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2024-06-16

大学志愿服务工作方案(精选8篇)

大学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篇1

二、坚持做好传统品牌服务项目

1、做好3月份学雷锋月的一系列传统项目。重点做好:为漓江洗脸、城市环卫等环境保护项目。

2、继续推进阳光校园、青年文明路创建等系列的校园文明建设,为学校创造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3、倾力配合团中央、校团委做好20--年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工作,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西部去。

4、坚持两头抓、中间带的方针,做好文化助残、爱心学校、咨询服务、社区服务、军民共建等长期传统项目。

5、动员广大自愿者做好寒暑假挂职、创建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使广大志愿者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基层中服务社会,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广大志愿者在奉献的同时学会成长。

6、为鼓励广大青年大学生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列,表彰优秀志愿者的奉献精神,继续开展十佳公益形象大使、十佳公益服务团队的评选活动。

7、配合校团委开展教育文化节一系列活动。

三、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基础建设,改进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树立良好工作作风。

1、加强协会内思想建设。积极组织协会干部参加校团委的各项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提高协会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增强团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人翁的精神。

2、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完善和修改现行的制度,使制度透明化。

完善协会的档案管理,严格财务制度,对历届的档案归档,对现有的资料和档案建立合理的适用的档案库,完善协会的人事档案。

3、落实好办公室的问题,加快网站的建设和管理。

4、加强与桂林市其他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密切联系,联合开展好20--年度桂林市高校志愿者交流会。

5、重整本协会宣传海报质量建设。加强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级的各种媒体和电视台,同时与桂林市各大媒体加强联系。加强志愿者工作的宣传力度。

四、重点打造新品牌活动

1、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品牌活动。

该项活动主要是发动、组织志愿者通过定期支教、精神慰问、捐赠学习用品等形式,对桂林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农民工子女给予物质及精神上的关爱,让孩子们能有个更好的成长坏境。并希望借此能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加入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行列。

2、学习十-大精神,继续努力倡导低碳生活,以定期走进社区、在校园宣传、到企业中实践宣传等形式倡导市民环保低碳生活,关注环境,从我做起。

五、加强总会对各个分会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总会的作用,提高协会的管理效能

1、对各分会的大型活动进行总体的规划,按照本学期的工作思路进行重点指导,结合各个学院的自身特点,对各分会的活动进行合理的安排,大型活动实行审批制,由主席团审批。

2、对各项活动实行总负责人制。

3、积极倡导各个分会志愿者活跃在社会各个角落,各个分会采用评优制度,鼓励各个分会打造自己分会的品牌活动。

六、策划书大学生20--年青年志愿者协会工作计划策划书五、全力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采用多渠道的信息沟通

1、完善协会的网站建设,建立专门的维护队伍,争取网站的即时更新。

2、做好各分会的宣传手段,形式和质量管理。

3、利用好各种信息沟通渠道。

4、建立协会内部的记者团队伍,进一步扩大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影响力,走出学校面向社会。

七、充实基础,加强队伍的组织能力建设,扩大我协会的影响力

1、做好迎新工作,招聘一批有能力的干部进入我协会,给我协会补充新鲜血液。

2、做好交接班的工作,选拔一些有能力的干部来组织我协会以后的工作。

3、不定时得开展一些培训来提高干部的素质,增强本协会内部干事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培训工作系统化。

4、做好我协会的内部评优工作,这也是扩大我协会影响力的一个大方面,增强各会员的积极性。

5、加强老干事和新干事的做事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增强本协会干事与团委各位指导老师的交流。

大学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篇2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校园随机调查的方式, 对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390份, 问卷有效率为97.5%。其中男生73人, 占总样本的18.7%;女生317人, 占总样本的81.3%;大一学生54人, 占总样本的13.8%;大二学生7人, 占总样本的18.5%;大三学生258人, 占总样本的66.2%;大四学生6人, 占总样本的1.5% (调查时正值大四学生外出实习阶段) 。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结果

1. 对待志愿服务的态度及参与率

大学生对待志愿服务态度的调查结果稍稍出乎意料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134人 (34.4%) 对志愿服务持“积极”态度, 比预计中的比例偏低。201人 (51.5%) 持“一般”态度, 而持“厌倦”态度的也有28人, 占到了7.2%。如果将积极态度看做有参与的强烈意愿, 将一般态度看做有参与的意愿, 将厌倦态度看做没有参与意愿, 那么, 85.5%的大学生具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 其中有强烈参与意愿的占34.4%, 事实是否如此呢?调查问卷第8问的结果显示, 84.4%的大学生实际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这两问的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的参与意愿与实际参与行为基本一致, 说明此次调查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际。当然, 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虽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 但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参与。没有时间是主要原因, 在调查的第12问中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活动这一选项。另外还可能存在担心影响学业、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等原因。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不同年级、不同身份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所持有的态度也有一定差异。 (详见表1, 仅以积极和一般两项调查为例)

2. 参与志愿服务的类型

效果这很一好问, 主要是效为果一了般更, 好地了流解于同形学式参, 加志愿服务的意没什么看法向, 很调有查意义显示大学仍生需喜努欢力参加的缺志乏实愿际者意项义目居前三位的分别为1“2义.3%务支教、助学58.”5、%“大型活动或23赛.3%事服务”及“5校.6%园内部的志愿活动”, 分别占到了总样本的60%、43.8%和39.2%, 这表达出了大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并希望通过自己的爱心和自身专长来当好志愿者的意愿, 符合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

3. 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动机

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动机的调查结果显示, 选择“奉献爱心, 回报社会,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增长见识, 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次数最多, 为116次和10次, 分别占29.74%和27.69%。我们也看到, 分别有18.7%和15.4%的人次选择了“学校或学院要考核不得不参加”及“获取综合测评加分”, 还有不少同学是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上述数据表明,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是多样化的, 总的来说是兼有利他型动机和利己型动机, 可适当加以引导, 将实现大学生个人理想与服务祖国、服务社会相结合, 弘扬志愿精神, 明确志愿服务的宗旨。

4. 参与志愿服务的收获、感受和感想

尽管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动机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 而他们实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的体会和感受又是如何呢?从参与活动后的收获来看, 占据第一位的选项是“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 222人选择, 占总样本的56.9%;第二位的选项是“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197人选择, 占总样本的51%。可见, 只有真正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才获得了真正的收获。再从“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 你的心理感受是?”这一问看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具体的感受, 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同学 (75.6%) 认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快乐的, 其中23.8%的同学认为活动中“总是快乐的”, 51.8%同学认为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快乐的”, 只有很少数的同学 (5.1%) 在活动中感觉不快乐, 可惜在问卷中并未进一步提出为什么感觉不快乐这一问。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同学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数据显示275位同学 (70.5%) 表示活动对自己帮助很大, 虽然有时有点累, 但很值得, 以后还会继续参加。

5.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困难

尽管从调查中我们看到很多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 并有非常快乐的感觉, 愿意以后继续参与此类活动。但有超半数的同学 (61.5%) 坦言, 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在这些同学中, 52.8%的同学认为最主要的困难是“经常与个人学习时间相冲突”, 26.2%的同学认为“学校不够重视”, 也有15.6%的同学认为“不少人对志愿活动还存在偏见”。这就要求我们今后尽量从各方面各环节认真做好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工作, 帮助同学消除或克服各种困难, 能让更多的同学更好地参与到志愿活动中。

6. 对学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评价

由于信息不对称、组织形式比较单一、过多地与学分和奖学金挂钩等众多原因, 使同学们对于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的评价不是非常理想, (见表2)

三、基于调查结果的几点思考

调查显示, 志愿服务已进入众多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 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在服务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得到了大学生自身和社会各界的一定认可。然而由于受到人们的某些思想观念和客观条件的影响, 大学生志愿服务也遇到一些困难, 产生了不少问题, 期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一是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的志愿服务精神, 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内涵及特性的认识, 充分认识到志愿精神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不带任何功利思想。二是外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观念的存在误区。从调查中发现, 部分同学表示还有不少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良好的认知, 存在一定偏见, 比如, 认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志愿服务就应该不图报酬、不计报酬, 是一种奉献行为, 应该做出一些牺牲, 不能谈回报, 影响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对象的局限。一般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门针对弱势群体或特殊者服务, 没有将服务视野扩展到社会成员的合理需求, 没有从“神圣化”向“日常化”转换, 限制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域, 降低了服务效率。四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依赖性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挂靠学校团委, 活动内容、人员、时间和经费都要靠党、团组织批准, 过于依赖组织安排项目, 缺乏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

大学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篇3

赵勇:专项设置主要围绕党政中心大局、西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服务意愿等,凸显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特点。2012年西部计划全国项目继续实施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服务新疆、服务西藏、基层社会管理等7个专项,稳步推进服务新疆、服务西藏两个专项。

基础教育专项志愿者原则上在县乡中小学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农业科技专项志愿者原则上在县乡农业、林业、牧业、水利等技术单位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医疗卫生专项志愿者原则上在乡镇卫生院以及部分县级医院、防疫站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基层青年工作专项志愿者原则上在县级团委从事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青年就业创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工作;服务新疆、服务西藏专项志愿者原则上围绕西藏、新疆、兵团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基层单位从事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等服务;基层社会管理专项志愿者原则上围绕西部基层社会公益、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法律援助、扶贫开发、金融开发等公共服务需求及党政、司法、综治等工作需要开展服务。

《教育与职业》:入选大学生在西部地区的服务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赵勇: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首次签约期为1年或3年。签约1年的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可以于下一年度3月向服务县项目办提出延期服务申请。

根据《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42号)和《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等文件精神,参加西部计划到基层服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计算基层工作经验,服务满两年且考核合格的可享受参加相关公务员定向考录等相关优惠政策。各地要根据公务员考试需具备两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新规定,在保持“服务期1到3年”选择空间的基础上,推动更多的志愿者选择两年以上服务期。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2009年开始,对毕业于中央部属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并到西部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履行3年服务期限的毕业生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首次签约1年而后延长至3年服务期的,不享受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具体由今年符合条件的新入选志愿者向本人毕业高校学生管理资助中心等相关机构申请办理。

《教育与职业》:志愿者入选后,其奔赴的服务地按照什么原则确定?

赵勇:西部计划实行按需招募,对口支援服务。在服务地的确定上,东、中部省份招募的志愿者原则上集中到对口支援的西部省份服务,西部省份招募的志愿者原则上将在本省服务。在外省就读的高校毕业生可回原籍所在省参与服务。另外,今年服务新疆专项面向全国招募,凡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都可报名赴新疆或兵团服务。

《教育与职业》:请你介绍一下志愿者招募方式,省内招募和跨省招募有什么区别?

赵勇:各地可按照惯例,以一人一岗原则按需招募;有条件的还可组织有关高校与对口受援县直接进行岗位对接;也可依据服务省提出的对志愿者专业总体需求招募,由服务省项目办在志愿者集中培训报到时或到达服务地后进行岗位对接。

志愿者报名期间,在服务岗位的选择上,只需依次确定服务省、服务县和服务专项类型的意向即可,具体服务岗位由各地项目办在志愿者到达服务地后根据志愿者所报意向并结合志愿者专业特长统一协调分配。

服务省直接接收在外省就读的本省生源毕业生报名,服务新疆专项接收非对口招募省的高校毕业生报名,都计入本省招募指标和派遣指标。跨省回原籍和非对口招募省参加服务新疆专项的志愿者需注意以下几点。

1.跨省回原籍服务的志愿者和非对口招募省参加服务新疆专项的志愿者在被高校审核合格后,须通过电话及时联系原籍所在省级项目办或新疆项目办,确定是否接收。

2.志愿者原籍所在省级项目办和新疆、兵团项目办负责定期汇总外省回原籍服务的志愿者信息,第一时间通报志愿者就读高校所在的省级项目办,协调落实相关工作。一是通过审核、面试、体检、录取等过程选拔志愿者;二是回原籍服务的志愿者同样享受就读高校所在地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相关政策;三是及时准确地进行岗位对接操作。

3.体检由志愿者高校所在省级项目办负责,体检费用按照《关于印发<2011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中青联发〔2011〕12号)由全国项目办在志愿者到岗后按照各省实际到岗人数110%一次性拨付给志愿者所在高校招募省项目办。

4.志愿者在被录取、收到确认通知书后,须及时与原籍所在服务省项目办或新疆、兵团项目办联系。

5.服务省项目办在确认接收外省回本省服务的志愿者后,须与入选志愿者建立联系,做好报到、培训等工作。

《教育与职业》:各部委在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方面都有哪些规定?

赵勇: 1.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志愿者服务期间,中央财政给予一定生活补贴。从2012年8月起,生活补贴为每人每月1000元。同时,志愿者所在地列入国家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范围的,执行所在地科员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按月发放。交通补贴按志愿者家庭所在地和服务地之间的实际里程发放,每年分两次发放。

同时,根据人社部发〔2009〕42号文件规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已列入相关待遇规定范围。各省(区、市)项目办要根据《通知》第三条和第八条的规定,商地方政府财政等部门协调解决西部计划志愿者达到本地乡镇机关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保文件精神落到实处。志愿者所在服务县、服务单位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有条件的可给予志愿者适当补助。

2.志愿者人身意外伤害、医疗保险费用。相关保险由全国项目办统一投保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综合保障险。保费每人350元人民币。人身意外伤害、身故(含疾病身故)保险责任,保额30万元,住院医疗保险责任,保额30万元,疾病门诊责任,保额1万元。

政策保障方面,2012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按照《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关于做好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2004〕16号)、《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42号)等文件有关精神享受相关政策。

有关报考研究生和报考公务员等相关政策以人社部发〔2009〕42号文件为准。一是参加西部计划的,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志愿者,3年内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二是志愿者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报考公务员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三是出省服务的和在本省服务的志愿者优惠政策必须保持一致。同时,各省级团委及项目办要按照《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等文件精神,协助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落实相关规定。四是按照国家社会保险和统筹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相关文件规定,推动西部计划养老保险工作。

大学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篇4

根据《2006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充分调动高校参与西部计划的积极性,健全招募机制,提高招募质量,完成招募任务。

二、工作安排

(一)确定招募指标,落实招募责任

1.确定各省招募指标。4月上旬,全国项目办综合考虑历年招募工作情况和志愿者整体素质、历年完成本科生招募比例、各服务省2006年计划派遣名额等因素,确定与各服务省相对应的招募省的招募指标,并与各招募省签订《西部计划招募工作责任书》。

2.确定高校招募指标。4月上旬,各招募省项目办要将西部计划招募工作相关信息和示范高校的基本条件通报本省所有符合条件的高校(即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名单》中所列高校,可在网站上查询)。

招募省项目办在分解本省高校招募指标时,应落实“以示范高校集中招募为主,其他高校招募为辅”的工作思路,在确保本省招募本

科以上学历志愿者的比例不少于85%的基础上,对本省招募工作进行统一规划。4月16日前,确定本省的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示范高校创建单位。

(二)完成“网上报名”的准备工作

1.在“招募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招募高校名单”。4月15日前,各招募省通过高校申报、省项目办确认的方式,确定本省参与招募高校名单,并将该名单录入“招募管理信息系统”,该名单应包括示范高校创建单位和省项目办确认的符合招募条件的其它高校。

2.专人负责网上招募。4月15日前,各招募省项目办和高校项目办需指定一名专人负责使用西部计划网站的“招募管理信息系统”,并对高校项目办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要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的备份工作,以应对可能产生的调整。

(三)报名审核

1.网上报名。4月18日至4月30日,报名学生可登录西部计划网站()查看有关情况,填写报名信息。

2.打印报名表。报名学生从西部计划网站上下载打印《报名登记表》。

3.交表。报名表由辅导员或院系团委负责人签字,并由所在院(系)党组织盖章后,4月30日前交至本校项目办。

4.审核。高校项目办在收到学生的《报名登记表》后,及时对其在网上报名信息的真实性等情况进行审核。审核后,在“招募管理信息系统”中填写审核意见。

从4月19日起,全国项目办定期公布各省(区、市)报名人数和所占各省(区、市)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比例。

(四)选拔志愿者

1.选拔标准。

(1)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学分总绩点(或学业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

(2)通过本校毕业体检和西部计划体检

(3)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优先

(4)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5)西部急需的农、林、水、医、师和经济类专业者优先

(6)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西部地区者优先

(7)服务期意向为2年者优先

(8)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优先

2.选拔工作。5月8日起,各高校项目办在省级项目办指导下,根据本校招募指标及服务岗位,考察报名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学习成绩、志愿服务经历等情况,择优选拔志愿者。

要坚持数量和质量相统一,既完成招募任务,又尽量满足岗位需求。各招募省项目办、高校项目办和各服务省项目办在选拔工作期间应密切沟通,保证信息畅通。高校在选拔过程中如出现服务岗位空缺,应将空缺岗位及时报招募省项目办进行更换;或将空缺岗位退还招募省项目办,由招募省项目办统一协调、完成招募任务。

3.严格面试。高校项目办协调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有关

部门,对入选的报名者逐一进行包括心理测验在内的面试。面试合格的要及时与其签订《招募协议》。面试结果要书面备案。

4.统一体检。5月31日前,招募省项目办统一指定时间和医院,由各高校项目办组织本校入选的报名者进行集中体检(体检项目和标准见附件7)。体检不合格的,要在本校及时调换。

高校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的,由招募省项目办统一组织;高校所在地在地(市)的,由地(市)团委负责统一组织。志愿者体检应选择在三级乙等(含三级乙等)以上的医院,无三级乙等医院的城市,应组织志愿者到当地二级甲等医院体检。

招募省项目办和高校项目办要本着对志愿者和西部计划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全国项目办下发的体检标准,严格把关,确保体检质量。如发现在体检过程中弄虚作假,全国项目办将予以通报。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因体检不严导致既往病复发等所产生的全部费用由招募省和招募高校承担。

5.公示。6月上旬,高校项目办公布录取志愿者名单并在全校公示3天。若无异议,将志愿者名单报招募省项目办。

6.录取志愿者。6月上旬,招募高校根据综合面试、体检、公示情况确认录取人员,同时将录取名单上报招募省项目办。招募省项目办审核本省录取的志愿者名单,并及时反馈至服务省项目办,同时报全国项目办。

7.审定确认

(1)6月中旬,全国项目办汇总入选志愿者名单,经审查后报

全国领导小组审定,并向社会公布。

(2)6月中旬,全国项目办委托各招募省项目办向志愿者发《报到通知书》(注明服务岗位,培训报到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

三、工作要求

(一)突出重点。要加强对示范高校创建工作的宣传,使有关高校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积极性、发挥主动性,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推动西部计划的招募机制建设,提高志愿者招募质量。

(二)统筹兼顾。招募期间,加强对非示范高校招募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招募省项目办对非示范高校的招募工作可采取直接管理方法,保护非示范高校报名学生的积极性,确保非示范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能够顺利参加西部计划。

(三)增强储备。各高校项目办特别是示范高校创建单位项目办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志愿者人才库,把入选和未入选的报名学生全部纳入其中,以备岗位更换和因体检等因素更换之需。

(四)做好服务。为加强志愿者管理服务工作,志愿者服务期间,户口、档案保留在毕业高校;服务期满后志愿者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工作单位,学校再发放报到证。各有关高校要认真做好以上工作。

大学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篇5

活动方案

各分团委、直属团总支,各级学生组织(社团):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今年的3月5日是第55个“学习雷锋纪念日”,也是第19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按照《关于在全省开展青年志愿者“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校团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习雷锋好榜样,青春奉献勇担当

二、组织单位

主办: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

承办:武汉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三、活动时间

2018年3月

四、活动内容

(一)“我为雷锋精神点赞”网络宣传活动

3月5日至3月31日,校团委将在“青春珞珈”“wHU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起“我为雷锋精神点赞”网络宣传活动,同时鼓励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他各级学生组织(社团)以多种形式开展网络宣传雷锋精神的工作。

(二)“雷锋精神我来讲”百人讲师团进支部宣讲活动

3月5日至3月26日,校团委将从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他各级学生公益组织(社团)中挑选100名志愿者,组成百人讲师团,深入各院(系)团支部,以雷锋精神为主题,开展小品话剧、主题演讲、感悟分享等形式的宣讲活动,以加强广大青年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理解,为我校青年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讲师名额分配详见附件1《“雷锋精神我来讲”百人讲师团讲师名额分配表》,具体活动内容及要求另行通知。

(三)“我为雷锋精神代言”志愿服务月活动

3月5日至3月30日,各单位要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广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为基层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知识宣讲、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风尚。3月31日,校团委将以嘉年华的形式,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月”闭幕式暨成果集中展示。

五、工作要求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精心设计适合实际情况的活动方案,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形成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整体合力。要广泛动员“本禹志愿服务队”“十佳志愿服务集体”和全国、全省、全校青年公益项目大赛获奖项目团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完善机制、保持常态。各单位要完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并调动广大志愿者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要精心组织好活动,反对不求实效的“轰轰烈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服务的实效上,尽可能地多开展精准服务、小众服务和专业化服务。

3.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文化的引领作用,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实时报道本单位开展的学雷锋活动。要加大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形成示范导向。

六、材料报送

.各单位请于3月6日、3月16日、3月23日、3月31日四个时点报送《学雷锋志愿服务集中行动月活动统计表》电子版(见附件2)。

2.各单位请于4月3日22:00前,报送“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总结材料及相关资料电子版,邮件以“单位名称+学雷锋活动总结”命名。各分团委、直属团总支的该项工作将纳入2018基层团委工作考核。

七、表彰办法

大学志愿服务工作方案 篇6

根据《关于做好2011年xx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工作的通知》(团x委联〔2011〕1号)文件精神,特制定《2011年xx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实施方案》(省大学生志愿办〔2011〕1号)如下。

一、招募对象和条件

招募对象为2011年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xx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和近年来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不含成人教育培养类别等非全日制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观念强,具备奉献精神,能切实履行志愿者光荣的职责。

2.学习成绩良好,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3.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服从分配;

4.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1986年7月1日后出生),研究生学历放宽至28周岁(1983年7月1日后出生);

5.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对报名参加招募的高校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募派遣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和岗位所在地县(市、区)生源的高校毕业生。

二、主题口号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为xx发展、海西建设贡献力量。

新基层、新生活、新成长

三、服务内容

1、支教:在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学校从事为期2年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参与学校的教学、行政、研讨等工作;开展教师业务培训;普及校园网络知识;牵线开展学校结对帮扶等活动。

2、支农扶贫:在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从事为期2年的农业科技、扶贫工作;参与农业实用技术的宣传和推广;领办科技示范项目;组织开展农技培训班;立足农村实际,申请、开发扶贫项目。

3、支医:在欠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从事为期2年的医疗卫生工作,部分在县级医院、防疫站工作;参与卫生医疗知识的宣传;帮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培训指导乡村医疗工作者。

4、青年工作:根据基层实际需要从志愿者中择优选拔条件适宜的志愿者担任乡(镇)团委副书记,按有关程序任免;少数优秀志愿者也可充实到县级团委或兼职担任所在单位的团干部。

四、宣传动员

各级项目办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广泛开展“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宣传活动,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在组织招募期间,请各地市、各高校项目办在各自网站的首页显著位置与“xx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招募平台”(zyz.541205.com)建立链接。各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广播台、校园网、公告栏、海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招募信息和相关政策。

五、工作流程

(一)岗位征集(2月28日前)

2月22日前,各县(市、区)“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项目办”将本地乡(镇)教育、农业(含林业、海洋与渔业)、卫生、扶贫等基层岗位需求信息录入“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报岗网络系统。

2月25日前,各设区市“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项目办”按照省项目办下达的指标,对县(市、区)上报的岗位需求信息进行审核,确保完整、准确、详实后,报省项目办。

2月28日前,省项目办审核全省岗位需求信息,报经省项目办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向社会公布招募岗位信息。

(二)组织报名(3月15日—4月15日)

(1)网上报名。3月15日-4月15日,报名毕业生可登录“xx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招募平台”(zyz.541205.com)查看有关情况,填写个人报名信息。

(2)打印报名表。报名学生从网上下载《报名登记表》(见附件二)并填写有关信息(不得改动表格的设置,并使用A4纸打印)。

(三)审查考核(3月30日——4月20日)

1、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名表由所在院(系)团委负责人签字并由所在院(系)党组织盖章后,于 4月15日前交至本校项目办;xx生源外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将报名表交校团委盖章后,于4月15日前将报名表格、学生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寄至xx省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即省项目办)。历届生将报名表格、毕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于 4月15日前交至xx省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由xx省青年志愿服务中心负责审查考核。

2、审核。各高校项目办应在收到学生《报名登记表》后,对其在网上报名填写信息的真实性等情况进行审核。在“招募管理信息系统”中填写审核意见。如发现报名者所填信息与岗位要求不符或填报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名和派遣资格。

3、严格面试。招募选拔期间,省项目办、各高校项目办集中组织1次对报名者的面试,各高校项目办将面试结果书面上报省项目办备案。

(四)体检确认(4月21日——4月25日)。

4月21日-4月25日组织报名志愿者按就近就便原则,在三级乙等(含三级乙等)以上的医院进行集中体检,确认志愿者名单。体检不合格的,要及时调换,各高校项目办要本着对志愿者和服务地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省项目办下发的体检标准(见附件三)和健康要求(见附件4),严格把关,确保体检质量。如发现在体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省项目办将予以通报,并取消项目办下一的招募资格。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因体检不严导致既往病复发等所产生的全部费用由责任项目办承担。体检通过的要在“招募管理信息系统”中注明。

(五)审定确认(4月26日——6月10日)

1、初选。各高校项目办要在省项目办的指导下,根据面试、体检、招募指标的要求,综合考察报名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学习成绩、志愿服务经历等情况,初步选出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并公示三天。合格后,使用“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网上招募管理信息系统于 4月30日前将名单上报省项目办。

选拔志愿者应优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学分总绩点(或学业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②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优先③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④基层急需的农、医、师和经济类专业者优先⑤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服务地优先

2、名单公示。5月10日至5月13日,省项目办将录取志愿者名单进行公示,若无异议,省项目办将与志愿者签定《招募协议》。

3、发放《确认通知书》。6月10日,省级项目办根据公示情况确认录取人员,并发放《确认通知书》(即服务岗位,培训报到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等)。

(六)志愿者补招

培训派遣期间,如出现入选志愿者流失,省项目办将根据流失情况进行补招,补招工作严格按照省项目办制定的志愿者选拔条件和体检等选拔程序,从志愿者后备人才库选拔并经培训后方可派遣到岗。

(七)集中培训(7月23日-7月25日)

省项目办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xx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培训(具体事项另行通知)。培训的内容包括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文件以及有关基层工作特别是农业、教育、卫生、扶贫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条例、志愿者典型事迹、服务地基层工作的现状、服务单位和岗位的基本情况、服务岗位(教育、卫生、农技)专项技能、团队意识等。培训结束通过考试的,颁发上岗证书。

(八)注册、上岗

培训期间,省项目办将按照《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志愿者进行注册,颁发注册证。

7月26日(暂定),举行出征仪式。仪式后,各服务县项目办工作人员组织志愿者抵达服务地,有针对性地向志愿者介绍服务地风土人情及服务项目的基本情况,并安排专人送志愿者赴服务岗位协调服务单位安排志愿者工作、食宿等有关事宜。服务县项目办要组织支教志愿者在开学前分阶段参加岗前教学培训、在当地教育部门实习、备课、家访等,为开学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准备。并结合当地实际,适时做好岗位培训工作。

以上组织招募、培训时间安排将根据实际进展情况进行调整,省项目办将在“xx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招募平台”(zyz.541205.com)上及时发布有关信息。

六、日常管理和服务

1、户口、档案、组织关系管理。服务期间,毕业生户口可根据本人意愿迁往服务单位所在地或家庭户籍所在地或服务单位所在市、县(区)人才服务机构,迁入地公安机关凭毕业生报到证、毕业证书和户口迁移证为其办理落户手续。本省高校招募的志愿者户口、档案也可保留在毕业高校。xx生源外省高校大学毕业生志愿者服务期间,由中国海峡人才市场、xx青年人才开发中心、福州市人才储备中心提供免费档案保管及人事代理。服务期间,党团组织关系由毕业生凭党团组织关系介绍信转至服务单位。服务期间申请入党的,由乡(镇)一级党组织按规定程序办理。服务期满后,户口、档案和组织关系按照有关规定转迁。

2、根据“谁用人、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志愿者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由服务县项目办具体指导,由服务单位具体承担。服务县项目办具体负责协调服务单位落实志愿者服务岗位、免费住宿以及安全、健康、卫生等后勤保障,帮助解决志愿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服务单位按照本单位有关规定把志愿者作为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加强安全教育,给予相应的待遇,负责提出考核初步意见。服务地设区市项目办对服务县项目办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估。志愿者所在高校项目办要及时跟踪了解志愿者工作、生活等情况,并积极给予帮助支持。各级项目办协调一致对志愿者和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管理。

3、省项目办颁行《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管理办法》作为日常管理的依据;各级项目办要进一步完善每季度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和突发事件及时通报制度。

4、解除协议。“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应按照协议规定期限完成服务工作,由于身体状况等特殊原因不能继续服务的,应按规定填写 《xx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志愿者离岗申请表》,经省项目办批准,并履行有关手续,方可离开服务单位。

5、有关服务证书。“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志愿者,统一颁发《xx省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证书》,作为服务期满后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依据。

6、加强就业服务。

(1)各级项目办都要积极争取党政部门的支持,将已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积极争取有利于志愿者就业的新政策。

(2)各级项目办要通过建立志愿者人才库,在充分掌握志愿者就业需求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包括青联、青企协等各个方面的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志愿者、了解志愿者,通过现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等形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志愿者,畅通志愿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渠道,为志愿者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考虑接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志愿者。县、乡各类事业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也应拿出一定职位专门吸纳这部分大学生志愿者。

(3)各级项目办要动员和鼓励各地就业服务机构开展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信息咨询、职业技能培训、求职择业指导等服务。

(4)各级项目办要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欠发达地区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在欠发达地区创业提供帮助。各高校项目办要切实负起责任,为每名服务期满志愿者提供不少于1个就业岗位信息。

(5)各级项目办要密切配合,对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就业创业的情况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和服务。

七、评估考核

1、志愿者服务期满,服务单位要对其作出鉴定并存入本人档案,考核合格的颁发证书,作为志愿服务经历和就业、创业证明。

2、对各级项目办工作的评估结果作为表彰和下一项目实施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将评估结果抄送同级党委、政府。

3、省项目办汇总项目评估成果上报省委、省政府及有关单位。

八、表彰

1、志愿者服务期满后,根据评估考核的结果对优秀志愿者和先进项目办进行表彰。在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各类评选表彰活动和志愿服务奖章的颁授中予以集中体现。报全国项目办,参加全国表彰评选。

2、省项目办将每两年举行表彰活动,根据各项目办工作情况评选“xx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组织奖。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篇7

一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

(一) 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所针对的对象不同

志愿服务是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理念, 参与的是社会公益事业, 是无偿的付出和奉献。大学生志愿服务通常参与的有支援西部、服务贫困小学、义务支教、照顾孤寡老人、服务社会福利院等等, 服务地点除了身边, 更多在偏远和贫穷地区。而社会实践的对象不但可以是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更多的是非公益事业。如, 到企事业单位参与具体工作的实习, 涉及到广告业、餐饮业、政府机关等各行各业。

(二) 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经济效益具有差异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旨在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方式, 志愿服务完全是义务服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更多的是道德效益和精神效益, 不包含经济效益。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体会人间大爱, 体会人间温暖, 是社会道德风尚的良好体现, 也使大学生们更加珍惜大学的学习生活。而社会实践则不排除经济效益。

(三) 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场所差异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场所可以是学校内部, 但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 随着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壮大, 校外志愿活动更加繁荣, 很多学校的志愿者都开始组织参与校外的社会服务、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而社会实践的“社会”两字, 就已表明了场所是学校以外的社会, 促进学生与社会的接触,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本领, 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 参加社会生活起到演练和调整的作用。

(四) 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历史渊源不同

在我国, 社会实践的理论和实践要远远早于志愿服务, 改革开放之前社会实践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到了80年代就有很多学者发表文章提出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而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的产物, 志愿服务工作是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 是新时代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体现。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对大学生来说, 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思想境界, 提高了道德修养, 坚定了理想信念, 增长了知识阅历。此外, 志愿服务还具有增进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加强班团组织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与使命感等方面的显著作用, 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

(一) 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 思想尚未完全成熟, 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大学课堂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 但它更多地倾向于理论教育;而志愿服务活动, 在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同时, 传递着爱心和推动着文明、进步, 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耳濡目染到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和互帮互助, 这种实践中得来的教育远比课本上要深刻得多, 这种社会给与的引导, 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这种社会新风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更是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各项活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 大学生志愿者在北京奥运会、“5·12”汶川大地震、上海世博会、哈尔滨大冬会等重大事件与活动中都有出色表现, 大学生们在真实地参与了那么多重大的志愿服务后, 对以后的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 对自己会有更深入的分析和更深刻的规划, 对价值观的构建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育大学生知恩、感恩、报恩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到, 社会责任感缺乏、公民意识模糊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志愿精神为鲜明旗帜的志愿者行动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服务社会的机会, 也为高校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 更好地从学校走向社会, 完成向合格公民的转变, 就要从学校和社会两方面抓起。

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和感恩教育融入志愿服务, 为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 在志愿服务中体会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己、对他人的帮助与施恩, 磨练意志, 升华对国家、对社会、对家人的情感。目前, 很多高校做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 支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走出校门参加各类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 如:支农支教、文化下乡、法律援助、红色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 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组织进行广泛宣传, 尤其对参加“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志愿服务项目以及个人及社会力量参加援藏支教等到艰苦地区做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 给以大力表彰和支持,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召开志愿服务报告会等形式, 回放西部艰苦的条件, 以及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看到逆境中顽强成长的孩子和克服困难立志服务的志愿者们, 得到心灵的震撼, 投身社会, 回报社会。因此, 志愿服务活动既使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充分展示又把感恩教育的认识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高度, 在实践中教育大学生学会知恩、实践感恩、懂得报恩, 并使之成为一种内化的品质。

(三) 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志愿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 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益方式, 有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载体作用, 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是磨炼个性和锻造人格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也是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德育教育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统一。志愿服务有助于校风、学风建设。在志愿服务实践中, 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行为得到加强, 也使大学生在社会教育中发生道德行为的正向移迁, 产生连贯性的长期的道德行为效果, 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志愿服务为个体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培养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如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锻炼的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与学校教育中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习惯达到了紧密的结合, 培养了大学生的高尚人格, 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 帮助大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和考验, 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素质和品质的人。

(四) 开拓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视野, 为社会多做贡献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不可替代的重要方式, 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一种最直观而有效的途径。志愿者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他们的志愿服务也是认识社会、感受文化、传播文明的又一种新方式。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贫困山区、走进祖国需要的地方, 去支农支教, 照顾孤寡老人, 服务社会, 支持公益事业, 参与社会重大活动。如,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 志愿者们起到了展示我国风土人情、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增进友谊的作用。志愿者们为了能够在世博会期间更好地完成服务的工作, 需要学习更多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俗和文化知识。在与各国友人的互动交往过程中, 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各种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这些都让他们看到了外面不同的世界, 零距离接触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 感受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领略伟大祖国五千年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对于开拓大学生的视野, 增长阅历, 提高素质等都具有积极影响。

不管是收获志愿服务精神带来的感动, 亦或是不同生活环境磨练的毅力, 都开拓了大学生认识社会的不同视角。尤其是支边支教等志愿服务, 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自己能来到大学读书, 接受优秀教育资源的熏陶, 结识来自不同地区的朋友, 这一切与那些无法接受教育的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是多么幸运和珍贵。在感悟人生、感激生活的同时, 使大学生锻炼才干, 提高认识, 立志尽己所能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卢玲.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 (11) .

[2]韦伟, 张春红.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J].东方企业文化, 2010 (10) .

[3]刘天.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感恩教育[J].黑河学刊, 2010 (5) .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研究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动机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1.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

目前国内大学生志愿服务普遍采取两个层面的志愿者组织方式:一是学校层面的志愿者活动组织,一般由校团委直接管理,担负着全校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考核、表彰、培训等工作;二是各个院系团委负责的志愿者组织,具体负责开展本院系的志愿者行动,有时也参与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

2.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容

在志愿服务的内容上,社区服务活动和校园内的服务活动所占比例较大,校园服务活动占39.1%,社区服务活动所占的是38.4%。根据访谈的结果得知,“大部分班级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地点都会选择临近校园,减少志愿者在路程上的时间消耗。”下乡支教服务活动以及残障服务活动的参与率较少,有3.1%的同学选择曾参加过下乡支教服务活动,4.1%的同学参加过残障人士服务活动赵枞安曾在《安徽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调研报告》中讲到,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存在“服务过于形式化”、“服务领域单一”的问题[1]。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对象主要还停留在针对青少年、社区老人、校园活动为主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的服务范围较小,无法适应社会成员的全面需求。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会出现志愿者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重复活动,新的服务项目较少。

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

由于随意性比较大,志愿组织内部缺乏相互交流。许多人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借用名为“奉献爱心”目的却是其他,不仅淡化了志愿精神的作用,也淡化了志愿者身份的价值,削减了志愿服务的功效。一方面是因为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为了完成学校所规定的志愿服务时数而参与服务活动。再者是志愿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分工不明确,致使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者不明确自己所需要提供的服务。

4.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满意度

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志愿者的身份,学校由原来的一个志愿组织发展到每个系、每个专业,甚至到每个班级的每个成员。”这种点到面的推广形式是提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一种途径,却忽略了大学生自身的自主参与性以及志愿服务的自愿性。关于志愿服务的总体感受上,有47.9%的同学认为志愿服务十分有意义,对志愿服务的总体认同度较高,但也有40.7%的调查者认为志愿服务的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说明我校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认同感上有待提高。

二、影响大学志愿服务动机的因素分析

1.性别

女生在盲目从众的动机上表现更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女生的性格偏感性,男生相对比较理性,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选择上比较合理,不跟风行动。另一方面,女生较于男生而言,比较有爱心,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基于这样的特点,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男生对于女生而言更好地看待志愿服务活动。

2.专业

不同专业性质在盲目从众动机的认同程度发现,文史类专业在志愿服务上的盲从程度远高过于理工类的学生。数据表明了在个人发展上认知上的差异,理工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越理智,理工类学生表现出的较不明显的从众动机,原因在于理工类学生的对于外部活动的态度较为理性,文史类学生往往更缺乏理性,容易盲目去参与志愿活动。

3.年级

大一年级大二年级初入大学,对校园活动如:比赛、社团组织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因入学时间不长以及自身思想观念以及自身的素养相对于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较低,对志愿服务活动的盲目从众动机比较强。大三年级的学生较于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正处于知识不断丰富、观念不断更新、思想逐步成熟的阶段,有更强的意愿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志愿服务的认识相对较全面。大四学生所具有的专业理念和知识素养更强,但大四学生更多集中精力在实习、毕业、择业、就业等相关事宜,在校的时间相对较少,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较低,投入的时间精力。

三、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建议

1.合理管理志愿服务团队,提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自主性、自愿性

在我国,志愿者行动一般是在组织机构的倡导下应运而生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的组织行为使得志愿服务就成了一个下达、督促、评价的过程[2]。在大学校园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和民主意识较强,但依靠组织、社团对个人或者群体的控制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要手段。将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时数与奖学金挂钩、与个人荣誉挂钩的志愿服务精神使得大学生志愿者觉得志愿服务是一种无奈、“被志愿”的选择。违背了志愿服务“自愿”的精神,影响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

2.加强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管理,将志愿服务专业化、高水平化

志愿服务内容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盲目志愿。加上大学生志愿服务强调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开展服务活动,大学生的专业差异太大,每次志愿活动所招募的志愿服务对象不同,其专业也不同,加上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前期没有通过相关的培训,使得在具体服务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统一的服务方向。在志愿者招募培训方面,要结合志愿服务需求确定志愿者的招募标准和培训要求,结合学校志愿服务实际,采取面向团体与面向个人相结合的形式招募志愿者围绕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进行志愿者骨干队伍的集中系统培训;围绕志愿者基本技能,开展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的通用教育培训;针对有一定业务要求的支援服务项目,进行志愿者岗前培训[3]。

3.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的引导,内化志愿服务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倡导的期待理论指出: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目标[4]。如何充分激发大学生志愿者对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热情和积极性,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确保所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志愿者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激发大学生志愿者内在的情感体验。志愿服务的精神需要内化的过程,依靠外力所强制推动的志愿服务,无法长期平稳发展下去。合理安排志愿者项目内容,使不同群体的志愿者动机与所参与项目匹配,正确引导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增强社会参与程度。

四、总结

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不仅关系着志愿活动开展的质量,更系着社会志愿服务的整体质量,是大学生自身的成长的一个途径。同时,广泛地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和引导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动机高校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体现。规范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模式,管理志愿服务团队,在充分尊重大學生自主性、自愿性的基础上,加强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性,逐步内化志愿服务精神,从而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优化志愿服务活动。(作者单位:莆田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枞安,陈昀岚,牛娟娟.安徽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调研报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2-115.

[2]唐玉梅.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行为动机探析[J].淮江工学院学报,2011,(07):57-60.

[3]廖爱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作用与志愿服务体系构建的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四项政治教育研究,2009,(10):37-41.

上一篇:圣诞节短信祝福语大全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