还能够欣赏当地的自然风景。通过这种旅游资源之间的优化组合, 实现旅游产业的换代升级, 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

2.3有效地促进地方生态文化的建设

生态文化是各种文化和谐共存产生的文化形式, 生态文化强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渗透到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科学、质朴、理性、健康的特点。很多游客在进行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通过了解当地的民族体育了解当地的民族风俗, 在体验和观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体悟与当地的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种新的感受。

2.4确立景区的风格, 设计精品的旅游路线

旅游路线的设定决定着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是提升旅游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一个科学合理的旅游路线能够充分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 为目标地区带来大量的游客资源, 推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是重要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设定要充分抓住游客的旅游心理, 有的游客是为了放松心态进行旅游的, 有的游客是为了增长见识进行旅游的。为了很好地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趣, 提高旅游活动的效果, 积累再一次参与旅游活动的客源, 需要根据不同游客的旅游目的, 将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 最终实现规划的合理性。在规划过程中要整体把握该地区旅游资源的整体特点, 依据特点进行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凸现该地区的民族特色, 设计出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的路线, 以突出该地区的不同民族风情和特色。此外在规划过程中可以将比较成熟的景区与新兴的景区交叉设置在一起, 通过成熟的景区带动新兴景区, 使旅游产业规模化, 将该地区的旅游优势最大化。

3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户外旅游可以很好地增长人们的见识、放松身心, 而且还能在旅游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吸引着大量的旅游爱好者。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项目是在人们追求高质量的休闲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景观旅游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一定要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 充分发挥该旅游项目的特色, 推动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

摘要:我国云南省地处于我国的西南边陲, 具有悠久的历史, 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 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 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当地少数民族创造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 它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象征, 也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为了进一步推动云南经济的发展, 需要对传统的民族体育进行有效的开发, 在很多传统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地方的民族特色, 以增加体育项目的魅力, 促进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及探索。

关键词:体育经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旅游,云南

参考文献

[1]邓开民.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2.

[2]刘坚.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及开发论文 篇8

关键词:康元玩具;科技;工业技术

1 传统民间玩具的种类及智力特征

我国传统民间玩具种类有很多,大多数由泥、碎步和竹片制作而成,代表作有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和七巧板。这些玩具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我国古代民间已具备高等智慧,把游戏和数学专业理论结合了起来,涉及到数学中的几何学、拓扑学、图论、运筹学等多门学科,以至于被西方国家统称为“中国的难题”(chinese puzzle)。这种极简化的造型渗透着严格的学术理念,正是我们民族民间产品的典型思维特征。《中国科技史》中记载,七巧板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日本杂志《数理科学》称华容道为“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之一”;九连环在国外被称作“中国环”;鲁班锁被称为“六根刺的刺果谜”,甚至有西方学者称西方的智力玩具“驴的魔术”靈感来源于中国的“四喜人”,由此可以看见中国古代智力玩具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中国人对古典玩具数理理论知识的渗透所重视的程度。

2 康元玩具的造型特点和技术内涵

康元玩具具有那个时代玩具共有的特征:结构精巧、色泽艳丽、造型写实的特点。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小熊拍照”“电动冲锋枪”“母鸡生蛋”等,在当时已具备比价高的工业水准,这些铁皮玩具大致可分为:发条铁皮玩具,电动铁皮玩具和惯性铁皮玩具三种,“母鸡生蛋”就是以电池为驱动能源带动玩具的整体动作的完成,“电动冲锋枪”系列玩具的科技含量是最高的,这类铁皮玩具以声、光、电等技术为职称,利用发光二极管、不落地齿轮勾搭机构等一些机械原理构造而成。从各个历史时期来看,康元玩具不但在内在技术上有突破性的创造,外在造型也展现了各个时期的时代特色。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因为当时在国共内战的政治环境下,国民党控制着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军火工业也相当规模。政府正规军,约有四分之一是用美械装备起来的,一半以上是日械,后美国政府又向国民党军移交了舰艇一百三十一艘,在当时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康元玩具军事系列产品模拟了这样的军工装备,包括“战舰”“打机关枪的士兵”等。动物类型的玩具造型几乎都是写实的,并不具备多少想象力和创造力。新中国时期的康元玩具,尤其是军事系列不再是仿美军舰或者仿日汽车飞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了苏联的项目援助,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就得将来便出现了一系列的代表新中国初期中国生产力的新的科研成果。例如,“东风小汽车”“和平号坦克”“万吨水压机”等,动物系列也变得拟人化丰富多彩起来,最有名的当属“小熊拍照”了,小熊拍照集发条、电动、糖胶、铁皮等工艺于一身,头部用的是糖胶工艺,运动靠发条来驱动,上足发条后,小熊能左右旋转,停顿片刻后,举起手中的相机拍照,同时散光灯也会随着闪烁,由于销量很好,后来又有了不同版本,延续了将近30年的生产期,是当时发条玩具的优秀作品。70年代时期,康元玩具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研制出了磁控、声控及遥控的金属材料玩具,技术的改进使得玩具的运动轨迹更具有灵活性,造型的设计也较之前的产品有了更多的创新,代表作品有“声控爬娃”、“电子发生救护车”等。

3 文化记忆遗产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优势与劣势

为传承传统民族工业的优秀基因,对传统的优良作品进行改进,发展民族工业,设计师想了很多办法,《装饰》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是专门撰写民族工业产品通过提取记忆遗产,唤醒消费者的共同记忆,运用SWOT.SET等模型工具对传统民族工业产品进行分析,从而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产品,作者能够提供这样一套思路,对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SWOT工具能够初步明确产品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状况,优势在于迎合复古流行契机,可以让产品多功能化,智能化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劣势在于原产品从功能实用性来讲已经很陈旧,消费者对此需求不高,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到研发和产业升级上,品牌的推广度更低了。按照这样的程序产生出来的设计方案定位在复古流行这一系列的,因为受众人群年龄和文化背景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细分人群构建子品牌战略。作者的思路是把民族传统元素经过现代的设计手段,衍变成符号的流行样式,这便会出现一个问题,从现代设计的角度来看,各种艺术流派的产生都是源于西方,无论从设计方法和理论体系,西方都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并且以产品和宣传的方式流入我国市场,影响着国内产品设计的发展,相对应的我们却没有强大的能与西方设计相抗衡的设计体系,在发展我们民族工业产品时,很容易就套用西方那一套设计模式,在此并不是说西方的设计理论不能与我们的民族工业产品相结合,也许也能设计出很好的产品,但是,这样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有利于很好的发展我们的民族品牌,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伍零陆零”系列双喜瓶再设计,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设计案例,在我看来,设计师对传统热水瓶的材质、功能、外观上做了调整,玻璃材质,在瓶口上做了改进和设计,瓶身加上了中国元素“囍”字,视觉上产生了新颖的效果很现代,虽然这件设计调动了受众对传统元素的记忆储存,同时因为瓶子的玻璃材质,让人感觉到不安全感(虽然材质是耐温的),丧失了传统保温瓶厚重的感觉,并没有因为文字“囍”的存在而让人感到喜庆,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感觉。这种复杂的感觉让人从情感上一下很难适应,或许应该尝试更多的设计方案让产品达到公认度较高的标准。康元玩具也可以采用这样的设计思路,基于消费者对康元品牌广泛的认知度,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再创康元玩具时尚潮流,打败像乐高这样的国外品牌占领我国的玩具市场,我们应该基于我们传统的优势开发原创性新产品。

4 高科技技术支撑是对玩具产业创新的直接推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传承及开发论文 篇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是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划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具等等。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包括婚姻、家庭、宗教、丧葬等。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第四,科技知识工艺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民间医药、工艺制作等。第五,信仰崇尚文化,包括宗教、崇拜、祭祀、巫术、禁忌等。第六,节日文化,包括年节各民族特有的宗教、农事、纪念、庆典等。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少数民族传统那个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其特点是由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相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受到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本民族内部政治发展、阶级结构的影响。因此,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政治状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社会中,宗教浸入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宗教与社会紧密结合,导致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种是具有神灵宗法性特色的文化。第三种是以传统礼俗为主要特色的文化。

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类型入手,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1)物质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一提到“物质文化”,人们不约而同地都会想到表现在器物中的人类的创造和文化信息。在这些器物中反映出了少数民族的创造、意识和心理信息,因此它们虽然是物质、是器物,但又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2)精神文化,各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各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如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哲学观以及表现意识形态的各种文学艺术、绘画创作等等。不论在哪种经济类型的少数民族中,精神文化总体上是相似的。就世界观来说,一般表现为万物有灵、尊天崇神、祖先崇拜;就道德观念说,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好友重义、崇拜血缘;就价值观人生观来说,重诚崇信、重义轻利、乐天知足、重传统轻变革,重集体轻个人等。此外,还有形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有很强教化功能和传承功能的说、唱、演、舞的表演和绘画、雕刻、塑造等艺术。

(3)制度文化,社会秩序的反映。在制度文化方面,不管哪种经济类型的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家庭、亲属、法律等制度。这种制度多以习惯的形式存在,以习惯的势力和群体舆论为保障,并且通过老年人及各种说唱等形式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以社会制度来说,渔猎、畜牧型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氏族、部落制度,而农耕型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则多以村寨、庄园制度为主。

(4)行为文化,体现在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群体行为之中,这种行为不仅是群体的,而且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如语言、文字、婚丧嫁娶、节庆民俗、宗教等等。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趋势和应对政策

1、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趋势

文化的发展变化是与新的经济制度的确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建立必然引起原有文化形态的改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上的交流也越来越活跃,东部地区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这种族际间、区域间的宽领域深入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民族间在文化上的取长补短,从而更好的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在全国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业结构、就业结构、分配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将逐步展开并会加快进程,农业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北京有全国56个民族的成员工作、生活,武汉、厦门、深圳、广州、南京等大中城市近年来民族成分增多,一些城市的民族成分达到三、四十个。随着少数民族成分的增多和少数民族人口的扩充,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被引进到城市生活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产生活变化给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快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这些要求表明,不仅要提高物质文明水平,也要提高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水平;不仅要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而且要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2、应对政策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开放中发展的,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吸收长处而前进的,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历史发展到当今信息时代,民族传统文化怎样适应新时代的生存环境,如何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向前发展需要认真研究。要充分利用集市和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各族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状况。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投入

加强少数民族乡村基层的文化、体育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培养和壮大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繁荣民族文艺创作。要把发展民族文化与振兴民族经济结合起来使文化与经济互促互进。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把保护民族文化放在重要位置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合理利用民族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扶持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及其资料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发展民族文化必须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和体制创新,传播先进文化探索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文化发展运行机制、经营机制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繁荣。

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现实意义

1、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当今社会稳定快速发展,为了能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首先要做好分类工作,抓紧制定整体规划。即一是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员,深入开展民族地区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对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详细地调查摸底、登记、建档。二是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确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利用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根据轻重缓急确定保护发展的重点,制定保护发展的方案。民族文化体系繁杂,有些适合通过博物馆的形式保护,有些适合通过产业化的形式保护,这需要准确的分类。我们不能一刀切的全部产业化,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立法保护具有及其重要性。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这种社会事实,它涉及到国家与地方、政府与当地民族、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产业化之后,还要涉及文化资源所有者与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关系。因此,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保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正常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

2、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少数民族文化拓展和引发大众的意识潮流以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使得东西部之间、大中城市与贫困地区之间的人才交流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许多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将逐步向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逐渐被外界所了解,并部分地被接受和认同,求异求新是人类发展的本性。少数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纯真质朴的风格很符合现代城市听众的口味,那么同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能带给他们无尽的遐想,使其失落的心灵得到慰籍,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少数民族风格的作品及少数民族演员的表演己得到了城市听众的接受与认可,在现代文化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自身拓展了发展空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促进了新文化的创造。作为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它在创建新文化的过程中,具有着其他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为新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服装设计师可以根据保存下来的少数民族图样和款式,设计出最时髦的时装,艺术家可以用少数民族中最优秀的民歌民谣,创作出最富现代气息的音乐歌曲。传统文化对于新文化的创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没了它,新文化的产生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结束语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时代精神,尤其是各个少数民族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之中,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情感

上一篇:秦观著名诗词下一篇:开学的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