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

2024-08-27

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精选15篇)

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 篇1

总结

我校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是在启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开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一本教材,没有教参,课程资源要靠师生共同去开发,如何实施要靠教师去探索。我们边学边做边研究,摸着石头过河,在艰难中起步。现在回想期间艰难探索的历程,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如果说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初见成效的话,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专题讲座,学科——理论先行

如何使教师们很快地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中的“新”课程,了解它与传统的语文、数学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要求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内容、原则、评价及管理。鉴于此,上学期初,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的绿洲》专题学习讲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施做了周密部署,使教师对本课程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此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学校还组织教师登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及时捕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学习其中的优秀案例,借鉴成功经验,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帮助。

二、结合校本,整合创新——积极行动

(一)整合学校特色,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要有生命力,要凸显特色,就得与校本课程、学校特色结合起来,所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大特色是:制定凸显学校特色的活动设计方案。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校教学特色。我们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创建了两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了校园网,电脑进教室,实现了“班班通”。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机地整合,使课堂小天地连接着网络大世界。如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教师引导下点击鼠标,打开“http://www.jxol.net/yyzdwyn/index.htm”进入“《音乐之都维也纳》专题学习——走进维也纳”。随着舒缓轻柔的音乐,配着优美清晰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了解奥地利风景如画的地理环境,欣赏连绵不绝的维也纳森林,风姿卓越的蓝色多瑙河;瞻仰造型逼真的音乐家雕像;聆听着巴赫、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家的旷世杰作天籁之音;流连于金碧辉煌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陶醉于气势磅礴高雅热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随后让学生们交流对这座音乐之都的总体印象。

——四年级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网上搜索,《走进菊的世界》综

合实践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欣赏中国名菊的风姿绰约,品评菊花美名的诗情画意,感受给菊花命名的喜悦兴奋…… 思维在点击中跳跃,情感在欣赏中升华,个性在交流中飞扬,无拘无束,跨越中外的网络课堂成了学生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乐园,放飞个性驰骋想象的天堂。

(二)结合校本教材,展示多彩活动

我校组织教师利用假期编写了《启蒙》系列校本教材。这六册校本教材选取了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让孩子在记忆的年龄段积累这些古诗文,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受、领悟和想象能力,帮助他们加厚和刷新人生的底色,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也围绕校本教材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三字经》诵读比赛”;二年级“小小成语摘录卡评比”;三年级“《弟子规》表演背”;四年级“趣游古诗园”;五年级“名言警句书签制作”;六年级“古诗新唱”等。在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读读,背背,画画,演演,写写,唱唱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从中积淀古文的形式,受到思想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回忆七彩童年的一段经历。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令老师们刮目相看。

(三)围绕地方特色,开展系列活动

我们在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等活动基地建立长期联系,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发挥社区教

育优势,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月,为了让学生深切的体验母爱的伟大,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了“护蛋体验活动”。每个学生当一周“鸡妈妈”,写《护蛋日记》和《给妈妈的感恩信》,争当“护蛋英雄”,从护蛋体验中感受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懂得孝亲敬长的道理,从和母亲的互动交流中,促进沟通,学会感恩。

四月,为了配合校大队部“看家乡新貌、寻家乡名人、做校园小名人”方案的实施,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与探索活动,1、参观家乡名企业——江苏省名企业苏青集团;

2、瞻仰家乡名址——张大烈纪念馆;

3、调查家乡名河——富贝河;

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 篇2

一、校园茶香飘溢

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茶的精神透露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我们沩山, “名山、名寺、名茶”闻名遐迩。作为沩山的孩子, 有理由传承我们民族独特的茶文化。清茶可以怡情养性, 擂茶可以迎宾待客, 美丽的茶园更是沩山绿色生态旅游的新景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实践能力,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学校把“沩山茶文化”作为一门校本课程,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实践能力, 建设文化校园, 熏陶高雅品质。

一是建设阵地。学校努力渲染茶文化氛围, 设立了专门的劳技室, 室内摆放了揉茶机、擂钵等制茶用品。劳技课上, 老师对学生进行工具的使用及实践操作的指导。在校内醒目的位置, 我们通过宣传海报、标语版面介绍茶的历史、茶的礼仪、茶的精神, 展示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的精彩书画作品, 定期总结汇报学生的活动情况等。建立好校园茶文化阵地, 在校园倡导良好的学风。

二是研习茶艺。师生共同学习茶文化, 以种茶、制茶、品茶为题, 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 开设了茶文化课, 向学生系统介绍茶史、茶叶分类、制作、鉴别、茶道茶俗等知识, 让茶引领师生走进源远流长的文化殿堂, 感受其蕴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是经典吟诵。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久远。古往今来, 众多文人墨客品茗弄诗, 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名句佳篇。开展“经典诵读茶文化”, 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茶的历史, 领会茶的精髓, 通过对茶与诗词、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与故事的学习, 领略茶文化的内涵。

四是茶艺展示。茶艺表演是茶歌、茶诗、茶曲、茶艺、茶舞的综合表演, 文艺素质要求非常高。既要求演员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更要有较强的表演功底, 以及对茶文化的热爱。优雅的茶道是优雅生活的体现。当茶香飘满校园的时候, 相信, 茶文化已深深扎根于小导游的心中。

二、导游引航人生

站在时代的前沿, 引领教育的风骚。让学生把书读活, 关注身边鲜活的社会课本, 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成长的要求。“争当小导游”就是利用沩山的独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新型学习。在学当导游的过程中, 学生要不断积淀沩山历史、文化、地理知识和当地民俗文化遗产等, 同时还要结合环境、空气、污染等, 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探究对大自然、社会的许多“为什么”和“怎么办”, 通过全身心的体验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 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在修习茶文化的同时, 学校单独开出了小导游课程, “我是沩山小导游”成为了学生一张自我介绍的名片。

一是体验品读, 做家乡的小主人。学校把密印寺作为小导游实习基地, 将湘茗茶园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落实导游指导老师, 采用“走出去”的方法, 组织学生去爬万佛灵山, 游密印寺, 观看芦花瀑布, 采摘绿茶, 让他们亲身体验感悟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同时, 在节假日组织小导游在专职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各个景区, 实地学习当导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是习艺强能, 体验快乐生活。学校利用各位老师的专业特长, 逐个突破各个专业难题:语文老师运用写作知识、口语表达技巧等, 教学生写导游词、说导游词, 学生文学素养在明显提高;美术老师运用美术知识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小导游旗、小导游证;劳技老师进行茶叶专题讲座;信息技术老师指导师生交流研究内容, 汇编校本课程, 等等。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更专业的导游知识与技能, 学校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对小导游进行培训, 请密印寺的专职导游来校向学生介绍沩山的主要景点、人文故事以及导游的基本技能, 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研究学习, 习艺强能, 合作提高。

三是实践锻炼, 个个争当小导游。接待外来领导和游客时, 学校派出学生导游介绍学校情况, 口齿伶俐, 落落大方的导游受到来校指导工作和参观考察的客人的啧啧称赞。学校定期进行总结, 评选“沩山优秀小导游”, 有姜XX、杨XX等20名学生荣获“沩山小导游章”, 并被评为“优秀小导游”。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的评价, 让学生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优点, 丰富了见识, 提高了评价能力。通过一年多的摸索与实践, 沩山各个景点的中文小导游团队已经初具规模。现在课题组已引进英语教师进行英文导游的培训, 在期待中的第二届国际佛文化节上, 学校将推出中英文相结合的导游到各个旅游景点接待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向远方的嘉宾介绍我们家乡的风光, 推销家乡的特产, 届时, 我们的小导游们将是沩山最靓丽的风景。

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 篇3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短线活动 指导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所谓短线活动是指耗时相对较短,一般能在一至两个课时内完成的活动,且该类活动一般研究角度较小。短线活动的主题主要来自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疑、所惑等,有时也可以是即时生成的。短线活动主题的选择要从自然、自我和社会三个维度出发,在活动指导中还要注重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一、探秘型主题——“打破砂锅问到底”

探究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性质,它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常见的探秘类主题包括探究自然现象和探讨生活常识,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探索自我身心类活动,且此类活动是教师容易忽视和不易把握的。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展自我认识类的短线活动。首先是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活动。如:“指纹探秘”这一活动,通过指导学生拓印指纹、观察对比指纹、认识指纹名称特点等,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其次,开展基于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短线活动,如:某教师组织的“我的情绪我做主”这一短线活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情绪对身体、记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探讨情绪管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悦纳自己、充满自信的良好心理。再次,开展基于自我保护的实践活动。例如:“急救知识知多少”这一活动中,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事故,如:流鼻血、骨折、溺水等,与学生一起探究造成伤害的原因,并了解常用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最后通过模仿演练让学生得以掌握。这三类短线活动的开展,能有效达成综合实践活动关于自我反思与管理的相关能力目标的要求。

二、游艺型主题——“玩出来的精彩”

游戏是孩童的天性,在学生的游戏中我们能找到丰富的活动资源,但是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游戏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目标要求。在游艺型短线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创新等多方面能力。

1.传统游戏创新玩。

在电子产品、网络游戏充斥学生课余生活的当下,传统游戏无疑成了学生新的兴奋点。通过对传统游戏的研究与改良,学生尝试玩耍,其乐无穷。然而,传统游戏受时代演变、技术发展的影响,在道具、玩法等方面存在不少缺陷,因此,经过创新的传统游戏可以成为理想的短线活动。在“传统游戏变变变”一课中,指导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分析参与过的某项传统游戏,了解参与人数、道具要求、游戏规则、奖励方法等,接着要求学生结合玩耍时的感受,在道具、游戏规则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如:有学生对“夹弹珠游戏”进行了创新,对夹弹珠的工具——筷子进行了改革,将筷子变长变粗,从而增加了游戏难度,也提高了娱乐性。在创新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创意设计、动手实践等方式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常见游戏探索玩。

游戏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使学生在亲历中得到体验与感悟,质疑的种子能够在此萌发。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某教师发现近期学生比较热衷玩吹肥皂泡游戏,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对肥皂泡形状的描述却是五花八门,那么,肥皂泡到底是不是球形呢?由此教师组织开展了以“泡泡的秘密”为主题的短线活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供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同时,提供铅丝等实验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创新设计新型的吹泡泡工具,通过尽情地体验与实验,学生最终得到认识,由于肥皂泡表面张力作用和空气压力的原因,离开吹泡泡工具的肥皂泡确实是球形的。学生在亲手实验、亲眼观察中,获得了可信的结果,质疑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提升。

3.热门游戏学着玩。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自己摸索、尝试、改进,从而获得认识,而游戏无疑是最生动的学习情境,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013年《开学第一课》中“不落的纸飞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随之而来的“飞机热潮”也涌进了校园。如何才能让飞机不落?控制飞机飞行的要素又有哪些?指导教师敏锐地发现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开展“飞机冲浪”为主题的短线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到了影响飞行的要素:飞机制作材料、推飞机的塑料板、推动的角度和速度等。在视频和说明书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制作纸飞机,学着进行飞机冲浪。在游戏中,学生自觉地控制、调整影响飞机飞行的变量,如自己前进的速度、推板与飞机的距离等,努力使自己的飞机不落下。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动手制作、合作参与、分析判断等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策划型主题——“我的生活我做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规划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可以从学校、社会等不同的生活范围来展开,创设让学生乐于参与的短线活动。

1.整合学校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活动型课程,它是继承学校原有传统活动基础上的超越与创新,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学校传统活动虽然理念陈旧,但是可以经过整合、创新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例如:某教师对传统的春游、秋游进行了改良和整合,组织开展“我的春游我做主”短线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指导中,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对春游景点进行了解,在课堂指导中重点分组开展游览路线的规划,学生民主讨论确定小组游览景点和项目,然后根据景点分布进行时间分配规划,关注来回路程、交通、饮食、休息等。在整个策划过程中,做到了民主协商、集思广益、科学规划、张弛有度,学生的策划能力不仅得到了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得以达成。当然,其他如班队活动、科技节活动策划等也都是很好的综合实践短线活动主题。

2.体验社会生活。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的领域之一,它超越了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前,需要学生开展有序的策划准备活动。例如:某校开展的社区送春联活动,在活动前,组织学生开展策划,小组讨论确定赠送对象、春联内容、书写者、赠送时间、联系方式等。看似一个普通的活动,学生却在活动过程中深刻体验到策划的重要性,培养有序做事的良好习惯。

当然,除了以上主题类型外,还有制作类型的主题也是学生非常喜欢开展的活动。短线活动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活动,也可以作为长线活动的前期热身。小主题蕴藏大能力,它引领着学生翱翔在综合实践活动这片自由、广袤的天空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4

一、贯彻新课改精神,结合学科特点,利用市区有利资源,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我校积极与郑州市科技馆建立手拉手和谐共建单位,把科学课搬到科技馆来上。充分利用科技馆的丰富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不论春夏秋冬,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冬,我校始终坚持每周五下午由科学老师带领两个班的学生前往科技馆参观学习。看着学生们在各项科学仪器前兴致勃勃地研究、思考,在科技馆的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明白某个科学小知识后兴奋的表情,老师们总忍不住为这些孩子感到高兴:一颗爱科学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纯真的心中扎根了!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珍重健康,我们特和在学校附近驻扎的解放军某炮兵基地联系,带领学生前往参观学习。洁净整齐的营队大院、整齐划一的队列表演、严格的军事化训练,整洁的内务,不时引发学生的啧啧赞叹。

为使学生了解地质结构,我校组织二、三、四、五年级全体学生来到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科普教育。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里面收藏了许多地质方面的实物,包括亿万年前的生物化石和全国各地的地貌介绍,巨大的恐龙化石、几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各个时期和地方的珍贵展品、地理风貌等。整个博物馆为人们勾勒出了一幅宏伟的地球演变史画卷,是学生了解地球历史、生物进化、倡导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综合性大课堂。此次活动为小学生们探索深奥的地质领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促使他们从小养成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二、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走向社会,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社会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实际社会意义的研究性课题,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我校五一班的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开设了对郑东新区商住物流区近三年以来的入住率的综合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商务区的住宅小区进行统计调查,结合数学学科所学的列表统计的知识,并以书面报告形式进行总结,针对个小区入住率的迅猛增长和小区之间存在的差异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对近两年东区的迅猛发展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激发学生对腾飞中的郑东新区的热爱。学生还利用上网的机会获取最新的信息,对郑东新区的发展作出了科学的、探究性的研究,描绘了未来水域靓城的蓝图,颇有新意。

五二班的学生在班主任张老师的带领下,对郑东新区商住物流区的交通设施的安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并与交警六大队取得联系,在交警六大队民警的帮助下,学生们走上交警工作岗,体验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当了解到由于缺少交通信号灯,每年都有几百甚至上千起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看到交警叔叔拍摄到得事故现场惨状的照片时,同学们不禁发出了惊叹,更坚定了要把 关于交通设施安装情况的调查统计这一活动做到底的决心。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详细调查与统计,学生们拍摄了大量图片,做了近万字的活动汇报册,还自发组织给河南省公安局的黄保卫局长写了建议信,建议尽快在东区没有安装交通信号灯的路口安装上安全标志,以确保过往车辆、行人的出行安全。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深深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下定决心要做优秀交通小卫士!四年级老师结合年级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我爱东区美丽的桥综合实践活动。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东区大大小小近百座桥前,实地考察桥的外观、构造,了解桥名的由来及传说,拍下了几百张美丽的图片,并在校内开展了东区桥韵大型摄影展,将东区美丽的桥展示在师生面前,再一次掀起学生热爱东区的热潮!

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与风采的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做中学的乐趣。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学生在校期间,大量时间用于课堂师生的交流活动,而自主动手的机会偏少。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很有必要。

我校自2007年起,将每年元旦前一周确定为校园文化节,也称之为快乐展示周。在这一周里,每天下午安排一项活动,从各个学科、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舞台,学生在动手包饺子,动手做实验,动手搞发明等活动中提高能力、增强自信,在英语才艺比拼、国学诵读大赛,绘画摄影大赛等活动中展示特长、亮出风采。校园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聚源路小学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标志着聚源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迈上了一个更高更新的台阶。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5

走进泰山寺,研究性学习该研究些什么,发锈是什么,蔬菜的种植和营养,夏天饮食的保质和保健,树——人类的朋友,走进戈公振先生,饮料能多喝吗,菊花,我们与车,桥,零用钱该怎么零用,如何写研究报告……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让学生获益非浅并喜欢这门课程;20多次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调查、访问,医院、商店、公园、泰山寺、工厂、外资企业、小摊贩、环保局、交警中队、劳动基地等都留下我们师生活动的身影,走进社会走进自然,锻炼学生适应社会了解自然与人交流自我保护等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发挥多元效应,师生共同发展。

在本学年的结题竞赛中,我们聘请了多位教师担任评委工作,并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参加汇报的47名同学进行了评选,评出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采取了当场打分、当场亮分的方式,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学生在本次实践过程中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他们在实践的过程里克服了各种困难,用我们中学生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一年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广大教师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受益。较以往比较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学生选择的课题有限,学生仅仅对部分课题感兴趣,部分课题属于冷门课题,如果学生也能够认真研究将会打开一个新的研究领域。2、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3、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6

本课题于xx年4月3日正式成立,在这一学期的准备阶段中,做了如下工作:

1、课堂观察,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还进行了

进行一场网络研讨:数学学习——问题在哪里?,一场现场研讨。通过观察和研讨,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商议,我们改变了原先“由实验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的计划,分学段确立了两个相对统一的子课题,既低年段以“倾听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中高年段以“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做这样的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可以通过这两个子课题的实施寻求解决途径;另一方面是子课题相对统一,也就是研究的目标相对一致,更有利用实验教师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研讨,有利于课题组活动的开展。

2、调查研究,制订计划。

子课题确立之后,各实验老师做好了实验调查工作准备,如:制定倾听习惯问卷调查表,倾听习惯课堂观察表。xxxx~2008学年的上学期一开学,各实验班的老师马上进行实验前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做了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做出问卷调查报告。然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子课题实施计划。

3、学习研讨,寻求理论支撑。

在准备的同时,老师们还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如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行的那场有针对性的网络研讨——如何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这场研讨效果非常好,参与人数多,面广,有实验教师,也有非实验教师,还有省内外的老师。贴子的内容非常丰富,经张华东老师整理,为我们提供了48个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二、进入课题实验

1、课题组老师进入课题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反思、调整,并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交流。例如把实验过程中的记录上传博客,大家在博客上互相交流,一阶段后,我们开展了一场课题实验老师交流研讨活动,展现了初期的部分做法。

2、课堂教学研讨

实验以来,本子课题共开展4节研讨课:

3、阶段性小结(老师和学生都进行小结)

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部分班级也让学生进行小结。

4、预习妙用

评选倾听之星和预习小能手。

xxxx上学期,共评选县级倾听之星22人,评选办法:由实验老师推荐(有推荐理由),每个班级2名,发给证书和奖品;校级的人数自定。

三、课堂观察

1、实验班的前后变化。

从对同一个班级实验过程的随堂听课,我感觉到了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不论是倾听的状态还是倾听的质量,不论是发言的人数还是发言的质量,都有质的变化。从实验老师的过程记录,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在倾听与表达方面的进步。这就是实验带给我们的收获。

在随堂跟踪听课中,我看到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从原来的浏览到对重点内容的圈圈点点,再到有意识地思考、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还能提出质疑。

2、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差别。

在走进课堂月活动中,从实验班与别实验班的课堂上,我也感觉到了实验班有浓浓的课题味,课堂上老师比较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比较好。

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 篇7

一、解读教材, 把握目标

“标准”对各学段的数学实践做出了不同的表述:第一学段 (1~3年级) 称为“实践活动”;第二学段 (4~6年级) 称为“综合应用”;第三学段 (7~9年级) 称为“课题学习”。“标准”对不同形式的数学实践做出了不同要求, 同时还就各学段的数学实践的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做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

第一学段“实践活动”是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呈现的主要形式。“标准”将数学实践的目标定位在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上。要求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性学习;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解读学生, 把握策略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以我一直循环在低年级段的几年从教情形看, 我发现本课教学内容以观赏为主线,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 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获得更好的发展。我觉得在小学低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应采用以下策略:

1.紧密联系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2.重视小组学习, 促进合作交流;

3.联系实际用数学, 提高探究能力。

三、解读课堂, 把握过程

1.紧密联系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

片段1:

师:放假了, 你们都喜欢干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回答略。)

师:你们的假日生活真丰富!听说这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在假日里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课件演示, 板书“假日小队”。)

在这里, 我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重视小组学习, 促进合作交流。

片段2:

讲述:小队还有什么活动呢?看摄影队的小朋友正在照相。

(板书“摄影队”。)

师:要照相是少不了胶卷的, 你知道一卷胶卷能照多少张像片吗?

(先让学生猜, 再出示胶卷盒上的数字)

师:一卷胶卷能照36张像片。已经照了多少张呢, 我们去问问小摄影师。

摄影师:已经照了29张, 还有9个同学没有照。

师:听了他说的话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

小萝卜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剩下的胶卷够其余每人照一张吗?

师:这个问题有点难, 四人1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交流。)

师: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 (只要合理,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师:还有2人没有照, 这下可把摄影师难住了, 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帮他。

师:再买一卷, 给2个同学照了, 还剩多少张? (启发性的语调) 买胶卷是一种方法, 还有别的方法吗?

表扬: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 真聪明!

实践证明, 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 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 让学生说一说, 结合情境想一想, 通过小组交流进行探究活动, 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思维, 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交流的机会, 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 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 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 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题材宜多样化, 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拓展, 用他们这个年龄段可操作的拍球活动作为这节课的结束, 使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 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四、在教学中, 我的几点困惑

1.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做到优势互补?

2.在实践性、开放性、现实性都非常强的综合实践课中, 教师如何做好引导的工作, 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

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 篇8

一、 源于学生生活,提出活动主题

生活是丰富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日常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例如,本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就迎来了中秋节。我问:“最近,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吃月饼,为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说:“要过中秋节了。”“过中秋节为什么选择吃月饼呢?”安静了好一会也没人回答。看来,同学们对中秋节不陌生,都知道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但中秋节蕴含的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企盼团聚的意义同学们知道的就不多了。我接着问:“你们想知道哪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同学们思考后,叽叽喳喳说开了:我想知道中秋节的月亮为什么那么圆?我想知道中秋节的来历,有什么传说?我想知道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哪些习俗?我想知道过中秋的意义是什么?同学们热烈的提问和高涨的情绪也感染着我,就这样,我们定下了这次实践活动的主题:“七嘴八舌话中秋”。

二、 尊重学生兴趣,选择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的“教”始终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好活动主题。笔者认为,只要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问题都可以是我们的选择对象。在此框架内,以学生的兴趣为选择导向,更有利于活动的实施,再制定出具体的活动细则,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比如,秋天到了,每次上课,桂花那甜而不腻的幽香暗暗围绕着我们,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我问学生:“桂花飘香,这是什么季节了?”“秋天来了。”“你喜欢秋天的什么?”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水果,又多又好吃。”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树叶,好多颜色,很漂亮。”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菊花。”有的说:“我喜欢秋天的天气,很凉爽。”……同学们喜欢这么多的事物,充分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于是,我说:“你喜欢的也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这样吧,我们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提出我们最想研究的问题。”

三、 依据已有知识,确定活动主题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常常发现学生的心中其实藏着许多“为什么”,每当遇到学生提问时,无论问题如何,我总会及时用“小博士”“小问号”“问题大王”“智慧星”等称号来表扬和鼓励学生,目的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护他(她)那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积累、能力限制等,他们提出的诸多问题不一定都适合拿来研究,因此,教师要当好参谋,把握好活动主题,让学生少走弯路,顺利、有序、高效地开展好实践活动。

四、 关注社会生活,提取活動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可以成为活动主题的来源;我们周围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资源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比如,中央电视台每月都会提示“值得关注的日子”。这些特殊的日子,给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主题。比如3月12日的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球地球日等就是受到普遍关注的环保问题,这个时候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6月6日是爱眼日,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谈谈近视眼的苦恼,开展“保护视力,告别眼镜”的活动,大受学生欢迎,还起到很好的“爱眼护眼”的教育宣传作用。9月20日的爱牙日,我借机开展“爱牙健齿强身”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等有关知识,养成注重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借助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又切实可行的资源作为活动主题,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活动主题的选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教师只有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体验,在生活中观察、探究,在实践中设计、操作,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中的一朵奇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篇9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尽可能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而且在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对活动制定周密的设计,制定详细的指导计划。在整个过程中也注意整理学生的活动记录,也帮他们纠正一些错误,解决一些问题。

开学初综合实践教研组长朱老师指出本学期的教研重点就是课例研究,并且让我开展一次有学校特色的主题活动,经过朱老师的细心指导,和自己的精心准备,十一月初我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安全出行在身边》的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我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首先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小队并且给个小队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去搜集常见的交通标识和路标,并且通过各种方式理解这些交通标识的含义,有的小队提出可不可以将认识的交通标识或路标穿插在自编的与安全有关的小品中,我表示赞成,个小队听说可以用小品的方式来汇报,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我首先让学生看几幅交通事故现场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研究安全问题的兴趣,接着出示书上的`儿歌:过马路,左右看,汽车来时靠边站。放学回家守秩序,不在路上闹和玩。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通过这首安全儿歌导入活动主题。活动时我先是让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交通标识,介绍的方式不限,可以直接介绍也可以用演小品的方式等。介绍完标识我播放了一段我们学校放学的场景,并让他们找找其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找到安全隐患后,让他们讨论自己搜集到的标识哪些可以在学校附近设置,为什么设置这个标识。接着我提出要求让他们小队合作从学校、家长和学生自己三方面指出在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上应该注意些什么。最后我把时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展示课前准备的和上学放学安全有关的小品。这次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还参与了新芜区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的共建工作,我们学校所承担的课题是《欢度节日》,在参与网站的共建过程中,学校给予我很大的支持,由于网站需要学生实名注册,而我发现四年级的很多学生不太会打字,计算机老师知道之后,利用计算机课的时间,教会了学生简单的打字方法,这样为他们后来在网站中发表文章打下了基础。结合我们学校承担的课题,我开展了《看看谁是小能手》、《我是活动策划师》、《“我的祝福”贺卡展》、《春联大比拼》、《制定新年学习计划》等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我带领学生来到网络教室,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制作的贺卡、亲手写的对联、自己制定的活动策划书通过网络上传到了综合实践专题网站,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文章或是图片在网站中发布时,都特别兴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以上是对本学期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结,在工作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育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小结

马楼小学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10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镇教委的有关的精神以及本校实际,寒假期间,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分四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基于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我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校长亲自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认真制定计划,由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实施,分班落实的组织系统。在作业式上,学校针对此项工作做了专门布置,少先队大队部分年段下发了作业纸,每个学生人手一份。如下:

二、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1.走进社区活动。我校“走进社区活动”主要安排在四年级。每个学生都认真填写了“社区服务活动记录表”,有的学生的表上盖了社区公章;有的学生的表上社区负责人签了意见,有的学生对活动的过程做了详细的描述。社区活动的内容也很丰富。

2、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能够让学生应用科学原理,根据已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际能力,对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和劳动中,那些使用不方便、不称心的用品和工具加以改进、改革和创新,或者是利用身边普通的材料、物品、废品或新材料、新产品加工制作成有新价值的实

物。作品体现了以下要求:

(1).创新性。作品立意要新颖,能够在原创的或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和改进的实物。作品体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作者的想像力和创造性。

(2).科学性。作品的构思、设计、制作和成果能符合科学原理,使用无损于健康和道德;充分体现科技含量;材料上更节省,性能上更优越,使用上更方便,副作用更少。

(3).艺术性。作品能让小学生用身边的科学,改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不是去搞高深的、尖端的、难以办到的科技发明项目。作品在选题、设计、制作、美工上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可视性强,有一定的收藏和保存价值。

(4).实用性。作品的目的能为了应用更方便,作品应能接近生活、生产实践,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有可预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节约性。作品应该能充分利用废旧物品、材料制作,应充分体现节约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

3.探究学习活动。

寒假中,六年级学生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且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如,杨文卓写的《关于压岁钱支配的调查》,李操媛的《城镇交通状况的调查》,王钰鑫的《关于村庄环境整治的调查》,万如意等同学的〈滕州人怎样过春节〉的调查等等。不仅选题贴近我们的生活,而且调查报告很有质量。

三、反馈、评比、展示情况

寒假一结束,学生报名的第一天,我校就要求分班进行反馈、交流、逐项进行评比。学校利用开学典礼的时间进行专项总结,对假期表现突出的人和事进行全校的表彰。少先队对各班评比后上交的资料进行汇总,分四大板块进行展出,并组织相关学生进行观看。

四、经验与不足

1、此项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有计划地扎实推进,因此,做到了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2、把镇教委要求与学校特色(环保活动、探究学习)结合起来,保持了学校特色的延续性。分年段布置寒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突出了针对性。

3、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活动检验了学生的养成礼仪,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问题,切实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寒假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界河镇马楼小学

为学生搭建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篇11

【关键词】综合实践 活动舞台体验途径

曾经有许多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依赖性强,动手操作能力欠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生活经验严重不足,分不清麦苗和韭菜已经不能算是笑话。”加上不愿意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孩子难教。其实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孩子们也渴望能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大千世界里寻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收获一份更为真切的感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改变以一本书和一间教室为中心的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课一课地,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能运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面对着孩子的热情,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爸爸去哪里了》之所以受到如此热捧,本人想这和节目中安排的各项实践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农村生活体验、沙漠生存体验;荷塘挖藕、鱼塘捕鱼、湖边放天鹅等活动,为爸爸、孩子搭建了实践体验的大舞台,孩子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如何借鉴剧中实践体验的活动安排,把它迁移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呢?

一、自我体验

以自我的身份、自己的视觉去参与体验,让个人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从而获得真情实感。我们班种植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每天早晚去种植园为备类植物浇水、捉虫、除草,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孩子们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时间的珍贵。一名孩子在种植观察日记中写道:看着小小的禾苗在我们的细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我觉得自己的劳动是多么有意义啊,培养一棵蔬菜需要花费那么多心血,我也明白了爸爸、妈妈养我的不易。

二、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就是以他人的身份、他人的视觉去参与体验,感受他人工作时的心情和责任、工作中的辛劳、完成工作后的情绪和收获,从而“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形成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记得在“蔬菜超市”第一次当“售货员”的时候,面对围了一圈的同学、家长,脸羞得通红,早已忘记要将自己手中新鲜的蔬菜向大家出售。在多次的实践体验后,孩子们逐渐能大方地向顾客介绍蔬菜的名称、营养价值和价钱等情况,俨然成了一个专职的蔬菜推销员。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活动不能仅局限在校园内,应该协调好校园、家庭和社会的三方力量,共同发挥教育功能。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了解父母、关心父母、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情感,培养他们感情沟通、语言交流和倾听表述等实践能力,我设计了《走进爸爸妈妈》的活动主题。活动包括:①现场调查:你对父母知多少,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父母关注的太少;②家庭调查:由学生回到家中调查父母的工作内容、每天的劳动时间,并通过家庭录像或照片的形式搜集父母“劳动的瞬间”;③夸夸我的爸爸妈妈,同时齐唱《好妈妈》,活动达到高潮;④观看老师制作的孝心录像,理解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⑤亲手制作小红花,献给爸爸妈妈;⑥活动总结:不要一味的享受父母的爱,要学会关心爸爸妈妈,做一个有责任心、有孝心的好公民。

这样的活动不仅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不少家长都反映,通过这次活动,孩子变得懂事了,不再跟家长顶嘴了,在父母上班的时候知道要对爸爸妈妈说“路上小心”,也会主动帮助做家务了。并且,通过活动,也让家长更加了解了我们学校的教育宗旨,和谐了家校关系,为“家校合力,共育新人”打好了基础。

三、集体体验

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氛围,集体的温暖、集体的重要、集体的力量,养成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行为习惯,以《“黑蚂蚁”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社区小主人的名义经常为社区做好事,比如,利用假日时间为社区清除草坪垃圾,打扫卫生,他们感受到为社区带来清洁的快乐、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有个孩子说:“没想到通过我们大家一点小小的努力就能换来整洁的环境,给他人带去愉快,我觉得自己也很快乐。”

这些综合实践活动,极具情趣性、交际性、艺术性和挑战性,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对教师来说,这也是一次挑战。学生实践之前,教师是策划者;学生表演时,教师是忠实的观众;活动结束后,教师是一个评委,及时鼓励,提出合适的建议和希望。另外,根据教学内容,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活动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如临其境,调动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促进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所以,我们应当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让孩子们立足校园生活、认识个人生活、关注自然生活、面向社会生活,架起生活与课程学习的桥梁,让综合活动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教学充满希望,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杜建群、范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方法论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

[2]常维国、熊金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价值探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5).

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 篇12

一、引导学生利用不同途径发现与收集信息

研究性学习需要占有较大量的信息。引导学生发现与收集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相关的信息是一个首要的环节,是问题研究必备条件。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娄氵港桥文化———双塔桥》确定后,就进入了采集信息的阶段。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收集到最有价值、最丰富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研究桥的地理位置、桥的发展史、桥名的来历、桥的结构、桥的石雕桥楹。在小组长组织下,组员集体讨论活动计划,确定人员分工,并在教师指导下开始了实践活动。

1. 在书中查找信息

这是一种准确、快捷地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活动中,关于桥的发展史、桥名的来历情况等,都是利用这种方法找到的。到图书馆查找信息,就会涉及到目录查寻、文件检索、信息摘录等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检索性工具书,鼓励学生记笔记、做摘抄卡,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正经历从无知到有知、由陌生至熟练的过程。收集的信息也逐渐趋于准确、丰富、生动。例如,查找桥名的来历的小组,从书中查到了双塔桥的得名:双塔桥原名双石桥,据说,在造桥之初,桥的两端各有一座精巧的宝塔,所以称这座桥为“双塔桥”。正因为桥是一座历史悠久、仪态万千的古桥,便吸引了千万游客。乾隆皇帝曾经亲临双塔桥,使它蓬毕生辉。古装戏《杜十娘》也在这片阔土上拍摄过,这更给双塔桥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

2. 在网络中搜索信息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高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拥有熟练上网搜索资料的能力,他们在家长或教师的帮助下,遨游网络世界,涉猎各种知识,享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事半功倍的效率。例如,桥的发展史:学生从网上了解到双塔桥造于明代洪武年间,东面两桥都有三拱,桥两头各有一座石塔。万历七年,宗伯董洵阳重修。后两桥都损坏了。清雍正七年,里人盛宣令、邱美中筹资金重建,东桥仍然是3拱,西桥是石堍板桥。光绪二十七年又重修。西塔毁于抗日战争时期,东塔解放后还在,文革前自然崩塌。由于双塔桥所处航道运输繁忙,且大多超吨位通行,给古桥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前几年,因为遭船舶撞击,桥的身体扭曲变形,中孔西桥墩北移了大约20厘米,成为危桥。事发后,市里及时采取限制航行的措施,组织抢修。网络把双塔桥的经历一幕幕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3. 利用数码设备捕捉信息

书籍和网络的信息毕竟是有限的,无论是从数量还是内容上都难以满足活动的需要。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信息,关注身边的信息,并想办法捕捉这些近距离的、活生生的信息,让它回归到我们的课堂,服务于我们的课堂。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了双塔桥,这是娄氵港桥中最为有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桥之一。学生零距离地接触了双塔桥,仔细观察了桥的结构、特点等每一个细节问题,用数码相机一一记录下来,针对桥楹上对联的含义、桥墩上小圆孔的作用等一些难以查询的资料,采访了周围的一些老人,并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在教师的指教下制作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加上采访录像,让全体学生对双塔桥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当然,获取信息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录像资料、报刊杂志,与人交流等。只有综合使用多种方式,才是获取信息的最佳途径。

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加工与处理信息

无论运用哪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学生依靠个人力量收集的信息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是零乱无序,或是单薄片面,或是笼统单调,只有在小组内,通过集体智慧将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信息资源的优势。

1. 信息的充实与删减

实践证明,信息量不足难以让人去认识去了解事物,更不足以引导自觉的行动;而信息量过大会造成视觉、听觉的负担而让人产生烦闷甚至排斥的情绪,更不能引导其行为。加上网络世界真实性,社会环境复杂性,令人眼花缭乱的信息混淆了学生的视听。因此,处理信息的第一步应从充实与删减信息入手。小组成员将各自收集的信息进行集中,然后通过阅读、观察、询问、交流等方式将信息进行甄别、筛选。例如,研究桥的石雕的成员通过书报杂志、网络等途径查找了大量文字图片。有的现在还清晰可见,有些已经在岁月中流失了,有些查找的石雕,并未在双塔桥上所能找到。这时候,小组成员请教师作指导,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删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那些能够体现双塔桥特色的石雕保留下来。学生将文字图片制作成了幻灯片,在播放图片的过程中,配上舒缓的音乐,加入主持人简洁生动的文字解说,这样就显得内容充实,形式生动。

2. 信息的整理与分类

小组合作加工处理信息过程中,有时可能出现资料重复、混乱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对信息的分类、小组的分工等方面进行指导。如果是文本资料,可以用一块展板把它呈现出来;如果是电子资料,可以在电脑的屏幕上直接显示出来;如果是手工制作,可以直接放在讲台上让其他同学观赏。例如,调查桥的结构的同学找到了许多资料,这些知识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其他组的同学们呢?他们采用了分类的办法,有的将双塔桥的结构数据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并配上双塔桥的图片;有的将各种贴画(有树叶贴画、蛋壳贴画、豆贴画……)制作成展板展示给学生看桥的特点,更有同学用橡皮泥、木板等制作成桥模展示出来。这样,不但信息呈现的方式变得生动活泼,而且也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了解了双塔桥。

三、引导学生利用互动平台交流与创造信息

在经历了教师指导、个人实践、小组合作等阶段后,活动进入了汇报阶段。小组间的交流放大了互动的面,涉及的信息更丰富,学生体验层次更深,其过程是小组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体现小组智慧的过程。通过这一互动平台,各组成员可达到信息优化、信息创新的目标。例如,研究桥的历史的小组,把收集到的有关双塔桥历史的资料在电脑中制作成了小报,将桥的历史一幕幕呈现在我们眼前;研究桥楹的同学,将双塔桥南北两侧雕刻的两副楹联用毛笔书写下来,以中国独有的书法形式展现给我们看,让我们看到了楹联文化的魅力……

创造信息是指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创造更具有个性化的新信息。创造新信息是信息能力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信息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这个过程并不是孤立的,它可以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自发产生,也可以是汇报交流中有感而发,它不受实践过程中分组的局限,也不会指向一个既定目标,它是随机的,同时也是整个实践过程精心组织、认真参与的必然产物。

在同学们介绍完后,班上一些喜欢唱歌的同学想用音乐来歌颂双塔桥,他们突发奇想篡改了《送别》这首歌的歌词,歌名为《双塔桥颂》。

学生了解了双塔桥,感受着实践的快乐,把对娄氵港桥文化的体验与向往深深地刻在了脑海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工作总结 篇13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治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爱好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回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同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奇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治理,促进课题深进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题目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买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买通,同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进步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年总结 篇14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新课程,它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眼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要求,今年组织学生到学校的生态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张扬了个性。现作如下总结:

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关爱,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与人的相容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合作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如同学们制作泡泡液,老师在活动前帮助学生分组合作,每个班级分为8个大组,每组都有两位组长负责,分工并合作。在活动中,同学们溶的溶,装的装。有的同学没有带部分材料,心里非常着急,其他同学看见了,马上轮流借他用。一会儿工夫每人都制作好了泡泡水。

二、在实践中长知识,体会劳动的快乐。

现在的孩子学习负担比较重,平时难得参加体力劳动。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就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让学生亲历劳动的快乐。当孩子们来到校园的生态园时,仿佛是一群欢乐的小鸟,一下子扑入大自然的怀抱。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制作泡泡液,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活动,同学们心里个个乐开了花。

三、在实践中了解社区,培养爱社区的感情。

小学生综合实践的活动总结 篇15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指导

小学的综合实践课注重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目的是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能力[1], 但这并不表示不需要教师的指导。缺乏教师指导的课程, 学生很难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实际, 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策略, 对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一、确保活动主题的可操作性

1.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主题

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时, 学生常常觉得没有研究的问题或是没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这是很正常的,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去发现能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鼓励学生细心地观察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体会各种社会问题和自然现象, 用心去体会和辨析, 不断发掘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活动选题的交流会, 组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交流和讨论, 共同促进学生能从记忆中反思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或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寻找到活动的主题。例如:教材中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的问题;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引人注意的实践活动内容;社会、自然和生活中被人们忽视的但比较不平常的问题。

2. 重视学生们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年纪比较小, 他们对凡事都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 有时会产生一些新奇大胆的想法, 也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联想, 但无论如何, 教师在选题指导中, 都要重视学生们的想法和灵感, 即便学生的想法幼稚可笑, 教师也不能对其否定或是予以讥笑, 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 使学生不再敢尝试去发现问题和寻找活动主题。例如:在“我与交通安全同在”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们可能会提出很多新奇又充满趣味的想法。有的想收集所有的交通标志为同学们讲解;有的想编创一些交通安全童谣;有的甚至想去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学生想当交通警察或是到交通岗位上实习参观的想法, 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尝试, 然后引导学生们对这些想法发表一下个人的建议。孩子们在交流和探讨中会明白, 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年纪尚小并且不具备任何交通岗位常识的他们来说不太现实。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就能选择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主题, 使主题不至于过大或过难。

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以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合理的学习为基础, 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不断更新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采取各种积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尽量为每一个同学都提供足够的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机会, 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时候, 能够彰显出自己的个性、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进而满足学生获得认可和肯定的需要。因此,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例如:在开展“保护城市环境”的宣传活动中, 教师首先要制定多个学习目标, 过少或过窄的学习目标不利于学生自由地选择和发挥。同时, 在活动的进展过程中,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生成新的活动目标, 这样不仅能够顺利完成预期目标,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兴趣。然后,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开放性的活动内容,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进行实践活动。有的学生可能去访问自己的同龄人是怎样看待保护城市环境的;有的学生去访问环卫工人是怎样看待那些随地扔垃圾的行为的, 等等。学生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践, 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 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 获得真正的锻炼。最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活动目标或活动内容与其他同学组成活动小组, 例如:5个人一组去社会上访问调查, 3个人一组编创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2个人一组绘制“保护城市环境, 从我做起, 从小做起”的宣传海报, 通过这种小组式的竞争学习, 使学生获得了持续性的学习动力, 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活动时, 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 积极地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 如“走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搜集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访问类型或考察类型的活动都是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在活动中要适当地采用设计、制作、测量、展示、竞赛和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 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中发现乐趣, 不再觉得学习是乏味和痛苦的事情。

三、体现教学评价的鼓励性

教学评价的艺术不在于批评而在于激励和鼓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把评价放在每一个活动细节上, 对于学生们参加活动的态度、活动中表现出的想法和实践中展示出的综合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 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学生在活动中付出的辛苦, 给予学生小红花、笑脸和奖章等评价方式, 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与鼓励中, 对自己充满信心, 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即使学生在实践中不够积极和主动, 在各种活动环节中表现不够理想, 或是实践报告写的乱七八糟, 教师也不要批评学生, 而是要努力寻找学生小小的闪光点, 给予表扬和赞赏之后, 为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 教师的指导水平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在综合实践课中, 教师要走下讲台, 融入到学生中间, 鼓励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大家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实现相互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材料下一篇:400随笔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