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2024-09-01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精选9篇)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篇1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具体的方法请特别关注如下两个方面:

1、答题前做到“三看”,强化答案准确度(1)看题目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也常常是作答的切入点。它往往直接揭示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冬至”表时间,“邯郸”表地点,且与“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李益《春行即兴》中“春行”表时间、事件,“即兴”揭示了诗人触景生情,写所见所闻所感。

(2)看作者

①通过作者来确定时代背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适当了解时代背景,“知人知世”有助于准确地把握那个时代的诗歌艺术。“初唐”王勃、骆宾王、陈子昂以刚健壮大的审美追求,促进了唐诗的革新运动,一洗纤弱之风,使人读起来仿佛有一种浩然之气激荡在胸中。“盛唐”诗坛上名家辈出,杰作如林。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李白及边塞诗派的高适、岑参和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孟浩然都产生在这个时期。安史之乱后的“中唐”,诗歌与时事政治的关联强化了,盛唐诗歌中的热情受到理性的抑制,因此杜甫的诗变得“沉郁”,在其他诗人那里,激情或转化为怪诞,或转化为哀苦。“晚唐”少有自由奔放的朝气,没了满怀激烈的勇气;多了失望,多了无奈,哀婉衰飒的气氛笼罩着这个时代的诗歌。诗人或借对历史的追怀而喟叹现实,或借对自然的眷念而厌倦人世,或借对爱情的描写求取个人的心灵的慰藉。而宋诗比之唐诗,正如钱仲书先生所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想见胜。”这一方面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的生活经历,比起唐代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人,都要简单得多,比较重理智轻感情;另一方面宋代强化了文人对于国家政权的依赖性,文人比较注重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而抑制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表露。因而宋人诗歌的题材和主题多选在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执著,对前途的追求;在艺术上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表达方式的显露、遣词造句的精工和对理趣的追求。

②看作者的创作风格。先看主体风格:是现实主义作品,还是浪漫主义作品;是豪放派词作,还是婉约派的词篇。次看个体风格:一个作家的整体 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趣向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陆游等都有固定风格外的创作。

③注意走近作者。这就是说鉴赏时要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方面内容。如陆游的一生,处于民族危机极为严重的年代,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爱国精神的熏陶,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誓杀敌寇、恢复失地的抱负,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步入文坛、步入仕途后,几度遭贬,被斥归乡,与农民相伴,了解民间疾苦,所以他诗歌创作的主线就是抗敌复国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又由于对胜利的热切渴望和对未来的必胜信念,因此感情热烈奔放,境界雄伟壮阔,想象丰富奇特。明此乎,回答2005年北京卷比较鉴赏陆游《夜游宫·记梦寄题伯浑》与《书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就容易多了。

(3)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一些古诗词的前面有一个不长的的“序”,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或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或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鉴赏时不能忽视;如诗词后面附有注释,一定要仔细阅读,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有的解释词语,帮助你解读诗词,甚至还有的暗示题目的答案。2005年16套高考试题,就有9套附上注释;其中天津卷鉴赏汪元量《湖州歌》,山东卷鉴赏戴复古《江阴浮远堂》,考生如果忽视了“注释”所说“此诗是元灭南宋,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和“戴复古,南宋后期诗人”的有关提示,答案的准确度势必受到影响。

2、分析试题的类型,力求答题到位

本来历年选入试题的古诗词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文字较浅易,切入角度较小,回答起来也并不是很难。但答题的结果年年失分严重。究其原因,是近年采取“综合能力评价的方式”设计题目,较有层次,历此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如考生答题不规范,泛泛而谈,极易漏掉一些要点,造成整体“意会”、“言传”不到位。

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会丢分。

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归纳成几种模式,作一些操作性的技术指导,供大家选用。

(1)“诗眼”型题 设问方式 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① 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 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 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 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 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 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问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 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

(2)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

① 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 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2004年高考天津卷要求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3)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 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 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意境含物、情、意三个方面,三者各自侧重,分出三种类型:

① 物境:景重,情浓,意淡,如韦应物《滁州西涧》。② 情境:情重,景散,意明,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③ 意境:意重,情浓,景淡,如王之涣《登鹳鹊楼》。答题时要三者皆说,只是有所侧重而已。答题要点:

① 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 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示例:①2004年广东卷问杜甫《江汉》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

(4)形象型题 设问方式:

① 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② 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③ 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

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答题要点: ① 什么样的形象。② 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 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

示例:2005年高考浙江卷问: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

[答]拟人表现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5)语言特色型题 设题方式:

① 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② 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

解题提示: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因此要学会运用本编“一

(二)古代诗词的语言”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

答题要求:

① 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 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示例:请分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这首诗的语言持色。

[答]此诗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词,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

(6)主旨型题 设问方式:

① 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 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有关诗句,结合全 诗加以赏析。

解答提示: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

答题要点:

① 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 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示例: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指明五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皇帝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了。

(7)技巧型题 设问方式:

① 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解答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面前说过的一些表现方法。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① 明辨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分借景 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② 辨明表现手法。A.衬托,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三种;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动静结合;G.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等。

③审清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顶针、互文等。

答题要求:

① 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② 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 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示例一: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诗世人评它“善于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在表现形式上有过人之处,请品析之。

[答]这首诗确有过人之处:一是前幅句间工于对仗,首句写水光、晴日,次句写山色、雨天,显示出一种对称美。二是句中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之情表现无遗。

后幅的形象比喻和总体评价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道;诗人跨越人与物的界线,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相宜”,各有一番风韵。诗人借寻常事作惊人语的艺术技巧,实是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

示例二:阅读刘分攵《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更作荷心万点声。”①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②试从“静”和“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

[答] ①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水面的平静。②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风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上面就七种鉴赏题型,分别作了提示,反复强调的是要求“问什么,答 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什么”,不要漏掉一些要求,尽量做到答题到位、不丢分。当然,具体鉴赏、作答时也不能硬套,仍要注意灵活性、准确性。

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1、树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活力 坚强

生命力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松柏:坚挺 竹: 气节 梧桐:凄苦 柳: 送别

2、花草类 花开:希望 青春 花落:凋零 失意 菊:隐逸 梅:傲雪 兰:高洁 牡丹:富贵 美好 高洁 坚强 留恋 傲岸

积极向上

伤感 春天的美好

人生的灿烂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脱俗 不屈不挠

逆境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微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 凄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鹄:理想 追求 鱼:自由 惬意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孤)雁:孤独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瘦)马:奔腾 追求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 伤感

漂泊 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小雨:春景 希望 暴雨:残酷 热情 春风:旷达 欢愉 东风:春天 美好 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生机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政治斗争 希望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生命的易逝 露:人生的短促

云:游子 漂泊

石灰:节操 纯洁 天阴:压抑 愁苦 天晴:欢愉 光明

5、器物类 玉:高洁 脱俗 寂寞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冠):官位

6、颜色类 白:纯洁 无瑕 丧事

喜事 名望

红:热情奔放 青春 绿:希望 蓝:高雅 黄:温暖 紫:高贵 黑:黑暗

7、其他类 活力 忧郁平和 神秘 绝望 和平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命途多舛

古人: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诗歌常见意象诠释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时段: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朴美好

安逸宁静 乡村:思归 厌俗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好洁净

忘尘厌俗

思乡

思亲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朝阳:希望 朝气 夕阳:失落 消沉 活力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篇2

(2011年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下面题目。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1)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 (今安徽省境内) 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 (2) 槎 (chá) :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 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 虚实结合, 渲染烘托出琅琊溪及其周边春景的美丽, 激发了读者的想象, 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此题考查的是虚写与实写之间的关系。这种题型可以称之为A与B的关系类题型, 从历年来的高考题来看, 经常考查到的这类关系主要包括景与情、实与虚、动与静等之间的关系。下面结合实例介绍此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二.答题技巧

(一) 提问方式

1、从A与B的角度赏析某句或全诗。

2、这首诗在A与B的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与B来表情达意的?试作分析。

(二) 理清关系

1、景与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 触景生情。指诗人心中虽有某种情感, 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 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 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如杜甫的《登高》中前两联描绘了一派苍凉的秋景, 这种苍凉的景色触动了他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 于是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俱涌心头。

(2) 借景抒情。指诗人通过借助对特定的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身的情感, 表达自身的思想。如李商隐的《端居》中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 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表达了诗人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3) 寓情于景。指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融汇在特定的景物之中, 以客观之景来寄托主观情感, 情景交融, 浑然一体。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中描绘了幽草、西涧、黄鹂、深树、春潮、晚雨、野渡、舟自横等景象, 营造了孤寂、闲适的意境,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表达了诗人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和忧伤情怀。

(4) 以景衬情。指诗歌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或铺垫主人公的心情或者思想, 使情感表达更鲜明更强烈, 有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四种形式。如岑参的《山房春事》中“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两句用艳丽的春色反衬诗人吊古之情的伤痛, 以乐景衬哀情。

2、实与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 虚实结合。指诗歌中把眼前现实的与回忆想象的人、景、事、物结合起来表情达意的手法。如王昌龄的《送魏二》中前两句写眼前实景, 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 难以入眠, 虚实结合, 表达了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2) 虚实相生。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 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 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 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 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 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 由虚而实, 虚实相生, 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3) 虚实相衬。指诗歌中描写的眼前现实的人、景、事、物与想象联想中的人、景、事、物相互映衬, 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或以虚衬实, 或以实衬虚。如崔颢的《黄鹤楼》中前四句写仙人跨鹤, 是虚写, 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后四句实写楼中所见所感, 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这样以虚衬实, 文势起伏跌宕。

3、动与静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 动静结合。指诗歌中同时描写动态的事物与静态的事物, 使动景与静景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相映成趣, 构成一种和谐而又生动的意境。如刘攽的《雨后池上》中前两句写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美, 后两句写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动静结合, 组成了一幅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

(2) 动静相衬。指诗歌中描写的动态与静态相互渲染、衬托。或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或以动衬动, 或以静衬静。如王籍的《入若邪溪》中颈联“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两句写蝉噪鸟鸣, 很是热闹, 越是热闹越是能反衬出林子的寂静, 以动衬静, 表达出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之情。

(3) 以动写静。指诗歌中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 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一个“排”字, 采用拟人的手法, 以动写静, 化静为动, 化无情为有情, 赋予山以灵性, 写出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 以静写动。指诗歌中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 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来写, 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一个“挂”字化动为静, 以静写动, 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三) 分析思路

在结合相关信息读懂原诗的基础上, 首先要思考以下问题:哪些是写景, 写了什么景, 哪些是抒情, 抒了什么情;或哪些内容是实写, 哪些内容是虚写;或哪些内容是写动, 哪些内容是写静。然后体会这景与情、实与虚、动与静之间的关系。最后明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四) 答题步骤

1、概括内容。结合诗歌指出哪些内容是写景、实写、写动, 哪些内容是抒情、虚写、写静。

2、点明关系。指明景与情、实与虚、动与静的关系, 注意恰当运用术语。

3、分析效果。分析时可以围绕突出的意象特点、营造的意境氛围、表达的情感思想等方面考虑。

说明:在实际答题过程中, 步骤一与步骤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表述顺序, 即可以先点明关系再概括内容。

(五) 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 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西湖:指颍州 (今安徽阜阳) 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提问】请从“静”与“动”关系的角度对下片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步骤一) 一、二句写风平浪静, 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 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 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 水鸟拂过堤岸飞去, 写出了“动”。 (步骤二) 诗人既写出了静态, 又写出了动态, 动静结合。 (步骤三) 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表现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二首 (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提问】这首诗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篇3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带有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1.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2)忧国忧民型。(3)归隐田园型。(4)寄情山水型。(5)儿女情长型。(6)保家卫国型。(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2)烘托。(3)对比衬托。(4)比兴手法。(5)抒情方式。

3.鉴赏形象的技巧。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1.诗歌的语言分为以下几种:(1)意象语言。(2)情感语言。(3)象征语言。(4)特定称谓语言。

2.语言特点:(1)风格特点:主要包括“平淡、工丽、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沉郁”等。(2)结构特点:主要包括“叠词、倒装、意象词语罗列”等。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结合、比兴、直抒胸臆等表达方式方法的运用。

1.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经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加强表达效果。例如:比喻除了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外,还可以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双关等修辞能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排比、反复等修辞能表达诗人强烈的情感等等。

2.表现手法:(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菊”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梅”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等等。(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3)注重写景:诗歌贵在含蓄,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写景方式主要有侧面烘托、以景衬情、静动结合、虚实结合、卒章显志等。

3.结构:诗歌的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层层渲染铺垫、首尾照应、结构对比等。

四、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作品的内容与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态度,作品的意义、审美趣味与感情基调。要准确评价“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包括以下几种:1.思乡主题:如赞颂壮丽河山、抒发羁旅愁思、思念家乡等。2.咏人主题:如同情劳动人民、反映离乱痛苦生活;思念亲友,依依惜别、情深意长等。3.慰己主题:如抒发凌云壮志、施展才华抱负;悲叹年华早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悦等。4.报国主题: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感叹、山河沦丧的感叹;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等。5.伤世主题: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等。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篇4

南充市嘉陵区世阳中学 陈晓清

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8分),考生失分严重,得分率低,而各地中考的古诗词鉴赏(3~5分),也是学生的难点,表现在对诗歌的题材、主题、写法没有明确的思路,答题时没有鉴赏的步骤,语言组织混乱。根据全国各地中考诗词鉴赏的要求,归纳鉴赏四步法。

一 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

是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

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举例: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再如:烽火连三与,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4、拟人

诗歌中的拟人修辞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结合,传达诗人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融情于景,以“花溅泪”、“鸟惊心”来表达自己忧国思家的情感。

又如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请对“芙蓉向脸两边开”作点赏析。

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了花也有情,朝向采莲女争相开放,似与采莲女争艳的情景。

二、抓关键的动词(即“诗眼”)

一首诗歌中,往往就是几个字或某一个字最具有表现力,通常把这些字叫做“诗眼”。动词的答题格式:某字,生动具体的表现了什么在某一方面的什么特点。如: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赏析“见“字的妙处。

一个“见“字,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具体的表现了秋风萧瑟,落叶遍地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又如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锁“在本诗中意为”笼罩“,生动的表现了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以及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凄凉、忧伤之情。

再如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请对诗歌中加点的字作点赏析。诗中“朝、夕“从时间上对比,表现了时间之短,”奏“表现诗人忧国情怀,”贬“表现朝廷昏庸。诗人仅仅以四字,两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获罪被贬之快的忧愤。

三、抓写法(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一个大概念,既包含修辞,也包括表达方式。除此之外,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史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虚实相生、想象、联想、对比、象征等。

举例: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后山寺破产预案》)诗人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禅院的幽深寂静。又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写法,用一个“随”字展现了山势的变化过程,突出了画面的空间感;一个“入”字,表现了长江的波涛汹涌,突出了画面的流动感。又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含星汉的壮阔场面。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再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诗人触景生情,由眼前的春景,引发对往昔的回忆,抒发了诗人伤春惜时之感。再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四、抓诗人的情感、态度,抓诗歌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言为心声“,“诗言志”。诗歌总是作者有感而发,有抒发离愁别恨的闺怨诗(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有表达报国无门的忧愤的(如辛弃疾的《为陈同肤赋壮词》);有通过描写边塞雄浑奇异风光来表达为国建功、忧国思家的矛盾心里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有借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表达自己归隐后的闲适的(如王维的山水诗,陶渊明孟浩然的田园诗);有借历史来表达自己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如杜牧的大部分咏史抒怀诗),也有借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来揭示现实社会的(如张养浩的散曲)等等。在鉴赏古诗词时,弄清楚诗歌的题材,要紧扣主题答题作答。举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诗人希望总会有一天,登上泰山,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登高望远的豪迈气概。又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运用对比,揭示了在封建社会里,无论朝代的兴衰,受苦受难的总是百姓这一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百姓悲惨命运的深刻同情。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之古诗鉴赏 篇5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答题技巧对同学的帮助应该是很大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中考语文答题技巧之古诗鉴赏。

首先,要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诗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表达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按题材可分为写景(山水)诗、民生诗、边塞诗、咏史诗、送别诗、羁旅诗、咏物诗、闺怨诗等。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其次,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有写景诗的寄情山水、民生诗的忧国忧民、边塞诗的奋勇报国、咏史诗的吊古伤今、送别情的思念劝勉、羁旅诗的绵绵乡愁、闺怨诗的思远怀人等。如:《春望》抒发了杜甫忧国思家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表达了龚自珍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积极思考,表达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名家名篇的思想内容,明确诗词体现的.思想感情,做到整体把握全篇。

第三,要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意象)。

鉴赏重点在于把握诗中的意象,进而领悟诗歌的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强烈的感情与生动的客观事物交融,从而表现出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人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景”和“即景生情”的方式,读者领悟诗歌意境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与体味。诗人把抽象的情感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这个事物即作者在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意象。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中的“鹤”这一形象矫健凌厉、顽强奋发、积极向上,具有象征意义,是诗人自身意志的化身。诗人选取在万里晴空之上一鹤排云冲天这一景象,再加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一高远的情怀,使得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我们创造了一种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景象,使得诗歌的境界开阔疏朗,诗人的情感乐观昂扬,诗歌的格调清峻爽朗。

第四,要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中常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比喻为使形象更生动,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为把事物人格化,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代为使表达含蓄,如“应是绿肥红瘦”;夸张为了强调和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古典诗歌中还常常运用到铺陈、象征等手法。描写方式则有:细节描写,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动静结合,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虚实结合,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借景抒情,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寓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情景交融,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等。有时还运用其他技巧:反衬或“以静衬动”“以动衬静”,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联想想象,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还有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等。

第五,仔细分析诗歌的语言,注意炼字、炼词。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尤其讲究炼字。经典的例子就是“僧敲月下门”,作者“推”“敲”难定,最后请韩愈定为“敲字佳”。周振甫先生在《诗词例话》中认为:“就这首诗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也有炼字故事,体现出非常好的表达效果:第一,“绿”比其他的字色彩鲜明。读到此,能为我们唤起一片江南春色;其他各字都比较抽象,没有这种作用。第二,用“又绿”唤起我们联想。让我们想到春草绿时容易引起思归的念头,这就跟下文“明月何时照我还”密切呼应。(周振甫《诗词例话》)所以,在赏析诗歌时特别要注意关键字词的作用。

第六,还要了解名家的语言特点。

语文古诗文鉴赏精选答题技巧 篇6

考生在答语文古诗鉴赏题时,要注意诗歌的题目,题目往往是诗人写作目的集中体现的地方。所以,关注题目,分析题意,也是解答古诗鉴赏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古诗鉴赏都能找到立足点,所以关注题目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2、答题紧扣原诗内容

古诗词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方略 篇7

一、情感形象型题

【设问方式】①这首诗以什么为主要意象或刻画了什么形象。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④形象表现了什么情感。

【解答分析】古诗词的形象, 一般指主人公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 要根据诗词所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的特征来理解诗人所寄托的感情, 体会形象中蕴涵的哲理。

【答题模式】①点明诗中的形象。②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③揭示形象的意义。

【真题示例】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寒山几堵, 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 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 此际偏思汝。

问:这首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①这首词借壁立的寒山, 空旷的大地, 澄碧的秋空等场景, 来烘托鹰的形象。②词中以鹰自比, 写出了鹰的“轩举”的“猛气”和矫捷的“身手”。③用“男儿身手和谁赌”来表达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用“人间多少闲狐兔……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 建功立业的志向。

二、分析意境型题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诗或词作一赏析。

【解答分析】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出来, 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雄奇优美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真题示例】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问:这首词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答题步骤:①作者选取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②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③表现了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

三、分析技巧型题

【设问方式】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②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③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④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答分析】为了准确答题, 首先, 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 要对诗句进行多角度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 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真题示例】 咏怀 阮籍

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 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 怆恨使心伤。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①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 (或比兴, 象征) 的手法。②诗人以凤凰自喻。③抒发了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 (或报国无门) 的悲伤情怀。

四、语言特色型题

【提问方式】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③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 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如清新自然、华美绚丽、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等。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一特色。③阐述诗中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真题示例】长干曲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答题步骤:①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 有如民歌。②通过自问自答, 对话形式, 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③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五、一词领全诗型题

【提问方式】 (1)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为什么。 (2) 人们认为某词是这首诗的诗眼, 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和感情基调, 抓住这个词来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 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 该词在诗中的寓意。 (2) 突出了什么主旨。 (3) 从构思上考虑。即诗人是怎样把该词与主旨联系起来的。

【真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 为什么?

答题步骤 (1)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2) 诗歌的主旨是思乡之情。 (3)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六、炼字型题

【提问方式】 (1) 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3)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 诗中某个字 (某句诗) 的作用是什么。诗中为什么要用某个字 (某句诗) 。 (5) 诗中某个字 (词) 换作某字 (词) 哪一个好, 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 得放在句中, 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注意:一般而言, 五言诗在第三字, 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答题模式】 (1) 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3) 展开联想和想象, 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 (4) 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真题示例】江间作四首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 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 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

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 请找出来,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题步骤: (1) 分别是“拳”和“退”。 (2) 用“拳”字形象的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翔的状态。 (3)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在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

古诗词语言鉴赏答题指津 篇8

一、关键字词赏析题要分两步答

常见题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针对这类题,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即: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具体而言,要从以下两步来回答: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词)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思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第一步)。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第二步)。由此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二、炼字型的鉴赏题要答三步

常见问题:“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这类题,作答时,不要孤立地只读该字,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具体而言,要答三步: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诗中“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第一步)。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第二步)。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第三步)。

三、语言风格鉴赏题要答三步

常见问题:“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者让考生分析该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此类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这类题要分三步来回答: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示例: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此诗的语言有何特色?试作分析。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篇9

一、形象意境类

1.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是指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或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所谓意境是指思想感情与诗中生活图景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概括意境特点的术语有:雄浑壮阔、高阔远深、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繁华热闹、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意境描述+特点概括

二、情感主旨类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四、语言炼字类 附:诗歌意象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竹——气节、积极向上 菊——隐逸、高洁、脱俗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柳——送别、留恋、伤感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地位的卑微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音信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历史的发展趋势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思归 小雨——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荡涤污秽的力量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狂风——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天晴——欢愉、光明

云——游子、漂泊 石灰——节操、纯洁 白——纯洁、无瑕、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沉静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

英雄——追慕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的感叹 乡村——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品味诗歌的的语言特色。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有关语言方面的评价关键词主要有: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朴实无华、风趣幽默、简洁生动、绚丽华美等。

四、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1.抒情方式: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它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情感的方式,这是一种间接而储蓄的抒情方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托物言志。像刘禹锡的《陋室铭》,借陋室衬托自己品德的高尚。

以上三种抒情方式属于间接抒情方式。此外还有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借助任何事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束部分,就直接抒发了作者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如上面讲到的06年成都市中考题“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其中的抒情方法即是直抒胸臆的方式。

五、解答鉴赏题的注意事项:

1、紧扣题干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要以“字”或“词”为阅读单位,悉心揣摩,切忌以“行”为单位,粗枝大叶,无故失分。

2、过程要完整,感悟要清楚。要熟悉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词句,然后体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

3、强化分析。特别是做表述题时,写答案如同写一篇微型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应结合诗句逐点分析,要点要齐全,语言应准确。

品味古典诗词 备考2015

(一)、题材内容与主旨情感:

(1)咏物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局部特征着意描摹,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某种精神或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修辞,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例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王安石的《梅花》,郑燮的《竹石》。

(2)思乡怀人诗:古人行旅在外,常有思怀之情,或羁旅之思,或故乡之思,或亲友之思,这类诗歌主要借助悲凉萧瑟的意象传达作者内心的感伤。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

(3)送别诗:离别是中国人的特殊情结,古人常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因此送别诗成了古典诗歌的永恒主题。诗人通过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深深的惜别和伤感之意表现的淋漓精致。此类诗歌有的是谢别之意,例如李白的《赠汪伦》;有的是离愁之感,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劝勉之情,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到唐代发展为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此类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隐逸生活为主,表达出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5)边塞诗:盛唐时期积极用世的时代气氛,催生了边关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这类诗歌通过对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的描写,抒发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6)怀古诗:这类诗歌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人物的议论、历史陈迹的描绘,用以讽刺当朝统治的黑暗,或抒发个人的沧桑之感,有怀古惜今、借古讽今的作用。例如杜牧的《赤壁》、《泊秦淮》,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7)闺怨诗:哀怨之作分为“宫怨”、“闺怨”、“春怨”等几类,主要以女性的的口吻,表现对征夫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易逝青春的哀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例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李清照的《武陵春》。

(8)即事感怀诗:就是针对某件事情或某个场景生发感慨,常见的有怀亲、送友、思乡、赠别、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例如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朱熹的《观书有感》。

(9)哲理诗:顾名思义,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此类诗歌将抽象的哲理蕴含在鲜明直观的景象当中,深沉而含蓄。例如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朱熹的《观书有感》。

(二)、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有诗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 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杜鹃 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云:“枯藤,老树,昏鸦。”

猿啼 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郦道元《三峡》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羌笛 由于发音凄切,有凄凉之意。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水

和愁丝连在一起,比喻忧思和愁绪。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鸿雁 与雁书、鱼雁等泛指书信、音讯。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月亮 对月怀人,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李煜《虞美人》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柳树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李白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青鸟 传书的信使。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艺术技巧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5)思想感情: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忧国忧民等。(6)语言特点: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

(7)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平淡、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等。

(8)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

(四)、锤炼语言

1、古诗的语言特点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清新之风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潜的诗的特点主要是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2).平淡 或称质朴,其特别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是将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平淡而有思致往往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如梅圣俞《东溪》“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于浑朴中见清秀,语言质朴、平淡。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再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句,前一联色彩清淡,形象优美;后一联则色彩绚丽,形象生动。

(4).明快 其特别是直接,明朗,爽快,泼辣。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例如他的《忆江南》。(5).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别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再如《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一句,表面上是对桥边芍药发问,实际上含蓄写出金兵入侵的战火过后扬州的萧条冷落景象。

(6).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把问话----“师往何处?”、“采药于何处?”等全都省略,用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完成了全诗,全诗仅有二十字,相当简练。

(7).精练 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要准确、生动、形象。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中“雁山横戈北,狐塞接云中”句,一“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它横亘在代州之北;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与云中郡连成一体的。语言相当精练。

(8).生动

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写出了春日枝头、红花盛开的景象,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丽热闹。“闹”字使用得相当生动。

(9).隽永 语意深长,耐人咀嚼。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0).工丽 “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

(11).自然 指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如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句,自然中显出生机,很有意

2、常见作家语言风格 :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苏轼的豪放旷达,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郊寒岛瘦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2)、诗词鉴赏常用术语

字词特点:浓墨重彩

惟妙惟肖

平淡无奇

诗情画意

富有哲理 形神兼备

简洁

洗炼 质朴

清新

雄浑

夸张

比喻

拟人

形象

生动

对仗

双关

表达技巧:含蓄委婉

耐人寻味

画龙点睛

直抒胸臆

以小见大

开门见山

衬托

烘托

渲染

对比

象征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呼应

照应

浑然天成虚实相生

思想内容: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言近旨远

意在言外

言在此而意在彼

言有尽而意无穷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俗套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乡情

伤离

怀古

忧思

中考古诗鉴赏题

一、解题技巧

古代诗歌的分类:思乡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咏怀诗、闺怨(宫怨)诗

诗歌鉴赏表达公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人生感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怀古咏史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山水田园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羁旅思乡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送别抒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边塞征战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民生疾苦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思妇闺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 诗歌内容鉴赏“六看”

1.看题目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

3.看意象把握情感

4.看尾句参透主旨

5.看注释破解难点

6.看题干得到启示

二、、常见提问方式及答题技巧 <

一、第一种提问方式>

一、诗歌鉴赏题的第一种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或者“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 的语言风格”。

1.诗歌语言的风格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 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2.诗歌语言的运用特点: ①有大量省略跳跃。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②有较多的倒装语序。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③古人注重练字练句。动词(形容词)、数词使用常常精妙传神

3.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 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例1.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鹂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鹂 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 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鹂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 的美梦(步骤二)。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 念之情(步骤三)。

<二>、诗歌鉴赏的第二种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来抒 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 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1: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 引起的孤独寂寞。

例2. 小松(杜荀鹤 唐)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问题: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征?

2、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说说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分析:第1题是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开头两句写了小松生在平凡的草丛中,由小而大,具有执着的精神和强大生命力的 特征。

第2题,本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歌以“小松”写人,写小 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 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例3.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问题:诗中最典型的表达技巧是什么?简析这种表达技巧。

分析:本诗用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技巧。“人闲”说明人的内心是 闲静的,“夜静”“山空”表明环境的静谧;但诗人又不一味写静 还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静,衬托了山涧的幽静 人内心的闲适,是典型的以动衬静

< 三>、诗歌鉴赏的第三种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这首 诗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分析: 这类问题,它的固定格式分为三个部分:描摹诗歌图景、概括 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第一步,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 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 是要描摹出主要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要写到,但要写 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出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 氛围特点:幽静、萧瑟、孤清、安谧美好、生机勃勃、清新自 然、华美壮丽、恬淡闲适、离愁别绪……

第三步,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谈,如“表达了作者感伤情怀”是不行的,要答出因何“感伤

例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 定居成都草堂时。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此诗描绘出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 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香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 忙碌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 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 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例二:双调 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问题: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分析:这首诗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 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 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 景,情景交融。

例三: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1.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明理由。分析:第1问考查诗歌形象鉴赏: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第2问考查对整首诗的鉴赏。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 组合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 背景烘托白鹭美好的形象。次句,“雪衣公子”以拟人手法描写 了一个洁白美好的白鹭形象。“立”字写出了其孤独、寂寞之状。

第三句表现了白鹭心存高洁、无人理解的一腔愁苦之情。末句,“独”、“叹”两字直抒悲、愁之情。“斜阳”以景衬情。实战演练(2012年中考模拟)钟山①即事②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11、诗中钟山春景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4分)

1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11、幽静:(宁静、安静、清静也可)(2分),“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

1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4分,“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例如: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2分)

6.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的?(2分)7: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慎的观点错在何处?(2分)答:5.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树)、水乡、酒店小旗、寺庙、春雨等。(只要答出四点即可)6.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种方法。(答出2点可得满分)7.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②既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2005年)古诗鉴赏(6分)。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4.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5.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2分)6.“山青花欲燃”中“燃”字妙在何处?(2分)

答:4.在碧绿的江面上,有白色的鸟儿掠翅飞过,青翠欲滴的山上,春花开得正艳,像要燃烧似的。5.答: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6.答:“燃”字形象地写出了花之艳以及春的勃勃生机。

(2006年)阅读下列古诗按要求答题(6分)

田园乐(其六)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4.本诗绘形绘色,突出了景物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3分)5.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3分)答:①写桃花、柳丝、春雨等,抓住了富有春天特征的景物;②用“红”“绿”两字,使景物色彩鲜亮怡目;③渲染了桃花、柳丝在春雨、水雾中的婀娜多姿,柔和可爱;诗句细致描绘,层层渲染,构成一幅浓黑重彩的美丽的图画。(答对一点得1分)5.答:营造了清晨一种清幽的意境。(2分)如诗歌最后一句用“莺啼”的声音衬托了“犹眠”的静。(或用“未扫”“犹眠”等也可)(1分)(2007年)诗歌品读题:(6分)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全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请简要回答。(3分)5.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3分)答:4.描绘了繁花似锦、莺歌蝶舞的景象。(评分标准:3分,繁花1分,莺歌蝶舞1分,表述1分)

5.答:表达了诗人热爱、赞美大好春光或大自然的欢快心情。(评分标准:2分,意思大致相同即可,内容1分,表述1分)从“留连”、“自在”、“时时”、“恰恰”可看出。(词语有一即可)(1分)(2008年)阅读下列古诗诗歌品读(6分)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

1、诗人因看到刚刚长出的草芽而吃惊(1分);“惊”字写出了诗人见到春色来临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情(2分,没有达到“惊”、和“喜”内容的只给1分)

2、拟人手法(2分,答比喻1分)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有灵性,充满活力,富有情趣(1分,答到1点就给分)<四>.诗歌鉴赏的第四种提问方式

这一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好在哪里?(炼字型)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出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即.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008年江苏)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答:“燃”字“燃烧”之意,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鲜花盛开,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例: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 透露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 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 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心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2008浙江绍兴)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

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答:1.百战沙场、碎铁衣、数重围

2.刻画了一个作战勇敢、英勇无比的将军形象。2009年泸州中考阅读下列宋词,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4.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2分)5.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2分)“卧”字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答出天真、活泼、顽皮任意一词

1、任意两词2分)

(4分)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2分,意思基本相同即可);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2分,答到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即可)

二、诗词品读(6分)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4.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3分)

答:4.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勃勃生机”必答,1分,其他任意答出1点得1分)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1分)(共3分)

5.“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

二、诗词品读(8分)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2.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3.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答:2.(共4分)(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

上一篇:应用文写作指导下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19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