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心理调适

2024-07-12

乡村教师心理调适(共8篇)

乡村教师心理调适 篇1

作为现代教师,教师自己也应该学会调整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健康的心 理素质,去适应社会大变革。

通过《教师心理调适与辅导》的学习,我明确了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现 状以及职业压力带给教师的影响;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从何而来;掌握了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等有关知识。

作为现代教师,教师自己也应该学会调整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健康的心理素质,去适应社会大变革。如:学会积极地想问题;学会给自己照镜子;正确 补偿自己;进行自我调节等,以减少压抑,达到“乐而忘忧”的目的,获得心理上的解脱和疏导,以解除由于心理遭受创伤而引起的心理冲突。

我认为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不断的了解认识自己的心理,一旦发现自己存在不良的情绪,要及时进行调适。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保健,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受到损伤,对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调适自己的心理:

首先,必须遵守生活秩序,按时上下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形成稳定规律的生活。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自身的情趣。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做有意义的活动。对待他人的态度要热情,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师尤其是对于学生更要亲切热情,要有足够的忍耐和爱心:与同事也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为人师表,就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注重自己的仪态与服装。仪态就是不得强压怒气,对人对 事要冷静宽宏大度,不能冲动。

其次,从自己做起,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保持良 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 争中,只有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乡村教师心理调适 篇2

新教师心理不适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复杂变化使新老师不能适应。在大学, 他们主要建立的是一种同学、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圈, 互相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 而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和谐的关系。而且在交往中大家涉及的主题也主要是学习、生活等方面。在这样一种相对单纯的人际关系中, 他们不必要顾及太多, 言语行为随意性大。走上工作岗位后, 人际交往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同事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 这些关系较为错综复杂, 通常涉及到个人经济利益、职位晋升、社会地位和声誉问题, 等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 极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 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是社会角色的变化。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他在社会关系中的处境。它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这既符合社会对个人的期望, 同时也满足了个人对个人的需要。在大学里, 他们在人际交往、思想品德、行为举止等方面的不适应都能得到老师的具体指导和教育, 家长和教师把他们看作未独立者、接受教育者。因此, 他们的职责都很明确, 那就是接受教育, 学习文化知识, 充当着受教育者的社会角色。在社会中, 新教师已经开始了独立的工作和生活, 社会把他们看成是成年人, 承担着相应的职责和使命;与大学相比, 他们的地位、使命、职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必须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做出改变。这种转变不及时、不恰当, 也是导致新教师走上社会后产生心理不适的原因之一。再次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雄心勃勃的新教师希望在广阔的社会中大有作为, 很希望把自己的设想付诸实践, 把前面的道路想得一帆风顺, 对实现理想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估计不足。一旦遇到困难, 就容易悲观失望、怨天尤人, 甚至产生绝望的心理。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认识不足、没有心理的准备, 也容易给新教师带来负面的影响。

新教师对新环境心理上的不适应是一种正常现象。原有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社会角色被打破, 而新的人际关系、角色认知、环境认识尚未建立和明确, 在这种特殊的过渡和衔接阶段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是一种自

然消能让的极这事方种情面。不的适虽影应然响任是不其短可存暂忽在的视, , 和拖但不新延来, 调节必, 须尽采快取使一他些们措进施入和正方常法教的轨新道年人走。入教社师会作, 为在一适个应独社立会的问成师针对题上, 心主要的方式是自我调节理不适应可能的来源采。●杨的系取问相题应, 的笔调者节建措议施。新教对师人们际应荣关淑心该人它的积际建极关立地系、融是形入一成到个、新灵变的活动集的等体东主中西要, , 理依赖入程度人、际对关交系往主对体象对的集认体知的程融调度的诚。集地因体和此后别, , 人当应交我主往, 们动、不进入积对一极任、何个人新真适抱有认知偏见, 逐渐建立自己

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网络。针对角色的转换问题, 新教师应

该有意识提醒自己生活环境的改变、身份的改变。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成年人, 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生活和工作中, 要学会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 减少对他人对家庭的依赖, 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问题, 也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 而且是一个普遍问题。新教师大多是理想主义者, 没有社会实践的磨练, 对未来的困难估计不足, 缺乏预见性, 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减少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距离, 关键是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遇到困难、挫折应该冷静地对待和分析, 努力寻求有效的解决方式, 而不是抱怨、推卸责任, 更不能悲观失望。在挫折面前最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的年轻, 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学会把内力和外力结合使用, 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

乡村教师心理调适 篇3

一、小学教师与同事交往的心理调适

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个体化的劳动,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大部分教师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同事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能给教师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压力。那么,如何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呢?

(一)与同事交往的策略

1.平等尊重

人际交往中有一个自我价值保护原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都会自发地保护自己的价值,也应该自觉地维护和尊重对方的自我价值。如果在交往中伤害了对方的自我价值,容易引发对方消极的情绪反应和对伤害者的不满乃至愤怒。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一定要有平等尊重的态度。教师之间虽然学历有高低,资历有先后,年龄有大小,业绩有优劣,术业有专攻,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彼此都应该尊重对方。自认为具有优势地位的老师不能颐指气使,任意贬低其他老师,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有的老师做错了事情,可以抱着真诚的态度就事论事指出来,但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更不可落井下石。尊重他人的人,也能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有效沟通

有些老师真诚热情,却因不善沟通而交不到朋友。因此,掌握一些有效沟通的技巧非常必要。首先,学会倾听,学会说话。倾听要专注,不要面无表情,毫无反应,或目光游移、漫不经心;表达要准确,要让对方正确理解自己的想法,不要引起误解或歧义;回应要积极,及时给予对方反馈信息,不要采取不冷不热、阴阳怪气、爱理不理等消极的回应方式。其次,把握沟通对象的特点。例如,与孤僻者交往,要主动热情,耐心细致,运用暗示法,多启发,多诱导,并善于选择话题,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与急躁者交往,要冷静、宽容、忍让,很多时候不妨付之一笑。最后,要注意开诚布公,当面沟通,不要背后传话,更不要搬弄是非。小学教师群体中,女性较多,她们在交往中往往考虑细致,怕得罪人,这就有可能造成一些女老师有话不敢或不愿当面讲,但不讲压在心里又不舒服,于是就在背后讲。殊不知这种背后传话既容易造成误解,又容易被人利用而演变成流言,最后导致两败俱伤。这是最使人反感和最容易失去朋友的行为之一。因此,教师要提醒自己有话当面讲,当面沟通是最及时最有效的。

3.相互学习

教师的工作相对独立,工作任务也比较繁重,彼此之间的关系多不密切,也就不容易有相互学习的愿望和机会。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处,相互学习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可以主动向其他同事请教,这既是提高自己的方法,也是获得友谊的途径。例如,新教师可以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老教师可以向新教师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技术手段;不同学科的老师可以相互了解对方学科领域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另外,教师在交往中要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和道德的底线,不能一味迎合他人而放弃这些原则。对于同事违反原则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态度。

(二)消除与同事交往常见的心理障碍

1.封闭心理

有些教师抱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心理,对同事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情表示怀疑,因而不愿意向同事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结交朋友,对交往缺乏愿望和兴趣,孤芳自赏,使人无法接近。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情掩盖起来。严重者,对任何人都不信任,怀有很深的戒备。要走出这一自我封闭状态,首先要调整认知,学会从积极方面看待同事关系;其次,在行动上要主动与人交往,可以从最简单的小事做起,例如主动与同事打招呼,慢慢养成一种交往的习惯;另外,多参加集体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矫治孤僻的性格。

2.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扭曲、膨胀、自私的病态心理。怀有嫉妒心的人,总是对超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在言语上冷嘲热讽,在行为上打击报复。嫉妒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熟悉,和自己有相似之处却在某方面超过自己的人,例如同龄人、朋友等,因此对友谊的伤害非常大。

怎样克服嫉妒心理呢?首先,认识嫉妒的危害。嫉妒的人往往以害人为目的,以害己而告终,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嫉妒的苦,主要苦在自己。其次,将心比心,利用角色互换,从被嫉妒者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要是我处在他的位置,心中该做何感受?”多想想别人的难处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再次,走出自我中心的泥潭,只有突破自我,才能天地宽阔。平时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看到他人的长处。另外, 充实自己的生活。一个埋头工作和学习的人,是没有时间去嫉妒别人的。嫉妒他人不如奋起直追,“嫉妒别人的机遇,不如欣赏自己的脚印。”

嫉妒者固然痛苦,而被嫉妒者也同样不安。那么,怎样对待同事的嫉妒呢?第一,要有充分的自信。被人嫉妒,并不是因为得罪了对方,而是因为超过了对方,因此,不妨把嫉妒看成是另一种方式的赞扬,千万不可被别人的嫉妒吓倒而裹足不前。第二,主动帮助嫉妒者,让他感到你的成功不是对他的威胁。不要因为成功而得意忘形,看不起其他同事,否则,你不仅会招致嫉妒,而且会引起“公愤”。第三,主动求助于嫉妒者,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一旦他感到“你也有需要我帮忙的时候”,妒火就会降温。第四,适当与嫉妒者交流感情,可以把自己的不幸、困难和付出的巨大努力告诉他,从而缩小彼此的心理距离。

3.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是由于对人际关系的不合理认识引起的,是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有这种心理的人认为人都是自私的,因而总是对别人持不信任态度。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常感到人们在议论自己,对他人言行极其敏感,因而陷入无端的痛苦与焦虑之中。要克服猜疑,首先需要有理智的头脑。当发现自己猜疑时,不要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反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证据何在?有没有别的可能?其次,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和被猜疑者开诚布公地交流。猜疑可能是由于误解或别人挑拨离间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是克服猜疑的最好办法。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对方,其实是对他的信任,他不会因此而记恨你,反而会因此而更敬重你。另外,增强自信也能消除猜疑。有些猜疑源于不自信,不自信的人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总以为别人在议论自己、嘲笑自己,变得神经过敏,惶恐不安。

4.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者是指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只关心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忽视他人的看法和利益。他们在交往中,要求别人事事都得服从自己,听从自己,表现出唯我独尊,自高自大,冷淡自私,爱慕虚荣等特征。自我中心者将自我与他人、与群体隔离开来,在交往中不愿投桃报李,不愿降低自己走出“中心”,最终只能将自己封闭起来,长此以往将会变得孤独和退缩,缺少朋友。一旦出现心理困扰,也很难得到同事、朋友的劝慰,可能导致心理危机。另外,自我中心者固执己见,不善合作,还会影响其才华和能力的发挥。要走出自我中心,主要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方式强加于人。同时,学会关心别人,主动帮助别人。

二、小学教师与家长交往的心理调适

小学阶段是教师与家长交往最为密切的阶段之一,其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与家长有共同的目标,有合作的基础,但也有各种冲突。

(一)与家长交往的主要冲突

1.教育观念的冲突

由于教师和家长所处的角色、位置、教育素养的不同,他们在教育观念上会有很多差异。教师按社会的要求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持有一种社会取向的教育价值观;而家长主要是想把孩子培养成符合自己和家庭需要的人,是一种个人取向的教育价值观,明显带有情感色彩。这种冲突会导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期望值等多方面的不同。

2.对学生期望值的冲突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群体,对学生彼此之间的长短有横向的比较,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寄予不同的期望,其期望值是现实的、理性的;家长面对的只是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都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期望值普遍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往往超过孩子自身的条件和现实基础,带有较强的非理性。当孩子的表现满足不了家长的期望时,有些家长会责怪或怀疑老师没有能力。

3.相互期望的冲突

教师期望家长能配合自己,共同教育好学生,而家长往往期望教师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照。教师和家长都希望对方能在孩子身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全体学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特别关注”,而家长也不可能整天围着学校和孩子转,于是,双方的期望就会产生冲突。特别是当学生出了问题或教育无效时,教师和家长就有可能相互指责;矛盾加深时,双方会更不配合,最终受害的是学生。

(二)与家长交往的心理策略

第一,对每位家长予以尊重和平等对待。教师要尊重家长的人格,把家长看成是平等交往的对象,在家长面前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尊重家长的教育知情权和教育处置权,主动与家长沟通。不管家长的职务、职业、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如何,都要一视同仁;对成绩好的学生的家长和成绩差的学生的家长也要平等对待,不能厚此薄彼。

第二,多进行换位思考和情感交流。如果发生冲突,教师可以设身处地从家长的角度分析一下,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家长,是不是也会这样”;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任意嘲笑或无情打击,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脱离实际,可以善意指出或适时引导家长正确认识;适时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例如,与家长聊聊教育孩子的不易,养育孩子的辛苦等,拉近与家长的情感距离。

第三,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教师与家长交往离不开对学生的评价。在评价学生时要全面、客观。一个总的要求是多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所取得的成绩,让家长对孩子有信心,激发家长教育孩子的热情。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之处,不要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的缺点,也不要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或把家长请到学校来,那样容易挫伤家长的自尊心,造成家长的逆反心理。

第四,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教师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要针对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例如,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家长统一认识。对于后进生的家长,要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一次不能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对于态度强势甚至“来者不善”的家长,教师要以理服人,沉着镇定,坚持原则,外柔内刚。

第五,与家长交往距离要适度。教师与家长的交往距离要适度,不要太近也不要太疏远。与某些家长距离太近,教育中就可能有失公正,也容易过多地介入学生的家庭生活;距离太远,则彼此沟通不畅,也很难达成教育共识。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

乡村教师心理调适 篇4

心理学家吉诺特说:“作为一位教师,他要么是在帮人,要么就是害人。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心理健康如果出了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他的专业知识更具重要性。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对自身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开健康,成功与财富都无从谈起。许多教师在面临挫折的时候能够很好地调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但也有部分教师不能良好地适应,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调适自己呢,通过学习,下面几点是我的感悟。

第一:“我喜欢,我选择”

教师应该具备“爱满天下”的基本品德。要做到“我喜欢 我选择”的心态,热爱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敬业奉献,教书育人”。只有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按教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才能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热爱教师工作,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出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

第二:“积极乐观,笑对生活” 面对相同事件带来的压力,不同个体感受到的压力大小会不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大家心态的不同。因此,教师应形成良好的生活心态。(1)要不断撕掉消极的自我标签,如“我不行”、“我年纪大了”、“我头脑不好用”、“我提职没什么希望了”等。(2)要学会抛弃不合理的观念,这些观念包括“我必须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我必须排到年级前三名”。(3)要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事物。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看到自己的长处,教师在心理上就会平衡一些,相应的压力就会减轻。

第三:“确定目标,不急不躁”

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实现目标,把事做好。这样他的心情就会轻松自然,做事也会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工作更有成效。目标切合实际的好处不仅于此,它还能为教师提供新的起点,帮助教师循序渐进地去摘取事业上的桂冠。实际上,当我们不追求出类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会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的成绩

第四:“平常心态,合理宣泄” 现实社会中,我们每天都会遇上一些无聊的不愉快的事情,这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是这种压力过剩的话,人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这就势必影响身心健康,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 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有时候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

第五:“磨炼意志,增强抗压” 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炼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性的有效方法,也是减轻压力的重要心理基础。相同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决定的。抗压性较强的人,对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小;抗压性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较大。

第六:“培养人际关系”

1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 篇5

1.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是一个心理健康教师应具有的重要特征,是预防和减轻心理压力的前提,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自知之明。对自己能全面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纳。既看到自己的优点、优势,并不因此而孤芳自赏、自高自大、盲目乐观;又看到自己的缺点、劣势,并不因此而自惭形秽、自怨自艾、自我苛求。二是认同自己的职业角色。做到敬业爱岗,淡泊名利,勤奋工作。任凭商海翻腾,物欲横流,两袖清风,能耐得寂寞,远离诱惑,守着宁静,站稳三尺讲台,追求精神的富有和学生的成功。

2.劳逸结合,放松自我为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教师要科学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忙中偷闲,放松自我。特别要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锻炼,早晨跑跑步,课外活动打打球,晚饭后散散步或听听音乐,这样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紧张而不友好的人际关系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树立“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搞好与领导、同事、学生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既不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也不在背后议论、诽谤别人,还要不在乎别人给自己贴的“标签”。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说,做到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见贤思齐、扬长补短。

4.合理调节不良情绪

中小学教师在压力情景中会产生各种消极的情绪反应。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讲,教师应承认自己的消极情绪,接受压力事实,而不要掩饰它,并学会用恰当地方法排解。如通过找人倾诉、自我渲泄、听听音乐、体育锻炼、变换环境、心理暗示等方法,消除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使自己处处和健康为伴,时时和快乐同行。

5.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生之路如同轮船在海中航行,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难免出现惊涛海浪、遭遇暗礁。当在学习、工作、生活、晋职等方面遭到挫折甚至失败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压力,陷入烦恼和忧愁之中而难以自拔。这时,教师要以乐观的情怀、开阔的胸襟正视现实、查找原因、吸取教训、调整目标,寻找进取之策。历经暴风骤雨,付出心血汗水,成功就会主动地向你招手,胜利定会张开双臂与你拥抱。

6.努力学习,勤奋工作

“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只有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每一个中小学教师要坚信: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没有付出就不会有回报;只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博览群书,不断丰富文化底蕴,勤奋工作,成绩突出,才能消除减轻心理压力,才能找到应对的策略。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听一听,教师压力在哪里

杭州市教师心理保健中心康恩贝教师心理热线,自开设近两年来 已为浙江省内外的教师提供了服务。当来自心理热线的原音一一回放,我们的心会怦然而跳: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是多么必要,只有让每一位老师都真正能愉快地工作,健康地生活,我们的孩子才能快乐地学习。倾听1:评职称这么难

一位有几十年教龄的初中英语女教师,因为大专文凭,所以在今年的评职称中遭遇失败。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申请高级教师了。去年,通过了普通话、计算机考试,但是因为论文不合格而遭淘汰。今年论文通过,但又因不够本科标准而失败。“我已经45岁了,我想我已经没有机会评上高级教师了。”她边哭边说,“我一心扑在工作上,把我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丈夫因为我不关心他、不顾家而离开了我。现在评职称又失败,我觉得我的努力都白费了。辛勤工作换来了什么?我觉得命运待我不公,难道学生的优异成绩抵不上一纸文凭?评职到底是看工作能力还是其他条件?”诊脉:有20%的教师认为评职失败是自己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的最大的心理挫折,排在“领导不正确的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同事之间不正当的竞争”之后,位于第四名。虽然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直接挂钩,但引起教师心理挫败感的,不是经济损失,而是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

减压处方: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学生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评职是特殊的评价方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评职失败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差,评职成功也不代表教学成功。

倾听2:想到上课就心慌

王老师是去年9月走上工作岗位的。带学生军训时,他的工作热情特别高,每天和学生在一起,积极主动地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但开学后才给学生上了几次课,就被学生起了一个绰号“噢老师”。他上课时每讲一句话就会“噢”一下,如“今天的课噢,是讲立体几何的圆锥体噢。先自己预习一下,有问题的话请提出来噢。”

被学生嘲笑后,陈老师很注意自己的语言,但有时难免会带出一两个。学生就是不体谅他,上课专挑毛病,不认真听讲,结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弄得他越来越怕上班、怕见学生、怕上讲台。每天备课至深夜,但就是觉得课备不好。有一次,在超市买东西,因为看见自己的学生也在超市,就转身逃走了。

诊脉:王老师的困境看似语言障碍,但实质是他的教学效能受到了打击。在工作中,因为语言缺陷,没有赢得学生的尊重。加上处理师生关系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没有取得好成绩。这一连串的失败严重地降低了陈老师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并产生害怕学生、恐惧上课的感觉。减压处方:要点不在语言障碍上,而是要制定计划,整体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其次要多与学生沟通。为了上好一节课,还要在课内课外主动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化解师生矛盾,增加师生友情。

倾听3:我不想当“雷母”

年轻的初中女教师小琴,教英语,有一个4岁可爱的女儿,丈夫在乡政府工作。工作家庭都让人羡慕。“从女儿出生以后,我的脾气变化很大。原来热情活泼,现在却很容易激动,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火。只要学生不听话或女儿调皮我就会很生气。”

为了她的脾气,还经常与丈夫发生矛盾,伤害夫妻感情。有一天晚上,女儿在看电视,她让女儿早点睡觉,因为还有学生的试卷要批改。女儿不肯上床大闹起来,她就顺手拿起尺子,打女儿的屁股,丈夫来劝说,边夺尺子边骂她“狠得像后娘”。

她对学生的严格,在学校里也是出了名的。学生上课不准讲一句无关的话,每篇课文都要求背

诵,单词要求全部听写出来,错一个单词罚抄10遍等等。“我做事喜欢尽善尽美,也要求学生尽力而为。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如果不对他们严格要求,就会耽误他们成才。”但是,学生似乎并不领她的情,因为她批评学生声音大,好似雷声震动,而背地叫她“雷母”。事后,她有时也会后悔、内疚,觉得自己“下手”太狠,不给别人留面子。

诊脉: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是问题关键。抚养年幼女儿的重压、过分严格求完美的性格特点、处理问题不灵活、在矛盾面前不善于自我调节等使她的脾气越来越糟。而教师的职业又必须使教师的情绪具备成熟而稳定的特点。

减压处方:学习并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如①转移注意力。②心理移位,即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③学会制怒,“把舌头放在嘴里转10圈”再说话。④合理释放,如找朋友诉说、谈心,到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等。⑤升华,把愤怒、冲动等消极情绪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倾听4:50岁不到我准累死

张老师年逾三十,有一个5岁的上幼儿园的女儿,是一所初中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同时是其中

一个班的班主任。

每天天还没亮,张老师就得起床,准备早餐,然后叫醒女儿,哄她穿衣、梳洗、吃完早饭,自

己才能胡乱吃几口。去学校以前,必须骑自行车飞奔近30分钟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几乎每天都最早一个把女儿交给老师,再急匆匆赶到学校。

学校里又有一大堆麻烦事等着处理:堆积如山的作业本需要批改,学生考试成绩太低你得找他

谈话,公开课做课件让你晕头转向,竞赛只许拿大奖不然校长要批评你,忙完学校的事回到家还得熬夜备课„„教师那么一点微薄的工资,又让她捉襟见肘。半夜起来的内心独白是:

——“五十岁不到,我准累死。”

——“我能提早退休那该多好啊。”

——“这样的生活,何时是盼头。”

诊脉:教师的工作紧张、繁重而琐碎。加上家庭负担重就更容易产生倦怠、厌烦的心理,这与

每个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

减压处方:1.经常看到生活的积极面。2.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3.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

性。要有意识地选拔、培养一支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协助教师把工作做好。另外,在家庭中,也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逐渐成长,家长的负担就会越来越轻。

倾听5:家长咋不理解我华老师,是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责任心特别强,如果有一位学生成绩没有达到她的标准,就认为“教不严,师之惰”。但今年,刚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她发现班上有一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有时还买零食、玩具等让其他同学代做。华老师感到问

题严重,就联系家长来校商议。谁知这名学生很怕家长,见老师要向家长“告”他的状,就躲在外面不回家了。结果家长发动亲戚、朋友、老师、同学四处寻找,终于在晚上十点多找回孩子。家长为此很怨恨华老师。华老师则很着急,要求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并且每天监督孩子把作业做完。家长认为华老师是推卸责任,没有能力管他们的孩子。华老师听了又气又急又无奈。眼看这学生不做

作业,拖班级后腿,影响班里另外几个学生乘机不做作业,无法与家长沟通,得不到校方的支持。

诊脉:华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缺乏弹性,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养成了居高临下、教育、命令、责备的谈话方式,使家长难以接受,甚至引起反感。遇到矛盾,与家长就更难沟通了。而她追求完美的价值观是导致家校矛盾的根本原因。

减压处方:一要改变认知方式,接纳各种“不完美”的学生。二要提高沟通能力,以倾听、交

教师生气的心理透视与调适 篇6

在班主任培训工作中,我与教师学员交流时,发现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很容易生气。于是,我布置学员撰写“生气案例”,分析和认识这种负面情绪,以帮助教师克服生气现象,提升和凝就积极教育情感。

一、对教师生气原因的透视

1.感觉教师的权威和自尊被冒犯

心理学认为恼怒是一种强烈的、冲动性的情绪。个体受到的某种背叛、侮辱、不义、恶意中伤、暴力侵犯或骚扰等,都是导致生气情绪产生的导火线。生气是一种个体在自我被侵犯过程中的过敏性感受,是自我对于威胁或干涉等外界刺激所表现出来的对抗性、攻击性情绪。所谓威胁并不仅仅指身体有受打击的危险,更多的情况是自尊心或尊严受损。如有位教师准备上课时,有个学生竟然“大摇大摆地走出教室”,这位教师的第一感觉是“火!如此无视教师的存在!”显然该同学“连个招呼都不打”的表现冲犯了教师的自尊。

2.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

有些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实际情况缺乏真实和深入的了解,时时先入为主。许多老师都曾在未了解真相的情况下,主观地认为学生如何如何错,拿成人心理臆测学生言行中的含义,杯弓蛇影地小题大做,或认为学生不诚实,或认为学生不认真,或认为学生不服管教,动辄火冒三丈。工作方法缺乏民主,不听取学生意见,容易感情用事。如有位教师在上课时发现有个学生在“自娱自乐”,他提醒之后学生依旧我行我素,便生气地摔了学生的书本。其实,教师若有耐心了解该生的实际情况,就有可能避免这种主观臆断的“蛮横”教育。

3.管理和控制学生的需要

有时候,生气或者愤怒只是一种工具。由于愤怒使教师的心理地位迅速拉升,借着表现出生气的样子,重申权力,得以握有控制权。教师借生气来让学生知道某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往往非常有效。凡教师大发雷霆之后,学生无论哪方面的表现都会好几天,这样一来教师便学会了用生气或者发怒的方式来控制和管理学生。如有位教师想发本子让学生写生字,可学生“一听到又要抄写生字,就嘀咕开了”,教师把本子砰的往讲台上一扔,生气地说:“……”瞬间教室里变得异常的安静,生气起到了管制学生服从教学任务的需要。

4.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康德曾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当我们认为别人是错的时候,就容易愤怒。生气的人都会说“我没有错”,或者说“我错在哪了”,或者说“我是对的”。我们愤怒是因为我们认为别人是错的,或者说我们愤怒是因为我们要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想要证明自己正确就要花一番功夫,于是,与学生发生不愉快,甚至冲突往往成为不少教师证明自己正确的首选方式。如面对一名忘记佩带标牌的同学,教师的第一反应是“太不像话了,学校三令五申,我三番五次强调……顿时,一团怒火在胸中燃起”。此时,教师成了学校和班级制度的代言人,成了“真理的化身”,而学生则犯了“严重错误”。

5.过于追求完美

“铃声响了,吴老师走到教室门口了,还有很多同学仍在吵闹,吴老师火冒三丈,她走到讲台前,用棍子使劲地敲桌面,大声说……”有些教师容不得学生犯任何错误,总是希望自己一到教室上课,喧闹的学生就马上安静下来,更容不得学生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等。否则,教师就很生气地板起面孔严厉地批评学生。作为教师,希望学生乖一些、听话些,甚至对学生要求高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的学生,随着信息渠道来源的多样化,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如果教师依然抱着要求学生完全整齐划一、一板一眼、按部就班的纪律观,不调整思维方式,生气就是在所难免。

二、教师对情绪的调适策略

1.识时务

尽管“师道尊严”的思想和事实仍然存在,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多元化及人文化的教育思潮一浪接一浪地波及人心,板着脸的教育时代已经基本结束。“识时务者为俊杰”,教师首先应该洞察社会与事实,顺应时代变迁。教师应以“引路人”和“服务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以对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智慧和热情来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找到自己的教育幸福和成就感。遇到学生冲犯教师的言行,要学会宽容、理解和思考,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不能动辄生气,依靠“发脾气”来维护颜面。

这个时代的学生似乎变得特别难以沟通和管理,他们的狡辩、大胆、开放、猎奇等特点想必都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而难以理解的印象。出于管理班级与维持纪律的需要,采用强硬惩罚和委曲求全方法的老师都有,折射着教师的处境与无奈。正如罗素所言“当之所需,既不是屈服,也不是反叛,而是善良的性情与对人和新思想的友好态度”。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尊重与信任的现代教育理念,构建富有协商机制和规则机制的学生管理体系,不能不说是现代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2.变自己

教师都有一种“为了孩子好”的意识,对他们抱有美好的期望,并以一种自己认为“良好的、恰当的”方式去影响他们,不知不觉使自己成为了“真理的化身”。于是,老师们总认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要求是正确的,学生应该接受和履行,稍有违背或不遵便容易动怒。其实,随着多元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和对学生作为主动建构学习者的实质的认识不断深入,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与之相应的言行表现,尤其要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某些事件或问题上表现的差异性,摒弃标准性、强制性和统一性。

另外,有些教师责任心太强,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和高标准,喜欢追求一种完美的教育表现。而实际上,学生的言行难以达到这样的高度,这种落差就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产生矛盾甚至激化为冲突。作为群体形式的班级,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利用得好也可以把差异变为资源。教师要破除自己的完美心态,要看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和可塑性,认清问题性质,有目标分步骤地逐渐改进。

3.多学习

教师工作虽然有教育科学理论作为依据和支撑,但是教师工作更具有主观性、个人性和经验性,教师不是神仙,也容易受到自己主观经验的限制,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和处理问题,从而失去客观性和科学性。教育哲学告诉我们,对于教育本质的知识愈能推广到我们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则心灵控制情感的力量愈强大。如果我们使心中的情感与一个外在原因的思想分开,而把它与另一个思想连接起来,那么对于那外在原因的爱或恨以及由这些情感所激起的心灵的波动,将随之消失。这便是理智之于情感的驾驭和调整力量。因此,教师要自觉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用理论观照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研究,树立起积极的教育人性观,相信学生的潜力,尊重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基础,遇事多追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楚原因再思考“怎么办”,让教师的教育工作彰显对学生情感和人格的理解与尊重,对学生思考和见解的褒奖与激励,从而释放出学生的动力和潜力。

4.炼胸襟

赞可夫说得对:“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我觉得老师即使无法做到不生气,但至少可以做到不发怒,老师不要在心中累积情绪,要为情绪寻找出口。此外,老师还应修炼胸襟,改进教育艺术。第一,老师要开放,有弹性,广纳学生的意见;第二,提供机会,让学生抒发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第三,老师要多与学生接触,要用心倾听学生的想法;第四,老师要懂得以开明、幽默、更具创造性的方式来化解师生间的冲突;第五,任何处罚方式,都要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都要顾及到学生的尊严,而且要注意,一事不能二罚,不要在盛怒之下做决策,避免以偏概全。

初中英语教师心理自我调适之浅见 篇7

我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十多年了,每天面对的都是正处在叛逆期的初中生,而受环境的影响,相比语文和数学等科目,英语科处于劣势,所以教学工作中每天都有可能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如:在课堂上,视手机为生命的学生用手机上网,不听课;学生上课老是睡觉,喊醒了一会儿又趴下;有的学生英语课上课铃声一响就去厕所;上课十分钟了,还有几名大侠似的男生叼着零食,大摇大摆地走进教室;个别学生按捺不住,在课堂上嚷嚷。发生这样的事情,讲台上的教师能视而不见?我要对得起学生和家长,我要管管这些事。把学生的手机收起来,叫他们到办公室耐心教育,循循善诱,训斥他们,让他们改邪归正。然而,不是每一次结果都是好的,收了手机,学生会和你起口角,甚至发生肢体冲突;教育他们、训斥他们,学生和家长说你尖酸刻薄,可能会到教育局告你一状。学校领导说你不和谐,不能胜任毕业班工作;某些人说你想拿优秀,好表现;最终结果是你这教师只配教渣滓班,表扬永远轮不到你,批评总是有你的份。遭受这样的待遇,导致我心态失衡,不安、焦虑、倦怠和绝望充斥着我的心灵空间,身心的疲惫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天使与恶魔,一念之差。我想成为天使,用自己的学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从事这种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精神活动。然而哪里是我的精神出路?如何寻求心灵的安宁?怎样去抚慰和调节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决定自己努力,重新寻找心灵的完整与和谐,注重心理成长,加强自我心理完善,让阳光的心永远存在。通过阅读大量相关的心理书籍和实践调整,两年的时间,我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供各位同行共同商榷。

一、学会平衡———卸掉心中的怨气

工作中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有或者曾经有过怨气,而且无不一吐为快,不吐则会危害健康,但关键是该不该吐、向谁吐、怎么吐、什么时候吐?因为如果吐的对象或者方式、时间不对,那很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或者会招致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

工作之余,我常邀约自己的闺蜜到幽静的小河边,或是到附近的风景区长谈工作中遇到的烦恼和不公;有时候,我们在学校饭堂,在小快餐店里边吃饭边聊;或是一起逛街时边逛边谈。有时候闺蜜身处外地,我们通常在网上视频,在电话中互相倾诉心中的酸楚。不论以什么方式倾诉,我们都避开紧张的工作地点和时间,也避开他人。慢慢地,我将心中的怨气释放出来了,压抑的心情一点点缓解,失衡的心理也渐渐恢复正常。在倾诉的过程中,我还得到了闺蜜很多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增强了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感谢生命中有这么好的闺蜜。

二、学会快乐———发现生活的乐趣

有一天,儿子说他喜欢吃妈妈制作的糍粑,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突然觉得很高兴,因为有人赏识我的劳动成果。后来顺应儿子的喜好,三月三,我学会了用草药染出鲜艳的五色糯米饭;端午节,我学会了包香喷喷的三角粽;春节,我学会了包各种馅料的枕头粽;平日里还会包些可口的饺子,香气四溢的南瓜馒头和包子。每一次,儿子总会屁颠屁颠地来帮忙,爱人也会在旁边打下手。看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我自己制作的美食,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前所未有的快乐笼罩着我。此外我发现自己动手多做家务活还可以锻炼身体、减肥,脏乱的厨房让我们烦躁,整洁的家居环境让我感到无比舒心。

在工作和生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心情愉快会使自己对生活更加乐观。一切烦恼会抛之脑后,度过每一段愉快美好的日子能让自己增强自信,良好的情绪自然而然产生。有了愉快的心情,我们就能愉快地投入工作,就能发挥出最有效的工作能力。

三、学会平静———亲近大自然

我们每天都受高速、繁杂、紧张的工作环境影响,古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份远离喧嚣、超脱悠闲的感觉似乎只有到空中楼阁去寻找。但是宁静的大自然却能为我洗去城市的浮华,还我内心一片平静。

每当我烦恼的时候,山脚下的菜地便会出现我的身影,吸着天然氧吧里的新鲜空气,挥动手中的工具除草、挖地、浇水、培土,不到10分钟我便大汗淋漓,心里的毒素随着汗水排出体外,废气也被呼出。然后,我就不再专注烦恼,心中的郁闷成功转移,烦恼的心得到缓解。

每当想发火的时候,我都会抽空到天然泳池———小河里游泳,河水轻轻地、柔柔地抚过我的后背以及全身,每个毛孔、每个细胞都会得到放松,心中的狂躁也随体温慢慢下降。细细地看着河水无拘束地向东流淌而去,人和水是相通的,做人如水,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这种平静安宁的心境,是我们修养心性的必修课程。

内心平静了,我们就能够自我约束,平静的心会让我们更理智地处理问题,一个人心态越是平静安宁,越容易取得成功,他形成的影响就越大。即使是一位普通的教师,如果能够加强自控能力,保持更为平和的心态,泰然地处理教学工作中的事情,就会发现自己的教学水平一天比一天高。因为人们总是乐意与心平气和、安之若素的人打交道。

四、学会改善人际关系

教师和各行各业的人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紧张不友好的人际关系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教师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

与同事相处的时候,尽量不要因为我的存在,而让同事有危险的存在感,如:主动放弃被评优权;和同事交谈中,以倾听为主,让他们发表高见;在个性要强的同事面前示弱等。在个人得失方面要学会放弃某些东西,放弃争强好胜,放弃互相攀比,因为有排队就会有顺数第一和倒数第一,每个人的精力有限,那么,就可能在某些方面以自身的劣势与他人的优势相比,从而会失败,同时还会让自己过度紧张,心理压力过大,影响身心健康。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高自己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尤其是言语方面,曾有一位姓罗的学生对我说:“你是母猪。”我回了一句;“只有小猪才会坐在教室里听母猪上课。”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又如一位姓苏的学生,半个学期来从未在英语课上拿出过英语课本,只是偷偷地在课桌的抽屉里玩弄手机,那天我就说了他一句:“在你的生命中只有手机,还有你的父母吗?”当时他破天荒地拿出英语课本来看。多次这类的交锋,我都是平等、友好、和善地对待学生,不把自己的标准强加于学生,从而获得了自己所需的人际互助,与学生携手愉快地投入教学中。

五、学会模糊教育

小小的眼睛装得下大大的世界,却装不下一粒沙。教学工作中,我的眼睛总是看到学生的小毛病,爱较真的我总是和学生的毛病杠上,认为那是对学生负责。其实不然,个别学生时不时和我发生冲突,关系非常紧张,情绪也会随之低落,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模糊教育也未尝不好,外研版英语教师用书中这样写道:犯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正是在犯错误中不断进步的。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委婉、间接的方式,如先表扬,再指出错误,或者说出正确答案,让学生重复,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错误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偷偷地玩手机,美其名曰:看看时间而已。不管理由多么牵强,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很聪明,我先进行非语言暗示,如:敲一敲讲台的桌子;咳嗽一声,再瞪一瞪眼等,以减少影响范围。倘若学生还继续玩手机,我就委婉提示:课堂上玩手机会影响你学习,学生也就不好意思再继续玩手机了。这只是个别案例,当然也有一些学生仍然我行我素,我们得随机应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如毛泽东思想里的坚持长期斗争。天天叫我行我素的学生到办公室帮忙整理试卷和资料,就是什么也没说,几天之后他们自己着急了就跟我说:“老师我们错了,以后不拿手机来玩了。”这就是长期与学生斗智斗勇的成果。总而言之,教学中我尽量避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宽容学生,不求心有万顷之陂,但求心里能装一碗水,这样绷着的那根神经才能得到放松,也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英语教师常常遭受冷嘲热讽,惨遭言语霸凌,时间长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出现问题。而在我国的多数地区根本就没有心理医生,即便有心理医生也很少,教师根本没有就医条件,更多时候是自己在舔舐伤口。以上的几点做法或多或少能帮助教师重新找回阳光的心态。

老子有这么一句名言“自胜者强”,顾名思义,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强者。打开健康心理、阳光心态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拯救和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善待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在世俗的眼光中,教师顶着这么多的光环似乎成了圣人,人民教师为人民,教师好像就不能有缺点,不能有一丁点瑕疵。每逢教师节社会舆论就会对教师进行一片声讨,各路网民在网上对教师口诛笔伐。教师小心翼翼地、战战兢兢地工作,时间长了就催生了很多心理疾病,好似一颗炸弹埋在他们心中随时会爆炸。不健康的心理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祖国的花朵——学生接受到的教育质量也会下降。当务之急,教师要学会自己调节心理,以良好的心理品质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灵,因为教师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连接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

参考文献

[1]陈琳.英语(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刘晓明,王丽荣.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乡村教师心理调适 篇8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能独自生活的人,他不是野兽,就是上帝。这说明,作为人,交往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健康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个性发展,提升幸福感。在学校情境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它在学校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健康协调的师生关系能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教师应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做重要的任务来完成。

小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师生关系也有不同的表现。在低年级,师生关系稳定,并明显向教师一方倾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对于老师的要求他们会无条件服从,他们会把教师的是非标准作为自己的是非标准。到了小学高年级,同伴关系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平稳的状态,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学生服从教师的程度有所下降。对于自己喜欢的教师,会积极接近;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教师,会主动疏远。可见,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师生关系中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一、小学师生关系的类型

根据师生间心理上的距离,可以将师生关系分为三类:

第一,友好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学生愿意亲近教师,能把自己的心里话、内心的欢乐和痛苦主动地告诉教师。处于这种关系中的学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接受教育,遵从教师的教诲;教师也能在工作中获得积极的体验,产生满足感。

第二,对立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疏远教师,与教师缺乏交流,有的甚至故意与教师作对。师生相互厌恶和反感,彼此之间存在较大的沟通障碍和情感对立,造成双方戒备、紧张、对立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第三,一般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介于友好型和对立型之间,表现为学生平时除了有学习上的问题请教老师外,一般不主动接近教师,在校外看见教师总是尽量避开,不主动向老师问好等。

二、小学师生关系的特点

第一,教师主导性。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教育者,在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关系的状况。

第二,角色规范性。师生关系是由教育教学制度所规定的角色关系,双方都不能自由选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相应的角色规范。基本的规范是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而学生必须尊敬老师。师生关系正是建立在这种角色规范的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它不如同伴交往那么自由和随意。

第三,需要互补性。这主要是从需要上来说,师生关系具有需要互补性。面对学生,教师有“教的需要”,他们会因为没有教的机会而烦恼和遗憾,更会因为教不好而懊悔。面对教师,学生有“学的需要”,满足求知发展的需要是大多数学生跨入校门的动因之一。因此,他们往往因学得不多和学得不好而惶惑、焦虑。正是这种互补性需要,推动着教师和学生关系的发展,使之不断紧密。

第四,面向集体性。师生关系是一种与学校和班级联系在一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以集体为纽带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建立师生关系时要有集体观念,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不能和某几个同学过分亲密而疏远了其他同学。

三、小学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策略

1.形成正确的角色认知

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规范的角色关系,因此,师生双方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决定着良好师生关系能否建立。角色认知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师生双方“教师观”和“学生观”的差异,这种差异如果太大,就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例如,在“教师观”上,如果教师认为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对学生严格,而学生认为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对学生宽容,那师生间就会产生矛盾。在“学生观”上,有的教师认为好学生就是听话且成绩好,而有的学生却认为听话的学生未必是好学生,这种“学生观”的差异也可能导致师生关系不协调。所以,教师和学生只有在“教师观”和“学生观”上取得一致,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作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里,我们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来谈。韩进之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优秀教师应具有以下优良的个性品质:热忱关怀,真诚坦率,胸怀宽阔,作风民主,客观公正,自信自强,耐心细致,坚韧果断,热爱教育事业。韩向前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679名中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量,其结果为:1.与普通成人相比,优秀教师比较外倾,情绪比较稳定,倔强性较低。2.与普通教师相比,优秀教师在以上三个人格维度上所表现出的特点更为明显。外向的特点表明教师热情、富有活力,情绪稳定的特点表明教师能够运用理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较少倔强性的特点表明教师性格随和,平易近人,关心和体谅他人。

3.增进师生的人际吸引

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喜欢、相互悦纳的现象。很多因素影响到人际吸引,包括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才能、仪表、相互性、个性等。师生双方都要运用这些因素来增强自己的吸引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主动多找机会接触学生,增加交往频率,创造条件让师生在时空上更为接近,因为接近导致熟悉,而熟悉往往导致喜欢。第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各方面的信息,寻找彼此的相似因素,谈论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对学生的观点、看法给予支持。第三,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弱点,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满足他们的需要,弥补他们的缺陷。第四,在交往中尽可能地展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幽默感,让学生感到你是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人。第五,注意仪表,学会微笑,表情丰富,掌握日常交往的礼仪,举止得体。最后,人际吸引具有相互性,喜欢引发喜欢,讨厌导致讨厌,热情点燃热情,因此,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喜爱传达给学生。

4.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

教师的领导方式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一般我们把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三类: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权威型领导方式主要以命令、威胁、惩罚对待学生,教师完全控制学生的行为。学生在多数情况下会表现出顺从,但反应被动,教师在场,学习积极性高,课堂秩序好;教师一旦离开课堂,学习效率就明显下降。同时,在这种领导方式下,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焦虑程度高,师生关系紧张,可能产生对抗行为。放任型领导方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管理职责,采取一种不介入的被动姿态,不提供任何计划和建议,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各行其是,随意散漫、情绪不稳、纪律性差,师生关系疏远。民主型领导方式表现为对学生的热爱、尊重和理解。师生共同设立学习目标,拟定学习计划。学生按计划行动,互助合作,独立性强,不管教师在场与否,都能保持秩序良好。同时,师生双方都思维活跃、心情舒畅、充满信心,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无疑,教师应该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

5.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

罗森塔尔和雅科布森提出的教师“期待效应”表明,教师积极的期待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教师如果对学生抱有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从而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并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形成低期望,那么,学生在这种低期望的影响下,就可能自暴自弃,不仅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而且会疏远教师甚至对抗教师,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建立积极的教师期待。这并不是说,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建立同样高的期待,而是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对每个学生建立适当的期待。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31)

上一篇:工厂年会邀请函下一篇:语文知识抢答赛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