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常态散文

2024-07-17

人生常态散文(共12篇)

人生常态散文 篇1

每一个人都像一本书。这本书,随着幼小生命的日渐成长,页码逐日加厚,内容日益繁复,恰似心灵深处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悠悠情思。

人到中年,人生已过大半,你有你的成长环境,我有我的生命机缘,我们各自依照生命的轨迹不停运作,智力、情感、意志、信念等心智元素像陀螺一样曲折前行。我们也许都遇到过大石块而蹦出老远,摔了个浑身疼痛;也许曾经一帆风顺,直至硕果颇丰。可惜的是,你的故事我未曾听说,我的阅历你未曾读懂,所以,我们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挚友,更不可能成为生命的知音。这也就是自古以来,众人慨叹“知音难觅”的缘由了。就连著作等身的莫言也写诗高喊:要是你能懂我,该多好!

中年人这样,老年人更是如此。

我喜欢思考生存的价值,经常在探究“如何让唯一的生命过得最有意义”的`命题。我想,假如能给这个命题找到最佳的答案,那么,母亲生我养我的全部辛酸就能换取甘甜了,同时,我的生命也就丝毫不留遗憾了!

许多国人喜欢热闹、追捧偶像,那是内心不淡定,害怕孤独所致。那些内心缺乏自信的国人,总是千方百计追随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其实,虚伪狡诈的丑陋人性恰恰容易出现在上流社会里。《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那位纯真的女主人公就是厌恶上流生活的丑恶,才恨不能逃离而要跳海自杀的。社会粗鄙的言行,莫过于各种丧失自知之明的举动,比如,明明相貌平平,却要东施效颦,越扮越不顺眼;明明缺德无才,却硬要糊弄身边的傻子;明明不爱国却要做出假爱国之事;明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要乔装富贵样儿且附庸风雅,实在鄙俗不堪啊!

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即便是夫妻,也必然存在心灵的距离。冰心说,他丈夫研究的政治理论,她一点儿也不懂。可他们同样白头偕老,幸福一生,靠的是精神上的互相鼓励。这正是“孤独是人生常态”的最好例证。

有些人害怕孤独,是因为人格不独立。人格不独立,是因为阅历浅薄,阅历浅薄是因为懒于求知,懒于求知是因为不善于掌控个人的时间。有的人忍受不了孤独,容易走上轻生的狭路。像这样的人,就特别需要朋友在身边扶助。倘若他能把痛苦拿来与朋友分享,孤独的折磨就可以卸下一半。

有人宁可守望孤独,也不愿对外人说出心灵的隐秘。芸芸众生里,保持自我的一份孤独,的确十分必要。独处有独处的妙处,这种妙处缘于简单和自由。做自己的知音最实惠!

人生常态是平凡 篇2

学生如此,家长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家長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托儿所幼儿园就展开了拼搏。花巨款,请名师,三四岁就逼着孩子学跳舞、练钢琴、临字帖、背古诗……以期早日拔尖成才。

平凡和伟大,看似是一对矛盾,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安于平凡,热爱平凡,并不妨碍铸就伟大。新社会涌现出了大批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模人物,都出自平凡岗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当社会给他们戴上“英模”桂冠的时候,在那耀眼的光环后面,仍是平凡的人生。新中国的军队诞生了10位元帅,他们没有一位是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要当元帅的。在战争实践中,从士兵、基层军官干起,是战火造就了他们。有位元帅说:当初可没想到今天要当元帅哟。

拿破仑有句名言:“任何伟人,在他的仆人眼里也是平凡的。”因为仆人与主人朝夕相处,看到的是饮食起居、言行举止、吃喝拉撒。有人也说过:道学先生也不免生儿育女,革命家有时也垂首散步,并非一天24小时正襟危坐或姿态昂扬。有一次毛泽东主席在跳过舞之后,坐在沙发上休息,陪他跳舞的一位部队文工团小姑娘,看到毛主席的左手在右手背上抓挠,便好奇地问:“毛主席,你的手怎么啦?”毛主席说:“我前几天,不小心,钉子把手划破了……”小姑娘更加好奇了:“你怎么也会这样?”毛主席笑着说:“我也是凡人,是肉体之身,也吃五谷杂粮,钉子扎我手,也会出血,我也会感觉痛,包扎好了会结痂,结痂后也会痒,手痒我就挠挠。”

甘愿平凡,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平凡也不妨碍你攀登那光辉的顶峰。相反,平凡是起步的基础,基础的助力,会把你抬升。在平凡中,也更会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人生常态是平凡。

努力才是人生常态美文 篇3

在远走他乡前,我是一个从不怕寒冷的东北孩子。我的冬天,是降临在妈妈织的毛线手套和爸爸做的白菜炖豆腐里的,我早已习惯他们替我把这厚重的严寒挡在窗外,让我在天然冰箱般的城市里也时刻置身于23摄氏度的温暖中。

可是那远行的一年让我发现,奥克兰不一样,那是离开家的地球另一端,它的冬天是突然的、肃杀的,随着一阵冷风扑面而來的。这里不是家乡,没人给这恐怖的季节添点温情的味道。

我至今可以清晰地还原那个傍晚。我刚刚结束在亚洲超市里一天的工作,神色疲惫地走到公交车站。这是我来到国外的第一份工作,可那每小时十纽币的薪水让我开心不起来,我就像是挨了成人世界里的第一记闷棍,那一刻我的心里只有两种绝望的情绪相互交替着,一种是为一份站了整十个小时的“底层”工作,另一种是为了刚刚错过了六点十分的公交车。我坐在公交车站的长椅上,几乎要哭出来,下一辆不知何时才来的车让我像等待戈多那般无望。天就这样暗下去了,不一会儿就黑了整个头顶,一阵风吹进了我单薄的衣服里,你看,一个称不上故乡的地方永远冷漠,强盗般的冬天也来了。

这时我的身旁啪唧坐下一个金色头发的小妞,她动作大大的,毫不客气,有点天真的男孩子气,一双蓝眼珠毫不惧生地看向我,“你好啊!”

我低声地回应,“你好。”我尽量避开她的眼睛,坏情绪让我不想和其他任何人讲话。

她却满是聊天的兴致,白皙的手指指向不远处的灯光,“我刚刚下班,你看,那就是我工作的餐厅!”我的眼睛看过去,那是一家典型的洋餐馆,以繁忙而著名,常常到次日凌晨还灯火通明。我不禁多看了她一眼,她大概和我同岁,显老的白人基因让她的眼角有了两道浅浅的皱纹,她的鼻子冻得通红,黑眼圈有点严重,但那眼神里没有半点的疲惫。

我依旧心思沉沉地说,“哦,那里一定很忙吧?我也刚刚下班,只希望这公交车快一点来,你我就可以早一点到家了!”

她说,“哦,不不,我不回家,我还有第二份工作!”

我惊讶地张大嘴巴,脱口而出“天哪!你不累吗?你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啊!”

她哈哈大笑,“我每天就睡四五个小时吧,不过没关系,我就要买车了!”

她看我大张着嘴巴,还以为我没有听懂她的话,神采飞扬地向我解释,“嘿,我为这车攒了几个月的钱了!”

我们彼此间的逻辑在此刻错了位。我没有及时在“买车”和“打两份工的辛苦”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她没有理解我还没来得及扎根的生活让我的思维受了限。我是在那辆载我回家的公交车上读懂她那番话背后隐藏的含义,“我打两份工是为了要买车,这份努力是顺理成章的呀,有什么好委屈好抱怨的呢,应该高兴才是呀!”

走下公交车的时候,这夜还是一样寒冷,我却忽然觉得这生活多了一个思考的维度——如果这份每天要站十个钟头的工作,是为了搬去一个交通方便一些的出租屋,是为了买辆车而不必再等公交车,是为了作为一份更好工作的跳板,那么现在这份起早贪黑的努力,哪里还会有什么值得委屈的呢?

现在回想,这绝对是我在国外上的第一堂课,我走进人生的教室,看见黑板上用这样一句话欢迎我:努力才是人生的常态。

后来我的生活一度比“每天十小时站立收银”还辛苦:打工,在几份工作之间穿梭;读书,靠一杯接一杯苦咖啡熬夜写作业;坚持写作,把所有见缝插针的时间都捡起来供文字使用。我像一个从不停歇的马达,用冲锋的姿态,为自己在异乡的土地上拼着一点江湖。

每当被人问起“这么努力干嘛呢?!”我都能想到几年前生活中的那段插曲,内心就会激起这样的感触,“这么好的日子,不努力又能去干什么呢?”我真想把自己一步步稳定前进的生活展开给旁人看——因为打工赚钱能够去交学费,因为认真读书得了一份好工作,因为坚持写作终于可以在网上发表文章……旁人总以为这努力是辛苦,我却偏偏觉得这是我的幸运,因为这份努力从来没有辜负我。努力多好,近一寸有一寸的收获,多一分收获生活就多一分欢喜。

一转眼来到国外已经四年,这里依旧没能成为我的家乡,并不是每一刻都有能踩紧的土地。可是感谢这次远行,一场场文化的碰撞,向我的思维里注入了不同的思考方式,这比我在学校中待的十几年,对人生产生的作用更要深远。西方人的思维直接、简单,没有拐弯抹角的路线,感触最深的,是他们把努力当做生活中理所应当的部分。

我看到这里十几岁的孩子,在周末去帮邻居剪草坪,或者在清早挨家挨户送报纸,以此换取看电影买游戏的零花钱;我看到二十岁的大学生,为四年的学生贷在麦当劳打零工,或者为自己的房租和周末晚上的啤酒在餐厅里端盘子,就连我房东那五岁和七岁的孩子,因为央求父母买了ipad,都要为此用洗碗晾衣服清洁自己房间的劳动作为偿还……

我无时无刻不在这样的文化中看到,人生任何时候都要为自己负责任,因为生命中没有绝对的依靠,有一条道理简单而实用:努力,就有收获;没有努力,就没有所得。

我常常听着中国留学生抱怨“为什么爸妈不能给我买这个”,也看到有年轻人和当初的我一样因为做着一份“底层”的工作而满脸委屈,这时就会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和当地人如此不一样?

细细想来,我们的世界里好像缺少一种“18岁后已成人”的情感仪式,即便已到了应该独立的年龄,也是“未断奶”的.状态,很自然把父母的拥有理所应当地据为己有,一旦在这成人世界里经历一点真实的辛苦,就轻易把它当做委屈,并未察觉每一份努力,都在为着“一无所有”的自己做积累。而复杂的人际网络又让我们活在旁人的世界里,“别人的拥有”,“别人的质疑”,这些很容易让内心不坚定的人愤愤不平地想“我为什么要努力呢?”

这样无法发自内心的努力,让很多人钻了牛角尖,闷闷不乐地在生活里被动前进着,远不如西方人拼搏时那样地潇洒。我时常想,到底是西方人把人生中所有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还是我们把人生中原本应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我相信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会一帆风顺,没有人能天生拥有一切,也不会保证没有跌倒的时刻,但是努力就是上天的补偿,因为努力代表改变,而改变就是一种希望。

如果想成为一个博学的人,那么就去努力读书,别去在意有人问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因为只有你最清楚自己的坚持;如果想成为一个经济独立的女孩子,就努力赚钱,别人说起“还不如嫁人”的时候,就告诉他“那不是每一个女孩的归宿”;如果想成为一个身材优美的人,那就去努力运动,不要因为别人说“不觉得运动有什么效果”的话而半途而废。

看看身边靠努力成功的朋友,他们从来不抱怨自己的辛苦,也不去理会别人的声音,因为努力就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这是心甘情愿的公平交易。当努力成为人生的常态,那你的生活就一直充满希望。

如果现在的你正在为自己的梦想一刻不停地努力着,却忽然有人打断你,“哎呦,那么努力干嘛呢?!”你可以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就像在阐述一个天大的秘密,郑重地说,“因为努力才是人生的常态呀”。

人生常态散文 篇4

做人要有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波澜不惊,生死不畏,不为物累,不为人忙,只求心中的一份安宁。想要过上潇洒自得的生活,就必须回归简单的心灵,学会减法生活。不要挖空心思去追名逐利,也不用每天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心灵没有枷锁,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孤单是一个人的寂寞,我经常一个人在“天街夜色凉如水”的夜晚,室内一灯如烛,寒意沁骨,独自品一口清酒,低吟着唐诗与宋词。学一学古人的豪迈,希望渐褪心中的黯然。以前的大声呼喊也变成了现在的沉默寡言,谁能与全世界一起分享快乐与忧伤呢?也许当初的回想会引起心中的涟漪,但现在又怎么有勇气去唤醒那些沉睡的迷茫呢?

冬天已经来临了,落叶也只能回归大地的怀抱,过去的翠绿已经消逝,留下的只有寒风吹起的声音,我想那是冬天要把不属于它的一切都带走吧。不知怎么突然很想把一些金黄的美丽的落叶收集起来,就想收藏沉淀的回忆。生活中朋友或许不少,但知己难觅。也许是很久没与朋友交往了,再熟悉的也变得陌生了。

我不知我的前世是什么?是一把雨伞,无悲无喜,见证了一段遗传千古的爱情,身上还遗留白素贞手中的余温许仙心中的深沉的无奈;是大荒山无稽崖上的一块顽石,在红楼的世界里邂逅倾城绝世的林黛玉,哀叹一曲“葬花吟”,为了那份痴情与悲伤;是一颗平凡的种子,被遗落在路旁,然后历经风雨磨难,只为开满鲜花在最美丽的时刻遇见我等待了几百年的人;也许在被贬入凡尘的时刻,我就注定了要与寂寞同行,上天要我去体验感情的`真谛,在无言的开始与悲哀的结束里,在曼陀罗华与曼珠沙华间的尽头有着虚无缥缈的记忆,希望把那些悲惨的结局重新改写。今世,隐藏在一个人的心里,我会用自己的追求与渴望,打破命运的枷锁。

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如果,你正在埋怨命运不眷顾,那么请你开导你自己: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埋怨,只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凡尘中保持一颗平静心。静静的心里,都有一道最美丽的风景。尽管世事繁杂,心依然,情怀依然;尽管颠簸流离,脚步依然,追求依然;尽管岁月沧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守住最美风景,成为一种风度,宁静而致远;守住最美风景,成为一种境界,悠然而豁达;守住最美风景,成为一种睿智,淡定而从容。

人生常态散文 篇5

现实路上发生着习惯的常态,生活人生行动着擅长的理想世界,一人惯了那些常态下的风吹草动,一人思维中开启了各种角度的认知变化。

希望是与生俱来的动态,失望是随时到来的情绪反馈,一生那么长,难免有失落的状况,一生那么丰富,奈何得了所有发生的逆境。

只一个心态就概括了如何面对逆境,尽管逆境也是由心造出的迎难而上。只一个心理态度就解决了经历的不如意,尽管不如意也是因心衡量到的落差明显。只一个成长就成全了路途中遇见的所有不顺心天地,尽管不顺心的天地也是由于心中装下了收获的抵达。

习惯就是各种现象造成的熟知处理,习惯就是各种心理造就的擅长管理,习惯就是再也掀不起了内心的不知所措,习惯也是认知中的变化积累出的行动落实成的行为规律。

有情绪懂得掌控情绪,有择选等待标识方向,有实践懂得重要角度,一人现实路上总是越来越会解读自我,一人习惯的路途中也越来越形成意识世界。

常态无非是都会发生的百态变化,心理世界无非是构造的认知金字塔,有时常态也是另外的变动,有时认识也有另一面的展开。

心灵天天最有常态的认知,不管是以自己为角度的相处智慧,还是以别人为角度的开启智慧,心灵都盛开了各种各样的给予心灵世界。

情思世界最有认知的常态,不管是以爱与自由为思维的心理逻辑,还是以自我他人为逻辑的思维方式,情思都是怒放了无穷无尽的赋予情思智慧。

常态就是心灵呈现的百变,常态也是情思展开的百态,认知就发生在每一种改变的确定,认知也翱翔每一次发现变化的思维逻辑。

工作也有常态,人人有工作的动态,人人习惯的常态也是人人从事的.工作风口。领域也有常态,人人有领域的突破口,人人有习惯的常态也是人人擅长的领域变动。

认识就达成了共识的方向,认识也全面了共达的路途,常态就与择选分成了阶梯,改变就与经营形成了转折点。

习惯的常态都是精神创造生活人生成就的变化,认知的常态都是内心抵达了生活人生的现实世界制造的流动。

有些路变了,常态不变,有些路不变,常态变了。

就像一个人本来向左走,习惯了左世界的现实发生,常态一直在变,一人心理不停回应着源自择选的简单复杂。路没有变,心却一直在变,一人精神不断释放着百态。犹如一人向左走了,又向右走去,路已经变了,可常态却没有多大变化,因为一人内心经营着明确方向,改变路不变常态世界。

一人早已习惯了各种变化来时的应付自如,一人精神力量也创造着不变的坚定不移。

路变了,心却一直没有变,一人内心经历着掌握百态常态。

人高兴了,现实也桃花正艳。人沮丧了,精神也百般刁难。人开心了,世界也春天到处招手。人落寞了,情思也万般无奈。人喜悦了,天地也送一帆风顺。人悲伤了,内心也沉浸十万难过。人在自己的路上都有常态,人的自我的行为上都有认知。

人成功了,时间也是宝藏。人失败了,空间也成荒芜。人有自信了,路途也开满芬芳。人失去信心了,半途而废也是大难临头。人轻松自如了,前方都是已知的怀中物。人压力山大了,寸步都有山成荆棘。人在内心行动中都有常态,人在外在的眼界里都有认知。

那些路上的常态,那些认知的改变,那些途中的方向,那些内心的落实,那些择选的风云,那些精神的天地。

心是常态的引领,路是常态的百变。

现代散文中的人生况味 篇6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也是一位被“流言”所笼罩的神秘才女。张爱玲以小说闻名,与同时代许多作家一样,她也是一位散文家。她第一篇正式发表的作品是英文散文“What a life,what a girl’s life”,刊登在1938年的《大美晚报》上,里面写的是自己的一点惊险的经验。有学者认为,张爱玲的散文成熟作品要早于她的小说,她的散文可与林语堂、周作人、郁达夫、鲁迅等作家的散文相提并论,自成一格。我之所以选择《童言无忌》,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题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是散文家笔下最常见的,借此可以对比和思考;另一方面是可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经历,特别是她对自己所经历事件的态度、情感;也想由此对现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稍作讨论。

散文究竟是为谁而写?写作者心中有没有假想的读者?张爱玲说,用“童言无忌”这个题目并不是要说犯忌讳的话,也没有一吐为快之意,“不过打算说说自己的事罢了”。“说说自己的事”有两个连带的问题:一是有没有人愿意听。有人愿意听,或许还有些回应,自然是一件乐事;无人愿意听,或者碍于情面装着听,在说者这里就会产生不安,在听者那里或许会有嫌烦。二是倘若没人愿意听,自说自话,就有自我炫耀以引起他人兴趣的嫌疑。但作者还是决定要“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事写点出来”,她虽然以“免得压抑过甚”到年老“一发不可复制”来调侃自己,不过很显然,对散文来说,写比听更重要。

因此,散文是出于自我表达的需要,是为自己而写,是为满足自我倾诉的欲望。就像作者在《私语》开篇所说:“‘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那时候所说的,不是心腹话也是心腹话了罢?……所写的都是不必去想它,永远在那里的,可以说是下意识的一部分背景。就当它是在一个‘月落如金盆’的夜晚,有人嘁嘁切切絮絮叨叨告诉你听的罢!”为自己而写的散文,就是夜深人静时说的心腹话,不必去想就可以娓娓道来。也因此,散文的假想读者首先是自己。现代人特别重视自我,强调个性,每一个自我既相同又不同,人人都会有倾诉自我的欲望,人人也都会有倾听跟自我相同或不相同的人诉说的愿望,写作者其实不必为是否有人倾听而操心——一开始就决意为他人、为心中臆想的读者所写的散文,往往给人以指手画脚、盛气凌人之感,反遭人排斥;而那些抱定是为自己而写,写的也不过是自己的琐事与感悟的写作者,他们的作品会“自动”寻找情投意合的读者,并在他们心中引起回应。

“童言无忌”这个题目,表明作者要写“无忌”的散文;童言之所以无忌,因为它往往是一种真言,虽不免使人难堪,却极可能道出了某种真实的存在。在本体意义上,散文正是一种童言,一种真言;或者说,是我们成年之后试图返回童言即真言状态的一种努力,散文这时就是最恰当的一种文体形式。“无忌”的散文意味着作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只有那些真实发生的、未经伪饰的、刻骨铭心的事物,才可以进入到散文的言说中去。它们是你生命中的一段历程,一个插曲;它们可能使你在一瞬间,恍然觉察到当年没有觉察到的意味,并帮助你看清现在的你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你。所以人们常说,散文最能见出作者的本我、真我。所谓散文不能虚构,也应当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

在张爱玲这里,散文本质上不是为说而说,并且首先不是为别人而说。散文要与之对话与交流的第一对象是自我,是与写作者所描述的事件、场景中的“我”(过去的“我”)已然不同,或者依然相同的另一个“我”(现在的“我”)的对话与交流。因此,散文具有审视或反思自我的功能。而读者会跟随写作者的叙述作出相似的反应,他们在作者笔下看到或与自己相似,或与自己完全异样的人生,因此而亲切,而讶异,而慨叹。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写作者是为了呈现一个自我,不如说是为了追寻那个谜一般的自我;或者说,散文写作是为了求证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或者:“你看,从前的我是那个样子,现在的我为什么连我自己都感到陌生了呢?”散文的文学性也在这里表现出来:它与其他文学文体固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依然是以探索人与世界的本质存在,追问人与世界的生存状态为己任的。

张爱玲的这篇散文,确证自我与探寻迷失的自我这两种意图同时存在,有时是交替推进,用她的话说,“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优秀的散文所表现的几乎都是充满矛盾的个体,生活在一个同样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比如《钱》,从“抓周”写到时下上街买菜,作者坦诚自己是“拜金主义者”,也不再为“小市民”的称呼而局促。这固然是因为“从前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一种因现时的自食其力而从内心涌出的愉悦。可是,作者又从苏青的一切靠自己的“至理名言”中品味到了“苍凉”,那是一种在自食其力中才能感受到的生活的磨折和艰辛。这是以前从未体会到的。文中提到囤货的事,也见出她在生活中的精打细算,有着小市民一般的精明。当时正值上海沦陷,纸币不值钱,家家户户都囤积物品。除了乔琪绒衣料,张爱玲还囤积过白报纸,她的第一部散文集《流言》就是用这些纸印制的。据她自己说,那段日子,晚上睡觉她就睡在白报纸上,感觉有一种空前的实在。《钱》的结尾写买菜和拎网袋绊子的细节,尤为生动:

我拎着那湿濡的绊子,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自己发现与前不同的地方,心里很高兴——好像是一点踏实的进步,也说不出是为什么。

从富家娇女到“落难公子”,世事难料,作者的身份、处境大为不同,她也忽而发现自己的心性、脾气有了“一点踏实的进步”,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过,她不会因此在钱的面前像母亲一样自视清高,或者像昂然挺胸的女子以能养活自己而负气,她依然会喜欢钱,依然会斤斤计较,不改自己“拜金主义者”、“小市民”的“本色”。在日常生活中,张爱玲哪怕是与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吃饭,也是AA制,财钱清爽。她的姑姑当初为了搭救她,曾经被她的父亲、也就是自己兄长打伤住院;张爱玲避乱来到上海,姑姑又把她接到自己家住。即便这样,张爱玲与姑姑也是“亲兄弟,明算账”,以至姑姑说她是“财迷”。但张爱玲毫不介意,还笑着到处学给别人听。张爱玲不喜欢sentimental,从不悲天悯人,而是实实在在地享用自己的所得,从不顾忌他人的评说,我行我素。如果说我们从散文中看到了一个真我,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极具个性的真我。

再比如《穿》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我”,同样是率性的“真我”:“八岁我要梳爱司头,十岁我要穿高跟鞋,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张爱玲对服饰的喜爱和考究,因学过绘画而对颜色搭配的精到见解,是构成她的传奇性的重要部分。当然,这篇短章的主旨是在由此引出“衣服是一种言语,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的观点,进而过渡到谈论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的难解难分。因此,最引人注意的是收尾两段场景、语言描写。这两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作者现在回想起来都带有浓厚的戏剧化色彩,却又不是戏剧。在两处场景中,“我”都说了真话,并无曲意逢迎之意,是童言也是真言,但为何一个令他人感动也令自己感动,一个却让现在的“我”“想起来更觉耿耿于心了”呢?这里面是否可以用道德是非来评判呢?作者不知道,我们也无从得知,甚至无法替她作出判断。但是,我们却能从中深切感受到“真我”的存在:一个矛盾的、困惑的,连自己也无法说清楚的“我”,伫立在我们的眼前。

就这篇散文而言,张爱玲眼中的真我或本我是什么样的?她看清楚了吗?她让我们这些有意倾听的读者弄清楚了吗?似乎很鲜明,但细想之下不免又含混。所以,真我并非预先存在于写作者的脑海,然后用语言文字写下来,让读者一览无余。真我之真的含义,除了这个“我”是矛盾的、变化的,还在于写作者希望通过语言文字来追寻和确证自我的复杂性、多面性,但这依然是困难重重的。“认识你自己”,这句古老的哲言正好可以用以概括散文的初衷和目的。浅薄的散文与厚重的散文在此分野:前者是为了呈现一个“完美”的自我,“叫人家也来瞪眼看”;后者苦于自我的日渐迷失或弥散,于是将自我细细解剖,给自己看的同时,也给别人看。

书写“我”的散文自然会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不论是在散文还是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都是一种回顾性叙述,区别只在于一个是真实作者,一个是真实作者虚构的人物。这种叙述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起作用:一是作为叙述者的“我”追忆往事的眼光,一是被追忆的“我”当时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形成了第一人称叙述中特有的双重视角,叙事学分别称为“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双重视角可以体现出同一个“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人物的不同看法或认识。我们来看《钱》中的两段文字:

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因为它给我无比的喜悦。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临到买的时候还得再三考虑着,那考虑的工程,于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了,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也用不着考虑了。我这种拘拘束束的苦乐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

第一段文字基本上出自“经验自我”的眼光,只是最末一句叠合了“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的双重目光;也就是说,在对待钱的态度上,“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是肯定的,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第二段才看到,当美好岁月一去不复返,“我”为何会为买一件衣裳而再三思量。我们可以感觉到,“现在的我”正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那个有着小资产阶级“拘拘束束的苦乐”的“我”,活生生地再现了那时的“我”的“局促”和窘迫,但却依然不想改变这似乎与生俱来的“财迷”的秉性。

在几篇短章中,《弟弟》最接近小说笔法,仿佛一篇精妙的笔记体小说:叙事的简洁,活灵活现的细节和语言描写,简笔勾勒的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头一尾的强烈反差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同时,这一篇所写的人和事,也几乎全部出自“经验自我”的目光,“叙述自我”没有作任何干预。但很显然,隐身的“叙述自我”讲述这个故事的用意并不在写弟弟的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而在写“我”从中感到的“寒冷的悲哀”,以及对于这个家庭的长久仇恨心理的由来;正是这个家庭毁灭了美丽纯真的弟弟,甚至使他在“我”面前不再有妒忌之心和压迫之感,形同槁木,心如死灰。“我”的痛苦不仅为他,也为自己。“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双重视角,使张爱玲的散文充满了小说叙事的张力;而“叙述自我”具有的反思和自省的特征,又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也更为可信的自我。

散文的自我表达与表达自我,与语言和结构是分不开的。读者面对的是文本,是语言及其结构的实体。时间关系,我们不展开了。

不论散文怎么写,它最终的目的都不是要呈现生活本身的样貌——那样我们不必看散文——而是表达写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不过,所谓感悟不是抒几句情、发几点议论或卒章显志、来点升华那样简单。张爱玲的散文至少显示了感悟的两方面含义:第一是新颖。新颖与否取决于两点:(1)是来自写作者的体验还是鹦鹉学舌、移花接木。这需要眼界,也依赖慧心,绝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没有感悟硬充感悟固然不好,鹦鹉学舌者以他人体悟冒充自我经验,因此之故往往要竭力掩饰学舌的痕迹,这样的散文只能让人退避三舍。(2)是否能给读者以启迪。写作者出于自身的体验如果与读者并无不同,自然难以触动读者。这类散文是我们见得最多的。第二是自省。感悟的新颖性和启迪性,很大程度上来自自省意识;自我的本真与否,与是否自觉地解剖自己有着密切关联。张爱玲所说的“我我我”的身边文学之所以挨骂,恐怕不在文学尽写“我”的身边事,而在于它以此来自鸣得意。她的散文之所以能吸引我们,打动我们,与感悟中的自省意识分不开。有自省的感悟不仅让作者感到了“一点踏实的进步”,而且也会引起阅读者相应的心理活动,从而与作者形成交流;缺乏自省的感悟,往往缺乏深度,并且极易沦为说教或训诫。从一个更高的视野看,自省意识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

今天,许多人谈论着张爱玲,特别是青年学生,喜欢她的传奇故事,迷恋她的黑白照片上奇装异服透出的时髦、前卫,羡慕她对金钱与物质的享受,慨叹她的惝恍迷离、凄切动人的爱情故事,却不愿也无意去了解这一切背后的人的真实境遇,以及由此而历练的对自我、对他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张爱玲喜欢谈论文艺作品的现代性、世界性,认为是写作的最高境界。她自己作品中的现代性,则体现在她从自身的境遇中,咀嚼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敏锐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衰败与颓丧,并由此上升为对现代人荒谬与无聊的生存状态的悲悯。这在她的散文中有更直接、更明了的体现。她是因了人生的悲凉,所以才追慕安稳、踏实的实际生活;她是因了人生的虚无,所以才盘桓留恋于眼前可触可感的物质世界。张爱玲用华丽、艳异的文字创造了一座花园迷宫,被魅惑的年轻读者却往往难以一睹她的真面目。或许真我、真心、真情的散文,是我们接近她、理解她的最合适的途径。

魏天无,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本演讲稿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探索创新项目《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大众文化文本研究》(项目编号:2010T

人生的散文诗:人生标点 篇7

感受人间冷暖,领悟人生哲理,看世间百态,写华丽篇章,淡然人生也是有标点的,或者说人生就是那一个个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时而停顿,时而延续,时而圆满,时而辉煌。

人生就是一片最优秀的文章。

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的终结,

都在无时无刻的`谱写:

所经历的点滴,

是它激昂的文字;

是这些文字完美的,

是一个个属于他人生的标点。

呱呱坠地的刹那,

人生被瞬间命题,

交给他的是一个冒号,

因为他心中的文章将开始动笔。

雨雪风霜,春秋更替,

人生迈进了童年的门槛,

他随即在文章中点下一个分号,

因为他的一生从这里分步起锚,

接着文章中出现了一个个顿号。

告别了幼年、童年、青年,

又在其重点下一个逗号。

为了心中的目标,

他要准备效仿名人,

将自己的事业创造,

毫不犹豫的写下引号。

突破创业的重重难关,

解开事业的各个问号,

用行动取得了可贺的辉煌,

也赢得了人们给他的叹号。

成功了!却已近中年。

漫漫人生路很长,

他用破折号诠释着人生,

用括号阐述着哲理。

月落日升,如水时光,

头发白了,皱纹多了,人也老了,

心里明白时机已到,

该是文章收尾的时候了,

随之提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完美的结局。

有的人临终也没有画上那个圆圈,

而是在文章的最后点了六个圆点。

人的一生就是这样,

自始自终都在谱写自己心中的文章。

一个个无形的标点,

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人生。

时而停顿,时而延续,

人生散文平淡人生因着跌宕而完美 篇8

夕阳恋上了黄昏,在地平线上将人影拉的越来越长,我走在喧嚣的大街上,看着变幻无常的天空,任那无忌的风将我整个身躯肆意的蹂躏,汽车叫嚣的轰鸣,盘旋在我的耳边,留下席卷后的尘影,脚下不时散发着阵阵刺鼻的汽油味。远处扶持而来一对对佝偻的身影,一步一行间带着温馨,或微笑,或清谈,或回味,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祥和,那样慈祥,那样从容。岁月的棱角都写在脸上,我好像看到了他们平淡的人生中那挥不去、抹不掉起伏跌宕的美丽人生。

白鬓花年,多少往事涌染心田,那岁月沉淀的痕迹,在老人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皱褶,曾用心舔舐的酸甜苦辣,甘甜芬芳,在他们的心上编织着无尽的怀念和绵延的眷恋。看着他们搀扶牵手远去的背影,让我心中泛起阵阵波澜,在问自己,那时的我会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此时的我心中升起对他们由衷的敬意和祝福,我只知道是他们给这个热闹的大街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个人在热闹的大街上徘徊,在感受着夏日徐徐的来风,地面的热浪逐渐的散去,黄昏的大街人来来往,车水马龙。马路边练摊的在吆喝着,天真的.孩童在广场追逐着、小商贩的烤串炉在吱吱作响,流浪的吉他声听的让我如痴如醉,刻碟的音响爆发出来的迪吧音,一下子把我一天的劳累震去,留下的颤抖在我心中总有一丝回味。不觉中月儿登上了柳梢,星星在天空绽放微茫,我信步走在人流穿梭的人行道上,抬头看着头顶交错的树枝,深绿的影儿,彷如人生交叠的轮回,我也会老去,那时的我也会如如此的美丽?

夜渐更浓,繁星点点,与地摊上的灯光相互掩映,墨色的蓝与漆黑连成了一串,远处的高山也隐遁了起来,好美的夜啊,真让我留恋不想归去。我走在回家的人行道道上,偶听邻舍轻声的呢喃,这夜间呓语显得如此的唯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遥远畅想,在这朴素的楼宇间是如此的见怪不怪。

人们总觉得人生的路很不堪,可我们却忘记了询问那些相互搀扶、相互牵手的老人,是否也是从坎坷中走来。一茶一饭的平淡,一吵一闹的落泪,一惊一喜的彷徨,一春一冬的谦让,正是这些辛酸凝聚而成的不败,才是人生的真谛吧。是啊,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这句很早以前就有,可我们却不曾读懂。

人生常态散文 篇9

从容于心,淡定在表。人生最美妙的风景,是咱们内心的安稳与清雅。一些路,一些念,回到最初起点再往另一方向发展,结局未必胜原来。因此,只要来得及,只要懂知足,尘间便能处处见花开。

——题记

这么多年来,我都在寻一贴药方,既可止离思,亦能断宿疾。然,我一路走,一路找,沿途两旁,不是荆棘丛生便是来路已荒,而我苦苦探觅的汤剂,仍旧只见下落不明。我哭著说不依,泣着诉不甘,之后在时光罅隙藏着的婉约毒里回过头来,方惊愕地明白,咱们踏着自然脉络创造了悲笑并存的历史,就需在漫然流光中学习并领悟放生所有,同时懂得,捧起一颗阅尽千帆缝了又补的心以恬安之姿,谢过这场,万劫不复的尘缘。咱们在绝望中死去,那么,就再于此处逢生吧。

我说,我是一个爱作疼痛的孩子,总是习惯在错综复杂的人事里,探一探烟花的寂寞,会一会时光的冷冽,然后微笑着点点头,承认自我很害怕。

尘世的劫,流里的殇,我想,若人可勇敢的过关斩将、萧杀靡荒,或许便能从容地拂柳分花,那怕夜里风雨来相架,也不会再显往昔的惊慌与惨淡。只是,人们却难以于泪滑下之际安抚着一路的颠沛,因这个时候,一切于心,早已是荒烟蔓草苍横满目。

其实,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不是吗?

这世上,越来越多的柔软已然裹霜,而我,也许真没有足够的从容去忽略。我只能,只能用我赢弱的意志,点燃黑夜里伴随着我心中的小灯,在漫天飞花间,持刀饮马,在暗殇袭来之际,撕杀完一场又一场披甲待发的.疼。

看,流离半世,拼却生命,到头来有多少人赢得了清浅阖然和风送爽?又有几多人输来了血肉模糊苦闷不堪?想这悲笑共存,炎凉萧世,做人至重要的但是是想得通看得开,毕竟这沙尘,许多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而人,也只有如此释怀着,当某一天姗姗回望时,才还可在一杯茶的温暖里,笑看春花秋月,淡说生老病死。那怕这个时候,已然青衫泪湿,老脸涕零。

世态炎凉,人意叵测。你永远不知道漫然时势中,谁会暗里偷踹你一脚,也无法断绝谁欲置你于不堪。因此,究其厚非,咱们无须生恨,只消记得,谁为你轻轻伸出了友谊之手,谁把你怜疼妥放心头。尔后,携守着此般寻常却溢香之暖,眸眼含笑掠越万水千山,任繁华更跌,我自安然。这冽尘,许多物情向来由不得人深品,仅适合你以通透作底色,清浅走过。

当太阳升起再落下,昨日,便已成过去,而记忆里的人和事,许多已是分道扬镳下落不明,而一些,亦早已不复存在。珍惜眼前拥有的吧,人生万千个日月,到头来也但是为一场戏,披妆上台后便渐入主角或不觉间就被世风淹没了自我。不论你是以怎样的姿态,也不管是如何的清拓,都将有殇和需坦然对空。不信你看,咱们紧握双手而来,平摊双手而去,命里怕是多辉煌,也不见得能握住多少啊,终归要尘为尘,土归土的不是吗?既然,不能游刃自如,还得让物欲牵着鼻翼走,那么,对过去辜负了的,随流水并感恩着吧,但于未来,请不好再作伤害了。因对性命而言,人们若能把日子过得饱暖又安心,也算是功德圆满的了。

心若灿烂,则岁月静美。日子是明媚的呢,只是咱们却手忙脚乱地,把它弄湿了而已。人生百味,尝品到最后但是就是简淡两字。因此,行走于紫陌红尘,别让诱惑左右了方向,也别让妄念偏差了航舵。应当清心安守一份静美几片白云,这样,咱们才能于纷扰里,找寻到性命的本真,觅见到柳暗花明中的嫣然。

开始释怀,也开始微笑,所有关乎美丽,关乎疼痛,于我,都只是一场陌路的相逢。其实,半生冷冽走过,还在什么寂寞,还有什么悲怨,是值得人用余年去死抵的呢?眉下拥有的,指间握着的,浅浅携着就好,因命里带着的都终須要归还。此尘间,许多东西经风一吹,便散了,没啥能地久天长,也没啥能永垂不朽。因此人们唯有心安,才可恬然,也只有心安,眼前才能一片光明。

请坚信,生活即使惨烈,也有属于它的绚烂与完美。究其实,人们亦但是是困在佛塔里的小妖,修得媚惑,却没本领炼就逃脱,到底,谁也握不着半阙繁华。咱们都不妨守着简单的笑容,捡起一地枯萎证明所有的伤痛和落寂,然后,把欢喜丢进风里,散在每个阴湿的暗角,让悲怆凄戚,入土为安。

不好问我何以学习并领悟浅淡着装,我只会说,不再年轻的心事,太豪放,只惊怕难以收场。这个世界,人心叵测,许多时候,咱们仅能孤星血泪,夜雨江湖。如是,方能在**伏跌笙歌微澜里,把一身残缺,洗濯得落落恬安。

一城风絮,几载秋凉。怀揣一腔锦瑟心事,默而细数过往云烟,沉静听禅间,我把七千哀伤妥拢成节,既往地安守一份水淡澜妙的清喜,颔首嫣然从容来去,笑谈道中江湖兵残将败。

奔跑人生(散文) 篇10

人生是一场漫漫旅途。

有时我们只是静静地坐着,看乡间夕阳,有时我们慢慢地走着,享自在风光。而当远处的地平线——那心中永恒的渴望在召呼我们时,那便是我们奔跑的时候了。奔跑人生,共同体验人生百味。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艰辛。真实的长跑需要身体的良好状态,而人生的长跑则需要心灵的坚韧不屈。毕竟,人生的跑道不会是铺满玫瑰的花径,而是充满艰(难险)阻的沙土之道。我们要忍受脚板的疼痛,呼吸的困难,外界的纷扰,还有心灵里,那隐隐约约的放弃之念。太多的艰辛,让无数人失去了心中的渴望和方向,人生变成了安适的散步。而那些坚韧不屈的灵魂,则继续在生命旅途奔跑着。

奔跑人生,我们体验一种畅快。

当远处的地平线最终屈服于你我不懈的步伐时,当遥远的彼岸最终踩在你我的脚下时,我们体验到的,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最透彻的满足。不要太多的言语,不要在意彼岸的伟大抑或平凡,只要静静去享受,这惟一属于自己的奔跑人生。而即使我们最终到不了自己的理想之境,别着急,终究会有一个人,顺着走过的路,奔向远方。

当我们经历了这漫长的奔跑人生,无论艰辛、畅快、满足,都已幻化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而奔跑,便是人生最美丽的主题。

系紧你的鞋带,不要犹豫,让我们一起奔跑,去体验这多彩的人生!

经历过最初似乎无止境的艰辛,我们挺了过来,身体已经适应了奔跑的感受,心灵不再有激烈的困惑——远方的目的地一点点在接近,而人也有了一种属于奔跑的快感,这是体验人生点滴过程的快感。不再理会外界的纷扰,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每一刻成长,轻盈的风成了我们最好的伴侣。想想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奔跑者吧:司马迁、李白、凡高、尼来、格瓦拉……外界的一切早已不能羁绊他们的脚步,他们沉浸在内心的美妙体验,在人生旅途中划出了一条美丽的轨迹。

散文之漫步人生 篇11

山顶,令我们企盼,令我们迷思,令我们百爪挠心。然而山顶的风景,就静止在那里,不躲不藏。我们何必为了登顶的那一瞬间,放弃沿途的大好风景?要知道,每一次落英纷飞,每一场潇潇暮雨,甚至每一天的日出日落,都是绝无仅有且拒绝重复的,世间仅此一份的杰作,错过便是错过。就像那消失在指尖的水滴,落入沙地,蒸腾挥发,当你想反过来寻找时,它们早已随着逝去的光阴化为虚无,没了踪迹。

不如就像阿尔卑斯山下的指路牌上说的——“慢慢行走,一路风景”。将心中激荡的斗志和豪情,化成淡淡的期待。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不急不躁,漫步在向山巅朝拜的路上。那朝晖夕阴、四时之景、春雨杏花、老竹新篁,便都是你的。

然而年少轻狂,谁又压抑得住那颗渴求成功的心,谁又耐得住这人生孤旅上那悠悠的沉寂。少年诗圣登高赋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呼出多少青年才俊的豪言壮志。成为人中翘楚,独领风骚,傲视群雄,指点江山,凌驾于众生之上,是多少人的追求。这种追求是鞭子,让人一心向着山巅进发,恨不得能像骐骥一样,一跃十步。颠沛间,失了纯真无邪,豆蔻年华,失了多少沿途的绝版风景。这种追求又何尝不是束缚,用渴求成功的欲望蒙住双眼,狠狠捆绑属于自由的灵魂,忽略了生命旅途中最本真的美好,于是你的生命,只剩叹息。成功何须趁早?

“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能活动的人,更是懂得领略的人。”朱光潜的一句话,勾起了我无数的思绪。孔夫子坐牛车周游列国,缓慢前行,领略沿途的风景,思考秋霜冬雪,夏雨春雷。当他登上“顶峰”,桃李满天下时,已经两鬓花白。不为山顶而攀登,不为终点而行走,将脚步放慢。于是,人生中的风景与智慧便自然而然地被你收入囊中,提炼成你生命的真谛与哲学。

险峰上的确有无限风光等待着你,然而那无限风光并非雄奇壮丽、气吞万里的景致,而是一种历经磨难,翻越千险之后超越淡然的心境;是来自灵魂深处那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清明。

散文人生 篇12

时间如年轮,转出了月,又转成了年。二十年,白驹过隙,一转即过。有人说,生活是一篇散文。我爱散文,犹如我爱我的生活。

有人说“人生如戏”,有人说“人生如梦”,也有人说“人生是最长的电影”,而我却说人生是一篇短短的散文日记。随手翻看日记的每一页,记录的不仅仅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更多的是生活的感动与被感动。

小时,读巴金—一个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他爱真理,爱正义,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人间美好的事物。巴金的作品水静沙明,一清到底,自然流畅,毫不造作,没有锋芒毕露的批判,也没有长歌当哭的气魄。有的只是温文而雅的气息,至纯至朴的情感。他于平淡中见文采,通脱之处出意境,自然之中求严谨。心境纷繁浮躁的时候,读读他的作品,便能从中找到另一份属于巴金的安宁。不动声色,以静制动,教会了我如何用眼睛去解读生活,发现生活。于是,我的性格中多了些止水的平和与宁静。曾和他一起《怀念萧珊》,《纪念憾翁》,《哭靳以》,《忆鲁迅先生》,今日重读巴金,除去亲切之感不说,更多的是一种崇敬,或者说是膜拜。那些曾读过的文章,似一首凄凉的小曲溢满我整个心田,让我在芜杂的生活中找到安逸。

从此,我学会了用微笑诠释言语。在挑灯夜读的灯光下,我对着为我倒茶的母亲微笑,诠释感恩;在若有若无的晨曦中,我向着路人微笑,诠释祝福;在洋溢着书卷味的书桌前,我对着同学微笑,诠释勉励。

我不是圣人,做不到与世无争,但能最大限度地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只希望自己能像一缕和煦的春风,吹袭每个人的心窝。

大了些,读余秋雨。一位颇有争议的作家。余秋雨的文章,犹若哲学著作,但比其更生动华美;又仿若旅游指导书,但比其更清新俊秀。在《文化苦旅》中,随秋雨徜徉于各地山川,拾落失落的文明,挖掘深藏的宝藏。行走在《江南小镇》的小桥流水间,感慨其柔丽凄迷;在《阳关雪》上留下曾今来过的足迹,感叹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漫步于《白发苏州》,叹惋雷峰塔下的白娘子;端坐于《风雨天一阁》,回顾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作一回行者无疆,让自己的遐想驰骋于古罗马庄严的竞技场,让自己的心绪徜徉于巴黎闻名遐迩的卢浮宫。他作品中所展现出的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至真的人生哲理皆让人折服。

从此,我学会了开拓思维。我努力地抽出课余时间,积极投入课外研究性活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在高温中敲磨锤打炼成的。如今,读毕淑敏。唯有她的文章可以在我的心中荡涤起诗意的涟漪。她似乎是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走来,但你又却无法称之为传统文化的回归。读她的作品如沐春风,深切地感受到坚持不懈精神。她坚持不懈地解读了人们的心灵,让心灵清澈一与安宁;她坚持不懈地撰写工作日记,以揭露人性的脆弱与美丽;她坚持不懈地记录生活的细小故事来启迪人们:应坚守心灵的底线,勤勤恳恳地工作,勤勤恳恳地写作,勤勤恳恳地做每一件事。

她从不歌颂爱情,只因为,她要用五百次回眸眺望高山,用余生一千次的回眸凝望绿色,用一万次的目不转睛注视人群,不为飘渺的擦肩而过,而把余生定格在回眸之间,只因喜欢山的精神,绿的生命,喜爱人的丰饶和宝贵,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她那些富有哲的话也时常缠绕在耳边:“智慧是女人纤素手中的利斧,可斩征途中的荆棘,可斫身边的赘物。面对波光诡谲的海洋,智慧是女儿家永不凋谢的白帆。”“美丽的女人少年时像露水一样纯洁,青年时像白桦一样蓬勃,中年时像麦穗一样端庄,老年时像河流的入海口,舒缓而磅礴。”

从此,我学会了坚持,从坚持背后看到结果。不论成败得失,毕竟,有失才有得,舍弃之后才能获得。亦找寻到了柔和之心,没有安宁与清洁的心灵,那么所有看似柔和的模仿只能是东施效颦,没有任何魅力可言。“只有成长了自己的心,才会在不经意间收获柔和。”从毕淑敏的文章中吸取精神原动力,心会变得越来越安逸。

上一篇:参观革命烈士陵园有感小学作文600字下一篇:工程硕士个人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