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作文初三作文

2024-07-21

陪伴作文初三作文(通用12篇)

陪伴作文初三作文 篇1

这个小品讲述了开学第一天时,几位家长早早地来到班里给孩子占位子的故事。令我最记忆深刻的便是――郝建说他的手表时针都没了,舍不得修;穿的鞋是他老丈人的,里面垫了六副鞋垫;西服,掉色儿,白衬衫都染蓝了,有一天他孩子问他妈妈:“妈妈,咱们沙发上趴着那个蓝精灵是谁?”家长们听了他的一番话后,都沉默了。要说不容易,都不容易,突然一个电话给郝贵的家长打来了。原来是他走错教室了。那时我惊讶:为什么做父亲的不知道自己儿子的教室?竟然能走错班呢?“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学校和老师,家长的陪伴也很重要。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称职的父亲,现在想劲儿都用的一边去了。座儿我不抢了,今天早点回去陪孩子,各位,再见!”

就这样,以一个美好的结尾给小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记想笑又感到很有道理。

陪伴作文初三作文 篇2

关键词:作文,学生,教师,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考中, 作文得分的高低也影响到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尽管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但在初三最后一年的教学过程中,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直都是一个难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写作和讲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堂的教学目标不明确, 学生在写作方面感到迷惑, 找不到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教师也疏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结合十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知识的系统性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 因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应具有系统性。

首先, 应进行表达方式的基本训练, 教会学生如何记叙、抒情、描写、议论、说明。无论写何种类型的文章, 平时作文或考场作文, 都离不开基本的表达方式。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就什么也建立不起来。如果说内容是一篇文章的血肉, 那么表达方式就是文章的骨骼。从许多考场作文成功的案例来看, 一些考生正是善于运用一两种表达方式, 写出了上好的文章。练习基本的表达方式, 实质上就是练习作文的基本功。所以, 所有考生都应认真练习, 做到得心应手, 妙笔生花。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是检验考生写好考场作文的真功夫。五种表达方式可能在作文中都用得到, 但并不是都要在练习中平均用力, 重点突出, 才有可能出彩。一般来说, 初中阶段应在记叙、描写、议论上多做文章, 或重点叙述, 或精心描写, 或专注议论, 凡此一种做得好, 皆能出彩。

其次, 要进行文体的基本训练。中考的导向作用使作文训练主要偏向记叙文这一基本模式。考题基本已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但学生的写作实际仍暴露出文体不明的问题。这一弊端提醒我们, 中考作文训练应重视文体分练。文体分练适宜集中安排在初三第一学期, 既可以与第五册教材课文阅读同步, 又可突破中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这一阶段,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分练程序。这里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两大文体为例重点说明。 (1) 先谈谈议论文的规范写作训练。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编排了经典议论文篇目, 在阅读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突出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可以让学生按照议论文的三要素分析这些课文, 以课文为范例把握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和写法, 并设题训练:一是模仿写作;二是分步训练。学生模仿写作时, 难免会出现注重论点忽视论据, 或关注论据忽视论证过程的情况。教师要抓住机会,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步训练。如以《世上没有傻问题》为范例训练学生写议论文, 重点训练论据。训练论证时, 包括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要求每位学生的训练习作中必须用到一种论证方法和一种规范的论证结构, 并且一定要具体, 从而就可以掌握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 以及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等论证结构。分步训练, 一次集中训练一个重点, 必须严格遵守, 落到实处。 (2) 也需要重点规范训练的文体是记叙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是小说单元, 小说是最典型的记叙文, 有典型的人物、曲折的故事情节、精辟的环境描写, 这些都是好的记叙文应具备的。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 值得揣摩分析的有几个精彩片断, 如“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孔乙己给小孩子分茴香豆”, “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买酒”等场景。作家从多个角度成功刻画了孔乙己的形象, 用笔细腻传神, 正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根据实际需要, 其他文体训练也可以如上所述分步展开。如此一来, 效果显著。学生作文文体特征突出, 不会出现“四不像”的文章。遇到“文体不限”要求时, 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尽情发挥。

二时间的连续性

作文是语文试题中赋分最多的一道题, 教师在总复习阶段花费的时间却并非最多, 通常有这样的误区, 认为复习时间如此紧张, 作文训练耗时、费力又难见成效, 把时间花在语言、知识考点训练上效果更好, 导致作文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要保证训练时间, 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 从思想上认识训练对作文的重要性。在《集体习作实践记》一文中, 叶圣陶先生明确具体指出:“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思想和语言是合二为一的。”因此, 练习习作实际上就是练思想。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系技能, 不宜视作知识, 宜于在实践中练习。”又说:“看看文章技法之类只是‘知’的事情, 虽然不一定有害处, 但无益于写作的‘行’是显然的。”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初三每周的作文课一定要用于学生的写作, 作文课不能挪作讲读课, 一周要完成一篇规范的作文。

其次, 加强作文的讲评和指导, 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索, 发现作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恰当地解决。学生作文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 就是盲目的实践, 往往事倍而功半, 收效甚微。作文指导和作文讲评既要有高屋建瓴的指导, 又要有体察细微的点拨。在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考试的针对性

初三这一年, 学生学得苦, 教师教得累。具体到作文训练上, 有的采取高强度写作、大容量训练的方式, 写得学生听到写作文就叫苦不迭;有的硬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应考范文和名句名篇, 导致学生“消化不良”, 能否设法减轻初三师生在写作训练方面的沉重负担呢?

在谋求“提高效果和节省时间”的统一, 追求“最优化”写作的十多年里, 笔者感到初三和初一的训练同中有异, 只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写作基础, 有针对性地实施以下措施, 还是会取得一定效果的。

首先, 初三师生一定要做到胸中有“类”。天下的好文章何止千篇万篇, 哪能一篇一篇看得过来?天下的作文材料又何止千则万则, 哪能一一练遍?看不过来, 无法练遍, 与确保中考作文成功相互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 就在于胸中有“类”。“胸中有类”要求师生一起动手, 广泛搜集写作材料, 然后分类。其后, 每一个类型都精选一个最新颖、最具代表性的材料, 师生合作写文章, 互相传阅。对于大家公认的好文章, 从审题过程开始, 讨论各环节、各步骤成功的原因, 总结规律, 再尝试运用这些规律修改自己的文章。整个训练过程, 使学生对材料形成“类”的概念, 掌握针对这一“类”材料的具体写作方法。一旦学生做到胸中有“类”, 无论考卷上给出怎样的材料、命题, 学生都能将其快速归类, 应用写这些材料的成熟方法, 写出符合中考要求的好文章。

其次, 倡导“提高有道”。越到初三, 越不可以一味多写, 而要强调读写结合。笔者常建议初三学生在临近中考时, 多读《智慧背囊》、《时文选粹》之类的书及《中国青年报》之类的大报。不必背诵, 只是在学习间隙欣赏品味。读是如此, 写更要精巧。每学期一般可写十篇作文, 每次作文交上去后, 卷面上一定要有本班另一同学的评语、画出的精彩语句和在不足之处做出的提示标记。教师看作文时, 把评价和标记当作批阅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样给出评价。作文发给学生后, 不必誊抄, 就在原文上修改。一次修改成功的即可过关, 修改没有提高的要再做修改, 达到提高标准为止。这种训练方式减少了学生重复写作的劳动量, 效果直观明显,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再次, 应考有“方”。进入初三第二学期, 学生往往出现焦虑情绪, 严重时会影响到学习。具体原因多样, 其中学生对作文训练成效的担忧是重要原因之一。语文教师这时候要拿出扎实的应对策略, 让学生对训练放心。这个策略就是师生一起动手, 结合近几年的命题规律, 预测中考作文内容。对可能考到的题目范围做好预估, 指导学生依照类别做准备。

四学生的主体性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 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训练。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激情是作文成功的前提。为此, 我们应该以学生的“体验”和“自主”为立足点展开研究。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让生活成为作文的一部分。首先, 科学地重组教材。以教材中的典型文章为例, 架起教材与学生生活的桥梁。让学生由“感”而“悟”其情 (情感) 、“感”而“悟”其喻 (比喻、象征) 、“感”而“悟”其理 (哲理) 、“感”而“悟”其趣 (情趣) 、“感”而“悟”其虚 (想象) 。真正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感受作者的生活体验。其次, 引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关注永恒的主题, 激发创作兴趣。可以开设作文材料积累课:如现场观察课、人物采访课、感受体验课、课外阅读课等。积累的材料多了, 感受深了, 表达自然也就真了。

此外, 还应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 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 让学生、家长也来参与对作文的评价, 注重学生自评、互评, 将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综合评价与专题评价相结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文分数, 还要注意学生在写作时的情感、态度, 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进步, 在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命题作文“陪伴”素材运用指导 篇3

李健《温暖》歌词中唱道:“花开云落流转里,有你陪伴,分享所有的快乐,还有忧伤,装点我寂寞的世界,不再黯淡。”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都会有朋友亲人相伴,有自己珍爱的事物相随,有了他们的陪伴,成长才不孤单;有了他们的陪伴,生命才绚烂;有了他们的陪伴,心灵才开阔……请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名师题解】

先确定陪伴的对象,谁陪伴谁,当然有时这种陪伴是相互的。自己可以是陪伴者,也可以是被陪伴的对象。陪伴者可以是有生命的人或动物,比如父母、老师、同学、亲友、邻居等,或是非亲非故却经常接触的如卖菜卖零食的大叔大妈、公交司机、环卫工人等;也可以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如一只小鸟小狗,一头老黄牛猫狗兔鸡等。此外,还可以是没有生命的事物,如一本好书、一条流淌清水的小溪、一座久远的桥等,可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通过记录陪伴的过程,表现对被陪伴者的心路历程的影响,其实陪伴的过程就是经历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要求所写的陪伴对象对自己(或他人)的人生产生过一定的触动,可以是一点感悟、几缕情思,在开头或结尾通过抒情或议论的文字,鲜明地表达出来。

【推荐素材】

素材一: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前,廖智是四川汉旺镇的一名舞蹈教师,大地震使她失去了双腿以及亲人。5年之后,四川雅安芦山发生地震,廖智作为志愿者到达灾区一线,陪伴当地的老百姓度过了震后最艰难的日日夜夜。廖智在接受中国青年网采访时说:“在志愿者这个群体中能感受到更多正面的能量,除了帮助,有时候去接受别人的帮助,只是陪伴,发自内心的只是友善地待在一起。我现在用的方式就是尊重和陪伴,有时候会比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

素材点拨:廖智用尊重和陪伴帮助了更多人,因为尊重与陪伴就是一种力量。这则素材可从下面这个角度来考虑运用到写作之中: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学会感恩。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如果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平淡的生活就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素材二:前不久,网友评出感动中国十大动物,其中,一条母爱情深的狗和一条见义勇为的狗感动了很多人。

这是一只平凡的流浪狗,为了给狗宝宝喂奶,它每天从长滨路上跳入汹涌的江水中,游到孤岛上给孩子们喂奶,然后又游出1公里多回到岸上觅食;这是遇车祸冒死救同伴的狗,在滚滚车流中,一只小狗遭遇车祸躺在斑马线南边,另一只狗不停地用两只前爪拨弄躺在地上的小狗,使尽全力想把小狗拖到路的对面。面对一辆辆呼啸而过的车辆,那只狗并没有一点胆怯的样子,反而全身掩护住小狗的身体。

素材点拨:动物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舐犊情深,爱护幼崽,珍惜生命,忠于爱情,富有责任心……我们可以从那些动物身上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这类令人感动的动物素材不光网上有,我们生活中也有。有动物陪伴的日子,需要善于发现,那么就会感悟和收获很多。

素材三: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素材点拨:名人和书的故事非常多,对他们来说与书为伴就是一种幸福。成长是一个蜕变的过程,需要自己一个人独自品尝和体会,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的陪伴,每个阶段与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感悟。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个好朋友,我们应该一辈子和书做好朋友。

【佳作示例】

陪 伴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一中

李好好

时间不仅把黑发漂白,也把我童年小院里的木香冲淡,连小院也苍苔斑驳,终日寂静。爷爷总是半躺在老椅子上,望着夕阳,看时光慢慢凉下去。

听爷爷说他的父亲是有名的木匠,爷爷从小就跟着他学习木工,那些年月,父子俩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朴素的艺德,闻名乡里。

太阳火辣辣地挂在天空,没有云朵来遮挡它,它就是这世界的主角。爷爷就这样,静静地坐在木墩上,身边放着各色的斧、锯、刨和墨线盒。我坐在旁边,玩着截下来的木头边角料,搭建着自己的小世界。爷爷一伸手总是精准拿到自己需要的材料,他就这样不知疲惫地一直忙碌着,视线从来没从手上的活计移开过。

小院里,微风拂过爷爷的头发,但依旧可见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淌下,刨子在木头上“吱吱”地唱着歌,片片刨花,洁白地绽放,飘落在身边的地上,散发出新开木头的芳香,就好像刚刚出锅的馒头,热热的香气弥漫小院。在刨花歌声的旋律里,爷爷的手前前后后,一上一下,一按一提,力度刚刚好。爷爷做铆合时,从未用过一根钉子,两块木头总能刚好拼接,用天衣无缝、巧夺天工来形容,毫不夸张。原本粗糙脏乱的木头,就这样光鲜起来,巧妙地组成一把小凳子,我高兴极了。爷爷擦一下额头的汗水,说,搬着凳子,上学去吧。

有时候,爷爷会摊开手掌休息一下,他的掌心有一排排数不清的老茧,大大小小的,软软硬硬的,这些茧子使爷爷的掌心看起来变了形,看了令人心痛。每次要精雕木活时,爷爷手上的泡就会被磨破,晶莹而又带着血色的液体从泡里流出来,爷爷的眉头微蹙,但手上的活计却不肯停歇。就这样,爷爷一直忙着,忙着,他头上的白发,额头的汗水,都被小院的风儿吹着。时间很慢,我等得肚子咕咕响,夕阳也只下去一半。可爷爷说,时间很快,眨眼就是几十年。

多年过去了,我在爷爷木香的陪伴下慢慢成长,在爷爷身后,留下我一串串快乐成长的脚印。

时至今日,爷爷已经好多年没有动家伙了,手艺也不如当初,他的背驼了,眼睛也花了。而爷爷当年给我做的那个小凳子也年老了,人坐上去,就会唧唧哇哇地响。爷爷有时拿起锤,“砰砰”地敲打几下,那凳子就会几天不叫,可是,它的身子骨毕竟不如从前,过不了几天,又会哀叫如初。

我站在苍苔深绿的小院里,再也闻不到一直陪伴我成长的木香。风在空荡荡的小院里,在爷爷身边,无聊地游荡。

【教师点评】

本文感情真挚、细腻,字里行间充满着一份浓浓的爱意,这份爱意轻轻地藏在作文中,使得作文读起来分外有味道。小作者语言功底也不凡,细节描写典型生动,令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比喻新奇形象,文章写得真情而生动。

(指导教师/诸爱英 庄青青)

陪伴初三作文 篇4

我知道你喜欢花,可是不知道你痴迷到这种程度。屋里屋外,到处种满了花。我问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花,你说花就像人,从绽放到凋零。你还说花不会孤单,因为有伙伴们一起挥洒着鲜艳。你又看着我,从桌子里拿出你拍的照片。画面中的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格外耀眼,让人一看便知道是向日葵。你又说,向日葵永远追逐着阳光,在他的生命里,永远有阳光陪伴。我问你:“向日葵为什么永远朝着阳光啊?”你说:“因为心中有阳光啊!只要心中有着彼此,就会一直陪伴下去。”你我相视看着,都不由自主地笑了。你我的陪伴,就像向日葵一样。

入冬了,天格外冷,你却大清早地叫醒我,带我去看雪。你领着我在窗边坐下,雪在窗外安静地飘着,你我在窗前安静地坐着。刹那间,好像世界只剩下了我们。你指着窗外说:“看,梅花开了。”我顺着你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在光秃秃的枝干上,却有被雪压着的梅花怒放,不多不少,正好两棵。虽说知道寒梅傲立雪中,但亲眼看见,还是有几分惊诧。我问你:“梅花为什么会在冬季开啊?孤单地在雪中,陪伴她的只有茫茫大雪。”你笑了,说:“不是哦,她不是还有另一朵梅花陪伴着她嘛。只要有彼此陪伴在旁,不管在哪儿,都不会孤单。”我又问你:“花儿们都有人陪伴了,那你有谁陪伴啊?”你听出了我的意思,说“当然是有你啊!”你我看着,又笑了。你我的陪伴,就像梅花一样。

只要身边有人陪伴,不管是春光无限好的春天,还是大雪苍茫一片的冬季;不管是小桥流水的安逸随和,还是行走于闹市中的忙碌,日子都充满了美好。

陪伴初三作文 篇5

不经意间看到角落里干净的小自行车,怎么这么干净?转念一想,可能是妈妈擦的吧。妈妈可真念旧。不过看那斜着的小车框,是让我回忆起了好多呢。

秋天的傍晚甚是清凉,在大马路的一侧却有两个满头大汗的人。一个奋力的蹬着脚蹬,一个在一旁紧紧跟着。小个儿倒了一遍又一遍,大个儿也跟着一遍又一遍地扶。小个子烦了,自己一溜烟儿起了出去,正在得意时却来了个“人仰车翻”。大个子赶忙跑过去,在跑的时候没注意,那么大个人竟一下子跌倒了,却又瞬时跑奥小格子面前。大个子蹲下来,心疼的抱起小个子。那个嚎啕大哭的小个子就是我,大个子就是妈妈。那天,妈妈告诉我:“不羁,妈妈俩,妈妈陪你一起。”妈妈口中的热气吐道我的脸上,泪水都烘干了。

有妈妈的陪伴,我不在会怕歪倒。

有一次,小区里来了位收废品的爷爷我收拾好了废旧的书和导学案试卷打算卖掉,妈妈却突然从中翻出了几张试卷,那几张正是我步入初中第一次考试的试卷,妈妈轻轻道:“留着吧。”

小学时代的我,脑袋瓜还算机灵,有些许的小骄傲,但步入初中后的第一次考试却把我打击地不轻,从前头掉到了后头。回到家把自己关到房间里只知道哭了。妈妈端着一碗放了红糖的小米粥推门而入,随后放下粥,双手放在我的肩上,对我说:“记住,不骄傲。不伤心了,有妈妈陪着你。”我的耳边热热的,我抬头看向妈妈,妈妈的眼睛如同加了红糖的小米粥一样红红的。

此后,窗前总有两个身影在学习,有了妈妈的陪伴,我不再骄傲,不再害怕失败。

陪伴初三作文 篇6

矮矮的个子,一头短发,看起来简单而精神,这跟她的性格一样。平时,我们经常在一起,她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使我心生佩服。她和我在一起的时光,我永远不会忘记。

她篮球打的很棒,三分球一投一中,我不得不向她投去羡慕的眼神,所以她答应教我打篮球。我很高兴,起初我连篮球都不会带,她说:“你带球时,要推着向前拍,这样就能带起篮球来。”我练了几遍,感觉还可以,她一遍又一遍地教我,终于我偶然投进去一个球,我高兴地在球场上跳了起来,她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现在初三了,我们很少有时间在球场上玩了。但以前她教我篮球的场景却历历在目。

经过一周的忙碌,第一月考的成绩出来了,我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心情也不好。那天,我不想去吃饭,便一个人独自来到宿舍写作业,但一想到成绩,就后悔得直掉眼泪。当我在桌子上昏昏欲睡时,我听见有人进来,抬起头,看到的依旧是那个熟悉的身影。她焦急地问:“你怎么了,怎么没有吃饭。”我说:“没事,只是不想吃。”“是因为成绩吧?”她坐在床边上,语重心长的说:“好了,一次成绩不算什么,你这次反省一下,哪里做得不好,改正了,下次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听了她的一番话,我安心了许多。

用陪伴代替干涉 篇7

铃木教学法,主要重点在于开发孩子们的潜能,使资质普通的孩子,也能多才多艺,同时,让孩子在才能教育的培养过程中,成为一位品学兼优、行为优雅的好学生。这样的教学法,除了可在教室实行之外,更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们的感官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铃木镇一教学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不少家长们,用主观的意识和强硬的态度,来干涉孩子们的学习。可是,真正的教育不是干涉,而是用心陪伴———让爸妈的爱在他们心海中,激起源源不绝的爱的浪花,发酵成生生不息的灵感。

在我教学的生涯中,有一位妈妈,让我深刻地体会到“陪伴”的重要性。这位妈妈因为孩子写不出作文而担心不已,帮他找补习班及家教来补强,可是未见效果。眼看大考逼近,妈妈急急忙忙地与我联络。在交谈的过程当中,我终于得知孩子写不出作文的原因———以前在学校时,被罚写太多次了,所以就拒绝再提笔写作了!

心病要靠心药医,解铃还需要系铃人。亲子之间为了写作,使彼此关系常常就像拔河一样,呈现拉锯战。妈妈好说歹说要他去补习,但学习效果不彰;小孩坚持要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在这样互相拉扯的过程中,亲子之间的情感也一点一滴地在耗损着……

这位妈妈问我该怎么办?我则回答说:“看您怎么看待自己的小孩?如果您愿意尊重他,而且不把他当作您所拥有的,就放手让他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但您还是可以在他的身边默默地陪伴他。”这位妈妈听完后,答应我会先细细思量,再告诉我她的答案。

过了几天,这位妈妈似乎有所顿悟,于是打电话跟我说:“我觉得自从我不再干涉他怎么写作文之后,他好像变得比较快乐,也比较愿意提起笔来写作文了!”

提高初三作文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8

但是,有些老师却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教学一般比较重视,特别是总复习时,在做各种复习资料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在作文训练上却不愿花太多的工夫。他们有的热衷于猜题押宝;有的满足于蜻蜓点水;还有的因教学负担重,没有布置规定的作文篇数(一般每学期八篇左右),使学生达不到一定的训练量。他们没有扎扎实实地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结果,劳而无功,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样的教训是很深刻的。

如何才能使学生端正态度,提高能力,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今年,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简介如下:

一、开设讲座——作文知识的系统复习

语文知识需要复习,作文知识同样需要复习。我们平时做作文,往往就一种体裁、一种类型对学生进行辅导,而在初三学习时,则需要进行多体裁、多类型的综合辅导。为此,我采用开设讲座的方法,把初中的作文知识分成若干专题,分期讲解,进行综合复习。如按文体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讲清每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中重点讲记叙文,其次讲议论文。再按类型分:记叙文有写人、记事、状物之分;说明文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之别;议论文有一般性议论文、读后感和一事一议几种类型。再按写作技巧分,还可以分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点题、描写、议论、抒情等若干小类。最后还要谈谈写作要求,比如题目的拟定,标点符号的用法,错别字的纠正,格式的书写等等。通过以上系统的复习讲解,学生对初中作文知识有了较为完整的印象,对各类作文的写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样,不论遇到什么作文题目,学生都能做到胸中有数,不致于手足无措,无从下笔。

二、范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光使学生懂得写作的理论,这还不够,我在辅导写作知识的同时,还注意按不同的文体和类型,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范文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获得比较具体的印象。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有什么区别,记一个人与记两个人又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对一人一事、一人多事、多人一事等类型的作文,印象就比较深刻,考试时如遇到此类作文就不会互相混淆了。范文大多选自各类优秀作文选刊,也有老师的下水作文和学生的习作。为什么要选读范文呢?因为平时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是很浓,阅读量往往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初三学生,学习负担重,有时作业都来不及完成,课外阅读的时间就更少了;此外,学生的阅读范围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老师选读一些范文,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一作多题——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讲和读都属于“学”,而要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关键是“练”。光学不练,犹如纸上谈兵,是永远写不好作文的。因此,我每讲一个专题时,都要布置一些作文题,让学生按要求练,借以理解、巩固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每次的作文题目,一般同时布置几个,供学生选择,我把它称之为“一作多题”。如讲写人的记叙文,就布置写一个人的、写两个人的和写一群人的题目,让学生去选;进行写法训练时,布置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几种练习,任学生去挑;课堂上进行综合训练时,就某一题目,有人负责审题,有人负责选材,有人负责安排结构,有人负责写某个片断,最后大家各抒己见,一篇作文完整的构思就出来了;我有时还出半命题的题目,如《我第一次_______》,或者《我最喜欢_______》,让学生自选内容去写。“一作多题”有三个好处:(一)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题目去写,写作时就有话可说,免得闭门造车,胡编乱造,这样可以解决学生不肯写的问题;(二)学生在选题的过程中,对几个题目都要进行构思,还要进行比较,这样无意之中就对老师所讲的知识起到了复习和巩固的作用;(三)由于各人所选的题目不一样,讲评时,老师对各个题目都要进行分析,而且所选的范文也各有特点,学生每次只需写一篇作文,就可以得到写几篇作文的收获。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起到了一石三鸟、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详写批语——给学生作文开个“处方”

对学生的作文,我多年来养成了精批细改的习惯。我尤其重视写批语,眉批总批,主要谈审题、选材、写法、病句等方面的问题。写批语时,实事求是,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不讲套话,优点缺点一目了然。不但平时批改作文如此,就是考试阅卷时,我也坚持每篇作文写批语,而不是简单地打个印象分了事。详写批语有什么好处呢?(一)老师好比医生,批改作文好比诊病,写批语好比给学生作文开“处方”。学生读了老师的批语,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作文的优点是什么,下次好继续保持;缺点是什么,下次应如何改正。如果学生对自己作文好坏茫然无知,那么他们以后将如何改进和提高呢?所以,详写批语可以纠正学生写作上的毛病,改进缺点。(二)老师认真批改,学生做作文就不敢马虎。我班有些学生原来怕写作文,写作文即敷衍了事,胡编乱造,词不达意,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至于作文得多少分,他们根本不在乎。对这样的学生,简单的批评指责效果不大。于是我采取新的方法,批改他们作文时特别认真,逐字逐句地批改,连缺漏的标点符号都给补上,还写了详细的批语,结合作文指出他们写作态度上存在的毛病。我认为他们写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不肯写,其次才是不会写;不会写可以慢慢学,不肯写就永远写不好。由于在批语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学生的写作态度有明显的转变。字认真写了,错别字改正了,写作文前能列提纲、打草稿了,文章篇幅也比以前长了。自然,写作水平也就逐渐提高了。所以说,详写批语有时能帮助学生克服思想上的毛病。如果我们在批改作文时,只是简单地批个“阅”字,胡乱地打个分数,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辛勤劳动没有得到老师的重视,下次再写作文,他们还愿意再下工夫么?

五、重点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受益

认真批改,使作者本人受益,而重点讲评能使全班学生受益。讲评时,我先按常规指出全班作文的主要优缺点,然后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们分析比较。如讲评《***变了》这篇作文时,我选了三篇作文。第一篇有具体生动的描写,但没有明确的主题,不知主人公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第二篇主题明确(主人公变好了),条理清晰(纪律方面和学习方面),但通篇都是叙述,像写评语,没有对事情进行具体而详细的描写;第三篇主题好,事情具体,描写也生动。通过分析,学生在对比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道了这类作文应该怎样写才好。最后,我还选读学生的范文和自己的下水作文,或在班级开辟“优秀作文”专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作文讲评,使写得好的学生受到鼓励,写得差的学生受到启发,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每次作文讲评课都成了学生最欢迎、最感兴趣的课。除了集体讲评外,我还注意个别讲评,对写作水平差的学生耐心帮助,对写得好的学生重点辅导。我的几名学生的作文曾在报上发表,或在竞赛中获奖,当初,就是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并加以辅导的。

经过一系列的训练,我班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刚开始时,许多学生不会审题和选材,写文章常走题,期中考试时,有将近一半的人作文不及格,后来,情况逐渐好转。我班明静同学,作文曾连续几次走题,但通过老师的辅导和她自己的努力,最后在今年升学考试中,她的语文考了132分,总分为632分,在江苏油田考生中名列第一;我班语文也取得了平均分112.97分的好成绩。

初三作文陪伴参考 篇9

——题记

“等你长大了,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找到工作,妈妈就享福了。”

“等你结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

“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哦!”

上面的几段话呢,是几年前常在央视循环播送的广告语。在故事的最后,这位妈妈凝视着远方,在医院的病床上很不舍的离开了。而她最后的心愿,只是想见见唯一的儿子,可惜没能如愿。起初,我并没有很在意,认为这些离我很遥远,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我想,这位儿子可能会抱憾终生吧!毕竟,生他、养他的母亲,还没有等到他尽到身为子女的责任,便撒手人寰。而他自己呢?远在他乡漂泊,连至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能见到。可是,仔细想想,这不正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实吗?

近几年来,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当今人口老龄化异常严重的中国,儿女外出打工,留父母在家带娃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自己工作太忙为借口,逢年过节不想回家,或是仅仅带几件礼物便算尽了孝心的子女随处可见。

请问,你是否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儿女身上,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是否将温柔忍让都给了外人,而把所有的坏脾气留给了自己父母;是否在你看到父母,听到父母关心的叮咛时,便心烦意乱、脾气暴躁?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虽然父亲宽厚的肩膀曾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即使母亲瘦小的身影曾将家中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条。但那又如何?时光的流逝,是人力所能够抵挡的吗?当你看见父亲早已佝偻的身形,看见母亲新生的华发,你不能不承认,他们—已经老了啊!这样的他们,又能陪我们几年呢?现在你理所当然拥有的,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会是你遥不可及的幸福。

我们年少轻狂,心向远方;我们倔强骄傲,渴望流浪。可我们在旅途中总会迷茫,总会犹豫,总会需要一个可以停靠的港湾歇息。而父母就是那颗恒星,总会停留在原地等待我们返航。可是如果有一天,那颗星星忽然没有了光亮,远行的船儿便会失去方向,迷失在那茫茫无边的海洋当中。

所以,多花花时间陪伴在你父母身边吧!不要让你的等待成为遗憾,请在这时间的旅途中牢牢抓住他们的手,就像他们曾经拉着你一样。这样多好啊,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岁月静好,无人打扰。

陪伴作文550字_初三作文 篇10

父母为了养家总会去打工,母亲总是没有什么固定工作,以前做针线活,现在又在超市打工,我总觉得她打工很容易,可事实也并非如此。

放假,与母亲约定好替她在超市工作一个下午。来到超市,找到母亲,她站在手扶梯口,好像在等什么,我看了看墙上的牌子“请把购物车停放在此处”,我也就明白了,母亲看到我,原本严肃的表情一下子换成了微笑,目光亲切柔和,我也微微一笑。她的工作就是阻止有人将购物车推出去,我心想:也挺简单的吗。我在旁边看着母亲的一举一动,学着母亲工作的方式就准备实践,来了一个推购物车的,我说:“能把购物车放这吗?”那人一脸埋怨,我心里很害怕,这是母亲走过来“您先推出去吧,但要把车子送回来。”那人点了点头,我也松了口气,多亏有母亲陪着我。

时间慢慢流逝,与母亲一起工作,刚来时的干劲十足没有了,我无力地蹲在墙角,无精打采的,母亲还站在一旁等候着,她走过来温柔地说:“要不要买点东西吃,累的话去那边椅子坐坐,我看着就行。”我逞强说:“没事。”我依旧蹲在墙角,不知不觉回想起了工作前。每次当妈妈回家说累时,我都会堵她说:“你那么个工作还累啥,不就站站吗?”现在我为自己的话而后悔,我对她没有半点体谅,反倒说一些话让她感到心痛,她总会陪伴在我身边,帮助我,给予我关心与爱。不知怎么的,鼻子酸酸的,眼眶也湿湿的。

陪伴作文初三作文 篇11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训练;点线结合;有序化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3-0042-04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很多热心钻研的老师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指导写作的多种见解。在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学,尤其是作文训练往往陷入无序状态。笔者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作文训练教学思路,实施效果较为理想。

聂恰耶瓦说:“作文的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通过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掌握观察、想象、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技能。”此言是点线教学的依据。

点,指分散在平时的点滴训练,或点滴灵感的积累,或点滴好词佳句的积累,或点滴篇章结构的感悟;线,是作文训练有计划地按照考场作文要求及规律分步进行大作文训练。点线结合作文训练就是把片断练习和大作文的整体训练结合起来,把基础训练和应试能力提高结合起来。

一、“点”的训练

第一“点”:课内点。即课内阅读的拓展延伸,仿写有特点的结构(句式、构思……)、语言(用词、描写、修辞……)等,进行提纲或片断仿写。

如《孔乙己》一课,既可以学习它用成人的眼光站在小孩子的角度观察生活的视角写作,又可以学习它“白描”进行对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方法。

再如《紫藤萝瀑布》一课,可以训练仿写它的写景角度、层次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内点的训练,每一课都可以进行,因为课本都是编者精选的文章,无论在内容、结构,还是语言、写法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仿写时根据学生情况,选取最易操作的点,在作业本上练习。

第二“点”:课外积累点,即课外名句、名段、名篇的积累及仿写,是分散到平时的零散的片断练习。

鲁迅谈写作时曾经说:“从前文学家教人笔法章法,练字练句,也大致着眼在语言的完美上。他们对自己的和他人的口头语言虽不措意,可是所讲文字之理实在就是语言之理。从前有些人看不起这种讲究,以为这是支离破碎的工夫;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他们的想法未免朴素了些,然而他们的路径并没有错。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讲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就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然而然近于完美。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零散的记和写实在是写作的必备基础。

由于初三学生课业紧张,积累的训练可以见缝插针,利用课前或课后5分钟背诵教师指定的内容,如冰心的《繁星》《春水》、泰戈尔诗集、《汪国真诗集》或《论语》等国学经典及分类型的名人名言。教师最好自己天天在小黑板抄录,以示重视,且有学生专门负责,小组提问,六天一轮,星期天复习巩固记忆,。如此,学生的语言积累基本功逐步提高,记忆力也会逐步加强。积累的同时,一星期可以选取有触动的点,写三篇仿文,灵感到来时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

第三“点”:课内外结合,是规划有序的小作文训练(就一个小主题写一段话或写几段话)及主题日记写作。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有这样一段话“在复杂的情况之中,我们逐渐看清了一点:对于语言表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几乎完全忽视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于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的,也就是写的训练,是跳跃式的,跨越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段落。一般写的教学只注意两头,一头是词句,一头是成篇的文章。实际上在语言表达中,段落是极关重要的。无论是说或是写,一串连贯的句子构成一段话,是一篇讲话或一篇文章的组成部分。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由此可见,小作文的训练是大作文的必经之路。

对于小作文训练,在教学中,我规划了十四个主题:

(景物描写)借景抒情中景物、记叙中景物烘托;(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声音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事件写作)一件事、多件事;简单的说明、简单的议论。

每一个主题中,先教给学生方法或要求,然后当堂练习。如:“景物描写”的教学。

先以歌曲《送别》导入,引出借景抒情文章的特点、写景文章的特点:用恰当的角度观察、用优美的语言抒写、用白描的手法勾勒、用出色的细节添彩、用深邃的思想指引。

然后分别解说,先举例子,再总结方法。

例如:“用恰当的角度观察”——

名家名作:青色的微光在东方弥漫开来,银线像一个巨大的染坊,晨雾像挂在空中的千条待染的白纱,缓缓地摆动着,开始染上淡青,接着又染上了橙黄,一眨眼,橙黄又变成了浅浅的玫瑰红,再一眨眼,又缀上了无数细碎的金片,太阳君临湖上,变幻着奇异的色彩,雾帐迅速被风收卷到远远的天边去了。雪白的天鹅端庄地在水面上滑过,一群长嘴小翠鸟在水波上扇动着透明的翅膀,它们吱吱叫着寻找被浪尖抛出水面的小鱼……

——白桦《晨雾》

同龄人佳作:溪水淙淙地流着,哗哗地唱着,咚咚地跳着,一刻也不愿停留。途中有拦路的石头,她一点儿不怕,一下子跳上去,击起千万朵银花,如飞花溅玉般散落。草地上,野花儿上,野果儿上,全都沾上了晶莹剔透的珍珠。阳光稀稀疏疏地落下来,“珍珠”更显得耀眼。

——《溪水让我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写作特点:运用了“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及修辞使描写生动形象。

接着,“我来试一试”环节,学生试写片断描写:窗外的白杨

要求:

A.至少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中的两种。B.200字左右。

最后,进行下一项学习。

对于主题日记,是与小作文训练同步的。每一个小主题,对应时期为相应的主题日记。讲完写景技巧后,一个星期的写景观察日记,学生提高的很快。

总之,通过三“点”结合的点滴训练、不懈努力,以期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滴穿写作的大石。

二、“线”的训练

余华在谈论写作时写到:“当你丰富的情感在一种训练有素的叙述技巧帮助下表达出来时,你会发现比你本身所拥有的感情更加集中、更加强烈,也更加感人,技巧在某种程度上是帮助它,也就是为自己的情感建造一条高速公路,两边都有栏杆,把不必要的东西拦在外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世间事莫不如此,作文训练当然是有规律可言的。每周一次的作文课,我总要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性知识。分为以下八章:第一章:审题与拟题、第二章:立意与炼意、第三章:运思与选材、第四章:布局与谋篇、第五章:开头与结尾、第六章:语言与表达、第七章:卷面呈现、第八章:亮点设计(细节、情感)

对于这些章节,精心备课,精作课件,精选练习,精批细改。做到每堂课必有收获。

如:“审题与拟题”——

先讲整体审题:

然后就常见的四种考题形式进行基础训练;如:命题作文的审题,先讲方法,紧接训练:

(一)抓题眼、关键词,明确重点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当然题目也有“题眼”。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

(1)文题是一个词或两个词。

第一种:文题是一个词,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如:《生日》、《告别》、《变》。此类题目是命题者有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审题难度。

技法指导:此类较宽泛性的标题,审题时可用“填补标题法”即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大为小、化难为易。譬如题目《风景》,如果用填补标题法审视,在原题目前面加上“大自然的”、“小院的”、“学校的”等新条件,使题目相应成为《大自然的风景》、《小院的风景》、《学校的风景》,题目意思更明白了,文章就容易把握得多了。

运用填补标题法时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补充的条件一般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越具体越好。以便补充题目后,能从小处着眼,可以以小见大来写;否则,就适得其反了。如前面说的《风景》但若补充成《祖国的风景》,题目仍很宽泛,写时就不好把握了。

②补充的位置可在原题目之前或之后,但不得擅自改变原题目,只能在草稿纸上或心中进行填补,切不可改变题目。

③如果命题者没有附加要求(从现在中考趋势来看,淡化要求、鼓励创新),补充时可以使原题以写人为主,也可以使原题以写事为主,如《生日》可以填补成《“小不点”的生日》或《生日宴会上的突变》。

④千万注意!虽然添加新因素,但中心词还是题目。

练一练:

试一试,用“填补标题法”在下列题目前、后添加新因素,化大为小。

《歌声》

《变化》

第二种:文题是两个词的,要理清关系,明确限制。

(2)文题是一个短语。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文题是偏正短语的,在短语中起修饰作用的定语或状语,往往就是“题眼”。如《课余生活》

“第二种:文题的中心词是并列短语的,虽然修饰词是题眼,有限定的作用,但也不能忽视并列短语的并列作用,切不可厚此薄彼,从而造成审题失误。

第三种:以动词为核心词的,文题是动宾短语的,“题眼”往往在动词上。

(3)文题是一个复杂的句子。

如:《我不只是一个角色》、《多想告诉你》、《总想为你唱首歌》

技法指导:如果文题是一个较复杂的句子,寻找题眼时往往要全面考虑,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等各种关系。

另外,要关注文题中的副词、数词。

如《又见枝头吐新芽》、《其实很简单》、《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今天真好》等。

(二)品“提示”

同学们在考试时,千万不要放过命题要求,尤其是粗体字排印的文字,这是命题者对学生的重要提示,这些提示性的话,或启发考生打开思路,或指出题目的意义,或限定选材的范围。因此,碰到这类题目,首先就要仔细研读、揣摩这些提示语。

(三)挖题蕴

题意的理解不能仅限于表层含义,还应借助联想,找其字面背后隐含的某种深刻意义,把握题目的引申意义或象征意义。

如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莲”象征君子的庄重正直、冰清玉洁、自尊自爱的品格。《初升的太阳》,我们根据它的引申意。比喻意、象征意、类比意等方面构思确定新的写作意象,作文才会有新意。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将彩霞撒给黎明……”“初升的太阳”其象征意义——有奉献的精神。

(四)审要求,明限制

文题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是写作“要求”),对写作做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自然不能忽视。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的,我们自然也不能忽视。

简言之,“点线结合”就是把平时点滴的训练汇成溪流,然后让线引领形成写作的大海,既打牢学生的写作基础,又快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好孩子是陪伴出来的 篇12

一、陪孩子学习。这是比较有效的做法。孩子认知过程, 充满了各种未知性和不确定性, 在成年人看不起眼的问题, 在孩子眼中可能是难以解决的谜团。生活中平凡不过的小事, 孩子却认为很有趣。家长顾及孩子这些特点, 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遵从孩子的认知规律, 有效地陪孩子学习。放下居高临下的态度, 孩子就很容易接受。孩子认为, 父母不是监督自己学习, 而是亲情的伴随。这样, 孩子认可您的陪伴, 并容易养成爱学习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陪伴孩子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男孩子拆装滑板, 修理自行车, 维修体育器械;女孩缝制布袋玩具, 修补破损玩偶, 美化休息空间, 装帧图画、相片等。在这类活动中, 家长因势利导, 引导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 用正确的态度、合适的办法, 认真完成所做的工作。做事主角是孩子, 家长是配角, 起帮忙或辅助作用, 不可以代劳。在孩子喜欢的活动中, 培养孩子勤劳工作的习惯, 做事认真负责的习惯, 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注意环境和善后的习惯等。

三、陪孩子克服困难, 养成勇敢面对困难, 克服困难的意志。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 凡是进步成长, 都会遇到困难的。您要鼓励孩子去克服。通过方法提示、精神鼓励等手段, 指出孩子能够摆脱被动、克服困难的路径, 让孩子经过自己努力来完成。您甘当孩子的同盟军、助手。“牵着孩子的手, 让孩子自己走出困境”。有克服困难经历的人, 内心会变得更自信、更强大。

四、陪孩子做家务。能够关心自己所处的环境, 或者能够想办法把自己周围环境变好的人, 都是优秀的人。您希望孩子好, 应该先从培养孩子做家务入手。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爱护自己的家, 首先是一种感恩的心态。有了这样的心态, 做事会更耐心、更仔细、更认真。孩子做家务, 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有无法取代的作用。在这里, 您仍然充当助手和同盟军的角色。这样, 既可以帮助孩子“锦上添花”, 孩子动手能力达不到家务工作标准时, 又可以“雪中送炭”, 核心是陪伴孩子把家务做好, 以便养成勤劳、讲卫生等好习惯, 增强孩子对所处环境的责任感。

五、陪孩子养成良好的交友习惯。一个有作为的人, 除了本身优秀的知识能力因素以外, 还应有来自社会的财富资源。而良好的交友习惯, 会养成孩子以诚待人品质, 这是获取社会财富资源的必要前提。一个孩子能在自己交往的范围内, 有几个谈得来的朋友, 能够接受别人的帮助, 又能帮助别人。既肯定朋友长处, 又能有尺度的容忍朋友的短处。这些修养的形成, 需要您的指导、陪伴才能实现。

孩子在家能认真学习, 有比较好的行为习惯, 具备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热爱劳动, 并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 我们期盼的好孩子要素就出现了。把这些好的素质、好的行为发扬光大, 持久成习惯。无需再陪伴, 孩子自己也能健康成长了。

上一篇:如何制定电话销售工作计划下一篇:八七会议会址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