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表演串词

2024-06-25

国学经典诵读表演串词(共9篇)

国学经典诵读表演串词 篇1

开场白:

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男:这是来自远古的琅琅书声。

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男:这是炎黄子孙懵懂求知的咿呀学语。女:“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男:这是回荡在中华大地上空诵读经典的童音。

女: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 男:“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告诉世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女: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 齐:一万年太久,只争早夕!学生齐:一万年太久,只争早夕!《沁园春 雪》----------教师诵读

男:它犹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女: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我们读着《三字经》长大 女:我们学着《弟子规》做人

男:它有“民为贵,君为轻”的光辉思想 女:它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至理名言 《弟子规》《咏鹅》------------------学生诵读

女:曾几何时,多少炎黄子孙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男:沧海桑田,如今中华民族挺起了胸膛,女:我们相信,一代中国少年,必将成为新世纪的栋梁 男:我们相信,一代中国少年,定能开创新时代的辉煌 《少年中国说》----------学生齐诵

结束语:

国学经典诵读表演串词 篇2

一、发挥优势特色

特色教育需要赖以生存的“沃土”。我们综合分析学校的发展历史、资源优势和多年开展的“经典诵读”实践经验, 精心论证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华传统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灵魂, 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而“经典教育”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柱, 是深化课改的重要课题, 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最简捷的方式, 作为人生起点阶段的小学生, 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 滋养心灵。

2.我校施教对象需要“经典教育”。我校是一所企业校, 地区人口多来自农村、农转非、进城务工人员, 家庭教育普遍滞后, 但他们却更急需接受智、知、力、行及道德方面的教育。

3.“经典诵读”实验优势。2002年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与儿童潜能开发》的市级课题实验, 获得“十五”期间优秀成果一等奖, 故将此课题滚动到“十一五”省课题研究, 于2009年结题。

二、整体运作树特色

学校特色建设必须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 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生长”进校园管理、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整体运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组成特色教育领导小组, 提升管理品位, 把特色创建融入学校10年发展规划, 对特色创建的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予以具体规划。

二是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1) 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的活动, 组织孔子教育思想研讨会, 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 (2) 研究特色教育业务, 构筑“书蕴读书工程”。我校二十多名教师参与省市课题研究, 十多教师参与编写校本教材, 有力地支持了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三是总体规划特色教育体系。让特色教育“生长”进学校教育, 我们从文化环境、教育渠道、特色活动、育人效果实行整体规划, 研究出了“文化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

三、文化特色显特色

建设与特色教育相适应校园文化,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校园精神文化以激励、励志为主调。每天晨读时间各班诵读《少年中国说》, 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诵《弟子规》培养学生儒雅气度和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自编自演《游子吟》《满江红》等作品让学生在愉悦中陶冶情操。亭廊文化、班级文化突出经典内容, 这些都促进了学生读经典、爱经典、用经典。

四、课程支撑固特色

特色课程是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主渠道。多年的实践和努力, 基本上实现了“特色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两者有机整合。

1.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教材是特色教育的依据, 是教育内容的稳定保障, 我们从《儿童经典诵读—历代诗歌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挑选出经典内容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编排教材, 经一年的实施后修改定稿。

2.刚性管理特色课程。我们将经典诵读课程与语文、数学学科一样提出管理要求, 纳入检查、考核、总结及资料归档建设范围。

五、知行活动强特色

我们坚持以“经典诵读”知行活动为载体, 遵循“直面经典、形式多样、不求甚解、水到渠成”的原则, 在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活动中使师生的举止儒雅、端正, 真正实现以知养行, 以行孕知, 知行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表演串词 篇3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国学经典诵读表演串词 篇4

今日事今日毕,莫等明日再努力,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抓住今天的宝贵时间,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在这里,首先请来自磨坝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打开古典文化

4.三河中心小学《明日歌》串词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古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三河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以《明日歌》告诫所有的莘莘学子珍爱时间,努力上进。掌声欢迎悠悠长卷,为大家诵读经典诗文:他们。《明日歌》。

2.透防九年制学校《少年中国梦》串词

小小少年是中国的新生命,是中国的新时代,插上一双腾飞的翅

5.橘柑九年制学校《月之颂》串词

晚上,太阳公公“回家”了,天空变成了浅蓝色,不一会儿,天空的颜色变深了,就像一个无边无际的碧玉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膀,让生命的火种爆发耀眼的光芒。赏由橘柑九年制学校带来的朗诵请欣赏由透防九年制学校为大家带来的《少年中国说》。

《月之颂》。

3.汉王中心小学《沁园春•雪》串词

接下来请欣赏由汉王中心小学带来的《沁园春•雪》。

6.龙凤中心小学《国学在我心中》串词

千古传颂的优美诗句情景交融,意境优美,不仅寄托着浓浓的亲情、淡淡的友情,更寄托着悠悠的思乡情、拳拳的爱国情。让我们一同跟随龙凤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去鉴赏那至诚至爱的佳作,回味那感人至深的诗篇。

7.外纳中心小学《弟子规》串词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的一部

8.东江初级中学《诗词串烧》串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像那美丽的星空浩瀚无垠。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奠定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孕育了中华民族谦逊质朴的性格,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下面请欣赏由东江初中带来的《诗词串烧》,让我们一起感受文化长河的缓缓流淌。

9.玉皇中心小学《明日歌》串词

古人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瑰宝。今天,我们将以由衷的热爱,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满腔的热情,诵读它,感受它,让它优美的音律缭绕在校园,把它深刻的道理铭记在心底。请欣赏由外纳中心小学带来的《弟子规》。

我们不应该在昨天寻觅什么,也不应该向明天祈求什么,最重要的是怎样对待今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学习,用今天的努力去弥补昨天的空隙,去实现明天的崇高理想。有请玉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吟诵《明日歌》。

10.武都二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串词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

11.郭河中心小学《四季赞歌》串词

男:漫步春天,大自然让我看到早春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o)马蹄”;

女:走入夏天,大自然让我欣赏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瑰丽;

男:秋天,我又看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辛苦劳作; 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花开”,大自然又让我看到冬天飘飞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的细雪如精灵般降落,亲吻大地。请欣赏由武都二中的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男:春花秋日,夏雨冬雪,感恩在四季之中。有请郭河中心小学带来这首《四季赞歌》。

12.外纳初中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串词

天上一轮明月,阅尽多少世间沧桑;人间万般愁肠,又尝透多少悲欢离合!苏轼的《水调歌头》正是借明月承载着世间这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于是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时,我们吟咏着它;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时,我们也吟咏着它。下面,请欣赏由外纳初级中学带来的诗词朗诵《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3.东江初级中学《满江红》串词

高楼独上,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将军一曲《满江红》,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展读这篇气吞山河的盖世雄文,一股碧血丹心的豪气迎面而来。读《满江红》,思岳将军,传承这珍贵的精神遗产,我们责无旁贷,请大家欣赏由东江初中带来的《满江红》。

14.东江中心小学《少年中国梦》串词

这是我的梦,这也是我的梦,这是你我的梦,这是我们的七彩梦----中国梦!少年中国梦,雄奇瑰丽,亘古不变。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国梦添彩,让中国梦飞翔!请欣赏由东江中心小学带来的《少年中国梦》。

15.三河初中《中华少年》串词

五千年沧海桑田,多少历史华章沉淀着岁月的芬芳。面对经卷中微微泛黄的古老中国,一代又一代中华少年,循(xun)着雨天的砚台,风中的香炉,卖花声里的长巷,河边柳梢的冷月,踏上寻梦之旅—下面请欣赏诗朗诵《中华少年》。掌声有请三河初中的同学们。

16.汉王初中《少年中国说》串词

一代代中国少年的努力,迎来了少年中国的春天„„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下面请欣赏由汉王中学为大家带来的诗词朗诵《少年中国说》。

17.东江初中老师《相信自己》

所有参赛的学校诗文诵读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在评委们忙碌统分的这点时间里,我们东江初中的老师将登台献艺,陪大家走过这焦急等待的时光。首先有请政教三大男高音为大家演唱《相信自己》。18.东江初中老师《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在东江初中有这样一个人,他虽不是音乐老师,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激情却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接下来请欣赏由王春强老师带来的歌曲《在哪桃花盛开的地方》。

19.东江初中老师《月满西楼》

其实在古代很多诗文是用来演唱的,只是这些音律存世较少,幸好,当代的一些音乐家对这些诗文重新谱曲,让这些经典之作得以发扬光大。最后,有请张兵老师为大家演唱《月满西楼》。结束词

男:让经典滋润我们的人生,让书香伴随我们一路远行!

女:让我们共同祝愿中华经典能在校园里永久绽放!

男:在这里我首先祝贺取得名次,能够参加全区决赛的学校,祝愿你们再接再厉,芝麻开花节节高!女:也感谢其他兄弟学校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出!男:感谢所有领导的出席,也感谢所有为此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们。

弟子规诵读表演串词 篇5

李: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张;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李;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张;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套脍炙人口的儿童启蒙读物

李;弟子规汇集了古代圣贤的智慧,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张:弟子规

李:圣人训 ……)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让经典滋润童年,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张;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多人 李;请欣赏女生诵读第一篇章,入则孝 全体女生;父母呼,,,张;古人讲过;爱的感觉是温暖,爱的语言是正值,爱的心地是无私,爱的行为是成全 李;让我们走进第二篇章出则弟

张;让我们来聆听弟子规中的圣训第二章,出则悌(背兄道友。。。。)

张;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张;让我们走进第三篇章 谨 张;真是宁可失财不可失信

李;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张;请欣赏第四篇章 信

张;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液中流淌 李;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张;谨记圣训,传承美德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的规定为依据。认真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实践,构建师生美好的精神家园,凸现学校办学特色,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二、活动目标: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共创和谐社会。

3.提高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4.发掘发展潜能。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经典诵读致力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使诵读者获得终身发展的最

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核心的生命潜能,获得坚强的意志力、可贵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5.推进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奠定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语文特长,丰富“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扶特长”的办学思想;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形成乐学乐读的良好氛围,加强“勤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校风建设;发扬优良传统,利用师资优势,形成“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

三、活动安排:

1.确定内容:语文老师借助教材,接合班上实际情况确定一段时期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指导学生读熟。并安排好领读学生。

2.诵读时间:

(1)请语文老师抽出几节课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次课前几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

(3)学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国学经典诵读表演串词 篇7

关键词:中职生,激趣,国文诵读习惯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国文经典灿若星河, 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 凝聚了前辈先贤们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 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今中外, 凡读书之法, 有阅读、朗读和诵读, 其中以诵读为本, 诵读经典可以说是古代中国的主要教育形式。

中职阶段的学生, 正处于一个人成长中特别关键的时期。近年来, 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中职生人数连年增长, 生源广杂,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不少学生在学习、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陷。在中职阶段开展经典国文诵读, 对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 怎样才能使中职生养成诵读经典国文的习惯呢?我认为需要从学生内在主观因素和学校、教师外在客观因素两方面下足工夫, 实实在在走好每一步。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养成国文诵读习惯的基础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进而“乐之”的过程, 其实就是兴趣激发的过程。抓诵读, 绝不能靠戒尺, 而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和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诵读呢?

1. 明确诵读意义, 目的激趣

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表明:让学生明确所做的每件事情的具体目的和具体意义, 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在讲述诵读经典这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时,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时看中的不只是学生拥有的证书, 他们更看重其个人的基本素质。曾有一位企业老总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中职生, 品德好、技能好是‘合格品’;品德好, 技能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 技能也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 技能好是‘毒品’。”在如今, 个人综合素养已成为企业用人的第一标准。提高个人综合素养, 诵读经典国文是一个有效途径, 因为中国的古典文学博大精深, 其中饱含浓郁的爱国之情与人文关怀之情, 诵读这些经典作品, 对于提高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懂得了这一道理, 就会产生思想动力, 诵读经典的兴趣也就弥坚了。

2. 运用教学艺术, 活力激趣

诵读经典国文, 重在读中感悟, 但由于中职生普遍文言文功底差, 他们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先理解经典, 再进行诵读, 这一切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常听人们说, 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对执教者来说, 课之所以上得好, 其“秘诀”就在于成功地运用了“教学艺术”。恰到好处运用课堂教学艺术, 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 能把平淡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身在课堂的每个人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从而专心学习、积极思维, 让课堂充满活力。

一次在讲老子的《道德经》时, 由于时值春天下午的第一节课, 一些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当时正在讲“企者不立”的文意, 看到这种情形, 我当即暂停讲课, 让全班学生都站起来, 说道:“今天我发现不少同学没有精神, 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 提提精神。大家将两只脚轻轻半踮, 我们比比看, 看哪些同学能站稳。”学生们一下子来精神了, 这时, 全班同学都站得稳稳的;接着, 我让他们将脚再踮高一些, 笑问道:“还能站稳吗?”这时, 有一些同学开始摇摇晃晃;最后, 我让他们用尽全力将自己的脚踮到最高, 大声问道:“还能站稳吗?”看着同学们一个个东倒西歪的样子, 我让他们先坐下, 然后说道:“刚才我们活动的内容其实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企者’即踮脚站立的人, 人踮起脚来站立, 能站多久呢?所以老子说, ‘企者不立’。”原本有些沉闷的课堂顿时变得轻松、活跃起来, 在这种气氛感染下, 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学习经典、诵读经典的热情明显高涨。

3. 及时鼓励表扬, 成就激趣

鼓励和表扬是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做出的肯定评价, 在学生诵读国文时, 适时适当地运用表扬和鼓励, 可以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 促使每一个学生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是帮助学生养成经典诵读习惯的“催化剂”。如当学生诵读经典后, 即使存在个别失误, 教师也可用诸如“虽然……但是……希望……”之类的语言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诵读得好, 老师不妨采用夸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气, 如“太好了”“太棒了”等给予激励。表扬的语言应该是真诚、热情、新鲜, 并且富有魅力的, 针对学生在诵读中存在的优点、长处, 不时地通过“表扬”给予“催化”一下, 可以使学生心中充满愉悦的成就感, 从而更加积极地进行诵读。

4. 创设乐学情境, 故事激趣

学生诵读的经典国文主要是文质兼美的古代文言文, 尽管其蕴含丰富的精神食粮, 但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 要充分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对于语文基础本来就比较差的中职生, 要理解文意更是难上加难, 甚至有一些学生刚拿到教材, 就以太难懂为名, 产生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 设置生动的情境, 吸引学生,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诵读之前, 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寓言或生活中的案例, 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开始讲老子《道德经》“知羞耻”这一单元时, 我引入《吴下阿蒙》的故事, 让学生从吕蒙“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的故事中, 懂得知不足而后知奋发, 才能让自己脱胎换骨, 并同时赢得他人的敬重;我在讲解《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图自新”的故事时, 让学生从古人的故事里树立发愤图强、战胜挫折的信心等,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学校、教师等外在客观因素是培养中职生诵读习惯的关键

1. 校园环境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诵读习惯

环境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在这一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环境能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能在不知不觉中, 给人以熏陶、引导, 给人以约束。对学生来说, 学校是其身处的最主要环境, 对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教师可借助学校这一外部环境, 发挥其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帮助学生养成诵读经典的良好习惯。

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橱窗、展板等阵地, 围绕“经典国文诵读”这一主题, 对学生进行宣传、引领;完善学校图书馆设施及藏书, 让学生能在那遨游书海, 与名家对话, 和经典相约;建设科技文化长廊, 在过道、标牌以及教室的墙壁上, 设置名人名言、古典诗词;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国文诵读活动, 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经典诵读活动中……通过这些动态、物态环境的创设, 营造浓郁的经典诵读氛围, 让学生在弥漫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从而实现将诵读经典变为一种自觉行为、习惯的目的。

2. 教师榜样示范, 通过引导表率培养诵读习惯

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 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教师的引导不仅影响着学生习惯的内容和性质, 而且通过榜样示范的作用, 影响着学生习惯的形成过程。要让学生养成诵读经典国文的习惯, 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 做好经典诵读示范。

做好经典诵读表率, 首先, 要求教师热爱诵读、坚持诵读;其次, 教师可以用富有感情的语言, 声情并茂的诵读, 来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的经典诵读示范中感悟语言、想象意境、领会涵义、学会诵读;最后, 只要时间允许, 可以在班级开展诵读活动, 教师也积极参与进去, 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诵读感悟、诵读收获, 培养他们对诵读经典的热情。

3. 制定诵读规范, 及时评价促使诵读习惯养成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和班级是培养学生诵读习惯的主要场所, 但学生的自觉性是有限的, 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 必须制定相应的诵读规范。比如, 语文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安排一段固定时间 (5分钟左右) , 让学生在课堂上诵读经典国文;班主任可以每天安排一段固定时间, 大致10~15分钟甚至更多课时 (根据班级情况调整) , 让学生在教室内诵读经典国文;学校可每周安排一段固定时间, 比如升旗或其他集会时间, 让全校学生诵读经典国文。诵读时, 可视诵读情况作相应规范, 如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读出节奏、有板有眼, 读出意境, 有滋有味。长此以往, 就可以使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

需注意在执行规范时, 要及时进行评价。评价本身是一种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评价得当, 对习惯的形成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评价是一种反馈, 反馈一定要及时。学生诵读有进步, 要及时给予鼓励;发现有不良的情况, 要及时给予提醒。

4. 贵在长期坚持, 教师常抓不懈促使诵读习惯养成

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 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因此, 其养成教育必须循序渐进, 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 也不能快刀斩乱麻, 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自我磨炼, 加强修养而形成的。一位外国教育家曾指出:“习惯仿佛一根缆绳, 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 要不了多久, 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发现: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 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一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 必须持续一段时间。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 人都有惰性, 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 尤其是对学习习惯比较差的中职生。尽管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不同, 但坚持的时间越长, 习惯越稳定。因此, 培养中职生诵读经典的习惯, 不应仅仅停留在一段时间或几次活动上, 必须持之以恒, 贵在坚持, 通过教师长期检查、督促, 促使学生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

播种行为, 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可以收获命运。让我们带着学生们一起诵读经典, 帮助他们养成诵读经典国文的好习惯, 让他们在中华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与坚韧的民族精神中吸收养分, 形成健康、美好、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把学生们带上精神丰富的人生之路, 这是我们的义务与责任, 让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梁振桂.试论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培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5)

[2]曹明海.语文教育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2

诵读国学经典 促进养成教育 篇8

一、《弟子规》活动的开展

(一)“践行弟子规——小手拉大手”启动仪式

《弟子规》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学校决定推行《弟子规》的诵读、践行和力行活动,培养学生品德的修养,打好基础,逐步形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习惯。

开学初,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具体的诵读计划,结合当下现实生活情况对《弟子规》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合理注解,同时配合晨读、午休、班、队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了《弟子规》的讲解,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班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了督察。

在2010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校“践行弟子规? 小手拉大手”活动启动仪式在校园操场上举行了,来自北仓镇政府、多个行政村领导、企业家及50名家长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我校张校长就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诵读、践行《弟子规》的重要价值做了具体的的阐述,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出倡议,学校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也进行了发言,同时还邀请了六年级两位家长就自己孩子学习践行《弟子规》做了典型发言。会上,师生用朗诵、歌舞、快板等形式向领导和家长进行了汇报演出,最后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与会的领导、来宾、家长、师生郑重签字,将活动推到高潮,使此次活动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赞赏。

本次活动,既是王秦庄小学家长学校的一次培训活动,又是王秦庄小学“诵读国学经典? 做儒雅少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传统道德文化,搭建学生、家庭、校园共同学习教育的平台,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教育途径。

(二)力行《弟子规》 “感恩”在行动

诵读《弟子规》活动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充分利用晨会、班会、主题中队会,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牢记于脑、铭刻于心。根据不同年龄规定每周背诵经典篇目,根据自己的行为填写《弟子规》力行表,各班还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学校课堂、课间及家庭,规范学生传统礼仪要求,使学生在校园里“揖身圆、拜恭敬”处处以礼相见,尤其“一日爱心班长”特色体验活动,延伸到家庭,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

2011年元旦之际学校开张了“力行弟子规感恩在行动”开放日活动。开放日各班表演的形式精彩纷呈,孩子们通过背诵、表演、歌唱等形式,把弟子规牢记在心,并展示出来。很多孩子在背诵的同时,还能逐渐理解,并按照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做。活动结束后有的家长反映,在学习《弟子规》后写到:记得在暑假的一天,我到同学家去玩,看到他有一辆非常精致小巧的汽车模型,我就悄悄的带回了家。这学期学习了《弟子规》后,知道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决心一定要改正过来;又如:我们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在活动中了解了这样一个情况,一个孩子父亲告诉老师,有一次与孩子一起回家,进楼门口时孩子说:“爸爸请您先进。”爸爸很高兴,孩子上学后真的懂事了,孩子说:“弟子规教导我说‘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所以我应该让您先进。”听了这件事后真是让我们的老师倍感欣慰,看来弟子规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中,同时大大促进了我校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多彩活动 创设浓郁“儒雅”氛围

(一)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学校从环境入手美化校园,建立起了国学教育阵地,开辟了“百年校史”“世界在我脚下”“民族英雄”“经典荟萃”“经典图书城”等,努力创设了一种“校园处处是经典,学生处处可诵读”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经典诗文记住。同时,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各教室的布置既体现规范又彰显文化特点,开辟有“古诗角”“经典壁”,张贴优秀中华经典诗文的字画、条幅,建立“学生诗文诵读评比栏”“校园小导游”等板块。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等),不少班级还组织学生成立了“诗配画小组”和“经典表演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绘成题诗图并进行展示,对一些适合表演的经典古文则由师生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热情。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小学生对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是进行教育的良好途径,作为一项内涵丰富的文化工程,它不应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只有把它融入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才会更具有生机与活力。2011年春季我们先后开展了“儒雅杯”古诗课间操竞赛、“儒雅杯”首届校园文化节,就是把诵读活动与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相结合,把诵读活动作为校园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载体,同时又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来更好地推进“诵读活动”。我们先后开展了“诵读小能手”、“诵读状元班” 擂台赛、“校园小导游”“班级文化”“年级文化”等交流与展示、总结与评价活动。每年我们还利用“儒雅杯”校园艺术节开展诗文齐诵、诗文大联诵、诗文合唱、朗诵或配音朗诵、古诗歌舞、情景表演、诗文图展等,既让全体学生在活动中接受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我们努力让抽象的德育变得有形,让有形的德育体现于活动,让外化的活动变得多彩,让多彩的活动深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行动,影响学生的一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诵读国学经典 篇9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素养》课题自2010年8月通过新站区课题组立项以来,在市、区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的研究,现已顺利完成了研究初的预定目标,特申请结题。现将该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国学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国学经典文化,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既极富哲理,发人深省,又语言精粹,极富情趣。经常诵读,既利于修身养性,又能使语言表达流畅练达,可以说国学经典文化真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学生大量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陶,对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所以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加强语言积累、积攒文化财富,由经典的智慧、先哲的风范陶铸学生的优美人格,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和语文双素养的良好途径,也是对当今教育的重要补充。诵读国学经典,在我国的教育界日趋如火如荼。同时,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的课题研究风起云涌。为顺应潮流,同时也为打造学校书香特色,我校在全校开展《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素养》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切实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的心智、转化学生的气质、滋养学生的人生;通过熏陶涵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拓宽学生的心胸与视野,以达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目的。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熟背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积累精美语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能恰当得体地引用所诵读的锦句华章,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以此奠定语文基础,增加经典储备,以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3、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寻求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策略,探求如何把学习国学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如何借助国学经典诵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3、探索经典诵读指导课的模式,探求经典诵读与学科整合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诵读情况,收集学生及家长对国学经典诵读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题实验应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2、文献资料法

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以及全国其它学校在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以及可借鉴的优秀经验。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行动研究法

对研究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小学生双文素养的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方案,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语文与弘扬国学经典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对比研究法: 根据实验对象个体情况进行实验前后纵向比较,并判断实验效果,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二)研究对象:我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实施周期为两年(2010、8、——2012、8、),为保证课题积极、稳妥的实施,具体的实施时段如下:

(1)准备阶段(2010、8、----2010、9、)

①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分工,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 ②组织课题组成员以及全校教师学习有关国学经典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全国其它学校在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2)实施阶段(2010、9、----2012、6、)①确定各学段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②探求如何以国学经典为载体,促进学生双文素养的有效策略。③探索国学经典诵读和学科整合的模式。

④开展系列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此推动国学经典活动的深入。⑤撰写阶段性计划、总结。

⑥借助该课题研究的开展,创建书香特色校园。(3)总结阶段(2012、6、----2012、8、)

课题组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总结所积累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做好结题工作。

六、课题实施的具体做法:

1、开展调查,了解诵读状况

确定课题后,为了解家长对学校开展国学诵读是否支持、对学校开展国学诵读的看法以及孩子在家阅读情况,同时也为了解学生对国学兴趣、国学知识掌握和目前经典诵读情况,我们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从家长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对学校开展国学诵读还是非常支持的,都认为国学经典诵读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的。从学生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对国学知识大都不太了解,目前经典诵读数量不多。根据这一调查情况,我们设计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实施中,我们又分别设计了两份不同内容的调查问卷,就国学诵读兴趣、诵读时间、诵读习惯、诵读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这两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国学诵读情况有很大的转变。

2、创设条件,造浓阅读氛围

课题实施伊始,我们就着力构建儒雅的校园文化,让师生生活中充满书香。我们最大限度地让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跟学生对话,使静态的校园处处成为国学经典诵读的育人佳境,如我们在校园围墙外绘制了代表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内容,学校走廊张贴着师生共同书写的“文以载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内容的书法作品,楼梯歇脚台处绘制图文并茂的国学经典小故事,此外我们还要求各班教室根据班级特点制作文化墙,建立了班级图书吧,让学生抬眼望人文,举目品经典。另外校园广播每天晨会播放国学经典诵读,下午午休后播放新学堂歌,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通过这些文化环境的打造,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确定了“我读书、我快乐”的口号,倡导学生做到晨间集体诵读、午间休闲诵读、睡前放松诵读,以此培养学生国学诵读习惯。

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国学诵读的基本条件。为此我们非常重视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的硬件建设,一是投入资金购买了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国学书籍,以增加经典读本的配备;二是建立电子阅览室,鼓励学生网上阅读,广采博闻,开阔视野;三是要求各班建立班级读书吧,开展“存二读百”活动,实现班级学生书籍资源共享。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班级图书吧的建设,为学生广泛而大量地国学诵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课题顺利实施提供了物质保障。

3、推荐读物,选择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是浓缩了中国古代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调查中,我们得知学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在选择国学读物上,存在很大盲目性。所以根据尽量选择音律谐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学生易于吟咏诵读的原则,我们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包括《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唐宋三百首》等启蒙学读物要求学生在校内诵读;另一方面,针对对国学有兴趣的学生,我们则有计划地引导他们学会如何选择有益的国学读物在家诵读,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 为了使每个孩子都乐于诵读,并且读有所获,我们把诵读内容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逐步渗透,不断提升。

一、二年级主要诵读《对子歌》、《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让学生在诵读中初步熟悉古文、了解古文、为今后诵读古文创设了氛围,打下了基础。中年级则拓展原有的《三字经》、《弟子规》内容,增加浅显易懂的《论语》中的名句,作为诵读的内容。高年级随着学生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水平,则重点诵读《论语》,分篇章导读。经过诵读实践和研究,2009年9月、2010年9月,经过学校课题实验小组的努力,我们编写了“传承经典·翰墨树人”系列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论语》、《书法人生》三本,这三本读物汇集了国学经典精华,更凝聚了我校教师的美好愿望。

4、授之以法,提高诵读效率

许多学生有了经典诵读兴趣,但如何诵读,学生却心中无底。为了更好地将经典诵读落到实处,使经典诵读成为有效的诵读。我们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办法,一是每班每周开设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这节课可以是经典诵读欣赏课、诗文韵律课、诵读游戏课、古诗词游园课等,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课,引导学生学会诵读;二是每年级每月举办一次诵读交流会,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赛读等方式,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好的诵读方法;三是课内带动课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国学经典内容,采取年级段不同,经典诵读方法的指导各有侧重的办法。比如低年级段则主要通过游戏等方法让学生了解韵律不同诵读方法不同,中年级段则主要通过“赏——诵——画”的方法来感悟诵读经典的方法并加以运用到自己的诵读经典中最后通过画把自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表现出来,高年级则采用“诵读——交流——评析”的方法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在交流中诵读经典。品析经典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5、注重整合,激发诵读兴趣

我们在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指导诵读经典,还注重国学经典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比如我们把国学经典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整合,音乐课上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美术课上,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国学经典所描绘的内容理解画一画,通过说、唱、画等形式,学生从经典中感悟到了国学经典语言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于是我们就以兴趣班的形式组织部分三至六年级学生有针对性地到网上去浏览、搜集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知识,以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厚他们的国学底蕴。

6、开展活动,体验诵读乐趣

为激发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把“诵读”和“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诵读经典更富吸引力。为努力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开展了学生们喜欢的读书活动。“方寸世界蕴书情”美丽书签设计大赛、“读书明理,成就人生”黑板报专刊展评、“童年不同样”校园故事创作大赛、“徜徉书海,沐浴花香”手抄报展评、“书香妙笔”诗词设计大赛、“腹有诗书气自华”辩论比赛、“快乐就从书中来”课本剧自编自导比赛、“书香画韵”诗画设计比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着学生的精神生活,让学生获得了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此外我们还举行了全校性的“我读书,我快乐”的大型读书系列活动。实验进行到第二阶段的后期,在以上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开展“大手牵小手,文明礼仪随我行”、高年级网上共读及开通读书博客这些富有创意的读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通过这些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国学诵读的乐趣,国学诵读兴趣、国学诵读热情空前高涨。

7、激励评价,获取诵读乐趣

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国学诵读层次,激发诵读兴趣,养成正确的诵读习惯,学校着眼于通过发挥激励评价功能,坚持“多奖励,不强求”、“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用“看谁读得准,背得熟,记得牢”为标准,分组竞赛,以给学生加“笑脸”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此外在学生达到某项要求的时候给以相应的等级称号, 各项表现突出的, 授予“书香好少年”称号。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8、亲子诵读,分享诵读快乐

在经典诵读中,不仅有学生、教师的积极参与,我们还真诚地邀请家长加入诵读行列,与孩子们一起在经典的海洋中遨游,共同领略经典的无穷魅力。我们提出“亲子诵读,最美丽的休闲”,使家长明确经典诵读的意义所在、达成目标,鼓励家长带孩子逛书店、送书给孩子、和孩子一起诵读,用“童真、童心”营造家庭诵读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我们通过“优秀诵读家庭”的评选来展示成果,以真正实现校家和谐的诵读环境。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两年的课题实验收获,让我们感到欣慰,因为国学诵读已经犹如一条河流在学生们的心田间激起美丽的涟漪,它让学生找到了经典诵读的乐趣。还因为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人文内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兴趣变浓了

通过实验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明显增强了。绝大多数学生有主动诵读的欲望和热情,每天课间休息时间、上下学路上,我们都能看到学生们总是饶有兴趣地互相背诵,有些有创意的学生还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国学经典编成拍手歌、谜语诗、接龙游戏等,使得经典诵读学习遍及校园。

2、学生诵读习惯已形成

实验前,学生绝大部分是被动地诵读,现在学生逐步养成了每天诵读的良好习惯。整个学期下来,许多学生诵读的面逐步扩大,诵读的量不断增加,诵读的质大幅度提高,诵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在诵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在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再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他们也开始关注人物命运,思索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的好坏优劣等,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阅读的目的性增强,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3、逐步形成了一套诵读体系

根据“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身受益”的宗旨,我校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多样化的、学生喜爱的诵读体系,即:唱——读——抄——画——赛。唱,即借用韵味相同的歌曲旋律,把古诗词带入其中,让学生伴着熟悉的旋律唱着新鲜的古诗词,在轻松娱乐的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读,每天课前2分钟,午会前5分钟,组织学生朗读或自由诵读。抄,让高年级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等。画,学生在背诵经典的基础上,把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所描绘的形象通过画展示出来。赛,即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

4、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两年来,我们感觉学生的改变真的非常明显:经典诵读的韵味越来越浓,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经典诵读的感受体验丰富多彩;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文字欣赏能力提高了,而且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开阔了,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各种场合学经典、用经典的意识增强了,在写作和交流时时不时地引用上几句经典中的句子,使得作文包括网上博文增添了不少文采。学校《启航》校刊上学生的作品让不少家长都感到惊讶。近年来,学生有不少作品发表于报纸杂志,其中2010年,我校有十多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小学生之友》杂志上,在参加各级作文征文比赛中,我校学生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每年都有十多名学生参加江西省新蕾杯作文比赛、祝福祖国六十华诞征文比赛中获省级奖,六名学生参加全市课外阅读知识竞赛中获市级奖,2010年在丰城市首届中小学生“美文共赏”朗诵比赛中,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5、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两年的经典诵读,我们欣喜地看到,“爱国情”、“亲情”、“友情”、“传统美德”犹如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每周一升旗时,我们能发现学生专注国旗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明亮了,二是学生的性情变得温和了、举止文雅了,学校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爱学习,守纪律,尊师长,敬同学的好学生。从前娇纵任性的“小公主”、“小皇帝”逐渐变得懂事了,连家长们也直夸“经典诵读”读得好。三是学生的行为改变了。我们发现如今许多好的行为正逐渐替代以前不良的习惯。如以前三翻五次要求学生不许带东西进校,可每天还是有学生吃零食后留下的垃圾,而今这种现象却日渐消失,教室里整洁清新;从前老师要求同学不可在走廊、楼梯口追逐打闹,可每天都看见部分同学在走廊上你追我打,而今,每当同学们迈进校门后,教室里便传来琅琅的书声;在琅琅的诵读声中,学生犹如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感受到先辈们先进的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对照自己找差距,辨别自己的行为哪些是对的,哪些还做不到的,今后应该怎样做。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越来越好。

6、教师教研能力提高了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教研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特别是我们的一些教师所上的国学研究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此外,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和课例研讨,我们的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正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教师在实践中认真撰写随笔,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与理论水平。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课题组教师所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有多篇发表在省级报刊上,其中课题组组长傅彬撰写的《例谈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博客优势,促进作文教学》分别发表在《江西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上,陈涛老师撰写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发表在《教师博览》杂志上。此外,课题组成员有30多人次获省、市级论文奖,陈涛、陈娇莉老师分别参加省、市级以上阅读指导课获一、二等奖。

7、校园文化特色已形成

随着国学经典诵读的开展,我校书香校园文化已成为学校的一大亮点。尽显文化气息的书香走廊,一句句催人奋进、琅琅上口的名人名言,名言配画、图文并茂的校园外墙文化,各具特色的班级名片,一段段蕴含哲理、意味深长的班训感言,匠心独运的读书板报与墙壁文化,一本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校刊、校本教材和教研之窗,一个个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立项、结项,一张张参加活动的获奖证书,一对对亲子诵读的感人画面,让走进实验小学的人,无不称叹:这真是一个充满书香灵气的校园。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看到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们倍感欣慰,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经典诵读时间上的矛盾、怎样才能将经典诵读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深层融合、如何解决中低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存在的识字困难还是待解决的问题,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开发更多国学诵读资源,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城商行全面现场检查要点下一篇:公司迎新春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