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2024-07-2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12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

在看图按群数出鸡、鸭的数量,列加法算式计算数量后,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算式的异同,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等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几个相同数连加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算式的理解。

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数学事实,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只有赋予抽象概念一实际含义,并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方法基础,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与共享精神。

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各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在应用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运用生活经验来解决乘法问题,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2

一、整体性, 促进学生积累经验

在本单元内容设置上, 旧版本的安排是先让学生认识角, 掌握角的特征, 然后再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 最后让学生认识直角。但是新的教材对于这一单元的设置除了让学生认识直角, 还让学生认识了锐角与钝角。这样, 在二年级就已经让学生把角的相关知识全部学完了, 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感受到不同的角。因为在执教旧版本的教材时, 在教学完直角之后就会有许多学生问, 三角板上除了一个直角外, 另外两个角叫什么角?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 总是说以后我们会学习到的。当学生在以后学习这些知识时, 我们又得重新回过头来复习这些知识, 学生不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关于角的知识系统。而新版本教材这样的安排,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策略一:理清单元脉络, 尊重学生水平

目前, 有许多教师在教学时, 往往把教学落脚点放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上面, 没有从整个单元、整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出发, 造成了许多学生的学习呈现脱节现象, 学生学习完后面知识之后, 前面学习什么内容都已经记不住了。所以, 在教学时, 我们要树立整体观念, 从单元整体出发, 理清本单元的编排脉络, 每一个知识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都要理清楚, 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设计合理的教学预案, 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好地发展。比如, 在教学这一节课时, 因为新版本教材出现了锐角与钝角, 所以在一开始让学生认识角的时候, 我们就要出示不同的角, 让学生在生活物体中找角, 也要找出含有钝角的角来。因为以前我们让学生找角, 学生找来的往往都是直角与锐角, 即使让学生画角, 学生也很少画钝角的。如果从整体出发, 让学生从开始就对钝角有个感性的认识, 学生找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时, 都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钝角来让学生感知, 学生在学习单元后面的钝角相关知识就会得心应手。

二、生活性, 立足学生真实生活

虽然以前的数学教材的编者也重视了所选取的材料尽量来源于学生生活, 让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知识, 但是所编入教材的生活素材不能兼顾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 有时所选的材料这一地方的学生非常熟悉, 而另外一个地区的学生就非常陌生。新版本的教材就注意了这一点, 所选的材料尽量是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熟知的。比如, 旧教材第38页的单元导学画面中, 只出现了教师拿的三角板去上课, 工人拿着剪刀在修剪花草, 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踢足球, 几个小朋友在做操, 从编排的角度上来看, 不太合理, 因为如果是在做操的时间, 不可能有学生在踢足球, 学生做操是在足球场上的。而新版本教材就注意了这一点, 单元引导图是以学生课间活动为背景的, 有的在踢足球, 有的在玩单双杠等等, 并且不同的活动是在不同的区域里。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更真实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可以一下子激活脑中的思维, 可以通过提示语“你能找到哪些角”来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再比如, 这一单元的例1, 旧版本教材安排的生活中物品是剪刀、饮料吸管、水龙头, 而新版本教材安排的是剪刀、钟面、三角板。这就是尊重不同地区学生的生活水平而作了调整的。因为剪刀、钟面、三角板无论是什么地方, 都是可以找到的, 但是相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 在他们生活中可能还不知道这些饮料, 也许从来就没有见过水龙头, 这样的安排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新版本教材所选取的三样是学生都能见到的, 所以就可以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带入到生活情境当中来。

策略二:创设生活情境, 营造乐学环境

新版本的数学教材内容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是学生经常见过或者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所以在教学时, 我们要创设生活情境, 营造学生乐学的环境。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 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来学习数学知识, 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中, 数学新课标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所以, 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并能够调动这些生活经验。比如, 这一单元的教学, 无论是让学生认角、画角、比较角都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 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内容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 可以迅速打开学生的思维与想象阀门。这样, 学生就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三、连续性, 引导学生有效思维

旧版本教材安排学生学习新知时总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 往往会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材走。而新版本的数学教材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有序, 所以在每一单元的新授内容中, 总会插入一定量的连续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比如, 教学例6, 这一例题是让学生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并通过两个小朋友的一问一答形式, 让学生知道如何来拼钝角。从分析问题与条件、如何拼、拼后如何检验等连续的揭示语,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 即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构思如何做, 最后做完了还要检查等好习惯。另外, 在问题设计上, 新版本教材也呈现了一定的连续性, 让学生的思维可以由浅入深, 逐步得以发展。比如, 这一单元一共安排了两次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首先是让学生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接着在学习完直角、锐角、钝角的知识后, 就让学生找一找周围物体表面上都有哪些角。这样的找角活动比第一次找角活动就更深入, 更细致化, 体现了数学教学连续性的特点。

策略三:设置问题链接, 促进自主思考

在教材中安排一定量的连续问题链接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征, 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加有序地思考, 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所以, 在教学时, 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 从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角度出发, 设置一系列的连续性问题链, 估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什么地方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然后就在这个节点处设置一个问题, 以激发、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让学生的自主思考可以持续下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师:老师完胜呢!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那是因为老师有一个秘密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3.出示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师:老师去商场购物,看到这些福娃很不错,老师想买一些。如果我买2盒,会有几个福娃?能用算式表示吗?

师:5?也就是表示2个5。(出示点子图)那么5?就等于10。

师:买3盒呢?会有几个福娃?4盒?5盒?10盒呢?算式怎样表示?

二、探究建模

1.观察后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和谁有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2.编制口诀

师:既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口诀,那什么是口诀呢?看来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对!口诀就是让我们便于记忆,能很快帮助我们算出乘法得数的口令。熟记口诀,我们就不用每次算乘法时还用加法或看点子图来计算了。有谁知道关于5的乘法口诀的吗?

师:真厉害!你刚才第一句说的什么?

你知道“一五得五”说的是这里的哪个算式吗?(板书:一五得五)

这里的“一”和“五”指的是?“得五”的意思是?

师:在编制口诀时,通常我们会把两个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口诀前面。那5?=10和2?=10,编制口诀的话,前两个字是?3?和5?呢?(师板书:二五、三五)

师:如果让你们来编制剩下的口诀,你觉得自己能编制出来吗?

哦!信心满满,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翻开课本52页,请补充完整例1。

3.记口诀

师:大家自读5的乘法口诀,你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了吗?

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口诀的特点基本都说到了,可以看出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但老师还得强调一点:当积是整十时,直呼出几十,积是十几或几十几的,要按数的读法读出来。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能先记住5的乘法口诀。同位互记口诀,展示评价。

4.师生对口诀

师:都背得挺熟练的,那接下来我们进行对口诀,现在我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来比赛,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来说积,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声音最响亮。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那口诀有什么用啊?

师:好,那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1.P53第5题。

2.P53第2题。

3.P52第2题。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背5的乘法口诀给爸爸妈妈听。

2.和家长对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 一五得五 5?=5

2?=10 二五一十 5?=10

3?=15 三五十五 5?=15

4?=20 四五二十 5?=20

5?=25 五五二十五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P47、48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知道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培养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一、导入 数青蛙儿歌

疑问:还能接着往下数吗?

二、新授 1、3只青蛙

学生尝试描述3只青蛙的故事。疑问:()_眼睛()条腿。请用圆代表青蛙的眼,分别画出三只青蛙的眼,请你列一个加法算式,2+2+2=6。展示作品 师:2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是3个2相加?

预设:2指的青蛙的两只眼,因为有三只青蛙所以有三个2.数一数几个2,圈一圈。疑问:()条腿

用小短竖代表青蛙的腿,分别画出三只青蛙的腿。请你列个加法算式。预设:4+4+4=12 作品展示

师:4指的什么,为什么是3个4相加? 预设:4指的是青蛙的四条腿,因为有三只青蛙所以有三个四。数一数几个4,并且圈一圈。齐读3只青蛙的故事。2、4只青蛙 学生尝试描述4只青蛙的故事。(奖励)疑问:疑问:()_眼睛()条腿。请你直接列出算式,预设:2+2+2+2=8 师:为什么是4个2相加? 预设:4+4+4+4=16 师:为什么是4个4相加?

齐读4只青蛙的故事。

3、引入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3只青蛙,几只眼,我们用3个2相加,4只青蛙几只眼用4个2相加,那100只青蛙,有多少只眼?(100个2相加)请你们列一个加法算式。学生遇到困难 有没有什么简便算法?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4、相同加数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加数相同。

5、乘法

像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比如:2+2+2=6,就可以写成2×3=6,2指的是相同加数,3呢?加法 中没有,3是怎么来的?

3个学生回答,3指的就是3个2,也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师总结:相同加数乘相同加数的个数可以了。

6、“×”

老师讲解乘号,它像你学过的那个运算符号?请你用小手比划一个加号,然后把它斜过来,就是我们今天学过的乘号。

所以乘法和加法有关系,但是又不完全相同。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联系,乘法中的2指的就是加法中的相同加数,乘法算式中的3 指的就是相同加数2的个数。除了可以写成相同加数2乘它的个数3,还可以写成相同加数个数3乘相同。

7、读法 谁听到刚才老师是怎么读这个算式的吗?

生:2×3读作:2乘3(老师给予奖励)板书2乘3等于6,全班齐读 即使练习,8道乘法算式

8、乘法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个部分有自己的名字,乘法中也有,乘号前面的数叫乘数,乘号后面的数也叫乘数,得数叫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9、即时练习今天学习了乘法,你能把黑板上三道题改成乘法吗?

前两道问问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最后问为什么只能写成4×4?

10、加法和乘法对比 加法和乘法比,你更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11、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了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还以用乘法计算,用相同加数乘相同加数的个数就可以了,并且还知道乘法表示比较简单。

三、练习

1、画一画,填一填。3个5。

让我们带着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列出加法算式,并且请学生改成乘法算式。

2、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

(乘法的用处可多了,在游乐园里也能用到,在游乐园里你能看到什么?你最喜欢什么项目?)

小飞机:3+3+3+3+3=15 3×5=15或5×3=15老师详细引导 小火车:6+6+6+6=24 6×4=24或4×6=24填空

过山车:2+2+2+2+2+2+2+2=14 2×7=14或7×2=1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气球:5+5+5=15 3×5=15或5×3=1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3、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4道)过度:小青蛙也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4、判断(四道)

过度:小青蛙学习了这节可,有几个疑问,你能帮他解决吗?

5、游戏:送小鸟回家

今天大家都表现的很好,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请拿到奖励小鸟的孩子举手,和周围的孩子商量下,你的小鸟应该送回哪个家?请把它们送回去。(有2只小鸟的家不在这里,我们再给它们建个家)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红处处有数学,数学的用处可真多啊,他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数学也很美,它也可以是五颜六色的。你喜欢这节美丽的数学课吗?

五、拓展

旋转木马:3+3+3+2=11,能改成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可以改成含有乘号的算式吗?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2+2+2=6 3个2相加 2×3=6 或 3×2=6 读作:2乘3等于6 乘数 乘数 积 4+4+4=12 3个4相加 4×3= 12 或 3×4=12 2+2+2+2=8 4个2相加 2×4= 8 或 4×2=8 4+4+4+4=16 4个4相加 4×4= 12 教学指导 关老师:

1、3藏在哪里?比较好。

2、判断题没有处理透,2个3相加,可以写成3+3,也可用2×3,而且应该注意2+3是2和3与乘法的区别。3×7不仅能表示3个7相加,还能表示7个3相加。

3、送小鸟回家可以带着孩子一道题一道题过一遍。林老师:

1、过度不清楚。周老师:

1、体验式教学,100只青蛙学生认识是一个抽象的,应该用10 只青蛙,可以让学生尝试列一个加法算式,然后发现太麻烦,找寻简便算法。

2、游乐园里的数学这道练习题应该放在刚讲完乘法后面,即时练

习。其他老师:

1、读法练习,可以减少成4道。

2、可以尝试把乘法改成加法。

3、几个相同加数讲的还不够。

4、在总结的时候应该老师总结下本节知识点。

5、拓展题应该放的更开,让学生自己处理,看看能不能改成一个 乘法算式,不应该限制()×(),无法开拓孩子思维。

6、课堂应变不够,展台出现问题,可以说今天我们的电脑出现点 问题,咱们把图移植在黑板上。

7、小鸟回家时亮点。

8、课堂时间不够,应该机智不处理拓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5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啊,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

学生:观察剪好的五角星。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哪里还有角?(2)、什么是角?„

二、看图发现角

师,不但我们想知道角是什么,有几位小朋友也想知道。现在,他们正一边做小制作,一边在研究角呢。大家想看一下吗? 生:想。(课件展示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下,这几位小朋友在做什么呢?

生:这个女同学在做红五星,穿黄衣服的同学在做小红旗,还有一个在做小房子。

生:那个小朋友还在做红三角呢。

师 :对,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这位小朋友,他一边做小制作,还一边在思考呢。你看他发现了什么? 生:他发现小旗子上有三个角。

师:你能到前面来,给我们指指小旗上的三个角吗?(一生上台指角)师:除了旗子上有角,图上还有哪些物体有角呢? 生:小房子上有角。

生:五角星上有角,三角形上有角。生:三角板上有角。

生:太阳上有角。火箭上有角„„

三、触摸感知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这幅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你能试着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呢? 生:角是尖尖的„„ 生:角都有个尖儿„„

师:(拿起桌上的三角板)这个三角板上有角吗?(生齐答:有)谁能上台来指一下角在哪里?

生:(走到台前指着三个角的顶点说)这是一个角,这也是个角,这里也是角。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生齐答:同意)好,那老师就把他指出的一个角画下来。

(师把三角板放到黑板上,用彩笔描下来顶点)同学们说这个尖尖的地方就是角,大家看,老师把它画下来了,这是个角吗?(学生都摇着头说:不是)那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三角尺摸一摸,感受一下,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角除了有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什么?(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后,教师指生发言)生:角的两边是平平的,滑滑的„„ 生: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好,那老师就接着把两边的直直的线描上。(老师再次把三角板放到黑板上,比着三角板把角的两条边画上)

师:现在这是个角了吗?(生齐答:是)现在,你能说一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生:角的两边是平平的,还有个尖„„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线,接住的地方是个尖。生:角有个尖尖的地方,向两边是两条直直的线。

四、抽象认知角

师:同学们太棒了,说的非常好!为了进一步研究角,老师选了三个物体来研究,现在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课件显示:小红旗、三角板、小房子)

师:哪位同学能指出这些物品上的角呢?(指生到台前指角,课件分别显示出锐角、直角、钝角各一个)

师:为了更好地观察角,我们把这些物品移走,(课件动画)。大家看,屏幕上的这三个图形都是什么?(学生齐答: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现了: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想知道吗?(想)角尖尖的地方实际上是一个点,它的名字在角上叫“顶点”(板书:顶点);两边直直的线,它的名字在角上叫“边”(板书:边),在数学上,我们还习惯上画一个圆弧表示这是一个角(师在角上画圆弧)。师:这个尖尖的地方叫什么? 生:顶点。

师:要说完整,什么的顶点? 生:这个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师:非常棒!角两边直直的线叫什么? 生: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课件出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生齐读)

五、巩固认识角

师:听说同学们在研究角,从数学王国里跑来了一群图形小朋友,都嚷着说自己是角。你能帮他们辨认一下,他们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课件显示:自主练习2中的五个图形)生、1、4、5是角

生、我也认为1、4、5是角。

师:大家都同意他俩的意见吗?(生齐答:同意)既然是角,谁能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呢?

生:(指着角)这是顶点。这是角的边,这也是角的边„„ 师:还有两个图形2和3,你为什么说,他们不是角呢? 生:2它两条线没有接起来(师:也就是说,它没有——)生:顶点 师:对了,2没有顶点,所以不是角。那3为什么也不是角? 生:它也没有顶点,因为它上面不是尖的。生:它的两条边也不是直的

师:理由很充分,它也不是角。要观察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是要看什么?

生:是不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对。下面,你能用老师给你准备的圆纸片折出一个角吗?折完了要和同桌说一说,你折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学生动手折角)师:(拿起一个学生折的半圆)大家看,这是角吗? 生:不是。

师:(指着半圆)这里不是也有边,有尖尖的地方吗? 生,它不是角,因为角的边是直直的,它的一边却是弯的。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那就请这位同学继续折出一个角来。

六、拓展寻找角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学习,我们认识了什么是角。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看我们的教室,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藏着角呢,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生:(走到台前,指着黑板角)这里一个角„„

师:好,这里一个角。请看老师,找到角以后,咱们可以这样描一下(师示范:指一下顶点,再分别描一下两条边,最后描一下圆弧)这就是一个角。看明白了吗?请你继续。生:(模仿着老师)这里是一个角。

生:(指着自己的课本,边描边说)这有一个角,这有一个角(师:一个有几个角?)共育四个角。生:课桌上也有角 生:„„

七、探究识直角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生活中确实有很多角,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是否也能找出它们的角?(课件展示:课本、红领巾、笔记本电脑、瓷砖、剪刀)(三个学生分别到台前描角„„)

师:每个物品上都有好几个角,老师从每个物品上各选了一个角,现在把这些角请出来好吗?请注意看——(课件动画显示角,隐藏掉物品)

师:仔细观察这五个角,有没有模样一样的呢?(有的学生举起了手,有的学生不知所措)

师:一下子看不出来不要紧,老师已经把这五个角印到了纸上,请你拿出来,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学具或其他物品,比一比,找一找,共同研究一下吧。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到台前,利用展台和全班学生交流)

生:我认为1、3、4三个角一样。(师:说说你的理由)我用课本量了量,都和课本的角一样。(边说,边演示)生:我也是认为1、3、4三个角相同。我是用三角尺比了比,这三个角都和三角尺的这个大角一样,而那两个不一样。(边说,边演示)师:大家研究的结果呢?

生:我们的结果也是1、3、4一模一样。

师:看来同学们研究的结果都一致。(师拿起三角板,指着直角)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三个角都与三角板上的这个角一样,而另两个角呢?这个小了,这个又大了。(师边说,边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每一个角)同学们,1、.3、4这三个角都与三角板上的这个角一模一样,像这样的角,就是直角。(师板书:直角)

师:现在老师也把直角画到黑板上。(师边画边强调)要从顶点处先画出一条横着的边,再把三角板上的边与这条边对齐,然后比着三角板画出直角的另一条边来。在数学上,我们都用一个拐角符号表示直角。(师给直角画上拐角符号)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比划一下。师:我们认识了直角,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面的三个角中有直角吗?(课件展示锐角、直角、钝角各一个)生:有,第二个是直角。师:怎样验证呢? 生:用三角板量一量就行。

师:好主意!(拿起三角板)用哪个角量?

生:(指着三角板上的直角)用这个角量。(师用三角板量每一个角,验证出第二个是直角)师:直角该标上什么符号呢? 生:(边说边比划)直角符号。(课件显示)

八、练习找直角

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直角,你能找出几个吗?(学生找出课桌、黑板、门窗、作业本上的直角„„)

师:接下来,我们做个小练习:请你找一找,下列图形中都有几个直角,并给直角标上直角符号。也就是课本自主练习第4题。(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指几名学生到台前,利用展台进行交流)

九、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我认识了直角„„

生:我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我还知道了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正确画角。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你们平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最喜欢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生找出学过的图形。(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足球框上面也有这样的图形(出示角)……小朋友们,刚

才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这种图形——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生活中处处有角,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课件出示扇子、吸管、水管让学生找出角)

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课件把三种图形的背景逐渐褪下去)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总结:角有两部分组成,一个顶点和两条边。(PPT同步演示)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1)师让学生摸摸数学书上的角:你们觉得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线是角的两条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这一个角。(2)师再指课件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抽两生)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课件展示:演示角存在的位置及表示的方法。(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PPT演示角的记录方法)

3、折角

(1)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3)展示最快的学生做的角。(让生拿上来)这是一个角吗?它的顶点和边都在哪儿?让折好的同学把你折的角指给同桌看看,顶点在哪,两条边在哪儿?

4、认识角的大小

(1)课件展示:出示红角和蓝角,猜一猜,哪个角大?(2)课件对话:

红角和蓝角争大小的对话过程,蓝角说他们是一样大的,是真的吗?(3)课件演示比的过程:蓝角慢慢向红角靠近。红角才相信他们真的是一样大,原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确实没有关系的。

(4)动画演示活动角的变化过程:顶点和绿边不动,红边围着顶点转,让学生感受角在不停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有关。

(5)师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6)PPT示本节课知识点儿歌,生加强记忆

5、画角

(1)生讨论怎样画角

(2)师引导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

(3)抽生说说。同时师再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了一个角。

(4)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智力闯关: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判断。生积极抢答。

2、找出图片中的角。生上台用小手比划角的位置。(先让学生说说那里有角,再课件演示。)

3、欣赏生活中的角观看生活中的图片,用智慧的双眼发现生活因为有了角更美好。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欣赏)

4、小组讨论:把三角形砍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7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及比较角的大小。

2、通过折角、画角等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从实物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形成继续探索数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角的画法。教学难点:

1、会用尺子画角。

2、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PPT展示】三角板

【提问】你们认识它吗? 【学生】回答:“三角板。” 【引导提问】为什么叫三角板? 【学生】因为它有三个角。【提问】谁来指一指角在哪里? 【学生】思考并指出角的位置。【板书课题】角 【提问】关于“角”,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思考并说一说对角的自我认识。

【设计意图】借此获取学生的对新知的理解能力和范围。根据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心中的角的样子,然后通过认识生活中得角,让学生感受角就存在于生活中。

【PPT展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图片 【提问】这两个图形有角吗? 【学生】思考并指出角的位置。

【揭题】你们对“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实际“角”的身上还有好多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角”的秘密。

【板书】补充完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求新知

(一)找一找

小教113班

2011210434 曹霞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1、出示剪刀、时钟等实物,要求学生在这些实物中找一找,角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种图形,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出示课本P38主题图,要求学生找出校园生活情境中的“角”并指一指。

(二)折一折

1、教师在全班面前演示折角方法;

2、要求学生运用教师分发的纸片进行折角;

3、教师巡视并检查折角情况,并选取一部分纸片进行展示。

(三)认一认

1、要求学生拿出刚刚自己折的角,用手指摸一摸,提问:你们发现“角”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这个尖尖的叫角的顶点;平平的叫角的边。

2、观察角有几条边、几个顶点?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以后我们见到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就可以认定这个图形是角。

【设计意图】在折角摸角的活动上,学生对角有了认识,通过折角摸角使学生在头脑里抽象出角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画一画

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角要怎么画?

2、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角的方法。

3、学生自主进行画角;选取一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来画角。

4、教师巡视并检查,最后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角的画法,又让学生观察画法,学生动手画角,再板书演示画角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即强化了角的画法也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角的画法,教师也得到了及时反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五)比一比

1、选取在折角活动中挑选出的学生制作的两个角,要求全班来比较,哪个角比较大?

2、PPT出示两个角,并进行动画演示比较。

3、教师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角度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来判断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产生错误,然后通过媒体的演示及教师的示范来告诉学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这是本节课知识的一个深化,同时也突破教学难点。

三、练习巩固

1、小教113班

2011210434 曹霞 《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2、给你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线,你能画出几个角?

3、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8

教科书第61页例71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 6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

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6 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 的乘法口诀。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36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大家齐背1~5的乘法口诀。2.把乘法口诀说完整。

()五十五 三()十二()四得八

()四十六 四()二十()五一十

()三得九 五()二十五()三得六 3.写出乘法算式。

(l)5个3是多少?(2)4乘以5是多少?

二、课中研讨

今天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6的乘法口诀”。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2、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1)请你说说每一列是什么意思?分别表示有几个几?

(2)根据这个表你能够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6=6 6×1=6 2×6=12 6×2=12 3×6=18 6×3=18 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把你编的乘法口诀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诀

教师在前面写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右边板书 1×6=6 6×1=6 一六得六 2×6=12 6×2=12 二六十二”。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61页,在自己一的书上把例7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让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同时,教师接着板书: 3×6=18 6×3=18 三六十八 4×6=24 6×4=24 四六二十四 5×6=30 6×5=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在教室内挂的乘法口诀表上添上6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读一遍。请你看一下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六六三十六“”只有一 个算式?

三、巩固练习

l.摆小棒。课本61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口答,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师在黑板上用6根小棒摆一个六边形。要让学生看清楚教师是怎样摆的。提问: “摆这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回答“用了6根小棒”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摆2个六边形。教师边巡视边帮助摆得不好的同学。学生都摆好后提问:

“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摆2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接着再摆一个六边形。

“摆3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不用摆,如果要摆4个六边形,你知道要用多少根小棒吗?” 4.做练习十三第l~3题。

(l)做第3题。让学生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9

1、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读写乘法算式。

(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这一节课,我从四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

4、指导总结,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因此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教科书第44页的游乐场情景挂图,目的是想通过这张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图中每种游乐活动的人数,并算出小火车、过山车、观览车上各有多少人?学生看见这张图后兴致很高一下子就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回答出:小火车有3+3+3+3=12人,过山车上有2+2+2+2+2+2=12人,观览车上有4+4+4+4+4=20人。(教师同时板书)

2: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根据这个宗旨我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分小组摆图形游戏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喜欢什么就摆什么,如小松树,小伞、三角形、五角星,小房子等。

2、小组交流:

(1)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说一说你摆了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2)讨论后,老师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图形展示出来,要求学生看图写出加法算式,然后叫学生进行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进行观察后,得出结论他们的加数都相同。图形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观察以上三个加法算式的特点。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认识乘法

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

(1)首先我讲解“乘法的含义”,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由于有了刚才观察的结果做铺垫,学生很快说出这个加法算式的加数相同。

通过观看加法算式演变成乘法算式的过程,教师稍加指导,使学生知道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还有加一种表示方式,从而引出“乘法”并把“乘法”板书在黑板上,同时指出5×4表示4个5,读作:5乘4。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加法算式中只有5,为什么到乘法中却多了一个4,并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遍演变过程,学生立刻得出结论,乘法算式中的5是原来加法算式中相同的加数,这里的4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接着演示另外两个例子来巩固学生得出的结论,经过这样一番演示,本课的难点就轻而易举地被攻破了。

(2)刚才我们知道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除了用加法算式表示,还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通过这样的过渡,以3+3+3+3+3+3=18为例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我先让学生说一说3×6的含义(学生回答:表示6个3),那6个3连加的和等于多少(18)。既然3×6是由加法算式3+3+3+3+3+3改写成的,那么3×6应该等于多少呢?学生很自然地说出18,接着教师立刻教学生这个算式读作:3乘6等于18。同时告诉学生这个算式还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把前后两个数互换,写作6×3=18,读作6乘3等于18。并通过动画演示认识乘法算式中第一个数叫做因数,中间的符号叫做乘号,第二个数也叫因数,以及最后的结果叫做积。利用这个动画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很快地就掌握了乘法的读写。

4、改写算式,巩固新知

A:首先我叫学生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B:接着我板书几个练习,让学生分别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马上发现乘法算式比加法算式更简便,并告诉学生以后遇到这类题目都可以用乘法表示。

四: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发现图上每一群跳绳的人数是一样的。

2、要求学生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列出乘法算式。(图上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住了学生的目光,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中去。通过这个练习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五: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升华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4-47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按群数数、连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首次学习乘法概念,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即“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同数相加”,因此,一般教材都是在与加法的比较中引入乘法的。教材中安排直观的主题图(游乐园)和例1的摆小棒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同数相加”就用“几个几”表述,由“几个几”引出乘法,认识乘号、了解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通过例2和例3,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让学生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并体会“写乘法比较简便”。

通过与旧教材比较发现,实验教材增加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比如: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就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

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学习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

乘法算式。

2.能初步用乘法概念观察现象,在与加法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3.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花片等,生准备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看一看(课件演示:游乐园的大门紧闭,上有一些加法算式),这个游乐园的大门怎么样啊?(关着的),原来这里有个机关,也就是几道算式,只要你算对了,也许这个门就会自动打开了,下面请你们选一道题算算,你喜欢那一题就选哪一题。(提问)。同学们都算对了,可是门怎么还没开呀?原来还有一个机关,就是要看看哪个同学的眼力好。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在这些乘法算式中,看看他们这些相加的加数,有哪几道题你觉得它们是同一种类型的,咱就把它放一块去。(提问并引导说出: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现在这个大门大概要开了(课件演示:开门,出现教材的大主题图)。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感知"几个几",领悟乘法的含义

A、观察感知"几个几"。(指导观察主题图。)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游乐场里,他们都在玩什么呀?(过山车、小火车、摩天轮等等)看看这些在游玩的人们是怎么坐的?是不是随便坐的乱乱的呀?(引导过山车是2个2个坐的、小火车是3个3个坐的、摩天轮是4个4个座的)

①、现在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过山车上坐了多少人(课件演示:出示过山车情境图,这个情境图是从主题图截取的),他们几个人坐一排啊?两个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那么这过山车上有几个2呢?咱们一起数一数(引导学生数:1个2、2个2……6个2)。6个2是多少个人,谁来列一道算式?(板书:2+2+2+2+2+2=12)

②、我们看着黑板来数一数有几个2相加的(1个2、两个2……6个2),这里我们就说有6个2。(板书:6个2)

③、再来看看小火车上坐了多少人(课件演示:小火车主题图),数一数这一排是几?(是3)我们就说1个3,这是2个3……那4个3是多少,你能像刚才那样列出算式来吗?(指名回答并板书:3+3+3+3=12)大家一起说这里有几个3?(板书:4个3)

④、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引导说出都是由几个相同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几”相加的)

在数学游乐场里,有一些小朋友在玩摆小棒游戏,我们一起去看看。(多媒体出示例题1主题图)提问:他们都摆了些什么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引导他们发现有的连续摆了相同的图形,引出“同数”,求一共多少用“相加”)再追问:他们摆了“几个几”?

B、操作感知"几个几"。

现在请同学们也来摆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并数一数你用了几根小棒。(请一个同学到实物展示仪上摆)提问:

①、你摆了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

②、这样的图形你摆它几十个看看,你接着摆。

③、你要摆几个图形,那得多少根小棒啊?(由于有的学生想摆的图形有可能很多个,会出现一时算不过来的困难)引导:你可以像老师那样直接告诉大家你摆了“几个几”,也就是用“几个几”来表述。多提问一些同学,深化“几个几”的表象,感知“同数相加”的时候,可以用“几个几”来表述。(如我要摆4个3那么多根、6个4那么多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现在请同学们把小棒收起来,往前推一推,放好。

C、对比感知"几个几"。

刚才老师也摆了一些花片(课件演示:一横排5片,有3排。)。

①、我们来看看这里一共几个花片?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横看)一横排有几个?有几排?怎样列式?是几个几?(课件演示:一横排一横排地圈起来)

②、还有的小朋友是怎么看的?一竖是几个花片?怎样列式?是几个几?(课件演示:一竖排一竖排圈起来)

③、比较一下,它们的得数?(一样的,都是15)为什么呢?(因为刚才我们只是横着看、竖着看,花片并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所以得数是一样的,只是计算的方法不同而已)。

教师小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碰到一堆堆东西的摆放时每一堆摆同样多(或者说自己摆东西时,每一份都摆一样多的),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几个几”,在数学上,像这样的“几个几”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算,它就是乘法。(板书:认识乘法)

④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认识乘号。

a、引导学生观察: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把这两个“几”用“×”号连起来表示这是乘法运算(3×5=15或5×3=15)。

b、引导明白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是因为横看或竖看的结果都可以,结果是一样的。

C、带学生读乘法算式几遍。

⑤小练习:

a、把黑板上的几道“几个几”相加的式子改写为乘法算式,几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b、完成46页的“做一做”并交流。

2、自学课本,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乘法和我们学过的加法有什么不同,乘号的前面叫什么数,后面叫什么数,得数叫什么,它们都有自己的名称,就像咱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姓名一样,你们想认识他们吗?那咱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请同学们翻开书本46、47页,课本就会告诉我们,它们的名称叫什么,看到了就自己读一读、和同桌说一说。

③、学生汇报、教师形成板书,组织学生齐读。

阶段小结:同学们,像刚才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可以用……计算,还可以……?两种方法都可以的。

3、通过比较,感知乘法的简便。

①现在请同学们再看屏幕(例题2的情境图)这3束气球,每一束有5个,一共有几个?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然后交流。

②刚才有的同学选择列加法算式,有的选择列乘法算式,都挺快的。请同学们再看屏幕(课件演示)问:这90束气球一共有几个?请同学们列加法算式,你们念我把它写在黑板。(5+5+5+5+5+5+……学生念我写,当学生念得太久、算式写得太长、甚至上气不接下气,出现自然的厌烦和不便的时候),问:怎么不念了?有什么感觉?那该怎么办?(选择列乘法算式就水到渠成)比较一下,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正是因为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短、书写简单好记速度快,这么的简便,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它,这也是我们学习乘法的一个原因。今后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列算式。

③小练习47页“做一做”。(请个别同学板演)

三、课堂总结,沟通联系。

①、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数学知识?

②、乘法是从哪一种运算转化过来的?所有的加法算式都能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吗?哪一种运算才可以用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的时候)

③、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④、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需要提出来大家一起说一说的?

四、练习应用,拓展延伸。

1、拍手游戏。

现在咱们休息一下,玩个拍手游戏,看小朋友们的耳朵灵不灵。a、听老师拍手,老师每次拍几下、拍了几次,然后你们说出几个几,怎么列出乘法算式。听出来了,你就举手;请哪位同学也来试试。b、老师说“几个几”请同学们拍出“几个几”。c、同桌轮流做这个游戏。

2、课堂练习。(针对性练习)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48页1、2、3题,把它做一做。(或选择1、3两题)

3、解决生活问题。(应用数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就看咱们有没有数学的眼光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找找,在我们的周围或者是生活中的乘法现象(如手指头与手、座位、风扇叶、购买几个相同的东西要用多少钱等等)并说说用乘法算式怎么列算式计算,看谁发现的多。(尽可能让更多的同学来说说)

4、思考题。(拓展思维)

思考:3+3+3+3+3+5=4+4+4+4+3=能用乘法来计算吗?

板书设计:(附在下一页)

认识乘法

2+2+2+2+2+2=12…………6个25+5+5=15

6×2=12或2×6=12

读作:5×3=15

3+3+3+3=12…………4个3或3×5=15

3×4=12或4×3=12↓↓↓↓

读作:因乘因积

5+5+5+5+5+5+5+5+……+5=数号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了解具体分数所表达的意义

分数所表达的意义,分数的实质是反映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分母、分子的含义是分数教学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游戏导入,让同学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用幻灯出示问题:

(1)把8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2)把4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3)把2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2.前三个问题学生们会对答入流,那么这是会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分数,出示第四个问题。

(4)把1个苹果和同桌平均分,每人分到()个。

反馈:(1)、(2)(3)题直接口答结果,并说说问题特点。教师板书

要点:平均分。3.请同学讨论一下你能否用整数来表示第(4)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

4.既然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我们就要用一个新的表示形式来表示这样的数,教师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2.出示习题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平均分,巩固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3.学生弄清了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分数 4.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

让学生自己松手来折出分数,并且正确掌握分数形成的过程。5.自然迁移,认识1/4,通过学生对1/2的掌握从而深化到1/4,6.辨析正确区分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图形特点。

7.创造其他分数。组织学生利用事先准备的纸片,创造出一个新的分数。(1)展示作品。(2)交流成果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形和实际操作知道,要先看是否是平均分成几份,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1.P93做一做:

(1)填一填。(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7~28页.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并且知道角有大有小。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会画角。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彩色纸、剪刀等。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示课本情境图教学。

通过图中的“五角星”引出角的教学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在实物中找角。

(1)仔细观察主题图,在图中你发现哪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图形的经验,找有角的物体。)(课件演示将生活中物体上的角与数学角进行对比,)

如果我们去掉这些物体的“花外衣”,就留下了这个图形,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先出示几种学生常见的物体,再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角,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

师:那么这些图形叫什么?(师引导: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找一找我们的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学生可离开座位,边指边说自己找的角。)(学生回答)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摸角活动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想想一个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学生回答)

教师作总结:找出角的共同特点(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边,课件演示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

3、折角

同学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字,能不能动手折一个角呢?(学生想,动手操作,展示)

4、做角

小组合作用两根连接棒做角。做完角之后,通过玩角,你发现了什么个?(学生回答)

师用课件演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小,角越小。

5、画角

(1)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是怎样画角的? 学生汇报画法,并到黑板演示。:(2)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画角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喜欢的方法,教师提问:你为什么觉得这种方法好?

(3)教师小结,课件演示其中一种(科学的)画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该怎样画角,明确画角用的工具。通过具体操作明确画角的步骤。

三、课间小憩

1、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学唱一首有关角的歌──《可爱的角》:(课件演示)我的名字叫做角 我有边儿是两条 一个顶点两条边 所以我叫角角角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角,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角。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就准备了几道题来考考你。(出示课件)

(1)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为什么。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2)数一数。数一数下面各图形中各有多少个角?(3)小小设计师。

师:你能用角画出更美丽的图案吗?赶快设计吧!

五、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上一篇:药剂师个人简历的下一篇:语言综合运用应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