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2024-08-02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通用12篇)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1

2012年6月最新整理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51年: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52年:记一件新人新事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53年: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54年: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55年: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56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57年:我的母亲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59年: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60年: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61年: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62年: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63年:“五一”劳动节日 1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64年: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年):高考中断了11年。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77年:“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78年:缩写年:“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79年:改写年:“陈依玲的故事”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0年:读后感年:《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1年:读后感年:《毁树容易种树难》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2年:命题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3年:看图作文年: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4年: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5年:“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7年: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8年:习惯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9年:“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0年: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年: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1年: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2年: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3年:广播稿年: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4年:尝试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5年: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6年: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7年: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8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年: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0年: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1年:诚信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2年:心灵的选择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3年: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4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5年:双赢的智慧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6年:星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珠宝、钻石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想登上月球和星星,然而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球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有山有土是凹凸不平的。

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诗歌以外文体的作文。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7年: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话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8年: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题目自拟。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9年:以“见证”为题作文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10年:人生的光影变化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11年: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12年:请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附范文:

我们要勇于担当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任

我们的民族,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都需要有人担当,需要有人奋斗,有人牺牲。戊戌变法时候,谭嗣同曾经说过: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为了中国的进步和变革,第一个担当了流血牺牲的重任。

同样,为了担当民族的变革和进步,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选择了流血牺牲,他们冒着旧势力的炮火,视死如归。

新文化运动,也有人担当,那是中国成百上千的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中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我们的同胞们,担当起民族独立、生存的大任,浴血奋战,出生入死。

今天,我们的民族在千千万万人的担当下站了起来。然而,我们还要进步,还要繁荣,还要改革和发展。她仍然需要千千万万敢作敢当,以天下为己任的热血青年。面对历史的重任,我们责无旁贷,担当起来,做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我们已经担当起来。

当年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

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担当改革发展的责任,需要担当者的精神。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引用了林则徐的三句诗:“苟利天下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我们既然担当改革发展的重任,就需要有这种精神,就需要不管海枯石烂,不以失败而灰心,不以困难而缩步,就是要把天下装在心里,把个人的祸福置之度外。我们担当重任,担当天下,不应该有个人的私利,更不是为了做官当老爷。我们是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是奉献,是向祖国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青春,为天下苍生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它是我们勤奋的工作,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劳,是精神贯注,猛力向前的决心和意志。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2

A.增设机构, 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 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 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 总揽于上

看到此题, 很多学生拿出了2007年的宁夏高考文综卷中的第28题,

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 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 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 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对以上这两个题目很多学生感到疑惑, 唐朝设置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北宋设置中书门下, 从机构的设置来看已出现不同, 这是继续沿用吗?可是题目告知是沿用, 那么职能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怎样在繁杂的史实中把握住其本质呢?

再看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的新课程的课标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在汉到元的演变中, 既有中央政府制度的调整, 也有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如何从中抓住这部分知识的纲, 达到纲举目张呢?

对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 试图寻找一个突破口来进行分析和掌握。这两道高考题给了提示。

中央政府制度内部的调整, 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帝王的权威, 这也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 也是新课改的课标要求之一。那么以中央政府制度中三省的演变作为突破口, 来很好的把握课程标准中关于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 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下面就通过尚书、中书和门下省间的变化来分析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部分特点。

尚书省。它的设置是三个部门中最早的, 战国时期出现, 不过此时称作掌书, 负责管理国家文书印信, 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职务。在几个比较大的诸侯国中, 例如齐国、秦国均有设置。秦朝时隶属于九卿中的少府, 职能是在殿中主发布文书资料, 与其他五个掌管皇家事宜的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 统称“六尚”。与战国相比, 地位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依然是一个级别非常低的官职, 但是从空间来说, 他与最高执政者———皇帝间距离却拉近了不少, 成为了皇帝的身边的人———近臣。

当它出现在汉朝, 尤其是汉武帝时期, 地位飙升。武帝刘彻为了加强皇权, 压制权重的丞相。将辅政权转交给自己的近臣, 那些管吃住的 (尚食、尚席) , 管信息往来 (尚书) 人, 去作侍从、秘书, 参与军国大事, 并直接对自己负责。近臣们开始参与政事, 日渐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而以丞相为首的官府机构, 权力是逐渐缩小, 成为所谓的“外朝”。汉成帝时设置尚书五人, 秩 (官吏的俸禄) 六百石, 分掌三公曹 (主管司法) 、常侍曹 (后称吏曹, 主管官员的审核) 、二千石曹 (主管地方的郡守和郡国的部分官员) 、户曹 (管理国家的户口) 、主客曹 (主管各封国的朝聘事物) , 职权逐渐加重, 渐有可比武帝前丞相之势。东汉时期尚书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被称之为尚书台, 取代了三公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的权力, 三公之职形同虚设。《后汉书·仲长统传》说:“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 忿强臣之窃命, 矫枉过直, 政不任下, 虽置三公, 事归台阁。三公之职, 备员而已”。从此以丞相为首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 再无实权, 演化为执行部门。魏晋南北朝时尚书台改为尚书省, 各曹改为部, 各曹 (各部) 尚书遂为贵官, 成为国家最高的执政机构。

中书省。尚书台成为最高的辅政机关后, 他们出纳王命, 参与决策, 掌握行政、选举、赏罚大权, 位高震主之势再度出现。因此曹魏时曹丕开始将一部分辅政权交给为自己起草诏令的秘书, 秘书改称中书, 置省办公, 首长为中书监、中书令。西晋王朝时, 中书省发展为权力中枢, 中书监、中书令成为实际的宰相、副相。从表面看来中书省与尚书省形成分权而互相牵制的局面, 但是在皇帝的有意提携下, 掌握实权的天平实则向中书省倾斜, 中书省的权限范围是日益扩大。地位直逼尚书省。

门下省。在《旧唐书·职官志》查阅知:“秦汉初, 置侍中, 曾无台省之名。至晋, 始置门下省。南北朝皆因之。龙朔改为东台, 光宅改为鸾台, 神龙复旧。”从材料中可知, 东汉时所设侍中成为门下的前身, 该职位俸禄二千石, 属于少府, 职责是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 皇帝外出, 则侍从参乘。看来侍中也是皇帝身边的人。那么这些近臣又怎样会变成门下省呢?前面分析到中书省成为实际的决策机构后, 中书省的官员的地位及权势逐渐增强, 为牵制中书省避免再度出现威胁皇权的局面, 晋朝皇帝启用了身边的另一部分人, 侍中升级为门下省。它的职能主要是掌应对并参与国家机密。在最高统治者的有意提升中, 门下省在政府机构的地位是水涨船高, 首长侍中的权力逐渐扩大。至北朝时, 门下省权力最重, 侍中成为真正的宰相。

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为了加强皇权, 皇帝将行政权由丞相转移到尚书省、接着提拔中书省, 后又利用门下省。相权是几经转移,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最高统治者利用转移或分割相权来强化皇权的方式已成大势。接下来的唐宋历史发展中, 更加明确的显示出这条线来。

隋朝统一后, 设尚书、门下、内史 (魏晋时的中书, 因避讳杨坚祖父杨忠讳而改为内史, 唐朝时改为中书省。) 、秘书、内侍五省。前三省为政务中枢, 成为定制, 但是它们之间的分工并不明确。其正副首长并为宰相, 官号分别是尚书令、侍中、中书令。

至唐朝, 三省制确立。三省首长均是宰相, 中书省的职能是主发令, 负责划拟诏敕, 交予门下省, 门下省若发现问题, 可驳回重议。两省议定的诏敕, 奏请皇帝批准后, 交由尚书省执行。三省间这种既相互牵制, 又互为补充, 分工明确的关系, 在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又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最终有利于加强皇权。可谓是一箭三雕。然而都是宰相, 在参与重大决策时, 难免会出现各执己见而发生争执的现象。为避免内部摩擦, 太宗李世民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 为议政之所, 后移至中书省, 玄宗年间政事堂改称为“中书门下”, 下设吏房、枢机房、兵房、刑礼房。此后政事堂逐渐由议政之所演变为宰相的办公机构。不担任三省长官的人, 只要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称号, 即可入政事堂, 获得真宰相的身份。于是宰相一职渐与三省官署脱离, 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统称。

归纳以上可以看出, 从中央政府制度的发展来讲, 秦汉是个大的变动, 唐之于汉, 也是一大变动。至宋朝政府制度再次出现一次大的变动。

宋朝, 太祖赵匡胤鉴于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 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的措施。在改革中, 三省制虽存在下来, 但是三省长官多为虚名, 不预政事, 已无实权。真正的主事机构是“中书门下”, 它与枢密院、三司分掌国家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从此处可知, 皇帝将国家政权的管理从三省中收回, 交予了另外的政府部门, 以维护自己皇权的安全。这种路子是多么的令人熟悉, 想想三省的由来。因此这种调整对于政府机构是个很大的变动, 各机构间相互牵制, 相权再度衰弱, 可实际上这种调整是一种改头换面, 换汤不换药的变, 是有事而无政, 虽在一定时期加强了皇帝的权势稳定, 却造成了政府机构的臃肿。为其“积贫”埋下伏笔。

元朝, 以宋朝的政府弊端为教训, 彻底废除三省制, 只以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令例由太子兼任, 但是常缺位不设, 另设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等官, 并为宰相。

明朝初年, 太祖朱元璋寻隙以谋反罪名诛杀胡惟庸, 废除丞相的同时将中书省撤销。至此三省制彻底消失在中国政治舞台上。

纵观中国古代史, 通过尚书、中书、门下或中书门下等中央机构的调整演变, 可以看出, 君主削弱相权的方法是启用身边的近臣, 配以相应的机构设置来削夺相权, 当近臣握有制令、出令权后, 必然染指丞相的行政权力, 于是握有实权的近臣们成为真正的宰相, 而近臣们权力的增长又会再度威胁到皇权, 于是君主随即利用另一拨近臣们进行如此的权力削夺。从秦朝至明朝, 丞相名称十余变, 每一次变化都在进行着这样的循环, 君主权力是日益膨胀, 丞相的权力是日益衰弱。

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 可以看到君主专制是古代君主统治的基本定势, 即皇权的不断强化是古代君主权力运作的一条规律, 这也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历史进入明清时期, 当君主利用一些非正常性的人物, 或采用非正常性手段削夺相权时, 君主专制达到登峰造极, 同时也意味着君主制度走到了尽头。因为在皇权推动下进行的行政官僚机构中, 只有皇权的至高无上, 人人唯皇命是从, 也就没有行政官员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整个行政官僚机构如同一架没有动力的机器, 在皇权的推动下, 进行着机械的运作, 它已无法再对皇权产生威胁。因此当新的的冲击力量来临时, 这架老化的机器将难以抵挡, 最终必是退入博物馆中, 成为后人研究、观赏的历史陈迹。

回头再看宁夏和山东所出的高考题, 虽然形式多样, 只要你掌握了以上发展演变的规律, 无论题目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你都可以以静制动。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君主制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2年

[3].《历史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

2013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篇3

给材料作文题目——一类给情景材料,一类给格言材料。大多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由2006年到2013年,全国高考总共69个给材料作文题目。其实,它们的含意全都相同。

对作文题目的本期认识

媒体对作文的关注总是放在高考作文题目上。其实题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题目的人——考生。充实的人文内涵积淀和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才是写好作文最根本的准备。因为,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的核心或外延都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就其含意而言,都是同一个题目。语文教师应该高于媒体,对此有所洞察。

2006年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写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历年作文同一题》。书中分析了1990年到2006年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其实都是同一道题目。这题目就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生活在不停歇地运动。生活运动体现的形式是:从历史而采,在历史中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走向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所有作文题目都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带着生活发展变化的基因,也都在生活发展变化中具有意义和价值。前不久,我在博文“揭示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中,分析了2006年到2012年,全国高考54则给材料作文题目,结论一致。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再一次印证着这个必然规律。

全国课标Ⅰ卷(海南、宁夏、陕西、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山西、云南、新疆、内蒙古)[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激。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表明,在专家和很多切割师的传统认识里,总是担心结果:失败、损失和风险,经由老切割师和徒弟的现实切割,开创出时尚认知:设计周密,积累经验,提高技术。尤其是增长勇气才更重要。作文题目的意义,就体现在两种观念的碰撞、交融和更迭中。这里的“钻石”不是狭义的钻石,“钻石”只是我们认识生活的一个窗口。在现实的考场中,考生需要思考类似于“钻石处置”的问题。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教育、人际关系、手机……如何切割这些“钻石”,人们一定有不同的看法。或认为经验更重要,或认为勇气更重要,或这种情况经验重要,或那种情况勇气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山东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中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显: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材料中。铁凝和莫言对“挑错”的态度,可以说是领风气之先。他们的感谢,在很多人不能虚怀若谷、察纳雅言的现实中是新的观念,是需要倡导的时尚。而这种时尚又来自于对先贤传统的继承。生活就是螺旋形发展变化的。在生活的长河中,这则材料与其他题目融会贯通。不是吗?从某种角度看,这“感谢”来自经验;从另一种角度看,它更需要勇气。铁凝、莫言这样的权威人士也为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做出表率。而这种表率是有广泛价值的。现实生活里,医患纠纷不断。医院里,医生是权威,医患之间也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医生这方面是不是应该有铁凝和莫言的风范,允许并感谢患者纠错呢?患者是不是也应该理性一些,与人为善,理解医生的辛苦,允许他们纠错呢——“咬文嚼字”的做法比暴力升级要好。诸如此类,无不体现着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交融。而面对生活的运动。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北京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白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迪生由历史向现实走来,手机可能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这本身就形象地展现出传统与时尚的碰撞。手机改变着生活,作文要求围绕“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展开想象,进行思考,所以考生需要对科学家和文学家的看法有所认识。科学家关注手机的是信息时代的标志物,是掌中电脑,是它丰富的功能,更具有务实的理性。文学家关注的角度是它广泛的使用,深刻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更体现感性的遐想。手机在现实生活中是生活发展变化的具象。科学家、文学家共同认可的,是生活中传统与时尚在碰撞、交融与更迭。而他们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则证明着面对生活的运动,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nlc202309040829

想象和思考,则可以像生活一样无边无际。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手机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如果没有卫星,手机也没用;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经济不发达,口袋里没钱,没钱买手机,手机也不能广泛使用。或者社会生活不透明、不开放,没有丰富的资讯材料,手机的多种功能也无用武之地。一部手机包容整个世界,一个宇宙握在掌中——神舟嫦娥、股市期货、生态危机、南海风云、奥运夺冠、最美教师、城市雾霾、城管暴力、保密泄密……生活发展的一切景观无不在手机的窗口显现。几乎每个北京学生,都使用手机,都熟悉手机,手机深刻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写一个自己关于手机的故事也挺好。

全国课标n卷(贵州、甘肃、西藏、青海)的材料涉及“同学关系”。无论是同学关系本身的价值,对同学关系满意度的调查。同学关系如果紧张的原因。增进友好关系的信念与办法,都在展现一种优良传统。思考现实问题,创造和谐时尚,面向美好未来的生活,而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上海卷的材料用一句话揭示一种生活现象:“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句话的前半归纳传统,后半开启时尚。题目说“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这就清楚地提示考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浙江卷的材料援引丰子恺、英国作家和美国作家的话,依次表现了由孩子到成年人的心灵变化历程。孩子心灵的发展变化,是生活发展变化的一个侧面。这个由“孩子”到“成人”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在班级、学校、社区、乡村、城市、文化、社会、自然……方方面面体现,而其变化形态和人们的认识也是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福建卷给出顾城的诗歌《忧天》,诗中说: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人类曾经以“地层”为传统,向往天宇“自由”的时尚;而也有人(例如顾城)转而向往传统,这种对传统的向往开创着新的时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对天地的想象,对“自由”的思考中体现。这种想象和认识,答案依然丰富多彩。

四川卷提出“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说法,这种说法显然是针对“不平衡的生活传统”而言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之所以热烈,当然因为答案丰富多彩。

重庆卷的材料是作为食物的大豆成为豆腐的演变,这其中,盐卤可谓是点铁成金。经过盐卤的点制,大豆食品以豆腐的形式丰富多彩起来。材料中的大豆、豆腐和盐卤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具象,都在生活的发展变化中扮演者某种角色。

江苏卷的材料被认为最难理解。但是,当我们把它放入生活的长河,意义顿时豁然。“洞穴”有如远古的世界,色彩斑斓的蝴蝶(也许蝴蝶只可能是纯黑)代表着蛮荒的自然,我们曾经认为人类的烛光是文化、文明的象征,现在开始思考是不是“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这是一种真正文明的苏醒吧?面对这则作文材料,我们需要认识的仍然是生活由隔绝到接触碰撞再到和谐的发展变化,而无论是这变化形态,还是对他的认识,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

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综上,所有作文题目的含意都是——生活在发展变化,传统与时尚发生碰撞、交融与更迭。任何作文题目都是面向广阔生活的窗口、都是思维展开的原点、思想腾翔的踏板。大江东去,长江后浪推前浪,生活的江水永不停歇。任何作文题目都不可能离开生活,都是生活长江中的一朵浪花,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与更迭中具有意义。

当然,在生活中,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有差异,人们对“传统”与“时尚”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某些人眼中的“传统”,在另一些人眼中可能是“时尚”;在某些人心中被肯定的,在另一些人心中可能会被否定。生活不是平直的,而是呈螺旋状态发展的。今日视为“时尚”的,可能正是当年的“传统”;今日的视为“传统”的,可能却是当年的“时尚”。

怎么看待生活的这种发展与错综?怎么为反映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与更迭的作文题目确定立意角度?2000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做了精当的阐述:“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是啊,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那么,这些高考作文题目无不是鲜活的材料。是的,作文题目是面向广阔生活的窗口,是思维展开的原点,思想腾翔的踏板。而生活本身,正因为运动而丰富多彩。

无独有偶,2002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做了更深入一层的挖掘: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生活错综,传统与时尚时时处处在碰撞、交融与更迭,推动生活发展。如何看待,如何处置,无不是“心灵的选择”。

我们这样认识和谈论高考作文题目,一定会引起担心,认为会误导学生,阅卷不会接受,势必会降低考生的分数。因为阅卷会规定“最佳立意”或“最佳角度”,而如果所有题目的“最佳角度”都是“生活的发展变化”,“最佳立意”都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岂不是太滑稽,太尴尬?可是无可否认,这就是所有作文题目的含意,是涵盖题目材料整体的含意。阅卷所规定的“最佳立意”也是人为规定的局部,不能涵盖题目材料整体。

揭示它并不是要求同学现在就这样写而是在表达一种对语文界对高考写作命展开严肃讨论的期待。在现有情况下,我们也只能要求考生服从阅卷“最佳立意”的桎梏。简便的办法,就是归纳出情景材料的中心,将其转化为一个话题,这话题含有阅卷的底线,把这当作写作思维腾跃的踏板。

历年高考作文题目和 篇4

很高兴18岁的你们能看到这封信!这应该意味着我们的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实现,我们已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否则,我将愧赧以对。

此刻,在万众瞩目的高考考场上,我心潮澎湃。我有个羞涩而美好的梦,它也许只是中国梦亿万分之一的注脚,但此刻,我正在为之尽努力。我的梦想很小,也许不超过指甲盖的面积;我的梦想又很大,没有它就没有现代化。它来源于不久前的“中兴事件”,因为粒子之微的芯片被美国禁止出口,中兴险些殇折。我这才懂得,唯有自力更生,才不会受制于人。于是,我把梦想卡片别在心上,与伟大的中国梦相连,要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富强!

因此,在为你成年感到高兴之外,我还有些“多余的话”想说。

也许,你们与曾经的我一样,认为成年就是自由,终于可以脱离襁褓,放飞自我,可以自由地在“宽阔光明的地方”里徜徉。但自由伴随独立,成年更意味着使命。这是我此时此刻在考场最重要的心境,我把这场全国近千万人参加的考试当成是自己真正的成人检阅礼。

其实,千禧至今,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之所以越来越为世界尊敬,何尝不仰赖千百年来无数先辈的使命担当与践履?而我所为,与其相较,未若沧海一粟。十八年来,我们经历过SARS病毒、汶川地震、金融危机等灾难与挑战,也见证了北京奥运、太空授课、美丽乡村等成就与辉煌。这其中如许使命与机缘,全系于我们伟大的无数先辈。

正是在“光明开阔的地方”,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肩起黑暗的闸门”的有名无名的先烈英豪,是他们呕心沥血、披荆斩棘、励精图治,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幸福。我们应该铭记林觉民“以天下人为念”,牺牲自身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舍生取义;我们也应缅怀“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不朽丰碑”的杨靖宇孤身一人在林海雪原与日寇周旋到底的英雄气概;我们还应继承“甘做螺丝钉”的雷锋“乐于吃苦”“忘我劳动”“处处为国家着想”的奉献精神!通过“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我们得以无障碍以文字交流;经由“一心中国梦,功德冠群英”的黄大年,我们亲眼目睹“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的“德音孔昭”;而“青蒿一握,萃取精华”的屠呦呦,更是让我们领悟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鲜活真谛!

我希望我和你都不会“红颜失志,空贻皓首之悲伤”。我们都该牢记领导人的教诲“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托起“中国梦”,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安徽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5

15年:为了丰富中小学[微博]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14年:一位表演艺术家与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在演戏,不是在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吗,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剧本,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13年:萧伯纳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12年;老板对工人说:梯子竖直靠在那里要注意安全;一位顾客说:梯子不用的时候可以横着放,这样就安全了。11年:命题作文:时间在流逝 10年: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09年: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中的专用语,指的是在过弯道的时候超越其他人。弯道是每个车手都要面对的。相对于直道,弯道的困难大。在过弯道的时候,本来落后的可能超 越,本来领先的可能被超越。现在,“弯道超越”有了新的意义,它被广泛地适用于金融、政治等领域。弯道也有了特殊的意义,指充满困难却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 时刻。只要把握好了这一时刻,就能超越对手,超越自己。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评析 篇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似曾相识题又来

今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是尽人皆知的“智子疑邻”故事。要求跟去年一样,连续提了两个问题,然后引出“话题”。“注意”也同往年一样,“一限三自”(内容限话题以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所有这些,都应是考生“似曾相识”的。

可不同也是明显的。

首先是话题的限制性超过了历年的命题。

“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泛感情的事情;“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亲疏”二字可以说是题眼。

其次,同往年相比,命题也给了一定的立意自由:考生既可以否定这种因“感情亲疏”导致的思维模式,如现实中的任人惟亲、以亲疏关系判断一切等等;也可以肯定“感情亲疏”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亲近之情引导审美意识等等。文章的主题,比起往年比较单一的“诚信不可抛”、“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选择助人”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因此,我们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是一“紧”一“松”:话题进一步“收紧”,而主题却在“放松”。

但是,给话题添加这么多的限制实在有些为难考生。又是“感情”又是“亲疏”又是“认知”,而且还要把这几者结合起来,相当一部分考生是很难驾驭的。话题限制多了,不说是让人走死胡同,但肯定是个很窄的巷子。

高考作文一直把价值观、道德观放在突出的位置,立意压倒一切的倾向带来了许多弊端。今年的作文立意尽管不直奔道德观,但哲理意味浓郁,考生对“情感亲疏”和“事物认知”关系的认识水平高低将决定文章立意优劣,语言表达的地位仍未得到有效重视,这也许还是遗憾。

(作者系湖北夷陵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北京卷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上海卷

山西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7

2000年: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001年: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不久,风起浪涌,小船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渡过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2002年: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他毅然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03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解的痛苦啊!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2005年: 一个人问丹麦物理学家玻尔:“你为什么能创造出世界一流的物理学派?”玻尔回答说:“因为我不怕在我的学生面前暴露出我愚蠢的一面。”生活中常出现“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情况,以这个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

2006年:目前中国人读书的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之3.7%,2003年已达18.3%。全面了解材料自己确定题目写一篇文章。

2007年:

一、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为一贫困企业捐款300万,但当他生病后,该厂员工竟无一人探望,丛飞很伤心,但他说:“我现在已经无需钱来治疗了。”

二、华南农大学生小李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该校师生纷纷捐款,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10元,她说,我们要记得李姐姐说的话:“要学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要帮助别人。”

根据以上材料自命题作文,体裁不限。

2008年: 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汶川特大地震,全国动员抗震救灾。幸存者的生还奇迹不断突破……5月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鹰要叼走刚孵出的一只幼龟。一好心游客赶走老鹰。可随后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游客的举动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错爱

2009年:根据以下材料自主立意作文。

材料一:日本的安藤百福偶然中见到商机,研制出了方便面。受到别人临时用纸杯和叉子吃方便面启发,开发“杯装方便面”。看到空姐给的放开心果的铝制容器的上部是一个由纸和铝箔贴合而成的密封盖子,启发了他如何解决长期保存的难题。细节

材料二:一美国农民不小心打翻煤油灯,弄脏主人昂贵的礼服,被扣掉两个月工钱。从此这个农民把这件衣服挂在窗户上,以示工作不要马虎。两周之后的一天,他发现被煤油弄脏的污点奇迹般地消失了。晒错误

材料三:道尔顿给妈妈买“棕灰色”的袜子作为圣诞节礼物。妈妈却说这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经过查问发现他和弟弟都是色盲,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的人。细节

2010年: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从而不断体验,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一批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期望,八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心理暗示

2011年: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给材料作文: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2012分析:管闲事、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集腋成裘)

2013年: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作文题目点评

高考作文题每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高考作文题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当今社会中的焦点和价值取向,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对于今年高考作文题的看法并逐一分析了各省的作文题目。

对于山西的高考作文题《经验与勇气》,考生在备考阶段见过的有关“无知者无畏”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这道题目对选择写议论文的考生而言可以有很多例子参考。同样,对写记叙文的考生而言,也比较容易结合个人经历。所以此题难度不大,但所反映出的价值观过于单一。《经验与勇气》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

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2014年: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00“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01“诚信”

02 心灵的选择 助人 03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04 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05 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06 阅读 07 帮助别人

及历年高考作文题目浙江卷 篇8

20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诚信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人文素养与发展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一叶、一枝、一世界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行走在消逝中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20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

城市和乡村都是我们的栖居空间,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都是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请你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绿叶对根的情谊

刘欢唱的歌词大意:

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

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

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角色转化之间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时间。

季羡林等文化名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们以及他们的成就在消失不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请以“我的时间”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的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路边鼓掌的人

博文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网友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很好:网友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网友丙说;路边鼓掌与陆上奔跑,都应该肯定。上述网友的议论中,选择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要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和套作

20浙江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9

《自立不需借口》(1下)《青春在心,未来在云》《我们错过了,孩子不想错过》(6下)

全国卷2材料作文——最诚信的业主。

《让良心替你拿主意》(1上)《承诺的重量》(1下)《真实、善良与必要》(2上)《美丽的心》(3下)《人贵在诚实》(4上)《守住本分》(5上)

新课标卷作文题目:中国崛起的特点。

《共赢》(1下)《做第一等的事业,做中国的脊梁》(2上)《给世界最大的尊重》(4下)

广东:《回到原点》

《聆听内心的声音》(2下)《春天,倾听内心》(3上)《守住原地,追光绽放》(4上)《皈依是一种心情》(4下)《知止者智》(5上)《纯情最是少年时》(6下)

北京:世乒赛中国包揽全部金牌,三个学生看法不一,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篇文章。

《别只凿成功一个坑》(2上)《十分能力,做九分事》《每一个成功者都是行动家》(4下)《与世有争》(6下)

辽宁:《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

《“官二代”的嚣张底气从何而来》(1上)《我们丢失了心灵家园》(1下)《可以记一辈子的教训》(2上)《生命无返程》(4上)《无法弥补的缺憾》(4下)《不能碰撞的道德红线》(6下)

江苏:《拒绝平庸》

《活得过瘾》(2下)《美给自己看》(3上)《这个帅哥真给力》(3下)《你是否有机会脱颖而出》(5下)《追求至上境界》(6下)

江西:《孟子三乐》

《知乐者常足》(2上)《做人当学弟子规》(2下)《爱的教育》(3上)《珍惜对你说不的朋友》(6上)

山东:《这世界需要你》

《陌生人的好意》(5上)《陌生人可以丰富你的生活》(6下)《陌生化代价》(4下)《谢谢你和我说话》(3上)《一生的朋友》(2下)《让更多的人在我的身影里乘凉》(1下)《你真的朋友遍天下吗》(1上)

重庆:《情有独钟》

《感谢离我最近的那个人》(4下)《我佛在网》(6下)《顽固的爱》《共同的牵挂》(5下)《为自己设计一个角落》(3上)《请尊重我的选择》(1上)

安徽:《时间在流逝》

《那时的光景》(5上)《乱红飞过秋千去》(6下)《头上明月心底泉》(6上)《悠闲的张力》(5下)《初念浅,转念深》(3下)《你想过40岁以后吗》(2下)《年轻不怕失败》(1上)

天津: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位置的感悟》(4下)《忽略的,可能是最重要的》(3上)《幸福隔着一道玻璃墙》(6上)《为何一切变成“洗具”》(3下)《病态的社会风尚》(2下)《千万别挤》(2上)《我们都被攀比了》(1下)《你的眼睛长在心上》(1上)

浙江:《我的时间》

《谁念西风独自凉》(6上)《把点连成线》(6下)《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2上)《1秒=60亿》(3上)《面试的0.01秒》(1下)《把握毕业后的五年黄金期》(1上)

四川:《总有一种期待》

《花香满径》(5下)《人生若只如初见》(5上)《磨砖作镜》(6下)《成功都曾化了妆》(6上)《先站稳,再站高》(3上)《邂逅在唐朝》(2下)《这个可以有》(2上)《后来》(1下)《你想出名吗》(1上)

湖南: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爱,首先是尊重》(5下)《芬芳花语时时开》(3上)《尊贵的签名》(2下)《你真的懂得尊重吗》(1下)《“人”字是必修的功课》(1上)

河南:《长大》

《青春在心,未来在云》(6下)《苦难是滴墨》(4下)《我们已是老男孩》(6上)《我征服的是我自己》(5下)《生命的力量》(3下)《穿过雨巷》(3上)《迫不及待早开的木棉花》(1下)《十八岁,终于懂得父爱》(1上)

福建:根据袁隆平的一段话,写一篇作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慧不如痴》(3上)《另一种幸福的可能》(2上)《天道酬敬》(1上)

上海: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划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2.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这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乱红飞过秋千去》(6下)《梦里不知笛声远》(4下)《偷得寂寞幸运天》(5上)《抵达幸福的最快方式》(5下)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10

2005江苏高考作文题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2006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有人说:世界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界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2007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往。请以“怀想天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008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

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09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摩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摩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积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2010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1拒绝平庸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要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1、立意自定;

2、角度自选;

3、不必面面俱到;

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2 忧与爱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要求】: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3江苏高考作文题(真题版)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地退到了更深的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2014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2015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11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77年: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78年: 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79年: 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0年: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1年: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2年:而乐”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3年:画《挖井》)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4年: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5年:问题)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6年: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7年:事)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8年: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89年:困惑和苦恼)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0年: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1年: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画蛋》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看图作文说明文一篇,议论文一篇(漫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树木·森林·气候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故习惯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材料作文(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以圆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2.近1.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2年: 材料作文(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3年: 记叙文父亲、女儿、儿子关于梧桐树老皮剥落的对话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4年: 尝试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5年:1.一段对话;2.一篇议论文(素材为诗歌《鸟的评说》)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6年:1.说明文一篇;2.议论文一篇(素材为《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7年: 材料作文(素材为社会调查分析,助人为乐还是悄悄走开)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围绕“心理承受力”展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1999年: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0年: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1年: 诚信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2年: 心灵的选择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3年: 就“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作文(题目自拟)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4年; 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5年: 以“今年花胜去年红”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6年: 肩膀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7年: 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文章发布于转载请注明出处。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8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杂志刊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2%,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5.2%,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8.6%,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为33.8%.有人认为,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多数青少年思想仍然很健康、很阳光。有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09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513网上论坛。主题:明星代言。

甲:有明星代言的东西应该更可信。有人调查,47%的人在选购同类产品时,会优先选择名人代言的产品。我就是这样。

乙:现在是明星代言广告多,相关问题也多。三鹿奶粉就是一个典型。有人调查,91%的人对虚假代言表示愤怒。

丙:明星代言多数都是朋友介绍,经纪人操作。明星不知情,也是受害者。丁:明星代言,实质就是给产品作证言。明星代言费少的几十万,多的上千万,代言产品出问题就没有责任?

戊:产品广告出问题,也说明主管部门监管不严、媒体把关不严、相关法规不健全。听说有一个好莱坞演员就曾因代言虚假广告被罚款50万美元。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10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满满地抓了一大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都不想放弃,手又抽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中一个装得最满的大筐,费了半天劲也没搬动。他喘了喘气,重选了一小筐,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货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后就将追回的20万货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还得到了1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辽宁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2011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山东省历年高考作文题目 篇12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权威;价值澄清;价值反思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1)08-0017-03

自有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题目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头戏。作文作为文化与政治的综合体,折射出道德观和教育观的变迁。历经数十年,纵观高考作文题目,无不承担着选拔人才与体现价值观教育的双重作用。教育在发展,而作为教育思想与价值观浓缩体的作文恰好折射出了教育者的目的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文题目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与经济的变革,也反映出了道德与文化的发展。对作文题目发展过程的反思是必须的,从反思中重生也是唯一的。

一、从高考作文题目的发展历程解读高考价值观的变革

让我们回顾一下60年来高考作文题目的变迁:从1951年第一道高考作文题《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的工作》到1965年《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文革前的作文题大都以政治话题为中心;从1979年《第二次考试》到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作文题大多以环境为中心;从1990年《玫瑰花有刺》到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文题多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心;从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到现在,作文题多以开发与创新为中心。可见,作文试题正在一步步与生活结合,与学生的道德发展结合,向着一个更加合理、包容、和谐的方向靠拢。不同时期的国家政权有不同的目标、教育者有不同的目的,因此也就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折射在高考作文题目上,大体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

1.价值观“权威”预设

新中国成立以后,保证政治稳定是国家头等大事。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教育的变革都要以政治为中心,为政治服务,确保政治局势的稳定。作为一种工具,作文题目难以避免地会体现这种社会价值倾向。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教师成为了学生价值观的“权威”,学生只能在既定的价值观范围内作陈述。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只需要按照要求解读题目所想要说出的道理,也就是借用学生的嘴说出权威者的意愿。例如:1978年的高考作文《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就是一个政治立场鲜明的题目。当时,刚刚经历了拨乱反正的中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怎样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了政府的头等大事。考生如果没有在这个范围内作答,就会被视为跑题。限于这个既定的范围,考生就不能想到:速度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或者是一个世界共同问题等等。这种基于价值观“权威”预设的主观试题,除了能选拔迎合国家政策的解读者外,对于学生的道德发展与社会价值判定的评价功能也就所剩无几了。

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一味批判这种以价值观“权威”预设为中心的高考作文命题是不合理的,要消除“权威”也是不可能的。主张价值多元的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把教师当作课堂的“煽动家”,反对“教师权威”,主张“价值无涉”。他宣称,生活没有先知的时代,对先知的等待将进入永恒的黑夜。但其实,这样的思维方式也是以“先知”的姿态来预设某种价值判断,因而是自我矛盾的。真实的教育情况告诉我们,任何价值观教育本身都依赖于一个前提预设,即雅斯贝尔斯所言的“对权威的信仰”。“对权威的信仰是教育的唯一来源和教育的实质”(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53页),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正是这种对权威的崇拜与信仰才使得个体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习得了文化与历史传承下来的精髓,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空间。

因此,价值观教育的“权威”预设阶段是道德教育的必经之路,辨证地看待“权威”,不迷信权威才是明智之举。高考作文题目的改革之路也是从“权威”出发,但是这种价值观与道德教育思维的历史传递会使“权威”在慢慢消解的同时而产生出新的价值观。

2.价值澄清与理解

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的大发展,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随着国门的打开,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反映在高考作文题目上,就是出题者“权威”意识的淡化和价值观澄清与理解的加深。例如,1983年高考作文题《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以及随后几年对环境的关注,1989年对高考填报志愿问题的关注,就反映了出题者对除了政治和经济发展之外的现实生活的关注,尤其是90年代以后对个体价值发展问题的关注。此外,关注方式的变化也很显著,考题以故事比拟居多,但其中也掺杂着既定道德观念的论述。比如1996年的高考作文给出两幅漫画《给六指做手术》和《截错了》,要求考生必须写议论文。考生在思考、写作过程中,个体的价值观点逐渐得以澄清。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价值澄清”理论是对价值观教育知识化的一种纠正。其代表人物拉斯思提出了学校价值教育过程的三阶段七步骤。第一个阶段是“选择”,包括自由的无强迫的选择、从多种可能中选择,慎重考虑后果后的选择三步骤。如1998年作文题目《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要求为这个故事续写,这个题目有很大选择空间,考生可以从多种可能中选择。第二个阶段是“珍视”阶段,主要包括珍视自己的选择、乐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并愿与他人分享。相对于高考作文题目就是对自己选择的价值观的原因论述。第三个是“行动”阶段,就是把自己选择的价值观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这对于高考作文出题来说是一个难点,也是整个德育的难点,考生可能为了取得高分而故意写出与自己实际情况不符的价值观。

高考作文命题中体现的价值澄清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让学生自己思考的目标。其实,价值澄清理论强调的不是具体内容,而是要将其作为一种策略、方法和过程。其核心就是从生活出发,以小事引发学生的思考,不断地论证自己价值观的合理性。这种提倡反思的精神为高考制度的改革开辟了道路。但我们还得注意到,这种价值澄清与理解是有原则的“宽容”,是在价值观权威预设下的包容,否则对个人价值观一味毫无挑剔地接受,就会使人陷入到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

3.价值反思与构建

价值反思阶段是道德发展与形成的重要阶段,“反思”不仅是对既有价值观的思考,也是对“自我”与“周围”关系的体认。这种反思是基于道德认知发展趋于成熟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是经道德情感的触发,是道德行为把握的重要手段。这个过程讲求“体悟”,即体验和领悟。“体悟”既是人借以把握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重要手段,又是人获得自身认识的独特途径。“体悟”既然是对事物的生命体验和领悟,因此在价值观教育中,不能被体悟的东西是无法把握的。我们通过体悟文化传统来接续文化传统,通过体悟社会历史来融入社

会历史,通过自我体悟来占有我们自己。(王葎:《价值观教育的合法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第196页)2004年有一道高考作文题目《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就充分反映出对生活的反思与体悟。又如今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回到原点》就颇具哲学意味,开放的思路能让考生自由发挥。价值反思过后,个体就会对某种价值观产生认同,这种“价值认同”的构建是作为社会主体的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体系在事实上的承认与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直接、一致性感受,它同时具有转化为价值行为的趋势与取向。

高考作文题目的改革体现了考试与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每年对高考作文题目的热议更是大众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高考作文是高考中最大比重的主观试题,没有标准的答案,没有标准的评价体系,就像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个体的差异性表现一样,没有是非与对错。但是,作为选拔人才的工具,高考的公平性是第一位的;在注重了公平性后,其价值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社会在发展,各种各样思想的植入,已经对教育和考试的价值观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在这个寻求个性、崇尚标新立异的社会,各种思想冲突都会发生。高考作文题目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即可见一斑。

二、高考作文命题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道德发展水平

高考主观性试题最根本的目的是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运用以及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观。如果题目一味寻求考生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对国家政策的高度赞扬,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如果出题人在出题时就已经预设了答案,那么,这样的考试既看不出考生的能力,也看不出考生的真实想法。

同时,考题的立场判断也是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绊脚石。生活中有许多既定的价值观,但是这些价值观是有待商榷和讨论的。考察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重点,不是看他选择了哪种立场,而是怎样去论述自己的立场。例如:2011年江苏的考题《拒绝平庸》,就帮学生选择了立场,即平庸是应该拒绝的,如果谁选择了拥抱平庸那就是跑题。还有全国卷《期待成长》等等都没有把握住考试的真谛。须知,真正的价值观发展是在“无预设前提”下寻求意义的。

2.提高作文题目的凝聚力与反射性

作文题目的凝聚力要求考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更要具有一种反映问题的功能。反射性是指,题目具有深刻的生活哲学意味,能引发大众或个体的深思,甚至能改变其道德行为。因此,试题不能只为反映生活而失去其深层的涵义,例如,2011年辽宁的作文题目《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先不论有些考生不认识高晓松为何人、干何事,就从生活的凝聚力出发,这个题目显然使学生一头雾水,谈高晓松酒驾事件还不如谈药家鑫事件有意义。实现对文化与历史的高度浓缩与提取,是命题者的职责与能力所在,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懂得教育的规律,才会懂得作文题目的价值观意义所在以及如何合理呈现这种意义。

3.兼顾作文命题的价值观教育与选拔功能

高能力的人,可能是低品质,也可能是高品质;而低能力的人,可能是高品质,也可能是低品质。新时期的考试制度要做到既能反映价值观教育,又能选拔人才是很困难的。但是要解决高考作文命题“没内涵、偏难怪、说大话、没新意”的尴尬,就必须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其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注重对个体“价值意识”的培养,这既是人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也是人对于共同需要的共识,这种共识就是一种“共同精神”。高考作文要想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就必须准确把握这样的辨证关系:题目既具有价值观教育意义又有难度设置,而难度的设置要有利于引发考生价值观的反思与构建。

上一篇:党员活动室征求意见表下一篇:建筑石桥邓氏宗祠施工劳务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