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

2024-06-24

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通用10篇)

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 篇1

计工作思路

阜康之窗_阜康市政府门户网站时间:2009-11-16文章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2009年,市审计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界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审计工作思路,转变审计方法,突出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以及领导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审计工作,以加强审计监督为基础,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工作中心,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

一、2009年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2009年我局认真履行审计工作职责,突出重点,开拓进取,转变审计观念,调整审计思路,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纠正经济领域中的违纪违规问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了州审计局和市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计划审计项目31项,截止1-10月完成审计项目32项,其中:专项资金审计及审计调查9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13项,经济责任审计7项,预算执行审计3项。查处违纪违规资金2023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1696万元,核减基建工程款764万元。

(一)以促进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为出发点,继续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在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揭示部门和单位在财政财务管理上不规范的问题,促进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检查资金管理和政策执行情况,关注资金使用效益,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和分析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政策、制度方面规范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将整改效果落实到实处,使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这对加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严肃财经法纪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完成了对财政预算执行、税务局和市职业中专的审计。查处违纪违规资金259.7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449万元。

(二)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为着眼点,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2009年,我局继续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本局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方针,会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成员单位确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和重点,进一步规范了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截止目前完成了对九运街镇、阜新街办事处、准东办事处、水磨沟乡、三工河乡、滋泥泉子镇和市林业局7各单位的审计。查处违纪违规资金1568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671万元。

为了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今年的经济责任审计我们把查治经济腐败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揭露腐败问题,加大反腐力度,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提升了审计效果。一是对四个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后,发现乡镇在债权债务管理及村财乡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共性,组织专人进行调研,指出了乡镇债权债务不实、虚假债权债务现象、挂账现象比较普遍,部分乡镇养殖小区建设未实现其应有的效益,形成了新的隐形负债,村财乡管的预期效果未能实现以及原乡镇下属集体企业欠款遗留等问题。在对上述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政府对乡镇问题现状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对市林业局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后,根据林业局下属天池林业公司私设“小金库”、挪用公款、开具假发票套取现金、虚列专项资金支出资金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提出了解决的意见,并对其主要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在今后管好用好专项资金,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起到了警示作用。

(三)以维护群众利益为落脚点,加强专项资金审计。我局自觉把服务全市中心工作作为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根本途径来抓。一是坚持将审计监督的指导思想与中心工作的要求相一致,使其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体现到审计监督的各个环节;二是坚持将审计监督的目标任务与中心工作的要求相协调,找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三是坚持从审计问题处理到审计成果运用,都自觉与中心工作要求相适应,努力在审计监督工作中推出新举措、开拓新局面。

今年,我局围绕领导关心和社会关注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新型医疗合作资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乡镇文化站项目建设等9项民生资金开展专项审计,审计专项资金总额12302万元。在审计中我们坚持做到跟踪审计资金流向,延伸检查到具体项目和具体使用单位,不仅检查资金管理情况,监督资金合规使用,而且还检查评价资金使用效益,对存在的问题我局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从完善制度、健全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审计整改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涉农资金使用的经济性、科学性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四)以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为着力点,认真抓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创新投资审计方法,实现投资审计“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后决算审计向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督转变。我局针对事后竣工决算审计存在监督滞后的问题,将审计关口前移,对政府重点项目采取从工程招标、工程量变更、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将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把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市重点项目从建设项目工程的招标、施工阶段到竣工验收、工程结算每个环节都更加规范,隐蔽工程、变更项目的记录更加完整和真实。二是由注重微观监督向立足微观面向宏观管理转变。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注重研究政府投资宏观决策,做到既关注具体项目,更善于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和揭露投资制度不力、投资机制不顺、投资体制缺陷问题,努力提高投资审计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三是加大基本建设的审计力度。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借助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进行审计,充分利用他们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为项目竣工结算的真实性把好质量关口,并由审计局实施全程监督,共同配合完成审计项目,这样即扩大了我市基本建设投资审计的深度,又增加了基本建设投资审计的广度。完成对市广电局演播厅及室外工程、市民政局综合敬老院新建改建工程、滋泥泉子镇政府基层政权业务办公楼及附属工程、市重工业园区东西干道给水工程等13项工程的竣工结算审计。审计项目投资总额3011.5万元,核减工程款764万元,核减率为24%。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工程项目超概算投资现象突出、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投资规模超预算不履行审批制度、工程项目招标不规范等问题,通过审计有效揭露了项目建设中的高估冒算、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等行为,促进了建设资金的管好用好,为政府节

约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加强部门间的配合,提升审计效果

2009年我局对职业中专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目的是协助检察、纪检部门尽快查清市职业中专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各部门做到优势互补,借力发力。纪检部门利用其部门优势对已双规的人员进行询问;检察部门利用其审询、调查等方面的优势主攻财务人员;审计部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优势协助纪检、检察部门尽快形成证据链。经过纪检、检察、审计三部门的共同努力,查清了重复报销、代学生签字领取助学金、开手工票不入账等手法套取现金私分的事实。为了警示各行政事业单位,我们对阜康市职业中专审计中违纪违规问题以专题通报、案例分析的形式向市委、政府反映,市领导多次在大会上通报此事,提升了审计效果,也给各单位敲响了警钟。

另外,我们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认真开展与相关单位的配合工作。配合市经济办对新农村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每季度进行检查,配合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对全市“小金库”清理工作进行检查,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对“普九”清欠、迎“国检”等工作。在配合工作中我们发挥自身工作特长,加大监督力度,拓展审计监督范围,监督各项专项资金管好用好。

(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审计成效

我创新审计理念,提高审计效能,充分发挥审计“免疫功能”。我局对查出的问题善于从微观入手、从宏观全局着眼,有针对性地从完善制度和政策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提升工作层次,发挥建设性和前瞻性作用,全面综合分析地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将审计监督贯穿政府资金运行的全过程。改变就事论事的审计方式,探索解剖麻雀、以点带面的审计方法,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问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去认识,从制度上找原因、提建议,提升审计的层次和水平。针对职业中专和林业局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我局撰写了情况通报及案例分析,及时向市领导反映,对我市各部门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警示,提升了审计效果。

四、2010年审计工作打算

2010年,我局审计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审计监督为基础,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工作中心,全面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审计,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揭示各部门和单位在财政财务管理上不规范的问题,促进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继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促进加强支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计划安排预算执行审计3项。

(二)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专项资金审计和专题审计调查,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效益性,促进政府关注民生的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审计6项。

(三)进一步强化重点工程建设投资审计,特别把中央拉动内需投资项目作为审计的重点。进一步加大重点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力度,注意查处工程建设中的违纪违规问题和损失浪费等行为,促进提高投资效益。围绕构建节约型社会,积极开展效益审计。计划安排投资审计12项。

(四)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的主要手段,并提出审计分析建议,为市委、政府宏观决策、考评干部提供依据。不断加强对掌握资金分配权和有收费项目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加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力度。计划安排经济责任审计6项。

(五)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的推进,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六)进一步强化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加强审计管理,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以建设文明和谐审计机关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审计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七)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全面推行AO审计,在积极完成审计业务工作的同时,大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为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 篇2

2010年四川通信业发展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 继续围绕我省“两个加快”战略,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工作重点转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全面完成通信灾后重建规划任务, 积极适应通信业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加强市场监管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积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加快推进行业转型, 增强竞争活力, 优化发展环境;突出抓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进一步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有力打击各类利用通信网络开展的违法违规行为, 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进一步促进电信设施共建共享, 强化节能降耗环保;积极服务民生, 推动电信整体资费水平下降, 提升电信服务质量水平;继续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 加强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 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2010年全省通信行业发展目标是:继续保持全行业健康、有序、适度发展, 完成通信业务收入378亿元, 增长6%, 其中非话音业务收入占35%;电信综合资费水平下降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全省电话用户达到5350万, 普及率达到61%。

围绕这一目标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 全面完成通信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按照《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通信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专项规划》确立的重建目标、任务, 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坚持灾后重建区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先行, 逐一落实好建设项目和配套工程, 加快进度, 加强督促检查, 全面完成灾后重建投资及重点项目, 使通信行业灾后重建进度、质量保持在基础设施行业领先水平。圆满完成成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关本地网调整工作。

(二) 加快培育新型市场, 积极推进行业转型。

认真落实省政府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 着力打造西部通信枢纽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基地;全面推进3G网络建设, 丰富3G业务应用, 扶持自主品牌的TD-Scdma发展;推动和引导增值电信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积极探索三网融合模式, 推进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认真实施《四川省无线城市规划 (2009-2012年) 》, 推进无线城市建设;组织开展通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预研以及规划编制工作, 长远谋划, 规划引导下一代网络发展, 积极促进物联网产业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 促进我省信息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 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进一步强化电信运营企业对共建共享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完善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 制定共享指导价格, 加大监督检查、考核和处罚力度。深入推进成都、眉山、资阳等共建共享示范区、四个灾后重建重点城镇和极重灾区共建共享工作, 积极推动第三方建设模式试点;继续推动共建共享跨行业实施, 提高共建共享水平和电信基础设施利用率, 合理配置全省网络资源, 减少重复建设, 保护环境。

(四) 大力实施农村通信扶贫工程, 确保实现全省“电话通村, 宽带通乡”目标。

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式, 千方百计解决剩余行政村通电话、乡镇通宽带的问题。电信行业将投资14.77亿元, 完成甘孜州370个行政村通电话、全省292个乡镇通宽带以及4500个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电话的艰巨任务。继续搞好富民安康工程和牧民定居计划中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全面开展“信息下乡”活动, 规范加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商和涉农单位提供功能强大、种类丰富、灵活便捷的各类涉农信息服务业务, 实现信息内容、信息服务和信息终端进乡入村。

(五) 加大监管, 规范电信市场秩序, 降低资费总体水平。

加强行风建设, 提高电信服务质量, 建立高效公平的电信市场及资费监测和监管机制, 严厉打击和惩处损害电信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 严厉惩处破坏互联互通、互联网违规接入、不公平市场竞争等行为, 着力解决用户反映强烈的资费问题, 进一步提高12300和企业处理案件的满意率、及时率和依法处理申诉案件的能力, 提升用户满意度, 构建和谐的电信消费环境。

持续推进电信资费改革, 鼓励企业自主定价主动适应市场及用户需求, 降低农村宽带资费, 推动固定电话月租费包含一定通话时长和移动电话一费制等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积极稳妥推进眉山、资阳本地网并入成都涉及的相关通信资费调整, 继续下调固定电话营业区间通话费上限标准, 进一步降低电信资费总体水平, 构建安全和谐消费环境。

积极开展好新形势下的通信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质监工作新机制;保障通信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进一步规范全行业在通信建设招投标活动中的行为。

(六) 突出开展好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 净化行业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对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监管, 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 完善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 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安全责任, 进一步发挥市州电信行业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协调工作小组作用, 强化互联网监管的技术手段, 完善网站备案管理, 以网站分析系统为依托, 坚决清查未备案网站, 大力提升备案信息准确率;建立移动信息服务业务拨测平台, 督促电信运营企业大力治理增值服务等企业利用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播违规有害信息的行为, 重点监控和清理固定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中的涉黄网站, 深入开展垃圾短信专项治理, 净化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环境。积极探索对论坛、博客、即时通信工具等网上交互式栏目的管理方式, 营造绿色、安全的网络环境,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七) 把网络与信息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努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进一步加强通信网络安全和互联互通管理, 强化保障手段和技术能力建设, 做好重要时期、重大事件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强化对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监测预警、事件通报、重要用户网站安全应急支援, 继续做好政府网站安全监测的通报;继续抓好舆情信息搜集上报和短信监测、配合工作。完善省内战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 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 完成省级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建设, 强化我省应急通信保障基地建设, 加强战备应急物资储备, 壮大专业保障队伍, 加强演练, 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做好重要时期、重要活动以及重大紧急情况下的通信保障工作。积极配合省综治委、省公安厅等部门开展保护“三电”设施专项斗争工作, 保障通信网络的安全和畅通。

(八)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 篇3

一、2009年节能形势好于去年,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有望超过5%

继200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后,2009年上半年累计下降3.35%,降幅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2009年度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有望超过5%。主要依据如下:

(一)工业能源效率水平持续提升

今年上半年,主要耗能行业增加值能耗普遍下降,如有色金属行业下降19.59%,化工行业下降15.16%,纺织行业下降11.45%,钢铁、建材、电力和石油石化行业降幅在8—9%之间,煤炭行业也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在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企业的25个重点耗能产品中,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7.69%,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72%,火电发电煤耗下降1.49%,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下降9.35%,吨原油加工综合能耗下降0.92%,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95%,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02%;在108项单耗指标中,有80%呈下降趋势。工业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工业领域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对降低单位GDP能耗有较大推动。

(二)结构调整继续保持转好走势

上半年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今年1—7月,除建材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外,冶金、电力、石油、煤炭、化工和造纸行业的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工业增加值7.5%的增速,且增幅回落明显(见表1)。

2009年1—7月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除水泥、生铁、钢材和纸及纸板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较快增速外,乙烯、十种有色金属等一些高耗能产品产量出现负增长;除水泥外所有高耗能产品产量增幅比去年同期明显回落。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明显回落,有利于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转向高附加值行业和第三产业,有利于结构节能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制造业的分布看,今年1—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制造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增速普遍快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见表2),特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增速较快,有利于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分布看,以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金融和科研及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明显加快(见表3),同时采矿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更多地投向高附加值工业行业和第三产业,无疑地将推动结构优化和社会能源效率水平的提升。

(四)相继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和适时启动社会节能工程,发挥了拉内需、促节能的效果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继续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1.2亿只节能灯;财政部支持在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采取财政补贴方式,鼓励在公交、出租等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出台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进行财政补贴等大型社会节能工程,既拉动了国内消费,也提高了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增强了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对完成今年节能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国内外经济复苏形势仍不明朗,不排除经济再次出现波动的可能性

今年1—7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2.9%,比去年同期高了5.6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从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看,截至2009年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2.4%;从30种主要工业品出口量值统计数据看,除食糖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呈增长态势外,其他主要出口工业产品的金额均呈现负增长,绝大多数产品出口数量也呈负增长态势。上述数据说明,我国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尚未恢复,内需对GDP的贡献仍较弱,我国经济重新回归高位增长,且做到投资、出口和内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还不明朗。从全球经济复苏形势看,美国尽管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造成金融危机的主要问题如信贷监管、美元贬值等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不排除会出现再次经济动荡的可能。如果经济再次动荡,无疑将再次给节能减排带来压力。

(二)经济发展模式尚未得到显著转变,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我国目前出现的经济增速放缓不是金融危机造成的,更不是单纯输入型经济困难,而是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集中反映。但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各地“保增速、促内需”的主要手段还是依靠上技术成熟、投资大、见效快的重化工业项目;有些地方还擅自出台了一些高耗能行业电价优惠政策;为了追求本地经济的触底回升,不惜重开已关停的落后高耗能生产能力。这种做法加剧了结构不合理矛盾,迫使优化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的进程放缓,不利于结构节能。

(三)经济复苏措施最先拉动的仍然是高耗能行业,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压力增大

中央政府拉动内需的4万亿投资,以及由此撬动的大量社会投资,无疑地对应对经济危机和实现今年GDP增长8%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4万亿在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灾后恢复重建、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以及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等主要领域的投入,将最先拉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的复苏。目前,钢铁、有色、建材以及化工四大行业已经出现了显著回暖。今年7月份,钢铁、水泥和10种有色金属的单月产量均达到近年来高位。水泥今年1—7月份产量已经达到8.78亿吨,比去年同期的7.68亿吨增加了1.1亿吨;钢材产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00万吨。高耗能行业的率先复苏和快速增长,将给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带来巨大压力。

三、关于2010年节能工作重点的建议

“十一五”前3年完成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0.1%的进度目标。如果2009年单位GDP能耗能够实现下降5%的目标,那么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必须达到6.35%,才能实现“十一五”末期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据此,对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基本估计:今明两年继续努力基本可以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8%的目标;如果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的力度,才有可能实现节能20%的目标。为此,建议2010年节能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年度GDP增长目标值,推动结构节能

理性应对“转型挑战”,如果说因结构调整不可避免造成的经济增长回落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阵痛过程,就应该避免“长痛”而选择“短痛”,适当降低年度GDP增长速度的预期,引导地方摆脱“惟GDP增长”的发展理念和做法,为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积攒后发优势留出空间。

(二)尽快将中央引导性投资由以基础设施为主转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正确认识中央拉动内需投资的作用和效果,及时转变投资方向,引导社会资金尽快投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节能技术和产品研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为扩大内需、开拓市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三)继续完善和执行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制度

连续实施两年的省级政府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评价考核工作,大大提升了地方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地方建立起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工作体系和机制,提高了政府节能管理能力,锻炼了一支打硬仗的队伍,成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最有效支撑手段。明年要继续实施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工作,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地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奖惩措施,建立主要行业、部门完成节能目标评价机制,切实保证“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

(四)落实奖优罚劣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冲刺年,建议重视和做好表彰先进、曝光落后、惩处违法行为的工作,鼓士气、扬斗志,强抓节能不放松。

(五)尽早制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保证政策的延续性

持续降低单位GDP能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速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尽快制定“十二五”节能目标,引导地方和部门及时制定节能规划,持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 篇4

周国强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七次全委会议精神和县十五届四次人代会精神,坚持打响“三张牌”、走好“六条路”,全面实施“融入中心、基础先行、项目支撑、优势带动、科学发展”的战略,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以科技抗旱为中心,全面提升农业质量;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努力改善乡域基本条件;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稳定。

2010年的重点工作及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一)调结构,保增收

2010年,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日趋合理,推广全膜覆盖种植46130亩,扩大马铃薯种植、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粮播面积在8.9万亩以上;加快了规模养殖步伐,以牛、羊、猪等为主的养殖小区已建立3个,饲草加工点3个,新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小杂粮购销协会1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年内输出务工人员5300人;全乡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26:25:35;不折不

扣落实各项惠农资金1175.73万元,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78元,较2009年净增328元,人均产粮达490公斤。

(二)抓项目,夯基础。

1、农田水利建设。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落脚在丁沟,国家投资1000万元,省级配套200万元,群众自筹786万元,机修梯田2.2万亩,配套田间道路67公里,治理荒山荒坡41.58平方公里,绿化村庄道路16.7公里。

2、道路建设。投资76.8万元,群众自筹180万元,硬化梁庄村、慢湾村村组道路6公里;通过“一事一议”项目,财政奖补资金25万元,群众自筹95万元新修郝川张庄及郝川组翻水桥2座,打通郝川村村组道路8公里。

3、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投资158.2万元,完成272座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

4、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利用国家补助资金58.5万元,结合群众自筹126万元,完成户用沼气建设450座。

5、加大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力度。完成集体林权改革任务,加大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力度,确保4622亩退耕还林和5380亩荒山造林苗木的成活,完成华岭林带慢湾、马岔、荔峡等1000亩的低产林改造任务;绿化线川至

红岭豁岘村组道路、蒿家渠至甘树沟村组道路12.8公里。

6、新农村试点单列项目。投资46.8万元,完成镇区变压器和高压线路的改造工程,硬化南门村村组道路0.5公里,绿化镇区街道1公里,安装路灯4盏。

7、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完成郝川村村址建设任务,改造维修窑沟村村址,硬化梁庄村106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2011年重点工作及重大项目建设: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启动年,全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党的先进建设的有效载体,抓住大好的政策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培育壮大草畜、马铃薯、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改善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狠抓以下方面的工作及重点项目

1、继续落实好科技抗旱增收工程。2011年加大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的推广力度,确保完成46000亩的种植任务,搞好旱农中心 200 亩示范农作物种植项目。

2、机整梯田项目。认真落实好“两项制度”衔接扶贫开发项目,在窑沟村窑沟组新打小水机井1处,实施5000亩机整梯田,争取在全县第一个实现梯田化乡。

3、道路建设项目。硬化南门、窑沟村组道路3公里,新修慢湾上大山至蒿家渠、梁庄沟滩至金滩东坡滩村组道路18公里,新建荔峡西坡翻水桥一座。

4、生态建设。实施好退耕还林及补植补造工程,道路绿化13.9公里,新增荒山绿化面积26.8公顷,促进生态环境初步好转。

5、产业化养殖项目。探索联户养殖方式,新建10联养养殖场一个,新建设标准化暖棚360座,新增养牛户360户。

6、农村能源沼气项目。新建户用沼气420座。

7、危旧房改造项目。实施380户贫困户危旧房改造项目。

8、小城镇开发。整合项目资源,吸纳民营资金加大镇区开发力度,新建265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广场,再建600平方米的二层商住楼,努力营造镇区发展环境。

9、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改扩建南门、慢湾两村址,融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场地、村级超市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活跃村级文化生活。

10、新农村试点建设。以南门单列试点村建设抓起,整合项目资源,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强化基础,壮大产业,多元化发展。并完成5个村庄建设统一规划,新建邮政所1个。

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 篇5

县安委会办公室主任

县 安 监 局 局 长 杨德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县安委会办公室,将2009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2010年重点工作通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2009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教“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和安监队伍“三项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狠抓隐患排查治理,依法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全县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118起,死亡29人,同比分别下降27.6%和27.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3,同比下降44.3%。

(二)隐患排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09年全县共查出各类安全生产隐患1631条,已督促整改1579条,整改率

达96.8%,其中部门共查出各类安全生产隐患1398条,已督促整改 1362条,整改率达97.4%,乡镇共查出各类安全生产隐患233条,督促整改217条,整改率达93%。

(三)“打非”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全县对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农机、道路交通、建设等行业领域非法违法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有效打击,查处证照不全的建筑施工单位10家;查处客运车辆、微型车、拖拉机、超速载货24 起;打击水上交通“三无”运营船只2起;查处“三无”经营单位36家;依法取缔非法渡口1道,关闭非煤矿山企业6家。

(四)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实施情况较好。2009年全县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占市下达控制考核指标的71%。公共聚集场所、森林防火、特种设备、危化品、水上交通、农业机械等重点行业事故发生率均控制在考核指标以内。

过去的一年,县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通力协作、埋头苦干、扎实工作,有力保障了第九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和新中国60周年大庆期间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为全县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成绩来之不易。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2009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些重点行业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在所有发生的安全事故中,除交通事故外,比较突出的是建筑施工因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健全,出现的摔、跌、坠落、砸伤等致人死亡的事故4人,工业矿山等企业因违规操作、无人专职监管等造成坠落,被埋死亡人数达6人,因私拉乱接、偷电等造成的触电死亡2人。这些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惨重损失,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乡镇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安全意识不强,宣传教育不够,隐患治理不彻底,防范措施不严密,安全基础不牢靠等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切实以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二、2010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根据国务院、省、市安委会要求,2010年要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深化、拓展、落实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项工作措施。

一是要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各单位、各部门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制”、“一岗双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完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健全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领导班子全员负责制,确保政府承担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确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职责履行到位。

二是要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为突破口,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双基”工作、落实企业责任主体、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要把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 的标准化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进。要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安全生产风险抵押以及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激励办法结合起来,有效防范各类事故。

三是要以非煤矿山、化工生产等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13项安全生产专项治理行动。有关部门要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契机,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科学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集中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危化品、建筑、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整治工作,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深化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年的生产安全。

四是要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技能为着眼点,继续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平安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企业、安全文化示范社区(村)创建和“安全月”、“安康杯”竞赛活动。总结推广“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认真开展全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自我防护和应急处理能力。

五是要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为抓手,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活动。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必要的工作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执法和“打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各方面共同参与的联合执

法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效能。继续整顿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生产经营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制度,严格市场准入。

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 篇6

吉市交易中心字[2009]1号

市政府:

2009年,我们在改革与创新中寻求发展,以更名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契机,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机关效能建设年为主线,以推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电子化评标为落脚点,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9年3月,市中心荣膺市直机关工委授予的“2008班子作风好、队伍素质好、服务质量好、环境面貌好四好单位”,从而连续五年获此殊荣。

一、2009年主要工作

截止2009年11月,我们共完成进场交易项目304个,交易额达17.11亿元,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实现了国有资产增收节支最大化。其中:完成建设工程交易项目164个,交易额为12.41亿元;完成政府采购项目92个,交易额为6318万元;完成土地交易项目37个,交易额为3.76亿元,比挂牌底价净增1.02 亿元;完成产权交易项目10个,交易额为37.63万元。据统计,中心成立至今,累计完成进场交易项目2635个,交易额达110.37亿元。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节约项目资金 8.64亿元,土地交易和产权交易为国家增加资金4.91亿元。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树立品牌意识,完成更名工作。

市委吉发[2008]19号《吉安市贯彻落实〈江西省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现有的市、县(市、区)两级招标投标中心统一更名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所有的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纳入中心进行。”因此,我们在2009年1月份就着手研究招标投标中心更名工作,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积极主动,分五个阶段历经7个月稳步推进。

一是组织考察(2月中旬)。为做好更名工作,规范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经请示市政府和市纪委领导同意,我们和市招标投标市场管委办于2月12日至18日,组织10个县(市)招标投标中心负责人(除永新县外)赴南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九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浙江省嘉善县招投标交易中心、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考察学习。在具体的考察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其组建做法、管理体制、协调体制和监督体制,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在2月18日,我们召开学习考察人员会议,要求各县(市)中心在2月底以前形成专题考察报告和实施意见。

二是形成材料(2月下旬)。根据考察所学,结合实际情况,在2月底形成《关于赴南昌等地考察学习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2份材料,报市纪委和市招标投标市场管委会。

三是反复酝酿(3月—5月上旬)。为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公共资源中的基础作用,最大限度实施原来由政府审批向市场交易转变,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管,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转让、产权交易和政府采购“四项制度”,确保公共资源的公平、公正交易,我们根据有关领导指示,征求市政府办公室、发改委、监察局、财政局、规划建设局、国土局、林业局、中级人民法院、水务局、交通局、公路局、农业开发办等13个单位的意见,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实施意见》不断斟酌、反复修改(达13次),形成正式的《实施意见》上报市政府办公室。与此同时,全市中心在5月1日前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匾以及工作人员去向牌等工作。

四是下发执行(5月下旬)。市政府办公室5月27日以吉府办发[2009]28号下发《关于印发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主要明确:(1)市招标投标市场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行统一领导。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其原体制、人员和运行架构保持不变。(2)更名后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直属于市政府的副县级参加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原属于市政府办公室的市政府采购中心、市招标投标中心的职能及人、财、物整体带编划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属于市政府办公室的市产权交易所改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下属单位,保留其独立法人地位。五是贯彻执行(6月中旬开始)。市政府办公室吉府办发[2009]28号文件下发后,市中心和各县(市)中心加快了建设步伐。6月11日我们代市政府办公室起草《吉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报市编委。6月12日召开全市县(市)中心主任座谈会,要求大家认真贯彻执行吉府办发[2009]28号文件精神。7月份我们有选择地深入泰和、万安、永新、安福、永丰、新干等县指导,督促他们尽快落实到位。

六是理顺到位(8月中旬开始)。2009年8月6日市编委下发吉编发[2009]8号《关于吉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定职能(11项),定科室4个(综合科、信息科、建设工程交易科、政府采购科),定职数(编制14名,副县级主任1名,正科级副主任2名,副科级领导职数4名)。9月份正式任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并确定了四个科室负责人,人员科室全部到位。

(二)开展主题活动,加强队伍建设。

自今年2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机关效能年活动。我们以开展这些主题活动为契机,在增强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效能、塑造服务形象上下功夫,出实招,见成效。一是认真部署讲究一个“实”字。每项活动伊始,中心就及时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由中心领导传达有关会议精神,让与会人员深层次了解开展主题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活动内容和方法步骤,从而以更扎实有效的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如1月14日上午全市机关效能年活动动员大会结束,当日下午就召开由中心主任主持包括驻场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在内的干部职工参加的大会,传达学习全市机关效能年活动动员大会精神。二是成立机构讲究一个“快”字。在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中层以上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部署落实专题活动的开展。三是真抓实干讲究一个“严”字。根据中心制定的工作方案,我们按照每个阶段的工作要求有条不紊开展主题活动。在加强宣传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吉安公共资源交易网辐射面广受众面多的优势(目前点击率达112万人次),结合我市开展的有关活动,在网站开设专题栏目。在征求意见方面,我们坚持“开门”搞整治,确保工作活动两不误。有选择、有重点、有诚意地征求驻场窗口单位、投标企业、中介机构、有关县(市)中心的意见,这些受访对象对我们在执行能力、工作效率、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表现十分满意,满意率达100%。与此同时,我们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让廉政文化建设走进中心,在十三楼悬挂“位不在高 敬业就行 权不在大 秉公则灵”、“公开是防腐的良药 暗箱是犯罪的温床”,警醒和鞭策过往的每一个人。通过粉刷十二、十三楼污垢面,更换十二楼办公区域窗帘,更新工作人员去向牌、桌牌、胸牌,工作环境焕然一新,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通过开展这些主题活动,中心始终呈现喜人局面。中心自2003年5月成立以来,从未接到一例对中心工作人员的投诉,连续保持7年对中心工作人员的零投诉。

(三)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市委、市政府今年着力推进“决战两区、跨越发展”战略,我们以高效服务“决战两区”为己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动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招投标服务工作。

一是圆满完成了市重点项目的招投标服务工作。今年与往年大不相同,1月5日开始就有不少进场项目。因此,我们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对进场项目做到早跟进早动手早准备,确保每个进场项目的开标服务性工作万无一失。

在建设工程方面,主要完成了吉安市航校迁建工程;吉安市真君山公园牌坊、花架、厨房等工程;吉安市天华山、真君山公园游步道等建设工程;吉安市天华山、真君山公园入园口铺装及园林绿化造景工程;吉安市高速公路绿化生态景观带工程;吉安市天华山牌坊、亭子、管理附属房工程;市城北新区凤山大道道路新建工程;市城北新区甘泉道路新建工程;吉安市鹭洲西路与吉州大道连接工程;吉安市城南新区安置房小区道路工程;吉安市河东滨江新区新桥村农民拆迁安置房23#-30#工程;城南新区新丰村农民安置房1#工程;吉安市河东滨江新区内河水系开挖及园林驳岸工程;吉州大道至真君山公园道路工程;吉安市庐陵文化园围湖工程;吉安市环湖路工程;庐陵文化生态公园庐陵湖湖石驳岸工程、滚水陂工程、景观广场土方工程;滨江新区路网工程(二期);吉州工业园三期路网建设工程;吉安市城南新区路网工程二期;吉安市中心公园暨广场工程监理服务;奥林匹克公园、市中心公园暨广场、吉安新白鹭洲中学、吉安师范附属学校、吉安新一中、吉安特殊教育学校、市中心人民医院城南医院建筑设计方案招标服务工作。在政府采购方面,主要完成市城投公司的给水管材及路灯箱变项目(中标总金额为753.78万元);市城投公司的碳素波纹电缆管和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电缆(中标总金额为174万元);市供水公司的球墨铸铁管(中标总金额为91.09万元);市城投公司的花岗岩路沿石(中标总金额为100.70万元);市城投公司的碳素波纹电缆管和玻璃钢保护管(中标总金额为104.4万元);市城投公司的离心球墨铸铁给水管和消火栓(中标总金额为653.43万元);市城投公司的花岗岩雕花护栏(中标总金额为85.34万元);市城投公司的道路交通设施(中标总金额为662.8万元);市城南新区电缆管线工程(中标总金额为351.99万元)。

在土地交易方面,主要做好河东滨江新区河东街道赣江大道南、华能大道西村级经济发展用地B地块、石阳路航校搬迁拆除安置地块、吉州区工业园控规E3-4地块、吉州工业园控规E8-1地块、河东经济开发区控规C10-1-1-2地块、C10-1-4地块、B9-2-1-6地块、江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区南侧、吉州区禾埠乡易家村地块和新村钵盂山B地块、吉州工业园控规E1-1-3地块等挂牌交易服务工作。

二是出色完成了土地交易挂牌工作。由于我们的辛勤工作,公共资源交易频出亮点。例如土地交易,受金融危机影响,土地交易较为清淡。但经过做过细的工作,在10月份一路看好。市外贸局机关大院地块经过三次挂牌,于10月20日交易成功。成交价为2750元/㎡,每亩为183.33万元,成交总价达3211.41万元。9月14日下午举行的吉安零一三中转站生产区地块拍卖,经过143次举牌,从1563元/㎡卖到3250元/㎡,每亩达216.66万元,总成交价为2408.30万元,比起拍价增值1505.74万元,产生吉安“地王”。但地王记录在11月4日打破。当日拍卖吉州区城南新区A1、A3地块,从1946元/㎡开始,经过2小时8分218次举牌,以3908元/㎡即每亩260.53万元成交,总成交价为1.39亿元,增值6992.25万元,产生了吉安新“地王”。

(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科技防腐。我们在2007年通过信息化平台(一期)改造工作,实现了多层次、全方位、跨地域地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影音同步监控和及时电子备份,实现了开标厅、评标室通信设备屏蔽,实现了单向可控的视频变音寻呼对讲及多点位的监控。省建设厅2008年发文要求2009年在全省11个设区市推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电子化招投标工作。为此,省建设工程招投标办领导4月2日专程到市中心调研。我们认为推行电子化招投标系统是为了提高招投标工作效率,节约招投标成本,增加招投标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招投标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是招投标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以推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及计算机辅助评标为契机,在7月份发布公告,招标采购信息化平台系统硬件。该项目于8月11日如期实施,按要求在10月初验收运行。涵盖电子招标投标辅助系统硬件平台和电子评标辅助系统身份认证系统硬件,新增的评标专家指纹识别系统和门禁系统,为第一个电子化评标项目吉州区禾埠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工程的顺利评标提供有益尝试。由于每个投标企业只配备一个专用的加密锁,从而有效遏制了围标、串标行为,同时,采用电子化评标大大提高了评标专家的工作效率。

(五)加强行业指导,促进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发展。

一是对县(市)中心进行目标管理考评,用好用活激励机制。在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在3月份印发《全市招标投标中心2009年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分为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两个大项23个小项,对县(市)中心进行具体考核。二是实行全市中心主任工作例会制。我们分别在3月份、6月份在中心城区、吉安县召开了全市中心主任工作例会。采取这种以会代培的形式,交流了经验,探讨了做法,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三是加强县(市)中心队伍业务建设。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我们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在11月份举办了一期全市中心业务骨干培训班,聘请江西省机电设备招标公司等资深人士讲授政府采购、建设工程、土地交易、产权交易等方面的业务知识,由于讲得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所以深受学员好评。四是指导县(市)中心信息化和场所建设。市中心有关人员不仅对县(市)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全力以赴答疑解惑,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而且不遗余力指导县(市)中心场所建设。在市中心的悉心指导下,吉安县、遂川县中心搬入新址,吉水县、峡江县、永丰县、万安县中心增加了办公区域,改善了办公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四大类必须进中心的招投标项目发展不平衡;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未进中心交易;一些行业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公共资源的交易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进场项目在办理有关手续的工作衔接上还存在脱节现象,还需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二是中心管理体制形式多样化,不利于中心的发展。目前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管理体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二是由纪检监察管理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是由行政服务中心直接管理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三、2010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制度建设。为打造政府对外的一流窗口形象,以制度管人管事,将下功夫修订《吉安市公共交源交易中心工作制度》,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责权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理顺各行业工作流程,让大家清楚每件工作“谁来做、怎么做、做什么、谁负责”。

(二)加强队伍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专业水平高的工作,尤其是其中的政府采购工作,涉及经济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学科知识,要求具备多项技能。为了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公共资源交易队伍,首先要通过大量具体业务实践,其次要通过对全市中心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与培训建立学习型中心手段,培训人员的业务技能。

(三)规范管理评标专家。事实证明,评标结果是否公平、公正、客观,首先取决于评标专家的素质、学识和道德水平。切实管好评标专家非常关键。目前的评标专家管理经定性判断为主,缺乏量化、细化标准,仍然影响公共资源市场的客观公正。建议职能部门对评标专家进行资质培训、考核、奖励,严格准入清出制度,对评标专家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同时,须严格评标活动的回避制度和保密制度,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排除可能影响评标公正性的种种因素。

(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市中心目前的指纹识别、音频对讲、视频录像、门禁系统等高科技监控系统,使每一个交易环节都有据可查,大大增强了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透明度。一方面,在总结房屋市政工程电子评标的基础上,推动全市所有县(市)中心实现房屋市政工程电子评标。另一方面,对吉安市公共资源交易网进行升级改版。网络媒体所具有的广泛性、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互动性等优势,决定了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重要阵地。我们将以专业性强、时效性强、可读性强巩固老朋友,以紧扣业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吸引新朋友,从而扩大网站乃至吉安的知名度。

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 篇7

一、继续召开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 总结、交流各地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经验和做法, 表彰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 (市、区) , 进一步推进中央7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大力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告制度和教育部直属高校新生入学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努力实现85%的学校全面实施《标准》、85%的学生达到《标准》及格以上等级。认真组织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加强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采取积极措施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的经验和做法。认真组织好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组织开展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检查。开展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评估、检查。制订下发2011年在包头市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规程, 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二、认真组织实施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 做好现场检测和数据汇总工作。加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 召开学生营养工作座谈会, 研究制定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指导意见。加强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 组织开展“爱眼日”宣传活动, 全面推动中小学眼保健操制度的实施。召开学校卫生设施改造座谈会, 研究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与卫生设施与管理规范。加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力度, 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预警工作。继续开展中西部地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专项培训工作。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检查。加强学校健康促进工作, 研究制定促进学生健康中长期规划及大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继续推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组织开展12月1日“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三、研究制定第三个学校艺术教育十年规划——《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2011-2020) 》, 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召开中小学艺术教育经验交流会议, 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国家骨干艺术教师培训和组织艺术教育专家“送培到省”的艺术教师培训工作。组织开展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检查和展评活动。举办好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全国普通高校和普通中学普及高雅艺术活动。积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校建设工作。

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 篇8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以下是我乡2009的总体工作情况。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08我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

下简称综治)工作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但在09年,通过全乡的共同努力,综治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全县预计是二等奖,还代表县里迎接省市综治部门检查,并且省市综治部门评价都很高。

二、计划生育。我乡2008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县被评为二

类乡镇二等奖,今年依然还很突出,预计被评为二类乡镇二等奖没问题。09年年底,我乡还代表县优秀乡镇迎接省计划生育创建先进县评估组的检查,预计检查的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

三、招商引资。2009,我乡招商引资计划内任务是2000

万元,最后,我乡党委、政府通过多方渠道,不懈努力,完成招商引资2150万元,超额完成县里下达的任务。预计在全县能被评为二类乡镇二等奖。

四、财政税收。2009,我乡财政税收的任务是100万元,最后,我乡总共完成140万元,超任务的140%。

五、民生工程。我乡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如政

策性农业保险、新农合、村村通(农村公路、有线电视)工

程、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六、生态旅游。我乡现在已陆续开发了龙源谷景区和颜公河漂

流景区。开发旅游最根本的就是不能破坏当地的生态,甚至还要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做足生态文章,同事也要融入当地的一些特色文化,打响山斗品牌,从而促进山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 篇9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市直机关百名科长民主考评为契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科技服务新机制,圆满完成了年初的目标任务。

2009年工作总结

一、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通过做好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申报和全省县域自主创新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建设等重点工作。认真总结几年来我市自主创新成就,树立了自主创新典型,一方面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培育了自主创新文化;另一方面通过落实上级激励科技创新,健全完善本市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在2007-2008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中,对照标准认真做好考核申报的各项工作,再一次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为我市赢得了荣誉。同时作为全省县域自主创新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主要成员,承担了领导组的大量日常工作,在领导组的领导下,多次组织召开了领导组会议,主持草拟了全省县域自主创新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建设申报有

关文件;修订出台了《宁国市专利资助办法》、《宁国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等。多次陪同市领导和相关部门向上级汇报工作,争取上级支持。

二、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

今年以来,我们把大力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作为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围绕高新技术开发,先后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帮助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9项,其中26项通过省级认定;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7项,重点新产品9项,先后帮助 4 家企业完善资料,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级民营科技企业9家,争取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今年我市拥有重新认定新技术企业达27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

三、实施知识产权强市工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我们以建设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强县为契机,大力推进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和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与保护,开展了“专利知识拜年”活动,举办了宁国市“中鼎杯”首届知识产权大奖赛,与省内知名的代理机构合作,先后10多次上门为数十家企业提供专利服务,定期进行工作指导、解释政策,及时为企业和全社会提供专利申报、咨询服务,提高了全社会发明创造的积极性。1-11月,申请各类专利392件,位居全省

第三。预计全年专利申请将达到450件以上;1-10月,专利授权144件。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顺利通过全省知识产权强县建设中期评估验收,获得优秀等次。

四、加强科技管理与服务,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我局深入各地和 30 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进行调研,倾听一线呼声; 3 次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 “改进工作作风月” 活动,统一大家思想;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向他们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广泛征询意见。引导大家正确看待手中的资源,摒弃 “企业上门是来求我办事” 的思想,牢固“我要服务”的思想理念,一切围绕基层和企业的需求抓服务促发展。开展了重点企业科技服务日活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将服务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变机关为基层,将自己的办公室 “搬 ”到企业、“ 搬”到一线,“搬” 到基层最需要、最前沿的地方去,靠前指导,蹲点服务,排忧解难。在项目争取上,变过去各企业前来报项目、审项目为主动到企业挖项目、选项目,立足我市优势和特色产业分析包装项目,全力靠上的对上争取项目,及时了解争取上级在行业中的前瞻性政策,指导支持企业发展;实行了 26 家重点企业月调度和高新技术产业月通报制度,建立了为企业服务的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工作机制;作为全市科技主要部门,我们对上承担了省市科技局的业务,对下面向全市各科技企业和乡镇办事

处,业务量大,人手少,任务重。为了克服这些矛盾,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建立了上通省市科技部门,下接各科技企业的“宁国科技企业”qq群。目前已有成员近百人,覆盖了全市几乎所有的科技型企业。利用QQ群我们除了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而且还实现了与所有科技企业进行集体在线交流,实时掌握企业的需求并提供实时服务。利用QQ群的共享等系列功能,把办事指南、通知上传到QQ群上,供大家下载阅读。利用QQ群的公告栏告知最新的工作信息。同时在宁国移动通讯公司的帮助下,开通了宁国规模工业企业信息平台。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效能。先后指导扶持企业新建工程研发平台 10家,帮助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家;新促成了8 家企业与6 家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举办了科技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法规知识和创新基金、农转基金培训班,印发科技优惠政策读本 5000 册,免费向企业发放。

五、认真抓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对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科技进步奖、专利的申报,工作人员不分节假日和星期天,积极帮助企业完善材料,并安排派专人盯住靠上,做好服务工作,全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今年以来,完成了国家、省级科技项目申报80多项,其中国家级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1项、火炬计划7项、星火计划4项、重点新产品8项、科技特派员项目6项、创新基金6项,农转基金项目5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27项、科技进步奖6项、成果15项、重大项目5项,其他项目10项。截止至10月底,为我市争取的上级无偿经费超过700万元.2010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0年,我们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突出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的落实和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重点抓好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科技发展环境的优化、科技发展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和科技服务水平的提升等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对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贡献度和显示度,为建设创新型宁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加大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力度,对照建设规划要求,完善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并力争取得好成绩;

(二)认真做好国家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实施,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三)重点推进市科创中心建设,启动孵化器生活配套建设工程,规划设计二期建设工程,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增强我市经济发展后劲;

(四)对照全国、全省知识产权试点县市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和部署,加强专利宣传培训和专利申请服务工作,确保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省前列;

(五)深入基层,围绕我市主导产业认真凝练科技项目,加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服务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

(六)强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引导资金的作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高新化步伐,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八)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市体系为重点,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九)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服务意识,加强效能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十)完成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市审计局2009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2010年审计工作思路 篇10

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我们认真落实全市“项目建设攻坚年”、“县域经济攻坚年”和“各项工作落实年”,围绕年初提出的“三更”工作目标(目标更高、重点更实、亮点更强)和“1236”工作思路(启动一项工程、完善两个体系、抓好三项重

点、打造六个平台),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启动一个工程,促进企业成长

制定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从十个方面提出了扶持措施,已经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讨论通过,近期将出台。金海粮油、龙鼎电气、康泰医学、宏都实业、顶大食品、香格里拉葡萄酒6家成长型企业进入全省第二批对接扶持行列,领先科技、华博晶体、四季雪面粉、祖山酒业等84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列为市相关部门重点扶持对象。

(二)完善两个体系,解决制约难题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制定出台政策。起草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2)力促政策落实。在全系统开展了“政策落实年”活动,对国务院36条和省政府26条辑印成册广泛宣传,对全市各部门在政策落实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和督导检查,市县(区)两级都开通了举报热线电话。

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1)信用担保体系。在全市担保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将省政府下达的新增担保资金6500万元分解到县区,由主管市长与主管县(区)长签定了责任状。开展了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和风险补偿申报工作,恒嘉、金泰2家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有望获得免征营业税政策和省级财政风险补偿79万元。从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拨出30万元,对开展业务较好的担保机构给予资金补助。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担保资金10125.7万元,完成工作任务的202.5%,全市资本金总额达到36969.5万元,担保能力18亿元。

(2)创业辅导体系。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工作现场会,挂牌命名了秦皇岛市中小企业(昌黎)创业辅导基地,并确定为全省首批3家省级创业辅导示范基地之一,在此基础上,又命名了3家市级创业辅导基地,县级3家,并实施挂牌管理。建立了我市首批创业辅导队伍,聘请了7名教授、专家学者、律师、会计师、企业经营管理者担任创业辅导师,10名专业人士担任创业辅导员。争取了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家创业辅导基地获得扶持资金40万元。在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40万元,对创业辅导基地给予专项重点支持。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创业辅导基地4家,完成省任务的100%,有望超额完成。目前,全市已建创业辅导基地5家(省级2家,市级3家),在建3家,入驻企业和机构近480家,从业人员约11000人。

(3)人才培训体系。市委党校中小企业培训中心被命名为省级培训示范机构,建材学院、昌黎职业技术学院2家被命名为市级培训示范机构,确定了6家首批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企业。组织了清华大学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清华大学总裁研修班、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中小企业品牌与管理研讨班等20次高规格培训活动。全年企业、县区、市三级培训网络共举办集中培训和自主培训216期次,完成各类各级培训8.9万人次,完成省任务的113%。

(三)抓好三项重点,提高规模素质

1、抓好产业集群培育。在全省率先探索了“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行业协会”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狠抓了葡萄酒、甘薯制品、玻璃纤维、缝纫机零件、面粉加工、石材等10特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2个特色园区发展,逐步形成了规模和示范效应。昌黎县葡萄酒产业集群、畜牧养殖产业集群和卢龙县甘薯加工产业集群入选河北省50家中小企业重点产业集群。同时,积极争取省专项扶持资金,为卢龙县甘薯产业集群、昌黎县畜牧养殖产业集群申报了省级产业集群技术服务机构项目专项扶持资金35万元,荒佃庄特色经济园区获得支持资金15万元。昌黎县5个产业集群列入示范工程,并以市政府名义在显著位置设置了标志牌。

2、抓好信用评价推进。开展了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评选活动,90家中小企业参评。目前,省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151家,市级信用优良中小企业达到84家。

3、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先后组织了优秀民营企业家诚信守法倡议活动、全市政法系统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座谈会、民营经济宣传工作座谈会、中小企业品牌建设高峰论坛等8次有市领导和民营企业家共同参加重大活动,密切了领导与企业家的联系。今年以

市委、市政府名义命名了10位优秀民营企业家,使全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协会会员增至32人,民营企业家已成为品牌被逐渐叫响。

(四)打造六个平台,夯实服务基础

1、打造获取信息平台。对改版后的秦皇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网全力加以维护、更新,及时发布信息,发展网络会员200余家。开展了54家民营企业184个职位的“中小企

业网上招聘活动”,开通了8个县区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网和全市优秀企业家协会网,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企业四级联网。

2、打造资金扶持平台。组织参加了全市金融政策通报暨银企项目对接会和全市中小企业融资项目座谈会,35家企业与银行签约,签约金额50.3亿元。申报了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推荐项目54项,投资额31亿元,申请贷款16亿元。开展了项目贷款贴息工作,项目申报和考核正在进行中。

3、打造联系领导平台。继续推行了市级领导联系百家民营企业制度,实行了局领导重点联系民营企业、重点联系县区和重点联系市直部门三项制度。

4、打造维权服务平台。继续开展了“金色阳光行动”,9个法律顾问室和7家法律服务单位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咨询80多件,代理诉讼案件、协调解决经济纠纷近20起。

5、打造招商引资平台。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了河北省(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东北亚暨环渤海国际商务节等7次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其中,新加坡中小企业大会已成为有我局单独组团以市政府名义参加的每年固定的招商引资活动。

6、打造舆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进行宣传,在秦皇岛日报、秦皇岛晚报、燕赵都市报和省局民营经济周刊刊登稿件50篇,编发市民营经济简报15期,被省局、市委、市政府采用信息650多条。

此外,结合项目建设、调查研究、创新服务等方面,还做了以下工作:

在项目建设方面:把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建立了月汇报、季调度、半年拉练制度,每月了解项目投资及建设进展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半年到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拉练检查。截至11月底,新建、扩建、续建的138个千万元以上项目中,40个已进入生产、试生产阶段,到位资金25亿元。

在调查研究方面:开展了民营经济调查研究月活动,深入重点乡镇(街道)、部分民营企业,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政策支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等多篇调研报告,发挥了主管部门的参谋作用;答复政协提案8件,委员对答复件满意率为100%。

在创新服务方面: 3月份首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窗口,推出八大服务项目,辑印成《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局服务手册》,开展面对面服务。把4月份定为全市民营企业招聘月,与市劳动局一起举办大型洽谈会28场,为960家民营企业招聘各类人员7280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1745人。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1、总量和规模仍然偏小。从数量上看,全市仅有民营企业3500家,占民营经济总数的2.8%。从企业规模上看,90%以上的民营企业属于小型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仅有40多家。从管理模式上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民营企业发展中尚未完全形成。

2、资金、土地瓶颈突出。一是融资渠道不畅。银行惜贷,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信贷支持。担保体系不健全,虽有16家担保机构,但70%有名无实,只有5家开展了融资担保业务。据调查,80%以上的民营企业急需融资又没有融资渠道。二是企业用地困难。受国家“地根”紧缩和我市城市功能区规划影响,土地已成为项目实施的最大瓶颈,特别是中小项目的用地更为困难。

3、群体素质有待提高。民营企业主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比较少,缺乏创新意识、专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据统计,民营企业主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5%左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致使懂现代管理、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外流,据调查,民营企业人才总量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9%。

4、服务网络尚不健全。除开发区外,其它县区均在工业促进局或改革发展局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但受编制限制,大多仅设立一个科(股),且配备人员少,一般3-4个人,不少工作顾及不到,致使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工作网络。

三、2010年工作要点

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引导民营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一项计划

即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等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向经济规模化、产业高度化、经营国际化、布局合理化、资源节约化、人才集聚化迈进,为在5年内实现民营经济总量、质量、结构、效益全方位腾飞夯实基础。

(二)突出两个工程

1、突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针对首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明确帮扶重点和工作目标,协调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帮扶措施,使企业在提高整体素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方面实现新突破,力争部分企业跻身省百强。

2、突出项目建设工程。从强化项目意识着手,建立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项目库,加强与韩国、日本、新加坡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发达地区联系,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行对接,高位嫁接,借船出海。重点组织好新加坡中小型企业大会、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国内外招商平台,开展网上招商活动,增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后劲。

(三)拓展三大体系

1、拓展信用担保体系。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扩大担保资本金规模,年内新增资本金5000万元。鼓励现有担保机构单体规模做大做强,争取半数以上担保机构落实协议银行,对开展业务担保机构实施奖励政策,争取省、市两级财政担保机构风险专项资金补偿,担保余额比2006年增长100%。

2、拓展创业辅导体系。出台《秦皇岛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规范运营实施意见》,组织创业辅导师、创业辅导员集中开展创业辅导服务活动。争取每个县区建立1个以上创业辅导基地,形成覆盖全市的创业辅导基地网络,其中,符合市级标准的达到8个以上,县区级的达到6个以上,在创业辅导基地建设的数量、规模和开展服务方面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3、拓展人才培训体系。启动银河培训工程,利用地缘优势,并发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协会的影响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寻求与京津知名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先进培训项目和培训专家,举办高层论坛和专题培训。利用好省、市级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远程教育培训网络教学资源优势,开展中小企业公益性培训活动;利用规模企业的人才、技术优势,鼓励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树立一批建立自主培训体系的示范企业,完善市、县、企三级培训网络。

(四)完善三项机制

1、完善环境优化机制。深入开展 “提升服务水平、创造发展环境、展示文明形象、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的优化投资环境活动,制定和实施《关于创优投资环境,服务民营经济的若干措施》,全面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公开职权目录和事项流程。

2、完善领导、考核机制。主要是调整和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深化和完善县(区)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办法,建立并实施民营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发展民营经济的长效机制。

3、完善激励机制。开展民营经济十大新闻、民营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十大创业民营企业、十大纳税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十强的评选和表彰活动。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扶持,利用好市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对优秀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形成多元化的奖励、激励机制。

(五)抓实八项工作

1、培育产业集群。全面落实《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指导性意见》,发挥省市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示范带动作用,对重点产业集群从新建园区规划、用地、税费等提供全方位支持,逐步培育其做强做大。

2、开展信用评价。积极申报省级信用优良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平台,搭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息网,逐步建立一个中小企业信息征集、评价、管理的完整体系。

3、完善技术支持。鼓励重点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帮助企业引进科技专业人才。年内新增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个,新增iso9000认证企业30个,新增质量信得过产品4个,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名牌产品5个(省局认定),新增河北名牌产品3个,积极争创国家级名牌产品。

4、推进信息化建设。出台《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完善市、县区两级中小企业网,突出信息、服务功能。举办中小企业产品网上博览会,建立民营企业项目库,并在国家及各省、市中小企业网站进行宣传。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上网工程,20强民营企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率先全部上网,开展信息化试点,对2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并组织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5、开展法律服务。完善网上政策法规查询系统,为社会公众上网查阅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咨询、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等提供网络平台。辑印民营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使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民营企业真正了解和掌握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有关政策措施。完善法律顾问室服务功能,开展“送法进企”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减负治乱专项检查,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6、开展银保企对接。组织2次以上较大规模的银行、担保机构、中小企业进行对接洽谈活动,全年帮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协调贷款8亿元以上。

7、实施上市援助。开展中小企业上市调查,制定《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上市规划》。组织初步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参加高规格上市培训班,组织企业到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与有关中介组织进行现场对接培训。力争2家以上企业进入上市培育期。

8、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秦皇岛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宣传力度,塑造民营企业家形象,组织民营企业家走出去、请进来,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家内在活力,逐步建立起一个开放、灵活、高效的民营企业家培育机制,打造民营企业家品牌。

上一篇:保密法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公车费用超标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